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福克纳与《喧哗与骚动》

合集下载

论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意识流手法的运用福克纳意识流

论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意识流手法的运用福克纳意识流

论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意识流手法的运用福克纳意识流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被公认为是美国最出色的小说家之一。

他一生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与近百篇短篇小说,其中15部长篇与绝大多数短篇的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被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其主要脉络都是杰弗逊镇及其郊区的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个家族的几代人的故事,时间从1800年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该世系共有600多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在各个长篇、短篇小说中穿插交替出现,而《喧哗与骚动》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一《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也是他花费心血最多、本人最喜欢的小说。

小说讲述的是南方没落地主康普生一家的家族悲剧:老康普生游手好闲、嗜酒贪杯,其妻自私冷酷、怨天尤人。

长子昆丁绝望地抱住南方所谓的旧传统不放,最后因妹妹凯蒂风流成性、有辱南方淑女身份而恨疚交加,竟至溺水自杀。

次子杰生冷酷贪婪,三子班吉则是个白痴,虽已33岁却只有3岁小儿的智能。

本书通过这三个儿子的内心独白,围绕凯蒂的堕落展开叙述,最后由黑人女佣迪尔西对前三部分的“有限视角”作一补充,归结全书。

小说大量地运用了多视角叙述方法及意识流手法,是意识流小说乃至整个现代派小说的经典名著。

二《喧哗与骚动》意识流手法的运用,看上去虽十分庞杂,然而客观上仍是为刻画人物性格服务的。

意识的流动不仅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而且符合人物当时特定的心境,这可说是作品意识流手法运用的一大特点。

小说中的几个主人公除凯蒂和迪尔西的性格是由旁人(包括作者)的叙述(意识流动)来刻画之外,班吉、昆丁、杰生等人的性格主要是由他们各自的意识流动来刻画的。

在作品中,班吉是个天生的白痴,他虽然已经33岁了,但其智力却只相当于3岁幼儿的水平。

他的意识是不可能有什么时序与逻辑的,对什么事他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的意识只是一个完全处于被动状态的头脑所记录下来而又未经消化的感官印象片断,它们杂沓地并列堆砌在一起,是一种自在而混沌的意识,只有叙述者的直觉而没有选择、评价和判断。

《喧哗与骚动》读后感

《喧哗与骚动》读后感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一部经典之作,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人性描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发生在美国南方的一个小镇,主要围绕着康普森家族的衰落展开。

通过对康普森家族三个子女班吉、昆丁和杰生的描绘,福克纳展现了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家庭。

在这个家庭中,父权制度、种族歧视和社会不公等问题都得到了深刻的反映。

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被作者对人物心理的刻画所吸引。

班吉虽然智力低下,但他却拥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

昆丁则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他为了维护家族的荣誉而努力,但最终却无法摆脱命运的捉弄。

杰生则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族的命运,但最终还是无法逃脱家族的诅咒。

这些人物形象让我对人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此外,《喧哗与骚动》中的叙事手法也让我印象深刻。

福克纳采用了多角度、多线索的叙事方式,使得故事呈现出一种错综复杂的结构。

这种叙事手法既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性,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中的南方社会问题

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中的南方社会问题

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中的南方社会问题简介《喧哗与骚动》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于1929年出版的小说,被认为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小说以南方康奈尔县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种族、阶级、道德与爱情交织的复杂社会。

本文将探讨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深刻反映的一些南方社会问题。

种族问题南方社会在当时依然积存着严重的种族隔离和歧视现象,这也体现在了《喧哗与骚动》中。

例如,在小说中,黑人男性查尔斯因涉嫌谋杀面临处决,但对于白人男性格里科姆·万德拉,却只有轻微处罚。

这种不平等对待直接反映了当时南方社会对黑人群体存在的明显偏见和不公正态度。

阶级问题《喧哗与骚动》揭示了南方社会明显而持久的阶级分化。

小说中展现了康奈尔县社会的金钱精英和贫困阶层之间的巨大鸿沟。

格里科姆·万德拉家族代表着土地与财富的权力,而博伊德·桑普森家族则代表着穷困与束缚。

这种社会分化导致了不同阶层之间的冲突和不公平对待。

道德问题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对南方社会的道德价值观进行了深入探讨。

小说中呈现出了人们被自己固有道德观念束缚但又违背自己良知的复杂心理。

例如,主人公坎迪斯为了保护家族利益而放弃真爱;女主角翠西尽管知道格里科姆·万德拉并非是个好人,却无法抵挡他带来的诱惑。

这些道德边界的模糊和扭曲反映出当时南方社会普遍存在的价值观念困扰。

爱情问题《喧哗与骚动》还探讨了爱情在南方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

无论是坎迪斯和弗朗西斯,还是翠西和格里科姆·万德拉,他们的爱情都受到了家族、社会压力以及文化限制的干扰和阻挠。

这反映了当时南方社会中保守传统观念对个人自由和真爱的剥夺。

结论《喧哗与骚动》作为威廉·福克纳的经典之作,在揭示南方社会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真实而细腻地描绘各个角色的命运,福克纳成功地呈现了南方社会在种族、阶级、道德和爱情等方面存在的深刻问题,并引发了读者对此进行思考和讨论。

《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第一篇:《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The Ecological Feminism Consciousness of William Faulkner in the Sound andthe Fury 摘要: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通过康普生家族的衰败和凯蒂的悲剧揭示了男权社会及其中心文化对生态和女性的双重压迫,表达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向往以及对女性能够取得自身权利和地位的期望。

