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误区及其矫正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误区及其矫正
现 代 教 育 科 学 M ODERN DUCATI E ON CI S ENCE
2 2年 第 3期 0 1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改 革 的 误 区 及 其 矫 正
杨 兴 林
[ 摘 要 ]我 国现 行 高 等教 育改 革 存 在 几 个 方 面 的误 区 :改 革 目标 部 分 偏 移 、 改 革 的根 本 价 值 追 求 受
涵 义及 其基本 要求 人手 ,逐步 深入地 就现 实高 等教 育 改革 中存 在的若 干误 区及其 对策 略述思 考 ,希 冀
为 我 困 学 术 界 对 这 一 问 题 的进 一 步 研 究 以 及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改 革 实 践 的 进 一 步 深 入 ,提 供 某 些 有 益 的 借
们有 意识 的作 用 ,但 改 革 一 定 是 人 们 有 意 识 的 行
为 ;改革 与 改 动 相 比,改 动 一 般 是 相 对 文 字 、项 目、秩序 而言 的变动 ,改 革虽有 变动 之意 ,但 主要 是 相对 于制度 、体制 、机制 而 言 ;改 革与 改进 、改 善 相 比 ,都有 改变 旧情况 并使 其有所 进步 或提 高之 意 ,但 改进 多是相对 于工 作或方 法 ,改善 多是 相对 于生活 或关 系 ,改革 却 主要相 对于制 度 、体制 和机 制 ,力 度和难 度都 比改进 、改 善大得 多 ,影 响也强
鉴 或 参 考 .
一
、
高等教 育需 要怎样 的改 革
( ) 改 革 的 涵 义 及 基 本 要 求 一
得 多 ,即改 进 、改 善可 以在 _ 作常 态 中进 行 ,改革 T
却 只能 在制 度 、体 制 、机制 出现 了过时 或弊端 的情
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四个误区及对策
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四个误区及对策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它的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误区,影响到教学改革的效果。
下面就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四个误区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过分推崇新技术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新技术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有些教师过分推崇新技术,一味地追求技术的炫酷和时尚,忽略了技术的实用性和教学的本质。
这样会导致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佳,甚至起到了反作用。
对策:对于新技术的运用要适度,不能为了追求新而新。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技术的实际应用,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并且灵活运用,使之成为教学的有力助手。
二、盲目追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有些教师盲目追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仅仅为了展示自己的创新和独特,而忽略了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对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是好的,但前提是要考虑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选择评价方式,既要注重定性评价,也要注重定量评价,使评价更加科学和客观。
三、过度追求学生自治学生自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有些教师过度追求学生自治,放任学生自由发挥,而忽略了自身的指导和引导作用,导致学生无所适从,学习效果不佳。
对策:学生自治的前提是教师的有效引导。
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做好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要适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能够自主思考,又能够得到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四、忽视教学内容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改革中,有些教师忽视了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只注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而忽略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Since the 90s of the20th century,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madeconsiderable progress both in theory and practice,but from the aspect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goals,there are still some gaps and deviations.This paper tries to started with fully implement the Party's education policy and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perspective,the problems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reformand the future direction and measures are reviewed.1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1.1 体制改革是关键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 , 或者说有很大的变化 , 一个新型的高等教育体制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
先说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很多学校进行了新一轮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 竞争上岗 , 精简机构 , 重新组织队伍。
第二是经费筹措体制改革。
我们成功地进行了学生交费上学的改革。
学校的产业收入现在也有较大的增加 , 学校跟社会的联系广泛了 , 学校筹集经费的能力大大提高 , 一个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格局大体形成。
第三是招生就业制度改革。
高考内容的改革 , 目的就是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 更多地出能力型的题和应用型的题 ; 另外一个改革是实行网上录取 , 保证了公平性。
第四 , 办学体制改革。
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 , 社会各个方面积极参与办学的新格局。
《改革内参》中国的十年高教改革已经失败
《改革内参》中国的十年高教改革已经失败改革内参中国的十年高教改革已经失败中国的高等教育在过去的十年中一直处于改革的过程中。
然而,不幸的是,这次高教改革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可以说已经失败了。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个问题,并分析导致失败的原因。
一、政策失误首先,高教改革的政策制定存在失误。
政府在改革过程中过于强调应试教育,忽视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由于应试教育的盛行,学生只关注分数而不注重实际学习,这导致了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实际能力。
此外,高等学府之间的评级排名也成为政策失误的一部分。
这种排名方式容易导致学校之间的竞争,使学校更关注于提高自身排名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
这种盲目追求排名的行为无疑对高等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教育质量下降另一个导致高教改革失败的原因是教育质量的下降。
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一些高校条件较差,教师素质普遍较低。
这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不稳定性,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与此同时,知识产权问题日益突出,一些学术不端甚至学术造假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
