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科质量控制制度

合集下载

针灸科质量控制标准

针灸科质量控制标准

红星医院针灸科质量控制标准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针灸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针灸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旨在指导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加强中医针灸特色建设与管理,发挥科室中医针灸特色,同时可作为红星医院针灸科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针灸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红星医院针灸科是中医特色治疗优势科室,治疗病种广泛涉及内外妇儿皮科、骨伤五官等各科疾病,应在中医理论和针灸学理论指导下,充分发挥针灸特色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二、基本条件第五条红星医院针灸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和技术力量,以保障针灸科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六条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应开设独立的针灸门诊,根据就诊病源情况,可开设专病门诊或针灸特色疗法门诊,进行专病专法建设与管理。

有条件的可以开设针灸病房,有急症处理能力的可以开设针灸急诊。

第七条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针灸诊疗室,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诊疗室治疗床应不少于20张,。

针灸诊疗室内应设置排烟设备,保证通风良好。

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治疗区域应有保护患者隐私的设置。

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

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病房应设置操作治疗室。

第八条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九条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的同时,应配备有助于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的设备,设置针灸治疗室的,应配备火罐消毒设备、艾灸治疗仪、电针治疗仪、红外线治疗仪、针刺手法治疗仪、经络导平治疗仪等;设置理疗室的,应配备相应理疗设备,如:足底反射治疗仪,中药离子导入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磁振热治疗仪、电磁波治疗仪、远红外按摩理疗床、激光治疗仪、熏蒸(洗)设备等;设置康复室的,应配备相应的康复设备;有条件的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可配备应急呼叫装置、吸氧装置等。

针灸科规章制度模版

针灸科规章制度模版

针灸科规章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针灸科的工作秩序,保障患者权益,维护医疗秩序,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针灸科是一门传统医学疗法,应在合法的许可范围内开展相关医疗活动。

第三条针灸科严格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医疗工作,不得超越许可范围。

第四条针灸科医师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五条针灸科医师应当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隐私权,确保医疗行为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第六条针灸科医师应积极推行知识普及和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针灸科的认知。

第二章针灸科工作流程第一节就诊登记和前期准备第一条患者就诊时,针灸科医师应认真填写就诊登记表,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史、体征和主诉等内容。

第二条针灸科医师应将患者病情、相关检查结果和医嘱等相关信息整理清楚,方便后续诊疗。

第三条针灸科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诊断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针灸治疗方案。

第二节针灸治疗过程第一条针灸科医师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应确保操作规范、安全,防止交叉感染。

第二条针灸科医师应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和药物使用情况,以避免针灸治疗引发不良反应。

第三条针灸科医师应指导患者正确的体位,确保针灸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第四条针灸科医师应对患者进行全程观察,确保治疗过程中的安全。

第五条针灸科医师应保证诊疗过程中的隐私和保密。

第三节针灸治疗后期工作第一条针灸科医师应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指导其合理用药和饮食。

第二条针灸科医师应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和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三条针灸科医师应按照医疗机构相关要求,做好病历记录和医疗质量评估工作。

第四章针灸科医师职责和权利第一条针灸科医师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

第二条针灸科医师应按照职业道德要求,尊重患者权益,保护患者隐私。

第三条针灸科医师应适时向患者进行必要的医疗知识普及,提高公众对针灸科的认识。

第四条针灸科医师应当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范,做好医疗纪录和质量评估工作。

针灸科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实施方案范本(二篇)

针灸科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实施方案范本(二篇)

针灸科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实施方案范本根据等级医院评审考核细则、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实施方案考核细则、我院成本核算方案的相关要求,制定我科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一、建立、完善各项工作(一)各种登记本建立1.疑难、死亡病例,讨论、报告登记本由主管医师提出进行讨论、并记录在病程记录以及登记本中,对死亡病例要进行包括___、详细住址、家属电话等进行登记。

2.学习、培训登记本(培训资料)由科室主任(李红灿、赵绍生)、护士长安排进行培训学习,每月至少___次。

3.输血登记本出现输血病人,由负责输血的值班护士进行登记。

4.临床路径、方案实施登记本进入路径、方案的患者信息,在患者出院后,由主管医师进行登记。

5.回访病人登记本主管医师在患者出院___月内进行回访登记,以电话的形式进行,每人达到___%的回访率,主要为进入路径的患者、易病情复发的患者。

6.危急值登记、报告本值班医师在接到报告后,进行登记,报告上级医师、复查、治疗或转院工作。

7.万元以上设备使用、维护登记本值班医师每天进行设备使用、维护管理登记。

8.病历质控登记本质控医师(贾明娟)每月对在架病案、出院病案进行质控,提出整改意见。

9.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综合质量控制登记本科主任(李红灿)每月对科室医疗质量进行综合控制,提出整改措施。

