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部分策略与技巧第1关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突破策略与技巧课件
通用版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1部分核心突破专题1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 按三分法,第一种人生态度,可用“逐求”二字以表示之。 此意即谓人于现实生活中逐求不已:如饮食、宴安、名誉、 声、色、货、利等,一面受趣味引诱,一面受问题刺激,颠 倒迷离于苦乐中,与其他生物亦无所异;此第一种人生态度 (逐求),能够彻底做到家,发挥至最高点者,即为近代之西 洋人。他们纯为向外用力,两眼直向前看,逐求于物质享受, 其征服自然之威力实甚伟大,最值得令人拍掌称赞。他们并 且能将此第一种人生态度理智化,使之成为一套理论——哲 学。其可为代表者,是美国杜威之实验主义,他很能细密地 寻求出学理的基础来。
• 第二种人生态度为“厌离”。第一种人生态度为人对于物的问题。第三 种人生态度为人对于人的问题,此则为人对于自己本身的问题。人与其 他动物不同,其他动物全走本能道路,而人则走理智道路,其理智作用 特别发达。其最特殊之点,即在回转头来反看自己,此为一切生物之所 不及于人者。当人转回头来冷静地观察其生活时,即感觉人生太苦,一 方面自己为饮食男女及一切欲望所纠缠,不能不有许多痛苦;而在另一 方面,社会上又充满了无限的偏私、嫉忌、仇怨、计较,以及生离死别 种种现象,更足使人感觉人生太无意思。如是,乃产生一种厌离人世的 人生态度。此态度为人人所同有。世俗之愚夫愚妇皆有此想,因愚夫愚 妇亦能回头想,回头想时,便欲厌离。但此种人生态度虽为人人所同具, 而所分别者即在程度上深浅之差,只看彻底不彻底、到家不到家而已。 此种厌离的人生态度,为许多宗教之所由生。
备考策略
• 树立一种观念,具备两种心态。 • 一种观念:论述类文本阅读检测考生阅读理解力,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和分析判断能力。考查的是逻辑思辨、抽象思维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 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的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其题目设置的出 发点,命题是着眼于考查语文能力而创设的。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阅 读时,不应受与之相关的旧有知识的影响,而应根据选文提供的信息, 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两种心态:一是专注,阅读时精神要高度专注 集中,从文中甄别筛选整合相关信息,从而准确迅速地发现问题作出判 断;二是仔细,命题涉及的信息均来自选文,它往往在极细微处设置考 查项,作答时必须仔细比对文章内容和命题信息。
【备战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语文教案:专题二必考论述类文本阅读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语文教案:专题二必考论述类文本阅读2017年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变化较大:一是3套全国卷在命题思路上均非常有层次性,第1题侧重对原文内容的理解,第2题侧重对文本论证方面的把握,第3题侧重对文本观点的迁移推断;二是题目难度加大,特别是第2、3题。
针对论述类文本阅读命题变化了的新形势,备考时不能沿袭“旧法”,而应及时调整思路,对每个新题型分别进行深度剖析,以明其考查实质,通其解题技法,力争9分题目不丢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①《周易》传说为周文王所作,它被国人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西方的古典传统来源于古希腊时代。
这个时代的古典主义原则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点:简约、对称、节制。
在这些美学原则的背后,隐含着古希腊人对完美以及理想形式的追求。
用古希腊的古典主义美学原则解读《周易》乾坤二卦中体现出的古典美,可以探访两种文明之间深层的相似与不同。
②《周易》的简约之美不言而喻。
就大的方面看,它取象以尽意。
就小处来看,《周易》卦爻辞简约的特点更是制造出语言十足的张力,字如千钧,意象饱满,意蕴深厚。
以坤卦的初爻辞为例,“履霜,坚冰至”,杨静池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认为此爻讲行旅之人的旅程及在途中的艰难。
《文言》则将此爻用于人伦,认为弑君、弑父之事的发生,非一朝一夕之故。
依此例可以得见,《周易》卦爻辞简约之下藏有丰富的意蕴,其用词简约制造出语言十足的张力美。
③在有关古典主义美学原则的论述中,“对称”这个概念往往与其他概念紧密相连,如秩序、匀称、和谐等。
在古典主义美学的奠基者贺拉斯那里,则被称为“合式”,强调作品各部分之间的有机协调,从而构成首尾贯通的和谐整体。
对称和谐在乾卦中有着完美的体现。
首先,乾下乾上构成全阳爻,光辉灿烂,没有瑕疵。
其次,六爻之间上下呼应,形成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对称关系。
再次,每两爻一组,象喻天、地、人的联系与互动,究其终是看人在天地构成的时空维度中如何做到静则专、动则直,以悠游于天地间,达到天地人的和谐统一。
2017全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策略和技巧
二、精心研制备考策略,抓住三个关键 关键:每一节课都能精准设计 怎么查?怎么补?
