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估述评

合集下载

韩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述评

韩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述评
维普资讯

\域外采风
栏 目编辑 : 王晓波
E maltu a 3 et . e.n — i o g o @n t me n tc : i
口 文 /朴成 日
教育信息化 是指在教 育过 程 中运用 先进的 I T c
( fr t n& C mmu i t n T c n lg ) I omai n o o nc i eh oo y ,并逐 ao
韩国政府正雄心勃勃地推进第二阶段工程。 第二阶
段 目标是 :在教育信息化的质量上再创佳绩 ;淘汰并 更新 46 8 以下级别的电脑(% ; 5 ) 互联网通信速度提高到 2 p( Mb s目前是 1 1 p) 改变以文字 中心的利用为多 .Mb s; 媒体软件应用为主 ;建构有效的校园网维护体系, 并确 保稳定的财政支 出来保证教育信息化平 台的升级和更 新 ;逐步把无线互联网设施 引进教室等 。
19 年 , 国教育信息化推进委 员会 , 96 韩 以教育部的 名义首先发表了 ( 《 教育信息化促进试行 计划 此后 , , 相 继制定 了一 系列教育信息化相关法律政策, 大致 内容如 下 :教育基本 法里规定教育信息化为中央及地 方政府 的义务 ;初 中等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里把 I T应用教 C
渐 实现教 育与 I T 整 合 , 高教 育教 学效 率 , 培 养 C 的 提 以 符 合信息 时 代要 求的 人才 为 目的 的 一种 教 育倾员长 , 各部署的部( 长 署) 担任委 员, 信息通信部长担任干事。 信息化推进委员会 下设信息化推进实务委 员会,由各部署的次长组成, 并 由他们担任各信息化推进委员会分会委 员长。 教育部成 立教育信息化推进分科委 员会 , 主要负责审议各项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 2 69 9 O . O 2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21世纪,教育将架构于信息化基础之上。

各国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都十分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先后制定了信息技术教育行动方案,在宏观上进行了科学的整体规划。

美国每一所学校和每一间教室都与信息高速公路连接,并要求12岁会上网。

英国信息技术教育的第一、二阶段的学习目标主要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运用技能,具备初步的信息技术观念。

日本主要培养学生“信息活用能力”。

国内广州、北京、上海等被列为全国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都在研究如何区域性推进信息技术教育。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工作中。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近万所中小学建立了校园网,随着“校校通”工程的推进,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平台的已经建立,利用网络和远程教育的方式进行教育的条件已经具备。

问题是导引和激发思维的基本线索,是培养学习者认知发展和高级思维技能的切入点,同时,信息技术为问题化教学的成功开展增加了强大的技术注脚。

近年来,国内外教学设计者们越来越重视教学中的问题性,并把目光投向了以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教学设计焦点的研究工作。

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有:以问题编列来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学习者全面发展的4MAT设计模式(Bernice McCarthy,1996)、直接面对不同类型问题解决的设计理论(David H.Jonassen.2000)以及力图抽取蕴藏于各种教学设计模式之后基本原理的第一教学原理集(M.David Merrill,2002)等,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我们的课题研究具有极强的借鉴价值。

(二)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新西兰基础教育信息化述评

新西兰基础教育信息化述评
成 功 地 将 信 息 通 信 技 术 引 入 到 学 校 中 , 由 每 一 所 学
校 自行 设 计 与 建 设 。 从 1998年 开 始 , 新 两 兰 教 育 部 认 为 教 育 信 息 化 的 推 广 需 要 有 协 调 一 致 的 目标 及 策 略 , 正 式 就 学 校 的 教 育 信 息 化 发 展 问 题 进 行 政 策 上 的讨 论 并 提 供 行 动 上 的 建 议 、 相 关 的 资 金 与信 息 给
提 供 支 持 。 ② 网 络学 习 中心 (毛 利 语 线 上 学 习 中 心 的
年 , 新 西 兰 在 小 学 阶 段 每 5人 拥 有 一 台 计 算 机 , 中学
阶 段 则 是每 4 人拥 有 一 台 计 算 机 。新 西 兰 的学 生 人机
比水 平 也 是 较 高 的 。
前缀 简称 ) 新 西 兰教 育部 于 1 。 999 年 设 立 丫 网 络 学 习
维普资讯

