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答案整理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一、名词解释:
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

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从人和自然关系出发,论述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相互关系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的科学。

二、简答题: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它包括那些研究内容?
答: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从人和自然关系出发,论述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相互关系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的科学。

基本内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
2.学习自然辩证法对科学和技术工作者有何意义?
答:一、有助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科学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科学世界观与历史观、文化的认同感高于经济的认同感、认清历史趋势,坚决反对民族分裂。

二、有助于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三、有助于了解科技发展规律;
3. 从古代到现代,人类自然观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答:1.古代朴素自然观----自发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带有直观性、思辩性和猜测性的缺陷,包含了以后分裂的种子。

2.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神学=科学。

宗教神学的自然观:世界上一切都是神创造出来的;人活在世界上不仅没有幸福,而且就是为了“赎罪”,以便死后升入天堂。

3.近代形而上学和机械论自然观----克服了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缺陷,但不可避免地带有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特点。

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把自然界、人类和社会历史统一起来,看成是统一的自然历史过程,遵循统一的客观辩证法的规律,用彻底的唯物主义原则把它们作为统一的物质世界加以考察,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区别于其他自然观的特点。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不仅强调自然与人、社会的统一,把人和社会包含在自然的概念之中,而且还从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出发,在对自然的理解中加入了人的主体性因素,阐发了“人化自然”的思想。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不断概括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使之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

4.什么是科学精神?什么是人文精神?它们在本质上有哪些相同之处?
答:科学精神:狭义的科学精神= 理性,即求真,广义的科学精神= 求真、求善、求美,求真= 理性,求善= 人性,求美= 超越性
人文精神:1、执着地追求理想世界和理想人格(超越性);2、高扬人的价值,追求人自身的完善(人性);
3、谋求个性解放,坚持理性,反对迷信和盲从(理性);人文精神= 人性(以人为本)+ 理性(科学精神)+ 超越性(理想信念)
科学与人文精神本质相通:1.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是求真、求善、求美。

2.科学精神也需要追求完美和超越,而人文精神最重要的也是要追求理性、以人为本。

第一章科学发展的历程1.东方文明
思考题:
1、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科技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古代埃及:象形文字、历法、农业、金字塔;
古代巴比伦:楔形文字、农业---《农人历书》、数学、几何、历法---“汉穆拉比法典”、天文;
古代印度:数学---十进制及阿拉伯数字、“哈拉巴文化”---复杂的污物和污水处理系统、航海业;佛教、青铜制的舞女像。

2、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具有哪些特点?
答:1、在四大文明古国中,我国历史最短;
2、在奴隶社会,我国科学技术比其他文明古国落后;
3、在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唯一保存了自己的民族独立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4、我国最先进入封建社会,而且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5、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大一统”之谜;
6、我国古代比较注重科学技术知识的继承,以及科技典籍的整理和保存;
7、宋元朝时期达到了古代世界封建社会科学技术的最高峰。

8、十五世纪历史曾选择了中国,而中国却没有选择历;
9、“康乾盛世”为什么没有使中国科技发展、富国强兵?
3、中国古代实用技术体系中的“四大学科”、“四大发明”、“明末四大科技名著”和“五大农书”各自指的是什么?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它们当时都达到了什么水平?它们与古希腊科学相比,有什么特点?
答:“四大学科”---农、医、天、算
“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

“明末四大科技名著”---李时珍(1518—1593)的《本草纲目》
徐光启(1562—1633)的《农政全书》
徐霞客(1586—1641)的《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1587— ? )的《天工开物》
“五大农书”-----《氾胜之书》,西汉氾胜之著;
《齐民要术》,北宋贾思勰著;
《陈敷农书》,宋代陈敷著;
《王祯农书》,元代王祯著;
《农政全书》,明代徐光启著。

