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新教材知识分块探究(四)

合集下载

新教材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专题4硫及环境保护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专题4硫及环境保护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专题4硫及环境保护1.1二氧化硫的性质与应用 (1)1.2硫酸的工业制备浓硫酸的性质 (5)2.1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 (9)2.2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12)3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17)1.1二氧化硫的性质与应用本节教材位于专题四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的第一课时,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部分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知识,对本节内容的学习由一定帮助。

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后面《硫酸的制备和性质》的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且本节课以实验探究为主线,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继而引出二氧化硫的应用,体现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3、了解二氧化硫的应用。

核心素养: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学习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人文精神。

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学生复习上节课已学的内容,回顾初中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相关知识,并预习本课内容;教师准备本节需要的多媒体课件。

【引入】阅读课本,总结:哪些地方或哪些物质中含硫或硫的化合物?【学生活动】阅读并回答:火山附近【投影】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硫磺(S) 黄铁矿(FeS2) 石膏(CaSO4·2H2O) 芒硝(Na2SO4·10H2O) 硫化汞(HgS)的图片【讲解】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

【过渡】结合图片,总结硫的物理性质?【讲解】1、硫的物理性质: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设疑】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什么现象?生成什么物质?【讲解】2、硫的化学性质 S+O2== SO2 现象:剧烈燃烧,蓝紫色火焰【投影】资料卡:央视记者暗访福建古田银耳变白内幕每到了进补的季节,白色的银耳就会成为人们餐桌上一道佳品。

但中央电视台《生活》节目组的记者在福建、桂林和北京的一些市场发现,一些看起来非常白而又鲜亮诱人的银耳竟是经过特殊工序处理的。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全精心整理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全精心整理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全精心整理一、化学基本概念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应用的科学。

化学元素:一种由原子数目相同的原子构成的纯物质。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元素经化学反应形成的物质。

分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化合而成,具有稳定性质的最小化学单位。

原子:化学元素的最小粒子,包括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

元素符号:用来表示各种化学元素名称的符号,通常为拉丁文或拉丁文缩写。

化学式:用来表示物质成分和构成的符号、数字和字母写出的组合。

物质量:物质所包含的粒子数,或物质质量除以相应的质量单位(如摩尔)。

摩尔质量:1摩尔物质所含有的质量,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

分子式:描述化合物最简化学单位的一组化学符号,揭示物质分子中元素的数量和种类。

离子式:描述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物质电离成离子的组成式。

质量分数:用来表示某种元素在分子中所占的重量比例,以百分数表示。

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中各类元素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加和数,通常取相对质量与化学元素符号相乘的方式进行计算。

相对原子质量:以12C碳的相对质量为12进行比较的元素相对质量。

原子质量单位:以克为基本单位,表示质子和中子质量的质量单位。

2、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以化学方式发生的物质的转化过程。

化学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比例达到稳定状态,使得反应速率所达到的值等于与之相反反应速率所达到的值。

化学反应速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反应物被转化成生成物的速率。

反应热:化学反应中所涉及物质从一个活化状态转化成为另一个物质的反应热变化。

活化能:化学反应中物质由其稳定状态到达活化状态所需的能量。

酸碱反应:酸和碱在水中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反应。

实验定量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定量反应关系,进行精确测量的化学分析方法的总称。

3、物质的量与分子中的元素数目物质量:物质所含有的粒子数,或物质质量除以相应的质量单位。

摩尔质量:1摩尔物质所含有的质量,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主要知识点.docx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主要知识点.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鼎尚图文收集整理
主要知识点:
1.物质的分类
2.物质的转化
3.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部分氧化还原)
4.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NA
5.物质的分散系
6.电解质
7.物质的分离(过滤、结晶、蒸发、萃取、蒸馏)
8.常见离子的检验与推断
9.溶液的配制与误差分析
10.原子结构(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质量数)
11.同位素
12.氯气的制法(工业、实验室)
13.氯气的性质(与铁、H2、H2O、碱)
14.氯水、液氯、次氯酸(漂白性)
15.溴、碘的性质(颜色、X-的检验)
16.金属钠的性质(与O2、H2O)
17.过氧化钠的性质
18.碳酸氢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对比
鼎尚图文。

