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秋季新版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学期5.2.3、平行线的性质教案1

合集下载

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能力目标:经历探索平行线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目标: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对平行线的性质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从中获益。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以及综合运用平行线性质、判定等知识解题。

难点:区分性质和判定以及怎样综合运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系解题。

三、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尺、直尺。

四、教学过程:(一)问题1:1、上节课学习了用一把直尺和一块三角板可以画两条平行线,想一想在这个过程中三角尺取到什么作用,你能不能用两把直尺画出两条平行线?2、已知直线AB 及其外一点P,画出过点P的AB 的平行线。

3、学生画一画。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在画平行线时三角尺在其中取到的作用。

让学生了解这些角中上下两个角的关系,4.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的同位角有什么数量关系?平行线的性质1: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活动思考:如图,已知:a// b那么∠2与∠3有什么关系?例如:如右图∵ a∥b (已知),∴ ∠1=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 = ∠3 (对顶角相等),∴∠ 2 = ∠3.(等量代换)平行线的性质2: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活动思考:如图:已知a//b,那么∠2与∠ 4有什么关系呢?解:a//b (已知)∠1=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 ∠ 4=180°(邻补角定义)∠ 2+ ∠ 4=180°(等量代换)平行线的性质3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二)、整理归纳: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b ( 已知)∴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 已知)∴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b( 已知)∴ ∠1+∠4=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三)应用提高例1:如图,已知直线a∥b,∠1 = 500,求∠2的度数.解:∵a∥b(已知)∴∠ 1= ∠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 1 = 500 (已知)∴∠ 2= 500 (等量代换)课堂小结:1、平行线的性质:2、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布置作业课本25页的第1、2、3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2平行线3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新版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2平行线3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新版华东师大版

平行线的性质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行线的性质》是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并了解了平行线的概念,经历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及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节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

它为今后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平行的三个性质特征。

教学难点:怎样区分性质和判定。

3、学生情况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正式接触几何知识,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仅仅记住、理解而已,中等生对该部分的综合应用很不熟练,整个推理过程很难独自完成,很难做到有理有据的推理,这一方面与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关,对新知识接受快的同学能够模仿书写推理过程;另一方面与学生的思维阶段有关,七年级学生的抽象的逻辑推理能力发展刚刚起步,所以对平行线的推理过程很难规范。

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与合作能力,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从而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通过对平行线的性质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主体,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

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节课我选用下面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和自主探究法,作为复习课,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学生已经记住了,但是不能综合应用,所以在本节课上多强调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希望学生能在合作好探究中有所收获,掌握平行线的判断和平行线性质的综合运用来解决几何问题的推理过程。

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2.3 平行线的性质 教案

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2.3 平行线的性质 教案

5.2.3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2=65°∠1=∠2这两个同位角相等。

在一般情况下,如图,如果直线a与直线b平行,直线l与直线a、b分别交于点O与点P,那么其中的同位角∠1与∠2必定相等吗?师:如果不相等,会出现什么情况?此时,如图,我们可以以点O为顶点,画另一个角∠1’,使∠1’=∠2,这样就画出了过点O的另一条直线a’。

由于∠1’=∠2,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基本所示,可以得到a’∥b.此时,经过点O竟有两条直线a、a’与b平行,这就与“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矛盾了。

因此∠1与∠2一定相等,这就是说: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几何语言:∵ a∥b(已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归纳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教师补充讲解。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中主动获得新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问题1:如图,若a∥b ,∠3=70°,那么∠1等于多少度?问题2:∠1和∠2相等吗?说说你的理由。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几何语言:∵ a∥b(已知)∴∠3=∠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1=∠3(对顶角相等)∴∠1=∠2(等量代换)问题3:如图,若a∥b ,∠3=110°,那么∠2等于多少度?问题4:∠2和∠3是什么关系?说说你的理由。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几何语言: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在几何语言强调其逻辑关系,引导学生参与,熟悉书写格式在几何语言强调其逻辑关系,引导学生参与,熟悉书写格式∵ a∥b(已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1+∠3=180°(邻补角定义)∴∠2+∠3=180°(等量代换)平行线的性质:二、例题讲解例1 如图,已知直线a∥b,∠1=50°,求∠2的度数。

