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制造系统第1、2章
自动化制造系统
第一章:概论制造规模分类:大规模制造、大批量制造和多种小批量制造。
自动化制造的定义:是由一定范围的被加工对象、一定的制造柔性、一定自动化水平的各种设备和高素质的人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自动化制造系统具有五个典型组成部分:(1)具有一定技术水平和决策能力的人;(2)一定范围的被加工对象;(3)信息流及控制系统;(4)能量流及控制系统;(5)物料流及物料处理系统。
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寿命周期:设计、制造、安装、调试、验收、应用、维护、报废及回收处理这些过程的集合称为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寿命周期。
自动化制造的意义:是由一定范围的被加工对象、一定的制造柔性、一定自动化水平的各种设备和高素质的人才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自动化制造系统五个典型组成部分:(1)具有一定技术水平和决策能力的人。
(2)一定范围的被加工对象。
(3)信息流及其控制系统。
(4)能量流及其控制系统。
(5)物料流及物料处理系统。
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寿命周期:通常将系统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验收、应用、维护、报废及回收处理这些过程的集合称为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寿命周期。
自动化制造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1)提高生产率。
(2)缩短生产周期。
(3)提高产品质量。
(4)提高经济效益。
(5)降低劳动强度。
(6)有利于产品更新。
(7)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8)带动相关技术的发展。
(9)体现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
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六个评价指标(六要素):(1)生产率。
(2)产品质量。
(3)经济性。
(4)寿命周期与可靠性。
(5)制造柔性。
(6)可持续发展。
人在自动化制造系统中起到的作用:(1)监视系统的运行状态。
(2)随时排除系统的复杂故隙。
(3)完成机器无法完成的复杂工作。
(4)完成机器不能经济性完成的工作。
(5)在系统控制和调度中起主导作用。
(6)随时调整系统的运行参数。
第二章:自动化制造系统的人机一体化设计与评价人机一体化的定义:人与具有适度自动化水平的制造装备和控制系统共同组成的一个完整系统,各自执行自己最擅长的工作,人与机器共同决策、共同作业,从而突破传统自动化制造系统将人排除在外的旧格局,形成新一代人机有机结合的适度自动化制造系统。
自动化制造系统概述
1-2 基本概念
制造系统:为达到制造目的而构成的物理或组织系统
制 造 系 统
人员
设备
组织机构 管理方式
硬件
软件
技术系统
1-2 基本概念
按照自动化程度对制造系统分类 制 造 系 统 类 别 手动制造系统
普通车床为 主,设计和 制造主要靠 手工
数控车床,加 工中心,设计 制造人不再处 于中心地位
进行划分
AMS的组成
成组技术 (GT)的产生原因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产品品种 增多,而每种产品的生产数量却并不很多。世界上75%~80% 的机械产品是以中小批生产方式制造的。 与大量生产企业相比,中小批生产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低, 生产周期长,产品成本高,市场竞争能力差。 能否把大批量生产的先进工艺和高效设备以及生产方式 用于组织中小批量产品的生产,一直是国际生产工程界广为 关注的重大研究课题。 成组技术就是针对生产中的这种需求发展起来的一种生 产和管理相结合的科学。
AMS的组成
成组技术的概念
充分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将许多具有相似信 息的研究对象归并成组,并用大致相同的方法来解 决这一组研究对象的生产技术问题,这样就可以发 挥规模生产的优势,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 成本的目的,这种技术统称为成组技术(Group Technology 简称GT)。
AMS的组成
1-2 基本概念 系 统 1.系统的定义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 结合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系统的基本特征
第一 系统是由若干元素组成的; 第二 这些元素相互作用、相互依赖; 第三 由于元素间的相互作用,使系统作为一个 整体具有特定的功能。
自动化制造系统概述41页PPT
1-2 基本概念
制造系统:为达到制造目的而构成的物理或组织系统
制பைடு நூலகம்
人员
设备
硬件
造
组织机构
系 管理方式
统
技术系统
软件
1-2 基本概念
按照自动化程度对制造系统分类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自动化制造系统
Automatic Manufacturing System
第一章 AMS概述
1-1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1-2 基本概念 1-3 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定义、组成 1-4 制造系统的发展历程 1-5 制造系统的发展趋势及实现原则 1-6 自动化制造系统的评价指标 1-7 系统工程与自动化制造系统方法论
