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成贤学院自动控制原理ppt(程鹏主编第二版)第5章
合集下载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自动控制原理ppt(程鹏主编第二版)拉普拉斯变换
(2s 12) 10 j 4 ( s 1 j 2) s 1 j 2 1 j 2.5 ( s 1 j 2)(s 1 j 2) j4
F (s)
2s 12 1 j 2.5 1 j 2.5 2 s 2s 5 ( s 1 j 2) ( s 1 j 2) (1 j 2.5)(s 1 j 2) (1 j 2.5)(s 1 j 2) 2 2 2 2 ( s 1) 2 ( s 1) 2 2( s 1) 10 s 1 2 2 5 ( s 1) 2 22 ( s 1) 2 22 ( s 1) 2 22
如果f(t)的各阶导数初始值都为零 :
d n f (t ) L s n F (s) dt n
3.积分准则
L f (t ) F (s)
t f (t )dt F ( s ) L 0 s
二.拉普拉斯变换的若干运算规则
4.平移定理
f (t )
例Ⅱ-1-1. 利用拉普拉斯变换性质,求如下图形F(s)
f (t )
2.0
0
b
t
0
c
t
(a) f (t ) 2 1(t ) 2 1(t b)
2 2 bs 2(1 e bs ) F ( s) e s s s
所以:
(b)
f (t ) t t (t c)
d 3 f (t ) 3 2 L s F ( s ) s f (0) sf (0) f (0) 3 dt d n f (t ) n n 1 n2 ( n 1) L ( 0) s F ( s ) s f (0) s f (0) f n dt d 2 f (t ) 2 L s F ( s ) sf (0) f (0) 2 dt
F (s)
2s 12 1 j 2.5 1 j 2.5 2 s 2s 5 ( s 1 j 2) ( s 1 j 2) (1 j 2.5)(s 1 j 2) (1 j 2.5)(s 1 j 2) 2 2 2 2 ( s 1) 2 ( s 1) 2 2( s 1) 10 s 1 2 2 5 ( s 1) 2 22 ( s 1) 2 22 ( s 1) 2 22
如果f(t)的各阶导数初始值都为零 :
d n f (t ) L s n F (s) dt n
3.积分准则
L f (t ) F (s)
t f (t )dt F ( s ) L 0 s
二.拉普拉斯变换的若干运算规则
4.平移定理
f (t )
例Ⅱ-1-1. 利用拉普拉斯变换性质,求如下图形F(s)
f (t )
2.0
0
b
t
0
c
t
(a) f (t ) 2 1(t ) 2 1(t b)
2 2 bs 2(1 e bs ) F ( s) e s s s
所以:
(b)
f (t ) t t (t c)
d 3 f (t ) 3 2 L s F ( s ) s f (0) sf (0) f (0) 3 dt d n f (t ) n n 1 n2 ( n 1) L ( 0) s F ( s ) s f (0) s f (0) f n dt d 2 f (t ) 2 L s F ( s ) sf (0) f (0) 2 dt
自动控制原理(程鹏)
程 鹏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1
版权信息: 版权所有属于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作者
2
序 言
本《自动控制原理多媒体教学课件 》是根据程鹏主编的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二版)一书而编辑的,使用PowerPoint2000 下编辑而成,故建议在Office2000及Mathtype5.1环境中进行浏 览和修改。 本文稿基本涵盖了教材各章节的主要知识点。可作为使用 该教材的教师课堂演示文稿的蓝本,以省去教师对文字、公式 和插图等的录入时间,可以让教师们把更多的精力去考虑教学 内容的编排以及课堂教学的组织等更重要的问题,还可为自学本 书的读者提供一个课堂教学的主要线索,因此在文稿中还选编 了一些基本内容和方法的提示和总结,期望对读者理解本书的 内容有所帮助。出版这个多媒体课件可以说是抛砖引玉,期望
55目录第1章自动控制原理的一般概念第2章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3章时域分析法第7章非线性系统分析第4章根轨迹法第5章频域分析法第6章控制系统的校正第8章采样系统理论第9章状态空间分析方法66目录使用说明双击选定章节就可进入相应章节的目录您会看到各章的基本要求和具体章节点击便可进入具体小章节由于是使用不同章节间的超级链接请在复制时将所有章节复制在同一个文件中链接速度可能会稍慢请耐心等待
7
文稿中,各章节标题均用隶书40pt字,每节中二级标题用楷 文稿中,各章节标题均用隶书40pt字,每节中二级标题用楷 体36pt字。对于定义、定理均用蓝色加粗标明。在文字描述 36pt字。对于定义、定理均用蓝色加粗标明。在文字描述 中,彩色加粗的文字均为关键字。在装有M 中,彩色加粗的文字均为关键字。在装有Mathtype5.1的前提 下,对公式的编辑可通过双击公式进入公式编辑器进行修改 ,单击公式,可随意拉动以调整公式显示的大小和位置。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1
