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研究现状述评
文学流派知识:分析后现代主义文学在当下的存在形式与表现方式
文学流派知识:分析后现代主义文学在当下的存在形式与表现方式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对现代主义文学的一种反叛和超越,它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在上世纪中期形成的一种文学流派,追求破除现代主义文学的传统,强调笔触和语言的超凡脱俗,从而达到破除现代意识形态的效果。
后现代主义文学在当下的存在形式和表现方式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一,突破传统文学形式和结构后现代主义文学破除了传统文学的语言和故事结构,拒绝一切模范和规则。
它不再追求传统的叙述方式和线性结构,而是强调超越思维的限制,放任自我的创作,大胆突破文学传统的界限,这种表现形式在当下的文学创作中也得以延续和发挥。
二,强化语言技巧和表达能力后现代主义文学不再只是追求故事本身,而强调语言技巧和表达能力,在语言上发挥出最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后现代主义文学强调语言的巨大威力和多义性,并通过创新语言运用方式探索人类表达的极限和无穷性。
三,超越现实世界的极限后现代主义文学不再关注现实世界的真实性,而是追求真理与虚幻的交汇。
后现代主义文学对后现代社会的症结进行了深刻地思考,它不抛弃现实世界,反倒通过夸张、变形和颠覆现实世界的形象,达到揭示真相和批判现代社会的目的。
四,强调及批判权力机构与主流意识形态后现代主义文学明显反感权力机构和主流意识形态对思维和文化的控制,它通过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批判,开展了大量反抗与颠覆活动。
后现代主义文学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基调,并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和影响力。
五,拓展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边界后现代主义文学通过与其他艺术形式融合,拓展了文学的边界,穿透文学的固有形式,开启更广阔、更多样化的艺术表现。
如后现代主义文学与音乐、电影、绘画等艺术形式融合,构成了一种具有思想性、游戏性和生命力的文学创意形式。
六,强调个人文化意义的建构后现代主义文学也强调个人文化意义的建构,突破了传统文学对文化的观念束缚与认知框架。
它认为文化是个人化的一种构造,是语言和文本的交汇,具有深层次的文化意义。
后现代主义元小说研究述评
克 里斯 顿森就 列举 了元小 说 的各 种 定义 :一种 直接 的 、 即的关 注 小说 创作 本 身 的小 说 ”迈卡 弗瑞 莱 ) “ 立 ( ;
“ 过 小说本 身 来探讨 小 说 创作 原理 …… 审视 小说 结构 的方 方 面面— —语 言 、 节 和人 物传 统 ; 通 情 艺术家 与
为 艺术事 实的地 位 , 以便 于 就虚构 与现 实 的关 系提 出询 问。为了对其 自身 的结 构方法 提 出评 论 , 些作 品 这
不 仅要检 验叙事 小说 的基本 结构 , 而且要 探 索文学 虚构 作品之 外 的世界 所可 能具 有 的虚构 性 。” 总 之
正如罗伯特・ 索勒斯所说 ,元小说是关于小说本身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的” “ 。加拿大文论家琳达 ・ 哈琴在
“ 小说 ”m titn 是 文学 理论 中的新概 念 , 随上 世纪 6 代关 于小 说 死亡 的争论 和恐 慌产生 。 元 ( eaci ) f o 伴 0年
但正如华莱士 ・ 马丁所说 :绝大多数读者都熟悉元虚构技法 , “ 它们不仅像叙事本身一样古老 , 并且时常在 大作家的小作品中露面。” ) 5 年美 国小说家约翰 ・ 【 1 6 l 9 】 巴斯的《 漂浮的歌剧》 发表 , 被认为是第一部后现 代 意义 上的元 小说 , 方元 小 说 大规 模 兴起 于 2 西 0世 纪六 七十 年代 。 在 中国 , 古典 说 书文 本被 认 为 已含 有
关键词元小说研究述评不足中图分类号i10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8x2011029506元小说metafiction是文学理论中的新概念伴随上世纪60年代关于小说死亡的争论和恐慌产生但正如华莱士马丁所说绝大多数读者都熟悉元虚构技法它们不仅像叙事本身一样古老并且时常在大作家的小作品中露面
关于后现代主义研究综述
后现代主义研究综述作者:吕川(南京政治学院哲学经济系南京210003)近年来,后现代主义作为西方理论思潮愈来愈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理论界就后现代主义的界定、存在形态、理论特征与当代西方哲学走向的关系,以及对中国文化建设的影响等方面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与研究,现将这些研究作一综述。
一、后现代主义的界定学术界普遍把后现代主义当作一种包括后现代艺术、社会学、哲学在内的社会思潮和文化思潮。
但由于对“后”的理解产生了分歧,主要又存在以下几种观点:1.从时间角度来理解。
一部分学者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继续与发展。
如意大利学者蒙加蒂尼就说,“后现代性仅仅是现代性的一部分。
”2.从字义角度来理解。
一部分学者认为后现代主义就是反现代主义。
它不具有时代意义,只要思维方式上符合后现代的标准,哪怕产生时间较早也可当作是后现代主义。
3.从综合角度来理解。
绝大部分学者认为后现代主义既需要一种历史的,又需要一种理论的界定。
它包括连续性、问题性、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相辅相成。
从这个角度出发,又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观点认为,后现代主义是指19世纪50年代以来,整个西方以反传统哲学为特征的思潮。
它们批判了各种类型的近代哲学,实现了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转变。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后哲学主义是指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具有反西方近、现代体系哲学倾向的思潮。
在欧洲,以德里达、福柯、马尔特等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者企图由批判早期结构主义的一些基本观念出发来消解和否定整个传统西方体系哲学的基本观念;在美国,奎因、罗蒂等哲学家企图通过重新构建实用主义来批判、超越近现代西方哲学。
他们既否定笛卡耳以来的西方哲学,又否定尼采以来的现代哲学。
正是60年代兴起的后结构主义和新实用主义标志着后现代主义的建构。
二、后现代主义的功用及存在形态在后现代主义的功用问题上,学术界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后现代主义专讲“摧毁”和“否定”。
它的功用就是消解我们的理论和摧毁现代文明套在我们身上的枷锁。
研究生文学研究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批评与解析
研究生文学研究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批评与解析后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它在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领域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研究生文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对后现代主义文学进行深入的批评与解析,以加深对该流派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将通过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定义、重要特点以及批评和解析方法的介绍,帮助研究生文学学者更好地研究后现代主义文学。
一、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定义后现代主义文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对现代主义文学的一种回应与延续。
后现代主义文学与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相比,更加强调文学形式的多样性、文字游戏的性质以及对固有概念和真理的怀疑。
