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尼斯青少年道德发展理论及德育启示
2024年《德育新论》读书心得
2024年《德育新论》读书心得2024年,《德育新论》是我所读过的一本非常重要的书籍。
这本书是一部专门讨论德育问题的著作,对于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准、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对如何进行有效的德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下面,我将结合书中的内容谈一下我的读书心得。
首先,在读书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德育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
《德育新论》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指出德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关键。
通过对德育的实施,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提高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更重要的是,德育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因此,我认为德育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同时,在读书过程中,我也对德育的目标和方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德育新论》提出了德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使之成为具有道德担当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通过正面榜样的引领和道德规范的约束,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和道德能力。
同时,也需要借助其他教育手段如德育课程设置、活动组织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体验德育的力量。
读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德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需要注重实践和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
此外,《德育新论》中还强调了德育的创新和发展。
书中指出,德育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
我认为这一观点非常正确,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更新德育的调查研究,改进德育的理论和实践,更好地适应和引领社会的变化。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具有时代精神和时代素养的公民,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我也对德育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2024年浅谈学校德育工作理论与实践
2024年浅谈学校德育工作理论与实践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德育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对于提升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德育理论概述、德育实践方法、德育评价体系、德育师资建设、德育与家庭社会联动以及德育创新与发展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德育理论概述德育理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它涵盖了德育的目标、内容、原则和方法等方面。
德育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具有良好公民意识的个体。
德育内容通常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诚信教育、法治教育等。
德育原则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差异,提倡因材施教。
德育方法则包括说服教育、情感教育、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手段。
二、德育实践方法德育实践是将德育理论付诸实践的过程,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关键环节。
学校应根据德育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如组织主题班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德育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三、德育评价体系德育评价是对德育工作过程和成果的客观评价,是改进和提升德育工作的重要依据。
德育评价体系应以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社会责任感等为主要评价指标,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和手段进行评价。
如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德育表现信息,运用数据分析等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量化和分析。
德育评价应注重过程与结果的结合,既要关注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表现,也要关注学生的道德成长和进步。
四、德育师资建设德育师资是德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德育工作的效果。
学校应重视德育师资的选拔和培养,建立完善的德育师资队伍。
首先,要选拔具有高尚师德、较强教育教学能力和德育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德育课程教师和班主任等德育工作岗位。
2024年《德育十论》读书心得(2篇)
