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柿子林会所的建筑与超建筑阅读笔记

合集下载

北京十日笔记之建筑之旅

北京十日笔记之建筑之旅

北京十日笔记之建筑之旅作者:潘子其在和别人有分歧的时候我通常会把自己从那个急于表达自己的状况下拉出来:这世界上有那么多人,每个人生都那么与众不同,所以我们没有必要互相说服对方。

但是这话说完又觉得,我好像说了一句堂而皇之的废话。

于是我脑中的镜头就回复到有分歧的那个时刻,重新想:这算是一种残酷的缘分,我们争吵,我们打断对方,我们各执己见、誓不妥协,这都是我们的时间大钟运行留下的的轨迹,时间不会停留在我们分歧的这一刻,总能向前流去。

所以,我希望自己把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当做恩赐的礼物,情钱礼义,无论怎样扑向人生,都是自己唯一能够经历的人生。

所以,我的人生在这样子的理解中迈到了2012年,有一点点写意地安排了一下,这个暑假,不为我即将到来的那些困难、抉择,我要出门走走。

有些时候吧,为自己所做的事情附上一个标签真是不容易,并且也是件很累的事儿。

这次北京之行策划不是很久,目的也非明确,要不然我也不能在北京之后又瞎跑到南边玩儿了一通。

但是有时候,就在这种没什么执念的情况下,很容易地就玩儿出了开心,玩儿出了自在,也让我玩儿出了很多额外的收获。

但是这也只是个人性格延伸出来的一种旅行方式,每个人还是应当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去体验你感兴趣的东西。

所谓建筑之旅,我说得都有点心虚,我走过的地方没有那么大,也没有那么独特,正如我前面所说,只是对于我是很特别的,写下来,也只是希望能帮助同志者带着这样一幅心情更悠然地走走这些地方。

正文开始:先列一下我在北京的目的地:751——798国家图书馆奥林匹克公园地铁站下沉广场——数字北京来福士广场——石油大厦——当代moma——万国公寓朝阳门soho——银河soho——大方家胡同南锣鼓巷(泡泡胡同)三里屯(瑜舍、三里屯24号楼)中关村北京大学公共教学楼地铁4号线沿途地铁站庐师山庄住宅A+B泰禾俱乐部——拾贰院北京華京木棉花酒店朱锫的四合院改造(这个我没有找到地址,很遗憾)四合院们●tips:手机上下载好百度地图以及你去的城市的离线地图。

城市的远见读书笔记

城市的远见读书笔记

古川町物语人口只有一万六千人的小镇。

离名古屋两个多小时车程,古镇与高山。

三十多年前,濑户川放生鲤鱼是为了提醒民众保护水质,放生了三千条,属于全镇人民共有。

全民参与清理河床的活动,原来污浊的臭水沟,现在变成了美不胜收的清水空间,这是一个新环境意愿的开始。

社区营造最关键的体认:让居民认识到自己对环境改造的力量。

产业基础:林场飞騨匠师,完全用榫头组装。

每个工匠制作的云饰都有不同的设计。

云饰斗拱,就是匠师的签名。

因为相互比较,所以古川町的房子越盖越好。

居民与木匠之间的老规矩:建築物的高度不得超过古川町三座寺庙,建筑物的材料、颜色不标新立异,与相邻的房子协调一致。

巴塞隆納的經驗巴塞隆那的经验:波西嘉局长的战略,就是从都市中小型的公共空间下手,逐渐让巴塞隆那转变成一个可以居住的城市。

这种由单点切入的手法,他们称为「针灸法」。

空间的主角可能有两类,第一是使用公园的人,第二是周边的建筑物。

当然最主要的,就是使用公园的人,他们是公共空间的真正主角,他们将会带给公园各式各样的活动,他们的活动和穿着,都会带给空间生气与活力。

因此,空间本身应该简单一点,而不需要复杂的材料,复杂的形状,复杂的形式。

(巴塞隆那设计师的手法在于创造空间,而不是创造一大堆沒有用而又复杂的造型。

这一点对于城市规划非常重要,在纽约如中央公园和哥伦布亚大学图书馆前的空地台阶。

简单、朴素、耐用的建材以及不用修建,却又有四季变化的植栽便是空间营造的秘诀。

但是这种手法放在中国的大部分城市也许不适用,不仅是因为没有人会在市中心的公共用地建筑街心花园,更因为除了老年人和学龄前儿童,鲜有人有此闲情逸致。

欧洲人的生活范本对我们来说是无忧的境界,但是无忧的生活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

)巴塞隆那的城市规划师发现早期疯狂建设的道路把社区割碎了,而且让行人走投无路,于是开始执行缩减车道的政策。

常见的手法,是让车道中央形成一个人行带,这些人行空间配上精心规划的街道家俱,便成为附近居民的活动场所,以此为市民争取到很大数量的开发空间,而且使车道人性化,都市景观也大为改善。

建筑书籍读书笔记

建筑书籍读书笔记

建筑书籍读书笔记建筑书籍读书笔记(精选6篇)建筑书籍读书笔记1这是建筑学本科的教材,其实原本无甚可说的。

读大学的时候,这本书对我来说无限枯燥和无聊,可毕业之后,这本书我又读了三遍。

之所以将她列在弗兰姆普顿《现代建筑》之后,是由于在《梁思成全集》的第六卷《清则例》前言中,读到林徽因大师的观点:学古建的人应该先读《清则例》,后读《营造法式》,因为清代建筑遗存更多,社会、文化、技术状况也更为我们所了解,先学清代木构是更容易透彻的,随后在此基础上研究唐宋木构,也不会因失于材料紧缺而茫然失措。

