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跳舞的纸屑
大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纸屑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纸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依据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中的第三节“会跳舞的纸屑”展开。
详细内容涉及静电的产生、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静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是由于电荷不平衡产生的。
2. 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使幼儿理解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原理。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原理。
教学重点:观察和体验静电现象,了解静电的成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塑料梳子、气球、纸屑、吸管、玻璃棒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塑料梳子、气球、纸屑、吸管、玻璃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塑料梳子梳头发后吸引纸屑的现象,引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教师解释静电现象,引导幼儿观察塑料梳子、气球与纸屑之间的相互作用。
3. 动手实践:(1)让幼儿分组操作,用塑料梳子梳头发,观察梳子吸引纸屑的现象。
(2)用气球摩擦头发,让气球靠近纸屑,观察纸屑被吸引的现象。
(3)用吸管和玻璃棒摩擦,观察吸管和玻璃棒之间的相互作用。
4. 随堂练习:让幼儿尝试用不同材质的物品产生静电,观察并记录现象。
六、板书设计1. 静电现象2. 电荷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3. 静电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庭中产生的静电现象,思考如何避免或利用静电。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收集有关静电的资料,进行分享交流。
(2)鼓励幼儿思考如何利用静电为生活带来便利。
(3)组织幼儿参观科技馆,深入了解静电现象及其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3. 动手实践活动的组织4.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采用生动形象的实物演示,使幼儿直观地感受静电现象。
大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纸屑
大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纸屑一、教学目标:1.了解纸屑在特定条件下会“跳舞”的现象;2.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实验探究能力;3.增强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激发其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准备:1.白纸;2.剪刀;3.刻度尺;4.温水;5.量杯;6.电吹风。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用纸屑自由组合成各种形状,如纸屑小人、纸屑球等,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思考:“为什么纸屑可以组合成这么多的形状?”2.探究(20分钟)(1)教师将一张纸对折,再对折,使纸成为多层结构,然后通过剪刀剪出一个小纸人。
将剪下的纸人放到地上,让纸人静置,观察纸人是否会“跳舞”。
(2)教师将一张纸剪成小片,约1cm x 1cm的大小。
将这些小纸片放入量杯中,然后加入等量的温水,观察纸片是否会“跳舞”。
(3)教师将一张纸剪成细长的条状,再用刻度尺测量一下纸条的长度。
然后用电吹风热风吹向纸条的一端,观察纸条是否会因热胀冷缩而“跳舞”。
3.讨论(10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并总结,为什么纸人、纸片、纸条会“跳舞”。
教师可以提问:“纸人为什么会‘跳舞’?”、“纸片为什么会‘跳舞’?”、“纸条为什么会‘跳舞’?”(2)教师提供简单的解释,如纸人是因为水分渗透纸屑内部,使其吸水膨胀而“跳舞”;纸片是因为温水使其变得柔软并浮起,然后空气的流动使其“跳舞”;纸条是因为热胀冷缩的原理使纸条随着热风的吹拂而“跳舞”。
4.拓展(20分钟)(1)教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一张纸和剪刀,请幼儿自由创作,并观察自己创作的纸屑在特定条件下是否会“跳舞”。
鼓励幼儿用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各种各样的纸屑形状。
(2)教师组织幼儿形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项实验,如用不同的液体(比如酒精、牛奶、果汁等)或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观察纸屑的“跳舞”现象,并让他们记录实验结果。
五、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实验结果,并总结出纸屑“跳舞”的原因。
强调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并鼓励幼儿继续观察和探索科学现象。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纸屑》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纸屑》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风力的作用原理,掌握如何制作会跳舞的纸屑2.提高幼儿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准备1.《会跳舞的纸屑》故事书2.标志笔、剪刀3.吹风机4.颜色纸片5.计时器三、教学活动1.导入(10min)教师通过讲故事方式向幼儿介绍《会跳舞的纸屑》这个故事,让幼儿了解纸屑在风中的动作,同时激发幼儿的兴趣。
