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中国近代史
高中历史人教版中国近代史教案精制
高中历史人教版中国近代史教案精制第一章:近代中国的背景和基本特征一、背景分析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涵盖了鸦片战争以后的近200年时间。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中国逐渐从封闭的封建社会走向开放的半殖民地社会,经历了帝国主义侵略、资本主义影响以及各种革命运动的洗礼。
二、学习目标1. 了解中国近代史的背景和基本特征;2. 掌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3. 分析这一时期的革命运动和思潮。
三、教学重点1. 中国近代史的背景;2. 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特点;3. 革命运动和思潮的兴起。
四、教学难点1. 掌握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核心问题;2. 理解革命运动和思潮的复杂性。
五、教学方法1. 讲解与讨论相结合;2. 组织小组活动;3. 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
第二章:近代中国的帝国主义侵略一、教学目标1. 掌握近代中国历次帝国主义侵略事件的发生背景;2. 理解各个侵略事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帝国主义侵略的背景和原因;2. 不同侵略事件对中国社会的冲击。
三、教学难点1. 各个帝国主义侵略事件的关联性;2. 帝国主义侵略对中国社会的长期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解与讨论相结合;2. 组织小组活动;3. 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
第三章: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与崛起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2. 分析近代中国思想家的思想和贡献。
二、教学重点1. 近代中国思想启蒙运动的背景和特点;2. 不同思想家的思想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思想启蒙对中国社会的意义;2. 分析不同思想家的思想差异与联系。
四、教学方法1. 讲解与讨论相结合;2. 组织小组活动;3. 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
第四章:近代中国的革命运动一、教学目标1. 熟悉近代中国的革命运动;2. 理解不同革命运动的动因和影响。
二、教学重点1. 辛亥革命的起因和影响;2. 五四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不同革命运动的复杂性;2. 掌握革命运动的发展脉络。
高中历史中国近代史
高中历史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指的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发展变革最为迅猛的阶段,也是中国对外交往最为频繁的时期。
中国近代史包括了晚清时期、民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等重要阶段。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中历史中国近代史进行论述。
一、晚清时期晚清时期是指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清朝统治在中国逐渐衰落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与压迫,中国的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威胁。
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割让领土、开放通商口岸,中国经济和政治受到深刻影响。
晚清时期的中国社会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
二、民国时期辛亥革命把清朝推翻,中国进入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阶段。
在民国时期,国共两党的斗争日趋激烈,中国社会经历了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的时期。
北洋政府、国民政府等政权相继成立,但政治局势依然不稳定。
这一时期,中国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内外战争的威胁,但也孕育了一批优秀的思想家和改革家。
三、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之一。
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坚决的抵抗。
这场战争持续了8年之久,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为国家的独立和尊严进行了英勇的抗争。
抗日战争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动荡和矛盾,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国内团结和民族觉醒。
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充分发挥了领导作用,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四、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另一重要阶段。
这场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之间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农民和工人为基础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了革命胜利。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五、中国近代史对中国发展的影响中国近代史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中国逐渐走上了实现国家独立、民族振兴的道路。
高中历史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
高中历史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对中国的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介绍中国近代史的几个重大事件,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
第一部分:晚清时期晚清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开始接触现代化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许多事件发生并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1. 甲午战争(1894年-1895年)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大战争,由中国清朝与日本之间爆发。
这场战争的结果是中国战败,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赔款亿两白银。
这个事件揭示了中国长期以来军事技术与现代化的差距,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也加速了中国的改革进程。
2. 戊戌变法(1898年)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变革尝试,旨在通过政治、经济、军事和教育等多方面的改革,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
然而,受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变革未能成功,并导致了康有为和梁启超等变法派人物被迫流亡海外。
尽管戊戌变法失败,但它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部分: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伟大革命,为中国近代史带来了许多重大改变。
1.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次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在中国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场革命的领导者是孙中山,他提出了“三民主义”,即国民革命、民主革命和民生革命的思想。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的变革,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爱国运动,起源于北京的学生抗议活动。
这场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遭到的不公对待,学生们抗议帝国主义的列强侵略和中国政府的无能。
五四运动影响了整个中国社会,激发了对封建文化的批判和对民主、科学的追求,为中国的文化现代化和政治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部分:中国共产党的兴起与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的兴起及其领导的抗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中国近代史》
戊戌变法和百日维新的失败原 因
了解戊戌变法和百日维新的失败原因,揭示改革的困境和阻力,为中国现代 化进程的起步做出重要铺垫。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意义
