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血型系统
血液系统知识点总结归纳
血液系统知识点总结归纳一、结构和功能1.心脏:心脏是血液系统中的核心器官,它通过不断地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循环。
心脏由四个腔室组成,分别是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
在心脏的正常功能中,血液经过心脏的顺序是:从全身组织返回的含有二氧化碳的静脉血通过右心房和右心室,再通过肺动脉到达肺部,经过肺毛细血管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将含有氧的血液输送回心脏左心房,然后通过左心室再次被推送到全身组织。
这样,就完成了体循环和肺循环。
2.血管:血管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组织并返回的通道,主要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将氧合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组织,而静脉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从组织输送回心脏。
毛细血管是血管中直径最细的部分,它将动脉血转化为静脉血,同时进行物质交换。
二、血液的成分及功能1.血液的成分: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由水、蛋白质、糖类、脂质、矿物质和激素等组成。
而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红细胞:红细胞是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它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
红细胞内含有血红蛋白,能够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组织细胞。
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毛细血管输送至肺部,红细胞再将其运送到肺泡排出体外。
3.白细胞:白细胞是血液中的免疫细胞,它具有识别和清除病原体的功能。
白细胞可以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的白细胞都有不同的功能。
中性粒细胞主要负责吞噬细菌,淋巴细胞则参与体液和细胞免疫。
4.血小板:血小板是血液凝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在血管破损时迅速聚集形成血栓,帮助止血。
此外,血小板还能释放生长因子,促进伤口愈合。
三、血型和凝血机制1.血型:人类的血型系统包括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ABO血型系统由A、B、O和AB四种血型组成,它们根据红细胞膜上的抗原不同而有所区分。
Rh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表面是否带有Rh抗原将血型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
3-血小板血型系统与检测技术
特制血小板
移除大部分血浆的PLT---儿童、ABO不相容
洗涤PLT---有IgA抗体的患者
以引起血小板的破坏,也可影响血小板的生成。
• ITP患者的治疗 基于ITP的基本发病机制,临床上对ITP患者作血 小板输注不仅没有疗效,而且有可能因血小板表面各 类血型抗原的同种免疫作用,导致输血后紫癜等输血 反应。 为此,临床上通常应用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和 脾切除术作为 ITP 的主要治疗方法,并通过大量血浆 置换及大剂量静脉射免疫球蛋白等治疗,达到降低血 小板抗体效价、减缓血小板破坏、升高血小板计数和 纠正出血症状的目的 国内报道应用长春生物碱类药物偶联单采血小 板,给难治型ITP患者输注,获得较好的效果。
原因:胎儿和母亲间的血小板血型不合
症状:内脏和中枢神经系统出血,脑水肿,婴儿出生时
(12~24小时)有严重、广泛的瘀点和瘀斑。或出生时 正常,于二、三天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症 诊断:母体血小板抗体检测,抗原检定 患儿血小板抗体(表面、游离)检测
预后:死亡率13%
• NAITP的治疗措施
主要是给患儿输入与母体血清中同种 抗体无反应性的血小板,也可以对患儿 进行换血治疗,纠正患儿的血小板减少。 对新生儿的治疗一般选用静脉内注射免 疫球蛋白。
注: 血小板计数单位为µ l,体表面积单位为m2 输前立即计数;输后1小时;输后24小时计数;输入 的血小板总量
• 诊断标准:
输注血小板后1小时CCI<7500 输注血小板后24小时CCI<4500
血小板回收率(PPR)的计算公式
(输血后血小板计数-输血前血小板计数) ×血容量
输注血小板总数(×1011) ×100%
血小板血型系统
血小板血型系统血小板是一种重要的血细胞,在人体的止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血小板血型系统是指不同类型的血小板在人体中的存在和功能差异。
本文将对血小板血型系统进行探讨。
1. 血小板的基本特点血小板是人体内的最小血细胞,通常呈现为无色或稍微带有淡黄色的小圆片状。
平均直径为2-4微米,数量通常在150-400 ×10^9/L之间。
血小板寿命较短,大约只有7-10天。