模拟考试
学
套题练习
生 错
日常检测
误
提炼共 性问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确定专 题名称
专题讲 解
专题训 练
二、精心研制备考策略,抓住三个关键
料立意可选、开放性。
• 古诗一选择题一主观题 • 名句题稳定
考核目标修订
考核能力目标表述学科化
识记
原:指识记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 名篇。
64篇背诵课文与2016年同
考核目标修订
考核能力目标表述学科化
语文考试内容改革举措
研发论证使用新题型:古代文化常识题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语文考试内容改革举措
研发论证使用新题型:材料填充题 要求: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言连贯,逻辑严密,语句
通顺。 材料:……但是,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掘到可以确证是夏代之前的铜器。因此,这些记载还只能视为传说。 试题:……它们出土的地点正好是古书中所说的夏代开采铜矿之地,因此,可以确信, ③ 。
通用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部分策略与技巧第1关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突破策略与技巧课件
• 1.圈注论点句
• 论点是指作者在文章中发表的观点。一般是一文一个中心论 点。在整个论证过程中,紧紧围绕着这个论点来展开议论。 论点通常用判断句表达,也有短文找不到论点句的,这是潜 在论点的写法。一般来说,论点的提出,有时在文章的开头, 这就是所谓的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有时在文章的结 尾,就是所谓的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论述中心的写法。 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而言 之”“总之”“因此”“归根结底”等表总结性的词语。有 时候论点在文章的中间,有时候文章标题就是全文论点。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⑦汉代以后中国的文 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 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 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 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 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从 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⑧
• 2.圈注论据句
•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可行性的依据。
• 议论文中的论据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选用有代表性的事 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充当,称为事实论据;一类 是人们公认为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原理、定律等,称 为道理论据。因此,在阅读时,圈注“如”“例”等句可迅 速把握事实论据;圈注“如果……那么”等表比较、对比、 引述等句可迅速把握道理论据。这样可迅速把握文本主要内 容及其观点。
(摘编自朱凤翰《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 读文示范
• 1.①处画线句子阐释了“殷墟甲骨文”的概念,有助于对文 章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2017全国卷二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
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 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 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 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 化已无关系。
• B.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 间社会变化很快。
•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 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 速变化的标志。
• C.青花瓷外销掀起世界性的中国风,可见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 影响起了重要作用
• 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 放和进步。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 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 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 D.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 多元转型。
• 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 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 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
• D.青花瓷在明代引领了世界时尚,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注重 社会的多元和开放。
• 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 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
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 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摘编自 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通用版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部分策略与技巧第2关文言传记阅读突破策略与技巧课件
傅珪假装不知道,拿着圣旨说:“谁是大庆法王,胆敢与至尊的皇上写在一起,这 是大不敬的事情。”皇帝下诏令不追究这件事,番僧求田地的事情也最终停止。傅 珪平时就像一个木讷的人。但到面对大事时,却毅然坚持,别人不能改变他的想法, 最终因此触怒受(皇上)宠爱的权贵而离职。教坊司臧贤请求更换牙牌,标准像朝廷官 员一样,又请求改铸方印,傅珪阻止没有施行。臧贤就经常在宦官中肆意诽谤他, 希望能让傅珪离职。御史张羽上奏云南灾情,傅珪于是极力论说四方灾变的可怕。 八年五月,又上报四月的灾情,傅珪于是说:“整个二百四十二年,灾变不过六十 九件。现在从去年秋天以来,地震动天打雷,冰雹降落星宿坠落,龙虎出现,地裂 山崩,共四十二件,而水灾旱灾还没有计算在内,灾害没有比现在更厉害的了。”
• 读文示范 • 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言传记,阅读这类文言文需要抓住 人物的任职经历和主要事迹,分析人物性格和精神品质。 • 步骤一:关注开头,初识主人公形象 • 请用双横线画出开头表现(或概括)主人公相关情况的语句。 • 步骤二:分析结构层次,把握主人公经历 • 请用双竖线给本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 • 第一层:写傅珪早期任职经历以修典为主。 • 第二层:写傅珪任职礼部,巧妙劝谏。 • 第三层:写傅珪守正不阿,坚持己见,触怒权贵。 • 第四层:写傅珪直言上书,得罪权贵,被迫退休。
19分(翻译10 分)
断句、文化常识(礼部、教坊司、 19分(翻译10 人物传记 节选 致仕、两京)、概括和分析、翻 自《明史·傅珪传》 分) 译 断句、文化常识(登进士第、兵 19分(翻译10 人物传记 节选 部、庙号、太子)、概括和分析、 自《宋史·孙傅传》 分) 翻译