10.论文登记本科主任(赵绍生)根据重点专科建设要求,积极___科室职工书写进入路径、方案等方面的论文,每年发表___篇以上。

对发表文章者,给予___元/篇奖励。

11.外派、下乡、出诊登记本副主任(贾明娟)对医院、科室外派人员进行登记,便于发放补助。

12.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本科室医护人员在诊治患者时,出现医疗差错、事故时,及时向科主任、护士长(赵绍生、___芳)进行报告,及时预防事态的扩大,对出现差错、事故情况进行登记、报告,对出现而不登记、报告者进行___元/次处罚。

13.传染病报告、登记本由首诊医师、或接班医师,在收到报告单后进行及时登记、报告。

针灸科质量控制制度

针灸科质量控制制度

针灸科质量控制制度一、目的:建立针灸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制定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并组织实施,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安全,保障患者得到优质、合理、高效的康复服务。

二、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的设立及职责:设立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科主任为组长,是针灸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决策人和领导人,决定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计划和实施方案,持续改进科室的医疗质量与安全。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组设以下管理小组:临床诊疗小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病案管理小组、合理用药小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小组、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各小组的设立及职责如下:1.临床诊疗组(1)小组职责:①完成本诊疗小组的医疗工作。

认真负责地评估本组每一例病员的病情及疗效;查看各种辅助检查的结果并分析;查看诊断是否正确、治疗方案是否妥当。

②完成每日查房。

③完成急、危、重、疑难病例的抢救处理;诊疗组长亲自参加、指导高难度的诊疗技术操作。

④对本组疑难或危重病例、特殊病例及死亡病例及时报告科主任,提出会诊申请或组织科内讨论,安排人员做好记录。

⑤做好医患沟通,发现医疗缺陷、医疗不良事件及医疗纠纷立即报告科主任,并积极处理,避免事态扩大。

⑥完成病历的质量控制。

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时、准确地完成病历书写,及时审签,按时归档,确保甲级病历达100%,杜绝乙、丙级病历。

认真学习处方管理办法及书写规范,确保处方合格率达100%。

⑦积极参加院内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按时参加“三基”及实践技能考核,确保合格率达90%以上;诊疗组内的上级医师做好对下级医师的“帮、带、教”工作,不断提高本诊疗小组的医疗技术水平;制定小组的业务学习计划、科研工作,承担相应的专题讲座。

(2)小组人员设立及职责:①组长:组长为科主任,负责主持相关工作。

②小组成员: 针灸医师,负责完成相关工作。

2. 医院感染管理组(1)小组职责:负责开展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培训、考核本科各类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和技能,针对科室自查及医院主管部门反馈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整改措施,持续改进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针灸科工作制度范文

针灸科工作制度范文

针灸科工作制度范文一、岗位职责1.负责接待病人,了解病情。

1.1 做好病人接待工作,礼貌待客,了解病人基本情况。

1.2 通过与病人的交谈,了解病情,制定针灸治疗方案。

2. 实施针灸治疗。

2.1 准备好针灸所需器械和药物,确保安全卫生。

2.2 严格遵守消毒操作规程,确保使用的针灸器械无菌。

2.3 根据治疗方案,准确施针,确保病人的舒适感。

2.4 监测病人的身体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法。

3. 负责针灸科的管理工作。

3.1 管理和维护针灸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3.2 制定和贯彻科室工作规范,确保工作秩序井然。

3.3 协助科室领导进行科室管理与绩效考核。

4. 参与学习和培训,提高专业水平。

4.1 关注最新的针灸治疗技术和研究成果。

4.2 积极参加有关针灸科的学术交流会议和培训班。

4.3 不断提升自身的针灸水平,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二、工作规范1. 仪表整洁1.1 保持整洁的仪表形象,着装得体,不穿着过于暴露或不符合职业要求的服装。

1.2 值班期间不戴饰品,以防止工作中发生意外。

2. 服务热情有礼2.1 对病人热情、耐心、礼貌,积极倾听病人诉求。

2.2 为病人提供舒适的就诊环境,尊重病人的隐私和个人权益。

3. 严格遵守医疗操作规范3.1 遵循正确的消毒操作流程,保证使用的针灸器械无菌。

3.2 遵守治疗流程,确保施针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3 遵循医疗处置规范,对病人进行有效的治疗。

4.注意病人信息的保密4.1 严格遵守医疗保密规定。

4.2 不泄露病人的个人隐私和病历信息。

4.3 在处理病人信息时,要注意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三、工作流程1. 接诊与询问1.1 高效、快捷地完成病人接诊流程。

1.2 询问病人的病情和需求,了解病情背景。

2. 治疗方案制定2.1 根据病人的病情和需求,制定针灸治疗方案。

2.2 结合病人的身体状况,确定治疗时长和施针穴位。

3. 预备与操作3.1 预备好需要的针灸器械和药物。

3.2 根据治疗方案,准备好所需的穴位。

针灸科质量控制制度

针灸科质量控制制度

针灸科质量控制制度一、总则为提高我医院针灸科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 成立针灸科质量控制小组,由针灸科主任担任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针灸科质量控制工作。

