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训练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同步练习(带答案)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同步练习(带答案)鉴于自然灾祸对传染病发病的上述影响,自然灾祸后的传染病防治任务,应有与正常时期不同的特征,以下是自然灾祸的监测与进攻同步练习,请考生练习稳固。
1.关于自然灾祸监测系统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是由国度、区域及中央等各级组织来监测的B.只起到灾前预警、灾中跟踪和灾后评价的作用C.可以对大气圈中的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停止监测D.监测平台既有空中的,也有空中上的解析:除B项触及的作用外,自然灾祸监测系统的作用还包括提出减灾决策方案等。
答案:B2.两颗卫星同时运转,每隔9天可以掩盖地球一遍,说明遥感技术( )A.受空中条件限制少B.测量范围大C.手腕多,取得信息量大D.取得资料速度快,周期短解析:遥感技术在自然灾祸监测中的基本特点: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静态性强等。
再结合此题的题干不难判别出D项正确。
答案:D3.中央电视台每天旧事节目中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运用了( )①遥感技术②天文信息系统③全球定位系统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解析:卫星云图制造的进程是,先应用卫星在空中获取大气中云层的散布状况,然后将其作为信息源输上天理信息系统,应用天文信息系统对未来的24小时或48小时云系的移动和开展作出预测,最后依据其影响的地域做出天气预告。
答案:A4.自然灾祸监测系统作用的延续性表如今( )①灾前预警②灾中跟踪③灾后评价④提出减灾决策方案A.①②③B.①②C.③D.④解析:四项都属于自然灾祸监测系统的作用,延续性表如今①②③。
答案:A自然灾祸监测系统是由国度、区域及中央等各级组织,经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祸停止监测和剖析的网络系统。
据此完成56题。
5.自然灾祸监测的主体包括( )①世界级监测机构②国度级监测机构③地域级和基层社区机构④多种自然灾祸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D.④6.以下属于自然灾祸监测系统的监测对象的是( )①气候灾祸②地质灾祸③水文灾祸④生物灾祸⑤气候雷达⑥基层社区A.①②③④B.⑤⑥C.①③D.①②③④⑤⑥56.解析:只需熟习教材图3.1,不美观出自然灾祸监测系统的各级组织。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题 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题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表现为地震、火山喷发等现象。
(3)我国处在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4)太平美国美洲太平洋3.2019年,非洲东部吉布提、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乌干达及厄立特里亚等国面临6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这些国家的部分地区出现了粮食危机,估计有1 200万人饱受饥荒之苦。
阅读非洲东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简要分析本次非洲东部这些国家大旱的自然原因。
(2)面对干旱,这些国家在以后的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解析第(1)题,结合影响降水的因素分析,干旱的原因主要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考生在回答时可结合气温与蒸发量等因素分析。
第(2)题,非洲东部地区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具有季节差异,区域开发过程中势必要涉及水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答案(1)非洲东部地区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具有季节性,该地区位于赤道北部,夏季受信风影响,盛行热带大陆气团,降水少;气温高,蒸发量大,缺水;近年来气候异常,降水偏少。
(两点即可)(2)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提高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国际合作,协调好河流上中下游的用水关系;培育良种,采用抗旱品种;加强粮食储备工作等。
(其他回答合理即可)4.下图为1969~2019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当地菜农在寒潮到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解析第(1)题,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读图即可得知,其主要影响因素可从纬度位置、距冬季风源地的远近等方面分析。
第(2)题,可从水的比热容大、温度变化的速度慢进行分析,这跟放烟雾增强大气逆辐射的原理是不同的。
答案(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
纬度位置;地形。
新高考浙江选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8讲自然灾害与防治学案
第38讲自然灾害与防治1.自然灾害概述,(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b(2)自然灾害的特点b(3)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c(4)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相互关系d2.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1)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d(2)主要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d(3)虫灾和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b3.自然灾害与环境(1)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c(2)某地或某种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并列举防治措施d4.防灾与减灾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b自然灾害与防治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1)气象灾害:干旱、洪涝、热带气旋等。
