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资料日本明治维新第4课1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课件
日本的幕府时代
幕日府本一武词始士自古代汉语,指出征时将军的府署。在日本,最初 指以年将大近后,军名卫又在与 那大称日将将本大 里住军历名 得所为史都 到,首上养 封转的最着地指中实自和武央行士政军己禄首权事的米脑为封家,征幕建臣但夷府统即必大。治武须将从的军公“士效元幕(, 忠简府1称武 将1政9将士 军2治年军从 或”至)府将 大时1邸8期军 名6,7,或 , 经这历些过武镰仓士幕一府般、是室职町业幕府军、人德,川拥幕有府佩三大刀幕特府权的,统他治们。构成 一了、幕镰府仓幕统府治(1的19基2-础1,33从3年而) 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构成的封 二建、统室治町幕制府度(1即33藩6-体1制57。3年德) 川幕府为了从思想意识上培 三养、武德士川幕这府个(1支60柱3-,1大86力7年宣) 扬武士应具有忠、义、勇的 在者“日德武本川士历将史军道上的”,统精治17神机—,构19使幕世府武纪设中士置期为在称其江为效户江力(户今和时东代卖京,命)因。而最得高名统。治江
废藩置县 四民平等 殖产兴业 文明开化 自由民权运动 《日本帝国宪法》 《江华条约》
明治维新的含义
• 1.狭义:是指1868年日本倒幕派推翻德川幕府, 建立明治政权(1868年1月3日,倒幕派以天皇名义 颁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宣告废除幕府制,设 立以天皇为首的政府);
• 2.广义:是指日本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 会的全过程(一般认为是1853年-1890年) 史学界 将1868年的明治维新作为日本近代史的起点;
幕府成为众矢之的,矛盾的患)
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 (三个进一步)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日本明治维新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日本明治维新考点解读考点提示明治维新知识经纬知识清单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1、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1)幕藩体制17世纪初,德川家族开始统治日本。
德川家族对日本的统治是通过__①__的形式实现的,幕府的最高首领是将军,由德川家族的人世袭担任。
地方上划分为大小两百多个“藩”,藩的首领大名享有藩的世袭统治权,但必须听命于将军。
天皇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没有实权。
(2)阶级关系德川幕府统治下,日本社会分为士、农、工、商等不同的身份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
“士”是统治阶级;农民世代为领主耕种,除把大部分收获物交给领主外,还要负担各种杂役和劳役;工商业受统治阶级的歧视;处在社会最底层的是“贱民”。
(3)锁国政策为防止外部势力对日本的侵入,德川幕府推行__②__政策,严禁日本人与外国贸易,把外国商人和传教士驱逐出境。
只允许同中国、朝鲜和荷兰等国通商。
(4)经济缓慢发展到19世纪初,日本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5)社会矛盾尖锐农民受到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起义不断;工商业者不满幕府严格限制和恣意掠夺;一些中下级武士迫于生计不得不屈身从事过去瞧不起的商业或手工业,逐渐产生了反抗思想。
2、日本的开国与社会危机(1)黑船事件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一支舰队来到日本,把美国总统写给日本天皇的信交给了幕府政府,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贸易。
这一事件称为“___③___”。
1854年,佩里再次率船队来到日本,同幕府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
日本的国门被打开。
(2)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西方殖民侵略的进一步加强:开国后,西方殖民势力不断向日本渗透,日本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列强的侵略、经济的混乱使人民生活更加困苦,农民起义不断。
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侵略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无尽灾难的同时,客观上也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高中历史选修1《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134人教PPT课件
1869年2月开始,正式向美国荷兰提出修
约要求,但未成功;
1871年夏日本通知各国要求修约;
1871年8月19日,日本与夏威夷订互惠
条约;
1892年英为了利用日本对抗俄国,取消
治外法权、关税自主权成功; 1910年发出了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通知,
谈判修约
同时着手签订新的主权对等的互惠条约,
1910年,向11个欧美国家发出了 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通知,涉及
D、《日本帝国宪法》颁布
2、19世纪后期,日本之所以要制定一部宪法,其最 主要的原因是
A、农民负担加重
B、中小地主对明治政府改革的不满 C、自由民权运动的兴起和农民暴动
C
D、明治天皇加强权力的需要
3、日本明治维新产生的作用有①推动了日本政治 民主化 ②使日本摆脱民族危机,成为近代亚洲强国 ③使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之路 ④使日本彻底扫除
第4 课
课标要求
识记1889年日本宪法的制订、开始实现“富国强兵”,废除 不平等条约,对朝鲜、台湾的侵略。
理解1889年日本宪法的特点;日本能成为东方强国并踏上对 外扩张之路与明治维新的关系。
运用 探究近代日本政治、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对日本和亚洲各 国产生的影响。
1
温故而知新
▪ 政治:废藩置县 四民平等 ▪ 经济:币制改革 土地改革 地税改革 殖产
世界体系:日本的崛起使世界格局增加了一个新的 竞争者,使得国际关系体系的范围扩大化内容复杂化
积极:日本的崛起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具有一定 启发,使得亚非拉国家开始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努力
项目 明治维新(19中) 成功
戊戌变法(19末) 失败
资义发展水平较高
社会 背景
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课件--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背景 内容
第1课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第3课 明治维新
影响 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简单了解日本
日本的由来
公元前1世纪小国林立
4世纪统一
7世纪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①镰仓幕府
