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高三第一次语文月考试题 精品

合集下载

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答案在最后)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可以定义为正面的情绪或者具有正面向上价值的情绪。

情绪的认知理论认为,“积极情绪就是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或得到他人积极评价时所产生的感受。

”由此可见,积极情绪就是经历了内在、外在的刺激,正确地解决了问题,达到某种成功与满意度,满足了个体的需求,感觉到个体的存在价值伴有随之而来的愉悦的心情与感受。

积极情绪并不是消极接受、坦然享受、乐不思蜀的感觉。

这些只是浅薄的感受,即时地享乐。

积极情绪拓展到更深的层面——从欣赏到热爱。

它并不是简单的迷恋,而是一种真心喜欢、经过努力而获得的欢愉、欣喜。

“积极情绪”这个词,指向了重要的人性瞬间。

那些轻微而短暂的愉悦状态,其实要比你想象的强大得多。

作为人类,生来就能够体验到微弱短促却愉悦舒畅的积极情绪。

它有着不同的形态和滋味。

回想一下,当感到与他人或与所爱的人心灵相通时;当感到有趣、有创意或忍俊不禁时;当感到自己的灵魂被蕴含在生命中的纯粹的美所打动时;或者当因一个新颖的主意或爱好而感到活力无限、兴致勃勃时,你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爱、喜悦、感激、宁静、兴趣和激励这样的积极情绪,它们会打开你的心扉。

然而,无论是迷恋、欢笑还是爱,你由衷的积极情绪总是无法持续很长的时间。

良好的感觉来了又去,就如同好天气一样,这是人类的本性。

积极情绪会逐渐消退,如果它长盛不衰,人们会很难适应变化,无法觉察到好消息和坏消息之间的差异,或是邀请与冒犯之间的差异。

如果你想重塑生活,让它变得更美好,秘诀就是不要把积极情绪抓得太紧,也不要抗拒它稍纵即逝的本性,而是将它更多地植入生活——久而久之,你就会提高积极情绪的分量。

我们发现,在这一秘诀中最重要的是积极率,这是用来描述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数量关系的一种方法。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4届高三月考卷(一)语文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4届高三月考卷(一)语文含答案

英才大联考长沙市一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得分: 本试卷共10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人类创造的文化,包括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两大部类,它们分别发展看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科学技术作为最富革命性格的生产力,改造着世界,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为人类提供日益增多的方便与享受,使人类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

19世纪以降,尤其是20世纪,相当多的人把科学技术视作全知、全能、全在的救世主,以为所有难题,包括精神、价值、自由都可以经由科学技术获得完满解决。

但由于科学技术是从研究自然界(尤其是物理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物质化”方法,或“非人格化”方法,其应用显然不足以解决人的精神领域的各种问题。

用池田大作的语言来说,“科学之眼”自有其限定性,因为“科学的思维法产生了轻视生命的领向,容易忽视活生生的人的真实风貌”,因而有赖人文的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

这首先表现在,对人类的生命意义而言,科学技术的健康走向,有赖人文精指引。

诚然,科技是“价值中立”的,但是作为社会人的科学家却不应是价值中立的,二战期间,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便是从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的。

科技需要人文文化弥补的又一理由是:科学技术可以提供日益强大、有效的工具理性,却不能满足人类对于政治理念、伦理规范和终极关怀等层面的需求,总之,无法提供人类区别于禽兽的“价值理性”。

而现代人类所面临的诸多困扰,往往发生在值理性”管辖的领地,发生在“意义危机”频频袭来之际。

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文传统也其是在道德层面,有若干超越性的意义,可以成为文明人类公认的生活准则。

诸不忍之心、羞恶之心、恻隐之心、仁爱之心,都是贯通古今、中外认可的。

“人无信不少”,何尝不是成熟的现代市场交易所应遵循的经济伦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规代社会人际关系须臾不可脱离的黄金法则。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精品】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语言表达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打破了纪录片的尴尬和______,创造了难得的深夜的收视纪录并受到观众异乎寻常的热捧。

和片中令人垂(____)的美食一样,该纪录片至今仍以罕见的热度跳跃在网友们的舌尖上。

______的网友(____)地制作出了明显带有娱乐(____)头性质的“城市版”和“校园版”,这些持续______出的不同版本,给茶余饭后的人们带来了轻松愉悦的谈(____)。

1.填入上文括号内的字词,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诞迫不及待噱nüè资B.涎迫不急待噱xué资C.涎迫不及待噱xué资D.涎迫不急待噱xué姿2.(小题2)依次填入上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困境意犹未尽复制B.困境饶有兴致发酵C.窘境意犹未尽发酵D.窘境饶有兴致复制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6分)有一只鸟长着两个头,当一个头睡觉时,另一个头就担负警卫任务。