后现代主义文学常常运用种种手法打破传统叙事结构,例如非线性叙事、碎片化的叙事、拼贴与混合媒体等。
同时,后现代主义作品对语言的运用也非常独特,包括重复、模糊化、语义错位和自我意识的运用。
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特点1. 反叙事与碎片化:后现代主义文学反对传统线性叙事方式,倾向于拆解和碎片化叙事结构。
这种叙事方式可以体现作品的多样性和非传统性。
2. 自我意识与元化:后现代主义作品常常具有自我意识和元化的特点,表现出对文字、语言和写作过程的思考和反思。
3. 反传统与重建:后现代主义文学通常试图挑战传统文学的规范和权威,摒弃一成不变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提倡个体化、多样性和独创性。
4. 反性别与种族偏见:后现代主义文学关注社会问题,并试图批判和消解性别、种族、阶级的分化和偏见。
5. 幽默与嘲讽:后现代主义文学常常以幽默和嘲讽的方式揭示现实,并通过对现实的颠覆和讽刺来表达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批评方法1. 文学语境分析法:通过分析后现代主义作品所处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揭示作品的内涵和特点。
例如,萨特的《诱拐》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反思,表达了对战争和人性的思考。
2. 文学形式分析法:重点关注后现代主义作品的叙事方式、语言运用和结构特点,分析其与传统文学之间的异同,以及对读者的影响。
文学流派研究: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特点与影响
文学流派研究: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特点与影响1. 引言•简要介绍文学流派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性•解释后现代主义小说在文学领域中的地位和影响2. 后现代主义的定义和起源•概括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和定义•探讨后现代主义的起源和发展背景3. 后现代主义小说特点分析3.1 叙事结构的瓦解(Fragmentation of Narrative Structure)•解释后现代主义小说对传统叙事结构的批判和颠覆•提供一些经典示例,说明其独特叙述方式3.2 多重视角(Multiple Perspectives)•讨论多重视角在后现代小说中的运用•举例说明不同观点对故事情节的影响和解读3.3 隐喻和象征(Metaphor and Symbolism)•探究隐喻和象征在后现代小说中的使用频率和意义•分析隐喻和象征在故事中所带来的深层含义3.4 迎合消费文化(Catering to Consumer Culture)•讨论后现代主义小说对消费文化的批判与反思•揭示小说中存在的商业主义和媒体操控等问题4. 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影响与启示4.1 对传统叙事观念的挑战•分析后现代主义小说对传统叙事观念的冲击和改变•探讨这种挑战如何影响了当代文学创作4.2 反思历史和社会(Reflecting on History and Society)•探讨后现代主义小说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反思的重要性•说明这种反思如何引发人们对权力,身份,真相等问题的思考4.3 艺术与现实之间的辩证关系(Dialectic between Art and Reality)•分析后现代主义小说中艺术与现实的相互关系•解释后现代主义作品如何展示了二者之间复杂而紧密的互动5. 结论•总结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特点并重申其在文学领域中的影响力•强调对于理解当代文学发展和审美趋势,研究后现代主义流派的重要性以上是关于后现代主义小说特点和影响的文学流派研究内容,旨在深入探讨后现代主义小说带来的变革和启示。
当代欧美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对其研究的现实价值
当代欧美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对其研究的现
实价值
当代欧美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对其研究的现实价
值
摘要:后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一种新型文学类型,其对欧美文学创作研究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后现代主义文学具备后现代主义的固有特征,这就使得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修辞手法与传统修辞手法不同。
对此本文在分析后现代主义文学特点的基础上对后现代文学作品中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并说明该研究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文学修辞手法特点现实价值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社会中一种重要的文艺思想流派,起源于20世纪中叶对以后的欧美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引起了众多文学研究学者的关注。
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艺术创造方法与方式,其在提高文学作品质量、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且,研究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可以帮助文学创作者提高自身写作水平,推动文学写作的发展。
1 后现代主义文学浅析
后现代主义文学发起于上世纪60年代的法国,随后迅速风靡欧美等地区,极大的影响了西方文学。
虽然当前西方社会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褒贬不一,但是它是在现代主义文学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理论,值得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后现代文学探究及影响
后现代文学探究及影响近年来,后现代文学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它是20世纪末出现的一种文学流派。
所谓后现代文学,其核心就在于批判现代主义的传统,推崇多元、杂糅、反官方的文化态度。
这种文学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文学风格,其文本生成和解读方法也不同于传统的文学流派。
后现代文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和研究者,其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
后现代文学的特征在于对话语体、叙述方式和文本内部结构的颠覆和打破。
对话语体的颠覆是指对传统的语言规范进行挑战和颠覆,通过语言,滑稽,幽默,讽刺等手法进行表达。
叙述方式的颠覆则是通过非线性的叙述方式、快切和错置等手法对文本进行组织和编排。
文本内部结构的打破则是指通过拼贴、抽象、空白等手法打破传统的关于文本内部结构的规范。
这些都是后现代文学的明显特征。
后现代文学的出现对传统文学流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对作家探索文学语言和文学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文学形式在后现代文学面前显得过于单调,使得作家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写作风格,创造出更多元和更富创造力的文本。
其次,后现代文学的出现也使读者更加审慎地阅读和评价文学作品。
传统的阅读方法已经过时,需要更多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最后,后现代文学的出现对于整个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它打破传统的文化趋势,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后现代文学的探究对于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后现代文学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们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本身的内涵和特征,还可以通过对后现代文学的研究来探讨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