另外,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凸显了教育质量下降的现状。
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前景,然而由于学生缺乏实际能力和实践经验,使得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
三、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产学研结合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目前中国的高等院校与实际生产力和科学研究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
许多高校只注重理论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这导致毕业生不适应社会需求。
与此同时,科研力量也分散,合作机制缺失,使得科研成果无法有效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四、缺乏国际化视野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缺乏国际化视野。
虽然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
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缺乏创新,学生的国际化素质不足,无法适应全球化的需求。
五、缺乏社会参与高等教育改革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然而现实中社会参与度不高。
浅议我国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我国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也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本文将从如下几个方面探讨我国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教育不公平问题我国教育体制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是教育不公平。
一方面,城市和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要比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更丰富;另一方面,教育机会的分配更多地依赖关系、贿赂和其他不正当用途的方式,而不是不分贫富、由自治区政府按照固定方式分配。
解决办法:加强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加大对贫困和落后地区的教育支持力度,并采取更加公正的教育机会分配办法,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平等地接受优质的教育。
二、课程设置问题我国教育课程设置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教育部门不断增加学生学习任务和课程设置,很多课程内容已超出学生的承受能力和时间限制。
此外,一些校园课程闭塞,缺乏现实联系。
解决办法:精简课程设置,合理分配学习任务,注重多维度的课程设计,如融入现实社会问题的案例教学,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也能够掌握专业技能,更能培养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三、考试评价问题我国教育考试评价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应试教育的本质上。
针对分数等级,平时课业考试及模拟考试的分值和现实意义,在考试前花极大力气提高分数而不是源流教育成果的建立,这使得学生和教师们变得功利性很强,并疏远了那些不擅长应试的人。
解决办法: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推行多元化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估和录取。
并不是通过考试成绩来判定一个学生是否能够成才,而是通过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来发现学生优点、发扬特长。
四、教师素质问题教师素质问题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目前,很多地方发生的办学毛病不少源于教师的专业课程学习不够,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
其次,教师们的教育意识不足,夹杂着一些过时的思想和管理方式。
解决办法: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督导力度,注重提高教师在专业领域的知识水平,丰富教师教育、追求知识、认真对待教学职业本质的热情和兴趣,同时激励老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格局和理念,推动教育优化和改革实现良性互动。
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四个误区及对策
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四个误区及对策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的一大趋势,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误区。
以下是我认为存在的四个误区及对策。
一、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育界,普遍存在着一种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讲解、笔记、检测。
这种模式已经存在多年,尽管有些教师尝试过某些改进,但大多数还是习惯于沿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让学生感觉极其枯燥和繁琐,难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没能让学生真正地消化知识和理解知识的运用方式。
对策教师们应该采用更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比如游戏、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学习、问题解决和试验等课堂学习方式。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学生也可以在不同的课堂中体验不同的教学方式,拥有更加全面的知识视野。
二、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缺乏重视教育者往往会忽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这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教育工作者应首先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合理的自主学习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能力和动力,但如果仅仅是为了学生的自主而自主,就很可能又会掉入某些误区。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教育者可以把学习过程分成若干个段落,每段都尝试由学生自主完成。
在一段时间之后,互相分享交流,讨论彼此的学习成果。
这样的模式既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可以让学生锤炼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创造出更多有助于学生发展的机会。
三、教育媒介选择问题作为当前的教学工具,教育媒介在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教育者在选择教育媒介的时候,往往只会选择那些流行的,众所周知的教育媒介,而这些媒介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如开发(制造)新的教育教学媒介的效果好。
教育者应该考虑更具有科技含量和更符合学生习惯的媒介(比如网页或应用软件),或者是在授课过程中使用一些新形式的媒介(比如激光投影)。
这些教育媒介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知识和信息,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参与感。
浅谈我国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我国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我国教育改革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旨在提高整体教育水平,促进社会进步。
但是,目前的教育改革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本文将就我国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择校问题突出当前,我国的教育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衡,一些重点城市、学校拥有更多的资源和优势,而农村地区和一些边远地区的学校则面临资源匮乏的问题。
