《大雁归来》课堂教学设计表

合集下载

《大雁归来》(人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大雁归来》(人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大雁归来》(人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大雁归来》。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和迁徙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课文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互联网和图书资源,收集有关大雁的资料,进行综合展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分享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大雁归来》。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和迁徙特点。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大雁迁徙原因和过程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大雁的生活习性和迁徙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大雁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大雁归来》。

(2)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询问同学,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 合作学习:(2)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讲解和展示。

四、课堂小结2. 教师强调大雁保护的重要性和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课文《大雁归来》的内容。

2. 学生选择一个关于大雁的课题,进行调查研究,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大雁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引发学生对大雁的兴趣。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大雁迁徙的原因和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分享精神。

4. 任务驱动: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大雁归来》课堂教学设计表

《大雁归来》课堂教学设计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 目 内 容 解 决 措 施
教学重点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 采用提取关键词的方法; 疏通文意,熟读课文并当 同时根据图片提示进行回忆。 堂背诵。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 教学难点 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 忘反” 的含义。
对课文有了充分的理解后,小组进行讨论,并 能结合作者、时代背景介绍来理解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点 学习 编 号 目标
2-1-1 2-1-2 2-1-3 2-1-4






了解 通过《山中杂诗》了解作者及写作风格 理解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应用 在进行小组讨论时能根据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说出自己的理解及发表意见 领悟退隐的高洁志趣。
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及所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
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吴均 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异水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独绝 看(高山寒树、轩邈成峰) 奇山 听(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
先行组织者策略:.讲解性的。在背诵本诗时理解关键词对记忆知识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同时通过本诗了解作者及写作风格,吴文尚自然,少人之活动。意境是天然生成的,人 只需去感受即可。可见这是一位善写山水的大家。 合作学习策略:小组成员根据给定的题目互相讨论交流,每个成员都陈述自己的想法, 小组记录员记录、整理,然后由指定的发言人发言。 复习巩固策略: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当堂的及时复习很重要。因此在课程将要结 束时要进行诗歌及文章的背诵复习,而文章的相关内容也将通过练习册加以巩固。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本栏为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应详细阐述并绘出流程图)

《大雁归来》的册教案设计

《大雁归来》的册教案设计

《大雁归来》的十个章节教案设计教案一:导入与主题讨论教学目标:引起学生对《大雁归来》主题的兴趣和思考教学内容:介绍《大雁归来》的故事背景和主题教学方法:讨论、提问、小组合作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大雁归来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大雁归来的意义和背后的故事。

学生分小组讨论大雁归来的原因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案二:第一章大雁的迁徙教学目标:了解大雁的迁徙习性和迁徙路线教学内容:第一章内容讲解大雁的迁徙习性和迁徙路线的特点教学方法:讲解、图片展示、小组讨论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大雁的迁徙习性和迁徙路线的基本知识,通过图片展示大雁迁徙的场景。

学生分组讨论大雁迁徙的意义和对生态系统的贡献,并制作简单的迁徙路线图。

教案三:第二章大雁归来的生态环境教学目标:了解大雁归来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教学内容:第二章内容讲解大雁归来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教学方法:讲解、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大雁归来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学生分组讨论大雁归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

教案四:第三章大雁归来的生态意义教学目标:了解大雁归来的生态意义和对人类的利益教学内容:第三章内容讲解大雁归来的生态意义和对人类的利益教学方法:讲解、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大雁归来的生态意义和对人类的利益,学生分组讨论大雁归来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大雁归来的生态环境。

教案五:第四章大雁归来的保护与传承教学目标:了解大雁归来的保护措施和传承意义教学内容:第四章内容讲解大雁归来的保护措施和传承意义教学方法:讲解、小组讨论、行动计划制定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大雁归来的保护措施和传承意义,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和传承大雁归来的文化,并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教案六:第五章大雁归来的文化象征教学目标:探讨大雁归来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教学内容:第五章内容讲解大雁归来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教学方法:讲解、文化案例分析、创意写作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大雁归来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学生通过文化案例分析来理解大雁的文化价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创作关于大雁归来的故事或诗歌。

