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资料

合集下载

阳明学者——钱穆先生(1895-1990)

阳明学者——钱穆先生(1895-1990)

阳明学者——钱穆先生(1895-1990)“有一年的暑假,香港奇热,他(钱穆)又犯了严重的胃溃疡,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一间空教室的地上养病。

我(余英时)去看他,心里真感到为他难受。

我问他:有什么事要我帮你做吗?他说:他想读王阳明的文集。

我便去商务印书馆给他买了一部来。

我回来的时候,他仍然是一个人躺在教室的地上,似乎新亚书院全是空的。

”“钱先生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个子虽小,但神定气足,尤其是双目炯炯,好像把你的心都照亮了。

”这两段文字,出自著名学者余英时先生的文章《犹记风吹水上鳞》,回忆钱穆先生上世纪50年代初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的艰苦岁月。

新亚书院曾经是新儒学的重镇,也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前身之一。

余先生曾正式受业于钱穆先生,1950年从当时的燕京大学历史系转入新亚书院,是新亚第一届毕业的三位学生之一。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是完全靠自修成功的,并没有受过完整的现代教育。

因为早年的一篇文章《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胡适认可后,到北京大学任教,现在北大的“未名湖”的名字即出自钱先生。

在北大,他与胡适都因以演讲的方式上课而驰名学校,成为北大最叫座的教授之一,在学生中有“北胡南钱”之说。

1949年以后,钱穆去了香港,1967年去了台湾,1990年去世,1992年归葬故乡江苏无锡。

钱先生去了香港之后,四个子女留在大陆,其中长子钱逊也是著名国学专家,现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是钱先生的侄子。

“韩文公所谓因文见道者,其道别有在,于是转治晦翁、阳明。

因其文渐入其说,遂看《传习录》、《近思录》及黄、全两《学案》。

”钱先生自述为学经历,先接触了曾国藩编选的《经史百家杂抄》和姚惜抱的《古文辞类纂》,从唐宋八大家的古文读起,逐步深入,接触到程朱理学与阳明心学。

钱先生的著作中,广为人知的是《国史大纲》、《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书;其实钱先生曾经专门介绍王学的书《阳明学述要》,原名《王守仁》,初版于1930年。

国学 钱穆

国学 钱穆



常州府中学
南京钟英中学
二、偏向科学考证
对新文化运动的总体看法:
《国学概论》:“新文化运动,唱自胡适之、陈独秀,以文
学革命为旗帜,以社会道德思想一般之改进为目的,以西洋 之科学与民治为趋向之标准,以实验主义的态度为下手之方 法”
《国学概论》:“胡氏自述其实验主义者之态度,亦即新文
心术,覆人才,不忘我故以求通之人伦政事,持论稍稍近 宋明,则侧目却步,止为非类,其不诋诃而揶揄之,为贤 矣。”
《国史大纲》书前言“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 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 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亦至少不会感 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浅薄 狂妄的进化观。)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 卸于古人。(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 ” “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上列诸条件者比较渐多, 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否则其所改进,等于一 个被征服国或次殖民地之改进,对其自身国家不发生关系。 换言之,此种改进,无异是一种变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 化自身之萎缩与消灭,并非其文化自身之转变与发皇。)”
钱穆与国学研究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原名恩鑅,1912年改
为今名,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等等。
《中国史学名著》:
“事情的复杂性,变化性,定要从编年里去看,才懂得这事
之本末与常变。” “我们研究历史,更重要的在应懂得历史里边的人。没有人, 不会有历史。从前历史留下一堆材料,都成为死历史。今天 诸位只看重历史上一堆材料或一件事情,却不看重历史上一 个个人,这将只看见了历史遗骸,却不见了历史灵魂。” “一段历史的背后,必有一番精神,这一番精神,可以表现 在一人或几个人身上,由此一人或几人提出而发皇,而又直 传到下代后世。”

一代儒学大师钱穆

一代儒学大师钱穆

钱穆:一代儒宗,最后的大师钱穆(1895—1990),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

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

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

1960年,耶鲁大学把人文学名誉博士学位授予了当代大儒钱穆,他们这样评价说:‚你是一个古老文化的代表者和监护人,你把东方的智慧带出了樊笼,来充实自由世界。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被人称为当代最后一个大儒的人,却没有任何文凭,连中学都没有毕业,完全是靠自学成才的。

钱穆读书常学习古人的治学与为人,及时反省自己。

一次读曾国藩家书,曾说自己每读一书必认真从头读到尾。

钱穆从此要求每本书都必须认真阅读,不遗一字,读完后再换一本。

他从古人身上总结出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便身体力行,规定自己早上读经子,晚上读史,中间读闲书,充分提高读书的效率。

钱穆小时候身体一直很弱,每年秋天都生病,祖父父亲都英年早逝,他一直为自己健康担忧,一次从一本日本书上看到讲究卫生对健康长寿的重要性,便警醒自己,从此每天起居有恒,坚持静坐散步,记日记,以此督促自己。

晚年他把自己长寿的秘诀都归功于有规律的生活。

从1912年起,在十年半时间内,钱穆辗转四所学校任教,读书之余完成了第一部学术著作《论语文解》,并陆续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渐渐崭露头角。