左边的头爱打瞌睡,右边的头只好常常当警卫而不得休息。

一天,右边的头在执行警卫任务时,一阵风吹来,树上落下一颗香甜的果子。

右边的头想叫左边的头一起品尝,但见到它睡得香,不忍叫醒它,就想:“反正我和它同一个身体,我吃下去,它也受惠。

”于是就把果子吃掉了。

左边的头醒来后,听到右边的头打了一个饱嗝,又闻到一阵香味,就明白了右边的头独享了美味佳肴,从此怀恨在心。

一天,轮到左边的头担任警卫了,它想也能独享香甜的果实。

正好,一阵风吹来,隔壁树上掉下一颗有毒的果子。

左边的头在怨恨自己背运的同时,想道:“它独享了甜果,我就独享毒果了,反正我和它是同一个身体,要死就一起死吧!”于是就把毒果吃下去了。

根据以上材料,分别从两个角度写出你的思考与感悟。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含答案)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含答案)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思想“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之一,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产生了深远影响。

“礼”的内涵丰富多元。

首先,“礼”强调等级秩序。

在中国古代社会,不同的阶层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而“礼”则是维护这种等级秩序的重要手段。

通过各种礼仪规范,人们明确了自己的身份地位,从而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运行。

其次,“礼”注重道德规范。

“礼”不仅仅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更是内在的道德要求。

它要求人们在行为上遵守礼仪,在思想上秉持道德,做到言行一致、内外兼修。

最后,“礼”倡导和谐共处。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以“礼”相待,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礼”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价值。

一方面,它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遵守“礼”的规范,就能够避免冲突和矛盾,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另一方面,“礼”思想对于个人的修身养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它教导人们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个人的素质和修养。

在当今时代,“礼”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礼”所倡导的尊重他人、遵守秩序、注重道德等价值观念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弘扬“礼”的思想,倡导文明礼貌、尊重他人、遵守社会公德,共同构建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核心观念,贯穿中国历史发展全过程。

B.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秩序完全依靠“礼”来维护。

C.“礼”思想既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又对个人修身养性有重要意义。

2024-2025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大联考长郡中学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得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不管是要找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还是查明天花板上水印的来由,我们通常都要考察可能的解释。

比如说天花板上的水印,是屋顶漏水了?还是管子漏水了?我们可能会这样推理:“这个水印在厨房天花板上,正好是在浴室的下面,所以很可能是管子漏水。

”现在到楼上去检查一下,如果发现了漏水的管子,那么就可以合理地得出结论,对于水印的最佳解释是管子漏水,当然,也可能屋顶和管子同时漏水。

这个简单而实际的例子展示了科学研究的推理过程:提出各种假说,一个一个地排除,直到得出最佳解释。

地质学的历史为科学研究如何运用这样的推理过程提供了一个清楚的例子。

地球已经有上亿年的历史、大陆在漂移,这些都是非常惊人的发现。

它们被接受的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要求仔细的观察、改良的技术、大量的集体努力以及在很多学科中共享知识。

地质学最近的发展历史就展现了这样的过程。

1912年,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提出了板块漂移理论来解释这个明显的事实——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看上去好像很吻合。

但是在他之前的理论家,通过观察过去的地图,也推测这些太陆原本是连在一起的。

魏格纳对这一理论的补充是,在两个大陆相对应的边缘,岩石的形成和动植物化石都非常相似。

因为他不能提出一个解释或者模型来说明像板块这样巨大的东西是如何“漂移”的,他的理论遭到了普遍的拒绝,甚至被嘲笑。

虽然他的理论解释了一些观察到的现象,但是并没有被采信,因为它与当时人们所相信的关于大洋和大陆的物理结构方面的观点不一致。

拥有可接受的解释模型是科学断言能被接受的重要标准。

魏格纳的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被美国地质学家哈雷·赫斯复兴。

赫斯提出,最近发现洋中脊在延伸,而大陆居于板块之上,因此板块应是由底层的地慢缓慢运动的“环流”所推动的。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命题人: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人类的阐释自始至终都在追求真理性和澄明性,那是人类向往的阐释目标,也是阐释的理想境界。