关键词:男权社会,女性,压迫Abstract: By the decay of Compson’s family and the tragedy of Caddy in the Sound and the Fury, William Faulkner reveals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and center culture’s making double oppression to ecological and women, expressing the author’s expectations to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and the women’s possession of their own rights and status.Key words: patriarchal society, women, oppression 一福克纳与《喧哗与骚动》威廉·福克纳出生于美国南部的一个种植园主之家。

乡土气息浓郁的小镇、美国南部的地方风情、家庭环境都成为福克纳创作的无尽源泉。

福克纳以近二十部长篇小说及上百部短篇小说构建了自己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在“约克纳帕塔法郡”里,充满了种族矛盾、男女困扰和家庭的不和谐。

威廉福克纳代表作是什么

威廉福克纳代表作是什么

威廉福克纳代表作是什么威廉福克纳代表作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同时他也是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押沙龙,押沙龙!》等为威廉·福克纳代表作。

《喧哗与骚动》是威廉·福克纳最经典的作品。

小说通过一个美国南方没落贵族家庭的描写,来反映当时美国社会的冷漠和畸形。

康普生家族曾是一个显赫一时的南方贵族,当时到了康普生先生的时候,家产只剩下一幢破坏的房子。

康普生先生每天酗酒成性,充满了悲观厌世的态度,在他死后,把这种情绪也传染给了他的儿子昆丁。

康普生太太是一个冷漠的女人,没有母亲应有的温情,反而认为自己在康普生家里吃亏受气。

而昆丁的妹妹凯蒂是一个风流成性的女子,昆丁认为,妹妹的所作所为和南方传统淑女形象不符,有辱门楣,因此在妹妹结婚后不到一个月,昆丁投河自尽。

《我弥留之际》也是威廉·福克纳代表作之一。

讲述了一个名叫艾迪的小学教师,在弥留之际,告诉自己的丈夫和儿子,一定要把她的尸体运回杰弗生,实现她魂归故里的愿望。

但是她死的时候,正好大雨倾盆,驾着骡子外出的两个儿子被困在路上,直到三天后,他们才得以返回,并载着他们母亲的尸体上路。

一路上,他们经历了洪水冲垮桥梁,骡子被淹死等变故,为了护送艾迪的尸体,他们不仅倾家荡产,而且还患上了不同程度的精神病。

《押沙龙,押沙龙!》是威廉·福克纳代表作中最复杂、最深奥的一部。

讲述萨德本来到杰佛生镇,得到了一块土地,并在那里建起了庄园,成为当地最大的庄园主之一。

其后,由于南北战争的爆发,南方庄园经济的迅速崩溃,萨德本的庄园也随之没落,同时故事还掺杂着几代人的恩怨纠葛。

威廉福克纳作品特点威廉·福克纳作品特点主要有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架构描写、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多角度的叙事手法、抽象的语言风格和象征隐喻形式的当代神话模式多方面。

意识流创作手法是福克纳作品最大的特点。

喧哗与骚动

喧哗与骚动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书名出自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第五幕第五场麦克白的有名台词:“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 却没有任何意义。”
我把表给你,不是要让你记住时间,而是让你可以偶尔忘掉时间,不把心力全部用在征服时间上面。因为时 间反正是征服不了的,他说。甚至根本没有人跟时间较量过。这个战场不过向人显示了他自己的愚蠢与失望,而 胜利,也仅仅是哲人与傻子的我还能闻到耀眼的冷的气味。
目录分析
出版说明 编委会名单
1928年4月7日 1910年6月2日
1928年4月6日 1928年4月8日
附录康普生家: 1699—1945年
“外国文学名著丛书” 书目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 1897年9月25日-1962年7月6日),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 一,意识流文学在美国的代表人物,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原因为“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 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他一生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与12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15部长篇与绝大多数短 篇的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其主要脉络是这个县杰弗生镇及其郊区的属于 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个家族的几代人的故事,时间从1800年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系中共600多个有名 有姓的人物在各个长篇、短篇小说中穿插交替出现。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喧哗与骚动》。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喧哗与骚动》,书名来自莎士比亚的《麦克白》:"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 义。意识流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200余万字,非常非常长,让人没有勇气去读。康 普生一家,四个孩子,分别是昆丁,凯蒂,杰生和班吉。

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相关知识

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相关知识

3、智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读
•《1928年4月7日》 “班吉的部分” •《1910年6月2日》 “昆丁的部分” •《1928年4月6日》 “杰生的部分” •《1928年4月8日》 “迪尔西的部分” •C——A——B——D •有内在的逻辑性:童年时代的事、大学时代 的事、杰生当家后的事、当家前的事。
• 故事从班吉遥远而原始的情感世界进 入昆丁理想而脆弱的主观世界,又进入杰 生卑微而庸俗的常识世界,最后结束于迪 尔西那个平静而充满爱的宗教世界,全面 展现了凯蒂 “美丽而悲惨的一生。
(二)、《喧哗与骚动》
• “明天,明天,再一个明天,一天接着一天地 蹑步前进,直到最后一秒钟的时间;我们所有 的昨天,不过替傻子们照亮了到死亡的土壤中 去的路。熄灭了吧,熄灭了吧,短促的烛光! 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 手划脚的拙劣的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 臭中悄然退下;它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 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找不到一点意义。” ——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
迷惘的一代
“迷惘的一代”(TheLostGeneration)是第 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 20年代初,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 斯泰因对 海明威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 把这句话作为他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 起》的题词,“迷惘的一代”从此成为这批虽 无纲领和组织但有相同的创作倾向的作家的称 谓。 所谓“迷惘”,是指他们共有的彷徨和失望 情绪。“迷惘的一代”尽管是一个短暂的潮流, 但它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确定了的。
了。
6、艺术手法
•采用了多角度的叙述方法。让三兄弟 即班吉、昆丁与杰生各自讲一遍自己的 故事,随后又自己用“全能角度”,以 迪尔西为主线讲剩下的故事。 •主要借用意识流技巧来表现人物隐秘 的、混乱的内心世界。

