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各章经典题归纳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a和b,向b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a中不再加入物质,然后将它们同时加热,放出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问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A.B.C.D.2.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C.加热氯酸钾制氧气D .实验室利用一定量双氧水制取氧气3.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氧气验满C .加热液体D .量取液体4.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2是用该装置测得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气压与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 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 点时反应刚好停止B .红磷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C .b 、c 、d 点时集气瓶中所含物质相同D .该装置测得空气中氧气合量为0p -p 100%p5.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B.密闭容器中燃烧一定量红磷C.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D.在少量二氧化锰中加入一定量双氧水6.加热固体氯酸钾和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已知a为固体氯酸钾,b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固体氯酸钾,且a和b的质量相等,当分别同时加热a和b至完全反应时,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象是( )A.B.C.D.7.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取8.25gNaCl固体B.用10mL量筒量取8.55mLNaCl溶液C.用燃着的木条区分两瓶N2和CO2D.用MnO2固体加快双氧水分解的速率8.小乐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气压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t1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显著增加,其原因是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经典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经典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超疏水性仿生材料对水的作用与荷叶相似,水滴在其表面不易附着。

将玻璃放在蜡烛火焰上灼烧,表面沉积一层黑色物质(见图),该方法可获得一种能用于手机触屏的超疏水性材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黑色物质是由石蜡蒸气冷凝而成B.黑色物质可能含碳元素C.黑色物质是由石蜡不充分燃烧产生D.铁质输水管的内壁若采用超疏水性材料能防锈蚀A解析:A解:A、石蜡蒸气冷凝成的固体是白色的,该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得到的炭黑,故选项说法错误。

B、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黑色物质可能含碳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得到的炭黑,故选项说法正确。

D、炭黑主要成分是碳的单质,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铁质输水管的内壁若采用超疏水性材料能隔绝铁质管道和水接触,因此能防锈蚀,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2.某学生量取液体,仰视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A.等于20mL B.小于20mL C.大于20mL D.无法确定C解析:C仰视读数为30mL,仰视时读数偏小,量取的实际体积偏大,所以仰视读数体积为30mL,实际大于30mL,俯视读数为10mL,俯视时读数偏大,量取的实际体积偏小,所以俯视读数体积为10mL,实际小于10mL,故实际倒出的体积为大于20mL。

A、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3.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A.点燃酒精灯B.读取液体体积C.闻药品气味D.过滤河水 C解析:CA、不能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会造成火灾,图示操作错误;B、读取液体体积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齐平,图示操作错误;C、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扇动,图示操作正确;D、过滤河水即过滤操作,应使用玻璃棒引流,图示操作错误;故选C。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时,细口瓶上的标签向着手心,是为了防止试剂淌下腐蚀标签B.吸取液体后的胶头滴管应保持胶头在上,是为了避免液体倒流腐蚀胶头C.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对着自己或他人,是为了防止管内液体喷出伤人D.将未用完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是为了节约药品D解析:DA、倾倒液体时,细口瓶上的标签向着手心,是为了防止试剂淌下腐蚀标签,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吸取液体后的胶头滴管应保持胶头在上,是为了避免液体倒流腐蚀胶头,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对着自己或他人,是为了防止管内液体喷出伤人,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将未用完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会污染药品,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一、溶液的形成一、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只能是一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都不会分层。

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注意:(1)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2)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3)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

(4)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

(2)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3)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4)如果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生成的能溶解的物质。

二、乳浊液与乳化:1、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

2、常用的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三、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1)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2)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3)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溶解。

课题二、溶解度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是针对某一溶质而言,不是对所有溶质而言。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人教版大全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人教版大全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人教版大全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人教版大全化学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又一个新起点,所有同学都是零基础,一起走进化学的世界,学习有趣的化学知识。

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仅供参考。

九年级化学上册必背知识清单一、走进化学世界1.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 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① 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

② 测容器:量筒(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③ 称量器:托盘天平(左物右码)。

④ 加热器皿:酒精灯。

⑤ 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6.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二、空气1. 组成:N2:78%、O2:21%、稀有气体:0.94%、CO2:0.03%,其它气体与杂质 0.03%。

2. 空气中氧气的测定(原理:压强差)(1) 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红磷。

(2) 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操作要求: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3) 现象: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打开弹簧夹后,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4) 结论: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 探究:① 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 能否用铁、镁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镁会与N2、CO2反应。

