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意味与新写实小说
浅谈新写实小说中的后现代意味
浅谈新写实小说中的后现代意味论文关键词:新写实小说后现代主义原生态价值立场论文摘要:新写实小说是现实主义传统的一次回归。
但是和历史上传统的现实主义不同,新写实小说淡化了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当中那种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色彩,作家们不再书写民族的寓言和神话而是回到个人话写作状态,他们放弃了理想和崇高的深度模式而对“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压制到‘零度状态’的叙述情感和对“人的价值立场谈化”等方面进行关注,这些无不体现出新写实小说中浓浓的后现代意味。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在20世纪后半期在哲学、文学、美学等多方面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后现代文化,作为一种叙述话语和风格,表现为大众性、平面性和消解性,自我的荒谬与萎缩、自我的零散化、平面化和自我的失名,自我的失落和反主流文化,反对现存的语言习俗,二元对立及其意义分解,返回原始和怀旧情绪,嘲弄模仿和对暴力的反讽式描写等。
这些总的概括说就是呈现主体消解、价值立场的谈化、平面化、零散化等倾向。
后现代主义和通常意义上的思潮、流派不同,后现代主义文化既不是指称一个具体的作家或批评家的群体,也不存在被广泛认同的纲领和宣言。
不仅如此,后现代文化是一种没有中心的多元文化,宽容各种不同的标准,主张“持续开发各种差异并为维护差异性的声誉而努力”。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在文学领域上,后现代主义文学涉及的流派众多,各种思潮杂芜。
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在中国文学里也出现了一些具有后现代特征的创作,其中就以新写实小说为代表。
一、“原生态”生活的还原1.对“原生态”生活的全面展示无论是《烦恼人生》中的印家厚还是《一地鸡毛》中的小林夫妇,还是《艳歌》中迟钦亭等,对于他们的挫折、尴尬、屈辱、卑劣、成功、喜悦,新写实作家们注重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反映生活,尽量避免和减少对叙事的干预,呈现出一种客观化的“原生态”的叙事特征。
《烦恼人生》中,印家厚本是一个富有才华、志趣广泛的青年,但恶劣的居住条件、拮据的经济状况、妻子的刻薄挖苦、孩子的抚养,等等,使他不得不在一系列琐碎繁杂的事务中如蝼蚁般忙碌。
当代文学考试重点
3、如何理解新时期文学的多元共存格局?
第四次文代会后我国提出的文艺“二为”方向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少数民族小说:阿来、扎西达娃、霍达
1、 新时期历史语境给文学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这是因为:①在思想政治方面,粉碎四人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强调实践是真理的唯一标准等使国家政治生活正常化。②在经济方面,经济体制的推行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给新时期的文学带来了巨大影响。
12、先锋小说:中国当代文学中先锋精神的源头一直可以追溯到文革中青年一代在诗歌与小说领域的探索,但是直到80年代中叶才形成了强大的阵容和声势。马原、莫言、残雪等人的崛起可以当作先锋小说的真正开端。稍晚于他们也被人们看作是先锋小说家的有格非、孙甘露、苏童、余华、洪峰、北村等人。到90年代初,当初被人们看作是先锋的作家们纷纷降低了探索的力度,而采取一种更能为一般读者接受的叙述风格,有的甚至和商业文化结合,这标志了80年代中期以来的先锋文学思潮的终结。所谓先锋精神,意味着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先锋小说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与生存探索这三个层次上的推进,对以后文学创作的影响大。
6、朦胧诗:崛起于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其名来源于一篇诗评《令人气闷的“朦胧”》,诗歌既有主题或内容上哲理的思考,又有写法上现代诗艺如象征手法的运用。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等人。
名词解释新写实小说
名词解释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的一种文学流派,它在文学创作中注重对社会生活进行真实、深入的观察和描写,强调对于人物形象的真实而细腻的刻画,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与此同时,新写实小说也常常以一种探索性的态度去挖掘和表现人物心理、思想以及他们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的选择和命运。
新写实小说在创作形式上突破了传统写实小说的局限,尝试从更多元的维度来呈现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它不拘泥于叙事的线性结构,常常运用多重叙述、多角度观察和意识流的手法,试图以更加宽广的视野为读者呈现一个更加真实和有机的社会图景。
同时,新写实小说也常常注重对语言的创新运用,力求通过语言的纯熟运用来传达故事和人物的复杂性。
在主题选择上,新写实小说注重对于当代社会中的重大问题和矛盾的揭示和反思。
它关注社会中的底层人群,常常以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理困境为切入点,揭示社会的不公和人类的困境。
同时,新写实小说也常常关注和反思人类的精神境界和道德观念在当代社会中的窘迫和失落。
新写实小说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学创作的现代化进程,为中国文学增添了新的写作思路和创作范式。
它打破了传统小说对于现实和社会的框限,使文学在对当下社会生活的反思和表达中更加立足于现实生活,具备更高度的价值。
总之,新写实小说是一种注重对社会生活进行观察和描写的文学流派,它以真实和深入的刻画为特点,通过多样化的创作形式和主题选择来展现当代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并且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后现代主义书单
后现代主义书单后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后半叶以来哲学思潮和文化现象的重要代表,它对传统现代主义的理性、线性和启蒙主义观念提出了挑战。
后现代主义思想充满了对大故事的怀疑,对语言的玩世不恭以及对权力结构和知识体系的批判。
下面是一份后现代主义书单,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一思潮并拓宽视野。
1.《清醒梦》- 保罗·奥斯特这本小说是一部后现代主义的经典之作。
故事以复杂的情节和多重叙述方式展开,探讨了现实和虚构之间的界限,并引发了关于意义和现实的激烈讨论。
2.《波普》- 文斯·史泰普斯这本小说通过讽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消费主义现象。