年份
2015全 国卷Ⅱ
文本选材
第五层:写傅珪得到御史卢雍的大力称赞和推荐。 第六层:写傅珪去世,得到朝廷追赠。 步骤三:巧借阅读分析概括题,扫清阅读障碍 以第 3 题 B 项为例: 傅珪 任职礼部 , 劝谏讲究策略 。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 点明对应区域 交代形象特征 于 屡有争端,上奏增多 ; 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倾 , 他佯 由此可推断出相对应区域的大体意思,扫清了阅读 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 , 不理会给地的事第2关 文言传记阅读突破策略与技巧
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必备
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必备一是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把握;二是将第一轮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将已经把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三是要把握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把握解题方法,初步形成应试技巧。
在二轮复习中,主要任务是:查漏补缺;构建各章节的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发展学生能力特别是应试能力。
要完成这些任务,我们最重要是讲究复习效率。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技巧1、看淡分数。
别人考得好,说明他的问题在这次考试中没有暴露出来,任何一次考试的名次都代表不了高考的名次,高考前,自信是最终胜利的保障。
2、抓纲务本。
抓纲,就是重视考纲、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因此是考生备考最重要的文件。
务本,指的是在最后复习阶段的时候,要注意抓基础,回归教材。
3、仔细演练真题。
在演练真题后,要仔细对照答案,了解参考答案怎么做的,我是怎么做的,对每一个答题步骤及给分情况都要多动脑,多思考,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你的成绩。
在做过几套真题后,就会感到,高考题就是那么回事儿,在高考时会有一种曾经相识的感觉,这样你就揭开了高考题的神秘面纱。
4、明确复习重点。
每个考生都基本了解自己的强处和弱点,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出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最大限度地做到不偏科,最后复习时间各科投入时间要有大致安排,各科占多大比重,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做一个规划,这一点非常重要。
5、不要疲劳备考。
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
6、二轮复习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掌握;二是将第一轮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三是要把握高考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解题方法,初步形成应试技巧。
7、三个原则:选题要"精"、做题要"准"、纠错要"实"。
建议高三家长们这时要注意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他能不疾不徐地充满自信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2017浙江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讲练) 高考第2大题 (二) 第1节 考点2 赏析语言 含答案
考点二 赏析语言(2015·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1《捡烂纸的老头》),完成后面的问题。
赏析文中画线部分。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题考查鉴赏语句。
首先从表现手法上分析,这里运用了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写老人的情绪变化,细腻生动。
其次,因为这是一个独立的段落,还要从结构上分析其作用:交代事件结局,与前文呼应。
最后一句重复他的口头禅,强化其怪异的性格。
考生甲没有结合着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而考生乙分析的角度不全面,致使得分较低。
【答案】(1)运用神态、动作和语言等多种描写手法,揭示了“老头”从愠怒失意到自我宽慰的情绪变化,描写细腻生动,富有戏剧效果。
(2)交代“打架”事件的结局;“老头”的行为、情绪、言语恢复故态,与之前的叫阵形成对照,也与前文的惯常言行呼应,强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手法赏析“3步走”(针对“短板一”)第1步:准确判断并指明语段所运用的手法。
第2步:结合着文本具体阐述语段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
第3步:结合着手法的表达效果,阐述运用该种手法的艺术效果。
二、多角度赏析语言(针对“短板二”)1.关注关键词语: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两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出来的。
2.准确分析修辞: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3.巧抓艺术手法: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等。
4.关注句式特点:常见的句式特点有排比句、反问句、双重否定句、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等。
2017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备考战略+
研究考纲,明确方向。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
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迷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 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 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 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 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研究考纲,明确方向。
A.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现代汉语的字音,字形,默写。
研究考纲,明确方向。
重视默写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研究考纲,明确方向。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 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迷,不复得路。
研究考纲,明确方向。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 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 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与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 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 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10年北京卷)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 行路难”所表达的死想感情。
(08年北京卷)四个“读”字的运用,有什么丰 富而深刻的含义?
