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液相与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超临界制备液相色谱仪原理
超临界制备液相色谱仪是一种高效、快速的制备柱液相色谱技术。
它采用超临界流体作为溶剂,利用超临界状态下流体的独特性质,将溶液中的化合物分离出来,并通过柱液相色谱技术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纯化与分离。
具体来说,超临界制备液相色谱仪的操作原理如下:
1. 超临界流体的产生:将高压的二氧化碳加热至超临界状态,使其具有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特性,成为超临界流体。
2. 溶剂选择:超临界流体通常选择CO2,由于其低极性、惰性和稳定性等特点,能够更好地溶解非极性或微极性化合物。
3. 样品处理:将待分离的化合物加入溶剂中,形成溶液。
4. 制备柱的填充:将制备柱填充具有吸附性质的固相材料,如硅胶、膨胀型聚合物等。
5. 分离过程:将溶液以一定流速通入制备柱,在柱上的固相材料表面发生吸附作用,将化合物分离出来。
分离后的化合物随着超临界流体通过柱床,经过分离、纯化和富集等步骤进一步加工。
6. 检测:通过检测系统对分离后的化合物进行定量或半定量分析。
总之,超临界制备液相色谱仪利用超临界流体的特殊性质,实现了高效、快速、环保的化合物制备和分离纯化技术。
它在化学、食品、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色谱分离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色谱分离技术的原理与应用色谱分离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药学等领域的重要分析方法。
它通过将混合物中的化合物在固定相上的不同亲和力进行逐渐分离,以达到提取、检测和定量目的。
本文将主要介绍色谱分离技术的原理和常见应用。
一、色谱分离技术的原理色谱分离技术的原理基于样品中的化合物在固定相上的亲和力不同,通过固定相和流动相的相互作用力达到分离目的。
常见的色谱分离技术包括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和超临界流体色谱。
1. 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LC)液相色谱是利用固定在填料上的液体或溶胶吸附或交换作用对溶液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的技术。
在液相色谱中,流动相为液体,样品通过固定相对化合物进行分离。
常用的固定相材料包括疏水性材料、离子交换树脂、正相材料等。
2. 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 GC)气相色谱是利用固定在填料上的固体吸附剂或液体涂层对气相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的技术。
在气相色谱中,流动相为惰性气体,样品通过固定相对化合物进行分离。
常用的固定相材料包括硅胶、分子筛等。
3. 超临界流体色谱(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 SFC)超临界流体色谱是利用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超临界流体对样品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的技术。
超临界流体具有较高的溶解度、较低的粘度和较高的扩散系数,使其具有较好的分离能力和较快的分离速度。
二、色谱分离技术的应用色谱分离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药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天然产物提取等。
1. 药物分析色谱分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的分析和质量控制。
通过色谱分离技术,可以对药物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分离、定量和纯化,以保证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2. 环境监测色谱分离技术在环境监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对环境中的有机物、重金属、农药等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3. 食品安全色谱分离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中药分析章节大题
第三章3.试述薄层色谱法在鉴别中药中有何特点?鉴别时为何需要对照物?为什么鉴别要在同一薄层板上进行?如何保存薄层色谱图?答:特点:设备简单、操作快捷、专属性强、费用低廉。
具有展开剂灵活多变,色谱图新鲜直观、容易识别等特点。
原因:对照物在薄层色谱上通过展开会有相应的斑点,作为中药制剂如果含有对照物的成分,那么在对照物斑点对应的位置上将会有相相应的斑点,可鉴别出中药制剂中含有与对照物一致的成分。
克服薄层板厚薄不均匀而带来的影响以光学照片或电子图像的形式保存,也可用薄层扫描仪记录相应的色谱图。
4.应用薄层扫描法进行中药鉴别的步骤有哪些?答:薄层板制备—点样—展开—显色与检视—记录5.在中药制剂鉴别中,阴性对照试验的目的是什么?答:消除干扰〔考察制剂中其他药味对欲鉴别药味的薄层色谱干扰情况〕6.试分析为什么红外光谱法在中药鉴别中的应用比合成药物少得多?答:红外光谱具有特征性强、取样量小、简便迅速、准确等特点。
中药是多组分的混合物,红外光谱是所含组分各基团吸收峰的叠加;很合物组成的变化一定导致红外光谱谱峰的变化,因此也具有特征性。
中药的傅里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包含了样品极为丰富的组成信息,图谱具有较强的指纹性。
7.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鉴别中药有什么特点?答:具有微量、快速、特异性强、准确可靠、对样本要求较低的特点中药的检查1.中药制剂中杂质分为哪两类?它们主要来自哪些方面?答:常规物质和有害物质〔1〕药材和饮片中引入的杂质〔2〕生产制备过程引入的杂质〔3〕贮藏过程引入的杂质2.为什么中药制剂的杂质只进行限量检查,一般不测定其准确含量?在不影响疗效和不发生毒副作用的原则下,对于中药制剂中可能存在的杂质允许有一定限度,在此限度内,杂质的存在不致对人体有毒害,不会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因此,对中药制剂中的杂质进行限度检查即可。
3.简述中药检查所包括的主要内容?答:有效性检查、纯度检查〔杂质检查〕、制剂通则检查、安全性检查4.什么是重金属?在重金属检查中,常以铅作为代表,为什么?简述其检查原理?答:重金属是指在规定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显色,生成不溶性硫化物的金属杂质。
色谱技术的研究进展
色谱技术的研究进展色谱技术是几十年来分析化学中最富活力的领域之一。
作为一种物理化学分离分析的方法,色谱技术是从混合物中分离组分的重要方法之一,能够分离物化性能差别很小的化合物。
当混合物各组成部分的化学或物理性质十分接近,而其他分离技术很难或根本无法应用时,色谱技术愈加显示出其实际有效的优越性。
接下来让我们介绍一下色谱技术的发展,并对常见的色谱技术和近期发展起来的几种新型的色谱分离技术及不同特性色谱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色谱技术的历史发展。
