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论语》阅读题精品公开课教案
《论语》阅读教学设计
《论语》阅读教学设计第一部分:引言《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作为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还对人们的生活和处世之道提出了深刻的思考。
因此,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论语》进行阅读教学,对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围绕《论语》的阅读教学设计展开讨论。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论语》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论语》中蕴含的道德价值观,并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3.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首先,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论语》篇章,如《学而篇》、《为政篇》等,根据学生的年级水平适度选择。
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情境,选取与之相关的经典语句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
2. 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展示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现象或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为学习《论语》做铺垫。
(2) 解读法:解读《论语》中的经典语句,讲解其背后的道理和价值观,并与现实生活中的场景相结合,加深学生的理解。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论语》中的观点和问题进行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意识。
(4) 应用法:让学生将所学的《论语》中的智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撰写对应的生活感悟或心得体会。
(5) 表演法:以小组为单位,编写短剧或表演,通过情境重现《论语》中的故事和哲理,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其中的思想。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1) 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引用一段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论语》语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解读与讲解:(1) 选择一个经典的《论语》语句,例如《学而篇·1》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 解读其中的含义和价值观,与学生分享这种思考的重要性和乐趣。
(3) 鼓励学生参与,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完整版)《论语》公开课教案设计
(完整版)《论语》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了解《论语》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理解《论语》中的思想和价值观- 掌握《论语》中的重要人物和其言行-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辨能力二、教学内容1. 《论语》简介- 背景知识:孔子及其学说- 《论语》的结构和特点2. 重要人物和言行- 孔子:学问、修养、德行、政治理念- 孟子:仁义道德、教育观念- 颜回、子路、子贡等其他重要人物的言行3. 思想和价值观- 仁义道德的重要性-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研究和修养的重要性4. 结合实际生活- 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引导学生运用《论语》中的思想和价值观解决问题- 讨论学生面临的道德困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论语》中的思想来处理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论语》的背景和人物形象- 教师讲解:讲解《论语》的结构、重要人物和思想-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扮演《论语》中的人物,演示他们的言行和思想-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情景,运用《论语》中的思想进行分析和解决四、教学评价- 课堂讨论表现- 学生书面作业- 学生参与度和表现- 学生的自主研究、思辨能力的培养程度五、教学资源- 《论语》原文和注释-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六、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论语》背景知识和简介- 第二课时:重要人物和言行- 第三课时:思想和价值观- 第四课时:结合实际生活的分析和讨论七、参考资料- 《论语》- 孔子研究相关书籍和文献- 孔子思想的相关资料。
部编版论语十二章一等奖教案
部编版论语十二章一等奖教案一、教学目标:理解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道德、人生等方面的见解,领会其思想内涵。
学习孔子及其弟子关注现实、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中的字词含义,准确翻译全文。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和背诵,培养文言语感,加深对论语十二章思想内涵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理解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道德、人生等方面的见解,领会其思想内涵。
学习孔子及其弟子关注现实、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中的字词含义,准确翻译全文。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和背诵,培养文言语感,加深对论语十二章思想内涵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相关资料和教具。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孔子及其弟子生平事迹;准备字典和笔记本,用于查阅和记录字词含义和翻译全文。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孔子及其弟子的图片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生平和思想背景。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孔子及其弟子能够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他们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有什么意义?学习字词:教师出示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引导学生朗读并解释其含义。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字词含义,加深对原文的理解。
理解文意: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每句话的含义。
同时,教师针对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地方进行点拨和讲解。
探究思想: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内涵,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名句所蕴含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名句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等名句所蕴含的人生价值观。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这些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应用。