《喧哗与骚动》读后感

《喧哗与骚动》读后感
人与外部世界,语言与事实(真理)的关系可以类比。不同的语言 主体,都竭力描述着那沉默而神秘的“它”,造就喧嚣一片。尽管从 真理或全知上帝的角度看,大概世人皆为痴人,言语皆为说梦。
感谢聆听!!
作家以文为生,但越靠近现代,文学对文字、语言的怀疑 越多。在《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便以一种游戏式探索, 呈现了现代作家对语言的反思。
《什么是历史》(What is history):里面将历史比作一座远山, 人必选取一个角度去望山,因而无论如何不可得其全貌。但又不可 因此否认山具有一个确定的实体,或因此放弃对山的欣赏。
语言与心智息息相关,一个人的写作或话语风格体现着他 /她灵魂的模样。三种不同的语言风格,也可以视为三种 看待世界的角度,三种接近事实的方式。那个居于中心的 “事实”,是本书的核心事件,即凯蒂的失贞。凯蒂的形 象在三种叙述中不断变化。她是班吉眼中母性化身的好姐 姐,是昆丁极力保护的脆弱妹妹,是Jason所憎恶的家中耻 辱,是婊子。 然而作为叙述的对象与叙事中心的凯蒂,却 像暴风眼一样在大部分时间中保持了沉默。她的沉默,多 少反衬了几位男性滔滔絮语背后的主观或说自我中心。
《喧哗与骚动》是威廉•福克 纳最著名的作品,几乎每个 人都对这个名字耳熟能详。 它以四个人物的不同视角将 一个故事讲了四遍,如同一 部交响乐的四个乐章,构筑 了一个立体主义的美国南方 社会,其创作手法之大胆丰 富,足以为一部“创作艺术 教科书”,是现当代文坛罕 见的大手笔。《喧哗与骚动》 被福克纳认作自己“最伟大 的作品”,它也是公认的福 克纳小说中最精美的一部。
• 小说分为四部分,分别由四个人讲述同一个故事。有智 障弟弟班杰明完全时空错乱的心理活动;有昆汀在自杀 前的种种臆想;有杰森有私利无亲情的所作所为;有黑 人女仆眼中的烦扰家事。这些人以及他们所讲述的故事 中的另外的人,如凯蒂、父亲母亲、毛莱舅舅,他们所 有人似乎都在同时发出声音,急于诉说自己的欲望、困 惑、愠怒和绝望。这些声音就如同现代派交响乐中的那 种乐句,如低吟和嘶吼,倾诉着人在凝滞的时间中的窒 息和苦熬,此起彼伏地充满整部小说的每一页,但没有 一句是和谐和有意义的。

文学考研 【赏析】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文学考研  【赏析】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赏析】福克纳《喧哗与骚动》内容梗概小说的正文由四个部分组成。

1928年4月7日班吉部分白痴班吉是南方世家康普生家的小儿子,他最爱溜达的地方是高尔夫球场,那块地本是在他名下的牧场,因为家里要让他的大哥上哈佛大学被变卖了。

他爱听打球的嚷叫“开弟”(意即球童),弱智的他误以为是叫他心爱的姐姐“凯蒂”。

童年时凯蒂经常照顾安抚他,她身上的树林般清香对他是安慰剂,但后来姐姐有了男友,他嗅不到那清香了,便大嚎起来。

他还曾下意识地去追逐路过的女学生,二哥杰生给他做了去势手术。

在他毫无逻辑的头脑里,许多发生过的家庭大事绞成一团,构成了一个贵族世家日益衰败的独特图景。

1910年6月2日昆丁部分昆丁是康普生家的长子,在哈佛大学念书。

这天早上他没有去上课,出门去买了两只沉重熨斗,准备带着它投河自尽。

他的绝望直接来自于妹妹凯蒂的不规行为和婚事。

她先是与北方来的推销员幽会,怀孕后又嫁了一个银行家。

昆丁曾试图教训那个推销员,也曾拒绝替未来的妹夫掩盖以前在哈佛大学时的劣迹,劝说妹妹不要嫁这个小人。

他脆弱的心灵无法承受罪恶的现状和暗淡的前景带来的精神压力,决心一死了之。

在信步漫游中,他帮助一个迷路的意大利女孩寻家,被误认为拐带幼女,抓进警局。

后又与傲慢粗暴的同学打了一架。

他洗净伤口,收拾好衣物,给家里留下一封信,准备自杀。

19284月6日杰生部分杰生是康普生家的次子,从小自私冷酷,缺乏爱心。

他觉得家里亏负了自己。

离婚的姐姐把私生女小昆丁寄养在他家,他不但克扣了姐姐寄来的抚养费,还时时找借口在精神上折磨17岁的外甥女。

1928年4月8日迪尔西部分迪尔西是康普生家的黑人女佣,忠诚地为这个不幸的家庭服务了几十年。

这天大早起来拾掇柴火,准备早餐。

杰生发现他多年积攒和克扣来的七千美元被小昆丁盗走,气急败坏地请警察帮忙,厌恶他的警长不予理会,他只得自己追踪,无功而返。

迪尔西带着白痴班吉上教堂听牧师布道,深受感动。

研究综述福克纳在我国开始引起较广泛的关注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

福克纳_喧哗与骚动_中昆丁形象分析

福克纳_喧哗与骚动_中昆丁形象分析

外国文学研究C H A N G C H E N G /2011/3 (144)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昆丁形象分析魏金梅1897年,威廉·福克纳出生在美国南部密西西比州的新奥尔巴尼。