1903年,俄国植物学家M.S.Tswett发表了题为"一种新型吸附现象及在生化分析上的应用"的研究论文,文中第一次提出了应用吸附原理分离植物色素的新方法。
1906年,他命名这种方法为色谱法。
这种简易的分离技术,奠定了传统色谱法基础。
但由于当时Tswett色谱技术分离速度慢、效率低,长时间内并没有受到当时科学界的重视。
1931年,德国的Kuhn采用类似Tswett色谱技术方法分离了胡萝卜素等60多种色素,在维生素和胡萝卜素的离析与结构分析中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并因此获得了1938年诺贝尔化学奖。
也正因为他的出色工作使色谱法迅速为各国科学家们所关注,色谱方法才被广泛应用。
1940年,Martin和Synge提出了液液分配色谱法。
1952年,James和Martin发明了气相色谱法,并因此获得了195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44年Consden发明的纸色谱和1949 Macllean发明的薄层色谱也一直是用于物质初步分离的简便、快捷的工具。
1957年,Golay开创了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20世纪60年代末,高压泵和键合固定相应用于液相色谱,导致高效液相色谱的出现。
20世纪80年代初,毛细管超临界色谱得到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得到广泛应用。
与此同时,20世纪80年代初由Jorgenson等发展的毛细管电泳,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此基础上相继发展了毛细管等电聚焦、毛细管凝胶电泳、毛细管离子电泳及毛细管手性分离等技术。
植物类固醇的提取与分离纯化方法研究
植物类固醇的提取与分离纯化方法研究一、植物类固醇的概述植物类固醇是一类与动物胆固醇类似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表现出多种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
比较常见的植物类固醇有β-谷甾醇、α-麦角固醇、丰胸素等。
植物类固醇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功能饮料的营养强化剂,并且在医药、化妆品和日用化学品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因此,提取、分离纯化植物类固醇是一项具有重要实际意义的研究工作。
二、植物类固醇的提取方法植物类固醇的提取需要考虑到植物材料的种类和形态等因素。
常用的提取方法有以下几种:1.乙醇浸提法:将干燥的植物材料用80%乙醇浸泡,振荡提取1h,反复提取2~3次。
然后将汁液滤过滤纸,浓缩至一定浓度后,加入等体积的石油醚或乙酸乙酯,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后分层,取上层液体蒸干。
2.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将干燥的植物材料置于一定比例的乙醇中,在超声波处理器中进行震荡,加速植物材料细胞的破碎和成分的释放。
3.微波辅助提取法:将植物材料和有机溶剂混合后,置入微波加热器中进行提取,缩短提取时间,提高提取效率。
4.碱水法:将植物材料用0.01~0.1 mol/L NaOH溶液浸泡一定时间后,经过酸中和后,用乙醇提取类固醇。
5.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将植物材料与超临界流体混合,超临界流体中的高温高压状态有利于溶解植物类固醇,是一种高效率的提取方法。
三、植物类固醇的分离纯化方法植物类固醇往往与其他成分混杂存在,如何分离出高纯的植物类固醇是提取工作的重点。
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如下:1.硅胶柱层析:将提取得到的植物类固醇溶于适当的有机溶剂中,加在硅胶柱的上端,经过吸附和洗脱等步骤,将植物类固醇纯化。
2.逆流色谱法:逆流色谱对环境污染小,流量大和稳定性好,其分离效率和分离纯度都优于传统的柱层析方法。
因此,逆流色谱通常用于工业化分离纯化植物类固醇。
3.多相萃取法:将提取得到的植物类固醇溶液与萃取剂相混合,形成多相体系,在不同相之间进行分离纯化。
超临界流体色谱-Agilent
超临界流体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基础导论Terry A. Berger本文中的信息、说明和指标如有变更,恕不另行通知。
© 安捷伦科技公司,20152015 年 7 月 1 日,中国印刷5991-5509CHCN目录目录 III前言 VI作者简介 XI引言 XIII符号 XIV缩写 XIV1 超临界流体色谱简介 11.1 什么是 SFC 11.2 为什么采用 SFC 21.3 SFC 能够分离哪些化合物 121.4 这一名称的含义 162 流动相 192.1 为什么使用 CO2 192.2 使用 100% CO2 212.3 改性剂或共溶剂 232.4 添加剂 312.5 添加水以扩展溶质极性 343 固定相 353.1 材料 353.2 非手性键合相 353.3 固定相比较 403.4 填料粒径与色谱柱尺寸之间的关系 413.5 推荐的色谱柱尺寸 453.6 用于手性分离的色谱柱 48III4 流动相变量对保留值和选择性的影响 494.1 改性剂浓度 494.2 温度 504.3 压力 534.4 流速 554.5 可控变量对保留时间和选择性的影响概述 575 方法开发 585.1 溶质与固定相极性的匹配 585.2 极性窗口 605.3 入门指南 605.4 极性溶质 615.5 低极性溶质 645.6 多变量方法 656 非手性分离 666.1 案例研究 1 —典型的低极性样品 666.2 案例研究 2 —中等极性样品 716.3 案例研究 3 —磺胺类药物 836.4 其他结果 897 手性分离 907.1 背景 907.2 对映体过量率测定 917.3 用于手性分离的正相技术 917.4 可控变量对手性分离的影响 937.5 开发手性方法 98 IV8 SFC 定量分析 103 8.1 验证阶段 103 8.2 开发方法用于定量分析饮料和食品中的山梨酸盐、苯甲酸盐和咖啡因 105 8.3 校正 108 8.4 苯甲酸盐、山梨酸盐和咖啡因的定量分析结果总结 1168.5 手性分离 1169 仪器注意事项 121 9.1 泵 121 9.2 UV 检测器优化 124 9.3 双梯度 137 9.4 自动进样器注意事项 138 9.5 其他 146 9.6 SFC 的超高性能 148 9.7 在 SFC 与 HPLC 之间切换的混合型系统 150 9.8 质谱接口 154 9.9 其他检测器 156参考文献159V前言作者 Terry Berger 在我们如今称之为超临界流体色谱 (SFC) 的领域中拥有独特的丰富经历,是撰写本基础导论的不二人选。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原理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原理
超临界流体萃取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FE) 是一种分离提取化合物的方法,它利用超临界流体的特性可以同时具有气相和液相的特性,可以有效地溶解物质,并实现快速、高效的提取过程。
超临界流体是指在临界点以上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处于气-液两相临界状态的流体。