今天,我绝不相信陈先生的《外国建筑史》反映了他在西方建筑研究上的全部深度,这是一本深入浅出的入门教材,也是中国对西方古代建筑史研究的奠基之作。

鉴于这一深一浅双重身份,她并不适宜学生自学,而是需要在恰当的指导下学习的。

举例来说。

书中对古埃及金字塔用石头、两河流域中下游用土盖房子、以及巴比伦建筑绚烂的马赛克源头剖析得极其清晰:埃及为什么用石头盖房子?因为他们缺少成材的木材;但埃及早在公元前四千纪就烧出砖了,为什么不用砖?同样因为缺少木材作为燃料,他们的木材都要从阿拉伯半岛上的叙利亚平原进口,成本很高为什么两河流域中下游用土?因为他们既没有木材也没有石材,土怕水,所以用贝壳或沥青来防水,早期的贝壳是可以作为货币的,当然很贵,那沥青呢?沥青怕太阳晒,于是用陶钉插在沥青面上遮阳,贝壳以及不同温度下烧出来的陶钉都是色彩斑斓的,所以巴比伦的马赛克如此多彩可惜的是,本科的时候我除了在年代、建筑师及重要建筑的文字下划几条线之外,从来没有注意过上述内容,以至于在大五准备考清华研究生之际重读,就如读一本从来没有翻过的新书――也就是在读完这本书与《营造法式》之后,我也实际上放弃了读清华的念头。

如果要说需要补足的地方的话,《外国建筑史》中对哥特和巴洛克时期建筑历史的描述比较宽泛,而国内关于这两部分的书至今仍是极其匮乏的。

好在国家图书馆里有两本关于哥特建筑和一本关于巴洛克建筑的经典英文著述。

拓扑景框_柿子林别墅_会馆

拓扑景框_柿子林别墅_会馆

作者单位:非常建筑工作室收稿日期:2004-09-10经过了4轮的设计,这个在北京昌平一个柿子林中的项目终于聚焦在看与被看这一对关系上:由于建筑周围有优美的自然环境,于是房间或房间组被作为取景器来设计。

取景器——房间共有9个,面向不同的方向与景观;看的需要促使其三维形状内收外放,作为景框的大口是落地窗,两侧承重实墙呈八字关系,屋顶倾斜构成单坡。

换而言之,坡屋面首先是为限定取景器而出现的。

取景器——房间之间,有时是中间,则是保留下来的柿子树。

建筑与景观又相互融合了,建立起与基地之间的另一重关系。

其实,建筑同时总又是被看的对象。

建筑设计也是造景。

将9个取景器——房间倾斜程度不同的屋顶整体看待,建筑顶部便出现了一个起伏的、相对复杂的拓扑接口;也许可以认为是一个人造地景,与基地周围的山峦呼应;也许又可以作为以当代的建筑语言翻译传统中国建筑坡顶形式的一次尝试。

以往中国建筑的研究中,更偏重于单体屋顶形式的传承。

而典型的中国建筑则普遍是以群体存在的。

一个院落四周建筑的屋顶大小变化本身便包含了拓扑关系。

在柿子林,取景器是决定屋顶形式的先决,而对中国传统建筑群体屋顶的观察提供了最终的参考。

柿子林别墅/会馆采用与取景器空间完全吻合的、不平行石夹混凝土承重墙与混凝土反梁结合的结构体系。

因此结构是建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石料为就地取材的花岗岩。

长期以来,鉴于前辈建筑师在中国建筑的形式与形象方面做了大量的、深入的工作,非常建筑则将对传统的探索转向空间和建造等问题,对形式与形象一直没有形成切入点。

群体屋顶拓扑目前是我们形式工作的突破口,向建立中国建筑的当代性与地域性全面推进。

□工程名称:柿子林会馆地点:北京昌平十三陵万娘坟建筑设计:非常建筑工作室设计主持人:张永和,王晖参与建筑师:王欣,敬涌,钟鹏,于露,戴长靖等合作设计:徐民生(结构顾问)建筑面积:4 800m2拓扑景框——柿子林别墅/会馆VILLA SHIZILIN张永和/ Yung Ho Chang11 柿子·林·会馆/Persimmon·Grove·Villa2 柿子林会馆主要入口/Main entrance3 柿子林会馆室内游泳池/Indoor swimming pool234567891011121314屋面板及主要墙体西南轴侧屋面板及主要墙体西北轴侧屋面板及主要墙体东北轴侧A视点轴侧B视点轴侧屋面轴侧4 首层平面/First floor plan5 二层平面/Second floor plan6 东立面/East elevation7 北立面/North elevation8 西立面/West elevation9 南立面/South elevation10 A-A剖面/A-A Section11 D-D剖面/D-D Section12 屋面板及主要墙体轴侧图/Roof and axonometric drawing13 A区D-W轴立面/D-W Axial elevation of part A14 B区W-D轴立面/W-D Axial elevation of part B1-停车场(植草钢格板地面)2-佣人双人间3-佣人三人间4-保安/消防监控室5-储藏室6-洗衣房7-竹院上空8-佣人单人间9-卫生间10-卧室11-客人起居12-酒吧13-客厅14-会议15-隔油池16-更衣17-桑拿18-游泳池19-中餐厨房20-西餐厨房21-电影厅1-游泳池2-佣人双人间3-佣人单人间4-卫生间5-客人6-卧室7-客厅8-客人起居阳台9-厨房上空10-电影厅上空11-竹12-玻璃顶13-健身区上空14-会客厅上空15-餐厅上空16-儿童起居17-儿童卧室18-阳光书房19-保姆22-娱乐区23-健身区24-热水池25-转换池26-室外戏水池27-竹院28-会客厅29-主入出口30-餐厅31-进入式种植园32-画室33-操作室34-备餐间35-家庭餐厅36-公务员室37-卫生用品间38-竹39-家庭南侧出入口40-父母起居1/241-父母卧室20-卫生用品间21-配电间22-储藏23-露台24-家庭南侧出入口上空25-起居26-储物柜27-更衣间28-室外洗浴29-阳台1516The client is a developer couple with twochildren and they have acquired a piece of land inthe adjacency of the Ming Tombs outside Beijing tobuild a house with extensive programs from cinemato indoor swimming pool and with the intention touse the facilities also as a club.The building site used to be an orchard forpersimmon trees surrounded by mountains. To fullyengage the sceneries in the area, the architecturedesign takes the rangefinder as concept and ninetapered spaces are oriented towards nine differentviews. The roofs slope to complete theseperspectival rooms while to interpret the traditionalChinese architectural forms in a topological way.By the same token, a rolling artificial landscape iscreated on the rooftop which echoes the hilly terrainnearby. The structure of the building is a concretesheer wall and beam system with local granite cladon the outside of the walls and dark cement tiles onthe roofs. The existing persimmon trees are preservedto punctuate the house.□Project name: Villa ShizilinLocation: Wanniangfen, Changping, BeijingArchitect: Atelier Feichang JianzhuProject designer: Yung Ho Chang / Wang HuiProject team: Wang Xin, Jin Yong, Zhong Peng, YuLu, Dai Changjing, et al.Consutants: Xu Minsheng (structural consutant)Building area: 4 800 m21715 起伏的屋顶与远山近岭/Fluctuant roofs and mountains16 从影视厅看内庭院/View of inner courtyaro from scenic hall17 穿插在柿子林中的会馆/Villa in Persimmon Grove。