他生于一个声名显赫的大家族,父辈们曾参加过墨西哥战争、南北战争以及内战后的重建,并在当地政坛和铁路运输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青年时代,福克纳就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

在他创作的小说中,福克纳着力刻画了美国内战之后南方势力的衰退。

许多小说描写了南方贵族阶级在内战及战后重建的过程中,因失去财富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日趋衰落的情形。

在福克纳笔下,约克纳帕塔法县里充斥着老宅的家丑和那些昔日的大人物、族长和将军的阴魂,而他们的贵族家庭已无法重振昔日的雄风了。

在昔日辉煌影子的笼罩下,这些贵族们试图牢牢抓住往昔南方贵族的价值观、行为规范以及那些腐化的、脱离现实的观念。

因此,福克纳笔下的贵族大家庭中总是存在着逆子及有伤风化的女儿,还有蓄奴制阴影下白人与黑人之间深深的仇恨。

1929年10月,福克纳出版了他的第四部小说———《喧哗与骚动》,这也是他的第一部天才之作,被业内界人士认为是20世纪小说中最有创新与实验意识的作品。

这部小说刻画了一个曾经显赫的密西西比州杰弗生镇的康普生家族自内战前即开始的衰败。

福克纳借助几个不同人物对孩提时代的回忆,并通过对事件与形象的主观刻画来深刻展现了人类的体验。

康普生家是密西西比州杰弗生镇的名门望族之一。

祖上曾经开创伟业,后来在内战中又驰骋沙场,保卫家国。

自内战以后,康普生家的财富、土地和地位开始逐渐丧失。

康普生先生是个酒鬼,自私自利的康普生太太是个臆想症患者。

她生下四个孩子,却对他们不闻不问,全交给黑人女佣迪尔西抚养。

大儿子昆丁是个敏感的精神病人;女儿凯蒂执拗、可爱而又激情似火;生性刻薄、精神卑微的杰生总受到姐弟们的蔑视;班吉是一个对时间和道德无任何概念的“白痴”。

由于得不到自私冷酷的康普生太太的母爱,女儿凯蒂充当了母亲的角色,对昆丁和班吉来说她是爱与关怀的象征。

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中的南方文化解读

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中的南方文化解读

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中的南方文化解读1. 引言1.1 概述在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中,他以独特的笔触描绘了南方地区的文化风貌。

通过对家族观念、社会等级制度、土地与家园的象征意义以及家族衰落和社会变革冲突性描写的解析,本文将深入探讨福克纳如何将南方文化元素融入其作品中,探寻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概述全文内容,明确文章的目标;其次,介绍南方地区概况和南方文化特点,并探究威廉·福克纳与南方文化之间的关系;接着,简要介绍《喧哗与骚动》这部小说中的情节背景和主要人物;随后,在第四部分详细解读小说中涉及到的南方文化元素,包括家族观念和社会等级制度、土地与家园的象征意义以及家族衰落和社会变革冲突性描写;最后,在结论部分对主要观点进行总结,并对威廉·福克纳作品和南方文化的价值进行评估,同时提出了对其他类似主题作品研究的思考。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喧哗与骚动》这部小说中涉及到的南方文化元素进行深入解读,探寻福克纳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南方地区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通过此次解析,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南方文化在福克纳作品中的重要性,并为类似主题的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2. 南方文化背景:2.1 南方地区概况:南方地区指的是美国的南部地区,主要包括亚拉巴马州、阿肯色州、佛罗里达州、乔治亚州、肯塔基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北卡罗来纳州、南卡罗来纳州、田纳西州和弗吉尼亚州。

这些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而闻名于世。

2.2 南方文化特点:南方文化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关注家庭价值观念:在南方文化中,家庭是至关重要的。

家人之间的情感联系通常非常紧密,而且重视传统价值观念和家族荣誉。

婚姻和子女关系在南方文化中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2) 强调社会礼仪和传统:南方人民注重彬彬有礼和绅士风度,并对礼貌与尊重给予高度重视。

世界文学名著诞生记.《喧哗与骚动》

世界文学名著诞生记.《喧哗与骚动》

世界文学名著诞生记.《喧哗与骚动》--------------------------------------------------------------------------------几黑东| 读书专栏| 2009-3-13 16:52:03 | 收藏| 阅读278次〔美〕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是外界的,也是内心的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的代表和旗手,也是表现“时代精神”的作家。

他一方面描绘南方,同时又表现了二十世纪“现代人”所关切的重大问题,如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西方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问题,罪与赎罪问题,历史负担与如何对待这一负担的问题等。

福克纳作品中这些深刻的社会主题和由此而产生的社会意义使得人们不仅仅把他作为一个描绘地方色彩的乡土作家来看待。

在艺术表现上,福克纳一方面继承了美国现实主义小说的传统,一方面对小说的表现手法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和尝试。