超临界流体具有高扩散性、低黏度、低表面张力等特点,可与溶质发生快速的质量传递,提高提取速度和效率。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的原理是利用超临界流体在超临界状态下的溶解度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首先,选择适当的溶剂作为超临界流体,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有二氧化碳和丙烷。
溶解度的调控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来实现。
在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中,溶液中的溶质被溶解在超临界流体中,形成溶液。
然后,通过改变温度和压力,使超临界流体发生相变,转化为气相,从而实现溶质的分离提取。
提取后的溶质可以通过降温和减压将其回收。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食品、药物、环境等领域的提取分离过程中。
其优点包括操作简便、提取速度快、无需使用有机溶剂、对萃取物的损伤小等。
此外,超临界流体的可调节性使得可以根据不同物质的特性来进行选择性提取,提高提取效果。
总而言之,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利用超临界流体的特性进行溶解和分离,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提取方法,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超临界流体及应用
超临界流体及应用
超临界流体是指在高于其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的条件下存在的流体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流体既具有气体的低粘度和高扩散性,又具有液体的高介电常数、高溶解度和高密度。
超临界流体的独特性质使其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超临界流体的一些应用:
1. 超临界流体萃取:超临界流体可用于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提取活性成分,例如药物、香料和色素。
它具有高溶解度和高扩散性,同时可以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来控制溶解度和选择性,使其在提取过程中更有效。
2. 超临界流体喷雾干燥:超临界流体喷雾干燥是一种将溶解的物质通过喷雾干燥技术从溶液中快速转化为颗粒状态的方法。
超临界流体可提供高扩散性和低表面张力,使其在干燥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保持产物的颗粒性质。
3. 超临界流体反应:超临界流体中的反应速率通常比常规液相反应快。
超临界流体中的反应可以控制温度、压力、物质质量传递和催化剂的活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催化反应和材料合成等领域。
4. 超临界流体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是一种使用超临界流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技术。
与传统的液相色谱相比,超临界流体色谱具有更高的扩散系数和较低的粘度,从而提高了分离效果和分析速度。
5. 超临界CO2的应用:超临界CO2是最常见和广泛应用的超临界流体之一。
它被用于金属的清洗、涂层、材料的制备、催化剂的合成和液体废弃物的处理等多个领域。
超临界流体的独特性质使其在化工、生物工程、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随着对超临界流体的研究和理解的深入,将有更多创新的应用出现。
常见的色谱法有哪几大类
常见的色谱法有哪几大类色谱法(chromatography)又称色谱分析、色谱分析法、层析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方法,在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常见的色谱法主要有:柱色谱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1、柱色谱法原始的色谱方法,该方法将固定相注入下端塞有棉花或滤纸的玻璃管中,将被样品饱和的固定相粉末摊铺在玻璃管顶端,以流动相洗脱。
常见的洗脱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自上而下依靠溶剂本身的重力洗脱,另一种:自下而上依靠毛细作用洗脱。
收集分离后的纯净组分也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方法是在柱尾直接接受流出的溶液,另一种方法是烘干固定相后用机械方法分开各个色带,以合适的溶剂浸泡固定相提取组分分子。
柱色谱法被广泛应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包括:对有机合成产物、天然提取物以及生物大分子的分离。
2、薄层色谱法应用非常广泛的色谱方法,这种色谱方法将固定相涂布在金属或玻璃薄板上形成薄层,用毛细管、钢笔或者其他工具将样品点于薄板一端,之后将点样端浸入流动相中,依靠毛细作用令流动相溶剂沿薄板上行展开样品。
薄层色谱法成本低廉、操作简单,被用于对样品的粗测、对有机合成反应进程的检测等用途。
3、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目前,应用多的色谱分析方法,高效液相色谱系统由流动相储液瓶、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记录器组成,其整体组成类似于气相色谱,但是,针对其流动相为液体的特点作出很多调整。
HPLC输液泵要求输液量稳定平衡;进样系统要求进样便利、切换严密;由于液体流动相黏度远远小于气体,为了减低柱压,高效液相色谱的色谱柱一般比较粗,长度也远小于气相色谱柱。
HPLC应用非常广泛,几乎遍及定量定性分析的各个领域。
4、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将氦或氩等气体作为载气(称移动相),将混合物样品注入装有填充剂(称固定相)的色谱柱里,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
分离后的各组分经检测器变为电信号并用记录仪记录下来。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综述.总结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方法的综述摘要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类化合物,具有比较强的生物活性和生理作用,按结构可分为黄酮类和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和二氢黄酮醇类、查尔酮类、双黄酮类、异黄酮类以及其它黄酮类等。
目前,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溶剂提取法、微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酶解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双水相萃取分离法、半仿生提取法等,各种提取方法都有它的优缺点。