新教材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新教材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知识点汇总专题一物质的分类及计量............................................................................................................ - 2 - 第一单元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 - 2 - 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 - 2 - 第2课时物质的转化化学反应的分类.................................................................... - 5 - 第二单元物质的化学计量.................................................................................................... - 9 - 第1课时物质的量...................................................................................................... - 9 - 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 - 12 - 第三单元物质的分散系.................................................................................................... - 16 - 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 19 - 第一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 19 - 第1课时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物质的分离提纯................................................ - 19 - 第2课时物质的检验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 - 26 - 第二单元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 - 31 -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核的认识.......................................................................................... - 37 - 第1课时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原子核的构成.......................................... - 37 - 第2课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 40 - 微专题2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 43 - 专题3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 44 - 第一单元氯气及氯的化合物.............................................................................................. - 44 - 第1课时氯气的发现与制备.................................................................................... - 44 - 第2课时氯气的性质及应用.................................................................................. - 47 - 第3课时氧化还原反应.......................................................................................... - 51 - 微专题3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 55 - 第二单元金属钠及钠的化合物.......................................................................................... - 56 - 第1课时钠的性质与制备........................................................................................ - 56 - 第2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 - 62 - 第3课时离子反应.................................................................................................... - 65 - 微专题4离子推断..................................................................................................... - 70 - 第三单元海洋化学的综合应用.......................................................................................... - 71 - 第1课时粗盐提纯从海水中提取溴.................................................................. - 71 - 第2课时从海水中提取镁从海带中提取碘........................................................ - 73 - 专题4 硫及环境保护 .................................................................................................................. - 77 - 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 - 77 - 第1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 - 77 - 第2课时硫酸的工业制备浓硫酸的性质.......................................................... - 82 - 第二单元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 85 - 第三单元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 89 - 微专题5利用比较法全面认识物质的性质..................................................................... - 92 - 专题5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 94 - 第一单元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 94 - 第1课时元素周期律................................................................................................ - 94 - 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 99 -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 - 105 - 第1课时离子键...................................................................................................... - 105 - 第2课时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 - 109 - 第三单元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 114 - 微专题6“位—构—性”在元素推断题中的应用 ............................................................ - 118 -专题一物质的分类及计量第一单元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1.分类的概念分类是指按照种类、等级或性质分别归类。

高一化学必修1苏教版专题知识点完全总结24页word文档

高一化学必修1苏教版专题知识点完全总结24页word文档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一、物质的分类:可依据物质的组成、状态、性能等对物质进行分类:(1)按组成分类:(2)按化学性质分类: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SO2,CO2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如CaO,Na2O两性氧化物:既可与酸反应又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Al2O3不成盐氧化物:既不可与酸反应又不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CO(3)从物质的导电性分类:可将物质分为导体和绝缘体。

(4)从物质的状态分类:气体物质、液体物质和固态物质。

(5)从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分类:可将物质分为可溶、难溶。

二、物质的转化: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一边多置换反应: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可表示为:A+BC=B+AC 或AB+C=AC+B复分解反应反应发生的条件:至少具体下列条件之一:1)生成沉淀(包括微溶物);2)生成挥发性物质(气体);3)生成难电离物质(如水)。

*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一种,不属于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并不能包括所有的化学反应,如下列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的任何一种。

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1)氧化还原反应定义:有电子发生转移的化学反应。

(2)实质:电子发生转移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3)判断依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4)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还原剂(有还原性)——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氧化产物。

记做:升失氧氧化剂(有氧化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还原产物。

记做:降得还(5)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注意:a.“e-”表示电子。

b.双线桥法表示时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头起止为同一种元素,应标出“得”与“失”及得失电子的总数。