2.实验制作(30min)(1)教师拿出标志笔、剪刀和颜色纸片,引导幼儿一起制作一张纸片。
(2)制作完成后,教师让幼儿在教室的某个角落,发现一根电风扇。
教师在电风扇前面放置制作好的纸片。
(3)老师逐个指引幼儿开启风扇,一起观察纸片的变化。
(4)观察结束后,教师在幼儿的帮助下,制作一些不同形状的纸屑。
(5)使用吹风机对纸屑进行风力测试,观察不同形状纸屑的对风力的反应。
并请孩子思考为什么纸屑这样动?3.总结(15min)(1)引导幼儿总结纸屑在风中的运动规律和风力的作用原理,让幼儿提出自己的观点。
(2)教师搜集幼儿的发言,写在黑板上,并引导幼儿总结讨论。
4.延伸活动(15min)(1)仪器测试时间,通过测量时间来观察纸屑对风力反应的时间长短,如何制作纸屑能更快速反应?(2)练习时间,自由给孩子练习制作不同形态的纸屑,并在教师引导下,查找纸屑材料,探索出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纸条材料在风中的反应。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会跳舞的纸屑》科学活动,让孩子通过观察实验和自我制作的形式,学习到了风力的作用原理,并增加了幼儿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孩子对于制作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纸屑特别感兴趣,教师应该加强教学环节更为多元化,才能呈现更丰富的体验,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
另外,在练习环节孩子的问题,还可引导孩子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独特的制作技巧,增加孩子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精神,让孩子能够在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中享受群体学习的乐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会跳舞的纸屑教案(三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会跳舞的纸屑教案(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目录: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会跳舞的纸屑教案一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地球教案二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工具教案附教学反思三
- 1 -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会跳舞的纸屑教案一
大班科学活动会跳舞的纸屑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过程等内容,通过自己的操作,发现摩擦起电的现象,激发幼儿探索物体更多的有趣现象,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会跳舞的纸屑教案吧。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己的操作,发现摩擦起电的现象。
2、激发幼儿探索物体更多的有趣现象。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启发性谈话,激起幼儿探索兴趣。
1、谁来想个办法,使纸屑吸起来?
2、幼儿相互结伴探索。
3、请幼儿说一说探索结果。
二、比较纸摩擦和毛皮摩擦后吸纸屑的不同现象。
幼儿探索,相互交流。
三、整理好操作材料。
四、鼓励幼儿探索更多的物体,找一找什么东西也会吸起来?
1 / 1。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会跳舞的纸屑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会跳舞的纸屑1. 活动简介本次活动将通过制作能够“跳舞”的纸屑来探究静电现象和电荷的本质,提高幼儿观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活动适用于大班幼儿,需要辅助教师进行指导和协助。
2. 教学目标•了解静电现象和电荷的基本概念;•探究物体带电和补电的方法,了解电荷的本质;•提高幼儿观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教学准备•白纸、剪刀、铅笔、胶带、塑料薄膜、鱼线、铜鈇或气球等实验器材;•电灯、灯泡、金箔片或塑料薄膜等小实验器材;•PPT或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安排教室场地,确保教室宽敞、干燥、通风良好。
4.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导入PPT或图片,简单介绍静电现象,并放映一些简单的静电现象的视频,如气球摩擦头发后吸附头发等。
2.引出活动主题:会跳舞的纸屑,依次观察群众对标题的反应。
第二步:制作会跳舞的纸屑1.准备材料:白纸、剪刀、胶带、鱼线等。
2.用剪刀剪出约5cm的小纸片,折叠成翻转三次以上的重叠片,用胶带将尾部固定,预留鱼线固定处。
3.在同性质的物质表面摩擦后,用鱼线固定后吊起,观察是否出现“跳舞”的现象。
4.引导幼儿思考,将各种不同材料的物体带电后分别吊起进行观察。
第三步:探究静电现象的本质1.准备小实验器材:灯泡、电灯、金箔片或塑料薄膜等。
2.观察实验器材,让幼儿自己操作观察,引导其观察与思考。
3.解释实验现象,在此基础上引出电荷的基本概念,并带着幼儿动手补电等小实验。
第四步:制作静电消除器1.准备材料:铜鈇或铜管。
2.教师示范制作静电消除器,让幼儿动手操作,练习制作技能。
第五步:总结和扩展1.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概括静电现象和电荷的基本概念。
2.小组活动:让幼儿分成若干组,自主探究是否有比现场展示的方法效果更好的方法来制作会跳舞的纸屑,一定时间后每组献上自己最为成功的制作方法并进行分享。
3.教师安排一些拓展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纸屑》
