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 诗歌鉴赏 训练(全国)3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强化训练:诗歌鉴赏之选择题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强化训练:诗歌鉴赏之选择题一、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友三首(其二)唐彦谦寒灯孤对拥青毡,牢落①何如似客边。
却忆花前酣后饮,醉呼明月上遥天。
寄友三首(其三)唐彦谦客里逢春一惘然,梅花落尽柳如烟。
无情最恨东来雁,底事②音书不肯传。
【注】①牢落:孤寂的样子。
②底事:何事,为什么。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客居他乡,夜里独对寒灯、孤拥青毡时,不禁想起了与友人花前畅饮的场景。
B. “醉呼”句生动再现了诗人和友人醉酒后的狂放情态,反衬出诗人此时的孤寂落寞。
C. 梅花凋零,柳丝如烟,“梅花”句在对春景的描摹中暗含季节更替、时光流逝的惆怅。
D. 两首诗同是遥寄友人,都表达了诗人客居异乡之愁和对与友人欢聚的时光的留恋。
【答案】D【解析】D.两首诗同是遥寄友人,第一首诗人客居他乡,夜里独对寒灯、孤拥青毡时,不禁想起了与友人花前畅饮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客居异乡之愁;第二首借对大雁的埋怨,委婉表达友人音讯不至的失落,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都表达了诗人客居异乡之愁和对与友人欢聚的时光的留恋”表述有误;故选D。
二、阅读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 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上片运用借代手法描写月到中秋,飞镜重磨的景象。
词人不仅感叹时光流逝,也表示对自己满头白发的无奈。
B. “苏辛”是豪放派代表词人,本词中“把酒问姮娥”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把酒问青天”有异曲同工之妙。
C. 词的下片“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让我们感受到神舟飞船在太空俯瞰祖国大好河山的豪迈之情;“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的典故出自杜甫,委婉含蓄,别有深意。
D. 辛弃疾是一个词人,更是一位英雄。
现实的种种不如意让作者一次次伤心失落,却让笔下的词焕发出倔强的神采,慷慨纵横。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专题03 诗歌鉴赏之客观选择题专训(3) Word版含解析
专题03 2022高考新题型诗歌鉴赏之客观选择题专训(3)(教师版)时间:45分钟分值:30分得分:(2023优秀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注]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答案】C【解析】“以动衬静”错。
“清笳乱起”表现边关敌情,“铁骑无声”表现军队严整,没有主次构不成衬托。
可以说是“动静结合”手法。
【赏析】《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是南宋词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词。
词的上片记梦,写梦游中他来到前线,清笳四起,铁骑无声,关塞雄丽,一派清寒肃穆的边塞军旅生活场面。
下片抒情,对孤苦寒灯,听凄切漏声,看斜月清冷,感慨功名未就,悲叹鬓发花白,却依然执着自信,壮志不老。
全词以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对比,来抒写词人至死不衰的爱国激情,颇具沉雄悲壮之美。
上片写的是梦境。
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的词境里来。
让读者一下子把联想融于作者的描绘之中。
中间突出一句点明这是梦游所在。
先说是迷离惝恍的梦,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然后才又进一步引出联想——是在梦中的联想;这样的关河,必然是雁门、青海一带了。
这里,是单举两个地方以代表广阔的西北领土。
但是,这样苍莽雄伟的关河当时落在谁的手里那就不忍说了。
那作者有这样的“梦游”,只因王师还未北定中原,收复故土。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攻克典型题型之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
古代诗歌鉴赏——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攻克典型题型之古诗文阅读题方法技巧考点1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题型1 鉴赏人物形象一、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技巧1.审清题干,找准形象。
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看题干是要求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即作者自己)还是诗歌刻画的人物形象。
2.知人论世,总体把握。
根据诗歌标题、注释及平时积累的作者作品常识,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或与作者有关的其他方面的信息,如政治主张、所处时代特征、常见写作风格等,总体上把握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性格、心态、情感等。
3.抓住关键,深入分析。
概括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包括外貌仪表、性格品质等,要抓住诗歌中有关人物描写的诗(词)句(如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以及反映人物品格志趣的诗(词)句。
4.关注环境,理解形象。
关注环境描写,特别是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环境或者大的社会环境等,这些对人物形象、思想情感会有陪衬、烘托的作用。
5.结合形象,明确效果。
结合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人物形象的意义,理解人物形象所寄寓的情感,明确塑造该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答题步骤1.概括形象。
即写出人物形象的特点,如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清高脱俗等。