版权信息: 版权所有属于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作者
2
序 言
本《自动控制原理多媒体教学课件 》是根据程鹏主编的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二版)一书而编辑的,使用PowerPoint2000 下编辑而成,故建议在Office2000及Mathtype5.1环境中进行浏 览和修改。 本文稿基本涵盖了教材各章节的主要知识点。可作为使用 该教材的教师课堂演示文稿的蓝本,以省去教师对文字、公式 和插图等的录入时间,可以让教师们把更多的精力去考虑教学 内容的编排以及课堂教学的组织等更重要的问题,还可为自学本 书的读者提供一个课堂教学的主要线索,因此在文稿中还选编 了一些基本内容和方法的提示和总结,期望对读者理解本书的 内容有所帮助。出版这个多媒体课件可以说是抛砖引玉,期望
55目录第1章自动控制原理的一般概念第2章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3章时域分析法第7章非线性系统分析第4章根轨迹法第5章频域分析法第6章控制系统的校正第8章采样系统理论第9章状态空间分析方法66目录使用说明双击选定章节就可进入相应章节的目录您会看到各章的基本要求和具体章节点击便可进入具体小章节由于是使用不同章节间的超级链接请在复制时将所有章节复制在同一个文件中链接速度可能会稍慢请耐心等待
7
文稿中,各章节标题均用隶书40pt字,每节中二级标题用楷 文稿中,各章节标题均用隶书40pt字,每节中二级标题用楷 体36pt字。对于定义、定理均用蓝色加粗标明。在文字描述 36pt字。对于定义、定理均用蓝色加粗标明。在文字描述 中,彩色加粗的文字均为关键字。在装有M 中,彩色加粗的文字均为关键字。在装有Mathtype5.1的前提 下,对公式的编辑可通过双击公式进入公式编辑器进行修改 ,单击公式,可随意拉动以调整公式显示的大小和位置。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
自动控制原理
孟庆明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注意事项
1. 请在 请在CPU450MHz,内存 ,内存256M以上的计算机上使用 以上的计算机上使用 多 媒 体 教 学 课 件 , Windows 2000 操 作 系 统 , 安 装 Office 2000软件,或更高版本. 软件,或更高版本. 软件 2. 使用时请安装MathType5及以上版本,否则课件中 使用时请安装 及以上版本, 及以上版本 的部分公式不能正确显示. 的部分公式不能正确显示. 3. 将字体文件 将字体文件LZFonts.ttf拷贝到计算机操作系统安装 拷贝到计算机操作系统安装 目录下的Fonts子目录中,以显示两个花体字符. 子目录中, 目录下的 子目录中 以显示两个花体字符. 4. 显示器的最佳分辨率为 显示器的最佳分辨率为1024×768. × .
�
自动控制原理
孟庆明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帮
助
1. 点击目录页各项,可进入相应章节;由于使用了超 点击目录页各项,可进入相应章节; 级链接, 请将所有多媒体课件的ppt文件拷贝到同一 级链接 , 请将所有多媒体课件的 文件拷贝到同一 个文件夹中使用. 个文件夹中使用. 2. 使用键盘上的↓,↑箭头键或鼠标上的滚轮可以实现 使用键盘上的↓,↑箭头键或鼠标上的滚轮可以实现 幻灯片的向下,向上翻页. 幻灯片的向下,向上翻页. 3.使用键盘上的 键,可以回到总目录页. 使用键盘上的Esc键 可以回到总目录页. 使用键盘上的
自动控制原理
第1章 绪论 章
孟庆明 主编
高等教 第3章 时域分析法 章 第4章 复域分析法——根轨迹法 章 复域分析法 根轨迹法 第5章 频域分析法 章 频域分析法——频率法 频率法 第6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校正 章 第7章 采样数据控制系统分析 章 采样数据控制系统分析 第8章 状态空间分析法 章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5.2
50° 55° ° °
第二节 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
典型Ⅰ型系统和典型 型系统分别适 典型Ⅰ型系统和典型II型系统分别适 合于不同的稳态精度要求.典型Ⅰ 合于不同的稳态精度要求 典型Ⅰ型系统 典型 的超调量较小,但抗扰性能较差;典型 的超调量较小,但抗扰性能较差;典型II 型系统的超调量相对大一些, 型系统的超调量相对大一些,而抗扰性 能较好。 能较好。可根据对性能的不同要求来选 择典型系统。 择典型系统。
ω
Φ(ω)
90 0 -90 φ0(ω) φc(ω)
-40dB/dec -60dB/dec L (ω)
φ (ω) 校正后系统的 -180 γ 传递函数为 函数为: 传递函数为: 35 35(τS+1) G(s)= S(0.2S+1)(0.01S+1) =S(0.01S+1)
γ' '
ω
第二节 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
第二节 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
3.小惯性环节的近似处理 .