七年级数学上册 5.2 平行线 5.2.3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5.2 平行线 5.2.3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毛2.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用平行线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难点:能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混合应用.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逆向思维现在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利用同位角相等,或者内错角相等,或者同旁内角互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三种方法.在这一节课里:大家把思维的指向反过来: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又该如何表达?二、实践探究1.学生画图活动: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出两条平行线a∥b,再画一条截线c与直线a、b相交,标出所形成的八个角(如课本P21图5.3-1).2.学生测量这些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表内.图中哪些角是同位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图中哪些角是内错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图中哪些角是同旁内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在详尽分析后,让学生写出猜想.4.学生验证猜测.学生活动:再任意画一条截线d,同样度量并计算各个角的度数,你的猜想还成立吗?5.师生归纳平行线的性质,教师板书.c b a432 1平行线具有性质: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内错相等.性质3:两条直线按被第三条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称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教师让学生结合右图,用符号语言表达平行线的这三条性质,教师同时板书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因为a∥b,因为∠1=∠2,所以∠1=∠2 所以a∥b.因为a∥b,因为∠2=∠3,所以∠2=∠3,所以a∥b.因为a∥b,因为∠2+∠4=180°,所以∠2+∠4=180°,所以a∥b.6.教师引导学生理清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判定的区别.学生交流后,师生归纳:两者的条件和结论正好相反:由角的数量关系(指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得出两条直线平行的论述是平行线的判定,这里角的关系是条件,两直线平行是结论.由已知的两条直线平行得出角的数量关系(指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的论述是平行线的性质,这里两直线平行是条件,角的关系是结论.7.进一步研究平行线三条性质之间的关系.教师:大家能根据性质1,推出性质2成立的道理吗?结合上图,教师启发分析:考察性质1、性质2的结论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1换成∠3,教师再问∠1与∠3有什么关系?并完成说理过程,教师纠正学生错误,规范地给出说理过程.因为a∥b,所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3=∠1(对顶角相等),所以∠2=∠3.教师说明:这是有两步的说理,第一步推理根据平行线性质1,第二步推理的条件不仅有∠1=∠2,还有∠3=∠1.∠2=∠3是根据等式性质.根据等式性质得到的结论可以不写理由.学生仿照以下说理,说出如何根据性质1得到性质3的道理.8.平行线性质应用.D C例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线全部分,量得∠A=100°,∠B=115°,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教师把学生情况,可启发提问:①梯形这条件如何使用?AB②∠A 与∠D 、∠B 与∠C 的位置关系如何,数量关系呢?为什么?三.巩固练习. 1.课本练习.2.补充:如图,BCD 是一条直线,∠A =75°,∠1=53°,∠2=75°,求∠B 的度数.E21DCBA本题综合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图形,考察已知角的数量关系,确定解题的思路.四.作业. 1.课本习题; 2.补充作业: 一.判断题.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同旁内角互补.(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同位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一对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 ) 二.填空题.1.如图(1),若AD ∥BC ,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 +∠_______=180°;若DC ∥AB ,则∠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ABC +∠_________=180°.87654321DCBAFEDC B A(1) (2) (3)2.如图(2),在甲、乙两地之间要修一条笔直的公路, 从甲地测得公路的走向是南偏西56°,甲、乙两地同时开工,若干天后公路准确接通, 则乙地所修公路的走向是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3.因为AB ∥CD ,EF ∥CD ,所以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4.如图(3),AB ∥EF ,∠ECD =∠E ,则CD ∥AB .说理如下:因为∠ECD =∠,所以CD ∥EF ( ), 又AB ∥EF ,所以CD ∥AB ( ). 三.选择题.1.∠1和∠2是直线AB 、CD 被直线EF 所截而成的内错角,那么∠1和∠2 的大小关系是( )A.∠1=∠2B.∠1>∠2C.∠1<∠2D.无法确定2.一个人驱车前进时,两次拐弯后,按原来的相反方向前进, 这两次拐弯的角度是( )A.向右拐85°,再向右拐95°B.向右拐85°,再向左拐85°C.向右拐85°,再向右拐85°D.向右拐85°,再向左拐95° 四.解答题.1.如图,已知:∠1=110°,∠2=110°,∠3=70°,求∠4的度数.4321DCBA2.如图,已知:DE ∥CB ,∠1=∠2,求证:CD 平分∠ECB .E21DCB。