2.分析文本。
即结合诗(词)句具体分析形象特征的体现。
3.指明作用。
即指出形象的意义或寄寓的情感。
题型2 鉴赏景物形象一、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意象答题步骤1.筛选诗歌中的典型形象(意象)。
筛选的标准一般是能够体现诗歌整体风貌或构成和谐统一的画面。
2.根据意象里的修饰词,概括画面的特点、营造的氛围。
3.根据相关字词和句子,概括季节(时间)、事物、人物等画面内容。
4.根据意象特点并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画面蕴含的思想情感。
二、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景物形象答题步骤1.找出主要意象并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场景、画面。
2.概括出这种画面呈现的特点。
3.分析作用,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表达诗歌主旨有什么作用等。
2024届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之诗歌鉴赏选择题指导
才不遇的困境和内心的苦闷,感人真切。
(开眼看世界9 湖北部分市州期末考试)
秋夕山斋即事 刘沧 衡门无事闭苍苔,篱下萧疏野菊开。 半夜秋风江色动,满山寒叶雨声来。 雁飞关塞霜初落,书寄乡闾人未回。 独坐高窗此时节,一弹瑶瑟自成哀。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诗人身处山斋,衡门无事,“苍苔”“野菊”营造出宁静幽 雅的氛围。 B.颔联以听觉来写夜里秋风吹动江水声和雨水拍打满山寒叶之声, 更显秋意之浓。 C.颈联“雁飞”与“书寄”相互关联,写雁也是写人,秋雁南归衬 客居未回。 D.尾联独自坐在高窗之上,一边弹着瑶瑟,一边感受着秋天的孤寂 。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探究:选择题设题特点
A.首联表明“纲常”在作者心中 1.“四选一”选择题。
占有重要地位,此“纲常”可指 爱国情怀、民族气节。 B.颔联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
2.选项的先后顺序一般会 与原诗句顺序大体一致。
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异曲同 3.设误往往从细微处入手,
B.“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家里没有一点尘土杂物, 干干净净,诗人住在这样的屋子里觉得清净闲适。
C.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等平平常常的景物,在 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恬静优美、清新自然的图画。
D.诗尾的“返自然”照应开头的“爱丘山”,这里的“自 然”既指自然环境,又指顺应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
(开眼看世界13 浙江名校联盟)初夏幽居偶题①四首 其三 陆游
昔如转战堕重围,今幸骞翔②脱骇机。
晓树好风莺独语,夜窗细雨燕相依。
安居不恨蜗庐迮③,得食宁论鹤料④微?
更喜暮年强健在,又看刀尺制缣衣⑤。
【注】①选自《剑南诗稿》,南宋诗人陆游晚年退居故乡山阴时作四首《初夏幽居偶题》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三:精做文本印证分析题提升练(原卷版+解析版)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二:精做写景抒情题提升练(解析版)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梦李白二首①(其一)杜甫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②青,魂返关塞③黑。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注】①乾元元年(758),李白流放夜郎,二年春遇赦。
杜甫远在北方,只闻李白流放,不知被赦,仍为其忧思。
②枫林:指李白所在地。
③关塞:指杜甫所居秦陇地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头要写梦,先言别;未言别,先说死,“死别”与“生别”对比,便如阴风骤起,吹来一片弥漫全诗的悲怆气氛。
B.诗人使用“对写法”,不说梦见故人,而说故人入梦,不直接描述,而从对方下笔,抒发了深挚的情感。
C.本诗写出了诗人半梦半醒的状态,说“梦”是诗人看到了李白,说“醒”是诗人意识到李白不可能来此地。
D.本诗通过梦境写对李白的思念,语言温柔敦厚,诗人对自己梦幻心理的刻画十分细腻逼真,感人肺腑,引发读者共鸣。
A [A项,“对比”错误,应是以死别衬生别,极写李白流放绝域久无音讯,在诗人心中造成的苦痛。
](2)这首诗写得极有层次,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 ①前四句写梦前。
写诗人与李白生离的伤悲之情和李白流放远地、久无音讯在诗人心中造成的苦痛。
②中间八句写梦中。
写诗人在梦中看到李白从流放之所来诗人所居之地与诗人相会,表现了诗人乍见故人的喜悦和欣慰,又想到李白本在江南身陷罗网,不可能千里迢迢来到这里,继而生出深深的忧虑和恐惧。
③最后四句写梦后。
诗人梦醒之后,看到月满屋梁,想到梦境,迷离中见到李白容貌在月光下似乎隐约可见,表现了对李白的思念;最后写诗人对李白的惴惴不安的祈祷,体现着诗人对故人命运的隐忧。
[解析] 前四句写梦前。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开篇以死别衬生别,表现诗人内心的苦痛。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22:诗歌鉴赏(三)(含答案)
专项训练二十二诗歌鉴赏(三)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送严士元刘长卿①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④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①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
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
②阖闾城,苏州城。
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④王昌龄,盛唐诗人。
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
(1)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倚”字将春天拟人化,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寒”字写出春寒料峭,也为诗人与朋友的相别营造氛围。