北京柿子林会所案例分析

北京柿子林会所案例分析
国际青年旅舍建筑设计 案例分析
“北京柿子林会所”
北京柿子林会所
地点:北京昌平十三陵万娘坟 Design by:张永和 王晖 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 占地面积:200100平方米
概念
• 柿子林会所是经过四论完全不同的概念设计方案之后才最终被业主所 认可的,从第一轮的“侧宅入林”概念方案中设计的宽度为9m的水 泥盒子,到第二三论的“瘦房肥院”和“棋盘院阵”中对光影和院落 空间的运用,一直到最终被认可的第四轮“拓扑景框”,前三轮方案 依稀可以看到对留园的入口备弄空间和留园石林小屋等精致庭院等的 设计语言进行模仿的痕迹,当然这点幵不是那么的确定,可是当拓扑 景框的概念方案的提出的时候,几乎可以肯定张永和的确是借鉴了中 国古典的园林空间的设计手法。
园中柿树成行排列整齐繁茂。西南两面 山陵环拱. 北邻村落. 东向敞阔.远蓄疏 林一图
• •
柿子林的妙处在于,它的整个设计的聚焦都在“看与被看”这样的一对关系 上。“看”就是从建筑内部的视线范围,“被看”就是从场地的外围看待建 筑与环境的契合和整体的景观效果。 看与被看在宏观的层面上归纳起来的表现手法依然是对比,不过这种对比是 不同于传统的以大小与疏密等为特征的空间变化。“看”的本质职责是要求 从建筑内部观看周边自然景观的视野范围的最大化,这是一种外扩的、显性 的设计理念。犹如拙政园内“与谁同坐轩”的外侧形态是弧形的,以便于园 主人能够获取尽可能多的景致;而“被看”的本质属性是要从建筑的外部观 看整个场地景观的总体效果的最优化,这是一种内聚的、隐形的设计理念。
200100平方米国际青年旅舍建筑设计案例分析北京柿子林会所概念?柿子林会所是经过四论完全不同的概念设计方案之后才最终被业主所认可的从第一轮的侧宅入林概念方案中设计的宽度为9m的水泥盒子到第二三论的瘦房肥院和棋盘院阵中对光影和院落空间的运用一直到最终被认可的第四轮拓扑景框前三轮方案依稀可以看到对留园的入口备弄空间和留园石林小屋等精致庭院等的设计语言进行模仿的痕迹当然这点并不是那么的确定可是当拓扑景框的概念方案的提出的时候几乎可以肯定张永和的确是借鉴了中国古典的园林空间的设计手法

当建筑师与艺术家相遇——北京韩美林艺术馆的阅读笔记

当建筑师与艺术家相遇——北京韩美林艺术馆的阅读笔记
伏 的瓦项 ,漂浮 的荷 叶 ,似 乎在诉说着 民间文化 艺术 ,诉说 着运河那 一端的杭 州姊妹馆 。 当笔者从艺术馆 出来 ,踩在艺 术馆 前遍 铺 石子 的广 场上 ,看着 那洁 白的雕 塑—— 再造 乾 坤 ,还有 那简洁的浅灰 色艺术馆 ,忽然感觉有种禅 意充斥在 周围 。环顾 四周 ,左边不远处是 一尊韩美林设计 的两 米高的
现代艺术 时 ,不是 以现代西 方的审美视角去选择 中国 民间 的 审美样式 ,在他 笔下 ,这些 曾经 光芒四射的 民间文化 顺理成 章地进入 当代 ,让它们在 当代 艺术世 界 中重新焕发活 力。可
建筑会是 一个 能达到双方满 意的精美作品 。北 京韩 美林 艺术
馆这样一件精美作 品。
化 与 流线 的转 换复 合的 巧妙 结合 ,使 得艺 术 家的各 类作 品 能得 到全方位展示 ,参 观者在欣赏过程 中有不 同的体验和 感
受。
青铜佛头雕 塑 ,右边是母与子雕 塑 ,近处是坐在砾石 广场上 玩耍 的一 对对 母 子 ,还有 那前 方柔 美的 夕 阳……我 突然 失
语 ,唯有享受建筑师和艺术家带给我的空灵。
以说 ,韩美林 的艺术作 品是现代 艺术与 中华 民族灵魂 的结合
体。 崔恺的 “ 本土 思想 ”已经从 他 最开 始 的无意 识 走到 现 在 的坚 守 。他在 探 索 、学 习新方 法新 技术 的 同时始 终不 变 自己 的本 土思想 。建 筑评 论 家史建 说 ,中国 当代 建筑 的本 土化是在 超越 了试验性建筑 之后 的一种退 守和 回归。正是这 种 回归 ,吸引 了国际建筑界 的关注。崔恺也 因此赢得 了国际 荣誉 。从外研社大楼 到德胜 尚城 ,从首都博 物馆到殷墟博物
与轻 轨 的高 度基 本相 同 ,人们 可 以在轻 轨车 厢 中看到 艺术

