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实验中革兰氏染色两种方法的比较
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摘要:革兰氏染色反应是细菌重要的鉴别特征,所以学习微生物学,进行革兰氏染色实验是很重要的。
为保证染色结果的正确性,采用规范的的染色操作方法是十分必要。
本实验主要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 Rosenbach)、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它们的染色特征,辨别是革兰氏阴性还是阳性,从而掌握其染色方法。
染色方法与过程很清晰,但实验结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 Rosenbach)多组呈现假阴性。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熟悉并掌握革兰氏染色方法及原理,但要想做出很好的染色得多加练习。
本实验还可以锻炼显微镜操作技术和无菌操作技术。
关键词:革兰氏染色大肠杆菌(E.coli) 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 Rosenbach) 枯草杆菌(B.subtilis)引言革兰氏染色是微生物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方法,它可以直接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阴性和革兰氏阳性。
革兰氏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G+)和革兰氏阴性(G-)两种类型,这是由这两种细菌细胞壁结构组成与结构的差异所决定的。
经过一定的染色过程后,革兰氏阳性的细菌会因为细胞壁肽聚糖的含量高,脂质含量低而保持第一次染色的蓝紫色。
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脂质含量高,乙醇处理时脂质溶解,蓝色被洗脱,复染后变为红色。
革兰氏染色原理很简单,染色时需注意要注意使用处在活跃生长期的细菌,涂片不宜过厚,严格控制脱色时间。
大肠杆菌(E.coli)是革兰氏阴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 Rosenbach)与枯草杆菌 (B.subtilis)都是革兰氏阳性细菌,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容易区别。
同时它们的形态各异,可以根据具体颜色和形态差异来判断染色是否成功。
本实验还涉及到高倍油镜的使用。
使用油镜与用一般的镜头不同,具体使用在实验方法中描述。
革兰氏染色和抗酸染色法
四、注意事项
1、注意涂片不宜过于浓厚。 2、火焰固定温度要适宜。 3、革兰氏染色成败的关键是酒精脱色。如脱色 过度,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色而染成阴性菌;如 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菌也会被染成革兰氏阳 性菌。脱色时间的长短还受涂片厚薄及乙醇用量多 少等因素的影响,难以严格规定。 4、染色过程中应吸去玻片上的残水,以免染色 液被稀释而影响染色效果。 5、选择幼龄的细菌。G+菌培养12-16h,E.coli 培养24h。若菌龄太老,由于菌体死亡或自溶常使 G+菌转呈阴性反应。
(4)用3%盐酸酒精脱色,直到流下的脱色剂无色为
止,水洗。 (5)用碱性美蓝染液复染30秒,水洗、干燥、镜检。
【结果观察】 1.结核杆菌染成红色,细长,直的或为微 弯曲,有的可表现出分枝特征,偶而有着 色不匀,成颗粒状者。亦可以见到有纵行 条索状排列。标本的其余部分及非抗酸性 细菌染成蓝色。必须逐一观察各个视野, 直待全部涂片找不到结核杆菌时,才可报 告阴性。
精处理也不易脱色,再经美兰复染,结核
杆菌及其它分枝杆菌仍呈红色,而非抗酸
菌和细胞杂质等呈蓝色。
【材料】
①结核病人的咳痰液:采取清晨第一口粘 痰,或浓缩集落菌法处理过的痰标本。 ②石炭酸复红染色液,3%盐酸酒精,碱性 美蓝染液 ③生理盐水
④载物玻片,滤纸片、接种环、玻片夹、 酒精灯、蜡笔等
2.涂片染色能查到结核杆菌者,一般需要
每ml痰液内含菌量至少应有500个以上, 甚至需达到5万以上。故材料多进行浓缩集 菌处理,以提高检出阳性率,也造成在染 色标本片观察中,不一定每个视野都能看 到结核杆菌。
3.结核杆菌易发生变异,在陈旧培养基或临
床治疗后标本材料中,结核杆菌往往菌体断 裂,或形成非抗酸性革兰氏阳性的短杆状、 球状颗粒,亦称Much颗粒。 4.标本经高压灭菌处理,不影响染色结果, 也保证操作者的安全。
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原因分析
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原因分析洪庆华1,迟杰1,齐云1,孙浩2【摘要】为了提高革兰氏染色实验的教学效果,应用革兰氏染色法,探讨了菌种的菌龄、细菌涂片厚度、碘液媒染时间和乙醇脱色时间对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获得正确染色结果的条件为:首先将大肠杆菌、枯草芽胞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在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分别培养22~25h、13~17h和18~24h;然后是制作细菌涂片时,取菌量要少于1/3环,涂菌稀薄、均匀;最后是染色。
