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10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1.目的为消除公司质量/测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等管理体系各个过程中实际和潜在的不符合、不合格原因,采取必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防止不符合、不合格再发生,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质量/测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过程和产品质量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管理。
3.引用文件《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文件控制程序》《记录控制程序》4.定义本程序采用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的定义。
5.职责5.1 生产制造部5.1.1 负责质量、测量管理体系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综合管理。
主要负责质量体系、重大质量异常/质量异议/质量事故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管理。
5.1.2 负责生产过程、检验过程、测量过程、测量设备管理等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管理。
5.2综合管理部5.2.1负责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等管理体系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综合管理。
对管理评审、内部审核、相关方投诉等提出的纠正措施要求,实行归口管理。
5.2.2负责对日常检査、合规性评价中发现的不符合组织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归口管理。
6.纠正措施的工作程序6.1不合格的发现与评审6.1.1公司领导或各单位/部门在体系运行中发现的体系、过程和产品质量、测量过程、测量设备方面的不合格,尤其对于重要的、普遍的、规律的或反复发生的不利于质量的不合格应进一步评估,对不合格性质及影响程度给出结论,需要实施纠正措施的,确定实施纠正措施的主责单位,根据体系、过程和产品质量不合格的管理处理规定,需经公司领导或主管部门领导批准的,经相关领导批准后,向主责单位/部门下发相关的不合格报告或整改通知书,进行纠正措施的实施,并填写纠正措施报告或相关的整改报告(包含纠正措施),责任单位是多个的,要分别出具。
纠正措施主管部门/单位要建立纠正措施报告台帐,追踪整改进度情况。
对于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不合格,可以口头等方式通知责任单位整改。
6.1.2 评审的主要依据: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规程等体系文件,包括工艺标准、产品标准、合同、技术协议及相关法律法规等,以及公司未纳入体系管理的相关制度.会议纪要等。
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并填写“纠正/预防措施报告”交相关责任部门进行处理。
5.1.2纠正措施的实施:5.1.2.1采购人员根据品保部发出的“质量信息单”通知相关供应商采取纠正措施,并要求供应商填写报告;5.1.2.2相关部门制定纠正措施并进行实施,同时填写“纠正/预防措施报告”并存档;5.1.2.3品保部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和验证,并将验证结果存档。
5.2预防措施:5.2.1品保部通过数据分析、质量分析会识别产品质量方面潜在的不合格因素,并于适当时提出预防措施;5.2.2最高管理者通过管理评审识别质量管理体系中潜在不合格因素,并输出相应的预防措施;5.2.3品保部根据顾客抱怨/投诉、市场信息等因素识别为确保顾客满意所存在的潜在不合格因素,并输出相应的预防措施;5.2.4相关部门根据XXX提出的预防措施进行实施,并填写“纠正/预防措施报告”并存档;5.2.5XXX对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和验证,并将验证结果存档。
本程序的目的是通过分析不合格原因,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实现质量的不断改进,减少不合格发生的可能性,防止已经发生的不合格再次发生和潜在不合格的发生。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对显著不合格的纠正措施及对潜在不合格的预防措施的控制。
XXX负责纠正预防措施的发出、验证和存档,最高管理者通过管理评审识别质量管理体系中潜在不合格因素,并输出相应的预防措施,XXX通过数据分析、质量分析会识别产品质量方面潜在的不合格因素,并于适当时提出预防措施。
纠正措施包括不合格项的提出和确认,以及实施和跟踪验证;预防措施包括XXX、最高管理者和相关部门的合作,通过数据分析、质量分析会和管理评审识别潜在不合格因素,并输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实施和跟踪验证。
5.1.1 报告的处理流程:当公司内部或外部出现不符合项和观察项时,需要填写相应的报告并转交相关责任部门进行处理。
具体流程如下:1.XXX发现公司内部不符合项和观察项时,填写“不符合项报告”,经审核组长审查核准后转交相关责任部门。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新)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1.目的采取有效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范围适用于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
3.职责3.1运营部负责组织对体系持续改进及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控制,当出现存在和潜在的体系不符合问题时发出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并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3.2运营部负责组织对服务和产品持续改进及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控制,当出现存在和潜在的质量问题时部门负责人发出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并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3.3各部门负责分管范围内相应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改进和实施,并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3.4运营负责人负责监督、协调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3.4客服部负责有效地处理顾客意见。