2024年《德育十论》读书心得《德育十论》是一本关于德育教育的重要著作,这本书向读者阐述了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来实施德育教育。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并对其中的一些观点产生了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作者在书中明确提出了德育的目标是培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社会主义人格。
这一目标强调了人格培养的重要性,并提醒我们,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有能力自主解决问题。
其次,我对书中提出的“爱国、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实事求是”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些价值观不仅是我们个体道德行为的准则,也是整个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通过课堂教育、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方式,学校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价值观的内涵,并在行为上加以体现。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还能够影响他们的行为和决策,在事业和社会中付出更多的积极努力。
另外,我也被书中对家庭教育的重视所触动。
书中提到,家庭是每个人人生的第一课堂,是培养个体道德品质的最基础的地方。
家庭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教育,尊重孩子的个性,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为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
我认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家庭和学校形成良好的合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德育工作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德育并非只是理论的探讨,更需要通过实践来实现。
学校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德育讲座等,帮助学生将道德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同时,德育工作也需要因材施教,因人施策。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和需求不同,需要因势而变,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只有这样,德育教育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发展。
最后,这本书给我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即德育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当代国外青少年道德教育模式对我国德育的启示
3、启示之三:注重医学生的综 合素质培养
国外全科医学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人文素养、沟通技 巧、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等能力。我国医学教育应借鉴这一经验,注重培养医学 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4、启示之四:推进医学教育改 革和发展
我国医学教育应借鉴国外全科医学教育模式的成功经验,积极推进医学教育 改革和发展,完善医学教育体系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全 科医生,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2、体验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游戏等体 验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和理解道德问题。例如,法国的“生活哲学”课 程设计了许多体验式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3、跨学科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将道德教育与不同学科相结合,培养学生的 综合素质和思考能力。例如,加拿大的“伦理学与社会研究”课程将伦理学与社 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社会问题。
四、结论
国外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对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 国应积极引进和吸收这一先进的教育模式,结合本国实际情况,不断推进医学教 育改革和发展,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临床实践能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 长的卫生健康需求。
感谢观看
当代国外青少年道德教育模式 对我国德育的启示
目录
01 一、国外道德教育模 式的分类和特点
03 三、国外道德教育模 式下的德育评价体系
02 二、国外道德教育模 式下的德育教学方法
04 参考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当代,国外的 青少年道德教育模式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趋势,对我国德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借 鉴意义。本次演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当代国外青少年道德教育模式对我国德 育的启示。
国外道德教育对我国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启示
