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在哪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力在哪里》教学设计三篇

《力在哪里》教学设计三篇

《力在哪里》教学设计三篇篇一:《力在哪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力在哪里》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

本单元属于“物质世界”板块中“运动与力”的范畴,《力在哪里》是本单元的起始课,着重指导学生在对日常生活中力的经验与体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和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突出“力对物体运动状态和形状的影响”以及“力有大小和方向”这两个基本要素,为后面的各种力的研究打好基础。

力是无形的,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抽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对教材编写意图的分析。

按照大纲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教学方法:我设计这节课主导思想是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来获取知识,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

根据直观性原则,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围绕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并感受力的存在,体会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认识力的大小和方向。

根据学生指导的自主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营造互动教学的气氛。

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搜集事例,感受到生活中的力无处不在2、通过一系列活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和形状的影响,力有大小和方向。

3、会使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

(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普遍存在。

2、知道力对物体运动和形状的影响,力有大小和方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教学重难点:1.认识力有大小和方向。

2.体验力的普遍存在教学准备:橡皮筋、气球、乒乓球、橡皮泥、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学生跟着唱,同学们的歌声真动听。

请大家告诉我:你的科学书在在哪里?文具盒在哪里?老师在哪里?……点击播放《春天在哪里》2、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力在哪里》(点击出示课件)3、你能用动作告诉大家“力在哪里”吗?(约一分钟让学生充分展示“力在我身上”)(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1、感受力的存在(1)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找一找、做一做、体验一下力在哪里?可以和同桌的同学小声的交流,也可以使用桌上的实验材料。

《力在那里》教学设计

《力在那里》教学设计

《力在那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四下)《无处不在的力》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力在哪里。

希望学生借助日常生活中有关力的经验和经历的回忆,发现力的普遍存在。

第二部分:力的分类。

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拉力(绳拽拉和磁吸拉),发现两种力的不同,引导学生以某一标准给各种力分类。

第三部分:弹棋子游戏。

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力的三要素。

二、设计理念:1、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及经历为基础学生在生活中对力的经验与经历是学习本课的重要教学资源。

教师在课题的引出,力现象的寻找及力名称的识别都可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科学就在身边,只要认真观察、思考就能有所发现”这一思想的认同与接受,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推动教学过程的深入展开。

2、让学生在亲历活动中充分体验和感悟力的现象对学生来说司空见惯,但究竟什么是力,何为力的三要素,对学生来说既陌生更抽象。

可以让学生在实验表现力和弹棋子控制力的亲历活动中,通过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多方位强化学生对力的体验与感悟,增进对力的深入认识。

三、教学目标:1、通过对有关生活现象的描述,知道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力,如:风力,水力,拉力,弹力,摩擦力等。

2、认识到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3、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探究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借助材料、身体表现力,感受力。

五、教学难点:对“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感悟。

六、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1表现力的实验材料,如:磁铁,回行针,海绵,橡皮筋,气球,装水烧杯,小木块等。

○2弹棋子游戏材料:画有同心圆及边界线的光滑台板一个,棋子四颗。

演示材料:磁力小车两个,弹棋子游戏课件,视频展示台。

七、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寻找力1、师:课前老师准备了不少玩具(出示拉力器),这是什么,谁会玩?指名上台玩拉力器,若一生拉不动,再找一人合拉。