作者运用夸张和幽默的元素,以非传统的写作形式呈现了当代人类的虚荣和自私。
3.《迷宫游戏》- 保罗·艾尔古迪这是一部富有实验性和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小说。
通过多重叙述视角和复杂的情节结构,作者展示了在各种力量、欲望和价值观的交织中迷失自我的现代人。
4.《万物皆已体验》- 杜尚·马森这本非虚构作品以杜尚·马森对文化现象的思考为基础,通过对不同艺术形式、政治运动和流行文化的观察,探讨了后现代社会中的身份认同和权力结构。
5.《模糊边界》- 弗朗索瓦·利奥塔这本哲学著作对边界、身份和语言的概念进行了深入分析。
通过好奇心、怀疑和反思,作者探索了现代社会中认同和真实的不确定性。
6.《社会学的想象力》- 埃塞尔·莱斯特这本书探讨了社会学如何应对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知识和真理观念的冲击。
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通过关注个人经验和主观意义来重新审视社会现象。
7.《散步者》-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这是一部电影作品,通过混合现实和虚构的元素,描绘了一个后现代消费社会的片段。
导演通过对符号和意义的戏仿,暗示了现代人内心的虚无感和消费社会的虚假性。
以上书单旨在引导读者对后现代主义思潮进行深入了解,并通过不同作者和艺术形式展示其多样性。
这些作品提供了多个视角和层面,帮助读者挑战传统的知识观念,并重新审视自己对现实和真理的认知。
新写实小说的名词解释产生背景
新写实小说的名词解释|产生背景新写实小说的名词解释:新写实小说是近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文学倾向,“新写实”现象最早受到评论界比较集中的关注,是1988年秋在无锡举行的“现实主义与先锋派”研讨会上。
新写实小说既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
在社会转型时期,和“先锋小说”同时或稍后出现的就是“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出现的社会文化原因是多方面的。
新写实小说的产生背景:在社会转型时期,和“先锋小说”同时或稍后出现的是“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出现的社会文化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八十年代以来的的社会文化转型使传统的价值观面临严峻的挑战,一大部分作家们感觉到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希望反映这种转变,但[1]又无法把握这种转变。
而在摆脱意识形态控制的文学风尚中,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还保留了对现实社会和生存状况的关注,所以他们在写作中采用了写实主义的手段,却又拒绝含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创作原则,作家自身的角色也就不可能完全回到传统现实主义的位置。
其次,先锋作家抢占了叙事变革、文本实验的风头,其它的作家不能再步其后尘。
而先锋小说远离现实生活,疏离读者,只能有沙龙化的效果。
一部分作家感觉到先锋小说的这种局限,期望克服或者避免这种局限。
所以,新写实小说实现的是双重的悖离,既悖离了传统的现实主义,又悖离“前卫”、“现代”的先锋小说。
新写实小说家吸收了现实主义面对人生的写作态度,摈弃了居高临下的叙述视角;吸收了先锋小说、后现代主义平面化、零散化的运作手段,摈弃了由无序叙述所带来的远离普通读者的文艺贵族作派。
所以也可以说,新写实小说是采用包含某些现代、后现代因素的写实手段,表现普通人生存状况的小说。
新写实小说的表现形式: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悖离了传统现实主义的真实观,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
传统的现实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人们接触到的只是一个现象的世界。
新时期的文学思潮名词解释
新时期的文学思潮名词解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新时期的文学思潮呈现出多元、多样的特点,各种新的概念和名词层出不穷。
本文将对一些新时期的文学思潮名词进行解释,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当代文学的思想和趋势。
一、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是20世纪文学的一种重要流派,其特点是追求创新和突破传统,以及将艺术与现实相结合。
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常常运用非线性叙事、流动的意识流以及多重叙事者等手法,挑战传统的叙事模式和观念。
例如,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和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至到灯火阑珊处》等作品都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二、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延续和进一步发展,其主要特点是对理性和真实性的怀疑,以及对权威和现代化的批判。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通常具有断裂和碎片化的叙事结构,对现实进行颠覆和解构,同时也呈现出对多元化和混杂文化的关注。
托马斯·品钦的《失乐园》和伊恩·麦克尤恩的《残缺的帝国》等作品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
三、后现实主义后现实主义是对后现代主义的拓展和补充,强调“事实胜于虚构”。
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注重叙事的真实性和真实世界的反映,常常运用非虚构写作的手法,将真实故事和个人体验进行呈现。
例如,李敬泽的《历史的无意义》和梁文道的《蓝颜色的博物馆》等作品表达了后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四、拟小说拟小说是一种虚构的文学形式,其特点是以真实事物为基础进行想象和创造。
拟小说通常基于历史事件或某个具体的历史人物,通过创作和改编,对历史进行再现和解读。
这种文学形式常常涉及到文学性和历史性的关系,同时也引发了对历史真实性和虚构性的讨论。
五、新写实主义新写实主义是对传统写实主义的一种延续和发展,强调对现实的再现和揭示。
新写实主义文学作品以真实世界为基础,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呈现出真实生活的面貌和人物的形象。
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余华的《活着》等作品被认为是新写实主义文学的代表。
新写实小说
3.语言质朴简洁、富有诗意。“新写实小说”的大 部分作品语言质朴优美、生动形象,蕴涵着浓郁的 诗意。这些语言与作品描写的旨趣相吻合,表现了 作家们驾驭语言的内在功力。
六、“新写实”小说的局限性