B.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地”听不到。
诗中景物之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
C.“日斜江上孤帆影”一句描写落日去帆的景象,暗含作者与友人盘桓到日暮仍恋恋不舍及相遇又别离的复杂情思。
D.“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既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是遥远的湖南,又蕴含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试结合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与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分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异同点。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夜闻觱篥杜甫夜闻觱篥沧江上,衰年侧耳情所向。
邻舟一听多感伤,塞曲三更欻悲壮。
积雪飞霜此夜寒,孤灯急管复风湍。
君知天地干戈满,不见江湖行路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点题,点明了时间和觱篥声传来的位置,暗示了诗人漂泊无着的处境。
B.诗人时值“衰年”,漂泊江湖,前路茫茫,听到悲壮的觱篥声,悲情油然而生。
C.五、六两句,写积雪飞霜凝结着冬夜的严寒,觱篥管吹奏出急风猛浪的声音。
D.全诗内情和外物和谐统一,营造了浓厚的抒情氛围,构成了诗的深邃意境。
诗歌鉴赏专题二轮复习练习
诗歌鉴赏专题二轮复习练习(一)编写:陈庆元审核:郭大根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白云泉①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注]①白云泉在苏州市西二十里,号称“吴中第一水”。
自白居易题以绝句,白云泉遂名显于世。
白居易贬官江州后,济世抱负渐减,随遇而安、独善其身的思想日增,反映了其后期人生观的一个侧面。
⑴诗评家说“云自无心水自闲”一句极为传神。
你同意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⑵本诗采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
请结合诗句加以解说。
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读长恨辞宋·李觏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嵬清·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的的感慨,《长恨歌》是何人的作品?这两首诗感慨的对象及内容是否一致?请简要阐述。
(2)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是否一致,请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金陵驿①文天祥草合离宫②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却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①这首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被押送去元大都(今北京),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宿于驿站时所作。
②离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朝。
(1)本诗首联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现实?(2)文天祥在宋亡后写的诗,悲壮慷慨,气贯长虹,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思①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②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春光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③。
注:①《春思》写也于作者被贬时。
②历乱:花枝烂漫的样子。
③洛城:诗人的家乡在洛阳附近的缑氏县。
(1)两首诗中描写的春景相同吗?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2)两首诗都是抒情的佳作,任选其中一首,结合作品的三四两句赏析其巧妙的构思。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写景咏物(三)
2023年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写景咏物二轮复习专题(三)一.古诗词赏析(共10小题)1.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故乡杏花(唐)司空图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1)请你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一、二句的画面。
(2)请你从修辞角度,赏析诗歌的三、四两句。
2.古诗词赏析。
白梅[元]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注释:①著:放进,置入。
此身:指白梅。
②混:混杂。
芳尘:香尘。
③乾坤:天地。
(1)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诗人以自况,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
(2)赏析“冰雪林中著此身”的精妙。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早梅①(唐)柳宗元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②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注】①本诗是诗人在“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谪到偏远落后的永州而作。
②杳杳:幽远。
(1)诗歌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尾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一句有何深刻的含义?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
