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四向“距离”挑战课时跟踪检测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课时四向“距离”挑战课后知能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课时四向“距离”挑战1.观察下图,促使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步入立体交通时代的重要发明是( )A.蒸汽机 B.内燃机C.发电机 D.电动机解析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推动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发明创造,促进了立体交通技术的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2.19世纪末,交通运输工具的主要动力机械是( )A.蒸汽机B.电力C.内燃机 D.水力机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内燃机被应用于交通运输领域,成为交通运输工具的主要动力机械。
答案 C3.20世纪的一项科技成果不仅为自动化和控制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且被广泛应用到数据处理、自动控制、信息传播、教学科研等领域。
这项成果是( )A.汽车B.有线电报机C.有线电话D.电子计算机解析汽车是1885年发明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有线电报机是1837年由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有线电话是1876年贝尔发明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发明的,它为自动化和控制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且广泛应用于处理数据等领域,故D项正确。
答案 D4.下列是关于传递信息方式演进变化的一组图片,反映的主题不包括( )A.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B.技术进步加快文明的演进C.通信技术进步丰富了人们的生产生活D.技术创新消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解析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除科技之外,还有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多种因素,D项说法不准确,符合题意。
答案 D5.(2016·新疆学业水平测试)王大妈要组织一个广场舞团队参加比赛,为了尽快购齐比赛服装,她用了不到一小时就通过手机从淘宝网上订购好了服装,这说明推动了人们生活生产方式改变的是( )A.互联网的发展B.报纸的宣传C.电视的普及 D.智能手机的普及解析“通过手机从淘宝网上订购好了服装”说明,互联网推动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A 项正确。
答案 A6.(2016·内蒙古学业水平测试)“凡事百度,我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和狭窄的思路。
【提分必做】高中历史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7.4 向“距离”挑战学案 人民版必修3
7.4 向“距离”挑战[基础巩固]1.观察下图,促使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步入立体交通时代的重要发明是( )A.蒸汽机B.内燃机C.发电机D.电动机解析: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促进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发明创造,促进了立体交通技术的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2.1912年,“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触冰山沉没,之前它曾发出SOS信号,后有700多人获救。
这些人获救得益于当时运用了 ( )A.雷达技术B.声呐技术C.无线电技术D.通信卫星技术解析:解题时把握“1912年”这一关键信息。
当时已经完成了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其科技成果在泰坦尼克号上已经得以应用,而A、B、D三项都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所以泰坦尼克号不可能使用这些技术,排除。
故C项正确。
答案:C3.李鸿章曾赞叹一种叫做“德律风”(telephone)的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入手而能用,着耳而有声。
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
此亘古未有之便益,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
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
”这项发明是( )A.火车B.电话C.电报D.电影解析:“德律风”(telephone)即电话的意思;另外,从李鸿章的描述也可以判断该发明为电话。
故选B项。
答案:B4.如图所示的通信器材,是现代人普遍使用的通信工具。
从科技的角度而言,这一通信工具的科学基础主要源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D.世界现代通信技术的进步解析: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无线电通信技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
故选B项。
答案:B5.互联网的产生和迅速发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下面三幅图片主要反映了互联网( )A.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B.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C.增加了人们的生活乐趣D.推动了“新经济”的产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互联网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他的影响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7.4向“距离”挑战精讲优练课型课件人民版必修3
类别
时间
事件
马可尼 将电磁波的理论首 意大利人_______
无线电 通信
1902年 先运用到无线电通信上,被后人称
为“无线电之父” 1916年 短波试验 ,奠定了现代 马可尼完成_________ 远距离无线电通信的基础
三、改变世界的网络 1.计算机技术: 美国 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1)标志:1946年,_____ 电子管 、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 (2)发展:经历了_______