2. 针灸科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包括针灸科医生、护士、技师等,负责具体实施针灸科质量控制工作。

三、质量控制内容1. 人员管理(1)针灸科医生应具备执业医师资格,并取得针灸科执业范围。

(2)针灸科护士应具备护士资格,并取得针灸科护理资格。

(3)针灸科技师应具备相关技术资格,并取得针灸科技术资格。

(4)定期对针灸科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针灸科人员业务水平。

2. 设备管理(1)针灸科应配备必要的针灸设备和仪器,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2)定期对针灸科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安全有效。

(3)对针灸科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校准,保证设备精度。

3. 诊疗管理(1)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诊疗安全。

(2)实行首诊负责制,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疗。

(3)加强针灸科病历管理,规范病历书写,保证病历质量。

(4)加强针灸科药品管理,确保药品安全、有效。

4. 安全管理(1)严格执行针灸科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患者安全。

(2)加强针灸科消防、急救设施设备管理,保证设施设备完好、有效。

(3)定期对针灸科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5. 环境管理(1)保持针灸科环境整洁、舒适,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诊疗环境。

(2)加强针灸科消毒、灭菌工作,预防交叉感染。

(3)加强针灸科垃圾分类处理,保护环境。

四、质量控制方法1. 定期检查:针灸科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对针灸科各项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满意度调查:定期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针灸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3. 内部审核:针灸科质量控制小组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对针灸科质量控制工作进行自查自纠。

针灸科患者安全保障质量控制制度

针灸科患者安全保障质量控制制度

针灸科患者安全保障质量控制制度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制定针灸科患者安全保障质量控制制度,以确保针灸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和治疗质量。

2. 待遇保障
- 针灸科医师应受到正式的针灸培训,并持有相关资格证书。

- 医疗机构应提供适宜的诊疗环境和设备。

- 患者的个人隐私和医疗信息应严格保密。

3. 治疗程序
- 针灸治疗前,医师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及相关医学检查结果。

- 患者应事先了解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 医师应按照规范的操作程序和卫生标准进行针灸治疗。

4. 风险管理
-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及时识别和应对治疗
过程中的风险。

- 医师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
高治疗质量。

5. 质量评估
-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针灸科的治疗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估,并采
取改进措施。

- 患者对针灸治疗的满意度和意见反馈应得到重视和及时处理。

6. 总结
针灸科患者安全保障质量控制制度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治疗质量
的重要措施。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共同努力,严格落实该制度,
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针灸治疗。

针灸科病历记录质量控制制度

针灸科病历记录质量控制制度

针灸科病历记录质量控制制度1.引言病历记录是医院中病患情况的重要文字描述,也是医院医疗服务的重要依据,对于针灸科来说更是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针灸科病历记录的质量,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特制定本制度。

2.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针灸科病历记录的操作流程,提高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医生可以根据病历记录做出正确的针灸治疗决策。

本制度适用于针灸科所有医务人员。

3.职责和义务针灸科医生应按照规定的流程填写病历记录,保证记录内容真实、准确、完整。

针灸科医务人员应保护病历记录的隐私性,并确保记录的完整性不被篡改。

针灸科领导应定期对医务人员的病历记录进行质量检查,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4.内容要求病历记录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主要症状、疾病诊断、治疗方案和效果评估等内容,并按照规定的格式填写。

病历记录中的治疗方案应详细描述针灸的操作方法、用药和疗程,确保医生可以根据记录进行正确的治疗操作。

病历记录应及时更新,确保医生了解患者的最新状况。

5.质量控制措施通过定期的质量检查,评估医生的病历记录质量,并给予奖励或惩罚。

针灸科领导应组织针灸科医务人员进行病历记录质量的培训,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和记录技能。

引入医疗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模板和规范的病历记录格式,减少错误和遗漏。

6.监督与整改针灸科领导应定期对病历记录的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

对于病历记录存在问题的医务人员,应及时指导并整改,确保记录质量达到要求。

7.结束语本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针灸科病历记录的质量和准确性,保证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针灸科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本制度的要求操作,共同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针灸科诊断准确性质量控制制度

针灸科诊断准确性质量控制制度

针灸科诊断准确性质量控制制度1. 引言针灸科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针灸科诊断的准确性,确保针灸疗效的有效性,制定并执行针灸科诊断准确性质量控制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旨在介绍一套全面的针灸科诊断准确性质量控制制度。

2. 目的针灸科诊断准确性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是保证针灸科诊断的准确性,提高诊断的一致性和可靠性,确保针灸治疗的效果,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3. 诊断准确性质量控制制度的主要内容3.1 诊断标准根据国家相关的法规和规范,制定针灸科的诊断标准。

这些标准应涵盖以下方面:- 病史询问:详尽地询问患者的病史及相关症状,包括体征、疼痛程度、起病时间等。

- 脉诊:通过听、问、问、切四诊法,对患者的脉搏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分析。

- 面诊: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舌质等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 穴位判断: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诊断标准,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治疗。

