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旅游产业主题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经济政策主题
经济政策主题1.(2015·北京海淀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37)(36分)国家权力的分布与政策的实施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世纪以前和10世纪以后的政治体制和官僚形态存在着重大区别。
南北朝以前,贵族集团对政治具有强大影响,官吏的任命基本以门第为标准,地方佐官由长官辟举,中央与地方在具体政务运作的层面上并未完全联结为一个整体。
而到北宋时期,各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都是由官僚而非贵族负责运转,贵族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对帝国政治运作的影响力基本消退,就连此前皇室内部影响皇权运作的宗室、外戚、后宫、亲王甚至皇太子等力量,也基本从政治上淡出。
官吏全部由中央政府按才学标准和官职资历加以任命。
中央与地方在各方面具有政务的运作中走向一体化,皇帝本人也走到了处理国家政务的前台,“朝廷(皇帝与宰执为首)—州县—百姓”架构下的国家形态基本成型。
——刘后滨《政治制度史视野下的唐宋变革》(1)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说明6世纪以前和10世纪以后中国政治体制和官僚形态的变化及成因。
(8分)材料二 20世纪30、40年代,许多学者主张在中国实行统制经济。
经济学家马寅初1935年在《中国经济改造》一书中认为统制经济源于苏联的计划经济,由于当时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经济遭遇到严重的危机,世人“一闻苏俄计划经济之成绩,安得不靡然风起,视为宝典”。
马寅初还认为:面对西方国家的倾销政策,中国保护幼稚工业,除保护税外,用统制的办法,发展国内工业与之相抗,亦为今日国际经济竞争之武器;贫弱之国,除统制之外,殊无法抵抗其潮流也。
但到1940年,马寅初就对统制经济提出批评,将锐利的笔锋指向打着“经济统制”旗号的官僚资本:吾人以千数百万同胞之死伤,数百万财产之损失,希冀获得胜利以求民族之快快复兴,决不愿以如是巨大之牺牲来交换几个大财神,将吾人经济命脉操在手中。
——摘编自钟祥财《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统制经济思潮》(2)依据材料,说明20世纪30、40年代马寅初对统制经济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其观点前后不同的原因。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经济水平主题
经济水平主题1.(2015·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实验中学一模·41)(12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据来源:Maddison世界经济历史统计数据库(Historical Statistics of the World Economy.2010)。
西欧包括30个国家,其中有希腊、古罗马/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等。
单位是1990 Int. GK$(International Geary—Khamis dollars)从图9提取两项有关历史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12分)【考点】“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启蒙运动;新航路的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水平主题;全国卷41题【解析】结合图片,提取信息型题目,需结合所学,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角度去提取。
在提取信息之前,结合图片提供的时间1500—1820可以联系世界近代史和中国近代史的内容作答;2000年以后的内容需要结合世界现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内容作答。
【答案】提取信息准确,有比较变化。
(4分)说明原因多角度,符合史实。
(8分)示例一:1500~1820年间西欧的人均GDP呈上升趋势,并超越中国。
西欧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制度逐渐确立;民主思想的发展。
中国自然经济为主;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思想文化专制。
示例二:2000年西欧、中国、世界GDP都出现迅速上升的趋势。
欧盟的建立;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2.(2015·山东菏泽一模单科·32)(14分)GDP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的重要指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中国GDP首次被日本历史性地超过,改变了数千年来GDP弱于中国的局面。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全球化主题
全球化主题1. (2015·浙江稽阳联谊学校二模·39)(26分)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 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战略。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 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
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
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由西汉博望侯张骞首次开辟, 在唐宋元时期, 东南沿海可以借助夏冬季风助航更增加了海路的方便性, 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繁盛期。
材料二 19世纪前期世界殖民和贸易示意图材料三今天的“一带一路”, 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
在国内方面, 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