因此,后现代文学的研究也是文化研究的重要方向。
虽然后现代文学在文学上的影响已经被广泛认可,但同时也有一些人对它抱持着批判的态度。
一些批评家认为,后现代文学的文本难以理解,其内部结构的混乱和复杂性可能会让读者感到困惑。
此外,一些人还认为后现代文学的价值是有限的,因为它可能忽略了对真实世界的表现和对人类情感的体现。
这些批评也对后现代文学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谈后现代主义小说兼评《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艺术论》和《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结构研究》
谈后现代主义小说兼评《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艺术论》和《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结构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特点和发展,同时兼评两部重要的研究著作:《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艺术论》和《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结构研究》。
后现代主义小说作为一种文学现象,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这类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叙事手法,挑战了传统小说的叙事规则和审美标准,为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本文将首先概述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主要特征,包括其反叙事、碎片化、多元性等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如何影响了小说的创作和接受。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评价两部研究著作对于后现代主义小说艺术的深入剖析和理论构建,探讨它们在揭示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结构方面的贡献和不足。
通过对这些著作的评述,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后现代主义小说的视角,并推动对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二、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特点后现代主义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内涵,为文学世界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些作品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叙事框架,而是大胆突破,尝试以多元、非线性、碎片化的方式呈现现实,以此反映后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后现代主义小说强调对现实世界的多元解读。
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往往试图通过单一的、线性的叙事来揭示社会的本质,但后现代主义小说则认为现实是由多种因素、多种视角共同构建的。
因此,它们不再追求统一的真相,而是允许读者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理解和解读文本。
后现代主义小说注重非线性叙事。
传统的叙事结构往往是线性的,有明确的开头、发展和结局。
但后现代主义小说则打破了这种结构,采用非线性、碎片化的叙事方式,让读者在跳跃、交叉、重叠的叙述中体验现实的不确定性和流动性。
再次,后现代主义小说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反讽、隐喻、象征等,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这些修辞手法不仅丰富了文本的内涵,也增加了读者的阅读难度,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解读能力。
文学研究中的后现代主义探析
文学研究中的后现代主义探析近年来,后现代主义成为文学研究中备受关注的话题,它不仅影响了文学创作的方向和形式,也对文学批评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将通过对后现代主义的探析,探讨其在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兴起的文化潮流,其核心思想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否定。
它拒绝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和物质唯物主义观念,倡导破碎的、多元的和模糊的文化形态。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常常充满了碎片化的叙述和反叙事手法,通过前后融合、穿插和重构的方式来展现故事和人物。
这种非传统的创作手法使得读者需要参与到文本的解读中,去寻找可能存在的意义和关联。
与此同时,后现代主义文学也经常涉及到二元对立的概念,如真实与虚幻、过去与现在、个体与社会等,以此来揭示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后现代主义的出现对传统的文学研究方法提出了挑战。
传统的文学研究往往专注于对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试图找出作品内在的意义和价值。
然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多样性和模糊性使得这样的研究方法显得力不从心。
对于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来说,意义本身就是可变的和多重的,无法被简单地归结为一个固定的解释。
因此,在研究后现代主义文学时,我们需要采用一种更加开放和灵活的研究方法,更多地关注作品的形式和结构,以及读者的阅读经验。
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捕捉到作品表达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而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作品。
除了挑战传统的文学研究方法外,后现代主义还引发了对文学与现实关系的重新思考。
传统的文学研究往往以文本自身为中心,将作品视为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形式。
而后现代主义文学则更加关注文学与社会、政治和历史的关系。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常常揭示现实世界中的权力和压迫,反思现代社会的问题和困境。
通过对现实的批判和激进的形式实验,后现代主义作品力图在文学中寻找可能的解放和解决之道。
因此,研究后现代主义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本身,还可以提供独特的视角和方法来思考和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
后现代主义叙事风格在小说中的应用与影响
后现代主义叙事风格在小说中的应用与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后现代主义叙事风格在小说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探索。
后现代主义叙事风格以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对传统的叙事方式进行了颠覆和重新构建,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本文将探讨后现代主义叙事风格在小说中的应用与影响。