品读经典: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和背诵,深入品读经典名句,培养文言语感。
论语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教案:论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论语,使学生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意识。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选择论语中的重要篇章进行教学,以学习孔子思想为中心,重点讲解《学而篇》和《为政篇》。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利用多媒体展示孔子的介绍和思想简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2.引导学生谈论孔子的思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展现一段相关的电影片段,加深学生的理解与共鸣。
3.提出问题:你对孔子思想的理解是什么?你认为孔子思想对现代社会还有意义吗?步骤二:理解与分析(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论语文本的阅读,了解文中的重点思想观点,同时分角色朗读。
2.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和解读文中语句的意思,并用简单的语言概括表达孔子的思想主张。
3.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与分析。
步骤三:拓展与引申(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辩论,讨论课文中的观点:是否应该尊敬长辈?为什么?学生们可以引用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论证。
2.教师组织学生发表辩论观点,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3.教师对辩论进行总结,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拓展与引申,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中的伦理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
步骤四:输出与总结(2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对论语的理解,用课本中的对话、故事等进行表达。
2.学生进行作文写作,以“我的理想与论语思想”为主题,通过对孔子思想的理解,表达自己的理想,并说明理想与论语思想的关联。
3.学生互评作文,对彼此的作文进行点评,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四、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辨能力。
2.探究式学习法:通过问题导入和辩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走近《论语》精品教案
新课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走近《论语》精品教案教学内容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这四句古文的意思,知道这些学习方法,并学会运用。
2、初步了解孔子和《论语》,激发学生研读《论语》的兴趣。
3、初步感受孔子的伟大思想,品味孔子博学幸福的一生。
4、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良好习惯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这四句古文的意思,学会学习方法并会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运用。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孔子的伟大思想,品味孔子博学幸福的一生。
教学准备:积累的成语,有关孔子的资料,有关《论语》的资料,背诵的论语名句。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1、学生古诗连背。
2、刚才同学们朗朗的背诗声,真让人陶醉。
是啊,这流传了几千年的古诗名句,今天我们读来仍然是韵味十足。
一首首优美的古诗,向我们传递着浓郁的经典文化,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听咱们班老师介绍,同学们都非常爱读书,那么饱读诗书的你,一定积累了很多的成语,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成语接龙的游戏,好吗?生做游戏。
同学们知道的成语可真不少,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成语,你听说过吗?请看大屏幕:请你帮我读一读不亦乐乎择善而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同学们,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都是从一本书上流传下来的,那就是《论语》。
你知道《论语》吗?请介绍一下。
出示有关《论语》的资料。
这本书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论语》传递给我们的是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共有20篇,分别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这七个方面分别阐述《论语》的真谛,那就是怎样才能过上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论语》,感受古圣先哲的无上智慧。
一起读课题。
部编版《论语十二章》课堂教学设计
部编版《论语十二章》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1. 理解《论语十二章》中的主要观点和道德原则;2. 能够分析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际关系和道德价值观;3. 能够运用《论语十二章》中的思想与观点,并进行批判性思考。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论语十二章》。
其中包含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记录,探讨了人际关系、道德规范等问题。
三、教学步骤和方法1. 导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思考,激活他们的背景知识。
2. 预:要求学生提前阅读《论语十二章》的相关内容,并准备一些问题,以激发讨论和思考。
3. 分析讨论: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论语十二章》中的不同观点和观念,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价值和启示。
4.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互相讨论和分享对《论语十二章》的理解和思考。
5.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上的讨论和活动,进一步加深对《论语十二章》的理解和应用。
6. 练评价:布置相关的练题或任务,以检查学生的研究效果和理解程度。
四、教学资源和评价1. 教学资源:部编版《论语十二章》教材、多媒体设备、图片、视频等。
2.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质量、小组活动成果和练成绩等来评价学生的研究效果。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与现实相结合,思考如何将其中的价值观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2. 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阅读,扩展对《论语十二章》的理解和应用。
> 注意:本文档仅为参考,具体的教学设计需要根据具体班级和学生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论语》教学设计精品3篇
《论语》教学设计4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前部)。
3.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前一部分)。
教学重点:目标3教学难点:目标3预习指导: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愠罔殆谓哉焉诲2.看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3.熟读。