2、师:你们二位有什么感受?3、师(结合学生发言):当两位同学用手把拉力器拉长的时候,我感觉到了力。

力在哪里教案

力在哪里教案
风筝为什么会飞,有风力
是什么推动水轮机发电,这是水力
电动玩具为什么会动,有电力
为什么抱着一个大石头很累,石头有重力
万吨巨轮为什么会浮到水面上,水有浮力
。。。。。。
小节:力在这自然界普遍存在,在,只要我们细心留意,随处都可以看到力的身影!
三、引导学生根据游戏归纳出力的三要素:有着力点、方向和大小及力的图形表示法
(手拉物体)这个物体为什么会移动?(老师用力拉了)这就是拉力
(用五分力推桌子,不动)老师用力了桌子为什么不动(有阻力)
老师为什么能够把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老师的手有压力)
(用八分力推桌子,桌子动了)现在桌子为什么动了(老师的推力大于桌子与地面的摩擦力)
(用磁铁吸铁钉)这个铁钉为什么会移动(受到了磁铁的吸引)这就是磁力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玩过掰腕子的游戏吗?今天我们就来做个掰腕子的游戏
抽两个同学进行掰腕子游戏
师:这两个小大力士掰得挺精彩,也挺有力量的,同学们能够说说他们各自的用力方向吗?用力的部位在哪里呢?谁的力量更大些呢?
二、寻找自然界中的力
师:自然界中还要哪些力呢
(手推物体)这个物体为什么会移动?(老师用力推了)这就是推力
情感与价值观
关注生活中的科学,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各种力
2、知道力的三要素及力的图形表示方法
3、知道力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及运动状态
4、能够正确使用测力器
教学难点
1、测力器的使用
2、力的图示法
教学准备:
小弓箭、橡皮筋、磁铁、铁钉、测力器、小车、小转轮、多媒体视频。
2、会用图形表示力
力有着力点、大小、方向,我们应该怎样表示呢?现在老师教你们怎样用图形表示一个力

《1.力在哪里》教案2

《1.力在哪里》教案2

《力在哪里》教案一、教学目标:1、寻找身边的力,能感受到力的普遍存在;2、通过一系列活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和形状的影响、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3、学会使会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弹簧、羽毛、弹簧秤、磁铁、记录单、笔袋等三、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出示羽毛及游戏要求(手不接触羽毛,而使它不落地,一旦羽毛落地游戏就结束)2、请每组组长从信封中拿出羽毛,站在凳上举高、松手……(学生进行游戏)3、优胜组汇报经验、全班交流。

4、根据学生汇报引出力,追问:“力在哪里?老师怎么没有看到?”(板书:力在哪里)(二)找出生活中的力,体验力的普遍存在1、谈话:你能找出生活中的力,或者制造出力来吗?2、请生思考后汇报。

3、根据学生汇报师板书并引导学生给这些力分类(拉力、弹力、压力、摩擦力)4、提问:刚才,我们一起举例分析了很多很多实实在在的有关力的例子,说明什么呢?谁能用一个词概括一下力在哪里?5、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无处不在)6、出示磁铁,请生用不同的方法将磁铁从左移动到右。

(用手直接推、用磁铁“推”)7、提问:同样是给磁铁推力,那么两个推力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发现:两个物体不不接触时也可以有力的存在。

8、师小结:看来力就在我们身边,它不但无处不在,还很神奇,你们想不想继续探究有关力的奥妙?(三)探究力的奥妙1、谈话:(出示弹簧)你们可不要小瞧它,要玩好它还是不容易的呢!2、提问:在玩弹簧前你有什么注意事项要提醒大家吗?3、课件出示相关要求。

4、请生根据要求自由进行游戏。

5、以小组为单位汇报玩法(边汇报边做给大家看,并在黑板上画出用力前后弹簧样子的简图,玩法主要有:用手向两边拉弹簧、用手向中间压弹簧、用嘴向前吹弹簧、用手向下掰两边弹簧等等)6、请生观察黑板上画的简图提问:①用力前弹簧什么样?(直的、原样)用力后呢?(弯了、变长了、变短了)那证明力可以怎样?(板书:改变物体的形状)请生找出生活中力能改变物体形状的例子。

力在哪里教学设计

力在哪里教学设计

《力在哪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第一课《力在哪里》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收集事例,感受生活中力的存在。

2、通过活动探究力对物体的运动、形状的影响,体验力的大小和方向。

3、会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

科学知识:1、知道力的普遍存,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力。

2、知道力可以使物体运动、形状发生改变。

2、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同学合作交流,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力有大小和方向。

难点:体验力的普遍存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玻璃弹子、橡皮泥、弹簧秤、钩码、苹果。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老师手上有一个气球,如果我用力往上一抛,它最终会怎样?生:气球会掉下来。

师:为什么?生:因为受到了地球引力的作用。

师:如果我想让这个气球在空中停留的时间长一些,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吗?接下来我们请三位同学来一个比赛,无论你用什么方法,看哪位同学的气球最后一个落地。