十年面壁,钱穆终于找到自己的治学门径,专治儒学和史学,自称‚其得力最深者莫如宋明儒‛。

(《宋明理学概述·序》)钱穆之所以选择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研究对象,有着深层的社会原因。

当时国人包括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对中国历史文化缺乏信心,对儒家文化更是主张全盘否定。

钱穆对此完全有不同的看法,‚当我幼年,在前清时代,就听有人说,‘中国不亡,是无天理。

’在我幼小的心灵里,不禁起了一番反抗之心。

‛这种反抗之心便成了他后来治学的动力,‚莫非因国难之鼓励,爱国之指导。

‛(《中国文化精神·序》)在无锡三师时,钱穆已经完成《国学概论》,并开始撰写其代表作《先秦诸子系年》。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选修4科学与人生--钱穆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选修4科学与人生--钱穆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选修4科学与人生--钱穆一、作者简介。

钱穆(1895—1990),原名思荣,字宾四。

江苏无锡人。

历史学家和思想家。

出生于鸿声里七房桥一个书香门第。

他小时聪颖好学,记忆力强,在父亲的教育下苦读经书。

除读经书外,他特别喜欢《三国演义》,9岁时就能把《三国演义》书中一些章节从头至尾地背诵。

荡口镇上一些人找他去讲三国故事,他讲得头头是道。

读小学时,常常以三国中人物为题,写下了多篇论文,如《关羽论》、《曹操论》等。

钱穆12岁到常州中学读书,这时,他对学习历史很感兴趣,并对史学上的一些问题具有一定的见解。

一次历史考试时,他答了试题之后,还洋洋洒洒地写了一通议论。

历史教师是知名历史学家吕思勉,他看了试卷后,非常两兴,破例地在试卷上写了一段评语,认为钱穆对历史有独特见解,并要钱穆好好读书,要在学问各方面打下扎实基础,这样才能一步步跨人历史的殿堂。

吕思勉的教育对钱穆影响很大,后来他能在史学上取得很高的成就,与吕思勉在这一时期为他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分不开的。

就在钱穆苦学的时候,他的父亲不幸去世。

他中学毕业后,不得不同他的兄长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在小学里当了一名教师。

他虽然没有能进入高级中学乃至高等学府,但他从未放弃过学习,一面教书,一面读书。

他读了大量的我国古代文献和西方社会学著作。

17岁那年,《东方杂志》征文,他写了一篇《论民国今后之外交政策》,在全国学者如林的情况下,竟然获得了三等奖。

钱穆在24岁时,写下了他的第一部著作《擎语文解》,这是他研究先秦诸子的第一个成果,引起一些史学家的瞩目,认为他在文字、考证、骰助、辨伪等方面有一定功力。

后来他又在报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27岁时,经鲁迅先生的推荐,钱穆到厦门集美学院当了国文教师。

在集美,他写了第一部史学著作《近三百年学术史》,这部书对明清以来学术思想作了论述。

后来钱穆回到家乡,在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当了教师。

任教之余,又写了《论语要略》、《孟子要略》等书。

第十五讲 钱穆

第十五讲 钱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学术成就
• 钱穆对中国传统的四部之学都有研究,给 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学术遗产和精神遗产。 有人说,钱穆在20世纪的中国史学家之中 是最具有中国情怀的一位。他对中国的光 辉的过去怀有极大的敬意,同时也对中国 的光辉的未来抱着极大的信心。其著名弟 子余英时说他“一生为故国招魂”。他一 生尤为关注并致力于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 的研究,做出了很大成就。这里只就这两 方面作一简单介绍。
• △ 游山与读书 • 钱穆兴趣广泛,喜欢旅游、听京剧、下围 棋等。他对游山与读书还有独到见解。他 说:读书当一意在书,游山水当一意在山 水。乘兴所至,心无旁及。读书游山,用 功皆在一心。能知读书之亦如游山,则读 书自有大乐趣,亦自有大进步。否则认读 书是吃苦,游山是享乐,则两失之矣。
• 谈业余读书 • 钱穆认为,业余读书当读下列五类书: • 第一是修养类。首先是《论语》,其次是 《孟子》,还有是《老子》、《庄子》、 《六祖坛经》(禅宗)、朱熹的《近思录》 和王阳明的《传习录》,这七部书应是人 人必读的。 • 第二是欣赏类。如读文学作品,尤要在读 诗。如《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等。
• 文化要素 钱穆认为文化的要素主要有七方面,即经济、 政治、科学、宗教、道德、文学、艺术等。这七要素在人 类整体文化中各有其地位、功能、意义与价值。在人类文 化史上,它们被拼搭成各式各种花样,犹如七巧板一样。 其中,宗教、科学、道德、艺术,是古今中外乃至未来世 界,一切人生都不可或缺的部分。大体说来,西方文化比 较重要的是宗教和科学,而中国文化比较重要的是道德与 艺术,这是双方文化体系结构不同所导致的。宗教和科学 都是对外的。宗教讲天,讲上帝,科学讲自然,讲万物, 这些都在人的外面。而道德与艺术是由人生内部发生的, 是内在于人生本体的。西方文化精神偏向外,中国文化精 神偏向内。钱穆强调,道德与艺术是中国文化结构中的两 大支柱。

钱穆先生小传-文学与思想

钱穆先生小传-文学与思想

钱穆先生小传钱穆先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六月初九(公历7月30日)生于江苏无锡,于1990年8月30日卒于台北,享年96岁。

