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班数学游戏教案《会变的圆》含反思.doc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会变的圆》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会变的圆》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会变的圆》《会变的圆》数学活动设计活动名称:会变的圆适用年龄:幼儿园中班(3-4岁)活动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圆形,了解圆形的特征和属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社交能力。

活动准备:1.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个彩色纸圆形模板。

2.准备一张大纸板,上面画上几个不同颜色的圆形。

活动过程:1. 导入老师引导幼儿观察教室中的圆形物体,如窗户、钟表等,并介绍圆形的特征,如边界线是弧线,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都相等等。

2. 认识圆形教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个彩色纸圆形模板,并要求幼儿用手指沿着圆形边缘感受其特征。

让幼儿品味圆形的质感,并用手指比较认识手指的形状和圆形的形状。

3. 画圆形引导幼儿使用颜色蜡笔在纸上画圆形,让幼儿发挥创造力,可以画出多种不同大小和颜色的圆形。

老师边看边引导幼儿画出不同形状的圆,如椭圆、扁圆等,让幼儿体验圆形的变化。

4. 寻找圆形准备一张大纸板,上面画上几个不同颜色的圆形。

将纸板放在幼儿眼前,鼓励幼儿观察纸板上的圆形,找出相同形状和颜色的圆形。

5. 感受圆形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把手拉成一个圆形,然后与其他小组的幼儿进行配对,比较手的大小,看哪个小组的手圆形更大。

6. 制作圆形画引导幼儿使用颜色蜡笔或水彩笔在纸上自由画出圆形,可以画出圆圈、太阳、球等等。

然后展示并互相欣赏每个幼儿的作品。

7. 结束回顾活动内容,与幼儿一起总结圆形的特征和属性,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表达观察和体会。

活动延伸:1. 增加团队合作的元素,让幼儿一起合作制作一幅大型圆形画作。

2.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出更多的圆形物体,并进行记录和观察分析。

《会变的圆》是一场充满乐趣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和亲身体验,让幼儿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圆形,并通过绘画和群体合作的方式加深对圆形的认知。

同时,这个活动也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中班数学教案《会变的圆》

中班数学教案《会变的圆》

中班数学教案《会变的圆》课程背景本次数学教学针对中班学生,目的是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圆形的基础概念以及变化。

教师应在课前准备好相关教学资源、器材等,具体包括:彩色圆形板,圆柱体、球体等,纸张、颜笔等绘画工具。

本次课程的教学时间为一个小时,教师需要在课前对所需知识点进行深入了解,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与教案。

课程目标本次数学课的主要目标如下:1.让学生了解圆形的基本定义和属性,实现色彩、形状、大小等多角度的认知理解;2.让学生感受圆形的动态变化,培养对空间物体变化的感知和表达能力;3.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其思维、观察能力。

课程教学教学内容•圆形的定义和属性•彩色圆形板的使用•多种圆形的绘制•球体、圆柱体的认知教学流程1. 热身(5mins)教师发彩色圆形板,让学生感受颜色、形状和大小的变化,让学生进行初步的认知训练。

2. 讲解(10mins)教师通过科普视频和图示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圆形的定义和属性。

3. 互动(20mins)教师发放绘图纸,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画出不同颜色、形状和大小的圆形。

教师根据每一个学生绘画的结果,对其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

比如:你画的圆是什么颜色?它的形状呢?大小是否一致?4. 实践(15mins)教师介绍球体、圆柱体等物体,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物体的形状。

教师将大型球体、圆柱体等物体放在讲台上,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对这些物体进行研究和认知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圆形的变化。

5. 作业(10mins)教师布置学生课后作业,让学生以学习到的基本知识为基础,推导出更多形状。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数学教学活动,学生得以初步了解圆形的基本概念和属性,了解空间物体的基本形态和其用途。

教师利用彩色圆形板、绘画纸等教学资源,让学生进行了主动性实践,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然而,本次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主要交流方式为口头交流,没有充分利用到情景教学或动态教学的方法。

中班优质数学教案《会变的圆》

中班优质数学教案《会变的圆》

中班优质数学教案《会变的圆》教案标题:会变的圆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圆的定义和性质。

2. 能够能够观察和描述圆在不同变化下的特点。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圆的定义和性质。

2. 圆在不同变化下的特点。

教学难点:1. 圆的性质的运用。

2. 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黑板、彩色粉笔等教具。

2. 学生实践操作用的材料:纸张、剪刀、铅笔、圆规等。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1. 向学生问道:“在我们生活中,你们见过圆吗?我们能用什么来定义圆呢?”2. 引导学生回忆圆的定义,在黑板上画出标准的圆圈,并记录下定义。

