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绣荷包云南教案
绣荷包(云南)-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绣荷包(云南)-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学习云南的民间舞蹈绣荷包;2.能够理解绣荷包的舞蹈动作和舞蹈节奏;3.能够协调个人表演和集体表演;4.提升学生音乐与舞蹈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
二、教学重点1.学习和理解绣荷包的舞蹈动作和舞蹈节奏;2.练习舞蹈过程中的配合和协作。
三、教学内容1.了解绣荷包的舞蹈历史和地理;2.学习绣荷包的舞蹈动作和舞蹈节奏;3.练习舞蹈过程中的配合和协作;4.集体合作完成一次完美的舞蹈表演。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2.示范教学;3.联合教学;4.个人练习。
五、教学流程1. 了解绣荷包的舞蹈历史和地理绣荷包是云南省南部州的一支民间舞蹈,起源于傣族和德宏傈僳族地区。
它以描绘傣族女孩用剪刀剪绣花袋、赞美美好事物为主题,是傣族文化的经典代表之一。
2. 学习绣荷包的舞蹈动作和舞蹈节奏绣荷包的舞蹈动作以表现傣族姑娘用剪刀剪花的姿势为主,舞蹈节奏以民族特色的竹笛为主旋律和手鼓、铃铛为配奏形成旋律的整体的节奏感。
3. 练习舞蹈过程中的配合和协作绣荷包的舞蹈动作需要在与他人配合和协作中完成,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学生头部保持微微仰起;2.双眼注视向远处,微喜欢眼角;3.左腿左膝屈曲,右膝保持伸直;4.右手手指分别屈曲,竖起拇指,左手靠右手臂的内侧;5.模仿傣族姑娘用剪刀剪花的姿势。
4. 集体合作完成一次完美的舞蹈表演分为两个部分,学生自由发挥小组合作完成,再老师的指导下小组进行整体的合作,将小组的小品表演呈现整合为一整个完美的表演。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于绣荷包的基本动作和音乐节奏能够准确掌握,并能够自如运用于舞蹈表演活动中;2.学生能够合作完成绣荷包集体表演,并且在表演中展现其音乐审美和舞蹈水平;3.能够根据学生课堂表演情况和学生的反馈情况,持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是绣荷包(云南)-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仅供参考。
初中历史七年级 初中七年级音乐教案 绣荷包(云南)-“百校联赛”一等奖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云南民歌《绣荷包》是否属于否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学科音乐学段:(初中)年级初二相关表现、感受与欣赏领域教材书名:《音乐》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日期:2012 年7 月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本课以“学习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为指导思想,通过聆听比较、自主感受、模仿学唱等过程学习演唱歌曲《绣荷包》,提高音乐技能,提升音乐素养。
(二)理论依据本节课以苏霍姆林斯基的“参与—体验—模仿”和“深度学习”作为理论依据。
二、教学背景(一)教学内容分析荷包,旧时人们很讲究的一种“腰间杂物”,佩戴荷包的历史可追溯先秦,早在清代就已成为广为传唱的时令小调,且在全国五十多个地区均有流传。
所以,民歌《绣荷包》蕴含着较为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云南弥渡民歌《绣荷包》是各地《绣荷包》歌曲中较为经典和具有代表性的一首,旋律优美细腻、曲折委婉,大大不同北方的跳进多的特征,整首歌曲呈现出起伏不大的跃动感,具有民间舞蹈的歌唱性。
属于字少腔多型歌曲,句尾多有拖腔,歌曲节奏鲜明,呈现出灵巧、欢快的风格特点,调式为五声羽调式。
装饰音、拖腔的演唱以及歌曲风格的把握是学唱这首歌曲的重点。
(二)学生情况分析从知识储备来说,初二同学大部分都识谱,但在视唱方面较弱,有时会出现“能说出音,但唱不准”的情况。
节奏方面,学生对、节奏较熟悉,对于和的掌握不准确。
此外,同学们平时接触的大多都是流行音乐,对于中国民歌,同学们接触的不是很多。
从能力储备来说,在之前的课上学唱过蒙古族民歌《银杯》,本节课《绣荷包》中有衬词、方言、装饰音及拖腔的运用,因此在把握整个作品的音乐情绪以及表现歌曲的味道方面,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直观演示——教师的示范性演唱以及课堂中采用的音频,使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
启发探究——在聆听、感受、表现音乐中,探究本首歌曲的语言风格和唱腔风格;在读谱视唱、听记旋律片段中巩固和提高音乐基础知识。