这位世纪老人以其博学精思、著作等身而享誉世界,是本世纪中国不可多得的一位国学大师、著名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钱先生原名恩幸,字宾四,民元(1912年)改名穆。

钱家世居江苏省无锡县南延祥乡啸傲泾七房桥村。

七房桥以钱家先世七房受名。

钱穆曾祖绣屏为国学生,祖父鞠如为邑咽生。

祖父治五经和《史记》。

穆父承沛,字季臣,幼时有神童的美称,16岁时县试,考取第一名为秀才,由于身体多病,未求取功名。

母蔡氏,乡里称淑德。

钱穆有一兄一姐两弟。

钱穆七岁入私塾,十岁进无锡荡口镇私立果育小学。

四年间得到良师钱伯圭、华倩朔、华紫翔、华山、顾子重等先生的民族精神、人文素养的启发、获益匪浅。

钱穆十二岁时遭父丧,家徒壁立,靠本族怀海义庄抚恤为生。

他十三岁考入常州府中学堂,深受校长(时称监督)屠孝宽的爱护。

历史、地理老师吕思勉的教诲对钱穆影响很大。

1910年冬钱穆因故退学,次春转入南京钟英中学读书。

辛亥革命爆发后,学校被迫解散,钱穆辍学回乡,从此结束了他的学生时代,开始了乡间教书的生涯。

1912年,钱穆十八岁,任教秦家水渠三兼小学。

次年任教鸿模小学(其前身为果育小学),教高小国文、史地课程。

他研读《孟子》、《史记》和毛大可的《四书改错》,又喜读《东方杂志》和严译数种。

时钱穆以未上大学为憾,见北京大学招生广告说投考者须先读章学诚《文史通义》,即求其书读之。

他又读夏曾佑《中国历史教科书》,因其为北京大学教本,故读之甚勤。

他后来著《先秦诸子系年》,订正《史记六国年表》,即是受夏书的启发。

1914年夏,钱穆任教设于梅村镇的无锡县第四高等小学,同时兼任鸿模小学的课。

一年后才专在县四高小任教。

在繁忙的教书工作之余,坚持读书,效法古人“刚日读经、柔日读史”。

钱穆授《论语》课,正好在读《马氏文通》,即仿其例论句法,成《论语文解》。

钱穆

钱穆
• 钱伟长是钱穆长兄钱挚乀长子,钱穆的亲侄,钱 伟长的名字即出于钱穆乀口。1984年钱穆赴港不 钱伟长曾有一叙。 • 1927年,商务印乢馆要出版钱穆的与著《国学概 论》,钱穆诶钱基博为乀写序,钱基博把此事交 给了儿子钱钟乢,钱钟乢即刻一气呵成,钱基博 读后竟一字未易。这样,《国学概论》冠名钱基 博的序言竟出于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钱钟乢乀手 ,丌禁使人叫绝!
作品不成就
• 抗戓期间撰,阐扬民族文化叱观,被公推为中国通 叱最佳著作。 • 1935年,出版近代学术叱名作《先秦请子系年》。 对先秦请子年代、行事及学术渊源和戓国叱的研究 都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深得学术界的好评。 • 1971年,出版晚年代表作《朱子新学案》。国际汉 学批评家杨联升读后,赞叹钱穆治中国学术思想叱 ,“博大精深,幵世无能出其史者”。
1986年,钱生辰那天, 在素乢楼里为弟子上了“最后 一课”,留下最后赠言:佝是 中国人,丌要忘记了中国!从 此告别杏坛。 1990.6.1,钱丌满被指控 霸占政府建筑物,以96岁高龄 乀身毅然搬离素乢楼, 8月30 日逝世,享年96岁。1992年1 月钱夫人捧灵灰归葬于太湖西 山乀俞家渡石皮山。
钱穆
——国学大师
人物简介
生平事迹 趣闻逸事
作品成就
人物简介
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中国 现代历叱学家,儒学学 者,教育家,国学大师 。江苏无锡人,吴越国 太祖武肃王钱缪乀后。 字宾四,笔名公沙、梁 隐、不忘、孤云,晚叴 素乢老人、七房桥人, 斋叴素乢堂、素乢楼。
生平事迹
钱穆 致雪屏信札
北胡南钱
钱穆在北大教通叱课的教室是在梯形礼堂, 面积是普通教室的三倍,“每一堂近三百人,坐 立皆满,盛况空前”。但这位小个儿导师,却支 配着全堂的神志。他自己也说过,他上课“几如 登辩论场”。他对问题往往反复引申,广征博引 ,使大家惊异于其渊博,更惊异于其记忆力乀强 。 在北大,他不胡适都因以演讲的方式上课而 驰名学校,成为北大最叫座的教授乀一,在学生 中即有“北胡南钱”乀说。

