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区自行车路网现状调查与改进研究
调研报告 北京交通现状与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精品
北京交通现状与问题的调查与分析导言:北京交近年来通拥堵严重, 成了一个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
我们就北京交通状况进行了实例分析, 找出了造成拥堵局面的原因, 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我国多年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 北京作为首都, 是政治、文化中心, 各方面都飞速发展, 申奥成功后, 对北京来说又是一个更大的发展机遇, 但是北京同时也在经历着经济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各种问题, 如同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国际性大都市在高速发展中所遇到的一样, 其中城市交通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如何解决好这些城市发展的阵痛, 对于城市进一步的发展有着深刻的作用。
正文:随着私家车越来越多,乱停乱放车辆尤为突出,不管是否有无禁止停车的标志想把车停在哪里就停放在哪里,并不考虑是否影响别人的行路与安全,占用非机动车也已成为普遍之事,把非机动车挤到机动车道行驶造成机非混行,引发时常发生交通事故交通设施的无奈,在复兴医院路口的人行道边一排禁停桩整齐的排列在那里,而人行道上停满了机动车,非机动车行路难,在动物园至白石桥路段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当非机动车行驶至此处竟然不见非机动车道路标记的踪影,都成了机动车道,使得骑车人观路发晕不知走哪儿才对红绿灯的无奈,说道红绿灯世人都应该知道其作用,红灯停,绿灯行这些都是在童年之时就知道的事情,可是就有些人面对着马路口及道路之间的禁止通行的红灯却视而不见或者根本就不看它依然我行我素,机动车走非机动车道,这种现象极为普遍,当机动车道因为车多行驶速度较慢时就会有很多机动车开进非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抢行.由于北京的交通现状不理想,我们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并通过分析提出了我们自己的一些见解。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得到一下资料:目前, 北京常住人口1493 万, 流动人口360 万, 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245 万辆, 其中私人小汽车160 万辆。
下面对比北京与东京的状况, 来看一下北京交通存在着的问题。
东京等特大城市的交通主要依靠轨道交通, 公共交通方式出行基本占80%, 这些城市的私人汽车远比北京的汽车多,但使用率远没有北京的高, 绝大多数人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这是自由选择的结果, 因为轨道交通最为快捷, 省时省钱; 反观北京, 公共交通出行只占26.5%, 与80%相去甚远, 自行车出行占32%, 其余的40%多为小汽车、公务车和出租车。
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现状及改进方案案例-课件 (一)
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现状及改进方案案例-课件 (一)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是一种公共交通工具,近年来在城市交通发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口增长,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也在不断的面临挑战和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现状,以及如何通过改进方案来提升其服务水平和用户满意度。
一、现状分析1.服务范围和覆盖率不足。
在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设立过程中,很多城市只考虑了市区的交通状况,而忽略了市辖区的交通情况。
由此导致在市辖区内,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服务范围和覆盖率有限,很难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2.维护和管理成本高,更新速度慢。
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成本很高,需要维护人员对车辆、车站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
另外,传统的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车辆更新速度慢,很多车辆已经过时,并且仅能够使用一定时间,无法满足出行需求。
3.操作方式不便,统计系统不完善。
目前,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使用的是磁卡、IC卡等非触屏技术,用户在操作时需要多步操作才能进行租还车的功能。
此外,对于车辆数据和使用记录等方面的统计系统不完善,让城市交通管理者难以得到系统化的数据分析和管理。
二、改进方案1.增加服务覆盖范围。
针对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现有的问题,我们建议在现有服务网络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服务范围和覆盖率,以满足更多的市民出行需求。
比如,通过建立新的车站、推广更多的租赁点等手段,增加服务网络的覆盖范围,使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服务范围更加广泛。
2.升级车辆设备并加强维护管理。
针对车辆更新缓慢、设备老化等问题,建议对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车辆设备进行升级,并加强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从而提升车辆的运营效率和使用寿命,使用户更加方便快捷的获得各类设备。
3.提升使用体验和信息分享。
建议针对操作方式不便和数据统计不完善等问题,逐步调整并优化操作流程,推出新的使用方法,以增加使用方便性;同时加强数据记录、交流和共享,提升用户的话语权和推广效果,进一步增强公共自行车的可观性和口碑。
北京市自行车交通系统的调查与设计(doc 13页)
北京市自行车交通系统的调查与设计(doc 13页)北京市自行车交通系统的调查及设计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刘子鹤张天昊刘钟毓指导教师韩竹【摘要】本课题基于城市居民自行车交通出行意愿的问卷调查,针对不同性质用地及典型自行车系统中的交通设施设置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慢行交通流组织方法,以正确处理自行车与机动车之间的通行关系,设计了自行车交通系统化优化方案,实现自行车交通系统本身的协调以及与快行系统之间的衔接与融合。
本课题提出的规范存车区域范围地面标线,人行道外侧的存车区增加自行车存放架,可高效使用停车空间;提出了引导市民转变出行观念,以激发市民选择慢行交通的积极性。
【关键词】自行车安全城市交通系统自行车交通系统【前言】我们中学生上下学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因为选用自行车交通,具有行驶灵活,几乎不受道路拥堵的影响,准时性高,存车方便省地等特征。
在道路拥堵的城市,对于中短距离出行来说,没有一种交通方式比自行车交通更快、更准时。
骑自行车可以锻炼身体,有利于身体健康,减少疾病,节能环保、节约用地且效率高。
自行车出行方式是典型的“零排放”绿色出行,在倡导“低碳交通”的现代社会无疑是应该受到保护和重视的。
但我们每天出家门时,家长总是千嘱咐万叮咛,肯定要说的一句话:“别往机动车路上骑!”然而,北京的交通系统,有许多路段根本没有自行车道。
路上因为常常与机动车行驶在一起,真危险呀!从2011年寒假开始,我们自发成立了课题组,在学校和家附近、上学和放学路上展开了自行车专用车道的调查。
【正文】1.研究过程1.1 调查自行车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上世纪80年代之前,自行车是我国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承担了城市绝大部分的客流量,当时我国的自行车系统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但随着小汽车使用的剧增长,城市交通开始过分重视机动化发展,自行车交通环境受到严重影响,出现了各类问题,制约了城市综合客运交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1.1 自行车道不满足行车需求城市对自行车通行空间的规划目前没有一个完整的设计和管理体系,致使行车专用通行空间少,严重缺乏,自行车通道间的连贯性得不到保证;即便有了自车道,但很多车道都过窄,人车共行或路面凹凸面不平的现象,部分干道和支路的自行车道还被私自停放的小汽车或被小摊贩所占用。
北京市自行车交通行驶环境问题及改善对策
[]Ci ln igR ve 2 0 () 1— . J. t Pa n e iw, 0 65: 1 y 3 8
[0 潘海啸 ,沈 青 ,张 明. 市形 态对 交通 行 为 的影 2】 城
响. 上海 实证研究 [. 市交通 ,2 0 ,7 ) 8 3. J城 】 0 9 ( :2- 2 6
2 0 , ()2 — 2 0 9 76 : 8 3 .
f] l 朱玮 ,王德 . 7 南京 东路 消 费者 的 空间选 择 行 为与
回游轨迹 []城 市规 划 ,2 0 () 3 4 . J_ 0 83:3 - 0
ZHU e , ANG .S a eCh i e Be a i ra d W iW De p c o c h v o n
[1 吴 中 ,毛荣 昌. L 型 在 交通 方 式划分 中 的新 2】 MN 模
发展[. J 交通标 准化 ,2 0 () 0 4 . ] 0 47:4 — 2
W U Zh n . M AO Ro g c a g o g n -h n . La e t ts
Mut So rc so n u r i at nig l—tp T ak fCo smes n E s Naj i n
o rn p r t n E c n yJ.C iaJun lo n Ta sot i f i c [ ao i e ] hn o ra f Hih ya dTa sot 2 0 , 8() 19 13 g wa n rnp r, 0 5 1 3: 0 — . 1
Su isi hn h i ] Ura rnp r o hn , tde S a g a[ . b nT a sot fC ia n J
[] 0 2 - 9 城 市道路 交通规 划设 计规 范 [] 4 GB 5 2 0 5 S.