高中化学(苏教版)教材分析及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苏教版)教材分析及教学策略

体现三维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倡导多元的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创新意识)
面向全体学生 (倡导通过多次学习,螺旋上升,逐步达成目标)
重视学科素养
中学化学课程体系
义务教育化 学
丰富、发展 提高、深化
高中必修化 学
主题部分的 提高、深化
高中选修化 学
新的中学化学课程体系是三个连续的、不断深化 发展的阶段:
2、化学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主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主题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主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化学反应与化学能与电能转化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溶液酸碱性 盐类的水解
沉淀溶解平衡
化学反应的速率 化学反应的方向 和限度 化学平衡的移动
高中化学(苏教版)教材解析及教学策略
白建生 2014年7月
新课程化学教材(江苏版)解析
(一)、概述 (二)、化学必修(1)及选修化学(4)
内容分析 (三)、深度解析化学必修(1)专题1
新课程化学教材(江苏版)解析 (一)、概述
新课改方案特点
一个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 两个关注――关注过程,关注终身发展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个特点――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
生成水
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应 该是生成沉淀、放出气
体或生成弱电解质。
(由于离子反应也可以 达到化学平衡而不趋于 完成,所以生成的沉淀 和弱电解质可以不是难 溶或难电离的物质。)
处理必修与选修模块的衔接
1、正确把握必修和选修的分层要求和递进关系; 2、在必修教学中结合教材帮助学生形成初步认识; 3、在选修教学中整合教材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新教材2022年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第1册学案:专题4 第2单元 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新教材2022年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第1册学案:专题4 第2单元 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第二单元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1.含硫的物质:硫元素的化合价有-2、0、+4、+6,其中-2价的硫常见物质有H2S、Na2S、NaHS、FeS等物质,+4价的硫常见物质有SO2、H2SO3、Na2SO3等,+6价的硫常见物质有SO3、H2SO4、Na2SO4、BaSO4等。

2.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3.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1)相同价态硫的转化是通过酸、碱反应实现的写出②、③、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H2SO3+2NaOH===Na2SO3+2H2O;③Na2SO3+H2SO4===Na2SO4+H2O+SO2↑;④SO2+Na2SO3+H2O===2NaHSO3。

(2)不同价态硫的转化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的当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或降低时,一般升高或降低到其相邻的价态,即台阶式升降,可用如图表示如:写出③、④、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2SO2+O22SO3;④S+H2H2S;⑤SO2+2H2S3S↓+2H2O。

【自主探索】S+6是硫元素的最高价态,只具有什么性?浓硫酸与还原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还原产物是什么?举例说明。

提示:S+6是硫元素的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浓硫酸的还原产物一般是SO2。

Cu+2H2S+6O4(浓)CuSO4+S+4O2↑+2H2O知识点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1.硫元素的化合价与氧化性、还原性之间的关系:2.硫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规律:-2是硫元素的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1)在硫元素的不同价态中,S+6是硫元素的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S0、S+4是硫元素的中间价S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当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或降低时,一般升高或降低到其相邻的价态。

(3)当遇到强氧化剂或强还原剂时,硫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发生“跳位”变化。

例如:H2S+3H2SO4(浓)4SO2↑+4H2O,8HI+H2SO4(浓)===H2S↑+4I2+4H2O。

(4)硫元素的相邻价态之间一般不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S和H2S、S 和SO2、SO2和H2SO4,所以可用浓硫酸干燥SO2气体。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_知识点全面总结(K12教育文档)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_知识点全面总结(K12教育文档)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_知识点全面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_知识点全面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_知识点全面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一、 物质的分类(1) 从物质的组成分类:可以从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非金属单质和金属单质、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等入手将物质进行分类。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2) 从物质的导电性分类:可将物质分为导体和绝缘体。

(3)从物质的状态分类:气体物质、液体物质和固态物质。

(4) 从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分类:可将物资分为可溶、难溶。

另外,还可以从物质的用途、物质的来源等其他角度对它们进行分类.二、 物质的转化1. 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 (1) 物质的性质(2)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定义物质发生状态或外形的改变,而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水结成冰,蔗糖的溶解,酒精的挥发,金属通电,活性炭的吸附漂白等化学变化定义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有发光、热效应、变色、气体放出、沉淀生成等现象。