解析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意义,探讨这场伟大的革命如何开启了中国的民主进程。
四五运动和五四运动的主要诉求与影响
揭示四五运动和五四运动的主要诉求与影响,这两次浩荡的爱国运动对中国的现阀混战的时期
了解北洋政府和军阀混战的时期,这段混乱不安的历史时期对中国政治局势产生了巨大冲击。
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 发展
追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历程,了解共产党如何在中国革命中 扮演重要角色。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 中国近代史》
古语云:“不忘历史,方能开创未来。”本课件将带您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 重要事件和发展,为您揭开历史的面纱。
中国近代史的定义和时期划分
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定义以及重要时期划分,从清朝末年起,近代史的发展对 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探索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这一系列事件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并引发了深刻的思考。
高中历史课《中国近代史》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课《中国近代史》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掌握分析和评价中国近代史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教学内容1. 近代中国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2. 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3. 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和启示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近代中国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近代中国的社会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如封建制度的衰落、外国侵略、民族觉醒等。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近代中国社会背景对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影响。
4. 总结: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结果,引导他们总结近代中国社会背景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重要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小组报告。
4. 小组报告:每个小组进行报告,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5. 总结:对每个重要事件和人物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
第三课时: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和启示1. 导入:通过引用一些中国近代史的名言名句,引发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思考。
2. 讲解:讲解中国近代史对中国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影响,如国家独立、民主思想传播等。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中国近代史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并准备小组展示。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分享他们对中国近代史的启示和思考。
5. 总结: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和启示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对未来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学生小组讨论和报告的质量和深度。
2. 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提高。
3. 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和启示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近代中国社会背景和历史事件的图片和视频。
高中历史的归纳近代中国史的重要事件与人物总结与思考
高中历史的归纳近代中国史的重要事件与人物总结与思考近代中国史是中国历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这段历史涵盖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经历了外来侵略、战乱动荡、国家启蒙与革命斗争等一系列重大事件。
本文将对近代中国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与人物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一些思考。
1. 鸦片战争(1840-1842)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标志着中国的半殖民化时代的开始。
通过这场战争,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割让香港、开放五个通商口岸等。
这场战争促使中国开始思考自身国力的薄弱,并引发了对西方文化与科技的思考与学习。
2. 义和团运动(1899-1901)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反对外国侵略的爆发性运动。
由于列强对中国的不公平待遇和侵略行为,民众的抵抗情绪上升,义和团迅速崛起并展开了一系列抗议与暴力行动。
然而,最终这场运动以失败告终,列强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控制。
3. 戊戌变法(1898)戊戌变法是清朝晚期一次重要的变革尝试。
在中国内外压力的推动下,清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改革,试图挽救国家危局。
然而,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与洋务运动的失误,变法失败了。
尽管如此,戊戌变法仍然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之一,为后来的维新运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 辛亥革命(1911)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次革命运动,它推翻了清朝统治,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开辟了道路。
在革命领导人孙中山的带领下,中国各地爆发了武装起义和政治运动。
最终,清朝倒台,中华民国成立,但辛亥革命后中国并未真正实现民主共和,随后的政治混乱和外来侵略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受到严重干扰。
5. 五四运动(1919)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思想解放与文化运动。
原本由对巴黎和约的不满引发的学生运动,演变成了一场反对封建主义和传统文化的运动。
这场运动催生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并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注入了新的思潮与力量。
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
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涵盖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现在的一系列事件。
这些事件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
本文将介绍中国近现代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
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也是中国与西方列强交锋的开始。
此次战争由于英国贩卖鸦片进入中国市场引起,最终导致中国战败,并签订了《南京条约》。
该条约使中国割让香港、开放五个通商口岸,以及支付赔款等。
二、太平天国运动(1850-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由洪秀全领导。
该运动既是反清斗争,也是社会改革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迅速发展,建立了大规模的农民军队,并在中国南方地区控制了大片领土。
但最终清朝政府与外国援助形成联合,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三、戊戌变法(1898年)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维新运动,由戊戌政变引起。
变法致力于推行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教育改革,以加强中国的实力和国际地位。
然而,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以及外国列强的干涉,戊戌变法最终失败。
