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第22章 ds区金属(铜族和锌族)(2013)
Chapter22 ds区金属
![Chapter22 ds区金属](https://img.taocdn.com/s3/m/027169dd5022aaea998f0fc7.png)
3.Cu(Ⅰ)和Cu(Ⅱ)的相互转化(重点) Ⅰ和 的相互转化( Ⅱ 的相互转化 重点) (1)Cu(I) → Cu(II) 歧化: ①酸性溶液中,Cu+歧化 酸性溶液中, 2Cu+ = Cu2+ + Cu(s) (ϕθ Cu+/Cu = 0.521V ; ϕθ Cu2+/Cu+ = 0.152V) ϕ Eθ= ϕ θ Cu+/Cu - ϕ θ Cu2+/Cu+= 0.521 - 0.152= 0.369 V Cu2SO4(s) ═══ CuSO4(aq) + Cu↓ 白色 蓝色 很小的Cu(I) 化合物可以在水溶液中稳定存在,例如: 化合物可以在水溶液中稳定存在,例如: 但Ksp很小的 很小的 CuI(s) 的Ksp = 5.06×10-12 ; Cu2S(s)的Ksp = 2.5×10-50 × × 被适当氧化剂氧化: ②Cu(I) 被适当氧化剂氧化: 例: Cu2O+4NH3+H2O = 2[Cu(NH3)2]++2OH红色 无色 4[Cu(NH3)2]++O2+ 8NH3 +2H2O = 4[Cu(NH3)4]2++2OH可用[ 除去混合气体中的O ∴ 可用 Cu(NH3)2 ] +(aq) 除去混合气体中的 2
1000℃ ℃
四.银的化合物 1.氧化银 氧化银 Ag2O微溶于水,293K时1L水能溶 微溶于水, 时 水能溶13mg,溶液呈微碱性。 ,溶液呈微碱性。 微溶于水 水能溶
573k
2Ag2O
4Ag+O2
Ag2O+CO = 2Ag+CO2 Ag2O+H2O2 = 2Ag+H2O+O2↑ 2.硝酸银 硝酸银 熔点为481.5K,见光分解,所以应将其保存在 棕色瓶中。 ,见光分解, 棕色瓶中。 熔点为 Ag+2HNO3(浓)= AgNO3+NO2↑+H2O 3Ag+4HNO3(稀)= 3AgNO3+NO↑+2H2O 能被一些中强或强还原剂还原成单质银: 能被一些中强或强还原剂还原成单质银: 2AgNO3+H3PO3+H2O = H3PO4+2Ag+2HNO3
第二十二章_ds区金属
![第二十二章_ds区金属](https://img.taocdn.com/s3/m/11a7142f4b73f242336c5fe4.png)
. .. O OH2 …
第二十二章
ds区金属
§22.1 铜族元素
5. CuCl
Cu + 2Cl + Cu CuCl CuCl + HCl = H [CuCl2 ]
稀释 2CuCl 2− ⎯⎯⎯ 2CuCl + 2Cl − →
2+
−
第二十二章
ds区金属
§22.1 铜族元素
ds区金属
§22.1 铜族元素
2 氧化铜 2CuO
>1273K
1 Cu2O+ O2 2
2CuCl2
2CuCl+Cl2
固态、高温时Cu+比Cu2+稳定。 3 氧化亚铜 Cu2O+H2SO4 Cu+CuSO4+H2O
O2
Cu2O+2NH3.H2O=2[Cu(NH3)2]+ +2OH-+3H2O [Cu(NH3)4]2+(蓝色) 可以除去气体中的氧:
IB
29 Cu 铜 47 Ag 银 79 Au 金 111 Uuu *
IIB 电子层
30 Zn 锌 48 Cd 镉 80 Hg 汞 112 Uub *
M L K N M L K O N M L K P O N M L K 8 8 2 8 18 8 2 8 18 18 8 2 8 18 32 18 8 2
IB
29 Cu 铜 47 Ag 银 79 Au 金 111 Uuu *
IIB 电子层
30 Zn 锌 48 Cd 镉 80 Hg 汞 112 Uub *
M L K N M L K O N M L K P O N M L K 8 8 2 8 18 8 2 8 18 18 8 2 8 18 32 18 8 2
ds区铜族与锌族元素
![ds区铜族与锌族元素](https://img.taocdn.com/s3/m/406ad4b3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e7.png)
Cu2+ + 5CN– == Cu(CN)43– + 1/2(CN)2
2 . 铜(Ⅱ)配合物
Cu2+的配位数有2,4,6等,常见配位数为4。
Cu(II)八面体配合物中,如Cu(H2O)62+、 CuF64–、 [Cu(NH3)4(H2O)2]2+等,大多为四短两长键的拉长八面 体,只有少数为压扁的八面体,这是由于姜泰勒效应 引起的。
△
AuCl3
AuCl+Cl2
22.1.4 铜族元素的配合物
铜族元素的离子具有18e结构,既呈较大的 极化力,又有明显的变形性,因而化学键带有部 分共价性;
可以形成多种配离子,大多数阳离子以sp、 sp2、sp3、dsp2等杂化轨道和配体成键;
易和H2O、NH3、X–(包括拟卤离子)等形成 配合物。
Cu(H2O)62+ , Cu(NH3)42+等则为平面正方形。 CuX42–(X=Cl – ,Br – )为压扁的四面体。
3. 银的配合物
Ag+通常以sp杂化轨道与配体如Cl–、NH3、CN– 、 S2O32–等形成稳定性不同的配离子。
AgCl Ksp 1.8×10–10
AgI
I–
Ksp 8.9×10–17
= 1×(0.521-0.153) = 6.23 0.0592
[Cu2+]
K=
=1.70×106
[Cu+]2
水溶液中Cu(Ⅰ)的歧化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Cu+]较大时,平衡向生成Cu2+方向移动,发生歧化;
[Cu+]降低到非常低时,(如生成难溶盐,稳定的配离子等), 反应将发生倒转(用反歧化表示)。
第二十二章ds区金属
![第二十二章ds区金属](https://img.taocdn.com/s3/m/1ddc0460f5335a8102d220fc.png)
2. 铜的卤化物
(1)卤化亚铜 卤化亚铜