在国际方面, “一带一路”秉持开放包容精神, 继承了古丝绸之路开放传统, 吸纳东亚国家开放的区域主义, 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 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 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商品互通有无, 今天“一带一路”就是要在古代中国丝绸之路轴线基础上, 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 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 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 推进贸易、产业、投资、能源资源、金融以及生态环保的合作, 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它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 也是各国的利益共享地带。
——摘编自新华网(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 分析唐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繁盛的条件, 并概述13世纪前后世界贸易的主要特点。
(10分)(2)根据图示2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述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简析当时中国政府是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的?(8分)(3)根据材料三, 概括与古丝绸之路相比, 新丝绸经济带的新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 简述我国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有利因素。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经济布局主题
经济布局主题1. (2015 •四川“联测促改”活动二模・14)(24分)经济布局的变化是考察历史变迁的一条大脉络。
材料一唐中叶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加速,中国的大的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是南北差距,经济发展水平上表现为南方优于北方。
近代以后,自港口城市西行,生产力水平和现代化程度随地理距离的加大而不断下降,大体上形成“西部不如中部,中部不如东部”这种明显的区域经济差距。
这种巨变,是近代生产力性质不同于古代生产力,地理环境的作用也有所不同的反映。
(据吴松弟《中国近代经济地理格局形成的机制与表现》)(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古代到近代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格局的变化。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原因。
(4分)材料二“一五” 计划关于工业化建设的总体设想是:基本完成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进而推进全国工业的发展。
为配合工业建设的总体布局,在西北、华北新建兰新、包兰、宝成等铁路线。
此时期建设的新兴工业城市包括包头、太原、西安、武汉、成都等内地城市。
从投资的分配看,694个投资项目中有472个放在内地,其余222个大部放在东北。
沿海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大项目。
如1955年国家对上海\天津的投资额分别为这两市折旧额的76唏口104%两市的工业产值增幅分别为负4. 49%和1 . 4%,低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长幅度。
(据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建设总体布局的角度评析“一五”计划。
(8 分)材料三资产阶级使乡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
它创造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乡村生活的愚昧状态。
正像它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的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据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3)结合工业革命的历史,从国际劳动分工的角度阐述你对《共产党宣言》这一论述的理解。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区域化主题
区域化主题1.(2015·山东日照二模·39)(22分)从近代到当代,西非与西欧的关系发展给人以深刻启示。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历史印记15世纪以来,西欧殖民者先后来到非洲西海岸,大肆掠夺这里的胡椒、象牙、黄金和人口,于是这里就有了“胡椒海岸”、“象牙海岸”、“黄金海岸”、“奴隶海岸”等称呼。
进而成为列强的殖民地。
——据高秋福《非洲西海岸的历史印记》(1)概括指出欧洲在西非殖民扩张产生的历史影响。
(4分)南南合作1970年5月,象牙海岸(科特迪瓦前身)等5国成立“西非国家关税同盟”。
1975年5月,西非15国正式成立“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西共体”)。
1991年,“西共体”要求成员国在四年时间内消除非关税壁垒,逐步取消和降低关税。
1995年7月,“西共体”决定在2000年实行统一货币。
2000年以来.“西共体”还建成了“西非电讯网”和“西非高速公路网”。
还准备实行成员国公民跨国旅行免签证制度,并在各成员国的大专院校和中学开设一体化课程,宣传“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公民意识,强化西非人观念。
2012年11月,西共体寻求联合国授权,向马里派兵,协助其清剿宗教极端组织。
——据《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一体化发展进程》等(2)指出西非国家合作的历史条件、特点、意义。
(12分)南北合作2003年4月,西共体与欧盟启动《经济伙伴协定》谈判,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原则,逐步实现双方贸易自由化。
协定生效后,欧盟给予西共体2.35亿欧元支持其经济发展,但欧盟重新安排与西共体的贸易准则,这意味着西非国家从欧盟进口的商品中至少80%应实行零关税……而加纳等国认为,协议将损害本国经济利益,因此没有在协议上签字。