第15届北京市中小学生金鹏科技论坛获奖名单
81
西城区
82
西城区
双体式太阳能水面清污船的研究及制作
83
西城区
平面双连杆机械手控制算法的研究
中小学生金鹏科技论坛获奖名单(高中组)
学生姓名 学生获奖证书编号 指导老师 教师获奖证书标号 获奖等级
李梓赫
20151110314 王炳武
王乙
20151120283
一
许泽君
20151110315 姚峰
栾昊颖
17
学管中心
18
昌平区
19
朝阳区
20
朝阳区
21
房山区
22
海淀区
东方蝾螈(Cynops orientalis)性选择影响 北方交通大学附属 因子的探究 中学 不同形貌PbS纳米颗粒的生物制备及光催化活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 性研究 中学 甲硝锉对植物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北京市怀柔区第一 中学
23
海淀区
刘玉梅
20151120319
三
20151110353 崔悦
20151120320
三
周若涵
20151110354 卢彩鸽
20151120321
三
张恰然
20151110355 张飞雄
黄臣
20151120322
三
周诗韵
20151110356 陆祖宏
韩宏杰
20151120323
三
吴逸豪
20151110357 韩晓佳
38
昌平区
39
昌平区
回龙观社区广场舞现状调查研究
40
昌平区
冰桶挑战与新型慈善方式
41
朝阳区
一株拮抗放线菌JZB130180的鉴定及其生防特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 性的分析 组氨酸(L-Histidine)对生物细胞生长的影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 响 应用单细胞测序进行人类肠道微生物组精确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分析 基于微软Access技术开发的个人家庭财务数 北京市和平街第一 据库IFFDB 中学 四旋翼飞行器的图像信息识别与应用 北京工业大学附属 中学
北京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设计要点综述
北京市目前正在进行昌平回龙观至海淀上地地区 自行车专用路的建设工作。该项目旨在落实新总规", 践行绿色岀行发展理念,其功能定位为服务于回龙观和
上地之间的点对点通勤交通,是具有“通勤、专用、快速、 便捷”特点的自行车交通设施叫为北京市第一条自行 车专用路试点工程,预计2019年6月主体工程建成。 2工程概况 2.1 地理位置选取
5.0
最_ 小, 净. 高---车 ---行--道--/-m------------
4.5
4.5
非机动车道及人
行道/m
2.5
2.5
通行能力/(辆/h)
1000〜1200
1 200
表2各国相关规范主要参数
国家或 地区
美国
等级 (类型)
一级自 行车路
设计速度/
(km/h)
宽度
纵坡
32.2
单向最小值1.5 m, 推荐值<5%;需采用更 双向最小值2.4 m 大坡度时,坡长<50m
在欧美发达国家,尤其是丹麦、荷兰、德国等国, 对自行车道系统的建设以及提高自行车出行比例问题 十分重视。经过数十年的努力,这些国家的自行车道 系统不断完善,人们对自行车出行的认可度也逐年提
北京市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改善对策
100
90
80
70
6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0
自行车
40
公共汽车
30
地铁
20
小汽车
10
出租汽车
0
出行距离/km a 全方式(步行除外)
出行距离/km b 分方式
图 2 2005 年北京市居民出行距离累计曲线 Fig.2 Distribution of Beijing residents' daily travel distance in 2005
④ 自行车失窃问题。自行车失窃导致居民普 遍不愿购买新车而使用功能较差、不美观的旧 车,给骑车者自身及他人的交通安全造成隐患。
造成以上步行、自行车交通问题的原因主要 有三方面:1)长期以来“车本位”的思想漠视了 步行、自行车交通的合理地位,造成社会各界对 步 行 、 自 行 车 交 通 方 式 缺 乏 足 够 重 视 ; 2) 对 步 行、自行车交通方式的功能定位、作用认识不 够,忽视二者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⑤ 步行环境舒适性较差。步行环境中最主要 的问题是管理不善带来的诸多污染,主要包括噪 声污染(如临街商家的叫卖、高音喇叭播放的宣传 广告和音乐以及汽车噪音等)、空气污染(如汽车 尾气、餐馆烟尘、工地粉尘以及空调排风等)以及 垃圾、污水等。此外,由于维护和管理不到位出 现路面破损、树坑裸露等都会影响步行环境。
3.1 步行交通系统
1) 确保人行道通行带宽度。 人行道通行带宽度应以行人流量和流向为基 本依据,满足行人步行要求,保障行人的交通安 全、步行空间连续性和交通服务水平。道路交叉 口处人行道通行带宽度一般应大于(条件困难情况 下也不得小于)相应路段的通行带宽度。城市建设 区人行道通行带宽度设置建议:快速路辅路、主 干路不得小于 3 m,次干路不得小于 2.5 m,支路 不得小于 1.5 m[1]。北京市广内大街—白广路交叉 口西改造见图 3。 移位或拆除人行道通行带上妨碍步行的公共 设施。体量较小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一般应设置 在行道树设施带内,避免影响行车视线和挤占通 行空间,包括信息亭、电话亭、邮箱、导引标 识、信号灯杆及箱、交通标志杆、交通护栏、出
北京城市交通慢行系统完善研究
北京城市交通慢行系统完善研究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复杂城市交通系统的城市。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北京的城市交通问题日益显著,尤其是交通拥堵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北京城市交通慢行系统的完善研究势在必行。
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主要是由私人汽车的增加、道路和交通系统的不完善以及人们对私人车辆的依赖等因素引起的。
因此,完善城市交通慢行系统可以有效地减轻道路压力,改善交通状况。
首先,在完善慢行系统方面,应该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
北京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公共交通网络,包括公交车、地铁和轨道交通等。
然而,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的质量和服务水平,需要加大投资,增加车辆数量和路线覆盖范围,提高频次和准点率。
此外,应该提供更多的换乘站点和停车场,方便市民使用公共交通。
其次,出行方式的多样化也是完善慢行系统的重要方面。
推广非机动车出行是减轻交通拥堵的有效途径。
首先,应该建立更多的自行车道和步行街,提供安全和舒适的环境,鼓励市民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出行。
其次,可以提供更多的共享单车、电动自行车和步行者优先的道路,鼓励市民选择环保、健康的出行方式。
另外,完善慢行系统也需要改善道路交通设施。
北京的道路交通设施包括交通信号灯、公交站牌和人行道等。
为了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应该对现有设施进行改进和更新。
比如,使用智能交通信号灯,根据交通流量自动调节信号灯的时长;使用高效的公交站牌,提供准确的信息;修整和清理人行道,确保行人的安全通行。
此外,完善慢行系统还需要改变人们的出行习惯和意识。
政府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和政策引导等方式,提高市民的环保出行意识,鼓励他们选择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出行。
此外,应该加大对私人汽车的管制和限制,提高私人汽车使用的成本,减少私人汽车在交通中的占比。
总结而言,完善北京的城市交通慢行系统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途径。
通过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推广非机动车出行、改善道路交通设施以及改变市民的出行意识,可以有效地减轻道路压力,改善交通状况,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和人民的出行体验。
北京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设与管理研究