他用“多角度”的手法增加作品的层次感与立体感;运用“时序颠倒”、“对位式结构”、“象征隐喻”等艺术手段使得他的小说如奇峰叠岭,变幻莫侧。

意识流手法的运用更增添了其作品无穷的魅力。

因此,福克纳既是美国现实主义小说传统的继承者又是一个大胆的革新者。

传统与创新的完美结合使福克纳震惊文坛,并确立了他在美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的地位。

人们称他是“当代描写失败、背叛及死亡的艺术大师”,“迷路的现代人的神话—的发明者”。

发表于1929年的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也是他自己最喜爱的作品。

他自己曾说,他所以最心疼这部作品,是因为它曾最使自己“心烦”、“苦恼”,这就好比做娘的固然疼爱当上了牧师的儿子,可是她更心疼的,却是做了盗贼或成了杀人犯的儿子。

《喧哗与骚动》何以最使福克纳“心烦”、“苦恼”呢?这得从头讲起。

小小邮票王国里的探索小说《喧哗与骚动》的书名出自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第五幕第五场麦克白有名的内心独白: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划脚的拙劣的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下,它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哗和骚动,却找不到一点意义。

《喧哗与骚动》赏析

《喧哗与骚动》赏析

《喧哗与骚动》赏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喧哗与骚动》赏析作为一个乡土文学家,福克纳对美国南方小镇和劳动人民有深厚的感情。

他找到乡村社会劳动人民淳朴善良、热情勇敢等精神道德,也看到他们愚昧落后贪小自私的另一精神世界,更着意描写他们无法适应现存社会和变化中的道德观念,往往成为失败者。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最着名作品之一.在结构上,《喧哗与骚动》是赋格曲式的,这里面的形式的确可以说真是循环的——真正说来是没头没尾的,因而也没有逻辑上的起点;我们只好顺随着作者的冗长繁琐的絮絮叨叨来兜冗长的圈子,它用一道光,往内里投向中心,但每一回都是从一个新的角度,新的观察点出发,所以故事的展开是一会儿在这种颜色下,一会儿又在另一种颜色下,一会儿讲到以往,一会儿讲到后来;那些讲到后来的事在当时必然叫人莫名其妙。

可在福克纳先生构思的模式里是完整的东西,对于我们必然是不完整的,直到最后一块砖安上了它的位置为止;所以在故事展开的某一个阶段上或从某一个观点上是“真实”的东西,从一个观察点上看来就变得“不真实”;而且我们发现,我们进行的活动之一就是试将真实跟传奇区别开来这样令人入迷的游戏,仔细观察传奇是怎样从真实中演化出来的,而最后得到的结论是:区别本身就是虚妄的。

《喧哗与骚动》有结实的四个乐章的交响乐结构,也许是整个体系中制作最精美的一本,是一本詹姆斯喜欢称作“创作艺术”的毋庸置疑的杰作。

错综复杂的结构衔接得天衣无缝,这是小说家奉为圭臬的小说——它本身就是一部完整的创作技巧的教科书。

在许多意识流的作品中,这种报流水账的方式破坏了整个作品的戏剧性,而且把这种叙述降为一种没有可供分析的框架的病案史,甚至降为一种与时代脱节的乱糟糟的原始意识。

福克纳从来不只是一个杂乱现象的报道人,他始终是一个生气勃勃的讲故事者。

可以举了例子。

在《喧哗与骚动》中,他采用了意识流的最极端最如同梦幻的手法,但这种手法只用在该书最前面的两个章节中,而且用这种手法勾勒的一个情节,在后来的章节中也逐渐变得清晰明朗了。

[谈《喧哗与骚动》及其现代派艺术特色]喧哗与骚动艺术特色

[谈《喧哗与骚动》及其现代派艺术特色]喧哗与骚动艺术特色

[谈《喧哗与骚动》及其现代派艺术特色]喧哗与骚动艺术特色威廉・福克纳是美国现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南方文学”的中流砥柱,也是西方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家。

福克纳出生在美国南方密西西比州北部的拉法艾特县。

他的祖先曾是密西西比州新阿拉巴马的一个颇有名气和声望的大种植园主,但到福克纳出生时家族已开始没落。

福克纳从小对种植园主世家由盛而衰过程中的种种境遇十分熟悉,因此他在日后的创作中,写尽了自己家庭生活的印象和感受。

约克纳帕塔法是福克纳为他的许多小说虚构的密西西比州的一个县城,在印第安语中,约克纳帕塔法一词是“崩陷的土地”的意思,福克纳用它来称呼自己作品的背景,除了表达对故土的眷恋,还包念着更深的意义:他以发生在这块土地的若干家族几代人的故事作为主要脉络,贯穿于一生中的大部分作品。

这些小说组成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规模宏大的小说总集,文学界称之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

福克纳创作世系小说之时,正是美国南方作家空前活跃时期。

当时正值二战后,南方以最快的速度发展、变化,旧日的南方即将被工业化的南方所淹没。

知识分子目睹南方社会衰亡的过程,心情爱恨交织,他们难以在工业化的社会中找到新的思想归宿;有的知识分子虽然属于已经改变了的新社会,但心灵上时时感到瓦解了的过往社会的余音,充满了不安与骚动。

他们不约而同地把自己的文化取向对准寻根和怀旧。

在这种思潮中,福克纳的世系小说突出表现了南方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

他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似鲜明的地方志,有明确的疆域划分,独特的民族风情。

小镇中心是杰弗生小镇,它有典型的南方地貌和特色,小说写出了小镇独特的南方风貌。

强烈的南方意识与地域的气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地域文化在审美意识中得到呈现,作为一种历史的文化,南方文学是有鲜明的印记精神的。