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说说诗人笔下的白梅有哪些特征。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问题。
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①。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②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③。
【注释】①寻:古代度量单位,八尺为一寻。
②明:(政治)清明。
③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
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下列对于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以孤桐自喻,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追求。
B.首联“森森”写出了孤桐的茂盛繁密,“几百寻”突显了孤桐的高大挺拔。
C.“阳骄叶更阴”暗示诗人在政治上得到的阻碍力量越大,信念越坚定。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强化练习题3(含答案解析)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强化练习题3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五丈原武侯庙[宋]郝居中筹笔无功事可哀,长星飞堕蜀山摧。
三分①岂是平生志,十倍②宁论盖世才。
坏壁丹青仍白羽,断碑文字只苍苔。
夜深老木风声恶,尚想褒斜万马来。
【注】①三分:诸葛亮在隆中与刘备相见时,即定下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战略计划。
②十倍:刘备临终前曾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诸葛丞相庙[唐]武少仪执简焚香入庙门,武侯神象俨如存。
因机定蜀延衰汉,以计连吴振弱孙。
欲尽智能倾僭盗,善持忠节转庸昏。
宣王①请战贻巾帼,始见才吞亦气吞。
【注】①宣王,指司马懿。
诸葛亮出兵斜谷向司马懿挑战,但后者避而不出,诸葛亮便用激将法,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了“巾帼妇女之饰”,以示羞辱。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郝诗中颈联写残毁的碑石上已生满青苔,可以看出武侯庙破败荒凉。
B.郝诗中尾联写深夜风吹林木之声犹使人想到当年蜀军北伐时万马奔腾的气势。
C.武诗中颈联既有对诸葛亮竭忠尽智的赞誉,也饱含对其晚年昏庸的惋惜。
D.武诗采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塑造了诸葛亮作为一代名相的光辉形象。
2.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两首诗分别是怎样表现这一点的?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古风五十九(其五十二)李白青春流惊湍,朱明①骤回薄②。
不忍看秋蓬,飘扬竟何托。
光风灭兰蕙,白露洒葵藿③。
美人不我期,草木日零落。
【注】①朱明,夏天。
②回薄,循环变化。
③葵藿,野菜名。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两句,直抒胸臆,“流”和“骤”表现了时间流逝和季节变换之快。
B.诗中三四句,从“不忍”“何托”两个词可见诗人托物寄兴感叹人生的深意。
C.第五六句的意思是,夏雨过后,兰蕙在风中凋谢,葵藿在秋露中枯萎。
2024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训练:诗歌鉴赏(2份打包附答案) (1)
2024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训练: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①刘禹锡礼闱新榜动长安,九陌人人走马看。
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
自吟白雪诠词赋,指示青云借羽翰②。
借问至公谁印可,支郎天眼定中观③。
【注释】①礼部王侍郎主持科举考试,放榜后,广宣和尚作诗祝贺,刘禹锡也以此诗酬和。
②羽翰:翅膀。
③《高僧传》记载,高僧支谦长得黑瘦细长,眼白多而眼睛呈黄色,当时人说他“支郎眼中黄,形躯虽细是智囊”。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的一、二句描述科举考试榜单发出后长安一片轰动,大街小巷上人们争相观看的热闹场面。
B.第五句的“白雪”一词运用阳春白雪的典故,赞颂王侍郎文章高雅,能够承担起科场选才的重任。
C.第六句的“青云”比喻高官显爵,整句话的意思是祝愿王侍郎借这次科考的助力在官场青云直上。
D.尾联用佛典写广宣和尚,在称赞王侍郎的同时也赞美了广宣和尚修为高深,体现出作者与两人的友情。
2.“桃李”是诗中常见的意象,本诗颔联中的“桃李”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中的“桃李”,手法和用意均不相同。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霜天晓角蒋捷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檐牙,枝最佳。
折时高折些。
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人物、环境、故事要素气质鲜明,具有小说的基本特征。
B.这首词具有散文特征,联想和想象丰富生动,行文精巧别致。
C.标题霜天晓角点明了季节特征和时间特征,属于环境描写。
D.这首词与《涉江采芙蓉》相同,塑造人物都用了心理描写。
4.请从闺怨诗的角度,以窗内闺中人为基本要素,对全词作鉴赏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添字浣溪沙·三山①戏作辛弃疾记得瓢泉快活时,长年耽酒更吟诗。
蓦地捉将来断送,老头皮②。
(全国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四 如何把握古代诗歌中的思想情感ppt课件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闻砧有感① 吕温
千门俨云端②,此地富罗纨。秋月三五夜,砧声满长安。 幽人感中怀,静听泪汍澜③。所恨捣衣者④,不知天下寒。
【注】 ①本诗写于中唐前期,此时,“安史之乱”虽已平 定,但兵火未灭,生灵涂炭,宦官专权。砧:捣衣石,闻砧, 指听到捣衣声。闻砧声就意味着季节转换,容易引发人们的 复杂心绪。②千门:实指长安都城所在。俨:庄重整齐。③ 汍(wán)澜:形容流泪的样子。④捣衣者:指富室豪家,他 们所捣之衣不是征衣寒衣,而是绩罗纨绮。