12世纪末幕府统治
(1192——1333年) ②室町幕府
对比探究:日本幕府锁国政策和中国清朝的闭关锁国有什么不同?
日本:主要是防止外部侵略
清朝:主要是封建统治者的盲目自大
相同点:
(1)都是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
(2)都是为维护其封建统治
幕府的锁国政策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材料一、
材料二:在棉纺织业中, 商人以“出机”、“换 棉”等形式给生产者提 供棉花和织机,让劳动 者在自己家中织布,按 成品多少付给工资,控 制了农村家庭手工业者。
1853年
英美、国俄东印、度法舰、队荷兰和日签订类似条约 ,列 强取司得令领佩事里 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
日设置租《界日、协美定亲关税善权条。 约》
思考: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对日本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1、打开日本国门,使日本沦为半殖民地,民族危机加深。 2、冲击着日本社会,激化社会矛盾,进一步动摇幕府统治。 3、西方列强殖民侵略客观上刺激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4、西方先进思想传入,使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反对幕府 统治,要求改革呼声更加强烈。
5.结果:“大政奉还” 形式上结束了幕府统治
思维拓展:幕府为何要“奉还大政”给天皇?
目的: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 保留实际权力。
该图现藏于日本东京圣德纪念馆。1867年,萨摩、长州等藩组成讨幕联 盟,策划武力讨幕;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席卷包括京都在内的幕 府管辖区。幕府统治摇摇欲坠。在此情况下,德川庆喜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 1867年10月24日他假意向朝廷提出辞职,将政权交还天皇,称为大政奉还。
《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的制定和特点:崛起为东方强国,开始实现“富国强兵”。
2、明确明治维新各项改革措施内容、特点及影响废除不平等条约踏上对外扩张之路;对朝鲜的侵略;对台湾的侵略。
(二)过程与方法:1、日本为什么能崛起为东方强国以及踏上对外扩张之路与明治维新之间的关系。
2、探究近代日本政治、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对日本和亚洲各国产生的影响。
3、通过历史的横向和纵向联系,讲日本的1889年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宪法进行比较。
并且通过日本崛起的原因和发展道路作为中国崛起的一面历史的镜子以达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教育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1889年日本宪法是近代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但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2、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高低,对外侵略扩张是近代日本一项长期的国策,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889年日本宪法制订的背景、内容;日本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原因;对外侵略扩张的过程。
难点:1889年日本宪法的特点、影响。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近代日本社会的发展情况:1889年日本宪法,崛起为东方强国和踏上对外扩张之路。
首先要明确,这些变化是在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前提下发生的,是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
它展现了进入近代的日本在政治体制、国际地位以及对外政策方面的发展情况。
由于这一课要求学生分析理解的内容较多,建议在教学时适当补充一些图表和文字材料,以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性认识,便于学生的分析和理解。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和问题比较方式进行,同时配合质疑答疑、原始史料阅读、论从史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
部编人教版第4课_日本明治维新学课件
除旧布新
日本明治维新பைடு நூலகம்施:
①政治上: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
天皇模仿西方采用君主立 三府七十二县
宪制政体,把当时的日本
京
东
都
京
领土分成了3府72县,采用
大
中央集权制的方式来统一
阪
权力。
消灭了封建割据,巩 固了天皇统治。
除旧布新
②军事上: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建立了资产阶级常备军,成为日 本对外扩张的工具。
暗黑时代
天皇 将军 大名 武士
农 工 商
社会危机加剧
希望摆脱傀儡地位 掌握实权,设幕府
日益不满幕府统治
手工工场倒闭 市场混乱、物价飞涨
处境不断恶化
经济实力增强 要求政治权力
暗黑时代
日本明治维新背景
幕府的
幕
外患 民族危机 封建统
倒
府
治严重
幕
统
阻碍日
运
治
内忧 社会危机 本经济
动
和社会
发展
光明初现
1868年“王政复古”,幕府统治结束,改年号为“明治”
倒 幕 派
光明初现
1869年,日本首都迁到东京(东部的京城)
迁 都 东 京
除旧布新
时间:1868年 主要人物:明治天皇 目的:全面学习西方,富 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 巩固天皇统治。
明治政府颁布《五条誓文》
除旧布新
1871年,一支近百人的政府使 节团从横滨港出发,前往欧美各国。 使节团中包括49名明治高官,这个 数字几乎是当时政府官员总数的一 半。为了支撑这次庞大的出行,成 立刚刚三年的明治政府拿出了当年 财政收入的2%。在一年零十个月的 时间里,他们考察了欧美12个国家。 写下了长达百卷的考察实录——
高中历史选修1《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129人教PPT课件
日本(至神高权无色上彩)
天皇解 散议会
天皇为代表
内阁对天皇 负责
的官僚军阀 集团
5.评价:
(1)进步性:
性质上:基本上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形式上:承认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形式 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 作用上:标志日本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 秩序基本确立。
(2)局限性: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3、宪法的内容有哪些?
4、宪法的影响有何影响?如何评价?
1878年5月14,大久保利通遭到六 1882伊藤博文等人遍访欧
名刺客的袭击,当场毙命。
美各国考察欧美国家的宪