这导致了家长普遍存在的“择校热”,导致一些学校的招生压力过大,而其他学校则缺乏生源。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投入,提高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其次,学校应该实行多元化教育,提供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学习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最后,家长也应该转变观念,不仅仅追求就近入学或者名校入学,要关注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环境。
二、应试教育问题严重我国目前的教育模式过于注重应试,导致学生过早地面临应试压力,缺乏全面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们只注重升学率和分数,而对于学习的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往往忽视。
解决应试教育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改革考试制度,减少对分数的过重依赖,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其次,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再次,家长和学校要共同努力,给予学生更多选择的权利,让他们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学科和课程。
三、师资队伍问题亟待解决我国教育改革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师资队伍建设。
一些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另外,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机会也不够,导致他们的教学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对于师资队伍问题的解决,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
首先,政府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进修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机会给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其次,学校可以引进更多的优秀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学校和政府也要提高对教师的薪酬待遇,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幸福感。
四、学科结构亟待调整当前,我国教育中的学科结构也存在问题。
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四个误区及对策
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四个误区及对策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误区影响教学改革的效果。
本文将着重探讨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四个误区及对策。
一、误区一:过分注重技术应用,忽视教学本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普及,教学中的技术应用日益成为热门话题。
许多学校和教师纷纷投入大量资源和精力用于引进和应用各种教育技术和教学工具,有时候甚至超过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视。
这就导致了教学的本质被忽视,技术的应用成为了炫技和卖点。
对策:教师应该重视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但更加重要的是要将技术融入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去,让技术服务于教学的目标和效果。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该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帮助教师更好地使用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二、误区二:机械执行教改方案,缺乏个性化实施在推进教学改革时,有些学校和教师只是机械性地执行了一些教改方案和政策,没有考虑到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导致改革举措的效果不佳。
这种机械执行教改方案的做法忽视了教师的个性和专业发展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创造力和激情,影响了教学效果。
对策:教育管理者和学校应该充分考虑到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符合实际的教改方案和政策,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引导和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教学热情。
教师也应该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提升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三、误区三:重视形式教改,忽视内涵建设一些学校和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往往只注重形式上的改革,如教学手段的变化、教学资源的引进等,而忽视了内涵上的建设,即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方法的创新等。
这种做法容易导致教学改革的表面功夫,起不到实质性的效果。
四、误区四:贪图速成,忽视长期发展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一些学校和教师希望能够迅速看到改革的成效,往往急功近利,贪图速成。
他们对教学改革的成效要求过高,一味地追求短期的教学效果,而忽视了长期的教学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 词 : 高等教 育 ; 改革 ; 问题 ; 策 对
Ke wo d :h g e d c to r fr ; r be ;m p o lm srtg
中 图 分类 号 : 2 0 F 7
文献标识码 : A
Va u gne rn l e En i e i g
! ! …
・15 ・ 9
我 国高等教 育改革存在 的问题及对 策
Th itn o l m sa d Co n e m e s r si r Co n r l g u a i n Re o m e Ex si g Pr b e n u t r a u e n Ou u t y S Co l e Ed c t f r e o
Ab ta t ic h 0 fte 2 s r c :Sn et e 9 so 0山 c n uy,h eom fh g e d c to a d o sd rb eprg e sb t n te r n r cie b tfo te h e t r te rfr o ih re u ain h sma e c n iea l o rs oh i h o a d p a tc , u rm h y a p c fc mp e n ied v lp n o l ,hee ae silsme g psa d d vain .T1 sp pe re o sa td wih fly i l me tt e P rySe u ain s e to o rhe sv e eo me tg as t r r tl o a n e ito s 1 a rtis t tre t u l mp e n h a d c t i t o p l y a r moig te c mp e e sv e eo me tp rp cie,h r be fte hg e d c t n r fr a d t e ft r ie to n a u e r oi nd p o tn h o r h n ie d v lp n e s e t c v te p o lmso h ih re u ai eo m n h u u e dr cin a d me s rs ae o
高等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人 地 位 。因此 在梳 理 政 府 和高 校 之 间 的关 系 工 作 中 , 要 改 变 原 先 只 是 依 靠 政 府 的方 式 , 在 改 革 过 程 中要 根 据 我 国的 具 体 国情 , 在 处 理 高 校 和政 府 的关 系 中 , 政 府 要 将 权 利 下 方 给高 校 , 让 高校 获 得 更 多 的 自主 权 。政 府 在 简 政 放权 的过 程 中 , 要 做好 高 校 法 人 的 工 作 , 明 确 高 校 法
学 教 育
._-
】
口
同
等教 要 : 随 着 社会 改革 的步 伐 不 断加 快 , 社 会 的各 个 方 面 深 化 改革 的 程度 越来 越 深 。社 会 转 型 时 期 , 教 育 也 面 临 着 改 革 的 需 要 。高 等 教 育 对 社 会 的发 展 起 着 重 要 的 作 用 , 是社会人才供应的保障 , 也是推动社会转型 的