年对国家的热爱 。 在 全 球 “ 体 化 ” 时 代 , 国都 把 德 育 工 作 的 基 点 根 植 一 的 各 于 传 统 文 化 及 爱 国主 义 教 育 中 , 就 启 示 我 们 , 对青 少 年 进 这 在 行 德 育 工 作 时 , 国 主义 始 终 是 主题 , 具 有 强烈 的爱 国 主义 爱 要 观 念 , 止 西 方 的腐 朽 思 想 对 我 国 青 少 年 的利 诱 、 覆 , 免 防 颠 避 缺 乏 价 值 判 断 和 选 择 能 力 的 青 少 年 出 现 迷 失 国 家 方 向 、 家 国 意识淡薄和传统价值观 、 民族 观扭 曲 的现 象 。 同时 , 进 一 步 要 加 强 对 我 国 民族 传 统 的 继 承 和 吸 收 。 我 国 有 五 干 年灿 烂 的 民 族文化 , 丰 富 的德 育 资源 , 些 我们 应该 充 分 加 以利 用 。 有 这 如: 可以利 用重要 的传统节 日、 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的 德 育 价 值 来 增 强 青 少 年 的 民族 自豪 感 。实 践 证 明 , 响 民族 唱 精 神 和 国家 意 识 的主 旋 律 是 青 少 年 思 想 道 德 教 育 恒久 不变 的
第1 O卷
第 3期
漯 河职 业技 术 学 院 学报
J u a fL o e Vo a in l c n l g le e o r l o u h c to a h oo y Col g n Te
Vo _ 0 No 3 l1 .
M _ 01 d 2 1 v
2l 0 1年 5月
d i 1 . 9 9 j is . 6 17 6 . 0 1 0 . 4 o :0 3 6 / .sn 1 7 —8 4 2 1 . 3 0 5
关于德育的国外文献
关于德育的国外文献德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教育过程,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外,德育也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各国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对德育的研究和实践也非常丰富。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德育的国外文献,以期为我们的德育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首先,美国教育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的《道德发展理论》是德育领域的经典之作。
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人们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他提出了六个道德发展阶段,从简单的顺从和惩罚到自我价值观的内化。
科尔伯格的理论为德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框架,帮助他们了解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并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
其次,英国教育学家罗杰·哈特(Roger Hart)的《儿童参与研究》是关于德育的重要文献之一。
哈特认为,儿童应该在学校和社会中有参与决策的权利,他们的声音和意见应该被尊重和重视。
哈特的研究表明,儿童参与决策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主性,促进他们的道德发展。
这对于德育工作者来说,意味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和决策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此外,荷兰教育学家杰拉尔德·维尔斯(Gerald Vinten)的《德育的实践与评估》也是一本值得关注的文献。
维尔斯提出了一种基于实践的德育模式,强调德育应该是一种全面的教育过程,需要结合学校和社会的实践活动。
他还提出了一套德育评估工具,帮助教育工作者评估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和德育工作的效果。
这对于我们的德育工作者来说,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
最后,澳大利亚教育学家约翰·希尔(John Hattie)的《可见学习效果研究》也对德育的研究有一定的启示。
希尔通过对大量研究的综合分析,发现教师的行为和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如提供及时的反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等。
国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和借鉴
国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和借鉴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湖北潜江,433100 【摘要】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青少年道德教育问题,学习和借鉴当代国外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趋利避害,为我所用,从而探索出我们自身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国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启示;借鉴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青少年道德教育问题,并纷纷调整道德教育的思路和策略,形成了全球性道德教育的新景观。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政策保护,资金投入,规划教材,教师培训等多个方面作出了积极有效的努力,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有效性,也取得了很多的成绩。
但是,面对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全球化背景,我们所取得的成绩还远远不够,仍然存在许多重大的问题亟待解决。
所以,学习和借鉴当代国外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趋利避害,为我所用,从而探索出我们自身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一、国外青少年道德教育概况 1.美国美国政府一直强调加强青少年“道德品质”、“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认为学校应该在加强青少年道德发展方面担负责任,要求建立一种“健全的道德教育”,帮助青少年学生选择更高的道德标准,对团体和社会具有更大的公民责任心;强调在多元、多变的社会形势下加强青少年学生自主意识、认知能力的培养和参与,以及实践精神的塑造,帮助学生在对各种价值观审慎思考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理智的选择,并鼓励他们参与道德实践;强调和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价值观教育、人格教育。