新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2 平行线 平行线的性质》优质课教案_0

新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2 平行线  平行线的性质》优质课教案_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五章第三节《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 ,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与同学们的合作交流过程中,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宽思维能力.(2)通过研讨与交流,在活动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3)学生通过活动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1)通过平行线的性质观察、猜想、操作、推理、交流、归纳等探究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实践探究能力.(2)通过学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又是相互区别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3)在经历学习知识的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学习重点、难点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及简单应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区别.三、教法、学法1.教法:诱思探究,适时激励,设疑思考法,数学思想逐步渗透法2.学法:自主发现,合作交流四、教具准备多媒、,三角尺、量角器、白纸.五、教学过程安排复习回顾、导入新课--探究新知、性质推导--知识应用、拓展升华--反思小结体验收获--知识反馈、布置作业--结束语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导入[师生活动]师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生答: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设计意图]对上节课所学的判定方法进行复习回顾,并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一:分别量一量∠1和∠5的度数,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是不是任意一条直线去截平行线a、b所得的同位角都相等呢?(看一看)由此得出平行线性质1.[结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符号语言:∵a∥b,∴∠1=∠2.[设计意图]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自己动手,实际操作,进行度量、观察,在有了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动脑分析总结出结论.不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合作交流二:如图:已知a//b,那么∠2与∠3相等吗?为什么?学生回答解∵a∥b(已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对顶角相等),∴∠2=∠3(等量代换).学生总结、表述由此得出平行线性质2.[结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符号语言:∵a∥b,∴∠2=∠3.[设计意图]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利探索,这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理解平行线的性质是十分重要的.合作交流三:如图,已知a//b,那么∠2与∠4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交流讨论并展示解:∵a//b (已知),∴∠ 1= ∠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 ∠ 4=180°(邻补角定义),∴∠ 2+ ∠ 4=180°(等量代换).学生总结、表述由此得出平行线性质3.[结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符号语言:∵a∥b,∴∠ 2+ ∠ 4=180°.[设计意图]学生从实践中得到的知识印象最深刻.在实验的基础上,组内同学相互帮助、争论、提示,能够进行推理证明.锻炼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逐步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并进一步巩固对定理的理解及语言的规范,感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学生来总结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关系[设计意图]学生能搞清条件与结论的关系,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同时能正确运用(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练一练)例:已知:如图,直线a∥b,∠1=54°,∠2、∠3、∠4各多少度?解:∵∠1=54°(已知)∴∠2=∠1=54° (对顶角相等)∵ a∥b (已知)∴∠4=∠1=5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180°-∠2=180-54°=126°(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2=54°,∠3=126°,∠4=54°.[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2.3平行线的性质

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2.3平行线的性质

5.2.3平行线的性质教学目标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2、能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计算角的度数或辨别角之间的关系.3、能综合运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进行简单的推理提高对几何语言的认识. 重点难点1、平行线的三个性质.2、平行线的三个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之间的区别,结合图像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线的性质及其运用.教学过程一、回顾思考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他们是先知道什么?后知道什么?(学生答)2、如果把他们的已知和结论反过来,该怎样表达?(学生回答并提出猜想:这样的表达正确吗?)二、新授1、合作交流,探索平行线的性质1请学生画出下图,并进行实验观察设a∥b,直线c与他们相交,请度量∠1,∠2,∠3…∠8,并按照PPT所示的内容完成表格,你能发现什么关系?或者是能够得出怎样的一个结论?结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个结论到底正确吗?通过微视频给学生展示反证法证明得出: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合作交流,平行线的性质2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得出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个结论是成立的,那么我们就要学会将它运用到我们的具体证明当中去。