如:金属的腐蚀、物质的燃烧、食品的腐败变质、铵盐受热分解等类型按反应形式可分为:分解、化合、置换、复分解按反应的本质可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按参与反应的离子可分为:离子反应、分子反应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可分为: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2.无机化学反应一般规律(1)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 Mg+Cl2MgCl2(2)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含氧酸盐 CaO+CO2=CaCO3(3)酸+碱→盐+水 2HCl+Ba(OH)2=BaCl2+H2O(4)盐+盐→两种新盐 AgNO3+NaCl=AgCl↓+NaNO3一般参加反应的两种盐可溶,反应向生成更难溶物质的方向进行。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第四课时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第四课时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E.10 mL量筒
G.50 mL烧杯
H.100 mL容量瓶
实验时应选用仪器的先后顺序是(填入编 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溶液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________(填写标号)。 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 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试 样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 近刻度线1~2 cm 处,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到 刻度线
【 解 析 】 (2)m(NaOH) = 0.5 mol· L - 1× 0.5 L× 40 g· mol-1=10 g。 (3)A中氢氧化钠固体应用烧杯称量;B中要等 溶液冷却到室温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 【答案】 (1)500 mL的容量瓶、烧杯、胶头 滴管 (2)10 (3)C (4) 搅 拌 , 加 速 氢 氧 化 钠 固 体 的 溶 解 引流液体
(2)玻璃棒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在第② 步中,用玻璃棒搅拌,可加速 Na2CO3 固体的溶 解;在第③步中,用玻璃棒引流,可防止 Na2CO3溶液流到容量瓶外。 (3)所有的定量实验都存在一个“误差”的问题,在 本实验的误差分析中, 一定要紧扣物质的量浓 度的定义式,即c=n/V。如果在第⑧步观察液面 时仰视, V偏大,结果偏低;如果在第⑤步不慎 有少量液体流到容量瓶外, n 偏小,结果偏低; 称量时,右物左码,使药品减少,结果偏低。
【思路点拨】 本题进行误差分析要注意以下 两点: n (1)要根据基本公式 c=V进行分析。 (2)分析错误操作对 n 或 V 有什么影响。 【解析】 (1)n(Na2CO3)=
c(Na2CO3)× V(Na2CO3) = 0.2 mol· L - 1× 0.25 L = 0.05 mol , m(Na2CO3) = n(Na2CO3)× M(Na2CO3) =0.05 mol× 106 g· mol-1=5.3 g。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新教材知识分块探究(四).doc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新教材知识分块探究(四).doc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新教材知识分块探究(四)―――苏教版新教材化学1第四部分: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1、钠及其化合物2、镁及其化合物3、铝及其化合物4、铁、铜及其化合物 一、钠及其化合物 1、钠(1)钠的物理性质:钠是银白色金属,密度小(0.97g/cm 3),熔点低(97℃),硬度小,质软,可用刀切割。

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

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2)钠的化学性质:从原子结构可知钠是活泼的金属单质。

①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常温:4Na + O 2 == 2Na 2O,加热:2Na + O 2 △Na 2O 2;2Na + Cl 2△2NaCl; 2Na + S△Na 2S 等。

②钠与水反应:2Na + 2H 2O == 2NaOH + H 2↑;实验现象: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哧哧的声音,最后消失,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注意:钠在空气中的变化:银白色的钠变暗(生成了氧化钠)变白(生成氢氧化钠)潮解变成白色固体(生成碳酸钠)。

③钠与酸反应:如2Na + 2HCl == 2NaCl + H 2↑,Na 放入稀盐酸中,是先与酸反应,酸不足再与水反应。

因此Na 放入到酸中Na 是不可能过量的。

同时Na 与H 2的物质的量比始终是2:1。

当然反应要比钠与水的反应剧烈多。

④钠与盐的溶液反应:钠不能置换出溶液中的金属,钠是直接与水反应。

反应后的碱再与溶液中的其他物质反应。

如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式:2Na + CuSO 4 + 2H 2O == Cu(OH)2 ↓+ Na 2SO 4 + H 2 ↑。

⑤钠与氢气的反应:2Na + H 2 == 2NaH 。

NaH + H 2O == NaOH + H 2 ;NaH 是强的还原剂。

(3)工业制钠:电解熔融的NaCl ,2NaCl(熔融)通电2Na + Cl 2↑。

(4)钠的用途:①在熔融的条件下钠可以制取一些金属,如钛、锆、铌、钽等;四、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 +11 8 2 1②钠钾合金是快中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剂;③钠蒸气可作高压钠灯,发出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新教材知识分块探究(二).doc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新教材知识分块探究(二).doc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新教材知识分块探究(二)――――苏教版新教材化学1第二部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常见物质离子的检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2.常见物质离子的检验3.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主要仪器: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天平或量筒或滴定管等。

容量瓶使用时应注意:①使用前要检漏;②有四个不准:不允许加热、不允许物质的溶解或稀释、不允许物质间的反应、不允许储存药品;③容量瓶上标有:容量规格、使用温度和刻度线;④容量瓶检漏的方法:将容量瓶注入一定量的水,塞紧塞子,一手抵住塞子,一手托住瓶底,将瓶颠倒,不漏水,再将塞子旋转180度,再重复操作一次,如不漏即可。

(2)配制步骤:计算、量取或称量、稀释或溶解、冷却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装瓶贴标签。

定容时应:加水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巩固练习:请写出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