研究真题,追本溯源。
精心选编训练素材,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优秀试题标准:“一新二有三不” 【新颖】在试卷中要避免陈题出现,这是首位的要求。 【有味】一道好的试题,往往考查数个知识点,设计巧 妙,但并不意味着转几个弯,因此有味与难度无关。 【有坡】所设置的问题应该有坡度,做到有易有难,有 很好的区分度。 【不偏】试题考查学科的主干知识,即高考可能考的内 容。 【不怪】怪和新颖有时较难区别,某些试题,形式上与 众不同或设问方式非常特殊,但高考不可能以该形式出 现,就应定为怪。
通用版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部分策略与技巧第1关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突破策略与技巧实战演练
第1关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突破策略与技巧(2016·广东广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国内外学界在讨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时,首先就会想到古代的朝贡制度以及中国中心主义,由此关注起中国儒家的天下观。
不过,天下观只是儒家的世界秩序学说,在涉外实践中如何实现理想的世界秩序,儒家学者们还提出了一套涉外理念与之配合。
儒家的天下观旨在构建理想的“天下”秩序。
要使“天下”有序,就要“协和万邦”。
《尚书·尧典》中记载,帝尧家族内部关系融洽后,又先后在各部落以及更远的外邦间次第推行德治与仁爱,使各部落以及外部邦国和平有序。
儒家把“和”看作是处理中国与外国关系的思想准则。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即“和”是天下通行的道理,是天下各安其所的交往方式。
而“和”的本质是“仁”,“仁”不仅适用于人际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关系。
《左传》将这种“仁”推及国家间的关系,认为“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儒家崇尚和谐,强调“和为贵”。
如何达到“和为贵”?其中的重要途径是“和而不同”。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而不同”,在处理国家间的关系上,就是要允许、承认并尊重各国间的文化、信仰和制度的不同,求同存异,从而达到和谐共处。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尽管儒家主张“天下一家”,但后世儒者却多主张“王者不治夷狄”。
他们旨在阐述“中国”帝王不要去直接统治“夷狄”,应与“夷狄”各守其境,和平相处。
所以,即使是明朝派遣郑和率领庞大水军巡游东南亚以及印度洋诸国时,他们也是秉持着“圣王”对于“夷狄之邦,则以不治治之”的坚定理念,来处理与这些国家间的政治关系的。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还要处理好“王道”与“霸道”之间的关系。
所谓“王道”,就是用道德来感化四夷。
孔子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而“霸道”,则是使用武力以制服四夷。
儒家并不是完全排斥武力的使用,而主张“以力辅仁”。
《左传》曾谈到军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兵之设久矣,所以威不轨而昭文德也。
(通用版)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2部分 策略与技巧 第4关 小说阅读突破策略与技巧实战演练
第4关小说阅读突破策略与技巧(2016·安徽“皖南八校”二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查尔斯[美]雪莉·杰克逊劳瑞上幼儿园那天起,我心里明白生活从此要发生些变化了。
他回家时把前门砰的一声推开,帽子先扔了进来,嗓门变得粗声粗气:“有人在家吗?”午饭时他出言不逊,又打翻了小妹妹的牛奶。
“幼儿园里怎么样?”我故意漫不经心地问道。
“还行。
”“你学到什么东西了?”丈夫问。
劳瑞冷冷地翻了丈夫一眼,说:“没有学任何东西。
”“但是老师打了一个孩子的屁股。
”我问:“这孩子是谁呀?”“查尔斯,”劳瑞想了片刻回答,“他淘气。
老师打了他的屁股,还罚他站。
哦,他太淘气了。
”“他干了什么啦?”我追问道,但是劳瑞已经爬下椅子拿起一块饼扬长而去。
第二天吃午饭时劳瑞一坐下就宣布:“查尔斯今天打老师了。
”“天哪!他又挨打了吧?”“他当然挨打了,”劳瑞转向他父亲,“瞧这儿!”他父亲抬起头:“干嘛?”“往下看——看我的大拇指!唉,你真是个大傻瓜。
”他哈哈大笑起来。
我赶紧岔开:“查尔斯干嘛打老师?”“老师要他用红蜡笔画,查尔斯偏用绿的,他就打老师了,老师就打他屁股了。
老师还不让别的小朋友跟他玩,可是别的小朋友还是跟他玩。
”第三天,查尔斯在玩跷跷板时把一个小女孩的头撞出血了,课间休息老师不许他出去玩;星期四查尔斯又被罚“立壁角”,因为他在故事课上不停地拿脚跺地板;星期五查尔斯乱扔粉笔而被剥夺了写黑板的权利。
星期六我同丈夫商量说:“把劳瑞放在幼儿园里看来并不好,这个叫查尔斯的孩子,听上去可对他没什么好影响。
”“没事,”丈夫安慰我说,“世界上总有像查尔斯这样的人,晚碰到不如早碰到。
”星期一,劳瑞回家比往常晚:“查尔斯今天给留下来了,所以大家都回来晚了。
”“这个查尔斯长得什么样?”丈夫问。
“他个子比我大。
他没橡皮。
他从来不穿外衣。
”星期二,劳瑞突然告诉我们:“有个人今天来看老师。
”“是查尔斯的妈妈吧?”丈夫和我不约而同地问道。
高考语文二轮专项突破之论述类文本阅读高分攻略
高考语文二轮专项突破之论述类文本阅读高分攻略论述类文本阅读高分攻略一.知晓解题三部曲1.锁定关键词、关键句。
2.回归原文定位,找出相应区间。
3.进行信息比对,发现信息差别。
二.明白三种转述方式选项设置常用的转述方式主要有三种:概括式转述、具体式转述、同义变式转述。
三.熟知四种命题手段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文本原句进行了改装、重组,这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1.“删”,即删除原文句子中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句子原意。
2.“漏”,即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3.“改”,即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4.“凑”,即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
四.掌握十三种命题形式1.偷换概念2.无中生有3.强加因果4.因果颠倒5.夸大事实6.扩大范围7.以偏概全(选项以部分替代整体或遗漏了信息)8.颠倒是非9.表述绝对化(注意条件与结论,注意“就”与“才”)10.张冠李戴(混淆对象)11.答非所问(注意题干,选项于题干而言“答非所问”)12.混淆已然和未然(混淆已发生的与未发生的)13.混淆或然和必然(混淆或许发生的与必然发生的)五.灵活运用四重比对1.比对词语,看选项是否偷换词语概念。