(2)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3)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赤潮等。
(4)生物灾害:病虫害、草害、鼠灾、蝗灾等;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也属于广义的生物灾害。
2.自然灾害的特点(1)广泛性和区域性: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很广;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
(2)频繁性和不确定性。
(3)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
灾害过程及损害结果具有不可重复性。
(4)联系性:表现为区域之间、灾害之间具有联系性。
(5)造成危害的严重性。
(6)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3.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1)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人类对自然界实行掠夺性的利用,造成土壤侵蚀、土地沙化、森林枯竭、草原退化等,从而加剧了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频度和成灾强度。
(2)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随着工业化速度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带来的灾害越来越多,其中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导致的损害是区域性的,而气候变化、臭氧层耗竭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所带来的损害则是全球性的。
(3)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人类大型工程诱发自然灾害,如许多大城市面临着严重的地面沉降、地裂缝等问题。
人类采掘地下矿产资源造成地面沉降、塌陷和地裂缝等地表失稳现象。
人工边坡也经常出现崩塌、滑坡等地表失稳现象。
大型水库蓄水后,容易诱发地震。
【高中地理】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试卷(105份) 人教课标版99
[学生用书P298]1.(2016·济南市一模)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地质现象。
读下图,回答问题。
(1)据图说明滑坡最容易发生应具备的条件。
(2)为防止该区域滑坡的发生,请提出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第(1)题,据图找出滑坡发生最大频率的山体坡度和土质类型。
第(2)题,预防滑坡发生的措施主要包括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监测预报、加强宣传和灾后救助等方面。
答案:(1)坡度在15°左右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砂质土壤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
(2)岩土体改造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加强监测与预警预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等;植树造林(封山育林)。
2.(2016·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联考)据肯尼亚《东非人报》2015年10月18日报道,非洲东部地区6月~9月降水稀少,农业受旱灾重创,引发严重粮食危机。
阅读非洲东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非洲东部这些国家大旱的自然原因。
(2)面对干旱,这些国家应采取哪些措施?解析:第(1)题,大旱的原因往往是降水不足。
结合图示区域的气候类型分析。
第(2)题,防御旱灾的措施主要包括修建水利工程,改善环境、改良农作物品种;提高环境自我抗旱能力;加强区域用水协作协调能力等。
答案:(1)非洲东部地区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具有季节性,干季降水稀少;气温高,蒸发量大;近年来气候异常,降水偏少。
(2)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提高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国际合作,协调好河流上中下游的用水关系;培育良种,采用抗旱品种;做好粮食储备工作等。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6月30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县马尔康镇红苕沟发生泥石流灾害,大量的泥石流冲击体顺山势而下,将红苕沟行洪通道掩埋,造成道路中断,并对周边建筑造成破坏。
因预警有效、处置及时,灾害未造成人员伤亡。
下图为我国泥石流多发区分布示意图。
(1)说出我国泥石流多发区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四川省泥石流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灾害与防治》随堂练习及答案
【金版教程】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灾害与防治随堂对点练习新人教版[2018·衡阳模拟]下图为我国年寒潮等次数线分布图,据此回答1~2题。