4.程序4.1持续改进的策划和管理4.1.1组织要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就必须不断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在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的活动过程中,持续追求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的改进。
4.1.2日常的改进活动对日常改进活动的策划和管理参见4.2、4.3条款执行。
4.1.3较重大的改进项目对涉及现有过程、服务和产品较重大的改进及资源需求变化的项目,在策划和管理时应考虑:a)改进项目的目标和总体要求;b)分析现有过程的状况确定改进方案;c)实施改进并评价改进的结果。
4.1.4运营部通过质量方针和目标的贯彻过程、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管理评审的结果,积极寻找体系持续改进的机会,确定需要改进的方面,(如体系改进、资源配置及质量的改善等),组织各部门进行策划,制定《改进计划》报总经理批准后,予以实施。
改进计划的内容及管理参照“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和“7.1产品实现的策划”。
4.1.5运营部通过质量方针和部门目标的贯彻过程、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管理评审的结果,积极寻找产品质量或服务的持续改进的机会,确定需要改进的方面,(如技术改进、工艺改进、服务质量的改善等),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策划,制定《改进计划》报总经理批准后,予以实施。
纠正预防措施程序
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1目的针对已发生的或潜在的不合格原因,确定并实施纠正、纠正措施、预防措施,防止同类不合格重复发生或潜在不合格的发生,实现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已发生不合格的纠正、纠正措施和潜在不合格的预防措施的控制。
3职责3.1质量部、安保部负责本程序运行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并具体负责体系运行方面的纠正、预防措施的控制,将有关信息提交管理评审。
3.2安保部负责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范围内的不符合及不符合的纠正、预防措施的控制、实施、监督、检查,并跟踪验证实施效果,将有关信息传递到主责部门。
3.3其他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分管程序运行的实施、监督、检查,对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验证,将有关信息传递到主责部门。
4工作程序4.1纠正措施4.1.1工作流程4.1.2不合格信息收集、识别和评审不合格。
各相关部门对管理体系在本部门的运行情况,质量部、安全保障部、人事行政部对管理计划的运行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合格、不符合、事故、事件等。
这些不合格包括:a、产品实现过程方面不合格;b、相关方对环境表现、风险控制失效等投诉方面的不合格;c、相关方(顾客、监理等)不满意及报怨;d、各部门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发现的不合格;e、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事件发生时;f、供方产品或服务出现不合格时;8、内部审核、外部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h、其它方面的不合格。
对发现的不合格,由检查人员视不合格影响程度责令不合格发生部门采取纠正或纠正措施,填写《不合格报告》一式二份,一份下达给不合格发生部门作为整改依据,一份留作记录并跟踪验证。
4.1.3确定不合格原因发生不合格的单位或部门,应视检查人员的要求,制定纠正或纠正措施。
凡要求制定纠正措施的,应由负责人主持,针对不合格事实进行原因分析,这些原因可能是:——策划不周、制度不全、措施不力;——材料、工具和施工设备的失效或不合格;——操作人员缺乏技能培训;——技术交底不清或作业指导书不适用;——工作环境不良(如照明不足、气候影响、安全保障不充分等);——资源不足(劳动力和材料等);——不符合程序规定;——计划安排不周;——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其他原因。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1.目的和适用范围为了消除实际或潜在的不合格原因,避免不合格的再发生和发生,特制定本程序。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对与产品、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原因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的控制。
2.职责2.1技术管理部归口负责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信息的搜集、处理及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要求的提出,并负责各部门所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跟踪验证。
2.2 管理者代表负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批准。
2.3 各职能部门负责对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原因的分析,并制定、实施相应的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3.程序内容3.1 纠正措施3.1.1 顾客意见和产品不合格报告的处理1)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由生产技术部进行汇总,并填写《产品不合格报告》(ZS/JL8.3-03)。
2)针对顾客意见及产品使用中出现的不合格情况,由市场部填写《顾客意见反馈单》(ZS/JL7.2-05)及时报到技术管理部。
3)技术管理部就《产品不合格报告》、《顾客意见反馈单》所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必要时召开“不合格分析会”进行评审,判断不合格的性质及其影响,决定是否采取纠正措施并确定责任部门。
4)由技术管理部填发《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实施、验证记录表》(ZS/JL8.5-01),交责任部门,要求责任部门对其问题予以有效地解决。
