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命天子 咸丰皇帝奕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言
衣锦食肥,美妾如云,皇帝享有人世间的一切荣华富贵,可他并不能享有其中的许多乐趣。

他的身上负有重大的责任——行为应当成为人世间的楷模,言论必须成为战无不胜的法宝。

一个人要坚持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都不困难。

索性做一个昏君。

谁也奈何他不得。

可要成年累月的做一个好皇帝,倒是一个苦差使。

若在一个平常年代表,一切还能过得去。

可咸丰帝又特别命苦。

他遇到了清朝立国以来从未有过的灾难。

一、皇四子与皇六子
1、道光帝是一个资质平常的人,不具想象力,也乏创造力。

他为政之道曰:“守成”,即用祖宗的成法,让祖宗之业再度辉煌。

然而,时代不同了。

自乾隆后期起,清王朝已经进入了中国历代王朝“治”、“乱”循环的又一曲折,康、雍、乾盛世风光已是流水不复;而鸦片战争中西方之您这大兵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惯常的轨道。

2、道光帝是一位不具有长距离、宽视野的人,目光短浅。

看人尤其成问题的人。

3、在专制社会中,立储之事只能出于圣裁。

旁人的建言本已逾规,若言而不中更有危险。

康熙立储引起了很大纷争,以致雍正帝上台后杀的杀,关的关,管的管,一片刀光血影。

殷鉴不远。

雍正帝由此而创造了密建制度:由皇帝密写立储谕旨封于匣内,藏于“正大光明”匾后,皇帝死后由御前大臣、军机大臣等共同启示,按御书所定,嗣
皇帝即位。

乾隆将之定为永久制度。

4、道光帝在选择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上,道光帝不能像其他军国大事一样,听听臣子的意见,甚至公开地表示对某一皇子的好恶也会引起宫内外的一些混乱。

他只能自己看,自己想,自己做判断,并将一切放在心底。

而在他的心底,皇六子与皇四子又难分上下,由此,道光帝举棋不定,难下决心。

兹事体大。

5、人们总是指责道光帝选择四皇子奕宁,而没有选择六皇子奕。

然而,人们指责道光帝的选择失误是因为他们依据的是可以看见的历史结局。

可是,道光帝又能看见什么?在他面前,只是一个刚满15岁的孩子,另一个还不到14岁。

二、良师荩臣杜受田
1、尽管按照现代教育学的理论,我们有理由认为,奕宁四岁半读书太早;尽管按照社会发展的趋向,我们更有理由指责,孔孟经典不适宜作为教材,教育应当包括新科技、新文化;但是,在那个时代,中国与外部世界隔绝,即使是知识精英,也认为孔孟之道是学问的顶峰。

在那种氛围里,若有从事科学技术的人,自己都会认为自己不学无术。

更何况沿袭了近两百年的上书房制度,已经“成功”地培养出五位皇帝,包括康、雍、乾三朝英主。

功绩俱在,夫复何求?
2、奕宁以孝道来对抗奕的才识,以仁义来反击武功
3、乾隆帝继位时不比奕宁大几岁,可他接手的是雍正帝留下的丰厚遗产,本人又才华横溢。

而咸丰帝奕宁呢?他接手的是道光帝留下的
烂摊子,自己又缺乏才识,只得将求助的目光转向杜受田。

4、杜受田本人缺乏实际经验,没做过地方官,没处理过具体政务。

三、射偏了的箭
1、年轻的奕宁登上皇位时,颇有企图心。

他继承了祖宗大业,也极力效法祖宗的勤政风范
2、对于一个比自己强大国家的咄咄逼人的进迫,应当采取何种策略,从思想角度和政治角度来看是有区别的。

前者强调正义性,后者强调可行性。

3、咸丰帝以为用忠摈奸即可抗夷,是一只射偏了的箭
4、对外强硬取决于武力强大,若非如此,只是一种虚张
四、上帝之祸
1、朝廷中枢在蒙骗中对广西的形势没有丝毫的察觉
2、社会动乱的根源之一在于乾隆末年起半个多世纪的政治腐败。

文官爱钱,武官惜命。

拼命做官,无心做事。

见利竭力钻营,见难弥缝逃避。

绝大多数的官员已经不能在政治目标上与朝廷中枢保持一致。

五、亏得湘人曾国藩
1、湘军不是正式的朝廷军队
六、新财源:厘金
1、同湘军一样,厘金的出现也非源于旨意,而是由于统治集团内部由上而下兴办的。

2、湘军和厘金的共同点在于:①在清朝国家体制之外自创制度②朝廷的监控权很小
3、显示了统治集团某些个人的出色才华,也反衬出朝廷及整个官僚机器的无能为力。

客观地说来,在当时的情况下,依靠旧有的国家机器和行政关系几乎寸步难行,只能凭借某些个人的胆识、毅力和关系。

4、厘金与湘军,是咸丰一朝的两大变局。

银与兵,是咸丰帝当政之初日夜焦虑耗尽心力的两件事。

厘金与湘军正是应朝廷之急而生,可以说他们挽救了清王朝的危亡。

可是,财权与兵权,这两项在任何国度中都极为重要的权力,渐渐落到地方督抚手中,朝廷的权力也只剩下任官命将一项。

5、在湘军创立之初,咸丰帝多次与曾国藩斗法,而在解决财政危机上,咸丰帝却支影不显。

在厘金这等重要的大事上,咸丰帝毫无主见。

七、造反,造反
1、除了太平天国之外,全国各地多处有造反事件,咸丰帝心力衰竭,有偏安一隅的想法。

2、皇帝面对全国的战乱的无能为力使朝臣不再全然相信皇帝的无所不能
3、咸丰开始贪图享乐,今朝有酒今朝醉
4、今天的历史学家找不到任何心理的痕迹,去判断咸丰帝是否后悔
过做了皇帝;但可以肯定,如果他不做皇帝,他个人会多一分平常,也会多一分欢乐。

5、皇帝的身份使他不能将自己内心的慌乱流露出来,他必须以镇定自若的神态统治天下,只能将一切苦衷伴着冷酒,全部吞到自己肚子里去。

八、外患又来了
九、外国公使驻京问题
十、圆明园的硝烟
1、对于盗贼的横行,批判固然有理,固然义正言辞,但又是无用的。

既然盗贼不可能被消灭,重要的是研究防御措施。

2、近年来,修复圆明园的呼声日益响亮,这使我又感到另一种凄冷。

荒芜的圆明园是我们脸上的伤疤,提示着当年的耻辱。

在我们这个民族尚未强大到能够拒绝一切耻辱之前,千万不要用人为的整容,来抹掉这一伤疤。

结语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一定会有一个最适合他的位子。

如果能找到它,占有它,那是人生的幸事。

与此相反,一个人占有的位子,若不能充分发挥他的全部才能,那是一种痛苦。

同样痛苦的是,一个人坐在他才力不逮却又下不来的位子上,除非他每日只是混日子过。

若他有强烈的责任感,结果事事与愿望相违,那几乎是人生的自我折磨。

咸丰皇帝奕宁是后一类不幸的人。

他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材料,就他的个人历史而言,凡是当时和后来被证明有效的举措,如湘军、厘金、总理衙门……都不是他的创造,也都不符合他的思想;凡是他尽心尽力制定出的政策,如怎样镇压太平天国,怎样对抗英法联军……却全部可行。

他在位十一年零六个月,事件可谓不短,但我们找不到一项可以称道的大决策,可载史记的大功绩。

皇帝当到这种份上,那就不是他个人的不幸了,而是连带整个国家陷于灾难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