础 教 育 信 息 化 述 评
口 /罗立成 孙 革
新 西 兰 是 欧盟 成员 国, 经 济 、教 育 与 文 化 事 业都 非 常 发 达 , 新 西 兰政 府 高 度 重 视 基 础 教 育 信 息 化 工 作 。 本 文 介 绍 了新 西 兰 基 础 教 育 信 息 化 的 政 策 沿 革 、
现 状 , 以 及 基 础 设 施 、 教 师 专 业 发 展 等 方 面 情 况 , 也 给 出 了新 西 兰 基 础 教 育 信 息 化 的最 新 发 展 规 划 。

3 2 03年 ~至 今 :扩 大 使 用 与有 效 管理 阶段 0
此 阶 段 , 新 西 兰 教 育 部 欲 建 立 一 种 可 以 与 信 息 通 信 技 术 齐 头 并 进 的 学 习 文 化 , 使 学 生 成 为 终 身 学 习 者 ,并 且 能 够 有 效 率 地 运 用 信 息 。计 划 主 要 包 括 以下 几 项 : ①改 善 学 校 网络 基 础 计 划 。 ②学 校 教 师 租 用 笔 记 本 电脑 计 划 。 ③ 电 子化 学 习协 会 计 划 。本 计 划 是 在 2003年 6月 开 始 , 新 西 兰 教 育 部 每 年 提 供 5名 国 小 教 师 及 5 名 中学 教 师 , 免 除 他 们 一 年 教 学 , 让 这 些 教 师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世界上关于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于1985年在一份国家长期战略计划中提出关于把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思想。

90年代中期,加拿大开始了关于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日本在90年代后期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强调在各学段的各个阶段各个学科中积极应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进行教学,也突出的显示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近两年来,我国香港、台湾也积极进行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中的实验研究工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征求意见稿)指出:“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这也体现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要求。

“校本”的思想始萌发于20世纪60至70年代英、美等国,其初衷是为改革教师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

而今,校本的思想和提法己经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

“校本培训”则成为这些国家教师教育中一项有效的改革措施,但相比而言,国内学者于20世纪末本世纪初引进“校本培训”模式,则主要用于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

“校本教研”可谓我们中国正宗的“土特产”,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其基本内涵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其一,为了学校而进行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其二,在学校中进行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其三,基于学校的现实问题需要而进行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

“校本教研”有为弥合教育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之嫌,过于侧重于教师的“研”以及外来专家的引领作用,教师有参与权但其出发点很少基于教师自身的“反思”与“专业发展”,因此势必影响到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与我们课程改革的现实目标追求存在出入,需要做出必要的调整和修正,“‘班班通’背景下校本培训”由此出现。

英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最新进展述评

英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最新进展述评
的进展 。

英国的 e —St a e r t gy发 展 策 略
育 质 量 的 标 准 , 支 持 市 场 化 改 革 ; 需 要 让 学 生不 断地 应 用 各 学 科 领 域 中 的 新 方 法 、 新 技 术 的 潜 能 来 促 进
教 育 通 讯 和 技 术 署 2004 年 对 教 育 信 息 化 开 展 的 系 列 研 究 成 果 显 示 , 为 了 进 一 步 促 进 IC 的 有 效 应 T
所 有 成 员都 能 成 为 有 效 的 I 使 用 者 和 改 革 者 。学 T c 生 、领 导 、教 师 、教 师 助 手 、训 练 者 、研 究 者 和讲 师 等 都 应 获得 优 质 的 I cT 资 源 、 个 性 化 的 在 线 支 持 , 学 习 弹 性 课 程 , 强 化 良好 的 I cT 实 践 行 为 , 为 进 一 步
深 入研究 打 下坚实 的基础 。 5. 优 先 权 五 : 教 育 机 构 中 的 领 导 。 由 于 教 育 和 儿 童 服 务 的 领 导 在 他 们 的 组 织 或 机 构 中 有 效 应 用 ICT , 所 以 , 本 优 先 权 帮 助 领 导 评 估 其 组 织 是 如 何 应
维普资讯