四、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革命事件之一,标志着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该事件使得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后来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革奠定了基础。
五、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起源于对巴黎和约中中国利益被剥夺的愤怒。
五四运动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和思想解放的一个重要标志。
运动的最终影响是推动了中国的民主进程,并激发了对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反思。
六、南京大屠杀(1937年)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南京城实施的一次大规模屠杀事件。
在六周的时间里,日军对无辜的平民进行了大规模的杀戮和暴行,造成了数十万的中国人死亡。
南京大屠杀成为二战期间日本侵略的惨痛证据之一,也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残忍的事件之一。
高中历史课《中国近代史》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课《中国近代史》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历史课《中国近代史》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中国近代史的背景、阶段特征和主要历史事件。
2. 掌握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概念。
3. 培养分析史料、提出观点、论证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时间线索,梳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
2. 运用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分析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
3. 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民族历史的情感。
2. 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教材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中国近代史》2. 教学主题中国近代史的演变与发展3. 教学重点1. 鸦片战争与中国的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太平天国运动与洋务运动。
3.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4. 五四运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5.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4. 教学难点1. 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与影响。
2. 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与本质。
3. 历史人物的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近代史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什么是中国近代史?为什么学习中国近代史?2. 自主学习1. 学生根据教材,梳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
2. 教师提供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
3. 课堂讲解1. 教师详细讲解重点历史事件,阐述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与本质。
2.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 课堂互动1.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解决学习中的困惑。
5. 情感教育1. 教师引导学生感悟历史人物的精神品质,培养爱国情感。
2. 通过历史事件,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高中中国近代史历史资料整理
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一个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个主题:捍卫国家主权与争取民族完全独立两个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两对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两大历史任务:民族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民主革命——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四条基本线索: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侵华史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反抗侵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1、鸦片战争战败和《南京条约》及附件的签订——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3、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大大加深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最终使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要打开中国市场,夺取原料产地。
直接原因:中国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扩大海外市场和殖民地中国:封建制度腐朽和中国落后鸦片战争英国取胜、中国战败的原因(1)客观原因是英国综合国力强大(2)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政、经、军)鸦片战争影响1社会性质的变化——由独立自主封建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指兼具殖民地和封建社会的双重性质——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是如此。
政治上一方面有自己政府但另一方面主权已不完整日益破坏;经济上自然经济尽管顽固但不断解体,新的近代经济形式不断发育;文化上新旧思想交汇。
总的发展趋势是被动的屈辱的近代化。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3革命任务、性质的变化——由反封变为反侵反封;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4经济巨变——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渐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高中历史的解析我国近代史重要事件的解读与影响分析
高中历史的解析我国近代史重要事件的解读与影响分析高中历史的解析:我国近代史重要事件的解读与影响分析近代史是高中历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了解和解读我国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国家发展的脉络和历史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我国近代史的一些重要事件进行解读,并分析其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之一。
由于中国政府的禁烟政策,英国军队对华发动了这场战争。
战争期间,中国不敌英军并签订了《南京条约》。
这场战争的发生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得中国彻底意识到了自身的薄弱,揭示了中国传统军事技术和政治制度的弊端。
这对中国政府触动了思考和变革的需求。
其次,鸦片战争导致《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割让香港,对中国领土主权产生了重大冲击。
这也意味着中国处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之中,为中国后续的反侵略斗争埋下了伏笔。
二、甲午战争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另一个重要事件。
这场战争发生在中国和日本之间,中国的大清朝面临着来自小岛国家的挑战。
这场战争的结果是中方的失败,导致了《马关条约》的签订。
甲午战争的发生使中国彻底认识到落后的现实,并催生了一系列的维新运动。
这场战争也加剧了政府内外部的矛盾,导致了清政府的动荡和削弱。
三、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革命事件。
这场革命推翻了中国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在政治上开创了新时代。
其次,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为后来的改革铺平了道路。
然而,辛亥革命也暴露出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比如地方割据和政局动荡等,为中国后来的政治局势埋下了隐患。
四、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这场运动爆发于1919年,是对中国政府对待《凡尔赛条约》的抗议。
这场运动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和青年人对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彻底反叛。