真理和澄明虽然昭示的是阐释的两个不同的层级,但都指向一个事实:阐释是面向公众的。

这意味着阐释是一种公共性的行为,只有坚守公共性,才能圆人类的阐释之梦。

离开公共性,阐释不可能,更遑论真理性和澄明性。

阐释本身有它的内在规则,这个规则总体来说极为复杂,不可一概而论,更不好随意确定。

它可能是整个人的规则,也可能是生活在特定区域或国家、操持不同语言、从事不同专业研究者的规则;它遵循的是人性的共同性,或者是沟通、交流之后业已达成的共同性,其终极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实现意义的澄明。

我们言说政治,政治就是一个公共性问题;我们言说历史,历史就是一个公共性问题:我们言说道德、伦理,道德、伦理就是一个公共性问题;我们谈论文学、艺术,文学、艺术就是一个公共性问题。

公共性本身不是一种价值判断,但它又蕴含着价值判断。

也就是说,公共性包含着真理和谬误。

真理不可能对任何人、任何事、任何族群都是真理,更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

谬误也是。

当然,这种公共性是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没有永远的真理和谬误,而公共性却是永远的。

公共性的存在需要公共阐释去解惑释疑,需要公共阐释去彰显真理。

在一定程度上,公共阐释维持着时代的公开、透明,维持着社会的公平、公正,维持着政治的民主、正义,维持着人类的审美判断。

(摘自李健《公共阐释:作为一种阐释理论的合法性》)材料二“公共阐释”也即“阐释的公共性”,是对文学阐释行为根本属性的一种界定。

任何一种阐释行为,都是一种参与生活、理解世界的方式,只有“公共阐释”才能让每一个个体有效并且高效地充分对话。

与之相对的,则是“个体闸释”,也即释的个体性。

它强调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特的,都有着自己的个性、性别、民族与生活经历,对待同一问题的视角与态度确实存在着诸多差异。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长沙市一中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本试卷共10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一)①因为儒家政治构想的最高目标是旨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人与人之间伦理认同即是根本和逻辑起点。

这种伦理的内涵,有着更为普遍和更为基础的对天下之“人”的论述。

先秦时期的中国,以最为根本性的孝、仁来建构人与人的认同,来建构自己与“他者”共在的联系,即天下。

②周朝的天下,以宗法制为联结,宗法制的伦理根基是“孝”。

家庭共同体有了孝的概念,孝的延伸就是天下共同体之“仁”。

仁不是与他者的对立,而是与他者的共生共通。

“仁”即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概念,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逻辑上首先要处理与亲人的关系。

只有实现家庭内部的“亲亲”,才能实现向外的“爱人”。

人与家庭共生,通过“仁”的概念转向了人与天下共生。

因此理想的天下就是“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天下大同,是仁孝概念的逻辑必然,也是伦理化天下的根本内涵。

换句话说,天下其实就是人类的伦理共同体,因此在这个共同体之内,就不可能有民族歧视。

③天下为一家,意味着“他者”的取消,即不以政体或民族区分敌我,而是在伦理关系中确证对方的独立性,并与对方共生共在。

天下一家的秩序展现在现实中,就是以伦理关系为核心的礼制。

凡天下之人,皆需仁孝,而仁孝就要服从礼制,服从礼制就要服从天子。

因此,家与天下就在政治秩序层面实现了同构。

随着大一统的实现,天下之内没有了其他的国,国家秩序也就成了天下秩序。

这种伦理化的天下秩序不断将边缘的地域和人民纳入天下中来,荀子说:“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

”④后世的中国人,往往不是以民族或者国家来定义中国,而是以文化或文明定义中国。

正是因为中国概念的文明内涵,才导致中国可以消弭地理边界,逐渐与天下趋同。

⑤这种伦理的、文化的天下观念在宋朝受到了某种程度的挑战。

2023届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题

2023届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题

湖南师大附中2023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原卷版)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

得分:_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五四”以来的文化研究中,曾出现一种认为“中西文化的差异纯粹是时代性”的观点,可称为“有古今无中外论”。

这种论调的根本错误在于,忽视乃至抹杀人类社会以民族的形式存在这一历史事实。

在原始时代,社会的基本形式是氏族、部落;在阶级社会,社会的基本形式是民族。

既然人类社会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以民族的形式存在,那么,人类文化在此阶段也一定要以民族文化的形式存在。