1. 图中区域寒潮次数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从西北向东南递减B.从西北向东南增加C.从西向东递减D.从西向东增加解析:由图可直接读出寒潮出现次数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答案:A2. 寒潮来临时,我国北方农民常用熏烟办法防寒,保护农作物,原因是( )A.烟雾可以阻止寒潮前进B.熏烟能加热大气层,使大气升温C.烟雾能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D.烟雾能反射地面辐射解析:烟雾可以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逆辐射增强,起到保护农作物的目的。
答案:C[2018·浙江自选模块]读美国本土主要自然灾害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①-④代表不同的灾害类型。
完成3~4题。
3. 图中灾害类型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A.①龙卷风②海啸③飓风④暴风雪B.①海啸②暴风雪③龙卷风④飓风C.①海啸②飓风③龙卷风④暴风雪D.①飓风②暴风雪③龙卷风④海啸答案:C4. 下列关于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发生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飓风一般发生在春季B.暴风雪主要发生在冬季C.海啸一般发生在白天D.龙卷风主要发生在夜晚答案:B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龙卷风是中心气压极低的强风涡旋,它沿途经过的农田、房屋、人和牲畜都被摧毁殆尽。
美国龙卷风走廊(如图所示)平均每年形成1000次龙卷风。
这里龙卷风多发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有关。
每年春季,当来自落基山脉的干燥冷空气经过这一走廊时,与来自墨西哥湾沿岸的潮湿暖空气相遇,龙卷风便如期而至。
(1)龙卷风危害巨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析“龙卷风走廊”龙卷风多发的主要原因?解析:(1)回答龙卷风危害巨大的原因需要深刻理解龙卷风的形成。
龙卷风是在极不稳定天气下由空气强烈对流运动而产生的一种伴随着高速旋转的漏斗状云柱的强风涡旋。
其中心附近风速可达100 m/s~200 m/s,最大300 m/s,比台风(产生于海上)近中心最大风速大好几倍。
【高中地理】2017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训练题(42份) 人教课标版41
1.(2015·浙江自选,12,10分)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
右图为黄土高原某地陡坡耕地景观图。
完成(1)~(3)题。
(1)黄土高原陡坡耕地会(单选,3分)()①改变地貌类型②影响降水量③破坏自然植被④松动地表土体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有(单选,3分)()①地形坡度大②植被稀疏③降水量大④全年风大⑤土质疏松⑥冻融作用强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③④⑤(3)列举治理黄土高原陡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4分)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陡坡开垦,坡地地形不会改变,对降水影响不大;但是会破坏自然植被,土体缺少植被保护,地表土体松动。
③和④正确,选择D项。
第(2)题,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原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地形坡度大,植被稀疏,土质疏松,该地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是主要自然原因。
全年风力的大小对水土流失影响不大,冻融作用不明显,故A项正确。
第(3)题,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列举即可,主要有退耕还草(林)、植树种草、修筑梯田等。
答案(1) D(2)A(3)退耕还草(林);种草植树;修筑梯田。
2.(2015·福建文综,40C,15分)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和耕地、湿地面积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区域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9分)(2)简述该区域保护湿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6分)解析本题以我国东北湿地的保护为背景,考查读图分析、判断、表达能力。
第(1)题,仅需要描述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不需要指出耕地和人口的变化。
原因分析要从人口数量、耕地需求、城镇化等方面分析。
第(2)题,湿地保护措施要从改变产业结构、政策措施、教育措施、城镇规划建设等方面考虑。
答案(1)特点:湿地面积减少。
原因:由于人口增长,耕地需求增加;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大,促使人类大幅度开垦湿地。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训练
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训练11. (1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一场特大暴雨,这场暴雨造成多人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报道,7月21日至22日黎明,北京市平均降水量为170毫米,其中西南部最大降水量达460毫米。
材料二北京时间7月21日14时海平面气压图(单位:hpa)(1)分析此次北京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
(6分)(2)预防暴雨灾害可采取哪些措施?(4分)2.(10分)2010年圣诞节后,美国东北部大部分地区26、27日连续两天遭到了暴风雪的袭击,部分地区的积雪超过了60厘米。
当时有多个州和城市进入紧急状态,以应对暴风雪灾害。
完成下列问题。
(1)读“北美洲地形图”(图中粗线代表山地),从地形角度分析为什么美国比中国多暴风雪。