除CuF外,其他三种CuX都是白色难溶于水的化合物, 其溶解度按CuCl CuBr CuI顺序降低。 CuX均可选择适当的还原剂,如SO2 、SnCl2 、Cu等在相 应的卤离子存在下还原Cu2+而制得: 2Cu2+ + 2X- + SO2 + 2H2O == 2CuX + SO42- + 4H+ 2Cu2+ + 4Cl- + SnCl2 == 2CuCl + SnCl4 Cu2+ + 2X- + Cu == 2CuX 2HCl(浓)+Cu+CuCl2== 2[CuCl2]-+2H+ 浓 生成物用水稀释则得CuCl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生成物用水稀释则得 白色沉淀 CuI还可由Cu2+和I- 直接反应制得: 2Cu2++4I- == 2CuI↓+I2 常用此反应以碘量法定量检测Cu 常用此反应以碘量法定量检测 2+含量
KCN + O2 + H2O
→ Ag(CN)2- +Zn Ag + Zn(CN)42Au(CN)2 -+ Zn → Au
二、 性质和用途
1.物性:铜为紫红色、银为银白色、金为黄色。铜 物性:铜为紫红色、银为银白色、金为黄色。 物性 族金属密度大 熔点高,是优良导体。 导电第一 密度大, 导电第一。 族金属密度大,熔点高,是优良导体。Ag导电第一。 2.化性:铜族金属的化学活性从铜到金逐渐降低表 化性: 化性 铜族金属的化学活性从铜到金逐渐降低表 现在与空气中的氧和与酸的反应上。 现在与空气中的氧和与酸的反应上。 Cu Cu(OH)2 CuCO3 铜绿 1)空气: + O2 + H2O + CO2 )空气: 干空气: 干空气: Cu + O2 CuO 黑 Ag, Au无上述反应 无上述反应 2)铜族金属与卤素均可发生化学反应 )铜族金属与卤素均可发生化学反应
工科大学化学----无机结构基础 《无机化学》第22章 《铜副族和锌副族元素》 课件
![工科大学化学----无机结构基础 《无机化学》第22章 《铜副族和锌副族元素》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8ab5512af90242a995e504.png)
存在和提取
铜、银、金在地壳里的相对丰度很低,分别为:Cu 为 6.8×10-3%,Ag 为 8×10-6%,Au 为 4×10-7%。
铜主要以硫化物、氧化物和碳酸盐形式存在。如黄铜矿 (CuFeS2)、辉铜矿(Cu2S)、赤铜矿(Cu2O)、孔 雀石(Cu2 (OH)2CO3)等。
银广泛地分布在硫化物矿石中,其中以辉银矿(Ag2S) 为主。
硫化物及硫酸盐 铜、银、金的硫化物都是黑色或接近黑色的。其氧化态 为 +1 的硫化物比较稳定。
硫酸铜是最常见的铜盐,无水硫酸铜 (CuSO4) 为白色粉 末,但从水溶液中结晶时,得到的是蓝色五水合硫酸铜 (CuSO4·5H2O) 晶体,俗称胆矾 。
无水 CuSO4 不溶于乙醇和乙醚,但吸水性很强,吸水后 即显蓝色,因而可用来检验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中的 微量水,并可除去水分。
将碱加到Cu2+溶液中,便可以得到浅蓝色的Cu(OH)2沉 淀。Cu(OH)2 微显两性 (但以弱碱性为主),易溶于酸。
2
卤化物
CuCl2 是最重要的卤化物,是共价化合物,经 X – 射线
Hale Waihona Puke 测定表明,结构为链状。Cl
Cl
Cl
CuCl2 易溶于水,亦易溶于乙 醇 及 丙 酮 等 有 机 溶 剂 。 CuCl2 的稀溶液为浅蓝色,原因是水
(3)Au 的提炼 金富集后的精矿可用混汞法、氰化法或硫脲法等方
法提取 ,其中氰化法与提取银类似。
单质的物理性质 铜、银、金都具有特定的颜色,如金黄色、银白色,纯铜 为红色。
铜、银、金的密度、熔沸点都较大。它们的密度都大于 5, 都是重金属,其中金的密度最大,为 19.3 g·cm-3。
铜、银、金具有优良的导电、传热及延展性等特性。在所 有的金属中,银的导电性最好,铜次之。金具有非常好的 延展性。
第22章ds区金属
![第22章ds区金属](https://img.taocdn.com/s3/m/23b0720c6c85ec3a87c2c586.png)
要得到无水的 CuCl2 需要在 HCl 气流中加热。 受热温度应低于 773K,否则分解:
K 2CuCl + Cl2 CuCl2 773
⑶、硫酸铜 最常见的铜盐: CuSO4 · 5H2O ,蓝色斜方晶体。按配合物的形式写成: [Cu(H2O)4]SO4 ·H2O,其结构见书 708 页图 22-2。平面结构如下:
Cu、 Ag、 Au 在能生成配离子的环境中具有特殊的溶解性: 2Cu + O2 + 8NH3 + 2H2O = 2Cu(NH3) 42+ + 4OH4Cu + O2 + 8CN- + 2H2O = 4Cu(CN)2 - + 4OH△ 2Cu + 8HCl( 浓) 2H3[CuCl4] + H2
CuCl2(绿色) Cl CuCl4 2-(黄绿色) Cu(H2O)42+( 蓝色) Cl
因此,很浓的溶液为黄绿色,浓溶液为绿色,稀溶液为蓝色。 热分解:从溶液中结晶得到的 CuCl2 含两个结晶水,受热时分解:
△ 2 CuCl2 ·2H2O Cu(OH)2 ·CuCl2 + 2HCl
⑶、硫化亚铜 (自学) 2、氧化数为 +Ⅱ的化合物 +Ⅱ氧化态是铜最重要也最常见的氧化态。Cu2+离子具有 d9 电子构性,有一 个成单电子,顺磁性,有颜色。水合离子 Cu(H2O)62+是蓝色,水合离子也常写成 Cu(H2O)42+,这在后面介绍其配离子时介绍。 ⑴、氧化铜和氢氧化铜 氧化铜:
2CuO 制备: 2Cu + O2 高温
en Cu(H2O)62+ [Cu(en)3]2+
第22章ds区金属-zxm(1)
![第22章ds区金属-zxm(1)](https://img.taocdn.com/s3/m/5a83f20576c66137ee06197f.png)
• 2[Ag(NH3)2]+ + HCHO + 3OH- → 2Ag(s) + HCOO- + 4NH3 + 2H2O 这类反应也叫做银镜反应
Ag+的鉴定
加入NH3·2O沉淀溶解,将该溶液酸化,有白色 H 沉淀产生或在溶液中加入KI,有黄色沉淀产生, 才能证明原始溶液中确实存在Ag+
HNO3
Ag+
b. 2[Cu(OH)4]2-+CH2OH(CHOH)4CHO=