若不能,说明理由。

2.某粗食盐中有Na2SO4、MgCl2、泥沙等杂质,请设计方案提纯食盐。

写出实验步骤及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3.有100克KCl和KNO3的混合物,其中含KCl的质量分数为10%,请通过计算设计方案提纯KNO3.已知有下列溶解度:4.实验室配制500ml 0.2mol·L-1的FeSO4溶液,实际操作有:①在天平上称量一定量的绿矾(FeSO4·7H2O),放入烧杯,加水溶解;②把制得的溶液小心地注入500ml容量瓶中;③继续向容量瓶中加水离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④将烧杯和玻璃棒洗涤2-3次,并将每次洗涤液也转入容量瓶;⑤将容量瓶的塞子塞紧,摇匀。

填下列空白:(1)称量绿矾的质量是;(2)正确的操作顺序是;(3)定容时,若俯视液面,会使溶液浓度;(4)本实验用到的基本仪器有;(5)若没有操作④,结果会使溶液浓度;(6)在进行操作②时,不慎将液体溅出,则处理的方法是。

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1课件:专题4 专题小结

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1课件:专题4 专题小结

课标要求 2:通过实验了解氮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 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知识回顾] (1)你知道人工固氮的意义吗?
(2)如何检验铵盐?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过量施用氮肥 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
(3)硝酸有哪些性质?工业上是如何制备硝酸的?
(4)空气中污染物 SO2、NOx 的主要来源的污染?
自己集中注意力。 第四,回答问题。 上课时积极回答问题是吸收知识的有效途径。课堂上回答问题要主动大胆。回答时要先想一想“老师提的是什么问题?”,“它和学过的内容有什么
联系?”,并先在头脑中理一理思路,想好回答时,先答什么,后答什么。老师对你的回答做出点评和讲解,指出大家都应该注意的问题和标准答案时 你一定要仔细听讲,从中发现哪些是应当记住和掌握的。
第一,复述。 课本上和老师讲的内容,有些往往非常专业和生硬,不好理解和记忆,我们听课时要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些知识说一说。有时用自己的话可能要啰嗦
一些,那不要紧,只要明白即可。 第二,朗读。 老师要求大家朗读课文、单词时一定要出声地读出来。 第三,提问。 听课时,对经过自己思考过但未听懂的问题可以及时举手请教,对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回答,有不同看法的,也可以提出疑问。这种方法也可以保证
(5)按下列线索归纳氮气及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条件。
编后语
听课不仅要动脑,还要动口。这样,上课就能够主动接受和吸收知识,把被动的听课变成了一种积极、互动的活动。这对提高我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口头 表达能力,以及考试时回答主观题很有帮助的。实践证明,凡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学习进步特别快。上课的动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式:
专题小结
知识达标——用课标之要求自检所学知识
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了解硫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 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知识分块探究(四)―――苏教版新教材化学1第四部分: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1、钠及其化合物2、镁及其化合物3、铝及其化合物4、铁、铜及其化合物 一、钠及其化合物 1、钠(1)钠的物理性质:钠是银白色金属,密度小(0.97g/cm 3),熔点低(97℃),硬度小,质软,可用刀切割。

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

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2)钠的化学性质:从原子结构可知钠是活泼的金属单质。

①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常温:4Na + O 2 == 2Na 2O,加热:2Na + O 2 △Na 2O 2; 2Na + Cl 2△2NaCl; 2Na + S△Na 2S 等。

②钠与水反应:2Na + 2H 2O == 2NaOH + H 2↑;实验现象: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哧哧的声音,最后消失,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注意:钠在空气中的变化:银白色的钠变暗(生成了氧化钠)变白(生成氢氧化钠)潮解变成白色固体(生成碳酸钠)。

③钠与酸反应:如2Na + 2HCl == 2NaCl + H 2↑,Na 放入稀盐酸中,是先与酸反应,酸不足再与水反应。

因此Na 放入到酸中Na 是不可能过量的。

同时Na 与H 2的物质的量比始终是2:1。

当然反应要比钠与水的反应剧烈多。

④钠与盐的溶液反应:钠不能置换出溶液中的金属,钠是直接与水反应。

反应后的碱再与溶液中的其他物质反应。

如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式:2Na + CuSO 4 + 2H 2O == Cu(OH)2 ↓+ Na 2SO 4 + H 2 ↑。