共同的民族文化不仅可以把一定数量的人民凝聚在一起,也可以把这些人与其他人区别开来。

人类社会以民族为基本形式这一事实还告诉我们,具体的文化总是各种各样的民族文化,而一般的人类文化只能存在于这些具体的民族文化之中。

离开了各种各样具体的民族文化,所谓一般的人类文化只是一种虚构。

因此,文化“有古今无中外论”既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也违背了一般能通过特殊而存在的辩证法。

文化方面民族差异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首先,地理的隔绝机制是民族差异形成的基本条件。

因为地域的辽阔、山海的阻碍等因素,各个民族各自独立地生存,文化上差异的产生也不可避免。

例如,随着地理上的隔绝,同一种语言会分化为各种各样的方言,会形成相对独立的经济生活网络和不同的“市民社会”,人们的思想感情也会疏远、隔膜起来。

其次,地理环境的差异是民族差异最重要的自然根源。

地理环境的差异不仅会对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人们的生产力、生产方式产生直接影响,而且会对他们的科学、艺术、宗教等产生直接影响。

其三,一定范围内自由创造的可能性是民族差异形成的重要机制。

种族、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等是人们从事文化创造的基础,同时也是对文化创造的限制,而自由创造只是在这一定范围内的发挥。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常德市一中2025届高三第一次月水平检测语文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小题。

材料一创作并不是为细节而细节。

细节的存在是因为细节具有提升作品品格的功能。

人们也许会忘记作品的情节、人物,但会因一个典型细节而记住作品。

细节的存在使人物形象的刻画更为鲜活。

这也是人们对细节意义的普遍性认知。

《小二黑结婚》中的二诸葛、三仙姑等人物形象令人印象深刻,这与赵树理善于捕捉并使用细节分不开。

细节在某种条件下也往往会影响作品的结构。

或者说,作者会设计一种类似于“中枢”意义的细节,并围绕这一细节来展开作品。

刘慈欣的《乡村教师》中的乡村教师让孩子们背诵牛顿定律的细节是整个小说结构的重心。

这种“宇宙巧合”的细节使人类与宇宙中的碳基联邦发生了奇异的联系,进而产生了拯救太阳系的功用。

在很多情况下,细节会改变作品的艺术境界,使作品的品格发生变化。

当然,这种变化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衡量的标准就在于对细节的使用是否合适。

有一种情况是,由于细节的出现对作品中的社会背景、人物命运等形成某种暗示或隐喻。

茅盾的《子夜》中描写吴老爷子从传统的乡下进入当时灯红酒绿的上海,立刻就晕了过去。

这个细节充满了象征意味,隐喻当时的中国社会也将面临像吴老爷子一样的命运。

可见,细节使作品变得血肉饱满、气韵生动,具有真实的力量和超越真实的灵动性。

尽管并不是所有的优秀作家都重视细节描写,但长于细节描写的作家一定是优秀的。

他们具有营造细节的天赋、才华,以及准确运用细节提升作品品格的卓越能力。

作家首先要有艺术的敏感度。

就是说作家对万物所蕴含的艺术可能性要有敏锐的鉴别力、感受力。

如果作家没有这种敏锐性,对万事万物持冷漠、麻木、僵硬的态度,就难以发现艺术的细节。

作家其次要有对生活的熟悉度。

不熟悉、不了解生活,不知道人们是怎样度过每一天的,就难以表现出活色生香、充满人间气息的生活。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3(附答案)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3(附答案)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3(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情感与思想的重要载体。

意象的选择与运用,往往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追求和人生感悟。

意象可以分为自然意象和人文意象两大类。

自然意象主要包括山水、花鸟、日月星辰等,它们通常被用来表达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宇宙的敬畏。

例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通过对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自然意象的描绘,展现了广袤无垠的沙漠风光和壮丽的夕阳景象,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

人文意象则主要包括历史人物、典故、神话传说等,它们常常被用来表达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对人生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例如,苏轼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通过对公瑾(周瑜)这一历史人物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意象的组合与叠加,可以创造出更加丰富和深刻的意境。

诗人通过巧妙地组合不同的意象,可以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感基调,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内涵。

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多个意象的叠加,营造出了一种凄凉、孤独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只是诗人情感的载体,与思想无关。

B. 自然意象和人文意象的分类是绝对的,不能相互交叉。

C. 意象的组合与叠加能够创造出更丰富深刻的意境,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

D.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只有自然意象,没有人文意象。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章开篇提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情感与思想的重要载体,然后分别从自然意象和人文意象以及意象的组合与叠加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英才大联考雅礼中学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得分: 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谢赫提出的“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经营位置,传移模写,随类赋彩”成为指导中国绘画技法理论的经典。