首先,后现代主义叙事风格以其非线性和碎片化的特点,打破了传统叙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传统的小说往往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故事情节逐渐推进,而后现代主义小说则常常以非线性的方式呈现,通过跳跃式的叙述和断裂的故事结构,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拼凑和解读,从而增加了阅读的难度和挑战性。
例如,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就采用了非线性的叙事结构,通过多个视角和时间层面的交织,呈现了一个复杂而富有张力的故事。
其次,后现代主义叙事风格强调对现实的多元解读和主观体验。
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叙事者往往是一个多重身份的存在,他们的叙事角度和观点常常是主观而不客观的。
这种主观性的存在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参与到故事中,通过自己的主观判断和感受来解读故事的意义。
同时,后现代主义小说也常常采用了多种叙事声音和视角,通过不同的叙述者来呈现故事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这种多元的叙事方式使得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解读故事,增加了小说的深度和广度。
此外,后现代主义叙事风格还注重对语言和符号的运用。
后现代主义小说往往以一种游戏化的方式来运用语言,通过语言的重组和变异来创造新的意义和效果。
这种对语言的玩弄使得小说具有了一种独特的魅力和趣味性,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会被作者的语言技巧所吸引。
同时,后现代主义小说也常常通过符号和象征来传递意义和信息,通过隐喻和象征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对符号的运用使得小说更加富有象征性和隐秘性,读者需要通过对符号的解读来理解故事的内涵和意义。
最后,后现代主义叙事风格对传统叙事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叙事破碎与重构
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叙事破碎与重构在当代文学中,后现代主义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备受关注。
与传统的线性叙事不同,后现代主义小说以叙事破碎和重构为特征,通过对时间、空间和人物关系的分裂与多重解构,展现了现代生活的不确定性和混沌性。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叙事破碎与重构。
首先,后现代主义小说常常采用非线性的叙事结构。
它打破了传统小说的时间线性,并通过故事的分段、跳跃和回溯来构建叙事结构。
这种非线性的叙事形式给读者带来了挑战,使他们需要主动思考和推测故事的发展。
在荷马·巴希亚的小说《百年孤独》中,时间被打乱,多个世代的故事交织在一起,读者需要通过耐心插件故事碎片来理解整个故事的发展,这种破碎的叙事形式增加了小说的复杂性和张力。
其次,后现代主义小说常常以多角度叙事的方式呈现故事。
传统小说往往由一个明确的叙述者来讲述故事,但后现代主义小说则采用了多重叙述者和视角的手法。
比如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至灵之间》中,故事由数位叙述者以内心独白的形式展开,每个叙述者都有自己的视角和感受,通过这种多角度的叙事,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此外,后现代主义小说还常常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叙事。
不同于传统小说的连贯性叙述,后现代主义小说常常用碎片化的形式来组织故事。
这些碎片可以是不完整的场景、短小的插曲,或者是片段化的文字。
例如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中,故事被分为多个小节,每个小节都以不同的形式呈现,有的是对话,有的是内心独白,有的是草稿,这种碎片化的叙事形式给读者带来了挑战,需要读者自己拼凑出完整的故事。
最后,后现代主义小说还常常通过重复和变奏来重构叙事。
后现代主义小说中常常出现的叙事元素和情节会在不同的背景和语境中重复出现,这种重复和变奏的手法给读者带来了一种错觉感。
比如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中,两个主人公无休止地等待着戈多,这种重复的情节和对话增强了小说中的荒诞感和无望感。
文学理论中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分析
文学理论中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分析引言后现代主义小说作为20世纪后半叶文学界的一股重要潮流,以其新颖的叙事方式、复杂的结构和多元的文化观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就后现代主义小说在文学理论中的地位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主要代表作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后现代主义小说的起源与发展后现代主义小说的起源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后期,但其核心思想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炼。
这一时期,社会政治变革、科技进步以及跨文化交流等因素的影响,促使作家对传统叙事模式的质疑,并探索新的表达方式。
此时期的一些重要作家如托马斯·品钦斯基、胡里奥·科塞尔等,为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特点2.1 反传统叙事模式后现代主义小说对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提出了挑战,其叙事结构常常呈现出碎片化、非线性、多重声音等特点。
作家通过交叉剪辑、跳跃式叙事等手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读者在阅读中体验到跳跃感和迷失感。
2.2 玩味现实与虚构之间的边界后现代主义小说常常模糊了现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通过使用幻想、梦境、嵌套叙事等手法,使读者难以分辨故事的真实程度,从而激发读者对现实的思考和探索。
2.3 多元文化的融合后现代主义小说关注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作家通过不同的文化视角和语言风格,呈现出世界各地不同群体的生活,扩展了文学的边界,为读者带来了更多的阅读选择和体验。
2.4 反思历史与权力后现代主义小说对历史和权力进行了批判和反思,揭示了历史记忆的片段化、主体性的断裂和权力的滥用。
作家通过对历史事件和权力结构的重新审视,使读者对社会存在和个人经验产生了新的思考。
三、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品3.1 托马斯·品钦斯基的《虚无的瞬间》托马斯·品钦斯基的《虚无的瞬间》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该作品通过多层叙事和碎片化的结构,呈现出现代人的迷茫和无力感,对现实和历史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索。
文学理论中的后现代主义研究
文学理论中的后现代主义研究一、引言后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后半叶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现象和思维方式。
在文学领域,后现代主义对于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文学理论中的后现代主义研究进行探讨,分析其特点、产生背景以及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二、后现代主义的定义与特点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化、哲学和艺术的思潮,对于定义后现代主义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然而,从文学角度出发,后现代主义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对现代主义的回应和批判。