北京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设与管理研究一、引言自2007年北京市推出公共自行车系统以来,它已经成为城市出行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自行车系统主要解决了城市居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有效地缓解了城市道路交通压力。
本文从系统建设和管理两方面对北京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进行研究,分析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推动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二、系统建设1. 城市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设需要配合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目的是为了优化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网络布局,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
在北京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所涉及的规划范围包括城区及周边的七个区县,包括东城、西城、海淀、朝阳、丰台、石景山和昌平。
在这些区县中,共设立了5000个服务点和70000个单车点,并且不断地进行系统升级和扩容。
2. 技术支持公共自行车系统需要借助与计算机、通讯等技术相关的软硬件设备,对系统进行运营和管理。
技术支持的发展,既有利于自行车产业升级,也有助于公共自行车行业的更好发展。
在北京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利用了智能化技术,包括POS机、循环锁等设备,以及使用特定算法进行运营管理。
3. 骑行安全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安全问题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在北京市,公共自行车系统采用了三重安全措施,包括牢固的锁、防盗系统和承诺制度。
此外,城市各区县还通过规范组织、州籍志愿服务等措施,进一步保证了自行车的顺畅和安全。
三、系统管理1. 服务运营公共自行车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服务能力,包括线上和线下的服务产品,涵盖购买、使用和售后等多个环节。
北京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在提供完善的服务体系和服务流程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进服务框架和提高服务质量。
例如,推出了新的服务功能,增加了四季冰爽、无限畅骑的月卡,以及推广了绿色出行的理念等。
2. 运营管理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运营管理是保证系统顺利运转的重要环节。
在北京市,从管理体制、以及渠道整合等方面对公共自行车系统进行升级。
城市中自行车交通发展现状与解决方案
INDUSTRY 行业聚焦论坛摘要: 自行车交通是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灵活、便捷的代步工具,自行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但是在城市的交通体系中,自行车交通的发展仍然面对许多问题。
此文分析自行车交通出行的特征,联系国内自行车交通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国外城市的发展经验,探讨我国城市交通体系下的自行车发展策略。
关键词:交通规划;自行车交通;分析;策略研究0 引言2019年5月31日,北京首条自行车专用路开通,总长6.5 km,限制时速15 km,全程高架封闭运行,道路相交时采取立体交叉,保证无障碍联通,部分路段还安装了助力装置。
这条外观漂亮、配置高的自行车专用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就在同一天,国家交通运输部联合12个相关部门和单位印发了绿色出行行动计划。
计划中提到“自行车交通是解决中短距离出行和接驳换乘的理想交通方式,在建造高品质的城市交通和缓解交通拥堵上有重要作用,是‘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法”,要“不断优化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等绿色交通路权分配,均衡道路交通资源”。
1 概述1.1 自行车交通的概念和特征自行车交通系统通常由自行车道与配套停放设施组成,它为不同群体骑车人提供合适的骑行环境。
缓解城市地面交通负荷、减少空气污染和降低能耗是自行车交通系统的优势,对人类居住环境也有所改善。
因自行车具有机动灵活、方便快捷、绿色环保等特征,其成为许多人中短距离出行的首选方案。
1.2 慢行交通的概念慢行交通是非机动化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常我们称以自行车或步行等用人力为空间移动动力的短距离出行方式为慢行交通。
慢行交通的出行速度不超过15 km/h,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遍布城市中的各个角落、出行费用城市中自行车交通发展现状与解决方案The Status Quo and Solution of Bicycle Traffic Development in the City于成炜 李士豪 王超 徐阳(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西安 710021)极低、灵活机动、道路使用空间小、在所有出行方式中被选择的概率较大、环保无污染、附带健身功能等。
骑行北京的自行车道
骑行北京的自行车道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国际大城市之一,交通拥堵一直是居民生活的难题。
然而,近年来,自行车道的建设和鼓励市民骑行的政策逐渐推行,成为解决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之一。
本文将探讨北京市自行车道的建设与发展状况,以及骑行北京的自行车道所带来的好处。
一、自行车道的建设与发展状况北京市自行车道的建设始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建成的自行车道较为简单,贯穿了一些主要道路。
然而,随着城市交通需求的增加,自行车道的建设和改善也变得迫在眉睫。
北京市政府逐渐加大自行车道的建设力度,将自行车道的覆盖范围扩大至城市主干道、居民区和公园等地。
目前,北京市的自行车道总长已超过500公里,并在不断扩建和改进中。
自行车道的建设并不仅仅是一条简单的道路,更是涉及到交通规划、景观设计以及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综合工程。
为了确保自行车道的质量和安全,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设置导向标志、增设防撞护栏、提供交叉路口的便利设施等。
同时,政府也鼓励企事业单位为员工提供自行车停放和换乘设施,以促进骑行出行的便利。
二、骑行北京的自行车道的好处1. 缓解交通拥堵问题骑行自行车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选择,通过骑行北京的自行车道,可以避开交通拥堵的烦扰。
相比于汽车和公共交通工具,自行车可以穿行于繁忙的市区道路,并能够选择更短的通行线路,从而节约时间和精力。
2. 提升身体健康水平骑行是一种有氧运动,可以提升心肺功能,增强体力和耐力。
选择骑行代替机动交通工具,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也能够提高个人的身体健康水平。
此外,长时间的骑行对于改善姿势、加强肌肉和提高代谢也有积极的影响。
3. 探索城市风景骑行北京的自行车道,不仅可以享受骑行的乐趣,还可以近距离欣赏到城市的美景。
北京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通过骑行,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城市的脉络和魅力。