生:(学生活动,有的用嘴向上吹,有的用书向上扇……)师:汇报,同学们,刚刚你们用了什么方法延长了气球在空中停留的时间。

生1:我们一组用嘴吹,用手扇。

生2:我们一组用书向上扇,发现力量比较大。

师:在刚刚的活动中,我们用到了什么样的力?生:风力。

师:现实生活中除了我们刚刚所讲到的地球引力、风力以外,还有哪些力的存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力在哪里》。

(板书力在哪里)二、发现力无处不在师:出示多媒体课件P40的相关图片提问:你们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生:作交流后再回答1、硬果壳为什么会裂开?(硬果壳在钳子的挤压下变形裂开)2、静止不动的棋子靠什么移动?(静止不动的棋子靠橡皮筋产生的弹力移动)3、飞机为什么会飞上蓝天?(飞机靠自身发动机产生的推力及空气的浮力飞上蓝天)4、运动中的自行车怎样才能停下来?(靠刹车产生的摩擦力停下来)师:现在大家能用一句话说说力在哪里吗?生:力无处不在或力在我们的周围师小结:力是无形的,但我们可以体验和观察到它作用到物体上时所产生的效果。

《力在哪里》教学设计

《力在哪里》教学设计

《力在哪里》教学设计
一、课题:《力在哪里》二、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学
生能知道力的特征,掌握下列概念:牛顿定律、弹力、重力、机械力、气
动力、热力、核力等。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合作技能,培养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情感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
学研究。

三、学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内容:力五、教学步骤:①教学
准备:1.先给学生介绍力的概念,以及包括牛顿定律、弹力、重力、机械力、气动力、热力、核力等物理概念。

2.教师准备一些物理实验用具,如:尺子、拉力计、重物等,以及一些物理实验图片,让学生利用实验用具对
力进行实验研究。

②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要求学生认真
观察实验图片,记录实验过程,并总结实验结果。

2.在实验过程中,学生
要结合牛顿定律、弹力、重力、机械力、气动力、热力、核力等相关概念,分析实验结果,以及对比实验结果,总结力的特点。

③团队实践:1.让学
生分组完成实验,完成后,把实验结果发表出来,让其他同学与之讨论,
并互相提出建议。

小学科学力在哪里教案

小学科学力在哪里教案

小学科学“力在哪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发现力的存在和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作用:力的作用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力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力的表现有拉、推、提、压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感受力的存在和作用。

2. 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力的概念和作用。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和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如弹簧测力计的演示,引发学生对力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本课。

2. 探究力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力的作用,如拉、推、提、压等,让学生感知力的存在。

3. 实验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力的实验,如用力拉动物体使其移动,用力挤压物体使其变形,让学生亲身感受力的作用。

4. 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感受,讨论力是什么,力的作用是什么。

七、课堂练习:1. 设计一些有关力的练习题,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巩固学生对力的概念和作用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力的实际应用,如力的作用在生活中的例子。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力的游戏,如力的传递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力的传递和作用。

2. 引导学生进行力的实验设计,如设计一个实验来展示力的作用。

九、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和记录家庭中的力的作用,如父母拉车、提水等,感受力的存在。

2. 让学生思考力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写一篇短文进行阐述。

《力在哪里》教案

《力在哪里》教案

《力在哪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使学生掌握力的基本要素,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力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 力的作用: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

难点:力的作用效果的观察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的相关知识。

2. 运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力的小游戏、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橡皮筋等)。

2. 学生准备:记录本、笔。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力的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力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力的概念,介绍力的三要素。

3. 实验演示:展示力的作用效果,如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力的大小。

4. 小组讨论: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引导学生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七、课后作业:2. 观察生活中的力的作用现象,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在生活中发现力的作用现象的能力。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十、教学计划:根据学校教学安排,制定本节课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完整、连贯。

六、教学实践:1. 开展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力的三要素。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力的作用效果,如物体形变和运动状态改变。

3. 安排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力的作用,并记录下来。

七、课程延伸:1. 讲解力的作用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力在不同情境下的作用效果。

小学科学力在哪里教案

小学科学力在哪里教案

小学科学《力在哪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培养学生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3. 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力的存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力的概念。

2. 力的作用效果。

三、教学难点1. 力的作用效果的观察和理解。

2. 力的方向的表示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实验器材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力学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存在和作用。

