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2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 1.1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1.1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目的】1.了解世界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2.了解不同国家应根据实际采取相应的人口政策3.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其地区分布【教学重点】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其地区分布【教学难点】1.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比较两种“低自然增长率”的本质区别。
2.培养学生绘图技能,让学生对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有进一步的认识。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教学过程】新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中要求,这一单元内容属于“人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本单元主要探讨人口的变化这一课题。
人口的变化实际上包括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空间变化,而人口数量的变化又包括人口绝对数量的变化及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
本单元我们从人口的数量变化中人口的自然增长谈起。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世界60亿人口日”——1999年10月12日1、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2、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特点(1)总趋势:不断增长(2)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图1.2 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
1.农业革命之前,人类主要从事狩猎和采集业。
那时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情况大致是怎样的?2.(1)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人口数量的变化与农业的发展有怎样的关系呢?1)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均较快。
(2)人口数量的变化与农业的发展的关系:A :人口数量的变化可以给农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劳动力B:农业的发展使人口的数量进一步增加。
因为在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条件下,生产力水平有了提高,促使粮食供应和医疗条件等得到改善,人们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
因为节育还不普及,多生子女一方面可以养老,另一方面可以分担工作,增加收入,因此出生率仍然很高,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迅速。
3.从18世纪后半叶的工业革命开始,世界人口增长又有明显加快。
这是为什么呢?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
2019高中地理第1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
精品地理教辅资料2019.5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认识和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
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数量的影响。
2.掌握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名称和特点,能利用人口资料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3.进一步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4.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学会读图的方法和技巧,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做好充分预习,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2.在充分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数据资料进行练习计算,进一步明确人口的增长与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关系。
3.通过分析文字、数据资料及景观图片,理解人类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学会分析多种素材背景下的人口问题,逐步提高调查研究、逻辑思维能力和对地理问题深层次的探究能力,开放性思维能力及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利用比较法及数据图表分析法,分析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不同国家的人口政策,并进行相应的读图思考练习,提高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2.进一步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和转变原因及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其原因。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有关人口的图片、数据、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课前自主阅读教材、分析思考相关的问题,同学间相互交流,共同探究整理相关问题的答案。
课前搜集有关世界人口增长状况及人口问题的图文资料。
【重点资料】2019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1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课标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学习目标1.根据相关数字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2.利用地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3.利用人口资料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4.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影响因素;5.结合资料或图表说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人口增长模式及其特点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教学内容安排知识结构:教学思路:学时建议:2学时教学资源建议1.本节教材中的表格数据、图像及文字资料;以及中图版教材、地图册、影像资料2.《中国国家地理》等相关杂志3.《人文地理学》王恩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中国文化地理概述》胡兆量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5.相关网站:教法与学法策略1.人口的自然增长(1)读图分析讲授法:利用教材中的图像材料,指导学生分析,或讲授人口自然增长★(2)读图探究法及社会调查法:指导学生读图或在社区家庭做调查,探究人口的自然增长的现状及规律。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阅读图像资料及案例,讲授或指导学生分析探究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并分析和探究其影响因素。
(2)比较法:指导学生阅读图像资料,比较不同历史阶段人口增长趋势的不同特点,得出人口增长的不同模式。
课堂评价建议1、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2、根据“不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图”,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3、用“20世纪世界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情况”图,说明不同类型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4、回答我国人口发展模式的转变、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
2019-2020学年度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课件:第一章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①现代型 ②传统型 ③原始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课堂探究
突破重难·探寻技巧
要点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要点导学 1.世界人口增长的时间差异 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但是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 量增长的特点不同,其影响因素多种多样,最根本的因素是生产力水平。 (1)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
历史时期
农业革命之前(采 猎文明时期)
【解题思路】 第(1)题,当前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已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但自然增长率仍为正值,与③相符。第(2)题,④类国家的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 【答案】 (1)C (2)A