③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3. 氧气的性质和制备(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铁在氧气中燃烧烧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的目的:吸收SO2,防止其污染空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新教材各章节知识点初三化学易错题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新教材各章节知识点初三化学易错题集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总结复习考点汇总及经典题型训练无含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总结复习考点汇总及经典题型训练无含

第五单元考点汇总及经典题型训练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的原由:化学反响是反响物的原子从头组合转变为生成物的过程。

在化学反响中,反响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原子的没有增减,原子的没有改变。

3.理解和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1) 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一个广泛规律,所以它是全部化学反响必定恪守的一个定律。

而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研究的范围。

(2) 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内容仅是指“质量”,不可以推行到其余物理量。

(3) 重申参加化学反响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里“参加反响的”不是各物质质量的简单相加。

是指真实参加了反响的那一部分质量,反响物中可能有一部分没有参加反响 ( 反应节余的) 。

4.质量守恒定律可理解为“五个不变”,“两个必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

【经典例题】【例题 1】1.化学反响前后,必定不变的是()①分子种类②原子种类③分子数量④原子数量⑤各物质的质量总和A.①③⑤B. ①②⑤C. ②④⑤D. ②③⑤【例题 2】煤气中增添少许有特别臭味的乙硫醇 (C2H5SH),能够提示人们预防煤气泄漏。

乙硫点燃 4CO 醇在煤气焚烧过程中也可充足焚烧,其反响方程式为 2C2H5SH + 9O2 2 + 2X + 6H 20,则 X 的化学式为: ( )3 2 2S O4【例题 3】在反响 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9:22。

若与 B完整反响后,生成 8.8 gD 。

则在此反响中, B与 D的质量比为 ( ):9 :11 :11 :44【例题 4】11. 右图所示微观变化的化学反响种类,与以下反响的反响种类一致的是 ( )【例题 5】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必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响,测得数据见下表。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X=7gB. 在该物质甲乙丙丁反响中,丙物质必定反响前质量 8g 35g 5g 8g做催化剂 C.该反响后质量 2g X 5g 42g反响是分解反响D.在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中,甲、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1∶l【演变题型】1、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已与 2004年 5 月 1 日正式实行 , 酒后驾车已经成为一种违纪行为。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对于原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2、相对原子质量(A r): ⑴
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课题2 元 素 一、 元素 1、 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就不同。 2、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 素 原 子 区 别 含义 宏观概念,只分种类不计个数 微观概念,既分种类又分个数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人教)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一、水的组成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D�D�D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水(H2O) 氢气(H2) + 氧气(O2) 化学方程式:2H2O 2H2↑+ O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 1 质量比 1 : 8 E.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2、水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液体、40C时密度最大,为1g/cm3 化学性质:通电分解 文字表达式:水(H2O) 氢气(H2) + 氧气(O2) 化学方程式: 2H2O 2H2↑+O2↑ 3、氢气 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氢气与其它气体的显著区别之处);难溶于水(排水法)、无色无味的气体 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用氢气吹肥皂泡,若肥皂泡上升,则密度比空气小 2、化学性质: 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焊接和切割金属)文字表达式:氢气(H2) + 氧气(O2) 水(H2O) 化学方程式:2H2 + O2 2H2O 点燃前,要验纯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注意: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必须验纯。 二、物质的分类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氢气、氧气、红磷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水、高锰酸钾等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之一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例:二氧化硫、水等 注意:单质、化合物前提必须是纯净物。 课题2 分子和原子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 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二、分子 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⑷同种物质的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改变。⑵纯净物与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三、原子 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 子 原 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课题3 水的净化 一、净化水的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1、沉淀:静置,让水中的不溶性固体颗粒下沉到底部。 2、过滤 ①适用范围: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 ②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二、分子 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的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三、原子 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 子 原 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课题3 水的净化 一、净化水的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1、沉淀:静置,让水中的不溶性固体颗粒下沉到底部。 2、过滤 ①适用范围: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 ②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 子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的认识