后现代主义关注多元性、不确定性和相对性,拒绝统一性和确定性的权威性观念。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常常以碎片化、非线性和混合多种文学风格的形式表达。
后现代主义的特点还包括追求游戏性、反传统和反理性。
后现代主义文学呈现出一种不断流动的、变幻莫测的特质,突显了人类存在的不确定性和相对性。
三、后现代主义研究的历史背景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是后现代主义研究的高峰期。
当时,社会变革和意识形态的颠覆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价值体系。
这些变革使得后现代主义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文学领域,后现代主义出现了一批重要的作家和作品,如托马斯·品钦的《受批评谱系》,以及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等。
四、后现代主义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后现代主义拓展了文学的表达方式。
传统的线性叙事被打破,碎片化的结构和多元的叙事方式成为了主流。
其次,后现代主义关注主观性和个体经验的表达,突出个体和现实的碰撞。
再次,后现代主义强调文学作品的游戏性和阅读的主体性,引导读者参与到文学创作中。
五、后现代主义在文学理论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在后现代主义研究中,出现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家和文学评论家,他们对于后现代主义的研究和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让-弗朗索瓦·利奥塔、罗兰·巴特、吉尔伯特·达林和朱迪斯·巴特勒等人的贡献被广泛认可。
六、后现代主义研究的争议与批评虽然后现代主义研究在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但也面临着一些批评和争议。
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再现与真实性问题
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再现与真实性问题后现代主义小说是20世纪后半叶出现的一种文学流派,它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有着明显的区别。
后现代主义小说在再现和真实性的问题上产生了一些新的思考。
本文将探讨后现代主义小说中再现与真实性的问题,并分析这种对传统文学观念的颠覆所带来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小说以其自由的叙事结构和模糊的真实边界而闻名。
在这些小说中,作者往往给予读者更多的自主权,以便参与小说的创作过程。
一方面,这种自由的叙事结构可以促使读者对小说的再现过程产生更多的思考。
由于小说中存在各种叙事手法和结构,读者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解读路径。
这种推动读者积极参与创作过程的方式,使得再现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与此同时,后现代主义小说也对真实性提出了挑战。
在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中,作者常常追求真实的再现,力图通过描述人物和事件的现实性来使读者产生真实感。
然而,后现代主义小说以其模糊真实界限的特点挑战了这一传统观念。
它们常常以非线性、非现实的形式展现故事,甚至在小说中大胆地穿插了幻想、梦境和超自然元素。
这些主观、奇幻的叙事手法使得读者对小说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尽管如此,后现代主义小说中再现与真实性的问题并非完全无解。
虽然小说中存在着多样化的叙事形式,但通常仍然存在某些线索和线程,可以引导读者理解其再现的意图。
同时,后现代主义小说对传统的真实性观念的颠覆,也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更加关注小说表达的主题和思想。
因此,虽然叙事方式可能不同,但小说作为一种伟大的艺术形式仍然有它的内在真实性。
通过对后现代主义小说中再现与真实性问题的探讨,可以发现这些问题实际上是对传统文学观念的一种挑战和刷新。
后现代主义小说以其跳跃的叙事、夸张的想象以及对真实性概念的模糊和质疑,使其成为了文学界的革新者。
通过摒弃旧有的叙事结构和真实性观念,后现代主义小说旨在打破读者的常规思维,并激发读者对小说世界的思考和解读。
总之,后现代主义小说中再现与真实性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问题。
文学理论中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
文学理论中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一、引言在文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不仅使文学由传统的写实取向转向了更为多元和自由的创作方式,而且对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篇文章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在文学理论中的地位和意义。
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定义后现代主义文学,亦称后现代主义小说,是指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出现的一种文学流派。
相较于传统的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更加注重叙事的多元性、碎片化的叙事结构和对现实问题的多维度的探索。
后现代主义文学追求突破传统的文学形式,试图通过破坏和重组语言和叙事结构来表达更为复杂和多样化的思想内容。
三、后现代主义文学在文学理论中的地位1. 对传统文学理论的挑战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对传统的文学理论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
传统的文学理论强调写实主义、线性叙事和主题的连贯性等要素,而后现代主义文学却打破了这些传统的观念。
后现代主义文学带来了对文学形式的新探索,使得传统的文学理论在面对后现代主义文学时无法完全适用。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迫使文学理论反思自身,重新审视文学的定义和本质。
2. 对叙事结构的重构后现代主义文学以其碎片化的叙事结构而闻名。
后现代主义文学将线性叙事打破,采用了非线性、重叠、碎片化的叙事方式。
这种叙事方式使得读者无法通过传统的线性结构进行故事的理解和解读,而需要更多的主动参与和思考。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叙事结构的重构,使得文学理论需要重新审视叙事的本质和功能。
3. 对真实性的质疑后现代主义文学对真实性的质疑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后现代主义文学认为现实并非一个确定的概念,而是由个体的主观构建和社会的权力关系所决定。
后现代主义文学通过对真实性的质疑,使得文学理论需要重新审视真实与虚构、事实与想象之间的关系。
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的兴起,使得文学理论也开始思考文学作品背后的真实性和意义。
四、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的方法和意义1. 解构主义的影响解构主义对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表现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表现近年来,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表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对传统的现代主义文学观念进行了颠覆和批判,给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创作思路和表现形式。
本文将从叙事结构、语言形式和主题意义三个方面探讨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表现。
一、叙事结构的颠覆后现代主义文学对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进行了颠覆,采用了碎片化、多重叙事和非线性的叙事方式。