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纸屑》一、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纸屑的特性和性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促进幼儿们发展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纸屑;•透明玻璃瓶;•铁制磁铁。
三、教学过程1.前言:老师向幼儿们介绍科学实验的概念,引导幼儿们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和探究的精神。
2.实验一:让幼儿搭档合作,用透明玻璃瓶装入一些纸屑。
然后,将铁制磁铁靠近玻璃瓶,观察纸屑的反应。
引导幼儿描述纸屑的动作。
3.实验二:让幼儿再次合作,将铁制磁铁移开,观察纸屑的新反应。
鼓励幼儿们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4.讨论与总结:引导幼儿们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结合实验结果,向幼儿们解释纸屑能够“跳舞”的原因。
四、教学延伸•鼓励幼儿们在家中尝试更多有趣的科学实验;•引导幼儿们思考其他日常生活中具有科学原理的现象。
五、教学效果评估•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合作能力;•收集幼儿对实验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可能提出的问题。
六、教学反思通过实施这个教学活动,我发现幼儿们对科学实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合作中展现出团队精神,同时也对纸屑“跳舞”的现象产生了好奇和探究的兴趣。
此外,我也发现有些幼儿在观察和描述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在后续活动中加强引导和训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鼓励幼儿们参与更多的科学实验活动,帮助他们培养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快乐探索中学会科学。
这是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纸屑》的教学内容和反思,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纸屑》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纸屑》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风的力量,并通过实验观察,了解风能使纸屑跳舞。
2. 培养幼儿动手实践、观察、思考和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纸屑、扇子、风铃等相关材料。
2. 教师准备相关幼儿科学书籍和图片,以便引导幼儿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有关风的视频或播放风的声音让幼儿感受到风的存在。
然后,教师可以与幼儿进行互动,引导幼儿谈论风的特点和作用。
2. 实验(30分钟)教师将纸屑散放在教室的桌面上,然后拿起扇子,向纸屑吹风。
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到风能使纸屑跳舞的现象,并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
3. 探究(2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围绕风的力量进行讨论,例如:为什么纸屑能够跳舞?什么是风?风是怎么来的?如果没有风会怎样?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和观察,一起探索回答这些问题。
4. 总结(10分钟)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实验和探究的结果,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教师可以用简单明了的文字写在黑板上,供幼儿参考。
然后,教师可以邀请幼儿将他们的实验心得和思考与整个班级分享。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次科学实验,幼儿有机会亲身体验风的力量,从而加深了他们对风的认识。
同时,通过观察和思考,幼儿能够培养动手实践、观察、思考和合作的能力,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而,这次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有些幼儿可能过于兴奋地吹风,导致纸屑乱飞,影响实验结果的观察和总结。
因此,在实验前,教师需要明确告诉幼儿们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保持安静和稳定的态度。
此外,在总结环节,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自由发言和分享观点,鼓励每个幼儿都能够参与其中。
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互动能力。
综上所述,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纸屑》不仅能够让幼儿亲身体验风的力量,更能够培养他们动手实践、观察、思考和合作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科学实验,幼儿在玩中学,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了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大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纸屑》