Step 2 探究圆的性质1. 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圆的边缘是由什么组成的?”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圆的边缘是无数个相等的点组成的。

2. 接着问道:“圆的中心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圆的中心是圆的对称中心。

3. 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内部和外部分别是什么?”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在圆内部的点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圆的半径,而在圆外部的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圆的半径。

Step 3 圆的变化1. 给学生一张纸,让他们剪出一个圆。

2. 让学生考虑如何改变这个圆,使其变成不同的形态。

3. 引导学生通过拉伸、压缩、扭曲等方式改变圆的形状,在黑板上记录下学生提出的不同形态。

Step 4 进一步发现圆的特点1. 让学生观察不同形态的圆,引导他们描述圆的特点。

2. 引导学生认识到,无论如何改变圆的形状,他们都能够找到一条过圆心的对称轴。

Step 5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 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些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2.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3. 通过学生的解决过程和答案讨论,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Step 6 总结与拓展1. 小结圆的定义和性质,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用圆来制作一些实际物品,可以有哪些创意和应用。

幼儿园中班数学游戏教案《会变的圆》

幼儿园中班数学游戏教案《会变的圆》

幼儿园中班数学游戏教案《会变的圆》教案名称:会变的圆适用年龄:幼儿园中班(4-5岁)教学目标:1. 认识圆的基本形状和特征;2. 能够通过观察、实践等方式发现圆的变化;3. 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1. 材料:纸板、圆形卡片、剪刀、颜色纸、胶水等;2. 教具:圆规、尺子、橡皮擦等。

教学内容与步骤:1. 引入:- 老师出示一个圆形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其形状和特征,如圆的边缘是弧线、没有棱角等。

- 老师与幼儿一起观察身边的事物,找出其中的圆形物体,如铅笔盒、饮水杯等。

2. 感知圆的基本变化:- 老师出示几个不同大小的圆形纸板,让幼儿进行比较观察,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

- 老师示范用圆规在纸板上画出一个固定大小的圆,让幼儿跟着操作,自己画出一个相同大小的圆。

- 老师使用尺子测量圆的直径和半径,并向幼儿解释圆的直径是连接圆上两个相对的点而经过圆心的线段,半径是从圆心到圆上的任意一点的线段。

3. 创造不同形态的圆:- 老师给每个幼儿发放圆形纸板和颜色纸,引导幼儿用剪刀在颜色纸上剪出不同形状的图案,然后粘贴在圆形纸板上,创造出有特色的圆形。

- 老师鼓励幼儿使用橡皮擦等工具在圆形纸板上擦出一部分,形成半圆、三分之一圆等不同形态的圆。

4. 结束:-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创造的有特色的圆形作品。

教学延伸:1. 在户外进行观察游戏,引导幼儿找到自然界中的圆形,如太阳、球等。

2. 利用游戏角色、图画等教具,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圆的变化和运动。

3. 通过数学游戏和拼图等活动,巩固幼儿对圆形的认知,培养形状分类的能力。

幼儿园中班教案《会变的圆》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会变的圆》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会变的圆》含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圆形的属性,能够说出圆形的定义;2.能够识别不同大小、颜色的圆形;3.能够了解圆形的变化,并学会画出其中的一些变化;4.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使用不同的颜色和工具进行创意表达。

教学准备1.圆形的卡纸;2.彩色笔和蜡笔;3.PPT;4.教师制作的“圆形变化表”。

教学内容和步骤步骤一:导入活动1.首先,教师利用幼儿对圆形的普遍印象,询问幼儿认为的圆形的特点和定义。

2.教师使用PPT向学生展示几个简单的图形,让学生分辨出圆和其他形状的不同,并引导学生发现圆形的共性特征。

3.教师向学生介绍圆形的属性,让孩子们了解到圆形的定义。

•点评:本步骤着重让幼儿了解圆形的基本特征,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步骤二:学习圆形的变化1.教师示范通过将纸板上的不同大小、颜色的圆形组合成当地图案,让学生感受圆形的变化和组合,鼓励他们自己动手组合出其他类型的圆形变化。

2.教师让学生处理一副“圆形变化表”,让学生根据圆形的变化,对后面的图案进行判断与涂画。

•点评:这一步骤主要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圆形的一些基本变化和组合,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步骤三:用圆形创作1.教师通过PPT展示并讲解圆形创作的方法和技巧,例如用颜色画一个圆形的太阳,或者用小圆圈画出动物的图案。