《北京园林》读书笔记模板

《北京园林》读书笔记模板
5 第8章行宫篱
苑——海淀二 园
精彩摘录
这是《北京园林》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作者介绍
这是《北京园林》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皇家园林就是富丽堂皇,彰显皇家气象,贵就完事儿了,巧思还在江南园林之下。
目录分析
第2章北方水乡— —什刹海
第1章皇宫屏障— —景山公园
第3章皇宫后苑— —御花园
第4章特别格 1
局——建福宫 花园
第5章内廷典 2
范——慈宁宫 花园
3 第6章内廷精
品——乾隆花 园
4 第7章京师名
园——畅春园
北京园林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建福宫花 园
美景
什刹海
Hale Waihona Puke 第章御花园花园
格局
园林
格局
内容 内廷
建福宫花园
皇宫
皇宫
畅春园
名园
水乡
京师
乾隆
内容摘要
本书内容包括了有皇宫屏障——景山公园、土丘之上的风水宝地、清朝时景山最辉煌繁盛、北方水乡——什 刹海、由河道漕运发展而来、清代以后的文化积淀、皇宫后苑——御花园、紫禁城北端的后宫园林、园中奇石古 树美景天成、特别格局——建福宫花园、太子居住的神秘花园、园内各具特色的建筑等内容。

建筑师的两种言说北京柿子林会所的建筑与超建筑阅读笔记

建筑师的两种言说北京柿子林会所的建筑与超建筑阅读笔记
建筑师的两种言说北京柿子林会所的建 筑与超建筑阅读笔记
01 引言
03 概述
目录
02 关键词 04 第一言说:建筑特点
目录
05 第二言说:超建筑特 点
07 结论
06 比较分析 08 参考内容
建筑师的两种言说:北京柿子林 会所的建筑与超建筑阅读笔记
引言
在当今的建筑领域,关于北京柿子林会所的建筑与超建筑有着多种言说。本次 演示将通过文献资料搜集与整理,对建筑师关于北京柿子林会所的建筑与超建 筑的观点进行分析与总结。通过对比分析,试图探讨两种言说的异同点及优劣, 从而引发对未来建筑发展的思考。
张永和先生在柿子林会所的设计中,以生态节能、环保和舒适度为核心。他运 用天人合一的思想,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此外,他还能源的高效利用,通 过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在柿子林会所的建筑构造上,张永和先生更是别具匠心。他以当地的材料为基 础,采用传统工艺手法进行施工。例如,会所的墙体使用了当地的土、木和石 材,既保证了建筑的质量,又突显了地方特色。同时,细节处理也相当到位, 无论是窗户的设计,还是屋顶的构造,都充分考虑了通风、采光和防水等因素。
对于未来建筑设计的思考,我们应该在空间和形态的同时,也要重视数字化、 智能化和环保等方面的因素。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设计将会有更多的可 能性,而如何在不同设计理念中进行选择和取舍,将是建筑师需要面临的挑战。
参考内容
当我和一位建筑师朋友参观北京柿子林会所时,他对我讲述了建筑师的两种言 说: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以他的叙述为基础,结合我自 己的观点,详细阐述这两种建筑的特点和差异,并探讨超建筑的概念和内涵。
然而,两种言说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建筑特点在成本和结构安全性方面可 能存在一定的问题;而超建筑特点则对技术和应用范围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 在实际的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取舍,以达到最佳的 设计效果。

《林徽因讲建筑》读书笔记模板

《林徽因讲建筑》读书笔记模板
林徽因讲建筑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中国
北京城
建筑
散文
圣母庙
建筑
城市
建筑
林徽因
建筑学家 北京
杰作
林徽因
中国
汾阳县
霍县
特征
赵城县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林徽因讲建筑》选取了中国现代著名建筑学家,同时也是民国才女林徽因的建筑随笔十四篇,文章既有对 北京、山西、敦煌等地具体古建筑的专业研究,同时也有俯瞰式的关于中国古代建筑传统及其历史发展阶段的详 细论述,既可以看做资深建筑学家的学术文章,也可以当成著名散文家有关建筑的优美篇章。在《林徽因讲建筑》 中,可以感受到林徽因既是一个学者型的散文家,同时也是一个作家型的学者。
敦煌边饰初 步研究(稿)
05
《清式营造 则例》绪论
谈北京的几个文物建筑
天安门前广场,和千步廊的制度 团城——古代台的实例 北海琼华岛白塔的前身
北京——都市计划中的无比杰作
我们的祖先选择了这个 北京城近千年来的四次改建 北京的水源——全城的生命线 北京的城市格式——中轴线的特征 北京的交通系统及街道系统 北京城的土地使用——分区 北京城是一个具有计划性的整体 我们应当怎样保护这庞大的伟大的杰作
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古到殷 第二阶段——西周到春秋·战国 第三阶段——秦·汉·三国 第四阶段——南北朝·晋·隋 第五阶段——唐五代第五阶段辽 第六阶段——两宋到金元 第七阶段——明·清两朝和旧中国时期 结论
闲谈关于古代建筑的一点消息

建筑读书笔记讲解

建筑读书笔记讲解

读书交流第16章风格派:新造型主义的形成与解体 1917-1931第24章建筑与国家:意识形态及其表现 1914-1943风格派:新造型主义的形成与解体概述这个运动的名称是凡•杜斯堡创造出来的。

De Stijl在荷兰语中有两种含义:其一是“风格”,但因为具有定冠词“DE”,是特指的风格;与此同时,Stijl还有“柱子”、“支撑”的含义,常常用于木工技术上,是指支撑柜子的立柱结构。

因此,把各种部件通过某种联系方式,组合成新的、有意义的、理想主义的结构是“风格派”的关键。

风格派第一项宣言:号召在个人和全球之间建立新的平衡,并且要从传统及个性崇拜的约束下解放艺术。

寻求一种能通过强调千古不变的法则以超脱个人悲剧的文化。

“自然的对象是人,人的对象是风格……”概述所属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革新派建筑师在战后初期对新建筑形式的探索阶段 1917-1931地区:荷兰主要成员:凡•杜斯堡、蒙德里安、胡扎、巴特•凡•德列克、奥德、霍夫、威尔斯、里特维德、乔治•万通格卢和依斯特伦等人。

刊物:《风格》杂志凡•杜斯堡蒙德里安里特维德概述阶段:第一阶段:1917-1921第二阶段:1921-1925第三阶段:1925-1931 1921年可以被视为风格派发展的一条分水岭,在这一年,《风格》杂志的封面由原来的长形口袋书变成了更宽的能够展现更大图幅的宽形版面。