大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纸屑》一、教案概述本科学教案的主题是《会跳舞的纸屑》。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了解到纸屑在静电力的作用下会发生跳舞现象,从而引发对静电的兴趣,并了解静电的形成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观察,学生将亲自实践,加深对静电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了解静电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观察纸屑在静电力的作用下的跳舞现象;3.探究静电力的产生和静电的应用;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静电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纸屑在静电力的作用下的跳舞现象;3.静电力的产生和静电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实验道具:塑料杯、薄纱、纸屑;2.实验材料:塑料梳子、塑料胶带;3.PPT展示。
五、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老师用PPT展示静电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静电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见过纸屑会跳舞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2. 学习和探究(20分钟)2.1 静电的概念和基本原理通过PPT向学生介绍静电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静电是一种电荷不平衡的现象,电荷的正负相互吸引或排斥。
2.2 纸屑在静电力的作用下的跳舞现象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将薄纱搭在一个塑料杯上,将纸屑撒在纱上,用塑料梳子梳头后,将梳子靠近纱和纸屑,观察纸屑的跳舞现象。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3. 实践和应用(25分钟)3.1 静电力的产生让学生自由实践:学生分小组,在实验指导下,使用塑料梳子和塑料胶带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为什么当梳子或胶带被梳动时会产生静电?3.2 静电的应用结合日常生活,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使用了静电的现象和设备?引导学生讨论,并展示相关图片和案例,如电子称、电子吹风机、静电噪声消除器等。
4. 总结(5分钟)通过回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小结,并提出问题:“静电的产生和应用有什么联系?我们是否可以利用静电力做更多的实验和创造更多的应用呢?”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静电的作文,讲述一件利用静电力的有趣事情或设备,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纸屑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纸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五章节,主题为“会跳舞的纸屑”。
详细内容包括:静电现象的产生与表现,利用静电让纸屑“跳舞”,探索静电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是如何产生的,能够描述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静电现象的产生原理,运用静电让纸屑“跳舞”。
重点: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吸管、碎纸屑、梳子、丝绸等。
2. 学具:每组一份气球、吸管、碎纸屑、梳子、丝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气球、吸管、碎纸屑等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这些物品会“跳舞”?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演示,让气球、吸管、梳子等物品产生静电,使纸屑“跳舞”,解释静电现象的产生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利用不同物品产生静电,让纸屑“跳舞”。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六、板书设计1. 静电现象2. 静电产生:气球、吸管、梳子等3. 静电表现:纸屑“跳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探索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摩擦头发后,可以用手指靠近墙壁,观察头发和墙壁之间的吸引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静电现象,培养了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安全使用气球、吸管等物品,避免发生意外。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科技馆,了解更多关于静电的知识,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安全使用教具和学具。
2. 幼儿对静电现象的理解和操作。
3. 实践操作中教师的指导与解答。
大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纸屑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纸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神奇的力量》,详细内容为“会跳舞的纸屑”。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摩擦产生的电荷可以使物体带电,并观察到带电物体对轻小物体的吸引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及其原理。
难点: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操作,观察并理解带电物体对轻小物体的吸引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塑料梳子、纸屑、玻璃棒、丝绸等。
2. 学具:每组一个气球、一把塑料梳子、适量纸屑、一块玻璃棒、一块丝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演示用气球摩擦头发,使气球吸附在墙壁上,引发幼儿兴趣。