福克纳的这些小说集中反映了美国南方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对待社会变革的态度,反映了南方社会的动荡与变迁。

但同时,福克纳也超越了地方的观念和局限,在作品中表现了现代人所面临的深刻的社会问题,这样,他的作品便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广泛社会意义的经典之作。

福克纳《喧哗骚动》

福克纳《喧哗骚动》

简析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摘要:《喧哗与骚动》自从问世以来一直以其独特的方式吸引着读者的目光,它不止是五个人讲的故事,而是一曲华丽的乐章,福克纳用其独特的意识流手法演绎了一曲美国南方的悲歌,让我们沉湎、陶醉其中。

关键词:福克纳思想背景人物简析艺术手法一、作家生平思想及家庭背景威廉·福克纳于1897年9月25日出生在美国南方密西西比州北部一个叫纽艾尔巴尼的小镇,他的祖上曾经有辉煌的历史,是南方的名门望族。

他的曾祖父威廉·福克纳,人称老上校,既是种植园主又是军人、作家、政治家,尽管老上校在曾孙出生八年前已经死去,但他对福克纳的影响很大,他的才干、魄力和创业精神为小福克纳所倾倒。

福克纳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故事充实着他的日常生活,听父亲的朋友们讲故事,听老人们讲南北战争的故事,尤其是他家的一个黑人女佣考利奶奶会讲很多故事。

镇上的人们完全沉浸在过去时代,对旧南方的怀念、对现实的不是他们不断美化战前那段短暂的繁荣和夸大南方将士在内战中的英勇。

美国南方最本质的特点是农业社会、种族主义和清教传统。

南方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思想意识深深影响着福克纳,他的身上和作品都带有“南方性”他不仅强调他同南方这块故土之间的联系,他更强调同南方的过去和历史之间的渊源,这使他的思想带上了向后看的深沉的历史意识。

埃兹拉·庞德曾经说过,“在城市里,视觉印象接二连三而来,既有重叠,又有交叉,是‘电影摄影式’的;在村镇上,人们有着顺序感和共同分享的知识。

因为镇上人知道革命前后和革命期间那些人干过些什么事情,镇上人的生活是‘叙事的’”。

福克纳的现代主义思想,除了受艾略特、乔伊斯、伯格森等人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根源于一战以后西方世界普遍存在的深刻的精神危机,这场空前规模、空前残酷的战争给本来就处在衰落中的基督教文化和传统价值观致命的一击,使它终于崩溃了。

他的作品中“过去”经常是压倒一切的因素,人们笼罩在过去的阴影中,或者简直就是生活在过去。

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名言名句摘抄(13条)

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名言名句摘抄(13条)

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名言名句摘抄(13条)1、人们都生活在一种梦境中,在这里,你跑,却不能离开你无法相信的一种恐惧,你奔向一个安全的境地,对之你并无信心。

2、任何一个活着的人都比死去的人强。

但是任何一个活着的人都不比另一个活着的人强多少。

3、人者,无非是其不幸之总和而已。

你以为有朝一日不幸会感到厌倦,可是到那时,时间又变成了你的不幸了。

4、它什么也不是,仅仅是一种声音。

这哀伤的不平之鸣很可能亘古以来就存在于空间,仅仅由于行星的汇合而在一刹那间形之于声。

5、所有的事情,连改变它们一下都是不值得的。

6、纯洁是一种否定状态因而是违反自然的。

7、人们都生活在一种梦境中,在这里,你跑,却不能离开你无法相信的一种恐惧,你奔向一个安全的境地,对之你并无信心。

8、八月末在家的那些天就如这样,稀薄的空气中带着渴望,有点忧伤,有点怀念,又有点熟悉。

9、奇怪的是,不管你怎么不舒服,总有男人来跟你说,你的牙齿得全面检查一下,也总有女人来跟你说,你该结婚了,来教训你该怎么样做买卖的总是个自己一事无成的人。

10、还有一刻钟。

然后我就不在人世了。

最最令人宽慰的词句。

11、他已顺应潮流,成为实利主义者,仇恨和绝望有时又使他成为一个没有理性、不切实际的复仇狂和虐待狂。

12、女人从来就不是童贞的。

纯洁是一种否定状态因而是违反自然的。

伤害你的是自然。

13、这只表是一切希望与欲望的坟墓,我现在把它交给你,你靠了它,很容易掌握证明所有人类经验都是谬误的归谬法。

这些人类的所有经验对你祖父或曾祖父不见得有用,对你个人也未必有用。

我把表给你,不是要让你记住时间,而是让你可以偶尔忘掉时间,不把心力全部用在征服时间上面,因为时间反正是征服不了的,他说。

甚至根本没有人跟时间较量过。

这个战场不过向人显示了他自己的愚蠢与失望,而胜利,也仅仅是哲人与傻子的一种幻想《喧哗与骚动》(The Sound and the Fury)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经典作品。

《喧哗与骚动》中昆汀的人物浅析

《喧哗与骚动》中昆汀的人物浅析

《喧哗与骚动》中昆汀的人物浅析本文将以《喧哗与骚动》中的昆汀·康普生为例,对威廉·福克纳小说中美国南方人的困惑和困境的表现进行分析。

1、过去的囚徒福克纳曾在《喧哗与骚动》的导言中说南方已死。

《喧哗与骚动》中的人物昆汀,是一个腐朽没落又敏感的南方青年,痴迷于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在的格格不入。