保证 国有 资 源不 会 流 失 。 同 时 国家 也 可 以制 定 政 策 给 其 它 社 会 主 体 创 造条件 , 允 许 社 会 团体 、 私 人 或 者企 业独 自办 学 。这 样 , 不 仅 减 轻 了政 府 的工 作 压 力 , 而且 也 可 以 充 分 利 用社 会 力 量 , 提 高 高 等 教 育 的 办 学 质量 , 推 动 高 等教 育改 革 的顺 利进 行 。 2 . 实 行 多元 的投 资机 制 在改革投资机制过程中 , 要 改 变 原 先 只 是依 靠 政 府 投 资 的 形 式 , 要 充 分 利 用 社 会 资 金 。 要 勇 于 尝 试 , 首 先 应 该 制 定 优 惠 的 税 收 政 策, 减 轻 社 会 主 体 办 学 的 压 力 。可 以借 鉴 其 它 国 家办 学 的成 功 经 验 , 高 校 也 可 以通 过 科 技 产 业 化 等 手 段 筹 措 资 金 。 提 高 办 学 效 率 的 同 时, 有 利 于 充 分 调 动 高 等 教 育 的 活 力。 3 . 调 整 政 府 和 高 校 之 间 的 关
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我国高等教育在近几十年经历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高等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育不公平、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就业难度大、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等。
本文将逐一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一、教育不公平1. 学科分化,人文类学科有利于情商及人脉的构建,理工类学科基础较深,进入门槛高。
2. 区域不平衡,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严重缺乏高等教育资源,学生无法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3. 家庭背景影响,由于经济及文化因素,一些出身贫困的学生难以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了教育不公的问题。
解决方法:1. 改进高考制度,把高考分数作为主要录取标准的同时,增加多元化评价机制。
2. 加强高校间协作,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必将带来更多的机会与资源。
3. 加强社会力量参与,通过捐赠等方式筹集经费,为贫困地区提供学习资源。
二、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1. 一些高校存在教学成果不丰硕、课程设置不科学以及强调知识指导而不是素质教育等问题,在人才培养质量上表现普遍较低;2. 部分学生对校园文化接受不足,性格鲜活的学生较少,学生素质整体上表现不够高;3. 传统教育方法缺陷,无法满足个性化发展,缺乏开放、创新的思维模式,难以培养学生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专业技能。
解决方法:1. 改进课程设置,加强素质教育。
通过注重创新与实践,提高教学质量,赋予学生创造性的实验与训练机会,扩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招揽优秀的教授和教师,提供更具育人效应的课程与环境。
3. 弱化成绩排名和分数论,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和多层次评价。
实现教育个性化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机会。
三、就业难度大1. 部分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过于理论化,与社会现实需要有差距;2. 专业差异较大,一些专业就业难度较大,导致学生自卑抑郁;3. 信息不对称,学生就业需求信息无法及时了解,知识,技能与企业需求匹配度不高。
浅析我国高校教育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高校教育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2013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意味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正式提上了日程。
然而,在实践中,高校教育改革仍然面临着困境。
本文将从提高学生能力、改善教学方式、加强师资队伍等方面,探讨我国高校教育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提高学生能力1.问题现实中,我国高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与国际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在职业选择、实习与就业过程中,大量毕业生表现出技能不足、能力不足、思维方式单一等问题。
2.对策一是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强调同室者互相启发,师生互动,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和能力。
二是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培养学生多学科思维能力。
三是加强学生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学以致用,掌握实践技能。
二、改善教学方式1.问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高校教育的需要,只有从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2.对策一是采用互动式、学生主体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二是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
三是发挥教学评价的推动作用,倒逼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问题一些高校教师存在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的矛盾,一些教师在工作中缺乏 passion 和创新能力。
2.对策一是优化教师培养、考核和评价机制,培养具有较强学科背景的优秀教师,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是改善教师工作环境,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和学术研究水平。
三是鼓励教师与产业界联合开展教学与科研合作,提高教师创新能力。
四、结语以上几个方面,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改革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我们需要通过创新教育理念,增强教育教学质量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提升我国高校的整体教育水平。
因此,我们有必要不断强化高校教育改革,促进高等教育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浅析我国高校教育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高校教育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高校教育改革面临着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以及学科建设需要优化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并优化学科结构。
通过这些对策,可以促进高校教育的质量提升,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以及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理顺问题、制定对策并切实加以贯彻,以实现高校教育不断向更加健康、稳步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育改革,问题与对策,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多元化人才培养,学科结构优化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我国高校教育在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学科建设不够优化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制约和阻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和措施。
这些对策包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学科结构等。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促进高校教育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和提升我国的教育水平做出积极贡献。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才能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和进步。