第21课《大雁归来》教案

第21课《大雁归来》教案

第21课《大雁归来》教案第一部分: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
1. 了解大雁从南方迁徙至北方的原因和过程;
2. 掌握相关词汇和语法知识;
3. 能够听懂并朗读课文内容;
4. 能够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第二部分: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大雁迁徙的原因和过程,同时掌握相关词汇和语法知识。

其中,难点可能在于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以及语法知识的运用。

第三部分:教学准备
1. 教材:《大雁归来》课文;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3. 教学辅助工具:词卡、图片等。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关于大雁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猜想大雁迁徙的原因。

2. 学习课文: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解释生词和重点句子。

3. 词汇学习:帮助学生理解生词,并进行词汇练习。

4. 语法总结:总结课文中出现的语法知识,如动词时态、名词复数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大雁迁徙的好处和困难,并展示他们的想法。

6.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简短的作文描述大雁迁徙的场景。

7.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总结和记忆相关知识。

第五部分:课堂作业
要求学生完成作文练习,并背诵本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汇。

第六部分: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大雁迁徙的了解更加深入,语言能力也有所提升。

同时,也需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7.大雁归来精品教案(表格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7.大雁归来精品教案(表格设计)

7大雁归来教学目标.迁徙:迁移。

狩猎:打猎。

雾霭:雾气。

1.2.2.1.(1(2)对大雁【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拟人手法的运用。

作者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这种写法不单纯是一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更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作者对大雁是那样有感情,他喜欢观察它们,研究它们,知之愈多,爱之愈深。

因此,在作者心目中,大雁像人一样具有灵性,雁群就像人群似的。

2.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笔下,跃然纸上,形神兼备。

无论是描写大雁归来,还是描写大雁觅食、集会,作者按照大雁行为的过程,有层次地加以细致描写,让人如见其关于大雁的知识,作者介绍了自己苦心孤诣的发现,如飞行路线之直、雁队的数另外,文中还洋溢着浓郁的抒情色彩。

细细品味,我们不难发现,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作者为大雁归来而欣喜欢乐,为大雁担惊受怕,为声调忧郁的孤雁的不幸而悲哀伤痛,对大雁的种种鸣声由衷喜爱,并对大雁的迁徙飞翔由衷钦佩,即使不是直抒胸臆,笔墨中也饱含深情。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它在鱼网中拼命挣扎,但终究于事无补,看着鱼网外流着眼泪疯狂撕咬鱼网的爸爸妈妈,小鲨鱼难过极了。

它很后悔,如果自己好好听话,就不会落入人类的鱼网之中,它的眼泪流进了大海里,无声无息。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我们应该爱护生命、爱护自然。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反思这节课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在老师一步步的引领下,学生跟着作者的脚步进行了“观察和思考”,从观察“大雁的世界”到思考“人与自然”的问题,最终真正理解了“我们”这个关键词中所包含的作者的平等、博爱、和谐的环保观念,这也是教学这堂课真正的目的所在。

但教学设计不够“活”,教师调控不够“灵”。

方法指导:阅读方法解密:这是中考阅读中常见的题型。

需要认清描写的事物,找准将事物人格化的词语,从词语中揣摩作者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揣摩蕴涵其中的情感。

一般答题模式是: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它的××之情。

《大雁归来》教案教学设计

《大雁归来》教案教学设计

《大雁归来》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大雁归来》的主要内容和情节,掌握关键术语和概念。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和情节,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环保素养。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大雁归来》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

3.2 互动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3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大雁归来》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

4.3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4 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4.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第五章:课后作业1. 阅读课文《大雁归来》全文,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2. 写一篇关于课文《大雁归来》的读后感,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3. 结合课文内容,列举自己在生活中可以为保护环境做的实际行动。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形成性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针对性讲解。