初中音乐_欣赏采茶灯采茶调绣荷包(云南)绣荷包(山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欣赏采茶灯采茶调绣荷包(云南)绣荷包(山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泥土的歌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河南《王大娘钉缸》、江苏《茉莉花》、福建《采茶灯》、云南《采茶调》、山西《绣荷包》、云南《绣荷包》,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初步了解民歌小调的基本特点2.能专心聆听传统小调中的代表作品并能哼唱其中一两首,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崇高思想教学重点:体会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教学难点:体会并总结小调的特点及民歌创作实践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师生问好。
2、这节课,老师驾驶一辆神奇校车,带领大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同学们,请抓紧时间上车啦。
二、神奇校车第一站-----河南省1、欣赏影片《王大娘钉缸》现场版本并描绘人物形象特点。
2、欣赏音乐《王大娘钉缸》联想人物形象探讨歌曲的特点,乐曲的情绪。
3、再次欣赏乐曲并跟随音乐哼唱。
4、学唱《王大娘钉缸》5、《王大娘钉缸》简介并简介《好汉歌》的创作来源。
6、拓展表演钉缸人形象。
三、神奇校车第二站-----山西省1、山西景色多媒体展示。
2、荷包简介3、欣赏山西民歌《绣荷包》、云南民歌《绣荷包》聆听思考:这两首歌曲在音乐特点上有什么不同?4、再次欣赏,随乐哼唱,引导学生体会绣荷包的情景。
四、神奇校车第三站-----福建省1、多媒体课件展示福建客家土楼、茶山采茶。
2、听赏歌曲福建民歌《采茶灯》引导学生探讨作品的特点3、欣赏云南民歌《采茶调》引导学生探讨音乐作品特点4、学唱福建民歌《采茶灯》5、师生一起表演采茶舞五、神奇校车第四站-----江苏省1、多媒体课件展示江苏省风景名胜图片2、介绍《茉莉花》3、欣赏《茉莉花》并由学生表演茉莉花舞蹈4、小组合作讨论:这节课欣赏的几首歌曲都有什么共同特点?5、教师学生共同分析作品特点。
六、课堂小结民歌是人类历史上产生的最早的语言之一。
希望同学们能将我们的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学情分析我们是农村学校,农村的初中学生音乐教育与城镇的初中生无论在家庭教育还是在接受学校教育的条件上存在一定差异,这使农村初中生对于音乐课程的理解和认识上也有一定的影响。
绣荷包(云南)-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绣荷包(云南)-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课程背景
本节课所学曲目为《绣荷包》,是一首云南民歌。
这首歌曲充满了云南的特色和韵味,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云南的音乐文化。
在教学时,需要注意学生对此曲目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够从音乐中感受到云南的独特风情。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云南民歌的音乐特色,对南音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2.学会唱《绣荷包》,能够熟练掌握曲目的旋律和节奏。
3.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旋律和节奏的掌握,以及对篇章的把握。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云南音乐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四、课前准备
1.课件
2.教学录音
3.学生作业本
4.纸笔
五、教学过程
1. 开场
教师介绍本节课所学曲目《绣荷包》,引导学生思考云南音乐文化的特色。
2. 学唱《绣荷包》
1.教师演唱《绣荷包》,让学生跟读练习;
2.分节教唱;
3.教师与学生一起唱。
3. 音乐鉴赏
教师播放原版《绣荷包》的音乐录音,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
4. 歌曲歌词讲解
教师将歌曲整体分为几个部分讲解歌词的意义。
5. 反复练唱
教师让学生不断地反复练唱,加深对曲目的理解和记忆。
6. 评价和总结
让学生自评自查,并总结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六、作业布置
1.练习《绣荷包》歌曲;
2.写下对南音文化理解的心得。
七、教学参考
1.《湘文艺版音乐7》
2.云南民歌原版音乐录音。
《绣荷包》教案
每种图案均以方格图的形式表示。每个方格代表一个全十字针。半个方格代表四分之一的十字针。黑色或彩色圆点代表法兰西结。黑色或彩色椭圆代表平式花瓣针。直线代表勾边。每个图都附有一个颜色表,表示图中所需的绣线颜色。表头上分别标有全十字针(X);四分之一针(1/4X);半个十字针(1/2X);勾边(B"ST)和颜色名(COLOR)。
小结:我想:不管你们送什么样的礼物,妈妈都会喜欢的。老师这儿还有个特别的礼物,想让你们来看看,认不认识?