染色的第一步是用草酸铵结晶紫初染60s,再用碘液媒染60s,最后乙醇脱色时间是关键,应严格控制在30~45s为宜。
只有控制好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各个环节,才能得到正确的染色结果。
【期刊名称】实验技术与管理【年(卷),期】2011(028)005【总页数】3【关键词】革兰氏染色;影响因素;形态观察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革兰氏染色法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
在实验中如果控制不好菌种的菌龄、细菌涂片的取菌量、碘液媒染时间和乙醇脱色时间,常常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实验结果[1],染色成功率低,因而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和积极性。
为此,探讨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各种因素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提高染色结果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
1 材料与方法1.1 染色液及试剂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将2.0g结晶紫溶解在20 mL、质量分数为95%的乙醇中制成A溶液;将0.8g草酸铵溶解在80mL蒸馏水中制成B溶液;再将A溶液与B溶液混合,静置48h后使用[2]。
碘液:先将1.0g碘化钾溶解于少量蒸馏水中,再将0.5g碘溶解在碘化钾溶液中,使碘完全溶解后加蒸馏水至150mL并混匀。
番红染色液:将0.5g番红溶解于20mL的95%乙醇中,然后加蒸馏水至100mL并混匀。
1.2 菌种新培养10~27h的G一菌(大肠杆菌)和G+菌(枯草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1.3 革兰氏染色法的实验步骤(1)取洁净载玻片一张,用记号笔分为3等份,各加一小滴无菌水,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红,冷却后从斜面上分别挑取少量大肠杆菌、枯草芽胞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与玻片左侧、中间和右侧的水滴混匀后,涂成直径为10~15mm 稀薄而均匀的圆形菌膜。
细菌形态学检查染色方法
细菌形态学检查染色方法
细菌形态学检查是微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
我们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疾病。
在细菌形态学
检查中,染色方法是一项关键的技术,它可以使细菌在显微镜下更
容易观察和分辨。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
1. 革兰氏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是最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之一。
它可以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类。
在这种染色方法中,先用紫普鲁士蓝染色,然后用碘液固定,再用酒精脱色,最后
用洋红染色。
革兰氏阳性细菌会呈紫色或蓝色,而革兰氏阴性细菌
则会呈粉红色。
2. 厌氧染色法,厌氧染色法是专门用于观察厌氧菌的染色方法。
它与革兰氏染色法类似,但在脱色步骤中使用氢氟酸而不是酒精,
这样可以更好地保留厌氧菌的形态特征。
3. 阳性染色法,阳性染色法用于观察细菌的细胞壁结构和形态
特征。
在这种染色方法中,通常使用甲基蓝或结晶紫等染料,可以
使细菌呈现出蓝色或紫色。
4. 阴性染色法,阴性染色法也是用于观察细菌细胞壁结构和形态特征的一种方法。
与阳性染色法不同的是,阴性染色法使用印度墨染料,可以使细菌呈现出浅红色或粉红色。
除了上述列举的染色方法外,还有许多其他特殊的染色方法,如荧光染色、折射染色等,它们都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使用。
细菌形态学检查染色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所研究的细菌种类、研究的目的以及实验室的设备和条件等因素。
希望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细菌形态学检查染色方法。
常用的微生物染色方法