[一轮偏差] 1.诗意理解不透,把握思想感情出现偏差。 2.忽视整体阅读,对诗歌的思想感情断章取义。 3.对诗歌思想情感的分析流于空泛,不作具体分析。
[二轮对策] 1.强化整体意识,总体把握作者在特定时期所表达的思想 感情。 2.反复咀嚼,抓住情感语言,理解诗歌蕴含的情感。 3.充分利用作者、写作背景及注释这些暗示性材料辅助 理解。
◎考生1 ◎考生2
“考生1”没有对诗歌整体理 解,鉴赏情感时断章取义。 “考生2”主次不分,没有明 确题目要求的“主要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感情”。
思路规范 第一步:诗歌是抒情的艺术,情感蕴含在内容中,只有通 读,才能准确全面地理解。 第二步:找出诗歌中能体现情感的关键字词、典型意象、 直接抒情的语句。 第三步:看准题目要求,是回答一种还是多种,是概括还 是分析。这首词上片写对春去的留恋,下片写人去的伤感。 “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是过渡句也是主旨句,所以这首 词的主要情感也就豁然开朗,原来词人写伤春是为了写伤别。
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 答: ____抒__发__了__诗__人__的__爱__国__情__怀__。__诗___人__虽__秋__夜__病__卧__,__仍__壮__心__不__已__, ____念__念__不__忘__昔__年__在__大__散__关__的__战___斗__生__活__,__还__想__重__返__战__场__,__报__效 ____国__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16 诗歌鉴赏(画面描绘与表现手法)(讲练)-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题16 诗歌鉴赏—画面描绘与表现手法 (2)【课标要求】 (2)【主要题型】 (2)【考查特点】 (2)【命题趋势】 (2) (2)考点一诗歌鉴赏———画面描绘 (3) (3)考法一描绘诗句展现的画面 (3)考法二简述诗句画面的特点 (5) (6)知识点一诗句画面描绘 (6)画面描绘题答题思路 (6)知识点二诗歌的意境与风格 (7) (8)考点二诗歌的表现手法 (11) (11)考法一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11)考法二从用典角度赏析诗句 (12) (13)知识点诗歌的表现手法 (13) (19)【课标要求】2022版课标中对于古代诗歌的考查,有如下要求。
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阅读古代诗文名篇,考查文意理解、写法探究等。
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主要题型】1.在考查形式上,主要有两种,一是选择题;二是主观题。
其中,以主观题诗歌鉴赏为主。
2.在考查内容上,既有对课内诗歌鉴赏的考查,又有对课外诗词的考查,同时还有部分地区课内外诗歌进行对比鉴赏。
【考查特点】1.诗句的画面描绘古诗词画面描绘题是中考语文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看似不难,学生都有话可写,但答题结果却不够令人满意。
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容易忽略某些答题要素,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
2.诗歌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类的题目属于较难题型,是考生容易失分的地方。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命题趋势】近年来,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对诗歌鉴赏的考查均为必考题,一般设置2-3个小题,第1题通常侧重考查诗歌的基本内容及情感,第2题通常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比较鉴赏题专练(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比较鉴赏题专练(含答案)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比较鉴赏题专练知识回顾:一、形象异同比较一是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二是形象作用异同比较。
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主要集中在意象内涵的分析比较方面,兼及人物形象特征的分析比较。
如何把握住意象的内涵特点呢?①注意意象本身所包含的传统内涵。
如杜鹃代表着悲情,松柏象征着高洁。
②揣摩诗中意象自身的特点。
要抓住描述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其外在与内在特点,归纳出其表层义和深层义。
形象作用异同比较的前提是把握住意象在诗中的作用。
其作用主要有:①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
②塑造环境或背景的作用。
它多表现为通过多个意象组成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
③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这是最主要的。
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诗人的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
诗歌中的意象在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则是由具体诗歌决定。
④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
多表现在咏物诗中。
⑤结构上的线索作用。
有的意象贯穿始终,则往往为线索。
形象作用异同大都是“求异”比较,这是做题可以利用的地方。
二、语言比较鉴赏题语言比较赏析题本质上同一般的语言赏析题一样,看语言是否造境、写景、表情,是否传神等。
但既然是比较赏析,一定要选好比较点,如联系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谁更符合语境;从表现作者情感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准确表达诗人当时的情感;从表达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生动形象;从结构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使结构浑然一体、更能起照应等作用。
其次,重点把理由说清楚、说充分。