注:天文观测和历法:世界上最详尽的天文资料
中医中药等:数千年东方人的健康保障
冶金:越王剑、生铁和锻钢术
三大技术:陶瓷、丝织、建筑
秦朝三大水利工程:四川的都江堰、陕西的郑国渠、广西的灵渠
中医三大始祖:扁鹊张仲景华佗
4、中国的封建社会为什么长期保持“大一统”局面?
答: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可以说是世界古代封建社会的楷模,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超稳定循环结构”,使得后来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很难在中国获得发展的机会。

自秦始皇履至尊而制六合,建立了大一统封建大国以后,虽然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出现分裂和动乱,但是,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国始终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导形式。

中国封建大国以它辽阔的版图、众多的人口、灿烂的文明存在了两千年之久!
从结构上来说,中国封建社会是宗法一体化结构,它具有发达的地主经济,大一统的官僚政治,意识形态结构是儒家正统学说。

从行为方式上来说,第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一体化结构及其维系的内部子系统,在两千余年中保持了巨大的稳定性;第二,这种结构的巨大稳定性直接和周期性改朝换代的振荡机制相关。

所谓稳定性,一方面是指社会内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三结构要保持某种相互适应的调节关系,使社会能以某种秩序维持下去,生产得以发展;另一方面,一般的稳定系统并不能达到超稳定性。

因为随着生产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任何稳态结构内部都会出现不适应,出现它固有的组织框架不能容纳的新内容的时候。

超稳定结构是对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种动态模型。

它在解释了中国封建社会结构具有巨大稳定性的同时,又肯定了社会内部的不断发展变化,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停滞性和周期性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

5、有人说“十五世纪历史曾经选择了中国,而中国却没有选择历史”,你认为这个观点对不对?
答:这说的是航海事业的发展。

近代科学技术的诞生,得力于欧洲航海事业的起飞。

新航路开辟的结果扩大了世界市场,开始了殖民掠夺,引起西欧发生“价格革命”,从而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也导致了近代科学技术的诞生。

1487到1488年,迪亚士沿非洲西海岸航行,绕过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
1492年,哥伦布横流大西洋抵达美洲;
1497到1498年,达·伽马开辟绕过好望角通往印度的航路;
1519到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

“郑和七下西洋”,郑和奉行的“厚往薄来”政策;郑和下西洋的结果,一个是明朝在各国之间建立了很高的威望。

第二个,使很多国家跟明朝建立了通好、通贡的关系。

第三个是,在郑和下西洋船队和明朝强大力量的支持下、保证下,维持了世界的和平秩序。

郑和下西洋的核心目的:一个是提高中国的威望,提高明成祖个人的威望,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第二个就是要推行朱棣本人理解的天下观,建立一个和谐的世界,使全世界共享太平之福。

从郑和船队七下西洋的历史来看,当时的中国完全有能力成为世界上的海上强国,从而使资本主义和近代科学技术首先在中华帝国建立起来。

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的确曾经选择了中国。

但遗憾的是,中国却没有选择历史。

从郑和之后,明朝统治者实行了海禁政策,郑和的航行纪录也全部被销毁了。

这就自然会提出一个问题:为何郑和远航未能使中国称雄世界?
正当郑和的浩浩荡荡驶过印度洋时,明朝正出现了一场儒家官吏与宦官之间的殊死斗争。

看来这场斗争是官吏占了上风,从而把中国引向灾难性的道路。

这麽大的历史事件,却鲜少出现在中国历史文献中。

郑和确实制造了历史,但他没有改变历史,因为他的远征所造成的影响,完全取决於明朝是否有推行海洋发展的意愿。

难怪有的历史学家说:“十五世纪,历史曾经选择了中国,而中国却没有选择历史。


第一章科学发展的历程2.西方文明
一、名词解释:
1、古希腊的荷马时代 ---古希腊的历史大约开始于公元前12世纪,相当于我国的商朝时期。

其早期历史全部由大概在公元前九世纪一个叫荷马的盲诗人用神话史诗的形式加以叙述。

2、亚历山大东征---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成为马其顿国王。

于公元前334年,率领马其顿士兵发动了征服东方的战争。

扫荡了小亚细亚和埃及,然后回师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建立起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3、希腊化时代 ---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以后,古典希腊文化普及整个中东,形成一个新文明,史称“希腊化时代”。