常用的微生物染色方法微生物染色是微生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方法,通过染色可以使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更加清晰,便于观察和研究。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微生物染色方法。
1. 革兰氏染色法(Gram染色):革兰氏染色法是最常用的微生物染色方法之一、该方法可以根据细胞壁结构的差异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厚的细胞壁,可以保留紫色的革兰氏染料-碘-酒精复合物,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由于细胞壁较薄,无法保留染料-碘-酒精复合物,经酒精洗涤后以褪色方式显现嫩蓝色。
2. 去瓶球菌染色法(Ziehl-Neelsen染色):该染色方法主要用于诊断结核菌感染。
结核菌具有酸酒杆菌的特征,该染色方法通过热定性进行,即将杆菌加热固定在玻璃片上。
染色液为仲子红与甲苯红的酒精醚溶液,结核菌上的脂质物质可以吸附染色液,呈现红色。
3.金黄色葡萄球菌染色法:金黄色葡萄球菌染色采用的是接种在含有豆粉和盐的琼脂糖平板上的细菌进行。
染色液为碘酸钾和碘甘液的混合物,在细菌细胞内部染出棕色团块。
4. 吉姆萨染色法(Giemsa染色):吉姆萨染色法主要用于染色血液细胞、细菌和寄生虫等。
染色液为吉姆萨染料溶液,通过染色液和蒸馏水的混合来染色。
吉姆萨染色方法对捕获染色成分极为敏感,将蓝色碱性染料用于碱性碳水化合物和核酸材料,将红色和紫红色酸性染料用于酸性成分,如蛋白质和细胞质组分。
5. 格拉姆-韦瑞染色法(Gram-Weigert染色):该染色法用于菌体内基质和胞外多糖的特异染色。
六元蔗糖银试剂与格拉姆染色特殊染料结合,生成黑色的沉淀物,用以观察菌体内多糖地点和部位。
6.碘染色法:碘染色用于染色藻类和真菌。
该染色法主要原理是将菌丝或细胞的内部特异性细胞器染为紫黑色,以便更容易观察和研究。
7.寇歇染色法:寇歇染色法主要应用于真菌的染色,染色方法与碘染色类似,可以观察到真菌菌丝和孢子的形态和结构。
总结起来,微生物染色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适用于特定的微生物和研究目的。
微生物学实验-简单染色与革兰氏染色
(3)固定:手执玻片一端,让菌膜朝上,通过火焰2-3 次固定(以不烫手为宜)。
1 简单染色:
实验方法
2 革兰氏染色: (7)水洗:用水洗去碘液。 (8)脱色:将玻片倾斜,连续滴加95%乙醇脱色30 s
左右至流出液无色,立即水洗。
(9)复染:滴加蕃红复染2 min。 (10)水洗:用水洗去涂片上的蕃红染色液。 (11)晾干:将染好的涂片放空气中晾干或者用吸水
纸吸干。
(12)镜检:镜检时先用低倍,再用高倍,最后用油 镜观察,并判断菌体的革兰氏染色反应性。
实验器材
菌种: 苏云金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液体培养12-16h的枯草芽胞杆菌和培养24h的大肠 杆菌
染色液和试剂:结晶紫、碘液、95%酒精、蕃红、 美蓝、醇醚、香柏油
器材:废液缸、洗瓶、载玻片、接种杯、酒精灯、 擦镜纸(脱脂棉)、显微镜
实验方法
1 简单染色: (1)涂片:取干净载玻片一块,在载玻片上滴2滴蒸馏
实验完毕后的处理
将浸过油的镜头按下述方法擦拭干净: (1)先用脱脂棉将油镜头上的油擦去。 (2)用脱脂棉沾少许醇醚将镜头擦2—3次。 (3)再用干净的脱脂棉将镜头擦2—3次。 (4)注意擦镜头时向一个方向擦拭。
注意事项
1.革兰氏染色成败的关键是酒精脱色。如脱色过度, 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色而染成阴性菌;如脱色 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菌也会被染成革兰氏阳性 菌。脱色时间的长短还受涂片厚薄及乙醇用量多 少等因素的影响,难以严格规定。
2 革兰氏染色: (1)涂片:涂片方法与简单染色涂片相同。 (2)晾干:与简单染色法相同。 (3)固定,与简单染色法相同 (4)结晶紫色染色:将玻片置于废液缸玻片搁架上,
实验细菌的简单染色与革兰氏染色
掌握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的操作方法
简单染色
将细菌涂片或培养物直接与染料混合 ,然后进行观察。操作简单,适用于 初步观察细菌形态。
革兰氏染色
一种特殊的染色方法,通过结晶紫初 染、碘液媒染、酒精脱色和沙黄复染 等步骤,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 革兰氏阴性菌两类。
出版年份:XXXX年
THANK YOU
简单染色方法简便,操作相对容易,但只能显示细菌的形态 和结构,不能提供细菌的种类信息。
革兰氏染色原理
01
02
03
04
05
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常用 的细菌鉴别染色法,通 过使用结晶紫、碘液和 酒精等染料对细菌进行 染色,能够将细菌分为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 阴性菌两大类。
革兰氏染色的原理主要 是基于细菌细胞壁的成 分和结构不同,导致对 染料的吸附和着色能力 。
复染
将涂片浸入稀释后的伊 红或沙黄染色液中,染
色一定时间后取出。
冲洗
用清水冲洗涂片,去除 染色液。
