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开发区核心区城市设计投标zlm案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区发展的着力点由以城市开发建设为主逐步转向产业的培植; 园区重点依托高校的人才和人脉资源,放大高校优势,服务区域发展;以智慧度和国际 化为着力点,建成融“校区、园区、社区、景区”为一体的全国一流的大学科学园; 产业园区为“政、产、学、研”融合发展提供公共服务平台和载体;
专题研究
大学城片区影响支撑 案例二 上海松江大学城
专题研究
大学城片区影响支撑 案例一 南京仙林大学城
南京仙林大学城 仙林大学城建设总投资50亿元人民币,占地34平方公里,其中20平方公里为大学集中区, 14 平方公里为科技产业园区。经3至5年建设,大学集中区将建成总面积800公顷的高校园区, 另有167公顷土地作为国际知名大学用地,同时建成包括大型商场、金融网点、医院、国际 交流学术中心等设施齐全的大学城中心区。 大学集中区内包含: 至2004年,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邮电学院、南京森林 公安专科学校、应天学院等9所高校的新校区已先后建成、启用。规划未来容纳十多所 大学,师生总人数达17万人,居民8万人。 2008年下半年以来,仙林大学城工委、管委会把地区发展的着力点由以城市开发建设为 主逐步转向产业的培植,明确了“一城三圈”(以大学城为核心生活圈、研发机构和孵 化平台为智慧圈、产业基地和国家级开发区为产业圈)的产业发展格局。通过加强与南 京大学等重点知名高校的联系和沟通,加大创意产业和智慧产业的招商工作力度,并围 绕与行政区、开发区“一个领导核心、一个利益主体、一张规划蓝图”的总目标,启动 建设了一批产业园区,陆续吸引了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研发平台在仙林及周边落户,在 为“政、产、学、研”融合发展提供公共服务平台和载体的同时,也为地区高校师生创 业就业提供了充足空间。 科技产业园区内包含: 南京液晶谷,南京大学科技园、仙林物联网产业基地、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 南京液晶谷位于仙林新区科技产业区,一期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计划用3年时间,在平 板显示领域累计完成投资600亿元,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项目依托南京丰富的教育 、科技资源优势,通过校企共建“产、学、研”联盟的方式,已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联合建立人才基地,定向培养设备、工艺和研发等专业人才。 南大科学园位于仙林新区科技产业区,由仙林大学城管委会与南京大学共建,总建筑面 积约75万平方米,包括创新创业教育园、空间科学技术园、智慧园、文化创意园、新兴 产业预留区共“四园一区”。园区重点依托高校的人才和人脉资源,放大高校优势,服 务区域发展,以智慧度和国际化为着力点,建成融“校区、园区、社区、景区”为一体 的全国一流的大学科学园。 仙林物联网产业基地位于仙林—马群板块,立足仙林地区丰富的科教资源和物联网产业 基础,依托南京大学微纳传感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大学物联网技术示范及网络工程中心 、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与传感网研究院、南京师范大学GIS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推进 物联网产业集群建设,打造全市物联网产业发展核心区和先导区。
专题研究
大学城片区影响支撑
仙林大学城对南京城市层面的促进作用
一 促进南京经济发展 扩大消费市场,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周边土地增值,消化剩余劳动力,扩大 城市外部消费市场,增强城市产品在区域甚至是全球的影响力。 二 促进南京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仙西地区是南京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重点发展的三个“新市区”之一,担负着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重任。大学城的设立,打 破了城市原有的布局范式,大大延伸了南京城市的骨架,形成了现代化城市新 的卫星城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南京的城市化进程。 三 促进南京城市文化的提升 “大学城”的容纳力,与城市学习风气的形成以及高雅文化基本受众群的构 建,有着密切的联系。 四 促进南京城市形象的提升 五 促进南京城市发展的可持续
专题研究
大学城片区影响支撑
松江大学城对建设对周边地区开发的促进作用: 一 土地产出效率大幅提高
主要体现在松江大学城周边地区的土地边际效应上,即单位土地(房地产)价格的上 升。如果把某地区的房地产比作“船”,那么它的周围环境就是“水”,二者是“水 涨船高”的关系。
二 地区智力和技术高地逐渐形成
松江大学城的对松江区最深刻的影响就体现在人口素质的提升以及由此带来的区域技 术水平的提升。从人口数量方面看,松江大学城大幅度增加松江地区人口规模和固定 消费群体,为松江区注入了鲜活的“人气”,从而带来近38万人口的巨大消费市场和 商机。
需引荐的问题 30公里的交通距离导致与社会互动难度大;需 要继续改善交通条件; 大学城加剧了城乡二元结构; 大学城内高校档次和学科结构有待升级;理工 科不足,与高校创新技术的巨大需求形成反差, 亟待引进理工科院校;
