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地区民俗体育当代呈现及发展对策分析
鄂西土家族摆手舞现状调查与思考
鄂西土家族摆手舞现状调查与思考
摆手舞是鄂西土家族重要的传统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统节庆活动和社交场合中,摆手舞是不可或缺的表演节目。
然而,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摆手舞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需要我们思考解决的方向和方法。
首先,摆手舞在人才传承方面的困境。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家乡去城市工作和学习,导致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困难。
传统的摆手舞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来学习和练习,这使得对于现代年轻人来说成为了一项不切实际的选择。
因此,我们需要寻找和引导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和推广摆手舞。
其次,摆手舞在创新方面的挑战。
摆手舞的形式和风格已经经过了数百年的演变和传承,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也得以保存。
然而,与时俱进、创新变革是一定需要的。
虽然我们不能够随意地改变这一文化遗产,但是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的艺术手段,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寻找一种更加符合当代审美和观念的摆手舞形式。
最后,摆手舞在场馆建设和活动推广方面的不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消费习惯也在不断变化,传统文化艺术需要向现代化、市场化的方向靠近。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摆手舞现场的演出,提高其对观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也需要更加注重加强摆手舞文化的推广。
总之,保护、传承和发扬摆手舞这一民族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肩负的责任。
我们需要对摆手舞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和思考,找到解决摆手舞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的方法和方向。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传统文化得以保留和发扬。
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同名25096)
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同名25096)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张国栋1(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重庆市 400715)摘要:民俗体育作为一种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行为民俗,无论在各种民俗节日中,还是在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都展现了巨大的魅力。
目前随着与学校教育、旅游商贸经济的结合,民俗体育似乎正走向一条越发宽广道路;民俗体育的传承式微、功利化倾向是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挖掘整理、提高民众的认识、鼓励并引导良性变异将能够使民俗体育在社会发展中存活并彰显活力。
关键词:民俗体育;现状;问题;对策民俗体育正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深刻地反映了各个民族发展的历史文化、民族心理和社会生活等,在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和现代城市文化向乡土社会浸透的今天,我们宝贵的民俗体育文化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民俗体育的概念厘析目前由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建立起明确的概念体系,国内对于民俗体育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许多人很容易将民俗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民间体育、传统体育、民族体育等概念相混淆。
民俗体育是民间的各种各样体育运动和游1张国栋(1979-),男,山东菏泽人,讲师,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2007级教育学博士生。
戏的总称,与各种民俗文化紧密联系,并融于人们日常的生产和生活当中,具有鲜明的风俗性质。
民族传统体育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形式,它强调的是体育活动的民族性和传统性。
民间体育从表层含义来看,是指区别于官方组织的或来自官方的一切体育活动形式,具有很强的群众性和基层性。
传统体育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时代相承并流传至今的体育活动形式,它强调历史性。
而民族体育强调的是体育活动形式的民族性,即具有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价值观念的共同体所实践的体育活动。
民俗体育旅游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民俗体育旅游的现状与发展策略-旅游管理民俗体育旅游的现状与发展策略钱红军随着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以及养生意识的普及,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文明的追求。
民俗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休闲度假方式,是将民俗体育活动与旅游结合在一起,意在为游客在游玩中提供与民俗体育活动有关的游玩项目。
民俗体育旅游不仅让游客体验到具有民族特色的民俗活动,而且让游客了解到各个民族的体育文化。
本文主要描述民俗体育旅游的现状以及对其发展提出的相应对策。
俗语中“南人善舟,北人善马”很形象的描述了我国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民俗风情和民俗体育活动。
民俗活动具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参与度高、喜闻乐见等特点,将其融入到旅游活动中将会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行业潜力。
为了解民俗体育旅游在中国乃至国际的市场及发展情况,本文将会详细阐述民俗体育旅游的现状,而后就民俗体育旅游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探讨。
