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合集下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导学案一、导言本导学案将以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主要内容,通过分析文中的主题、人物、情节等因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鲁迅的思想和文学风格,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二、进修目标1. 了解鲁迅的文学创作背景和思想内涵;2. 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3. 掌握鲁迅的文学风格和表达手法;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三、教学内容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要内容梗概;2. 鲁迅的文学创作背景和思想内涵;3. 主题分析:对现实生活的批判和控诉;4. 人物分析:百草园的主人公和三味书屋的主人公;5. 文学风格和表达手法分析。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通过介绍鲁迅的生平宁文学成就,引发学生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兴趣。

2. 进修主体:分段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主题、人物形象和文学风格。

3. 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鲁迅的文学思想和作品特点。

4.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本文的主题和鲁迅的文学风格,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五、作业安置1. 作文: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理解和感受;2. 阅读: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比如《阿Q正传》等,了解更多关于鲁迅的文学世界;3. 翻译:尝试翻译《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一段文字,体会鲁迅的语言之美。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设计,学生对鲁迅的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进修中继续关注鲁迅的作品,不息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鲁迅的生平及主要作品。

2. 掌握鲁迅思想的主要内容。

3. 理解鲁迅对中国现实的批判和对未来的期许。

二、导学重点:1. 鲁迅的生平及主要作品。

2. 鲁迅思想的主要内容。

3. 鲁迅对中国现实和未来的思考。

三、导学难点:1. 理解鲁迅思想的深层含义。

2. 掌握鲁迅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3. 能够将鲁迅的思想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四、导学过程:1. 导入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你们对鲁迅有什么了解?你们读过鲁迅的哪些作品?2. 学习介绍鲁迅的生平及主要作品:-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

- 他的代表作有《阿Q正传》、《狂人日记》、《呐喊》等。

- 鲁迅作为一位文学家,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探讨鲁迅思想的主要内容:- 鲁迅主张革命与改革,批判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

- 他关心民众疾苦,呼吁振兴中华民族。

- 鲁迅认为中国需要改变现状,实现自我解放和民族独立。

分析鲁迅对中国现实和未来的思考:- 鲁迅看到了中国社会的虚假与贫困,希望通过文学揭露问题。

- 他希望中国能够走向现代文明,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3. 练习请同学们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鲁迅的作品中有哪些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你认为鲁迅对中国社会的批判有何深远影响?- 你如何理解鲁迅的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启示?4. 拓展请同学们自行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了解更多关于鲁迅的思想和文学创作。

五、导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鲁迅的生平、思想和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影响深远,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阅读鲁迅的作品时,深入思考其中的内涵,将其思想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思想境界。

愿我们能够从鲁迅的作品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课时一、导言本导学案将围绕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展开学习,通过对小说内容、主题、人物塑造等方面的分析,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统编7下语文导学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统编7下语文导学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讲学稿(学生用)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型:讲读主备:洪正生审核:七年级语文备课组七()班姓名【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积累词语,掌握“攒、拗、确凿、轻捷、相宜、方正”等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⑵了解《朝花夕拾》。

⑶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他成长的足迹,体味童真、童趣。

2、能力目标:⑴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⑵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⑶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3、德育目标: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鲜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对事物的准确描摹、对动作的准确表达及写作思路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1)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初步了解插叙。

(2)揣摩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理解其中一些重要的词语。

(3)引导学生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方法】四步教学法。

自由质疑──讨论质疑──审美鉴赏──迁移运用,自主研读与合作探究并重,阅读与鉴赏共存,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鉴赏能力同步提高。

【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菜畦()桑葚()油蛉()蟋蟀()斑蝥()缠络()臃肿()珊瑚()攒成()收敛()脑髓()鉴赏()觅食()人迹罕至()竹筛()秕谷()渊博()人声鼎沸()倜傥()书塾()2.多音字辨析系:xì()攒:cuán()露:lòu()折:zhé()jì() zǎn() lù() shé()宿:sù()拗:ǎo()吓:hè()xiǔ()ào() xià()xiù() niù()3.形似字辨析躁()瞪()蝥()剑()畦()匾()博()燥()蹬()鹜()敛()洼()遍()搏()4. 解释下面的词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导学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导学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让学生了解鲁迅的生平宁思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导学内容:一、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生于1881年,逝世于1936年。