观察
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结 果,判断细菌是革兰氏
阳性还是阴性。
05
实验结果与分析
简单染色结果与分析
染色结果
通过简单染色法,细菌被 染上了不同的颜色,如红 色或紫色。
03
04
涂片制备
将细菌均匀涂在载玻片上,晾 干。
染色
将涂片浸入染色液中,染色一 定时间后取出。
冲洗
用清水冲洗涂片,去除染色液 。
观察
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结果,判 断细菌类型。
革兰氏染色步骤
01
02
03
涂片制备
革兰氏染色法实验报告
革兰氏染色法实验报告革兰氏染色法实验报告引言:革兰氏染色法是微生物学中常用的染色方法之一,它可以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类。
本实验旨在通过革兰氏染色法的应用,观察不同菌落的染色效果,进一步了解细菌的结构和分类。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菌株:选择了两种细菌,分别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2. 培养基:使用了含有足够营养物质的琼脂培养基。
3. 革兰氏染色试剂:包括结晶紫、碘酒和乙醇。
4. 实验器材:无菌培养皿、移液管、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1. 在无菌培养皿上分别接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并在恰当的温度下培养。
2. 将培养皿中的菌落取出,用无菌移液管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悬浮菌落。
3. 取一滴悬浮的菌液,滴于载玻片上,用火焰消毒玻片。
4. 将滴有菌液的玻片放在炉子中,用火焰烘烤至完全干燥。
5. 滴加结晶紫染色液,静置片面染色1分钟。
6. 用自来水冲洗玻片,直至水洗净。
7. 滴加碘酒,静置片面染色1分钟。
8. 用自来水冲洗玻片,直至水洗净。
9. 滴加乙醇,静置片面脱色30秒。
10. 用自来水冲洗玻片,直至水洗净。
11. 用吸水纸轻轻吸干玻片上的水分。
12. 将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菌落的染色效果。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显微镜下观察,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这是因为在革兰氏染色法中,结晶紫染色液可以渗透进细菌细胞的胞质,使细菌呈紫色。
而碘酒可以形成结晶紫-碘复合物,使细菌细胞内的染色物质更稳定,不易被乙醇脱色。
乙醇的作用是脱去细菌细胞外的结晶紫,但革兰氏阳性菌由于细胞壁较厚,结晶紫不易脱色,因此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由于细胞壁较薄,结晶紫易被脱色,因此呈红色。
通过实验可以发现,革兰氏染色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可以快速区分细菌的类型。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在细胞结构上有所不同,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较厚,含有较多的胞质,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胞质较少。
这种区别导致了革兰氏染色法的染色效果不同。
(完整版)微生物实验考试重点
1.微生物的纯培养物由一种微生物组成的细胞群体通常是由一个单细胞生长繁殖形成。
2.菌落:单个微生物细胞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的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3.灭菌:是指物体中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都被杀死或消除。
4.消毒杀死或灭活物质或物体中所有病原微生物的措施消毒起到防止感染或传播作用5.无菌技术: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种微生物时,防止其被环境中微生物污染或其自身污染环境的技术。
6.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能与特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发生特征性化学反应的化学物质,用于鉴别不同类型微生物。
7.选择培养基: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求或对某种化学物质敏感性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抑制不需要微生物的生长,将所需微生物从复杂的微生物群体中选择分离出来。