2. 正文2.1 问题一: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方面,一些高校在教学上投入不足,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简陋,教学内容陈旧,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高校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无法应对社会的多变需求。
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降低了高校的整体声誉和竞争力。
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这个问题。
高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确保每一堂课都能有效传授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在我国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我国大力推行“双一流”建设,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但是,尽管在一些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我国高等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资源分配不均我国高等教育的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不平等。
由于资源集中在一部分名校,很多普通高校的师资力量、实验设备、教学环境和经费等方面都存在缺陷,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发展。
很多学生必须选择就近的普通高校,却无法享受相对的教学资源,这就呈现出不公平之处。
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符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优秀的人才,但在我国,由于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符,导致了我国的高等教育被一些人评为“父母计划、市场规划、学科规划决定的”的局面。
很多高校在招生时不是以优秀的学生才能和兴趣为目标,而是以学科生源的流行程度和社会需求为目标,这导致了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缺乏探究的动力和兴趣。
三、管理体制落后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已经落后,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和变化,与国际教育管理体制的发展和趋势不相符。
部分高校管理模式不够灵活,有时管理手段过于僵硬,不能灵活应对复杂的教育环境和质量要求。
因此,需要对高等教育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思路。
四、教师队伍不稳定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师队伍不稳定。
高校教师的待遇普遍不高,聘任形式复杂,导致很多优秀的教师离开大学,甚至岗位空缺。
此外,教师职称评定方法单一,没有考虑到教师的创新贡献和社会服务,导致一些教师不能得到应有的职称评定。
这些问题都导致了教学质量水平的低下。
五、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不多样化在我国的很多高校,课程设置过于单一和死板,不能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和兴趣,也不能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自己。
另外,许多高校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只是让学生听讲和复制,没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四大问题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四大问题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推动社会发展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高等教育领域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的四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问题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一些高等教育资源集中在一些知名大学和城市,而其他地区的高校则面临着资源匮乏的困境。
这种不均衡的资源分配导致了高校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解决方案: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对基础设施和教师队伍的支持。
同时,可以建立跨地区的高等教育协作机制,促进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问题二:教育质量与就业能力不匹配高等教育的目标不仅是提供学科知识,还应该关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然而,现实中很多高校的教育质量与学生的就业能力存在着不匹配的情况。
一些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着就业难、薪资低等问题。
解决方案:高等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与行业和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
学校还应该建立完善的学生就业指导机制,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
问题三:人文素养与专业知识脱节高等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高校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人文素养的培养。
这导致了学生在社会交往和职业发展中缺乏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
解决方案:高校应该增加人文素养教育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可以将人文课程融入到专业课程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了解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
问题四:创新创业氛围不浓高等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但目前高校中创新创业的氛围相对不浓,学生发展创新能力的机会有限。
这导致了一些有创新创业潜力的学生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支持。
解决方案:高校应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的改革,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参与创新活动。
可以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设立创业孵化基地,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结合十七大报告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误区
本实现工业化 , 强调 了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 。 我国区域 经济 的发展一定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 而走这样 的道路 , 人力资 源必须不断丰富, 这必然以高等教育的发展作为前提 , 高等学校 科学定位是关键 。我们要注重 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31 人 才 结 构 的 定 位 .
略——人才强 国战略——人力资源强国的过渡 , 体现 了教育在
般地 方 高 等 学 校在 短 时 间 内 所 能具 备 的。
22 在 学校 建设 上 一 味 追 求 大 而全 .
高等教育通 向基层和农村是走 出高等 教育大众化 困境 的 重要途径 。 一是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适应基层和农 村的发 展需要 ;二是促使大学 毕业 生到基层和农村地区去就业或创 业, 如让大学毕业 生到城市基层从事技术 、 管理工作 , 然后到农 村担 当乡镇级 、 村级管理干部 , 或从事教育和农村经济开发工 作等 。 相信通过若干年的调整和改正 , 国高等教育中存在 的种 我 种错误倾 向会得到有效 的纠正 ,我国高等教育将走出误区 , 区 域经济的发展将更加平衡 , 大学生就业难的难题也将得 到极大
整 个 社 会 发 展 中 的地 位 和作 用 。 然而 ,我 国现 阶段高等教 育发展却 陷入 了恶性循环 的怪
圈, 出现 了一些值得重视 的不 良倾 向和误 区。
2 我 国高 等 教 育 的误 区 .