3.2 培训和教育为了提高针灸科医师的诊断准确性,需要定期进行培训和教育。

培训内容应包括:- 针灸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诊断准确性的要求和标准- 针灸科相关的病例分析和讨论- 诊断准确性评估的方法和流程3.3 质量评估和监控建立质量评估和监控的机制,对针灸科诊断的准确性进行监测和评估。

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估:- 随机抽查病例进行质量评估,检查医师的诊断准确性。

- 制定严格的评估标准,对医师的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 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医师,并提供改进意见和建议。

3.4 诊疗记录和档案管理建立完善的诊疗记录和档案管理系统,确保诊断过程的记录完整和准确。

记录内容应包括病史、诊断结果、治疗方案等,同时需要建立保密制度,保护患者隐私。

3.5 监测和反馈机制建立监测和反馈机制,对诊断的准确性进行监测和评估。

通过定期的会议和讨论,对医师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提供改进措施和建议。

4. 实施与监督为了有效实施和监督针灸科诊断准确性质量控制制度,需要以下步骤:- 制定详细的制度实施计划,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中医针灸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中医针灸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中医针灸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一、总则中医针灸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和保障中医针灸医疗服务质量,促进中医针灸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达到提高中医针灸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的目的,依据《中医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质量管理机构为了有效推进中医针灸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必须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

该机构应该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医疗质量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提高医疗质量。

三、质量管理人员的职责1. 质量管理人员应当熟悉国家有关中医针灸医疗服务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深入理解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严格遵守医德医风规范。

2. 质量管理人员应当组织学习质量管理知识和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3. 质量管理人员应当制定针对中医针灸医疗服务的质量管理计划,保证医疗服务的规范化和专业化运行。

4. 质量管理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政策和要求,保证中医针灸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四、医疗质量管理标准1. 医疗服务的质量标准(1)中医针灸医疗服务的质量标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执行。

(2)中医针灸医疗服务的质量标准应当遵循科学、规范、标准的原则,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3)医疗服务的质量标准应当建立详细的诊疗规范,加强对中医针灸医疗服务的全面管理,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4)医疗服务的质量标准应当进行不断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服务质量。

2. 医疗机构的质量标准(1)医疗机构的质量标准应当遵循国家相关政策和要求,确保医疗机构达到行业标准并持续改进。

(2)医疗机构的质量标准应当建立完善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流程,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和有效。

(3)医疗机构的质量标准应当加强对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保证医疗设备的安全和可靠性。

(4)医疗机构的质量标准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

针灸检查治疗管理制度范本

针灸检查治疗管理制度范本

针灸检查治疗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确保针灸治疗的质量和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针灸科(室)的检查、治疗工作。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针灸检查治疗管理制度,加强对针灸科(室)的规范化管理,提高针灸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针灸检查第四条针灸检查应当遵循科学、严谨、安全、高效的原则,合理选择检查项目,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

第五条针灸检查前,医师应当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等,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确保检查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第六条针灸检查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针灸医师进行,严格遵守针灸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安全。

第七条针灸检查结果应当及时告知患者,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三、针灸治疗第八条针灸治疗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严格执行针灸治疗规程。

第九条针灸治疗前,医师应当向患者详细解释治疗过程、可能出现的反应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理解和同意。

第十条针灸治疗过程中,医师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对发生的意外情况应当立即处理,确保患者安全。

第十一条针灸治疗用具应当符合国家规定,实行一次性使用或者严格消毒处理。

第十二条针灸治疗室内应当保持清洁、整洁,通风良好,确保患者舒适度和隐私权。

四、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针灸治疗质量控制制度,定期对针灸科(室)进行检查、评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对针灸医师进行定期培训,提高针灸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鼓励针灸医师参加学术交流、科研活动,推动针灸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五、法律责任第十六条违反本制度的,由卫生行政部门依法给予查处;造成患者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针灸医师违反本制度,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纳入医疗机构不良记录,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

中医科针灸科规章制度范本

中医科针灸科规章制度范本

一、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中医科针灸科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科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中医科针灸科全体医护人员、进修生、实习生及其他工作人员。

第三条本规章制度旨在明确中医科针灸科的工作职责、服务流程、质量控制、安全管理、人员管理等各项要求,确保科室工作有序、高效、安全地进行。

二、科室职责与分工第四条中医科针灸科负责开展针灸、拔罐、刮痧、推拿等中医特色疗法,为患者提供中医诊疗服务。

第五条科室负责人负责全面负责科室管理工作,包括人员安排、工作计划、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

第六条主治医师负责科室医疗业务的指导、培训和管理工作,负责制定诊疗方案,指导实习生和进修生。

第七条住院医师负责患者的诊疗、病情观察、医嘱执行等工作。

第八条针灸技师负责针灸、拔罐、刮痧等操作,确保操作规范、安全。

第九条护士负责患者的护理、健康宣教、治疗配合等工作。

三、服务流程与规范第十条患者就诊时,应主动向医护人员提供真实、完整的病情信息。

第十一条住院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第十二条针灸技师在操作前,应向患者解释操作过程、注意事项,并征得患者同意。