——据环球网新闻《西共体与欧盟签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3)与近代相比,当代非欧关系有了新的发展。
试简要评述当代的西非与欧盟关系。
(6分)【考点】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区域化主题【解析】(1)结合教材内容,分别从对欧洲、非洲,以及世界市场的不同影响三方面分析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经济改革主题
经济改革主题1.(2015·江苏盐城高一第二学期期末·38)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
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在此基础上社会主义革命者们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伟大实践。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十月革命后为了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苏俄先后进行了哪些尝试?(2分)(2)20世纪30年代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苏联形成了斯大林模式,请简述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主要表现。
(3分)(3)20世纪50年代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谓描绘的未来社会中国共产党进行积极而成功的探索,也遭受过重大的挫折,请各举一例?(2分)到了20世纪90年代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上又做出怎样的新抉择?(1分)(4)结合上述问题,就经典理论与科学实践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2分)【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1992年起);经济改革主题【解析】(1)此题问尝试,结合所学知识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回答即可。
(2)此题问表现,注意应该集中于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表现: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模式。
(3)第一小问举例,结合中国50年代的成就和挫折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抉择,结合90年代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回答即可。
(4)此题问认识,分析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即可。
【答案】(1)尝试: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2分)(2)表现: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模式(3分)(3)成功: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任答一点即给1分);挫折: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任答一点即给1分);抉择: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分)(4)认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创新理论(2分)2.(2015·安徽皖北协作区一模·36)(3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三农问题主题
三农问题主题1.(2015·吉林长春高三起点调研·27)(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中国城市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即城市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一般却少向乡村提供产品,……政治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压迫与控制,经济上则是后者对前者财富和劳力的供应。
——《中华文化史》(上)材料二有人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
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
材料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分析材料一中“古代中国城市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主要原因。
(2分)依据材料一指出这种联系给农村带来的影响。
(4分)(2)材料二提及的“退却年代”在国家农工商政策上有何表现?(3分)列宁称这种“退却”让苏俄(联)“打破了坚冰,指明了航向”,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3)材料三中,后一种“改变组织方式”对中国的城市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4分)【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新经济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三农问题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主要是经济生产方式即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决定的;第二小问对农村的影响,政治上受到城市的控制和压迫,经济上受到城市的剥削。
(2)第一小问分别回答农工商政策即可,即农业:粮食税;工业:允许国内外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商业:允许自由贸易;第二小问评价新经济政策政治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政权;工农业生产恢复发展,说明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改变组织方式”即从人民公社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就为城市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市场,也积累了原料和资金。