三、词语比较鉴赏词语比较赏析题本质上同一般的词语赏析题一样,看该词是否造境、写景、表情,是否传神等。
但既然是比较赏析,一定要选好比较点,如联系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谁更符合语境;从表现作者情感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准确表达诗人当时的情感;从表达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生动形象;从结构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使结构浑然一体、更能起照应等作用。
专题17 诗歌鉴赏(两大题型、考点全覆盖)(测试)-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题17诗歌鉴赏(两大题型、考点全覆盖)(测试)满分:12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20分)1.(2分)(2024·湖北武汉·一模)【最新模拟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题。
忆江上吴处士贾岛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①殊②未返,消息海云端。
【注释】①兰桡(ráo):以木兰树做的船桨,这里代指船。
②殊:犹。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了分别地点,及分别时间之长,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B.颔联中的“秋风”吹拂和“落叶”纷飞,点明了季节,突出了诗人的孤寂。
C.颈联写诗人正值秋天与朋友聚会时,突然间雷雨交加,使人感到阵阵寒意。
D.尾联写朋友离去后,音讯全无,诗人遥望天边的海云,渴望得到些许消息。
2.(2分)(2024·辽宁沈阳·模拟预测)【最新模拟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唐·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①。
白云依静渚②,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注释】①履痕:一作“展痕”,木展的印迹,此处指足迹。
②渚:水中的小洲。
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是作者借“饮酒”的话题,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B.【乙】诗通过写道士所居环境的静穆清幽,衬托了道士的超尘雅洁。
C.两首诗都做到了情景交融,结构严密紧凑,层层扣紧主题,风格自然清新。
D.两首诗都有“忘言”一词,【甲】诗表达诗人想要分辨清楚人生的真正意义,却已忘了怎样表达;而【乙】诗则表达诗人乘兴而来,却寻而不遇的失落和惆怅。
3.(2分)(2024·辽宁沈阳·模拟预测)【最新模拟题】阅读下面两首作品,完成小题。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专题03 诗歌鉴赏之主观比较鉴赏题专训(3) Word版含解析
专题04 2022高考新题型诗歌鉴赏之主观比较鉴赏试题专训(3)(教师版)时间:45分钟分值:48分得分: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新雷张维屏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6分)答案:【答案】张诗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
“千红万紫”是对冬去春来的渴望和喜悦,“只待新雷第一声”充满了对新的生活气氛的追求和仰慕,也启示了读者对更新更高尚美好生活的渴望。
龚诗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
诗人以“落红”自喻,化春泥而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一腔热情。
【赏析】《新雷》是清代文学家张维屏于道光四年(1824)年早春在松滋任上作。
诗中通过对大自然的赞颂和对美好春天与充满生命力的新雷的呼唤,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到来的喜悦之情,抒发了诗人期盼新社会和新生活的迫切愿望。
这首绝句写于道光四年(1824)初春,正是鸦片战争前的十余年。
当时清政权腐败黑暗,已臻至绝境;而西方的鸦片贸易,又在不断增加。
明智的士大夫,目睹这内外交困的局势,既满怀焦急不安;又渴望新局面的到来。
《新雷》正是寄寓这种复杂情绪的产物。
首先,诗人的移情手法,赋予自然界具有人的情感活动和思维能力。
“造物无言却有情”,作为造物者的天,即自然界,本来并不具有人类的情感和思维。
诗人笔下,自然界不但能思维,而且在不言不语之中,饱含着对人类的感情。
这表现在害怕寒冷的人类,在最难熬的时刻,自然界会冬去春来,带来温暖。
不仅如此,还刻意安排了万紫千红的百花,来愉悦人类、安慰人类。
这一切,只等一声春雷炸响之后,就出现了。
自然四时运行,本来是自然界的规律,无情绪可言。
诗人有意识地把人类的情绪活动外射到自然界中,使自然界具有与诗人共鸣的思想感情活动。
因此,诗人笔下的自然,实际上是诗人思绪改造过了的自然。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训练:名家精练之李贺及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训练:名家精练之李贺第一部分:高考真题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B(B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诗中“穷”意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处境艰难”,而不是生活的贫困。
属于诗意理解错误。
)2.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评价。
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
本题中需注意“寒风变春柳”、“烟濛濛”两个关键词,展现了柳条的朦胧多姿。
这个意象的深层含义就是希望,所以可知作者在困境中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第二部分:精选诗歌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天上谣李贺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珮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
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题目是《天上谣》,“谣,声逍遥也。