当小惯性环节比大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 小很多时,在一定条件下, 小很多时,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小惯性环 节忽略不计: 节忽略不计 K G(s)= (T1S+1)(T2S+1) ~ K ~ T S+1 2 (T1<<T2)
4.小惯性群的近似处理 .
第二节 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
1.线性化处理 .
y 略去高阶项得: 略去高阶项得: 实际上, 实际上,所有的元件和系统都不同程 非线性特性曲线 A ∆y y0 ∆y = K∆x 度存在非线性性质。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前 度存在非线性性质。 当工作在给定工 df ∆x 提下, x K = 附近时 提下,常将非线性元件或系统近似看作线 作点( 0,y0)附近时 0 作点( dx x=x 其中 性元件或系统。 性元件或系统。 f (x ) 0 x0 x ∆y = y – 可近似成 可近似成: 0 df 设一非线性元件的非线性方程为 晶闸管整流装置、 ∆x 晶闸管整流装置、含有死区的二极 y = f (x) = f (x0)+ dx x=x0 输入 具有饱和特性的放大器等,都可以近 管、具有饱和特性的放大器等 都可以近 x 2— df y=f(x) (∆x)2 + ··· 似处理成线性环节。 dx— 输出 似处理成线性环节。+ y 2 x=x0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率法
1 sin(t arctanT ) 1 2T 2
1
e jarctanT
j 1
e 1 jT
1 2T 2
jT
1
1 jT
RC网络的频率特性
只要把传递函数式中的s以j置换,就可以 得到频率特性,即
1
1
1 jT 1 Ts sj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率法
对数相频特性:( ) arctan 特征点: 1 , L( ) 3dB, 45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率法
一阶微分环节的伯德图 幅相曲线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率法
六、振荡环节
传递函数: 频率特性:
G(s)
2 n
s2 2n s n2
1
s
n
2
2 n
s1
G( j
M ( ) G(j )
G1(j ) G2 (j ) G3(j ) M1( ) M2 ( ) M3 ( )
( ) G(j ) G1(j ) G2(j ) G3(j ) 1( ) 2( ) 3( )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率法
1.开环幅相特性曲线的绘制
例 某0型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系统开环
频率特性: G(j) 2 j 2 2 j 1
对数幅频特性:
L() 20lg G j 20lg 1 22 2 2 2
对数相频特性:
arctan
1
2 2
2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率法
幅相曲线: 0时,M 1, 0 ; 时,M =, =180
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3PPT课件
2. υ = 1
系统的伯德图:
L(ω)/dB
ω=1
20lgK
-20dB/dec
L(ω)=20lgK
ω0
0 1 ω1 ωc
ω
低频段的曲线与横
-40dB/dec
轴相交点的频率为ω0
因为
20lgK lgω0-lg1
=20
故
20lgK=20lgω0 K=ω0
第三节 用实验法确定系统传递函数
3. υ = 2
12
第三节 用实验法确定系统传递函数
例 已知采用积分控制液位系统的结构
和对数频率特性曲线,试求系统的传
递函数。
L(ω)/dB
20
1
4
0
-20dB/dec -20
φ(ω)
0
-90
-180
hr(t)
1
-S
K h(t) Ts+1
ω
-40dB/dec
ω
解: 将测得的对数 = 0.曲 近25线线S2+近: 11似.25成S+渐1)
φ(s)=
1 (S+1) (S/4+1)
2)若两个系统的幅频特性相同,则>0时,最小相
角系统的相角总小于非最小相角系统的相角。
3)对于最小相角系统,若其传递函数的分子和分母
的最高次数分别为m和n,则时,相频特性()
-(n-m)90°。非最小相角系统不满足此条件。
例:设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
1Ts
1Ts
G1(s) 1T1s , G2(s) 1T1s ,