第十三条护士负责患者的日常护理,确保患者安全、舒适。

第十四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预防交叉感染。

四、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第十五条定期开展科室业务学习,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水平。

第十六条定期进行医疗质量检查,确保医疗安全。

第十七条加强药品、器械等物资管理,确保质量合格。

第十八条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

第十九条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五、人员管理第二十条医护人员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和科室纪律。

第二十一条医护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

第二十二条医护人员应参加继续教育,提高自身能力。

第二十三条医护人员应积极参加科室活动,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针灸美体科规章制度

针灸美体科规章制度

针灸美体科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针灸美体科行业管理,保障服务质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从事针灸美体科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针灸美体科是指利用针灸技术和美体理论,对人体进行调理和塑形的一种美容保健服务。

第四条针灸美体科服务应当遵循“安全、科学、合理、规范”的原则,不得损害服务对象的身体健康。

第五条针灸美体科服务应当依法经营,不得从事超范围的医疗行为。

第六条针灸美体科服务提供者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水平,保证服务质量。

第七条针灸美体科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纳税,遵守国家有关财务管理规定。

第二章组织架构第八条针灸美体科服务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规范管理和服务质量监控。

第九条针灸美体科服务机构应当设立专业技术团队,由具备相关资质和经验的医师和专业人员组成。

第十条针灸美体科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

第十一条针灸美体科服务机构应当定期进行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第十二条针灸美体科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保证服务环境和设施符合卫生要求。

第三章服务规范第十三条针灸美体科服务应当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和身体状况,进行个性化的调理和治疗方案设计。

第十四条针灸美体科服务应当尊重服务对象的隐私权,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第十五条针灸美体科服务应当提供真实有效的服务信息,不得夸大虚假宣传。

第十六条针灸美体科服务应当遵循医疗伦理,不得推销无效产品或服务,不得违背医学道德。

第十七条针灸美体科服务应当合理定价,不得以低价诱导消费者,不得擅自加价收费。

第四章质量控制第十八条针灸美体科服务应当建立完善的服务质量监控机制,定期进行服务质量评估和改进。

第十九条针灸美体科服务应当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技术手段,确保服务效果明显。

第二十条针灸美体科服务应当加强设备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第二十一条针灸美体科服务应当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服务纠纷和投诉事件。

2023年针灸科工作制度

2023年针灸科工作制度

2023年针灸科工作制度针灸科作为中医学中的重要学科,其综合运用针灸、艾灸等物理疗法,对人体进行调理和治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临床应用。

随着社会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针灸科在医疗卫生体系中的地位也日益凸显。

为了进一步规范针灸科的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制定了2023年针灸科工作制度,具体内容如下:一、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1. 针灸科设有科长、副科长、主治医师、副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技师、护士、行政助理等职位,根据科室规模和任务需求进行合理配置;2. 科长负责整个科室的管理和协调工作,副科长协助科长完成科室日常工作;3. 主治医师是科室的主力医师,承担临床诊治、科研和教学任务;4. 技师负责进行针灸治疗和艾灸疗法,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5. 护士负责配合医生完成治疗工作,包括接待患者,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护理服务;6. 行政助理协助科室管理人员完成科室的行政事务。

二、工作流程和服务标准1. 针灸科遵循医院的工作时间制度,按照排班表进行临床服务和值班工作;2. 患者来院后,在接待区填写相关信息,工作人员进行初步登记,安排相关专科医生接诊;3. 医生将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针灸治疗方案的制定,并向患者进行解释和沟通;4. 技师负责具体的针灸治疗操作,确保操作规范,避免风险和不良反应的发生;5. 针灸治疗过程中,护士配合医生和技师的工作,给予患者必要的协助和照顾;6. 针灸治疗结束后,医生向患者进行诊疗建议和注意事项的说明,并记录相关治疗信息;7. 针灸科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和临床教学,提高科室医疗技术水平和学术声誉。

三、规范管理和质量控制1. 针灸科加强内部管理,建立科室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2. 科室制定质量控制标准,对临床工作和治疗效果进行监控和评估;3. 科室定期召开科学讨论会,推动师承传递和医术交流,提高整体医疗水平;4. 针灸科与其他科室加强合作,开展多学科综合诊疗,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5. 针灸科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制定针灸治疗常规操作规范,避免因个体差异导致的治疗效果差异;6. 针灸设备和用品的选择和管理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确保患者安全和诊疗质量;7. 针灸科重视医患沟通和医患关系的建立,提供人性化、温暖的医疗服务,满足患者的需求和期望。