2. 力的概念:讲解力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 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实验和图片,展示力的作用效果,如物体形变、运动状态改变等。

4. 力的表示方法:讲解力的方向和大小表示方法,如箭头、数值等。

5.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并用力的表示方法进行记录。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力的存在,并用力的表示方法进行记录。

8. 板书设计:力在哪里1. 力的概念2. 力的作用效果3. 力的表示方法六、教学延伸1. 力的分类:讲解不同类型的力,如重力、摩擦力、弹力等。

2. 力的应用:介绍力的应用实例,如杠杆、滑轮等。

七、教学互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遇到的力的例子,并分享给其他小组。

2. 问答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九、教学改进1.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增加实验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十、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力在哪里》教案

《力在哪里》教案

《力在哪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使学生掌握力的基本要素,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力的作用和力的三要素的能力。

4. 引导学生运用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来解释生活中的力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及其作用2.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3.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4. 生活中的力的现象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

2. 教学难点:力的三要素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验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和力的三要素。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的本质和作用效果。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力的现象,培养学生运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力的示意图、实验器材等。

2. 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橡皮筋、小车等。

3. 生活案例:examples of force in dly life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力的现象(如拉弹簧)引起学生对力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讲解力的概念:介绍力的定义,强调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 讲解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并通过实验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三个要素的作用。

4. 力的作用效果:讲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并通过实验和实例进行验证。

5.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力的简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七、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遇到的力的现象,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认识。

2. 实验探究:安排一些力的实验,如拉弹簧、抛物体等,让学生亲自体验力的作用和三要素的影响。

3.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判断:设计一些有关力的判断题,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力的三要素的理解。

四年级下册科学《力在哪里》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科学《力在哪里》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科学《力在哪里》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科学《力在哪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感受到力的普遍存在,知道力对物体运动和形状的影响,力有大小和方向。

2.会使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重点】认识力有大小和方向。

【教学难点】体验力的普遍存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弹簧秤,钩码,苹果,小刀【教学过程】一、预习:收集了解什么是力力的效果力的分类二、展示:(一)寻找力,体验力的普遍存在。

1.力在哪里?请用动作表示出来。

力在手上、腿上力在身体里。

2.演示:双手同时压饼干盒,饼干盒(物体)怎样了?3.拓展描述:离开我们的身体,往别处想,哪里还有力?4.给力起名称。

人的力称为人力、机器的力称为机械力、风的力称为风力过渡:力在哪里?到处都有力。

(二)发现、认识1.小实验:会跳舞的回形针。

用吸铁石、模板、回形针演示实验。

区别:与我们前面说的力有什么区别?借助外力。

2.关于力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到底什么是力?) 3.引导学生对力的概念的描述。

一种物体对另一种物体产生了作用,就叫力。

4.如果让你将这些力分类,你可以怎么分?请说出你分类的理由。

(三)探究1.活动:移动一个大箱子可以用什么力?(推、拉)过渡:想一想,是否我们自然界中的力都可以有推和拉这两种力呢?2.游戏:弹棋子要求:弹棋子的方法。

(教师演示)记分方法。

(板书说明)分组,每人弹三次。

思考:当你弹棋子的时候,你还发现什么关于力的知识?学生进行游戏。

发现:力有什么特点?(打棋子的不同点,棋子弹的方向不同。

力可以在物体间传递。

力有大有小。

力有方向)(四)认识力的大小1.掰手腕:比一比,谁的力气大?2.提问:刚才两位同学分别用了多少力气呢?3.要精确测量力的大小,我们可以使用弹簧秤。

力的单位是牛顿。

4.学习使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

5.指导学生使用弹簧秤测量拎起一些物体时所需要的力。

(填写教材上的活动记录)(五)认识力的方向1.观看航行的帆船,受到哪些方向的力?2.把物体所受力的方向用箭头表示出来。

《力在哪里》教学设计

《力在哪里》教学设计

《力在哪里》教学设计《力在哪里》教学设计《力在哪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搜集事例,感受到生活中的力无处不在。