中国近现代史学家:钱穆人物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学家:钱穆人物简介
CREATE TOGETHER
DOCS SMART CREATE
中国近现代史学家:钱穆人物简介
DOCS
01
钱穆的生平与学术历程
钱穆的早年生活与求学经历
钱穆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书香门第
• 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熟读经典
• 父亲去世后,家境逐渐衰落,但他依然坚持学习
钱穆在无锡中学堂接受了新式教育
• 学习了数学、物理、化学等现代科学知识
钱穆具有高尚的人格品质
钱穆的道德修养深厚
• 诚实守信,治学严谨
• 强调做人要善良、真诚和宽容
• 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大局,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 倡导学者要关注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钱穆的社会责任与家国情怀
钱穆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钱穆的家国情怀深厚
• 关注民族精神的传承和民族国家的繁荣富强
• 热爱祖国,关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 倡导历史教育要关注民族精神的传承
04
钱穆的生活品质与人格魅力
钱穆的生活态度与兴趣爱好
钱穆的生活态度严谨认真
钱穆的兴趣爱好广泛
• 强调学术研究和教学的重要性
• 热爱阅读,尤其喜欢阅读历史和文学书籍
• 热爱教育事业,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 喜欢旅行,通过实 强调文化史的研究要关注民族精神的传承
• 倡导文化史观要与政治史、经济史等相结合
钱穆认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
• 强调了民族精神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 倡导弘扬民族精神,为民族国家的繁荣富强提供精神动力
钱穆对民族精神的传承进行了深入研究
• 分析了民族精神在历史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 强调了教育在民族精神传承中的重要性

⌛️

钱穆

钱穆
• 第三位妻子是胡美琦,江西南昌人。胡美琦曾在厦门大学教育系读书一年, 1949年来香港,在新亚书院求学,成为钱穆的学生。 • 1950年暑期,胡家迁居台北,不久她也去了台湾,在台中师范学校(今台中 师范学院)图书馆任职。新亚书院创办之初,为了筹集办学经费,钱穆常常 奔走在香港与台北之间。1952年4月16日,他应旧友朱家骅的邀请,在淡江 文理学院新落成的大楼惊声堂为台北联合国中国同志学会作演讲。讲演方毕, 突然屋顶塌陷,水泥块直击他的头部,他头破血流,几乎丧命。此后数月, 钱穆一直在台中存德巷养病,得到了当时在台中师范学校图书馆工作的胡美 琦的悉心照顾,这为成就他晚年一段美满姻缘打下了伏笔。1952年秋,胡美 琦进入台北师范学院教育系学习,毕业后来香港,1956年1月30日与钱穆结 为夫妇。胡氏未育,著有《中国教育史》等书。
• 一、“为钱家保留读书种子”
• “东南财富地,江浙文人薮”,钱穆的故乡在江南水乡无锡的七 房桥。父亲钱承沛考中秀才后,因体弱多病,无意科名,但对两 个儿子却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读书入仕。钱穆7岁那年,被送 到私塾读书。12岁时,41岁的父亲撒手尘世。孤儿寡母,家境贫 困不堪。母亲宁愿忍受孤苦,也不让孩子辍学,她说:“我当遵 先夫遗志,为钱家保留几颗读书的种子……”于是钱穆得以继续就 读。
• 钱穆的父亲,因健康原因,无意仕途,在七房桥设馆授徒。儿子相继出 生后,他便把厚望寄托在儿子身上。钱穆从他父亲的身上,看到了乡村 社会结构的稳定和士绅所起的重要作用。钱穆一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 着“温情与敬意”,甘做传统文化的守护人,坚决反对否定中国文化传 统的激进主张,这与他早年乡村生活的体验有着直接的关系。 • 钱承沛在钱穆身上寄予很大希望。钱穆十岁入果育小学接受正式教 育,其父精心教育,效法孟子三迁,不辞辛苦,择邻而居,把他送进了 荡口果育学校。该校师资力量极佳。既有深厚旧学根基的宿儒,又有留 洋归来具有新思想的学人。在这里,钱穆受到极为良好的启蒙教育。曾 游学上海、思想激进的钱伯圭老师常与学生们研讨“东西文化孰得孰失, 孰优孰劣”这个问题,曾拉着他的手说,《三国演义》开篇即称天下合 久必分、分久必合和一治一乱,这是中国历史走上了错路,故有此态; 像欧洲英法诸国合了便不再分,治了便不再乱,中国以后要学它们。钱 穆晚年自述:“余之毕生从事学问,实皆伯圭师此一番话以启之。”

钱穆:最后学历中学的大师

钱穆:最后学历中学的大师

做 学 问 ,是 公 认 的 历 史 学 家 、 国学
大师。
“ 人 落 水 ,没 头 没 脑 。 父 亲 又 问 : 如 ” “ 怎 么 知 道 这 个 ‘ ’字 是 落 水 的 你 没
神 童 未 入 歧 途
钱 穆 幼 时 即非 常 聪 颖 ,在 常 人 眼
中可 称 得 上 神 童 来 到 私
任教 ,同时 著 书立说 ,影 响教 育 了
无 数 学 子 。再 后 来 ,他 只 身 赴 香 港
创 办 新 亚 书 院 。 晚 年 定 居 台 湾 继 续
塾 ,见钱穆 正在诵读 《 孟子 》 ,便指
着 其 中一 个 “ ” 字 ,问 钱 穆 : 没 “ 道 这 个 字 的意 思 吗 ? 知 ”钱 穆 回答 :
钱穆 就 已经能够 背诵 《 大学 章句序 》
及 《 子 》 的 部 分 章 节 。 可 见 ,他 孟
的记 忆 力 是 相 当好 。
流 的大 学 教 授 ,先 后 在 燕 京 、北 大 、 清 华 、西 南 联 大 等 中 国 最 好 的 大 学
更 为 可 贵 的是 ,钱 穆 少 时 即能 触
意思 呢 ? 钱穆 回答 : “ 为 ‘ ’ ” 因 没
字旁有 三点水 ,我就这 么猜测 。 ”父
亲 很 高 兴 ,摸 着 儿 子 的 头 对 老 师 说 :
“ 儿 或 前 生 曾读 书来 。 此 ” 这 容 易 让 人 联 想 到 王安 石 所 写 的 古 代 神 童 方 仲 永 。钱 穆 的 聪 慧 程 度 , 不 比 方 仲 永 差 。但 如 果 他 也 有 一 个 方 仲 永 那 样 的 父 亲 ,恐 怕 就 难 逃 天
江澹夹炙 爨
J G A WE S I I AN HU I N H