这种叙事结构的颠覆使得作品的时间和空间变得模糊不清,给读者带来了一种迷失和不确定的感觉。
例如,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中,通过多个时间层面的叙述,将历史与现实、现实与梦境交织在一起,打破了传统叙事的时间线性,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一种时间错乱的体验。
二、语言形式的扭曲后现代主义文学对语言形式进行了扭曲和颠覆,打破了传统的语法规则和逻辑思维。
作家们通过使用拼贴、断裂、混杂的语言形式,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学语言。
例如,余华的《活着》中,他通过对叙述语言的刻意扭曲和颠倒,使得作品呈现出一种荒诞性和幽默感,同时也传达了对人性和命运的思考。
三、主题意义的多元化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题意义呈现出多元化和多维度的特点。
作家们通过对社会、历史和人性等问题的反思,探讨了现代社会中的困境和挣扎。
例如,李银河的《蜜蜂与大自然》中,她通过对女性性别角色的重新审视,呼吁人们对性别平等和性别自由的关注。
这种多元化的主题意义使得后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的发展具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深度。
总结起来,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叙事结构的颠覆、语言形式的扭曲和主题意义的多元化。
这种表现形式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新的阅读体验,同时也对传统的文学观念进行了挑战和批判。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不仅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形式,也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考和思维方式。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表现将会越来越丰富和多样化。
文学研究中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多样性与反思
文学研究中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多样性与反思后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其特征是对传统现代主义文学的批判和颠覆,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反思。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多样性体现在其与其他文学流派的关联、不同作品之间的差异以及对文学形式的多样化运用等方面。
本文将通过几个案例,探讨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多样性与反思。
首先,后现代主义文学与其他文学流派的关联展现了其多样性。
后现代主义文学在与现实主义文学相对立的同时,却又在某些方面与其相通。
例如,塔夫洛夫斯基的《生命在别处》就是一部同时融合了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元素的作品。
这部小说通过复杂的时间结构和多重叙述方式来呈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既反映了后现代主义文学对于线性叙事的批判,又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现实主义小说对社会生活的关注。
其次,不同后现代主义作品之间的差异也展示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多样性。
例如,莫里斯的《童年的盲者》和科斯特洛维茨的《追忆似水年华》都是具有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小说,但它们在叙事结构、主题探讨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童年的盲者》将时间和记忆作为主题,通过多层次的叙述和碎片化的结构展示了主人公对于童年记忆的探索;《追忆似水年华》则通过后设的叙述者来反思历史、记忆和现实之间的关系。
这种差异性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学在探索主题和形式上的多样性。
此外,后现代主义文学对于文学形式的多样化运用也是其多样性的表现之一。
例如,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集《万历十五年》以及他的《巴别塔》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学对于故事结构的突破。
《万历十五年》中的每个小故事都是独立的,读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兴趣选择阅读的顺序,这种非线性的叙事结构颠覆了传统小说的线性叙事方式。
《巴别塔》则通过多重叙事者的眼睛展示故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这些实验性的文学形式使后现代主义文学成为了一种更加自由和多样的创作方式。
正因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多样性,它引发了对于文学形式、叙事结构、碎片化等方面的反思。
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研究现状述评
后 现 代 主 义 小 说 的 研 究 现 状 述 评
任 红 红
( 州 交 通 大 学 文 学 院 , 肃 兰州 兰 甘 707 ) 3 0 0
摘
要: 国内外后现代主 义小说 的研 究成果 可谓 汗牛 充栋 , 国外学 者对后 现代 主义 文学地研 究起 步较早 , 是伴 随
“ 现 代 主 义 ” 念 及 其 特 征 辨析 与界 定 开 始 地 。 国 内对 后 现 代 主 义 小说 地 研 究 始 于 1 世 纪 8 后 概 9 O年代 , 现 代 主 义 与 小说 地 译 介 与 研 究如 影相 伴 , “ 小 说 ” “ 色 幽默 ” 如 新 和 黑 等后 现 代 主 义 小说 流 派 , 存 在 主 义 小说 、 识 流 小说 等 一 和 意 起 被 引进 。纵 观 近 二 十 多年 以 来 国 内外 后 现 代 主 义 小说 的研 究成 果 , 要 研 究领 域 包括 后 现 代 主 义 小说 的 总 体 特 主
疑 和 批 判 — — 接 受 — — 理 性 批 评 等 几 个 阶 段 。研 究 后 现 代 主义 小 说 的 学 者 越 来 越 多 ,0 2 2 0 2 0 — 0 8年 间 是 后 现 代 主 义
小说 研究的顶峰 , 得了相 当的成就 , 取 有多部 专著 和上千 篇 论文 问世。专著如下 : 王钦峰 著《 现代 主义 小说论 略 》 陈 后 、 世丹著《 国后现代 主义小说 艺术论 》 胡全生著《 美后 现 美 、 英
国内外后现代主义小说 的研究成果 可谓是汗牛充栋 , 国 外学者对后现代主义 文学地研 究起 步较早 , 伴随“ 现代 是 后 主义” 概念与特 征辨析与界定开始地 。国内对后现代 主义小 说地研究始于 1 世 纪 8 9 O年代 , 与现代 主义小说地译介与研
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研究现状述评
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研究现状述评
任红红
【期刊名称】《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0(029)005
【摘要】国内外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国外学者对后现代主义文学地研究起步较早,是伴随"后现代主义"概念及其特征辨析与界定开始地.国内对后现代主义小说地研究始于19世纪80年代,与现代主义小说地译介与研究如影相伴,如"新小说"和"黑色幽默"等后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和存在主义小说、意识流小说等一起被引进.纵观近二十多年以来国内外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研究成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总体特征研究、后现代主义小说写作模式研究、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文化层面研究三个方面.