2.比对句子,看选项是否偷换句意。
3.比对句间关系(分句间、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
4.比对论据和结论,看论据是否合理,结论是否成立。
六.掌握十二种信息“变形”方式“正确选项”指的是符合原文意思的选项,“变形”是指在符合原文意思的前提下,常常对语句做最大限度的外形变化,来个“似非而是”; “错误选项”指的是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选项,它在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前提下,常常对语句对最小限度的外形变化,来个“似是而非”。
一道题目中,三个选项“似非而是”,一个选项“似是而非”,常常让人云里雾里,分不清真假。
“错误选项”人们都很重视,不但每道题都有解析,系统总结也随处可见;而“正确选项”的“变形”处理,虽很重要但常被人忽略,所以对其进行专门探讨有其必要性。
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
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论述类文本阅读属于议论文阅读范畴,所以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1.速读全文,把握中心观点。
首先要求抓住标题,明确话题、观点、重点。
如2017年全国卷(Ⅲ)论述类文本《留住乡愁》,论题是“乡村的城镇化与乡愁”,体现了作者对当今我国乡村在如火如荼的城镇化进程中所突现问题的批判性思考,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建设新理念。
时代性和人文性,是高考论述类文本选材的重要特征。
其次要求抓住事关要旨和结构的重要语句,抓住表述中心观点和分论点的语句、表现文章层次变化的语句。
《留住乡愁》第一段提出基本观点: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第二段论说要“留住乡村记忆”: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
第三段论说要“呵护乡村记忆”: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第四段论说要“活化乡村记忆”: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
2.以图串文,把握逻辑关系。
首先整体把握,要求能够抓住文章的结构框架,把握作者的中心观点和分论点的关系等。
《留住乡愁》首段总领全文,既指出主要问题,也提出了基本观点。
作者观点中有三个针对“乡村记忆”的关键词:“留住”、“呵护”、“活化”。
第二段先论及“乡村记忆”的两种形态(“物质文化记忆”、“非物质文化记忆”)及两者间的关系,再论及“乡村记忆”的功能。
然后,简要论述了如何“留住乡村记忆” 第三段先略及必要性,再着重谈“呵护乡村记忆”的做法。
谈做法,先概括,再举例论说。
第四段先通过比较“活化”与“留住”、“呵护”的不同(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借此论说了“活化乡村记忆”的必要性,再论及“活化乡村记忆”的做法。
2017版高考语文(全国)一轮复习文档:论述类文章阅读 专题二考题突破 含答案
一、读文:勾画圈点,整体把握论述类文章阅读是一种信息型阅读,以提取整合文中重要信息为目的。
虽说读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是,如果能辅以勾画圈点,把文本中的重点内容标记出来,力求读通、读透、记住(从记忆的角度理解就是提取重要信息,对重要信息进行有效的编码,使工作记忆中的信息进入到长时记忆),那么,有利于整体把握文本,正确、快速地把握阅读材料。
1.要做好阅读前的准备.要给自己明确的心理暗示,要张弛有度,克服紧张心理,集中注意力.2.边读边勾画圈点出下面的内容。
(1)圈点出文中重要的句子。
这些重要的句子是指:①统摄全篇,或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即文眼句、中心句、总结句等。
②使用了修辞、内涵丰富的句子。
③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
(2)圈点出文中重要的词语。
这些重要的词语是指:①反复出现的词语,它往往是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②陈述对象转换的词,它们的变化往往体现了行文的思路,抓住这一点有利于理清文章及其段落的思路.③论点与论据.论点是论据的统帅,论据为论点服务。
在提问中,对论点发问则答题的要点是论据,反之亦然。
④限定性的词语、定语与状语,如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语(如多数、少量、凡是、所有、都、全、几乎等),又如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如基本、最、非常等程度词,迄今为止、如果、可能、一定等已然、未然、或然词语)。
3.提取圈点内容,整体把握文意和思路。
圈点的目的是把握文章的整体及理清文章的思路.在前面勾画圈点的基础上看看文章的核心话题是什么,基本观点包含的是什么内容,全文的思路是怎样的. 阅读示例:中国历代正史错误!记“礼乐"史。
有心研究中国错误!的人错误!进入正史的错误!中寻宝。
不娴熟古汉语,不养成阅读四库音乐文献习惯的人,则不能治中国音乐史。
画线句子点明了正史的音乐史在研究中国音乐史中的作用.“音乐史”出现两次,表明论述对象。
“皆”,全部;“必”“须",肯定。
最新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语文教案:专题二必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语文教案:专题二必考论述类文本阅读2017年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变化较大:一是3套全国卷在命题思路上均非常有层次性,第1题侧重对原文内容的理解,第2题侧重对文本论证方面的把握,第3题侧重对文本观点的迁移推断;二是题目难度加大,特别是第2、3题。
针对论述类文本阅读命题变化了的新形势,备考时不能沿袭“旧法”,而应及时调整思路,对每个新题型分别进行深度剖析,以明其考查实质,通其解题技法,力争9分题目不丢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①《周易》传说为周文王所作,它被国人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西方的古典传统来源于古希腊时代。
这个时代的古典主义原则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点:简约、对称、节制。
在这些美学原则的背后,隐含着古希腊人对完美以及理想形式的追求。
用古希腊的古典主义美学原则解读《周易》乾坤二卦中体现出的古典美,可以探访两种文明之间深层的相似与不同。
②《周易》的简约之美不言而喻。
就大的方面看,它取象以尽意。
就小处来看,《周易》卦爻辞简约的特点更是制造出语言十足的张力,字如千钧,意象饱满,意蕴深厚。