二、出示荷包PPT
师:认识吗?这是什么?
小结:告诉你们啊,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荷包”
问:看一看,和报上都有哪些东西呢?
小结:原来荷包上有绳子、包、穗头。
问:那你猜猜荷包里面会放些什么呢?
小结:荷包里面可以放一些祝福的话,上次我们已经把对朋友说的祝福的话画了下来,一会儿就把它放进荷包里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个别来说,十字绣图案代表全十字绣针,但你有时还会看到一些附加在图案上的其余针法,如四分之三针法、法国结等等。这些针法在图解中都有明白的阐明或包括在十字绣图案中。面料支数(每2.5厘米或1英寸范畴的针数)会对十字绣成品的大小造成影响。即使是按同样图案制造也是如次,且不管是彩色图案仍是黑白图案。
从传统上来说,十字绣通常是当面料固定在绷子上时,从十字绣图案跟面料的旁边开端绣,以确保设计图案居中。为了避免重大的针数过错,可用水溶笔在綉布上画一条核心线,找到中点,而后用一排钉子固定面料。这能够起到提醒的作用。
十字绣图纸:十字绣图纸是将要绣的十字绣图案用专业的软件以格子的形式划分出来,每个格子都标有色标,不同的颜色用不同的色标来表示,相应的每个色标都有对应的DMC线号,再用序号将这些色标排列起来,并清楚的注明针法,勾边分别是那些色标,基本上图的绣法在图纸上都会注明。一般在图纸周边每10格会用数字标名,方便查看估算图的大小。十字绣图纸大概分为2种,一种是自己打印的,另外一种是专业公司印刷的。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五单元 绣荷包(云南)教学设计1 湘教版
绣荷包(云南)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唱《绣荷包》,对比欣赏几首不同地区的民间小调,随乐哼唱。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讲解、谈论、学唱、交流等方法,让学生体会不同地域的民间小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对本课学习的民间小调的风格特征进行简单描述,能概括小调的基本特征。
2学情分析
本课主要是中国民歌之小调的学唱与听赏。
中国幅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方音以及以方言为基础组成的民歌更多,其中小调歌曲大多结构规整,曲调细腻婉柔。
学生学唱时试与方言结合演唱,增强趣味感。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唱《绣荷包》。
对比欣赏两个地区的《绣荷包》及《采茶调》,概括小调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准确听辨三类民歌的体裁。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教师演唱民歌《杨柳青》,引出小调的概念。
学生欣赏范唱,思考:
歌曲旋律有什么特点?
优美、抒情、生动~
活动2【讲授】歌小调
1、展示手工艺品“荷包”
活动3【活动】《绣荷包》
对比欣赏南北(云南、山西)两首《绣荷包》
(教师画出旋律线)
活动4【练习】学唱《绣荷包》
提示:云南,山西绣荷包的特点
活动5【测试】《绣荷包》
刺绣荷包时吟唱的歌曲,民歌小调中的一个重要题材。
活动6【作业】1、回答:片中人物在做什么?