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
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中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涵盖了近两百年的时间,其中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这些事件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几个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1. 第一次鸦片战争(1839-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这场战争是中国与英国之间由于贸易问题而爆发的。
当时中国政府对外国商人禁止贩卖鸦片,但英国却违反禁令。
最终,中国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被列强侵略,也使得中国人民意识到国家的危机。
2. 太平天国起义(1850-1864年)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之一,也是近代中国政治、军事和社会都造成了深远影响的事件。
起义的领导者洪秀全提出了「太平天国」的口号,起义军逐渐壮大,并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尽管最终起义失败,但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冲击,同时也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
3.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一场重要的革命运动。
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结束。
辛亥革命的成功为中国开启了现代化的大门,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民主政府。
这一事件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文化与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
4. 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起源于对巴黎和约的不满。
运动期间,大批的学生和知识分子走上街头,进行抗议和示威活动。
五四运动标志着现代中国的民族觉醒和民主思潮的兴起。
这场运动对于培养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和革命热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近代革命奠定了基础。
5. 七七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是中国与日本之间爆发的一场重要战争。
这场战争导致全面的抗日战争爆发,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开始,也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政治中的地位提供了机会,并为中国的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
高中历史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详解
政 治1840—1912年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1列强的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1840—1842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清政府再次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①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为满足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加紧对外扩张。
②过程:1894年,日本在丰岛海面挑起战争,黄海海战中国失去对黄海的制海权。
③结果: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④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4)八国联军侵华①原因:义和团运动危及列强在华利益。
②结果:1901年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③影响: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1)太平天国运动①前期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具有空想性,且其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张,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背道而驰。
②后期1856年,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
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是最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加之中国缺乏资本主义发展的土壤,没有真正实行。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
(2)戊戌变法1898年,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标志着政治领域的近代化开始启动。
(3)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农民阶级掀起了义和团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最后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4)辛亥革命①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②1911年10月10日,发起武昌起义,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③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中体西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维护固有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才能“自强”“求富”。
高中历史的归纳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高中历史的归纳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影响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中一个重要的时期,充满了各种重要的事件和影响。
这些事件和影响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社会变革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近代史的几个重要事件进行归纳,并探讨它们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它发生于1840年至1842年,是英国与中国之间的一场战争。
作为中国的第一次现代化战争,鸦片战争揭示了中国在军事技术、外交能力以及政治体制方面的薄弱之处。
此次战争的失败迫使中国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并导致中国失去了主权和领土。
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中国思考自身的现代化进程。
2.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重要事件。
它发生在1898年,是中国晚清政府对内推行一系列变革举措的运动。
戊戌变法旨在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包括政治、经济和教育等领域的改革。
然而,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和外国列强的干涉,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
尽管如此,戊戌变法仍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3.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政治转折点。
它发生于1911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次革命具有启蒙思想的特点,为中国政治体制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的成功对于中国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各类革命和改革运动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4.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
它发生于1919年,是一场由学生和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帝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的背景是中国对于《凡尔赛条约》的不满,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