如图,已知a∥b,∠2与∠3相等吗?为什么?由此得出平行线的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合作交流,平行线的性质3如图,已知a∥b,∠2与∠4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由此,得出平行线的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4、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在PPT上显示出平行线的三个重要性质,并强调他们是先知道什么?后知道什么?三、例题平行线三条性质的运用例1,如图已知直线a∥b,∠1 = 50°,求∠2的度数.(此题引导学生怎样去推导出∠2的度数)解:∵a ∥ b(已知)∴∠ 1= ∠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 = 50° (已知)∴∠ 2= 50° (等量代换)变式:已知条件不变,求∠3,∠4的度数。

例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B=60°,求∠C的度数.能否求得∠A的度数?解:∵AB∥CD(已知)∴∠B+∠C=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B=60°(已知)∴∠C=180°-∠B=120°(等式的性质)本题中根据已知条件无法求出∠A的度数。

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教案 5.2.3平行线的性质1

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教案 5.2.3平行线的性质1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教学设计讲授新知3、通过微课及几何画板向大家讲解平行线的性质一二、平行线的性质二1、上节课我们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条判定得到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节课你能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一来得出内错角之间的关系吗?2、请一位同学总结出平行线的第二条性质。

三、平行线的性质三1、我们已经得到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和内错角之间的关系,那么同旁内角具有怎样的关系呢?2、请一位同学总结出平行线的第三条性质。

四、复习巩固1、抢答游戏:展示有关观看微课学生审题并思考。

学生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一名学生白板上书写证明过程,并讲解。

微课向学生展示平行线的性质一利用一体机书写功能,学生与白板交互。

利用一体机书写功能,学生与白板交互。

通过微课能够直观形象地演示菱形的形成过程。

通过动手操作,感受动手实验的乐趣,培养学生猜想意识、观察、实验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讲授新知 2、如图,已知直线a平行于b,∠1=50度,求∠2的度数。

五、例题讲解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平行于CD, ∠B=60度。

(1)求∠C的度数(2)由已知条件能否求得∠A的度数?六、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请利用你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比萨斜塔,∠1=85度,求∠3的度数?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合作交流解法。

并请多名学生讲解。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合作交流解法。

并请多利用一体机书写功能,学生与白板交互。

利用一体机书写功能,学生与白板交互。

利用一体机书写功能,学生与白板交互。

体会到数学知讲授新知(2)AB平行于CD,∠B=142度,求∠C等于多少度?3、小明在纸上画了一个∠A,准备量出它的度数,不小心撕破了纸,如果不能延长DC,FE的话,你能帮他设计出几种方法测出∠A的度数?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合作交流解法。

并请多名学生讲解。

利用一体机画图功能来画取平行线一题多解既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又能巩固所学新知,通过合作的过程,能更牢的掌握新知。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2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2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平行线的性质》是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包括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对平行线的性质的学习,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能力。

然而,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所有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及运用。

2.难点: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性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推理,发现平行线的性质。

3.合作交流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平行线的性质及相关例题。

2.练习题:准备相关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直尺、三角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平行线例子,如铁路、公路等,引导学生关注平行线。

提问:你们知道平行线有什么性质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PPT,介绍平行线的性质。

主要包括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

同时,通过几何图形的展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性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导学案:5.2.3平行线的性质

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导学案:5.2.3平行线的性质

EA优质资料---欢迎下载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主备教师: 备课组长: 审核人平行线的性质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

2.通过平行线性质定理的推导,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并且会运用它们进行简单推理和计算.3.我们要积极参与,勇于探索。