2. 讲解原理:教师解释摩擦产生的电荷使气球带电,从而吸附在墙壁上。
3. 例题讲解:教师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纸屑,让幼儿观察并思考原因。
4.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进行实验,用气球、塑料梳子、丝绸等物品产生静电,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6. 拓展延伸: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利用静电现象。
六、板书设计1. 静电现象2. 摩擦产生的电荷3. 带电物体对轻小物体的吸引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并记录下来。
2. 答案:如衣服摩擦产生的静电、梳子梳头发产生的静电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静电现象,培养了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继续探索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了解静电的利与弊,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实践情景引入4. 例题讲解5. 随堂练习7. 作业设计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及其原理。
1. 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静电现象,如“摩擦产生的电荷使物体带电”。
会跳舞的纸屑大班科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纸屑在特定条件下的运动状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纸屑在音乐节奏下的运动状态。
难点:让幼儿能够理解并描述纸屑运动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纸屑、音箱、彩条、塑料袋、吸管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纸屑在空气中的自然飘动,引导幼儿对纸屑运动产生兴趣。
2. 实验一:让幼儿观察纸屑在音乐节奏下的运动状态,引导幼儿发现纸屑与音乐节奏之间的关系。
3. 实验二: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让纸屑运动,如吹气、拍手等,引导幼儿探索纸屑运动的多种可能性。
4. 实验三:让幼儿观察纸屑在塑料袋内的运动状态,引导幼儿发现气压对纸屑运动的影响。
5. 实验四:让幼儿用吸管控制纸屑的运动,引导幼儿了解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6. 总结: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发现,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纸屑运动的原理。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评价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 倾听幼儿对纸屑运动原理的描述,评价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3. 观察幼儿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类似的科学实验,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科学现象。
2. 组织幼儿进行会跳舞的纸屑表演活动,让幼儿在舞台上展示他们的创意和实验成果。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
2. 教师需要关注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和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八、教学反馈1. 教师可以通过与幼儿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兴趣。
2. 教师可以收集家长对幼儿参与活动的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和应用情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纸屑》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纸屑》含反思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纸屑》一、教学目标1. 能够描述“纸屑为什么会跳舞”的原因。
2. 能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通过实验验证“纸屑会跳舞”的原理。
3. 发展观察、记录、归纳、互动等基本科学活动。
二、教学背景教学主题“会跳舞的纸屑”,针对幼儿园大班儿童的年龄特点,从孩子们身边的现象入手,通过简单的科学实验让孩子们亲身参与,感受和理解科学知识,开展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
三、教学内容1. 导入教师播放视频《会跳舞的纸屑》,让孩子们观察纸屑忽左忽右的跳动,并引导孩子们围绕以下问题思考:“纸屑为什么会跳舞?”2. 实验材料:长方形纸片、吸管、饮料瓶、剪刀、水。
操作方法:(1)将纸片剪成小片。
(2)在一张纸片上喷一些水。
(3)用吸管吸上水后,放到饮料瓶口上,最后将吸管撤掉。
(4)重复上述操作,同时记录下不同水滴的数量。
(5)观察纸片在瓶口的表现。
3. 总结教师让孩子们观察实验中纸片张开的过程,引导孩子们发现问题:“为什么纸片会张开呢?”教师随时提醒孩子们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发现的问题。
4. 反思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深入理解了“纸屑为什么会跳舞”的原因以及“纸片会张开”的物理原理。
同时,实验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记录现象、提出问题、发表观点、互相交流等科学基本技能。