美国高校道德教育实施的是全面主义的道德教育方式,也就是不专门开设一门道德教育课程,而是将道德教育融合在各科教育之中。
其途径主要有四条:(1)通过正式的课程,以课堂教学的形式来进行不管是美国教育家的思想观点和建议,还是学校实际的教育情况,美国通过学校正式课程,以课堂教学的方式来进行道德教育已成为主要的途径之一。
尤尼斯青少年道德发展理论及其启示
通过实践 , 少年从 青
与他人 的关 系中认识 自己,进一步促进道德行为的选择 及 实施 ,而道德行为又会促进青少年道德 自我认 同感的
形成 ,彼此 循环不断巩固。 在研究 道德 品质与 自我认 同感之间的互 补关 系时 ,
的影 响。 蹦 ‘ 但时而久之 ,人们意识 到品德 是 由一定
第 2 0卷n o M d n n U i e s o r a f u a ja g n v t t l i iy
V . N 7 O1 20 o. J . u1 2 l 01
2 1 年 7月 01
文 章 编 号 t 0 88 l ( 0 1 70 1-2 10 .7 7 2 1 )0 . 11 0
尤尼斯青 少年道德 发展理 论及其启示
郭晓君 陈超群
海 口 5 15 ) 7 18 (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海南
摘
要 :尤尼 斯对积极参加社会公 益活动的青 少年做 了多项研 究并提 出其青 少年道德发展理论。此理论 重视 道
德行 为对道德培 养的作 用,认为应 3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社会 交往 ,在和谐 的人 际关 系中促进青 少年道德 同一性 的发 - "
尤尼斯 以人本 主义的角度提出 :青少年道德 自我认 同感
的形成基 于对人 性的普遍理解 以及对社会公 共利 益的关 心。 ’ 青少年可 以尊重社会 中的每一个个体 ( 论 无
这个个体吸毒,酗酒,无家可归等等 ) 才是道德品质良
收稿 日期 :2 1.12 0 IO —l 作者简介 :郭晓君 ( 9 6 ) 18 一 ,女 ,山西平遥人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 0 级 研究生,研究方 向:教 09 育学原理 。 陈超群 ( 9 6 )女 ,江西九江人 ,海 南师范大学教育科 学学 院 2 0 级 研究生,研究方 向:教 1 8一 09 育学原理。 ll 1
当代国外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走向及其启示
国朝野 震动 , 很快 便颁 布 了一部 《 国防教 育 法》, 加
强 了科 学 、 数学 、 语 等 “ 三艺 ” 程 , 缩 了历 外 新 课 压 史、 地理 、 民教 育 等思 想 教 育科 目。而 片 面重 视 公 智育 轻视德育 的结果是 教育质 量连 年下 降 , 生道 学 德状 况 及学 校风 纪 恶化 , 以致 18 9 3年 美 国教育 改
当代 国外青少年道德教育 的走 向及其启示
6 3
以美 国为 例 。冷战 中 , 联 卫 星率 先 上 天 , 苏 美
神就 没有 民族 、 国家。 因此 . 界各 国都 意 识 到 民 世 族精 神应成 为青少 年道德教育 的灵 魂 , 道德 教育 必 须致 力于培 养本 国青 少年 的民族精神 。 美 国强 调 宣扬 所 谓 “ 国 精 神 ” 强 调 要 培 养 美 , 具有 “ 烈 的对 国家 的 忠诚 感 ” 美 国人 , 青 少 强 的 让 年成 为有 民主精神 、 勇于开拓 、 以当美 国人 为 自豪 , 即“ 当一名 美国人 比当任何 其他 国家 的 国 民更好 ”
鲍淼 芳 李
(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 陕西
翼
西安 7 06 ) 10 8
摘
要: 青少 年道 德危机 成 已为 当今 世 界 面临 的最 大危 机 之 一。 青少 年 道 德教 育成 为 全球
共 同关注 的重 大课题 , 讨 国外青 少年 道 德 教 育 的基 本 走 向, 探 目的是 学 习借 鉴 国外 有 益 经
的满足 。概括 地 说 , 多青 少 年是 以 自我 为 中 心 、 许
国外青少年道德教育状况及对我国高职学生德育工作的启示
“ 道德迷惘的一代” 。联合 国前秘书长加利深刻指 道德 判 断力 、 自我 防御 力 日益 下 降 , 凸显 了当代学
收 稿 日期 :2 0 — 7 1 090—0
基金项 目:2 0 0 9年共青 团江苏省委青 少年和青少年 工作研究课题项 目 “ 中外青少 年道德教育 比较 研究” 项 目编号 : (
德 困境、 发展 趋势以及道德特点等进行分析 , 旨在共 同努力培 育富有 民族精神的好公 民、 凸现具有健全的人格教
育、 突出品德教 育的多元整合化等, 这对我 国高职 学生德 育工作具有很大的启发 意义和借鉴作 用。
关键词 :国外青少年 ; 道德教育 ; 启示
中图 分 类号 : 1 G7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2 7 0 (0 90 — 0 6 0 17 — 4 1 20 )8 0 5 — 4
第 8 期
贾仕林 : 国外 青 少 年 道 德 教 育 状 况 及 对 我 国高 职 学 生 德 育 工 作 的 启示
5 7
校 道德 教育 的盲 点 、 足 和所存 在 的 问题 。 不
( ) 展 趋势 二 发
中 , 提 出 道 德 教 育 的 十 二 项 目标 : 会 正 义 、 就 社 社
20 09年第 8 期 第2 4卷 总 第 2 9期 1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教通讯 )
J u n l f in s e c es U ie st f e h oo y o r a o a g u T a h r n v ri o c n l g J y T C mmu iain o c t n l d c t n o n c t Vo a i a u a i o f o E o
德育与学生活动的有机结合
风 尚。学校要 大力宣传国家 、 社会 、 团体 、 个人以及学校对贫困大学生的 帮助 , 教育学 生要有 感恩之心 , 回报之心 , 自己力所能及的青年志愿 用 服务活动来 回报社会 , 影响社会 。 学生在积极 参与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 中, 可以发挥 自身所长 , 在帮助他 人, 与社 会事务 和公益活动的 同时 , 参 获得一定 的自我价值肯定感 , 并增 强学生 的生活责任感 , 培养他们敬业 的工作态度和形成利他 主义的道德情操 。结合 自己所学专业特点进行 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 ,可以使 学生更加 了解 自己所学 的专业和所学专 业的社会价值 , 使今后 的学 习更具有 目的性 和方 向性 , 以及 自己在职业 生活中的地位 、 权利与义务等 , 这些都为学生 以后走人工作 岗位打下了 良好的基础 。 