针灸理疗科质量控制标准

针灸理疗科质量控制标准

工作态度
消毒隔离
1、消毒隔离制度健全,有传染病人诊疗消毒隔离流程,无 交叉感染发生。 2、生活垃圾、医疗垃圾、锐器分类收集和放置。 3、一次性针灸针严禁重复使用。 4、酒精、碘伏容器每周消毒二次,并记录。 5、办公室每周紫外线消毒,操作室每日紫外线消毒,并记 录。 40分 6、罐子一人一用一消毒(500ng/l含氯消毒液浸泡)。 7、牵引床、熏蒸床等每日用500ng/l含氯消毒液擦拭,并记 录。 8、熏蒸用床单一人一用一洗一消毒。 9、针灸操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前洗手、消毒, 针刺部位由内向外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 10、消毒液每日更换,定时进行浓度监测,并记录。 总分100分,酌情扣分
32分针灸理疗科管理质量控制标准消毒隔离1消毒隔离制度健全有传染病人诊疗消毒隔离流程无交叉感染发生
针灸理疗科管理质量控制标准
2011年8月
内容 标准要求 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评价结果
科室管理
1、有规章制度,有工作流程。 2、各种治疗登记册登记真实、准确、详细。 3、上班不迟到、早退,不在上班期间打闹、嬉戏、玩手 机,不干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4、不在上班期间看与专业无关的书籍。 28分 5、办公室、操作室内卫生清洁,各类物品摆放整齐。 6、保护病人隐私,治疗屏风遮挡。 7、各种理疗设备按要求保养,以备良好运行,并有保养记 录。 1、工作态度认真,严密观察病人,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并报告医生。 2、正确使用各种理疗设备,并有操作规程。 3、艾灸病人严密观察,防止烫伤、烧伤。 4、牵引、熏蒸等病人要严密观察治疗指标,以防意外发生 5、服务态度和蔼,不能以任何理由与病人发生争吵。 32分 6、工作细心,选穴准确,操行规范。 7、熏蒸药品标签清楚,摆放有序,使用时严格查对,以防 差错。 8、有皮肤破损等禁忌症患者不能进行熏蒸、离子导入,拔 罐等治疗。

针灸科教育质量控制制度

针灸科教育质量控制制度

针灸科教育质量控制制度该文档旨在建立和规范针灸科教育的质量控制制度,以确保针灸科教育的高质量和一致性。

目标- 提高针灸科教育的质量水平和教学效果。

- 保障针灸科教育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 建立学生评估和反馈机制,促进针灸科教育的持续改进。

质量控制措施1. 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 设计全面且紧密结合实践的课程。

-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学时分配。

- 确保教学内容丰富、准确,并更新最新的针灸科研究成果。

2. 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 要求教师具备相关针灸科专业资质和教育背景。

- 建立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机制,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 对教师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确保教学质量。

3. 学生评估和反馈机制:- 设立科学有效的学生评估体系。

- 鼓励学生提供课程和教学的反馈意见。

- 对学生反馈进行定期整理和分析,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4. 设备和资源保障:- 提供必要的研究和实践场所。

- 配备先进的针灸科教学设备和工具。

- 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图书馆和其他资源进行研究和研究。

质量控制评估和监督1. 内部评估:- 定期进行内部评估,检查教学质量和实施情况。

- 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和纠正。

2. 外部评估和认证:- 邀请外部专家对针灸科教育进行评估和认证。

- 根据评估结果,持续改善和提升质量控制制度。

结论通过建立和执行针灸科教育质量控制制度,我们能够确保针灸科教育的高质量和一致性,提高教学效果,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同时,持续改进和监督将使得质量控制制度更加完善。

针灸科临床实践质量控制制度

针灸科临床实践质量控制制度

针灸科临床实践质量控制制度1. 引言本文档旨在建立一个全面的针灸科临床实践质量控制制度,以提升针灸科的临床实践水平,保障临床实践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

该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针灸科临床实践的医务人员。

2. 目的针灸科临床实践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是确保针灸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靠性,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质量控制要求3.1 诊疗规范在临床实践中,所有医务人员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的针灸临床实践规范,确保按照规范进行诊断和治疗。

3.2 安全措施在针灸治疗前,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和治疗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同时,针灸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必须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3.3 设备管理医务人员必须定期检查和维护针灸治疗所使用的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并及时更换老化或损坏的设备。

3.4 记录和报告针灸科临床实践必须建立完整的患者病历记录系统,详细记录患者的诊断、治疗过程、治疗效果和随访情况。

医务人员必须及时提交相关的统计报告,并对患者的隐私信息保密。

3.5 持续教育与培训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针灸科的相关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临床实践水平,掌握最新的临床实践技能和知识。

4. 质量监控措施4.1 定期质量评估针灸科临床实践质量控制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定期接受内部和外部的质量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临床操作、治疗效果和服务满意度等。

4.2 随访和回访医务人员应定期对已完成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和回访,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并及时处理并发症或不良反应。

4.3 不良事件管理针灸科临床实践质量控制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记录和处理因治疗过程引起的不良事件,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5. 实施措施5.1 领导落实相关领导必须充分重视针灸科临床实践质量控制制度的实施,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并确保其有效推行。