一个稳定系统,若其传递函数在右半s平面无零 点,称为最小相角系统(最小相位系统);否则, 称为非最小相角系统(非最小相位系统)。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件 第五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
x ≤a x >a
y
−a
k 0 a x
1)死区的存在相当于降低了系统的开环增益,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死区的存在相当于降低了系统的开环增益,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减弱了过渡过程的震荡性; 减弱了过渡过程的震荡性; 2)死区增大了系统的静态误差; )死区增大了系统的静态误差; 3)死区能滤除在输入端作小幅度振荡的干扰信号,从而提高系统的抗干 )死区能滤除在输入端作小幅度振荡的干扰信号, 扰能力。 扰能力。
4、波波夫法 、 适用范围:是针对非线性系统稳定性的一种频域分析法,适用于由一个线 适用范围:是针对非线性系统稳定性的一种频域分析法, 性环节和一个非线性环节组成的系统。 性环节和一个非线性环节组成的系统。 基本原理:利用线性环节的频率特性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 基本原理:利用线性环节的频率特性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
N = N1 + N 2
0
1 1
2π
∫ x(t) sin nωtd(ωt) π
0 2 2 An + Bn
2π
ϕ n = arctg
An Bn
根据假设条件,高次谐波分量已被大大削弱,直流分量为零, 根据假设条件,高次谐波分量已被大大削弱,直流分量为零,因此可用一 次谐波分量(基波分量)来近似。 次谐波分量(基波分量)来近似。
x(t) = x(0) x 2(0) − [ x 2 (0) − 1]e 2t
2、平衡点与稳定性特性更加复杂 、 在线性系统中,稳定性只与其结构和参数有关, 在线性系统中,稳定性只与其结构和参数有关,而与初始条件和外加输入 信号无关,而对于非线性系统而言,则要复杂得多。 信号无关,而对于非线性系统而言,则要复杂得多。
3、描述函数法的数学表达形式 、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第五章
1 幅相频率特性
• • •
曲线或极坐标图。 在复平面,把频率特性的模和角同时表示出来的图就是 幅相曲线或极坐标图。 它是以 为参变量,以复平面上的矢量 G ( j ) 表示的一 种方法。 例 惯性环节幅相频率特性
G ( j ) k 1 jT k 1 T
2 2
•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又称奈奎斯特(Nyquist)
模从- 相角从-/2-3/2
-1
Im
ω
∞
Re
ω ω
0
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例题2
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
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例题3
系统开环传函:
G (s)
-1 -1 0.05 0.1 1 2 10 100 -2 -90°
20 lg 40 20 lg 1 0 . 05 20 lg
L( )
为横坐标,
为纵坐标。
5-3 典型环节及开环频率特性 一、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p177
•要求掌握以下各环节幅相频率特性及对数频率 特性。
比例环节、微分环节、 积分环节、 惯性环 节、 振荡环节、 一阶微分环节、 二阶微分 环节、 延时环节。 非最小相位环节 开环传函中包含右半平 面 的零点或极点。
比例 G( s ) k , G( j ) k , 积分 ( s ) , G ( j ) G , s j 微分
1 1
k, 0
1
, 90
G( s ) s, G( j ) j ,
, 90
惯性环节(对比一阶微分环节)
G( s) 1 Ts 1 1 1 T
s
G ( j ) e
j
cos j sin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PPT课件
s (1 0 .1 s)
s1 0 .1 s
比例环节
一阶微分环节
积分环节
惯性环节
.
23
非最小相位环节 :开环零点、极点位于S平面右 半部分
➢ 比例环节:-K
➢ 惯性环节:1/(-Ts+1),式中. T>0
24
最小相位系统与非最小相位系统
除比例环节外,非最小相位环节和与之对应的最小相位环节的区别在于开环零极点的 位置,非最小相位环节对应于s右半平面开环零点或极点,而最小相位环节对应于s左半 平面开环零点或极点。
• 对于不稳定系统则不可以通过试验方法来确定,因 为输出响应稳态分量中含有由系统传递函数的不稳
定极点产生的发散或震荡分量。
.