高等 学校 培养的人才结构必须随 区域经济结构 的调整而 调整 , 高校 的人才培养要尊重社会 的需要 , 不能只依据 自身办 学条件去培养人 , 而应该按照社会需要去培养人 。
将 高等教 育发 展 与 和 谐社 会 建 设 有 机 结合 起 来 , 进 社 会 健 康 、 谐 发 展 。 促 和 关 键词 :十 七 大报 告 高等 教 育 误区
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问题与对策高校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途径。
然而,我国高校课程改革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一、问题1.课程设置陈旧我国高校课程设置长期以来以专业课程为主,多数高校课程设置枯燥无味,缺乏创新的元素,没有紧密结合社会发展与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2.课程内容不够贴近实际部分高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并不贴近社会和实际需求,存在课堂和实践不衔接、知识和技能不分离、理论和实践分割的现象,影响了毕业生的实践能力。
3.缺乏教学创新我国高校注重考试成绩,实践教学相对薄弱,许多高校未能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教学手段和方式单一,缺乏前瞻性与创新性,无法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求。
4.课程评价方式单一我国高校课程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往往只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主要评价依据,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
二、对策1.拓宽课程设置针对高校课程设置陈旧的问题,高校可以考虑拓宽课程设置,增加选修课程。
增加一些与社会发展和大学生个性发展相关的选修课程,给学生自主发展创造条件。
2.实现课程内外衔接高校应该将课程内容与实践衔接起来,鼓励学生从实践中学习,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通过设立实践课程或者实习课程,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课程内容并进行实践。
3.推进教学创新高校应该注重教学的实践性,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如问题导向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注重创新教学和研究。
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和探究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育教学方法的革新。
4.综合评价学生成绩高校应该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不仅考虑学生的考试成绩,还应该考虑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等。
高校可以通过多元获取信息,如课程作业、综合性实践教学等,来全面评价学生综合水平,鼓励学生为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而努力。
三、结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高校课程改革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当代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当代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一、引言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教育作为一项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事业,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当前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亟待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来推动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针对当代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对策。
二、问题分析1.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当前中国的教育资源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丰富,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
这使得教育发展的机会和质量在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增加了贫困地区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难度。
2.教育评价体系不合理长期以来,高考成绩作为唯一的选拔标准,给学生和学校带来极大压力。
这种以单一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综合能力的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也使得教育过程流于应试化。
3.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当前中国的职业教育仍存在着就业率不高和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与社会需求脱节。
这一方面源于学校对就业市场需求的不了解,另一方面也与职业教育的大环境和政策支持不足相关。
4.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良好的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的保障。
然而,目前中国的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着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分布不均衡、教师培训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三、对策建议1.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了解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应加大投入力度,增加教育资源向欠发达地区的倾斜程度。
同时,加强区域间教育资源的交流共享,提高教育公平性和均衡发展。
2.完善多元评价体系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应该从单一的高考成绩评价转变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充分考虑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和品德修养等方面。
同时,加大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力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为了缩短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距离,应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和技能培训中心,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同时,职业教育课程应与行业需要保持同步,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人才。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问题与改进方案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问题与改进方案引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是当前中国教育领域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实力的增强,高等教育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现有体制在适应这一变化过程中却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一、问题描述1. 建设不平衡:目前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存在区域分布不均衡、学科专业设置不合理、院校类型单一等问题。
一些地区和学校资源过剩,而另外一些地区则缺乏必要的教育资源,导致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无法得到全面提升。
2. 学科建设滞后:高等学校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存在滞后、重复,缺乏特色和核心竞争力。
传统学科占主导地位,新兴学科得到较少发展机遇,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3. 就业对接困难:虽然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但与之不匹配的是就业市场招聘需求和学生职业技能之间存在着巨大鸿沟。