Cu2O↓(红棕色)+4OH-+ CH2OH(CHOH)4COOH
鉴定醛,医学上检查糖尿病 •性质 a. 对热的稳定性 Cu2O对热比较稳定, 在1235℃融化而不分解 b.与酸反应 ——发生歧化反应 Cu2O+H2SO4=CuSO4+Cu↓ c. 溶于氨水形成配合物 Cu2O+4NH3.H2O=2 [Cu(NH3)2]++2OH-+3H2O 无色[Cu(NH3)2]+的还原性较强
• 在空气中不稳定: 2[Cu(NH3)2]+ +4NH3.H2O+2/1O2= 2[Cu(NH3)4]2+(蓝色) +2OH-+3H2O 可用来除去气体中的氧 CuF是红色 (2)卤化物CuX(X=Cl,Br,I) • 物理性质:白色,难溶于水且溶解度按 Cl,Br,I依次降低 •制备
CuCl,CuBr,CuI都可用适当的还原剂(如SO2, Sn2+,Cu…)在相应的卤素离子存在下还原Cu2+ 而制得。
氧化态
配合物
§22-1 铜族元素
一、铜族元素的通性
铜族: 铜(Cu)、银(Ag)、金(Au)三种元素。 ●价电子结构为(n-1)d10ns1. ● ⅠB 元素性质与 ⅠA元素性质比较 ⅠB ⅠA 次外层电子数 18e 构型 8e 氧化态 +I ,+II,+III +I ●氧化数
ds区元素
![ds区元素](https://img.taocdn.com/s3/m/343080ec5ef7ba0d4a733ba3.png)
● 与 X2 作用
[Cu (NH3 )4 ]2+ (蓝 )
Cu +Cl2 →常温下反应 A +Cl2 → g A +Cl2 → u
常温下反应较慢 只能在加热条件下进行
活泼性: 活泼性:Cu>Ag>Au
●与酸作用 ▼ Cu, Ag, Au 不能置换稀酸中的 H+(还原性差) 还原性差) 生成难溶物或配合物, ▼ 生成难溶物或配合物,使单质还原能力增强 2A + H2S→A 2S(s) + H2 (g g g )
1-2 金属单质的存在、冶炼、性质 - 金属单质的存在、冶炼、
(1) 存 在 •CuAg以硫化物形式存在(已知最大的自然铜42吨) 矿物:孔雀石: 辉铜矿: 矿物:孔雀石:Cu2(OH)2CO3,辉铜矿:Cu2S 黄铜矿: 闪银矿Ag 黄铜矿:Cu2S·Fe2S3 即 CuFeS2 闪银矿 2S Au以自然金存在常见的有岩脉金(散存于岩石中)、 冲积金(存在于砂砾中)
特点1:铜族元素的金属性较弱, 特点 :铜族元素的金属性较弱,它们为不活泼 重金属,碱金属是极活泼的轻金属。 重金属,碱金属是极活泼的轻金属。
• 铜族元素 碱金属 • 存在 有游离态 无 • 与空气中O2 室干→(-) 点燃生成各类氧化物 Cu+O2+H2O+CO2→Cu2(OH)2CO3 • 与水 (-) (+)激烈放出H2 • 与酸 铜与浓盐酸作用可放出氢气, (+)激烈放出H2 • 其余均须与氧化性酸作用, • 其中Au连氧化性酸也不作用, • 必须用混酸(氧化性酸+配体) • 与卤素 铜族中铜易,Ag慢, Au较难。 点燃时反应激烈 • 氢氧化物的酸碱性 碱性较弱,Cu(OH)2为两性 强碱 • 稳定性 所有都极易脱水成氧化物 对热稳定 • 配合性 除Cu2+,Au3+外均18e构型,形成配 • 合物能力中等,但从上到下亲硫 • 性增强,形成配合物的能力增强。
无机化学-22 ds区金属 (2)-059
![无机化学-22 ds区金属 (2)-059](https://img.taocdn.com/s3/m/dd03179c89eb172ded63b780.png)
后来发现,当地一个化肥厂生产氯乙烯时,使用低成本的甲基汞作催 化剂,排出的废水,使鱼有毒、猫、狗、人吃了毒鱼相继发病。
俄罗斯卡顿山区的“水妖湖”
三 含镉、汞废水的处理
1. 含Cd废水处理 ① 中和沉降法 ② 离子交换法 Cd2+与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
② CuX
CuF
CuCl CuBr CuI 白色沉淀
2Cu2+ + 4 I- = 2 CuI ↓ + I2
③ Cu2S: 2Cu + S = Cu2S (黑色) Ksp(Cu2S) = 2×10-47
④ 配合物
如[CuCl2][Cu(CN)4]3-等
2、Cu(II)的化合物
CuO 不溶于水,显碱性; CuO + 4 HCl(浓) = [CuCl4]2-(棕色) + 2H+ + H2O
二、Cd和Hg的毒性
Cd中毒 在人的肾及肝脏,引起肾衰竭,肌肉萎缩,骨痛症,关节 变形,高血压、心脏病等。
痛痛病
1955年在日本富山县神岗矿区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病。得病之 初,会感到全身有轻微的疼痛,后来渐如针刺。数年之后,骨骼 严重变形,发脆易折,轻微活动甚至咳嗽都会引起骨折。医生将 病人的骨头作光谱分析,结果是镉中毒。
22-1-2 铜、银、金单质
一、冶炼
(1) 存在 Cu:黄铜矿CuFeS2、辉铜矿Cu2S、
赤铜矿Cu2O、蓝铜矿2CuCO3·Cu(OH)2; Ag: Ag2S形式, 常与PbS共生; Au: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散布在岩石和砂砾中。
山东、黑龙江、新疆金矿较多。 (2) 冶炼
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第4版)(下册)-第22章 ds
![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第4版)(下册)-第22章 ds](https://img.taocdn.com/s3/m/7c65de618bd63186bdebbc40.png)
(5)铜族元素有很强的极化力和明显的变形性,容易形成共价化合物。
(6)本族元素离子的 d、s、p 轨道能量相差不大,能级较低的空轨道较多,所以形
成配合物的倾向也很显著。
二、铜、银、金单质的存在和冶炼
1 / 48
圣才电子书
1.铜、银、金的存在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下还原 离子而制得:
b.CuI 还可由
和 I-直接反应制得:
③卤化亚铜的用途 a.将涂有 CuI 的纸条悬挂在实验室中,可根据其颜色的变化测定空气中汞的含量:
b.利用 CuCl 的盐酸溶液能吸收 CO 形成氯化羰基铜(I)Cu(CO)Cl·H2O 的性质, 在 CuCl 过量时,定量测定气体混合物中 CO 的含量:
②加热时,铜形成黑色氧化铜,银和金不与空气中的氧化合;
③在含有 CO2 的潮湿空气中放久后,铜表面会慢慢生成一层绿色的铜锈,银和金不发 生反应:
(2)与硫及硫化物的反应 ①铜可以被硫腐蚀; ②银对硫及硫化物(H2S)极为敏感; ③金不与硫直接反应。 (3)与卤素的反应 ①铜族元素均能与卤素反应; ②铜在常温下就能与卤素反应,银反应很慢; ③金必须加热才能与干燥的卤素起反应。 (4)与酸的反应 ①铜、银、金都不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作用放出氢气; ②在有空气存在时,铜可以缓慢溶解于稀酸中,铜还可溶于热的浓盐酸中;铜和银溶
铜的化合态主要以硫化物、氧化物和碳酸盐存在。银以游离态存在于自然界中,广泛
分布在硫化物矿石中,以辉银矿 Ag2S 最重要,也有角银矿 AgCl。金很稀少,主要以游离
态存在,以单质形式散存于岩石(岩脉金)或砂砾(冲积金)中。
2.铜、银、金的冶炼 (1)铜的冶炼 铜主要用火法从黄铜矿 CuFeS2 提炼。冶炼过程: ①富集 将矿石碾碎,用泡沫浮选法富集,得到含铜量为 15%~20%的精矿。 ②焙烧 把精矿送入沸腾炉,在 923~1073K 通空气氧化焙烧:
课件无机化学22 镝区金属共43页
![课件无机化学22 镝区金属共43页](https://img.taocdn.com/s3/m/f4ff33bacaaedd3382c4d357.png)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1_第22章 ds区金属预习提纲
![1_第22章 ds区金属预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2722aa5f7c1cfad6185fa776.png)
第二十二章ds区金属预习提纲第22章ds区金属第一节铜族元素(ds区)I B II B价电子结构(n-1)d10ns1(n-1)d10ns2第四周期Cu (copper)Zn (zinc)第五周期Ag (silver)Cd (cadmium)第六周期Au (Aurum)Hg (mercur)(n-1)d10ns1。
2.铜族元素在水溶液中的金属活泼性远小于碱金属,而且按铜-银-金的顺序降低。
碱金属是非常活泼的,铜族金属是不活泼的。
值都比氢从电势图可以看出,铜、银、金的的大,所以铜族元素在水溶液中的金属活泼性远小于碱金属,而且金属活泼性按铜、银、金的顺序降低。
这与碱金属从钠到铯金属活泼性增强恰好相反。
问题1:铜族元素的金属活泼性远小于碱金属,而且按铜-银-金的顺序降低原因: 铜族与碱金属元素性质不同的内在原因在于它们电子构型的不同。
铜族元素次外层比碱金属多10个d电子。
由于d电子屏蔽核电荷的作用较小,致使铜族元素的有效核电荷比相应的碱金属元素增大,核对价电子吸引力增强,第一电离能增大,活泼性比碱金属差。
铜族金属是不活泼的,且由Cu→Ag→Au活泼性递减。
热力学角度从固体金属形成一价水合阳离子全部过程的能量变化来解释.该过程的能量包括:升华能是由固体金属升华为气体原子所吸收的能量;电离能是由气态原子电离为气态M+所吸收的能量;水化能是气态M+与水结合成水合离子M+(aq)所释放出的能量。
应用玻恩一哈伯循环计算得到整个过程所需的总能量见表22-2。
从总能量看出,由M(s)→M+(aq)所需总能量按铜、银、金顺序越来越大,即单质形成M+(aq)的活性依次降低,所以铜、银、金的金属性质愈来愈不活泼。
3、铜族元素其价电子构型为(n-1)d10ns1。
铜族元素的氧化态有+I、+II、+III三种。
常见的是:Cu为+II、Ag为+I、Au为+III。
Cu、Ag、Au的氧化态的变化趋势没有规律性问题2:Cu、Ag、Au的氧化态的变化趋势为什么没有规律性?b. 金比铜和银更易实现高氧化态,如:AuF5和AuF74、铜族元素容易形成共价化合物,形成配合物的倾向也很显著。
第二十二章_ds区金属
![第二十二章_ds区金属](https://img.taocdn.com/s3/m/7e0051f47c1cfad6195fa7ee.png)
§22.1 铜族元素
3. [Cu(OH)4]22[Cu(OH)4]2-+C6H12O6→ Cu2O+C6H12O7+4OH-+2H2O
(葡萄糖 葡萄糖) 葡萄糖 (s,红) 红 (葡萄糖酸 葡萄糖酸) 葡萄糖酸
可用于检验糖尿病
第二十二章
ds区金属 ds区金属
§22.1 铜族元素
Cu2O+H2SO4=Cu2SO4+H2O
4. Cu2O
Cu2SO4=CuSO4+Cu
Cu2O+2NH3.H2O=2[Cu(NH3)2]+ +2OH-+3H2O
O2
[Cu(NH3)4]2+(蓝色 蓝色) 蓝色 可以除去气体中的氧 除去气体中的氧: 可以除去气体中的氧:
5. CuCl
Cu 2+ + 2Cl − + Cu CuCl CuCl + HCl = H [CuCl2 ]
稀释 2CuCl 2− 2CuCl + 2Cl − →
第二十二章
ds区金属 ds区金属
§22.1 铜族元素
22.1.4 铜(Ⅰ)与铜 Ⅱ)的相互转化 与铜(Ⅱ 的相互转化 Ⅰ 与铜
水溶液 Cu2+水合能 = -2121kJ·mol-1 Cu+ 水合能 = -582kJ·mol-1 Cu2+
第一电离能 /kJ·mol-1 419 403 376 第一电离能 /kJ·mol-1
属 活 泼 性 递 减
金
<
746 731 890
的金属
碱金属。
第二十二章
ds区金属 ds区金属
§22.1 铜族元素
北师大版无机化学第22章ds区元素[北]资料
![北师大版无机化学第22章ds区元素[北]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877996f76eeaeaad0f33043.png)
制备 热分解
Cu + 2 H2SO4(浓) 2 Cu + 2 H2SO4(稀) + O2
CuSO4 + SO2 + 2 H2O 2 CuSO4 + 2 H2O
CuSO4 ·5 H2O 也算是一个配合物,受热时脱水过程如下:
CuSO 4 5H2O 102CCuSO 4 3H2O 113C
CuSO 4 H2O 258CCuSO 4
H[AuCl 4 ] NO(g) H2O
10
22.1.3 铜族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一 铜的化合物
1、氧化态为+I的化合物
氧化物 有两种:黑色氧化铜 (CuO) , 红色氧化亚铜(Cu2O)
自然界对应存在赤铜矿
制备
2 CuSO4 2 Cu(NO3)2 4 CuO
加热 加热
1273K
2 CuO + 2 SO2 + O2 2 CuO + 4 NO2 + O2 2 Cu2O + O2
氧化性 铜在酸性溶液中的拉蒂麦尔图(元素电势图):
+3 CuO+
1.8
+2
+1
Cu2+ +0.158 Cu+
0 +0.52 Cu 0
0.340
[Cu(NH3)4]2+ 0.10 [Cu(NH3)2] + - 0.10 Cu ● 水溶液中的 Cu(Ⅲ)物种是很强的氧化剂,足以将水氧化而本
身还原为Cu(Ⅱ); ● Cu(I)物种在水溶液中不稳定,歧化产物为Cu(Ⅱ) 和 Cu(0)
Ag和Au在矿石中含量很低(高品位的很少),通常采用氰化法. 4Ag +8NaCN +2H 2O +O2 = 4Na[Ag(CN)2] + 4NaOH Ag2S + NaCN = 2Na[Ag(CN)2] + Na2S
无机化学__第二十二章_ds区金属
![无机化学__第二十二章_ds区金属](https://img.taocdn.com/s3/m/c67f9d26dd36a32d737581c2.png)
CuCl2能溶于乙醇和丙酮。 CuCl2加热可分解: 2CuCl2====2CuCl+Cl2↑
铜族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3、硫酸铜 CuSO4· 2O—胆矾,最重要的二价铜盐。 5H 水解显微酸性,可与较活泼金属反应、与碱或 氨水反应,还可作农药。如:波尔多液 将CuSO4· 2O、CaO及水按1:1:100配制的乳 5H 液。 4、CuS 黑色,Ksp=8.5×10-45只能溶于热的硝酸中: 3CuS+8HNO3===3Cu(NO3)2+2NO↑+3S↓+4H2O 可溶于NaCN溶液中: 10NaCN+2CuS===2Na3[Cu(CN)4]+2Na2S+(CN)2↑ 因CN-与I-相似,具有还原能力但又有配合能力。
镉主要是锌矿提锌后的副产品。
铜族元素的通性
铜族位于周期系的IB族,包括铜、银、金三种元素。
一、活泼性
IB族的价电子结构为(n-1)d10ns1。最外层电子数虽然 与IA族相同但性质上却没有多少共同之处。
IB族的最外层电子的Z*(有效核电荷Z-)高,故第 一电离势比碱金属的高。
由于d电子也包含在金属键中,故它们的升华热和熔 点也比碱金属的高得多。其较惰性的特点与这些因素 有关。结果是其化合物有较多的共价性和较高的晶格 能。
锌族元素概述
3、标准电极电势 Zn2++2e-==Zn =-0.786V Cd2++2e-==Cd =-0.4026V Hg22++2e-==2Hg =0.7986V 2Hg2++2e-==2Hg22+ =0.905V Ca2++2e-==Ca =-2.76V 化学活泼性远于碱土金属; 从上到下,金属活泼性递减;与碱土金属的 变化规律相反。 4、氢氧化物的碱性和稳定性 IIB族氢氧化物属弱碱,且易脱水形成氧化 物,而碱土金属氢氧化物是强碱,对热稳定。 Be(OH)2和Zn(OH)2为两性氢氧化物。
第四版无机化学22章课后答案
![第四版无机化学22章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8036d328ea81c758f5780f.png)
3Cu + 8HNO3 === 3Cu(NO3)2 + 2NO + 4H2O Cu(NO3)2 + 2NaOH === Cu(OH)2↓ + 2NaNO3
Cu(OH)2 △ CuO + H2O
22-8 解释下列实验事实: (1)铁能使 Cu2+还原,铜能使 Fe3+还原,这两件事实有无矛盾?并说明理由;
要有 Cu2+存在,Ni2+ 、Fe2+ 、Zn2+就不会在阴极沉积出来。
22-4 有一份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物,设计一个分离它们的方案。 解: 可根据 Cu(NO3)2、AgNO3 的热分解温度的不同进行分离。硝酸银的热分解温度 是 713K,而硝酸铜的热分解温度是 473K,可见将混合物加热至 473~573K 之间,此 时硝酸铜分解为黑色不溶于水的 CuO,而硝酸银不分解。将混合物中的硝酸银溶解后 过滤出 CuO,然后将滤液溶缩结晶得到纯的硝酸银。再将过滤出来的 CuO,用硝酸溶 解,然后溶缩结晶,得到硝酸铜纯品。
0.1 0.079 0.1 x
0.2 0.2+0.079×2
[Cu2+]= K sp (CuS )[H + ]2 = K sp (CuS ) × 0.3582 =2.4×10-14mol·L-1
《无机化学》课程思考性问题或综合性题目
![《无机化学》课程思考性问题或综合性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53d59937ce2f0066f43322c3.png)
《无机化学》课程思考性问题或综合性题目一、要求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好无机化学,理解和掌握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根据《无机化学课程三基训练方案》,教师在每一章或某一阶段讲授结束后布置适量思考性问题或综合性题目,要求学生结合教师的教学,针对自己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认真查阅有关文献,运用化学结构、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等基础理论予以阐述,对于个别难度较大题,教师通过习题课及答疑课集中加以解决。