五四运动促使了中国留学生的回国潮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对于现代中国的文化和政治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5.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战争。
它发生于1937年至1945年,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斗争。
中国近代史(高中必修)
中国近代史一、总况中国近代史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开始于1840年6 月的鸦片战争,结束于1949年10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时100年。
中过近代史既是外国列强侵华的屈辱史,更是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抗争史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史,也是落后的中国由自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化方向转型的历史。
依据领导阶级、指导思想、革命的前途等不同分为“五四”运动前80年(1840—1919)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后30年(1919—1949)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二、中国近代史1、时限:1840—1949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主要矛盾:A.阶级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注意:封建主义不只指地主阶级,还有经济的,政治的,当权的各种封建半封建的反动势力以及后来的官僚资产阶级,人民大众不只指农民阶级,还有近代新产生的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B.民族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4、分期界标:“五四”运动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领导,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前途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领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为前途5、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A时限:1840—1919B三个阶段: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c60年代):两次鸦片战争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19c60年代――20c):《马关条约》标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辛丑条约》标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封建的性质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20c初-1919):清政府变为“洋人的朝廷”,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半封社会的性质6、新民主主义革命A时限:1919—1949B四个阶段:a中共创立和国民革命运动(第一次国内战争)(1919.5—1927.7):五四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共的成立,国共合作的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b国共十年对峙(第二次国内战争)(1927.7—1937.7)国共两党尖锐对立,官僚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日本侵华和中国人们的反抗斗争c抗日战争(1937.7—1945.9)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d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战争)(1945.8—1949.9)推翻国民党的统治,1949.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9.10新中国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7、特别注意A两条主线:一是外国列强侵华和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历史,一是封建主义统治和先进的中国人为民族富强探索近代化之路的历史期间地主阶级、资本阶级和无产阶级先后成为近代化的主角。
高中历史总复习课堂笔记——中国近现代史
序中国近代史概述一、含义和分期1.含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2.分期:184019191949年鸦片战争爆发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前期基本线索和社会主要矛盾1.基本线索:①反帝反封斗争,实现民族独立;②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近代化.*专题:①资本主义的侵华史;②下层人民的革命斗争史;③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和革命史;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⑤近代社会政治思想史.2社会的主要矛盾:①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②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何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①沦落:“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②进步:“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③不能机械地理解为“半殖民地”是政治的,“半封建”是经济的。
两者都具有经济、政治、文化的内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四个阶段):♑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中日甲午战争后,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的各个阶段分期:♎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时期(1840-19世纪60年代);♎半殖半封社会形成时期(19世纪6、70年代-20世纪初);♎半殖半封社会深化时期(20世纪初-五四运动前);♎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大革命时期( 1919-192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840-19世纪60年代)*重要事件:1.鸦片战争(1840-1842)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3.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4.新思潮的萌发(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一、阶段特征殖民者用战争的方式打开中国大门,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对主要矛盾;晚清开明士大夫指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新思潮萌发;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清朝政局也发生大变动.二、重点解读1.鸦片战争(1840-1842)P1-10直接目的:为了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为其商品市场、原料产地.(3)性质:英国侵华战争.(4)中国失败的原因:①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的强大;②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③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对抗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5)影响:①中国社会发生急剧变化:A.政治上:领土完整和独立主权开始丧失.B.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附庸.②西方势力的侵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的发展.A.政治上:封建专制主义统治遭到削弱.B.经济上:中国闭关状态被打破,开始面向世界。
高中历史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高中历史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中国近代历史是中国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时期,涵盖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之间的时期。
在这段历史时期中,中国经历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和人物的影响和推动。
本文将回顾中国近代历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以期加深对中国近代的了解。
1.鸦片战争(1840-1842)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开端,标志着中国由封闭的封建社会进入现代化的起点。