五、教学评价本次课程通过简单有趣的科学实验引导幼儿过程中,让孩子们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充满着有趣的科学知识,科学不是高深莫测的学科。
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在学习的同时自由探索和发现,培养了孩子们的探究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也拓展了幼儿的认知领域。
大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纸屑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纸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五章第三节,内容主要包括纸屑的性质、力和运动的关系。
通过观察纸屑在空气流动中的运动状态,让幼儿探索纸屑飘动的原因,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观察纸屑在空气流动中的运动状态,了解纸屑飘动的原因。
2.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观察纸屑在空气流动中的运动状态,了解纸屑飘动的原因。
难点:让幼儿用语言描述纸屑的运动状态,并用简单的科学知识解释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一个透明的玻璃缸,一盆热水,一些纸屑,一块木板,一台吹风机。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张纸,一把剪刀,一些纸屑。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玻璃缸、热水、纸屑等教具,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纸屑为什么会飘起来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个有趣的科学现象。
”2. 观察与思考(5分钟)教师将玻璃缸放在幼儿面前,倒入热水,然后将纸屑放入缸中。
让幼儿观察纸屑在热水中的运动状态,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3. 实验操作(10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张纸,一把剪刀,一些纸屑。
引导幼儿用剪刀将纸张剪成小碎片,然后用吹风机将纸屑吹起来,观察纸屑的运动状态。
4. 讨论与交流(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让幼儿用简单的科学知识解释纸屑飘动的原因。
六、板书设计力的作用纸屑运动状态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宠物(如小猫、小狗等),并用语言描述宠物的运动状态。
2. 请幼儿尝试用家里的物品(如气球、塑料袋等)制作一个可以在空中飘动的物体,并与家长一起解释其飘动的原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纸屑在空气流动中的运动状态,让幼儿了解了纸屑飘动的原因,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思考能力。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纸屑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纸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力的探索”,详细内容为“会跳舞的纸屑”。
通过该活动,引导幼儿探索静电力的奥秘,理解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理解静电现象,知道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思考、表达静电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静电发生器、小纸屑、气球、吸管、塑料勺等。
2. 学具:每组一张桌子、椅子、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跳舞”的纸屑,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纸屑会跳舞?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用静电发生器、气球等教具,演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讲解静电力的概念。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气球、吸管、塑料勺等学具,观察、记录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4. 分组讨论(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并尝试用语言表达。
6. 拓展延伸(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除了静电现象,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引导幼儿思考、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会跳舞的纸屑2. 板书内容:静电现象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气球、吸管、塑料勺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请幼儿观察生活中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记录下来,与家长分享。
2. 答案示例:玻璃棒摩擦丝绸,能吸引小纸片。
洗衣机的脱水桶工作时,衣服上的灰尘被吸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是否有效地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表达静电现象,提高幼儿的合作、探究、创新能力。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静电现象”主题的科学活动,让幼儿深入了解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大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纸屑