Hale Waihona Puke 1.近乎自然主义的对生活“原貌”的叙写,抽取了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理想与崇高精神;那种对社会环 境的无奈与认同,也削弱了作品的批判力量。 2. 文体中充溢的“零度情感”,使读者容易误解自 己的生存目的,真正认同“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 的人生目标。 总之,“新写实小说”对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的淡 化,对人生及存在的终极意义的遗弃,显然是有悖 传统、有损文学作品的存在价值的。
为达到这一效果,新写实小说在创作方式上有意瓦 解了文学的典型性,以近似冷漠的叙述态度来掩藏 作者的主观倾向性。可以说新写实小说的革新意义, 首先就在于使生活现象本身成为写作的对象,作品 不再去刻意追问生活究竟有什么意义,而关注于人 的生存处境和生存方式,及生存中感性 和生理层次 上更为基本的人性内容,其中强烈体现出一种中国 文学过去少有的生存意识。
由此,也就使现实主义创作方式含有明显的为政治 权力服务的特征,比如要求通过塑造“典型”来宣 传具体的政治路线,要求明确体现作家的政治倾向 性,要求深刻地表达出一定思想含量,把某种“真 理”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等等。新写实小说是对含 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的拒绝和背弃,它 最基本的创作特征是还原生活本相,或者说是在作 品中表现出生活的“纯态事实”。无论是还原生活 本相,还是纯态事实,其实都只能看作是作家故意 选择的一种相对“客观”的创作态度,但其意图 所 在却明显是要清除观念形态(尤其是政治权力意识) 对现实生活的遮蔽,消解强加在生活现象之上的所 谓“本质”,以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 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
新写实小说——精选推荐
新写实小说一,新写实小说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新写实小说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是当下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向的结果。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个体经营者阶层逐渐兴起。
这个对生活采取极为实际功利态度的阶层的出现,对社会结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产生了强大的冲击,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疏离社会政治、消解理想主义、关注现实人生的世俗化倾向。
对物质利益和世俗生活的追求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意识,新写实小说就是这一社会意识在文学上的体现,是文学世俗化倾向的发展。
从横向上看,它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在马列主义反映论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融汇了各种新的哲学、历史、文化、心理等思想潮流的产物;从纵向上,它既是对传统现实主义的继承,更是对过去那种虚假的理想化和英雄化的一种强烈反叛。
二,新写实小说“新”在何处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应方式。
它区别于传统现实主义成规的“革命性”因素最重要在于,否定和抛弃了传统的人物“典型化”方法,不再去追求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对情节的重视让位于对日常生活的描摹和对生活细节的兴趣,不再追求对生活的提炼、加工、集中、提高和升华,而是致力于再现生活的原本色相和人生的原生状态,以及还原生活的写实手法再现当代人的生存境况和心理状态。
三,“平民意识”和“生活流”的价值去取向和艺术特点1,新写实小说体现了一种“平民意识”,它主要表现的是普通人的世俗日常生活,表现他们物质的匮乏和精神的困顿,反映普通人生状态的本色真实,展现生存的真相和还原生活的本相。
新写实小说所描写的是底层人们的衣食住行、生儿育女、生老病死、家庭婚姻,是对人的物质生活和人的基本生理需求的肯定、关注与凝视。
新写实小说反映了一种平民化的价值倾向,疏离了知识分子的精神传统。
它把注意力放在普通人的世俗生活的表现上,并且把视线降落到普通人的视点上。
西方后现代文化思潮与中国当代文学转型的关系
西方后现代文化思潮与中国当代文学转型的关系西方后现代文化思潮与中国当代文学转型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前者对后者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1)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中国的先锋小说出现了非常强烈的后现代倾向。
中国先锋小说的繁盛期,正是现代主义、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广为流行的时期,由于受到多种西方现代思潮的的影响与渗透,中国的先锋小说不可避免地成为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存在主义的混合体。
先锋小说的后现代倾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中国先锋小说有着十分明显的解构传统小说观念的倾向大多数中国先锋小说,都表现出了对传统小说整体性、连续性、规律性等程序和规定的叛逆,体现出了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种种特征:矛盾、排列、不连贯性、随意性、虚构事实的混乱,等等。
如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在故事结构上,颠覆了传统小说整体化、有序化虚构的结构方式;在叙述方式上,叙事者与叙事视角也不断地发生变换,破坏了了传统小说的统一性;在叙事方式的选择上,也破坏了传统小说的因果制约的逻辑;等等。
②中国先锋小说体现出十分明显的“后现代自我”的特征“后现代自我”,是对“自我”这一逻各斯中心概念的消解,它并不制造新的中心概念。
它不是一个人格心理学意义上的概念,不意指自我的人格构成,其实是一个非概念或反概念。
许多中国先锋小说都在文本中有意识地消解自我,有着非常明显的“后现代自我”的特征。
如格非的《迷舟》中的萧,被叙述人有意抽去了本应具有的人性特征,成为一个毫无生气的平面化人物。
余华的一系列充满X腥暴L 的先锋作品中,人也是平面的与零散化的。
③中国先锋小说存在着强烈的反主流话语的倾向中国先锋小说一个非常明显的动作,就是对历史话语的神圣性和主流话语的权威性进行毫不留情的质疑与消解,存在着强烈的反主流话语的倾向。
如余华的《往事与刑罚》,对历史进行了非常残酷与彻底的解剖和消解,体现出十分明显的反历史的特征。
但是,中国先锋小说作家们的作品很难说就是严格意义上的后现代主义作品,它还受着现代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当代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制约,呈现出比较复杂和独特的创作风貌。
新写实小说.doc
新写实小说一、新写实小说的兴起:新写实小说发端于1987年,1989年形成热潮,影响波及1990年代。
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钟山》等一些杂志的有力倡导,促成了新写实小说的创作热潮。