二、思考性问题或综合性题目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性1、什么是黑体辐射和光电效应?这两个实验对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起着什么作用?2、玻尔理论是怎样解释氢光谱的?3、为什么宏观粒子的位置和速度可以测得很准确,而微观粒子却不能?4、H原子的1S电子离核越近几率密度越大,但是为什么它却在离核52.9pm处几率最大?5、原予轨道和电子云图形有几种表示方法?它们各代表怎样的物理意义?6、为什么第四周期元素失电子时,4s电子先于3d电子,而电子填充时先填4s轨道后填3d轨道。
第二∽三章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1、离子键的键能和晶格能的含义是否相同?2、同是AB型的离子晶体,为什么有几种不同的结构形式?3、为什么原子轨道在形成化学键时要进行杂化?常见的杂化轨道有哪些类型? 为什么有些类型不能存在?4、分子的键角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5、为什么第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σ2P与π2P出现交错现象?6、为什么稳定的双键和叁键一般只存在于第二周期元素之间?7、怎样用金属键能带理论说明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导电性能的不同?8、物质的熔沸点与什么因素有关?9、为什么有几种类型的原子半径?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第四章配位化合物1、Co3+不稳定,具有强氧化性,但为什么它形成[Co(CN)6]3-离子后却稳定。
2、水溶液中[Co(NH3)4]2+的构型如何?3、螯合物为何具有特殊的稳定性?第五章化学热力学基础1、讨论气体定律时所指的“标准状况”与热力学上的“标准态”含义是否相同?2、从体系焓和熵来分析,元素碳的最稳定单质是石墨而不是金刚石?3、为什么温度对化学反应的△G影响很大,对△H和△S却影响很小?4、标准平衡常数KФ与经验平衡常数Kp、Kc有何不同,从公式△GФ二—RTInKФ,算得的平衡常数KФ,是Kp还Kc?5、△GФ与△G有何区别和联系?第六章化学平衡常数1、在气相反应的平衡体系中,充入与反应体系无关的气体使体系总压增加,为什么不会使平衡发生移动?2、有些固体物质(如KOH等)溶于水是放热的,但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这一现象是否违反了吕·查德里平衡移动原理?第七章化学动力学基础1、化学反应的级数与反应分子数是否有区别?2、某一反应的活化能较小,另一反应的活化能较大,在相同温度和浓度下,前者的反应速度是否一定大于后者?第八章水溶液1、溶液的依数性指出,在水中溶解任何一种难挥发的物质,将使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
无机化学Ⅰ:22.ds区金属
![无机化学Ⅰ:22.ds区金属](https://img.taocdn.com/s3/m/29ca3ddf581b6bd97f19eaf2.png)
-0.09
-0.361
Cu(OH)2
Cu2O
Cu
+0.74
+0.599
+0.342
Ag2O3
AgO
Ag2O
Ag
+1.45
Au(OH)3
Au
§22.1 铜族元素
22.1.1 CuAgAu的标准电极电势图 碱性溶液:
§22.1 铜族元素
22.1.1 铜族元素的通性 从酸性溶液中的元素电势图可以看出, CuAgAu的电
Cu2O、CuX(X Cl、Br、I)、[CuCl2 ]、[CuCl4 ]3 [Cu(NH3)2 ]、[Cu(NH3)3CO]、Cu2S、[Cu(CN)2 ]
§22.1 铜族元素~铜族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一、铜的化合物~2、氧化态为+Ⅱ的化合物: ①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Cu(OH) 2 353363K CuO H2O 4CuO 1273K 2Cu2O O2 3CuO 2NH3 3Cu 3H2O N2 Cu2 2OH Cu(OH)2 Cu(OH)2 2OH [Cu(OH)4 ]2
§22.1 铜族元素~铜族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一、铜的化合物~2、氧化态为+Ⅱ的化合物:④硝酸铜:
2Cu(NO3)2 3H2O 443K Cu(OH)2 Cu(NO3)2 473KCuO
Cu 4N2O4 Cu(NO3)2 2N2O4 2NO
NO NO3
(NO)
2
[Cu(NO3
)4
]2
Cu(NO 3 )2 2N2O4 363K Cu(NO 3 )2 473K升华
2CuCl 2 773K 2CuCl Cl 2
§22.1 铜族元素~铜族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冶金精品文档】ds区元素(铜、锌)
![【冶金精品文档】ds区元素(铜、锌)](https://img.taocdn.com/s3/m/61c1f1a21ed9ad51f11df2b9.png)
CuCl 的盐酸溶液能吸收 CO,形成氯化羰基 铜(Ⅰ) [CuCl(CO)] ·H2O,此反应在气体中用于测 定混合气体中 CO 的含量。
2. 氯化铜
无水氯化铜为棕黄色晶体,在空气中潮解,它
易溶于水,也易溶于乙醇和丙酮。从溶液中结晶出
的二水合氯化铜为蓝色晶体。
Cu2O 主要用作玻璃、搪瓷工业的红色颜料。 CuOH 极不稳定,至今尚未制得 CuOH。
(二) 盐类
1. 氯化亚铜 氯化亚铜是一种白色晶体,熔点为 430 ℃,
难溶于水,吸湿后变为绿色,溶于氨水。
无机化学 在热的浓盐酸溶液中,用铜粉还原 CuCl2,
生成无色的 [CuCl2]-,用水稀释即可得到难溶于 水的 CuCl 白色沉淀:
[Ag(CN2)-] 作为镀银电解液的主要成分,电镀效 果很好,但因氰化物有剧毒,近年来逐渐被无毒镀银 液所代替。