青年志愿者活动具有道德辐射功能 , 青年志愿 者通过 自己 的道德学习与道德实践 活动提 高了 自己道德文化素质 ,同时通过青年 志愿 者活动对外部社会环境和他人施加道德影响 , 青年志愿者倡导“ 奉 献、 友爱 、 互助 、 进步” 的口号 , 实践见义勇为 、 助人为乐 、 尊老爱幼 、 扶贫 济困的具体行动 , 深入 了解和认识社会 ,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既培养了与 社 会公众的深厚感情 , 激发起青年 志愿 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 使命感 , 最 主要的是将“ 爱心助人 , 服务社会” 的风气洒向社会的各个角落 , 响 影 和带 动着社会各阶层和群体共 同参 与到社 会公益和社会保障事业 , 润 物细无声的净化 了这个社会的风气。 亚里士多德说 :德性 和其他技术一样 ,是用了才有 ,不是有了才 “ 用 。 随着改革 开放的深入 , ” 社会的道德文化素质有 着不好的发展趋势 , 这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不协调的标志。整个社会都在 加强德育 教育 ,学校作为社会人才的提供场所更应肩负起重要的责任 ,通过设 计、 开展 具有创 新精神 、 科学的管理方式 、 与时俱进的思想的学生活动 和大力支持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学生活动的开展使 学生的道德认识 内化 、 华为道 德信 念和道德理想 , 升 必将其转化 为道德行为 , 潜移默化 的转变和提高着整个社会的道德文化素质。 詹姆斯 ・ 尤尼斯认 为, 的品德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别 的东西 , 人 就是 “ 对社会 事业 的关心和参与” ,而青少年 时期积极参加道德实践活动的 人, 当他们进入社会 , 比那些当初没有参加这些活 动的人更 关心社 会 、 社区 , 积极从事帮助别人和社 区发展等社会公益活动。学生 活动是学 并 校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 和重要形式 。随着社会 的发展和信息时代 的到来 , 以往的说教形式德育也不能提高他人 的道德文化素质 , 只有通 过学生活动的实践方式才 能实现道德 自律 ,才能具有真正的道德文化
2024年《德育新论》读书心得体会(2篇)
2024年《德育新论》读书心得体会2024年,《德育新论》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在读书过程中获得了很多启发和思考。
以下是我的读书心得体会。
《德育新论》这本书主要讨论了德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德育的有效方式。
书中强调了德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成为有道德修养、责任感和社会意识的公民。
通过德育的指导,学生将不仅仅获得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发展自己的品格和精神。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德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品质。
在现代社会,只有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有能力和素质的人。
因此,教育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和课程安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
我深深地认同书中包含的一个观点,即德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责任,而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责任。
这也正是我对德育的一个新的认识。
德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参与和合作。
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学校则可以通过制定德育课程和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而社会则可以通过法律法规和道德约束来引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
只有当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才能够真正达到德育的目标。
另外,我在书中看到了一些新的德育教育方法。
作者提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约束能力。
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形式,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书中还提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教育不是一味地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成为有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人。
此外,《德育新论》中还提到了德育与其他学科的关联。
德育不应该被孤立地看待,应该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
例如,德育与语文学科的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能力;德育与体育学科的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身体素质。
这种跨学科的教育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 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社会学习品德理论是由( A.埃里克森 B.费斯廷格 C.班杜拉 D.皮亚杰 2.受到他人或规范的压力,个体产生的符合他人或规范要求的行为称为( )。
A.模仿 B.从众 C.服从 D.认同 3.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 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 )。
A.模仿 B.从众 C.认同 D.内化 4.采用道德两难故事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
A.斯腾伯格 B.柯尔伯格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 5.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 称之为( )。