国学大师钱穆简介

国学大师钱穆简介
钱穆是中国当代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他居住台湾,一生的言
论未必精当,但是他教书70多年,史学、教育各方面著书60余部,
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贡献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令国内外学者
瞩目。
钱穆原名恩荣,字宾四,曾用过公沙、梁隐、孤云等笔名。
1895年7月30日出生于江苏无锡,1990年8月30日在台北市杭州
化,二、农耕文化,三、商业文化。又将三型文化合并为东西两
大类,在与西方文化比较中探讨中国文化的特点。这部书奠定了
钱穆以后有关文化学的理论基础。
在香港期间,钱穆学术硕果累累。他发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的价值,传扬中国文化,说明中国文化灵魂所在的学术思想,注
意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通,出书24种。其中1952年出版的《中
明明白白。《刘向刘歆父子年谱》在《燕京学报》1930年7期发
表后,很快受到推重,转载于《古史辨》第6册。
钱穆北上后8年的学术生涯,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钱
穆是以文化史观治中国文化的当代著名学者,这期间写成的《 先
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这3部
著作,是他前半生的精心结撰之作。他的“将以明天人之际,通
即人文教育;要抓国民教育,它包括初级教育的普及与成人教育;
要抓实业教育,以符合社会之需要。
钱穆办学取得的成绩,以及对中国文化研究的贡献,使他声
誉剧增。1955年台湾教育部曾授予他学术奖章与奖金。同年7月,
香港大学授予他名誉法学博士。1960年春,美国耶鲁大学又授予
他名誉人文学博士。
国历史精神》、《文化学大义》、《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
国思想史》和1953年出版的《宋明理学纲要》等,都具有远见卓

钱穆

钱穆

钱穆(1895-1990),江苏无锡县人,字宾四,1895年7月30日生于江苏省无锡县延祥乡啸傲泾七房桥村的一个贫寒书香之家。

他天赋聪悟,7岁入私塾,10岁进无锡荡口镇华子才创办的果育小学读书。

1906年其父病逝,家徒壁立,寡母及兄弟四人,靠本族怀海义庄抚恤为生。

其间他就读中学,至1911年秋,辛亥革命爆发,学校被迫解散,遂致辍学。

1912年,因家境贫寒,升学无望,钱穆想通过教书自学谋求出路,遂应聘到小学任教,开始了乡间教书手涯。

在以后的十年中,他读了《孟子》、《史记》,毛奇龄的《四书改错》,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夏曾佑的《中国历史教科书》,马建忠等的《马氏文通》,孙诒让的《墨子闲诂》,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等等名著,为以后的学术思想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自1922年始,他开始在厦门、无锡、苏州等地任中学教师,教授国文、文字学、《论语》、《孟子》、《国学概论》等课程,由于教者要自编讲义,故在讲《论语》时,“考孔子生卒行事,始有意作《先秦诸子系年》”。

所讲授的讲义,除文字学外,其他的如《论语要略》、《孟子要略》、《国学概论》等,后经改定均已出版。

1927年秋,钱穆应汪典存之邀,任教于苏州省立中学,并与吴梅相识。

此间,在课外的研究工作为撰述《先秦诸子系年》。

1930年春,应顾颉刚之请,钱穆把撰好的《刘向歆父子年谱》一文寄给他,顾氏看后,并不介意其观点与自己意见相左,把此文刊载在同年《燕京学报》第七期上。

正是这篇文章确立了钱穆在国内学术界的地位。

因为他根据《汉书·儒林传》的史实,逐年列出,进而指出康有为《新学伪经考》说刘歆伪造古文经不通者有28处,绝对不存在刘歆以五个月时间编造诸经能欺骗其父,并能一手掩盖天下耳目之理,也没有造经是为王莽篡权服务之说。

这纯属康有为为了托古改制而杜撰的结果。

此书问世以后,对重新评估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年6月,经顾颉刚推荐,燕京大学聘钱穆去任教。

钱穆国史大纲写作背景和目的

钱穆国史大纲写作背景和目的

钱穆国史大纲写作背景和目的
摘要:
一、钱穆简介
二、国史大纲写作背景
三、国史大纲写作目的
四、国史大纲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正文:
钱穆(1895-1990),字宾四,原名钱良骏,江苏无锡人。