”意即用韵比较自由,声音富于变化,吟诵起来,轻快优美。
2023届高考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名家专练及答案:杜甫专项练习
2023届高考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名家专练:杜甫专项练习一、根据诗歌内容,完成14,15题。
宿江边阁①杜甫暝色②延山径,高斋次水门③。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注释】①大历元年(766)春离开成都的杜甫来到夔州,同年秋寓居夔州的西阁。
江边阁、高斋,皆指西阁。
②暝色:暮色③次水门:位于水门。
水门,指瞿塘峡口。
14.下列关于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 首联中“延”有接引的意思,仿佛暝色是山径迎接来的一般,赋于无生命的自然景物以生趣。
B. 颔联中“宿”字,活化了深夜山间薄云停驻的情态,“翻”字,既写出了大江日夜奔流的气势,又烘托了诗人孤寂的情怀和难平的心绪,构成幽渺的艺术境界。
C. 颈联中的“鹳鹤”富有象征意义,是在战乱中被掠夺、被压榨的劳动人民的象征,在一定程度上唤起读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联想。
D. 此诗全篇皆用对句,笔力雄健。
它既写景,又写情,是融景入情、情景并茂的一首杰作。
15. 细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情感?(6分)答案:14.C(鹳鹤等是专喜捕食鱼介类生物的水鸟,白天在水面往来追逐,搜寻食物,此刻已停止了捕逐活动;生性贪狠的豺狼,这时又公然出来攫夺兽畜,争喧不止。
被鹳鹤追飞捕捉的鱼介,被豺狼争喧噬食的兽畜,正是在战乱中被掠夺、被压榨的劳动人民的象征。
)15.诗人通过描绘不眠时的所见所闻,抒发了他关心时事,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花底①杜甫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
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
恐是潘安②县,堪留卫玠③车。
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
【注】①写此诗时,诗人四十七岁。
②潘安,即西晋潘岳,他为河阳县令时,令全县种桃花。
③卫玠,西晋人,他长得“风神秀异,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
14.对这首诗内容及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运用互文与夸张的修辞方法。
“萼”和“花”指的都是花瓣,“蕊”和“须”指的都是花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全国)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吴仲俊[宋]吴锡畴背人春事①水趋东,浅紫深红次第空。
宿霭未干桑叶雨,薄罗初试棟花风。
诗联锻炼微吟里,豪气施行半醉中。
此去相逢堪几度,别怀作恶②老来同。
注①春事:春意,春天的景象。
②作恶:指忧郁不快。
鉴赏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从离别之时的自然现象入手,前两联,侧重于景物描写,写暮春季节所特有的景象;后两联,侧重于写人,“微吟”“半醉”是通过动作、神态等相关细节描写来彰显人物的情态。
全诗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别之情。
“背人春事水趋东,浅紫深红次第空”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构思巧妙。
由“春去”引出“人去”,渲染了友人间离别的氛围,奠定了情感基调。
②手法精妙。
“背人”使用比拟手法,借春天的离去形象表达诗人的感伤。
“浅紫”“深红”使用借代手法,以“次第空”写出繁花的凋零,营造了暮春时节感伤的氛围。
③用词精妙。
“空”字使用精妙,形象地写出春天离去的空寂之感。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抛球乐[南唐]冯延巳逐胜归来雨未晴,楼前风重草烟轻。
谷莺语软花边过,水调声长醉里听。
款举金觥劝,谁是当筵最有情。
鉴赏开端第一句“逐胜归来雨未晴”,先由时节和天气写起,在时节与天气之间,表现了一种矛盾情况。
时节是美好的游春逐胜的日子,而天气则是阴雨未晴。
“逐胜”,指春日争逐于游春赏花之事,意兴原该是高扬的,但阴雨天则使人扫兴。
“雨未晴”似乎也透露一种将晴而未晴之意。
词人“逐胜”已经“归来”,虽在阴雨之中,却也未曾放弃“逐胜”的春游。
在这种种矛盾的结合之间,便已显示了一种繁复幽微的感受,既有兴奋,也有怅惘。
既有春光之美好,也有细雨之迷蒙。
这开端一句看似非常平淡,实已蕴含了足以引发人心触动的多种因素。
像这种幽微婉曲的情境,只有最为敏锐善感的心灵才能感受得到,也只有最具艺术修养的词人才能表现得出来。
接着“楼前风重草烟轻”一句,写的正是这情绪触引中的眼前所见。
“楼前”二字,表面只写词人倚立楼头,为以下写楼前所见之景物做准备,但词人“逐胜归来”,依然倚立楼头,就是内心由于逐胜之游引起了一种触引感发。
“风重草烟轻”使心中原已触引起的一种感发,更为滋长和扩大。
“风重”,是说风力之强劲;“草烟轻”,是说草上烟霭因风吹散而逐渐消失。
表面写眼前将晴未晴的景色,然而“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这种景色,正是引起人心微妙之触发的重要因素。
一个人如能够观察到风力之“重”与草烟之“轻”,此人必是已在楼头伫立了相当长的时间了。
于是词人对四周的景物情事也就有了更为清楚的认知与更为深刻的感受。
因此下面继之以“谷莺语软花边过,水调声长醉里听”的叙写。
“谷莺”,是才出谷的黄莺,正是鸣声最为娇软之时,这种鸣声正代表了春天所滋育出来的最新鲜的生命。
何况这种娇软的莺啼,又是从繁枝密叶的花树边传送过来的,有声,有色,这种情景和声音所给予词人的感发,当然就较之第二句的“风重草烟轻”更为明显和动人了。
如此逐渐写下来,大自然的景象便与词人的情意逐渐加强了密切的关联。
于是下一句的“水调声长醉里听”便写到了人的情事。
“水调”是一种哀怨动人的曲子。
“水调”且“声长”更可想见声调之绵远动人。
何况词人还在后面又加了“醉里听”三个字,这就不仅写出了饮酒之醉,而且因酒之醉更增加了词人对歌曲的沉醉。
这首词从开端的时节与天气一直写下来,感受愈来愈深切,写到这里,真可以说是引起了千回百转的无限情思。
有了如此幽微深切的感发,便不由人不想到要寻找一个足以将这些情思加以投注的对象,于是词人遂终于在最后写出了“款举金觥劝,谁是当筵最有情”两句深情专注的词句。
这两句真是表现得珍重缠绵。
“款举”是极其珍重尊敬的态度,“金觥”是极其珍贵美好的器皿,金觥中又是极其芳醇的酒浆,最后更加一“劝”字,当然是劝饮之意,如此珍重地想要将芳醇的美酒呈献给一个值得呈献的人,词人心中所引发洋溢着的是无比深挚芳醉的情意。
最后结之以“谁是当筵最有情”,意谓在今日的筵席之上,哪一个才是真正能够体会这种深浓的情意,值得呈献这一杯美酒的有情人呢?于平淡的叙写中逐渐加深了情意的感发,表现出内心深微幽隐的一种投注和奉献的追寻与向往之情,这正是冯延巳词的一贯特色。