更深层的划分含义则是因为1921年之前是荷兰风格派时期,之后则是国际风格派时期,这种划分尽管有些硬,但这种划分表明了风格派发生的变化。

凡•杜斯堡1931年48岁时病逝,与他共逝的是新造型主义的推动力量。

总的来说,风格派是一个松散的集体,其灵魂人物是凡•杜斯堡,在他精力充沛的指挥下,风格派联合各种不同的团体和个人,像是一个集时代之大成者朝着国际式前进,尽管这可能是无意识的。

在很多方面,凡•杜斯堡本人就体现了风格派运动本身。

蒙德里安与凡·杜斯堡的戏剧性分裂。

(由于凡·杜斯堡不断任意修改新造型主义的教条,同时连续挑起争论。

杰出的建筑师阅读理解(3篇)

杰出的建筑师阅读理解(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杰出的建筑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他们的生平、作品及其在建筑艺术领域的影响进行探讨,旨在揭示建筑艺术与时代发展的紧密联系,以及杰出建筑师在推动建筑艺术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一、引言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着文化的传承。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建筑师,他们以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审美观,创作出了一批具有时代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建筑作品。

本文将探讨杰出建筑师的特点、代表作品及其对建筑艺术的影响。

二、杰出建筑师的特点1. 独特的审美观:杰出的建筑师具备独特的审美观,能够敏锐地捕捉时代精神,将其融入建筑创作中。

他们善于从传统文化、艺术、哲学等领域汲取营养,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

2. 创新的设计理念:杰出的建筑师敢于挑战传统,勇于创新。

他们在建筑设计中不断探索新的空间布局、结构形式和材料运用,为建筑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3.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杰出的建筑师关注社会需求,致力于解决现实问题。

他们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人文关怀等因素,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4. 深厚的文化底蕴:杰出的建筑师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包括建筑、艺术、历史、哲学等领域。

这使得他们在建筑设计中能够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展现独特的文化内涵。

三、杰出建筑师的代表作品及其影响1.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代表作品:巴黎公寓(Apartment in Paris)勒·柯布西耶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被誉为现代建筑之父。

他的巴黎公寓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作,采用简化的几何形状,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该作品对后世建筑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现代建筑的经典之作。

2. 路易斯·康(Louis Kahn)代表作品:费城美术馆(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路易斯·康是美国著名建筑师,他的设计风格独特,注重空间感和光影效果。

建筑十书读书笔录

建筑十书读书笔录

第一书在第一书中,维特鲁威从整体上陈说了建筑学所包括旳各个层面,当然也就是建筑师所必须要掌握旳各个层面旳知识。

艺术与技术,知识与技能,对于目前旳建筑学教育来说,这些也是常挂在嘴边旳。

然而,我们目前所理解旳层面与维特鲁威所讲旳已经相差甚远了。

维特鲁威所描述旳建筑学所包括旳内容远比我们现代意义上建筑学旳内容广泛旳多,建造房屋、制作日晷、制造机械。

不仅包括建筑旳设计、施工、材料,还包括测量仪器旳设计与制造等等,相称于涵盖了目前我们懂得旳建筑学、土木工程、机械设计、材料等若干专业旳容量。

当然,这也就意味着当时旳建筑环境条件对那个时代旳建筑师提出了更高旳能力水平规定。

从这本书中就可以明显旳看出维特鲁威旳学识非常渊博,从外国建筑史中也不难看出,生活在那个时代以及那后来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旳建筑师们都和维特鲁威同样,他们通晓建筑、市政、机械、军工等技术,同步还涉猎几何学、物理学、天文、历史、哲学、音乐等方面旳知识。

我不得不佩服古人旳智慧,我们目前学习旳建筑学旳各个方面,在那个遥远而落后旳年代,建筑师们已经研究旳相称周全而透彻。

通过千百年来社会生产力旳不停发展和社会分工旳日益精细,如今旳社会对建筑师旳能力规定比维特鲁威时期低得多了,我们不需要精通构造技术、不需要研究多种材料,作为建筑师旳我们任务已经简化诸多,诸多知识我们伸手就可以直接拿来用。

相比起那个时代旳建筑师,我们自惭形秽。

除此之外,维特鲁威在第一书中还提出了至今被建筑界继承和尊崇旳建筑设计旳基本原则:结实、合用和美观。

尽管在建筑旳发展历史中一直有人想打破其中旳个别原则,但最终还是回到了原点,这三个原则缺一不可。

合用是建筑旳本质,满足人们旳物质需要,结实是建筑旳主线,满足安全需要;美观是建筑旳容貌,满足精神需求。

目前我们往往还要加上经济这一原则。

历史验证了这个颠扑不破旳建筑界真理,如今旳房地产开发商往往为了牟取暴利而忽视某个原则,其后果不堪设想。

先撇开本书对凯撒皇帝旳谄媚奉承不说,这本书确实很值得我们认真阅读来协助我们反思目前旳建筑形势与倾向。

2021届密云区北庄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届密云区北庄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届密云区北庄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反观网红建筑,则不难发现,网红建筑的走红往往是凭借一张照片或一段视频。

其走红原因可以很简单,或是体现了某一时刻、某一角度的美感,或是展现了一种特殊的风情,或是形成了某种奇特的效果,这些都可能触发人们的喜爱、好奇或者惊叹。

对照地标形成的过程和原因,网红建筑照片反映的是瞬时、片面、局部的信息,其真实性存疑。

网红建筑的形成不一定来自于人们的真实体验,不需要时间积淀,甚至可以与当地市民无关,推动其成为网红的流量,完全可能来自不同地域。

如此便可以理解,为什么不能简单地把网红建筑与城市地标画等号。

网红建筑确有其价值与意义,但由于其形成过程和原因过于简单,照片可能变成“照骗”,打卡可能成为廉价的炫耀。

同时,网红的另一特征往往是转瞬即逝,在网上迅速走红后,可能很快就被人淡忘。

在建设成本巨大的建筑领域,这些问题值得警醒。

人类社会自进入现代以来,经历了大规模的高速城市化进程,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国际建筑领域曾围绕这些议题进行过讨论。

有人认为,现代建筑的大量涌现破坏了城市整体性,大规模建设也造成了“千城一面”的问题,城市文化传统未能得到充分尊重,城市个性被削弱,城市辨识度下降。

正因如此,城市地标成为一个具有时代性和普遍性的课题,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呈现为对网红效应的盲目追求。