1910年6月2日,十九岁的密西西比人昆汀·康普森,西装口袋里揣着两个六磅重的熨斗,一头扎进了哈佛校园附近的查尔斯河。

《喧哗与骚动》中他的独白或许能说明他自杀的动机:对妹妹不贞的焦虑、父亲德酗酒、默认的悲观世界观,以及他试图把道德秩序强加给这个正在变化的世界的无效尝试。

然而,要想理解昆汀,就要理解他所处的社会和历史条件。

昆汀所处的时间和地点使他暴露在两个强大的因素下,即内战的失败和他父亲的愤世嫉俗,这两个因素都消耗着他的心智并将他摧毁。

内战后的新身份,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一个逝去的身份,在一个由自耕农的灭亡和对民主统治的挑战所带来的政治和社会动荡的时代,使南方白人更加团结。

“失败事业”的实践者认可了基于白人至上的恭顺社会、社会秩序和道德纯洁。

福克纳和昆汀·康普生都出生在这一时期。

福克纳承认:“以实玛利是《莫比·迪克》中的证人,就像我是《喧哗与骚动》中的昆汀一样”。

昆汀代表了威廉·福克纳的情感“自画像”。

福克纳在1933年写的一篇未发表的引言中承认了《喧哗与骚动》背后的历史意义:“南方死了,死于内战”。

康普生先生和昆汀·康普生之间的父子关系在小说中反复出现,为我们透视作家对昆汀·康普生的安排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父亲的影响对昆汀贡献很大。

是康普生先生把昆汀带进了过去的世界。

《喧哗与骚动》昆汀那一整节都充斥着“父亲说”。

康普生先生出生于一个贫穷的白人家庭,在他的童年时代遭受了上层白人甚至其黑人仆人的蔑视和侮辱。

他把自己的悲观主义和玩世不恭扩展到孩子身上,而不是为拯救家庭而战。

《喧哗与骚动》读后感范文

《喧哗与骚动》读后感范文

《喧哗与骚动》读后感范文作为小说家和文学家,威廉·福克纳以他复杂而深刻的作品而闻名。

其中,他的小说《喧哗与骚动》被广泛认为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部小说以南方贵族庄园的衰落为背景,通过多个视角和时间线交错的叙事方式,探索了时光流逝、记忆与遗忘、家族荣耀与堕落等主题。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感福克纳的文字才华和思想深度,以下是我的读后感。

首先,我必须赞赏福克纳的叙事手法。

《喧哗与骚动》采用多视角叙事和时间扭曲的结构,使得故事变得复杂而富有层次感。

福克纳注重细节描写和人物内心的思想演绎,通过不同人物的回忆和视角,为读者展示了根深蒂固的家族荣耀观念和堕落的家族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

这种复杂的叙事方式不仅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性,而且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然而,这种复杂性也让读者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时间来理解整个故事的发展和意义。

其次,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的文字表达非常精细和深刻。

他的文字意境细腻而富有诗意,通过生动的比喻、隐喻和象征,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外在环境相融合。

他巧妙地使用了比喻的手法,使得小说的意义更加丰富和深邃。

例如,在小说的开篇中,福克纳描写了庄园里的大树:“大树长满了蓓蕾和新叶,茂密而繁盛。

然而,这些蓓蕾和新叶却被日光轻蔑地照射着,仿佛在告诉它们,命运注定它们会死去。

”这段描写不仅犹如一幅描绘生死迭代的画面,而且也暗含着人物的命运和衰落之意。

再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各自饱受生活的折磨和命运的摧残。

主人公的父亲,托马斯·斯特隆纳,是一个贵族庄园的主人,他纠结于荣耀和衰败之间。

他的心灵被失去的荣耀吞噬,最终精神崩溃。

此外,他的儿子亨利,也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他有着强大的野心,却深深地依赖于他的妻子米兰达。