(2)简述大西洋生成的飓风穿过墨西哥湾时会得到加强的原因。
(3)2011年1月,我国北方地区冬小麦正遭受严重的干旱影响,这里很久没有下过一场像样的雨雪。
据此分析暴风雪对农业生产有利的影响3.(10分)红层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红色砂砾岩等岩层上发育的侵蚀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特点。
图16示意中国某区域红层地貌的分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示红层地貌区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该类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
(6分)(2)简述红层地貌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危害。
(4分)4.(10分)阿勒泰地区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处于新疆最北部,属干旱半干旱地区,每年春秋季节强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多发。
阅读表1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0分)表1为2月10—12日强寒潮期间阿勒泰地区天气现象及气象要素与最低温度情况(1)简述此次强寒潮期间阿勒泰地区天气现象的变化过程。
(4分)(2)阐述此次寒潮过境对阿勒泰地区农业生产可能产生的危害。
(6分)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训练21.(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沙尘暴作为一种气象灾害,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均有分布。
2017年高考地理 自然灾害与防治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
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项检测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8小题)读图,回答题目。
1.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①地势低洼,曲流多②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③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流不畅④众多支流汇聚,洪峰叠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该地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是( )A.深挖河道B.修筑大堤C.植树造林D.退耕还湖3.下列选项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是A.泥石流B.干旱C.台风D.洪涝如图为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关于我国滞洪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B.都位于河流上游地区C.都位于河谷地带D.都位于北方地区5.我国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稀少B.降水量少C.河网密度小D.平原面积小中央气象台于2017年2月7日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下图为2017年2月7日14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题。
6.此时寒潮带来的影响有( )A.四川盆地狂风暴雨B.青藏高原大幅度降温C.黄河中下游地区天气晴朗D.内蒙古地区出现大风降温天气7.图中甲处为昆明准静止锋,下列能正确反映其剖面结构的是( )A. B. C.D.图为入侵我国的某种自然灾害路径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8.由移动路径可判断,入侵我国的这种自然灾害是()A.寒潮B.台风C.洪涝D.干旱9.导致该自然灾害大规模爆发的天气系统可能是()A.气旋B.反气旋C.暖锋D.准静止锋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
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
船下行时运桐油青盐,染色的棓子。
上行则运棉花棉纱以及布匹杂货同海味。
贯串各个码头有一条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
(引自沈从文《边城》。
茶峒地处我国湘黔渝三省市交界)。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0.茶峒所在地区()A.山区植被茂密,主要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河流水运发达,河流一年中有春、夏两次汛期C.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D.沿岸地势低平,草原面积广阔,农业生产发达11.当地居民需防范的主要自然灾害有()A.寒潮、沙尘暴B.滑坡、泥石流C.台风、洪涝D.海啸、风暴潮12.茶峒在历史上曾一度成为湘西地区商贸繁荣的重镇,后来却逐渐衰落。
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 自然灾害与防治同步训练(含解析)(1)
选修Ⅴ自然灾害与防治第1课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回答1~3题。
1.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距海距离 B.地形条件C.局地水域 D.植被分布2.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 )A.虫害 B.冻害C.滑坡 D.洪水3.材料所示的地区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A.含沙量高 B.流程较短C.春夏汛明显 D.冰川补给为主甲图表示澳大利亚不同地区最容易发生火灾的季节,乙图是达尔文市的气候统计图。
读图,回答4~5题。