球 {f 建瞳 ¥I _ J
一 一 一 。 一 ~ 一 一 ~ … … … ~ … — ~ ~ 一 … … 一 … — 一 … … — ~
英 国基础 教 育信 息化 最 新 进 展 述 评
口 / 吴全会
从 20世 纪 90年 代 中 后 期 开 始 , 英 国 政 府 将 信 息 技 术 的 发 展 和 使 用 看 做 是 教 育 变 革 的 核 心 , 从 政 策
策略 “ 用 技 术 : 转 化 学 习 和 儿 童 服 务 ”, 明 确 提 出 运

国内外教育信息化技术比较研究

国内外教育信息化技术比较研究

国内外教育信息化技术比较研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开始逐渐引入这种技术以促进教学的改进和教育的创新。

国内外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情况和应用程度各不相同,本文将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存在的差距及其原因。

一、国外教育信息化技术发展与应用情况在国外,教育信息化技术是高度重视的一项内容。

一方面,政府部门大力投资,提供技术支持,推动教育信息化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另一方面,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学生人才储备,更有利于教育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和运用。

同时,国外还有一些优秀的教育信息化技术企业,不断研发创新,提供更加高效的教育信息化技术产品和服务。

在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方面,国外已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体系,不仅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和信息互联网络等基础设施,还包括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在线教育平台等配套的应用系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国内教育信息化技术发展与应用情况相较于国外,国内的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起步较晚,发展相对落后。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例,国内大部分学校的教室仍未配备适当的多媒体设备,更不用说更先进的互动智能教室设施。

而当下,在线教育平台、数字化学习资源等方面国内的发展也相对滞后,这使得国内的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相对于国外,国内的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不仅存在着技术设施不够完善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教育信息化技术教育方面,缺乏高素质的教育从业人员,缺少实用的教育信息化技术产品。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水平不高。

三、国内外差距分析教育信息化技术的落后,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教育的问题。

技术上的缺陷导致了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降低,这反过来影响了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因此,破解教育信息化技术的落后问题,是我们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加大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参与建立教育信息化技术的产业链,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和质量。

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教育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培养更多的教育信息化技术人才,提供更多更加实用的教育信息化技术产品和服务,并加强学校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

国内外教育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国内外教育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国内外教育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一、教育硬件设施指标:评估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水平,主要包括学校网络设备和带宽情况、电子教室设施和配套设备、计算机设备和软件配置等。

这些硬件设施的齐全性和先进性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教育软件和内容指标:评估教育软件和内容开发和使用的程度和质量。

包括开发和使用的各类教育软件、数字化教材、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资源等。

教育软件和内容的有效性和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到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实施。

三、教育信息化应用指标:评估教育信息化在课堂教学、教师培训、学生学习、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水平。

主要包括教育信息化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情况、教师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和应用水平、学生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中的学习情况、学校管理人员对于教育信息化的理解和实施等。

四、教育信息化政策和法规指标:评估国家、地区或学校制定和推行教育信息化相关政策和法规的情况。

主要包括教育信息化的类似政策和规划文件的出台和实施情况、教育信息化政策和法规的配套政策和措施等。

教育信息化政策和法规的完善和有效性对于教育信息化的顺利推进至关重要。

五、教育信息化人才指标:评估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和使用情况。

主要包括教育信息化领域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情况、教育机构和学校对于教育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和使用情况等。

教育信息化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对于教育信息化事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以上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分别设置各项指标的具体评估指标和评估标准,通过各项指标的数据和得分来评估国内外教育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并分析其中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评估结果可以为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和改进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决策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发展程度不同,所涉及的指标和评估标准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在实际评估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因素。

本课题试图打破当前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主要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现状状态,构建师范学院与中小学的协作互动机制,确保师范院校培养出符合信息时代需要的高质量专业教师。

“院校协作共同体”是指在实践教学中,建立以师范生与中小学教师为主体的合作团体,整合高等院校和中小学各自资源优势,共同提高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提升未来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为提升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2004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下面简称标准),明确规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各项指标。

2005年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2006年开启认证考试,目前已建立一套规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考试和认证体系。

然而《标准》忽略师范生和在职教师的区别,对如何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缺乏统一规范,目前主要依靠高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来完成,相关研究也主要围绕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有从项目管理或从知识管理角度分析;有借鉴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或根据QAIT模型,提出师范生培训体系;有强调以教学设计为主线,注重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评价的实践性等。

这些研究基本以课程为单位,在远离中小学教育现场的封闭状态下进行,加上缺乏统一标准、目标定位不明确、评价标准不规范等因素,影响了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