骑行者可以选择游览诸如故宫、天安门广场、颐和园等著名景点,也可以沿着长安街或者環繞紫禁城的景观道路骑行,近距离欣赏到历史建筑的壮丽和宏伟。
自行车出行的困境与出路
自行车出行的困境与出路要复兴自行车交通,首先要直面的问题是:自行车交通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自行车交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是什么?以及我们该如何应对?为此,本刊访谈了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规划所主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盖春英博士。
她为大家阐述了首都北京的相关情况。
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北京自行车交通的发展情况上世纪80年代,中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
在首都北京,“自行车大军"可以说是街头一景。
自行车交通在城市交通方式中占据主导地位。
1986年,北京的自行车出行率高达62。
7%。
1989年,北京全市普通自行车保有量高达788万辆(加上人力三轮车等非机动交通工具,总量为818万辆).当时的自行车交通之所以能够占据主导地位,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城市机动化水平相对较低,出行距离也短,同时,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今天而言也较低。
后来,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的出行距离日益变长,机动车逐渐进入家庭,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道路交通拥堵日益严重.道路空间资源被越来越多地给了小汽车,自行车通行空间日益被侵占,违章占用自行车道进行停车和行车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从而导致自行车出行环境日益恶化,进一步造成自行车保有量和自行车出行比例日益下降。
在自行车保有量方面,到2006年,全市普通自行车减少到413万辆(加上人力三轮车等非机动交通工具,总量为530万辆)。
从2008年开始,因普通自行车取消上牌,自行车保有量无法精确统计。
我的判断是保有量在逐年降低。
在自行车出行比例方面,1986年北京市自行车出行比例为62.7%,2006年降低到27。
7%,2013年仅有12.1%。
我们做过调查,目前市民对自行车交通的满意度是非常低的.3/4的北京市民对自行车出行环境不满意,超过3/4的人认为目前自行车出行安全性较低。
按照您的分析,北京自行车交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有哪些?与国内外很多城市相比,北京的自行车道总里程可以说是非常长的。
实施并完善北京市自行车交通规划的建议书的论文
实施并完善北京市自行车交通规划的建议书的论文20XX年,国务院发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XX~20XX年)》明确提出北京市的定位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
“自然之友”特建议相关交通和规划部门能够在发展和完善北京市的可持续性交通系统过程中,以建设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体系为发展前提,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一步维持并鼓励非机动车交通,尽快将自行车交通也纳入到北京市现代化的交通体系中来。
“骑行北京”是“自然之友”发起的一项旨在推广北京自行车文化的绿色出行活动。
目前的活动主要包括三个内容:政策建议——关于自行车交通的各种信息收集和研究工作。
出行调查——发布线上交通调查问卷以了解北京市民交通工具使用习惯。
骑行宣传——由志愿者组成的宣传小组在市内繁华街道进行骑行倡导活动。
一、建设对自行车友好开放的路网系统1.原有的道路建设应在便捷、安全、舒适的基础上保留或改造自行车道,新建的道路应该规划出自行车道。
自行车道应保证宽度。
2.为骑行者创造无障碍交通条件。
包括道路上针对机动车的减速杠为自行车留出通行的空间,下雪天及时清理自行车道的积雪等。
3.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的设计应考虑骑车人通过的要求。
4.重要的交通枢纽(如地铁站、轻轨站、公交车站等)周边建设足够的自行车专用道以便利两种出行方式的转换。
二、保障骑车人的路权和行驶安全1.使用固体结构(如护栏、行道树、绿化带,或隔离带等)将机动车道和自行车道分开,使其不能互相穿越。
2.机动车停车位不能占用自行车道,减少机动车出入对骑车人的影响。
3.改造现有不合理的公交车站的设置,避免公交停站占用自行车道。
4.在居住小区、社区街道的规划和设计中引入“交通平静化”的概念,采用必要的物理手段来降低机动车的行驶速度,来增进自行车交通和行人交通的安全性。
5.运用相应的规划手段,在十字路口右转机动车和直行行人非机动车争道时优先让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过;左转自行车和机动车做到同步。
北京市自行车交通行驶环境问题及改善对策
北京市自行车交通行驶环境问题及改善对策
李伟;黄斌
【期刊名称】《城市交通》
【年(卷),期】2011(000)005
【摘要】行驶环境不断恶化是北京市自行车交通出行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亟须提出有效对策改善行驶环境.从自行车交通的特点及其在北京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入手,阐明自行车交通对城市交通、城市生活的重要性.围绕北京市自行车交通行驶环境中的突出及难点问题——路权问题,展开深入的调查分析,剖析单幅路和三幅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善方案.分析了在临近交叉口段将右转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互换的不当做法及缺点.同时,指出北京市道路建设不重视植树问题,强调应该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下增加高大乔木的种植力度.
【总页数】10页(P18-27)
【作者】李伟;黄斌
【作者单位】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45;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4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91.2+25
【相关文献】
1.北京市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改善对策 [J],
2.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特征与安全改善对策 [J], 朱建安;戴帅;朱新宇
3.北京市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改善对策 [J], 潘昭宇;李先;陈燕凌;李伟
4.西安市自行车交通问题改善对策分析 [J], 刘熹熹;刘静;吴瑾
5.上海市自行车交通短板问题与改善对策研究 [J], 彭庆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自行车交通探索与实践
路 权 名 存 实 亡
机动车行车占用自行车道
行人干扰
问题解析1:自行车交通系统与土地使用之间的整合、协调不够
问题解析2:自行车交通与其他交通子系统之间的整合、协调不够
问题解析3:执法管理缺位
一、自行车交通发展概况 二、自行车交通问题解析 三、自行车交通探索实践