例:低精度元件组成高精度系统 在计算机等数字设备中,采用以“0”和“1”两个状
态工作的电子器件,通过非线性方法相联接,组成了高精 度数字化系统。
2010年第35届超级计算机评比,来自Cray的美洲豹Jaguar, 凭借1.75 PFlop/s(每秒1750万亿次)的计算能力傲视群雄。
我国“星云”计算机最高运算速度每秒3000万亿次 。
1-1 本课程的主要要求及方法
要求:
掌握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基础理论与体系结构; 掌握自动化制造系统的管理与控制技术; 掌握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 提高从系统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
在学习本课程时,应联系实际,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 时,逐渐学会从系统的角度去看待制造、研究制造、 把握制造、发展制造。
中国制造业
2009年我国制造业占当年GDP的45%左右; 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照相机、收录机、
自动化制造系统 自动化制造系统(概述)PPT课件
直立和劳动创造了人类,而劳动是从制造工具
开始的。
——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 》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毛泽东 《贺新郎·读史 》
7
制造
物质财富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制造是人 类创造物质财富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
制造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16
发展简史(2)
材料的发展、金属工具的出现(续)
体力
干扰
需求 人脑
机构 机器
加工 对象
产品
人的 感官
❖ 材料 ❖ 能量 ❖ 信息
17
发展简史(3)
动力机械、加工设备的发展
❖ 公元前100年:罗马,水车;中国,水轮机雏形 ❖ 公元1世纪: 亚力山大,希罗,反动式汽轮机雏形 ❖ 公元25-221年:中国,杜诗,冶铸鼓风用水排 ❖ 公元265-420年:中国,杜预,水轮驱动的水转连磨 ❖ 公元700年: 波斯,风车 ❖ 1127年:中国,水转纺车 ❖ 1131年:中国,燃汽机雏形 ❖ 1629年:意大利,冲动式汽轮机雏形 ❖ 1698年:意大利,萨弗里,首次将蒸汽用于工业动力 ❖ 1705年:英国,纽科门,活塞式蒸汽机 ❖ 1769年:英国,瓦特,实用蒸汽机专利 ❖ 1838年:俄国,雅可比,直流电动机 ❖ 1897年:美国,西屋公司,两相交流感应电动机
自动化制造系统
2011年2月
1
整体 概述
一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二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 叙述内容
三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前言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自动化制造系统》课程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江苏自考02211自动化制造系统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2-4 机械传动控制的特点是什么? a) 传递的动力和信号一般都是机械连接的,所以在高速时可以实现准确的传递与信号处理,并且可以重复这两个动
1-4 机械制造自动化的作用是什么? a) 提高生产率; b) 缩短生产周期; c) 提高产品质量; d) 提高经济效益; e) 降低劳动强度; f) 有利于产品更新; g) 提高劳动者素质; h) 带动相关技术的发展;
1-5 机械制造自动化系统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a) 加工系统; b) 工件支撑系统; c) 刀具支撑系统 d) 控制与管理系统;
3-3 加工设备自动化包含的主要内容与实现的途径有哪些? 主要内容: 机床加工自动化循环、工件自动转位、自动测量及控制; 刀具的自动补偿、自动更换刀具; 自动排屑、自动装卸工件; 途径: 对于半自动加工设备,通过配置自动上下料装置来实现加工设备的完全自动化; 对于通用加工设备,运用电气控制技术、数控技术等进行自动化改造; 根据加工工件的特点和工艺要求设计制造专用的自动化加工设备; 采用数控加工设备,包括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
作; b) 控制元件同时又是驱动元件;
2-5 试比较分散控制与集中控制的优缺点? 分散控制: 优点: 实现自动循环的方法简单,电气元件的通用性强,成本低,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互锁性; 缺点: 顺序动作较多时,自动循环时间会增加,对提高生产率不利; 当执行机构较多时,会使电气控制线路变得复杂,对控制系统的调整和维修不利; 在使用大量有触点式电器时,由于触点频发动作,容易引起故障; 集中控制: 优点: 所有指令存储和控制装置都集中在一起,控制链路短且简单,控制系统比较简单,调整比较方便; 可以避免某一部件发生故障而其他部件继续运动与之发生碰撞或干涉问题,工作精度和可靠性比较高;
自动化制造系统
自动化创造系统引言概述:自动化创造系统是一种通过使用计算机和机器人技术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的系统。