教学过程:一、三分钟演讲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同学自由发言,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学习的格言或谚语来,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
由此导入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
三、文言文入门:教师讲解: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2.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3.通假字4.朗读与背诵5.四种特殊句式:四、朗读指导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次,教师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语音和停顿方面的错误,学生齐读课文。
3.抽二个学生朗读,众评。
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和重音。
五、指导文言句子翻译。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要与学生讲清以下几点:(l)弄懂每个字的含义。
(2)把古代的单音字换成现代双音词。
(3)弄清虚词的用法。
(4)补充适当的词语。
(5)调整句子的语序。
(6)揣摩句子的语气。
(7)注意古今义的不同。
(8)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
(9)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六、指导翻译第1--5则:处理方法:1.第一则由老师示范性翻译:由个别的词义,到句意的直译和意译。
2.每一则由教师讲解几个普遍性难字词,然后学生自己试译,不明白的.举手发问,由会的同学或老师答疑。
3.分别请四位同学展示翻译的结果。
4.师生共同评价,纠正。
七、指导背诵八、小结由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五则明白了什么是学习方面的道理。
自由发言,不拘对错。
九、作业。
l.课后练习一、二题。
A类。
2.背诵全文。
B类。
3.默写全文。
C类。
[说课精要]本节是入门课,准备活动一定要做好,所以不贪快,只求稳.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2.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后半部分)。
3.朗读与背诵.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辨别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句子。
小学六年级语文《论语》教案
教案:小学六年级语文《论语》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和内容特点;2.学习《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论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和内容特点;2.学习《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道德原则;3.分析并理解《论语》中的典故和寓言,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论语》中的古代思想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2.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准备:1.课本:小学语文《论语》;2.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1.多媒体呈现《论语》的作者和成书背景的相关资料。
2.引导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激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
第二课:《论语》的学习方法和内容特点(20分钟)1.多媒体呈现《论语》的学习方法和内容特点。
2.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出《论语》的学习方法和内容特点。
3.指导学生如何阅读《论语》的名言警句,理解其中的道德原则。
第三课:《论语》中的名言警句(30分钟)1.多媒体呈现《论语》中的典故和寓言。
2.讲解并解读其中的名言警句,提问学生对其中的道德原则的理解。
3.分组讨论,学生选择一条名言警句进行深入理解和解读。
第四课:《论语》中的典故和寓言(30分钟)1.多媒体呈现《论语》中的典故和寓言。
2.分组讨论,学生选择一则典故或寓言进行解读和思考。
3.展示讨论结果,引导学生进行分享并进行思考。
第五课:《论语》的阅读与鉴赏(30分钟)1.引导学生朗读《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并对其中的意义进行分析。
2.分组讨论,学生选择一则典故或寓言进行朗读和解读。
3.鼓励学生将学到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写下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自己阅读《论语》中的其他名言警句,并进行理解和解读。
2.带领学生分析《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
3.组织学生演绎《论语》中的寓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论语(部编版)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论语》,了解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举止,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分析《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本解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学会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勤奋好学等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论语》选段,包括“学而第一”“为政第二”等篇目。
2. 教学内容: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举止、名言警句的解读。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掌握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学会分析名言警句。
2. 教学难点:古文句式的理解,名言警句的深入解读,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纸质《论语》文本。
2. 学具:笔记本、荧光笔、词典。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孔子的故事”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儒家思想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论语》选段,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查阅词典,记录重点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分析其含义和现实意义。
4.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选取一条名言警句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5.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儒家思想。
板书设计:1. 板书《论语》教学设计2. 板书内容:儒家思想、孔子及其弟子、名言警句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让学生选择一条《论语》中的名言警句,进行深入解读,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和《论语》的名言警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合作探讨和成果展示,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本解读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古文句式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古文阅读的训练。