3.1.2 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和制定纠正措施责任部门接到技术管理部所发的《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实施、验证记录表》(ZS/JL8.5-01)后,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做具体地分析,并制定纠正措施填入表中相应栏目,报技术管理部,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实施。
3.1.3 纠正措施的实施和跟踪验证1)责任部门认真实施并按时完成制定的纠正措施,并将实施情况在上表中做好记录;2)技术管理部负责必要時会同相关部门对实施纠正措施的情况及其有效性进行跟踪验证,并将验证结果填入上表中。
3.2 预防措施3.2.1 质量信息的来源、利用和判断技术管理部组织各部门通过顾客反馈信息、市场分析信息、产品检验信息、过程运行及数据分析等信息,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潜在不合格问题,判断潜在不合格的性质及其影响,考虑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决定是否采取预防措施并确定责任部门,然后填写《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实施、验证记录表》(ZS/JL8.5-01)交责任部门分析原因、制定措施,止防不合格的发生。
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1.目的通过采取有效的纠防和纠防措施,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的原因,防止其不再发生,并在不符合发生后,使相应的过程和体系恢复受控状态,实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在食品安全产品实现过程中对不合格所采取的纠防措施的制订实施与验证。
3.定义纠防:为消除已发生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纠防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4.职责4.1检验员负责检查原材料、辅助材料和包装材料。
4.2品保部主管负责复核原材料关键限值偏离的事实。
4.3仓管员负责对发生关键限值偏离的原材料和最终产品的标识。
4.4生产部、品保部、采购部负责最终评定、处理有质量问题的原材料。
4.5采购部负责提供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给供应商,并负责办理退货的工作。
4.6生产中各相应工序作业员负责关键限值的检查和标识关键限值偏离的产品,车间主管负责审核检验结果和跟踪关键限值偏离的过程产品标识。
4.7生产部、品保部负责最终评定有质量问题的过程产品。
4.8生产部负责组织处理有食品安全问题的过程产品。
4.9业务部负责对有食品安全问题的产品进行回收。
4.10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跟踪处理结果。
5.程序5.1纠防措施实施的时机5.1.1CCP(关键控制点)失控时,纠防和纠防措施实施的时机:A当CCP的关键限值出现偏离时,操作人员首先中止生产,并对CCP的关键限值出现偏离期间生产的产品进行隔离评估,由质检员填写《纠防措施报告单》中的“纠防”与“不符合事实陈述”栏后交到生产部主管,相关人员要及时纠防,使偏离的参数重新回到关键限值的范围内再进行生产。
B生产部当班主管接到《纠防措施报告单》后,及时赶到现场,按《产品召回控制程序》的要求对关键限值偏离期间生产的产品进行评价并提出处理意见。
评价及处理意见填写在《纠防措施报告单》中。
生产部负责人按处理意见对偏离期间生产的产品进行处理,品保部对处理的结果进行验证。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程序的合规性
监督整个程序是否符合公司或组织的管理制度和相关法规要求。
程序的效率
监督整个程序的效率,评估程序运行所需的时间、人力和资源等成 本。
THANKS
感谢观看
对预防措施的审核
预防措施的必要性
01
审核预防措施是否有必要,是否能够预防类似问题的
再次发生。
预防措施的可行性
02 审核预防措施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考虑到实施的资
源、时间和技术等方面的限制。
预防措施的持久性
03
审核预防措施是否能持久有效,是否能够长期保持预
防效果。
对整个程序的监督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
术语和定义
纠正措施
指针对已经出现的问题采取的措施,包 括调查原因、采取措施解决问题、验证 效果等。
VS
预防措施
指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的措施,包括 分析潜在问题、制定预防措施、实施并验 证效果等。
02
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的需求
确定纠正措施的需求
组织应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确定纠正措施的需求,以解决实际或潜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 他不符合项。
应急处理培训
教授员工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应对的方法,提高应急响 应能力。
质量意识培训
加强员工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认识,提高整体工作质 量。
对管理层的意识提升
法律法规意识培训
强化管理层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和遵守意识 。
管理技能培训
提高管理层的管理能力和领导力,确保团队的 高效运作。
社会责任意识培训
培养管理层的社会责任感,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报告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间要求进行,包括但不限于以 下内容
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本文件针对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分析、纠正/纠正措施的制定、实施、有效性验证等提出基本的职责、流程以及要求,以避免类似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再次发生。
2适用范围本文件适用于天下公司。
3参考文件4定义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所采取的措施。
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5职责5.1体系部、品质部负责归口管理与品质有关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分析、纠正/纠正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跟进、有效性验证等。