人教版初三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至四单元1-4单元知识点归纳提纲重难点汇总

人教版初三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至四单元1-4单元知识点归纳提纲重难点汇总

6.制取氧气
①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选用和原因
②各种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试管、长颈漏斗、分液漏
斗)
④检验及验满氧气(分为排水法和排空气法)的操作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单元
7.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8.实验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放棉花的作用 ②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作用 ③导管口一开始有气泡不能收集的原因 ④先将导管移出水槽的原因 ⑤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的原因 ⑥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的原因 9.氧气不纯的原因
第一单元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2.蜡烛燃烧的现象及结论 3.呼入呼出气体的操作、现象与结论 4.基本实验仪器与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倾倒法、 量筒的使用、用酒精灯加热、检查装置气密性)
第二单元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①实验现象,原理,结论,水的作用 ②误差分析:小于和大于五分之一原因 ③不能选择铁丝,硫,碳作为反应物的理由
1.过滤
第四单元
①实验用品和仪器
②一贴二低三靠的具体操作
③玻璃棒的作用
④滤液浑浊的原因
2.吸附的作用及吸附剂
3.硬水和软水的定义及检验
4.蒸馏实验
第四单元
①实验原理及主要仪器名称
②沸石的作用
③冷凝管中水流方向
④温度计的位置
5.制取蒸馏水简易装置
①长导管的作用
②烧杯中水的作用
6.氢气燃烧
第四单元
2.物质分类:纯净物、混合物
3.氧气、氮气的用途及对应性质
第二单元
4.木炭,硫,铁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实验 ①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②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现象差别的原因 ③实验注意事项如水的作用,火柴的作用,盘 成螺旋状的作用,缓慢伸入的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各单元重点知识填空(细致到每一课)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各单元重点知识填空(细致到每一课)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各单元重点知识填空(细致到每一课)考前必会 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一、三角转化型 图形一:1.碳三角①2C +O 2=====点燃2CO C +CO 2=====高温2CO ②C +O 2=====点燃CO 2 C +2CuO=====高温2Cu +CO 2↑ ③2CO +O 2=====点燃2CO 2 CO +CuO=====△Cu +CO 2 ④C +CO 2=====高温2CO 2.氧三角①2H 2O 2=====MnO 22H 2O +O 2↑ ②2H 2O 2=====MnO 22H 2O +O 2↑ ③2H 2O=====通电2H 2↑+O 2↑ ④2H 2+O 2=====点燃2H 2OCH 4+2O 2=====CO 2+2H 2O C 2H 5OH +3O 2=====点燃2CO 2+3H 2O 图形二:1.①Ca(OH)2+CO 2===CaCO 3↓+H 2O②2H 2O=====通电2H 2↑+O 2↑ ③C +O 2=====点燃CO 2 2CO +O 2=====点燃2CO 2 CH 4+2O 2=====点燃CO 2+2H 2O C 2H 5OH +3O 2=====点燃2CO 2+3H 2O 2.钙三角①CaCO 3=====高温CaO +CO 2↑ ②CaO +H 2O===Ca(OH)2③Ca(OH)2+CO 2===CaCO 3↓+H 2O 图形三:①CaCO 3=====高温CaO +CO 2↑CaCO 3+2HCl===CaCl 2+H 2O +CO 2↑ ②Ca(OH)2+CO 2===CaCO 3↓+H 2O ③CaCO 3+2HCl===CaCl 2+H 2O +CO 2↑ 二、一字型①2H 2+O 2=====2H 2O CuO +H 2=====△Cu +H 2O ②2H 2O=====通电2H 2↑+O 2↑ ③2H 2O=====通电2H 2↑+O 2↑ ④2H 2+O 2=====点燃2H 2O CH 4+2O 2=====点燃CO 2+2H 2O C 2H 5OH +3O 2=====点燃2CO 2+3H 2O 三、发散型1.①C +2CuO=====高温2Cu +CO 2↑ ②CO +CuO=====△Cu +CO 2 ③CuO +H 2=====△Cu +H 2O2.①C +CO 2=====高温2CO②Ca(OH)2+CO 2===CaCO 3↓+H 2O ③CO 2+H 2O===H 2CO 3四、网络转化型 1.氧气知识网络①2KMnO 4=====△K 2MnO 4+MnO 2+O 2↑ ②2H 2O 2=====MnO 22H 2O +O 2↑ ③2H 2O=====通电2H 2↑+O 2↑ ④3Fe +2O 2=====点燃Fe 3O 4 ⑤2Mg +O 2=====点燃2MgO ⑥C +O 2=====点燃CO 2 2C +O 2=====点燃2CO ⑦S +O 2=====点燃SO 2 ⑧4P +5O 2=====点燃2P 2O 5 ⑨2H 2+O 2=====点燃2H 2O ⑩2CO +O 2=====点燃2CO 2 ⑪CH 4+2O 2=====点燃CO 2+2H 2O ⑫C 2H 5OH +3O 2=====点燃2CO 2+3H 2O 2.二氧化碳知识网络①C +2CuO=====高温2Cu +CO 2↑ ②CO +CuO=====△Cu +CO 2 ③2C +O 2=====点燃2CO C +CO 2=====高温2CO ④C +O 2=====点燃CO 2 C +2CuO=====高温2Cu +CO 2↑⑤2CO +O 2=====点燃2CO 2 CO +CuO=====△Cu + CO 2 ⑥C +CO 2=====高温2CO ⑦CaCO 3=====高温CaO + CO 2↑ CaCO 3+2HCl===CaCl 2+H 2O +CO 2↑ ⑧Ca(OH)2+CO 2===CaCO 3↓+H 2O ⑨CO 2+H 2O===H 2CO 3 ⑩H 2CO 3===H 2O +CO 2↑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什么是化学1.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________、结构、________、转化及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从______层次认识物质,通过____________创造物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至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至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至四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物质不需发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物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