A.模仿 B.从众 C.服从 D.认同 6.爱国主义情感属于( )的道德情感。
A.直觉的 B.想象的 C.行为的 D.伦理的1)提出的。
7.品德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生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 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
A.新观点 B.认知结构 C.价值体系 D.策略系统 8.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致在( )。
A.一年级 B.三年级 C.五年级 D.六年级 9.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 10.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称为( )。
A.态度的认知 B.态度的评价 C.态度的情感 D.态度的意向 11.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 A.内化了的成分 B.动力性成分 C.非智力成分 D.态度的核心成分 12.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向 D.道德行为 13.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属于( )。
2024年《德育十论》读书心得模版(2篇)
2024年《德育十论》读书心得模版潘聪聪夸美纽斯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民主主张,认为“所有男女青年,不论富贵和贫贱,都应该进学校”。
为了实现这一主张,他创制了学校体系,发明了班级授课制,这种主张和体系至今为我们所沿用。
现就读书后做如下几点体会:一.对于教育力量的坚信他认为人心如同树木的种子,树木实际已经存在种子里面."我们不必从外面拿什么东西给一个人,我们只须使他的固有的、藏在身内的东西展露出来."这就是说,人有发展的极大可能性,但是这咱可能要靠教育才能变成现实,正如玉石要经过雕琢才能变成饰物,牛马要经过训练才能为人服役一样.人心又如土壤、白纸与蜡,只要园丁当心,土壤可以长出各种赏心悦目的植物.白纸上什么都没有写,但是什么都能写上.蜡能变成各种形式,人脑也是一样,它能接受万物的影像.这就是说由外力加以铸范的.这外力有两种:环境和教育.但教育可以左右环境的影响.具体到每一个人时,他认为几乎没有教育不好的儿童,他满怀信心地说:"我们差不多找不出,我们也差不多找不出一块粗糙的木板粗糙到了完全不能刻上什么东西的地步。
咱们的学生正是像夸美纽斯先生所描述的那样,他们并不是“一块晦涩的镜子晦涩到了完全反映不出任何影像的田地”,也不是“一块粗糙的木板粗糙到了完全不能刻上什么东西的地步”。
我们要像园丁一样耐心的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发现他们的潜力,挖掘出来这些,鼓励学生,赏识他们。
二.对于教学方法的重视夸美纽斯对于旧时学校缺点的体会是很深刻的.他说,旧时学校"教导青年的方法通常都是非常严酷的,以致学校变成了他们的才智的屠场.他自己就是一个不幸的人,是千千万万人中的一个,悲惨地损失了一生一世的最甜美的青春,在教育的小节上面浪费了青春的鲜美的岁月." 所以他决心写出《大教学论》来"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使青年们能够"迅速地,愉快地,彻底地进行学习.因为,既然人是一咱可教的动物,教育的力量又是十分巨大的,可见教育办得不好的原因是教学方法不好,不是人的智力不够,也不是学科太难."世上也没有一座岩石或高塔,高到了在合适的位置放了梯子,或在石上合适的地方凿好了台阶和装上防止跌落的栏杆之后还没有人爬得上去的."固然,"在智慧方面,快乐地加入旅行的人很多,而能登峰造极的人是很少的.但这并不证明人类的心智有什么达不到的目的,只是证明阶梯安排得不好,或是数目不够,有危险,没有修理而已――换句话说,就是方法有困难".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咱们的学生基础太差了,什么也学不会……”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好好考虑下自己给他们搭建的梯子或台阶是否合适啊。
道德发展理论对学生道德感培养之借鉴刍议
作者简介:张旭(1975-),男,甘肃民勤人,高级教师,从事德育研究。
张旭(甘肃省民勤县昌宁镇昌宁中学,甘肃民勤733399)摘要: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一定的道德要求的心理过程。
道德教育过程中,学生的道德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培养学生的道德感是进行德育工作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不同的道德教育理论,其理论基础和研究重点各有不同。
这就使得教师们在进行德育研究时,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而必须在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基础上,以理论为依据进行德育实践,使德育实践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时代性和系统性。
基于此,文章详细分析道德发展理论背景下培养学生道德感的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道德发展理论;道德感;科学性;合理性;时代性;系统性;立德树人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33-0073-04道德发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它主要关注学生在不同道德发展阶段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并以此来探讨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它分为前道德阶段、社会与道德发展阶段、道德教育阶段,不同阶段的要求和任务各不相同。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充分运用德育理论和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感,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实现教育目标。
一、道德发展理论概述道德发展理论,又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人在幼年时期就已经具有道德思维能力。