部编版《论语十二章》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论语十二章》公开课教学设计论语》第十二章简析教学目标:1.通过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2.理解文章思想,感受XXX的人格魅力。
重点难点: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论语》第十二章的深刻含义,领悟XXX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合作探究齐读:注释(1)XXX介绍:“XXX,XXX,字XXX……教育家。
”再读预提示(2)第一句: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被后人尊为“圣人”“至圣先师”。
问:“XXX的地位如此尊崇,那他的老师是谁呢?”引:“XXX没有老师,他是自学成才。
”——XXX《实话孔子》屏幕显示:图片——XXX题写匾额)导:XXX被称为“万世师表”,意思是值得永远研究的榜样。
XXX自学而来的宝贵经验就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齐读:注释(1)论语简介。
补充:语录体导:走进《论语》,走近XXX,研究“为学之道”。
一、正音——雅诵。
一)正音部分屏幕显示)为:替,给,[ wèi ]矩:[jǔ]曲:弯转,[ qū]1.学生参照注释,自由朗读。
2.学生分组朗读,其余人纠错。
二)雅诵部分屏幕显示)停顿、重音3.听教师范读,思考在语气和节奏上需要注意什么。
4.学生再读,配乐《高山流水》:筝即为古琴,古琴声音清越,犹如君子的风雅,所以XXX一生弹琴吟诵,现在我们就用XXX最喜爱的方式,用读书声、古筝声叩问XXX的心声。
二、略读——为学屏幕显示)为学:为文(研究文化知识);为人(研究为人处世)1.默读(单元目标)除第2、6、12章外的其余部分,参考注释进行翻译并按以下格式进行分类和分析。
格式:“……”翻译:……,告诉我们为(文/人)要:……。
例如:【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XXX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不是很愉快吗?”告诉我们为文要时常复。
2.小组讨论交换意见,形成统一答案,重点讨论同一句中不同部分的归类。
3.牛刀小试,利用本课注释重点字词,尝试翻译以下句子。
(翻译句子除了可以看注释,也可以随机讲组词法、联系成语法、字形猜测法等等。
部编版《论语十二篇》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论语十二篇》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公开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使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和作者孔子的思想;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3. 提升学生的思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安排本公开课的内容安排如下:第一课:导入介绍《论语》1.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介绍《论语》的背景和重要性;2.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论语》的认知。
第二课:研究《论语》中的经典语录1. 分发《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并解读其中的含义;2. 进行分组活动,让学生选择一个经典语录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第三课:探究《论语》中的价值观1.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深入探究《论语》中的一种价值观念;2.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研究结果,展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四课:开展辩论活动1. 学生分成两个团队,就某个《论语》中的观点进行辩论;2. 辩论结束后,进行回顾总结,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观点和辩论技巧。
第五课:总结与展示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他们在研究《论语》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2. 学生通过展示形式(演讲、展板、PPT等),向全班展示自己的总结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本公开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 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2. 小组讨论: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促进思想交流;3. 探究式研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4. 辩论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辩能力和表达能力;5. 展示形式:促使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展示。
四、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通过观察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讨论质量,评估学生的研究热情和互动能力;2. 团队合作: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程度和研究态度,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3. 思维表达:通过辩论活动和总结展示,评估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4. 研究成果:评估学生总结和展示的内容是否符合教学目标和要求。
小学课外阅读书目《论语》阅读指导课教案
《论语》阅读指导课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提及“朝圣”,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那跪拜、跋涉着的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向圣地麦加前行的浩荡壮观情景,还有电影《红河谷》那一老一少一步一拜朝前走令人震撼的一幕。
而在我国人们也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同学们知道它的缘故吗?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板书文题),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
而在国外,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全美第7所孔子学院、新英格兰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于20日在美国麻州大学正式揭牌成立。
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
二、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
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
并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2.《论语》《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
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论语》阅读推荐课教案
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论语》阅读推荐课教案教学目标:1.发挥传统蒙学的作用,让小学生们了解中国灿烂的古文明,沐浴在传统文化中。
2.培养学生诵读能力,锻炼学生的记忆力。
3.从孔子思想中吸收精髓,了解有关学习方法,求知态度,以及如何做人。
教学用具:多媒体幻灯片视屏教学课时: 1 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激趣,融洽师生关系。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想问问大家,现在你们的身份是什么?(学生)那末,我的身份呢?(老师) 恩,以前咱们的爸爸妈妈学习都是老师教什么他们学什么,可现在不同了,你们变患上更聪明了,所以,今天的老师只是同学们学习过程中的指路人和合作火伴,希翼我们今天能彼此学患上愉快,共同进步,好不好?二、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1.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知诞生过多少光耀千古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