一、民俗体育旅游的现状当前民俗体育旅游逐渐在旅游业发展起来,虽然在发展初期在部分地区开展了一些项目,但总的来说,民俗体育旅游现状并不成熟,仍处于低层次的水平,比如:在开发方面的滞后,在项目的设置上不均衡,在管理方面职能部门的归属不明晰。
下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开发结构滞后民委、体育局和当地政府是民俗体育旅游的主要投资主体,在投资结构上略显单一,缺乏多元化,导致民俗体育旅游不能跟随当今快速发展的旅游业的步伐,明显具有滞后性。
虽同为旅游业,却不能保持相同的发展速度,在以后的发展中势必会被架空,前景不容乐观。
除此之外,民俗体育旅游在时间的安排上也存在着延续不够的问题,因为大部分民俗体育旅游多会选择在民族重大节日或者全民运动会上进行,这不利于民俗体育旅游的长久发展和后续推广。
(二)项目设置不均衡很多旅游景区为了增加旅游气氛,宣传旅游景区,仅将民俗体育旅游作为吸引游客的宣传工具,并没有将民俗体育作为景区特色开展,也就是说在当前旅游业大餐中,民俗体育旅游仅是旅游主菜中的配菜,并没有作为一位主菜供游客品尝。
鄂西南民俗体育文化现状及传承发展对策
名为“ 中 国民 间 文化 艺 术 之 乡 ” ; l 6 个 乡镇 被 命名 为 “ 湖北 省 民 间文 受 人 们 的 重视 与呵 护 。 但是 , 人 们 往往 注重 潮 流 的外 来 文 化 , 却 忽 化 艺 术 之 乡” 。 近几年 , 鄂 西 南 人 民尤 其 注 重 对 历 届 少 数 民 族运 动 视 了 对 我 国传 统文 化 的保 护 。 我 国政 府 部 门 已经 强 调 了坚 持 文 化 会的参与, 并 取得 愈加 优 异 的 成绩 。 以 湖北 民族 学 院 为代 表 的 民族 大 发展 、 大 繁荣 的 发 展 主线 , 鄂西 南 地 区 本应 当加 强 对 民俗 体 育 文
2 01 3年 ( 第 3卷 )第 3 5期
民族传统体育
鄂 西 南 民俗 体 育 文化 现 状 及传 承 发 展 对 策 ①
李 金 容 ( 湖北 民族学院体 育学院 湖北恩施 4 4 5 0 0 0 )
摘 要: 本文通过 采 用文献 资料 法, 实地考 察等研 究方法 , 对鄂 西南民俗体 育进行分 析与探索 , 阐述 了鄂西 南的民俗体 育发展现状 , 并 对 民 俗 体 育 文 化 提 出 了 可行 性 的保 护 与 传承 措 施 , 旨在 促 进 鄂 西 南 民 俗 体 育 及 文 化 的 健 康 发 展 。 关键 词 : 鄂西南地 区 民俗体 育文化 现状 发展 对策 中 图分 类号 : G 8 1 2 . 4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2 0 9 5 - 2 8 1 3 ( 2 0 1 3 ) 1 2 ( b ) 一 0 1 2 4 — 0 2
土家族、 苗 族 占多数 , 是土 家 族 、 苗 族 聚 居地 。 在 漫长 的历 史 文化 发 育 属于 行 为 民俗 的 范 畴 , 历 代 人 民都 通 过 “ 言传身教” 的 方 式 来 传 展进程中, 鄂 西 南地 区形 成 了丰 富 多 彩 的 民俗 体 育文 化 , 这是 属于 承和 保 护 民俗 体 育 。 但是 , 由 于我 国市 场 经 济 规 模 的 不 断 扩 展 , 也 鄂 西 南 地 区 独 特 的 民 俗 传 统 体 育文 化 , 具有民族化 、 生 活化 、 仪 式 带 动 了鄂 西 南 交通 与城 镇 建 设 的 快 速 发 展 。 随 着 人 们 对 经 济 建 设 化的特色 , 这 一 民 族 体 育 文 化特 色也 被逐 渐地 视 为 我 国 的非 物 质 文化遗产 , 故 保 护 与 传 承 我 国 的 民族 体 育 文化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的重视, 鄂 西 南 的 绝 大 多 数 年 轻 人 口也 都 步 入城 市 打 工 的 主 流 发 展中, 鄂 西 南 农 村 地 区中 不 断 地 流 失 了 多 数 年 轻 力 量 和部 分具 有
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民俗体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张国栋1(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重庆市 400715)摘要:民俗体育作为一种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行为民俗,无论在各种民俗节日中,还是在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都展现了巨大的魅力。
当前随着与学校教育、旅游商贸经济的结合,民俗体育似乎正走向一条越发宽广道路;民俗体育的传承式微、功利化倾向是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挖掘整理、提高民众的认识、鼓励并引导良性变异将能够使民俗体育在社会发展中存活并彰显活力。
关键词:民俗体育;现状;问题;对策民俗体育正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深刻地反映了各个民族发展的历史文化、民族心理和社会生活等,在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和现代城市文化向乡土社会浸透的今天,我们宝贵的民俗体育文化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民俗体育的概念厘析1张国栋(1979-),男,山东菏泽人,讲师,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级教育学博士生。
当前由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建立起明确的概念体系,国内对于民俗体育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许多人很容易将民俗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民间体育、传统体育、民族体育等概念相混淆。
民俗体育是民间的各种各样体育运动和游戏的总称,与各种民俗文化紧密联系,并融于人们日常的生产和生活当中,具有鲜明的风俗性质。
民族传统体育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形式,它强调的是体育活动的民族性和传统性。
民间体育从表层含义来看,是指区别于官方组织的或来自官方的一切体育活动形式,具有很强的群众性和基层性。
传统体育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时代相承并流传至今的体育活动形式,它强调历史性。
而民族体育强调的是体育活动形式的民族性,即具有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价值观念的共同体所实践的体育活动。
论鄂西土家族民族体育的开发
早 期的历史 文化信 息 都是 用 民族语 言世 代传 承 的。明清 以 后 ,部分土家族开始借用汉字汉语传承本 民族 的文化 。土 家 族 民族体育活动是 口头 和非物质 文化遗 产 的重 要组成 部分 ,
收稿 日期 :2 1-31 0 00 -5 作者简介 :甘世梅 ( 9 5 ,女 ( 18 一) 土家族) ,湖北恩施人 ,硕士 ,研究方 向为 民族体育 。
健身表演运 动
打十班鼓 、草把龙等 。
牵 羊肠 、喀蟆抱 蛋 、抢 山头 、打山枪 、打铁 、抓 子 、土 地持 拐棍 、跳飞 机 、挤 油渣 、蹦 蹦劲 、偷
游 艺类 运 动
营、擒 毛、推磨摇磨 、筛 落花 生、排 排 坐 、坐轿 子 、打 三棋 、裤 裆 棋、牛 眼睛棋 、猪娘 棋 、金木
