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校园防灾教育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4教育现代化传媒品牌

投稿邮箱:jyxdhbjb@

院校及教育发展研究

我国灾害频发,经济和人员损失巨大。而我国公民尤其是学生群体的防灾意识还比较淡薄,不能正确地看待和认识灾害。因此,依托各级各类学校对在校生开展防灾教育的重要性日加凸显。对历史灾害研究发现,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学校能在地震灾害中减少损失,将灾情降低到最小。因此,有必要在学校开展防灾减灾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防灾意识,培养学生的应急避险技能,增强学生的自救能力和互救能力,使学生能从容的应对突发灾害,减少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

一 开展校园防灾教育的紧迫性

我国是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样,还具有突发性、异常性和难以预见性,例如2008年发生的南方雪灾、“5.12”汶川地震、2010年发生的“8.18”云南贡山泥石流以及2016年发生的多省洪涝灾害等,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据统计,中国平均每年约有3亿人次受各类自然灾害威胁,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元人民币[1]

。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中小学生因意外事故每天死亡40多人。因此,在现有条件下,必须提高民众尤其是学生应对突发灾难或灾害的能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增加生存机会。国际上,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校园防灾教育的开展,不仅将防灾教育制度化、常态化,而且通过开展学校教育、社区教育、模拟演练、媒体防灾宣传、参观遗址纪念馆 [2-5]等活动来提高社会大众对灾害的认知水平,从而增强整个社会应对灾害的能力,并取得了积极成效,如孟加拉国[4]、日本[6]等。在我国,安阳桑枣中学4年如一日推行防灾教育,坚持组织学生紧急疏散演习,在汶川大地震中全校师生幸存;玉树地震中,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近900名师生无一伤亡[7],这些案例都显示出防灾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和必要性。

二 我国校园防灾教育存在问题

防灾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也有法律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但是,相比灾害频发的现状,我国的防灾教育仍然较为落后,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8]。我国存在以下的主要问题:

(一) 对防灾教育不重视目前,社会整体上尚未形成防灾教育的良好氛围。有关社会灾害教育的研究尚不深入,多只停留在表面[9]。社会舆论对防灾减灾的宣传、引导不到位,政府部门不重视学校防灾教育,防灾教育还很落后,缺乏制度性、系统性。多数学校把防灾教育看作是

影响升学率的“包袱”,很少向学生传授预防灾害的知识,少数学校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活动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有些开展的学校,内容和方式远不能满足当前学生灾害意识培养的需要。(二) 认识上出现偏差

许多学校认为,防灾减灾教育就是教学生了解或掌握一些应对灾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或者认为防灾教育更多的是地理知识,是地理老师的工作。这些充分反映出对防灾教育认识上的偏差,以至防灾教育流于形式。据有关调查显示,某地区高校大学生获得的求生知识与技能大部分来自于媒体,其

我国校园防灾教育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李益敏,魏苏杭,管成文

(云南大学 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摘 要:我国灾害频发,经济和人员损失巨大。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是降低灾害影响、减少灾害损失的重要途径。而防灾教育的开展又需以校园防灾教育为基础。在学校开展防灾减灾科普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防灾意识,培养避灾技能,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势在必行。在阐述开展校园防灾教育的紧迫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校园防灾教育存在的系列问题,通过对我国校园防灾教育开展情况进行阐述和分析,提出了提高校园防灾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关键词:校园;防灾教育;途径

基金项目: 本文系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资助项目(2013CJ006)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李益敏,女,白族,云南昆明人,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魏苏杭,女,

汉族,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地质灾害与GIS 应用。

DOI:10.16541/ki.2095-8420.2016.31.100

教育现代化·2016年821255

教育现代化·2016年10月第31期院校及教育发展研究

中,43%来自电视与广播,25%来自报刊杂志,18%来自专题宣传影片,只有11%来自学校[2]。

(三) 防灾教育未真正纳入现有教育体系

目前,我国学校防灾教育仍存在缺位现象。从小学到大学,很少专门开设防灾减灾教育课程,而在非常规教育中,防灾减灾教育方面的内容也很少涉及,仅包含一定的安全教育内容。而日本,早在20年前就出版过针对中小学校园内安全的教材,大多数学生接受过应对突发性危机的教育,更有大部分学生受到过防范和应对突发性危机的训练[10]。