这一阶段的儿童会对道德规范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怀疑,但不能理解道德规范的真正含义,在他们的人格发展中,开始出现道德判断能力、评价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儿童会按照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进行判断和评价,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表现出道德上的两面性。
例如,儿童知道“这个行为是好的”“这个行为是不对的”等。
他们还会根据自己所处社会环境和家庭情况作出判断。
如在游戏中,有的儿童会把别人当成敌人而加以攻击,有的则会把别人当作朋友而予以合作。
夸美纽斯德育思想对小学德育工作的启示
夸美纽斯德育思想对小学德育工作的启示
,
韩尼克·梅斯·美纽斯德(Henri-MarieSillien)是20世纪新教民族宗教学
术界中备受尊敬的思想家,他被誉为“现代神学之父”,也是基督宗教德育教育的倡导者和宣传者,对于开展小学德育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
美纽斯德育思想的基本特征在于重新认识和理解人,将其处理、改造和完善的
目的统之为一句经典的口号:“照顾好孩子的心灵,他的身体就会像大人一样无忧无虑。
”他坚持以“重视孩子的心灵,重新认识孩子的本性和天性”为德育观念和把握德育本质的原则,强调“无分对象”,强调宗教德育和纯真修身,有助于孩子精神上的交流、信仰的根基和思想深度的挖掘。
美纽斯德育思想很好地体现了以孩子为中心的原则,强调以“教育最先看孩子”的思路来理解孩子,注重孩子的主体意识、自觉性和思想自由,对于重视孩子的行为监控和跟踪,严格施行监督机制,努力提高孩子的自尊,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进而培养孩子成熟负责的性格,提高孩子积极向上精神和行为习惯,有助于孩子建立目标控制自己的风格,增强健康的智力防御机制,拓宽实践的道路,给孩子更加开放的空间和支持系统,为孩子谋取福祉,满足孩子所需,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以及社会结构的完善,有利于小学的整体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韩尼克·梅斯·美纽斯德的德育思想为小学德育工作提供了科学的
思路指导,对学校能够更好地推行有效的宗教德育和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2024年《学生发展与德育实效》学习心得
2024年《学生发展与德育实效》学习心得学生发展与德育实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它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素质的提升。
在2024年的学习中,我对学生发展与德育实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心得,希望能够对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有所帮助。
一、对学生发展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发展是指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各个方面的发展,包括智力、体力、情感、社交等多维度的发展。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
在课程学习中,我了解到学生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家庭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支持,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社会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帮助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才。
二、德育的重要性和实效性德育是学生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学习本课程,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和实效性。
德育不仅仅是传统教育的一部分,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的基础。
在课程学习中,我了解到德育不仅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引导,更是要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示范给学生。
教师和家长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同时,学校和社会应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社会文明氛围,让学生能够接受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
三、学生发展与德育的策略和方法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我对学生发展与德育的策略和方法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首先,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才能,帮助他们发现和培养自己的优点和潜能。
其次,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智力、品德、身心健康、创新能力等方面,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外教育家德育理论
中外主要教育家心理学家及其重要理论一、扬·阿姆斯·夸美纽斯Comenius,Johann Amos(1592~1670)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出身于一磨坊主家庭。
年轻时被选为捷克兄弟会的牧师,并主持兄弟会学校。
三十年战争(1618~1648)爆发后数十年被迫流亡国外,继续从事教育活动和社会活动。
他尖锐地抨击中世纪的学校教育并号召“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提出统一学校制度,主张普及初等教育,采用班级授课制度,扩大学科的门类和内容,强调从事物本身获得知识。
主要著作有《母育学校》、《大教学论》、《语言和科学入门》、《世界图解》等。
《大教学论》全面地论述了改革中世纪的旧教育、建立资本主义新教育的主张,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第一次把教育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完成了教育理论上有史以来的重大变革。
它开创了近代教育理论的先河,成为划时代的巨著。