本文对上述几种提取方法近年来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做了简单综述,旨在为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开发、应用提借鉴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性质;提取;分离;前景黄酮类化合物又称黄碱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属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一类具有种生物活性的多酷类化合物,其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与糖结合成苷类,小部分以苷元的形式存在[1]。
许多研究己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安全、无毒,具有抗菌、消炎、清热解毒、镇静、利尿等作用外,它是大多数氧自由基的清除剂,对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
特别是由基和抗癌、防癌的作用,使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与消费观念的改变,天然活性成分的保健食品成为现代人追逐的目标,其中黄酮类化合物以纯天然、高活性、见效快、作用广泛等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1.黄酮类化合物的概述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指的是两个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链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根据中央三碳链的氧化程度、B-环联接位置(2-或3-位)以及三碳链是否构成环状等特点,可将重要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分为黄酮类(flavone)、黄酮醇类(flavonol)、二氢黄酮类(dihy-droflavone)、二氢黄酮醇类(dihydroflavonol)、异黄酮类(isoflavone)等15种。
大部分学者认为黄酮的基本骨架是由三个丙二酰辅酶A和一个桂皮酰辅酶A生物合成而产生的,经同位素标记实验证明了A环来自于三个丙二酰辅酶A,而B环则来自于桂皮酰辅酶A。
皂苷提取方法
皂苷提取方法皂苷是一类有效的植物化学物质,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在药物、香料、香精、香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们主要存在于植物组织中,可以提取出添加到药物、化妆品、香料中,用于增强药效、改善药物香味等。
当前常用植物皂苷提取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液体萃取法液体萃取法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皂苷提取方法,主要是由植物组织中溶解皂苷分子,然后加入溶剂,经过萃取、精制处理,最终得到植物皂苷提取液。
二、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最常用的植物皂苷提取方法之一,通过将植物组织中提取出的皂苷分子与含有气体的溶剂配合分解,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最终获得高纯度的植物皂苷。
三、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指的是使用超临界流体作为溶剂,将皂苷分子溶解出来,再经过各种精炼处理,最终得到高纯度的植物皂苷提取液。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采用超临界流体作为溶剂可以更好地抑制有机物的氧化,避免活性成分的破坏,并有利于后续的提纯处理。
四、共沉淀法共沉淀法用于提取溶解在冰醋酸中的细胞膜外皂苷成分,其基本操作流程为采用甘油-乙二醇混合溶剂,将所提取的溶解在冰醋酸中的植物皂苷与混合溶剂相混合,使含有水的解剂中的水分的溶解能力较弱,当将其混合物冻结后,水分将凝结而与植物皂苷分离,从而实现了植物皂苷的提取。
五、超声法超声法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植物皂苷提取方法,超声法以一定频率的超声为能源,可以有效地提取植物组织中的活性成分,也可以有效地消除有害物质,从而实现对植物皂苷的提取。
以上就是目前常用的植物皂苷提取方法,不同的方法在提取效果上也不尽相同,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来获得高质量的植物皂苷。
此外,在实施植物皂苷提取工艺时,还应根据具体情况,结合植物组织、溶剂特性和分离要求,进行合理的技术优化,以获得更高的提取效率。
色谱分析方法
色谱分析方法
色谱分析是一种用于分离、鉴定和定量化化合物的方法,它是化学分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色谱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气相色谱(GC)和液相色谱(HPLC)两大类,它们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
气相色谱是一种基于气相流动的分离技术,它适用于挥发性化合物的分析。
在气相色谱中,样品首先被蒸发成气态,然后通过色谱柱进行分离,最后由检测器进行检测和定量。
气相色谱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等优点,因此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药物分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液相色谱是一种基于液相流动的分离技术,它适用于非挥发性化合物的分析。
在液相色谱中,样品首先被溶解在流动相中,然后通过色谱柱进行分离,最后由检测器进行检测和定量。
液相色谱具有分离效果好、适用范围广、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在生物医药、化工生产、食品加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除了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色谱分析方法,如超临界流体色谱、离子色谱、毛细管电泳等。
这些方法在不
同的应用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满足不同化合物分析的需求。
色谱分析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样品的性质、分析的目的、分离的
要求等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色谱分
析方法,并结合适当的检测技术进行分析。
同时,还需要对色谱分
析方法进行优化,以提高分离效率、减少分析时间、提高灵敏度等。
总之,色谱分析方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分析手段,在现代化
学分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通过不断地研究和改进,相信色谱