2002年美国明确要求从教育类学校或系科毕业的新教师,应该具有将技术有效整合到教学中的能力。

英国强调新教师应能自信地使用ICT于学科教学。

法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也都提出国家标准。

可见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制定各自国家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建立专门培训机构,开展针对职前教师的特定项目研究,如PT3项目、TechCo项目、THREAD项目等,鼓励和扶持职前教师进行技术教育的创新实践,研究利用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比较

国内外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比较

国内外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比较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教育领域,学校信息化建设正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本文将对国内外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进行比较,并探讨其差异与相似之处。

一、引言学校信息化建设是指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优化学校教学过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方式。

国内外学校信息化建设在整体发展方向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一些差异。

二、硬件设施建设在信息化建设中,硬件设施是基础且必不可少的一环。

国内的学校普遍面临着硬件设施落后、投入不足等困境。

虽然一些重点学校在硬件设施方面做得比较好,但整体上还有提升的空间。

而国外的学校普遍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设施,比如多媒体教室、电脑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

三、教师信息技能培训教师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国内目前仍存在着教师信息技能培训水平不高、培训机会有限等问题,导致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能力相对较弱。

相比之下,国外的教师信息技能培训更加重视,学校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培训课程和机会,帮助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

四、教学资源共享与开放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开放。

国内学校在这方面尚有欠缺,教学资源的共享程度不高,不同学校之间的信息交流有限。

而国外学校更加注重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交流,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在线教育平台,实现跨学校、跨地域的教学资源共享。

五、信息化教学应用信息化教学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国内学校的信息化教学更多地局限于电子课本、多媒体教学等方面,还未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等新兴技术进行教学创新。

相比之下,国外学校在信息化教学应用方面更加广泛和深入,利用网络教学、在线学习平台等手段提供了更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六、校园管理与服务学校信息化建设也包括校园管理与服务的改进。

国内学校在这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务管理系统不完善、学生信息管理不规范等。

而国外学校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各项管理与服务功能的自动化,提高了校园管理效率。

国内外教育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文档资料

国内外教育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文档资料

教育专线 教育专线(2 Mbps) (512/256 kbps)
马来西亚(MALAYSIAN )
智慧学校的特征
CHARACTERISTICS OF A SMART SCHOOL
马来西亚(MALAYSIAN )
智慧学校的质量评估标准
1.质量监测工具The Monitoring Tool
10% 10%
研究性学习[网络导航与搜索]
Learning with Searches [Internet navigation and search] 文本学习[文字处理] Learning with Text [Word processing]
学习用多媒体[多媒体内容的制作和操作]
Learning with Multimedia [Production and manipulation of multimedia content] 学习电子表格[数据管理和加工] Learning with Spreadsheet [Data management and processing] 学习交流工具[在线交流]Learning with Communication Tools [Online communication] 学习数据收集工具[数据的收集和转换]Learning with Data Collection Tools [Data collection and transfer]
40% 40%
Utilization Human Capital Application Infrastructure
使用情况 人力资源 应用情况 基础设施
智慧学校质量标准( SSQS )是一个监测工具,用来测量 ICT在学校的应用情况。
Smart School Qualification Standards (SSQS) is a monitoring tool to measure the utilization of ICT in schools.

国际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述评

国际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述评

学习的若干主要课程在一定时间间隔内进行抽样测
试 , 时发现 可 能存 在 的质量 问题 , 及 以便 教 育决 策部 门调 节教 育政 策 , 控制 教 育行 为 。 而提 高 国家教 育 从
质 量 。f 1 】