以坤卦的初爻辞为例,“履霜,坚冰至”,杨静池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认为此爻讲行旅之人的旅程及在途中的艰难。
《文言》则将此爻用于人伦,认为弑君、弑父之事的发生,非一朝一夕之故。
依此例可以得见,《周易》卦爻辞简约之下藏有丰富的意蕴,其用词简约制造出语言十足的张力美。
③在有关古典主义美学原则的论述中,“对称”这个概念往往与其他概念紧密相连,如秩序、匀称、和谐等。
在古典主义美学的奠基者贺拉斯那里,则被称为“合式”,强调作品各部分之间的有机协调,从而构成首尾贯通的和谐整体。
对称和谐在乾卦中有着完美的体现。
首先,乾下乾上构成全阳爻,光辉灿烂,没有瑕疵。
其次,六爻之间上下呼应,形成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对称关系。
再次,每两爻一组,象喻天、地、人的联系与互动,究其终是看人在天地构成的时空维度中如何做到静则专、动则直,以悠游于天地间,达到天地人的和谐统一。
浙江省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 第二部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
增分突破一
增分突破二
增分突破三
增分突破四
近年来,“通俗历史热”不断出现于媒体的报道之中。作
为一种关涉史学的文化现象,我们有必要从历史学的角度对 其进行考察。 “ 通俗历史热 ” 是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 后定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实际上通俗历史并非 “ 新生事物 ”,
增分突破一
增分突破二
增分突破三
增分突破四
明确“客观选择题”六大命题手段和九大命题陷阱
考生因不了解命题者设置选项所运用的命题手段及不能
准确锁定选项陷阱,往往导致答案“不准确”,下面我们就 从设置选项所运用的 6大手段及错误选项的 9大陷阱来复习, 以便考生在答案的“准确”上有所突破。
增分突破一
增分突破二
语言的转换意识还包括பைடு நூலகம்的文本关键词句不明显时,需
要我们迅速压缩概括每段内容,把其转换成自己理解的语句。
增分突破一 增分突破二 增分突破三 增分突破四
文本读完后,根据勾画的关键词句或浓缩的每段内容, 迅速串起各段内容,从而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本大 意,为阅读各题的四个选项时能迅速找出该内容在文章中的 大致位置做准备。
它以讲说形式流传的历史已经相当久远了。它广泛流行于民
间,是民众了解过去、熟悉历史、满足自身历史求知欲的主 要途径。一般情况下,这种历史的口头讲说是以十分平静的 方式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的,很少 “走热 ”。但是, 当商品经济趋于发达、文化教育发展迅速的时候,人们在从
增分突破一
增分突破二
增分突破三
增分突破四
事赖以谋生的职业活动之外,带有文化色彩的业余需求会随
之增长,对作为文化存在常见形态之一的历史知识,其 “ 求 解”欲望也会趋于强烈。这种社会需求的增长促使与时代发 展息息相关的史学不得不进行必要的适应性调整,从而在隔 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之外,衍生出一种以满足公众意愿为基 本出发点的通俗化的历史叙述 —— 口头的或文字的,并作为 用以“ 交换”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市场之上而日益 “走热 ” 。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通用版)知识专题突破(练习)专题十二 写 作 绝招34 Word版含解析
品读佳作,悟出真谛[作文题目](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夏明作品改动)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佳作赏读]奖惩之外,理性何在?2016·江西考生在“一考定终身”的魔咒下,分数不仅成为学生的“命根”,也刺激着家长敏感的神经。
对分数的过度崇拜,使不少家长在教育中急功近利,失去理智,进而简单地将奖惩与孩子分数的高低画上等号。
如此教育,显然背离了育人的初衷。
理性缺位,观念片面,又何谈教育?奖惩之风何以盛行?家长所秉持的教育理念难脱干系。
有一类家长,他们的孩子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成绩向来优异,久而久之,他们将孩子考高分视为理所当然之事。
于是,只要孩子的成绩名列前茅,他们便奉上鲜花与掌声;而如果孩子稍有失误,他们就大失所望,甚至用各种手段惩罚“不争气”的孩子。
在这种奖惩思维的引导下,孩子不知不觉地被灌输了“满分即一切”的功利思想,于是乎,埋头苦读圣贤书,陷入分数的囚笼而难以自拔。
还有一类家长,他们为孩子徘徊在及格线边缘的成绩而焦虑万分。
“不打不成才”的观念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孩子不及格的成绩就是引发他们怒气的导火索;可一旦孩子领回家的是61分,他们便觉喜从天降,一改往日的冷淡态度,想方设法奖励孩子。
在这样的教育中,孩子恐怕只惦记自己是得奖还是受罚,从来不去追问学习的真正意义。
两种观念虽来源于不同的家长,作用于不同的孩子,却暴露出家庭教育的通病——缺乏理性。
徒以奖惩论教育,折射出家长教育观念的狭隘,也隐藏着诸多弊端。
君不见,复旦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林森浩毒杀室友,北大学生吴谢宇成为弑母嫌犯,更有不少高才生因缺乏自立能力,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继续啃老……这都是“唯分数论”衍生出的恶果。
教育者们应当自问,这种简单粗暴的奖惩方式何时才能被淘汰出局?要培养出人格健全的人才,就必须铲除滋生以奖惩论教育这种观念的土壤。
最新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语文教案:专题二必考论述类文本阅读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语文教案:专题二必考论述类文本阅读2017年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变化较大:一是3套全国卷在命题思路上均非常有层次性,第1题侧重对原文内容的理解,第2题侧重对文本论证方面的把握,第3题侧重对文本观点的迁移推断;二是题目难度加大,特别是第2、3题。
针对论述类文本阅读命题变化了的新形势,备考时不能沿袭“旧法”,而应及时调整思路,对每个新题型分别进行深度剖析,以明其考查实质,通其解题技法,力争9分题目不丢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①《周易》传说为周文王所作,它被国人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西方的古典传统来源于古希腊时代。
这个时代的古典主义原则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点:简约、对称、节制。
在这些美学原则的背后,隐含着古希腊人对完美以及理想形式的追求。
用古希腊的古典主义美学原则解读《周易》乾坤二卦中体现出的古典美,可以探访两种文明之间深层的相似与不同。