6.2 终结性评价课后,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效果,包括阅读理解、思考分析和实践应用等方面。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教材《大雁归来》课文文本及相关辅导资料。

7.2 网络资源关于大雁、环境保护的相关视频、文章和图片等资料。

7.3 教具投影仪、白板、教学PPT等。

《大雁归来》的册教案设计

《大雁归来》的册教案设计

《大雁归来》第一至五章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与主题介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雁归来》的故事背景和主题。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向学生介绍大雁的生活习性和迁徙特点。

2. 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大雁生存环境的影响。

3. 简介《大雁归来》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教学活动:1. 观看大雁迁徙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大雁的生活习性。

2. 讨论人类活动对大雁生存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教师讲述《大雁归来》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了解故事主题。

作业布置:1. 学生绘制一幅大雁迁徙的图画,并写上一句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标语。

第二章:角色与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雁归来》中的主要角色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大雁归来》中的主要角色,如大雁、树木、河流等。

2. 分析各个角色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3.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自然环境的特点。

教学活动:1.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大雁归来》中的主要角色,引导学生关注角色的特点。

3.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和描绘自然环境的特点。

作业布置:1. 学生写一篇关于《大雁归来》中某个角色的观察日记。

第三章:情节与冲突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雁归来》中的主要情节和冲突。

2. 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大雁归来》的主要情节。

2. 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及其产生的原因。

3.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看法。

教学活动: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大雁归来》的主要情节,引导学生关注冲突。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冲突产生的原因。

3.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看法。

作业布置:1. 学生写一篇关于《大雁归来》中某个冲突的分析文章。

第四章:解决问题与结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雁归来》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局。

《大雁归来》(人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大雁归来》(人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大雁归来》(人教版选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大雁归来》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态度。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领会作品的艺术特色。

(3)学会欣赏散文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评价。

(3)学会朗读、默读和速读等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2)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念。

(3)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大雁归来》的主要内容及其象征意义。

2. 课文中的艺术特色,如寓言、拟人等修辞手法。

3. 学生通过阅读、分析、讨论,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 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评价。

3. 领悟作品所传达的生态观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作者生平及作品特点。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炼要点。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5. 实践操作法: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大雁归来》的背景和作者。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象征意义和寓意。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5.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6. 朗读欣赏: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品情感。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情感。

3. 比较教学: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突出《大雁归来》的特点和价值。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7课《大雁归来》精品表格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7课《大雁归来》精品表格教案
谁也没有想到,他,却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两年后,他买下了威斯康星河畔一个被人们遗弃的沙子农场,带着家人住进了农场破旧的小木屋,这一住,就是十几年。
在这里,他亲自动手栽种了上千株松树,希望能够恢复这个农场的生态平衡;
在这里,他每天观察和记录着动植物们的繁衍与生长,思考着土地的命运……
学生答不出来时,引导学生去寻找关键词“我们”。“我们”是谁呢,他、学生们和家人,仅仅是人吗……
学生讲好后出示幻灯。
三、精彩赏析
1、“爱”融化在字里行间
过渡:同学们筛选信息的能力真是不错,能用这么快的速度就找到了作者观察到的活动。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感受到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能体现作者的细心观察呢?
如:第5段:1946年4月11日,我们记录下来到大雁是642只。
第3-4段:11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吭和三月份大雁一阵阵喧闹
窥探和试探的比读
C、精确的数字来自作者细致和长期的观察,而动力就是因为作者对大雁的喜爱。如“1941年4月11日,我们记录下来的大雁是642只”、“六只或以六的倍数组成的雁队,要比偶尔出现一只,多得多。”
D、作者观察的环境经常是在“黑夜”和“沼泽地”,用环境的恶劣来衬托出作者对大雁的喜爱。
E、作者为孤雁而感伤。第七段里“声调忧郁”、“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第八段里“那些孤雁正好大致符合……”、“爱鸟者的感伤”等。
读了题目,就让我们已经感受到一种美妙的环境和高兴的心情了,相信我们学了这篇文章之后,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走进大雁的生活环境,快速浏览课文后思考:作者都观察到了大雁的哪些活动?
学生可能说出的答案:大雁的活动(该环节学生找出后,3-4处要读)
(1)来的季节是三月春天。(引导:大雁什么时候归来啊)