8.基础培养基:含有一般微生物生长所需基本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9.合成培养基:由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物质配制而成的培养基,也称为化学限定培养基。
10.平板划线法:用接种环在培养平板表面划线接种微生物,使微生物细胞数量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开。
保温培养后,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得到生长分离的微生物菌落。
11.稀释倒平板法:将待分离的材料稀释后与已熔化并冷却至50°C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制成可能含菌的培养平板,保温培养后分离得到的微生物菌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和里面。
12.平板菌落计数法:将适当稀释的样品涂布于琼脂培养基表面,培养后活细胞能形成菌落,通过计算菌落数能知道样品中的活菌数,该方法称为平板计数或菌落计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用培养平板进行微生物纯培养分离的方法包括:平板划线分离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倒平板法。
2.霉菌菌体均由分支或不分支的菌丝构成。
许多菌丝交织在一起,称为菌丝体。
在固体培养基上,部分菌丝深入培养基内吸收养料,称为营养菌丝体;另一部分则向空中生长,称为气生菌丝体。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细菌的革兰氏染色经典法和三步法的比较与分析
革 兰 氏染 色 法 是 以 丹 麦 病 理 学 家 Hans Christian Joachim Gram 的名 字 命 名 的 ,是 微 生 物 染 色 技 术 中 十分 重 要 的 方 法 。 革 兰 氏 染 色 法 自 1884年 发 明 以 来 ,100多 年 来 一 直 被 延 用 ,是 不 可 缺 少 的 细 菌 检 验 技 术 之 一 ,常 用 于 细 菌 的 分 类 和 鉴 定 … 。革 兰 氏 染 色法 可 以将 细 菌 分 成 革 兰 氏 阳 性 (G ) 和 革 兰 氏 阴性 (G一) 两 种 类 型 , 是 由 两 种 细 胞 壁 结 果 和 组 成 的差 异 所 决 定 的 。革 兰 氏 阳性 细 菌 细 胞 壁 肽 聚 糖 含量 高 ,壁 厚 且 脂 质 含 量 低 ,肽 聚 糖 本 身 不 结 合 染 料 ,但 其 所 具 有 的 网孔 结 构 可 以滞 留 碘 一结 晶 紫 复合 物 滞 留在 细 胞 壁 ,菌 体 保 存 原 有 的 蓝 紫 色 。而 革 兰 氏 阴性 细 菌 细 胞 壁 肽 聚 糖 含 量 低 ,交 联 度 低 , 壁 薄且 脂 质 含 量 高 ,乙 醇 处 理 时脂 质 溶 解 ,细 胞 壁 通 透性 增 加 ,原 来 滞 留 在 细 胞 壁 中 的 碘 一结 晶 紫 复 合 物 容 易 被 洗 脱 下 来 ,菌 体 变 为 无 色 ,用 复 染 剂 (如 番红 ) 染 色 后 又 变 为 复 染 剂颜 色 (红 色 ) 。
●收 稿 日期 :2o17—03一O9
红 酒 精 混 合 液 脱 色 复 染 三 大 步 骤 。 革 兰 氏染 色 法 作 为 微 生 物 实 验 教 学 中 重 要 内 容
之 一 ,是 每 个 学 生 必 须 掌 握 的 实 验 操 作 技 术 。但 革 兰 氏染 色 经 典 法 的实 验 教 学 中 ,学 生 对 革 兰 氏染 色 最 关 键 的步 骤 乙醇 脱 色 掌 握 不 好 ,要 么 脱 色 过 度 产 生假 阴性 结 果 ,要 么 脱 色 不 够 产 生 假 阳性 结 果 ,导 致学 生重 复 制 片 ,既 浪 费 时 间 又 看 不 到 好 的 结 果 , 严 重 打击 了学 生 的 实 验 积 极 性 。 为 改 进 微 生 物 学 实 验一 细菌 的革 兰 氏染 色 实 验 教 学 效 果 ,提 高 学 生对 革 兰 氏染 色 实 验 的 积 极 性 ,我 们 将 革 兰 氏染 色 经典 法 和三 步 法 的 菌 龄 、涂 片 质 量 和脱 色 时 间 等 实 验 过 程关 键 步骤 进 行 了 精 细 化 的 控 制 ,并 对 试 验 结 果 进 行 了分 析 ,旨在 为 三 步 法 在 细 菌 革 兰 氏染 色 实 验 教 学应 用 奠定 基 础 ,为 后 期 该 实 验 教 学 的改 革 提 供 可 靠 依据 。
革兰氏染色反应的名词解释
革兰氏染色反应的名词解释革兰氏染色反应是一种常用于微生物学领域的染色方法,以丹宁紫和碘石蓝为染色剂,通过染色后菌体在显微镜下的染色效果来区分细菌是否为革兰氏阳性或革兰氏阴性。
这种染色方法是革兰氏在1884年提出并命名的,至今仍然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学实验室中。
革兰氏染色反应的原理是基于细菌细胞壁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差异。
细菌细胞壁是由多糖和多肽组成的,其中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中有较多的多肽,使得其在染色时更易吸附染色剂,因此显微镜下呈现紫色。
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则含有较少的多肽,使得其无法吸附染色剂,因此在显微镜下呈现蓝色。