采茶歌舞------在采茶劳动中产生的一种民歌小调题材。
3、对比欣赏《采茶灯》,《采茶调》
回答:与《绣荷包》相比,采茶歌舞更具什么特点?。
5.欣赏绣荷包(云南)初中音乐PPT课件
音调忽高忽低,节奏快,振奋精神。
1. 再次学唱,要求对唱。
2. 老师演唱 《绣荷包》
从刚才的听唱中画出旋律的走向:
《绣荷包》
1=G 4/4
云南民歌
最后, 班上选出两名同学来同时演唱 这首歌曲《绣荷包》。
此声无声胜有声 同学们予以掌声
1.古时姑娘制作荷包,表示心灵手巧。 2.端午之时,荷包来辟邪、除五毒,内 封艾叶草,称“香包”,作为礼品赠送, 佩戴衣襟角上。
导入:凝听《放马山歌》
通过凝听云南民歌《 放马山
歌》,同学们现在跟随老师初次 学唱歌曲《 绣荷包》。
重点:
1. 感受民歌音乐特点 与流行歌曲爱情 表达的艺术取舍。
难点:
!!!
今天这堂课就上到这里。
云南民歌以歌唱倾诉男女间的相互爱 慕,激产生产斗争中的热情,多为婚配祝 福和追求爱情表达的喜悦、欢快的歌曲, 曲调短小,多为劳动人民田间口头作唱, 带有本民族本土风格特点流行于本地区。 也有忧伤悲伤的,如:对死者的哀悼。
荷包:青年男女交往的一种“信物”,
表达爱情(男女定情),多为女方赠予 男方的信物。
2. 在于同学们来说, 歌曲中前倚音的 演唱与方言模唱为本课的难点。
根据重难点问题第二次 跟随音乐来欣赏 这首歌曲 并回答。
• 讨论:民歌与流行歌曲对照 1. 民歌特点: 歌曲缓慢深情,歌词生动感人,寓意深刻,
富有感染力。曲调短小,给人喜悦、欢快之情, 旋律上下有起伏。
2. 流行音乐特点: 爱情互动、分手表达
模唱练习: 大小调式音阶
. 大调:1 2 3 4 5 6 7 1
小调:6 7 1 2 3 4 5 6 ..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5单元《绣荷包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 花城版
第5单元《绣荷包太阳出来喜洋洋》1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学唱《太阳出来喜洋洋》,引导学生了解民歌产生及特点,激发学生喜爱民歌,热爱劳动生活,热爱歌唱。
2. 通过欣赏、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表现用清晰明亮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该曲、体验山歌的自由、朴实的风格和劳动人民勇敢、勤劳、乐观的精神。
3. 借欣赏,能点燃学生创作欲望。
尝试用不同形式演唱歌曲,培养音乐创新能力。
4、通过聆听、感受、品味各个地区的山歌,使学生感受歌曲内在美,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了解山歌的特点。
2学情分析⑴学生认识起点《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以四川民歌。
⑵学生学习障碍演唱时的上波音、休止符和连音线。
⑶学生学习难度主要是解决上波音的演唱问题,而休止符和连音线的演唱方式在之前音乐课教学中都有接触,学生较容易接受。
⑷学生学习策略由老师用电子琴示范演唱,用比较对比的方式,并进行反复的练习,来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障碍。
3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太阳出来喜洋洋》的风格及地域特点,用高亢明亮的声音,愉悦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感受歌曲的民歌风格,体会其中的真挚感情。
难点:1、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以及了解延音线的掌握。
2、用欢快、热烈的情绪表现歌曲。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太阳出来喜洋洋1、视听民歌,铺垫“山歌”特点。
音乐片段一:《放马山歌》音乐片段二:《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音乐片段三:《牧歌》问:三段音乐都是民歌,从画面、旋律等方面你能分辨出它们是那个地方的吗?生:(云南民歌),(陕北民歌),(内蒙民歌),问:三段音乐有什么共同点?生:高亢、嘹亮、拉长声——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几首不同民族的歌曲,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四川的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
(播放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让同学们初步感受歌曲,随着音乐做律动)。
2、学唱歌曲之前同学们大家先进行发声练习:1、1 3 2 4 3 5 4 2 1—mi ma mi ma mi(要求:气息平稳而有支持,声音圆润连贯)▼▼▼▼▼▼2、3 0 2 0 1 0 3 0 2 0 1 0mi mi mi ma ma ma(要求:声音集中、富有弹性。
绣荷包教学设计
绣荷包教学设计附件8<<绣荷包>>学科音乐年级七年级教师杨蕾所在学校安居区中兴中学教材选地四川宜宾1. 通过学唱歌曲认识前倚音在演唱过程中需要连贯,一气呵成。
2. 能够运用四川特色语言充分表达歌曲的内容。