为了突出“将晴未晴”的心境,词人在前四句作了哪些对比?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逐胜归来”与“雨未晴”的对比。
②春日争逐于游春赏花之事,意兴高扬;阴雨天又使人扫兴,情绪郁闷。
③无法言明的清愁与谷莺之声的欢乐对比。
④“风重”“草烟轻”营造一种意境,使人有一种清愁的感觉,但从谷莺的欢乐中又使人振奋。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泊舟呈灵晖[南宋]徐玑[注]泊舟风又起,系缆野桐林。
月在楚天碧,春来湘水深。
官贫思近阙,地远动愁心。
所喜同舟者,清羸亦好吟。
注徐玑(1162—1214),字致中,又字文渊,号灵渊,浙江温州永嘉松台里人。
与徐照(字灵晖)、翁卷(字灵舒)和赵师秀(号灵秀),合称“永嘉四灵”。
鉴赏“泊舟风又起,系缆野桐林。
”此句点明了泊舟的地点是野桐林。
一个“又”字点明诗人像这样漂泊在外已不止一年了。
春风又起,一年又过去了,“我”依然在漂泊,羁旅之思蕴蓄其中。
“月在楚天碧,春来湘水深。
”人在旅途,且就着月光欣赏一番旅途的景色吧:楚天碧蓝,一轮明月高挂;春来水涨,柔风拂面,月影在水中荡漾。
这里,诗人选用明丽的意象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悠远、空明、静谧的意境。
这是多么美的景色啊,可惜身在他乡。
王国维说:“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
”诗人正是以乐景写哀情,含蓄地表达了只身在外的漂泊之感。
“官贫思近阙,地远动愁心。
”这里,由前两联的借景抒情转为直抒胸臆。
官职卑微,仕途困顿,何时能靠近京师,得朝廷重用?所居地偏远,这就更加触发了诗人内心的失意愁苦之情。
“所喜同舟者,清羸亦好吟。
”所幸的是,船上还有一个长得清瘦、喜欢吟诗的旅伴,与“我”志趣相投。
这才让寂寞孤单的旅途有了一点点乐趣。
也许正是船上这位旅伴让诗人想起了同样与自己志趣相投的好朋友徐照吧。
这是一首典型的律诗。
前两联写景抒情,后两联直抒胸臆。
颔联、颈联对仗工整。
从整首诗来看,诗人的感情经历了由忧到喜的变化。
“月在楚天碧,春来湘水深”有很强的艺术性,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诗人用了“乐景写哀情”(或者反衬)的手法。
②楚天碧蓝,明月高挂;春来水涨,柔风拂面,月影在水中荡漾。
诗人选用明丽的意象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悠远、空明、静谧的意境。
可惜身在他乡,漂泊在外。
③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
诗人正是用乐景写哀情,含蓄地表达了在外漂泊的失意之愁。
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怨[唐]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春怨[唐]刘方平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鉴赏金诗在结构上不同于惯常的起承转合的思路,而是突如其来地先写一个“打起黄莺儿”的动作,然后层层递进地叙明原因。
为何“打起黄莺儿”?是因为不让黄莺在枝间啼叫。
为何“莫教枝上啼”?是因为黄莺的啼叫声惊扰了佳人的好梦。
为何特别恼怒黄莺“惊妾梦”?是因为它的啼叫破灭了佳人在梦中到辽西与丈夫会面的希望。
四句小诗,句句设疑,句句作答,犹如抽丝剥笋,剥去一层,还有一层。
所以,它不仅篇法圆熟,而且在结构上也曲尽其妙。
刘诗是一首宫怨诗。
点破主题的是诗的第二句“金屋无人见泪痕”。
这里,只用了七个字,就把诗中人的身份、处境和怨情都写出来了。
这一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其他三句都是环绕、烘托这一句的。
起句“纱窗日落渐黄昏”,使无人的“金屋”显得更加凄凉。
环顾屋内四下无人,很是凄凉,但在阳光照射下,也许还可以减少几分凄凉。
现在,屋内的光线随着纱窗日落、黄昏降临而越来越昏暗。
第三句“寂寞空庭春欲晚”,是为无人的“金屋”增添孤寂的感觉。
屋内无人,固然使人感到孤寂,假如屋外人声喧闹,春色浓艳,呈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或许也可以减少几分孤寂。
现在,院中竟也寂无一人,而又是花事已了的晚春时节。
末句“梨花满地不开门”,既直承上句,是“春欲晚”的补充和引申;也遥应第二句,对诗中之人起陪衬作用。
两首诗均以“春怨”为题,但诗中都没有“怨”字,请分析这两首诗是如何表现“怨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金诗借事抒情:女主人公将枝头的黄莺赶走,因为它的啼叫声惊醒了自己的美梦,使她没能在梦中到辽西与丈夫相会,诗歌在对一个生活细节的记叙中,寄寓了一份闺“怨”。
(通过动作展现:用女主人公被黄莺惊醒,起来打黄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女主人公不得梦到辽西的烦闷,体现了女主人公对远征丈夫的思念,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含蓄而蕴藉地表达了“怨”的主题。
)刘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诗中借落日、空庭、满地落花等景物表现主人公孤独、落寞的心情。
一个女子置身于这样凄凉孤寂的环境之中,注定要以泪洗面,充满愁怨。
问题直击作为古诗鉴赏最常见的考点与考题,赏析表达技巧在一轮复习结束后遗留下来的问题主要有:①审题不准,明明是要答修辞手法的却答成了表现手法(狭义的)。
②对所用的技巧判断不准确。
③具体赏析时机械套用,牵强附会地答出表达效果。
问题的解决,主要放在关键的第一步上——准确判断所用的表达技巧。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元日田家①[唐]薛逢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
蛮榼②出门儿妇去,乌龙③迎路女郎来。
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
长笑士林④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
注①本诗作于诗人被贬官四川之时。
②蛮榼:酒器。
③乌龙:晋朝时,有以“乌龙”为家犬命名者。
后世以乌龙代指犬。
④士林:此处指读书人。
鉴赏本诗作于诗人被贬四川之时,但全诗并未有愁怨之情。
首联写南村北村雪后初晴、红梅映雪的美景。
清晨,家家户户打开家门欢度元日,一派祥和之景。
颔联写男男女女携带了美酒去串门,狗儿欢快地迎接客人的到来。
颈联写人们相遇之后只相互问好,祝愿长寿,酒桌上人们相互举杯,谈笑风生,哪里还有什么光阴催老暮景之类的感慨。
其中“但祝”暗含诗人对自己的告诫:不要提贬官之事。
尾联写诗人在感受了农家民风的淳朴、节日的欢乐之后,流露出对宦游生活的厌倦,继而表达了对回家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