重点 :平行线的性质及平行线性质定理的推导。

难点 :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

预习案1、 根据图填空:(1)若a ∥b,则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得__________=∠1;(2)若a ∥b ,则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 可得__________=∠3;(3)若a ∥b ,则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得∠4+_________=180°。

2、如图1:当AD ∥BC 时,∠DAC =∠________.3、如图2:AB ∥CD ,∠ A =98°,∠C =75°,∠B=_____°,∠D =_____°4、如图3:AB ∥CD,∠A =80°,∠B =60°,则∠ACB =__________度.5、如下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B=115°, 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6、如下图,BCD 是一条直线,∠A=75°,∠1=53°,∠2=75°,求∠B 的度数.12345678abc_D _B _A_CB AC ED F GH M N1 2探究案1.(如图a 所示,已知AB ∥CD,直线EF 分别交AB,CD 于E,F,EG•平分∠BEF,若∠1=72°,则求∠2的度数。

GF EDCBA 122、如下图,已知,AB ∥CD ,EF 交AB ,CD 于G ,H ,GM ,HN 分别平分∠AGF ,∠EHD.试说明GM ∥HN.总结: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一对内错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一对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一对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3.如图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若∠EFG=50°,求∠DEG 的度数.NMG F EDC BA练习案1.如下图,所示,如果DE ∥AB ,那么∠A+ =180°,或∠B+ =180°,根据是 ;如果∠CED=∠FDE ,那么 ∥ ,根据是 .2. 如下图,所示,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即拐弯前.后的两条路¬平行,若第一次拐角是150°, 则第二次拐角为 .3、如图,直线a //b ,点B 在直线b 上,且AB ⊥BC ,∠1 = 55 º ,则∠2 的度数为 ( )A . 35 ºB . 45 ºC . 55 ºD . 125º4、如图,AB ∥CD ,∠1=120°,∠2=100°,则∠3=( ) A BA 、20°B 、40°C 、50°D 、60°C D 5、如图,点B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CE ∥AB ,∠ACB=90°,如果∠ECD=36°,那么∠A=_________。

最新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5.2.3平行线的性质公开课优质教案(1)

最新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5.2.3平行线的性质公开课优质教案(1)

平行线地性质
课型:新授课
一、学习目标确定地依据
1、课程标准
在学生会画平行线地基础上,会用平行线地基本性质做题。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2地第三课时,在前面地学习中,学生已认识了角、相交线及相交线所成地角、垂直,积累了初步地数学活动经验,按照先“认识平行线,再探索平行线地条件,最后探索平行线地
特征”地顺序呈现。

利用平行线地识别方法进行计算或说明。

3、中招考点
平行线地性质近七年中招考试中考查5次,4次在填空题中出现,1次在选择题中出现。

题目较简单,分值均为3分。

4、学情分析
学生在做题时对平行线地判定和性质容易混淆,
二、学习目标
2、能应用平行线地性质进行简单地计算和推
理。

三、评价任务
1、向同桌说出平行线地性质地概念,
2、能运用平行线地性质进行简单地计算和推
理。

1、能说出平行线地性质。

四、教学过程。

最新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性质》1教学设计

最新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性质》1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教学内容:平行线的性质(一课时)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备课时间: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在学生会画平行线的基础上,会用平行线的基本性质做题。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2的第三课时,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认识了角、相交线及相交线所成的角、垂直,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按照先“认识平行线,再探索平行线的条件,最后探索平行线的特征”的顺序呈现。

利用平行线的识别方法进行计算或说明。

3、中招考点平行线的性质近七年中招考试中考查5次,4次在填空题中出现,1次在选择题中出现。

题目较简单,分值均为3分。

4、学情分析学生在做题时对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容易混淆,二、学习目标1、能说出平行线的性质。

2、能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

三、评价任务1、向同桌说出平行线的性质的概念,2、能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

四、教学过程学习教学活动评价要点两类结构目标学习目标1:能说出平行线的性质复习回顾: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我们学过的方法有哪几种?自学指导一:1、内容:课本175页至176页的内容2、时间:5分钟。