血小板在人体的止血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血小板的形成过程血小板的形成是通过骨髓内的巨核细胞产生的。
在巨核细胞成熟过程中,细胞内的核分裂一次,形成多核的巨型巨核细胞。
巨核细胞会释放出大量的血小板,这些血小板随后会进入到血液循环中,发挥其功能。
3. 血小板的功能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参与止血过程。
当人体发生血管损伤时,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在损伤部位,并形成血小板聚集物,将损伤部位封闭起来。
同时,血小板还能释放出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血小板因子和血小板生长因子,这些物质能够促进血管收缩和凝血因子的活化,从而起到加速止血的作用。
4. 血小板血型系统的分类血小板血型系统是指不同类型的血小板在人体中的存在和功能差异。
根据目前的研究,血小板可以分为A型、B型、O型和AB型四种。
不同血小板类型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其表面的抗原物质上。
5. 血小板血型与血液凝固能力的关系血小板血型与个体的血液凝固能力有着密切的关联。
研究发现,不同血小板类型的人在血液凝固方面存在差异。
比如,一些研究认为A型血小板的凝聚能力较强,而B型血小板则具有较弱的凝聚能力。
这些差异可能与不同血小板类型表面的抗体抗原反应有关。
6. 血小板血型的临床意义血小板血型的研究对于临床医学具有一定的意义。
首先,血小板血型可以作为一种血型鉴定的手段之一,用于血液配型和输血过程中的匹配。
其次,研究发现某些血小板血型与一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关联。
比如,一些研究显示A型血小板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
《临床输血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临床输血检验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临床输血检验技术课程代码YLCSXY课程类型B类课程总课时72理论课时50 实践课时22教学场地要求多媒体教室,中心血站、医院输血科任课教师要求具备扎实的临床输血理论知识,并具有临床输供血检验的工作经历。
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临床输血方向的专业限选课程。
本课程系统的讲述了安全献血、血型检测技术、输血相关感染病原学标志物检测、血液成分制备技术、血液及成分制品的管理与运输、临床输血流程、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自体输血技术、输血不良反应、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查、临床输血管理等临床输血学检验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输、供血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技术。
本课程开设在第四学期,前导专业核心课程为《临床检验基础》、《微生物检验技术》、《免疫检验技术》,与本学期的《血液学检验技术》、《生物化学及检验技术》、《寄生虫检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密切联系,为后续顶岗实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1.能力目标(1)能正确进行献血者的招募、教育和动员,并能采集血液。
(2)能正确进行献血者血液标本的检测;(3)能正确制备血液制品的。
(4)能够正确进行输血前血容性相关检测、新生儿溶血病的相关实验室检查、自体输血。
(5)能够指导临床合理用血。
2.知识目标(1)具有采血、输血技术规范的基本知识;(2)知道采供血机构及其职责,输血安全的技术和管理保障;(3)知道临床输血基本条件的控制、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要求与操作。
3.态度目标(1)具有高高尚的医德医风和团队合作精神;(1)树立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职业意识;(2)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1.设计思想本课程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献血员的教育、动员、招募→献血员体检→血液采集→血型及输血相关感染病原学标志物检测→血液成分制备→临床输血整个流程进行编排,在此基础上,对医疗卫生单位输血科(库)和中心血站工作环节与流程、工作任务进行了解构与重构,在强化现代输血的基本理论知识、相关的检测技术的同时,也介绍了血液辐照等输血新技术的应用,力求使课程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对接,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临床输血学检验技术》5第六章 血小板血型系统
目录
第一节 血小板血型抗原 第二节 血小板血型的临床意义
第一节 血小板血型抗原
重点提示
一、血小板相关抗原 (一) 红细胞血型抗原 血小板ABO血型同型输注是最佳选择 (二)HLA系统血型抗原 1.主要是HLA-Ⅰ类抗原,滤白可以减少其免
疫刺激机率 2.妊娠也是产生HLA抗体的常见原因
• 掌握血小板的血型系统,对临床血小板减 少的发病机制的理解和相关疾病的处理以 及输血治疗,有重要意义。
Thank you !