在这数不胜数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中,有这样一个人和这么一本书,就像一颗最耀眼的明珠,照射着一代又一代人,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大家想知道这个人和这本书的名字吗?2. 引入录象《文化巨人------孔子》这里提到的名人就是孔子,这本书的名字就叫《论语》板书:孔子--------- 《论语》3. 出示孔子图象。
这就是孔子,他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是鲁国人(今山东人) ,他长期从事私人讲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都可以成为他的学生,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其中有七十二人是他的患上意弟子。
孔子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而且在亚洲不少国家都有孔庙,有不少人尊崇孔子,拜孔子为先师,他还被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大家看插图,我们看到的孔子不仅高大、庄严,而且还是一位博大精深而又循循善诱的好老师形象。
孔子对弟子们的教育是通过他与弟子之间的问答式对话进行的。
记录孔子和弟子们言行的《论语》,也向来是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典籍,它既是我国历史上做课本时间最长的一本书,(它在封建时代是人人必读的书)同时它也是历史上贡献成语最多的一本书。
第12课时 整本书阅读课 《论语》教案
第12课时整本书阅读课《论语》教案一、课程目标通过整本书的阅读,使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思想和核心观点,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论语》的背景和作者简介2. 《论语》的主要思想和核心观点3. 《论语》中的名篇解析和研究4. 通过小组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三、教学重点1. 理解《论语》中的核心观点和思想2. 运用所学的道德准则进行思考和判断3. 研究《论语》中的名篇,理解其深层含义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一本《论语》的简介资料,用以介绍给学生2. 打印《论语》中的几篇名篇,以供学生阅读和讨论3. 准备小组讨论题目,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交流4. 准备白板、彩色笔等教学工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论语》的背景和作者简介,引起学生对该书的兴趣。
2. 概述:简要介绍《论语》的主要思想和核心观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 名篇解析:挑选几篇《论语》中的名篇,进行解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
4. 小组讨论: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份名篇,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5. 总结归纳: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归纳,深化对《论语》的理解和领悟。
6. 总结反思:与学生共同总结研究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让他们思考如何运用《论语》中的思想和道德准则去影响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六、教学拓展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论语》的其他篇章,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2. 探究《论语》中的一些争议性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辩论。
3. 鼓励学生写作,以《论语》中的思想为主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七、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是否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是否提出有深度的观点和见解。
2. 学生的理解程度: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表达,检测学生对《论语》中思想和观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的思辨能力: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中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道德准则进行思考和判断。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论语》的理解和领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得较为被动,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和培养。
论语阅读教案
论语阅读教案第一部分: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论语》中的经典内容,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批判性阅读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学习并理解《论语》中的经典篇章,包括作者、篇名和主要内容;2. 培养学生对于古代经典文化的兴趣和热爱;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对《论语》的学习,引导学生反思并应用其中的道德原则于现实生活中。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文化课程,提问他们是否了解《论语》,并询问是否有对其中的任何部分感兴趣。
2. 学习《论语》(30分钟)a) 介绍《论语》的背景与作者说明《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文化经典之一,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
简要介绍孔子和《论语》的历史背景,以及其在古代和现代中国的重要性。
b) 分析经典篇章选取几篇经典的《论语》篇章,如《学而篇》、《为政篇》、《子路篇》等,由教师带领学生读,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道德原则和智慧思想等方面。
c) 学生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论语》篇章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归纳出该篇章的核心思想。
3. 活动设计(30分钟)a) 角色扮演将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篇《论语》篇章,并让每个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现场模拟对话,体验和感受古代思想者的智慧与品质。
b) 道德分析请学生选取一则《论语》中的格言或箴言,让他们分析其背后的道德意义,并与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讨论。
4. 总结与回顾(10分钟)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和回顾,引导学生再次表达他们对于《论语》的理解和感受,提醒他们将其中的智慧和道德原则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第三部分: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 平时表现:包括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积极参与和表达,对《论语》思想的理解程度等;2. 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评价:评价学生对于《论语》篇章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和协作能力;3. 道德分析的评价:评价学生对于道德原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 学生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阅读和思考题目,评价学生对于特定篇章的理解和个人思考能力。