教学目标3. 通过学唱表演歌曲,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审美目标,不盲目追求流行歌曲。
1. 难点是歌曲中歌词和衬词的发音。
教学重点、2. 歌曲中前倚音的连贯演唱与方言的模唱。
难点及措施3. 重点是体会民歌与流行歌曲爱情表达观念的差异。
绣荷包,四川宜宾民歌。
采用[竹枝词格]在七子句间插入四川特色的衬词,为两个乐句的单乐段,歌曲透露出农村姑娘的羞涩。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的学习价值在于通过聆听与学唱充分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以及培养学生对我四川宜宾民族音乐的热爱,在不同地域同名民歌的对比活动中认识荷包的表达意义。
教学过程媒体资源使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活动设计活动目标及分析1 / 51、播放[采花]加强民歌的1、播放音学生随着音乐小声哼唱采进行导入。
定义理解。
频。
花。
2、介绍荷包的学生对民族了解荷包的概念文化的了意义。
2、播放ppt. 解。
3、介绍四川的了解四川的民歌以及演唱形加强学生对民歌。
式。
四川民歌的一、组织教了解。
学4、教授本首歌感受倚音的练习倚音。
曲中的倚音。
独特。
二、导入5、教授歌曲的练习方言的发音。
对歌词的正所有的衬词及方确演唱。
三、新授课言。
四、组织讨6、播放录音范3、播放录论跟着录音学唱歌曲。
让学生熟悉唱。
音。
旋律。
五、课堂小7、教师范唱与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学习演唱结固定学生的教唱歌曲。
歌曲。
4、钢琴伴音高与方言奏。
发音。
学生聆听歌曲。
8、接下来感受5、播放音对比四川绣一下,山西民歌频。
荷包与其他绣荷包,听听有版本绣荷包什么不同。
的不同表达内容。
9、组织同学们讨论流行歌曲中的爱情表达一起讨论。
加强学生正 6、播放ppt。
与我们的民歌爱情表达谁更确的恋爱观具有艺术色彩。
念。
推荐学习K12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5单元《绣荷包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 花城版
第5单元《绣荷包太阳出来喜洋洋》1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学唱《太阳出来喜洋洋》,引导学生了解民歌产生及特点,激发学生喜爱民歌,热爱劳动生活,热爱歌唱。
2. 通过欣赏、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表现用清晰明亮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该曲、体验山歌的自由、朴实的风格和劳动人民勇敢、勤劳、乐观的精神。
3. 借欣赏,能点燃学生创作欲望。
尝试用不同形式演唱歌曲,培养音乐创新能力。
4、通过聆听、感受、品味各个地区的山歌,使学生感受歌曲内在美,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了解山歌的特点。
2学情分析⑴学生认识起点《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以四川民歌。
⑵学生学习障碍演唱时的上波音、休止符和连音线。
⑶学生学习难度主要是解决上波音的演唱问题,而休止符和连音线的演唱方式在之前音乐课教学中都有接触,学生较容易接受。
⑷学生学习策略由老师用电子琴示范演唱,用比较对比的方式,并进行反复的练习,来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障碍。
3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太阳出来喜洋洋》的风格及地域特点,用高亢明亮的声音,愉悦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感受歌曲的民歌风格,体会其中的真挚感情。
难点:1、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以及了解延音线的掌握。
2、用欢快、热烈的情绪表现歌曲。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太阳出来喜洋洋1、视听民歌,铺垫“山歌”特点。
音乐片段一:《放马山歌》音乐片段二:《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音乐片段三:《牧歌》问:三段音乐都是民歌,从画面、旋律等方面你能分辨出它们是那个地方的吗?生:(云南民歌),(陕北民歌),(内蒙民歌),问:三段音乐有什么共同点?生:高亢、嘹亮、拉长声——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几首不同民族的歌曲,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四川的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
(播放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让同学们初步感受歌曲,随着音乐做律动)。