大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纸屑在大班科学教学中,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我们常常需要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实践活动。
有一次,我设计了一个有关静电的实验活动,让纸屑“跳舞”,引起了孩子们的浓厚兴趣。
这个实验活动的目的是通过观察纸屑在静电作用下的表现,引导孩子们了解静电的产生和基本原理。
我首先简要地向孩子们介绍了静电的概念,即物体发生电荷分离后所产生的现象。
然后,我准备了一些纸屑和一个塑料梳子。
我向孩子们展示了梳子梳头发时会产生的静电现象,例如头发会被梳子吸引并贴在梳子上。
我问孩子们有什么办法可以使纸屑也像头发一样被梳子吸引。
孩子们猜测了一些方法,比如用水喷洒纸屑、用力吹气等等。
然后,我给每个孩子发放了一些纸屑,并让他们自己尝试各种方法。
孩子们热情高涨,他们用水喷洒纸屑,用力吹气,还有的孩子用手搓热了纸屑。
然而,这些方法都没有让纸屑如他们所愿地“跳舞”。
接着,我向孩子们解释了静电的基本原理。
我告诉他们,静电是由于物体上电荷的不平衡所引起的,而纸屑并没有固定的电荷,所以不能像头发一样被吸引。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给纸屑带上一定的电荷,使它们受到梳子的引力。
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到静电的作用,我继续展示了一个新的实验。
我把一个塑料梳子悬挂在桌子上,靠近梳子底部放置了一些纸屑。
然后,我让一个孩子用手掌轻轻地接触了悬挂的梳子。
奇迹出现了!纸屑开始不规则地“跳舞”起来,有的纸屑甚至能够跳到悬挂的梳子上。
孩子们看到这个奇妙的现象后,都兴奋不已。
他们纷纷围上来,用手试着触摸悬挂的梳子,看看能不能也让纸屑跳舞。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好奇心,还锻炼了触摸和控制的能力。
随后,我向孩子们解释了这个现象的原理。
当他们的手掌接触到悬挂的梳子时,手掌上的电荷和梳子上的电荷发生了相互作用,导致梳子上的电荷重新分布。
由于电荷的重新分布,纸屑受到了电荷的引力,从而产生了“跳舞”的效果。
通过这个实验活动,孩子们不仅观察到了静电现象,还动手参与到实验中,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跟随纸屑跳舞的大班科学教案
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跟随纸屑跳舞的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背景在幼儿园的科学课上,如何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是每位老师都必须考虑的问题。
为了让科学课更加生动有趣,打破枯燥乏味的传统课堂模式,以培养幼儿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为目标,本教案采用了跟随纸屑跳舞的方式,激发幼儿们的兴趣,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们的对科学的好奇心和热爱,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
2、提高幼儿们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3、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幼儿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步骤1、引入在上课前,老师准备好一些不同颜色的纸屑,放在教室中央,告诉孩子们今天要进行跟随纸屑跳舞的科学实验,邀请所有的孩子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
2、实验过程Step1:让幼儿们通过观察纸屑的飘动,看到风的存在,并感受到风能够产生的力量。
让孩子们用触摸、嗅闻、听觉等感官体验风的存在,加深对风的认识。
Step2:老师从风能够生产的力量,引导孩子们了解到简单机械。
Step3:老师把小纸屑撒到空中,让孩子们去接,通过观察他们的抓取和移动小纸屑的经过,让孩子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风的力量。
Step4:请孩子们在呼风喊雨中完成跟随纸屑的游戏,发挥自己的想象,模仿风中的树叶、气球、海洋生物等等。
3、总结让孩子们交换他们的“跟随纸屑”的经验,问他们如果让纸屑在不风的情况下停下来有什么办法。
四、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活动,让幼儿们真正了解和体验风的存在感。
2、培养幼儿对简单机械的认识。
3、通过游戏模拟感受风中动态的趣味性。
五、教学评价1、幼儿们积极参与跟随纸屑的游戏,他们在享受中学习,对风的概念和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幼儿们通过观察、感知、模拟等方式,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感知能力、模拟表达能力等多个方面的素质。
3、幼儿们在游戏中不断探索、研究、思考,培养了他们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拓展了他们的想象力。
六、结语在幼儿园的教育事业中,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学会创意与探索,是关键的。
幼儿园大班教案《会跳舞的纸屑》
幼儿园大班课程计划《会跳舞的纸屑》
大班课程《会跳舞的纸屑》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可以激发更有趣的探索物体现象。
通过自己的运作,他们发现摩擦电气化的现象,对五彩纸屑有浓厚的兴趣,并热爱生活探索和快速。
我们来看看幼儿园班级《会跳舞的纸屑》课程计划。
活动目标:
通过自己的操作,可以发现摩擦带电现象。
2.激发幼儿探索更有趣的现象。
3,对纸屑有浓厚兴趣,热爱生活,喜欢探索。
4.愿意与同行合作,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程序:
首先,鼓舞人心的对话激发了孩子们对探索的兴趣。
1.谁会想到一种让纸张废弃的方法?
2.孩子们一起探索。
3.让孩子谈谈探索的结果。
其次,比较毛皮摩擦后纸张摩擦和刮纸的不同现象。
幼儿互相探索和交流。
三是组织经营资料。
4.鼓励幼儿探索更多物品,并找到可吸收的东西?