【总页数】3页(P31-33)
【作者】任红红
【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
【相关文献】
1.成果述评:我国国民阅读研究现状述评(上) [J], 李新祥
2.桂学理论研究现状——桂学研究现状述评之二 [J], 张利群
3.心衰病证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述评 [J], 钟森杰;李静;李琳;黄淑敏;邱宏;程彬;胡志
希
4.国内疾病谱研究现状述评 [J], 贾佳;刘冰;吕翻翻;姜峰波;柯丽
5.观点动力学研究现状及进展述评 [J], 刘举胜;何建佳;韩景倜;于长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卷 第5期2010年10月兰州交通大学学报J ou rnal of Lanzh ou J iaotong UniversityV ol.29N o.5O ct.2010文章编号:1001 4373(2010)05 0031 03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研究现状述评任红红(兰州交通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摘 要:国内外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国外学者对后现代主义文学地研究起步较早,是伴随 后现代主义概念及其特征辨析与界定开始地。
国内对后现代主义小说地研究始于19世纪80年代,与现代主义小说地译介与研究如影相伴,如 新小说和 黑色幽默等后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和存在主义小说、意识流小说等一起被引进。
纵观近二十多年以来国内外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研究成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总体特征研究、后现代主义小说写作模式研究、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文化层面研究三个方面。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小说研究现状;总体特征;写作模式;文化研究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国内外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研究成果可谓是汗牛充栋,国外学者对后现代主义文学地研究起步较早,是伴随 后现代主义概念与特征辨析与界定开始地。
国内对后现代主义小说地研究始于19世纪80年代,与现代主义小说地译介与研究如影相伴,如 新小说和 黑色幽默等后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和存在主义小说、意识流小说等一起被引进。
国内最早对后现代主义理论的介绍和传播得益于弗雷德里克!杰姆逊1985年在北大做的∀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讲座。
80年代后期在国内外国文学研究者中,王宁是最早向学界和国人大力推介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学者。
1991年王宁等翻译出版了荷兰人佛克马和伯顿斯编选的∀走向后现代主义#,1992年王岳川等人编译的∀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美学#出版,1993年刘象愚等翻译出版了哈桑的∀后现代主义的转折#一书,1994年柳鸣九主编∀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一书出版,书中辑录了一些中国学者关于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和作品进行研究系列论文。
1997年盛宁著∀人文困惑与反思――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批判#一书,对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与文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研究。
关于后现代主义理论研究的著作还有很多,陈晓明在其∀后现代主义# (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一书的导言中进行了详细梳理。
国外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研究在这借用苏珊!桑塔格的一句话来概括: 20世纪后半叶的文学是一个研究得非常深入的领域,人们密切关注的几大语种里似乎不太可能还有什么杰作有待人们去发现了(见∀∃巴登夏日%的序言#,∀外国文学研究#,2006.3)。
国外的研究史料集1994年以前的可参阅Contempo rar y L iterar y Criticism(Gale Gro up 1994)。
柳鸣九编选的∀新小说派研究#中也译介了一些国外评论家对 新小说的研究成果。
近几年的研究史料,国内译介进来的很多,可谓是数不胜数。
如在∀外国文学研究#人大复印资料的2006年第3期,就有4篇国外学者关于后现代主义小说研究的文章:苏珊!桑塔格的∀∃巴登夏日%的序言#,希利斯!米勒写的∀文学中的后现代伦理:晚期德里达、莫里森及其他#。
还有两篇都是研究拉美著名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家巴尔加斯!略萨的小说∀天堂在另一个街角#,分别是凯!巴赫的∀巴尔加斯!略萨谈他的∃天堂在另一个街角%#和芭!穆希卡写的∀对∃天堂在另一个街角%的评论#。
在国内,经过了80年代的理论论争,许多学者经历了质疑和批判&&&接受&&&理性批评等几个阶段。
研究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学者越来越多,2002-2008年间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研究的顶峰,取得了相当的成就,有多部专著和上千篇论文问世。
专著如下:王钦峰著∀后现代主义小说论略#、陈世丹著∀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艺术论#、胡全生著∀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结构研究#、曾艳兵著∀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等。
单篇的研究论文散见于各级各类期刊,对此笔者做了粗略统计,从1994&2008年共有论文(包括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一千多篇,其中:08年140多篇,07年近200篇, 06年150多篇,05年120多篇。
以下将从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总体特征研究、后现代主义小说写作模式地研究、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文化层面研究三个方面对前人的成果进行梳理:一、关于后现代主义小说总体特征的研究1.传统文学类别完整性的复杂化。
这种观点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特征的最早认定,代表学者是莱斯利!菲德勒。
菲德勒在其文章∀超越界限,弥补鸿沟#(1969)中以∀尤利西斯#*收稿日期:2010 06 10基金项目:2009年甘肃省社科规划课题: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多元文化构建作者简介:任红红(1978 ),女,甘肃临洮人,文学硕士,教师,主要研究西方当代文学、文论。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第29卷和库尔特!冯内古特和约翰!巴思等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的作品为例,指出后现代主义小说向高雅文化的类别完整性提出挑战的同时接纳通俗作品,将传统文学的类别完整性复杂化了(见史蒂文!康纳∀后现代主义文化#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P161);2.不确定性和内倾性。