革兰氏染色反应的步骤分为染色、去色和固定三个主要过程。
首先,将细菌涂样液滴于玻片上,加入丹宁紫染色剂,使其静置片刻,让染料充分渗透进入菌细胞。
然后用碘酒固定片刻,使染料与菌细胞结合更牢固。
接下来,用酒精溶液去除未结合的染色剂,这一步骤过程称为去色。
最后,用碱性洗涤溶液冲洗片材,使细菌表面电荷逆转,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会保持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则会改为蓝色。
革兰氏染色反应的结果观察通常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较厚且染色持久,形成紫色的菌体;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染色较为不均匀,形成蓝色的菌体。
这对于鉴定和分类细菌非常重要。
此外,有些细菌在染色反应中表现为变异,即有时呈现为革兰氏阳性,有时呈现为革兰氏阴性,需要注意这种变异性的存在。
革兰氏染色反应在微生物学实验室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观察细菌的革兰氏染色结果,可以初步判断其形态、结构、生理特性等,并为后续的进一步鉴定和分类提供重要依据。
在临床实验室中,革兰氏染色反应也被用于呼吸道、尿液等样品中的病原菌鉴定,帮助医院进行合理的抗生素治疗。
尽管革兰氏染色反应相对简单,但其在微生物学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且重要。
它为研究细菌的结构、生理特性和分类学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手段。
虽然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快速发展,革兰氏染色反应在某种程度上渐渐被其他先进的方法所取代,但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实验室中,革兰氏染色反应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细菌普通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细菌普通染色和革兰氏染色生命科学学院生02孙禹2010012376实验日期:2012-3-12同组姓名:张宇成一、实验目的1、掌握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方法和普通染色的步骤2、掌握革兰氏染色法的操作步骤和关键点3、识别细菌的革兰氏染色结果4、学习无菌操作技术二、实验原理本次实验的主要内容是学习革兰氏染色方法。
这一方法由丹麦病理学家Christain Gram 于1884年创立,通过革兰氏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
这也是鉴别菌种的重要方法。
革兰氏染色的原理主要是由于不同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不同所致:革兰氏阳性菌(G+):细胞壁肽聚糖较厚,媒染剂可以和结晶紫形成复合物保存在细胞内,且经乙醇处理细胞壁孔径减小,难被番红再次染色,因而呈现紫色。
革兰氏阴性菌(G-):肽聚糖层很薄,脂肪含量高。
乙醇能够使细胞壁更加疏松,且通透性增加。
因而结晶紫颜色容易被脱去,经番红染色后呈现红色。
另外,酵母菌也可被染色,且呈现革兰氏阳性结果。
图一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差异示意图三、实验仪器、材料和用具1、实验仪器和用具显微镜、擦镜纸、镜油、擦镜液、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酒精灯、吸水纸、镊子、打火机、相机(自带,Canon Power Shot A580)2、实验药品结晶紫、革氏碘染液、95%乙醇脱色液、番红染液3、实验样品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未知菌的18小时的液体培养液酵母菌平板、大肠杆菌平板、牙垢四、实验步骤本次实验可分为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通过简单染色学习基本的无菌操作技术,并练习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方法,包括操作规范、涂片、固定等。
革兰氏染色主要学习染色的基本操作步骤,并以此鉴定菌种呈现革兰氏阳性或阴性结果。
1、简单染色①载玻片处理:用镊子取在75%酒精中浸泡的载玻片,用吸水纸吸取酒精,在火焰上烘烤准备涂菌部位,除去油脂,冷却待用。
②涂片:对于液体涂片,左手持菌液试管,右手持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灼灭菌,带接种环冷却后在火焰旁从试管中取一环菌液,在载玻片上涂一直径约0.5-1cm的均匀薄膜。
微生物的染色原理
微生物的染色原理
微生物的染色原理在实验室中被广泛应用,以便观察和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分布。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和目标特异性染色等。