一方面,就业对接渠道有限,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另一方面,校企合作机制仍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4. 人才培养理念陈旧:现有高等教育体制下培养模式以传授知识为主导,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
学生在校期间缺乏与社会真实工作环境接轨的机会,导致毕业后实际应用能力不足。
二、改进方案1. 增强资源协调机制:加强地区间、院校间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合作,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
通过建立跨地区、跨学校资源共享机制,解决资源过剩和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
同时推动区域间高校联盟及合作创新项目,促进各地高等教育水平全面提升。
2. 加强学科创新与融合:引导高校在传统学科的基础上,培育和发展新兴交叉学科,提升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学科资源和人才,推动学科融合与变革。
通过激励机制、评估体系等手段,鼓励教师参与跨学科研究,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
3.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建立稳定可持续的校企合作机制。
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等教育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我国高校在教学过程中也在不断进行着课程改革。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针对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问题分析1.知识面狭窄问题在我国高校的课程设置中,有些学校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关注不足。
教学内容过于专业化,导致学生们在毕业之后往往只能适应自己所学专业的岗位,而在其他领域很难找到适应的工作,这也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
2.教学内容滞后问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很多高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滞后于时代的发展。
一些学校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材上,而对于新兴领域和新技术的教学关注不足,导致学生们在毕业之后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
3.教学方法单一问题高校的一些课程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和书面学习,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的重要性。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往往导致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够充分,而且也无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评价体系不合理问题目前很多高校的评价体系过于功利化,只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这种评价体系导致学生们过分注重分数,而忽略了自我素质的提升和能力的培养。
二、对策建议1.拓宽知识面,强化综合素质在课程改革中,高校应该拓宽知识面,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课程设置要注重通识教育,增加跨学科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适应不同领域的工作。
2.更新教学内容,顺应时代发展高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应该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开设新领域和新技术相关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多元化教学方法,培养实践能力高校的课程改革要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多元化教学手段,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误区及其矫正我国现行高等教育改革存在几个方面的误区:改革目标部分偏移、改革的根本价值追求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无视客观规律、主观随意性突出;改革动作过频过繁、常常使人无所适从;自上而下行政化推进、改革实际动力严重不足,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等等。
走出改革误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协调发展,必须加强改革的理论指导与设计,健全完善监控体系,保证改革根本价值追求的有效贯彻;科学界定高校的社会责任,确保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遏制政绩思维干扰,确保高等教育各项改革落到实处。
[标签]高等教育改革误区大学功能人才培养其实,高等教育无论怎样改革,也无论改革的热度有多高,衡量其成效的根本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看其是否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和提高。
笔者试沿着这样的思路,根据自己多年在高校工作的亲身体验,拟从改革的一般涵义及其基本要求人手,逐步深入地就现实高等教育改革中存在的若干误区及其对策略述思考,希冀为我同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研究以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实践的进一步深入,提供某些有益的借鉴或参考。
一、高等教育需要怎样的改革(一)改革的涵义及基本要求改革的基本涵义是去除事物中陈旧的或不合理的部分,代之以新的或合理的部分,使其能够适应客观情况的新发展、新需要。
相对于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改革的具体涵义就是指对其中已经滞后于实践或时代发展的制度、体制、关系等进行调整或变动,革故鼎新。
一个社会,当其有关经济、政治、文化的制度、体制、关系中相当部分已经滞后于实践或时代发展,不改革就不能正常发展时,改革就具有了重要而特殊的意义和作用。
改革与改变、改动、改进、改善、革命的涵义或多或少相近,但不能等同。
就改革与改变而言,改变是指事物发生显著的差别,但这种差别的发生可以是源于事物内部自然的变化,也可以是源于人们有意识的作用,但改革一定是人们有意识的行为;改革与改动相比,改动一般是相对文字、项目、秩序而言的变动,改革虽有变动之意,但主要是相对于制度、体制、机制而言;改革与改进、改善相比,都有改变旧情况并使其有所进步或提高之意,但改进多是相对于工作或方法,改善多是相对于生活或关系,改革却主要相对于制度、体制和机制,力度和难度都比改进、改善大得多,影响也强得多,即改进、改善可以在工作常态中进行,改革却只能在制度、体制、机制出现了过时或弊端的情况下进行;改革与革命相比,广义的革命泛指社会一切领域的重大变革,在这一点上,二者确有相近的涵义。
狭义的革命通常是指暴力革命,改革不具有这样的涵义,即使是社会改革,也是旨在维护社会根本制度的前提下革新体制。
革命要实现的是根本质变,以新代旧,改革至多是部分质变,是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
改革的内涵及特点相应地决定了它的推进通常应遵循四大原则:一是任何社会、组织或团体的改革都必须有利于推动其根本价值追求的贯彻,实现原有基础上的创新或发展,这是改革的本质要求,任何背离和削弱这一要求的行为或措施都必须及时予以矫正。
二是改革的频率必须适度。
改革是除旧布新,任何改革都会不可避免地带来程度不同的震动,因此,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组织或团体而言,改革频率都必须契合其健康发展的需要,为发展服务。
不顾发展实际频繁改革,不仅会使相应的社会、组织或团体无法形成稳定发展的局面,而且极易使其陷于无序或失调。
三是改革的力度和速度必须适当。
所谓适当,就是要以改革对象能够顺利接受为前提,力度过大、速度过快,人们难以适应,势必导致改革对象要么公开反对、使改革失去民意基础,要么虚于应付、导致改革有名无实。
四是改革必须排除片面追求政绩的干扰,切实尊重规律,绝不能为了获得所谓的政绩,置客观规律于不顾,乱改、蛮改,使改革扭曲变形,给社会、组织或团体发展造成严重后果。
(二)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高等教育是人类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社会领袖、高素质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根本价值追求的神圣事业,在本质上,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而发展。
具体承担高等教育任务的高校,基本功能从单一的传承知识、培育人才发展到培育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于一体,所反映的正是这种发展和进步。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等教育强国策略正逐步成为世界的共识。