《大雁归来》的教案设计

《大雁归来》的教案设计

《大雁归来》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雁归来》的故事背景和人物。

引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大雁归来的场景。

引导学生思考大雁归来的原因和意义。

1.3 教学活动学生观看图片或视频,观察大雁归来的场景。

学生分享他们对大雁归来的想法和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大雁归来的原因和意义。

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过程。

收集学生的问题和想法。

第二章:故事梗概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大雁归来》的故事情节。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2 教学内容阅读《大雁归来》的故事梗概。

学生概括故事的主要事件和人物关系。

学生阅读故事梗概,理解故事情节。

学生概括故事的主要事件和人物关系。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2.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收集学生的概括和回答。

第三章:角色分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大雁归来》中的主要角色。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阅读《大雁归来》的故事,分析主要角色的特点和动机。

学生讨论并分享他们对角色的理解和看法。

3.3 教学活动学生阅读故事,注意主要角色的行为和对话。

学生分析主要角色的特点和动机。

学生讨论并分享他们对角色的理解和看法。

3.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讨论参与程度。

收集学生的分享和观点。

第四章:故事情节解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大雁归来》的故事情节。

培养学生的解析能力。

4.2 教学内容阅读《大雁归来》的故事,解析故事情节中的冲突和解决。

学生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

4.3 教学活动学生阅读故事,注意故事情节中的冲突和解决。

学生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4.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解析能力和回答质量。

收集学生的分析和观点。

第五章:故事主题探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大雁归来》的故事主题。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能力。

5.2 教学内容阅读《大雁归来》的故事,思考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大雁归来板书设计

大雁归来板书设计

大雁归来板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学习本文抒情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文章的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增强环保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感受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作者的生态观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大雁南飞的图片或视频,提问学生:“看到这些大雁,你们想到了什么?”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讲解易错的生字词。

(三)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本文主要描写了大雁归来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环境的关注。

(四)精读课文1、小组合作探究: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大雁归来的?明确:飞行姿态、叫声、觅食、栖息等方面。

2、找出文中描写大雁的精彩语句,进行赏析。

例如:“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赏析:这句话运用对比的手法,将一只燕子和一群大雁进行对比,突出了大雁归来对春天的重要意义,也表现了作者对大雁归来的期待和喜悦之情。

(五)探究主旨1、小组讨论:作者在文中仅仅是在写大雁吗?明确:作者借大雁归来,呼吁人们保护野生动物,关注生态环境。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野生动物。

(六)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教师进行补充和强调。

(七)布置作业1、仿照本文的写法,描写一种你喜欢的动物。

2、收集有关保护野生动物的资料,制作一份手抄报。

五、板书设计大雁归来一、大雁归来的情景1、飞行姿态2、叫声3、觅食4、栖息二、作者的情感1、喜爱2、关注三、主旨呼吁保护野生动物,关注生态环境以上板书设计清晰地呈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情感以及文章的主旨。

小学语文六年级大雁归来教案课堂互动设计

小学语文六年级大雁归来教案课堂互动设计

小学语文六年级大雁归来教案课堂互动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雁的飞行规律、生活习性和飞行过程中的困难及突破,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同情心,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大雁的生态习性和飞行规律。

2.理解大雁飞行中遇到的困难及突破。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同情心。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自由阅读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大雁的退行风俗、飞行规律等问题,先要让学生自由阅读教材中所给的大雁相关的线索,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调动他们自己的想象力、联想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自由探究。