2.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使用不同的颜色和工具创作一个完整的圆形图案。

•点评:这步着重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其动手能力,进一步加强对圆形的理解和认知。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幼儿们学习到了不同颜色、大小和变化的圆形,进一步理解了圆形的属性和定义。

通过圆形创作的活动,幼儿们不仅加强了动手能力,提高了想象和创造能力,同时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了更多有关于圆形的知识。

但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更加重视教学环节设计的严谨性和充分性,并鼓励幼儿多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创作。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会变的圆》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会变的圆》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会变的圆》含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基本属性;2.发现变化中的圆形;3.通过手工制作圆形图案,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圆的基本属性1.圆的定义:圆由同心圆和弧线组成,同心圆是圆上任意两点间距离相等的圆。

2.圆的基本要素:圆心、半径、圆弧。

3.圆的图示。

发现变化中的圆形1.观察带图形的卡片,发现图形中变化中的圆形。

2.提问引导:这些圆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手工制作圆形图案1.实践制作:给幼儿提供色纸,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地剪、拼、贴成圆形的图案。

2.作品展示:幼儿们自由发挥,完成自己的作品;3.分享交流: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介绍自己作品中使用了哪些圆形。

教学步骤:圆的基本属性1.教师介绍圆的定义、基本要素和图示。

2.与幼儿一起画图,用黑板或者白板等介绍圆的基本要素和图示。

发现变化中的圆形1.教师展示几个带图形的卡片,向幼儿展示卡片上变化中的圆形;2.提问引导:鼓励幼儿思考,这些圆形都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的地方?手工制作圆形图案1.教师向幼儿讲解制作圆形图案的方法;2.向幼儿分发色纸等材料,让幼儿自由地剪、拼、贴成圆形的图案;3.作品展示:鼓励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图案;4.分享交流:让幼儿向其他的幼儿介绍自己图案中使用的圆形。

反思与总结:通过这次幼儿园中班数学课程设计中,我们主要是以圆形作为教学主题,让幼儿通过观察变化中的圆形、手工制作圆形图案等方法,学习圆的基本属性,并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次教学的亮点在于将视觉提供了学习的途径,通过观察带图形的卡片和实践制作圆形图案的过程,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圆形的基本要素和图示,并探索了圆形的“变化”特性。

同时,也促进了幼儿们的审美思维的发展,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当然,在教学中也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例如,在设计实践制作的环节时,我们可以根据幼儿年龄和兴趣,提供一些丰富多彩的工具和材料,增加幼儿的思维激发点;同时,师生互动的情况下,学生的变化和心理要认真理解,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课堂教学内容。

中班优质数学教案《会变的圆》

中班优质数学教案《会变的圆》

中班优质数学教案《会变的圆》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会变的圆」的概念,并能够用字母表示圆心坐标和半径大小。

2.能够利用坐标系来描述圆心的移动和半径的变化。

3.能够利用图形特征和数学知识来解决与「会变的圆」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圆心的移动和半径的变化。

2.学会根据图形特征和数学知识来解决与「会变的圆」相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1.学会利用图形特征和数学知识来解决与「会变的圆」相关的问题。

教具准备:1.黑板、白板和彩色粉笔/白板笔。

2.教学PPT或教学课件。

3.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教师可以用一个例子来导入新课,比如说:张三想要围绕一个圆形的花坛修整草坪。

但是,花坛的位置和大小都是会变化的。

那么,如何利用数学知识来描述这个「会变的圆」呢?2.鼓励学生思考并尝试提出解决办法。

Step 2:引入概念1.教师可以使用教学PPT或教学课件展示一个圆,并标出圆心和半径,并解释圆的基本概念。

2.然后引入「会变的圆」的概念,解释这意味着圆心的位置和半径的大小都可以发生改变。

3.提问学生:如果圆心的位置和半径的大小可以发生改变,那么该如何用数学表示这个「会变的圆」呢?Step 3:坐标系描述圆心的移动1.教师可以在黑板/白板上画一个坐标系,并标出原点O。

2.解释如何利用坐标系来描述圆心的移动。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新的圆心位置,然后标记在坐标系上并用字母表示,比如说A。

3.提问学生:如果圆心位置可以发生改变,那么该如何用字母表示圆心的位置呢?Step 4:半径的变化1.教师可以使用教学PPT或教学课件展示一个圆,并标出圆心和半径,并解释半径的定义。