因此,夸美纽斯被称为近代的“教育巨匠”和“教育理论的始祖”,也有人称他是教育史上的“哥白尼”。
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育对社会的作用,认为“教会与国家的改良在于青年得到合适的教导。
”他希望通过教育,改革社会道德普遍堕落的现象,从而“减少黑暗与倾轧”,得到“光明与和平”。
同时,他也高度肯定了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
认为“假如要形成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去形成”,“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大教学论》第39页)他把人的心灵比做园地中的泥土,可以栽种各色花木,结出累累果实。
夸美纽斯尖锐地批评了旧学校的种种弊端,“学校变成了儿童的恐怖场所,变成了他们才智的屠宰场”,提出了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原则,教育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即儿童的天性和年龄特征。
他说:“我们的格言应当是:凡事都要跟随自然的教导,要按观察能力的发展第次,要使我们的方法依据这种顺序的原则”。
于是,他提出了划分儿童年龄阶段的主张,把0一24岁划成四个阶段,即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春期,每期6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3 年 2月
淮 北 职 业技 术 学 院 学报
J OUR NAL OF HUAI B E I P RO F E S S I ON AL AN D TE CHNI C AL C O L L E GE
Vo I . 1 2 NO . 1 F e b . 2 O 1 3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的今天 , 青 少 年 的 道 德 教 育 问 题 一 直是教育界 的热点 问题 , 美 国 当代著 名发 展心 理学 家 、 美 国华 盛 顿 天 主 教 大 学 发 展 心 理 学 系 教 授 — — 詹 姆 斯 ・尤 尼斯通过研究 青少 年期 的社 会性 与道 德发 展和 教育 提 出
种 因贫 困而 造 成 的现 象 加 以关 心 , 从 而 抛 弃 了 最 初 对 无
家可归者 所持 的消极 看 法 和对 无 家 可归 者 的冷 漠 态 度。 许 多 学 生 还 改 变 了对 自我 的认 识 , 改 变 了 自己 原 先 认 为 自
己无 法改 变社 会 的 观念 , 认 为 他 们 能 够 运 用 自 己 的 智 慧 和 力量 来 纠 正 各 种社 会 问 题 。 此 外 , 尤 尼 斯 通 过 梳 理 青 少 年
源是人际关 系, 道 德 发 展 的本 质 在 于 学会 尊 重 。对 此 , 教 育 者 应通 过 社 会 实 践 活 动促 进 青 少年 道 德 的发 展 。
关键 词 : 尤尼斯 ; 青少年; 道 德 中图分类号 : G 6 4 2 .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 8 2 7 5 ( 2 0 1 3 ) O 1 — 0 0 1 4 — 0 2
青 少 年 道德 发 展 理 论 。 该 理 论 的 提 出对 道 德 认 知 发 展 理
论 提出挑战 , 为 研 究 道 德 发 展 提 出 了新 的 视 角 。学 习 尤 尼
于 对 作 为 人 和 社 会 成 员 的 犹 太 人 的 尊 重 。 当 被 问及 其 救 人 的缘 由及 对 犹 太 人 的 看 法 时 , 他 们 的 回答 是 “ 尊 重 所 有 的人 ” , “ 尊 重 一个 人 , 而无论其 出身如 何” , “ 不 能 因 为 信 仰 或 社 会 地 位 的不 同而 歧 视 别 人 ”他 们 已 把 这 种 对 自身 之 外 的 他人 的 尊 重 推 及 整 个 社 会 , 表 现 出 对 社 会 的 认 同 和 尊
一
、
尤 尼 斯 青 少 年 道 德 发 展 理 论 的 研 究 背 景 及 研 究
方 法
美 国 中小 学 教 育 受 科 尔 伯 格 道 德 认 知 发 展 理 论 的 影
响, 在 较 长 的时 间 内仅 重 视 培 养 学 生 道 德 推 理 和 道 德 价 值
辨析而忽略了对学生道德行 为 的引导 , 导 致 青 少 年 问题 严 重, 引发 社 会 关 注 。尤 尼 斯 向 道 德 认 知 发 展 理 论 提 出 挑 战, 他提 出, 人 的道 德 行 为 主 要 不 是 道 德 认 识 决 定 的 , 而 是
尤 尼 斯 提 出 以 社 区 服 务 为 核 心 的 道 德 教 育 干 预 。 从
由对 生 命 、 对 他 人 的 尊 重 决 定 的 。他 认 为 人 的 尊 重 态 度 与
人 的认 知 推 理 能 力 无 关 , 而 是 由个 体 在 社 会 化 过 程 中 通 过
1 9 9 0年 开 始 , 尤 尼斯 和他 的学 生 考 察 了参 加 社 区 服 务 和 其 他 各 种 实 践 活 动 对 青 少 年 公 民 政 治 意 识 和 道 德 发 展 的 影 响 。通 过 研 究 , 他发 现通 过参 加社 会实 践 活动 , 许 多 学 生 能 对 无 家 可 归 者 的人 性 作 出 正 确 的 评 价 , 把 无 家 可 归 看 做
影 响 。另 一方 面 , 通过 整理 青少 年实 践 活动 的相 关文 献 ,
将青 少 年 的 实 践 活 动 充 分 融 人 道 德 发 展 的 研 究 中 得 出 相
关结论 。
二、 尤 尼 斯 青 少 年 发展 理 论 的 主 要 观 点
同一性具有两个 基本 的要 素 , 一是 对他 人 的尊重 , 二 是 对 社 会 的 尊 重 。尤 尼 斯 通 过 分 析 相 关 研 究 者 对 二 战 时 期 犹
太人营救者的研究 , 发 现 营 救 者 的 助 人 行 为 并 不 是 出 自高
深 的道 德 推 理 , 而 是 道 德 同一 性 或 身 份 感 的 自 然 表 现 , 出
一
与他 人 建 立 的依 赖 关 系 而产 生 的对 同类 共 情 之 本 能 。
尤 尼 斯 主要 通 过 调 查 法 和 文 献 法 进 行 研 究 。从 1 9 9 0
年开 始 , 尤 尼 斯 与 他 的 学 生 一 方 面 考 察 青 少 年 参 加 社 区 服
务 和其 他 各 种 实 践 活 动 对 其 公 民 政 治 意 识 和 道 德 发 展 的
重 。他 们认 为 , 社 会 的组织 应遵循 民主 的原则 , 其 中 每 个 成 员都 享有 同 样 的 人 权 , 不拯 救犹 太人 , 就 破 坏 了 民 主 社
会 的根基 。 ( 三) 道德发展的途径 : 社 区服 务
斯 的 理 论对 我 国 青少 年 道 德 教 育具 有启 发 意 育启示
邱 佳 佳
( 海 南 师 范 大学 教 育 科 学 学 院 , 海南 海 口 5 7 1 1 5 8 )
摘 要: 美 国 当代 著 名 发 展 心 理 学 家詹 姆 斯 ・ 尤 尼 斯 通 过 研 究 青 少年 期 的 社 会 性 与 道 德 发 展 和 教 育 , 提 出 道 德 的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