5.2总经办、综合管理5.2.1负责归口管理与安全、保密、环境、职业健康和社会责任有关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原因分析、纠正/纠正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跟进、有效性验证等。
5.2.2负责归口管理与人身、财产、物品安全有关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原因分析、纠正/纠正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跟进、有效性验证等。
5.2.3负责归口管理与信息安全有关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原因分析、纠正/纠正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跟进、有效性验证等。
5.2.4负责归口管理与食品、物品安全有关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原因分析、纠正/纠正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跟进、有效性验证等。
5.3其他部门负责归口管理与自身职能相关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分析、纠正/纠正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跟进、有效性验证等,并在必要时提供给上述部门相应的协助。
5.4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发现部门负责提出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形成报告,并根据有效性验证结果会同归口管理部门确定是否关闭。
5.5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责任部门负责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分析、纠正/纠正措施的制定、实施、有效性验证等。
6程序6.1本文件规定的对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分析、纠正/纠正措施的制定、实施、有效性验证的基本流程及原则,如与其他具体规定不一致时,则按照具体文件的要求执行。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5.1.5由记录统计分析发现的不合格趋热势等;
5.1.6环境污染事故、重大相关方投诉时;
5.1.7两化融合水平评估与诊断过程发现的不符合项依《两化融合水平评估与诊断》执行;
5.1.8监视与测量的未达标或不符合情况依《监测与测量管理程序》执行;
门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有效改善措施并落实执行;
7、水平评估与诊断、监视与测量未达标或不符合由发现单位提出[纠正与预防措施报告];
8、考核结果未达标由行政部提出[绩效考核单];
5.3原因调查分析:
1.管理评审、内审等发生问题:以各种形式分解管理沟通问题,制订改善方案。
2、客诉问题:召集相关部门共同分析管理服务的投诉处理。
2.2 生产中半制品和成品、产品检测&试验过程发生质量问题的管理;
2.3 客户抱怨事件及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时异常问题的管理;
2.4 内、外部质量、环境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稽核发现不符合的管理;
2.5 管理审查发现的问题的管理;
2.6经营计划方针及质量、环境、新型能力目标未达成的管理;
2、定义:
纠正:为消除已经发生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5.1.2客户投诉信息及投诉不良样品,信息接收时应需涵盖:产品型号、批号,订单时间,产品发货、
到货时间、使用环境、失效类别现象等,或失效样品或不良图片等,具体依《客诉处理流程》执行;
5.1.3公司内外部产品(半成品、成品)检验、试验过程中质量异常发生时,依《检验和试验控制程
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3、产品检测、试验及生产品质问题:工程PE和品质部QE对产品、半成品、零部件解析测试解析,
召集相关部门一同进行分析处理。
10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b)实施和监督责任。
c)实施效果验证责任。
5.9.2潜在不合格项的责任部门应按计划期限实施预防措施,并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确认;
5.9.3品质管理部对预防措施的实施进行协调和监督;
5.10预防措施验证:
5.10.1对质量管理体系潜在的不合格所采取预防措施的实施有效性,由品质管理部组织有关部门或人员进行验证;
5.10.2对产品质量潜在的不合格的预防措施,实施的有效性,由品质管理部组织有关部门或人员进行验证。
5.10.3在管理评审中,应对已采取的预防措施进行评审,评价是否能够消除潜在的不合格事项,达到预期效果。
5.11针对客户抱怨的事项所提供之纠正与预防措施,并依《客户投诉处理控制程序》处理。
5.12如果发现纠正与预防措施无效,应立即重新分析原因,并重新进行纠正和预防措施,直到异常消除。
5.13根据质量异常原因所采取纠正措施,视情况提交管理评审会议中。
5.14当纠正和预防措施涉及到更改时,应按《文件与记录控制程序》执行;涉及到工艺变更时按《变更管理控制程序》执行。
5.15记录管理:本程序所产生的记录保存按《文件与记录控制程序》要求实施。
6.0Hale Waihona Puke 关文件:6.1《质量手册》
6.2《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6.3《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6.4《客户投诉处理控制程序》
6.5《变更管理控制程序》
6.6《文件与记录控制程序》
7.0相关表单:
7.1品质异常纠正预防报告
8.0流程图:
5.4原因分析:责任单位根据不良现象描述或不良样品,进行不良原因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5.5纠正措施的拟定:
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品质及其它人员发现质量异常时,迅速反应给相关部门,以便及时采取改善措施,使异常得以适当处理,预防问题再次发生。
2.范围:适用于产品及过程不合格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潜在不合格需采取预防措施。
3.定义:3.1 纠正措施:为防止已出现的不合格,缺陷或其它不希望情况的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2 预防措施:为防止潜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它不希望情况的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4.职责:4.1 品质部:负责对材料,半成品,成品检验时,发现品质异常信息的反馈;《纠正/预防措施报告》的管理并验证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效果。