【答案】(1)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当时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经济上城市对农村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和寄生性。
2016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全国1卷(解析版)
绝密★启封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答案】C【考点定位】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题以儒学传统典籍——五经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论语》属于四书的范畴,而本题将我们平时熟悉的四书和五经做了分开处理,加大了题目的难度,需要能够甄别出四书与五经之间的区别,考查细致入微,特别提醒我们在一轮复习时要注重对细节的处理,更要求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广度,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深度的把握。
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农业。
题干中提到的时间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内容为多人集体劳作,分工进行,联系所学内容可知在汉代出现了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豪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项。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企业发展主题
企业发展主题1.(2015·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六·26)(2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乾隆末年成书的《晋游日记》载:“汾(州)、平(阳)两郡,多以贸易为生。
利之十倍者,无如放官债,富人携资入都,开设账局。
”咸丰三年(1853)御史王荫茂奏:“闻账局自来借贷,多以一年为期。
五六月间,各路货物到京,借者尤多。
每逢到期,将本利全数措齐,送到局中,谓之本利见面。
账局看后,将利收起,令借者更换一券,仍将本银持归,每年如此。
”——摘编自黄鉴晖《山西票号史》材料二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于1606年经市议会批准,1609年正式开始营业。
这家银行接受存款、转账、开发汇票的业务,它还有权兑换货币、买进金银和外国铸币、铸造法定货币等。
当时规定所有价值在600弗罗林以上的票据只有通过银行才能办理,所以几乎每个商人都在银行开立账户。
但是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不向客户提供任何个人贷款,也不允许私人账户透支。
存入该汇兑银行的存款由阿姆斯特丹公司担保,一直到1683年,该银行都为票据交换提供免费服务。
尽管类似的银行迅速在汉堡、米德尔堡、纽伦堡等城市建立(据估计,到1697年欧洲已有25家公共银行),但是没有一家银行具有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这样的信用和实力。
1721年,该行共有2918个账户,价值共达28886000弗罗林。
阿姆斯特丹的汇票是万能的通行证,它几乎在世界各地都能承兑。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材料三 1870年,为了推销宾夕法尼亚铁路的债券,著名的债券推销商库克成立了美国第一家证券交易辛迪加。
辛迪加的8家金融上保证证券的销售,宾夕法尼亚公司以总额180万美元债券的10%作为回报。
1870年以后,宾夕法尼亚的老板汤姆森将业务转到了J.P.摩根公司。
摩根银行在1886年改组了雷丁铁路,1888年又改组了巴尔的摩和俄亥俄铁路、切萨皮克和俄亥俄铁路。
在东部,摩根银行操纵了宾夕法尼亚铁路、纽约中央铁路和摩根铁路的股权联合,而且是几家公司的改组者。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工业化主题
工业化主题1.(2015·安徽安庆三模·36)(3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鼯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
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六七六引《苏州府志》材料二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业发展示意图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分析这一时期制约我国向工业文明转型的主要因素。
(12分)(2)根据材料二概述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9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英国的工业革命,比较在工业化起步阶段中国和英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差异。
从洋务运动的结局看中国工业化的根本缺陷是什么?(9分)【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海禁”政策;第一次工业革命;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工业化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一“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得出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据材料一“机户……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结合所学分析,得出纺织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第二小问因素,结合所学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科技等几个角度分析,得出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的阻碍;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科技缺乏创新。