【微点拨】
电报和电话的出现,极大地便利了人们之间的交流。
原来落后的邮政通信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冷落。尤 其是今天手机的逐渐普及,更是极大地冲击了传统 写信的联系方式。但是,现代先进的通信方式还不 能完全取代传统的邮政通信方式。
【微点拨】 1.电脑与网络正不断缩小着世界的距离,人类获取信 息和交流的途径变得越来越快捷。 2.网络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代表,它的出现和广泛 应用于政治、军事、经济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引发一系列社会变革,成为全球化时代的技术特征。 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前所未有 的。
还使文化更加开放化和大众化。
(2)对科技进步的影响:信息技术促进了新技术的
变革,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了空间开
2.现代信息技术
材料
“因特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
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世界上所有的知识。” ——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肖恩·马洛克
(4)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互联网的积极作用。 提示:可便捷地收集各种信息资料,使世界的联系更
加紧密;促进了经济、文化等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
想观念,提高了生活质量;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网则没有。
【史论要旨】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第4课向“距离”挑战课件人民版必修3
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但带来了环境的污染;原子能的出现 是科技的重大进步,但用于战争则威胁到人类的安全;互联网在给我们 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青少年带来了负面影响,我们运用科学知识和 技术为人类造福,尽量降低其负面影响。
学习思考
3.观察下面两幅图画。
图一 互联网的应用展示
图二 网络的两面性,一面是天使,一面是魔鬼
3.影响:全世界交通运输业有了迅猛发展,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
水、陆、空 立体交通 时代。
易混易错
近现代交通工具的改进是伴随工业革命的开展而兴起的;但水、陆、空
立体式交通的出现,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二、穿越大洋的电波
1.电报
(1)1837年,美国人 莫尔斯 发明了有线电报机。
(2)1851年,横跨英吉利海峡的海底电缆铺设成功。
学习思考
一、立体交通的诞生 1.背景
(1)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跨入 电气时代 。
(2)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高效率的内燃机进入推广使用阶段。
2.成就
本茨和戴姆勒分别独立制成了最早的汽车。 (1)1885年,德国工程师 卡尔·
(2)1887年,人们把内燃机装配到轮船上。
(3)1903年,美国 莱特兄弟 用一台活塞汽油发动机为动力设计制成一架飞机。
沉迷于虚拟世界,脱离现实社会;社会交际能力缺乏;沉迷于网络,耗
费时间,荒废学业等。
提示
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
主题 1.交通工具的进步 史料
交通、通信、信息技术的发展
图一 [教你读史]
图二
图三
图片分别为火车、汽车、飞机,这些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缩短了距离,促 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2018高中历史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7.4 向“距离”挑战45分钟作业 人民版必修3
四向“距离”挑战目标导航(2)高效率内燃机的推广,推动了________、航空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2.概括项目时间人物国家成就知识点一立体交通的诞生答案:C解析:抓住“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西门子”“早期发电机”这些关键信息加以分析可知,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奠定了研制发电机的理论基础,西门子利用法拉第等人的科学成果制成了发电机,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由此可得出答案为C。
3.下列为某历史兴趣小组举办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展览的一部分,其中有助于人类步入立体交通的发明是( )A.飞机 B.火车C.电报 D.电话答案:A解析: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立体交通”等关键信息加以分析可知,立体交通指水、陆、空三方面的交通有较大突破。
B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D属于通信领域的发明,故B、C、D均排除。
知识点二穿越大洋的电波4.下面哪项成就不是爱迪生发明或改进的( )A.电影放映机 B.电灯C.电话 D.发电机答案:C解析:电话是贝尔发明的。
5.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时,设在加尔各答的殖民政府和四处分散的英军之所以能保持联系,主要靠的是( )A.快马 B.有线电报C.无线电报 D.电子邮件答案:B解析:调动所学知识可知,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机,随后在欧美各国普及,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由此可推知此时英国殖民政府与英军之间能保持联系主要是使用了有线电报,答案为B。
既然发明了电报,快马就不可能是主要的通讯手段,无线电报的发明是在1902年,电子邮件是当代的科技成就,故A、C、D排除。
6.在北京通信电信博物馆里,有本印有《宣统三年正月刊》的老号簿手抄本,这本1911年出版的电话簿,原件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这本老号簿可以说是可以考证的最早的一本公开出版的中国电话号簿,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中国最早的电话簿与电话的最初发明相距( )A.35年 B.45年C.55年 D.65年答案:A解析:调动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人贝尔于1876年发明了电话,将1 876年与1911年加以比较即可得出答案为A。