他是中国摩登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摩登思想解放的旗手。

鲁迅的作品以揭露社会阴郁和封建迷信为主题,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二、作品介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一部散文集,其中包括《狂人日记》、《孔乙己》、《风波》等经典作品。

这些作品揭示了社会的丑恶和人性的扭曲,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三、文学特点鲁迅的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性和人道主义精神,语言简练而有力,情感真挚而深沉。

他的作品常常让人感到震撼和触动,引发人们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反思。

四、阅读指导1. 在阅读时要注意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了解作品的写作动机和思想内涵。

2. 注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意图。

3. 深入思考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价值观,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展开讨论和思考。

导学问题:1. 鲁迅为什么被称为中国摩登文学的奠基人?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哪些作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3. 你认为鲁迅的作品对当代社会还有哪些启迪和影响?4. 你如何评判鲁迅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拓展阅读:1. 鲁迅的其他代表作品有哪些?你有什么感想?2. 你认为鲁迅对中国文学和思想的影响有多大?为什么?导学活动:1. 分组讨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经典作品,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感受。

2.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分享对鲁迅作品的理解和评判。

3. 撰写读后感或评论,表达自己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看法和感受。

总结反思:通过本次导学,你对鲁迅及其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吗?你对中国摩登文学和思想有了新的认识吗?希望你能继续深入进修,不息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愿你在阅读中感悟人生,启迪心灵,成为有思想有情怀的新时代青年!。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默读,整体感知,学会一气呵成读文章。

2.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

3.精读语段,品味语言,学习人物描写的手法。

4.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自主学习1.作家作品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 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

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三味书屋名称的由来:据说宋朝有一位名叫李淑的人,在《邯郸书目》中写过以下的话:“诗书,味之太羹(ɡēnɡ);史为折俎(zǔ);子为醯醢(xīhǎi);是为书三味。

”太羹指的是肉汁,俎就是切肉,醯醢是加佐料做成的肉酱。

综合起来的意思是说:读诗书、史书和名家经典这些书就像品尝用肉做成的佳肴一样。

如果从字面上说,那“三味”是指:肉汁的味道、肉的味道和肉酱的味道。

另外“三味”也指“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

”三味书屋有一副对联就是基于上面的意思写的:上联是“至乐无声唯孝悌”,下联是“太羹有味是诗书”。

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确凿()菜畦()宿儒()倜傥()敛()脑髓()桑葚()斑蟊()拗()盔甲()秕谷()锡箔( )攒在一起()人声鼎沸( )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⑴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 )⑵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五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五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五篇】篇一一、设计理念1.本课反映的是儿童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宜从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经受与体验入手,去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正确的熟悉生活,体会成长中的欢乐与苦恼。

2.紧扣教材,运用联系比拟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意旨;运用拓展延长,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生活世界,领悟学习和生活的真谛。

3.自主探究与争论沟通相结合,听说读写与实践仿照相结合,以增加全员参加的兴趣,促进动脑动口动手力量的全面进展。

二、学习目标1.熟记鲁迅的有关学问。

2.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

3.学习并运用联系比拟法,进展探究学习。

4.培育喜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三、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描述百草园的局部,写景抓特点、按挨次、多角度描写的手法2.难点:主题的理解及对学习、对生活的正确熟悉四、教学预备1.多媒体材料:(1)范读录音;(2)有关图片。

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反映童年生活的材料五、科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百草园生活是儿童喜爱自然,喜爱自由欢乐生活的生动表达。

2.学习抓住特点、多角度、按挨次描写景物的手法。

3.把握“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

二、教学步骤(一)导入:第一单元的文章多是反映童年和少年生活的,学过后会勾起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现在生活的反思,还会有新的感受和更深的熟悉。