法和政治制度 ,为日本寻 ——《大国崛起》 找适合本国的发展道路
(1)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农民负担的加重,很多地方农民发动暴动。
(2)中小资产阶级和中小地主掀起了遍及全国的“自 由民权运动”。
▪二、日本的崛起
经济的迅速发展
①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 ②以钢铁和机器制造为代表的重工 业迅速发展。
军事实力不断加强
军事装备、指挥人才等各方 面的力量都大大增强
废除不平等条约
过程:
①19世纪末,与英、美等国订立废除治外法权 的条款。
②1909年召开修改不平等条约会议
③1910年发出了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通知,同时 着手签订新的主权对等的互惠条约,实现了关 税自主和法权上的平等。
明治维新后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任务最终完成
大陆政策
满蒙
中国
朝鲜
日本
台湾
亚洲乃至全世界
“开拓万里波涛, 布国威于四方”
日本“大陆政策”
明 治
内容:
天 皇
第一期征服台湾
图
高三历史选修1知识点整合复习课件:第四课明治维新
3.明治政府在政治上的改革 (1)施政纲领: 《五条誓文》 。 (2)主要内容: ①废除割据状态的藩国,设置都、道、府、县,把 地方置于中央的直接管辖之下,并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 承认土地私有。 ②宣布“四民平等”,取消了等级身份制和武士阶 级的特权。
(3)作用: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实现了民族 国家的统一,为进一步推行改革、富国强兵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 [ 深化认知 ] 日本下级武士虽然是封建统治阶级中 的一部分, 却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而成为革新力量, 特别注意的是下级武士虽然担负民主革 命任务,却未转化为资产阶级。
[深化认知] 殖产兴业政策的实施,加速了日本工业 化的进程,为其迅速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强国奠定了基础, 体现了日本走向近代化的特点。
五、明治维新的文化措施(文明开化) 1.措施 (1)把教育视为推动近代化的关键所在,确定了“国 民皆学”的方针。 (2)在政府“求知识于世界”的开放政策下,大量介 绍西方情况和各种学说,掀起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 14 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 ——明治维新
[目标导航]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 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 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一、明治维新的国内背景(幕府统治的危机) 1.政治 幕府掌管国政,地方上是相对独立的藩国,二者结 成主从关系;森严的等级身份制度。
2.经济 土地归将军、藩主等领主所有,农民承担沉重的租 税负担。由于幕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资本主义因素没 有得到充分发展。 3.对外政策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4.矛盾 社会各阶层尤其是下级武士不满幕府统治,希望改 变现状。
[ 深化认知 ] 日本的闭关锁国政策与中国清朝的闭 关锁国政策相似,都是相对的闭关锁国。日本允许同欧洲 的荷兰和亚洲的中国、朝鲜三个国家进行贸易往来,而中 国清朝则是允许广州一地可以对外通商。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优质课件:第4课 戊戌政变
3.戊戌变法的意义 (1)爱国性:从时代背景分析,变法运动是在甲午战争失败于邻国日本 后,中华民族遭遇空前危机的情况下开始的,所以救亡图存是变法的 直接目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变法是爱国的,是进步的。 (2)进步性:从变法的内容看,政治上要求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 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这些要求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3)启蒙性:从变法运动的过程看,上书、演讲、办团体、宣传变祖宗 之法,乃至掀起百日维新,这些使民众接触到了资产阶级思想,认识 到封建思想的弊端,从而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4课 戊戌政变
目标导航
1.了解百日维新期间新旧势力交锋的表现。(重点) 2.理解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3.认识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近代道路的曲折性。(难点)
内容索引
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 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
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一、新旧势力的交锋
(2)官吏产生的途径:官吏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在克利斯提尼改革后,官吏选拔 也可通过抽签方式进行,任职资格无财产的限制,一切职位个人不得连任,任期短。 (3)监督官吏制度:陶片放逐法是全体雅典公民对高级官吏进行控制和监督的重要手段。 3.主要特征 (1)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 (2)体现小国寡民的特色。 (3)否定血缘关系,以财产和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作为实施民主政治的基础。 (4)真正享有民主的只有少数人。 4.缺陷 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妇女无政治权利可言,广大奴隶受到压迫,公民权对于 居住在雅典的外邦人来说遥不可及。此外,下层公民为生活奔波劳碌,常常无暇顾 及城邦的政治生活,其政治权利也形同虚设。 5.实质 雅典城邦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专政,因此雅典民主实际上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不 是全社会所有人的民主。