2.教师提问掌握了基本的资料之后,教师会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看看学生是否有学习到重点,并按照教材的重点一一列举,在学生讲解之前,教师可以给出提醒和提示,尤其是在重难点方面。

3.课堂讲解由教师带领全班进行老师的解释和讲解,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图片、模型等,以激发学生对大雁的兴趣。

在讲解的时候,教师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尽量避免难懂的专业术语。

4.小组探究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学生自己组织汇总自己的学习成果。

可以配上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大雁的生态习性和飞行规律,也可以提高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

5.课堂讨论在小组探究之后,全班同学可以进一步进行深度的讨论,通过讨论可以让学生之间形成知识的交流和碰撞,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启发、感悟和体会。

6.总结在让学生探究和讨论的过程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全班总结所学知识。

总结可以涉及知识的重点、难点、不足等方面,总之要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创新点1.教学资源的创新在教学方式上,通过使用图片、视频、多媒体等手段加强教学,这种特殊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诱导学生,有助于学生的思考。

2.课堂互动的创新通过小组互动探究和课堂讨论让学生间彼此交流,有助于学生将知识内部化,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同理心和环保意识。

五、总结此次语文课程的互动设计,使得学生更加理解大雁的飞行规律、生活习性和飞行过程中的困难及突破。

《大雁归来》名师教案

《大雁归来》名师教案

《大雁归来》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和迁徙规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大雁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和迁徙规律。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大雁迁徙的原因和过程。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大雁图片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4. 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大雁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雁。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大雁的了解。

(3)简介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朗读。

(3)学生分段朗读,体会课文情感。

3. 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回答问题,阐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4. 实践运用(1)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造句。

(2)学生表演课文情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了解其他动物的生活习性。

2. 课后拓展:(1)调查大雁的迁徙路线,了解不同地区的大雁生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完成质量,以及对课文内容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课后拓展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后拓展活动中的参与度和成果展示。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第19课《雁归来》教学设计(表格式)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9课《雁归来》教学设计(表格式)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9课大雁归来【教导学目标要求】1.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珍爱野生动物,倾心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情感。

2.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导学重点难点】1.体会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句,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

【教导学过程方法】(一)朗读课文1.在预习基础上,快速阅读课文要求: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大雁的句子或段落。

2.默读课文句段要求:默读画出的内容,思考:文章描写了大雁的哪些生活习性和活动?表现了它怎样的品质特性?(二)整体感知1.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失去的东西”?①作者描写了南飞的大雁,描写了冬季的大雁,描写了大雁归来的情景,描写了春雁觅食过程的鸣叫,描写了孤雁,描写了4月夜间大雁群居的鸣叫。

②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善性、友情、亲情,找到了联合的观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诗意。

2.本文表达的主旨是什么?明确:①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

②热爱自然,珍爱生命。

【课后训练,巩固提高】完成《语文练习册》本课基础题第二课时【知识回顾,温故知新】1听写词语(课后“读读写写”)。

2.大雁有哪些生活习性?【合作探究,释疑解惑】一、问题探究☆☆☆理解下列句子。

1.第3段首句。

明确:大雁知道11月份每个沼泽和池塘都布满了猎枪,而春天是休战时刻那些狩猎点和小洲并无猎枪,由此可知,威斯康星的法规规定,春季禁止猎杀大雁,冬季则允许猎杀,说大雁也知道这个法规,所以冬天它们只有晚上才到刚刚收割了的地里偷食玉米,春季则可以放心地活动、觅食。