━ 《北京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基础研究》,2004年; ━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2004年; ━ 《北京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规划设计导则基础研究》,2007年; ━ 《北京城市道路空间合理利用指南研究》,2007-2009年; ━ 《CBD行人和自行车系统改善实施方案》,2008年; ━ 《中关村西区行人和自行车系统改善实施方案》,2008年; ━ 《顺义新城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改善试点规划方案》,2008~2009年; ━ 《北京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规划准则及典型大街改善方案》,2009年; ━ 《北京城区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设计导则》,2010年; ━ 《基于绿色出行理念的北京中心城重点区域慢行交通规划》,2013年; ━ 《‹北京城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指南›》完善及示范道路空间改善方案》,2014年; ━ 《城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规范(DB11/1116-2014)》,2014年; ━ 《北京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专项规划》,2015年,在编。
702
405
413
423
461
413
200
0 1989
2000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70.0%
62.7%
60.0%
自行车出行比例
50.0% 40.0% 30.0% 20.0% 10.0%
科学调查报告这样写
科学调查报告这样写作者:吴垚周梦梅来源:《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21年第10期湖北省赤壁市第一中学吴垚湖北省赤壁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周梦梅科技论文是对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科学总结的写作文体,科学调查报告是科技论文的一种表现形式。
青少年该如何完成科学调查报告的撰写?一、确定选题(一)选题范围科学调查报告的选题范围广且较少被约束。
人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列入选题,例如,社会问题中关于养老、生态保护、全域旅游等;青少年问题中关于留守儿童、手机使用、网络语言等;历史与传统问题中关于“非遗”的保护与开发、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建筑古遗的保护等。
(二)选题技巧1.有角度换个角度看问题,世界大不一样。
例如,关于网络,可从网络语言对中学生的发展利弊及其创新发展、中学生网购现象调查、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线上学习等方面开展。
2.有高度选题如果能引起专家、媒体、舆论的关注或引发争议,争取社会职能部门的关注、响应、参与,那么该选题就有不一样的高度。
3.有跨度选题的跨度能体现作者的综合能力,这也是对未来人才的要求。
如果能将行为与社会科学与理工、艺术、体育、心理等融合,这样的选题往往能得到评委的青睐。
例如,对中国古建筑中的飞檐、斗拱、歇山顶、石拱桥、古廊桥的研究,不只是停留在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对美的欣赏,还可以关注这些古建筑中蕴藏的科学原理,并加以阐述。
如古建筑中的歇山顶,其不仅线条优美,还与物理中的最速降线有关。
4.老题新做采用跟踪式研究——对别人已经做过的项目进行研究,找出不足,针对不足进行完善研究;方法创新——换一种方式、方法进行研究;地点创新——换一个研究地域;对象不同——更换研究对象。
(三)选题策略紧跟社会热点问题是选题的重点,如食品安全、网络安全、养老、信任危机、创新驱动、知识产权等。
(四)拟题原则一个好的课题名称需要包含课题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例如“上海市中学食堂减少与回收、利用餐厨垃圾的调研及方案创想”,该课题名称中包含了研究的对象——上海市中学,研究的内容——减少与回收利用餐厨垃圾,研究的方法——调研与方案设想。
大城市旧城区自行车行驶空间改善措施研究——以北京胡同为例
大城市旧城区自行车行驶空间改善措施研究——以北京胡同为例林建新;戴冀峰【摘要】自行车交通是大城市旧城区出行的重要方式,优化改善自行车的行驶空间有助于发挥旧城区道路交通系统的微循环作用.为研究自行车行驶空间问题,对不同类型区域进行自行车使用问卷调查,利用交叉分类法分析自行车出行环境影响因素;总结了旧城区自行车行驶环境症结,提出了旧城区的分层、分级的自行车行驶空间优化原则和胡同交通组织方案,并以北京市东城区胡同为例,提出自行车行驶空间改善和优化措施.研究发现,所提出的旧城区自行车行驶空间改善方法和措施,能够配合街巷整治,以优化区域交通出行机构,打造舒适、便捷、友好、安全的自行车交通出行环境.【期刊名称】《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4)002【总页数】8页(P35-42)【关键词】旧城区;胡同;自行车;空间设计;改善措施【作者】林建新;戴冀峰【作者单位】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北京市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都世界城市顺畅交通协同创新中心,北京100044;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北京市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都世界城市顺畅交通协同创新中心,北京1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6自行车交通不仅是城市交通运输系统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也被认定是城市缓解交通拥堵的有效方式之一. 机动化高速发展、机非混行危及自行车出行安全,已成为阻碍自行车交通出行比例不断下降的重要因素. 据有关部门统计[1],北京市自行车交通出行比例已经由2010年的18.1%,下降到2017年的11.9%,下降趋势显著. 在大环境短期难以改变的现实下,结合交通出行特征,调查分析自行车出行者的意愿,并参考城市不同区域用地类型和交通条件,进行行驶空间的优化改善将成为可行的方式和方法[2-3].旧城区保留着历史风貌,且路网形态、格局都呈现原有非机动化出行为主的规划特征,以北京为例,旧城区的文物保护单位占据旧城区的4成以上[4]. 皇城风貌特征产生交通阻断效应,街巷、胡同棋盘布局特征的空间功能混乱加重了阻断效应,致使旧城区交通微循环不畅、交通矛盾(如胡同停车)逐年加剧. 街巷整治为自行车行驶空间改善提供了机遇,但空间优化分析视角下的改善原则和方法的针对性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和不断完善[5-6]. 研究以旧城区自行车行驶空间为研究对象,街巷和胡同的道路为突破点,以问题为导向,统计分析自行车使用者的意愿调查数据,提出旧城区胡同自行车行驶空间的优化原则和方法,以期提高旧城区自行车交通出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从而间接提升自行车出行比例,理顺旧城区内部微循环交通系统,缓解旧城区道路交通的拥堵.1 自行车行驶者特性分析为分析对比旧城区与其他城区骑行者的交通特征、骑行影响因素以及骑行意愿,选择以2017年北京中心城区自行车调查数据(样本量)为例进行对比,分析旧城区与其他城区的不同特征. 为达到对比分析的预期效果,调查样本选取尽量均匀,即性别相对均匀(群体性别无明显差距,男:52.87%,女47.13%,如图1所示),年龄覆盖范围广(如图2所示,年龄分布广,但主要集中在19~39岁,所占比例为61.03%). 旧城区自行车出行的呈现老龄化和年轻化突出的现状.图1 调查样本的性别分布图2 调查样本的年龄分布从自行车使用者的自行车使用频率看,中心城区自行车骑行者对于自行车交通出行的忠诚度均较高,一周使用4天以上的人群占70.23%,旧城区忠诚度更高(如图3所示);自行车交通出行的主要以刚性需求的工作、上学出行以及弹性需求的购物和休闲锻炼为主(如图4所示).图3 中心城自行车出行使用频率图4 自行车交通出行目的统计为了进一步分析旧城区自行车出行者的影响因素,重点考虑现状骑行环境和骑行影响因素设计意愿调查问卷. 数据结果显示(如图5所示),旧城区相比于其他城区,自行车骑行者对现状的满意度(21.1%)低于中心城区平均水平25.75%,而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就是自行车道空间设计问题占49.02%(如图6所示,其中自行车道被占、连续性和安全性差以及路面条件不良等问题都普遍存在);其次是机非混行问题占31.77%;此外,还有自行车骑行的配套设施问题占11.16%. 可见,自行车道空间问题是包括旧城区在内的中心城区影响自行车出行的关键问题,加之机非混行和自行车道被占用直接影响自行车行驶的安全性,导致自行车出行选择比例下降,因此调查进一步分析自行车出行的影响因素和安全性影响因素.