土家族体育是 家族 祖先 在劳 动、生活 、祭 祀 、战斗 、 娱乐 、健身等活 动 中创造 而发 展演 变成 的各 种 体育 活动形
式 ,当时这些基本 的身体运动 ,虽然不能算是体育 ,但却孕 育着体育的最基本 因素 ,是原始体育 中的早期体育行为 ,流 传至今 ,渗透在土家族体育活动之 中。鄂西地 区过去 由于交 通极为不便 ,经济文化与外界交往贫乏 ,古老 的民间体育和
石锁 、斗角 、飞石子 、扭扁担 、赛龙舟 、爬杆 、抵杠 、倒挂金钩 、骑竹 马等。 摆手舞 、茅谷斯 、八宝铜铃舞 、跳丧舞 ( 跳撒 尔嗬 ) 、巴 山舞 、板凳 龙 、肉莲 响、划 干龙 船、跳花
灯 、跳红灯 、玩狮 子 、玩 龙灯 、玩彩龙 船 、泼水 龙 、打镏 子 、打 花鼓 子 、薅 草锣 鼓 、打三棒 鼓 、
族 民族体育 开发 ;缺 乏有 效的组织管理机构 ,目前尚无专 门 机构对鄂西 的少数 民族传统体 育资源进 行管 理 ,民族体育 活
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体育活动的产生与生产方式息息相关,有相当一部分民俗体育项目就是直接来源于劳动生产方式。如农耕生产方式下形成的跳竹竿、当秋千、斗牛等,游牧生产方式下形成的摔跤、骑马、射箭等。而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这种传统的生产方式,因为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现代生产方式的全球化,这必然会影响到原有民俗体育的生存与发展。
民俗文化的产业化发展给乡村社会带来实惠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村民的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从而使民俗体育的祭祀、娱神、自娱功能不断弱化,宗教感情和宗教意识不断减弱,娱人功能不断增强,民俗体育原有的粗狂古朴的气息被现代之风熏染。另外,由于在商业开发中的急功近利,人为的造成民俗体育浅表化、商品化,有的甚至任意撰改、生搬硬套一些当地根本不存在的民族文化,制造伪民俗。导致一些优秀的民俗体育吸引力减弱或开发不足,面临衰退或消亡的局面。民俗体育这种功利性的劣性变异,对于民俗体育乃至整个民俗文化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
随着各地对民俗体育的不断重视,各级各类学校体育也相继开设民族体育课,将民族体育项目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之中。2000年以来各民族院校和体育院校先后设立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一些院校还拥有民族传统体育硕士或博士点,为社会培养民族传统体育高级专门人才。2004年具有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招生资格的高校已经达到33所之多,全国范围内已经有两所学校(上海体育学院和北京体育大学)拥有民族传统体育博士学位授予点,将近20所学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点,另外还有20所学校挂靠到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来培养武术或民族体育方向的研究生。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体系的衔接为民俗体育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为从事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
论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论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及发展策略1.缺乏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目前,我国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无法得到有效的传承和推广,导致这些项目的发展受到限制。
2.缺乏体育品牌:相比国外的传统体育项目,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缺乏知名度和品牌效应,这也是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的原因之一。
3.投入不足,发展缓慢: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对体育事业的投入虽然逐年增加,但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投入仍然不足,这导致这些项目的发展缓慢,无法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4.社会化、市场化发展方向不明确: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需要更好地融入市场,但是如何实现社会化、市场化的发展方向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实践。
三、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策略1.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加强对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建设,特别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要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其中。
2.培育体育品牌:通过加强宣传和推广,建立民族传统体育品牌,提高其知名度和竞争力,让更多人认识和喜爱这些项目。
3.增加投入,积极引导: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投入力度,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推动其社会化、市场化的发展。
4.加快经济、体育、民族文化一体化进程:通过加强经济、体育、民族文化的一体化,促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让它们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后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复苏,民族传统体育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对其研究呈现越来越兴旺的趋势。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争鸣,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建设实现了飞速发展和提高,初步建立了门类和框架。
然而,理论的飞速发展忽略了对民族传统体育事业所需要的实务人才的培养,如高级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以及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社会工作者。
2.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悠久的文化遗存,精华与糟粕并存。