②《周易》的简约之美不言而喻。
就大的方面看,它取象以尽意。
就小处来看,《周易》卦爻辞简约的特点更是制造出语言十足的张力,字如千钧,意象饱满,意蕴深厚。
以坤卦的初爻辞为例,“履霜,坚冰至”,杨静池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认为此爻讲行旅之人的旅程及在途中的艰难。
《文言》则将此爻用于人伦,认为弑君、弑父之事的发生,非一朝一夕之故。
依此例可以得见,《周易》卦爻辞简约之下藏有丰富的意蕴,其用词简约制造出语言十足的张力美。
③在有关古典主义美学原则的论述中,“对称”这个概念往往与其他概念紧密相连,如秩序、匀称、和谐等。
在古典主义美学的奠基者贺拉斯那里,则被称为“合式”,强调作品各部分之间的有机协调,从而构成首尾贯通的和谐整体。
对称和谐在乾卦中有着完美的体现。
首先,乾下乾上构成全阳爻,光辉灿烂,没有瑕疵。
其次,六爻之间上下呼应,形成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对称关系。
再次,每两爻一组,象喻天、地、人的联系与互动,究其终是看人在天地构成的时空维度中如何做到静则专、动则直,以悠游于天地间,达到天地人的和谐统一。
通用版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部分策略与技巧第2关文言传记阅读突破策略与技巧实战演练
第2关文言传记阅读突破策略与技巧(2017·江西鹰潭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何真,字邦佐,东莞人。
少英伟,好书剑。
元末盗起,真聚众保乡里。
十四年,县人王成、陈仲玉作乱,真赴告元帅府。
帅受赂,反捕真。
逃居坭冈,举兵攻成,不克。
久之,惠州人王仲刚与叛将黄常据惠。
真击走常,杀仲刚。
海寇邵宗愚陷广州。
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
赣州熊天瑞引舟师数万欲图真,真迎之胥江。
天大雷雨,折天瑞舟樯,击走之。
广人赖以完。
先是真再攻成,诛仲玉而成卒固守。
二十六年复围成,募擒成者,予钞十千。
成奴缚成以出。
真予之钞,命具汤镬,趋烹奴,号于众曰:“奴叛主者视此。
”缘海叛者皆降。
时中原大乱,岭表隔绝,有劝真效尉佗①故事者。
不听。
屡遣使由海道贡方物于朝,累进资德大夫、行省左丞。
洪武..元年,太祖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帅舟师取广东。
永忠至福州,以书谕真,遂航海趋潮州。
师既至,真遣都事刘克佐诣军门上印章,籍所部郡县户口兵粮,奉表以降。
永忠闻于朝,赐诏褒真曰:“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
若窦融、李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
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
尔真连数郡之众,乃不烦一兵,保境来归,虽窦、李奚让焉。
”永忠抵东莞,真帅官属迎劳,遂奉诏入朝。
擢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且谕之曰:“卿输诚纳土,不逆颜行,可谓识时务者。
”真顿首..谢。
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九年致仕。
大军征云南,命真偕其子兵马指挥贵往,规画军饷,置邮驿..。
寻命真为浙江布政使,改湖广。
二十年复致仕,封东莞伯,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②,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十八》,有删改) 【注】①尉佗:赵佗,曾任秦南海郡尉,《三国志·吴书·陆瑁传》中有“昔尉佗叛逆,僭号称帝”的记载。
②世券:又称铁券,是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A.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 B.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 C.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 D.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 解析:“已”是表时间的副词,前后应断开,据此可排除A、B两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圈注论点句 • 论点是指作者在文章中发表的观点。一般是一文一个中心论 点。在整个论证过程中,紧紧围绕着这个论点来展开议论。 论点通常用判断句表达,也有短文找不到论点句的,这是潜 在论点的写法。一般来说,论点的提出,有时在文章的开头, 这就是所谓的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有时在文章的结 尾,就是所谓的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论述中心的写法。 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而言 之”“总之”“因此”“归根结底”等表总结性的词语。有 时候论点在文章的中间,有时候文章标题就是全文论点。
[模板演示] 试题原文 (2016· 全国卷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 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①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 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②历史上, 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 《史 记· 殷本纪》 ,但 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 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 . .. 书· 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 ,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③ .. 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 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 是 1917 年王国维写了 《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及 《续 .. 考》 ,证明《史记· 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 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 .. . 本 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④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 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 夏本纪》 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