三 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快速改善
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通讯条件是大学城必备的区位条件。齐全完备的基础设施进一步 改善了松江地区的投资环境。
专题研究
大学城片区影响支撑
大学城——城市范围内的重组与开发
在城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一根为全社会所重视的教育产业链条,已经把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房地产业、商贸服务产业紧紧联系在一 起。教育本身已经成为城市居民重要的消费领域之一,而教育的全过程又创造出大量的商机,形成一个不可忽视的带动效应。
大学城对城市、对科技园区建设的影响 增强教育、文化、科技功能,促进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为园区产业的高起点奠定了基础; 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助于园区新兴科技产业的引入; 促进基础设施的改善,经济发展的硬件设施得到提升与改观; 提升周边土地利用价值,带动高新产业 、房地产业 、旅游业等的发展,为园区集聚人气,提升 知名度; 有助于改善城市周边地区的环境形象,提升文化品位; 为周边居民提供了理想的休闲娱乐运动场所,园区可资源共享; 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兴起和繁荣,拉动内需,扩大就业,对园区的潜在经济产生影响;
松江大学城位于上海松江新城区西北角,占地约8000亩。是现为止中国规模 较大的大学园区。松江大学城内含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 海立信会计学院、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复旦大学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七所学校。松江大学城享受资源共享,游泳池和公交枢纽 站已经建造完毕并开通,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松江大学城站也已经投入运行。 办学模式和改革 松江大学城建设是上海创建新型办学模式的一次探索和改革,采用了市 场经济体制下的新机制、新模式:区里出土地、银行贷款搞基建、高校以租 赁方式进入园区。大学城“先换机制、再进学校 ”,几所大学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同构建没有“围墙”的大学园区,形 成规划整体化、资源共享化、后勤社会化、管理集中化的园区运作模式,以 此提高办学效益,盘活教学资源,促进上海高等教育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满 足市民对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 松江大学城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园区,这不仅体现在校与校之间 没有围墙,只是用绿化带或河流来划分边线,更体现在大学城内各类资源可 以共享。 建设面积 松江大学城的建设,为入驻大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如外贸学院在 市区占地仅73亩,搬进松江大学城后一下子扩展了700亩。 松江大学城实行 高度智能化管理,整个大学城内遍布网络接口。如果需要的话,全城学生可 以同上一堂课,更可畅游没有边界的“虚拟大学城"。 交通状况 松江大学城北通佘山,南临松江新城,西北衔广富林村。 附近有高速公 路A8沪杭高速交流道,距上海市中心约为30公里。 已开通的轨道交通九号线 已与市区连接,并直通世纪大道,横穿上海东西两侧。
四 促进产业的高级化发展
促进松江制造业由原有的轻工、纺织、化工、机电、仪表、食品等1 0多个行业向电 脑、电子通讯业等高技术含量和精密型的产业升级。
五 促百度文库现代服务业的兴起和繁荣
作为一个集中大量人口、经济、信息、科技的空间地域文化系统,将松江地区的旅游 产业、商贸产业等第三产业紧密地组织起来,产生不可忽视的 带动效应。
强力带动了花溪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地 产的升值潜力
专题研究
生态涵养带、济西湿地公园 环境提升生态要求
申报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级综合低碳环保城市
济西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济南市中心城区的西部,北起沉沙池北部大 坝,东接南水北调东线引水渠,南至冯庄村与老李村间道路,西邻 黄河。总面积为33.4平方公里。按照最新规划,湿地公园将以“建 设永续健康的小清河源头、湿地生态文化和地域文化展示平台、人 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乐园”为宗旨,投资25亿元,力争将湿地公 园打造成为融生态保护、科普教育、文化展示、观光旅游等多功能 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济西湿地旅游资源具有沼泽湿地的典型性特征,湿地自然景观又与 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系列景点相结合,是颇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湿 地区域内还蕴藏着丰富的野生鸟类资源,和南部山区的景观资源有 着本质的区别,这些湿地资源对于我市城区居民及游客都具有很强 的吸引力。 自济南西部新城建设进入实施阶段以来,济西国家湿地公园作为改 善城市生态,提升城市形象,改变城市功能定位的重点项目,一直 是济南市民关注的焦点。并将申报国家级湿地公园,其重要性丝毫 不亚于高铁西客站,并与后者并成为西部新城建设的双核心。