二、血小板特异抗原
(一)HPA-1血型系统 (二)HPA-2血型系统 (三)HPA-3血型系统 (四)HPA-4血型系统 (五)HPA-5血型系统 (六)HPA-15血型系统 (七)其他HPA低频血型抗原
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上的部分血小板特异抗原
第二节 血小板血型的临床意义
重点提示
三、胎儿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发病机制、实验诊断原理和治疗原则
四、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发病机制、急性和慢性ITP临床特征和
治疗原则
本章小结
• 血小板表面的抗原非常复杂,既有与其他 组织或细胞共有的抗原,也有其特有的抗 原。
• 当个体经由输血或妊娠被血小板表面抗原 免疫后可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一、血小板血型抗原的同种免疫作用 • HPA和HLA抗原可免疫刺激机体产生同种
血小板抗体 • 血小板抗体是造成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症的直接原因
二、血小板输注无效和输注后紫癜 (一)血小板输注无效 1.免疫因素 2.非免疫因素 (二)输血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三)实验室检测 (四)治疗和预防
(四)治疗和预防 1.配合型血小板输注 (1)ABO血型的选择 (2) Rh血型的选择 (3)交叉配型 (4)配合型输注 2.预防措施
《临床输血检验技术》课件——血小板血型系统
阴性反应
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
制备固相化血小板
血液7ml ACD-A液1ml
富血小板血浆
100g*10min ACD-A液
101g*15min
生理盐水洗涤5次 调整血小板浓度
患者血小板 50μl/孔
甲醛固定20分钟
反应板(固 洗涤5次 相化血小板)
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
间接试验(检查患者血清中的抗血小板抗体)
想一想
血小板血型系统的抗体临床是如何分类的?
血小板血型检测技术
学习要求
掌握简易致敏红细胞小板血清学试验的原 理、方法及质量控制。
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
原理
患者血小板 50μl/孔甲醛固定 20分钟
患者血清/血浆 阳性
25μl/孔
洗涤5次 血小板单层
反应板(固相化血 小板)
阴性
指示红细胞
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
间接试验(检查患者血清中的抗血小板抗体)
PBS25ul
阳性 患者血清25μl/孔 室温湿盒静置1小时
洗涤2次
血小板单层
阴性
指示红细胞 (IgG抗D抗体致敏红 PBS 细胞) 各25μl/孔 静置4小时
阳性反应 静置4小进
阴性反应
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
直接试验(检查血小板表面结合的抗血小板抗体)
单克隆抗体特异的血小板抗原固定试验 敏感性强,可以检测出血小板膜上微量表达的HPA-5抗原。可用于鉴定血
小板抗原和血小板同种特异性HPA抗体,以及血小板交叉配血试验。但由
于HPA定型血清来源困难,本方法主要用于对部分HPA基因定型结果的验
证。
改进的抗原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简述人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型系统的主要抗原及其分布特点
人红细胞血型系统抗原包括ABO血型抗原和Rh血型抗原ABO血型抗原:人类ABO血型系统的遗传是由9号染色体(9q34.2)上的ABO和H二个基因来控制的,不直接编码血型抗原,而是编码糖基转移酶。
H基因→岩藻糖基转移酶→岩藻糖基→H抗原;A基因→A酶→乙酰半乳糖胺基→A抗原;B基因→B酶→半乳糖基→B抗原;O基因为隐性基因,不编码有效的酶。
种。
d基因是“静止基因”,不表达d抗原。
在5种抗原中,其免疫原性的强弱依次为D,E,C,c,e。
因D抗原的免疫性最强,故临床意义最为重要。
医学上通常将红细胞上含有D抗原者称为Rh阳性(中国人99.6%阳性);而缺乏D抗原者称为Rh阴性(中国人0.4%阴性)。
人白细胞抗原(HLA)包括HLA-I类和HLA-Ⅱ类。
经典HLA-I类分子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种组织有核细胞及血小板表面,而在神经细胞、承受红细胞和滋养层细胞表面尚未检出。
HLA-Ⅱ类分子分布不够广泛,主要存在于专职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 细胞)、胸腺上皮细胞和某些活化的T细胞表面。