3、方法:前4分钟自学后1分钟小组讨论自学中所遇到的问题。

4、要求:自学后能独立完成下列问题:(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

自学检测一:1、你能根据性质1,说出性质2,性质3成立的道理吗?_,2、如图,已知直线 a ∥b,求:∠2得度数全班90%的学生能准确说出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利用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12 ab学习目标2:能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自学指导二:1、内容:课本175页至176页的内容2、时间:4分钟。

3、方法:独立自学后同桌讨论4、要求:能看懂例5、例6的解法并能做以下检测题自学检测二1、如图,AB∥CD, ∠1=45°, ∠D= ∠C,依次求出∠D,∠C,∠B的度数。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2.3平行线的性质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2.3平行线的性质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5.2.3平行线的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的三个特征,体会平行线特征与平行线识别的区别,能运用平行线的识别与特征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加强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经历探索平行线的特征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并解决一些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操作、观察、合作、交流,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平行线的特征.难点:平行线的特征与识别法的综合运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设计意图:本节课所学知识与前一节课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本质的区别.在课的开始以习题化方式复习已学知识,一方面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好基础,另一方面为“对比发现,加深理解”环节作好铺垫.教师出示问题:如图,直线A.b被直线l所截,在横线上填空:(1)因为∠1=∠2(已知),所以a∥b.(2)因为∠3=∠2(已知),所以a∥b.(3)因为∠2+∠4=180°(已知),所以a∥b.【答案】(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学生完成后,组内交流结果.二、情境引入设计意图:通过提出一个极具趣味性的问题,学生可能通过猜测得到答案,但并不理解其中真正的原因所在,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入新课的学习.教师出示问题:如图,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考古中发掘出的一个残缺玉片,工作人员从玉片上已经量得∠A=115°,∠D=100°,已知四边形ABCD的AD∥BC,请你求出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学生经过思考,然后小组进行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三、探究发现设计意图:教师要通过设计问题是,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要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尽可能用多种方法来说明自己猜测的正确性,培养学生合情说理的能力.问题:已知直线A.b被l所截,a∥b.让学生自己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后,提出问题.(1)合作交流一:请找出图中的同位角,并猜测它们有何关系?你能想办法验证你的猜测吗?(2)合作交流二:请找出图中的内错角,并猜测它们有何关系?你能想办法验证你的猜测吗?(3)合作交流三:图中还有其他位置关系的角吗?它们有何关系呢?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到结论的.以上问题在经过学生独立思考后,再进行小组讨论,互相补充,并派代表回答.(4)师生共同总结平行线的特征.四、巩固练习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落实基础,特别是学生刚刚接触到新的知识时,往往应用起来会感到生疏,或者说对它的感觉仍旧停留在“雾里看花”的状态,这就需要一个过程,也就是对新知识从熟悉到熟练的过程.教师出示练习:1.完成下列填空:(1)因为AD∥BC(已知),所以∠B=∠1( );(2)因为AB∥CD(已知),所以∠D=∠1( );(3)因为AD∥BC(已知),所以∠C+∠D=180°().【答案】(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学生完成后集中评议.五、课堂小结设计意图:课堂小结并不只是课堂知识点的回顾,教师要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反馈,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整合,要能够提出明确的具有反思性的问题,让学生有所思,有所得,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1.平行线的三个特征?2.直线平行的特征与直线平行条件的区别.(1)平行线识别与特征的条件与结论有什么关系?(2)使用平行线识别时是已知,说明;使用平行线特征时是已知,说明.【答案】角相等线平行线平行角相等师生共同交流总结以上所学的知识.六、课后作业1.如图,若AB∥CD,则正确的结论是( )A.∠1=∠2+∠3B.∠1=∠2=∠3C.∠1+∠2+∠3=180°D.∠1=∠2+∠3=180°【答案】A2.如图,AB∥CD,AC∥BD,试说明∠1=∠3.证明:∵AB∥CD(已知),∴∠1=∠2(两直线平等,内错角相等), 又∵AC∥BD(已知),∴∠2=∠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等量代换).。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华师大版七班级上册数学《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华东师范高校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七班级上册第五章的5.2节《平行线的性质》(第三课时).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同学状况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这几个方面把我的理解和认识作一个说明.一、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常常要用到.这部分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它们不但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提供了转化的方法,而且也为今后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像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