然而,许多学者在对待其缺点时缺少批判精神,对于后人全面认识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同名25096)
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张国栋1(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重庆市 400715)摘要:民俗体育作为一种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行为民俗,无论在各种民俗节日中,还是在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都展现了巨大的魅力。
目前随着与学校教育、旅游商贸经济的结合,民俗体育似乎正走向一条越发宽广道路;民俗体育的传承式微、功利化倾向是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挖掘整理、提高民众的认识、鼓励并引导良性变异将能够使民俗体育在社会发展中存活并彰显活力。
关键词:民俗体育;现状;问题;对策民俗体育正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深刻地反映了各个民族发展的历史文化、民族心理和社会生活等,在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和现代城市文化向乡土社会浸透的今天,我们宝贵的民俗体育文化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民俗体育的概念厘析目前由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建立起明确的概念体系,国内对于民俗体育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许多人很容易将民俗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民间体育、传统体育、民族体育等概念相混淆。
民俗体育是民间的各种各样体育运动和游戏的总称,与各种民俗文化紧密联系,并融于人们日常的生产和生活当中,具有鲜明的风俗性质。
民族传统体育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形式,它强调的是体育活动的民族性和传统性。
民间体育从表层含义来看,是指区别于官方组织的或来自官方的一切体育活动形式,具有很强的群众性和基层性。
传统体育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时代相承并流传至今的体育活动形式,它强调历史性。
而民族体育强调的是体育活动形式的民族性,即具有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价值观念的共同体所实践的体育活动。
上述概念虽然通过不同的侧重点相互区别,但从本质上来看,它们均扎根于特定的民俗土壤,与特定的民俗精神相连,具有强烈而明显的民俗特质。
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民俗体育作为一种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行为民俗,无论在各种民俗节日中,还是在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都展现了巨大的魅力。
目前随着与学校教育、旅游商贸经济的结合,民俗体育似乎正走向一条越发宽广道路;民俗体育的传承式微、功利化倾向是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挖掘整理、提高民众的认识、鼓励并引导良性变异将能够使民俗体育在社会发展中存活并彰显活力。
关键词:民俗体育;现状;问题;对策民俗体育正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深刻地反映了各个民族发展的历史文化、民族心理和社会生活等,在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和现代城市文化向乡土社会浸透的今天,我们宝贵的民俗体育文化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民俗体育的概念厘析目前由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建立起明确的概念体系,国内对于民俗体育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许多人很容易将民俗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民间体育、传统体育、民族体育等概念相混淆。
民俗体育是民间的各种各样体育运动和游戏的总称,与各种民俗文化紧密联系,并融于人们日常的生产和生活当中,具有鲜明的风俗性质。
民族传统体育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形式,它强调的是体育活动的民族性和传统性。
民间体育从表层含义来看,是指区别于官方组织的或来自官方的一切体育活动形式,具有很强的群众性和基层性。
传统体育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时代相承并流传至今的体育活动形式,它强调历史性。
而民族体育强调的是体育活动形式的民族性,即具有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价值观念的共同体所实践的体育活动。
上述概念虽然通过不同的侧重点相互区别,但从本质上来看,它们均扎根于特定的民俗土壤,与特定的民俗精神相连,具有强烈而明显的民俗特质。
因此,现阶段乃至未来很长一个时期内,可以用民俗体育这一概念来统一和代替以上各种概念。
鄂西土家族摆手舞现状调查与思考
鄂西土家族摆手舞现状调查与思考鄂西土家族摆手舞是土家族的传统民间舞蹈,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摆手舞不仅在土家族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在文化传承和交流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随着社会变迁和现代化的发展,鄂西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通过调查、访谈和思考,对鄂西土家族摆手舞的现状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
一、现状调查1. 摆手舞传承情况通过对鄂西地区进行走访、调研和问卷调查,发现目前摆手舞的传承面临一系列挑战。
传统摆手舞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练习,但现代社会中年轻人的生活节奏快,时间有限,很难抽出时间去学习摆手舞。
城市化也导致了土家族文化的边缘化,很多年轻人对摆手舞缺乏兴趣,传统文化逐渐失去了市场。
2. 摆手舞表演现状鄂西地区很多节日和重大活动,都会邀请土家族摆手舞团队进行表演,但由于表演者年龄结构的不合理,很多摆手舞表演者都已是中老年人,年轻人缺乏参与。
这不仅影响了摆手舞的表演质量,也给摆手舞的传承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 摆手舞的发展前景摆手舞是土家族的传统文化瑰宝,但在当今社会,摆手舞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年轻一代缺乏对摆手舞的兴趣和热情,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缺乏专业的摆手舞培训机构和师资力量,更是制约了摆手舞的发展。