HLA-I类和Ⅱ类分子也可出现于血清、尿液、唾液、精液和乳汁等体液中,称为分泌性或可溶性HLA-I类和Ⅱ类分子。
此外还有粒细胞特异性抗原——即人类粒细胞同种抗原(human neutrophil alloantigens,HNA);包括HNA-1a、HNA-1b、HNA-1c、HNA-2a、HNA-3a、HNA-4a、HNA-5a七个抗原;HNA-1a位于FcRⅢb上,是唯一具有多态性的粒细胞特异性抗原系统;HNA-3a是粒细胞聚集因子,与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相关。
血小板血型抗原是指用同种免疫抗体检测出的血小板表面抗原.通常分为血小板相关性抗原和血小板特异性抗原1、血小板相关性抗原:ABO血型抗原和HLA-I类抗原;ABO血型抗原:血小板上可检测出少量的红细胞A抗原和B抗原(部分是从血浆中吸附上去的),没有RhD抗原。
焦淑贤-血小板血型及配型技术
血小板供者库建立及应用情况
• 国外:
• • • • • 法国:HLA+HPA分型血小板供者库。有HLA抗体患者从库中寻找供者并输前 交叉,而有HPA抗体者则直接从库中找供者,偶尔输前交叉。输血小板患者 每周常规作HLA抗体筛查. 波兰:HLA很少用配型(经费原因),有170名HPA分型供者,足够。 奥地利:2500名HLA分型供者库,不考虑窄特异性,配型不交叉。 日本: HLA+HPA分型血小板供者库。血小板同种免疫患者选择相同或相容 。 美国:电子配血,从供者库选择,阴性选择法即选择没有抗体对应抗原的供 者。 芬兰: HLA、HPA配合后不再交叉。 西班牙:从HLA分型供者中找,输前交叉,有时患者亲属 配型 荷兰:16000名分型供者。HLA MATCH MAKER选择供者。输血策略:HLA 0 错配原则,依据可接受抗原的特异性,而不是依据检出抗体特异性。 英国:10000名分型供者,一部分是HLA-A、B纯和的供者。优先选择配合而 不是交叉策略。
176T>C 482C>T 2621T>G
Mature Protein
L33P T145M I843S
HPA-1 HPA-2 HPA-3
ITGB3 GP1BA ITGA2B
17 17 17
NM_000212 NM_000173 NM_000419
HPA-4
HPA-5 HPA-6w HPA-7w HPA-8w HPA-9w
已发现的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血型系
以往命名
糖蛋白(GP)定 位
国际命名
相关 疾病
HPA-1 (1989) HPA-2 (1992) HPA-3 (1990) HPA-4 (1992) HPA-5
血型鉴定
基因分型方法
白细胞血型鉴定方法:
(白细胞含HLA血型抗原和其自身特
异的抗原及红细胞或血小板共有的
一些血型抗原)
血清学方法 基因分型方法 细胞学方法
血小板血型鉴定方法:
(血小板含有ABO系统血型抗原、HLA
血型抗原和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血清学方法 基因分型方法
血清型鉴定方法:
电泳
免疫扩散
发现 年代 1962 1965 1967 1940 1967 1952 1975 1960 1965 1970
系统符 号 SC DO CO LW CH/RG H XK GE CROM KN
抗原 数 3 5 3 3 9 1 1 7 10 5
基因名称 SC DO AQPI LW C4A/C4B FUTI XK GYPC DAF CRI
抗A和抗B出现的时间:
新生儿4-6个月出现
10岁达高峰 老年可很低
血型抗体
免疫抗体(immune antibody)
是机体在有可查知的抗原刺激下,而产生的 抗体(一般由输血、妊娠和注射三种方式产 生)。 除ABO、MN、P和Lewis血型系统中的抗体
属于天然抗体外,其它多为免疫抗体。
血型抗体的性质
1902年, Landsteiner 的学生 Decastello和 Sturli 又发现了 ABO 的第四种血型,即D ( AB ) 型。 在后来的几十年里,与他的同事先后又发现了 MN血型(1927年)、P血型(1927年)及Rh血型 (1940 年),这些血型在迄今所有已发现的血型中临床意
义最大。
血凝抑制试验
红细胞酶型鉴定方法:
把电泳和组织染色相结合的
酶谱技术
以ABO血型为例,讲解血型鉴定的 血清学方法 基因分型方法
血型及血型系统名词解释
血型及血型系统名词解释
血型是指人体血液的一种遗传性状,具体表现为红细胞抗原的差异。
血型系统则是根据红细胞膜上同种异型抗原关系进行分类的组合,每一个血型系统都是独立遗传的,控制一个血型系统的遗传基因大多是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狭义地讲,血型专指红细胞抗原在个体间的差异;但现已知道除红细胞外,在白细胞、血小板乃至某些血浆蛋白,个体之间也存在着抗原差异。
因此,广义的血型应包括血液各成分的抗原在个体间出现的差异。
在鉴定人的血型时,一般是用特异性的人抗血清进行凝集反应。