4.澳大利亚火灾的分布特点是( )A.秋季火灾的分布范围最广B.夏季火灾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C.30°S大陆东西沿岸火灾易发季节相同D.夏秋季火灾主要分布在印度洋沿岸5.达尔文市在冬春季容易发生火灾,原因是该季节( )A.降水较多,气温较高B.降水较少,气温在20℃以上C.降水较少,气温较低D.风力较大,气温在28℃左右影响我国的台风有西移、西北移、转向三种移动路径,其中转向路径台风常到达我国东部海面或我国沿海地区登陆后转向东北方向,路径呈抛物线状。
甲图是西太平洋台风转向点的平均经纬图,括号内是台风统计次数,实折线上各点表示纬度,虚折线上各点表示经度。
乙图是西太平洋部分地区示意图。
读图,完成6~8题。
6.台风转向点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的时段是( )A.5~6月 B.6~8月C.8~10月 D.10~11月7.乙图中,台风中心正从东南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靠近台湾东部沿海,速度明显减小,有转向的迹象,这个台风可能出现的时段是( )A.5~6月 B.6~7月C.8~10月 D.10~11月8.乙图中的台风靠近台湾时,主要是通过以下哪些方式造成对台湾的危害( )①狂风②暴雨③风暴潮④瘟疫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9.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mm。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训练(2021年最新整理)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训练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训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训练的全部内容。
自然灾害与防治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发生在我国的地震约占全球大陆地震发生次数的1/3左右,地震死亡人数约占全球的1/2.除贵州、浙江两省外,其他所有的省级行政区都发生过里氏6级以上的强震。
但是各省(市、区)之间地震灾害发生的情况仍有很大的差异。
下图显示了我国各省(市、区)地震灾害风险程度的差异性.(1)该图反映出我国地震灾害风险等级的区域分布有何特点?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我国应采取哪些措施以“缩小”地震灾情?答案:(1)我国地震灾害的地区分布不均,中西部地区地震灾害风险大于东部地区(具体而言,在西南、西北和华北地区的地震风险高于其他地区).主要原因:我国西部地区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交接地带上,是全球性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的组成部分;而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距全球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稍远.华北地区位于大板块内的活动构造带上。
(2)加强地震监测与预报;采取有效的避震措施;增强房屋等建筑物的抗震性;增强抗震意识;提高震后救灾应急能力等。
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地震灾害的地区分布不均,中西部地区地震灾害风险大于东部地区,板块交界地带、断裂构造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灾害.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地震灾害风险的差异主要与其所处的板块边界距离、所处的断裂构造带有关。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灾害与防治训练3
自然灾害训练三1.读堰塞湖形成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推测,图中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可能是什么。
(2)堰塞湖形成后,可能造成的危害有哪些?应该采取怎样的应急措施?解析:第(1)题,图中西坡由于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可能出现滑坡,导致滑坡体阻塞河道。
第(2)题,堰塞湖形成后,首先淹没了湖区村镇;其次,一旦堵塞物被破坏,湖水便漫溢而出,倾泻而下,下游形成洪灾,极其危险。
所以应采取开挖泄洪通道的措施。
答案:(1)西坡由于坡度陡,可能出现滑坡,导致滑坡体阻塞河道。
(2)危害:首先淹没了湖区村镇;堰塞湖的堵塞物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也会受冲刷、侵蚀、溶解、崩塌等。
一旦堵塞物被破坏,湖水便漫溢而出,倾泻而下,形成洪灾,极其危险。
措施:开挖泄洪通道。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我国主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2:灾害自救的几种方式。
(1)在材料1中a、b两个救灾物资储备基地中,应大量储备的物资是 ( )A.冲锋舟B.食品C.矿泉水D.棉衣(2)材料2六种遇到灾害时的自救方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原因分别是什么?解析:第(1)题,由图中经纬度可推知,a、b均在长江中游地区,这里多发生洪水灾害,应大量储备冲锋舟。
第(2)题,发生泥石流、水灾时应往高处逃;山崩、地震时要快速寻找安全的空间,蜷曲身体、降低重心,保护好头部,防止被砸伤;当火灾发生时浓烟上升,贴近地面可获得氧气,也能防止把浓烟吸入体内。
答案:(1)A (2)①⑤原因分别为:顺着泥石流的方向跑会被淹埋,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屋梁在地震中易倒塌。
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2011年的主题是“防灾减灾从我做起”。
材料2:中国部分主要减灾工程分布图。
材料3:淮河水系图。