最早指出后现代主义小说的这一基本特征的是伊哈布!哈桑,后来还有戴维!洛奇,后者通过小说文本的具体研究认为不确定性是后现代主义作品中的 地方性流行病。
哈桑在∀肢解俄而普斯:走向后现代文学#一文中,通过与现代主义小说的比较列出了后现代主义小说的30个特征,不确定性和内倾性被认定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基本特征;3.超越时空性。
W!V!斯潘诺斯等认为后现代主义小说是超越空间主义的,写作自身将自己与时间隔离开来,从而使读者脱离时间之外的空间化的主导地位,具有了超时空特征;4.反对解释。
哈桑、苏珊!桑塔格、塞奥!德汉等学者都认为这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重要特征。
他们认为后现代主义摒弃了所有的解释系统,对后现代主义小说的读者来说没有现成的工具可用来解释。
以上国外几位学者对后现代主义小说特征的认定,为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研究者在理论上奠定了基础。
在国内译介和研究后现代主义理论的过程中,王宁、周宪、盛宁、王守仁、章国峰、曾艳兵等学者对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特征也有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二、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写作模式研究后现代主义小说消解了传统叙事冒险与回归的单一叙事模式,打破了由叙述者一个人掌控叙述格局的局面,消解了小说叙事的一元模式。
在后现代主义小说文本中,经典叙事所谓时态的完成性,故事事件和情节的确定性、事实性不复存在,小说强调非总体性的、无因果逻辑规律的多元化写作模式。
因此,对后现代主义小说叙事模式 先锋特征的研究,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研究的主要领域,国内外学者从多个层面对其进行研究,总结如下:1.后现代主义小说的 元小说叙事特征哈桑、琳达!哈钦、杰罗姆!马扎罗等学者认为这一特征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重要写作模式。
国内学者如刘象愚、王钦峰、曾艳兵等也持这种观点。
2.迷宫手法、 互文性,即模仿、戏仿、拼贴、引证等写作策略在罗钢选编∀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选#的前言部分,王钦峰的∀后现代主义小说论略#中对这一写作模式有详细的研究与梳理。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在其论文中就这一写作模式结合具体小说有详细的探讨,如孙宇的∀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白雪公主%#、李顺春∀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文本策略#等。
3.不确定创作原则一些学者认为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主题的不确定,形象的不确定,情节的不确定和语言的不确定。
在哈桑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两个本质倾向之一的 不确定性认定的基础上,许多国内学者如刘象愚、曾艳兵、陈世丹、李顺春等通过具体小说的文本研究,详细探讨了这一写作模式在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中的普遍性。
见刘象愚的∀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根源及基本特征#,曾艳兵的∀后现代主义小说辨析#和∀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陈世丹∀论后现代主义不确定性写作原则#等。
4.语言实验和语言游戏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 后现代主义小说热衷于开发语言的符号和代码功能,醉心于探索新的语言艺术,并试图通过语言自治的方式使作品成为一个独立的∋自身指涉(和完全自足的语言体系。
麦克黑尔以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为支撑,认为后现代主义小说是风格、声音、和语域的狂欢节式的交织,充满了语言游戏与实验的张力。
国内学者刘象愚、曾艳兵、陈世丹等也认为这一写作模式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主要特征,见刘象愚的∀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根源及基本特征#,曾艳兵的∀后现代主义小说辨析#、∀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陈世丹∀论后现代主义不确定性写作原则#等。
5.创作的拼贴画手法胡全生在其文章∀拼贴画在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运用# (∀外国文学研究#,1999,3)一文中详细的研究了拼贴画手法在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运用。
指出最先出现在绘画领域的拼贴画方式,作为一种写作技法,是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一种重要写作模式。
此外,丁礼明、林秋云、王祖友等学者也持这种观点。
三、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文化研究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文化研究是继后现代主义小说叙事模式研究的一个主要领域,虽然这一研究起步较晚,但这一研究视域对后现代主义小说地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为国人地研究提供了一些重要层面,而且为国内评论界研究后现代主义文本的文化建构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参照,因而他们的批评有着承前启后的主要地位。
这一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反映论角度的研究西方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指出后现代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后现代主义小说是这一新阶段的文化特征的反映;此外伯纳德!W!贝尔在其论著∀非裔美国小说及其传统#(1987)、∀当代非裔美国小说:其民间溯源与现代文学的发展#(2004)中在研究美国非裔当代小说的基础上,采取批判又包容的态度,认为黑人小说是后殖民语境下非裔文化的反映。
2.女性主义文化研究魏耀川、王晨、谢春艳、朱晓映、卢敏、杨莉馨、王岚、谷红丽等学者从女性主义的角度,通过对单篇后现代主义小说,如∀盲刺客#、∀野猫精#、∀毒瘾难戒#、∀宠儿#、∀佩罗涅佩记#以及厄普代克兔子系列小说等的解读,分别指出这些小说在32第5期任红红: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研究现状述评颠覆了男权话语的同时,展示了后现代时期女性身份的流变,重构了女性的文化价值观。
3.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伯纳德!W!贝尔、艾伦!麦克鲁斯基、叶胜年、戴鸿斌、易小斌、王军等学者以后殖民主义理论为背景,深入探讨当代非裔美国小说、英国后殖民小说、澳大利亚后现代主义小说、当代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等文学现象,指出这些小说关照了殖民地人的生存状况与困境,论述了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殖民主义文化意义,再现了后现代境遇下的种族问题。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对西方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研究已取得了相当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