(2)据材料二中“图例”文字说明部分归纳得出工业、交通、城市化等几个角度,据材料二“进口棉花”、“出口纺织品”结合所学得出:棉纺织业成为新兴工业;煤、铁工业快速崛起;铁路、运河、海运等交通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3)第一小问差异,据材料三“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矿务局、铁厂”得出中国从重工业起步,结合所学分析得出英国从轻工业率先开始,据材料三“创办人”分析得出中国主要是清政府和地方官僚创办,结合所学分析得出英国主要是私人资本创办;第二小问缺陷,,结合所学洋务运动失败原因,分析得出是没有改变封建制度。
2016年全国高考各地文综历史题(经济成长历程部分)
2016年全国高考各地文综历史题(经济成长历程部分)一、单项选择题(2016浙江卷)15.定州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下列关于定州的表述,正确的是①秦汉始置州②唐代私营绫织作坊兴起③宋代以制瓷业闻名天下④元代为中书省辖地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016浙江卷)17.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
”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A.土地过度集中B.有田者无力可耕C.小农户个体经营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2016浙江卷)20.下表所示为1838年英国工业重镇利兹市各行业工种收入状况。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①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职业结构的变动②大机器生产使工人出现了新的分化③“蒸汽”的力量催生出新的技术行业④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了劳动力自由流动和选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016浙江卷)22.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
它集中反映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2016上海卷)10.中世纪后期位于东西方之间的某个军事强国,占据了重要的地理位置,控制了亚欧商路。
这个国家是A.西罗马帝国B.法兰克王国C.拜占庭帝国D.奥斯曼帝国(2016上海卷)16.一个文弱书生最终成为驾驭千军万马的最高统帅,成就了“无湘不成军”的传奇,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和“洋务派之父”。
此人是A.曾国藩B.李鸿章C.奕D.左宗棠(2016上海卷)17.晚清设立的一个机构,不仅办理外交事务,还扶植一些现代化项目,如新式学堂、近代企业等。
它经常遭到守旧派抨击,外国人也批评它办事不力。
该机构是A.总理衙门B.同文馆C.军机处D.外务部(2016上海卷)14.有人描述某一时期英国人生活的情景:以前,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艰苦,却很悠闲。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传统文化主题
传统文化主题1.(2015·浙江宁波十校高三3月联考·38)(26分)习近平说:我们的思想文化,既要深深根植于优秀传统沃土之中,又要随着历史和传统前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几乎和秦始皇一样信奉法家思想,不过据说在其统治时期他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二关于宋代的思想文化有两种看法具有代表性。
费正清认为:“朱熹殁后,他的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一种僵化的正统思想……宋代以后中国文化发展滞缓,使得中国在19世纪时积弱不振。
”吕思勉对宋代文化在总体上还是相当推崇的,认为“宋朝是一个有创辟的时代。
其学术思想和文艺都有和前人不同之处。
”材料三中国在19世纪60年代奉行的政策兼有新旧两种时代特色。
西方侵略者在商贸、外交方面获得利益,中国政府则从他们那里学习军事技术以抵御外侮、镇压国内起义,但同时也致力于振兴旧式的儒家管理方式。
……统治过程中,对秩序的需求、士大夫地主阶级的既得利益以及保守的儒家意识形态均水乳交融在一起而相辅相成。
其结果,身处内忧外患之中的中国,在19世纪60年代做出的回应是重申或重建儒家制度而非使之现代化。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1)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皇信奉法家思想的主要措施。
汉武帝时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有何影响?(9分)(2)你会同意材料二中的哪种看法?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只列看法,不说理由不得分)(9分)(3)19世纪60年代哪种思想符合材料三的观点?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在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产生这种思想的原因。
(8分)【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法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绘画艺术;中体西用思想;传统文化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措施,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皇建立和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即可;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所学知识,从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进行辩证地分析即可。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史学观念主题