1987年方方的《风景》为新写实小说的开山之作。
最初有人称为:新现实主义、后现实主义、现代现实主义。
1989年,《钟山》文学丛刊推出“新写实小说大联展”,经过作家和批评家的联手协作,“新写实小说”才正式出炉,并获得认可。
新写实小说也成为继寻根和先锋之后的一个文学运动。
二、代表作家作品:方方《风景》、《白雾》、《桃花灿烂》、《埋伏》,池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称为人生三步曲)、《懒得离婚》、《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好》,刘震云《塔铺》、《新兵连》、《单位》、《一地鸡毛》、《官场》、《官人》,刘恒《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三、新写实小说兴起的原因:新写实小说的出现与商品经济中世俗文化的萌动有一定的关系。
社会要求更多地关注平凡人生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读者和批评家对纯形式、观念抽象的过度实验日益感到不满。
(寻根文学疏远社会和现实,对历史和文化的抽象思考,使文学走向远古僻地、走向寓言;先锋小说使文学沉湎于语言游戏、叙述圈套等形式技巧因素,放逐精神维度,回避现实,远离中国读者的审美和欣赏习惯。
读者于是日渐1疏远文学)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商业文化兴起,这时的图书、出版、杂志也发生了不同于以前的转轨。
市民阶层的读者迅速增长与扩大。
表现世俗生活的文学作品比其他作品更容易获得市场、读者的青睐。
新写实小说与1980中后期中国改革的困境,知识分子的日渐边缘化,理想主义激情、浪漫因素的消退,文化上的保守主义盛行有关。
四、新写实小说代表作品解读:《塔铺》:从部队复员回乡的农村青年正国在路上听说:镇中学即将开办一个“高考补习班”,旨在帮助那些大龄青年补习功课,实现上大学的夙愿。
正国动心了。
补习班设在镇中学旁边的一座破庙里,报名参加补习的大多是像正国一样的大龄青年,以及去年落榜的学生。
第十章--90年代小说中国当代文学
4.历史小说:90年代的历史小说力图站在当今文明的高度,以现代审美眼光关注民族的历史和未来,以深邃的理性发掘民族精魂;作品的史诗性与文学性增强,人性与人情的因素渗透其中。 5.新历史小说:是与传统历史小说不同的一种小说。它不以真实历史人物和事件为框架来构筑历史故事,而是把人物活动的时空推到历史形态中,来表现当代人的人生态度与思想情感。
第十章 90年代小说
三、池莉的小说 (一)创作阶段 1.学步期(80年代初): 以青少年题材为主,具有浓郁的青春气息。 2.成名期(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 关注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对生存的世俗性、庸常性、卑微性和琐碎性作原生状态的展示。 3.都市言情期(90年代中期以后): 表现市场经济大潮中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行为的变化。
第十章 90年代小说
白嘉轩:代表着乡土文明的“白鹿精魂”的具体承担者:遵循“耕读传家”的祖训,敬重文化人,重视对后代的教育,克己自律,治家治族守正不阿,将村里家家温饱、人人仁义作为人生的目的;但又是一个封建正统的卫道士。 白孝文:族长接班人—堕落—国民党保安—人民政府县长 白 灵:国民党—共产党 —死于“整肃” 黑 娃:不安的雇农—农运领袖—红军战士—土匪头目— 国民党保安团营长—共产党副县长—新政权的死囚 田小娥:举人小妾—私奔—被辱—色的工具—被公公所杀
第十章 90年代小说
第三节 新历史小说等 一、陈忠实的《白鹿原》 (一)创作背景与主旨: 写民族秘史、悲怆国史、隐秘心史 (二)小说的史诗品格 1.把历史事变、历史思潮落实在普通百姓繁衍生存的感性层面,形成混沌而感性的历史意识与历史叙述。
第十章 90年代小说
2.浓郁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其人物设置和意象描写都具有鲜明的文化象征意义。 朱先生:济世苍生的白鹿 白嘉轩:民族心灵的写照 鹿子霖:负面文化价值的象征 白鹿:贯穿小说始终的文化原型、神话意象 3.丰满鲜明的人物群像,且富有历史文化内涵。 4.艺术探索的气魄和力度。 传统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象征主义
论新写实小说中的后现代主义因素
响。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中期以来 的新写实小说 , 就是 较有代表性的 中国后现代主义文学文本 。 新写实小说 发端 于 18 的《 9 7年 烦恼人生 》 风景》 和《 。 随后, 《 单位》 《 、一地鸡毛》 《 、伏曦伏曦》 等作 品相继涌现。 这 些风格相 近的小说的面世,使得新写实小说在文坛上 占据
一
在对人本体认识的问题上 , 历代文学都把人 当作世界 的中心 、 历史的主体。而到了后 现代 主义那里 ,个 人不再 “ 有反抗异化和逃避痛苦 的承诺 , 现实异化 和精 神分 裂成 为
人 的 本 然 处 境 , 人 既不 需 要 反 抗 异 化 的 能 力 , 没 有 抵 个 也 御 痛 苦 的 必要 。 ” 写 实 小 说 正 是 如 此 , 品 中 的“ 雄 人 新 作 英
物” 让位 于平凡 的小人物 。着力描写在艰难困苦中的声声 不息的平 民百姓 , 表现他们 的人生际遇和心理历程 。无论 是《 烦恼人生》 中的印家厚 ,一地鸡 毛》 《 中的小林夫妇 , 还 是《 艳歌》 中的迟钦亭 、 沐岚 , 他们都 是下层社会 或市井 中 的平凡一员 , 他们 所惟 一执着专 注 、 费尽心力去应对的 , 是
、
多样性 和相对性 , 反对任何规范 、 模式 、 t等等对文学创 中 9 作的制约 , 甚至试 图对小说 、 诗歌 、 戏剧 等传统 形式乃 至 “ 叙述 ” 本身进行解 构。具体来说 , 它有 以下 几个特点 : 第 具有极强烈的世俗文学倾 向。第二 , 反叛传 统 , 消解 中 心。 第三 , 重视个体的生命体验, 它注重展示 主体生存状况 ,
I e y Re e c Th or s ar hI
90年代文学思潮及新写实小说解析
三、以池莉《烦恼人生》为例, 分析新写实小说创作特点
• 2、“零度”叙述口吻
• 新写实小说的叙述者往往是单纯的旁观 者,不动声色地叙述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叙述者极少分析人物心理或自我阐释, 不显示明确的判断倾向。
三、以池莉《烦恼人生》为例, 分析新写实小说创作特点
• 3、“生活流”式的叙事结构
• 不重视情节结构的过分戏剧化,重视叙 述方式的完全生活化。
三、后现代主义与文学的 世纪末重构
• 1、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作家创 作的影响; • 2、90年代,文学批评的理论化;
四、90年代文学的总体状况
• • • • • 新写实主义 新历史主义 女性小说 新生代(晚生代)小说 散文创作
新写实小说
• 一、含义 • 1、产生的背景; • 2、含义 • 新写实“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 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 • 以写实为主要特征,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 原,诚直面现实,直面本态人生的新的文学倾向。 • 新写实小说发端于1987年,这一年,《钟山》杂志 正式打出了“新写实”小说大联展这面大旗。从此 以后,一批冠以“新写实”名称的小说在文坛上不 断涌现。其中主要以池莉、方方、刘恒、刘震云、 刘庆邦的代表作家。