(1)“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有利于(多选) ( )A.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B.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普遍增强C.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广D.社会综合减灾能力的普遍提高,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2)材料2中面积最大的生态工程是______________,该工程的主要功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练:第十九单元《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五部分地理(IB)部分第十九单元自然灾害与防治地质灾害及防御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
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
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据此回答下题。
1.(2013江苏地理,4,2分)芦山地震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震中位置同处龙门山断裂带,但芦山地震造成的损失较小,主要原因有()①震级较低②提前预报③防震意识强④救援及时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2012广东文综,5,4分)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部某地出现的灾害现场,其灾害类型是()A.泥石流B.地面沉降C.陨石坠落D.滑坡3.(2011北京文综,3,4分)在下图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4.(2013山东文综,33,10分)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读图回答问题。
(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6分)(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
(4分)5.[2013广东文综,40(2),4分]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河流众多而短小,渔业资源丰富。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材料一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示意图(下图)材料二爪哇岛地处板块边界上,北部是平原,南部是熔岩高原和山地,山间多宽广盆地,是世界上雷雨最多、土壤最肥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爪哇岛附近海域是世界上发生、灾害频率最高的地区之一,这些灾害有可能引发破坏性极大的海啸。
(4分)6.(2012福建文综,40B,15分)红层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红色砂砾岩等岩层上发育的侵蚀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特点。
下图示意中国某区域红层地貌的分布。
2017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高考AB卷分类试题 第22单元 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二十二单元自然灾害与防治A卷全国卷地质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及防御1.(2016·新课标全国Ⅰ,43,10分)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沟谷有厚度达300多米的堆积物。
中游河谷狭窄。
冰川末端深入森林带。
每年夏秋季常有冰川泥石流暴发,其破坏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
(10分)解析古乡沟上游地区沟谷堆积物数量大,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该地冰川量大,夏季消融,同时夏季降水量大,为泥石流的发生提高了动力条件。
中游地区狭窄的河谷,坡度大,更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
答案深厚的松散堆积物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物质条件;夏秋气温高,冰川强烈消融。
此时降水较为丰沛,冰川融水与降水叠加,提供了极为丰沛的水源;狭窄的河谷,巨大的落差,积累了巨大的能量。
2.(2014·课标全国Ⅱ,43,10分)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下图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
(10分)解析由图可知该地每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且6月份最多。
暴雨是诱发泥石流的重要原因,福建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所以6月份最多,7月份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天气,降水少,地质灾害较少,而8月份东南沿海开始出现台风,所以8月较7月多。
答案特点: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夏季多,冬季少)5~8月相对集中,其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
原因: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
3.(2014·课标Ⅰ,43,10分)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
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
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灾害与防治》随堂练习及答案
【金版教程】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灾害与防治随堂对点练习新人教版[2018·衡阳模拟]下图为我国年寒潮等次数线分布图,据此回答1~2题。