从影响自行车出行因素分析(如图7所示):机非冲突、机动车占道、空气污染以及出行距离是影响旧城区和中心城区的自行车出行的因素,并且如图8所示的安全性问题分析显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矛盾问题也是解决旧城区自行车安全出行问题的症结关键.图5 中心城自行车交通现状满意度分析图6 中心城区自行车出行的常见问题分析图7 中心城自行车出行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图8 中心城自行车骑行安全影响因素分析综上所述,旧城区自行车出行群体相对固定,出行以刚性交通需求为主,影响自行车骑行的主要因素是自行车道行驶空间设计问题,以及由自行车道设计、机非冲突引起的行驶安全性问题以及自行车出行配套设施的缺乏问题. 除上述影响因素外,雾霾天气严重、基础设施的供给是影响骑行者选择骑行的主要因素. 旧城区自行车道路服务水平的评价和提升[7],需要结合表象数据进一步分析造成问题的本质.2 旧城区自行车骑行空间问题分析自行车骑行者的出行特征和意愿调查结果表明,包括旧城区在内的中心城自行车交通出行影响的关键因素:一是路权;二是配套设施;三是气候条件. 但是,从骑行者对于自行车使用的忠诚度来看,气候条件的决定作用相对较弱,但是随着恶化有强化趋势. 路权问题以及由其引起的机非冲突进而导致的行驶安全性,才是影响自行车交通出行的关键(如图9所示). 由于路权问题是根本问题,自行车的行驶空间又是导致路权问题的关键,为自行车骑行空间的优化是解决路权问题的关键. 加之,旧城区用地布局紧凑,自行车交通是公共交通可达性的必要补充,能够有效弥补公交覆盖率的不足,是公交吸引范围外的主要代步工具[8]. 随着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的出现以及地铁线网、站点密度加大,旧城区自行车道路骑行空间也成为公交能否实质延伸的关键.图9 旧城区胡同机非冲突和路权问题通常旧城区现有道路等级主要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和胡同,而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由于纳入城市道路等级,道路铺装和施划条件通常较好,胡同则由于尚未纳入城市道路体系,因此其骑行空间问题严重. 要从根本上解决胡同行驶空间问题,必须从三个步骤进行梳理旧城区道路现状、功能:1)普查城区胡同道路条件(宽度、铺装、停车位施划)、交通组织状况,掌握胡同微观情况.2)明确旧城区胡同片区周边道路功能,梳理胡同道路内外交通的联系.3)根据梳理的内外交通联系功能定位,重新施划胡同道路断面,进而优化自行车道路行驶空间.三个步骤中,第一个是微观问题,需要掌握详实的胡同道路几何尺寸、交通组织现状,也是基础问题;第二个是功能与定位,即根据胡同的位置和条件,进行功能划分,确定哪些胡同机非混行、哪些胡同仅限非机动车行驶;第三个是精细化设计概念引入,即对胡同道路的自行车骑行空间进行精细化设计,这一问题也是自行车行驶空间改善的具体措施. 此外,旧城区自行车行驶空间还受到诸如胡同私搭乱建、市政设施占道、临时施工材料占道等具体因素的影响,但这些因素多能够伴随城管部门、市政部门的规范和街巷整治管理,快速解决. 通过分析自行车行驶空间问题的深层原因,亟待解决旧城区自行车行驶空间优化的原则和策略.3 旧城区自行车骑行空间改善原则虽然旧城区有大量的文物保护单位,但旧城区道路基础设施的交通功能并未因此弱化,相反,旧城区道路已经成为区域居民生活和工作出行的主要道路. 为提高自行车交通出行的比例,对旧城区各等级道路自行车骑行空间优化原则如下:1) 主干道主要满足过境功能[9],因此要保证自行车骑行空间,通常道路横断面为三块板式,同时特别需要注意避免公交进出站与自行车冲突.2) 次干道满足不同区域联系,除重点保证公交车站区域自行车骑行空间外,还要满足机动车停车空间对自行车的影响.3) 支路由于承担区域生活道路功能,因此要优先保证自行车行驶空间连续以及进出不同业态区域的无障碍设施.4) 胡同作为旧城区自行车行驶空间优化关键对象,应该重新进行断面空间优化,同时进行宁静化交通管理,保证自行车骑行空间和末端自行车交通出行顺畅.由于旧城区胡同道路行驶空间问题分析,要解决的三个问题,以北京市旧城区为例,进行旧城区胡同道路统计分析:东西城现状共有胡同284.97 km,与支路长度302.41 km基本相当,其中5~7 m胡同、3.5~5 m胡同、3.5 m以下胡同的比例为1∶2.7∶3.8,与此同时,还存在7 m以上的胡同,但此类胡同多进行改造成为城市支路.根据胡同的宽度条件、铺装等因素,进一步梳理胡同的功能定位和作用,见表1:表1 旧城区不同宽度胡同功能和服务交通方式胡同宽度/m交通方式作用≤3.5自行车、步行非交通功能道路、为本地居民生活服务3.5~5主要是步行、自行车,存在少量非穿越性机动车单向道路为当地居民的出行服务5~7非穿越性机动车单向道路主要为居民出行服务,可以设置路边临时停车≥7允许机动车驶入除服务居民出行外,适当设置路边停车,承担少量小客车穿行4 旧城区胡同自行车骑行空间改善策略旧城区等级道路自行车骑行空间的研究,既有关注于路权和空间再分配[10-12],也有以自行车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13-16],以及衔接道路自行车行驶空间改善研究[17]. 本研究以旧城区胡同为对象进行研究,以宽度为依据,提出不同宽度胡同断面空间、宁精化措施以及其他配套原则的改善措施:4.1 不同宽度胡同断面空间改善措施在表1中,不同宽度胡同交通功能、服务交通方式的基础上,设计不同宽度胡同的功能和断面形式,达到机非空间分离,实现路权保护[18]:1)宽度小于3.5 m的胡同:只为满足居民生活需要,自行车可通行,断面形式简单(图10).2)宽度在3.5~5 m的胡同:可设置人非混行的道路,行人、非机动车之间可以划设标线区分(图11),并视具体情况设置隔离设施,设置自行车专用道.图10 小于3.5 m胡同横断面图11 3.5~5 m的胡同横断面3)宽度为5~7 m的胡同:可设置为“单侧路边停车(2.5 m)+行人、非机动车混行道(≥2.5 m)”的组合形式(图12);“行人+自行车专用道(3.0 m,限时禁止机动车驶入)”(图13). 自行车专用道与人行道以标线分离.图12 5~7 m的胡同横断面图13 5~7 m胡同横断面(禁行机动车)4)宽度在7 m及以上的胡同(图14):对于该宽度的胡同,可采取“单向机动车道(3.0 m)+两侧非机动车、行人混行道(各侧≥2.0 m)”“双向自行车专用道(4.0m)+两侧人行道(≥1.5 m)”及“单侧路边停车(2.5 m)+行人、自行车混行”等断面形式(图15). 非机动车与机动车采取设施隔离,非机动车与行人可采取标线分离,条件允许可采取不同颜色的地面铺装.图14 7 m以上机非混行胡同横断面图15 7 m以上非机动化胡同横断面4.2 胡同交通宁静化措施为配合自行车骑行空间改善,保证自行车骑行安全性[19],需要采取宁静化措施,降低胡同内机动车速度,主要措施如下:1)路拱:由于路拱的设计特征,使其不会横跨整个路面. 路拱的抬高高度一般在8~10 cm,设置间距一般在90~180 m. 路拱设置简单,减速效果明显,建议有机动车通过的胡同在胡同入口处以及胡同中间设置路拱.为不影响自行车行驶的舒适性,建议采取间断式路拱,在设置路拱时,要提前设置提示标志,提示机动车减速.2)车道窄化:有机动车驶入的胡同可以在机动车与自行车之间放置相关设施如移动隔离栅或者隔离墩来降低机动车道宽度,达到降速目的. 有条件的胡同可以采用绿化措施如采用花盆隔离,降低车速的同时,又增加了胡同美观性.3)视觉效果:在胡同机动车行车道上设置立体图案,使驾驶员形成“障碍感”,这样能够提示驾驶员减速慢行.图16 立体标志标线示意图4)控制车辆驶入:对宽度较窄的胡同采取全日禁止机动车驶入,较宽的胡同可以交通量为依据设置单向交通,控制车辆单向驶入,并且在采取控制车辆驶入时,要设置相关禁止标志.图17 禁止机动车驶入标志图18 机动车单向交通标志5)提高停车收费:有条件临时停放机动车的胡同,对临时停放在胡同内的机动车,采取高收费政策,减少机动车临时驶入.6)道路封闭:道路封闭措施主要包括直接封闭设置栅栏、设置石质路障和间接封闭(如在胡同口摆设花坛). 推荐使用固定式栏柱与可活动式栏柱相结合,中间的栏柱可移动,以方便消防车、警车等特殊用途车辆通过.7)街道美化:对于部分环境较差的胡同,可采取相关措施改变胡同环境,营造良好的自行车骑行景观.4.3 其他相关原则1)在宽度较大的胡同(7 m以上),设置自行车停车设施,供来往车辆使用以及没有停车设施的邻近胡同骑行者就近停车.2)设置旅游区引导标志,引导外来游客有序游览,标志的设置须醒目,易于发现,同时兼具连续性.3)设置禁行标志,并通过违章抓拍和电子警察,对违规行驶的机动车进行处罚.4)在胡同周边区域交通设施、宽度足够的胡同口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赁点,但规模不宜过大.5)做好无障碍设施设计,充分考虑到残疾人及老年人的需要,满足不同人群需求,使交通友善化.5 结论自行车骑行空间改善是提高旧城区自行车交通出行安全性和满意度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大城市旧城区交通微循环问题的根本. 