史学观念主题1.(2015 •广东佛山二模・39)(26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历史学家有不同的历史视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抗战史学既有马克思主义史学,也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史学;既有改良主义史学,也有文化保守主义史学一…通史以致用,成了史学家们普遍的学术倾向。
……内容上:一是弘扬民族气节的历史人物传记的大量出现,历代的节义之士受到极大的关注,二是国史的编著上……企图以祖国的光荣史迹来增强民族自信,来鼓励抗战精神,三是大力研究帝国主义侵华史,四是反击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
――田亮《抗战时期史学研究》(1)据材料一指出,古希腊与中国汉朝的历史学家在记载历史时有什么相同之处?( 4 分)(2)据材料一说明,与古代历史学家相比,16—18世纪的欧洲历史学家的视野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10分)(3)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时期史学的特征并分析呈现这些特征的原因。
(10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历史学家的视野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分)【考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近代科学技术;抗日战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史认识论;史学观念主题【解析】(1)此题问相同,可以从《历史》和《史记》记载的范围、主体进行比较。
(2)第一小问变化,材料一“反对神本思想,把世界历史理解为一个世俗的、以人为本的演变过程”、“撰述了欧亚非美民族国家的历史”体现了历史的人文性、世俗性和世界性的变化;第二小问原因,可以结合16—18 世纪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归纳。
(3)第一小问特征,材料二“抗战史学既有马克思主义史学,也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史学;既有改良主义史学,也有文化保守主义史学” 体现了学派众多,“通史以致用,成了史学家们普遍的学术倾向”体现了强调致用,“一是弘扬民族气节的历史人物传记的大量出现……二是国史的编著上……三是大力研究帝国主义侵华史,四是反击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说明内容丰富,“企图以祖国的光荣史迹来增强民族自信,来鼓励抗战精神” 说明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第二小问原因,需要结合抗战时期的政治、思想归纳。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环境保护主题
环境保护主题1. (2015 •天津河西三模・13)(19分)中共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建设生态文明,需借鉴历史经验教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无杀伐,无割大陵,……伐大木,斩大山,行大火,诛大臣,收谷赋。
”――《管子杂篇•七臣七主》(注:管仲的“春禁”,就是春天不杀伐,不开挖大丘陵,不砍大树,不开凿大山,不放大火, 不杀大臣,不征收谷赋。
)材料二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极其恶劣的居住环境,不容忽视的大气污染,日益严峻的河流污染,这些对英国社会造成持久而深远的危害。
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除了受工业化时期的技术制约以外,还与当时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漠视态度以及“自由放任” 的工业化模式有关。
――刘金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材料三注:MTCO2旨百万吨二氧化碳。
材料四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写成《寂静的春天》一书,将滥用DDT等长效有机杀虫剂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揭示于美国公众面前……1970年4月,由美国一些环境保护工作者和社会名流发起的一场声势空前的“地球日”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保运动……80年代,西方国家基本上控制了污染,普遍较好地解决了国内的环境问题。
……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正式否定了工业革命以来的那种“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主张成为人们的共识。
――梅雪芹《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历史考察》(1)概括材料一中管仲的观点。
(2分)(2)英国在工业化时期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据材料二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3分)(3)依据材料三,指出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该趋势说明了什么。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交通建设主题
交通建设主题1. (2015 •四川乐山二模・13)(28分)“高铁,中国走向世界的‘新名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人类穿着一步跨七里格的靴子跨过了地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工业革命》容片一:卡国人司童妊.戏马当丸站、裁点衣.机M◎気人工打静述型祓灵曲1X■叶聲r立去4迂土砥务于皇玉占工烹-罠弓羅宴"外. 匹在庐和渥"三ivjrr *门貞責电作杞ijux 當■宝空河JT禹下工心石敝千人.迟盂专盼各刃彳之应很黯风孫十丄访时就带砥页希有尚劝产忤呂.汎吒血美老乗再邑匾屈「匚證过直応3岛漫孚密.遑乂以y弓为幸12再盘申涣吐西卡国Bjjb城琳亦咆耳”-«ft=.'鼻屋瘁榕芍中霑幷“盂球匸1时i + 车.垄富具乓豹5 吧奕理了尸中国MJ5丈炷也绚.巴撤样基・思下射戒豳*却询廿i*■看库叢世"工具_.舟匕坯奚菊又雄砸牛奠芒:E比貯丸夫书_绘未亍归门一尼克此在HP憲中耳逹:哑牛£野比戎艮弋灵専一我式坯丸护畫-时工幻主竝午粘4肚具耳議灵■话贬丹弓弍福亜实£L 衣們殳玖u:主注凳亍W2 名片二;传入奋?^请引盘洋注牡舍蓝英泊三煮底阴,吋斗:E#逐卄农井阳:中刖柄于痒唏古圭我或”今窃丈是审巒弓;丸特帕习了立苦丙吆咅无不量工立土盂曾崭眾義犁走再沁土押南卜险#备岡于虧山対込駅>二#不艮备方人网*禹于世莽范■刖探fi■‘ Jft*-*i|*M 立.申明人卓酸稣退丁*丘扫删L即班时肺屛T出单杠祺环轴渚为妁萨鮭克暑睹纣-肚蛊丁坚二弋■产.窑戶四:少茁空■樓兄押卄千笛咼启卓》此丁耕干就窃贮弋站龙i - 〒■瓦-起卩宅W.叫我:士7 <-;v-tj£蒋苗罢广2Q17生司述于械出"一诗一译=X 半绘世-占:££僅況駆%了童矣转氐七半吿■甲/门町*论决袪巳亂步申習心?世柏一嗨虫昼「摘编自:人民版高中教材、CCTV《新闻1+1》、《自然史》、《全球通史》等材料二修建铁路曾是近代国人的梦想。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宋史研究主题