《论语》阅读指导教案
《论语》阅读指导教案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有效地阅读和理解《论语》。
通过指导学生使用适当的阅读策略和技巧,激发他们对这部经典文献的兴趣,同时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先了解《论语》的背景和作者孔子的生平事迹。
- 教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态度,包括对文本的开放性和批判性思维。
- 指导学生使用预览、快速浏览和详细阅读等阅读策略,以帮助他们找到关键信息、理解上下文关系和抓住主旨。
- 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思考和讨论,促进他们对《论语》所提出的道德与伦理问题的深入思考。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论语》的背景和孔子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该著作的兴趣。
2. 预:让学生在开始阅读前,浏览目录和章节标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思考。
3. 快速浏览:指导学生在第一遍阅读时,快速浏览全文,注意标题、开头和结尾段落,抓住整体意义和主题。
4. 详细阅读: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每个章节,注意理解每个句子和段落的意思,特别关注关键词和重点内容。
5. 思考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探讨《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和智慧格言,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6.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他们从《论语》中学到的道德原则和智慧,同时反思对这些思想和观念的接受和应用。
评估方式-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思考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 阅读理解测试:设计适当的阅读理解测试,考察学生对《论语》中的内容和思想的理解程度。
-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完成的与《论语》相关的作业,包括书面作业和口头表达等。
教学资源- 《论语》原文- 相关研究资料和解读文章- 网络资源和视频讲座结束语通过本教案的指导,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论语》,培养良好的阅读惯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体会到古代智慧对于现代生活的启示作用。
小学阅读课《论语》备课教案
3、请你总结本文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等。
二、精读精练: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岂不善者而改之。”
教具准备
读本、多媒体课件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一、题目解读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论语>十则》都是人生格言,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读后心得体会交流
谈谈自己对于《论语》的看法
查漏补缺做好摘抄工作
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四书五经” 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
2. 《论语》名句集锦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阅读教学设计
论语阅读教学设计导言:《论语》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
通过对《论语》进行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智慧的精髓,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还能促进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本文将针对《论语》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
一、教学目标《论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帮助学生理解《论语》中的各种思想观点和道德原则;2. 培养学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4.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论语》阅读教学的内容应包括《论语》中的重要章节和句子,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论语》的核心思想。
三、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探讨《论语》中的各种思想观点和道德原则,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 合作学习法: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互动和思维碰撞,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语言学习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论语》中的句子,学习和理解古代汉语的语法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介绍《论语》的背景和作者孔子的思想,激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教师选取《论语》中的经典句子或章节,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让学生理解和思考其中的意义,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3. 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句子或章节进行深入讨论,讨论的内容包括句子或章节的意义、故事背景等,同时,小组成员之间要互相提问和回答,促进思维的碰撞。
4. 总结概括: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论语》中的重要思想和道德观念,并与学生一起进行总结和提炼。
5. 反思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本次阅读教学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
1.《论语》中“子曰”的“子”指的都是()。
(孔子)
2.相传孔子有三千弟子,请列举出三个你知道的弟子:()、()、()。
(曾子、颜渊、子路、子贡、子由……)
二、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乐乎?”
2.曾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人谋而不忠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不习乎?”
3.“行有余力,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
5.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
6.子曰:“父母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子曰:“老者安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子曰:“默而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
有于我哉?”
9.子曰:“_______________,必有近忧。
”
10.曾子曰:“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阅读题
(一)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
1.给下列字标注正确的读音:
便辟()便佞()2.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直:()谅:()
多闻:()善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