2、学唱歌曲之前同学们大家先进行发声练习:1、1 3 2 4 3 5 4 2 1—mi ma mi ma mi(要求:气息平稳而有支持,声音圆润连贯)▼▼▼▼▼▼2、3 0 2 0 1 0 3 0 2 0 1 0mi mi mi ma ma ma(要求:声音集中、富有弹性。
吹5(sol)g《天心顺》 《绣荷包》-花城粤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吹5(sol)g《天心顺》《绣荷包》-花城粤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目标•能正确吹奏音高为Sol的长笛演奏曲目《天心顺》,并能在乐曲中掌握乐曲的节奏感;•能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概念及其在民族音乐中的应用;•能唱出《绣荷包》这首民间童谣,了解民间艺术的特点。
教学素材•音乐教材:花城粤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演奏曲目:《天心顺》;•童谣曲目:《绣荷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天心顺》1.1 情境导入为了引起学生兴趣,对于《天心顺》的情境进行适当的介绍,例如运用现代图片、音频与视频资源进行播放,介绍历史时期、人物、地点、文化背景等信息。
1.2 学生操作1.给学生演示如何吹长笛,并让学生尝试吹奏。
2.学生练习乐曲基础练习,进行乐器的入门知识和技巧指导。
1.3 教师操作1.详细讲解乐曲的歌曲结构、旋律、节奏感、音乐风格等。
2.为学生演示并讲解吹奏Sol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
3.分别加强顺序,让学生进行吹奏,并引导学生更加准确地控制乐器。
1.4 教师评价1.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激励。
2.给出练习曲目,让学生通过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在音乐方面的表现水平。
第二课时:学唱《绣荷包》2.1 引入1.引入民间童谣《绣荷包》。
2.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或学校音乐会的花球表演,培养学生对节拍的感知和跟拍技巧。
2.2 学生操作学生按照旋律唱出《绣荷包》的歌词,唱出旋律的节奏和韵律。
2.3 教师操作1.通过唱歌教学的手法,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特点。
2.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发展历程。
2.4 教师评价1.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欣赏和认可。
2.提出不足的地方给予指导,并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教学总结1.本次教学主要是围绕吹奏《天心顺》和唱《绣荷包》这两个主题进行的。
2.教学中,需要讲解这些玄妙的知识,注重音乐的韵律感,结合生活或现实场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到音乐的魅力。
3.要让学生学会在正确的时间吹奏、唱歌,加强音乐的耐心与自制力。
绣荷包欣赏教案
绣荷包欣赏教案教案标题:绣荷包欣赏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绣荷包,培养学生对传统手工艺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了解绣荷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细节把握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绣荷包样品和图片2. 绣针、线、绣布等绣制工具3. PowerPoint演示文稿4. 学生练习用的绣制材料(可选)教学过程:引入:1. 呈现一些绣荷包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你们知道绣荷包吗?它有什么特点?”2. 引导学生思考绣荷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传统手工艺品的兴趣。
主体:1. 介绍绣荷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包括起源、发展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分析绣荷包的特点和制作工艺,包括绣线的选择、绣针的使用等。
3. 展示绣荷包的样品,让学生欣赏其精美的绣制工艺和独特的设计。
4. 引导学生观察绣荷包的细节,包括花纹的组合、色彩的搭配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细节把握能力。
5.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可以提供一些绣制材料和简单的绣制图案供学生练习。
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绣荷包的重要性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意义。