精彩点拨 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1)从时空分布规律判断 ①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判断(时间)。 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 时期属于现代型。 ②根据国家类型判断(空间)。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高—低—高”的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 古巴等已经属于“三低”的现代型;发达国家则全部属于现代型。 (2)根据人口增长特征判断 ①定性描述:原始型是“高—高—低”型,传统型是“高—低—高”型;现 代型是“低—低—低”型。
答案:(1)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地区、大洋洲。 (2)亚洲。27.55亿人口。 (3)非洲。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治上的独立、经济上的发展及医疗卫 生事业的进步,使非洲人口死亡率下降,因而人口增长快。
【类图判读】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
比较 项目
扩张型(年轻型)
静止型(成年型)
收缩型(老年型)
自主梳理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决定因素:由 出生率 和 死亡率 共同决定。 【思维启迪1】 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案】 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2.世界人口的增长 (1)时间分布 ①总趋势: 不断增长 ,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 快速 时期。 ②根本原因:生产工具和 社会生产方式 等方面的进步。 (2)地区差异 ①特点:世界人口的增长,不仅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变化,而且在地区上 也是 不平衡 的。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1-1人口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分布”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本节课程标准“内容要求”是: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课标中的行为动词“描述”,这要求学生不仅能归纳不同尺度区域的人口分布特征,还能通过具体的案例从自然、人文条件等角度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综合思维能力。
“运用资料”表面学生要会利用具体实例来说明人口分布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方法,提供不同区域尺度的人口分布地图、表格、图文等资料,引导学生从不同尺度的区域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二、教材分析地理必修一侧重学习自然地理基础知识,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地理科学知识。
地理必修二则主要从人文地理要素的角度,学习人口、聚落、产业、文化等方面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主要探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口》作为必修第二册的开篇之章在高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首先,区域人口数量、质量的分布状况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其次,人口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中学生学习人文地理基础的起点,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者的关系中,人口是关键因素。
因此,先学习人口的相关知识,能为后续学习聚落、产业、交通、环境与发展等内容提供基础知识、基本方法。
《人口分布》又是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的第一节。
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期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是学习后续章节人口迁移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必备知识。
分析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十分重要,对理解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及引发的人口与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意义重大。
本节内容主要从人口分布和其影响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教材提供了不同尺度区域的人口分布的资料,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引导学生从不同尺度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将学生对人口分布及影响因素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1《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将通过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提问:向学生提出“你们知道我国现在有多少人口吗?”等问题,引发学生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历史演变:介绍我国及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历史、现状及趋势,让学生了解人口问题的演变过程。
3.影响因素:分析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如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等,并举例说明。
4.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图表、地图等教学资源,展示人口数量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帮助学生理解人口分布的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具备不同能力层次,以便相互学习、互补优势。
1.知识点回顾: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如人口数量变化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空间分布特征等。
2.能力提升:总结学生在本节课中培养的能力,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等。
3.情感态度:强调关注人口问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4.课后作业:布置具有思考性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政策和社会热点问题。
1.判断题:设计一些关于人口数量变化的基本概念的判断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选择题:设计一些涉及人口数量变化影响因素、空间分布特征的选择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3.分析题:给出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尾声,我将带领学生进行以下总结归纳: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新课标)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课程标准: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学习目标:1.了解世界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不同国家应根据实际采取相应的人口政策。
3.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其地区分布。
4.分析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面临的问题及应采取的人口措施。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2.时间差异(1)总趋势:不断增长。
(2)差异性3.空间差异(1)特点:世界人口增长在地区上是不平衡的。
(2)表现: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1)一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是由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基数共同决定的,即人口自然增长数量=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
因此不能仅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来比较人口自然增长数量。
(2)人口自然增长率可能是正值(表示人口总数增加),也可能是零(表示人口总数不变),甚至可能为负值(表示人口总数减少)。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1)构成指标:图中A出生率;B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类型及特征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1)过程: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2)空间差异①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中期已步入现代型。
②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没有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③我国:目前已基本实现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④全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1)发达国家的人口死亡率不一定比发展中国家的低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仍属于“传统型”模式,且人口的死亡率已经降到很低的水平。