《烦恼人生》之工人印家厚的一天
• • • • • • • • • • • • 早晨3时40分,儿子雷雷滚落床下,夫妻吵嘴; 6时,刷牙洗漱叫醒儿子赶上渡轮; 公交车上与年轻姑娘发生冲突; 赶上渡轮,旁观打牌、与小白谈文学 与儿子雷雷吃早餐,送儿子插班进厂里的幼儿园; 8时,进厂上班,迟到1.5分钟 三十元奖金泡汤,与徒弟雅丽搞点小暧昧; 中午,午餐小白菜里吃出了半条菜青虫; 午睡时,儿子雷雷被关“禁闭”; 给老丈人买寿礼,茅台两斤96元,买不起; 收到知青朋友的一封信,思绪万千; 下午,接待参观团,被工会派了任务组织联欢会,为国宝大熊猫捐 款2元(厂长也只捐了5角); • 下班后,接上儿子,回家吃饭,饭后洗碗,得知妻子老家亲戚来玩, 借住他家; • 晚上11点36分,上床睡觉,妻子告知房子要拆迁。
新写实小说
3、近期:平淡超脱,从关注现实走向 内心感悟。
➢ (二)、生命和情感的写真 ➢ 1、《爱,是不能忘记的》:建构爱情
的“天堂”
➢ 2、《方舟》:载着精神的苦难 ➢ 3、《沉重的翅膀》:关于经济体制改
革的思索 ➢ 4、《无字》:解构虚幻的神话
二 、谌容
➢ (一)、一曲中年知识分子的颂歌 ➢ 1、白衣天使——陆文婷 ➢ 2、“马列主义老太太”——秦波 ➢ (二)、关注社会热点 ➢ 《减去十岁》、《献上一束夜来香》
➢ 新写实小说就是以较为客观、冷静的叙 述笔调,着重展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 生存环境,力图揭示普通人的生存本相 的作品
➢ 主要作家刘震云、方方、池莉、刘恒、 叶兆言等
三、“新写实小说”定义
1、界定: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在中国大陆的 一个文学思潮。新写实小说在创作动机上注重对现实生 活“原生态”的还原,在主题上更多表现现实的荒诞、 丑陋、灰暗与无奈,在叙事策略上采用客观化的叙事态 度。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池莉、方方、刘恒等。
和生存本相。 ➢ (3)重视细节的真实 ➢ (4)富于“汉味”韵致
2、不同之处
➢ (1)个性气质有明显差异 ➢ 方方质朴、洒脱、带有豪爽气 ➢ 池莉沉静、温柔、带有细腻 ➢ (2)价值取向不同 ➢ 方方是用知识分子的忧患批判的眼光
来审视生活和人生世事的,如《风 景》。
池莉直接将自己置身于市民的立场上表 现凡俗人生,描摹活着,讴歌活着。
2、创作特点:教材P160。
刘震云
池莉
方方
刘恒
2、代表作家作品分析:
1)刘恒:《狗日的粮食》(杨天宽),用 不动声色的叙述语言展现了普通农民辛酸而可悲 的生存惨状。
后现代主义与我国新时期小说的否定意识
后 现代 主 义 是指 2 O世 纪 6 O年 代 以来 , 个 西 方 以 反 整 传 统哲 学 为 特 征 的 社 会 思 潮 和 文 化 思 潮 。它 首 先 是 西 方 文 化 的产 物 , 西 方 文 化 发 展 的结 果 。后 现 代 主 义 思 潮 的 是
到 了 巨大 打 击 。 于 是 这 些 新 的科 学 理 论 很 快 就 被 后 现 代 主 义 所 吸 收 和 利 用 , 而 演 绎 出 以强 调 “ 确 定 性 ” “ 中 进 不 、非
“ 非整 体 性 ” 非 连 续 性 ” 为 特 征 的思 想观 念 , 我 国新 时期 先 锋 小 说 和 新 写 实 小说 的 强 烈 否 定 意 识 有 着 极 大程 和“ 等 与 度 的 相 似性 。但 两 者各 有 其 特 定 的 生成 、 展 规 律 和 本 质 特 征 , 发 它们 之 间既 有 密 切 的 联 系 又 有 鲜 明 的 不 同 。对 两 者 的 正 确辨 析 , 有 助 于我 们 进 一 步 理 解 和 把 握 我 国新 时期 小 说 的 本 质 和 特 色 。 将
发 的 基 础 。当 然 , 现 代 主 义 思 潮 的 生 成 和 发 展 更 与 当代 后 西 方 思 想 界 对 以 源 自文 艺 复 兴 和 启 蒙 运 动 的 理 性 主 义 为 核 心 的 “ 代 性 ” 批 判 密 不 可 分 。2 现 的 O世 纪 7 O年 代 以 后 , 后 现代 主义 思 潮 作 为 对 于 启 蒙 理 性 的 质 疑 和 反 思 在 西 方
迅 速 崛起 , 而 风 靡 全 球 。 进
主义 文 学 艺 术 的时 代 已经 降 临 , 以新 时 期 以来 小 说 领 域 并 充 满 揭 露 与 控 诉 、 责 与 批 判 、 诞 与 解 构 、 乱 与 消 解 等 斥 荒 混 反传统 、 反社 会 、 理 性 的 显 著 否 定 意 识 为 佐 证 。但 是 , 反 这
新写实小说的缘起、变化及意义分析
(一)新写实小说的缘起“新写实主义”是开端于80年代后期的一种小说思潮,它对应于80年代后期以后中国社会大会的“人”的解体,文学中的终极理想消失、政治热情降温、个体生存艰难等复杂的现实,以及1987年之后先锋小说遭遇冷落的艺术现状,是对于现实和小说的双重反应。
正如《钟山》1989年第2期“新写实小说大联盟、卷首语”中所说:新写实“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实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
它们“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人生。
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可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在这个大旗的号召下,80年代池莉、方方、刘震云、刘恒、叶兆言等作家推出了一大批新写实小说,并形成了80年代中国文学的最后一个高潮和热点。
80年代中后期发端“新写实小说”,这是一种新的文学倾向。
其创作方法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它减褪了过去传统的现实主义那种直露,急功近利的政治性色彩,以具有鲜明的当代意识,强烈的历史的意识,深刻的哲学意识,追求一种更为丰富的博大的文学境界,作者情感冷静而自信,零度情感介入,阅读者直接参与文本创作,作家——文本——读者共同展示小说这种文学样式的作用。
“新写实”三个字从此成为众多理论者经常提及的一个名词。
对于新写实小说的文本特征,有人曾经概括为五个方面:1、粗糙朴素的不明显包含文化蕴涵的生存状态,不含异质性的和特别富有想象力的生活之流。
2、简明扼要的没有多余描写成分的叙事,纯粹的语言状态与纯粹的生活状态的统一。
3、压制到“零度状态”的叙述情感。
隐匿式的缺席式的叙述。
4、不具有理想化的转变力量,完全淡化价值立场。
5、尤其注重写出那些艰难困苦的,或无所适从而尴尬的生活情景。
但现在大多数理论家已经承认,以往传统的现实主义往往被赋予了过多的政治和教化责任,经过了“典型化”、“理想化”的变形,而成为一种“伪真实”、“伪现实主义”。
80年代中后期的小说 寻根和现代派
80年代中后期的小说寻根和现代派有趣,在探索文学发展的道路上,这两个类型选择了看上去截然相反的道路,一个选择往前寻找属于民族的传统文化资源,另一个则选择了探索小说的写法和边界——如果把创作理解为一种劳动,一种把文化资源通过一定的写法加工成作品成品的劳动,那么这两个类型正好是选择了资源和写法两个方向来谋求发展的。
不过在现在,“发展”本身的价值也要打个问号,或许现代主义时期确定下来的,后现代主义时期重新巩固的那种对创新永无止境的追求(“后现代就是永恒的现代性”),这个目标已经不再具有吸引力了。
文学终究是要满足读者的的需要,是要有“实用”价值的(就是,提供审美体验),一味的求新求变恐怕只能让文学让艺术走向自我分裂的死路吧。
简单总结的话,80年代小说的流派大概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伤痕文学,其中复出文学和知青文学风头比较大,然后是80年代中期的寻根小说和现代派小说,最后是80年代后期的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