高中历史 专题7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7.4 向“距离”挑战优质课件 人民版必修3
提示: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的发明都是根据电磁感应或 电磁波理论出现的,可见,科学理论的进步对技术的发明有着重 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这些通信工具的发明极大地密切了世界各 地的联系,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
17
[讨论交流 2] 请你谈谈互联网给你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哪些 影响?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1
四 向“距离”挑战
要点整合夯基础
课堂探究破重难
课堂对点达标练
课时作业
2
[记知识纲要]
3
[答必记问题] 1.了解立体交通产生的原因、成就、影响。 2.了解 19 世纪科学家在通讯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有 何意义。 3.如何理解互联网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
4
5
12
知识点三 改变世界的网络 1.计算机的发明
(1)标志:1946 年,□11 美国 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2)发展:已经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 集成电路四个发展阶段,目前正在研制第五代新型计算机。
(3)影响: ①为自动化和控制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广泛应用到各个领 域。
13
②其“□12 人工智能 ”功能,可以模拟人类的智能活动,都
材料三:1967 年,加拿大传播学家 M.麦克卢汉在《媒介即 信息》一书中首次提出:“随着广播、电视和其他电子媒介的出 现,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 落’——地球村的概念由此产生……地球村的概念也同样意味 着全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而不只是两百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大拼 盘。”
——《令世界震惊的奇迹:团结就是力量》
部分地代替人类的智力活动。 2.互联网的诞生
(1)条件:电子计算机与□13 通信技术 的结合。
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课时四向“距离”挑战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课时四向“距离”挑战1.蒸汽机的使用,开辟了陆路运输的新时代,这主要是指( )A.火车机车的发明意味着铁路运输的开始B.汽船的发明意味着远洋航运的开始C.汽车的发明意味着公路运输的开始D.飞机的发明意味着航空运输的开始解析随着蒸汽机的问世,各行各业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
蒸汽轮船和蒸汽机车相继问世,交通运输业彻底发生了改变。
陆上的火车机车使陆路交通实现了由传统的骡马交通时代向蒸汽机车的铁路运输时代的开始。
故应选A。
答案 A2.飞机,自从它诞生之日起,便受到世人的高度重视。
这种全新的交通工具,在当时采用的先进科技成果有( )①蒸汽机的改进②内燃机的发明③炼钢技术的突破④石油的广泛运用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解析飞机使用内燃机而非蒸汽机,而内燃机需要石油,飞机的制造需要钢材,故选A。
答案 A3.20世纪初,英美两国实现了跨越大西洋的空中电波传送信息的壮举,直接得益于( ) A.莫尔斯的发明 B.马可尼的发明C.爱迪生的发明D.贝尔的发明解析1902年,马可尼发明的无线电成功地穿越大西洋,跨越大西洋发报成功,这为以后无线电报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故应选B。
答案 B4.20世纪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社会生活。
推动互联网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B.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C.报纸、广播传媒的普及D.电视机的成功发明解析互联网是指将两台计算机或者是两台以上的计算机终端、客户端、服务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手段互相联系起来的结果,它指的是全球性的信息系统。
答案 B5.(2016·贵州学业水平测试)下图反映了我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的变化。
以下关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评述,正确的是( )A.互联网将完全取代其它大众传媒B.中国从2005年开始接入互联网C.互联网将很快成为“第一媒介”D.互联网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生活解析从图中网民规模和普及率上升的趋势可以看出,互联网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D 项正确。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7.4向“距离”挑战课堂达标人民版必修3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7.4 向“距离”挑战课堂达标人民版必修31.下列人物与发明成果对应正确的是( )①本茨——发明汽车②莱特兄弟——发明飞机③贝尔——发明电话机④赫兹——发明无线电通信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B。
赫兹发现电磁波,发明无线电通信的是马可尼,故④错误;①②③符合史实。
2.13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总有那么一天,我们会赋予运输车以难以置信的速度,而无须求助于动物!”材料中所述状况实现的基础是( )A.内燃机和火车的发明B.蒸汽机和内燃机的使用C.蒸汽机和汽车的使用D.火车和飞机的出现【解析】选B。
蒸汽机和内燃机都是动力机械,火车、汽车、飞机都是在这些动力机械的基础上产生的,故B符合题意。
3.(2015·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一个欧洲人谈及其在美国的见闻时说:“这种地方真令人难以置信:这里有工人的帐篷营,尤其是还有无数在建铁路的护路工,此外还有缠作一团的电报和电话线缆,错综复杂的在建电力铁路线延伸至看不到边际的遥远城镇。
”他描述的这一现象最早发生于( )A.17世纪末B.18世纪末C.19世纪初D.20世纪初【解析】选D。
依据材料中“此外还有缠作一团的电报和电话线缆,错综复杂的在建电力铁路线延伸至看不到边际的遥远城镇”信息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
4.贝尔试图说服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投资他发明的“新奇玩意儿”,却被后者当作痴人说梦而婉拒。