⑤钠与氢气的反应:2Na + H 2 == 2NaH 。

NaH + H 2O == NaOH + H 2 ;NaH 是强的还原剂。

(3)工业制钠:电解熔融的NaCl ,2NaCl(熔融)通电2Na + Cl 2↑。

(4)钠的用途:①在熔融的条件下钠可以制取一些金属,如钛、锆、铌、钽等; ②钠钾合金是快中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剂;③钠蒸气可作高压钠灯,发出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

2、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1)Na 2O :白色固体,是碱性氧化物,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Na 2O + H 2O == 2NaOH,Na 2O+ CO 2 == Na 2CO 3,Na 2O + 2HCl == 2NaCl + H 2O .另外:加热时,2Na 2O + O 2 == 2Na 2O 2.(2)Na 2O 2:淡黄色固体是复杂氧化物,易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

2Na 2O 2 + 2H 2O == 4NaOH + O 2 ,2Na 2O 2 + 2CO 2 == 2Na 2CO 3 + O 2 (作供氧剂)。

四、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 +11 8 2 1因此Na2O2常做生氧剂,同时,Na2O2还具有强氧化性,有漂白作用。

如实验:Na2O2和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变红后又褪色,实验研究表明是有:Na2O2 + H2O == 2NaOH + H2O2,2H2O2 == 2H2O + O2反应发生。

因为H2O2也具有漂白作用。

当然过氧化钠也可以直接漂白的。

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Na2CO3(Na2CO3·10H2O)NaHCO3性质比较俗称纯碱或苏打小苏打NaHCO3的颗粒比Na2CO3小水溶性易溶于水易溶于水S(Na2CO3)>S(NaHCO3)溶液酸碱性显碱性显碱性同浓度Na2CO3的pH大于NaHCO3的pH热稳定性稳定受热分解生成Na2CO3、H2O、CO2NaHCO3的热稳定性比Na2CO3差,用于除杂质。

与酸反应能与强酸反应能与强酸反应等物质的量时Na2CO3耗酸量大于NaHCO3溶液中相互转化Na2CO3溶液能吸收CO2转化为NaHCO3Na2CO3 + H2O + CO2 == 2 NaHCO3除CO2中的HCl杂质是用饱和的NaHCO3溶液,而不用Na2CO3溶液用途用在玻璃、肥皂、合成洗涤剂、造纸、纺织、石油、冶金等工业中。

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制胃酸过多等。

注意几个实验的问题:1、向饱和的Na2CO3溶液中通足量的CO2有晶体NaHCO3析出。

2、Na2CO3溶液与稀HCl的反应①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稀HCl,先无气体,后有气体,如果n(HCl)小于n(Na2CO3)时反应无气体放出。

发生的反应:先①Na2CO3+ HCl == NaCl + NaHCO3,后②NaHCO3 + HCl == NaCl + H2O +CO2 .②向稀HCl中滴加Na2CO3溶液,先有气体,反应是:Na2CO3+ 2HCl == 2NaCl + H2O + CO2.如果用2mol的Na2CO3和2.4mol的稀HCl反应,采用①方法放出CO2是0.4mol;采用方法放出CO2为1.2mol。

希望同学们在解题时要留意。

3、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鉴别:取两种试液少量,分别滴加CaCl2或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的原取溶液为Na2CO3,另一无明显现象的原取溶液为NaHCO3.4、侯氏制碱法反应式:NaCl + NH3 + CO2 + H2O == NaHCO3 + NH4Cl.注意:在生产中应先在饱和的NaCl溶液中先通入NH3,后通入CO2,NaHCO3晶体析出过滤,在滤液中加入NaCl细末和通NH3析出NH4Cl晶体为副产品。

NH4Cl晶体析出后的母液进行循环试用,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二、镁及其化合物1、镁的性质(1)物理性质:镁是银白色金属,质较软,密度1.74g/cm3,是轻金属,硬度小。

(2)化学性质:镁是较活泼金属①与非金属反应:2Mg + O2 == 2MgO,Mg + Cl2 == MgCl2,3Mg + 3N2 == Mg3N2等。

②与沸水反应:Mg + 2H2O(沸水)== Mg(OH)2 + H2↑.③与酸反应:与非强氧化性酸反应:是酸中的H+与Mg反应,有H2放出。

与强氧化性酸反应:如浓H2SO4、HNO3,反应比较复杂,但是没有H2放出。

④与某些盐溶液反应:如CuSO4溶液、FeCl2溶液、FeCl3溶液等。

Mg + 2FeCl3 == 2FeCl2 + MgCl2, Mg + FeCl2 == Fe + MgCl2.2、镁的提取:海水中含有大量的MgCl2,因此,工业上主要是从分离了NaCl的海水中来提取MgCl2.流程:海水中加入CaO或Ca(OH)2Mg(OH)2沉淀、过滤、洗涤沉淀,用稀HCl溶解MgCl2溶液,蒸发结晶MgCl2·6H2O晶体,在HCl气体环境中加热MgCl2固体,电解熔融的MgCl2Mg + Cl2。