革兰氏染色是最常用的微生物染色方法之一。
它基于细菌细胞壁的特性,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类。
染色过程中,先通过紫色染料普鲁士蓝霜处理细菌细胞,使其呈紫色。
随后用碘酒金溶液进行固定,不易被冲洗掉。
然后使用乙醇洗去多余染料,并通过红色染料孔雀石绿进行反染,使革兰氏阴性细菌呈绿色。
抗酸染色用于分辨酸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和变形杆菌等。
这种染色方法基于酸性染料的特点,如琼红和文氏染料,能够着色酸杆菌。
染色过程包括涂片染色、定着、洗涤和固定等步骤,最终观察酸杆菌的红色或粉红色。
目标特异性染色常用于检测特定微生物或其特定组分。
例如,荧光染色可以利用荧光染料与微生物靶标结合,使其发出荧光信号;免疫染色可以利用抗体识别特定微生物蛋白质,再用染色剂标记抗体,显示出目标微生物的位置。
总之,微生物染色的原理是通过特定的染料与微生物结构或组分的相互作用,使其呈现出可视化的颜色或荧光信号。
这些染色方法对于微生物的鉴定、分类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几种革兰氏染色方法的比较与体会
几种革兰氏染色方法的比较与体会
龚明霞
【期刊名称】《卫生职业教育》
【年(卷),期】2002(020)005
【摘要】@@ 现对几种革兰氏染色法比较如下:rn1传统法(四步法)rn1.1材料rn(1)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18~24h琼脂斜面培养物.
【总页数】1页(P39-39)
【作者】龚明霞
【作者单位】成都卫校都江堰校区,四川,成都,6118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3.1
【相关文献】
1.微生物学实验中革兰氏染色两种方法的比较 [J], 王芳;叶宝兴;宋瑛琳;田明
2.血液透析中几种抗凝方法的比较及应用体会 [J], 张丽
3.几种尿液定量分析检查方法比较的体会 [J], 周勇;王佩捷
4.革兰氏染色三步法体会 [J], 卫慧兰;靳木兰
5.几种眶内异物取出方法的比较与体会 [J], 薛虎森;冯克孝;李桂枝;袁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革兰氏染色法是一种微生物学常用的染色方法,主要用于检测细菌的结构和特性。
它是由丹麦细菌学家克里斯蒂安·格拉姆(Christian Gram)于1884年发明的。
革兰氏染色法可以把细菌分成两种类型: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
其中,革兰氏阳性细菌染色后呈紫色或深蓝色,而革兰氏阴性细菌染色后则呈红色或粉色。
这两种细菌的差异在于其细胞结构和化学成分的不同。
革兰氏染色法是通过染色剂与细菌细胞壁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整个染色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脱脂、染色、酒精洗和次染色。
下面我们分别来看一下每个步骤的具体原理。
步骤一:脱脂在这个步骤中,一些挥发性脱脂剂例如乙醚、丙酮等被用来去除细菌表面的脂肪酸和脂类物质。
这使得染色剂能够更容易地渗透进入细胞壁和胞质,从而更好地染色。
同时,这个步骤也可以使得革兰氏阴性菌表面的脂膜被去掉,暴露出细胞壁,便于下一步染色。
步骤二:染色此步骤是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
常用的染色剂是结晶紫,它是一种碱性染料,会与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上的多聚糖染色。
染色剂被涂到细菌表面上,紫色染料会渗透进入细胞壁和细胞质,使得细胞全部变为紫色。
这个步骤中染色剂可以明显区分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因为革兰氏阴性菌在这里不会被染成紫色。
步骤三:酒精洗这个步骤叫做脱色,因为它涉及到去除紫色染料。
酒精被用来冲洗已经染过色的细菌,去除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上的颗粒状物质(如唾液酸),以及脱掉染色剂丝状外露的部分,从而使得染色剂从细胞壁中漏出来。
此时,革兰氏阳性菌细胞的细胞壁关键成分――胞外十字连的多聚糖,比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成分――薄层的类脂和多糖要厚,它们锁住染色剂,使颜色不易溶解,成为定色基团,从而不受脱色的影响并保持紫色。
步骤四:次染色次染色是将革兰氏阴性菌染色为红色或粉色的步骤。
主要采用舒尔茨墨汁或法斯丹染料。
这些染色剂是酸性染料,只会沉淀附着在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上。
当染色剂沉积时,革兰氏阳性菌仍然保持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则变成了红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