二、思考与建议1.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加强对土家族文化的传统教育,培养学生对土家族摆手舞的兴趣和认识,可以通过开设摆手舞课程、举办摆手舞的表演比赛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摆手舞的认识和热爱。
2. 建立摆手舞培训机构鼓励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摆手舞培训机构,引进专业的舞蹈老师和教学团队,培养更多的摆手舞表演者和传承者,为摆手舞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 大力宣传推广利用现代化的传媒手段,推广摆手舞的形象和魅力,增加民众对摆手舞的了解和认知,提高摆手舞的知名度和受欢迎程度。
可以通过举办摆手舞文化节、举办摆手舞比赛等活动来推广摆手舞。
4. 引导民众参与通过组织各类摆手舞培训班、比赛和交流活动等形式,鼓励更多的民众参与到摆手舞的传承与发展中来。
鄂西北地区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鄂西北地区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作者:吴涛来源:《体育时空》2015年第02期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2-000-01摘要穿天节、巴山舞为代表的群众体育项目是鄂西北地区特有的民俗体育文化,它蕴含着浪漫主义色彩和多元的价值取向,其习俗更是撩人兴味,历史源远流长。
对其挖掘、保护、传承与发展,唤醒鄂西北地区民众对当地民俗体育文化的重视,以期为丰富群众节日文化提供实践依据。
关键词鄂西北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一、鄂西北民俗体育文化的概述鄂西北主要指汉水流域中上游地区,上游主要由位于陕南的秦巴山区和汉中、安康、郧县、丹江口等部分盆地组成。
不同形式的巴山鼓舞便是秦巴山区的人们将神秘的情感体验、互渗的思维方式在浓烈激扬的鼓舞中得以整合与宣泄。
中游地区主要以丘陵地区为主,此地多为历史文化名城如襄阳、南阳、随州等地。
襄阳每年一届的“穿天节”便是极具特色当地民俗体育文化活动。
每年端午节期间举行的龙舟竞渡,既注重祭祀的形式,也强调竞渡的胜负。
这一表现形式蕴含了汉水中游居民迥异的文化性格与内在精神,由此也彰显了汉水流域民俗体育的包容性。
此外,由于汉水中游多为周朝时古代地方性国家即古代方国的城邑,中游多以富有古城风韵、宫廷礼仪灯舞形式的民间娱乐性传统活动出现,如郧县的凤凰花灯舞;南阳的云彩灯舞、丁河高台;十堰的秧歌舞、拉犟驴;襄阳的穿天节、双人旱船舞、大头和尚戏柳翠、拔河赛、东巩高跷;荆山的端公舞;宜城的麒麟送子舞、赶象舞;随州的花鼓舞等。
人们在各种节庆假日期间载歌载舞,走亲访友,以此种形式欢庆丰收,祈福禳灾,保佑平安。
二、民俗体育文化保护的必要性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省文化厅关于开展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鄂文化办[2008]17号)精神,2009年3月28日,经襄阳市文化体育局审核,市政府确定了“穿天节”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加强保护。
对民俗体育文化发展困境及解决对策的思考
对民俗体育文化发展困境及解决对策的思考民俗体育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起着民族间相互联系和交流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民俗体育文化具有民族性与地域性,共同性和传承性,模式化和生活化等特征。
民俗体育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主要存在生存环境、发展目标、价值取向等困境。
为确保民俗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应加强民俗体育文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加强对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加快把民俗体育文化融入到体育教育和全民健身之中。
标签:民俗体育文化;发展;困境;对策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它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不仅是个人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也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同样,体育文化的发展,不仅提升了体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而且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此,体育文化的繁荣必将对其他各个因素的完善和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民俗体育是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俗又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民俗体育也是民间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俗体育在具备民间体育文化特点的同时有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作为体育文化新的挖掘热点,民俗体育由其自身特点决定了其特殊的文化价值。
民俗体育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起着民族间相互联系和交流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民俗体育文化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根据其生存环境因地制宜而创造出来的,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因此,民俗体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其特有的自然环境和民俗文化环境。
随着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部分传统民俗体育文化特征正在消失,有些原生态的民俗体育文化甚至正在消亡。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传统文化丰富资源”,“加强对各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
当前,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伟大的复兴,作为一个统一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大力开展民俗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加快对民俗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对加强民族团结、政治统一,实现富民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困境研究