第二节 锌族元素
一、锌族元素概述 二、锌的重要化合物 三、汞的重要化合物
Cd
一、锌族元素
第 12 族元素包括锌、镉、汞三种元素,通常 称为锌族元素。
(一) 锌族元素的通性
无机化学 锌族元素的价层电子组态为(n-1)d10ns2。锌族
Ag2O + H2O2
2Ag + H2O + O2↑
Ag2O 和 MnO2、Co2O3、CuO 的混合物在室温 下就能将 CO 迅速氧化成 CO2,因此常用于防毒面 具中。
(二) 硝酸银
硝酸银是最重要的可溶性银盐。将银溶于硝酸
溶液中,蒸发、结晶,得到硝酸银晶体。
AgNO3 加热到 713 K 时,按下式分解:
无机化学 成的配位个体的稳定性较差。 Cu2+ 还能与一些有机配体形成稳定的螯合物。
第22章ds区元素
![第22章ds区元素](https://img.taocdn.com/s3/m/cebd7046be23482fb4da4c84.png)
第22 章ds 区元素[ 教学要求]1. 掌握铜和银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掌握Cu (Ⅰ)和Cu(Ⅱ) 的相互转化。
2. 掌握锌和汞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掌握汞(Ⅰ)和汞(Ⅱ) 的相互转化。
3. 了解含汞、镉废水的处理。
[ 教学重点]铜、银、锌和汞的单质及重要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Cu (Ⅰ)和Cu(Ⅱ)及汞(Ⅰ)和汞(Ⅱ)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Cu (Ⅰ)和Cu(Ⅱ)及汞(Ⅰ)和汞(Ⅱ)的相互转化[ 教学时数]6 学时[ 教学内容]1. 铜族元素2. 锌族元素[教学方法与媒体]讲解,ppt展示22-1 铜族元素的通性22-1-1 铜族元素的通性周期系第一副族元素(也称为铜族元素)包括铜、银、金三个元素。
表22—1汇列了铜族元素的基本性质。
1、活泼性:铜族元素的金属活泼性远小于碱金属。
它们的价电子层结构为(n-1)d10ns1。
从最外电子层来看它们和碱金属一样,都只有一个s电子。
但是次外层的电子数不相同,铜族元亲次外层为18个电子,碱金属次外层为8个电子(锂只有2个电子)。
由于18电子层结构对核的屏蔽效应比8电子结构小得多,即铜族元素助原子的有效核电荷较多,所以本族金属原子最外层的一个s电子受核心荷的吸引比碱金属要强得多,因而相应的电离能高得多,原子半径小得多,密度大得多等等。
由Cu→Ag→Au活泼性递减;由Na→Cs金属活泼性递增。
2、氧化态从表中可以看出铜族元素的氧化数有+1、+2、+3三种,而碱金属的氧化数只有+1一种。
这是由于铜族元素最外层的ns电子和次外层的(n-1)d电子的能量相差不大的缘故,如铜的第一电离能为750kJ/mol,第二电离能为1970kJ/mol,它与其它元素反应时,不仅s电子能参加反应,(n-1)d电子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失去一个到二个,所以呈现变价。
碱金属如钠的第一电商能为499kJ/mol,第二电离能为4591kJ/mol,ns与次外层(n-1)d能量差很大,在一般条件下很难失去第二个电子,氧化数只能为+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稳定性高,不溶于水,有毒。 可通过高温加热Cu和O2直接反应,或Cu+与碱反应 得到,还可以通过下列反应制得
2Cu (OH ) 2 4 葡萄糖 Cu2O
分析化学上利用这个反应测定醛,医学上利用这个 反应检查糖尿病 由于制备方法和反应条件不同,Cu2O晶粒大小各异, 因晶格缺陷的差异,颜色不同,呈现多种颜色:黄、 红、深棕色。
从电离势看:Ag比Cu活泼,但是 单质的化学活性不能只根据电离势的 大小来衡量,因为化学反应常受各种 外界条件的影响,应该对反应过程作 综合考虑。
玻恩——哈伯循环计算:
Cu Ag Au 503 531 631 M(s) M+ (aq)所需总能量按铜、银金顺序 依次增大,即形成M+ (aq)的活性依次降低,所 以金属性质越来越不活泼。
22-1-2 、金属单质
一、存在和冶炼(自学) 二、性质和用途: 物性:
(1)颜色:Cu,Ag,Au的颜色依次为紫红色,银白色, 黄色 (2)常温下均为晶体,具有密度大,熔沸点高的特点 (3)良好的延展性和优良的导电、导热性。其中,银 的导电、传热性是所有金属中最好的,铜居第二位。 (4)形成合金:其中铜合金最多 青铜(Cu,Sn,Zn);黄铜(Cu,Zn);白铜(Cu, Ni,Zn)
5、离子的颜色
通常是低价无色,高价呈色。 Cu+,Ag+—无色;Cu2+—浅蓝色; Au3+—棕色 这种显色情况与其电子层结构有关。除了 Au3+,Cu2+ 是d8,d9结构外,余者均为d10饱和结构,d8,d9这种高 氧化数的离子由于具有不饱和d电子结构,其中d电子易 在可见光照射下,发生d-d跃迁,所以它们的化合物有 颜色。
化学性质:
1、与氧的反应
Cu O2 CuO
在潮湿空气中放置后,铜表面会慢慢生成一层绿色铜锈
Ag,Au不具有此性质,但 Ag+H2S→Ag2S(黑色)
2、与卤素反应:
3、 在电位序中,铜族元素都在氢以后,所以
不能置换稀酸中的氢。
a)在有氧存在时,铜可缓慢溶解于稀酸中。
2Cu 4 HCl O2 2CuCl2 2 H 2O 2Cu 2 H 2 SO4 O2 2CuSO4 2 H 2O 2Cu 8 HCl (浓) 2 H 3 [CuCl4 ] H 2
(2) Cu 2+
( a)加还原剂/沉淀剂
Cu +
欲使反应向Cu2+→Cu+进行。可采取:
2Cu 2 4 I 2CuI I 2 Cu 2 e Cu I 2 2e 2 I
0.158 V 0.535 V
定量计算:
设平衡时:[Cu2+]=1mol· L-1,[I-]=1mol· L-1 12 Ksp 1 . 27 10 12 1 CuI [Cu ] 1 . 27 10 m ol L 1 [I ]
Cu 2 (OH ) 2 SO4 8 NH 3 2[Cu ( NH 3 ) 4 ]2(深蓝色) SO4 2OH 2