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且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人为错误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动化创造系统的五个主要部份,包括生产计划、物料管理、生产执行、质量控制和设备维护。
一、生产计划1.1 生产需求分析:通过对市场需求的调研和产品销售数据的分析,确定生产计划所需的产品类型和数量。
1.2 计划排程:根据生产需求和设备的可用性,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排程,确保生产过程的高效运行。
1.3 资源分配:根据生产计划排程,合理分配人力、设备和原材料等资源,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二、物料管理2.1 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的及时供应,避免生产中断。
2.2 库存管理:通过使用先进的库存管理系统,准确掌握原材料和成品的库存情况,避免库存过剩或者不足的问题。
2.3 物料追踪:使用条码和RFID等技术,对原材料进行追踪管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三、生产执行3.1 生产调度:根据生产计划排程,合理安排生产任务和工序,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3.2 自动化生产线:采用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3 过程监控:通过使用传感器和监控系统,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四、质量控制4.1 检测设备:使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对产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4.2 数据分析: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潜在的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4.3 持续改进: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通过持续改进的方法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不良率。
五、设备维护5.1 预防性维护: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预防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的发生。
5.2 故障诊断:通过使用故障诊断系统,对设备故障进行快速定位和修复,减少生产中断的时间。
自动化制造系统(2017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张根保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机械学院机械制造系主任,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所长,瑞士 Leabharlann 邦洛桑高等工业大学机械系客座教授。
担任全国高校制造技术及机床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全国高校互换性及测量技术研究会副理事长、重庆市信 息化协会信息技术专家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以及国内外6个杂志的编委会副主任及编委等职。
自动化制造系统一、刚性自动化生产
1、刚性半自动化单机
除上下料外,机床可以自动地完成单个工艺过程的加工循环,这样的机床称为刚性半自动化机床。这种机床 一般是机械或电液复合控制式组合机床和专用机床,可以进行多面、多轴、多刀同时加工,加工设备按工件的加 工工艺顺序依次排列;切削刀具由人工安装、调整,实行定时强制换刀,如果出现刀具破损、折断,可进行应急 换刀;例如:单台组合机床,通用多刀半自动车床,转塔车床等。从复杂程度讲,刚性半自动化单机实现的是加 工自动化的最低层次,但是投资少、见效快,适用于产品品种变化范围和生产批量都较大的制造系统。缺点是调 整工作量大,加工质量较差,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大。
自动化制造系统(2017年机 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2017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03 基本信息2
目录
02 词条
自动化制造系统是指在较少的人工直接或间接干预下,将原材料加工成零件或将零件组装成产品,在加工过 程中实现管理过程和工艺过程自动化。管理过程包括产品的优化设计;程序的编制及工艺的生成;设备的组织及 协调;材料的计划与分配;环境的监控等。工艺过程包括工件的装卸、储存和输送;刀具的装配、调整、输送和 更换;工件的切削加工、排屑、清洗和测量;切屑的输送、切削液的净化处理等。
感谢观看
兼任长安公司、建设集团和长风公司的总经理助理,以及十余家企业的高级顾问。
自动化制造系统
3)刚性自动线。以刚性半自动化单机和刚性自动化单机为基础 可以组成复杂刚性自动化线。在刚性自动线上.被加工零件以 一定的生产节拍,顺序通过各个工作位置(不能打乱次序), 自动完成零件预定的全部加工过程和部分检测过程。刚性自动 线具有很高的自动化程度,具有统一的控制系统和严格的生产 节奏。是少品种、大量生产必不可少的加工装备。 优点:生产效率高,可以缩短生产周期,便于管理。
基础
纽带
核心
学科基础
图1-4 自动化制造系统学科体系
第三节
自动化制造系统的意义及发展历史