宋史研究主题1.(2015·浙江金丽衢十二校二模·38)(26分)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 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材料二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
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
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列。
然而由于宋代文明的刺激;欧洲文明向前发展了。
宋代文明深深的影响了世界。
——日本宋史学家宫崎市定材料三科举制度被外四人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宋太宗时在科举考试中开始使用糊名法。
(糊名法在当今中国各类考试中仍普遍使用。
)明清时八股文是一种简单且良好的文章格式,采用这种方式来写文章,思维缜密,格式严整;但它一意代圣贤立言,远离现实。
科举制度在1905年废止。
在科举的存废和利弊上,不同学者观点不一。
①愚以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
——顾炎武⑦科举虽然不好,但是没有科举,那个时代更坏!——《疯狂的科举》潘剑冰③就耳目所睹记,语言文章之工,合于逻辑者,无有逾于八股文者也!——钱基博(1)据材料一,指出“突破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在宋朝经济发展方面各有什么表现?(8分)(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文化为切人点,简要叙述宋代文明的主要内容,并用一句话概括其对“欧洲文明”的影响。
(12分)(3)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若请你评价科举制度,您会更注重材料三中的哪种主张?请结合中国历史史实和学术研究扼要展开。
(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6分)【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明理学;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法的发展;宋史研究主题【解析】(1)本小题需考生注意材料所给的突破性创新与渐进式创新的定义。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消费观念主题
消费观念主题1.(2015·湖北稳派教育高三一轮复习质检·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中叶以降,江南市镇经济进入高度成长时期,工商业蓬勃发展。
多层次市场的形成,市场经济的活跃,刺激了这一地区经济与社会更加繁荣。
……这一地区的经济中心——苏州,成为全国最为奢华的城市。
苏州的奢侈风尚,逐渐弥漫于邻近个府县、各市镇。
康熙《淞南志》说,自明朝以来“人有恒产,多奢少俭”,入清以后,“饮食服饰竞以奢靡相尚”。
……如徽州盐商“入则击钟,出则连骑,暇则招客高会,侍越女,拥吴姬,四坐尽欢,夜以继日,世所谓纷华盛丽非不足也。
至其子弟,靡不斗鸡走狗,五雉六枭,捐佩外家。
”面对这股奢靡之风,明中叶松江人陆楫在《蒹葭堂杂著》中提出了“奢能致富”的观点。
他认为“先富而后奢,先贫而后俭”。
“彼有所损,则此有所益”,“吾未见奢之足以贫天下也。
”还说“余每博观天下大势,大抵其地奢则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
”与陆楫同时代的苏州人顾公燮也认为“有千万人之奢华,即有千万人之生理。
若欲变千万人之奢华而反于淳,必将使千万人之生理亦几于绝。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种奢华之风是由于社会上普遍的轻商贱商导致其内心的自卑……为了获得他人的重视和羡慕进行自我夸耀和自我表现。
——摘编自樊树志《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等材料二到近代,新型工商业的发展和商业文化的形成,对传统消费观念的冲击与影响更加突出。
……如果说在传统社会中尽管达官贵族和富商大贾不乏奢侈的消费现象,但就社会舆论而言仍然是以崇俭抑奢居主导地位,那么到近代则开始有社会舆论公开反对一味提倡崇俭,并且主张鼓励消费。
1877年2月28日《申报》发表的题为《论治世不必偏重节俭》的文章说:节俭“可行诸三代以上,不能行之三代以下也”。
“裕国足民之道,不在乎斤斤讲求崇尚节俭”。
民国初年,有人从社会发展的新角度指出“社会愈文明,习惯愈奢靡”“世界愈文明,则人类愈奢侈。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旅游产业主题
旅游产业主题1.(2015·广东茂名二模·39)(24分)近代旅游业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诞生,这是旅游史上的里程碑,从此越来越多的民众加入旅游活动,旅游业成为一个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城市狭窄的生存空间、机器化生产的刻板时间程序和严格的规章制度,对身心造成伤害,所以,能够使人们暂时摆脱日常生活羁绊的旅游活动受到青睐。
英国人托马斯·库克于1845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旅行社,世界近代旅游业由此诞生。
该旅行社多次组织了消遣性的观光旅游团,业务迅速发展。
19世纪末,旅游业已成为欧美各国经济中一个有影响的新兴产业。
中国的一些爱国志士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等,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也纷纷出国考察旅行和求学,推动了近代中国旅游业的产生。
20世纪初,西方一些旅行社陆续占领中国市场。
1923年,陈光甫成立中国旅行社,尽管它的社会经济地位无足轻重,但它毕竟是中国自己的旅游业。
继1995年实行“双休日”后国务院又决定分别自1999年和2000年开始把国庆节和劳动节的假日各延长至3日,我国旅游业迎来了井喷式的发展。