其中对“随类赋彩”,理论家、画家有不同理解,但把“类”字解释为“物象的固有色”者,使“随类赋彩”成了幼稚的、简单的色彩赋色方法;把“类”字解释为“类型”“类似”者,让“随类赋彩”成为当今中国绘画色彩理论的经典训条。

也有学者在解释“随类赋彩”时模棱两可,含糊推诿过去。

因此弄清其真正含义,既是对上千年中国绘画色彩理论的正本清源,也对当下中国绘画色彩理论的发展与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②我们对“随类赋彩”的理解要完整、客观。

谢赫“六法”是一个有机整体,“气韵生动”是品画的最高美学原则,谢赫把它视为“六法”之本,其他“五法”是达到“气龄生动”的必要条件。

③“气韵生动”指的是一幅画面给人的整体感觉,要感人、生动。

“骨法用笔”即中国画笔法、线条的运用。

它是表达画家思想、个性、意念的手段,不是客观事物的复制和翻版。

“应物象形”以“骨法用笔”的线条为依托,筑就中国画的气色容貌。

“经营位置”是指构图需要画家有强烈的主观意识来取舍、布局、调置。

“传移模写”就是师法自然,自自然取得灵感。

在“六法”指导思想下的“随类赋彩”作为一个完整而带有指导地位的法则被提出来之后,它的内涵就不仅仅是写实意义和描摹自然物象的外在色彩,更是主张画家主观意念与客观相结合,从属于“气韵生动”的一种表现方法。

这样,中国绘画减弱了对自然色彩的依附,渐渐出现了从重彩到淡彩、浅绛直至水墨画的重墨轻色。

④另外,古代中国画的颜料受当时生产技术和条件的局限及交通运输的不便,颜料的获取只能因陋就简。

画家只能用简单的、接近的、类似于物象色彩的颜料去表现他们眼中所看到的物象色彩,有时找不到或调不出眼中所见到的色彩,只好凭主观情感去用色。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答案

长沙市一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五)语文参考答案1.B(“小麦依靠自身的黏度”表述不准确,对应原文第③段内容:“对那些率先种植小麦的农夫或后来受到小麦吸引的族群而言,小麦相较于其他可食的禾本科植物只有一个显著优点,那就是它的秘密成分,亦即麸质的含量比其他作物高了许多。

这使得小麦特别适合制成面包,因为麸质加了水让面团变得易揉易搓,而这种黏度能够让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被封锁在面团里。

”表明小麦本身并没有黏度——小麦的麸质需要加入水之后才形成的这种黏度,而不是小麦本身具有的特性。

)2.B(对应原文第⑤段:“在小麦尚未提升到现今的至尊地位前⋯⋯世上许多农业文化和一些最引人注目的文明的基本主食是根茎和块茎,而不是禾本科植物。

有些根茎或块茎植物的栽培历史可能至少和可食禾本科植物同样悠久。

尽管缺乏决定性证据,不过权衡各种可能性,我们可以猜测起码有几种根茎植物的栽培年代早于禾本科植物,这纯粹只是因为它们实在太容易种植了。

”错误点:作者的推测虽然缺乏决定性证据,但也来自于一定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并且权衡了极大的可能性。

因此,“缺乏科学证据”一说不准确。

)3.C(A项,夏威夷宫廷菜品适合论证芋头的味道阻止了芋头的发展,论证方向与题干中的观点的方向不一致,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作者的这一观点。

B项,黑麦属于禾本科植物,不属于根茎块茎植物。

D项,法国人的报告论证了木薯具有两面性,致命的毒性与美味,但重心强调其危险性;不适合论证其具有决定权。

)4.①适应力强,能在安第斯山这样海拔极高的高山环境下存活。

②产量大(或市场占有率高),不像玉米的产量少难以满足需要。

③营养丰富,作为日常主食能满足当地人生存的需要。

④没有被宗教化(或打破了文化界限),不像玉米成为宗教物而受到限制。

(四个简明扼要的特征,每点1分)【解析】第①点适应力强,对应第⑥段“对于今日的主食地位,像山药、芋头、红薯、木薯等大多数根茎和块茎植物虽然展现出史上有名的适应力”“马铃薯则是例外,它如今是世界第四大粮食,虽次于小麦、稻米和玉米,但市场占有率相当大”。

湖南省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

湖南省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

湖南省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2015高一上·浙江期中)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 出了差错,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老是埋怨别人,推托责任。