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目录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一一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第13课辛亥革命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第16课抗日战争第17课解放战争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附录一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附录二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录三历史学习推荐网站后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发达的古代农业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3古代商业的发展4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5开辟新航路6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7第一次工业革命8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9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15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16大众传媒的变迁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7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8罗斯福新政19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20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2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23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24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附录一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附录二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录三历史学习推荐网站后记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3课宋明理学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7课启蒙运动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第17课毛泽东思想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第20课“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第23课美术的辉煌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附录一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附录二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后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第3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探究活动课一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第六单元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第1课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第2课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改革的后果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探究活动课二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第3课明治维新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第3课百日维新第4课戊戌政变探究活动课三改革成败的机遇与条件附录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后记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2第一单元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第1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第2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第1课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第2课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第三单元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第1课美国《独立宣言》第2课法国《人权宣言》第3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探究活动课一撰写历史短评——试评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单元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2课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第3课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第五单元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第1课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第2课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封建制度的复辟第3课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第1课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第2课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第3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第4课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第七单元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第1课英国宪章运动第2课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第3课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第4课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探究活动课二近代时期人们对民主的追求与斗争——学习编辑历史报纸附录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后t己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3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旷日持久的战争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第二单元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1巴黎和会2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3 华盛顿会议4维护和平的尝试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3走向世界大战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8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探究活动课一世界大战的启示一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1两极格局的形成2冷战的开始3美苏争霸4两极格局的结束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2越南战争3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4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5南亚次大陆的冲突6两伊战争7海湾战争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1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2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3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探究活动课二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努力维护世界和平附录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后记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探究活动课一追寻孔子的足迹第2课西方哲学的代表柏拉图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第1课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第2课美国国父华盛顿第3课一代雄狮拿破仑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躯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第2课圣雄甘地第3课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第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第2课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第3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第4课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第5课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探究活动课二春天的故事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第1课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第2课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第4课近代科学之父牛顿第5课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5第一单元历史和历史的“重现”第1课历史是什么第2课历史学是什么第3课历史学怎样“重现”历史第4课历史学有什么社会功能探究活动课一我们身边的历史学第二单元人类起源之谜第1课人从哪里来第2课人类进化的历程第3课寻找人类的祖先第4课人类起源在何方第三单元米诺斯宫殿遗址与克里特文明第1课克里特岛的美丽传说第2课伊文思的惊人发现第3课克里特文明的“重现”第4课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第四单元二里头文化的探索第1课二里头遗址的发掘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第3课二里头文化与认识夏史第4课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第五单元三星堆遗址——古蜀文明之谜第1课“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第2课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第3课三星堆文化和古蜀文明第4课三星堆文化的未解之谜第六单元玛雅文明的消失第1课玛雅文明的发现第2课玛雅文明的历史第3课玛雅人的智慧第4课玛雅文明的假说第七单元大津巴布韦遗址与非洲文明探秘第1课穆塔帕王国与“黄金国”的传说第2课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发掘第3课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建筑与文物第4课谁创造了大津巴布韦文明探究活动课二走进历史博物馆附录一历史读物与网站推荐附录二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录三大事年表后记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6第一单元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1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2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第二单元古代埃及的历史遗产1雄伟的金字塔群2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新生第三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1雅典卫城和奥林匹亚遗址2古罗马城的建筑艺术成就第四单元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1佛罗伦萨的文化遗产2 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第五单元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1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2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3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第六单元明清的宫殿、皇家园林和陵墓1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北京故宫2瑰丽的夏宫——颐和园3突显皇权的明孝陵4宏伟壮观的明十三陵第七单元多姿多彩的中国古城和古村落1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2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探究活动课本居住地区人文自然环境的考察和保护建议第八单元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昆曲1古雅的昆曲2昆曲的拯救和保护第九单元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1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2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附录后记。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明治维新