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困境研究
首先,传承机制不健全,传承人流失严重。
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通常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但这种传承方式受到时间和人力等因素的限制,传承人流失现象十分普遍,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地区的年轻人逐渐流失,传承对象越来越少,传承机制面临严峻的挑战。
其次,场地资源严重匮乏,活动环境恶劣。
民俗体育文化需要宽敞、平整的场地来开展,但现实情况中,场地资源严重匮乏,很多传统的民俗体育活动在城市中难以开展,甚至在农村也受到场地条件的限制。
此外,城市化进程使得民众的生活空间越来越狭窄,很多活动只能在狭小的空间中进行,甚至会受到污染和噪音等外部环境的干扰,使得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再次,赞助和宣传缺乏,资金支持不足。
民俗体育文化往往缺乏赞助和宣传,资金支持也不足,难以得到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更难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缺少经济来源和宣传手段,使得民俗体育文化显得默默无闻,无力开展推广和培育活动,这进一步导致传承与发展面临着重重困境。
最后,时代变迁和文化交融使得传统文化面临淘汰的风险。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文化的不断交融,传统的民俗文化和体育文化面临着淘汰的风险。
传统的文化形态和知识、技能在新的文化和知识形态中可能没有使用和发挥的地方,导致民俗体育文化面临被遗忘和淘汰的风险,需要新的传承机制和发展模式来保护和发展。
综上所述,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的困境,需要寻找新的传承模式和发展模式,以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支撑体系。
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困境研究
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困境研究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不少困境。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这些困境。
首先,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传统的体育活动和节日庆典的地位逐渐被边缘化。
相对现代的电子游戏和新兴的体育项目,民俗体育文化显得有些落后和枯燥。
现在的年轻人普遍更感兴趣的是电子设备,这对传承和发展民俗体育文化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其次,由于传统的民俗体育活动需要特定的环境和空间,这些活动很难适应现代城市化的发展。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很多传统的场所已被开发或正在开发成商业用途,如购物中心和公寓。
因此,传统的民俗体育文化活动面临着失去场地和场所,以及难以找到其他适宜的场所等问题。
第三,传统的民俗体育文化活动需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和规划,这使得很多人对它们失去了兴趣。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节奏快,时间宝贵,大家都希望即时方便地获得快乐和娱乐。
这也是为什么现代的电子游戏和体育项目更受欢迎的原因,因为它们不需要人们花费大量时间来准备。
最后,随着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变化,人们对传统的民俗文化也出现了分歧和冲突。
一些人认为民俗文化是无足轻重的,只有现代的享乐和消费才是重要的,而其他人仍然坚持传统的文化保留和重视。
这些冲突也影响着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综上所述,传承和发展民俗体育文化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集中的努力和投入。
我们需要认识到民俗体育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在新的环境和挑战中寻找平衡和答案,以确保这些传统文化得以保留和发展。
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困境研究
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困境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民俗体育文化正面临着种种困境和挑战。
如何在当今社会背景下传承和发展民俗体育文化,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研究背景有以下几个方面:我国传统的民俗体育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
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民俗体育文化逐渐式微,面临着被遗忘和消失的危险。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民俗体育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和障碍,如传承人口老化、传统技艺失传等问题。
社会对传统民俗体育文化的需求和认同度也在逐渐降低,这给传承和发展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
深入研究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困境,探讨其原因和解决之道,对于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力求为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民俗体育文化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对于传承和弘扬民俗体育文化,不仅可以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传承,还可以增强人们的身体素质和文化自信。