这场战争的爆发是由于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严重破坏了中国社会的稳定。
中国的失败使中国政府意识到迫切需要进行改革。
2.太平天国运动(1850-1864)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首领洪秀全在广西创立了太平天国,号召农民推翻清朝统治。
这一运动直接威胁到清朝政权的稳定,并且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
虽然太平天国最终失败,但它为中国的革命历程预示了新的方向。
3.戊戌变法(1898)戊戌变法是清朝末年的一次改革尝试,旨在推动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
这次变法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主导,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设立宪政、推行科举改革等。
然而,由于外国干涉和内外因素的复杂局势,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
4.辛亥革命(1911)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旨在推翻封建君主制度的成功运动。
在辛亥革命中,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推翻了清朝政权,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一事件的发生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中国寻求国家独立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5.五四运动(1919)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爱国革命运动。
起初是对巴黎和约的不满和对外国列强干涉中国的愤慨,很快演变为反对封建主义、呼吁民主自由的抗议运动。
这次运动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并对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6.五卅运动(1925)五卅运动是中国工人和学生民主运动的重要一次。
此次运动爆发于上海,最初是因为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控制和中国国内社会的不公平对待。
【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史重大事件总结
【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史重大事件总结一. 五次侵华战争中的三次战争及影响1、1840年,鸦片战争――近代史开端,《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半封――(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打开中国市场)2、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资本输出为主取代商品输出为主(经济侵略方式改变)(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3、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清政府完全变成帝国主义侵华工具二. 中国人民的爱国救国方案和斗争1、1852―1864年,――农民阶级救国――太平天国运动2、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运动3、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梁)――戊戌变法4、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辛亥革命5、1915―1919年――资产阶级激进派(陈独秀、李大钊)――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6、1921年――1949年――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三. 中国向西方学习实现近代化的进程1、地主阶级(林则徐魏源)――学习西方军事技术2、地主阶级(洋务派)――学习西方军事和民用工业3、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梁)――学习西方君主立宪政治制度(走日本人的路)4、资产阶级革命派(孙)――学习西方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度(走美国人的路)5、资产阶级激进派(陈李)――学习西方民主制度和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6、无产阶级(共产党)――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革命(走苏联人的路)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三个历程四. 孙中山为维护民主与共和进行了哪些斗争?1、1911年――辛亥革命――****清王朝,建立共和国2、1913年――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独裁3、1915年――护国运动――粉碎袁世凯复辟帝制4、1917年――第一次护法运动――反对段祺瑞,维护《临时约法》5、1920―1922年――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6、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国共合作反对北洋军阀)五. 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分段1、(1921――1924年)――建党时期(2个大会1个纲领)2、(1924――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即"国民大革命"时期)(统一战线)3、(1927――1937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或者叫"土地革命时期")(井冈山道路、长征、遵义会议、西安事变)4、(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2个战役、1条统一战线1个大会)5、(1946――1949年)――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即"解放战争时期")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或者叫"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六.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分期?1、(1949――1952年)――三年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3年)――三年抗美援朝战争2、(1949――1956年)――八年过渡时期3、(1956――1966年)――十年建设时期4、(1966――1976年)――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5、(1976――1978年)――二年徘徊时期6、(1978年――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即"改革开放时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一必修一历史重点近代中国
高一必修一历史重点近代中国一、近代中国概述近代中国是指从19世纪中叶开始,到20世纪中叶结束的时期。
这个时期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变革,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也是中国社会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重要时期。
二、洋务运动及其影响洋务运动(1861-1895)是近代中国一项重要的改革运动,由同治帝发起,旨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工业,强大国家实力。
洋务运动加速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推动了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
然而,洋务运动也暴露出了中国社会腐败和封建势力的强大阻力。
最终,在甲午战争中,洋务运动被彻底瓦解。
三、戊戌变法及其失败戊戌变法(1898年)是清朝政府为了挽救危机而进行的一次维新运动。
变法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主导,旨在进行政治、经济及教育方面的改革。
然而,变法运动遭到了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最终导致了清朝政府对变法运动的失败,而康有为等人也被迫流亡海外。
戊戌变法的失败,进一步加剧了近代中国的政治动荡。
四、辛亥革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辛亥革命(1911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辛亥革命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开始,为中国现代化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同时,辛亥革命也宣告了封建制度的彻底结束,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空间。
五、五四运动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五四运动(1919年)是中国自由思想和民主运动的重要里程碑。
五四运动始于对巴黎和约的抗议,最终演变成一场反对传统文化和封建社会的运动。