小百科全书:由植物纤维制成的纸张可以自由折叠进行书写。
纸是用于书写和印刷的载体,并且还可以用于包装,卫生等,例如印刷纸,碳纸,卫生纸,面巾纸等。
具有不规则交叉排列的纸张的发明起源于中国。
大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纸屑
大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纸屑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纸屑在静电作用下的特性。
2.学生能够探究纸屑在静电作用下的行为规律,了解静电的产生和作用。
3.学生能够培养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纸屑、塑料板、塑料笔杆、绢布、细木棒等。
2.实验台、草稿纸。
3.静电产生器(可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你们有没有发现,纸屑和衣服、头发等东西接触时,会“蹦”起来呢?这是为什么呢?导入后,教师简单介绍静电的概念,讲解与纸屑“蹦”起来的现象相关的知识。
2. 实验探究1.实验1:纸屑的特性与两种物质的接触将纸屑分别与塑料板、塑料笔杆、绢布、细木棒等接触,观察纸屑的行为,并写下观察结果。
2.实验2:纸屑在静电作用下的行为规律(1)让学生在实验台上撕下一些纸屑,轻轻的放在静止的实验台上。
(2)将静电产生器放在纸屑上方,打开电源,产生静电。
(3)观察纸屑的行为,如有条件可用手机或摄像机记录下来。
(4)探讨纸屑在静电作用下的行为规律。
3. 进行延伸学生可以自行制作“舞动的纸屑”,将纸屑贴在塑料板上,在塑料板上产生静电,看看纸屑会跳舞。
4. 总结讨论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引导学生思考纸屑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5. 作业根据实验观察结果,撰写实验报告,总结纸屑在静电作用下的特性和行为规律。
四、教学效果评价1.设计“舞动的纸屑”制作活动,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喜爱程度高,参与积极性高,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有趣。
2.实验中,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推理和总结,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3.实验结果的搜集及报告的撰写,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综合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实验设计充分考虑了大班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能够感受静电现象,并通过实验呈现出来,增强了教学的可操作性。
2.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引导,帮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大班教案纸屑为什么会跳舞
大班教案纸屑为什么会跳舞介绍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指导材料,而纸屑是教室经常存在的一种垃圾物品。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发现纸屑会产生一种奇特的现象——跳舞。
那么,为什么纸屑会跳舞呢?本文将从物理角度解释这一现象。
物理原理纸屑跳舞的现象实际上是由空气的流动引起的,与物质的特性无关。
下面将从两个方面解释纸屑跳舞的物理原理。
空气流动的原理当我们在教室中打开窗户或者使用风扇时,会形成空气流动。
空气是一种气体,其分子间存在着运动,并且具有压强和流动性。
当空气流动时,它会产生一个气流,称为空气流动。
纸屑受力的原理当有空气流动时,空气的流速是不均匀的,有些地方的流速较快,有些地方的流速较慢,这会对纸屑产生作用力。
纸屑会受到空气的推动,使其产生运动。
在空气流动过程中,由于纸屑轻盈,容易被推动,因此出现纸屑跳舞的现象。
纸屑跳舞现象的实际应用纸屑跳舞这一现象在物理实验和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实际应用场景。
物理实验教学纸屑跳舞可作为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一个实验项目。
通过调节空气流速和纸屑形状、大小等条件,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纸屑跳舞的原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儿童科学活动纸屑跳舞也可作为儿童科学活动的一个环节。
通过引导儿童进行简单的实验,让他们观察和思考纸屑跳舞的原因,并帮助他们理解有关空气流动和物体受力的基本概念。
空气流速测量纸屑跳舞现象还可以用于测量空气流速。
当空气流动时,纸屑跳舞的频率和幅度会随着流速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观察和记录纸屑跳舞的情况,可以间接地得知空气流速的大小。
如何观察纸屑跳舞要观察纸屑跳舞现象,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准备一张纸和一把剪刀。
2.用剪刀将纸剪成小块或者条状的纸屑。
3.打开窗户或者使用风扇,制造空气流动。
4.将纸屑放在空气流动的位置,观察纸屑是否会跳舞。
小结纸屑为什么会跳舞是由于空气流动对纸屑产生的推动力。
这是一种物理现象,可以通过纸屑跳舞的实验来观察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