当前,由于社会发展的快速变迁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许多民俗体育项目面临着严重的困境,传承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深入研究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困境,探讨对策与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研究旨在深入剖析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为保护和弘扬民俗体育文化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通过对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研究,可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和弘扬,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推动体育事业科学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重要的文化支撑和动力。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困境所在,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鄂西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现状分析及研究
鄂西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现状分析及研究
陈兵
【期刊名称】《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
【年(卷),期】2012(000)012
【摘要】我国鄂西地区是土家族苗族聚居地,有着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底蕴和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形式,而少数民族体育又是我国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加强社会主义全面
进步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
【总页数】4页(P42-44,60)
【作者】陈兵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05
【相关文献】
1.基于地域特色下鄂西地区吊脚楼保护与利用研究--以鄂西地区恩施土家族吊脚楼为例 [J], 刘瑞洋;华勇
2.发展传播学视角下鄂西民族地区互联网策略研究——基于鄂西巴东县、鄂中沙洋县比较调查 [J], 陈峻俊
3.鄂西渝东地区定向钻井速度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J], 文涛;马建辉;黄军辉;
4.湘鄂西—鄂西渝东地区上奥陶统五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条件研究
[J], 蔡进; 吉婧; 刘莉; 邓佳琪; 李凯
5.湘鄂西-鄂西渝东地区上奥陶统五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条件研究 [J], 蔡进; 吉婧; 刘莉; 邓佳琪; 李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西圈民俗体育运动的开展情况调查分析
鄂西圈民俗体育运动的开展情况调查分析【摘要】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鄂西圈的民俗体育运动进行的综述和调查,发现鄂西圈的民俗体育的内容很多,可开发的项目很多,但存在很多组织和关注不够等问题。
【关键词】鄂西圈民俗体育情况一、研究对象本文主要以恩施、宜昌、荆州、荆门神农架、襄樊、十堰、随州等鄂西圈地区的民俗体育活动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一)文献资料法本研究以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为理论基础,通过网络、图书资料(特别是民族志、体育志、各种地方志)、电子文献和相关影视作品等为平台,查阅,收集、整理听需文献资料。
(二)访谈法对被访谈对象个人经历的描述来分析鄂西圈的民俗体育“自变”与“它变”。
(三)逻辑分析法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研究方法,对鄂西圈民俗体育进行有效认知,找寻其发展轨迹,探究其发展模式。
三、鄂西圈民俗体育的概况(一)鄂西圈地区是湖北省汉族、土家族、苗族、瑶族、回族、维吾示族、壮筏、满族、羌族、仡老族等多民族组成,并且在聚居方式上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荆楚文化造就了鄂西地区民俗体育活动内容的丰富多彩,形式各异。
具体如下表:表1 鄂西圈各地区的民俗体育项目一览表(二)鄂西民俗体育活动项目现状调查与分析表2 鄂西圈地区主要民族民俗体育现状一览表鄂西地区不仅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丰富,民风民俗项目也众多。
在民俗体育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鄂西地区的厂大民众创造并积累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民俗体育项目,众多的传统体育项目和特色的民俗体育使得鄂成为一朵含苞待放的奇葩,矗立于中部地区。
具体情况见表2。
(三)鄂西民俗体育项目类别目前,关于民俗体育项目类别的划分千姿百态,没有统一的原则和标准。
按照民俗体育项目的功能特点进行综合划分,项目详细分类情况见表3表3 按照项目的功能进行分类三、结论(一)鄂西圈的民俗体育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以土家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分布非常广泛,民俗体育活动项目较多,主要以龙舟竞赛、舞龙、高脚马、摆手舞为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挤油渣、蹦蹦劲 、偷营 、 擒毛 、推磨摇磨 、筛落花生 、排排坐 、坐轿子、打三棋 、裤裆棋 、牛眼睛棋 、 猪
娘棋 、金 木水 火土棋 、皇帝棋 、拦 门 、找摸米 、偷瓜 、赶 仗等 .花样 众多 ,形式 独特 ,已经 成 为鄂西 地 区 民族 传统 体育 文化 的一朵 奇葩 .
2 1年 2 02 月
襄 樊学 院学报
J un l f a ga ies y o r a n f n Un v ri o Xi t
F b. 2 2 e . 01 V l 3N O 2 O _ . 3
第3 3卷第 2期
鄂西地 区民俗体 育当代呈现及发展对 策分 析
张华江 ,何 忠,陈世 高
带动了群众性民族体育活动的开展 ,而且在发掘整理土家族 民间体育项 目、规范运动规则 、提高运动水平 方面发挥 了显著的功效 ,为进一步开发该地区土家族 民族传统体育项 目 提供 了一个舞 台 . 此外 ,在鄂西地
收 稿 日期 :2 1- 0 0 2叭- 4
基 金项 目:教育部 人 文社科 项 !(0 J 40 4;湖 北省 教育厅 人 文社科 项 [(0 l t11  ̄ 1Y A805 )  ̄2 1j y 4 ) y 作 者简 介 :张华 江(9 3 ) 男,湖北 随州 人,襄樊 学 院教育学 院 副教授 . 17一 ,
其 中民俗体育就是鄂西传统体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它是当地民众所传承和享用的一种具有普遍模式 的生活化 、仪式化 的传统体育文化形式 ,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 在国家提 出民族文化大发展 、大繁 荣 的背景下 ,保护和发展我国民俗体育文化更加显得意义重大.
1鄂西地区民俗体 育当代呈现
11鄂 西 民俗 体 育的 内容 .