红细胞抗原决定簇可引起同种异型免疫应答,也可引起异种免疫应答。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血型的书籍或者咨询医生以获取更准确和全面的信息。
血小板血型系统ppt课件
血小板血型抗原抗体的血清学检测
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SEPSA) 原理: SEPSA 试验在 U 型孔微量反应板上进行,将血小板 抗原固定在 U 型孔壁上,与被检血清在低离子溶液中反 应后洗净,以 IgG 指示细胞指示反应结果。如果血小板 上结合了抗血小板抗体,则致敏在指示细胞上的 IgG 与 血小板抗体结合,指示细胞向孔底移动被阻止,广泛覆 盖在固定的血小板单层上,为阳性结果;血小板上无抗 体,则指示细胞向孔底移动不受阻,聚集在孔底中央, 呈扣状,为阴性结果。 方法: 直接法(检测血小板表面结合的血小板抗体) 间接法(检测血清内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交叉配型试验
第六章 血小板血型系统
夏 琳
第一节 血小板血型抗原
血小板抗原是指同种免疫抗体检测出的血小板表 面抗原。 血小板表面有复杂的血型抗原,这些抗原是由遗 传决定的。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其它表面或 组织共有的抗原,称为血小板相关抗原;另一类 为血小板特有抗原。相关抗原主要与红细胞ABO血 型系统以及HLA有关; 特异性抗原由血小板特有 的抗原决定簇组成,表现血小板独特的遗传多态 性。
第二节 血小板血型的临床意义
(三)被动免疫血小板减少症 被动免疫血小板减少症(PAT)是由于患者输 入了被免疫的供血者提供的含有血小板特异性 同种抗体的血浆引起的。 主要发病抗原:HPA-1a、 HPA-5b 预防和治疗:血小板抗体筛选和血小板交叉配 血试验,大量静注免疫球蛋白等。
THANK
产生结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自 身免疫病。 临床表现:出血症状,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大 量破坏。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G )增高。 抗体性质:绝大多数为IgG,极少数IgM和IgA,不 仅可与自身和同种血小板结合,而且还与巨核细 胞结合,也影响血小板的生成。 治疗:运用皮质激素等免疫抵制剂和脾切除手术, 同时血浆置换或大剂量注射免疫球蛋白 。
临床输血检验之血小板血型系统基础理论
诱导抗体
总结词
诱导抗体是指通过暴露于特定抗原而产生的抗体。
详细描述
在临床输血过程中,诱导抗体通常是由于输入了与个体不匹配的血小板而产生的。这些抗体可以与血小板表面抗 原结合,导致输血后产生不良反应,如发热、过敏反应等。
自身抗体
总结词
自身抗体是指针对自身抗原的抗体。
详细描述
自身抗体可以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产生,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这些抗体可以与血小板 表面抗原结合,导致血小板功能异常或破坏,从而引起出血症状或影响临床输血的效果
。
04
血小板血型鉴定
血小板抗原检测
血小板抗原的分类
根据遗传学特点,血小板抗原可分为三大类,即人类血小 板抗原(HPA)、血小板特异性抗原(PSA)和红细胞血 型抗原(EHA)。
血小板抗原检测方法
目前常用的血小板抗原检测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 )技术、基因测序和基因分型技术等。
血小板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THANKS
感谢观看
输血后检验
血小板计数和功能检测
定期检测受血者输血后的血小板计数 和功能,以评估输血效果和及时发现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免疫反应监测
监测受血者输血后的免疫反应,如出 现异常反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血小板输注治疗
适应症选择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血小板减少原因,选 择合适的血小板输注治疗适应症。
VS
输注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血小板 输注方法和剂量,以保证治疗效果和安全 性。
血小板多态性抗原
指存在于血小板上的具有多种表型的抗原,这些抗原在人群中表现出广泛的变异。
多态性抗原与人类疾病、遗传性疾病和药物反应等多种生物过程有关,对临床输血检验具有重要意义 。
《临床输血学检验技术》6第七章 血小板血型检测技术