二、基本实验操作:1.药品的取用:(1)取药量: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 。

(2)注意事项:“三不”:不闻、不尝、不摸(3)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用胶头滴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取用较大量液体时用倾倒方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要紧靠容器口。

2.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2)使用酒精灯时,酒精不能超过灯容积的2/3,绝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熄。

(3)给试管液体加热,试管所盛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要倾斜放置,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

3.仪器的洗涤: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在容器内壁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空气的成分和组成1.空气的成分:空气成分N2 O2稀有气体CO2其它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78% 21% 0.94% 0.03% 0.03%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右图)观察到的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P + 5O2点燃4P2O5;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 。

思考:(1)液面小于五分之一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2)能否用铁、碳代替红磷?不能,原因是碳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3.空气的污染及防治(1)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 、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各章经典题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各章经典题归纳

九年级上册各章经典题总结一、选择题1、下列仪器中,不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A、烧杯B、试管C、燃烧匙D、蒸发皿2、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由空气制氧气 B、钢铁生锈,纸的燃烧C、蜡烛燃烧,蜡烛融化D、汽油挥发,食物腐烂3、要准确量取95mL液体,选用的量筒规格最好是 ( )A、10mLB、50mLC、100mLD、200mL4、要准确量取95mL液体,选用的量筒规格最好是 ( )A、10mL B、50mL C、100mLD、200mL5、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用嘴吹灭B、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结束时。

先熄灭酒精灯C、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在试管口附近放一团疏松的棉花D、称取一定量的食盐时,将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6、下列化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把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人氧气集气瓶中,磷立即燃烧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白色固体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7、某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时,实验结束时,发现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有水;③试管口没略向下倾斜;④忘了加催化剂;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⑥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酒精灯A、除⑥⑦外B、全部 C、①②③⑤ D、除④外8、节日里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内填充的气体是下列哪一种()A、氧气 B、氮气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9、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Index,简称API)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单一的数值形式,并分级表示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

下列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是(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可吸入颗粒物D、臭氧10、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量一只烧杯的质量时,当天平的右盘加上最小的砝码后,发现指针稍微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偏斜,为了使天平平衡,应该( )A、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外旋出一些B、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里旋进一些C、把标尺上的游码向右移一些D、把天平右端的底部垫高一些11、下列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A、水空气ﻩB、自来水氧气C、矿泉水冰水混合体 D、高锰酸钾双氧水12、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是()A、氧气B、氢气C、氮气D、二氧化碳13、过滤操作的下列步骤中错误的是( )A、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放入漏斗B、如果滤纸高于漏斗边缘,用剪刀剪去多余部分,使滤纸的边缘比漏斗口稍低C、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滤纸层与漏斗壁间不留气泡D、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漏斗中液体,以加快过滤14、水有多种作用,例如:镁与碘的化合反应十分缓慢,若滴入少量水,则立即剧烈反应,生成碘化镁。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含答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含答案

2020年初三化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考点梳理:走进化学世界一、什么是化学1.概念: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科学。

2.研究对象: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研究和创造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物质。

二、化学的发展与运用1.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提出的________和__________,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使化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门捷列夫发现了____________并编制出____________,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2.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有两项与化学有关的成就是________与________。

三、绿色化学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它的主要特点有:(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的排放;(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转移到产品中,实现“零排放”;(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产品。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一、物理变化1.概念: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伴随现象:________、________等的改变。

二、化学变化1.概念: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2.伴随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光、放热等。