(四) 防灾教育内容单一,“重知轻练”

我国校园防灾教育发展缓慢,教师的防灾教育教学模式单一。大多数学校仅在一些特别的日子以召开会议、宣传条幅、讲座、展板和宣传片等形式开展防灾教育,不够系统全面。对于防范技巧和技能没有详细的涉及,教育效果较差。防灾教材缺乏,

防灾教育内容缺乏对不同年龄群体的针对性和阶段性[11],教育内容缺乏系统联系,与时俱进性较差。中小学教科书中关于灾害的知识点,都是孤立割裂的、缺乏有机联系;学校各分支学科之间缺少必要的整合,没有形成体系。(五) 防灾教育的研究相对落后,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防灾减灾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防灾教育

理论研究落后,缺乏专业的教育人员,使校园防灾

教育的开展受到制约。防灾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较少,专门对防灾教育理论进行研究的文章较少且不成系统,目前的研究多是对国内外经验的介绍、对社会大众的呼吁等,很少有具体细化的研究。学科发展受到局限,防灾教育实践效果也难以得到保证[12]。另外,对中小学防灾教育不够重视,教材开发、师资培训等远不能满足我国防灾教育的现实需要,严重制约了我国学校防灾教育的发展。三 提高校园防灾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防灾教育不仅让个人一生受用,还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当今社会,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完整的基础性防灾教育体系,将被高度文明社会所拒绝[13]

。因此,我国应该加大校园防灾教育的时效性。(一) 切实将防灾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学校是防灾知识教育的主课堂,通过学校常规、系统教学,完善校园防灾减灾教育体系,培养在校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学生的防灾、抗灾、避灾、救灾的能力,并通过学生与家庭、社区、社会的联系向家人、社会大众传播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和技能,

从而提高社会整体的灾害意识,最终提高全国的整体灾害意识水平。(二) 加强创新

校园防灾教育应有针对性和创新性。针对不同年龄的群体,因材施教,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来激发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播放教学视频、灾难影片、编写有关防灾减灾的音乐歌曲等方式来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组织学生编写有关防灾知识的黑板报、参观灾害遗址、参加防灾演习等,通过学生自身的参与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加强记忆、提高学生的防灾意识水平,效果较好。

(三) 强化实践性

防灾教育有着深刻的实践性和仿真体验性,学校应定期开展危机情景模拟演习,组织学生参与紧急疏散、自助逃生、紧急救护、生存训练等方面的应急演习,根据学校可能发生的灾害,制定演习方案和保障措施,并对演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及时改正和完善,使演习方案切实可行。

(四)

 编写有针对性的防灾教育教材我国地域辽阔,有些灾害在全国都可能发生,而有些灾害仅发生在特定区域。因此,有些防灾教材可能全国通用,而有些地域的防灾教育教材则应根据当地可能发生的灾害和危险的种类来编写,尤

其是地形较崎岖、自然灾害较可能突发的地方,学生密度较大的学校,更应编写具有乡土特色的防灾教育教材。(五)

 加强防灾教育研究学校防灾教育的开展离不开防灾教育理论研究的支持。国家应全面调研和分析我国学校防灾教育培训的现状与问题,积极开发自然防灾教育资源、创新自然防灾教育形式研究,规范和完善相应的学校防灾教育制度。教育工作者、科研人员应充分挖掘各自然学科中的有关防灾教育的题材,进行自然防灾教育。同时,积极主动地与拥有先进的防灾教育

经验的国家开展交流和合作,努力改进我国落后的

防灾教育方式,促进防灾教育水平的快速提升。

(六) 提升教师防灾教育素养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实施者,负责开展防灾减灾

教育教学工作。教师的灾害教育素养和教学能力是防灾教育课程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应根据国情发展需要,引进外国的先进教育经验,加

强自然防灾教育人才的培养和教师的培训研究,在大学中开设专门的防灾减灾教育课程或成立专门的防灾减灾教育培训机构,聘请防灾、减灾、救灾经验丰富的专家担任教师,为国家培养急需的防灾减灾教育人才。

(七)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媒体是宣传防灾减灾教育的重要平台,要充分

下转第258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