要整体提升大城市旧城区的自行车行驶环境,道路外的街巷、胡同分级空间改善和组织十分必要,宽度5 m以下胡同应该禁止机动车驶入,宽度5 m以上胡同可以配合标线,进行自行车、行人和机动车的空间分离,当胡同宽度7 m以上时,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应采取设施隔离,非机动车与行人可采取标线分离,条件允许可采取不同颜色的地面铺装. 从根源上解决路权和自行车行驶安全问题,并能解决交通微循环系统不畅的问题. 但由于旧城区城市规划的遗留问题,单一道路空间改善骑行环境并不能完全解决畅通交通问题,还需要配合街巷整治进行断面的空间重新分配,并从用地、基础设施乃至交通管理政策等多角度整体考虑.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赵红茹. 历史保护街区绿色交通体系构建——以西安老城区为例[J]. 规划师, 2011(1):42-45.[2] Karndacharuk A, Wilson D J, Dunn R. A Review of the Evolution of Shared (Street) Space Concepts in Urban Environments[J]. Transport Reviews, 2014, 34(2):190-220. [3] Musselwhite V H C. The Attitudes, Perceptions and Concerns of Pedestrians and Vulnerable Road Users to Shared Space: A Case Study from the UK[J]. Journal of Urban Design, 2013, 18(1):78-97.[4] 孙泽彬. 旧城改造的道路交通系统设计方法研究[D].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13.[5] Borst H C, Miedema H M E, Vries S I D, et 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reet characteristics and perceived attractiveness for walking reported by elderly people[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2008, 28(4):353-361.[6] Karndacharuk A, Wilson D J, Dunn R C M. Analysis of Pedestrian Performance in Shared-Space Environments[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2013, 2393(2393):1-11.[7] 戴冀峰, 赵贤兰, 林建新,等. 城市自行车路段服务水平研究[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s1):26-31.[8] 刘阳, 王晓明. 北京旧城交通问题及改善措施浅议 [J]. 北京规划建设, 2004(2): 16-21.[9] 邵勇, 王学勇, 李娟, 等. 完整街道理念下的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 [J]. 城市交通, 2015(1): 25-33.[10] 杨介榜, 曾康琼, 李晋. 基于路权分配的自行车道改造规划设计探讨——以温州市区为例[J]. 城市交通, 2015(1):46-51.[11] 高亚楠. 基于交通微循环的住区街道空间优化策略研究——以成都市为例[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15.[12] 叶茂, 过秀成, 邓一凌,等. 机非分流:历史城区自行车交通改善的必然选择——以镇江市老城区为例[J]. 规划师, 2011(s1):133-136.[13] 周乐, 戴继锋. 城市交通规划体系框架下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J]. 城市交通, 2014(4):19-26.[14] 戴继锋, 赵杰, 周乐,等. “网络、空间、环境、衔接”一体化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规划方法解读[J]. 城市交通, 2014(4):4-10.[15] 朱立鹏. 北京旧城区自行车交通系统改善策略研究[D]. 北京:北京建筑大学, 2009.[16] 隆菁. 旧城区慢行交通优化研究——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D]. 南京:南京大学, 2011.[17] 戴冀峰, 魏贺, 赵贤兰.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模式下的道路空间再分配——以北京市旧城为例[J]. 城市交通, 2013(3):47-54.[18] Ruizapil Nez B, Karimi K, Garc Acamacha I, et al. Shared space streets: design, user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 [J]. Urban Design International, 2017,22(3): 1-18.[19] Ewing R, Dumbaugh E. The Built Environment and Traffic Safety: A Review of Empirical Evidence [J]. Journal of Planning Literature, 2009, 23(4): 347-367.。
北京居民自行车出行意愿调查与发展对策
北京居民自行车出行意愿调查与发展对策李振宇;尹志芳;廖凯;李超【期刊名称】《交通运输研究》【年(卷),期】2016(002)003【摘要】基于北京市自行车交通的发展现状,从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思想观念及公共自行车发展等方面,开展了北京自行车出行意愿的抽样调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目前北京自行车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北京市综合交通发展规划,从政策支持、发展规划、路权保障、强化管理、公众参与、公共自行车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自行车交通发展对策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定位不明确、规划不合理、设施不完善、环境污染重等已成为北京自行车交通发展的重要障碍,未来应围绕"打造绿色出行之都"这一核心,结合北京公共交通的快速发展进程,在规划层面明确发展目标,建立多部门之间的联合管理机制,完善相关标准,出台鼓励自行车出行的发展政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安全管理,改善出行环境,加大绿色出行的宣传教育,促进绿色消费,提升自行车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的作用和地位。
【总页数】9页(P14-22)【作者】李振宇;尹志芳;廖凯;李超【作者单位】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1【相关文献】1.北京居民自行车出行意愿调查与发展对策 [J], 李振宇;尹志芳;廖凯;李超2.提升公交分担率的关键因素研究——基于济南市居民出行意愿调查数据分析 [J], 薛运强;刘彤;巩丽媛;吴洪洋;周欣;倪亚洲3.杭州市居民参与休闲运动程度、满意度及绿色出行意愿之研究——以杭州市租用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为例 [J], 王霖4.居民出行特征调查及公共自行车的发展建议 [J], 丑洋;孟琳;杨柳5.绿色出行,共建蓝天———基于杭州市微公交居民租赁意愿的统计调查 [J], 朱明[1];张慧[1]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道路现状
1.当前北京城市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症结分析1.1北京城市交通的基本状况截至1998年底,公路环以内拥有宽度6米以上的城市道路长度为1103.77公里,道路用地33.83平方公里,路网密度达到1.70公里/平方公里,用地率5.21%。
其中,城区(二环路以内)路网密度为3.75公里/平方公里,道路用地率为11.71%。
北京市域内公路总里程已达到12498公里,比1990年增长了30%,平均年递增率为3.3%。