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2.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第2课时物质的性质一、物理性质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2.常见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考点与知识点归纳整理(附专项练习及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考点与知识点归纳整理(附专项练习及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章“溶液”考点与知识点归纳整理(附专项练习及解析)一、思维导图二、主干知识总结1.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用下式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应该注意:①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③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④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2.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①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但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但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②对溶质与溶剂均相同的溶液来说,在相同状况(同温、同压)下,饱和溶液总比不饱和溶液要浓,即溶质的质量分数要大。

3.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区别与联系溶解度是用来表示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某溶剂中溶解性的大小。

溶质的质量分数用来表示溶液组成。

4. (实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1)实验回顾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10mL、100mL)、食盐。

实验步骤:①计算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所需要氯化钠质量及水的质量。

②称量(量取)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倒入烧杯中,把水的密度近似地看作1g/cm3,用量筒量取相应体积的水。

③溶解把量好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用玻琉棒搅拌,加速氯化钠溶解。

④贮存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放到试剂柜中。

(2)例题解析: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常按如图操作顺序进行.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可能涉及以下操作:A.称量B.计算C.溶解D.装瓶贴标签.回答下列问题: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100g 5%的氯化钠溶液时,其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序号).(2)计算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______g,水______g.(3)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______.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C.调节平衡螺母(4)配制上述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和______,其中玻璃棒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解析】:(1)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贴标签.(2)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5%=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100g-5g=95g.(3)用托盘天平称量5g固体药品NaCl时,步骤是:调节天平平衡,在右盘上加砝码和拨动游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称量过程中他发现指针偏左了,说明NaCl的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减少NaCl.(4)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其中属于玻璃仪器的是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筒,玻璃棒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搅拌,加速固体溶解.故答案为:(1)BACD;(2)5;95;(3)B;(4)胶头滴管;搅拌,加速固体溶解.5. 关于溶液稀释或增浓的计算(1)思路:溶液稀释定律(守恒观点)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m1w1=m2w2。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7单元中考化学知识考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7单元中考化学知识考点归纳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年级:班级:姓名:第1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易错易混点(1)物质的变化常伴随一些现象的发生,但不能仅根据现象来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是相互联系的。

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会伴随物理变化的发生;发生物理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3)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例如,锅炉的爆炸、车胎的爆炸是物理变化。

(4)在描述性质时往往有“能、会、有、具有、可以”等字眼,而在描述变化时没有这些字眼。

第2讲实验基本操作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1.初中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介绍用于搅拌、取少量溶液药品的取用原则取用原则固体药品的取用1.不定量固体药品的取用2.一定量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1.较多量液体药品的取用__2.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3.一定量液体药品的取用常见实验操作1.检查装置气密性:(1)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双手紧握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若没有气泡应该及时检查更换。

2.过滤:注意: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口紧靠玻璃棒中部,玻璃棒下端轻靠三层滤纸上,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②玻璃棒的作用是__引流__。

3.浓硫酸的稀释:注意:①稀释浓硫酸时,应将__浓硫酸__沿着容器壁缓慢地注入盛有__水__的烧杯里;②并用__玻璃棒__不断搅拌。

4.蒸发:注意:①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__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__。

②当蒸发皿中出现__较多固体__时,停止加热。

③蒸发皿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要垫上石棉网才能放在实验台上。

实验室事故处理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的组成1.对空气组成的研究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主要由N2和O2组成,其中O2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论。

2.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N2约占78%,O2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 0.03%。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题1 水的组成一、水的组成1、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A装置―――水电解器B电种类---直流电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D化学反应:字表达式::水(H2)氢气(H2)+ 氧气(2)化学方程式:2H2 2H2↑+ 2↑产生位置负极正极体积比2 :1质量比1 :8E检验: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2)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2、水的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液体、40时密度最大,为1g/3化学性质:通电分解字表达式:水(H2)氢气(H2)+ 氧气(2)化学方程式:2H2 2H2↑+2↑3、氢气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氢气与其它气体的显著区别之处);难溶于水(排水法)、无色无味的气体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用氢气吹肥皂泡,若肥皂泡上升,则密度比空气小2、化学性质: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焊接和切割金属)字表达式:氢气(H2)+ 氧气(2)水(H2)化学方程式:2H2 + 2 2H2 点燃前,要验纯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注意: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必须验纯。

二、物质的分类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氢气、氧气、红磷等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水、高锰酸钾等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之一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例:二氧化硫、水等注意:单质、化合物前提必须是纯净物。

题2 分子和原子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

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知识点及例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知识点及例题