2000年国家确定了“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的总体方针。
——据杜有珍《旅游概论》整理(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技术、经济、社会心理三个方面概括近代旅游业诞生的背景。
从经济的角度看,19世纪末欧美旅游业为什么会成为有影响的新兴产业?(8分)(2)据材料概括近代中国旅游业的特点。
(6分)(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实施“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总体方针的有利条件。
(10分)【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现代信息技术;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1992年起);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旅游产业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背景,结合技术革命解放劳动力,经济发展提供财富的角度从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分析即可;第二小问原因,从旅游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促进关系分析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产业主题
1.(2015·广东茂名二模·39)(24分)近代旅游业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诞生,这是旅游史上的里程碑,从此越来越多的民众加入旅游活动,旅游业成为一个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城市狭窄的生存空间、机器化生产的刻板时间程序和严格的规章制度,对身心造成伤害,所以,能够使人们暂时摆脱日常生活羁绊的旅游活动受到青睐。
英国人托马斯·库克于1845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旅行社,世界近代旅游业由此诞生。
该旅行社多次组织了消遣性的观光旅游团,业务迅速发展。
19世纪末,旅游业已成为欧美各国经济中一个有影响的新兴产业。
中国的一些爱国志士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等,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也纷纷出国考察旅行和求学,推动了近代中国旅游业的产生。
20世纪初,西方一些旅行社陆续占领中国市场。
1923年,陈光甫成立中国旅行社,尽管它的社会经济地位无足轻重,但它毕竟是中国自己的旅游业。
继1995年实行“双休日”后国务院又决定分别自1999年和2000年开始把国庆节和劳动节的假日各延长至3日,我国旅游业迎来了井喷式的发展。
2000年国家确定了“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的总体方针。
——据杜有珍《旅游概论》整理(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技术、经济、社会心理三个方面概括近代旅游业诞生的背景。
从经济的角度看,19世纪末欧美旅游业为什么会成为有影响的新兴产业?(8分)
(2)据材料概括近代中国旅游业的特点。
(6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实施“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总体方针的有利条件。
(10分)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现代信息技术;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1992年起);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旅游产业主题
【解析】(1)第一小问背景,结合技术革命解放劳动力,经济发展提供财富的角度从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分析即可;第二小问原因,从旅游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促进关系分析即可。
(2)根据材料中“中国的一些爱国志士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等,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也纷纷出国考察旅行和求学,推动了近代中国旅游业的产生”可分析特点为带有爱国主义色彩;根据材料中“西方一些旅行社陆续占领中国市场”可分析其特点为西方旅行社占据主导地位,中国自身的旅行企业地位非常低。
(3)结合旅游发展所需要的因素进行分析,从时间、市场、国民收入水平、国际环境、旅游企业自身发展程度等角度分析即可。
【答案】(1)背景:技术:工业革命推动新的交通工具火车和汽轮的出现,使得远距离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成为可能;
经济:工业革命使社会财富极大增长,工业资产阶级、中产阶级和富裕工人纷纷加入旅游的行列;
社会心理:城市化、机器生产以及工厂制度给人们造成心理压力,需要通过旅游来缓解压力;(6分)
原因:旅游业有效拉动了社会消费,带动了相关的饮食业、旅馆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等产业的发展。
(2分)
(2)特点:带有爱国救亡的政治色彩;西方旅游企业占据主导;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非常低下。
(6分)
(3)条件:工作时间缩短,节假日增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激活了旅游市场;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增强了我国的旅游企业的实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更趋于和平;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和世界全球化趋势加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新型交通工具和信息技术为旅游业开辟了一个崭新天地。
(10分,1点2分,答出其中5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同等给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