松江大学城对松江地区的人力资源、技术水平、 房地产开发、土地利用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对 松江区经济建设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要维持大学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擎作用, 还须加强大学与社会各界的互动等方面的工作。
专题研究
大学城片区影响支撑
广州大学城
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是国家一流的大学园区, 华南地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学、研、产一体化发展的城市新区, 面向21世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广州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生态化和信息化的大 学园区。进驻十所高校,分别是: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 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广州大学、广州美术学 院、星海音乐学院。 广州大学城规划范围约43.3平方公里,可容纳学生18-20万人,总人口达35-40万人 (包括村镇人口),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估计总投资规模将达到200-300亿 元。首期建设的小谷围岛约17.9平方公里,其中占地面积最大的是广东工业大学,约 2400亩。广州大学城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领先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和广州的文 化胜地,广州大学城可以极大地推动广州市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广州大学城是国内一流的大学园区,是华南地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 心,是“学、研、产”一体化发展的新城市。 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城市发展规划“南 拓、东进”的位置上,在城市空间发展关系上,其选址正好位于广州的南拓轴上和都 会区中,有利于实现良好的城市功能互动,提高广州城市建设的综合效益;在产业空 间发展关系上,位于以IT产业为特色的广州新兴产业轴上,通过轴上的产业实体互动, 形成“学、研、产”一体化的城市创新基地,有利于知识创新、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 提高广州市的综合竞争力;
大学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广州大学城建设对广州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 二 三 四 五 加速学习型城市建设,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塑造城市形象 增强教育、文化、科技功能,促进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 改善城市空间结构,建设理想城市人居环境 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确保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兴起和繁荣 一大学城的建设影响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和产业发展 二大学城所产生的集聚、辐射、互动效应,对区域经济、文化 、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大学城建设过程中产生的联动效应和城区的开放性特点,使 得城市文明程度得以提升,促进了区域文化事业的发展。 四大学城建设热刺激教育投资的增长,拓展了区域消费市场。
专题研究
生态涵养带、湿地公园 环境提升生态要求
贵阳花溪湿地公园
花溪城市湿地公园东抵大将山脚,西邻花溪大道,南至洛平新区, 北至花溪区与小河区的边界,包括十里河滩、花溪公园、洛平至平 桥,总面积约4.6平方公里。 花溪有“云贵高原明珠”的美誉,是贵州著名的风景旅游区,由于 花溪具有独特的生态资源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花溪区旅游市场逐渐 升温,同时随着旅游市场的升温,花溪区的旅游地产也逐渐兴起。 花溪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实际上价值不在于湿地公园,而更多地体 现在其符合价值里面。因为贵州自然资源丰富,湿地公园还不能说 是非常具备唯一性,所以建设湿地公园的意义是不可能脱离大贵阳 的背景的,我把它称为“城市+湿地”的模式。如何来理解呢?把 湿地公园与贵阳这个城市结合起来,湿地公园在一个城市里面,对 贵阳的旅游业有什么影响?花溪原本是贵阳人一个休闲的地方,有 这么一个湿地公园以后,贵阳的旅游模式如何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