2.然后引入「会变的圆」中半径大小可以发生改变的概念。

3.提问学生:如果半径的大小可以发生改变,那么该如何用字母表示半径的大小呢?Step 5:与「会变的圆」相关的问题1.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如果我们知道圆心和半径的具体数值,那么我们可以得出哪些图形特征呢?2.鼓励学生思考并提供提示,比如说:可以计算圆的面积和周长。

中班数学教案会变的圆

中班数学教案会变的圆
带回家给父母欣赏尝试回家利用不同的形状和父母一起进行粘贴画此次的活动是我初来茅幼的第一节教研课活动中我发现自己还存在很多的不足特别是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考虑的不是很好希望以后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进行改进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多进行自我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会变的圆
中班数学教案会变的圆3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数学教案会变的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数学教案会变的圆1

中班数学《会变的圆》教案

中班数学《会变的圆》教案

中班数学《会变的圆》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认识圆,了解圆的基本特征。

2. 学会用画笔和辅助工具画圆。

3. 理解圆的变换,如大小、位置、方向的改变。

1.2 能力目标:1.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1.3 情感目标:1. 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幼儿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

3. 培养幼儿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圆的基本特征:1. 介绍圆的定义:一个闭合的曲线,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

2. 讲解圆的组成部分:圆心、半径、直径。

3. 演示圆的画法:用画笔和辅助工具画圆。

2.2 圆的变换:1. 讲解圆的大小变换:通过改变半径的长度来使圆变大或变小。

2. 讲解圆的位置变换:通过移动圆心或圆的位置来改变圆的位置。

3. 讲解圆的方向变换:通过旋转圆来改变圆的方向。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和变换。

3.2 操作实践法:让幼儿亲自动手画圆、变换圆的位置和方向,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3 小组合作法: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让幼儿在合作中观察、讨论和交流,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具准备:圆的实物、图片、模型、画笔、辅助工具、圆形的玩具等。

4.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适当的空间供幼儿操作和实践。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1. 邀请幼儿观察周围的圆形物体,如球、轮子等。

2. 引导幼儿说出圆的特点,引出圆的基本特征和变换。

5.2 讲解和演示:1. 讲解圆的基本特征:圆的定义、组成部分。

2. 演示圆的画法:用画笔和辅助工具画圆。

3. 讲解圆的变换:大小、位置、方向的改变。

5.3 动手操作:1. 组织幼儿用画笔和辅助工具画圆。

2. 让幼儿尝试改变圆的大小、位置和方向。

2. 引导幼儿思考: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车轮、地球等。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会变的圆》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会变的圆》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会变的圆》《会变的圆》是一项适合幼儿园中班学生的数学活动。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将能够学习到圆的定义、性质和变化,并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圆形图形的变化过程。

以下是该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活动目标:1. 认识和理解圆的定义和性质;2. 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圆形图形的变化过程;3. 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 圆形平面模型或包含圆形图案的卡片;2. 不同大小的圆形物体,如球、扳手把手等;3. 画纸和彩色笔、颜料等。

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圆,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圆形物体,并提问:你们都能找到几个圆形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 引入:教师出示已经准备好的圆形平面模型或卡片,向学生展示圆形图案,并再次强调它的特点:圆是没有边的,任意一点都离它的中心点相等的距离。

3. 研究:教师分发不同大小的圆形物体,让学生自由触摸和观察,然后问他们:这些东西是不是都是圆的?哪些是圆的?通过观察和交流,让学生发现圆的共同特点。

4. 操作:教师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张画纸和一支彩色笔或颜料,让他们自由绘制圆形。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示范,帮助学生掌握绘制圆形的技巧。

5. 变换:教师鼓励学生用彩色笔或颜料在自己画的圆形上进行变换,如颜色变换、大小变换等。

同时提问:这样的变化后还是圆吗?为什么?6. 总结:活动结束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整个活动,强调圆的特点和性质。

可以用口头评价或是让学生用图片和文字总结。

教学延伸:1. 通过观察和比较,让学生发现圆的变化特点,如大小变换对应圆的面积变化。

2. 鼓励学生提出关于圆的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或推理进行解答,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其他图形的变化特点,如正方形、三角形等。

通过《会变的圆》这个数学活动,幼儿园中班的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圆的特点和性质,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和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班数学《会变的圆》教案

中班数学《会变的圆》教案

中班数学《会变的圆》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幼儿观察和体验圆在不同形状变化中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1.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1.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激发幼儿对数学的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主题:会变的圆2.2 教学资源:圆形卡片、正方形卡片、长方形卡片、操作板、画笔、颜料等。