B . “2015年度中国文化跨界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届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企业家和媒体人围绕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热点进行了交流。

C . 最近,浙江手机上网资费全面下调,广大用户对此额手称庆。

专家预测,未来通过手机收看体育赛事或许会成为一种潮流。

D . 围观的市民对男青年的做法不赞一词,纷纷指责他骑马上下班是“搞噱头”、“哗众取宠”、“威胁交通安全”。

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我国航天技术近年完成了从单舱到三舱,从无人到有人,并已迈入登月旅程的进步。

B . 究竟要不要重视语文学习?是不是只学数理化就可以?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我们来说,答案不说自明。

C . 昨夜,为民商场不慎失火。

天干物燥,火势很快延及到旁边的居民小区;万幸的是无人员伤亡。

D . 李政道教授一向关心我国的科技人才的培养,这次讲学期间,还为哥伦比亚大学从科大研究生院选拔了一批研究生。

3. (2分)下面是某校高一(2)班为借用学校多功能厅而向团委递交的申请书,语言表述全都简明、得体的一组是()申请书尊敬的团委办公室老师:①我班拟于本周六下午举行中秋联欢会。

②这是建班以来的首次重大活动,因本班教室条件有限,③经班委会磋商决定,④特申请借用贵校的多功能厅。

⑤联欢会从14:30开始,大约持续三个小时左右。

⑥我们保证遵守多功能厅的使用条例,⑦故务必批准我的申请。

⑧此致敬礼高一(2)班班长段小洁2012年9月28日A . ①⑤⑧B . ①⑥⑧C . ②③⑥D . ②④⑦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4. (6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题.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湖南省长沙市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一)(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一)(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一)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科学中的对称对称既然在人类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非常基本的地位,哲学家和科学家很自然会想广泛地加以运用。

1595年的时候,天文学家开普勒就曾经想用一些几何的对称来解释太阳系各行星轨道的直径的比例。

他希望在一个球里面放一个内接的正方体,在这个正方体里面放一个内接的正三角体,希望用这些正多面体的大小比例来解释太阳系各行星轨道的大小比例。

我们知道许多早期用到科学上的对称原理,并没有很大的成果,可是它们说明了科学家很早就对对称发生兴趣了。

对称在科学界开始产生重要的影响始于19世纪。

发展到近代,我们已经知道这个观念是晶体学、分子学、原子学、原子核物理学、化学、粒子物理学等现代科学的中心观念。

近年来,对称更变成了决定物质间相互作用的中心思想。

(所谓相互作用,是物理学的一个术语,意思就是力量,质点跟质点之间的力量。

)我今天要跟大家讨论的是对称观念对20世纪物理学的作用。

我准备分下列几节来讨论:①、②、“群”与对称、守恒定律与对称、宇称守恒与左右对称、规范对称。

最后,我想跟大家谈一下未来的发展。

①1871年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题为《物理量的数学分类》的文章。

麦克斯韦以及比他更早的一个数学家兼物理学家哈密顿,了解到物理里面所讲的量不止一种,有的叫作标量,有的叫作向量。

标量没有方向,向量除了大小外,还有方向。

这篇文章非常有意思,因为今天物理学常用的一些观念,这篇文章已经非常清楚地用一些几何图像表示了出来。

比如麦克斯韦称为“内向”的观念,今天我们常把这个量叫作“散度”(即向外发散的程度),这是一个重要观念。

另一个重要的观念叫作“旋度”。

这些观念的引进都有赖哈密顿跟麦克斯韦的努力。

在另外一篇文章里,麦克斯韦把电学跟磁学的基本公式写了下来。

这是19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工作,麦克斯韦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对于向量的观念虽然已经非常了解,却没有引进向量的符号。

湖南省2022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湖南省2022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湖南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时量:150分钟总分:150分本试卷分第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最初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

即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的。

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在不隐晦事实真相的前提下,运用曲笔“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春秋笔法来源于据传为孔子所撰的《春秋》。

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他从当时的伦理道德出发,以定名分、明等级作为评判人物和事件的标准,“褒贬惩劝,各有义例”,有时一字暗含褒贬,由此就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

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遗憾的是,限于体例,左丘明没有充分地展开,我们只能看到他思考问题的结果,而看不到他思考问题的过程,因而“春秋笔法”在这个时期还显得有些朦胧。