一、自动化制造系统的意义: 提高劳动生产率; 缩短生产周期;针对单件、小批量,多品种的产品制造极为 有利,能够快速相应市场的需求。 提高产品质量;在自动化制造系统中,由于广泛采用各种高 精度的加工设备和自动检测设备,减少工人情绪波动的影响, 因而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 提高经济效益; 降低劳动强度; 有利于产品更新;现代柔性自动化制造技术使得变更制造对 象更容易,适应的范围也较宽,十分有利于产品的更新,因而 特别适合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提高劳动者素质; 带动相关技术发展; 体现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
二、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技术的智能化发展
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
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计算机出现并获得应用
图1-5 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发展
第四节 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分类、适用范围及实施原则
一、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分类 (制造系统的分类)? 根据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和规模,可以将自动化制造系统划分为如下两 大类共计12种类型。
第七章 自动化制造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
第八章 先进生产模式与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发展趋势
第一章
自动化制造系统概论
自动化制造系统
自动化创造系统引言概述:自动化创造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机器人、传感器等先进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智能化控制和管理的一种生产方式。
它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为目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创造业。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自动化创造系统的内容。
一、自动化设备1.1 机器人技术:机器人是自动化创造系统的核心,它可以代替人力完成重复、危(wei)险或者高精度的工作。
机器人具有高速度、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汽车创造、电子产品组装等领域。
1.2 自动化传感器:自动化创造系统依靠传感器获取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包括温度、压力、速度等参数。
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为控制系统提供准确的数据,保证生产的稳定性和质量。
1.3 数控设备:数控设备是利用计算机控制的机电一体化设备,能够实现复杂的加工操作。
数控设备具有高效率、高精度和灵便性的特点,广泛应用于金属加工、木工加工等行业。
二、自动化控制系统2.1 PLC控制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是自动化创造系统中的核心控制设备,它通过编写程序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控制。
PLC控制器具有高可靠性、可扩展性和灵便性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2.2 SCADA系统: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SCADA)用于实时监测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
SCADA系统能够实时显示生产数据、报警信息,并通过网络传输数据,方便管理人员进行远程监控和控制。
2.3 MES系统:创造执行系统(MES)用于管理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计划排程、物料管理、质量控制等。
MES系统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和协调,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自动化生产线3.1 流水线生产:流水线是一种将生产过程分成多个工序,并通过输送装置将产品在各个工序之间传递的生产方式。
流水线生产具有高效率、低成本和高一致性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汽车创造、电子产品组装等领域。
3.2 柔性生产线:柔性生产线是一种能够适应不同产品生产的生产线,它可以根据产品的不同需求进行调整和改变。
自动化制造系统1
➢ 期末考试 70% ➢ 作业、上机练习 30%
第1章 自动化制造系统概述
➢ 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基本概念 ➢ 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基本内容
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定义 自动化制造系统的组成 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分类及特点
§1.1 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系统?