启发:童年生活在你的心目中有什么特点?(二)板书课题,。

回忆有关鲁迅的学问,口答明确:原名及籍贯、地位、主要作品及学过的作品、本文的出处。

(三)释题: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明确本文有两局部内容:1.百草园生活。

2.三味书屋生活。

)(四)听范读录音(或默读)。

要求:听后分别概括两种生活的特点。

(五)整体感知。

1.概括特点(参考:百草园生活:自由欢乐、丰富多彩、有无限趣味;三味书屋生活:单调枯燥、乏味、受束缚)2.找出两局部的起止句及过渡段。

3.体会:最喜爱哪局部,简述理由。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导学案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导学案2
这就是课文的第一部分,表现了作者儿时在百草园中的种种乐趣。
六、板书
确凿菜畦桑椹轻捷油蛉斑蝥缠络攒长妈妈高枕而卧豁敛脑髓倘有陌生鉴赏人迹罕至薄薄的觅食竹筛秕谷系白颊传授书塾蟋蟀渊博宿儒蝉蜕人声鼎沸窦厥土倜傥金叵罗拗盔甲锡箔
二、导入新课
作者对百草园的生活与三味书屋中的生活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并讲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朗读课文第1段,回答问题: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学案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备课时间
9月14日
讲课时间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2、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赵敏
主讲人
重难点
百草园的景物描写,诸多乐趣,恋恋不舍百草园的感情。重点讲解第二段写景的精彩之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朗读课文第2段,回答问题:
1)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多少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什么?
2)作者写了百草园中什么景物呢?
3)作者在写这些景物、动物、植物的时候,用了哪些词语把它们写得更加生动、美好呢?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景物写得那么具体、生动、真切?百草园为什么是“我那时的乐园”?
4)作者怎样描写出百草园的可爱?
5)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把这百草园的可爱之景描绘得生动活泼而不显得杂乱无章呢?
6)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
教师
活动
7)本段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描写百草园的事物?表现出了事物的什么持点?
3、朗读课文第至8段,回答问题:
1)文章的第3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含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一.预习课文,整体理解1.填空①鲁迅原名,浙江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

②本文选自《》,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

2.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可以看出,本文大致分为两部分:百草园、三味书屋。

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

百草园:过渡段:三味书屋:3. “百草园”一段,又可分为以下4个层次:①②③④4.在课本上划出生字词并注音释义。

5.提出你的问题。

二,阅读百草园部分朗读: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1.这一段有一个词,不但是全段的中心,还是前半部分的中心——整个关于“百草园”的文字,全部围绕这个词来写。

这个词是:。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2.你发现问题了吗?——“似乎”和“确凿”是矛盾的(不过这个问题可以留待最后探究)。

3.朗读第二自然段,注音:斑蝥攒成4.第二自然段描写事物又生动又形象。

请按课文填空,体会这一点。

不必说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这里,的黄蜂伏在菜花上,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蟋蟀们在这里,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班蟊,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更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5.“窜”字改成“飞”可以吗?为什么?6.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是_______的修辞方法。

2024最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备课教案6篇

2024最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备课教案6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备课教案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是小编帮家人们收集的6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备课教案,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篇一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目标认识作者,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体会他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能力目标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地描绘景物的写法。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百草园”部分,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

(重点)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地描绘景物的写法。

(重点)3.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如果说,人生是一首诗,那么童年是其中最耐人咀嚼的一节;如果说,人生是一幅画,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写意的一笔;如果说,人生是一首歌,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动人的音符;如果说人生可以重新来过,那么童年是人们的首选时光。

鲁迅先生用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调,回忆似水流年,获得些许温馨,我们共同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屏显播放歌曲《童年》开头片段)听到这首歌我们都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那时的生活是多么自由自在。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回忆的童年,即使是大作家鲁迅也不例外。

今天,我们一起循着先生的足迹,走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走进先生多姿多彩的童年世界。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听录音朗读,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表明了记叙的是作者的一段经历(从……到……),点明了写作的两个场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先写了百草园,再写了三味书屋2.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间的过渡段?据此分段并概括层意。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最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最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全册导学案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课时)教学目标1.整体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2.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教学难点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课时安排:3个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童年,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快乐岁月,可是,每个人都必须告别童年,成长为一个大人,当一个成人回顾童年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一篇此类题材的名篇。