城市建设是一项具有高度复杂性和矛盾性的议题,其解决方案也不可能简而化之。

许多城市都曾举办过评选城市新地标的活动,最后往往不了了之,原因就在于此。

近期,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要求治理“贪大、媚洋、求怪”等建筑乱象,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新时期建筑方针,探索建立城市总建筑师制度,为城市建筑设计进一步指明方向。

针对超高层地标建筑建设,《通知》列出明确规范,以遏制各地盲目规划建设“摩天楼”之风。

当建筑师与艺术家相遇——北京韩美林艺术馆的阅读笔记

当建筑师与艺术家相遇——北京韩美林艺术馆的阅读笔记

当建筑师与艺术家相遇——北京韩美林艺术馆的阅读笔记孟华超;刘永晖
【期刊名称】《建筑与设备》
【年(卷),期】2011(005)001
【摘要】建筑师为艺术家设计好房子,需要双方思想上存在共通性.本文通过对韩美林和崔愷在态度和创作思想方面的比较,阐述了北京韩美林艺术馆正是艺术家与建筑师的审美情趣相投创造出的精美作品.
【总页数】3页(P39-41)
【作者】孟华超;刘永晖
【作者单位】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韩美林艺术馆建筑与室内设计探析
2.建筑师的两种言说--北京柿子林会所的建筑与超建筑阅读笔记
3.连接与对话——银川韩美林艺术馆
4.基金会双月沙龙(第二十二期)在北京韩美林艺术馆举行探究艺术基金会与慈善信托的融合之道
5.韩美林紫砂艺术馆正式落户宜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建筑书籍读书笔记

建筑书籍读书笔记

建筑书籍读书笔记建筑书籍读书笔记终于把《谈建筑的故事》这本书看完了说来这本书还是跟静静在三联书店买的不知道在北京有米有人陪亲爱的静静同学逛书店。

书籍装帧很有特色,不张扬但又能够让人感到奇特。

每篇文章都没有分段,只是用横线把段落分隔开~美中不足是有的图片太校。

在理解文章方面没有起到图解的作用。

关于内容“ 不做雕梁画栋的猥琐细节,不抄袭古典建筑的结构形式,却要体现传统的精神和审美特征,我们面前的功课还有很多很多”是读完这本书后最令我深思的一句话。

让我回想到大学时期学家具设计时。

我们总是在强调发掘传统的元素,设计有中国特色的家具。

但跟安腾的建筑比,我们差太远,我们思考的太少。

那时的'我们太稚嫩。

一直很喜欢王受之老师的书老先生语言诙谐幽默,看事物很有独特的见解。

书中谈到了很多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建筑设施比如说地铁站火车站飞机场也有很多有名的建筑设计师,安腾忠雄、Frank gehry(膜拜)通过王老师对建筑的讲解同时也了解到了某个城市或者某个国家的建筑状态。

原来建筑设计无处不在只是总被我们所忽略生活中的我们多多发现多说收集多多去观察、留心身边的事物一定也可以跟他一样的吧阿尔巴罗.西萨致力于用现代的手法演绎葡萄牙传统,他发展了独特的空间技巧和建筑语言,为他随后的建筑作品积淀了原创性的力量。

他关注并研究空间于自然之间的联系,现代主义,历史传统与地方主义。

他力图用简洁的形式表现建筑内在的丰富性,“简洁的丰富”设计中,他经常通过基地四周原有房屋的轮廓来确定自己建筑的轮廓线,并以城市为设计的出发点,参照原有城市形态和建筑风格来寻找潜在的城市肌理和空间秩序,并将其贯穿设计的始终。

他经常使用白色抹灰墙面,花岗石和木材,外表极其简洁,而内部却通过双层空间创造了如同室外街道般丰富的室内效果,连续的墙面组织起流动的空间,建筑体现出不闭合,不确定和非概念,并与每个建筑部分的再限定相呼应,这种建筑特性与现代主义中的有机空间理论有一定的联系。

建筑读书笔记大全

建筑读书笔记大全

建筑读书笔记大全【篇一:建筑读书笔记】《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读书笔记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名族性和时代感。

以其功能性特点为标准,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等类型。

从总体来说,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

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只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

造型艺术之一。

建筑,它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的综合创作,各种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的建造活动。

从而可知,建筑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物质生活环境。

即人类生活所必需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也是为满足人们生活、生产或从事其他活动而创造的空间环境。

建筑艺术,是一种立体艺术形式。

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体形式、内外空间组织、结构造型,亦即建筑的构图、比例、尺度、色彩、质感、和空间感,以及建筑的装饰、绘画、雕刻、花纹、庭院、家具陈设等多方面的考虑和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建筑起源于人类劳动实践和日常生活遮风雨、避群害的实用目的,是人类抵抗自然力的第一道屏障。

作为人类重要的物质文化形式之一,车尔尼雪夫斯基一针见血地指出:“建筑作为一种艺术,比其他各种实际活动更专一无二地服从美感要求。

”而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实用与审美相统一,建筑空间与实体的对立统一,静态的、固定的、表现性的、综合性的实用造型艺术,内容表现上的正面性、抽象性和象征性,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等。

从而可知,建筑艺术与其他造型艺术一样,它主要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

同时,建筑艺术是一种立体艺术形式,故建筑艺术形象具有特殊的反映社会生活、精神面貌和经济基础的功能。

历代建筑艺术与它所处的历史时代、地理气候、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密切相关,同时受到材料、结构。