这个“新奇玩意儿”最可能是( )A.电灯B.电报C.电话D.互联网【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电话是贝尔发明的,故选C。
【补偿训练】下列通信技术发明的先后顺序是( )①无线电报②电话③有线电报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①②D.③②①【解析】选D。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四 向“距离”挑战
机进行犯罪活动”。 [提示] 计算机的应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方便的同
时,也带来犯罪活动。要关注互联网的消极方面,必须从技
术角度和法律角度进行规范和防范。
K12课件
12
互联网产生的社会影响 (1)积极影响: ①网络缩短了时空距离,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递,实 现资源共享。不仅促进了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交 流,还使文化更加开放化和大众化。 ②加快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 步伐,促使知识经济的兴起。
③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④使人类进入立体交通时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改变了交通方式,扩大了
交通范围,从而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①③④正
确,故C项符合题意;高效内燃机的推广使用,是汽车、飞
机等新式交通工具得以发明的前提条件,故排除②。
答案:C
K12课件
K12课件
9
互联网产生的社会影响
[材料一] “信息 DNA”正在迅速取代工业经济时代的原子, 成为人类生活的交换物。 ——美学者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
(1)结合社会现实,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教你读史] 理解“信息 DNA”是关键,注意出处《数字化生存》提供切 入点。
[提示]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计算机、数字化电视、相机
K12课件
5
2.互联网的诞生 (1)条件:电子计算机与 通信技术 的结合。 (2)影响: ①有利于缩小全球空间距离。 ②使信息能够大量、高速并行传输,有“ 信息高速公路 ” 之称。 ③以人们无法预料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人类文明 的进程。
K12课件
6
[概念阐释]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气 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 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 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 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17年高中历史专题7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第4课向“距离”挑战课件人民版31709270287
材料二 有关互联网影响的漫画。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互联网兴起所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漫画中的毒蛇有可能喻指哪些现象?
提示:(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互联网对人类消费方式 的影响。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催生了网上 购物、网上消费等新的消费方式,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 活,同时催生了网络经济。 (2)信息泛滥、网络犯罪、沉迷于虚拟世界等。
第4课 向“距离”挑战
课程标准: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 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立体交通的诞生 1.条件 高效率的 内燃机 进入推广使用阶段,推动了汽车工 业、航空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2.立体交通工具
本茨 和戴姆勒以汽 (1)汽车:1885 年,德国人 卡尔·
油机为动力机分别制成了最早的汽车。 (2)轮船:1887 年,内燃机装配到轮船上。
2.消极影响 (1)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 加剧了当地的贫穷与落后。 (2)使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社会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3)加快了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 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和枯竭。 (4)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对点训练] 1.乔治从美国芝加哥邮政大厦给远在纽约的妈妈 发了一封电报,电文如下:亲爱的妈妈:今晚我将开汽 车到机场,承坐 8 点起飞的民航客机飞往伦敦,不能与 您共度圣诞佳节。请原谅!您的儿子:乔治。”乔治发 这封电报的时间可能在( A.18 世纪晚期 B.19 世纪中期 C.19 世纪晚期 D.20 世纪早期 )
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发展阶段。
(2)电子计算机不仅为自动化和控制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而且被广泛应用到数据处理、设计实验等各个领域。 2.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1)条件:电子计算机与 通信 技术的结合。 (2)影响: ①互联网大大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 使全人类的信息交流 与共享成为可能。 ②互联网的建成,使信息迅速到达各个计算机用户终端, 被称为“ 信息高速公路 ”。
高中历史专题7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4向“距离”挑战即学即练随堂巩固(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4向“距离”挑战1.(2017 ·广东学考) 第二次工业革命令人类社会进入了()A.信息时代B.智能时代C.蒸汽时代D.电气时代剖析:选 D。