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元素构成 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狭义上制造系统是指产品加工和装配相关的机械 制造系统。
制造系统的概念模型 由资源输入、输出、转换、控制和约束五大因素。 核心功能既是资源转换,为社会创造财富。
制造系统的基本模型
用户、市 场 与 外 部 环 境
制造系统结构
经营管理 财务
市场与销售 研究与开发
工程设计
采购
质量控制 资源管理
经营管理信息流 生产管理信息流 技术信息流 物质流
第三阶段:1967~80年代中期 FMS(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
1967年----FMS(英国的Molins公司 ) 70年代初----FMC(柔性制造单元) 1980年----无人化工厂(富士工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理论有: 了解机械制造自动化的基本概念、类型、控制方
式及发展与应用。 掌握加工设备自动化的特点及分类,以及两种典
型的加工过程自动化方法:单机工作自动化和加 工自动线。 掌握物流供输系统的功能及组成;介绍不同类型 的物流供输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掌握刀具自动化的特点以及各种排屑、换刀自动 化装置。
自动化制造系统1
2021年7月20日星期二
课程内容介绍 一、基本情况 教 材:辛宗生主编 《自动化制造系统》 北京 大学出版社 参考教材: 张根宝.自动化制造系统. 机械工业出版社 全燕鸣.机械制造自动化.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自动化制造系统
自动化创造系统自动化创造系统是一种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高效、智能化的生产系统。
它通过集成各种自动化设备和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提升产品质量和一致性。
一、系统概述自动化创造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包括生产设备、传感器、执行器、控制系统、监控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等。
其中,生产设备负责实际的生产操作,传感器和执行器用于感知和执行物理过程,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和协调各个设备的工作,监控系统用于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指标,信息管理系统用于采集、处理和分析生产数据,并提供决策支持。
二、系统功能1. 生产计划管理:自动化创造系统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并实时调整计划以适应市场变化。
2. 设备控制:通过控制系统对生产设备进行精确的控制,确保设备按照预定的参数和工艺要求进行生产操作。
3. 过程监控: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如温度、压力、速度等,并及时报警和采取措施,以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质量控制:自动化创造系统能够通过传感器和执行器对产品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以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5. 故障诊断与维修:系统能够通过监测设备状态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提供故障诊断和维修筑议,以减少生产停机时间。
6. 数据管理与分析:信息管理系统能够采集、存储和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为决策提供依据,并优化生产过程和资源利用。
三、系统优势1. 提高生产效率:自动化创造系统能够减少人工操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 提升产品质量: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和控制生产过程,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3. 降低生产成本:自动化创造系统能够减少人工和物料浪费,优化生产过程和资源利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4. 增强生产灵便性:系统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灵便调整生产计划和生产过程,以适应市场变化。
5. 提升安全性:系统能够通过监控和报警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保障员工和设备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素构成的有 要素构成的有 机整体
3. 制造系统: 制造系统是为了达到预定的制造目的而 制造系统是为了达到预定的制造目的而 构造的物理或组织系统。 制造系统具有构成一般系统的所有特征。
原材料 所需产品
人员、生产设备、 材料、能源、制 造理论、制造技 术、制造信息
2. 发展历程
1) 第一阶段:从1870年到1950年左右,纯机 第一阶段:从1870年到1950年左右,纯机 械控制随着电液控制的刚性自动化加工单机和系 统得到长足发展。自动化制造技术由单机自动化 转向自动生产线形式的自动化系统。