还有一个贯穿了整个80年代的女性写作问题。
还有一点就是关于文学史写作的问题,按照作家来梳理的创作史,和按照流派来梳理的类型史,这两种历史写作方式感觉是有些互相排斥的,除非某个作家长期只在一个类型内耕耘,这时创作史和类型史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合一。
而洪先生这本当代文学史,在这个问题上处理得似乎并不太好,整体上是按照类型史来梳理的,但对类型流派归纳定义取材似乎不那么清晰,写得清晰笃定的,一般都是在分析某个著名作家的创作史,但这些创作史却时而逸出类型的框架,让历史叙述显得有些混乱……我个人认为历史终究是类型的历史,而不仅仅是知名作家的创作经历,总体上还是要坚持以流派分析来写作历史的。
现代文学三十年在这方面的处理或者更好,关于历史的分析多以分析类型流派为主,作品作者仅仅是为流派提供例证,而对作者的详细分析则另开新章,防止这些创作史的叙述干扰历史的框架,让这两者在分隔的状态上相互印证,而不是放在一起相互干扰。
|寻根文学84年在杭州开了一次会议,讨论新时期文学的成就和方向,主要是知青文学作家和批评家参加,其讨论的关注点放在文化上面。
最新-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后现代主义倾向 精品
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后现代主义倾向
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后现代主义倾向
作者周婷
摘要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新写实小说的兴起给中国当代小说的写作带来了新的希望,它以别具一格的创作风格成为80年代末90年代初最受欢迎的小说流派。
新写实小说受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潜移默化的影响,呈现出后现代主义的某些特征。
关键词新写实小说;现实主义小说;后现代主义
新写实小说在先锋小说的实验性创作走向末路的时候勃然兴起,对于日趋沉闷的中国文坛来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但同时新写实小说又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毕竟新写实小说的风起云涌有着许多时代带来的特殊原因,也正是这些新滋生的因素促成了新写实小说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大家的眼前,因此,在写实主义之前冠以新字,以区别于传统的现实主义的
创作。
后现代主义是针对现代主义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世界现代化的进程出现困境的时候生成的。
后现代主义的主要内涵是针对现代性的观点进行阐释的,现代主义继承了由古希腊哲学中而来的罗格斯和理念等思想,再经由近代和现代的哲学家而发展成为一种以理性为根据的主体性精神,自由及与自由观念紧密相关的个人主义是现代性的根本价值取向。
后现代主义是对传统人文主义的艺术本质与功能概念的反叛及排除高雅艺术与低劣艺术、新艺术与旧艺术界限,反对艺术的一一解释的‘反理智’思潮。
后现代主义五六十年代在西方成为一股蓬勃的文学潮流,哈桑、佛克玛、杰姆逊等都是西方研究后现代主义理论的佼佼者,并在80年代积聚成为一股强劲的西风刮入中国。
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与兴盛于20世纪90年代的新写实小说不期而遇。
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后现代主义倾向
2013-04理论创新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后现代主义倾向文/周婷新写实小说在先锋小说的实验性创作走向末路的时候勃然兴起,对于日趋沉闷的中国文坛来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但同时新写实小说又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毕竟新写实小说的风起云涌有着许多时代带来的特殊原因,也正是这些新滋生的因素促成了新写实小说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大家的眼前,因此,在写实主义之前冠以“新”字,以区别于传统的现实主义的创作。
后现代主义是针对现代主义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世界现代化的进程出现困境的时候生成的。
后现代主义的主要内涵是针对现代性的观点进行阐释的,现代主义继承了由古希腊哲学中而来的“罗格斯”和“理念”等思想,再经由近代和现代的哲学家而发展成为一种以理性为根据的主体性精神,“自由”及与“自由”观念紧密相关的个人主义是现代性的根本价值取向。
后现代主义是“对传统人文主义的艺术本质与功能概念的反叛及排除高雅艺术与低劣艺术、新艺术与旧艺术界限,反对艺术的一一解释的‘反理智’思潮。
”后现代主义五六十年代在西方成为一股蓬勃的文学潮流,哈桑、佛克玛、杰姆逊等都是西方研究后现代主义理论的佼佼者,并在80年代积聚成为一股强劲的西风刮入中国。
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与兴盛于20世纪90年代的新写实小说不期而遇。
后现代主义的思想范式对新写实小说的创作给予影响,“后现代主义不再具有超越性,它不再对精神、价值、终极关怀、真理、美善之类超越价值感兴趣,相反,它是对主题的内缩,是对环境、对现实、对创造的内在适应。
后现代主义在琐屑的环境中沉醉于形而下的喜悦之中。
”新写实小说的创作也“以前所未有的姿态颠覆着既有的美学原则和文学秩序,完成了由宏大叙事向个人叙事、由改变生活向适应生活、由超验向反讽的转向,体现出消解深度模式、非原则性、零散性、无我性、卑琐性、反讽、狂欢、种类混杂等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
”新写实小说在后现代主义的传播热潮中成长起来,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潮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正是这“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形成了新写实独特的美学风格。
新写实小说
1、“三恋”:探讨人性的奥秘
(1)表现人的生命本能冲动的心理流变 (2)对人的生命本体和命运的关注 (3)细腻的女性心理分析
(4)《岗上的世纪》:直接进入人的生命本 能。 2、注重女性的社会存在和精神存在 《弟兄们》、《我爱比尔》
(3)细腻的女性心理分析
《锦绣谷之恋》采取
现实,叩问人生,具有形而上的哲学 思考。 池莉则比较拘泥于现世,专注与对具 体实在的人之生存状况的描绘,世俗 味较浓。
(5)、语言不同
方方的语言老辣、诙谐、纵横挥洒、
粗犷而有力度。 池莉的语言轻灵含蓄,在对生活自 然情趣的描绘中透出机智、幽默。
第三节:女性小说
一、张洁
(一)、一个痛苦Fra bibliotek2、人性的勘测
人的观照,人的剖析,人的拷问。
3、母性的质疑 (1)、一个永恒的话题 冰心轻声吟颂“慈母赞”,张爱玲奋
笔勾画“恶母图”。 (2)、解构母性神话。
五、阅读与思考
1、乔以钢:《多彩
的旋律——中国女 怎样展示上海文 性文学主题研究》, 化精神的? 南开大学出版社 5、简析陆文婷、 2003年版。 秦波的形象。 2、张洁的小说艺术 风格有何变化? 6、为什么说司猗 纹是一朵“恶之 3、《小鲍庄》是如 花”? 何剖析民族文化心 理结构的?