五四运动彻底颠覆了传统文化观念,提出了“民主”、“科学”、“民族”、“自由”的口号,对中国文化的进步和现代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六、抗日战争及其意义抗日战争(1937-1945)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英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战争。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高中历史教案:探讨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因素
高中历史教案:探讨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因素一、中国近代史的背景与概况中国近代史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挑战。
这段历史时期是中国社会发展最为深刻和动荡的时期之一,也是中国从封闭落后走向现代化的转折点。
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因素众多,主要包括国内经济社会结构变化、外部帝国主义侵略与斗争、政治运动与民族觉醒,以及国际局势的变化等。
本文将分别从这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因素。
二、经济社会结构变化影响因素中国近代史的经济社会结构变化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工业革命的影响,使中国逐渐从一个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这个过程中,农民遭受地主剥削,手工业者受到机器工业的冲击,城市工人阶级的产生和壮大等,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时,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引进和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社会开始向市场经济方向发展,经济改革和现代化的进程也逐渐加快。
三、外部帝国主义侵略与斗争外部帝国主义侵略是中国近代史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先后遭遇了英法等西方列强的侵略。
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状态,国家独立和统一面临严重威胁。
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进行了多次反抗侵略的斗争,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
这些抗争活动有力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觉醒和民族意识的崛起。
四、政治运动与民族觉醒近代中国的政治运动和民族觉醒也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影响因素。
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革命和社会运动,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这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促使其逐渐走向民主与共和的政治道路,也推动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提升。
同时,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和积极参与政治运动也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五、国际局势的变化国际局势的变化也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国际关系的发展,中国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国家,而是逐渐融入到全球化的进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中国近代史第一节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概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形态)A.半殖民地:政治:形式上保留中国的主权政府,实际上由外国势力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经济:中国社会经济独立地位丧失而成为西方的附庸。
(主权部分丧失但没有完全丧失)B.半封建:政治:封建势力维持在中国的统治地位,但近代资本主义政治思想制度在形成中;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存在,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因素产生、发展;文化:封建思想观念延续,近代西方社会科学理论传入。
(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二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必修一P24)1.鸦片战争(1840—1842年)⑴背景: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迅猛,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清朝日趋衰弱腐败,内部危机严重。
⑵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⑷《南京条约》附件(《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①内容: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等特权。
②影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领土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形成了“利益均沾”惯例,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共同侵略。
⑸影响A.政治: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签订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B. 经济:中国成为西方列强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诞生)。
C.思想:萌发开眼看世界的新思想。
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迈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器物,把这一思想付出实践)。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⑴原因:①根本原因:列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②直接原因:“修约”要求被拒绝。
⑵结果: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焚烧圆明园。
英法美俄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⑶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⑷影响:①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②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开始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了洋务运动。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⑴原因:①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对外扩张野心膨胀,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②具体原因: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转移矛盾。
⑵ 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⑶ 《马关条约》(1895年4月)中国:①政治: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充分暴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刺激中国救亡运动高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义和团运动)。
②经济:宣告了洋务运动失败;使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③思想:民族危机加深,维新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蓬勃发展。
日本:④增加了日本的侵略力量,促进了日本国内资本主义发展,使其对外扩张更加疯狂。
远东格局:⑤朝鲜被日本控制;日本地位上升,中国地位下降;同时列强的远东之争更趋激烈(三国干涉还辽)。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⑴原因: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瓜分中国;②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⑵结果:八国联军从天津出发,经过廊坊、天津之战,攻陷北京。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⑶《辛丑条约》(1901年9月)及影响①赔款4.5亿两。
本息达9.8亿两白银————列强进一步控制经济命脉。