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一空气知识点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 (相对固定成分)其他气体和杂质0.03%(可变成分)【例题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该成分比例是体积分数,不是质量分数,可以理解为每100体积的空气中约有氮气78体积,氧气21体积。

)知识点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磷燃烧实验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参加反应的氧气的体积。

反应文字表达式:红磷(P)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P2O5)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例题2】在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中,下列对该试验认识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C、该试验说明氮气难容于水D、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1/5知识点三: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氧气、氮气等。

(纯净物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如氮气可以用N2来表示,红磷可以用P来表示)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混合物都无法用一种化学符号来表示)【例题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海水B、水泥砂浆C、干冰D、汽水知识点四:不同气体的性质和用途成分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主要用途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支持燃烧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潜水、医疗急救、炼钢、气焊等氮气不活泼,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无色无味,不溶于水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食品包装用氮气防腐稀有气体很不活泼(惰性气体)无色无味,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作保护气,制造低温环境,用于激光技术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例题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是利用物质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炼钢、气焊B、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C、氮气用于制造化肥D、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课题2 氧气知识点一:氧气的性质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可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

九年级化学第一至四单元知识归纳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第一至四单元知识归纳人教版

第一至四单元知识归纳一、化学之最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4种元素是氧硅铝铁。

2、人体内含量较高的前11种常量元素是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5、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6、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7、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

8、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二、初中化学中的“三”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⑴金属元素、⑵非金属元素、⑶稀有气体元素。

5、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⑴FeO、⑵Fe2O3、⑶ Fe3O4。

6、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7、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8、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⑴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⑵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⑶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9、过滤操作中有“三靠”:⑴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⑵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⑶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10、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1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12、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⑴不用手接触药品;⑵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气味;⑶不尝药品的味道。

13、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14、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15、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16、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H2、CO、CH4 (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尘)。

17、使用酒精灯的二禁止:对燃、往燃灯中加酒精。

18、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O、C、H (N、Ca)19、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三、化学中的“一定”与“不一定”1、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一章简答题专项练习经典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一章简答题专项练习经典题(含答案解析)

一、解答题1.阅读下面关于“雷雨发庄稼“材料,回答下列衬题NO和NO2都是空气污染物,通常一氧化氮(NO)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难溶于水的气体,极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NO2)气体,NO2遇水立即反应生成硝酸(HNO3)和NO.硝酸再与土壤成分反应生成氮肥而增加土壤肥力,在雷雨天里,由于在高压条件下,空气中主要成分相互反应生成NO,故农村谚语中有“雷雨发庄稼”这一说法。

(1)上述所述材料中至少有_____个化学反应,NO的收集方法是_____。

(2)写出雷雨天生成NO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_____(3)简要叙述怎样检验一瓶NO2气体是否混有NO气体?_____高压 NO;收集一瓶纯净的二氧化氮,与样品二氧化氮气体解析:4,排水法;N2+O2→对比颜色,样品气体颜色浅,说明样品中混有一氧化氮,颜色相同,说明样品中不含一氧化氮。

【解析】(1)上述所述材料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硝酸再与土壤成分反应生成氮肥四个反应,一氧化氮密度比空气略大,难溶于水,极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所以NO的收集方法是排水法;高压 NO;(2)在高压条件下,氮气和氧气相互反应生成NO,化学方程式为:N2+O2→(3)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气体,一氧化氮是无色气体,所以检验一瓶NO2气体是否混有NO 气体的方法是:收集一瓶纯净的二氧化氮,与样品二氧化氮气体对比颜色,样品气体颜色浅,说明样品中混有一氧化氮,颜色相同,说明样品中不含一氧化氮。

2.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准备制取氢气,实验室只有98%的浓硫酸,小强用100 mL的量筒量取了5 mL浓硫酸,就准备在量筒里加水稀释,小刚见了马上制止了小强的实验。

指出上述已完成的和未完成的实验操作中:(1)存在的错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练习题精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练习题精选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二、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第 1 页 共 13 页三、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1.下列变化中,有一种与其它不同的是( )A.消化食物B.焚烧垃圾C.冰块融化D.铜生锈2.下列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汽油挥发、铁铸成锅B.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C.瓷碗破碎、钢铁生锈D.食物腐败、动植物呼吸3.硫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发光B.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C.发热D.硫减少了4 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火星四射B.有黑色固体物质生成C.放出大量的热D.发出耀眼的光5.(1)宣纸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其制作工艺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列关于宣纸的传统制作工序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挑选原料B.加碱蒸煮C.竹帘捞纸D.剪裁纸张(2)以下家庭食品制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萝卜风干B.凉水冻冰C.葡萄酿酒D.辣椒剁碎6.(1)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初中生家长(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丝弯曲B.香水挥发C.燃放烟花D.干冰升华1.【答案】C【解析】“食物消化”、“焚烧垃圾”和“铜生锈”的变化过程中都会产生新物质,发生的都是化学变化;而冰块融化仅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变化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初中生家长能够正确判断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产生是解此类题的关键。