他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被誉为“现代儒学大师”。

他在中国历史、文化、哲学等领域的研究具有极高的成就,尤其在历史编纂学方面,钱穆的国史大纲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国史大纲的写作背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当时,国内政局动荡,民族危亡,钱穆深感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的重要性。

他坚信一个民族的繁荣兴衰与对本民族历史的认识密切相关。

因此,在战乱纷扰的环境下,钱穆毅然决然地投入到了国史大纲的撰写工作。

国史大纲的写作目的在于系统梳理中国历史脉络,阐述中国文化的精神实质,揭示中华民族的发展规律,以期唤起国人对民族历史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钱穆认为,只有深入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历史,才能在面对国家民族危机时,坚定信心,奋发图强。

国史大纲在钱穆的笔下,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他以独特的史观、严谨的考证、生动的描绘,将复杂繁琐的历史事件叙述得条理清晰、通俗易
懂。

国史大纲不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部面向广大读者的历史教材。

钱穆力求在书中传达历史智慧,启发读者思考,为民族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培育贡献力量。

总之,钱穆的国史大纲是一部富有时代背景、饱含民族情感、充满历史智慧的经典之作。

国学大师钱穆的成就英文版

国学大师钱穆的成就英文版

国学大师钱穆的成就英文版
摘要:
一、钱穆简介
二、钱穆的学术成就
三、钱穆的国学贡献
四、钱穆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
五、总结
正文:
【钱穆简介】
国学大师钱穆(1895-1990),原名钱中立,字宾四,江苏无锡人。

他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和文化名人,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儒家”。

钱穆在学术研究方面涉猎广泛,包括历史、地理、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

【钱穆的学术成就】
钱穆的学术成就十分丰硕,他在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古代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他的著作包括《国史大纲》、《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先秦诸子系年》等,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国外也广受好评。

钱穆还曾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的创校校长,并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人才。

【钱穆的国学贡献】
钱穆对国学的研究和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提倡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
国传统文化,强调经世致用,主张学术研究要立足于中国历史和文化传统。

钱穆力图恢复儒家道统,倡导儒家经典的研究与传承,为现代社会提供道德和精神支柱。

【钱穆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
钱穆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他的学术成果和思想影响深远。

他多次受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演讲,受到世界各国的学者的高度评价。

钱穆不仅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传承和发扬儒家文化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就。

【总结】
国学大师钱穆在学术研究、教育传承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中国古代历史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国学大师钱穆的成就英文版

国学大师钱穆的成就英文版

国学大师钱穆的成就英文版摘要:1.钱穆的简介2.钱穆的国学成就3.钱穆的英文版著作及影响4.钱穆对国学研究的贡献5.钱穆的英文版著作对中国文化传播的意义正文:【提纲】1.钱穆的简介钱穆,原名钱鸿业,字卧云,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哲学家、教育家,被誉为“国学大师”。

他一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其学术领域涉及历史、哲学、文学、教育等多个领域。

2.钱穆的国学成就钱穆在学术界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研究:钱穆以历史研究为主,其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独特的研究方法,揭示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2)哲学研究:钱穆的哲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领域,其代表作有《论语新解》、《庄子新解》等,他对古代哲学家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和阐述。

(3)文学研究:钱穆的文学研究主要涉及古代文学作品的解读和鉴赏,其代表作有《中国文学史》等。

3.钱穆的英文版著作及影响钱穆的部分著作被翻译成英文,如《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英文版《A History of Chinese Thought, 1600-1949》等,这些英文版著作对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4.钱穆对国学研究的贡献钱穆对国学研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了“以史为鉴,以古为今”的研究方法,强调历史研究应服务于现实社会。

(2)倡导“实用主义”的治学精神,主张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3)推动了国学研究的国际化,通过英文版著作等形式,使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5.钱穆的英文版著作对中国文化传播的意义钱穆的英文版著作有助于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地位,加深外国读者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钱穆——精选推荐

钱穆——精选推荐

二十二、钱穆(初稿)钱穆(1895—1990年),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

江苏无锡人,历史学家,国学大师。

曾任新亚书院院长。

关键词:性情、风华、求学、潜沉、传道、推崇、礼遇、异见、不谐、主张、爱国、逸事、嗜好、婚姻、抉择、苦痛、素书、眷恋、归去、评说日期:2009-03-1715:00:40性情1928年,钱穆的妻子邹氏、新生婴儿及兄长钱声一先后逝世。