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已学过他的作品《风筝》,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1.简介作者和作品。

二、题解:《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全文叙写了作者童年两处的生活片段。

第一部分,记叙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

表明了作者由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三、检查预习。

1、给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

确凿.,菜畦.桑椹.,轻捷,油蛉.,斑蝥.,缠.络攒.,竹筛.秕.谷系.,传授.,书塾.,渊.博蟋蟀.宿儒.蝉蜕.四、整体把握1.文章哪一部分写百草园,哪一部分写三味书屋?一、(1-8)叙述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

二、(9-24)叙述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2.结合课后练习一(3)谈谈作者的感情。

(这节课的重点:体会作者的感情)五.布置作业①生字生词在作业本上抄写三遍。

②熟读全文三遍,并反复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①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2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3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鲁迅的生平宁主要作品。

2. 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主题和思想。

3. 分析鲁迅作品中的社会现实主义思想。

4. 探讨鲁迅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和意义。

二、导学内容1. 鲁迅的生平宁主要作品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和思想3. 鲁迅作品中的社会现实主义思想4. 鲁迅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和意义三、导学重点1. 了解鲁迅的成长经历和主要作品。

2. 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主题和思想。

3. 分析鲁迅作品中的社会现实主义思想。

4. 探讨鲁迅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和意义。

四、导学步骤1. 导入:通过介绍鲁迅的生平宁主要作品,引导学生对鲁迅的了解和认识。

2. 进修: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分析其中的主题和思想。

3. 讨论:探讨鲁迅作品中的社会现实主义思想对当代文学的启迪。

4. 总结:总结鲁迅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文学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五、导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鲁迅的作品,深入了解他的思想和风格。

2.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分享和讨论活动,增进思想交流和文学素养提升。

3. 鼓励学生思考文学与社会的干系,关注当代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改革。

六、导学评判1. 通过教室表现和作业评判学生对鲁迅的了解和理解水平。

2. 鼓励学生撰写读后感、评论文章等,展示对鲁迅作品的思考和感悟。

3. 鼓励学生参与文学比赛和活动,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和见解。

七、导学反思1. 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鲁迅的作品。

2. 思考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3. 思考如何更好地将文学教育融入学生的平时生活和进修中。

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第一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学习重点难点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知识链接(一)了解作者及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二)题解《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

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预习达标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菜畦.()桑葚.()油蛉.()蟋蟀..()斑蝥.()缠络..()攒.成()收敛.()..()臃.肿()珊瑚脑髓.()鉴.赏()觅.食()罕.至()竹筛.()秕.谷()渊.博()鼎沸..()倜傥..()书塾.()宿儒.()蝉蜕.()拗.()窦.()锡箔.()和蔼.()厥.()淋漓..()叵.()确凿.()2.解释词语:确凿:轻捷:人迹罕至:觅食:渊博:宿儒:鼎沸:高枕而卧: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过渡段2、句段评读(1)“似乎”、“确凿”两个词用在一句话中是否矛盾?为什么?(2)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

写视觉的:写听觉的:写味觉的:(3)“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有什么作用?(4)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①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难点
体会指导中融入的作者对自然的热爱。感受旧式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得封闭性和落后性。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目标导航
创设情境,目标导航:
同学们讲述自己的童年趣事,导入本课学习。
设问
导读
自学
检测
设问导读:
1、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______(体裁),选自___。作者鲁迅,原名______,是我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他写的小说集有 ,散文集有 。
展示交流精讲Fra bibliotek点拨问题设计: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2.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个自然段是中间的过渡段?据此分段并概括层意。
3.百草园是“乐园”,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4.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分别从哪些角度、哪些顺序描写这些景物?
明确:景物:有静态的事物,如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有动态的景物,如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等。
角度:分别从视觉、听觉、味觉等角度入手。
顺序:采取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写动物)、从静到动的顺序。
5.写美女蛇的故事,属于何种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
6.作者写冬天的百草园,着重描写了捕鸟,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运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作用?
拓展延伸:阅读文章《思,在百草园》
知识
建构
百草园——“乐园” 热爱自然、追求自由
总结
反思
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确凿()菜畦()宿儒()倜傥()()敛()脑髓()桑葚()斑蟊()攒在一起()秕谷()拗()盔甲()锡箔( )( )人声鼎沸( )
阅读第1自然段做下面的题目。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1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词。