三、改进的抗原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一)MACE原理
(二)方法学评价
四、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 (一) FCM法血小板抗原鉴定 (二) FCM法血小板抗体检测和交叉试验
R1
R1
R1(血小板门)
M1
M1
FCM法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R1为血小板设门,中图为血小板抗体阴性,右图为血 小板抗体阳性(实线为二抗的IgG1,κ同型对照管,虚线为测定管)
第六章 血小板血型检测技术
目录
第一节 血清学检测 第二节 分子生物学检测
第一节 血清学检测
重点提示
一、 固相红细胞吸附技术 (一)血小板抗体检测 (二)血小板交叉试验 (三)血小板抗原鉴定 (四)方法学评价
SEPSA原理图
二、单克隆抗体特异的血小板抗原固定试验 (一)MAIPA原理
(二)方法学评价
四、 DNA序列分析法
注意血小板血型血清学检测与分子生物 学检测的关系
本章小结
• 传统研究血小板血型的方法主要依靠血清 学分型。
• 近年来,随着分子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 发展和各种标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血小板血清学检测方法有了很大进展,一 些分子生物学技术也开始广泛应用于血小 板血型分型。
(三)方法学Leabharlann 价五、微柱凝胶血小板定型试验 (一)原理 (二)方法学评价
微柱凝胶血小板定型试验
六、检测血小板自身抗体的试验 七、检测药物依赖性血小板抗体的试验
第二节 分子生物学检测
重点提示
一、PCR-RFLP 二、PCR-ASO 三、PCR-SSP
HPA基因分型
PCR-SSP方法HPA基因分型
r1为血小板设门中图为血小板抗体阴性右图为血小板抗体阳性实线为二抗的igg同型对照管虚线为测定管五微柱凝胶血小板定型试验一原理二方法学评价微柱凝胶血小板定型试验六检测血小板自身抗体的试验七检测药物依赖性血小板抗体的试验重点提示一pcrrflp二pcraso三pcrssphpa基因分型hpa基因分型hpa基因分型hpa基因分型pcrssp方法hpa基因分型四dna序列分析法注意血小板血型血清学检测与分子生物学检测的关系本章小结传统研究血小板血型的方法主要依靠血清学分型
血小板血型抗体效价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血小板血型抗体效价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一、前言
本标准操作规程适用于血小板血型抗体效价测定,涉及试剂、设备和实验室环境,操作前请认真阅读本规程。
二、试剂和设备
2.1 试剂
- 血型抗体
- 洗涤缓冲液
- 血小板悬液
- 补体
2.2 设备
- 微孔板
- 分光光度计
- 震荡器
- 离心机
三、实验过程
3.1 血型抗体的制备
将所选血型抗体加入洗涤缓冲液中制备所需浓度的血型抗体液。
3.2 血小板的制备
- 将新鲜血样静置30分钟并分离血浆。
- 用等体积生理盐水和血浆混合,离心沉淀。
- 将沉淀洗涤后悬于与洗涤缓冲液等体积的悬液中。
3.3 试板的制备
- 将血小板悬液加入微孔板中。
- 加入血型抗体液,震荡孵育。
- 加入补体,震荡孵育。
3.4 分光光度测定
将微孔板中样品吸到分光光度计中,读取相应吸光度值。
四、质量控制
- 实验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
确性。
- 不同血型抗体的效价应随同测定,作为正质量控制。
- 反应前,正、负血小板悬液应与已知效价的血型抗体进行配对,作为负质量控制。
五、结果解释
- 样品吸光度值×换算系数 = 抗体效价换算系数 = 抗体效价
- 换算系数可以查看单位决策。
六、结论
按照本规程的操作方法进行,可得到可靠、准确、稳定的血小板血型抗体效价测定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 性 结 果
阴 性 结 果
结果图示
方法
直接测定法:测定血小板表面结合的血小 板抗体 间接测定法:测定血清内的血小板抗体 交叉配血试验:选择配合的血小板供体
临床应用
血小板抗体鉴定 血小板血型研究 开展母婴血小板血型及多种血液病的研究 适合性血小板输注
方法学评价
简单、微量,重复性、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理 想 应用范围广,可用于检测血小板抗原抗体以及 交叉配合试验;可开展大量样本的检测工作及 研究工作
一、血小板血型抗原 及其抗体
(一)血小板血型抗原
定义: 指用同种免疫抗体检测出 的血小板表面抗原 分类:血小板相关抗原 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1. 血小板相关抗原 (platelet-associated antigen)