相反一些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虽然已经属于“现代型”模式,但是由于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大,在不同年龄段人口死亡率中老年人口的死亡率比较高,往往使这些发达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反而比发展中国家的高。
(2)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不一定属于“传统型”模式当前,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传统型”模式,但有些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转变为现代人口增长模式,如古巴。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1.1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有谁知道世界人口日是哪一天吗?为什么要设立世界人口日(7月11日,联合国当时设立世界人口日主要是为了唤起全民对人口问题及其发展的高度重视)?世界人口日的设立,说明人口问题已经和资源、环境、发展问题一样成为人类社会当今面临的重大问题。
这就是今天开始要学习的内容。
二、知识讲解考点1 人口的自然增长1.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工业革命前人口增长缓慢;工业革命后,增长速度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长。
2.世界人口增长极不平衡,发展中国家人口持续增长势头居高不下,发达国家人口数量已保持相对稳定。
3. 人口增长的快慢,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有关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考点2 人口的增长模式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2.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及其特点(1)特征分析(2)影响因素一个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受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文化观念、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生产力水平是决定性因素。
(3)三个关注点①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人口总量达到最大,此后将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
②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严重,死亡率有所上升。
③目前,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三低”模式,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是加快我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重要原因。
考点3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不尽相同,都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具体可用以下方法判断:(1)根据生产力水平推断: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时期多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
(2)根据国家类型判断: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已经属于现代型;发达国家多属于现代型。
(3)根据数值特征判断:原始型和传统型的人口出生率都在3.0%以上,但传统型的死亡率相对较低,据此可区分二者;现代型的人口出生率大致在1.5%以下,而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人口的数量变化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2.理解人口数量的增长与减少的原因和过程,并能够用图表表示;3.了解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历史和现状;4.掌握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环境、人口与社会的关系。
能力目标1.具备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人口数量变化相关信息的能力;2.能够利用地图、图表等进行信息表达、分析和比较的能力;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形成批判性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2.引导学生关注人口问题,关注中国的人口发展形势;3.提高学生对人类发展趋势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人口的数量变化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2.人口数量变化的历史和现状;3.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环境、人口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难点1.掌握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和过程;2.理解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环境、人口与社会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1.人口的数量变化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2.人口数量变化的历史和现状;3.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环境、人口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举例等方式,让学生初步掌握知识点;2.组织讨论法:通过组织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3.图表分析法:通过利用地图、图表等进行信息表达、分析和比较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课前布置让学生在课前自学相关知识,预习本节课内容。
导入通过一些有趣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问题一:中国有多少人口?问题二:2019年,中国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分别是多少?问题三:你认为人口变化有哪些因素影响?2. 讲授在学生已经有一定知识基础的情况下,通过讲授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口总体数量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
例如: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对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3. 组织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或多个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案:1.1人口的数量变化2
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类型并能理解其转变的原因及时空分布。
3、理解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4、掌握地理曲线统计图和柱状统计图的读图方法与绘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分析,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借助图表、案例等的分析和讨论,并通过绘制图表,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深入地分析。
3、结合调查分析,利用乡土地理进一步理解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
3、关注家乡的人口问题,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和转变原因及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其原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比较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与备注导入播放视频:世界人口的增长给出问题:材料中说明了世界人口的什么特点?带者问题看视频初步概括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视频内容丰富易激发学生兴趣,带者问题观看其目的性强,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人口的数量在时间上的变化特点引导读图:课文图1.2“10万年来人口增长”结合地图册“世界人口增长折线图”,1、两张图有何异同?2、不同阶段人口增长有何特点?哪个阶段人口增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掌握读图方法长速度最快?3、图1.3表示出第几次科技革命人口最迅猛增长?4、对比农业革命前与工业革命后人口增长加快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独立读图思考,并阅读课文相关内容,以四大组为单位竞争回答或补充锻炼学生独立思考与自学能力,培养集体荣誉感与竞争意识2、人口数量在空间上的变化特点过渡:近100年来世界各地人口都在迅猛增长吗?引导读图:图 1.4“1950-2000年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1、图中哪3个大洲人口数量增长较多?2、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大洲就是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3、为什么近50年来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较慢?(以欧洲为例)4、为什么近50年来中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飞快?(以亚洲为例)读图思考并计算说明合作探究:分2大组各讨论一种地区,组内以4人为单位。