5.2 培训和教育相关医务人员应接受针灸科临床实践质量控制制度的培训和教育,确保了解和掌握制度要求和操作指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科质量控制制度一、目的:建立针灸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制定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并组织实施,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与安全,保障患者得到优质、合理、高效的康复服务。

二、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的设立及职责:设立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科主任为组长,就是针灸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决策人与领导人,决定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计划与实施方案,持续改进科室的医疗质量与安全。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组设以下管理小组:临床诊疗小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病案管理小组、合理用药小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小组、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各小组的设立及职责如下:1、临床诊疗组(1)小组职责:①完成本诊疗小组的医疗工作。

认真负责地评估本组每一例病员的病情及疗效;查瞧各种辅助检查的结果并分析;查瞧诊断就是否正确、治疗方案就是否妥当。

②完成每日查房。

③完成急、危、重、疑难病例的抢救处理;诊疗组长亲自参加、指导高难度的诊疗技术操作。

④对本组疑难或危重病例、特殊病例及死亡病例及时报告科主任,提出会诊申请或组织科内讨论,安排人员做好记录。

⑤做好医患沟通,发现医疗缺陷、医疗不良事件及医疗纠纷立即报告科主任,并积极处理,避免事态扩大。

⑥完成病历的质量控制。

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时、准确地完成病历书写,及时审签,按时归档,确保甲级病历达100%,杜绝乙、丙级病历。

认真学习处方管理办法及书写规范,确保处方合格率达100%。

⑦积极参加院内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按时参加“三基”及实践技能考核,确保合格率达90%以上;诊疗组内的上级医师做好对下级医师的“帮、带、教”工作,不断提高本诊疗小组的医疗技术水平;制定小组的业务学习计划、科研工作,承担相应的专题讲座。

(2)小组人员设立及职责:①组长:组长为科主任,负责主持相关工作。

②小组成员: 针灸医师,负责完成相关工作。

2、医院感染管理组(1)小组职责:负责开展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培训、考核本科各类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相关知识与技能,针对科室自查及医院主管部门反馈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整改措施,持续改进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2)小组人员设立及职责:①组长:组长为科主任,负责主持召开科室医院感染管理活动,组织落实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及相关任务。

②副组长:选取一名医生担任副组长,在科主任指导下,组织小组成员共同制定科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负责培训、考核全科各类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相关知识与技能,记录相关资料。

③小组成员: 选取医师组、护理组部分人员作为小组成员,与组长、副组长共同制定科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协助副组长培训、考核全科各类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相关知识与技能;参与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活动。

小组成员中还包括院感监控医生与院感监控护士,负责履行主管部门对其制定的职责。

3.病案质量管理组(1)小组职责:负责开展科室的病案质量管理工作,负责制定科室病案质量监控管理流程与方案,并严格按照流程进行病历检查,针对从科室自查及医院主管部门反馈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整改措施,持续改进科室的病案质量。

(2)小组人员设立及职责:①组长:组长为科主任,负责每月主持召开科室病案质量管理活动,组织落实科室病案质量管理工作及相关任务。

②副组长:选取一名高年资医生、护士长担任副组长,高年资医生负责科室医生书写的电子病历、纸质病历的病案质量管理,护士长负责护理病案质量的管理。

③小组成员:设立医生组其她人员与一名护理组高年资人员作为小组成员,参与病案质量管理活动。

各医疗组上级医生负责检查、修改下级医生病历,对本组出院病历进行质控。

在医生组中再选取一名医生担任科室病历质控员,负责自查科室所有环节病历、终末病历,针对自查存在的问题及医院主管部门反馈的问题通知责任医生及时整改,记录相关资料,每月对病案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为小组的病案质量管理活动提供依据。

4、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1)小组职责:负责开展科室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工作,负责制定科室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执行,针对科室自查及医院主管部门反馈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整改措施,持续改进科室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2)小组人员设立及职责:①组长:组长为科主任,负责每月主持召开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活动,组织落实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及相关任务。

②副组长:选取一名医生担任副组长,负责培训、考核科室医生抗菌药物应用相关知识,自查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记录相关资料,针对科室自查及医院主管部门反馈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为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活动提供依据。

③小组成员:设立医生组其她人员作为小组成员,参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活动;各医疗组上级医生负责检查本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

5、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组(1)小组职责:负责监督、自查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并对科室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及时总结、分析,提出科室质量与安全的改进措施,促进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得到持续改进。

(2)小组人员设立及职责:①组长:组长为科主任,负责主持召开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活动,组织落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工作及相关任务。

②副组长:选取医师组、治疗师组、护理组各一名人员担任副组长。

担任副组长的医师组人员负责监督医师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与登记;担任副组长的治疗师组人员负责治疗师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与登记;担任副组长的护理组人员负责护理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与登记;③小组成员: 选取医师组、治疗师组、护理组部分人员作为小组成员,协助副组长监督各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与登记并参与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活动。

6、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组(1)小组职责:负责科室各项护理工作质量的检查、分析、评价、反馈,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与安全。