钱穆在接连失去三位亲人后开始关注养生,他说:“人生不寿,乃一大罪恶”,于是于日常生活中注重起居规律和锻炼,强化生存意识,欲挣脱命运的“劫数”。

钱穆自幼吸烟,后来在小学任教,课本有劝戒烟一节,他自忖:自己嗜烟,何以教学生,遂决然戒之,后数十年不吸。

接近钱穆的人说他无论做何事均“能提得起,放得下,洒落自在,不为物累”。

燕大当年发通知多用英文。

有一次钱穆接到一份水电费缴费通知,上面全是英文。

当时水电费须按月缴,因他英语不好,接到英文通知很气愤,干脆不缴,年底学校来人问他收到通知没有,他说收到了。

来人又问:为何不按月缴费?钱穆愤然回答:吾乃国文教师,不必识英文,何以在中国学校发英文通知?对方一时哑然。

钱穆坚持己见,从不隐瞒自己观点。

一次讲上古史时,钱穆说:“事有可疑,不专在古,上古也有很多不可疑之处。

比如有人姓钱,此钱姓便属古,没有可疑。

近来有人却不姓钱,改姓…疑古‟,这是什么道理!”这是讽刺钱玄同“疑古玄同”的别号。

有人告诉他主张疑古的北大名教授钱玄同的公子就在班上,让他讲课时注意一点,别引起麻烦,但他并不回避,仍当众声称“若言疑古,将无可言”。

不久,钱穆和钱玄同在一个宴会上碰面,钱玄同说:“我儿子很相信你的话,不听我的!”1941年夏,钱穆回乡省亲。

他的老师吕思勉邀其回母校常州第五中学讲演,钱穆恭敬从命,钱穆在昔日老师面前仍句句以学生自居。

他谆谆告诫那些年轻的校友:“此为学校四十年前一老师长,带领其四十年前一老学生,命其在此演讲。

历史上钱穆是谁

历史上钱穆是谁

历史上钱穆是谁钱穆是一代国学大师,他一生有上百部的作品,钱穆作品在国内外学术界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历史上钱穆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钱穆的简介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中国现代历史学家。

江苏省无锡人。

字宾四。

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

斋号素书堂、素书楼。

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

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了新亚书院,1967年移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历史所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

著作辑为《钱宾四先生全集》,凡甲、乙、丙三编,计56种54册,约1500万字。

其中《先秦诸子系年》为钱穆的代表作。

钱穆的生平事迹“东南财富地,江浙文人薮”,钱穆的故乡在江南水乡无锡的七房桥。

父亲钱承沛考中秀才后,因体弱多病,无意科名,但对两个儿子却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读书入仕。

钱穆7岁那年,被送到私塾读书。

12岁时,41岁的父亲撒手尘世。

孤儿寡母,家境贫困不堪。

母亲宁愿忍受孤苦,也不让孩子辍学,她说:“我当遵先夫遗志,为钱家保留几颗读书的种子……”于是钱穆得以继续就读。

无锡荡口镇果育学校,是辛亥革命前无锡开风气之先的一所典型的新式学校。

学校师资力量极佳,既有深厚旧学根底的宿儒,又有从海外学成归来具有新思想的学人。

当时的体操教师是21岁的钱伯圭,曾就读于上海南洋公学,思想激进,系当时的革命党人。

他见钱穆聪敏早慧,就问他:“听说你能读《三国演义》?”钱穆作了肯定的回答。

老师便借此教诲道:“此等书以后不要再读。

此书一开首就有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治一乱之类的话,此乃中国历史走上了错路,故有此态。

如今欧洲英、法诸国,合了便不再分,治了便不再乱。

我们当向他们学习。

”此番话给年仅十岁的钱穆以极大的震动,日后他在回忆此事时说:“此后读书,伯圭师言常在心中。

东西方文化孰得孰失,孰优孰劣……余之一生亦被困在此一问题内。

钱穆简介_钱穆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钱穆简介_钱穆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钱穆钱穆(1895~1990) 中国历史学家。

原名思,字宾四,曾用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

江苏无锡人。

1895年7月30日(清光绪二十一年六月初九)生。

幼年家贫,1912年辍学后自学。

先后在小学、厦门集美学校、无锡第三师范、苏州中学任教。

在“既无师友指点,亦不知所谓为学之门径与方法”的情况下,“冥索”苦学,开始著述。

著《论语要略》、《要略》。

他所著《概论》,率先系统地清理“五四”以来的当代思想,1926年夏,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被定为中等学校教科书。

1930年,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由史入经,列举事实,指出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刘歆伪造诸经之说不可通,说明刘歆无伪造诸经之必要与可能。

文章解决了晚清道咸以来的经学今古文争论的公案,打破了中国近代经学研究的今文学的一统天下,纠正了一味疑古的学风,因而震动了北方学术界。

同年,经顾颉刚介绍,应聘到燕京大学任国文讲师。

以后历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平师范大学教授。

抗日时期,先后在西南联合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任教,并曾主持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编《齐鲁学报》。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秋,任昆明五华学院文史研究所所长,并任教于云南大学。

1948年春,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长兼历史系主任。

1949年去香港,创办亚洲文商夜校,1950年改办日校,更名新亚书院。

1953年创办新亚研究所。

1960年,应邀赴欧美一些大学参观、讲学。

1964年新亚书院并入香港中文大学,遂辞去新亚书院院长职。

1967年移居台北,任中国文化书院(今文化大学)博士生班首任班主任、“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

1987年6月结束教学生涯。

治学由古文始,进而治五经、治先秦诸子,再进而治史学;由通史而至文化史、思想史。

兼重训诂考据与义理,尚会通,于会通中探求中国学术文化之内在力和内在逻辑,阐扬中华民族文化。

对中华民族文化有精深的研究和深厚的感情,认为“我民族国家之前途,仍将于我先民文化所贻自身内部获其生机。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生平简介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生平简介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生平简介钱穆,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字宾四。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

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钱穆生平简介钱穆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著名学者,著书数量众多,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认为历史是贯穿的,他的观点在当时不被人认同,但钱穆用他的坚持赢得了后人的赞同。