2.3 教学过程:(1) 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圆形物体,如球、轮胎、碗等。

(2)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圆形的认识和发现。

(3) 教师向幼儿介绍圆形的特点,如无角、曲线等。

(4) 引导幼儿观察正方形、长方形卡片,并将其与圆形进行对比。

(5) 邀请幼儿讨论:圆形和正方形、长方形有什么不同?(6) 教师演示如何将圆形卡片变成其他形状,如正方形、长方形。

(7) 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尝试将圆形卡片变成其他形状。

(8)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的操作过程和成果。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观察法: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圆形物体和卡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3.2 操作法:邀请幼儿动手操作圆形卡片,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3.3 讨论法:引导幼儿分享对圆形和其它形状的认识,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观察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圆形特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2 倾听幼儿在讨论中的表述,评价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4.3 收集幼儿的操作成果,评价幼儿的动手能力。

第五章:教学拓展5.1 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操作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5.2 组织幼儿进行圆形绘画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5.3 结合数学课程,让幼儿探索更多图形的变换规律。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物质准备:圆形卡片、正方形卡片、长方形卡片、操作板、画笔、颜料、投影仪、幻灯片等。

6.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教室,适当的光线和温度。

6.3 心理准备: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幼儿以愉悦的心情参与活动。

中班优质数学教案《会变的圆》

中班优质数学教案《会变的圆》

《会变的圆》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圆形,并能通过观察、操作发现圆形的多种变化。

2.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圆形,发现圆形的多种变化。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运用圆形进行创作,培养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圆形卡片、圆形玩具、圆形贴纸、圆形教具等。

2.学具:圆形纸片、剪刀、胶水、彩笔等。

3.环境创设:在教室布置圆形相关的环境,如圆形挂饰、圆形图案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圆形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圆形的特征。

2.教师与幼儿互动,讨论圆形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二)基本环节1.认识圆形(1)教师出示圆形玩具,让幼儿触摸并说出圆形的特征。

(2)教师引导幼儿在教室环境中寻找圆形物品,并分享给大家。

2.圆形的多种变化(1)教师出示圆形纸片,示范将圆形对折、剪裁、粘贴,变成不同的形状。

(2)教师分发圆形纸片、剪刀、胶水等材料,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尝试将圆形变成不同的形状。

3.创作圆形作品(1)教师出示圆形贴纸,引导幼儿在纸上粘贴圆形,创作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2)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培养想象力。

4.分享展示(1)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成果。

2.教师提出延伸活动,如制作圆形手工艺品、圆形拼贴画等。

五、教学反思1.对幼儿的操作过程进行细致观察,及时给予指导,避免出现安全问题。

2.在创作环节,关注每个幼儿的需求,提供适时的帮助,使每个幼儿都能完成作品。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自主发现圆形的基本特征,如曲线闭合、无角等特点。

2.在圆形变化环节,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幼儿理解圆形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变换成其他形状。

二、教学难点补充1.教师需要设计互动环节,通过对话引导幼儿表达对圆形的理解,如:“你能告诉我什么是圆形吗?”2.在创作环节,教师需鼓励幼儿大胆尝试,通过对话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如:“如果你有一个魔法棒,你想把圆形变成什么?”教学过程补充:(一)导入教师:(出示圆形卡片)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什么形状?对了,这是圆形。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会变的圆》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会变的圆》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会变的圆》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认得和把握圆形及其特征。

2. 了解圆形的直径、半径、周长、面积等概念。

3. 把握画圆的方法,了解绘图工具的使用。

4. 通过制作变换圆的游戏,培育幼儿的动手本领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1. 圆形及其特征的认得。

2. 圆形的直径、半径、周长、面积等概念。

3. 绘制圆形的方法及绘图工具的使用。

三、教学难点1. 圆形的各种特征的把握。

2. 绘制圆形的正确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绘图工具,如圆规、尺子、铅笔等。

2. 准备多个不同大小的圆形卡纸或板子。

3. 收集孩子们爱好的动物或植物的图片,如兔子、小猪、小鸟等。

4. 准备彩色毛线、毛球等材料。

5. 准备变形圆游戏材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询问幼儿们之前学过的形状,引入今日的主题:圆形。

二、讲授(20分钟)1. 老师出示圆形卡纸,让幼儿们察看、摸索,引导发觉圆形的特征,如“圆是没有拐角的”“圆是由极多个点构成的”,接着让孩子们仿照绘画出各种大小的圆形。