分析方法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原理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原理超临界流体萃取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分离技术,通常与传统的有机溶剂萃取相比,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本文将介绍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原理,包括超临界流体的定义、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机理、超临界流体萃取的优势和应用以及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进展。
1. 超临界流体的定义超临界流体是指在临界点以上(即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的组合)的温压条件下,液体和气体进入一种状态,成为具有超临界特性的流体。
超临界流体具有较高的扩散性、低粘度、大的溶解能力和稳定性等特点,适用于高效、环保地萃取、分离和提纯天然产物中的活性成分,也可用于化学反应和催化反应等领域。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机理是基于超临界流体溶解性质的变化。
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改变是由于在临界点以上,流体密度的变化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引起的。
在这种超临界条件下,超临界流体具有比传统的有机溶剂更高的溶解能力和选择性。
萃取时,样品与超临界流体接触,部分或全部目标物溶解于超临界流体中,形成溶液。
随着温度、压力等条件的变化,目标物从溶液中被释放,从而实现了分离和提纯。
(1)高效性:超临界流体有较高的溶解能力和扩散性,可以实现快速、高效的萃取。
(2)环保性:超临界流体无毒、无味、无污染,分离过程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3)低能耗:萃取过程只需温度和压力,能耗较低。
(4)可控性:温度、压力等条件可调控,有利于提高选择性。
(5)广泛应用:适用于天然产物中的多种目标物质,如植物精油、色素、药物、生物活性物质等。
超临界流体萃取已应用于多个领域,如食品、医药、化工、石油等行业,以及环境保护、新材料等科技领域。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最受关注的是超临界流体萃取与其他技术结合的研究,如超临界流体萃取-色谱联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联用等,这些结合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选择性和灵敏度,有望应用于更多的领域。
研究人员还在探索新型的超临界流体,以提高其溶解能力和选择性,为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
色谱分析
R 2(tR2 tR1) 2(tR' 2 tR' 1) (W1 W2 ) (Wb1 Wb2 )
R 2(tR' 2 tR' 1) 1.7(Wh1 Wh2 )
hi hm
hi
2020/8/23
色谱分析-1
26
基本关系式
R
N 4
r
1 r
k
k '2 '2 1
N
16R2
r 2 r 1
4. 所有组分浓度以起始塔板中的浓度为基准
2020/8/23
色谱分析-1
29
色谱理论——塔板理论
由塔板理论可得到:在色谱过程中色谱峰是要展 宽的,展宽的宽度平方值和理论板高H成正比。即 相达成“平衡”所需的距离H值越大,则色谱峰展 宽也就越严重。反之,若理论板高H值越小。而就 一定柱长而言,组分在两相间的“平衡”次数就 越多,色谱柱的分离效率就越高,因此理论板高H 值是衡量色谱柱效率的一个很好的指标。
2020/8/23
色谱分析-1
42
手册
手册是最方便地查阅相关文献的工具,尽管所 列数据并非最新的。
高分离色谱与色谱通讯(J.of High Resolution Chromatography and Chromatography Communication)1978年创刊。
2020/8/23
色谱分析-1
41
杂志
《色谱》,1984年创刊,刊登各种原始论 文和综述,为双月刊。
刊登色谱文章和评论性文章的还有各种 分析化学相关的杂志,如各国的“分析化 学”(中、美、英、日、德等),中文的 《理化检验》、《环境化学》等专业文献 上也有相当比例的色谱论文发表。
超临界色谱原理
超临界色谱原理
超临界色谱(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简称SFC)是一种涉及超临界流体的色谱技术。
超临界流体是一种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状态,通常是将液体提升至临界点以上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获得。
超临界色谱的原理是基于溶剂的选择性溶解性质。
通常,超临界流体用作固定相,样品经溶解于流体中并通过色谱柱进行分离。
不同于传统液相色谱中使用的有机溶剂,超临界流体具有较低的粘度和较高的扩散系数,从而提供了更好的柱效和较快的分析速度。
超临界色谱的分离机理主要涉及流体与样品分子之间的物理化学作用。
超临界流体具有高溶解度和低粘度,可与样品中的非极性和中等极性化合物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
此外,超临界色谱还可以通过调节流体的温度和压力来改变其溶剂力,实现对不同极性化合物的选择性提取。
超临界色谱在分析和制备化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可以用于食品、环境、制药和天然产物等领域的分析,还可以用于提取和纯化目标化合物。
与传统液相色谱相比,超临界色谱具有更高的速度、更好的分离效果和较低的溶剂消耗,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更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色谱技术。
食品中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
食品中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随着我国粮食从传统的农业生产向农业科学化、现代化生产的转变,农药的使用量越来越多。
但是,这些农药会残留在粮食中,造成了食品质量的污染,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
因此,对食品中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世界各国开展了大量有关食品中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分析方面的研究。
主要有:离子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中和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1、离子色谱法:采用离子源有机离子色谱仪,以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的阳离子或阴离子离子形式进行分析,检测该物质的浓度。
此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具有检测快、灵敏度高的特点。
2、气相色谱法:采用气相色谱仪、气相检测仪等,以气相色谱柱固定物质,与检测标准溶液相比较柱保留时间,结合检测仪检测分析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的浓度。
该方法准确性高,不受土壤和水等环境因素的结合影响。