鄂西 地 区是湖 北省 汉族 、土 家族 、苗族共 同居住之 地 ,呈现 出大杂 居 、小聚居 的特 点 .鄂西 少数 民族
历来能歌善舞 ,对事物的描述及情感的呈现总是 以歌舞的形式表达 ,因此 ,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民间舞蹈和 民俗游 戏.如竞 技类 的有 苗族抢 花炮 、射弩 、土家棉 花球 、竹 马球 、跷旱 船 、摔抱腰 、抢 贡鸡 、罚 界鸡 、 扳手劲 、打飞棒 、举石锁、斗角 、飞石子、扭扁担、赛龙舟 、爬杆 、抵杠、倒挂金钩 、骑竹马等 . 健身表 演类的有土家摆手舞 、茅谷斯 、八宝铜铃舞 、 跳丧舞( 跳撒尔嗬) 、巴山舞、板凳龙 、肉莲响 、划旱龙船 、 跳花灯 、跳红灯 、玩狮子 、玩龙灯 、 玩彩龙船 、泼水龙 、打镏子 、打花鼓子 、薅草锣鼓 、打三棒鼓 、打十
张华 江 ,等 :鄂 西 地 区 民俗 体 育 当代 呈 现 及发 展 对 策 分 析
区各级学校 的体育教学 中,也有了民族体育的身影 . 如湖北 民族学院体育课程开设 了高脚马 、抢花炮 、蹴 球 、毽球 、压枷等传统 民俗体育项 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也引入了如打陀螺 、棉花球 、跳房子等健身性 、 娱乐性兼备 的民族传统体育项 目,既克服 了器材 、场地的不足 ,又培养 了学生对民族体育的兴趣 . 与此同 时 ,在 国家 对 民族传 统 文化 的 重视下 ,相 关部 门加 大 了对 鄂西 少数 民族 民俗 体 育理论 方 面 的研 究 工作 ,成
1 鄂西 民俗体 育发展 现状 分析 . 2 鄂 西地 区位 于祖 国腹地 ,既是古 代 巴文化 的发源 地和 土家文 化 的诞 生 地之一 ,又是 中原文 化 的交 汇 之
地 ,因此这 里 的民族文 化积 存丰 富 ,底 蕴深 厚 ,特点鲜 明 ,是我 国西部 地 区不可 多得 的 民族 文化 宝库 .近
功 申报 了若 干个 国家 级 、省部 级人 文社 科项 目,出版 了大量 学术 专著 及 高质量 的科 研论 文 ,对 传承 鄂西 民
俗民族体育 、发展我 国传统体育文化起 到了重要 的推动作用.
2 鄂 西 民俗 体 育发 展 困境
21生 存环 境逐 渐 恶化 .
民俗体育是一种较原始 的:化活动形式 , 艾 地域性和丰富性特点决定了它的发展必须具有 自己能够生存 的特 定地 理 环境 [. 而 随着 我 国改革 开 放力 度 的加 大 ,社 会 主义 市场 经 济 的逐步 完善 ,鄂西 这 片 尚未开 2然 ]
( 樊学 院 教 育学 院 ,湖 北 襄 阳 4 15) 襄 4 03
摘要 :文章采用文献 资料、归纳以及 实地调研等方法,分析 目前鄂西地区民俗体育的现状 , 在 探 讨鄂 西 民俗 体 育发 展 困境 的基础上 ,提 出应 改善鄂 西地 区民俗 体 育生存 环境 、加 强传承人 培 养 、进 行数 字化保 存 、提 高民众 的认识 、发展 民俗 体 育旅 游开发等措 施 ,促进 鄂 西地 区 民俗 体 育
健康 可持 续发展பைடு நூலகம்.
关键 词 :鄂 西地 区; 民俗体 育 ;传统 体 育 ;可持 续发 展 中 图分类 号 :G824 1. 7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 号 :10.842 1)20 5.4 0925 (0 20—000
鄂西 地处 四川 盆地 与江汉 平原 的隆起 部 ,属云 贵高原 的东 延部分 ,与湘西 、重 庆接壤 .该 区域地 形 山 脉 延绵 ,喀斯 特地 貌发育 ,溶 洞地洼 众 多 ,峡 深谷 幽 ,峰奇洞 异 ,山清水 秀 ,自然 环境优 越 ,居住 着大 量 土 家族 、 苗族 等少 数 民族居 民 . 长期 的历史 发展 过程 中 ,当地 居 民创 造 了丰 富多彩 的 民族 传统 体育 文化 , 在
年来 ,鄂西各地区、县 、镇大力发展民间体育运动 , 先后成立 了 “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 “ 湖北省民
间文化艺术之乡”} 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加强 , 1 】 . 群众性 自发的传统体育活动 日 趋活跃.同时, 鄂西人民积 极参加历届全国少数 民族运动会 ,并取得了一届 比一届优异的成绩 . 各级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举行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