米兰达是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女性,她的存在和离去,对亨利的命运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些人物形象的细腻描绘和复杂性,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动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康普太太自私冷酷,无病呻吟,总感到自己受气吃亏,实际上是在拖累、折磨全家人。她念念不忘南方大家闺 秀的身份,以致仅仅成了一种“身份”的化身,而完全不具有作为母亲与妻子应有的温情,家中没有一个人能 从她那里得到爱与温暖。
• 女儿凯蒂可以说是全书的中心,虽然没有以她的观点为中心的单独的一章,但书中一切人物的所作所为都与她 息息相关。物极必反,从古板高傲、规矩极多的旧世家里偏偏会出现浪荡子女。用一位外国批评家的话来说, 是:“太多的责任导致了不负责任。凯蒂从“南方女”的规约下冲出来,走过了头,成了一个轻佻放荡的女子。 她与男子幽会,有了身孕,不得不与另一男子结婚。婚后丈夫发现隐情,抛弃了她。只得把私生女(也叫昆丁) 寄养在母亲家,自己到大城市去闯荡。
3 除了正常的思想活动之外,它们也包 括潜意识、下意识这一类的意识活动 。
2
它们可以从这一思想活动跳到 另一思想活动,不必有逻辑, 也不必顺时序
THANK YOU
《喧哗与骚动》
【美】威廉·福克纳
1 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
家之一,意识流文学在美国的代表人物
2
作品中的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 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William Faulkner
威廉·福克纳
1897.9.25-1962.7.6
3 美国南方文学的奠基人 4 设立了“福克纳文学奖”
• 1928年春,他开始写第三部关于康普生家族的小说《黄 昏》,这就是后来的《喧哗与骚动》
• 1932年,福克纳与好莱坞著名电影公司米高梅签约, 开始撰写电影剧本
• 1941年,福克纳发表著名短篇小说《熊》,这篇小说对 美国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解读福克纳全部 小说乃至美国南方文学的钥匙”
• 1949年,福克纳在与加缪、帕斯捷尔纳克、约翰·斯坦贝克、 海明威角逐中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为“因为他对当 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
喧哗与骚动 The Sound and the Fury
是“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核 心,是福克纳第一部成熟的作 1 品,也是他本人最钟爱的一部 作品
2
小说分了四部分,用四个视角讲述了同一个故 事运用了意识流手法、神话模式、白痴叙述。
讲述的是南方没落地 3 主康普生一家的家族
悲剧
人物关系图
昆丁
康普生夫 妇
3
所谓“神话模式”,就是在创作一部文作品时,有意识地使其故事、人物、结构, 大致与人们熟知的一个神话故事平行。在《喧哗与骚动》中,三、一、四章的标题
分别为一九二八年四月六日至八日,这三天恰好是基督受难日到复活节。而第二章
的一九一〇年六月二日在那一年又正好是基督圣体节的第八天。因此,康普生家历
史中的这四天都与基督受难的四个主要日子有关联。
1 意识流手法
前三部分中,作者一直使用意识流的写作方法。例如班吉看到旧马车就会想起多年前坐马车的 回忆,接下来的篇幅便会一直叙述多年前的事情。然后又会突然回到当前,看到牲口棚,又会 回忆起小时候经过牲口棚的事情。 这种切换主要是通过照顾班吉的黑奴来提示当前年份,在书中还会有字体变化以区分。
2
多角度叙述
生平简介
• 1897年9月25日出生在美国密西西比州一个名门 望族家中。曾祖父是种植园主、军人、作家、政 治家、经营铁路的企业家
• 幼年已经开始阅读莎士比亚、狄更斯、巴尔扎克、 康拉德等人的作品
• 19岁的福克纳第二次参加了十一年级的升学考试, 遭到失败
• 21岁他装成英国人报名参加英国皇家空军,前往 加拿大多伦多训练营接受军事训练,并学习了处 理无线电报等技术
• 哥哥昆丁和凯蒂儿时感情很好。作为没落的庄园主阶级的最后一代的代表者,一种没落感始终追随着昆丁。这 个“簪缨之家”的孑遗极其骄傲,极其敏感,却又极其孱弱(精神上、肉体上都是如此)。他偏偏又过分重视 妹妹的贞操把它与门第的荣誉甚至自己生与死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凯蒂的遭遇一下子使他失去了精神平衡。就 在妹妹结婚一个多月后,他投河自尽了。
• 1932年,福克纳与好莱坞著名电影公司米高梅签 约,开始撰写电影剧本
• 1939年1月福克纳登上《时代周刊》封面,在好 莱坞的日子,他一共赚了21000美元
作品简介
• 1919年9月,福克纳成为了密西西比大学里的特 殊学员,在《密西西比人》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 说《幸运着陆》
• 1925年2月他首部长篇小说《士兵的报酬》正式出版
4 白痴叙述
第一部分的叙事者班吉是一个白痴。三十三岁的班吉,智力水平只有三岁。整个第一部分,就 是班吉的第一人称的意识流的呈现。 在这里,福克纳要描述的是一个空白的灵魂,在这灵魂上面没有任何杂质,只有几道深浅不一 的皱纹,有时候会像湖水一样波动起来。
意识流的特点
1
它们仿佛从人物头脑里涌流而出直接被作 者录下来,前面不冠以“他想”、“他自 忖”之类的引导语
03 杰生的部分:1928年4月6日。自私自利的杰生对这个 家族充满仇恨,并把复仇的对象确定为姐姐的私生女。
04 迪尔西的部分:1928年4月8日。作者用“全能视角”, 试图通过冷静和敏锐的目光审视康普生家族,补全了 故事的细节部分。
内容梗概
• 故事发生在杰弗生镇上的康普生家。这是一个曾经显赫一时的望族,祖上出过一位州长、一位将军。家中原来 广有田地,黑奴成群,如今只剩下一幢破败的宅子。黑佣人也只剩下老婆婆迪尔西和她的小外孙勒斯特了。一 家之长康普生先生于一九一二年病逝。他在世时算是一个律师,但从不见他接洽业务。他整天醉醺醺,唠唠叨 叨地发些愤世嫉俗的空论,把悲观失望的情绪传染给大儿子昆丁。
凯蒂
杰生
小昆汀
康普生家族
班吉
迪尔西
威尔许 (1905前)
T.P (1905后)
勒斯特 (1928年吉的部分:1928年4月7日。以33岁却只有3岁智力 的班吉的视角讲述,主要是康普生兄弟童年的事情, 事件多以凯蒂为中心。
02 昆汀的部分:1910年6月2日。多愁善感的昆汀回想到 生活中太多的不如意,在夜幕降临之时,走出门去投 水自尽。
福克纳让三兄弟,班吉、昆丁与杰生各自讲一遍自己的故事,随后又自己用“全能角

度”,以迪尔西为主线,讲剩下的故事,小说出版十五年之后,福克纳为马尔科姆·考 利编的《袖珍本福克纳文集》写了一个附录,把康普生家的故事又作了一些补充。

这五个部分并不是重复、雷同的,即使有相重叠之处,也是有意的。

神话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