素养 、 数学素养 , 并对这三个测试领域的内涵作 了明 确 的界 定 。PS IA在 各 测 试 领域 确 定 了三个 测 试 维

国际基础 教育质量监测项 目
立在“ 终身学习” 的动态模型基础之上 的, 其主要特 点有 :1 良好 的政策导 向。向各国提供详尽的分析 () 报告 , 成绩 用 数字 图表来 表示 , 以对各 国的教育 质 可
量现 状进 行直 接 比较 。多 国根据 P S IA的报告 , 反思
( )国际学 生评 表现 出一些明显的共 同特点 , 我国应在吸取这些优 秀经验的基础上, 建 立 基 于课 程 标 准的 、 国统 一 的基 础教 育质 量 监 测标 准 , 全 建立政 府 支持 、 立运 行 的基 础教 育质 量 独 监测 实施机构 , 建立政 策与经费保障体 系, 高监测队伍的专业化程度 , 提 将公平的评价理念贯 穿在
长期趋势研究。通过持续 的参与 , 可以让各国清楚 地 了解 国 内教 育效 果 的动 态 变 化 。 ( ) 学 的背 景 4科
信 息 收集 。可 以对 学生 的成绩 分 类 比较 , 并对 成 绩
差异作 出原因解释。( ) 5设计科学严谨 的评价方法。 从 确 定测 评对 象 年 龄 到监 测 内容 , 测 评 程序 到 具 从
量 监 测 , 指监 控 组织 通 过 对 本 国关 键 年 龄段 学 生 是
PS IA的评价核心是素养 。在测试框架 中首先提出 “ 养” 素 的概念 , 学生 应用所 学 知识 和技 能 , 即“ 分析 、

国内外述评

国内外述评

四. 同类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家校合作源于18世纪世纪年代美国,到20世纪六十年代世界上很多国家纷纷由政府立法保障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参与权力。

时至今日家庭和学校已形成合作的伙伴关系共同承担对儿童的教育责任。

家校合作也己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学校国外小学家校合作研究及改革的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

国外有关家校合作的著作和论文较多研究涉及的领域也较广。

美国学者戴维斯引主张家校合作活动的类型应该以其台作目的来划分可分为四类(1)以解目前教育中存在问题为目的。

如约见家长成立临时咨询委员会等。

(2)以促使家长参与自己子女的教育为目的。

如家庭教育指导、开放日等。

(3)以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来丰富学校教育为目的。

如参观博物馆、开辟教育基地等。

(4)以吸收家长参与教育决策为目的。

如家长咨询委员会、家长教师协会等。

国内有关行为习惯的研究也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和财富。

目前国内学者对家校合作的模式有许多阐述,如:在马忠虎编著的《基础教育—家校合作》一书中将家校合作的模式分为“以校为本”和“以家为本”两种模式并做出较为详细的介绍,季诚钧的《现代家校结合模式探讨》提出“以家长学校为主体,以家长委员会为主线,辅之以家访,家长会,联系卡,教育会诊,家长开放日,家庭教育档案等形式的系统的,整体的,连续的家校结合模式的建立势在必行。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学习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内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许多这方面的专著。

如《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著)、《学习风格论》(谭顶良著)、《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林格著)、《初中3年,全面完善学习习惯的100个细节》(方舟著) 等。

许多学校也有类似的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这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对城镇随迁子女的新特点、新问题等适应性不是很高,尤其是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方面等实践操作技术层面显得薄弱。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深化操作原理,细化操作过程,明确操作方法,加大操作的针对性,增强操作的可行性,提高操作的实效性。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活动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需要出发,以学生的主动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为主来安排教育内容及其京城的一种课程形态。

德育活动课是学校活动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它有着学科课程无法实现的功能,与德育学科教育也有很大的互补性,从德育实践的角度更应当加强德育活动课程的建设。

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思考探究、体验感悟能够有效地解决围绕在学生身边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

因此,无论从育人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着想,应该有计划、有目的、系统规范的开展德育活动课。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焕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使学生真正做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这正是现代德育的观点。

在进行了认真的大量相关文献的收集和研读发现,目前国外道德教育注重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培养,强调学生个体的观念和行为,注重个性化教育,在道德实践中,认为学生的道德发展、道德学习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是一个与学生主体活动息息相关的过程。

在道德教育方法上是开放的、多样的,生活体验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国外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培养方式方法给我们的德育研究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我国1992年国家教委首次将活动课纳入学校课程,1993年开始了实施,但把活动课程与德育工作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研究和探索,不多见。

我省早在1995年,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开始了《黑龙江省中小学活动性德育课程实验研究》,编辑出版了《德育活动课概论》和《黑龙江省中小学德育活动丛书》,“丛书”围绕“明理、知事、激情、导行”等环节,宏编而撤成。