这种形势也相应地对高等教育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和强大的动力。
但是,需要改革和必须改革是一回事,能否达到改革的预期目的却是另一回事,成功的高等教育改革既须遵循改革的一般规律和要求,又须遵循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与要求。
在这一意义上,高等教育改革尤其应当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
1.在改革的根本价值追求上,它必须以有利于人才的高质量培养为出发点和归宿。
人才培养质量始终是高等教育的生命,这在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推动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过程中更显重要和迫切。
高等教育的一切改革,无论起因如何,第一推动力何在,都必须把育人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以保证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价值追求,具体就是必须有利于教育对象的智慧和潜能进一步开发、能力进一步提升、性格进一步塑造、品德进一步养成、心智进一步优化,为大学生成长为未来的社会领袖、行业精英、高素质劳动者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等教育改革,不管其他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只要这一方面的目标未能实现,就绝不能算成功。
2.在改革的性质和特点上,它必须有效实现原有基础上的改进和提高。
高等教育作为为社会培育高级人才的神圣活动与事业,无论是宏观、微观的制度、体制和机制,还是内容、方式和方法,抑或是文化环境和氛围都特别需要有序的传承和发展,来不得左右摇摆或大起大落。
正因为如此,高等教育改革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建立在对改革对象进行科学诊断的基础上,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坚守与创新、抛弃与扬弃的关系,有效保持改革对象发展的协调性和持续性,绝不能一提改革,就不管现实怎样,也不认真分析哪些需要坚守,哪些需要创新,随意否定一切,抛弃一切。
3.在改革的策略上,它的频率、节奏必须适度。
高等教育改革的频率、节奏,从根本上说是由高等教育适应自身发展规律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需要所决定的,绝非任何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
频率、节奏适度,就是改革要能有效地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及其有关社会功能的履行,改革与改革之间、程序与程序之间,必须有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本质要求的间隔期,以便于总结改革经验、汲取有关教训、巩固改革成果、实现创新发展。
4.在改革的动力上,它必须凝聚多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高等教育在社会有机体中的位置特殊而重要,深受社会多方面关注。
改革动力通常来自不同方面,有的源于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大势,有的来自教育管理部门的政策或指令,有的来自实践的迫切要求与呼声,有的来自民间的意见或建议,但不管动力来自何方,改革要成功都必须善于别动多方面的积极性,集中多方面的智慧和活力,同心同德,共同奋斗。
其中,一线教师和教育T作者的智慧与活力尤其重要,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直接实践者,他们对改革的理解和认识、支持与实践及其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是有效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根本和关键。
二、我国现实高等教育改革中的若干误区以党的十一屑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作为我国社会有机体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教育也同时开启了改革进程,迄今已历经31个春秋。
改革的核心和基本轨迹集中体现为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的僵化模式,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发展要求的新模式,契合“三步走”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在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高素质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推动我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关于这31年的高等教育改革,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曾概括为“开放是前提,改革是关键,质量是核心,理念是先导”。
开放是前提,是指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打破了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闭关自守状态,开启了与国外高等教育的沟通、学习和交流,初步形成了一批开放型高校。
改革是关键,主要是对体制而言。
针对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一切由国家统包,一切由政府统管的“一包二管”模式,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经费筹措体制、招生就业体制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质量是核心,主要是指这期间的所有改革,目的都是为了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特别是自1992年第四次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以来的改革。
一直都在强调教育质量的重要地位,并存实践中不断采取措施。
理念是先导,是指改革过程巾,逐步认识了科学的教育理念对高等教育实践的重大指导作用,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在多个层面开展有关教育思想的学习和讨论,逐步理解和认识了科学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对高等教育健康协调发展以及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教育理念及其创新成为我国有关高等教育政策文献、传播媒体、学术刊物和教育教学管理中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
改革进程中,国家先后立项进行了“211工程”和“985工程”高校建设,着力缩小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招生规模大幅度提升,由精英化教育快速进入到大众化教育,整个高等教育逐步呈现出充满生机和活力、蓬勃发展的崭新姿态。
充分肯定我国现实高等教育改革成就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现实的改革在不少方面还不尽如人意,若干问题亟须矫正。
(一)改革目标部分偏移,改革的根本价值追求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根本价值追求就是要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经济社会建设输送大批高素质人才,但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现实中不少改革目标却发生了部分偏移,改革的根本价值追求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世纪之交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加区别地强调组建“航空母舰大学”就特别具有代表性。
这种合并虽然考虑了扩大办学规模有利于增强学校综合实力,但过大规模合并的结果导致了多校区管理、文化深度融合等极为复杂的问题。
一些合并高校在相当时期内领导之间、教师之间矛盾重重,办学经费紧张与办学成本增大矛盾十分突出,教学资源不足与招生规模扩大严重冲突,不仅未能有效增强综合实力,而且淹没了合并前各高校长期形成的办学特色,这种巨额的改革成本很大程度上由人才培养质量的降低来“埋单”。
又如在办学经费问题上,一些高校乘经费筹措体制改革之机,以各种名义投入人力、物力搞“创收”,严重分散了学校和教师的育人时间与精力;在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问题上,一些学校不是致力于突出学术至上,而是行政化色彩越来越浓,“官本位”吸引力越来越强,教职工队伍中的“官本位”取向远远超过教书育人的志趣。
如此等等,无不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和提高。
(二)无视客观规律,主观随意性突出改革是除旧布新,所除之旧,一定要是落后于高等教育发展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之旧;所布之新,一定要是符合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及实践要求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