4、缪塞昂学院---托勒密王朝建立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学院缪塞昂。

这是一所综合性的教育和研究机构,以传播和发展学术为目的。

不仅有收藏文物标本的博物馆,而且有动物园、植物园、天文台和实验室。

最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图书馆,藏书达七十万卷之多,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

5、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三八四年出生的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渊博的学者。

他是柏拉图的学生,又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

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6、柏拉图---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7、托勒密---古希腊天文学家、数学家、地理学家和地图学家著有《天文学大成》十三卷,主要论述地心体系,是当时的天文学百科全书。

8、欧几里德---是古代希腊最负盛名、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著有《几何原本》。

这一著作将古希腊丰富的几何学知识整理在严密的逻辑系统之中,使几何学成为一门独立的、演绎的科学。

9、苏格拉底的讽刺 ---是对待自觉有知识而实则无知者的方法。

苏格拉底佯装自己无知,从对方已经认定的概念出发,沿着对方的思路提出一系列问题,结果使对方陷于自相矛盾的境地。

10、希波克拉底---约前460——前377)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著名医生,欧洲医学奠基人,古希腊医师,西方医学奠基人。

提出“体液(humours)学说”,他的医学观点对以后西方医学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11、民族大迁徙---376~568年,散居罗马帝国境外的来自东方的入侵者大批地涌入西罗马帝国境内,向西罗马帝国发起进攻,强行移居帝国境内,并各自建立国家的历史过程。

12、罗马帝国的分裂---公元三世纪开始,奴隶及接近奴隶的隶农与奴隶主之间的阶级对立和斗争,发展到了空前广泛、激烈的程度。

于是罗马帝国于395年正式分裂为二:西罗马帝国(首都罗马)和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

13、欧洲中世纪 ---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封建制度才逐渐在欧洲形成和发展起来。

封建制度在西方世界范围内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史学界称之为中古时期或中世纪。

14、罗马性格---罗马人注重实际,不再玄想,对待理性知识没有异乎寻常的热情专注于政治和军事问题,对法律、军事钻研较多,而对自然科学则缺乏兴趣。

15、希腊气质 ---希腊人追求超越的理想,藐视现实的功利,对纯粹知识充满神圣的渴求。

16、阿拉伯帝国---阿拉伯人建立的伊斯兰哈里发国家。

610年,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

到他逝世时(632),一个以伊斯兰教为共同信仰的、政教合一的、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出现于阿拉伯半岛。

17、奥斯曼土耳其 ---14世纪中期,奥斯曼土耳其强大起来,东罗马帝国被赶出小亚细亚。

接着, 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

从那时起,开始大规模军事扩张,17世纪时,成为地跨亚、非、欧的军事封建帝国。

18、欧洲的封建制--欧洲的封建制与中国完全不同。

中国的封建制是以皇权的巩固和强大为基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代表着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而欧洲的封建制则是以庄园制为基础,代表着庄园主的分权和王权的衰微。

在此情况下,基督教会反而成为最强大的政治、思想、文化和经济力量。

二、简答题:
1.亚里士多德认为,科学产生的三个首要条件是什么?古希腊创造的四大科学体系是什么?为什么古希腊人能够创造出这样的科学体系?
答:科学产生的三个首要条件是:
第一是“惊异”,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表现出来的困惑和惊奇,有了惊异也就感受到自己的无知,自知其无知者为摆脱无知就求知识。