中外建筑史读书笔记

中外建筑史读书笔记

中外建筑史读书笔记【篇一:中外建筑史学习心得】中外建筑史学习心得建筑是人类生活的舞台、主要的物质环境。

人塑造了建筑,建筑反过来也塑造了人。

建筑上凝固着人的生活,他们的需要、感情、审美和追求。

建筑把这些传达给一代又一代的人。

渗透到他们的性格和理想中去。

建筑成了人们历史的见证,文化的标志,心灵的寄托。

我本身对中外建筑史比较感兴趣,所以本学期专业选修课选修了中外建筑史,特别的想去了解中国的建筑史和外国的建筑史。

比起景观建筑,如果再给我一次重选的机会,我还仍是会选择中外建筑史。

选修了这门课,老师的课件丰富多彩,视频也很多样化,对我的教学非常的有帮助。

老师精心的备课使我的收获非常之大。

虽然有时候上课的态度不是很端正,玩手机睡觉都有,但是也不是因为上课枯燥导致,而是自身的原因。

我深刻的觉得中外建筑史是门非常有意义的课,对我学房地产的甚至整个学建筑有关专业的都很是有必要去学习这门课,读建筑有关的专业连建筑史都不了解岂不是让人笑话,还有这门课对我们以后学习或者工作都是很有帮助的。

所以课后特意的认真地去看了中外建筑史这本书,分别初步的了解了中国建筑史的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建筑,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宋、辽、金、西夏建筑,元、明、清建筑,近、现代建筑。

还有外国建筑史的古代建筑,中世纪至18世纪建筑,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和近、现代建筑。

其中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对古代建筑和中世纪至18世纪建筑进行了深层次的讲解,以便我阅读时更深的理解。

早在奴隶制时代,人类的建筑活动已经有了大规模的发展,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埃及、西亚、波斯、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成就比较高,建筑风格千姿百态,对后世的影响比较大。