(4)硝酸铜/ Cu(NO3)2
Cu( NO3 ) 2 3H 2O, Cu( NO3 ) 2 6H 2O, Cu( NO3 ) 2 9H 2O
无水硝酸铜,亮蓝色,是一种易挥发的固体,在真空中升 华。气态时,Cu(NO3)2单体为平面正方结构,每个Cu 原子与四个氧原子相连,冷凝时则发生聚合。
Au
3
/ Au
1.68(V ), 1.00(V ) AuCl / Au
4
4) Cu,Ag,Au在强碱中均很稳定。
22-1-3、铜族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一、Cu(Ⅰ)的化合物: Cu+是d10结构,故Cu(Ⅰ)的
化合物一般无色,具有抗磁性。
(1) 氧化物(Cu2O):共价化合物,弱碱性。
I 2 2e 2I
2 -
-
A 0.536 V
Cu I e CuI
A 0.86V
由于I-存在,使Cu2+氧化性大大增强,从 而使Cu 2+能氧化I- ,且反应可以进行得很 完全,可利用此碘量法测定Cu2+的含量。
(3)硫化物(自学)
Cu2S的溶解度在Cu(Ⅰ)盐中最小,但能溶于热 浓HNO3和氰化钠溶液中
3、电极电势 Cu K
/ Cu
0.52 V
/K
2.925 V
铜族元素的电极电势比碱金属高得多, 所以铜族元素的化学活性远小于碱金属。
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
从Cu→Au原子半径增加不大,而核电 荷却有明显增加,次外层18电子的屏蔽 效应又较小,即有效核电荷对价电子的 吸引力增大,因而金属活泼性依次减弱。
2、氧化数
铜族氧化数有+Ⅰ、+Ⅱ、+Ⅲ,而碱金属的氧化数只 有+Ⅰ。 这是因为铜族ns电子和(n-1)d电子能量相差不大, 在与其他元素化合时,不仅ns电子能参加成键,在 一定条件下,(n-1)d电子也可部分参加成键,因此 可表现几种氧化态。 碱金属ns与(n-1)p能量差大,在一般条件下很难 失去第二个电子,氧化数只能为+Ⅰ。
化学性质:
a)歧化
Cu2O H 2 SO4 (稀) Cu2 SO4 H 2O
Cu2SO4 = CuSO4+Cu
电极电势:
b) Cu2O溶于氨水
工业上利用[Cu(NH3)2]Ac吸收CO,见书705页。
(2)CuX:除CuF(易歧化,未曾制得纯态)是红
色外,其余三者是白色、难溶于水的化合物,溶解度按 Cl,Br,I顺序降低。
c)银和酸反应与铜相似,但更困难。
2 Ag 2H 2 SO4 (浓) CuSO 4 SO 2 2H 2O
d)金只能溶解在王水(HNO3:HCl=1:3)中
Au 4HCl HNO3 HAuCl4 NO 2H 2O
氧化剂:HNO3;配合剂: HCl H [ AuCl4 ]
H2O 结构: [Cu(H2O)4]SO4·
可见水分子的结合力不完全一样。
性质:
a)无水CuSO4 白色粉末,不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和
乙醚),具有很强的吸水性而显特征蓝色(干燥剂)。
b)
K CuSO4 923 2CuO 2SO2
c) CuSO4水溶液易水解,水解显酸性,配制时常加少 量的酸。 d) 2CuSO4 2 NH 3 H 2 O ( NH 4 ) 2 SO4 Cu 2 (OH ) 2 SO4 (浅蓝色)
制备:
CuCl,CuBr,CuI都可用适当的还原剂(如SO2, SnCl2,Cu)在相应的卤素离子存在下还原Cu2+而制得。
用铜粉作还原剂时,因难溶的CuCl附着在Cu的表面, 反应很快就停止了,为使反应得以继续进行,加入浓 HCl使CuCl溶解,生成[CuCl2]-,可使反应进行得相应 完全,然后加水使溶液中Cl-浓度变小,[CuCl2]-被破坏, 重新生成大量的CuCl。
常见的配合物: Cu(NH3)42+、CuX42-(无CuI42-)、Cu(CN)42-。
三、Cu(Ⅰ)和Cu(Ⅱ)相互转化 (1) Cu+ Cu2+ (歧化反应)
右 左,发生歧化:
Cu
2 0.158
Cu 0.522源自Cu平衡常数很大,说明歧化反应很完全,达平衡时[Cu+] 只占[Cu2+]浓度的1%。
CuX 稳定性比较低
+ 在空气中 [Cu(NH3)2] 氧化 无色
2
[Cu(NH3)4]2+
深蓝色
二、Cu(Ⅱ)的化合物
Cu2+离子具有d9电子构型, 顺磁性,有颜色。 水合 离子Cu(H2O)62+是蓝色,常写成Cu(H2O)42+。
(1)氧化铜和氢氧化铜
CuO: 制备:Cu (OH )2353 363kCuO H 性质: a)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热稳定性高。
反应之所以能够发生,是因为Cl-与Cu+形成了 较稳定的配离子[CuCl4]3-使 的平衡向右移动。
b)铜易被HNO3、热浓H2SO4等氧化性酸氧
化而溶解。
Cu 4 HNO3 (浓) Cu ( NO3 ) 2 2 NO2 2 H 2O 3Cu 8 HNO3 (稀) 3Cu ( NO3 ) 2 2 NO 4 H 2O Cu 2 H 2 SO4 (浓) CuSO 4 SO 2 2 H 2 O
CuCl2: a、结构--页图22-1)
共价化合物,链状(见书707
b、颜色:在水溶液中,存在平衡:
[Cu(H2O)6 ]2+(蓝)
2-(黄绿) CuCl ( 绿 ) [CuCl ] 2 4
Cl
Cl
很浓的溶液为黄绿色,浓溶液为绿色,稀溶液为蓝色。
c) CuCl2在空气中易潮解,不仅易溶于水,而且易 溶于乙醇和丙酮 d)无水CuCl2加热可分解
ΔH:
用电极电势说明:
从电势图(P699-700)还可以看出,在酸 性溶液中,Cu+和Au+均不稳定,容易 发生歧化反应
4、形成共价化合物及配合物的能力
由于铜族元素的离子具有18电子层构型,有很强的 极化力和明显的变形性: (1)容易形成共价化合物。 (2)由于ns、(n-1)d能量相近,易于成键,并且(n1)d电子部分或全充满,屏蔽作用小,有效核电荷较大, 对配体提供的电子对有较强的吸引力,形成的配合物 很稳定。 碱金属没有空轨道,很难形成配合物。
说明高温下Cu(Ⅰ)比Cu(Ⅱ)稳定。氧化物和 卤化物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