3、超临界流体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仪可以在恒定压力和温度条件下,沿着梯度流动的离子源,检测出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的数据,此种方法准确性也非常高,而且检测速度快。
4、中和液相色谱法:中和液相色谱是一种基于色谱技术,通过中和梯度来检测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
该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灵敏度高,准确性好,无需添加金属离子影响,适用于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的检测。
5、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仪可以通过活性碱质谱法或定性检测,以及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的确定性检测环节,实现对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的快速、准确检测。
以上就是关于食品中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的介绍。
这些检测方法实用性强,准确度高,是检测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的重要手段。
但是,在实际的检测中,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不同的检测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和不足,需要合理运用综合检测方法,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
国家为了保证食品的安全性,以及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已经制定了规定,指出各类食品中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量极限,尤其是指出谷类粮食、果蔬类等必须进行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的检测。
反相液相制备色谱法结合超临界流体制备色谱法分离纯化海风藤中的化合物
反相液相制备色谱法结合超临界流体制备色谱法分离纯化海风藤中的化合物辛华夏;彭子悦;江大森;傅青;金郁;梁鑫淼【摘要】建立了基于反相液相制备色谱和超临界流体制备色谱的组合方法,用于分离纯化醇提水沉后石油醚层中的海风藤.首先以甲醇作为改性剂,采用醇提水沉法去除海风藤甲醇提取物中的叶绿素,加入硅藻土后用石油醚回流富集目标成分.选用反相C18制备色谱柱将其分为18个组分,然后将组分在SFC模式下进行制备.选用酰胺色谱柱,以甲醇为改性剂,在柱温30℃、背压15.0MPa的条件下进行分离.基于反相色谱和超临界流体色谱不同的分离选择性,最后分离得到6个高纯度化合物.该法展示了反相制备色谱和超临界流体制备色谱在海风藤分离纯化方面的优势,特别是超临界流体色谱在天然产物的分析和制备方面的巨大潜力.%A method based on preparative reversed-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prep-RPLC) and preparative 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prep-SFC)was developed for the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compounds from piper kadsura. A pretreatment method was first devel-oped,including methanol extraction,water precipitation,petroleum ether extraction,etc. Chlorophyll and other strong polar impurities were removed from the piper kadsura samples, and the target components were enriched in petroleum ether extracts. The piper kadsura sam-ples were separated into 18 fractions on a Unitary C18 column(250 mm×20 mm,5 μm)with water and methanol as the mobile phases. Then,the SFC parameters,including the column, modifier,temperature,and backpressure were optimized.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for prep-SFC were as follows:XAmide column(250 mm×20mm,5 μm),methanol as the modifier,30℃ column temperature,and 15.0 MPa backpressure. Because of the good orthogonality of RPLC and SFC,six highly pure compounds were isolated,including kadsurenone,wallichinine, denudatin B,pellitorine,2E-decenoic acid N-isobutylamide,and futoxide.【期刊名称】《色谱》【年(卷),期】2018(036)005【总页数】6页(P474-479)【关键词】超临界流体色谱;反相液相色谱;制备色谱;分离纯化;海风藤【作者】辛华夏;彭子悦;江大森;傅青;金郁;梁鑫淼【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上海200237;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上海200237;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上海200237;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上海200237;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上海200237;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上海200237;中国科学院分离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辽宁大连116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8海风藤(piper kadsura)为胡椒科常绿攀缘藤本植物风藤的藤茎,已被广泛用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哮喘的治疗,是一种重要的藤类药物。
超临界流体色谱的研究进展