其中埃及、西亚和波斯得建筑传统流传甚少,唯独希腊、罗马的建筑在欧洲一直流传,得以发展,并统称希腊、罗马的文化为古典文化,把它们的建筑统称为古典建筑。

古代建筑又分为了古埃及建筑,两河流域和波斯建筑,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和古美洲建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扑屋顶堪称是张永和所有建筑实践中最背 离自己一贯性建筑信仰的一次”出轨”.即用终点性的 形式预设代替本应根据建筑句法演绎而得到的形式结 果。整个屋顶系统基本是按照一种模拟中国传统建 筑群屋面形式的整体连续性拓扑形式设计的,既与建 筑的功能要求脱钩又与其所覆盖空间的句法逻辑无 关。建筑的屋顶系统与整体建筑句法逻辑的分裂.形 成了多处室内空间的奇观.比如主卧室前走廊顶部 被v字型倾斜屋顶突然插八既让人感到反逻辑的意 外又煽动起大多数观者莫名的兴奋。.
KEYWORDS
Mi C ro D{SCO u r Se of
Architecture.Macro Discourse ofAmhitecture,
The design of Shi Zi Lin Private Club indte Club,Yung Ho Chang.
ABSTRACT Arch tectura crlbclsm IS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architecturaI discourses from architects at both mlcro and macro Ieve
the modern architecture in a Chinese wav
众所周知早期的经典现代主义者们由于更关心 宏大叙事‘.而对现代建筑的形式语言多采取一种漫 不经心的态度.以厦笼而统之的策略。现代建筑因此 被后继者们简单化地归结为国际式风格特征与形 式追随功能的形式原则。这样粗疏的形式价值取向.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6二层平面圉 7一层平面圈 8卧室区走廊 9餐厅 10卧宣区外廊
万方数据
凸化面外州 1总甲面圈 3两面外观 4 5自向外观
Nn_1hw¨f VIeW 2 llo plan
]West view
建筑师有两种言说建筑的与超建筑的, 建筑的言说就是落成后的建筑本体而超建筑的 言说则包括一切泛建筑范围的言说如建筑师的相关 言论文本图纸模型 艺术作品以及其它形式的 设计表述等等。 由于建筑实践的操作复杂性和协叫的睦】难存纯 建筑言说中建筑师的真实目的往往被遮蔽或歪曲.而 建筑周期的漫长又使建筑言说相对_T建筑师的当下语 境具有明显的滞后性。针对纯粹建筑言说的建筑评论 因而暴露双重的尴尬.批评对象从空问到时间都呈现 出相当程度的信息不完备性为此建筑评论的视野 必须涵纳建筑师的建筑与超建筑言说建筑评论的基 础.是对建筑师思想与实践历史的综合阅读而不是 对其某言说环节的片断聆听 建立在仟何种信息不完备幕础上的单向度判断 鄙是危险的
遭遇了意义危机与形式危机。处理前一个危机是建筑 语义学研究的任务而应对后一个危机则属建筑句法 学研究的范畴。.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建筑界很 快注意到了现代建筑的第个危机并随之引进当代 建筑语义学理论形成了建筑符号学研究的空前热潮. 而对于现代建筑的第二个危机及西方现代建筑句法学 研究的成果却长期没有形成重视。+其直接后果是 中国当代建筑形式普遍粗糙疏陋不讲句法规则难 以形成与西方现代建筑体系的有效对话。
张永和赴美求学的80年代初正值建筑句法学理 论开始被西方建筑院校广泛接纳并被体系化为现代 建筑学与现代建筑教育的思想正统之时。建筑句法学 理论与实践对张的影响之深.在他以后20多年的建筑 生涯中 将持续不断地通过各种形式顽强表现出来。
《非常建筑》一书可以被看作是建筑句法学的中 国教程它既是张永和在美}5年建筑句法学学习与研 究的思想总结又是将现代建筑句法学原则应用于中 国现实的准实战操练研读此书.有助于中国建筑师 了解现代建筑句法学的精要,同时也可学习一种具 有现实可能性的操作范式。
迄今为止柿子林会所是张永和及非常建筑所有 作品中 最富于自由感也是最令人感到复杂性愉悦 的个这种自由感与复杂性根本上来源于建筑句 法的严密演绎时时被来自建筑系统内外的异质元素扰 动 穿插而产生的变形与断裂。对现代建筑句法学原 则的这些主动的目的性偏离指示出张永和建筑创作 的原点近年来发生了’悄然漂移。
柿子林私人会所位于北京西北郊昌平十三陵万 娘坟村的果园内。园中柿树成行排列整齐繁茂。西 南两面山陵环拱.北邻村落.东向敞阍远蓄疏林一 带。园内引水为池.成自然形貌。会所占地250余亩 建筑面积4800m 2设计于200年6月开始止干2003 年6月前后历经四轮方案。建筑2003年6月开工2004 年9月竣工.功能为私家别墅兼招待亲友的私人会所。,
在这本书中张永和清晰地表达出了他对于现代 建筑的形式主义立场;,这个立场远承30年代的特拉 尼(GiuseppeTe||Tagni)中接四五十年代的柯布西耶 近续70年代的埃森曼.追求现代建筑语言句法的理-哇 纯粹性一致’性完整性缜密性连贯性以及逻辑r生.
现代建筑的这种形式主义不同于20年代柯布西
耶强调现代建筑语素特征的语素形式主义”.而是强 调其句法特征的“句法形式主义”。经此转换.就完威 了现代建筑从注重最终形式结果的表像形式主义到 注重形式生成因果链接的深层形式主义的转变。这一 从“倒果为因“向“种因而果“的形式逆转.把现代 建筑从形式终点+解救回形式起点“从而极大地 拓展了现代建筑可能的形式疆域,同时也保证了现代 建筑自身形式血缘”的正统性与连续性.
回顾张永和及非常建筑在90年代的设计作品.无
万方数据
论是席殊书屋.晨兴数学所、水晶石公司办公室.还 是山语问别墅都显薅出严格的依^L现代建筑句法学 原则的特征。这个特征在非常建筑近几年的作品中, 虽因对建构的重视而略有冲淡但对现代建筑句法学 原则的谨守仍是一以贯之未尝废离。
故此本节开头提到的柿子林会所设计中所发生 的种种偏离才特别耐人寻味。
与非常建筑的其它作品一样.柿子林会所甫一落 成.立刻被嗅觉灵敏的各种时尚生活以及泛艺术类
媒体争相刊载对于其所代表的生活方式与社会现象 的褒贬妒羡遂成一时话题。,
对柿子林私人会所的社会批判与文化批判 不在 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在建筑批评与社会文化批判之 间 超建筑弼读理应谨守一道不轻易逾越的边界.
与张永和及非常建筑以前的作品相比柿子林会 所出现了一些虽不明显但信号意味强烈的偏离 对 两方现代建筑句法学原则的偏离对句法逻辑一致性 原则的偏离对句法生成连贯性原则的偏离以及对建 筑句法形式整体性原则的偏离
五 从90年代末期开始张永和的文化观与建筑观经 历了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蜕变。从张本人的多 种言论与文本性表述以厦他近年来的建筑实践中我 们可以发现张永和的建筑抱负 已经从早年作为现 代主义者时对形式乌托邦单 因果关系的演绎迷恋, 上升为试图驾驭建筑资源组织中多重因果力量的卓尔 雄心4。在张的建筑框架中开始允许多重建筑目的的 交叉与并行,反映在建筑形式操作上.就形成了对其 既往遵循不悖的建筑句法学原则的主动偏高.
建筑句法学{At chitectut al Syntax}与建筑语义学 (At chitectu al Semantics)同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 方建筑界流行一时的建筑语言学的重要分支 它主要 研究建筑语言的句法逻辑.也就是建筑形式的生成发 展 变化以厦相互之间配合的形式规律。建筑句法学 研究把现代建筑形式语言体系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由 此确立起现代建筑通行的句法规则这个规则(或潜 规则)包括建筑形式要素的理性 真实性与纯粹性 原则.句法逻辑的严密性与统一性原则.句法演绎的 连贯性与一致性原则.整体建筑形式的句法生成性原 则等等。
四 柿予林私人会所中 对现代建筑句法学原则的扰 动来自三股势力.柿子树取景器拓扑屋顶。, 基地上的柿子树据说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来自业 主方的意见是一棵也不能擅动因此在建筑中必须为 原有柿子树让出空间。这些散布在建筑中围绕柿子树 而生的内天井打破了建筑句法封闭性的圆融状态破 坏了其完整性与缜密性,迫使建筑单纯的句法逻辑向 多样化现实开放。 如果说柿子树对建筑甸法原则的干扰尚属被动的 话那么由八字形斜墙与倾斜屋面共同构成的九个取 景器一房问 则是被建筑师故意插八建筑原有的直 角坐标体系的。在实境体验中 由于取景器相对 于观察者过于巨大而基本失效.感受最明显的.反倒 是斜墒系统对于建立在直角坐标体系上的统一性建筑 句法逻辑的偶然性扰动。这些扰动,为结构精巧致密 的建筑内部空间打开了接纳他者的缝隙也使建筑 句法的一致性与连贯性一再中断造成了观者片断-|生 的空问经验,而这些不同特质的空间经验的叠舍,拼 贴出这幢建筑的复杂与矛盾。
94“代琏筑『…P+^I cl|1儿【u q,()0’,
J崖琬轴删图 1室内游泳池 ,健身日^口 6~2I室内及内院
3 AⅧflometric dmw ngof Lopoog‘(『uof
4 SwlmmiilF,o()o
Ey…5 5 Entente of
unl
万方数据
柿子林私人会所可以看作是张永和建筑观念转 型期的蝉蜕。由于尚未建立起自己新的建筑句法规则 他日益开放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态度与习惯性的现代主 义建筑句法之间经常会处于~种自相矛盾的紧张状 态这种紧张状态表现在建筑空间中时而令人兴奋, 时而又令人迷惑。我们看到 在这幢建筑中 清晰与 嗳妹常常是并置硬接的多种目的在同时发言.因 而产生了声音的衍射现象导致建筑师的真实意图难 以明确地传达
departure饷m the archhectural syntactic rules Architectural Syntactic.Modern Chinese
to which Yung Ho Chang stuck for a long time
Architecture
关键词建筑言说超建筑言说柿子林私 人会所张永和建筑句法学现代中国建 筑。
J卧室 『2客房屋顶平台
6 2ndf Joor
7ⅡFloo 8 Corridorofbed rooms 9 Restaurant
Bed… 10 Open con,derof bedrooms
Rooft…e 2
orguesl rOOITlS
使现代建筑的形式之路越走越窄。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交现代主义建筑发展同时
建筑句法学回答了在直观的功能主义基础上,建 筑形式如何发展的问题也就是形式在追随功能之后 自身进一步向何处去的疑问解开了现代建筑从明确 的功能起点到明确的风格终点这样~个封闭循环的死 结辟凿出现代建筑开放式发展的形式通途为现代 建筑注八了强劲的生命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