主要反应:MgCl2 + Ca(OH)2 == Mg(OH)2↓+ CaCl2, Mg(OH)2 + 2HCl == MgCl2 + 2H2O,MgCl2·6H2O △MgCl2 + 6H2O , MgCl2(熔融)电解Mg + Cl2。

3、镁的用途:镁主要是广泛用于制造合金。

制造的合金硬度和强度都较大。

因此镁合金被大量用火箭、导弹、飞机等制造业中。

4、氧化镁(MgO):白色固体,熔点高(2800℃),是优质的耐高温材料(耐火材料)。

是碱性氧化物。

MgO + H2O == Mg(OH)2, MgO + 2HCl == MgCl2 + H2O 。

注意以下几种情况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n(Mg(HCO3)2):n(NaOH)=1:4:Mg2+ + 2HCO3- + 4OH- == Mg(OH)2↓+ 2CO32- + 2H2O;(2)n(Mg(HCO3)2):n(NaOH)=1:2:Mg2+ + 2HCO3- + 2OH- == MgCO3↓+ CO32- + 2H2O;(3)n(Mg(HCO3)2):N(NaOH)=1:1: Mg2+ + HCO3- + OH- == MgCO3↓+H2O 。

三、铝及其化合物1、铝的性质:(1)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质较软,但比镁要硬,熔点比镁高。

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

(2)化学性质:铝是较活泼的金属。

①通常与氧气易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起保护作用。

4Al + 3O2 == 2Al2O3。

同时也容易与Cl2、S等非金属单质反应。

②与酸反应:强氧化性酸,如浓硫酸和浓硝酸在常温下,使铝发生钝化现象;加热时,能反应,但无氢气放出;非强氧化性酸反应时放出氢气。

③与强碱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④与某些盐溶液反应:如能置换出CuSO4、AgNO3等溶液中的金属。

⑤铝热反应:2Al + Fe2O3高温Al2O3 + 2Fe。

该反应放热大,能使置换出的铁成液态,适用性强。

在实验室中演示时要加入引燃剂,如浓硫酸和蔗糖或镁条和氯酸钾等。

2、氧化铝(Al2O3):白色固体,熔点高(2054℃),沸点2980℃,常作为耐火材料;是两性氧化物。

我们常见到的宝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

有各种不同颜色的原因是在宝石中含有一些金属氧化物的表现。

如红宝石因含有少量的铬元素而显红色,蓝宝石因含有少量的铁和钛元素而显蓝色。

工业生产中的矿石刚玉主要成分是α-氧化铝,硬度仅次于金刚石,用途广泛。

两性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

Al2O3是工业冶炼铝的原料,由于氧化铝的熔点高,电解时,难熔化,因此铝的冶炼直到1886年美国科学家霍尔发现在氧化铝中加入冰晶石(Na3AlF6),使氧化铝的熔点降至1000度左右,铝的冶炼才快速发展起来,铝及其合金才被广泛的应用。

2Al2O3 通电4Al + 3O2↑。

3、氢氧化铝(Al(OH)3):白色难溶于水的胶状沉淀,是两性氢氧化物。

热易分解。

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氢氧化物。

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2Al(OH)3△Al2O3 +3 H2O4、铝的冶炼: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自然界中主要是以氧化铝的形式存在。

工业生产的流程:铝土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铝)用氢氧化钠溶解过滤向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酸化,过滤氢氧化铝△氧化铝铝。

主要反应:Al2O3+ 2NaOH == 2NaAlO2+ H2O ,CO2+ 3H2O + 2NaAlO2== 2Al(OH)3↓+ Na2CO3,2Al(OH)3△Al2O3 +3 H2O ,2Al2O3通电4Al + 3O2↑。

5、铝的用途:铝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主要用于导线、炊具等,铝的最大用途是制合金,铝合金强度高,密度小,易成型,有较好的耐腐蚀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