9分(客观 题)
2016 全国 卷乙
摘编自朱凤翰《近百 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 究》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 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 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9分(客观 题)
2016 全国 卷丙
摘编自周振鹤《历史 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 历史》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 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9分(客观 题)
• 一、什么是“圈点式”阅读法 • “圈点式”阅读法,是指把阅读材料的重点部分画出来,力 求读通、读懂、记住。从记忆的角度理解就是提取重要信息, 对重要信息进行有效的编码,使信息进入到长时记忆,有利 于整体把握文本,正确理解阅读材料。 • 二、圈点的范围 • 必考内容的现代文阅读,考查的是最基本的阅读能力。考生 常出现的失误是抓不住主要的东西,或语言概括不准确,不 全面,不明确。为了更好地备考,突破论述文阅读瓶颈,现 就“圈点式”现代文阅读做如下总结:
第二部分
应试高分策略
第1关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突破策略与技巧
栏目导航
命题情报 策略与技巧 实战演练
命题情报
• 近三年高考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题考查统计如下:
年份 2016 全国 卷甲 文本选材 考查点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 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 点、概括中心意思 赋分
摘编自格非《塞壬的 歌声》
• 3.圈注文中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 • 论证的结构思路是沿着逻辑思维的过程展开的。段落与段落 之间有清晰的逻辑关系,有的是并列关系,有的是递进关系, 还有的段落关系是纵横结合的逻辑关系。而这些往往有一些 标志性的语句。如“首先、其次”等引起的语句。如果没有 这样的语句,可标记每自然段开头句或结尾句,然后提取每 一段的主要信息,把握文脉。 • 4.勾画关键词 • (1)有助于理解文章的内容,提示信息的词语 • ①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括词(如 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 等表范围的词语);
• 2.圈注论据句 •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可行性的依据。 • 议论文中的论据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选用有代表性的事 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充当,称为事实论据;一类 是人们公认为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原理、定律等,称 为道理论据。因此,在阅读时,圈注“如”“例”等句可迅 速把握事实论据;圈注“如果……那么”等表比较、对比、 引述等句可迅速把握道理论据。这样可迅速把握文本主要内 容及其观点。
年份
2015全 国卷Ⅰ 2015全 国卷Ⅱ
文本选材
考查点
赋分
9分 (客观题) 9分 (客观题) 9分 (客观题)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 摘编自王芳《宋代 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 信用的特点与影响》 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摘编自陈望衡《艺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 术是什么》 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1.采用单一命题形式,以三道客观选择题形式出现,模式固定。 命题特点 2.考查点以“理解”和“分析综合”为主。
策略与技巧
• “圈点式”阅读法 • 高考对一般论述文章的考查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让考 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息,主动获取知 识,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知识,更 不是从专业知识理解的角度来考查。因此,我们只要读懂文 章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即可答题。为此,要养成良好 的阅读习惯:“圈点式”阅读法。让考生在有限的时间、有 限的精力内养成抓关键点的习惯,为后面的解题锁定比对区 间做好准备。
• ②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 常、总共等表程度的词语); • ③已然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间 的词语),或然必然(如果、可能、一定、或许、已经、将来、 正在、目前、如果、必然、预计等表判断的词语); • ④代词(这、那、它、其、如此等)。 • (2)文中反复强化的词 • 这类词往往是文章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意思。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 2014新课 摘编自王晓旭《美 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 标全国卷 的奥秘》 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 Ⅰ 中的观点态度 2014新课 摘编自张炜达《古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 标全国卷 代食品安全监管述 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Ⅱ 略》
9分 (客观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