2.第5段第3句。

明确:言外之意是说,农场的松树多,大雁就喜欢来。

这表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珍视之情。

3.第8段末句。

明确:“单调枯燥的数字”是指六只或者是六的倍数。

六只或者是六的倍数组成的雁群,是一个家庭,或者是一些家庭的聚合体;而孤雁,由于人类读课文。

快速阅读,筛选信息,快速作答。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1)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1)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选择
过程性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 、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方式,及时 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后续教学提 供依据。
总结性评价
自我评价与互评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促 进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在课程结束后,通过考试、作品评定 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 知识掌握程度。
提供学习资源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 源,如图书、网络资源等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大雁 的相关知识。
布置学习任务
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 情况,布置具有启发性和 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 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学习方法指导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 方法,如归纳总结、比较 分析等,帮助学生提高自 主学习效率。
04
课文讲解
总结词:深入理解
详细描述:通过朗读课文、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课堂活动
总结词:互动参与
详细描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 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课堂互动性和趣味性。
作业布置
总结词:巩固提高
详细描述:布置相关练习题和阅读任务,帮助学生巩固所 学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手段运用
01
02
03
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雁 的生活环境和迁徙场景, 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
实验教学
通过模拟大雁的迁徙过程 ,让学生亲身体验大雁的 艰辛和不易,加深学生对 课文的理解。
实地考察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大雁栖 息地,了解大雁的生存状 况和保护现状,增强学生 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学生自主学习指导

第21课《大雁归来》教案

第21课《大雁归来》教案

第21课《大雁归来》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以及它们迁徙的原因;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理解课文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PPT、课件、教材等;
2.学生:笔、纸等。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1.初步介绍大雁及其迁徙现象;
2.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对此有更深入的认识;
3.引出本课的主题——《大雁归来》。

阅读理解
1.分段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跟随一起阅读;
2.解释生词和短语,注重理解关键词汇;
3.阅读完课文后,抽取相关问题进行问答互动,检测学生对于文本的掌握程度。

延伸拓展
1.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更多关于大雁的内容;
2.分组进行表演或讨论,加深学生对于大雁的了解和关注;
3.开展大雁保护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大雁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思考与总结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关注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多种形式深化学生对于大雁归来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关注并爱护大自然。

对于教师而言,建议尽可能多地了解大雁相关的知识,兴趣与热情是能够感染学生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生动形象的形式给学生呈现了大雁的迁徙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保护意识,达到了初步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尽可能多地引导学生思考,学生的积极参与也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希望能够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感,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二单元第7课《大雁归来》表格教案(3页)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二单元第7课《大雁归来》表格教案(3页)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积累语文基础知识。
2、阅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感情,把握文章主旨。
3、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感情。
三 自学指导(一)
整体感知:
(1)准确朗读课文,并结合语境体会词语含义。
(2).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大雁哪些个性特点?
明确:文章描写了三月大雁的归来,觅食前后的鸣叫,孤雁,四月间群居沼泽时的鸣叫,即归来、觅食、集会。
四、自学指导(三)品读课文,体会本文独特的写法。
1.出示《辞海》中对大雁介绍的文字,分析在语言上与课文的区别,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
讨论,总结:《辞海》中的语言重说明,客观介绍科学知识;课文是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
归纳:本文独特的写法表现在科学知识与文学趣味并重,形象性和抒情性是本文明显的特征。
小组交流,讨论。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加以点拨
学生自主完成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大雁是具有灵性的候鸟,是报春使者,善群居,重友情,有联合观念。
(3)自学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迁徙( ) 雾霭( ) 窥( )探 缄( )默
凋( )零 滑翔( ) 顾忌( )
2.解释下列词语。
凋零: 迁徙: 缄默: 窥探:
雾霭: 狩猎: 顾忌: 目空一切:
三、自学指导(二)小组合作探究:
1、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哪些失去的东西?
本文结构方面无难度可言。但是要深人细致地理解本课的内容并不容易,对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无论是理性思考还是文学欣赏,都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学设计时,要考虑这些因素,课堂师生互动要注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活动
学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节名称 学科 设计者 语文