(2)小组人员设立与职责:①组长:组长为护士长,在护理部及科主任领导下,负责组织落实科室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及相关任务。

②成员:选取护理组部分人员担任成员。

负责协助组长进行护理质量与安全的管理,记录相关资料。

三、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方法遵循PDCA循环原理,P即计划(Plan),D即实施(Do),C即检查(Check),A即改进(Action)。

P-计划:在医院领导下,制定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确定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及目标。

D-实施: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组各小组根据自己的职责与任务,按计划要求在工作中认真执行,并落实到具体的人员。

C-检查:根据计划对监测项目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发现缺陷、提出改进措施、重新设计流程,纳入新的内容,并试执行。

A-改进:根据检查结果,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形成“标准”;对缺陷程度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并对遗留的问题转下一循环解决。

四、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监测项目平均住院日、平均病床周转次数、病案质量、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医院感染管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住院超过30天患者管理、传染病报告、输血管理、康复治疗有效率、住院患者康复功能评定率、技术差错率、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

五、针灸科保障医疗安全十大原则1、严格掌握入院指征不属于针灸科诊治对象门诊患者,特别就是恶病质患者不能收入住院,应介绍到相关科室。

诊断依据不足者,不能草率诊断,应待入院后经进一步检查再下诊断。

2、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院时护士应向患方讲解住院须知,主管医师让患方签署康复治疗知情同意书。

3、医患沟通患者入院后,医患之间应保持良好的沟通,主管医师应耐心给患方讲解治疗或检查的意义与必要性,如患方仍然拒绝医师建议的治疗或检查,主管医师应在病历上记录并要求患方签字。

4、保护患者隐私医师、治疗师、护士、进修生、实习生、研究生、住院医师、护工在检查、治疗、护理患者时应严密保护患者隐私,不得泄露患者病情与隐私。

5、先评定后治疗医师、治疗师与护士共同确立患者的主要功能障碍、针灸康复治疗目标与治疗方案,先进行评定再确定具体治疗方法,治疗师对主治患者实施初(入院)、中(住院时间大于2周)、末(出院)3次定期评定并由主管医师在病历中记录评定结果。

6、疑难病例讨论对疑难病、诊断不清与疗效差的患者,各治疗组医师必须与相关治疗师一起,在组内、科内讨论,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7、安全第一治疗师、护士、医师必须强化安全意识,对瘫痪、骨折、儿童、骨质疏松、老年等感觉运动障碍患者到治疗室必须要求患方专人接送,以防跌倒、骨折、再卒中等意外发生,患方陪护不在时,必须由治疗师亲自接送。

8、岗前培训对新进员工、研究生、进修生、实习生与住院医师,各组组长应先进行病历书写、康复治疗技术规范操作等与本组工作相关的部门规范培训,经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

9、医疗文书质控医师、治疗师、护士必须及时、准确记录各类医疗文书,各组组长负责质控,科室病历质控员负责审核全科病历并通知责任医师整改。

10、医疗应急成立科室医疗应急小组。

职责:处理科室发生的医疗纠纷、差错、事故、急重症抢救与各种医疗应急;原则:风险共担、集思广益、沉着冷静、团结协作、及时正确应急。

六、针灸医师医疗与质量安全管理规定1、接诊制度门诊医师负责接待门诊患者、确定治疗方案、开处方与治疗单, 介绍患者到相关治疗室治疗。

住院部医师负责接待住院患者,与患者主管治疗师及主管护士确定患者康复方案,开医嘱,送交治疗单与安排患者到相关治疗室治疗并请治疗师在治疗单上签字,协调患者每日治疗时间,并告之注意事项;主管医师因上课、门诊与休假不在病房时由住院总医师或值班医师负责。

2、医疗安全制度医师必须向患者说明病情、诊疗计划及医保报销情况,签署自费协议书、授权委托书、治疗知情同意书;对瘫痪、骨折、骨质疏松、老年、儿童等运动感觉障碍患者必须在病历中强调专人陪护,以防跌倒、骨折、骨质疏松、再卒中等意外情况发生;遵循医院的三级查房制度查房,各组医师应与患者主管治疗师、护士共同制定新入院与疗效差患者的功能诊断、出院目标)、治疗计划。

3、交班制度住院总医师、各医师与值班医师必须参加每日晨交班;值班医师必须在交班本上记录本班特殊情况并亲手移交给下一班值班医师。

每日交班内容如下:(1)新入院患者。

(2)病情变化、治疗方案变动交班。

(3)因故临时停止治疗患者交班。

(4)上述(2)、(3)项交班对象就是主管治疗师。

4.修订医嘱制度各组医师完成每日查房后,根据病情需要修订医嘱,并及时通知护士与相关治疗师实施。

5、病情反馈制度熟悉主管患者的病情,及时了解治疗后反应,并在病程记录中记录,及时将各种检查报告向患者与上级医师反馈并在病程记录中记录,疗效差者,组织当天评定,并修订治疗方案,于次日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