定义:血小板表面存在的与其他细胞或 组织共有的抗原
分类:红细胞血型系统相关抗原(ABO等) 组织相容性抗原(HLA)
当HLA类抗原在血小板定型时出现强表达时, 要用氯喹或酸进行预处理,去除血小板上的 HLA抗原
1. 血小板免疫荧光试验
(platelet immunofluorescence test, PIFT)
原理
用多聚甲醛(PFA)或氯喹预处 理的血小板,加入异硫氰酸荧光标记 的抗血小板抗体,通过流式细胞仪或 荧光显微镜检测血小板抗原抗体结合 情况
2. 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即人类血小板抗原 (human platelet antigen,HPA) 血小板特有的,其他组织细胞没有 表现血小板独特的遗传多态性 均存在于血小板膜糖蛋白(GP)上
HPA的命名
1990年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国 际输血协会(ISBT)血小板血清学研讨会 对血小板抗原系统进行国际命名 2003年国际输血协会(ISBT)和国际血栓 和止血协会(ISTH)建立的血小板命名委 员会(PNC)
命名规定
在系统前冠以HPA
按发现顺序用数字编号
只有在2个对偶抗原全被检测出来后,才能被称 为系统,对偶抗原按其在人群中频率由高到低, 用字母命名,高的为a,低的为b 尚未发现对偶抗原的,给予暂时命名,在等位基 因数字后加后缀w表示
(二)血小板抗体
产生机理:机体对血小板表面或相关抗原免疫
临床分类:血循环里的游离抗体
结合于血小板上的抗体(PAIgG) 血型学分类:血小板同种抗体 自身抗体 见于:血小板输注治疗无效 同种免疫血小板减少症 自身免疫血小板减少症 药物、病毒、细菌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
(二)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表面存在众多复杂抗原,因此反复大量输 注血小板的患者约50%以上产生血小板同种抗体 据报道HLA抗体占多数,约80%左右 HPA抗体单独存在的频率较低(2%-3%) HPA抗体与HLA抗体共存(18%)左右 必须首先识别并去除血清中存在的HLA抗体,才 能分析血小板抗体的特异性
临床应用
同种异体抗体与血小板的反应 活性检测 血小板配型
方法学评价
优点
荧光信号只评估血小板,避免了由细胞碎片引 起的非特异性反应 多特异性的抗球蛋白试剂可以识别IgG、IgA和 IgM抗体
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缺点
对反应不敏感。血小板至少要结合1 000个IgG 分子才能得到阳性结果
阴性结果:若待检血清无血小板抗体,则不能形 成免疫复合物,指示红细胞离心后沉于柱底
方法学评价
方法快速、敏感、操作简单 操作标准化(试剂、设备、工作程序) 标本试剂用量少 结果判断客观准确 结果保存时间长(数天或数周) 安全2个HPA抗原中除HPA-14bw基因外,其它所有 HPA基因多态性都表现为SNP(单核苷酸多态 性),因此检测SNP的方法基本上适用于HPA基 因分型 共同特点:以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为基础,所不同的只是在于 PCR引物设计以及检测PCR产物的方法
PPR = (输注后血小板数-输注前血小板数)×血容量(L)
输入血小板总数×2/3
PTR判定标准: 1小时 PPR﹤30% 20-24小时PPR ﹤ 20%
4. 预防措施
选用单一供者血小板(机釆血小板) 自身血小板输注 去除血小板中白细胞:WBC < 5 ×106/L 去除血小板表面抗原:用氯喹或枸橼酸解 离技术去除HLA抗原 紫外线照射灭活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功能
(一)血小板输注无效
(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 PTR)
1. 定义
指患者在输注合适剂量的血小板后没有产生 “适当的反应”,即连续两次输注足量随机 供者血小板后,没有达到合适的校正血小板 计数增加值(CCI),临床出血表现亦未见 改善 长期依靠血小板支持治疗
至包被的羊抗鼠IgG微孔板内,通过辣根过氧化
物酶标记羊抗人IgG检测人的血小板同种抗体
单克隆抗体特异的血小板抗原固定试验
方法学评价
优点:敏感性强。可检测出被污染的抗体、微量 抗原(HPA-5)、低频率抗原。 缺点:在未知抗原检测时必须使用一组单克隆抗 体,而又不能对所有糖蛋白具有活性 如果人抗体与单克隆抗体和同一个抗原决定簇反 应,就会引起假阴性结果
这是临床输血中颇为棘手的问题
2. 原因
免疫因素(17.5%) : HLA抗体、HPA抗体、 ABO抗体、自身抗体、药物抗体、循环免疫复 合物等
非免疫因素(67.5%) :发热、败血症、脾肿 大、骨髓移植、DIC、静注抗菌素等;血小板 质量
非免疫+免疫因素(15%)
3. 判定指标