2.【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看变化前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汽油挥发和铁铸成锅只是物质的状态或外形发生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A 错误;水受热沸腾只是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而酒精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产生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B 错误;瓷碗破碎只是外形发生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钢铁生锈产生了新物质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是化学变化, C 错误;食物腐败是食物发生缓慢氧化,产生了新物质,动植物呼吸是吸入氧气参与氧化反应,@初中生家长产生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因此都是化学变化, D 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各章经典题总结一、选择题1、下列仪器中,不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A、烧杯B、试管C、燃烧匙D、蒸发皿2、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由空气制氧气B、钢铁生锈,纸的燃烧C、蜡烛燃烧,蜡烛融化D、汽油挥发,食物腐烂3、要准确量取95mL液体,选用的量筒规格最好是()A、10mLB、50mLC、100mLD、200mL4、要准确量取95mL液体,选用的量筒规格最好是()A、10mLB、50mLC、100mLD、200mL5、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用嘴吹灭B、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结束时。

先熄灭酒精灯C、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在试管口附近放一团疏松的棉花D、称取一定量的食盐时,将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6、下列化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把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人氧气集气瓶中,磷立即燃烧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白色固体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7、某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时,实验结束时,发现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有水;③试管口没略向下倾斜;④忘了加催化剂;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⑥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酒精灯A、除⑥⑦外B、全部C、①②③⑤D、除④外8、节日里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内填充的气体是下列哪一种()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9、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简称API)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单一的数值形式,并分级表示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

下列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是()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可吸入颗粒物D、臭氧10、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量一只烧杯的质量时,当天平的右盘加上最小的砝码后,发现指针稍微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偏斜,为了使天平平衡,应该( )A、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外旋出一些B、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里旋进一些C、把标尺上的游码向右移一些D、把天平右端的底部垫高一些11、下列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A、水空气B、自来水氧气C、矿泉水冰水混合体D、高锰酸钾双氧水12、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是()A、氧气B、氢气C、氮气D、二氧化碳13、过滤操作的下列步骤中错误的是()A、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放入漏斗B、如果滤纸高于漏斗边缘,用剪刀剪去多余部分,使滤纸的边缘比漏斗口稍低C、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滤纸层与漏斗壁间不留气泡D、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漏斗中液体,以加快过滤14、水有多种作用,例如:镁与碘的化合反应十分缓慢,若滴入少量水,则立即剧烈反应,生成碘化镁。

此时水作为()A、反应物B、催化剂C、生成物D、稀释作用15、小明在做过滤操作时,在老师给他的仪器中,他认为还缺少一种,其中老师给的仪器主要有:漏斗、烧杯、滤纸、铁架台(带铁圈),那么他认为缺少的仪器是()A、小烧杯B、长颈漏斗C、药匙D、玻璃棒16、下列粒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A、分子、中子B、原子、电子C、原子、离子D、离子、中子17、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 )A、物质的总质量B、元素种类C、原子数目D、分子数目18、若R元素的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粒子的核外有2个电子层B、R元素是金属元素C、该粒子是了阳离子D、该粒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19、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是1的原子是()A、非金属原子B、金属原子C、不能确定D、稀有气体原子20、“A、D钙奶”中的“钙”指的是()A、单质B、元素C、原子D、分子21、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①分子种类②原子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原子数目⑤各物质的质量总和A、①③⑤B、①②⑤C、②④⑤D、②③⑤22、煤气中添加少量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C2H5SH),可以提醒人们预防煤气泄露。

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充分燃烧,其反应方程式为2C2H5SH + 9O2点燃4CO2 + 2X + 6H20,则 X 的化学式为: ( )A、SO3B、SO2C、COD、H2SO423、根据碳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3 gC和8 gO2生成11 gCO2B、2 gC和4 gO2生成6 gCO2C、4 gC和5 gO2生成9 gCO2D、5 gC和9 gO2生成14 gCO224、右图所示微观变化的化学反应类型,与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一致的是 ( )25、A、B、C三种物质各15 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 g新物质D。