第三次科技革命令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故 A 项错误;智能时代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故 B 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故 C 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令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故D项正确。
2.(2016 ·浙江学考)19 世纪最后二十五年,铁路在全球的扩大达到顶峰,以后公路交通开始发展,投向铁路的资本开始往柏油马路转移。
这种现象是由于() A.人类开始渐渐进入航空时代B.人类间隔的状态开始打破C.近代交通工具大量投入使用D.资根源始积累的进度加剧剖析:选 C。
注意题干中的要点信息“19世纪最后二十五年”“资本开始往柏油马路转移”,由此判断是汽车等行业的发展,反响的是近代交通工具的大量使用,应选 C 项。
3.1912 年,世界第一艘超级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吞没。
由于该船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通信方式,一千多名乘客中有695 人获救。
当时这种先进的通信技术最有可能是()A.电话通信技术B.有线电报技术C.无线电报技术D.电子信息技术剖析:选 C。
从时间限制“ 1912 年”可以消除 D 项,由于电子信息技术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
A、 B 两项诚然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通信技术,但大西洋洋面无法使用有线电话或有线电报。
正确答案为C项。
4.(2015 ·浙江学考)20 世纪的一项科技成就不但为自动化和控制论的建立确定了基础,而且被广泛应用到数据办理、自动控制、信息流传、授课科研等领域。
这项成就是 () A.电影B.电视C.有线电话D.电子计算机剖析:选 D。
电子计算机发明于1946 年,它不但为自动化和控制论的建立确定了基础,而且被广泛应用到数据办理、自动控制、信息流传、授课科研等各个领域,故D项正确。
高中历史 专题7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4 向“距离”挑战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四向“距离”挑战一、基础巩固1.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给交通工具带来革命性飞跃的重大发明是( )A.内燃机的发明和推广B.飞机的发明和使用C.发电机的发明和使用D.电动机的广泛应用19世纪70年代起,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直接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故A项符合题意;B项是交通工具发生革命性飞跃的表现之一,C、D两项均与交通工具的变革没有直接联系。
2.世界上第一架飞机正式问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标志性意义是( )A.宣告了近代运输业的起步B.意味着内燃机的正式发明C.开创了交通事业的新纪元D.蒸汽动力退出了历史舞台,故C项符合题意。
A项以火车机车的发明为标志;内燃机的发明是飞机发明的前提条件,B项错误;D项表述与历史事实不符。
3.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中,奠定了几乎所有现代远距离无线电通信技术基础的是( )A.英法两国成功铺设海底电缆B.马可尼成功完成了短波试验C.莫尔斯研制成功有线电报机D.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故B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与题干中“无线电通信技术”的限制条件不符,D项属于电话、电报的理论基础。
4.一个欧洲人谈及其在美国的见闻时说:“这种地方真令人难以置信:这里有工人的帐篷营,尤其是还有无数在建铁路的护路工……此外还有缠作一团的电报和电话线缆,错综复杂的在建电力铁路线延伸至看不到边际的遥远城镇。
”他描述的这一现象最早发生于( )A.17世纪末B.18世纪末C.19世纪初D.20世纪初5.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通过互联网发送E-mail成为人们相互交往的重要手段。
这最能体现互联网的( )A.政治功能B.娱乐功能C.经济功能D.信息传递功能6.诗人北岛曾经写过一首短诗——《人生》,通篇只有一个字:“网”。
而今,“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体的一个电子器官”。
目前,我国通信行业已进入4G时代。
这表明 ( )A.互联网深刻影响了人类生活B.诗人的预测变为现实C.互联网取代了传统的“网”D.世界开始连成了整体7.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一些图书馆的纸质历史文献已经以电子文本的形式提供利用。
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第4课向“距离”挑战课件人民版必修3
A.电话
B.电报 C.电视 D.互联网
解析:根据材料“影响中国人的生活长达百年以上”可 以排除电视和互联网,中国出现电视最早是在 20 世纪 50 年 代,互联网进入中国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现在,随着电话、 传真等工具的普及应用,电报已很少被人使用了。
答案:A
考点二
科技革命的影响
命题角度: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成果。 2.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2.消极影响 (1)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剧了当 地的贫穷与落后。 (2)使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社会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3)加快了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枯竭。 (4)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对点训练]
1.乔治从美国芝加哥邮政大厦给远在纽约的妈妈发了一封电
现了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
材料体现了科技的重要作用,但没有与
B 其他内容进行比较,不能体现科学是否 ×
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
选项
分析
判断
图片没有体现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而且 C 科技使生产越来越机械化、信息化,实 ×
际上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应该是降低了
信息化只体现在第三次和第四次工业
D
×
革命中,前两次工业革命没有体现
(2)信息泛滥、网络犯罪、沉迷于虚拟世界等。