临床: 出血趋势不减轻,或出现输血性紫癜,出血加重 血小板计数较输注前不仅不增高,有时还会下降 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 (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 CCI)
底物显色,终止反应后测405nm吸光度
方法学评价及应用
优点:特异性较高 缺点:非特异的物质和某些血清中的IgG结合非常 牢固 应用:对于已经去除了HPA-1a的大量标本的定型 常使用竞争性ELISA技术
5. 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
(Flow cytometry, FCM)
原理
免疫荧光标记技术,抗原抗体结合
2. 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
(Simplified Sensitized Erythrocyte Platelet Serology Assay, SSEPA)
原理
将血小板抗原固定在U型孔壁上,与被检血清反 应后洗净,以抗IgG(或抗IgM)指示细胞反应结 果 如果血小板上结合了血小板抗体,则致敏在指 示细胞上的抗IgG(抗IgM)与血小板抗体结合, 指示细胞向孔底移动被组织,广泛覆盖在固定 的血小板单层上,为阳性结果 若血小板上无抗体,则指示细胞向孔底移动不 受阻,聚集在孔底中央,呈扣状,为阴性结果
血小板血型系统及检测技术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王晓蓓
教学内容
血小板血型抗原及其抗体 血小板血型检测技术 血小板血型的临床应用 适合型血小板输注
教学目的
重点掌握:血小板输注无效 掌握:血小板血型检测技术 熟悉:血小板血型抗原及其抗体 血小板血型的临床应用 了解:适合型血小板输注
三、血清学检测与分子生物学检测 的关系
分子生物学检测
结果准确、可靠 不需要特异性抗体的血小板 基因组DNA的来源:可为尿沉淀物、口腔 黏膜细胞和羊水细胞 主要用于血小板血型抗原分型
三、血小板血型的临床应用
血小板输注无效
输血后紫癜
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 改进的抗原捕获酶联免疫吸附 试验
(Modified antigen capture ELISA, MACE)
原理
血小板与抗体致敏,将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 物分别加入包被有抗GP Ib、GP IIb、GP IIIa、 GP IX、HLA等鼠抗人单克隆抗体的微孔内, 再加入酶标羊抗人IgG
药物(如肝素)
非免疫性因素 脾肿大
停用诱发药物
治疗病因
药物(如两性霉素B)
消耗增加 败血症
若可能时,停用诱发药物
治疗病因 治疗病因
(二)输血后紫癜
5. 处理流程
首先要考虑血小板质量问题,可输注ABO 同型的非库存血 小板,以排除ABO系统的抗体或血小板质量因素 ↓ 若有发热、感染、DIC 等导致血小板消耗增加的因素存在, 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增加输注剂量 ↓ 若有同种抗体存在,则挑选HLA、HPA 相合的供者血小板, 或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 若病人持续输注血小板效果不佳而又找不到明确的原因,则 应考虑药物性抗体的存在,停用或换用相关药物
固相化的血小板及指示细胞能长期保存备用
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易于推广
3. 单克隆抗体特异的血小板抗原 固定试验
(Monoclonal antibody-specific immobilization of platelet antigens assay, MAIPA)
原理
在血小板上先结合人的同种抗体,然后再结合鼠 抗人血小板抗体,裂解血小板后,把裂解产物移
鉴别有无HLA抗体存在的方法 淋巴细胞毒试验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除去血小板表面HLA抗原方法 氯喹或酸溶液在0℃处理血小板
二、血小板血型检测技术
血清学检测
分子生物学检测
(一)血清学技术
血小板免疫荧光试验 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 单克隆抗体特异的血小板抗原固定试验 改进的抗原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 微柱凝胶血小板定型试验
6. 处理
供者选择:ABO和Rh相合 HLA相合 HPA相合 大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 血浆置换 免疫抑制剂 抗纤溶药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