六、明治维新的内容
皇族 1.政治
废藩置县,将全国划分为三府七十二 县,地方被置与中央直接管辖下;
华族 废除封建等级制,宣布“四民平等”, 士族 取消等级身份制和武士特权; 平民 逐步收回华族和士族的俸禄,建立适
应资本主义发展的体制
2.经济
改革币制: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 国唯一货币 ;
土地改革: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确立土地私有制,容许土地买卖;
四、倒幕运动 1时间 1863—1868年 2背景 尊王攘夷运动失败;
民族危亡加剧; 幕府统治的黑暗落后;
3倒幕派根据地 萨摩、长州、土佐、肥前四藩
4代表人物
五、倒幕运动经过
1867年幕府以退为进,将政权“奉还”天 皇以消除倒幕派的讨伐借口,史称大政奉 还,德川幕府的统治在形式上宣告结束;
1868年1月,幕府军队反扑,在京都的鸟 羽、伏见战役中被新政府军击败;
1837年下级武士大盐平八郎在大阪 领导起义,冲击了封建统治,产生很大 的影响
二、黑船事件—打开日本国门
1853年,美国佩里舰队叩关
①1854年签订《日美亲善条约》
日本被迫承认列强享有领事裁判、 设租界、议定关税和片面最惠国待 遇,随后英、俄、荷、法接踵而至
②日本国门被打开,被迫面向世界
三、西方侵略给日本带来的影响
四、倒幕运动 1时间 2背景 3倒幕派根据地 4代表人物
五、倒幕运动经过
单元知识结构
第一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历史背景
第二课倒幕运动 明治政府成立
过程及内容 第三课 明治维新
地位及影响 第四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六、明治维新的内容 1.政治 2.经济 3.文化 4.军事 5.法制 七、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1
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对外扩张
19世纪50年代中期,曾被明治维新运动的改革派武士奉为师表的吉田松阴说过:“方今急修武备,一旦军舰大炮充实,即可……责成朝鲜纳币进贡……北则据满洲之地,南则占有台湾,吕宋诸岛……”
——井上清《日本军国主义》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
本文档仅用于百度文库的上传使用。
部编人教版第一单元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课件(共40张PPT)
二、倒幕运动
1、背景: 内忧外患 2、王政复古 1868年 推翻幕府统治
倒幕派(武士、商人、资产阶级、新兴地主) 人民 部分大名(西南四强藩)
3、迁都东京 明治天皇 东京
明治天皇名睦仁,
1867年继承皇位。 1868年改年号为明 治元年,在位时期 实行一系列资产阶 级性质的改革,日 本完成了从封建社 会向资本主义社会 的过渡。
之准许。遇有上述情形时,无须另行谈判, 亦不得拖延推委。 ——摘自《日美亲善条约》
内忧
德川幕府闭关锁国 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根本原因)
外患
西方列强入侵 民族危机严重
幕 府 统 治 危 机
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危机)
进入19世纪以后,社会各阶 层对幕府统治强烈不满,社会动 (1)农民、城市贫民和 荡不安,尤其是下级武士,迫切 下级武士的处境不断恶化。 希望改变现状。他们后来成为明 (2)面对民族危机和社 大盐平八郎领 治维新的领导者。
数之智德良能,使进入文明开化之域。
——伊藤博文
(4)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
“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
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明治时期的日本课堂 情景
明治时期的教育普及率 最具可持续发展和远见措施
国家教育经费占财政总预算的8%; 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地方教育经费占地方总预算的25%; 国家教育经费其中50%都用于义务教育
篡权,打着“王政复古”的旗号,主张
用天皇亲政取代幕府统治;对外要求废
除幕府签定的不平等条约,驱逐侵略者。
位于西南的长州藩成为改革派的大本营。
日本 武士
二、前提
倒幕运动
1868年,以武士
为主体的倒幕派,采
用“挟天子以令诸侯”
人教版选修1历史课件8明治维新-4走向世界的日本
一、1889年日本宪法(政治近代化---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5.特点:形式上确立了君主立宪,实质上天皇专制 6.评价:
(1)历史的进步性:
性质上:基本上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形式上:承认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确立了三权 分立的国家体制。 作用上:标志日本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 本确立。
维新前后日本在政治、经济、对外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维新前
维新后
政治 幕藩体制的封建国家; 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
天皇无实权;
废藩置县;天皇专制;
封建等级制度
“四民平等”
经济 工场手工业;
资本主义现工业化;
封建领主所有土地制 土地私有制
军事 武士是职业军人
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文化
西方文化刚刚传入
文明开化
第4课
——明治维新的影响
日本宪法颁布
结合这四幅 图片,谈谈你对 “走向世界的日 本”中“走向世 界”的含义。
日本与列强修约谈判
日本侵入朝鲜江华岛
甲午战争海战图
走向世界
• 一是采取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建立适应资本 主义发展的政治体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顺 应世界潮流;
• 二是随着自身实力增强和资本主义发展,日本 实现了民族独立并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
征服世界。
——(日)田中义一
满蒙
大
朝鲜
陆
中国
政
日本
策
台湾
亚洲乃至全世界
三.踏上对外扩张之路
2、表现:
A 明治政府成立时,便有对外扩张之心 B 侵略琉球:1872开始
1879正式吞并 C 侵略朝鲜:1876《江华条约》打开门户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1)
课标要求
分析明治维新 在日本近代化 过程中的历史 地位
目标分解
掌握 宪法主要内容;废除不平等条约的 过程;侵略朝鲜和中国的史实 理解 (1)1889年宪法具有浓厚的封建 性,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2)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 使其具有强烈的扩张性
学 探究学案
1889年日本宪法
三权分立
• ③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 秩序基本确立。
• ④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 (1)这部宪法性质如何?它是以哪 部宪法为蓝本制定的?
• (2)日本近代的天皇制政体与英国 的君主立宪制政体相比较,有何 异同?