2.把握文章结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对比和过渡的作用。

4.把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诊断性练习】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把你认为重点的词语抄下来并记住它们。

2.依题目所示,用“//”将课文划分成两部分,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部分重点突出的内容。

(在原文相应的位置做好旁批)3.探究课文,合作完成:课文两部分内容是怎样衔接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理解词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中“似乎”、“确凿”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起使用是否矛盾?为什么?【巩固性练习】5.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菜畦.()脑髓.()yōng肿()轻jié()6.根据下面的解释,在括号里填写出自本课的词语或短语。

①确实。

()②形容人声喧闹。

()③少有人来。

()7.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含义。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

8.小组讨论:(1)试举出本文中一两处对比并简述其作用。

(2)三味书屋与百草园在内容上是什么关系?这样安排有什么表达效果?第2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

2.体会本文动作描写的妙处。

【诊断性练习】1.朗读课文第二段,完成下列各题。

独立思考,完成:(1)这段文字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景物的?举例说明。

(2)本段重点描写了哪个地方的景物?本段景物描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请简述本段景物描写的顺序。

(4)本段用词极为准确、生动,如“肥胖”写出了黄蜂的体态特征,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

请你再举一两个例子分析说明。

2.雪地捕鸟这段文字总共不到70个字,连用9个表达动作的词,请品味其妙处。

【巩固性练习】(选做一题)3.根据上下文弄懂语句的意思,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语意重点。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习案】
一、材料链接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出生。

出生于一个逐渐没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

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2.作品简介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

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

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3.三味书屋简介
三味书屋原为三余书屋。

此名取意于三国时董遇的话。

据《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注引所载,董遇常劝学生充分利用“三余”时间读书。

所谓“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取名三余大概是希望学生爱惜时间,后来私塾主人兼塾师寿镜吾的祖父寿峰岚改名为“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私塾。

鲁迅12岁到十七岁在这里求学,塾师是寿镜吾老先生。

三味书屋,是三长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

寿镜吾老先生在此坐馆教书长达六十年。

“三味书屋”之味:鲁迅先生在他的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所提到的“三味书屋”,在浙江绍兴城内鲁迅先生故居附近,是鲁迅先生少年时期读书的地方。

那么,为何叫“三味书屋”呢?原来,“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hǎi ,即醋和肉酱)”的古语。

其大意是: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是食之本;读史记味如喝美酒吃佳肴:读诸子百家之类的书,味如酱醋(好比烹调中的佐料一样)。

“三味书屋”的横匾是清代乾嘉年间的著名书法家书写的。

当时,匾的两旁还悬挂着这样一副木刻的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


二、预习自测
1. 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确凿()菜畦()桑葚()叵()拗()倜傥()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标题是“从……到……”的格式,表明文章主要是以的变换为顺序来记叙的,作者先写,再写,顺序与变换顺序是一致的。

在两部分内容之间,作者安排了一个过渡段,即第自然段。

【探究案】
一、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

二、百草园里有哪些景物?有些是详写的,为什么要详写?
三、“长的草里是不去的,……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这两段文字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四、“一切景语皆情语。

”认真研读课文前八自然段,从“看”“听”“找”三个方面体会作者笔下百草园里有哪些乐趣。

五、童年鲁迅寿镜吾先生是什么态度?
六、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你认可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拓展案】
拓展阅读: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期间的小故事
其一:鲁迅自幼聪颖勤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的一所著名的私塾,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老师学习,在那里攻读诗书近五年。

鲁迅的坐位,在书房的东北角,使他用的是一张硬木书桌。

现在这张木桌还放在鲁迅纪念馆里。

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

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

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

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

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

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每当他气喘吁吁地准时跑进私塾,看到课桌上的“早”字,他都会觉得开心,心想:“我又一次战胜了困难,又一次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