1. 图中区域寒潮次数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从西北向东南递减B.从西北向东南增加C.从西向东递减D.从西向东增加解析:由图可直接读出寒潮出现次数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答案:A2. 寒潮来临时,我国北方农民常用熏烟办法防寒,保护农作物,原因是( )A.烟雾可以阻止寒潮前进B.熏烟能加热大气层,使大气升温C.烟雾能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D.烟雾能反射地面辐射解析:烟雾可以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逆辐射增强,起到保护农作物的目的。
答案:C[2018·浙江自选模块]读美国本土主要自然灾害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①-④代表不同的灾害类型。
完成3~4题。
3. 图中灾害类型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A.①龙卷风②海啸③飓风④暴风雪B.①海啸②暴风雪③龙卷风④飓风C.①海啸②飓风③龙卷风④暴风雪D.①飓风②暴风雪③龙卷风④海啸答案:C4. 下列关于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发生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飓风一般发生在春季B.暴风雪主要发生在冬季C.海啸一般发生在白天D.龙卷风主要发生在夜晚答案:B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龙卷风是中心气压极低的强风涡旋,它沿途经过的农田、房屋、人和牲畜都被摧毁殆尽。
美国龙卷风走廊(如图所示)平均每年形成1000次龙卷风。
这里龙卷风多发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有关。
每年春季,当来自落基山脉的干燥冷空气经过这一走廊时,与来自墨西哥湾沿岸的潮湿暖空气相遇,龙卷风便如期而至。
(1)龙卷风危害巨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析“龙卷风走廊”龙卷风多发的主要原因?解析:(1)回答龙卷风危害巨大的原因需要深刻理解龙卷风的形成。
龙卷风是在极不稳定天气下由空气强烈对流运动而产生的一种伴随着高速旋转的漏斗状云柱的强风涡旋。
其中心附近风速可达100 m/s~200 m/s,最大300 m/s,比台风(产生于海上)近中心最大风速大好几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灾害与防治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发生在我国的地震约占全球大陆地震发生次数的1/3左右,地震死亡人数约占全球的1/2。
除贵州、浙江两省外,其他所有的省级行政区都发生过里氏6级以上的强震。
但是各省(市、区)之间地震灾害发生的情况仍有很大的差异。
下图显示了我国各省(市、区)地震灾害风险程度的差异性。
(1)该图反映出我国地震灾害风险等级的区域分布有何特点?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我国应采取哪些措施以“缩小”地震灾情?
答案:(1)我国地震灾害的地区分布不均,中西部地区地震灾害风险大于东部地区(具体而言,在西南、西北和华北地区的地震风险高于其他地区)。
主要原因:我国西部地区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交接地带上,是全球性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的组成部分;而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距全球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稍远。
华北地区位于大板块内的活动构造带上。
(2)加强地震监测与预报;采取有效的避震措施;增强房屋等建筑物的抗震性;增强抗震意识;提高震后救灾应急能力等。
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地震灾害的地区分布不均,中西部地区地震灾害风险大于东部地区,板块交界地带、断裂构造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灾害。
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地震灾害风险的差异主要与其所处的板块边界距离、所处的断裂构造带有关。
加强地震监测与预报、提高建筑物的防震性能、提高防震意识、提高震后救灾应急能力等,都可以“缩小”地震灾情。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是贵州省乌江新滩崩塌区等高线及剖面示意图,该处曾发生崩塌10余次,多发生在5~8月份。
据图说明乌江新滩崩塌发生的原因。
答案:等高线密坡度陡;上部岩体凸出,缺少支撑;在悬崖峭壁上采矿,破坏岩体平衡;多裂隙;5~8月为雨季,大雨或暴雨诱发崩塌。
解析:崩塌首先发生于陡峻的地方,其次与当地的地质构造特点和物质组成相关。
暴雨使得地表物质的性状发生变化,同时人类的不当活动也可能引起崩塌的发生。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
据统计,自然灾害中有80%为气象灾害,而干旱灾害又占气象灾害的一半左右。
材料二我国干旱灾害频次分布图。
(1)说明图中A、B两地干旱的主要发生时间。
(2)图中C地干旱灾害较为严重,简析该地干旱形成的自然原因。
答案:(1)A地:春季(3月~6月);B地:夏季(7月中旬~8月)。
(2)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多发:西南地区为季风区,冬春季节为旱季,降水少,夏季气温较高,蒸发旺盛;地表起伏大,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地表水缺乏(存留时间短,储藏条件差)。
解析:第(1)题,A地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形成春旱;B地7、8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气温高。
第(2)题,C地为西南地区,冬春季节为旱季,降水少,夏季气温较高,蒸发旺盛;地表起伏大,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地表水缺乏。
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雷暴和闪电是强对流天气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下图为我国某城市雷暴月均分布图和闪电
相对频率时间分布曲线图(以平均值100为标准)。