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③拆除天津大沽至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 ———— 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5.列强入侵的影响⑴灾难性①政治上:破坏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经济上: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中国近代落后的主要原因。
③文化上:丧心病狂地破坏中华文明。
⑵客观上促进中国近代化①政治:闭关锁国被打破,有利于中华民族融入世界发展潮流。
②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③思想:促使中国人民的觉醒,开始学习西方,寻求救国救民之道。
6.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列强侵华变化:①军事上:由各自为战变为联合行动。
②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③政治上:由战争侵略到政治瓜分再到“以华治华”。
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必修一P29)(1)三元里抗英(1841年)意义:三元里抗英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
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
(2)左宗棠收复新疆(3)黄海海战(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
爱国将领:丁汝昌、刘步蟾、邓世昌、林永升、叶祖珪。
结果:北洋水师主力尚存,北洋大臣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避战保船”,从而失去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最终在威海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895年)背景:1895年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主要力量:邱逢甲、徐骧领导的义军,刘永福的黑旗军。
意义:①沉重打击了日本的侵略气焰;②体现了台湾军民誓死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精神。
(5)义和团反帝运动(1898-1900年)兴起原因:①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根本原因)②山东人民的反洋教斗争。
失败原因:①主要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②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出不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意义:①在中国近代反帝爱国运动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②阻止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的实现;③坚决捍卫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④加速了腐朽的清政府的垮台。
(6)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的共同点①都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②都表现出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最终都没有彻底胜利。
三伟大的抗日战争(必修一P35)1、侵华原因⑴根本原因:①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
1927年日本“东方会议”确定了“征服满蒙”的侵略方针;1936年又制定以侵略中国为核心的“国策基准”侵略方案。
⑵现实原因:②1929—1933年爆发的经济危机使日本陷入困境,为了转嫁经济危机;③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为日本侵华提供可乘之机;④欧美各国正忙于应付经济危机,无暇东顾;英法美的绥靖政策。
2、日本侵华的主要罪行⑴不断扩大军事侵略,占领中国大片国土。
⑵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①政治:扶植傀儡政权,以华制华;②军事侵略中的极端行为:大屠杀;研制、使用生化武器。
③经济:经济掠夺;④思想:奴化教育。
3、关内关外抗日救亡运动(1931-1937)——局部抗战⑴中国共产党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抗日宣言;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2月,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②在东北,中共组织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核心。
⑵国民党爱国官兵九一八事变后,抗日义勇军东北抗战;1932年,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国民党19路军奋起抵抗;1933年,东北军安德馨率兵保卫山海关;1935年,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⑶爱国学生:1935年,青年学生为反对华北自治,掀起一二·九运动。
4、全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1945)——全民族抗战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①原因: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的推动;中共的倡议和促成。
②过程: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12月,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特别是八一三事变发生后,国民党正式抗日;中共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③意义:动员一切力量进行抗战,成为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㈡防御阶段总体评价:消耗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粉碎了敌人的速战速决计划,由于片面抗战,未能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
⑵中共敌后战场①1937年8月,中共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
②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③1937年9月吧,陕甘宁边区(首府:延安)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㈢相持阶段⑴国民党:消极抗日。
⑵共产党:敌后战场成为主要战场,八路军、新四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百团大战)。
㈣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⑴背景:①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②中共七大的召开:(1945年春,延安)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内容:制定了党的任务;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意义: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③联合对日作战: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1945年8月,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击溃日本精锐部队关东军;英美集结重兵准备在日本登陆;毛泽东《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举行反共攻。
⑵抗战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10月25日,台湾光复。
5、抗战胜利的原因(1)战争的正义性和进步性,以及中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支持长期战争(客观条件)(2)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3)广大爱国华侨的积极支持。
(4)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
6、抗战胜利的意义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从鸦片战争以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弱走向复兴的转折点。
⑵它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并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⑶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⑷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7、抗日战争的特点:⑴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⑵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
⑶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是显著特点之一。
两个战场互相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
国共两党阶级属性的不同决定了该特点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