2. 通过实际操作,向孩子们呈现什么是圆心、直径、半径等等。

3. 老师用一只尺子和一个圆规模拟出圆的周长和面积,之后推广到应用中。

三、体验(15分钟)1. 让孩子们拿出本身喜爱的形状卡纸,在上面画出各种大小的圆,然后比较大小、颜色等等。

2. 让孩子们拿着尺子、圆规,用本身的方式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然后进行比较,察看直径与周长之间的关系。

四、游戏(15分钟)1. 制作变换圆游戏准备多张大小不一样的圆纸板以及彩色毛线、毛球等材料。

老师将圆纸板不同的边缘用不同颜色的毛线绑定,再让孩子们自由组合,并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把圆变成本身喜爱的动物或植物的样子。

2. 变换圆游戏老师出示变换圆卡片,这些卡片上的圆有不同颜色和大小。

老师将其中的一个圆作为启程圆,并让孩子们找寻与之颜色、大小刚好完全一致的圆,做到环保同时体验数学。

五、总结反思(5分钟)孩子们一起回答:“今日我们学习的是什么?”老师再次让孩子们仿照画圆形,巩固今日所学习的内容。

幼儿园中班数学游戏教案《会变的圆》(二篇)

幼儿园中班数学游戏教案《会变的圆》(二篇)

幼儿园中班数学游戏教案《会变的圆》活动目标:1.认识半圆和椭圆,能从许多图形中找出这两种图形,并能点数其数量。

2.能从活动中体验圆与半圆、椭圆之间的异同,拼出自己感兴趣的物体。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1.圆,半圆,椭圆,数量若干(每种同类图形的大小,颜色有区别,如有红圆,绿圆,大圆小圆等)。

2.用几种图形拼成的金鱼、熊猫等。

3.操作材料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一、认识半圆和椭圆,区分他们与圆的不同。

1.认识半圆,并与圆做比较。

(出示圆)这是什么?圆宝宝会变魔术,看看他变成了什么?半圆和圆有什么不一样?2.认识椭圆并与圆做比较。

圆宝宝又要变了,现在又变成了什么?(出示椭圆)谁知道这个图形叫什么?椭圆和圆有什么不同?二、游戏:看谁拿的对。

游戏:每个幼儿手拿一个圆形(圆、半圆或椭圆)。

例如:教师说圆宝宝,手拿圆形的小朋友把手举高并大声说我是圆形。

三、在拼贴的图形中找出半圆和椭圆,并用电子表现其数量。

1.出示拼贴好的金鱼,让幼儿找一找哪里是半圆和椭圆,并能数出他的圆、半圆和椭圆的数量,并用数字来表示。

2.出示拼贴好的熊猫,让幼儿找一找哪里是半圆哪里是椭圆形,并能数出他的圆、半圆和椭圆的数量,并用数字来表示。

四、幼儿操作,展示幼儿作品。

幼儿园中班数学游戏教案《会变的圆》(二)教案:会变的圆教学目标:1. 认识和理解圆形的基本属性和特征。

2. 进一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学会用各种材料和图形构建出圆形。

教学内容:1. 圆形的特征和属性。

2. 通过游戏和实践,让幼儿体验圆形的变化。

教学准备:1. 几个不同大小的纸圆环和橡皮圈。

2. 半圆形的卡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引导幼儿回忆和分享他们对圆形的认识和经验。

2. 出示一些圆形的图片,让幼儿观察,说出他们认为的共同特征和形状。

二、探究(15分钟)1. 出示一个纸圆环,让幼儿观察,找出它的特征和形状。

2. 引导幼儿思考:如果把这个纸圆环拉长,会变成什么形状?3. 出示一个橡皮圈,让幼儿观察,说出它和纸圆环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幼儿园中班数学游戏教案《会变的圆》

幼儿园中班数学游戏教案《会变的圆》

幼儿园中班数学游戏教案《会变的圆》一、教学目标:1. 能认识和说出圆的特点:圆是没有边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2. 能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圆形,如:纸、线、橡皮圈等。

3. 能够辨认出现在各种地方的圆形物体,并通过观察与描述的方法对圆形物体进行归类。

二、教学重点:1. 认识和说出圆的特点。

2. 制作圆形。

3. 辨认圆形物体。

三、教学准备:1. 卡片或是幻灯片上画好的圆形、小球、橡皮圈、圆盘、纸杯等。

2. 纸、线、橡皮圈、纸杯、水杯等材料。

3. 让幼儿认可的不同阶段由浅入深的圆图案。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中的圆形物体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形状的物体?”幼儿可能会说出:圆球、圆盘、纸杯、水杯等。