第二个条件是“闲暇”:知识阶层不用为着生活而奔波劳碌,因为,整天从事繁重体力劳动没有闲暇的人,是无法从事求知这种复杂的脑力劳动的。

第三个条件是“自由”。

它要求自由地思考、自由地发表意见,不受他种目的和利益的支配。

古希腊创造的四大科学体系是:
托勒密天文学体系、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体系、欧几里德的几何学体系、盖伦的医学体系。

古希腊人能够创造出这样的科学体系是因为:古希腊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们除了善于学习古代东方各民族已有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外,还非常善于从理论上进行综合和创新。

古希腊人更擅长于理论思维。

他们总是试图将整个世界联系起来考虑,竭力从非常有限的事实面前找出最具有普遍性的东西。

希腊成为科学和哲学的发源地的道理:因为它提供闲暇、提供自由,因为希腊人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对智慧无比地祟尚。

此外,希腊化国家统治者慷慨支持科学研究
2.科学史家怀特海在评论阿基米德被罗马士兵杀害一事时曾说过怎样意味深长的话?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从没有一个罗马人是因全神贯注于对数学图形的遐想而丧生的”,这话点出了罗马性格与希腊气质的差别。

罗马人偏重实际的性格与东方民族有某些共同之处,罗马科学的衰落对当代中国来讲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历史教训。

3.古代阿拉伯人在科学史上的贡献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贡献?
答:古代阿拉伯人在科学技术史上的主要贡献是保存了古希腊、古罗马人的科学成就,沟通了东西方的科学技术交流,是使他们成了各种文化之间交流重要发现和思想观念的传递者。

西欧人后来就是通过阿拉伯文译本才又重新认识这些学术成就的。

阿拉伯人足迹遍于亚、非、欧三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的沟通媒介。

穆罕默德用《古兰经》鼓励他的门徒:“为了追求知识,虽远在中国,也应该去。

”反映了阿拉伯人对中国文明的向往。

阿拉伯人除了传播古代科学和哲学的传统以外,他们还吸收和传播了一些为进一步普及和发展文化与学术研究所必需的技术。

古代阿拉伯人,首先是东西方文化的沟通者,其次是杰出的翻译家,第三是卓越的科学家。

4.你认为古希腊人与古代罗马人、古代中国人在思维方式上的最大区别在哪里?各有什么利弊?
答:古希腊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们除了善于学习古代东方各民族已有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外,还非常善于从理论上进行综合和创新。

最早的哲学即是从对自然的起源、成因的探索开始的。

最初提出的问题大都是涉及自然实体、本体方面的问题,因此最早的古希腊哲学家几乎都是“物理学家”或自然哲学家。

希腊哲学家的思考方式用一句话进行概括的话,那就是“天人相分”.也就是说:古希腊哲学关注自然,把自然当作研究对象,人和自然是相分的.古希腊哲学家思考这个世界,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而打量它的,好像将地球仪捧在手中观察世界一样,尽管人是不能超然物外,更不能离开这个世界而打量世界,但就思维方式而言,他们却正是这样做的.
罗马人偏重实际的性格与东方民族有某些共同之处,中国古代社会过于注重实用技术,特别是与大一统政治有联系的实用技术,忽视了将经验上升到抽象的、思辩的科学理论。

在中国历史上始终匮乏一个超越性的科学逻辑系统,科技纵然可以领若干世纪风骚,但因为理论的底蕴有限最终还是连实用技术也输给了西方。

而我们中国哲学的特点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是融为一体的.中国古代最早的思想家们的思维是直接从对人的观察开始的,中国人的思维从一开始即以天地人为一体,也即大宇宙,而其中的核心即为小宇宙的人。

5.请简述以古希腊人为代表的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

答:古希腊的“原子论”、“活火说”,说明古代朴素自然观是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带有直观性、思辩性和猜测性的缺陷,包含了以后分裂的种子。