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公路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998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130.72万辆。
其中,民用汽车保有量为89.07万辆。
在89.07万辆民用汽车中,客运汽车保有量为69.03万辆,货运汽车保有量为19.61万辆。
1998年末,全市拥有公共电汽车5572辆,运营线路322条,线路总长度达6174.5公里。
拥有保养场8个,运营场22个,场站用地规模超过169万平方米,与十年前相比有较大幅度增加。
这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居民乘车难,以及长期存在的车辆保养能力与需求不平衡、停车场用地不足的矛盾。
小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数量已分别达到4093辆和6.55万辆,在满足不同消费层次和出行目的,特别是来京流动人员的乘车需求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
地铁的运营车辆和年客运量分别达到435辆和4.63亿人次。
1998年末,全市民用货运汽车为19.61万辆,全年完成货运量2.75亿吨,货物周转量78.32亿吨公里。
其中,营业性货运机动车约10.77万辆(占总数的55%),承担货运量1.96亿吨(占总量的71%);其它自用车辆约为8.83万辆(占总数的45%),货运量约为0.79亿吨(占总量的29%)。
1.2当前北京城市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城市建设发展速度加快,从而带来了交通需求的迅猛增长。
面对城市交通需求的急剧变化,市政府多方筹资,加大对城市交通建设的投入力度,使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入了全盛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城区自行车路网现状调查与改进研究
作者:王月林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2016年第02期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目的是了解北京市城区居民以自行车出行的意愿;实地调查北京市自行车路网的实际情况和主要问题;以友谊医院周边和西城区市民健康骑行车道为例,探究自行车路网实施的策略;借鉴国内外自行车路网的经验,并结合北京现状,为北京筹建自行车路网提出建议;开展“骑行北京”等活动,以自身力量推动自行车道的进一步完善,倡导良好的“绿色骑行”的理念。
研究过程
问卷调查阶段
在教师和专家的指导下,经过调查试验,最终设计出了本研究正式的调查问卷,本问卷分为2部分:居民基本特征和调查题项各10题。
本次调查共发放了529份调查问卷,其中241份在问卷发放及统计平台“问卷星”上发放,105份在学校内发放,183份在街头随机发放。
回收有效问卷共482份。
运用数据库处理对测量模型进行校验。
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出行距离的被调查者人数分布均匀。
被调查者所处的城区覆盖北京市6个城区及其他区县,结果可以反映北京市城区市民对自行车道的使用情况。
通过专业调查问卷平台“问卷星”和微信平台进行发放,使信息采集量得到有效扩大,问卷回收效果及可信度大大增强。
实地勘查阶段
本次研究通过使用谷歌卫星及中科院地理所提供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北京市自行车道路状况进行扫描,重点选择6月16日、6月18日、6月20日3天8:00的静态影像数据,从影像信息中筛选重点道路进行勘查,为后期的实地勘查提供基础数据,节省时间并具有靶向性。
在实地勘查中使用GPS卫星定位仪,使数据采集更加准确。
本次研究实地勘查了北京东西走向、南北走向、具有代表性的道路共15条。
为了保证研究效果,选择3条线路作为预勘察路段。
预勘察路段是我上学经过的地方,分别为:南新华街路口、宣武门路口及南纬路-太平街-陶然桥-永定门-天桥一带。
结合谷歌卫星遥感影像和预勘察路段,正式研究选择了以下线路:按南北走向选择了5条贯通北京市的主要道路,按东西走向选择了4条贯通北京市的主要道路。
为了进一步研究自行车路网实施后对出行的影响,我们选择了人流及车流量比较集中的友谊医院周边和西城区市民健康骑行车道——南二环护城河沿岸木樨地桥到永定门桥自行车骑行车道。
实地勘察的范围见图l。
访谈研究阶段
在前期问卷调查和实地勘察的基础之上,我采取亲自拜访、打电话、发邮件、QQ、微信等方式对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人士进行访谈,先后拜访了北京市路政局市民服务大厅的王光处长、北京市路政局宣传部的李部长、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中心的乔主任等政府官员。
相关人士主要有骑行者、路人、开车人、交通协管、交警及公益环保人士等。
比较研究阶段
为了借鉴外地经验,我发动了多方面资源。
去瑞士旅游的表弟帮我拍了瑞士自行车道路及道路周边设施的照片,并与当地人进行访谈。
指导教师在英国和美国的学生也帮我拍了自行车道路的照片供我进行学习研究。
我的一位指导教师的老家在济南,她给我提供了很多济南自行车道路的资料。
我自己也利用去杭州旅游和学校组织的京台两地培养创新人才项目的机会,亲身体验和调查了杭州和台湾地区自行车路网的规划及道路设施情况。
结合文献研究和亲身体验,比较北京市和国内外先进地区自行车路网规划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改善北京市自行车道路提供理论依据,并提出改善建议。
数据统计阶段
为了验证调查结果的可信度,用SPSS软件进行标准差计算,对数据进行分析。
校园宣讲阶段
我在与市交通委的联系过程中了解到路政局宣传部也有去学校进行宣传活动的意愿。
所以我努力与学校领导进行了沟通,促成了市交通委的首次进校园活动。
我与路政局宣传部共同在北京师范大学附中进行了“绿色出行从我做起”的宣讲活动(见图2),参会同学有200多人,学校和路政局宣传部领导共同出席了此次活动。
该次活动成为“绿色出行进校园”首次校园宣讲活动,产生了积极良好的社会影响。
调查结果分析
问卷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表明,北京市城区居民以自行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出行的意愿较低,“骑行环境恶劣、道路危险不安全”是市民不选择骑自行车的主要原因,“自行车道被占用”(见图3)是市民经常遇到的有关自行车道的主要问题。
实地勘察结果
实地勘察时发现:路网规划有待完善。
自行车道不连续,被其他车辆及公共设施占用严重;公交车进站严重干扰骑车人的骑行;较宽的自行车道会加大汽车占道的行为。
隔离设施、通行指示灯、路面标志等交通设施都严重不足。
访谈结果
对政府部门和有关专家的访谈结果表明,政府部门的规划在实施中难以落实。
结论与创新点
结论
北京城区市民骑自行车出行意愿低,呈下降趋势。
北京城区自行车道路网规划仍可以改进,自行车道的通行宽度有必要重新界定。
在不调整自行车道宽度的现有情况下,在自行车道入口处加设隔离桩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铺装彩色道路标识可保障骑行安全;增加自行车信号灯,可以避免交叉口冲突;增加公交车安全岛可以减少公交车与自行车冲突。
如能将自行车道建在道路中央或与人行道并行,将有效避免汽车占道问题。
创新点
研究过程中使用了卫星遥感系统和GPS定位系统,使调查更具靶向性。
调查问卷发放过程中使用了专业调查问卷平台“问卷星”和新媒体“微信”平台,通过新媒体技术的发放,使调查数据采集更广泛,回收便捷,分析准确。
本文为创造良好的自行车出行环境提出了系统的改善对策。
该项目获得第3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新成果竞赛项目中学组行为与社会科学一等奖。
专家评语
论文采用各种方法与工具,在实地勘察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得出了当前北京市自行车路网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际经验提出了改善北京自行车路网的建议。
研究成果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肯定和支持,产生了良好积极的社会效应。
作为中学生研究成果该论文非常难能可贵。
文中一些研究观点尚不够严谨和精细,希望在今后的持续研究中能够精雕细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