2、通过一系列活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和形状的影响,力有大小和方向。

(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普遍存在。

2、知道力对物体运动和形状的影响,力有大小和方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教具准备:测力计、木块、玻璃球、橡皮泥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提问:你能用什么方法使讲桌移动吗?指名学生说出方法并让学生上来演示。

2、刚才大家想的办法都使讲桌移动了,尽管方法各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共同之处都对讲桌施加了一个什么?(先让学生说,学生很快说出“力”后,板书:力)二、自主探究:(一)、感受力的存在。

1、你看到力了吗?力是什么样子的?(为难学生,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力是无形的,我们只能感受到力的存在。

)2、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你能感受到力的存在吗?(1)、(双手轻轻拿住一根粉笔),感受到力了吗?(2)、(用力掰断粉笔),感受到力了吗?3、学生用铅笔感受力的存在,试着说出自己的感受。

全班交流。

4、打开书40页,看书上的四幅图,小组讨论,感受力的存在。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5、学生活动:试着利用身边的物体感受力的存在,将你们的研究成果展示到黑板上,只要有成果,可以自由上来写。

7、在我们生活中,你还能感受到力的存在吗?(可以安排讨论)8、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力无处不在。

9、提问:我站在这儿,有力存在吗?晚上睡觉时有力存在吗?(为难学生,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进一步巩固力无处不在。

)(二)、力对物体的影响1、通过前面几个我们感受力的活动,你发现力对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影响?2、力除了对物体的运动有影响,对物体的其他方面还有影响吗?3、(出示橡皮泥)拿这块橡皮泥,用力捏一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三)力改变物体的运动1、谈话:要使弹子(玻璃球)滚动起来,滚的快一点或停下来,应该怎样做?2、学生活动。

《力在哪里》教案

《力在哪里》教案

《力在哪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并学会用力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力的概念,感受力的存在,学会用力的方法。

2.教学难点:力的作用和反作用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提问:你们看到了哪些物品受力?2.理解力的概念(1)讲解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举例说明:推门、拉窗帘、踢足球等,都是力的作用。

(3)引导学生思考:力有哪些作用效果?3.实验一:感受力的存在(1)准备实验器材:弹簧、钩码、直尺。

(2)进行实验:将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重物,观察弹簧的形变。

4.实验二:力的作用和反作用(1)准备实验器材:两个小车、滑轮、弹簧。

(2)进行实验:将两个小车分别放在滑轮两侧,用弹簧连接,拉动小车,观察现象。

5.力的测量(1)讲解测力计的原理: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2)引导学生学习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让学生分组进行力的测量实验,记录数据。

6.力的应用(1)引导学生思考: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举例说明:力的应用有举重、拔河、抛物线等。

(2)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力的应用,下节课分享。

四、课后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力的存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实验参与情况,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积极性。

2.实验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力的应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理解力的概念: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推门、拉窗帘等,让学生初步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在哪里 教案

力在哪里 教案

力在哪里教案教案标题:力在哪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解释力的概念,并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力。

2.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力的知识,解决与力相关的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力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重点:1. 力的概念和分类。

2. 力的作用和影响。

3. 力的计算和解决力相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力的示意图、力的计算公式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实验记录本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力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对力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通过提问或展示力的实际应用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Step 2:概念解释和分类(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板书,对力的概念进行解释,并介绍力的分类,如接触力、重力、摩擦力等。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力。

Step 3:实验探究(2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力的实验探究,以加深学生对力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如用弹簧测量不同物体的弹力,用天平测量物体的重力等。

学生可以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Step 4:力的计算和问题解决(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力的计算方法,如力的大小和方向的表示方法、力的合成和分解等。

通过一些力的计算题目,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力相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Step 5:小结和拓展(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重要的概念和知识点。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应用所学的力的知识。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如课后习题或实验报告,巩固学生对力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1. 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或相关行业的工作者来进行讲座或实地考察,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力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项目研究,让学生自主探究力的应用和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在哪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4单元《无处不在的力》中的第1课。

本课的教学是组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力的经验和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力的存在,并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和力对对物体形状的影响,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并学会使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激发孩子们科学探索的兴趣,以达到《课程标准》中制定的“知道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力,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的目标。