与朱元思书 授课班级 所属学校 初二(3)班 授课时数 永安八中 1
李燕玲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内容、地位、意义、作用) 《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第 5 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写了富阳至桐庐一 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 作者触景生情,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 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 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的佳作
依据标准
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对本课程的要求、教学思路、教学设计的思路的要求) 按照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文言文,要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背 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本单元所选的文言文都提出了背诵的要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 养成诵读的习惯,这是培养文言语感的重要途径。学生能够熟读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作品,熟悉常 用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就能逐步具备初步的阅读文言作品的能力。其次,要用心领悟课文的内 容,弄清文言词语的含义和在课文中的用法。再次,要注意积累语汇。 这是一篇美文,应当使学生初步懂得怎样审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要读懂文本并能顺畅 地朗读;二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1、听录音范读,标注 1、圈点、批注; 轻重音及停顿; 2、朗读:注意语速、停顿 整体感 2、展现朗读能力。 与重音。 知
文本 音频
设疑: 、总领全文 1、 分组讨论,深入理解; (1) 2、 总结概括,发表看法 山水特征的是哪一 句?全文结构有什么 特点? (2) 、作者笔下的水 合 作 是怎样的情状的呢? 交流, 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 解 读探究 语说说水的特点。 (3) 、作者眼中的山 是怎样的?运用什么 手法描写山的?
占用 媒体 时间 来源
1
熟记
文本
字词教学
K
G
5
自编
1
了解
文本
吴均的 《山中杂诗》
A
E
6
自编
2
感受
音频
课文朗读录音
D
D
5
下载
3
鉴赏
图片
根据图片的提 示背诵课文
I
G
10
自编 下载
3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 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 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 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 J.自定义。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熟记常见的文言词汇。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在背诵课文时懂得提取关键词,通过图片的提示能背出课文的相关内容。 过程和方法: 1.在进行小组讨论时能根据课文内容能说出自己的理解及发表意见。 2.通过诵读训练,进一步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形成性检测 知识点 学习 编 号 目标
1






理解 阅读《山中杂诗》 ,根据诗中标注的关键词,思考本诗的特点。 分析、 总领全文山水特征的是哪一句?全文结构有什么特点? 发 表 意见 技能 借助关键词拟出提纲并背诵全文 感受 感受文章的美感,并展开丰富的想像与联想
6
2、
3、 4、
评价量表
需要时,可在此处加入评价量表;不需要时,将该栏删除。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点 学习 编 号 目标
2-1-1 2-1-2 2-1-3 2-1-4






了解 通过《山中杂诗》了解作者及写作风格 理解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应用 在进行小组讨论时能根据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说出自己的理解及发表意见 领悟退隐的高洁志趣。
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计
与朱元思书
吴均 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异水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独绝 看(高山寒树、轩邈成峰) 奇山 听(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
先行组织者策略:.讲解性的。在背诵本诗时理解关键词对记忆知识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同时通过本诗了解作者及写作风格,吴文尚自然,少人之活动。意境是天然生成的,人 只需去感受即可。可见这是一位善写山水的大家。 合作学习策略:小组成员根据给定的题目互相讨论交流,每个成员都陈述自己的想法, 小组记录员记录、整理,然后由指定的发言人发言。 复习巩固策略: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当堂的及时复习很重要。因此在课程将要结 束时要进行诗歌及文章的背诵复习,而文章的相关内容也将通过练习册加以巩固。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本栏为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应详细阐述并绘出流程图)
教学反思、总结
需要时填写。不需要时,将该栏删除。 本课基本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学生能过课前导入中诗歌的学习初步了解了吴均的文风,这在理 解文章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文章的内容是一个重要但繁锁的环节,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既提高了 学习的参与度,又激发了他们的合作意识。最后,在背诵的环节中,将想像力训练、记忆力训练都 融合了进去,是本课的一个亮点。
形成性评价
本栏在每节课后必须及时填写。 1、字词教学容易陷入单调,要提高兴趣就需要教师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 2、第二环节由于运用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感觉这一策略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吸收, 因此在教学中尝试着加以运用,写作风格即文风是作家所固有的,而本节课要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 作风格是一个难点,因此我先用吴均的一首诗来导入,由于它简短,只要稍加讲解,学生便会了解 作者及其写作风格,同时,由于运用了关键词进行背诵,激发了记忆的信心与兴趣。这样的导入可 谓是一举多得了。 3、小组讨论是一个不错的学习形式,但是对于初中生要精心组织,并要多次训练,这样才能真正 发挥合作的作用,否则易流于形式。
1
2.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能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1、初二学生的理解性记忆已经相当成熟,在背诵时要发挥这一长处,而不能一味地机 械记忆; 2、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初始能力:1、学生在此之前经过了一定的记忆技能训练,知道将记忆材料转化为图像及抓住关键 词进行记忆的方法,已经初步培养起了记忆的兴趣; 2、课堂讨论进行过小组合作的训练, 3、学过《三峡》一文,有利于课文内容的正迁移 信息素养: 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能力