2.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同学已经了解了平行线的概念,经受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那么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同学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同学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并掌控它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分。

〔2〕通过同学动手操作、试验、观测,培育他们主动探究与合作技能,使同学领悟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同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3〕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解决使同学感悟到几何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及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从非常到一般,再从一般到非常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常常要用到.这部分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让同学通过探究活动来发觉结论,经受知识的“再发觉”过程,可加强同学对性质的认识和理解,培育同学多方面的技能.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探究平行线的性质.由于同学是第一次接触基本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且它们互为逆命题,所以同学很简单在记忆和运用时将其混淆.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为:明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分四、教法与学法1.教法:采纳引导发觉法,老师通过细心设置的一个个问题链,激发同学的求知欲,使同学在老师的引导和合作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发觉问题,解决问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2 平行线 3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新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2 平行线 3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新版

【基本目标】1.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并掌握它们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2.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结合平行线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平移.【教学重点】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的应用.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如何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2.把它们已知和结论颠倒一下,可得到怎样的语句?它们正确吗?【教学说明】平行线的判定与平行线的性质有密切的联系,通过第2个问题,让学生对要探究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为后面的总结归纳奠定基础.二、合作探究,探索新知1.实验观察,发现平行线第一个性质(1)请同学们观察你的练习本,每一页上都有许多互相平行的横线条,任取其中两条平行的线条,如图l1∥l2,请同学们任意的画一条直线l3与它们相交,请度量∠1和∠2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关系?(2)请同学们再作出直线l4与它们相交,再度量一下∠3和∠4的大小,你还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关系?小结归纳:平行线性质: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就是: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如上图:∵ l1∥l2(已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规律,再通过∠3和∠4的测量进行验证,教师再提示学生对照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一进行总结,归纳出平行线的性质一.2.演绎推理,发现平行线的其它性质(1)已知:如图①,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B∥CD.求证:∠1= ∠2.图①(2)已知:如图②,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B∥CD.求证:∠1+∠2=180°.图②小结归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如图①:∵ AB∥CD.(已知)∴∠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如图②∵ AB∥CD.(已知)∴∠1+∠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教学说明】渗透逻辑推理的思想将是本节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在几何学上,对数学语言的训练是初学者最难以理解的东西,所以在教学中必须时时重视.投影:将三条判定与性质全部打出.(1)性质: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去证角的相等或互补.(2)判定:根据两角相等或互补,去证两条直线平行.联系:它们的条件和结论是互逆的.区别:性质与判定要证明的问题是不同的.【教学说明】平行线的判定与平行线的性质两者间的关系应该加以注意,毕竟两者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而且借助平行线的识别来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作用.三、示例讲解,掌握新知例1如图,已知直线a∥b,∠1=50°,求∠2的度数.分析:由于a∥b,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1=∠∠1=50°,因此∠2=50°.【教学说明】这个例题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但是要注意格式的规X性.例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B∥CD,∠B=60°,求∠∠A的度数?分析:由于AB∥CD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又∠B=60°,因此∠C=.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无法求出∠A的度数.【教学说明】对于第一问,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第二问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后回答,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和强调.例3结合平行线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平移,将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的图形向右平移4格,并向上平移3格,画出平行移动后的图形.【教学说明】先让学生观察思考,提出思路,再让学生比较各种方法,找到最佳方案,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平移时,找到关键的点进行平移,再进行连接.有关图形的平移,应抓其点与形的关系,即如何做到以点代形,以点代面.四、练习反馈,巩固提高1.如图1,已知∠1=100°,AB∥CD,则∠2=,∠3=,∠4=.2.如图2,直线AB、CD被EF所截,若∠1=∠2,则∠AEF +∠CFE =.(1)若EF∥AC,则∠A +∠= 180°,∠F + ∠= 180°().(2)若∠2 =∠,则AE∥BF.(3)若∠A +∠= 180°,则AE∥BF.4.如图4,AB∥CD,∠2 = 2∠1,则∠2 =.5.如图5,推理填空:图5(1)∵∠A =∠(已知),∴AC∥ED();(2)∵∠2 =∠(已知),∴AC∥ED();(3)∵∠A +∠= 180°(已知),∴AB∥FD();(4)∵∠2 +∠ = 180°(已知),∴AC∥ED().【教学说明】学生独立完成,对于第3题,图形比较复杂,可以提示学生将图形进行分解,得出结论,第5题是对学生的推理能力进行训练,要注意学生语言的规X性.°100°80°° 3.(1)∠AEF∠ABF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4(3)∠14.120°5.(1)∠BE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DF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F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AF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平行线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就是: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1)性质: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去证角的相等或互补.(2)判定:根据两角相等或互补,去证两条直线平行.联系:它们的条件和结论是互逆的.区别:性质与判定要证明的问题是不同的.【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总结,加深印象,重点是总结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别与联系.对出现的疑惑及时予以解答,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知识.完成本课时对应的练习.本节课首先提出问题:1.请同学们回顾前面学过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说出它们的已知和结论分别是什么?2.把这三句话的已知和结论颠倒一下,可得到怎样的语句?它们正确吗?“∵”、“∴”的推理形式,也就是数学符号语言的形式把性质一.表示出来.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符号感.另外两个性质让学生想办法验证,再利用性质一来推导,加强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推理论证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要做好引导.注意格式的规X性和严密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8.3平行线的特征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认识到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并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进一步引
出其他的有关的特征;
2、能够结合平行线,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平移;
3、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对平行线的三个主要特征有较深的认识。