到了西汉,一代大儒董仲舒在他的代表作《春秋繁露》中,第一个结合《春秋》实例解说了这种笔法,这是一大进步。

通过这样演绎,这种表现技巧具有了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加上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政治措施的推行,这种表现技巧具有了在更大范围内传播的条件。

只是董仲舒囿于汉初学术研究的陋习,行文多附会阴阳五行之说,后代不少学者把《春秋繁露》界定为哲学著作,因而也使得“春秋笔法”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最终完成“春秋笔法”普及工作的是晋代的杜预。

他彪炳后世的著作是《春秋左传集解》,在序言中,根据《左传》的论述,结合《春秋》的实例,他加以详细解说,把这种表现技巧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牌县高复部2018届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秣.陵(mî)刍.牧(zōu)瓦砾.(lì)长楸.(qiū)B.窗棂.(líng)饿莩.(piáo)柳梢.(shāo)窗寮.(liáo)C.弋.阳(yì)丹墀.(chí)舆.图(yú)水榭.(xiè)D.胡诌.(zōu)枭.鸟(xiāo)颓巢.(cháo)采樵.(qiáo)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制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飞机,让中国的大飞机遨翔于蓝天,这不仅是航空工业的需要,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B.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在不知不觉中啮噬着我们的心灵,吮吸着滋润生命的血液,同时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

C.天一阁以藏书丰富斐声学术界,阁中明代典籍较多,此外,还汇集了许多有价值的碑帖,其中著名的是北宋的拓本。

D.时下市民购置年货的方式日趋多样化,中老年人仍喜欢到市场上购买自己中意的传统年货,年轻人却亲睐到网络上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在去年举行的第23届广州美食节上,400余家餐饮单位共推出了一千多种美食,让羊城的美食爱好者可以大快朵颐....。

B.连专业课都可以不听,足见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大学生的压迫之重!笔者不禁感叹:曾几何时....,英语竟成了学生的重负,其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C.为了攻克研制火箭新型燃料的技术难关,全体科研人员殚精竭虑,反复试验,无所不...用其极...,终于获得了成功。

D.美国大片《狂蟒之灾2》在我市上映时,电影票极其难买,电影院内中途退场的观众也是凤毛麟角....。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宗教商业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之一。

如果说当初少林寺商业化是为了解决经济困境和提升国际知名度,那么如今,它给少林寺带来了一种新的困境——道德危机。

B.来自克罗地亚的钢琴家马克西姆,他那俊秀五官配上刺猬式的前卫发型和摇滚明星式的穿着,跟他的音乐一样散发着现代偶像的气息令人痴迷。

C.在西部大开发中,一些“老区”的领导已经认识到了改变产业结构的重要,他们希望再造一个更为辉煌的未来。

D.人们关注和观赏竞技赛事,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产生的文化需求,其走势必定是向上的,即便受赛事评价的影响而有所下落,也只是暂时的。

二、文言文阅读(共23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简答题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吏道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

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

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

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

唐、虞建官,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

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

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

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

后世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大小之吏布于天下。

取民愈广,害民愈深,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

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小者虽无禄养,则亦并缘为食以代其耕,数十农夫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

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

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

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

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盗贼害民,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

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

岂上天不仁,崇淫长奸,使与虎狼蛇虺均为民害邪?然则如之何?曰: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乎?(选自《伯牙琴》)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稽:查考B.后世所以害民者牧.民牧:治理C.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不肖:不孝顺D.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息:繁殖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若.使烛之武见秦君B.然后大小之.吏布于天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C.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7.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后世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大小之吏布于天下。

B.后世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大小之吏布于天下。

C.后世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大小之吏布于天下。

D.后世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大小之吏布于天下。

8.结合文章,你认为作者认为民众之所以作乱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认为治乱的措施是什么?答:9.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

(3分)译文:(2)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

(3分)译文:(3)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4分)译文: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2分)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7分)晓至湖①上[清]厉鹗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③。

(选自《清诗选》)[注]①湖:杭州西湖。

②折:弯曲。

③景:影。

(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

(3分)答:。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4分)答:。

11、古诗文默写。

(5分)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_________________。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②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_________________,揭竿为旗,_________________,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③昆山玉碎凤凰叫,。

(《李凭箜篌引》)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2分,其中选择题6分,简答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大学的骨气游宇明中国的大学似乎特别在乎自己的物质设施。

在每年的招生广告里,都要不厌其烦地告诉考生自己占地多少亩,教学用房多少平方米,拥有图书多少册,然而,一所优秀的大学光有良好的物质设施是不够的,还得有丰富的精神设施。