高中地理1.1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5新人教版必修2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教材分析:人口、资源和环境和发展问题是目前人类最为关注的四大热点问题。
沿着人类成长的足迹探究三大问题的关系,不难发现,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口是关键因素,人口问题是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人口数量和空间上的变化,都会引发包孕资源、经济及社会等在内的一系列变化。
因此,教材把人口的变化作为全书的开篇。
这也正符合了高中地理课标总方针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的要求。
第一节教材内容的课标要求分析分歧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首先从数量这样一个最直观的角度来探讨人口的变化,因为目前我国和世界上的人口问题,正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引起的。
并且,这一部分的基础知识,初中已有涉及,由此引入,更显得顺理成章,有助于学生对该问题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树立起人地关系的思想原则。
学情分析:作为当今世界最令世人关注的四大问题人口、资源、环与发展问题,学生是具有必然的知识储备的,分外是人口及人口问题的基本知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理课及生物课中都已学过。
但大部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都只是逗留在概况现象上,因此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分析分歧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目的旨在使学生对这个问题由初中的感触感染型为主提升到理性认识层面。
同时,教学中有意设计了部分活动,使课堂教学更为活跃,也使学生能够更乐于参与互动,并从中达到学习方针。
教学方针:(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2、使学生掌握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名称和特点,能利用人口资源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改变。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式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读图的方法,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高级中学高中地理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高中地理1.1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高中地理1.1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高中地理1.1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1.1人口数量的变化课题 1.1人口数量的变化课型新授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人口自认增长和机械增长的区别;掌握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2、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和分析有关的人口数量变化图,掌握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人口增长模式难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差异及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教法三维立体互动教学模式教具学案、PPT教学过程设计教材处理师生活动【激趣导入】【教学目标】1。
1 《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
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共同决定的.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或== (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总人口】>0 人口数量在增长自然增长率 == 0 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激趣导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目标定向,展示考点学生看书或学案回答问题。
教师举出实例讲解易错易混知识。
(2)地区差异在世界每年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了以上,其中亚洲国家(印度、中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和尼日利亚等国就占了每年世界新增人口的★3.世界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与对策(1)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快,青少年及儿童比重大就业困难,人均资源减少,影响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安定对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2
一、课标分析
课标:(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本条“标准”的具体含义如下:
A、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
B、让学生学会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进行比较
C、让学生会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是怎样分布的。
D、让学生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
把这三点放在一个“课标”中,是因为三者是密切联系的。
当学生在分析某一个增长模式的特点时,必然涉及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而这些影响因素的现状不同,又一定会与区域发展联系起来,实际上不同增长模式的分布,反映的就是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地区分布。
本“课标”没有要求学生记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特别强调“分析”,所以教师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可以先为学生提供一些人口数据,引导学生通过图表得出人口增长模式,再使用学生自己“建立”的人口模式分析其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每种人口增长模式的意义。
在学习评价中,各种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应该是评价活动的背景信息,而不宜作为考核学生是否记住的内容。
所以教师在设计评价习题时要注意这点。
二、教材分析
人口及人口问题是人与环境关系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是一切人文地理学习内容的核心.教材安排在必修2的第一章第一节,对其他章节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并将渗透到各个方面的内容.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的课标要求部分教材没有相应的单独章节内容,都分散揉到第一第二章中,需要去分析挖掘教材.
三、学情分析
人口及人口问题的基本知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理课及生物课中都已经学过。
高中地理的学习是把义务教育阶段的感受型为主的学习上升到理性层面.
人口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也是普遍被关注的问题. 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调查研究、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但缺乏对地理问题深层次的探究能力,开放性思维能力及解决地理实际问题能力。
虽然在初中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因不同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异较大,且还不能形成知识结构,需合作学习,并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类型并能理解其转变的原因及时空分布。
3、理解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4、掌握地理曲线统计图和柱状统计图的读图方法与绘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
同的人口政策。
2、借助图表、案例等的分析和讨论,并通过绘制图表,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
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深入地分析。
3、结合调查分析,利用乡土地理进一步理解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
3、关注家乡的人口问题,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和转变原因及分布特点。
六、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其原因。
七、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比较法调查研究法
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八、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九、课时安排2课时
十、教学过程
独立读图思考,并阅读课文相关内容,
以四大组为单位竞争回答或补充
课堂小结
课堂课后练习。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