提示: (1)属于资产阶级的宪法。普鲁士宪法。 拥有绝对的权力,实质上是天皇专制。
• (2)日本军事实力的增强。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明 治维新时期建立起来的新式军队“皇军”无论从军 事装备还是指挥人才等各方面的力量都大大增强。
• (3)国际环境极为有利。19世纪后半期,随着主要资 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西方列强加紧分 割世界,而庞大、落后、腐朽无能的中国是其主要
日标。
踏上对外扩张之路
• ——《普鲁士宪法》(1850年)
•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仿效普鲁士确立近代 宪政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日本与英国 的君主在近代宪政中的权力差异。
• (2)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根据 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 解析: 本题以日本的明治维新为切入点,考查日 本明治维新、近代普鲁士宪政、英国君主立宪等的 异同。第(1)问概括总结;第二小问注意是要注意对 材料一、二进行分析,找出二者的共同点,然后比 较日本、英国在近代宪政中君主权力的不同之处。 第(2)问注意题目的要求,从日本天皇拥有的权力很 大,联想到日本浓厚的封建残余,并结合所学知识, 如日本的国内市场狭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的侵 略扩张对日本、亚洲邻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预习导引知识点一1889年日本宪法1.背景(1)明治维新期间,农民负担沉重,发动暴动。
(2)中小地主和资产阶级掀起“自由民权运动”。
(3)1885年,日本实行内阁制,伊藤博文出任第一任内阁首相。
2.目的:缓和矛盾,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3.颁布1889年,明治政府以天皇名义颁布钦定的《大日本帝国宪法》。
4.内容(1)宣布日本实行君主立宪,但又宣称“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2)规定日本国民称臣民,他们享有法律范围内的自由。
(3)规定议会分为贵族院和众议院,议会权力很有限。
(4)规定设立内阁和枢密院,内阁是行政机关,只对天皇负责;枢密院实际上成为国家最高决策机关。
5.评价(1)局限性: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2)进步性①承认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
②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
③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
④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深度点拨]《大日本帝国宪法》的特点(1)从颁布背景来看:以天皇名义颁布,是钦定的方式。
(2)从内容上看: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
(3)从性质上看:是近代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但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4)从影响来看:它确立了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
知识点二崛起为东方强国1.条件(1)19世纪后半期,西方列强忙于宰割中国。
(2)明治政府加紧推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
2.时间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3.表现(1)经济上①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已经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
②以钢铁和机器制造业为代表的重工业迅速发展。
(2)军事上: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
(3)外交上:1894年和英国签订条约,英国许诺废除治外法权,美国等国也同日本签订了类似条约。
4.意义20世纪初,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并逐步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一员。
[深化理解]明治维新是近代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日本明治维新成为亚洲地区摆脱民族危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一个典型,对亚洲其他国家影响较大,其中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就开始效仿,开始了“走日本人道路”的探索。
知识点三踏上对外扩张之路1.侵占琉球(1)1872年,日本把琉球变成自己的藩属。
(2)1879年,正式吞并琉球,把它变成日本的冲绳县。
2.侵略朝鲜(1)1876年,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
(2)后来,朝鲜变成中日共同保护国。
(3)20世纪初,朝鲜实际上沦为日本的殖民地,1910年,日本正式吞并朝鲜。
3.侵略中国(1)1874年侵入台湾,后获清政府50万两白银赔款。
(2)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
(3)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名师点拨]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因此日本在刚刚摆脱西方列强侵略后就积极进行对外侵略扩张,同时这也是近代日本一项长期的国策。
主题一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史料探究】史料一到19世纪80年代初,国营工厂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量和规模,起到了示范的作用。
但由于经营不善,国营工厂连年亏损,政府转而扶植私人企业,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将一大批国营工厂陆续出售给与政府关系密切的民间大资本家,推动了民间企业的兴起。
史料二日本维新政府原本试图通过官营企业的形式进行工业化,但在官营企业亏损后即将其下放给了带有许多封建要素的民间资本,民间资本在政府的主导下向近代工业资本转化。
——改编自严立贤《日本资本主义形态研究》史料三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
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摘自《世界近代史》思考(1)据史料一说明日本殖产兴业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是什么。
(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发展近代工业的政策对日本民主政治建设所产生的影响。
(3)据史料三,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因素是什么。
答案(1)内容:出售国营企业,扶植私人企业。
特点:国家鼓励扶植私企,充分调动民间企业力量以推动工业化发展。
(2)使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具有浓厚的封建性,确立和巩固了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统治秩序建立。
(3)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全面地向西方学习。
不仅学习政治制度,而且学习经济、文化等。
【史论归纳】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1.时代和国际环境因素:明治维新时,世界处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尚未到来,西方列强侵略矛头主要指向中国,加上亚洲民族运动兴起,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牵制了西方列强的势力,为日本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2.国内因素(1)政治体制:封建领主潜伏着很大的离心力,维新派的尊王倒幕号召,客观上符合建立民族国家和统一国内市场的要求,以大阪为中心的国内统一市场逐步形成,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思想文化传统:日本知识分子易于吸收外国的新思想、新文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和科学技术在日本传播快、普及早,并与自身民族文化融合,对维新运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3.改革的主观因素(1)领袖人物:改革派骨干多为资产阶级化的知识分子,具有斗争经验和政治才干。