大学的精神设施包括很多东西,比如优良的教风、良好的学风、作为学术殿堂的骨气。

教风、学风之类的话题,讨论者众,在这里,我想说说大学的骨气。

在我看来,大学的骨气是其精神设施中最重要的。

大学的骨气,就是大学的精神尊严,也就是大学必须以自己愿意采取的姿势面向社会,不能为外在因素所左右。

在这一点,耶鲁大学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报载:耶鲁大学计划耗资6亿美元建筑两所寄宿学院。

按学院筹款的惯例,一般会有这样一种程式:1.物色一位亿万富翁校友。

2.邀请他与校长共进晚餐。

3.酒过三巡之后,“不经意地”提及慷慨大方的大款校友只要花一笔3000万美元的“小小代价”,就可以建一幢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新大楼。

然而,耶鲁没有这样做。

该大学最高决策层已经表示:他们不会向任何健在的捐献者兜售新学院的冠名权,即使捐献人对项目全额资助,耶鲁大学也不会这样做。

耶鲁的选择无法不让人动容!其实,耶鲁真正在乎的不是一个学院的名字,而是大学作为教育和学术机关的骨气。

大学的骨气,对它的精神挺立非常重要。

大学有骨气,培养的学生也会在乎自己的尊严、人格,他们走上社会之后,对坑蒙拐骗、投机取巧之类的事情,就会保持必要的警惕。

在乎尊严的人多了,社会风气会变得纯净。

一所大学不要自尊,它培养的学生也会缺少钙质,走出校门,就很容易被不良的社会风气裹挟,干出种种为人不齿的事情。

骨气有种种,一个优秀的大学首先要做到在权势面前不折腰。

大学需要政府各种支持,小到周边环境的整治、基本秩序的维护,大到征地拆迁、资源整合、修道架桥等等。

但大学争取支持,应该依法依规,不应该以损伤尊严的方式去搞什么“公关”,更不能在平时进行所谓“感情投资”,对官员的各种谋私之举大开绿灯。

大学是一个“烧钱”的地方,建房子要钱,设实验室要钱,开展科学研究要钱,买图书要钱,经费越充足,大学越有可能办出水平。

大学筹资的方式有三种:学费、政府拨款、社会捐助。

学费往往是相对固定的,一般一定多少年不变,而大学的支出却年年在增长,于是弄钱便成为大学校长的中心工作。

大学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筹资的大突破,心情可以理解,但大学筹资时,应该像耶鲁一样做到伤害自尊的钱不要,也就是要保证在金钱面前不迷航。

如今这个社会世风浮躁,什么东西都追求“短平快”,真正有追求的大学必须学会在浮躁的世风中坚守普适的精神价值。

比如不管社会是不是官本位,大学应该坚持学术本位、学者本位;再比如不管社会是不是弄虚作假,大学的科研必须货真价实;比如不管社会是不是拉关系成风,大学应该讲究规则。

一所大学真正坚守住了普适的价值,它的精神魅力自然会凸现出来。

大学的竞争是物质条件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更是以骨气为代表的内在精神的竞争!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优良的教风、学风之类的大学精神设施是一所优秀的大学必不可少的。

B.耶鲁大学是一所具有大学骨气的大学,从不向捐献者兜售新学院的冠名权。

C.一所大学有自尊,培养的学生也会在乎自己的尊严、人格。

D.大学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但不应该以损伤尊严的方式去搞“感情投资”。

13.下列各项中对“大学的骨气”解说最为准确的是()A.大学的骨气是其精神设施中最重要的。

B.就是培养的学生走上社会之后有自尊。

C.就是大学必须以自己愿意采取的姿势面向社会。

D.就是要保证在金钱面前不迷航。

14.根据文意,请你陈述怎样才能培养一所大学的“骨气”?(6分)答: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庄子的翅膀①人到中年,活着感觉越来越沉重。

这种沉重就像一个人陷入沼泽,你拼命想挣脱泥水的围困,想让自己的身体变得轻盈,从而从泥沼的吸引中脱颖而出,但是你似乎越挣扎,陷得越深。

②我感觉自己正陷入这种恐惧。

我周围的生活就像一个巨大的泥沼,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这时候我想到了庄子,想到了那个贫穷而中年丧妻的庄子。

这只蝴蝶,或者大鹏。

这是长翅膀的庄子,从人世的巨大泥沼中超脱出来从而变得轻盈无比的庄子。

比起我生活的时代,庄子的周围才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泥沼,一个恐怖的陷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