二、学生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力的经验,如风的力量可以推动风车转动;水力可以让小水轮转动,还可以来发电;用力推桌子可以使桌子移动位置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体验力的普遍存在,知道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力有方向,力有大小,并学会使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中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科学探究水平得以提高,从而更加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三、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搜集事例,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力。

2、能够通过“玩弹簧”的活动发现力有大小及方向。

3、能够使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对物体的影响。

2、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合作与交流。

2、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和力有大小。

难点:体验力的普遍存在。

五、教学准备
乒乓球、橡皮泥、橡皮筋、铁丝、锯条、弹簧秤、钩码、塑料量杯、电池、扳手、酸奶、弹簧秤图片和记录卡。

六、教学过程
一、寻找力,体验力的普遍存在
1、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样东西,(核桃、夹子、纸盒)大家看看是什么?老师做大家认真看并回答问题。

(生答)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单元第一课,请大家把书翻到40页,教师板书课题—《力在哪里》。

3、提问:什么是力?(比如说我们刚才看到的夹核桃,用夹子使劲用力夹就可以将核桃夹开,核桃受到夹子的力裂开了,那么力就是指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4、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几个问题,想想在这里有没有力的存在。

5、那么在我们的周围是不是就这几种力呢?同学们你们能找出身边的力,或者“制造”出力来吗?(学生上台做力的动作,其它同学寻找力在哪里)
6、那么我们再来看看这几个图片,提问:你能试着寻找图中的力并回答图中的问题吗?
4、学生讨论、回答。

5、小结:力是无形的,但是我们可以观察和体验到力作用到物体上时所产生的效果。

二、研究力
(一)研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1)谈话:力究竟对物体有什么影响呢?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个乒乓球。

我们先让小球滚起来,然后再让它停下来。

该怎么做呢?听清楚了吗?准备好!开始!
(2)学生活动。

(3)学生汇报游戏过程和结果,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说出道理。

(4)教师总结并板书:力对物体的运动有影响:运动静止
2、(1)谈话:下面我们让你手里的小球慢慢的滚起来,然后让它滚得快一些,该怎么办呢?听清楚了吗?准备好!开始!
(2)学生活动。

(3)学生汇报游戏过程和结果,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说出道理。

(4)教师总结并板书:速度
3、(1)谈话:再让小球滚起来,这次我们要让它突然拐弯,怎么办呢?听懂了吗?准备好!开始!
(2)学生活动。

(3)学生汇报游戏过程和结果,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说出道理。

(4)教师总结并板书:方向
(5)小结:刚才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知道了力对物体的运动有影响。

它可以使原来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也可以使原来运动的物体静止下来。

它可以加快物体的运动速度,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二)研究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
1、谈话: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了力对物体运动有影响。

那么力对物体还有什么影响呢?下面就用我们的小手来玩橡皮泥,看看谁的手最巧,谁最有创造能力?谁做出来的形状最逼真、最漂亮?听明白了吗?开始!
2、学生活动。

3、学生汇报游戏过程和结果,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说出道理。

4、提问:力能使其他物体也发生类似的变化吗?(试着改变锯条、橡皮筋、铁丝的形状。


5、学生演示汇报。

6、教师归纳并板书:力对物体的形状有影响:改变物体形状。

(三)研究力的大小
1、组织学生玩扳手腕游戏。

2、提问:刚才两位同学分别用了多少力气呢?
3、学生猜测。

4、谈话:要精确测量力的大小,我们只能利用仪器了,我们利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

力的单位是牛顿。

5、学习使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

(1)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否在“0”处。

(2)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平齐。

(3)被测的力不可超过弹簧秤标定的最大数值。

6、学生实验
(1)谈话:下面我们就来测一测提起一些重物所用的力并填好记录卡。

(2)学生活动。

(3)学生汇报,大屏幕展示一些小组的实验结果。

三、总结全课:
1、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复习板书,
2、我们再来看看这节课的课题—力在哪里,一起来读这首小诗,感觉力的存在………其实力就在我们身边,而且是无处不在的。

3、最后让我们在这首轻快的歌声中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再次感受力的无处不在。

《让我们荡起双桨》
板书:力在哪里
力对物体的运动有影响:运动静止速度方向
力对物体的形状有影响:改变物体形状
力有大小:力的单位是牛顿"N"
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第一学校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力在哪里》教学案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