4.2 相关部门:针对品质或环境异常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并遵照执行。
5.流程图:(见附页)6.程序6.1 采取纠正措施的时机6.1.1供应商提供产品出现不合格时;6.1.2原物料进料检验合格后在上线后半成品、成品出现性能问题时;6.1.3各种统计数据超出公司规定值时(质量目标统计未达标);6.1.4产品批量退货或客户投诉处理后认为有需要时;6.1.5内部或外部审核出现不合格时;6.1.6管理评审时,发现质量的不符合项时;6.1.7重大的质量问题在操作中重复出现时;6.1.8生产过程中出现产品报废,影响生产进度时.6.2 纠正措施的制定与实施6.2.1当出现6.1.1情况时,品质部填写《品质异常报告》交采购通知供应商改善对策有效性的跟踪验证由品质部负责并记录。
6.2.2当出现6.1.2情况时,生产和品质部门应填写《品质异常报告》,由品质确认,交采购通知供应商改善,改善对策有效性的跟踪验证由品质部负责并记录。
6.2.3当出现6.1.3情况时,由相关部门填写《品质异常报告》交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确定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填写纠正/预防措施并实施。
填写《品质异常报告》的部门负责跟踪验证,并将验证结果记录在《品质异常报告》效果验证栏。
6.2.4当出现6.1.4情况时,如果是投诉产品质量,由品质部按《与顾客交流及顾客投诉处理程序》执行6.2.5当出现6.1.5情况时,由审核组按《内部审核控制程序》执行6.2.6当出现6.1.6情况时,由管理者代表填写《纠正/预防措施报告》不符合的内容,相关责任部门分析原因,提出改善对策及完成时间,记录于《纠正/预防措施报告》,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责任部门予以执行,管理者代表指定审核员进行跟踪验证,将结果记录在《纠正/预防措施报告》中。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控制程序1 目的通过采取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次发生;采取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已发现的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所采取的纠正、纠正措施和/或预防措施。
3 职责3.1 质量部是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归口管理部门。
负责纠正、预防措施实施的监督并组织验证。
3.2 总经理、总工程师、副总经理负责重大纠正、预防措施的审批和实施过程中的协调工作。
3.3 各责任部门负责对出现的不合格、潜在不合格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并组织实施。
4 工作流程4.1 术语4.1.1 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生、发现的不合格或其它不期望情况的原因,防止不合格或不期望情况的再发生所采取的措施。
4.1.2 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的不合格或其它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防止不合格或不期望情况的发生所采取的措施。
4.2 纠正措施4.2.1 采取纠正措施的时机在全过程中,人员、设备、材料、技术、环境及管理等原因皆可能引起以下不合格:a)产品不合格;b)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管理评审提出不合格;c)第二方、第三方对本公司进行审核发现不合格;d)顾客抱怨。
4.2.2 质量部对发生的不符合项、不合格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审,确定后列出“不符合/不合格项目清单”,以便进行纠正、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
4.2.3 质量部负责向发生不符合、不合格的人、部门提出,并在“纠正/预防措施记录表”中给予描述不合格事实。
4.2.4 确定不合格原因a)产品不合格,除偶然发生的原因外,由责任部门负责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b)内部质量体系审核中发生的不合格按《内部审核控制程序》处理。
c)管理评审提出的不合格按《管理评审控制程序》处理。
d)第二方、第三方对本公司进行审核时提出的不合格,由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有关人员确定不合格原因。
e)顾客投诉的不合格由总工程师负责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确定不合格原因。
f)其他不合格项由各部门分管领导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确定不合格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为已发生的和潜在的不合格得到有效的控制,以保证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过程及产品的符合性.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各个部门及所有与产品质量和环境有关的人员。
3权责:(略)
4定义:
4.1纠正措施: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它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4.2预防措施: 为消除潜在的不合格或其它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5作业内容:
6补充说明:
6.1 异常发生回复时效
6.1.1顾客抱怨: 由业务接顾客抱怨后3日内回复顾客;
6.1.2 外部审核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不符合项: 由总经办接《不符合报告》后7日内回复;
6.1.3 制程及成品\出货检验异常:接到《异常发生报告书》后责任部门于3小时内回复;
6.1.4 进料检验异常: 国内供应商3日内回复,国外供应商7日内回复;
6.1.5内部审核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接《内部审核不符合报告》后3日内回复;
6.1.6 质量和环境目标未达成时:接《异常发生报告书》后3日内回复。
7相关文件:
7.1《顾客满意度控制程序》
7.2《内部审核控制程序》7.3《记录控制程序》
8相关表单
8.1《异常发生报告书》
8.2《内部审核不符合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