第32卷2004年8月 分析化学(FENXI HUAXU E ) 研究报告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第8期1104~1109超临界流体色谱的研究进展陈 青刘志敏3(济宁工业学校,济宁272131)(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摘 要 超临界流体色谱作为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的有力补充可用于热不稳定和低挥发性物质的分析分离和制备,也可用于超临界流体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本文从色谱的流动相、固定相、检测系统及应用几方面综述了超临界流体色谱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色谱,流动相,固定相,二氧化碳,评述 2002210231收稿;2003204219接受1 引 言超临界流体色谱(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 ,简称SFC )是指以超临界流体为流动相,以固体吸附剂(如硅胶)或键合到载体(或毛细管壁)上的高聚物为固定相的色谱。
混合物在SFC 上的分离机理与气相色谱(GC )及液相色谱(LC )一样,即基于各化合物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得到分离。
SFC 始于20世纪60年代[1],直到20世纪80年代早期[2]开发成功了空心毛细管柱式SFC ,应用于分析领域。
由于流动相的使用量很小,因此使得流动相的使用范围得以扩大,甚至一些有毒的、贵重的流体被用作流动相。
随着微柱高效液相色谱(HPLC )的发展,出现了填充柱式SFC [3]。
这类色谱采用HPLC普遍使用的柱子和填料,根据流动相的特点,由HPLC 改装而成,成功地用于分析某些热敏性、低挥发性、极性化合物。
对于填充柱式SFC ,其样品的分离和收集被认为优于毛细管GC 和HPLC 。
由于超临界流体的高扩散性和低粘性,使分离速度加快,同时由于密度的变化可直接影响流动相的溶剂化能力,因此可通过改变影响密度的因素(如压力、温度等)较容易地使欲分离物质从流动相中分离出来,收集起来。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手性拆分盐酸罗哌卡因及其右旋异构体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手性拆分盐酸罗哌卡因及其右旋异构体陈香玲;李丽【摘要】目的:建立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中异构体的超临界色谱检测方法.方法:DMCEL CHIRALPAK AS 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柱温:40 ℃,检测波长:220 nm,流速:2.0 ml/min,背压12 MPa,流动相: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乙醇(80∶20).结果:盐酸罗哌卡因及其异构体在0.001~0.005 m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盐酸罗哌卡因定量限为0.002 mg/ml (相当于0.02%),最低检测限为0.001 mg/ml (相当于0.01%);异构体定量限为0.001 mg/ml (相当于0.01%),最低检测限为0.000 5 mg/ml (相当于0.00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中异构体的含量测定.【期刊名称】《天津药学》【年(卷),期】2017(029)003【总页数】4页(P4-7)【关键词】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超临界色谱法;光学异构体【作者】陈香玲;李丽【作者单位】深圳市中医院,深圳 518033;天津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天津30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27.1盐酸罗哌卡因化学名为(-)-1-丙基-2’,6’-二甲基苯胺甲酰基哌啶盐酸盐,是一种新颖的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主要用于外科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1-3]。
盐酸罗哌卡因分子结构中有一个手性中心,存在1个对映异构体,其心脏毒性较大[4]。
因此,其异构体的控制对于该药物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
文献报道了毛细管电泳[5]、高效液相色谱法[6]对其异构体的分析。
本试验通过建立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测定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中的异构体,对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进行质量控制。
Agilent 1260高效液相色谱系统,AuroraSFC超临界流体色谱系统,chemstation色谱工作站(美国Agilent公司);XSE 105DU型电子天平(瑞士Mettler Toledo公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柱
整体柱是在柱管内原位聚合或 固定化了的连续整体多孔结构, 可根据需要对整体材料的表面 作相应的衍生化,是一种新型 的用于分离分析或作为反应器 的多孔介质。多为硅橡胶结构。
5
高效液相色谱的流动相
流动相溶剂的要求:
(1)纯度高:固体颗粒和杂质,会堵塞通道、引起基线不 稳,或产生“伪峰”; (2)低粘度:(粘度适中,丙酮、甲醇和乙腈等),若粘 度过高,压力增高,不利于分离。但粘度过低的溶剂 (戊烷、乙醚)也不合适,它们容易在色谱柱或检测器 内形成气泡,影响分离; ( 3 )化学稳定性好,沸点要高于 55°C :低沸点容易形成 气泡;
梯度洗脱就是在分离过程中使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极性 的溶剂按一定程序连续改变它们之间的比例,从而使流动相 的极性、pH值或离子强度相应地变化,达到提高分离效果, 缩短分析时间的目的。梯度洗脱的实质是通过不断地变化流 动相的强度,来调整混合样品中各组分的K值,使所有谱带 都以最佳平均K值通过色谱柱。它在液相色谱中所起的作用 相当于气相色谱中的程序升温,所不同的是,在梯度洗脱中 溶质k值的变化是通过溶质的极性、pH值和离子强度来实现 的,而不是借改变温度(程序升温)来达到。 通常通过几个泵分别改变不同流动相流速来实现。
2
8.1 高效液相色谱的固定相
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以承受高压能力来分类,可分为刚 性固体和硬胶两大类。 刚性固体以二氧化硅为基质,可承受7.0108~1.0109Pa的 高压,可制成直径、形状、孔隙度不同的颗粒。如果在 二氧化硅表面键合各种官能团,可扩大应用范围,它是 目前最广泛使用的一种固定相。一般不用于pH大于8的 体系(为什么)。 硬胶主要用于离子交换和尺寸排阻色谱中,它由聚苯乙 烯与二乙烯苯交联而成。可承受压力上限为3.5108Pa。 可用于pH8-12的体系。
13
进样装置
高效液相色谱进样普遍力工作状态,通常使用耐高压的六通 阀进样装置
六通阀.
14
高效液相色谱柱比气相色谱柱短得多(约 5~30cm),所以柱外展宽(又称柱外效应) 较突出。柱外展宽是指色谱柱外的因素所引 起的峰展宽,主要包括进样系统、连接管道 及检测器中存在死体积。柱外展宽可分柱前 和柱后展宽。进样系统是引起往前展宽的主 要因素,因此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对进样技术 要求较严。
21
d.电化学检测器 选择性
安培法 选择性 电导法 通用
22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Evaporative Light-Scattering Detector