2) 第二阶段:从1952年到1965年,单机数控 第二阶段:从1952年到1965年,单机数控 技术的出现对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自动化的意义 重大。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D)为自动化设计 重大。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D)为自动化设计 与制造奠定了基础。计算机数控机床(CNC)为实 与制造奠定了基础。计算机数控机床(CNC)为实 现更高级别的自动化制造系统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选用教材: 选用教材:
《 自动化制造系统 》 , 张根保主编 , 机械工 自动化制造系统》 张根保主编, 业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主要参考书:
1.《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 1.《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周骥平、林岗 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柔性制造自动化概论》,刘延林编,华 2.《柔性制造自动化概论》 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 AMS人机一体化设计的主要内容 AMS人机一体化设计的主要内容
1) 系统的人机功能分配 首先根据系统的使用对象和加工范围,定 义系统的基本功能,并按主要功能和子功能 两个层次进行分解,然后根据人和机器的功 能特征进行分配,并使已分配给人和机器的 功能关系协调。
2) 系统的作业空间设计 作业空间的设计主要考虑机器设备的静态、 动态作业范围,以及系统中操作人员作业的方便 性、舒适性和安全性。设计内容有: (1) 人体测量数据的选取 (2) 操作空间设计 (3) 加工设备布置及空间设计 (4) 可能的作业空间设计仿真评价
2. AMS中的作业安全要求 AMS中的作业安全要求 3. AMS监控作业中的疲劳预防 AMS监控作业中的疲劳预防 4. AMS中的事故预防 AMS中的事故预防
第4节 AMS设计的人机工程评 AMS设计的人机工程评 价
1. 人机工程评价内容
2. 人机工程评价方法
产品的整个 生命周期 各种加工工艺、 制造方法
手、简单工 机器、 具 ⇔ 机器、 机床
要素构成的有 机整体
要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 系统是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 联系的许多要素所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 联系的许多要素所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 体。 一般系统都具有目的性、整体性、集成性、 层次性、相关性和环境适应性这六个特性。
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发展历程
第4节 AMS的特点、适用范围 AMS的特点、适用范围 及实现原则
1. AMS的分类及其特点: AMS的分类及其特点:
自动化制造系统分类一般按照系统的自动化水 平和规模分类。
刚性半自动化单机 刚性自动化 设备及系统 刚性自动化单机 刚性自动线 刚性综合自动化系统 自动化制 造系统 数控机床NC 数控机床NC 加工中心MC 加工中心MC 混合成组制造单元 柔性自动化 设备及系统 分布式数控系统DNC 分布式数控系统DNC 柔性制造单元FMC 柔性制造单元FMC 柔性制造线FML 柔性制造线FML 柔性制造系统FMS 柔性制造系统FMS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4. AMS的学科特点和学科体系 AMS的学科特点和学科体系
涉及学科范围很广,呈多学科交叉状态。 核心是制造科学和技术,纽带是系统工程技术, 形成多学科的有机集成。
第3节 AM的意义和发展历程 AM的意义和发展历程
1. 自动化制造的意义
1) 提高生产率,缩短生产周期 2) 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3) 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者素质 4) 有利于产品更新,带动相关技术的发展 5) 制造自动化的发展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技术水 平
1. AMS的人机一体化运行机制 AMS的人机一体化运行机制
自动化制造系统的运行机制是人机一体 化的集成模式。 运行过程中,人的监控能力是设计自动 化制造系统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避免监 控活动中人的操作错误是另一个设计重要考 虑的重要问题。 适度自动化的AMS系统中,如何平衡成 适度自动化的AMS系统中,如何平衡成 本与自动化水平是十分关键的。
第2节 AMS的人机一体化总体 AMS的人机一体化总体 设计
1. AMS中人机功能特征比较 AMS中人机功能特征比较
人和机器在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和执行能力 上各有所长。 人的长处在于控制、感知、决策、创造等主 观要素占优的工作,而机器在重复性、单调性、 劳动强度大以及其他由于人的生理、心理因素限 制而无法完成的工作。 人机一体化的思想,就是人和机器的各自发 挥优势,相辅相成,获得系统运行最佳效益。
6. 制造系统的分类:
参见课本P4页图1 参见课本P4页图1-2 制造系统的分类。
第2节 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定义、 组成及学科特点
1. 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定义
自动化制造系统(AMS)是由一定范围的被加工 自动化制造系统(AMS)是由一定范围的被加工 对象、一定的制造柔性和一定自动化水平的各种 设备和高素质的人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它接受 外部信息、能源、资金、配套件和原材料等作为 输入,在人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共同作用下,实 现一定程度的柔性自动化制造,最后输出产品、 文档资料、废料和对环境的污染。
2. AMS的人机一体化总体结构: AMS的人机一体化总体结构:
包括三个层面,即: 1) 感知层面上的人机联合作用; 2) 控制层面上采用人机共同决策; 3) 执行层面上人机交互协作、取长补短。充 分发挥各自优势。
3. 人机一体化设计方法和主要步骤:
1) 定义系统目标和作业要求; 2) 系统定义(实质性转入设计阶段的第一步); 系统定义(实质性转入设计阶段的第一步) 3) 系统设计:功能分配、作业要求研究,作业 分析与设计; 4) 人机界面设计; 5) 作业辅助设计; 6) 系统检验和评价。
第1节 AMS的人机一体化概念 AMS的人机一体化概念
1. 人机一体化制造系统的定义:
人机一体化制造系统是人与具有适度自动化水 人机一体化制造系统是人与具有适度自动化水 平的制造设备和控制系统共同组成的一个完整系 统,各自执行自己最擅长的工作,人与机器( 统,各自执行自己最擅长的工作,人与机器(制造 装备) 装备)共同决策、共同作业,从而突破传统自动化 制造系统将人排除在外的旧格局,形成新一代人 机有机结合的适度自动化制造系统。 有机结合的适度自动化制造系统。
3) 第三阶段:从1967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第三阶段:从1967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是以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组成的柔性自动化制 造系统得到飞速发展的时期。柔性制造单元和柔 性制造系统是目前制造自动化程度最高并且使用 的系统。
4) 第四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制造自 第四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制造自 动化系统的主要发展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IMS),它被认为是21世纪制造业新模式。 (CIMS),它被认为是21世纪制造业新模式。 CIMS技术是集管理、技术、质量保证和制造自 CIMS技术是集管理、技术、质量保证和制造自 动化为一体的广义自动化制造系统
2. 自动化制造系统的适用范围 自动化制造系统的适用范围
3. AMS的实现原则 AMS的实现原则
1) 产品设计方面: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和 模块化———“ 模块化———“四化”措施;“面向制造的设计” 和“面向装配的设计”;无切削、少切削技术的 引入 2) 工艺技术方面:成组技术,柔性可重组生产 设备和工艺方法 3) 制造系统本身:合理确定和选择系统的自动 化程度和水平。
4. 制造自动化: 制造自动化是在广义制造过程的所有环 节采用自动化技术,实现制造全过程的自 动化。
5. 生产规模:
1) 年产量大于5000件的制造为大规模制造; 年产量大于5000件的制造为大规模制造; 2) 年产量在500 ∼ 5000件之间的制造为大批量 年产量在500 5000件之间的制造为大批量 制造; 3) 年产量小于500件的制造为多品种、小批量 年产量小于500件的制造为多品种、小批量 制造。
第5节 AMS的评价指标 AMS的评价指标
1. 生产率 2. 产品质量 3. 寿命周期经济性 4. 寿命周期可靠性 5. 制造柔性 6. 可持续发展性
第二章 AMS的人机一体化设 AMS的人机一体化设 计与评价
本章主要内容:
AMS基本概念 AMS基本概念 AMS总体设计 AMS总体设计 AMS运行与维护 AMS运行与维护 AMS的人机工程评价 AMS的人机工程评价
2. 自动化制造系统的五个组成部分
1) 具有一定技术水平和决策能力的人 2) 一定范围的被加工对象 3) 信息流及其控制系统 4) 能量流及其控制系统 5) 物料流及物料处理系统
3. 自动化制造系统与企业其它系统的关系
AMS主要完成产品制造,属于企业生产经营管 AMS主要完成产品制造,属于企业生产经营管 理的操作层,仅为企业各种应用系统的一部分。 理的操作层,仅为企业各种应用系统的一部分。 AMS系统的运行需要与企业的其它应用系统发 AMS系统的运行需要与企业的其它应用系统发 生信息、物资和能量的交换。
《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学习要求 自动化制造系统》
1. 了解自动化制造系统的意义及其发展历程和 发展趋势,学习自动化制造系统计算机仿真的概 念、内容和方法。 2. 理解和掌握自动化制造系统以及制造系统人 机一体化的基本概念,AMS的定义、组成和类型, 机一体化的基本概念,AMS的定义、组成和类型, 学习AMS总体设计的原则、内容及其设计方法。 学习AMS总体设计的原则、内容及其设计方法。 3. 学习和掌握自动化制造系统各分系统——加 学习和掌握自动化制造系统各分系统——加 工系统、物流系统、控制系统及检测与监控系统 的组成原理、运行要求、设计内容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