教材贯穿小学、纯种、高中三大学段,包括12个年级24个学期。

课本共24册。

如此恢弘的活动性德育课程教材工程,国内实属罕见。

在“十一五”期间,省教育学院综合研培部德育与心理健康教研室发起的“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点课题《整体构建黑龙江省中小学德育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的实践研究,现已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我省“中小学活动性德育课程实验研究”的延续和深化。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构建学校信息文化,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研究方案常州市觅渡桥小学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网络的延展与信息传播等方式都而临着重大的变迁,由此而引发的一场波澜壮阔的信息技术革命将经历了漫长历史的人类社会及社会文化带进了一个巨大的变革时代,信息文化产业也因此应运而生。

信息文化的兴起与发展,为社会文化注入了新的内容,丰富和扩展了社会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对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但是,由于信息文化兴起时间之短,以及发展变化之快,使得人们对这一概念的认识尚未成型,关于文化的概念一直以来没有泄论。

引用国际文化经济学会前主席、经济学教授索斯比(DavidThrosby)的观点:“在生产中包含创造性,凝结一左程度的知识产权并传递象征性意义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因此,信息文化是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融合为基础平台,以发送和接收信息为核心孕冇而生的一种崭新文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内容产业的崛起,信息文化正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美国著名的“2061汁划“ (Project2061)则在文化层次上提出了信息技术应与各学科相整合的思想。

按照该报告所给出的左义,“科学文化素质“特别强调应具有善于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信息技术三者结合在一起的思想与能力。

“2061计划“将现行中小学12年应学会的科学文化知识重新归纳为“科学本质“、“数学本质“、“技术本质”、“自然环境“、“生活环境“、“人体结构“、“人类社会"、“技术世界"、“数学世界"、“科学史观"、“综合概念“、“智力技能"等12类。

在这每一种新的学科分类中,都力图渗透上述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信息技术三者结合的思想,因而在这样的学科体系中,你看不到纯粹的物理学、化学、汁算机科学以及地理和历史这类传统的学科分类。

“2061讣划“强调了信息的基础文化特性,对美国90年代后期教育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研究综述

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研究综述

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研究综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教育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是什么,本文作为研究综述,将对此进行概述。

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近年来取得了迅速发展,但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接下来从硬件、软件、数据应用、研发基地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硬件我国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和网络基础建设不足,存在投资不足、技术落后、管理滞后等问题。

虽然近年来加大了投资力度,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2.软件教育信息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还不够完善,教育资源缺乏,缺乏优质的教育软件,缺乏人机交互、智能化等功能。

3.数据应用数据应用仍然需要提高。

现有的教育信息化系统缺乏较高水平的数据应用能力,无法实现精细化管理,数据共享难以实现。

4.研发基地教育信息化研发基地存在的问题是不够开放、不够协作、缺乏坚实的基础和支持等方面的问题。

国外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我国相比较有一定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硬件设备和网络基础建设相对成熟,网络普及率高,投资逐渐逐步增加。

国外教育信息化软件开发成熟,尤其是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软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发达国家数据应用能力较强,管理工作精细,数据共享也得到进一步实现,对于教育资源的利用已经开始形成一些具有可复制性的模式。

发达国家不断推动技术革新,教育信息化能力不断提升,同时国际学术交流范围越来越广泛,有利于推动国际教育信息化交流和合作。

总体来看,国内教育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包括硬件设施和网络基础设施不足,软件开发和应用不够完善,研发基地不够发达等。

而国外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相对成熟,发展较快,基础设施发达,能够较好地支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然而,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都还需要进一步升级。

如何持续加大投入,改善硬件、提高软件质量,优化数据应用能力,建设开放而高效的研发基地,极大地加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