2.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传统手工艺品,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手工艺品展览或工艺品制作工坊,增加他们对传统手工艺品的了解和欣赏。
2. 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和制作绣荷包或其他传统手工艺品,并展示给同学们欣赏。
评估方法:1. 学生对绣荷包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绣荷包样品的欣赏和观察能力。
3. 学生的绣制作品及创作能力。
备注: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要求,教案的具体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进行适当调整。
此教案适用于中小学各年级的艺术或手工课程。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绣荷包云南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微课赛课特等奖PPT课件
5/5
绣荷包
1/5
荷包
• “荷包”是青年那男女交往一个“信物”, 各地“绣荷包”调多用来表现女性对意中 人深切四年和期盼之情。
2/5பைடு நூலகம்
云南、山西民歌《绣荷包》
• 唱词:云南《绣荷包》段式结构相对自由。 山西《绣荷包》段式结构相对规整。
• 旋律:云南《绣荷包》音调委婉细腻。 山西《绣荷包》音调明媚缠绵。
3/5
小调概念
• 小调是民歌一个体裁,是流行于城镇、里 巷民间歌曲,在艺术上有较多加工。其音 乐结构大多方正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 腻婉柔。
4/5
小调特点
• (1)曲调含有流畅、婉柔、波折、细腻艺 术特点。
• (2)节拍规整而不拘泥,节奏感鲜明而强 烈。
• (3)结构大多以单曲体为基础,考究结构 内部规整性和匀称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绣荷包(山西)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欣赏山西的民间小调,能随乐哼唱,并能富有感情地背唱。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讲解、谈论、交流等方法,让学生体会山西的民间小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对本课学习的民间小调的风格和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并能用简介的语言概括小调的基本特征。
尝试用民歌中常用的“同头换尾”的创作方式,编创2-4小节旋律。
2学情分析
学生受流行音乐的冲击,学习民歌的热情远不及流行音乐。
为了让学生能够将民歌传承与发扬,在课堂上老师通过学生对民歌的聆听、感知、创编,培养学生学习民歌的热情,从而让学生了解民歌,走近民歌,走进民族音乐的殿堂。
3重点难点
体会并总结小调的特点及民歌创作实践
运用“同头换尾”的方式,为音乐材料续写旋律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由采茶直接导入绣荷包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流行民间歌舞“采茶”,由于地域不同,其名称特点也不尽相同。
今天,我们来欣赏我国另外一种民间小调“绣荷包”,分析不同地区的“绣荷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活动2【讲授】欣赏歌曲
欣赏山西民歌《绣荷包》
(1)老师介绍“绣荷包”调的由来及观看形态各异的荷包。
师:在我国传统民俗中,“荷包”是青年那男女交往的一种“信物”,各地的“绣荷包”调多用来表现女性对意中人的深切四年和期盼之情。
(2)对比欣赏云南、山西民歌《绣荷包》。
唱词:云南《绣荷包》段式结构相对自由。
山西《绣荷包》段式结构相对规整。
旋律:云南《绣荷包》音调委婉细腻。
山西《绣荷包》音调明媚缠绵。
(3)引导学生探讨两首“绣荷包”不同的音乐特点。
(4)随乐学唱,并引导学生探讨小调传情达意的功能。
活动3【活动】课堂探讨和延伸
1、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五首歌曲有什么共同点?
2、听辨活动:播放小调、山歌、劳动号子等三首民歌片段,巩固复习汉族民歌的相关知识。
3、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
(1)曲调具有流畅、婉柔、曲折、细腻的艺术特点。
(2)节拍规整而不拘泥,节奏感鲜明而强烈。
(3)结构大多以单曲体为基础,讲究结构内部的规整性和匀称性。
(4)唱词中的衬词、衬腔定型化和规整化。
活动4【练习】创作与实践——“同头换尾”
1、学生听赏老师弹唱《牵牛花开羊跑青》《信天游》《草原情歌》中的三个音乐片段。
让学生找出每个片段中上下句的结构规律,引出同头换尾的创作方式。
2、分组创作: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用同头换尾的创作方式,为老师提供的音乐素材续写四个小结的旋律片段。
3、分组演唱自己创作的旋律片段,并引导学生评价、探讨、修改、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