若增加10 g 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余C。

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剩余9 gB、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50 g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3∶2D、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5∶326、在2000℃,压强为5×106KPa~1×107KPa,并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石墨可以转化为金刚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单质B、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相同C、金刚石和石墨是不同的物质D、该变化是物理变化27、防毒面具滤毒罐内盛放的物质是()A、石墨B、活性炭C、焦炭D、生石灰28、木炭、氢气、一氧化碳分别跟灼热的氧化铜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后都有水生成B、反应后都有二氧化碳生成C、反应后都有红色固体生成D、反应类型均属于置换反应29、下列物质中,能够除掉CO2中少量CO的是 ( )A、灼热的氧化铜B、澄清石灰水C、水D、炽热的炭30、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的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该物质一定是 ( )A、木炭B、一氧化碳C、酒精D、含碳元素的物3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用的仪器是()A、漏斗、集气瓶、水槽、导管B、酒精灯、试管、导管、集气瓶C、平底烧瓶、长颈漏斗、集气瓶、导管D、大试管、单孔塞、集气瓶、导管32、矿井内的下列行为,不可能引起煤矿“瓦斯”爆炸的是()A、吸烟B、穿化纤衣服C、使用漏电设备D、给矿井通风33、下列化学反应中能产生吸热现象的是()A、镁条与稀盐酸反应B、碳与二氧化碳反应C、碳酸钙与盐酸反应D、木炭与氧气反应34、铁丝在空气中灼热发红,但不能燃烧,这一事实与下列哪一因素关最密切()A、铁丝的表面积B、氧气的浓度C、燃烧区的温度D、铁的着火点35、我国部分省已开始使用乙醇汽油....,所谓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B、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C、用玉米、薯类等发酵可以制得可再生能源乙醇D、用石油可炼制汽油二、填空题36、如下图所示,把下列实验所用的仪器的名称填在横线上:①②③④⑤⑥(1)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需要用(填标号,下同)(2)少量溶液相互反应时,需要用(3)量取8毫升的水,需要用(4)把糖溶解到一定量的水中时,需要用(5)排水法制取氧气,需要用37、实验室现有5mL、10mL、20mL、50mL、100mL的盐酸,现要量取15mL的盐酸,应取mL 的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与;若某同学量取液体时俯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读数为15mL,则所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应15mL(填“<”、“>”或“=”)38、现有①木炭②硫磺③红磷④镁条⑤蜡烛,五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⑴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⑵产生大量白烟的是;⑶放出大量热,产生耀眼白光的是;⑷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⑸生成的气体会污染空气的是;⑹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39、写出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在后面的括号中填写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

(1)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3)红磷在氧气中燃烧:()(4)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40、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纯净物的是,属于化合物是,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单质的是。

①液态空气②氧气③水蒸气④高锰酸钾⑤红磷⑥盐酸⑦海水⑧冰水混合物⑨5%的过氧化氢⑩二氧化硫41、下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你回答:(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 D中的X= ;(3) C的粒子符号是;(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填序号);(5)B和______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用“A”、“C”、“D”填空)。

(6)以上A、B、C、D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的是________;(7)2008年5月,我省某地发生了氢氟酸(HF)泄漏,消防队员用熟石灰对泄漏点进行处理,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42、请用元素或化学式表示:(1)2个氮原子__________(2)3个氧分子___________(3)五氧化二磷__________(4)二个钠离子(5)三个氢氧根离子(6)硝酸铵中显-3价的氮元素(7)能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43、某化合物在纯氧气中燃烧生成 CO2和SO2,两者的质量之比 11∶32 ,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和______两种元素。

若此化合物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液体,且 1 个分子中含有 3 个原子(其中碳为+4价),则此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此化合物在纯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用纳米级的某种氧化物做催化剂,使汽车尾气中的CO跟NO反应转化为两种气体,其中一种可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另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这两种气体是______和 _______ 。

写出CO和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会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若继续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后果不堪设想。

(1)空气中二氧化碳正常的体积分数为(2)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3)自然界中的绿色植物可以通过作用消耗二氧化碳;(4)为了防止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继续增加,可采取的措施46、气体X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点燃该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置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出现。

迅速用玻璃片罩住杯口倒过来,向烧杯中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上述情况分析,气体X的成分可能是:(有几种可能就填几种,空格不够可添加)①;②;③;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