23
8.3 液-固色谱法
固定相:固体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等,较 常使用的是5~10μm的硅胶吸附剂(多孔固体)
固体吸附剂按其性质可分为极性和非极性两种类型: 极性吸附剂包括硅胶、氧化铝、氧化镁、硅酸镁、分子 筛及聚酰胺等。可进一步分为酸性吸附剂和碱性吸附剂。 酸性吸附剂包括硅胶和硅酸镁等,碱性吸附剂有氧化铝、 氧化镁和聚酰胺等。酸性吸附剂适于分离碱,如脂肪胺 和芳香胺。碱性吸附剂则适于分离酸性溶质,如酚、羧 和吡咯衍生物等。 非极性吸附剂最常见的是活性炭。 各种吸附剂中,最常用的吸附剂是硅胶,其次是氧化铝。
26
化学键合固定相的方法
化学键合固定相一般都采用硅胶(薄壳型或全多孔微粒 型)为基体。在键合反应之前,要对硅胶进行酸洗、中和、 干燥活化等处理,然后再使硅胶表面上的硅羟基与各种有机 物或有机硅化合物起反应,制备化学键合固定相。键合相可 通过几种途径(了解): (1)硅酯化(≡Si-O-R) 将醇与硅胶表面的羟基进行酯化反应,在硅胶表面形成 ( ≡ Si-O-R)键合相。酯键易水解断裂。 (2)氯化( ≡ Si-N=, ≡ Si-R) 如果用SOCl2将硅胶表面的羟基先转化成卤素(氯化), 再与各种有机胺或有机锂、格氏试剂反应,可以得到各种不 同极性的键合相。热稳定、抗水解。可用非极性或强极性的 溶剂作为流动相。
溶剂 紫外截 止波长 /nm 正己 二硫 四氯 烷 化碳 化碳 190 380 265 苯 氯仿 二氯 甲烷 233 四氢 丙酮 乙腈 甲醇 呋喃 212 230 190 205 水 187
210 245
18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光电二极管的排列
19
b.荧光检测器(fluorescence detector)
11
高压输液泵
主要部件之一,压力:150~350×105 Pa。 为了获得高柱效而使用粒度很小的固定相(<10μm),液 体的流动相高速通过时,将产生很高的压力,因此高压、 高速是高效液相色谱的特点之一。 应具有压力平稳、脉冲小、流量稳定可调、耐腐蚀等特性
单向往复泵工作原理
12
梯度洗脱装置(包含在高压泵装置中)
高效液相色谱仪由 贮液器、脱气装置、高压泵、进样 器、色谱柱和检测器等部分组成。
10
主要部件与作用
1.溶剂贮存器 溶剂贮存器一般由玻璃、不锈钢或氟塑料制成, 容量为1到2 L,用来贮存足够数量、符合要求的流动相。同 时配有过滤器防止流动相中的颗粒进入泵中。 2.脱气装置 防止流动相从高压柱内流出时,释放出气泡进入 检测器。 3.高压输液泵 高压输液泵是高效液相色谱仪关键部件之一, 其功能是 将溶剂贮存器中的流动相以高压形式连续不断地送 入液路系统,使样品在色谱柱中完成分离过程。
25
8.4 化学键合相色谱 (液液色谱)
将固定液机械地涂渍在担体上组成固定相。尽管选用与 固定液不互溶的溶剂作流动相,但在色谱过程中固定液仍 会有微量溶解。以及流动相经过色谱柱的机械冲击,固定 相会不断流失。 70年代初发展了一种新型的固定相—化学键合固定相。 这种固定相是通过化学反应把各种不同的有机基团键合到 硅胶(载体)表面的游离羟基上,代替机械涂渍的液体固 定相。这不仅避免了液体固定相流失的困扰,还大大改善 了固定相的功能,提高了分离的选择性,化学键合色谱适 用于分离几乎所有类型的化合物。分离机理上吸附于分配 机制兼有。
3
按空隙深度分为表面多孔型和全多孔型
1. 表面多孔型固定相 基体是实心玻璃球, 外面覆盖一层多孔活性 材料,如硅胶、氧化硅、 离子交换剂、分子筛、 聚酰胺等。死体积小, 传质阻力小,出峰快 2. 全多孔型固定相 由直径为10nm的硅胶微 粒凝聚而成。出峰快, 柱压高
材料科学、材料化学的发展与 色谱发展密切相关
DNA+Fc‐DNA
Pump
Fc‐DNA
DNA
Column C18 Column C 18
Photo Diode photodiode Injector A d t t
Solution Solution
UV
UV lamp 260 nm Waste We collect
9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组成
6
流动相溶剂的要求:
(4)溶剂对于待测样品必须具有合适的极性和良好的溶解 性和选择性。 (5)溶剂与检测器匹配 紫外吸收检测器——溶剂在检测器响应范围内无吸收 折光率检测器——溶剂与组分的折光率差别大
7
8.2 高效液相色谱仪
8
一个液相分离的实例
SH-DNA-NH2 + Fc SH-DNA-Fc + SH-DNA-NH2 + Fc 剩余 剩余
29
正相和反相色谱
根据键合相与流动相之间相对极性的强弱,可将键合相 色谱分为极性键合相色谱和非极性键合相色谱。 当流动相极性小于固定相极性时,称作正相色谱(正相 键合相色谱)。其与传统的以硅胶、氧化铝等极性材料为固 定相,以普通非极性有机溶剂为流动相的色谱柱组分流出规 律相似。当流动相极性大于固定相极性时,称作反相色谱 (反相键合相色谱)。反相色谱在现代液相色谱中应用最为 广泛。
27
(3)硅烷化( ≡ Si-O-Si-R3)键合相 将硅胶与有机氯硅烷或烷氧基硅烷反应制备。这类键合 相具有相当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 键合相。三个共价链接位点,稳定性好。
28
化学键合固定相的特点
(1)传质快,表面无深凹陷,比一般液体固定相传质快; (2)寿命长,化学键合,无固定液流失,耐流动相冲击; 耐水、耐光、耐有机溶剂,稳定; (3)选择性好,可键合不同官能团,提高选择性;
色谱与电泳
Chromatography and Electrophoresis
色谱分析导论 气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及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毛细管电泳法
第八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HPLC)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在经典液相色谱中引入气相色谱理论 与技术发展起来的以液体为流动相的色谱方法。 经典液相色谱:固定相颗粒大、性质单一、人为分辨条 带。 高效液相色谱:颗粒细而规则,孔浅,高压输液,高灵 敏检测器 与气相色谱的区别:组分和固定相、流动相间均有相互 作用;气相色谱中主要是组分与固定相间的作用。
高灵敏度、高选择性; 对多环芳烃,维生素 B 、 黄曲霉素、卟啉类化合物、 农药、药物、氨基酸、甾类 化合物等有响应;
20
c. 示差折光检测器(differential refractive index detector) 可连续检测参比池和样品池中流动相之间的折光指数差值。 差值与浓度呈正比; 通用型检测器( 每种物质具有不同的 折光指数); 灵敏度低、对温 度敏感、不能用于梯 度洗脱; 偏转式、反射式 和干涉型三种;
15
高效分离柱
柱体为直型内部抛光的不锈钢管,内径1~6 mm,柱长5~40 cm,内部充满微粒固定相。柱温一 般为室温或接近室温。发展趋势是减小填料粒度和 柱径以提高柱效。
16
液相色谱检测器
a. 紫外检测器(UV detector)
应用最广,对大部分有机化合物有响应。 特点: 灵敏度高; 线形范围高; 流通池可做的很小
30
正相键合色谱法
一般键合极性的有机基团,最常用的有氰基(-C N)、 氨基(-NH2)、二醇基(DIOL)键合相。流动相一般用比 键合相极性小的非极性或弱极性有机溶剂,如烃类溶剂,或 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极性溶剂(如氯仿、醇、乙腈等),以调 节流动相的洗脱强度。通常用于分离极性化合物。 一般认为正相色谱的分离机制属于分配色谱。组分的分 配比k’值,随其极性的增加而增大,但随流动相中极性调节 剂的极性增大(或浓度增大)而降低。同时,极性键合相的 极性越大,组分的保留值越大。(自行练习组分k’值大小与 其保留值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