新写实小说
第一节 新写实小说的文化背景及其特征 一.新写实小说兴起的背景 1.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和现代心理学的影 响 2.对文革时期伪现实主义虚伪、做作的背 弃和对八十年代中期先锋文学脱离大众 的一种补救
二、新写实小说的命名
“新写实小说”;“新现实主义”;“现
实主义自然化” 89年第3期,江苏《钟山》杂志设立“新 写实小说大联展”专栏 新写实小说就是以较为客观、冷静的叙 述笔调,着重展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 生存环境,力图揭示普通人的生存本相 的作品 主要作家刘震云、方方、池莉、刘恒、 叶兆言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赵联成
摘 要:新写实小说是跨越20世纪80、90年代的唯一文学潮流。从文学价值学着眼,它对“宏大叙事”的解构主要表现在:宣告形而上意义与价值的无效,使意义与价值回到形而下,回到凡俗人生。因此,消解政治话语,以生存话语取而代之,拒绝形而上的乌托邦遐想,以形而下日常生活的平面化叙事为价值旨趣,便构成了新写实小说文本叙事的出发点和最后的归属。可以说,新写实小说是一种没有表现出显在解构冲动的具有强烈解构特征的文学现象,它的解构性没有表现出咄咄逼人的进攻性,是不动声色的。正因为这样,它的解构与颠覆意味则长久被人们所忽略或漠视。
猫子说:“我们店一支体温表今天爆炸了,你看邪乎不邪乎?”四说:“哦。”
猫子说:“怎么样?想抒情吧?”四说:“他妈的。”
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猫子说:“你真过瘾,四。”
就传统现实主义作家而言,对生活现象的表达显然不是叙事目的,而是要透过现象来认识被遮蔽的本质。因此,挖掘出隐藏于生活现象后面的形而上意义,是一种不言而喻的目标追求。鲁迅、巴金、田汉等笔下的祥林嫂、觉新、窦娥的故事,绝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而是要通过对这一个个人生悲剧的叙事来表现社会对人 尤其是女性)、人性的压抑与摧残,旨在对一种合理机制和尊重人性的文明社会的呼唤。可以说,乌托邦遐想和形而上追求是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精神背景和主题指归。
进入90年代,池莉的写作视域由“现在时态”的都市场景转移到了对不太久远的“过去时态”的历史叙事,精心营构着自己的“沔水镇故事”系列。《你是一条河》中的主人公辣辣,30岁守寡,突如其来的命运打击,使她饱尝了人间冷暖。她拉扯着8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不仅要在贫困线上艰难挣扎,还要承受“文化大革命”给家庭带来的种种政治厄运的打击。不让孩子饿死,拼命地活下去,是辣辣真实而具体的母爱。在这里,传统现实主义文本惯常建构的有关母亲的种种神话,以及“在党的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的新中国少年儿童不见了,展示于读者面前的只有严酷的生存和生存的严酷,是求生的本能与欲望,是体现着生命原初欲望的顽强活下去的韧性与强力。毫无疑问,池莉还原出了生活的恶劣与贫穷,写出了人性的倔强与坚韧。辣辣一家的命运毫无保留地折射出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普通百姓的生存真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池莉不但正视和再现了历史,颠覆了经典文本中有关母亲和“幸福的一代”的种种美丽神话,更是一种向飞扬的理想主义告别的最后仪式。
然而,20世纪末的生存现实无情地将充满虚幻的“意义”追求消溶于商品化大潮的唯利追逐之中,精神家园的乌托邦性质终于裸露在国人面前。意义从形而上回到了形而下,从理想天国回到了生存的现实大地。当目的论被摧毁,乌托邦消失,终极关怀虚无的本质被揭示,属于个人此在的价值追求也就必然凸现出来,填补了意义的真空。可以说,这是20世纪末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意义论和价值论,它以自身极其形而下的导向,解构着一切对意义的形而上向往。不能不承认,这不仅是一场深刻的心灵与思维革命,更是对长久主宰文坛的宏大叙事写作模式的反叛与超越。尽管它的发生没有宣言,没有纲领,但它是一只无形的巨手,有着所向披靡的文学号召力和牵引力。
当前库:文史哲全文数据库(1951-2005) (W8)
后现代意味与新写实小说
【分类】文学研究
【栏目】文学研究
【关键词】后现代/新写实/形而下/平面化/解构
【期号】200504
【总期号】289
【页码】61
【作者简介】赵联成(1949-),男,云南丽江人,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
新时期初始,因短篇小说《月儿好》获奖而开始崭露头角的池莉,经过数年潜心摸索与调整后,于1987年推出了引起文艺界震动的中篇小说《烦恼人生》。如果说,《月儿好》是池莉以女性作者特有的清纯、明丽和欢快的眼睛捕捉农村生活中的某种诗情画意,歌颂人生与心灵中美好性情愫,为不无艰辛的农村生活抹上了一层玫瑰色彩的话,那末,在《烦恼人生》里,池莉则以“小市民作家” [3](P224) 的身份,一反过去不无矫情的抒情表达方式,改用平淡却又不乏率真、直陈却又不乏真诚的笔触直接契入了凡俗的现实人生。小说以近乎白描的手法,不动声色地对普通市民的生存本相作出了“照相式”的呈现,为“先锋陷落”、“寻根错位”后的文坛提供了“另类”的文本参照。作家以对烦恼人生的叙事,全面解构了传统现实主义对“理想”与“英雄”的呼唤和虚构,于不期然间完成了对理想主义黄金时代的最后送别。《烦恼人生》预示了一种文化倾向,意味着我们这个时代已彻底失去了乌托邦冲动。人们已经为日常生活事相所左右,被眼前的利益所支配。昔日曾经伤时感世、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也已经不再沉湎于对这个世界的形而上思考,不再对遥远的彼岸充满着一种神圣的渴望。直面人生的烦恼,倾听来自民间的声音,真实地复制和还原出芸芸众生的生存本相,把现实与理想尖锐对立的生存现实再现出来,摒弃对现象后面所谓“本质”的挖掘与揭示,无情地拆除所有附加于日常世俗生活的主体性想象,已经成为部分作家自觉的创作追求。文学开始从虚蹈的高空回到了大地,从崇高回到了卑微,从高雅回到了世俗。表现日常世俗生活对形而上主体冲动的拒绝与抵制,池莉在《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中,为读者提供了作家“四”与城市青年“猫子”之间的一个经典性的对话场景: 猫子说:“四,我给你提供一点生活素材好不好?”四说:“好哇。”