教师顺着他们的话题再问:“为什么它们都叫圆呢?”引出对圆形物体的讨论。

2. 引入老师将卡片或幻灯片上的圆展示给幼儿观看,再问:“你们看了圆,有什么感受呢?”幼儿可能回答说:“圆是没有边的!”“圆上的每个点到圆心的距离都一样!”老师肯定幼儿的观察力,并解释圆的特点。

3. 实践操作(1)观察圆形物体老师要求幼儿观察物体图片,先看有哪些圆形物体,然后让他们围绕着圆形物体进行讨论,能将哪些形状认知加进来。

老师可以大致总结一下幼儿说的,然后告诉他们下个游戏环节的内容。

(2)制作圆形准备纸、线、橡皮圈、纸杯等材料。

让幼儿选取材料制作圆形,如:用橡皮圈围成圆形,用线在纸上画圆,将纸折成圆、用纸杯盖成圆等。

4. 游戏环节(1)魔术圆老师把魔术圆带给孩子们看,平放在地上,把红蓝居然扔进圆里,又推进折叠,没想到红蓝居然混在一起了,孩子们找不到。

老师问孩子们:“红和蓝去哪里了?”孩子们纷纷说:“圆消掉了。

”“圆吃了。

”“圆把颜色吞进去了!”那我们还能把它找出来吗?老师帮助幼儿扁扁圆体变回圆体,魔术就出现在他脚下,孩子们伸个手往前伸,挨个把红蓝的圆找出来,这是如何实现的呢?(2)变出圆幼儿分为小组,将小组成员的手牵在一起坐一圈,用圆盘做圆,只能坐在圆盘上,脚不能碰到地面,看哪个小组坐下的第一个,是谁的组。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会变的圆》含反思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会变的圆》含反思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会变的圆》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理解圆的定义;•通过游戏认识圆的变化;•能够感性体验面积的变化。

1.2 能力目标•锻炼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合作参与游戏;•能够独立观察和总结。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游戏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2. 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游戏中圆的变化;•面积的变化。

2.2 教学难点•让学生从直觉认知到理论认知。

3. 教具及教材3.1 教具•计算器;•圆环、圆板、木棍等。

3.2 教材•《小学数学》。

4. 教学过程4.1 活动导入首先给学生展示一些不同大小的圆形,让学生试着讲出圆形的特点和定义。

4.2 游戏介绍介绍本次数学游戏《会变的圆》的规则:使用圆环、圆板、木棍等物品来做圆,然后学生围成一个圆,然后让一个学生走进这个圆,接着让学生掐掉一小块圆环,再让他走进去,此时圆的形状出现了变化。

接着,让其他学生也用同样方式掐掉一小块后进入圆内,观察圆的变化。

4.3 活动细节让学生用计算器测量每次圆环掐掉后的直径,并记录在黑板上,接着让学生计算每次圆环掐掉后圆的面积,并记录在黑板上。

4.4 游戏过程展示让学生展示每次圆环掐掉后的圆形,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圆的变化,也可以请学生从圆的面积变化的角度描述。

4.5 游戏总结回顾游戏的过程,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结合游戏中的圆形变化,自己总结一下圆的特点和面积的变化规律。

5. 反思这次游戏让学生通过感性的体验,认识了圆形的特点和圆的变化规律,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在活动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会不太愿意合作,这需要老师在引导学生之前,先让学生了解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合作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并且能够更加愉快地完成学习。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会变的圆》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会变的圆》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会变的圆》
教学目标
•能够正确辨认圆形和半圆形;
•理解圆形和半圆形的概念;
•通过比较大小,辨认大小不一的圆形和半圆形;
•通过观察,认识近似圆和半圆形。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辨认不同大小的圆形和半圆形;
•学生能够理解圆形和半圆形的概念。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认识近似圆和半圆形。

教学准备
•圆和半圆形的模型;
•认识近似圆的图片。

教学过程
1. 导入
引入问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圆和半圆形。

2. 认识圆和半圆形
教师出示圆和半圆形的模型,鼓励学生观察和摸索,让学生尝试画出相似的圆和半圆形,告诉学生这两者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

3. 比较大小
教师出示不同大小的圆和半圆形,鼓励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和比较大小,找出其中大小不同的图形。

4. 认识近似圆和半圆形
教师出示认识近似圆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告诉学生近似圆不是标准的圆形,但是它们的形状非常相似。

5. 巩固应用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互相制作大小不一的圆和半圆形,然后让他们在自己的作品里找出近似圆和半圆形,并画出圆和半圆形的模型。