国外基础教育信息化经验总结及对我国建议

国外基础教育信息化经验总结及对我国建议

1.基础设施建设遥 早在 1998 年袁英国政府曾立法规定袁在政 府的教育经费中必须有 6%的配额用于学校计算机购置费用袁必 须确保一定比例的可供学生上网的硬件教学资源遥
2.信息技术使用技能成为明确的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遥 网 络尧计算机在英国的基础教育中不仅仅是手段袁同时也是学生应 该掌握的信息和通讯技术能力袁英国教育部门将信息技术作为学 生必修课袁并制定了相应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指标袁使得信 息处理等技能在基础教育这一阶段达到很好的掌握水平遥
揖文章编号铱2095-3089渊2015冤09-0001-02
信息技术的发展袁推动了信息技术手段尧方法尧设备在教育 管理尧课堂教学尧线下自学等领域的深入应用袁促进了教育模式的 创新遥 世界各国袁包括中国尧美国尧英国尧日本等国家袁从国家政府 到教育部门袁都在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袁特别是基础教育信息化 的发展袁并建立了适应本国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和网络体系遥 本文 将从国家政策尧硬件建设尧信息化教学教育等几个角度来总结国 外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经验袁为我国推进和加强信息化 基础教育提供研究参考遥
一尧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 野教育信息化冶的概念出现于 20 世纪 90 年代袁是指在教育管 理尧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等领域袁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来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遥自 21 世纪初袁随着计算机的不断 普及袁教育信息化已经逐步从普及尧应用袁深入到教育教学改革层 面遥特别是 2013 年之后袁借助计算机尧互联网尧IPAD 等各种终端袁 学习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袁 微课尧MOCCS 等新的学习方式 的出现袁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较大冲击袁也为基础教育的创新发 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遥 基础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袁 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改革袁促进创新人才培养袁推动基础教 育快速发展遥 利用网络尧远程教学等信息化手段袁共享教学资源袁 可以优化教学资源分配袁缩小城乡教育差别袁促进我国基础教育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21世纪的今天,是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改善了教育教学环境,推动了新型教学方式的诞生。

网络技术所带来的丰富资源,逐渐改变了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方式,许多学校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重点研究了教学面貌发生的变化以及教学方式的改变,为其他课题研究提供了借鉴.2。

选题意义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而课堂教学又是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是实施素质的主要环节.课堂教学占学生每天在校时间的70%以上,而且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的教育,都要体现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里。

华东师大校长叶澜教授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课堂是师生共同进行的、丰富的生命与生命的多方面接触和碰撞,围绕着一个具体的教学任务而开展的一个过程。

”课堂教学是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服务的,而学生的主动发展是需要多方面协调的。

将网络化信息化功能引进课堂,创设温馨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引导刺激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投入群体活动中,对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都是意义重大的。

3.研究价值本课题的研究在素质教育阶段,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很有意义。

网络化,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其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温馨课堂,有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

创新的教学方式,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使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素质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1.研究目标(1)积极探索通过网络化信息化手段创建“温馨课堂”的有效途径,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2)在信息化环境中,探索实践“温馨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

2.研究内容(1)信息化环境中如何创建“温馨课堂"。

(2)信息化环境中,“温馨课堂”新的教学方式的探讨。

3。

主要观点本课题研究以信息化、网络化为背景,以多媒体手段为媒介,以探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温馨课堂为切入点,形成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总结出信息化环境下构建温馨课堂的要素和方法,并在教学中验证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 未来 发展 服务 。
S a 评 估量 表从 评估 要素 与学 TR 校 类 型 两个 维 度进 行 了表 述 。评 估 要 素 主要 从 硬 件 与 网络 连 接 、 教 师 专业 发 展 、 字资 源 、 生成 就 与考 数 学
国内外教育信息化评估项目
评述
件让 学 生 掌 握 基 本 技 能 ;② 中级 技 术使 用 水 平 型 学 校 :通过 访 问 多媒 体资 源培 养 学生 的 2 世纪 高 级思 维 1
术 , 别是 深入 思考 、 特 研究 、 作和 协 创 新 能 力 ;部分 教师 /学 生 能 够和 家 长 、 家 、 他学 校的 教 师 / 专 其 学生 交 流 ;④理 想 级技 术使 用 水 平 型学 校 :用技 术 提 高 学 生成 绩 ;培 养学 生 在 目前 教 育 环 境 及将 来 工 作 中所
需 要的全 部 2 世 纪能 力 ;推 动以 学 1
堡 ! ! ! l_ ●_ I ! 竺 : : l 昌 I l ! 竺 l l 囝 l