在新写实作家笔下,生活就是生活本身,在平凡、平庸的生活后面并没有一个抽象的意义存在,现象后面没有本质,它自身就是本质,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每一个具体的可感知可触摸到的瞬间。这是新写实小说对“意义”的重新定位与审视。在这样一种新的价值建构中,一切具有形而上意味的概念,如本质、理想、崇高、奉献、阶级斗争等等都被放逐或“悬置”。结果,昔日“红色经典”中“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本质真实”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印家厚式的烦恼 《烦恼人生》 ,为口粮而奔波而丧命的瘿袋女人 《狗日的粮食》 式的生存悲剧;昔日“红色经典”中那些几乎不食人间烟火、充满着理想主义激情的英雄也变成了为“孩子的入托”、为“一斤馊豆腐”而夫妻间没完没了的口角而呕气而疲于奔走的小林 《一地鸡毛》、《单位》 等等生活事相的冷静、客观的叙述。“好好过日子”、“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好” [2] 便开始被编织成一面光荣的旗帜在文学上空高高飘扬。深刻也好,浅薄也罢;高雅也好,庸俗也罢,全都被置放于商业化、都市化背景下作出了新的选择与诠释。走出虚幻承诺与思想诱惑的中国人,开始义无反顾地走入了须臾不能脱离的“柴米油盐”、“吃喝拉撒”的凡俗人生。
四将大背头往天一甩,高深莫测地仰望星空,说:“你就叫猫子吗?”猫子说:“我有学名,郑志恒。”四说:“不,你的名字叫做人。”猫子说:“当然。”
然后,四给猫子聊他的一个构思,四说准把猫子聊得痛哭流涕,四讲到一半的时候,猫子睡着了。四就放低了声音,坚持讲完。
这个被评论界反复援引、称绝的寓言式对话,不仅再现出了精英知识分子的“彼岸”诱惑遭到了市场化大潮拒绝后的窘迫、无奈与尴尬,而且也深刻地揭示出了昔日视“启蒙”为己任的知识分子与市民之间的隔膜乃至某种程度的对立。四对猫子提供的写作素材固然没有兴趣,但是,猫子也同样视四的构思为分文不值。知识分子试图以一种拯救的欲望重建人文关怀的叙事激情,理所当然地被世俗欲望觉醒后的猫子们所否定,说明了对“人”的理解国人已经开始走出了形而上理念的框缚而进入了形而下层面的体认,超越世俗的乌托邦梦幻已经被有衣食住行之忧、声色犬马之欲、吃喝拉撒睡之行的凡人的日常生存所取代,当下中国正步入世俗化、消费化的现代社会门坎。
新写实小说是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并且是跨越80、90年代的唯一文学潮流。其社会基础,无疑就是日益成长壮大起来的市民社会与市民文化。当主流话语的乌托邦许诺和精英知识分子的启蒙话语日益遭到人们冷落与遗弃而无奈地退出文化中心之后,在市民文化消解抽象而走向感观,消解理性而走向官能,消解深度而走向平面的价值重估的社会转型期,新写实小说找到了自己的表演舞台,适时地填补了价值真空,成为了市民文化的承载体,这也正是它一时成为文坛“显学”的社会前提。
综观池莉从20世纪末的《烦恼人生》到21世纪初的《来来往往》、《有了快感你就喊》等新写实小说创作,尽管在对世俗人生的直陈中,作家对自己的叙事方式作出了一些微调,能以更加平和的姿态再现出生活的多原色,但是,以实证的方式考察生活,以实录的方式复现生活,时刻警惕任何理性的先入之见和精神预设,拒绝一切按主体意愿杜撰生活,拒绝形而上的平面化叙事手法始终没有变更,始终如一地保持着对传统现实主义文本的解构锋芒,对当下商品化社会中市民阶层的生存现状始终作出了不懈的追踪与再现,真正实践着作为一个“小市民作家”的文学定位与角色转换,似乎已成为她较为稳定的创作风格。其实,率先挣脱“寻根”繁复文化观念的束缚,把聚焦点对准那个偏辟的小山村,把作为人最基本属性的“食”与“性”表现得最真实、最到位的刘恒,先于方方、池莉,早在1986年就写下了《狗日的粮食》这类隐匿精神需求,凸显物质存在,专注于人的最低生活欲求的艺术佳作。是刘恒最早打开了疏离经典,中止优雅与诗意,摒弃理念预设的价值判断,拒绝彼岸,向形而下层面掘进的通道。这表明刘恒从《狗日的粮食》就开始有意告别早先作品中那“软绵绵的理想主义”的腻味情调,开始挣脱泛政治意识形态的规约。可以说,刘恒《狗日的粮食》是市场话语向政治话语作出挑战的最早信号。小说通过对“已经被人卖过六次”的瘿袋女人因粮食而为人妻,因粮食而变态畸形、凶口脏心,又因粮食而含恨弃世的悲剧命运的书写,展示了已经当了“国家主人”的农民苦乐相生、智愚共存、生死交迫、贫困饥寒的生存本相,触摸到了长期被主流话语理想化和诗化了的昔日农民为起码的温饱而艰窘生存的历史本真,颠覆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创作模式,把“民以食为天”这一亘古不变的朴素真理作出了现代性阐释。这里,已经没有经典文本里的那种强调、暗示与升华,更见不到牧师式的布道与说教,仅仅只见到一些粗鄙、琐碎、朴拙的生活事相的呈示,是一种纯粹的世俗性存在,属于形而上抽象范畴的“人生意义”、“理想追求”已经被生存的艰辛榨得一干二净,“意义”被彻底地放逐。因此,《狗日的粮食》对贯穿20世纪80、90年代的新写实小说主潮地位的确立,无疑具有着开拓性的奠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