6. 反思
教学活动结束后,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回答以下问题:
•你最喜欢哪个环节?为什么?
•在学习这个话题的过程中,你觉得最困难的是什么?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如果你可以再次学习,你希望怎样学习?
总结
教学应该根据孩子们的年龄、能力和兴趣制定合适的计划,并采取生动、形象的教学形式,注重启发性教学和体验式教学,加强实践,使学习更加深入、生动和有效。

数学:会变的圆(教案、反思)Word文档

数学:会变的圆(教案、反思)Word文档

中班数学活动:会变的圆
活动目标:
1.认识半圆,知道半圆是圆形的一半,能从许多图形中找出圆、半圆。

2.能点数7以内的数量。

活动准备:
1.圆、半圆,数量各为4、5个(颜色大小不同)用几种图形拼成的花、火箭等。

2.《幼儿画册》(第3册,第9页)
活动过程:
1.认识半圆,区别它与圆的不同。

(1)认识半圆,并与圆做比较。

(出示圆)这是什么?圆宝宝会变魔术,看看它变成了什么?学说:半圆。

半圆和圆有什么不一样呢?
(2)讨论半圆是怎样来的?
2.看图找图形。

分别出示用图形拼贴的花、火箭、机器人等图形,让幼儿找一找哪些是半圆,如:花瓣是半圆形,机器人的眼睛是半圆形。

3.在许多图形中找出半圆和圆,并用点子表示每种图形的数量。

(1)请幼儿翻开《幼儿画册》,说出画册上有哪些图形,并点数出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2)用画圆点子的形式表示出半圆和圆形的数量。

(3)与同伴相互检查。

中班数学《会变的圆》活动反思
圆对于孩子们来说都认识,半圆、椭圆可能有些孩子也认识,但他们之间的异同并不了解,因此,我设计的本次活动《会变的圆》为了让孩子们对圆、椭圆、半圆之间的关系有所了解,引导幼儿主动去探索,在游戏中学习。

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其思维性,教育必须依靠幼儿的内在积极性,通过他们的亲身参与与独立思考和自我体验来建构其新的认知结构。

孩子在此次活动中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度,可能是设计的游戏诶环节,孩子们比较喜欢,而且最后一个环节,教师给幼儿创造了一个轻松、开放、自主的场地,幼儿在活动中不仅能与同伴合作拼图,而且还交流了自己的想法及成功的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会变的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半圆和椭圆,能从许多图形中找出这两种图形,并能点数其数量。

2.能从活动中体验圆与半圆、椭圆之间的异同,拼出自己感兴趣的物体。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圆,半圆,椭圆,数量若干(每种同类图形的大小,颜色有区别,如有红圆,绿圆,大圆小圆等)。

2.用几种图形拼成的金鱼、熊猫等。

3.操作材料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认识半圆和椭圆,区分他们与圆的不同。

1.认识半圆,并与圆做比较。

(出示圆)这是什么?圆宝宝会变魔术,看看他变成了什么?半圆和圆有什么不一样?
2.认识椭圆并与圆做比较。

圆宝宝又要变了,现在又变成了什么?
(出示椭圆)谁知道这个图形叫什么?椭圆和圆有什么不同?
二、游戏:看谁拿的对。

游戏:每个幼儿手拿一个圆形(圆、半圆或椭圆)。

例如:教师说圆宝宝,手拿圆形的小朋友把手举高并大声说我是圆形。

三、在拼贴的图形中找出半圆和椭圆,并用电子表现其数量。

1.出示拼贴好的金鱼,让幼儿找一找哪里是半圆和椭圆,并能数出他的圆、半圆和椭圆的数量,并用数字来表示。

2.出示拼贴好的熊猫,让幼儿找一找哪里是半圆哪里是椭圆形,并能数出他的圆、半圆和椭圆的数量,并用数字来表示。

四、幼儿操作,展示幼儿作品。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中
1.首先在时间的控制上,没有能够准确的把握好时间,所以最后的展示操作进行评说没有能够很好的进行。

2.在纪律上,以后还要多多的加强小朋友们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控制好课堂的纪律。

3.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有些不突出,在让幼儿找圆和半圆的时候,应该把椭圆也一起放在图形中,让幼儿的知识及时得以巩固。

4.展示图形组成的图案时,没有能够很好的和操作材料进行结合演示。

这次的教研活动不能说是成功的,但我也学习了很多,我想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多的思考,多多的提问,多多的记录,不断提升
自己的业务水平,让幼儿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开心的成长。

小百科:圆形是一种圆锥曲线,由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截圆锥得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