[归纳总结]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把人类带入了信息时 代,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益扩大。 1.积极影响 (1)导致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知识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日益加 强,促使传统产业不断更新改造。 (2)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人们的工作方式不仅突破了空间限 制,而且提高了效率;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交往方 式也发生了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向“距离”挑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下列发明及交通工具,使用内燃机作为动力的是( )
解析:选B A项是蒸汽机,主要以煤为燃料;B项是飞机,是以内燃机为驱动力;C 项是电话,动力是电;D项是马车,使用畜力。
2.20世纪以来,开创人类交通事业新纪元的是( )
A.卡尔·本茨B.莱特兄弟
C.富尔顿D.西门子
解析:选B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开创人类交通事业新纪元。
3.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发明的内燃机相继投入使用,其主要影响不包括( )
A.推动了石油开采业发展
B.催生了机械加工制造业
C.加速了石化工业的产生
D.促进了汽车工业的诞生
解析:选B 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在19世纪初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果之一,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内燃机的推广与使用直接相关。
4.某科技展览馆以“改变时空的发明”为主题,绘制了一张表格,列出交通运输、电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方面的重要发明成果。
下表中比较全面反映主题内容的一组是( )
解析:选D A、D 项符合题干要求。
5.20世纪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社会生活。
推动互联网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
A.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
B.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
C.报纸、广播传媒的普及
D.内燃机的成功发明
解析:选B 互联网是指将两台计算机或者是两台以上的计算机终端、客户端、服务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手段互相联系起来的结果,它指的是全球性的信息系统,B项符合题意。
6.肖恩·马洛尼说:“互联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
”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互联网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
B.互联网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C.互联网更加快捷与方便,信息量更大
D.互联网的技术含量高
解析:选C 四个选项都是其特点,结合材料“敲几下键盘”反映了快捷,“所有知识”反映了信息量大,因此是C项。
7.20世纪的一项科技成果不仅为自动化和控制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且被广泛应用到数据处理、自动控制、信息传播、教学科研等领域。
这项成果是( ) A.电影B.电视
C.有线电话D.电子计算机
解析:选D 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发明的,它为自动化和控制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且广泛应用于处理数据等领域,故D项正确。
8.在很多城市公交线路上使用“非接触式IC卡”,该卡应用物理学上的电磁感应原理。
持卡者只要在车门口的收费箱前一晃,就能发出通过的信号。
与这一发现有关的科技革命的突出成就不包括( )
A.电力的广泛应用
B.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新
C.新的通讯手段的发明
D.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出现
解析:选D 材料中涉及的是电磁感应现象在现实社会的应用。
电磁感应现象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理论。
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计算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因此本题选择D项。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到2005年6月底,中国网民突破1亿;到2008年6月底,中国网民达到2.53
亿,首次跃居世界第一;到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
材料三1967年,加拿大传播学家M.麦克卢汉在《媒介即信息》一书中首次提出:“随着广播、电视和其他电子媒介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地球村的概念由此产生……地球村的概念也同样意味着全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而不只是两百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大拼盘。
”
——《令世界震惊的奇迹:团结就是力量》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说明了交通领域的什么现象?(6分)
(2)材料二说明互联网在中国呈现怎样的发展状况?(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地球村”的特点,列举近代以来的三次科技革命中,对“地球村”的形成起直接推动作用的科技发明各一例。
(8分)
解析:第(1)问,通过三幅图片可以看出,人类已进入水、陆、空立体交通的新时代。
第(2)问,通过材料二的数字可以看出,中国互联网普及程度迅速提高。
第(3)问,“地球村”的特点从材料三中可归纳出;推动“地球村”形成的发明注意是“直接推动”,因此应是交通与通讯方面的发明。
答案:(1)随着一系列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人类已进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
(2)互联网在中国获得巨大发展,普及率大幅度提高。
(3)特点:全球各地的时空联系日益紧密,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
举例:第一次工业革命:汽船、蒸汽机车。
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飞机、电话、电报等。
第三次科技革命:移动电话、互联网等(每次任举一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