5
教学流程图
开始 激发兴趣 小组讨论 交流反馈 (一)导入 (三)品读感 悟、背诵巩固
文 文 《山中杂诗》 本 图 片
学生背诵 讨论交流 背诵 展示课 文内容
形象记忆
(二)整体感知
(四)作业:默 写、完成练习册
出示学习任务
结束
个性化教学
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所做的调整: 1、在课堂讨论的环节中,让其对小组成员的意见进行筛选和综合。 2、增加背诵的难度,如:倒背、根据要求随机背出句子。 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的调整: 1、在对课文的理解时,帮助他从课文中先找到相关的语句,再适当地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2、背诵要求其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尝试,及时鼓励以增强信心。
文本
背诵
1、指导朗读; 1、熟读课文,尝试背诵; 2、熟读课文; 2、根据图片想象、回忆课 3、 依据图片背出文中 文内容。 的句子; 4、展示:按顺序背, 倒背,抽背。
图片
1、多种形式熟悉课 文内容; 2、依据图片所给的 提示能背出课文内 容; 3、能从文字到图片 中去感受美, 培养想 象和联想的能力。
2
教学环境设计
多媒体教室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知识点 学习 编 号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 得 结 论
扫清阅读障碍是语 文教学必做的工作之 一,特别是文言文, 在记忆时分析字词的 字形、字音甚至故事 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 在背诵本诗时理解 关键词对记忆知识所 起到的重要作用。同 时通过本诗了解作者 及写作风格 要在这么精短的文 章中读出美感不是一 件容易的事,因此范 读显得尤为重要。学 生在听的同时也能感 受到课文所流淌出来 的韵味,是一种美的 享受。 图片可以让学生 对课文的理解更加形 象起来,而把背诵的 任务加入其中,既有 了思考,又使背诵变 得有趣了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 设计意图、依据
4
导入
1、 从吴均的一首小诗 1、抓住关键词背诵诗歌; 《山中杂诗》入手, 2、听讲、理解。 了解作者及写作风 格。 2、引导学生背一遍
文本
1、理解关键词对记 忆知识所起到的重 要作用。 2、通过本诗了解作 者及写作风格 1、从听中初步感知 课文内容; 2、学会感受美,同 时用朗读来表现美。 1、深入感知课文的 主要内容, 能正确地 从原文准确地提取 所需要的信息; 2、理解文章在写景 上的特点; 3、用小组讨论的方 式激发思维, 培养合 作精神, 同时会用恰 当的语言发表自己 的看法。
感谢、其他
填写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包括参阅的文献、 借鉴的案例, 以及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帮助过自己) 表示的感谢和其他要说明的事项。
7
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 目 内 容 解 决 措 施
教学重点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 采用提取关键词的方法; 疏通文意,熟读课文并当 同时根据图片提示进行回忆。 堂背诵。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 教学难点 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 忘反” 的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