纛l l l 誊

。 国内外基础教 育信息化评估述评
王 炜 黄 黎 菌 新 疆师 范大 学教 师 专业发 展研 究 中心
经 过多 发展, 各国 年的 世界 的
教 育信 息 化 进 程莫 不 呈 现 出一派 勃 勃生 机 ,在这 令 人欢 欣鼓 舞的 同时 , 也 让 我们 不 得 不 思 考 这 样 的 问题 : 我 们 如 何来 评 估 这 些年 来教 育 信 息 化 发 展进 程 的 效 果 ?如 何通 过 评 估 来 引 领教 育 信 息 化 的可 持 续 性 发 展 等 。 对上 述 问题 的 回答 不 仅 关 乎 对 过 去 教 育信 息 化 工程 的 评 价 ,而且 也关 乎教 育信 息化发 展 的未 来走 向 , 无疑 具 有 重 要 的现 实 意 义 。近 几 年 来 ,世 界上 一些 国家 如美 国、英 国、 加 拿 大 等 的一 些 机 构及 学 者 对 教 育 信 息 化 的评 估 开 展 了富 有 成 效 的 研
R a ies e dn s)评 估 量表 ,每 年 的教 育 技 术 C O论坛 报 告都 会对 评 估量 表 E 做 些修 正和 扩 展 。到 了 2 0 年 ,在 01 论坛 完成使命 准备结 束之 际 , 评估量 表 也 已 经被 美 国一 些 州 和 学校 所 采 纳 , 为衡量 该地区和 学校教 育信息 成 化发 展水 平 的标 尺 。 Sa T R评估 量表 能 帮助学 校 回答 诸 如 “ 校信 息 技术 现状 如 何 ” “ 学 、 学 校 是 否 能 够 有效 地 利 用 技 术 以 获 得
核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学校类 型依
据技 术整 合程 度从 低 到高 分为 四种 。
1 美国 S a 评估量表 . TR
美国教育技术 C O论坛从 19 E 96 年开始为 了确定全国范 围内对行动
计 划 的实 施 状 况 ,决 定 每 年 的评 估
() 1评估要素 。①硬件与网络连 接 :该指标涉及生机 比 ( 教学 中与 网络连接的计算机 ) 、技术支持服务
优 质 教 学效 果 ” 学 校 在 信 息技 术 、“
标 :该指标 涉及教 师的培训 方式 、 教师培训预算 占技术预算的百分比、
教 师 对 数 字 资 源 的 认 识 和 应 用 情 况 ;③数 字 化 资 源 评价 指 标 :该 指 标 涉 及 所 拥 有 数 字 内容 的形 式 、教
能力;并且可以从互联 网和光盘上
获 得 大 量 学 习 、研 究 资 料 ; ③高 技 术 使用 水平 型 学校 :培养 2 世纪 技 l
20 .2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1 0 81 3
l l 1 I{ 呈 ! ! : l I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l ¨ { 塑 箜 ! !i : t
从 四个 方面 展 开 ,并 开发 出 了著 名
的 S R (c o lTeh oo y a d Ta S h o c n lg n
响应 时 间 、联 网 教 室 与联 网办 公 室
的数量 ( 百分比数 ) 、学校上网方式
和 连 接 质 量 、其 他硬 件 设 备 拥 有及 使 用 情 况 ;②教 师专 业 发 展评 价 指
效 果 的计 划 。
源 ;④学生成就和考核 :该指标涉
及 学 生成 就 及 2 世纪 必 备能 力 、考 l 核 与课程标 准吻合度及 改进情况 、 运 用数字化 策略进行考核 的情况 、 机 会均 等性 、 究成 果采 用情 况 、 研 管 理 者 运 用技 术 的情 况 、家长 及社 区 的 参与 程度 。 () 校 分 类 。 ①低技 术 使 用水 2学
师角色及在教学中整合数字资源的
方 式 、学 生利 用 资源 促 进 学 习 的方 式 、学 生 使用 数 字 资 源 的 百 分 比和 使 用 频率 、购 买 数 字 资 源 的 经 费来
整 合 发 展方 面 取 得 了哪 些 进 步 ”等 问题 , 以利 于 学校 、 区理 解和 计划 地 信 息技 术 与 学 校 教 育 的整 合 ,确 定 教 育技 术 的 应 用水 平 ,建 立 进 一 步 的发 展 目标 ,制定 和 实 施 改 进 教 育
平 型学 校 :主 要 通 过 练 习和 教学 软
究 , 出了一些评估体系及指标。 提 国
内 也有 一 些 学者 对 此 提 出 了 自己 的
观 点。因此 , 这些 已做 的研 究 项 目 对
进 行 分 析 和评 价 ,将 有 助于 我们 更 加 全 面 和 深刻 地 认 识 教 育信 息 化 评 估 ,并 制 定合 乎 我 国 实 际的 本 土 化 教 育 信 息化 评 估 体 系 ,为教 育 信 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