教学分析: 重点:灵活地利用平行线的三个特征解决问题;
难点:如何对图形进行平移与旋转。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向:
在本节中,教材通过测量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位角,得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然后通过说理,使学生了解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在教学中应淡化平行线的三个特征的逻辑关系,使学生能灵活地利用平行线的三个特征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初步的数学语言的训练,使学生能用数学语言叙述直线的平行关系,注意渗透逻辑推理的思想。

另外,在教学中应注意渗透平移的思想。

二、新课拆析:
1、知识思索: 从上节课中所学习的“平行线的识别”,我们已经知道,如何根据角与角之间的等量关系来说明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知道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也就是说,我们利用角的等量关系来得到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

反之,我们能否两直线平行的位置关系来等到一些特
殊角的特殊的等量关系? 2、知识形成: 如果我们让直线EF 分别与一对平行线AB 、CD 相
角:1∠、交,交点分别是P 、Q ,并由此得到一对同位2∠。

21∠=∠ 这时,借助量角器,我们将很容易得知:
即:由CD ∥AB 得21∠=∠
也就是说: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概括:(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运用相同的方法,我们也将能得到:
概括:(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应用:如下图示,a ∥b ,则
(1) ∵ a ∥b (已知)
∴ 2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 ∵ a ∥b (已知)
A B
C D E F Q P
12
∴ 3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 ∵ a ∥b (已知)
∴ ︒=∠+∠1804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例题讲解: 例:1、如上图,已知直线a ∥b ,︒=∠501,求2∠的度数。

2、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已知AB ∥CD ,︒=∠60B ,求C ∠的度数,能否求
得A ∠的度数?
3、将如上图所示的方格中的图形向右平移4格,并向上平移3格,画出平移后的
图形。

三、巩固训练:
1、2、3、4、5
四、知识小结:
本节主要学习了平行线的特征。

即,两直线平行,我们可以得到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另外,要学会根据平行的特点来对图形进行平移。

五、作业:
12a b l 3412a b 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