(1)描述该城市雷暴和闪电时间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
(2)雷暴和闪电易造成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说出防御措施。
答案:(1)雷暴:夏半年多于冬半年(或夏季多于冬季);闪电:白天多于夜晚。
夏半年比冬半年、白天比夜晚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
(2)加强监测预报;给高大建筑安装避雷针;雷暴天不要站在空旷处、高处和大树下;雷暴天不用手机、上网、看电视等;雷暴天减少外出;加强宣传、提高防雷意识等。
解析:第(1)题,通过读图不难得出答案。
结合所学知识,雷电的产生多是强对流天气造成的。
第(2)题,结合生活常识和所学知识,应从加强监测、安装避雷针、减少外出等方面来预防雷暴和闪电。
5.冻雨是冰水混合物与温度低于0 ℃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是我国冬季出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
2015年1月29日,贵州遭遇今年首场大范围冻雨天气,20个县市出现冻雨和电线结冰。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贵阳冻雨的危害。
(2)简述冻雨的防治措施。
答案:(1)①人员伤亡;②财产损失:作物冻伤冻死,甚至绝产;冻雨还能大面积地破坏幼林、冻伤果树等;③社会失稳:使电讯和电力中断;公路交通因地面结冰而受阻,交通
事故增多;④资源环境破坏。
(2)①加强冻雨灾害监测预报;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③加强冬季农田作物防寒;④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⑤编制应急预案;⑥完善救援体系。
解析:第(1)题,本题应抓住两个主要方面: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从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作答。
第(2)题,本题着眼于灾前、灾中、灾后三个不同阶段。
从技术、意识、行动三方面作答。
6.(2016·福建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西北某地区粮食种植面积约2 000平方千米。
当该地区部分耕地受灾时,全区粮食年产量发生变化。
下图示意该地区粮食年产量与水旱灾害受灾面积的对应关系。
(1)指出该地区粮食年产量与水旱灾害受灾面积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2)说出该地区为防治旱灾在农业生产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1)粮食年产量与旱灾受灾面积呈负相关,与水灾受灾面积呈正相关。
该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旱灾时,作物缺水严重,粮食减产;水灾时,未受灾地区的水分条件改善,粮食反而增产。
(2)加强气象监测预报等;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或开拓水源、发展集雨工程等);改善灌溉技术(或优化农业结构、推广耐旱的作物品种等)。
解析:第(1)题,注意两幅图分别表示粮食年产量与旱灾、水灾受灾面积的关系;原因要注意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水源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第(2)题,预防措施可从监测预报、修建水利工程、适应干旱环境等角度分析。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4年2月初,持续的强降雨使得法国西北部洪水泛滥,导致多个城市被洪水淹没,数千个家庭断水断电。
下图为法国部分区域图。
(1)根据材料,从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的角度分析本次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
(2)说出图示区域河流下游防御洪涝灾害的措施。
答案:(1)降水强度大、历时长,洪水来量大;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水系稠密。
(2)疏浚河道;加固堤防;加强雨情和水情监测预报;制定防灾减灾应急预案。
解析:第(1)题,洪涝灾害的发生主要与降水的强度大以及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有关。
第(2)题,防御洪涝灾害主要是加强监测预报、建设防洪工程、制定防洪预案等。
8.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近海水面异常升高,海水侵溢上陆的现象。
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超警戒风暴潮平均发生次数的逐月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省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该省防御风暴潮灾害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1)季节: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原因:该省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活动,易形成超警戒风暴潮;河流入海流量大,对风暴潮起顶托作用(或与天文大潮相逢),增加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次数。
(2)加强风暴潮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加固堤防;保护生物(红树林,
珊瑚礁)海岸,营造沿海防护林;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御风暴潮灾害的意识。
解析:第(1)题,由图中可以看出,该省区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时间主要是7~10月,属于夏秋季节。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经常受到台风的影响,形成的超警戒风暴潮较多,此外风暴潮的形成还与潮汐的大小、河流流量的大小有关。
第(2)题,风暴潮的防御措施要从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