(2)方针正确:长州、萨摩等藩,采取割据富强的方针,有强大的武装力量。
(3)人民群众:重视利用人民的力量,推翻了幕府统治。
(4)国家政权:明治政权掌握在改革派手中,改革成为基本国策和政府的一致行动,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主题二明治维新的影响【史料探究】史料一日本近代棉纺织品国内总消费情况(单位:千捆)——[日]高村直助《日本纺织业史序说》史料二日本历史学家德富苏峰认为,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日本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
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
——汤重南等主编《日本帝国的兴亡》史料三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
……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思考(1)根据史料一,概括日本工业的发展状况。
(2)如何理解史料二中“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3)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日本新领导人”是怎样学习西方文明“增强民族力量”的。
举例说明19世纪末日本又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
(4)综合上述史料并结合明治维新的措施,试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说明明治维新“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答案(1)国内生产迅速增长,国外输入占国内消费比例迅速下降。
(或国内消费来源由以国外输入为主转为以国内生产为主)(2)告别旧日本:建立君主立宪制;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西方文明;建立新式军队;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等。
尚未到达新日本:保留较多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人民不能完全获得自由和权利。
(3)废除旧体制;发展新经济;倡导“文明开化”;建立新式军队。
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或侵略朝鲜)。
(4)政治:学习西方民主政体,但保留了天皇制度。
经济: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但采用官营为主的经济方针。
文化: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但保留军国主义思想。
【史论归纳】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的影响1.积极性(1)废藩置县,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颁布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政治方面)(2)废除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并逐步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一员。
(国际地位)(3)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使日本从此走上了近代化道路,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
日本迅速崛起为东方强国。
(经济方面)(4)文明开化,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社会面貌)(5)为亚洲邻国提供了启迪和经验。
(对他国影响)2.局限性(1)政治上:天皇专制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宪法颁布后,藩阀依然长期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仍然没有民主权利。
(2)经济上:土地改革不彻底,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消极性不断显现,农民的贫困,影响国内市场扩大,制约了工业发展。
(3)文化上:推行愚民政策,强制民众绝对服从天皇。
(4)军事上,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相结合推动日本加入侵略的行列,给亚洲国家带来了灾难。
1.“我要对诸位说,你们都拥有相同的一件法宝,那就是自由权。
”这是19世纪70年代一位日本思想家提出的制定宪法的理念。
但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根本没有体现这一理念,该宪法仍规定()A.贵族院享有立法权B.众议院享有立法权C.天皇享有立法权D.内阁享有立法权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相关史实分析,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国家实权仍掌握在天皇手里,故它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
2.史学界认为,日本是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这里的“不成熟”主要是指明治维新前的日本()A.资本主义尚不发达B.未产生资本主义因素C.封建统治仍很牢固D.已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答案 A解析作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所谓的条件不成熟应与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有关。
本题应该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角度进行分析,进而排除C、D两项。
3.“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反映了日本明治政府()A.主张求知识于世界,发展资本主义B.主张建立近代化军队C.主张摆脱外来的民族压迫D.欲走对外扩张之路答案 D解析结合教材知识可知,日本明治政府宣称的“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反映了日本欲走对外侵略扩张之路。
4.19世纪中后期,日本的对外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①加速了资本积累②提供了充足的原料③扩大了海外市场④使得资产阶级统治在日本确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A解析日本的对外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占领了原料产地,积累了资本,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①②③符合题意。
④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5.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
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
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答案 C解析题干表述的是文化交流,考查由日本向中国学习变为中国向日本学习的决定性因素。
A项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是一个推动因素,不是决定性因素。
B项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是客观因素。
D项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是错误的,中国早在19世纪40年代就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而日本在19世纪50年代遭到美国侵略后才开始学习西方。
C项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从主观方面阐述了日本向中国学习变为中国向日本学习的决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