6.为什么古希腊人辉煌的科学成就后来会被欧洲遗忘?
答:1.罗马人专注于政治和军事问题,对法律、军事钻研较多,而对自然科学则缺乏兴趣和热情。

由于这一外在的原因,罗马在有关军事工程和城市建设等技术问题上有些创造发明,而对纯粹科学贡献很少。

2.公元三世纪开始,奴隶及接近奴隶的隶农与奴隶主之间的阶级对立和斗争,发展到了空前广泛、激烈的程度。

统一的罗马帝国由于战争而分裂不复存在。

3.在西欧长期动乱的过程中,基督教会乘机扩大影响,势力不断膨胀。

教会严格控制人们的思想,影响遍及城乡。

它的上层人物也越来越腐化堕落。

也正是因为如此,古希腊灿烂的文明也被教会有意识地“遗忘”了。

第二章近代科学的诞生与发展(诞生)
一、名词解释:
1、十字军东征-----11世纪开始,欧洲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历史事件,这就是十字军东征。

基督徒带着一种狂热的宗教情绪,开始是自发的继而有组织地向东方进车,想夺回被异教徒占领的圣城耶路撒冷。

2、大翻译运动----十字军从东方带回了阿拉伯人先进的科学、中国人的四大发明、希腊人的自然哲学文献。

12世纪,欧洲掀起了翻译阿拉伯文献的热潮。

希腊原始文献经过叙利亚文,到阿拉伯文,再被译成拉丁文。

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哲学著作、欧几里德和托勒密的科学著作,开始为欧洲人所熟悉,大翻译的中心是西班牙和意大利。

3、文艺复兴----更是一场新时代的以复兴古典文化为口号,发掘、光大古希腊文化,树立起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大旗,反对神权和封建特权,提倡个性自由。

它不只是一场复兴古典文化的运动启蒙运动。

4、宗教改革整个中世纪---欧洲人的心灵被教会所禁锢。

然而,新时代日益深入人心的人文主义思想,力图将人从神的统治下解放出来。

宗教改革便是这种时代要求的反映。

点燃宗教改革运动之火的是德国教士马丁.路德。

5、哥白尼革命----1543年在科学史上是极为重要的一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和维萨留斯的《人体的构造》同于此年出版。

6、牛顿三大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或伽利略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时,或者保持它的静止状态,或沿着笔直的线作匀速运动的状态。

(静者恒静,动者恒动)。

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运动的变化与外加推动力成正比;并发生在该力的作用线方向上,F=ma。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对每一个作用力,总存在一个相等的反作用力和它对抗;或者说,两个物体彼此施加的相互作用力总是相等的,并各自指向其对方。

7、维萨留斯----(1514-1564)比利时医生、伟大的生物学家、近代人体解剖学的创始人,发表《人体结构》一书。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贫弱的欧洲却首先进入近代社会?
一种答案:近代科学之所以诞生在欧洲而不是亚洲、美洲,是有其深刻的的历史必然性的。

这就是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彻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而地理大发现则提出了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它们共同召唤着呼之欲出的科学革命。

另外的原因就是“穷则思变”,就是在世界范围来看,它过渡的阻力最小,而这个阻力最小,使得欧洲最早进入了近代社会。

来自西方的推动力:十字军东征导致大翻译运动和大学的创立又导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来自东方的推动力:马可波罗游记引发航海运动
另一种答案:北大教授朱孝远认为,欧洲的过渡,是在一个危机状况下产生的,也就是说,它是一个破了产的工厂,你要把一个破了产的工厂关闭,那么人们对这种关闭是采取赞赏态度。

另外,资本家也是主动地和王权结盟,而且他是带着资本来的,所以这两项使得欧洲对近代的接受也比较容易,所以,为什么最早过渡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欧洲无论是抛弃封建主义,还是进入近代社会,都是世界范围内阻力最小的一个地区。

第二个原因,就是我们发现,欧洲的封建主义主要是体制上的落后而自我崩溃的,原因是它是一个结构粗糙的,军事性质的,不那么完善的一种封建制度,所以资本主义的兴起,对于封建制度的瓦解,肯定是起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