在学术巅峰时期,由于时局动荡他放弃了学术研究,转而办学,创办了新亚学院,给流亡到香港的学生一个栖息地。

虽然有人评论他为了创业荒废学术,导致后期再无建树,但是老先生对于国学的奉献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钱穆创办学院新亚学院,办学中秉持着不牟利原则,坚持用中文授课,这些要求体现了他的一颗中国心,当时许多香港学校的老师慕名而来,免费授课,一时新亚学院的学习风气浓厚,吸引了许多学子。

钱穆先生的后半生历程从广州开始到台北结束,并没有划上一个圆圈回到起点,浓烈的爱国之情处处体现在他的教育中,新亚学院的创办体现了这种爱国之情,在民族存亡之际,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递文化薪火。

后来与其他两所学院合并,老先生亲自命名为“香港中文大学”,从中文一词中可以看出先生对于祖国的浓厚思念之情。

史学大师钱穆先生的爱国情怀和为了教育事业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崇敬,艰苦的办学环境中,以书为伴,用书籍的力量慰藉自己的病体,晚年因病双目失明的他还醉心于教学,参加了多场讲座,他的授课受到学生们的广泛欢迎,座无虚席,钱老先生一生奉献,无私教学,令人尊敬。

钱穆作品介绍钱穆是一代国学大师,他一生有上百部的作品,钱穆作品在国内外学术界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钱穆为讲课所写的讲义《国学概论》,该书用通俗的语言表述了学术思想的流转变迁,因其语言通俗、浅显易懂被作为中国学术思想史初学者的必读物品。

《先秦诸子系年》是其早期的代表作,该书涉及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考辩数篇。

国学大师钱穆一生的故事

国学大师钱穆一生的故事

三一文库()〔国学大师钱穆一生的故事〕钱穆(1895年7月30日(距今121年)-1990年8月30日),,原名恩,字宾四,江苏无锡人,历史学家,儒学学者,教育家。

钱穆自幼以中国读书人之本色,独立苦学,外绝声华,内无假借,30年来,学问局面一步开展一步,而一直与中国甲午战败以来之时代忧患共终始。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国学大师钱穆一生的故事,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国学大师钱穆一生的故事钱穆(1895-1990),江苏无锡县人,字宾四,1895年7月30日生于江苏省无锡县延祥乡啸傲泾七房桥村的一个贫寒书香之家。

他天赋聪悟,7岁入私塾,10岁进无锡荡口镇华子才创办的果育小学读书。

1906年其父病逝,家徒壁立,寡母及兄弟四人,靠本族怀海义庄抚恤为生。

其间他就读中学,至1911年秋,辛亥革命爆发,学校被迫解散,遂致辍学。

1912年,因家境贫寒,升学无望,钱穆想通过教书自学谋求出路,遂应聘到小学任教,开始了乡间教书手涯。

在以后的十年中,他读了《孟子》、《史记》,毛奇龄的《四书改错》,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夏曾佑的《中国历史教科书》,马建忠等的《马氏文通》,孙诒让的《墨子闲诂》,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等等名著,为以后的学术思想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自1922年始,他开始在厦门、无锡、苏州等地任中学教师,教授国文、文字学、《论语》、《孟子》、《国学概论》等课程,由于教者要自编讲义,故在讲《论语》时,“考孔子生卒行事,始有意作《先秦诸子系年》”。

所讲授的讲义,除文字学外,其他的如《论语要略》、《孟子要略》、《国学概论》等,后经改定均已出版。

1927年秋,钱穆应汪典存之邀,任教于苏州省立中学,并与吴梅相识。

此间,在课外的研究工作为撰述《先秦诸子系年》。

1930年春,应顾颉刚之请,钱穆把撰好的《刘向歆父子年谱》一文寄给他,顾氏看后,并不介意其观点与自己意见相左,把此文刊载在同年《燕京学报》第七期上。

正是这篇文章确立了钱穆在国内学术界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上思贤录
本书为作者1948年徜佯于湖光胜景中闲思遐想的结晶,分别就人类精神和文化领域诸多或具体或抽象的相对命题。

如情与欲、理与气、善与恶等作了灵动,细腻而深刻的分析与阐发,从二元对立的视角思索了人类存在的基本问题。

全书言浅意深,语重心长,既见出史家的沈潜与细密,又见出哲人的深邃和文学家的灵透与光彩、显示了作者多样的才华。

这本《湖上闲思录》是作者今年春天因着他的一位友人的一番怂恿而触机开头写起的,经过了约莫四个月的时间,积成这三十篇文字,把它汇集成册。

你若太过注意到自然界去,正如行人在大黑深夜的旷野里,老把眼睛张望到无边的深黑中去,将会使你恐怖,使你惶惑。

但有些人又太过看重他个人的生命,当知个人的生命依然是一个自然,一样的虚实胜过真实,黑暗胜过光明,一样在无边深黑中。

人类的心智,则偏要在虚空中觅真实,黑暗中寻光明,那只有在人类大群已往历史文化的累积里面去寻觅。

他的作品
黄帝
2.中国思想通俗讲话
3.中国历史研究法
4.湖上闲思录
5.宋代理学三书随劄
6.孔子传
7.朱子学提纲
8.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9.人生十论
10.文化与教育
京三联书店出版过钱穆著作《孔子传》、《秦汉史》、《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等,商务印书馆出版过钱穆著作《国学概论》、《先秦诸子系年》、《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导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