8
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为零初始条件下,输出与输入的拉氏变换之比
其反变换为
G(s)= C(s) R(s)
g(t) 1 jG(s)estds
2 j j 式中位于G(s)的收敛域。若系统稳定,则可取零,如果r(t)的傅氏变换 存在,可令s=j,则有
d () 是 关 于 的 奇 函 数 。
.
5
.
6
因而
1
G (j) c b 2 2 ( () ) d a 2 2 ( () ) 2 ,
G (j) a r c ta n b ()c () a ()d () a ()c () d ()b ()
G ( j )c a (( )) jjd b ( ( ) )G (j )ej G (j)
Tddut0u0ui
TRC
uo t
取拉氏变换并带入初始条件uo0
1
1 A
U o ( s ) T s 1 [ U i( s ) T u o 0 ] T s 1 [ s 2 2 T u o 0 ]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2
20lgM=0.25dB
α=-2°
α=2°
-0.5 (0.944)
1.0
20lgA(dB)
10°
8
30°
3.0
-10° -2.0
(0.794)
6.0
-30°
-4.0 (0.631) -6.0 (0.501)
-8
60°
-60°
-10.0
90°
-90°
-12
150° -150°
(0.316)
-15.0
(0.178)
M(ω)
Mr
1
0.707
0
ωr
ωb
ω
自9 动5控.7制原频理域性能指标与瞬态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
我们知道,时间响应的性能指标直观、具有实际意义,因此,系 统性能的优劣通常用时间响应性能指标来衡量。
所以研究频率特性的性能指标与瞬态响应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 对于用频域法分析、设计控制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开环频域指标主要包括剪切频率ωc 、相角裕度 γ以及幅 值裕度Kg ;
闭环频域指标主要包括谐振峰值Mr,谐振频率ωr 以及 带宽频率ωb ;
时域暂态指标可以用相对超调量和调节时间来描述。
本节主要讨论上述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
自10动控5制.7原.1理开环频域性能指标与瞬态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
1.相角裕度和相对超调量之间的关系
典型二阶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 G() 1 GK ( j)
在尼柯尔斯图上画出GK ( j) 特性曲线,并在不同频率点处读
取和θ值,可以求得
GK ( j)
1 GK ( j)
的幅值和相角。
自8 动控5制.原6.理2 闭环频域性能指标
用闭环频率特性来评价系统的性能,通常用以下指标: (1)谐振峰值resonant peak magnitude Mr。谐振峰值是闭 环系统幅频特性的最大值。 (2)谐振频率resonant peak frequency ωr。谐振频率是闭 环系统幅频特性出现谐振峰值时的频率。 (3)带宽bandwidth频率ωb 。带宽频率是闭环系统频率特性 幅值由其初始值M(0)减小到0.707 M(0)时的频率,也称频带宽 度。 闭环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示于下图: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自动控制原理ppt程鹏主编第二版
(4)当0.25<Kg<∞时,s1,2 =-0.5±j0.5 4Kg 1, 两个闭环极点变为一对共轭复数极点。s1、s2旳实 部不随Kg变化,其位于过(-1,0)点且平行于虚 轴旳直线上。
(5)当Kg→∞时, s1 = -0.5+ j∞、s2 = -0.5- j∞,此时s1、s2将趋于无限远处。
EXIT
EXIT
第4章第28页
m
n
(s zi ) (s p j ) 180 (2k 1) , k 0,1,2,
i 1
j 1
②位于s1右边旳实数零、极点: 每个零、极点提供180°相角。
③位于s1左边旳实数零、极点:(s1 z1)、(s1 p4 ) 向量引起旳 相角为0°
∴ 判断 s1是否落在根轨迹上,位于s1左边旳零、极点不 考虑。
m
s zi
i 1
n
s pj j 1
1
Kg
1. 起点:Kg=0,等式右边→∞,仅当
nm
s p j ( j 1, 2, , n)
成立,∴n条根轨迹起始于系统旳n个开环极点。
EXIT
第4章第23页
2.终点:Kg →∞ ,等式右边=0 ①当
s zi (i 1, 2, , m)
m
s zi
闭环特征方程为: D(s) = s2 +s + Kg = 0 解得闭环特征根(亦即闭环极点)
s1 0.5 0.5 1 4Kg , s2 0.5 0.5 1 4Kg
可见,当Kg 变化,两个闭环极点也随之连续变化。 当Kg 从0→∞变化时,直接描点作出两个闭环极点旳变 化轨迹。
EXIT
第4章第8页
3
1
60 180
300
k 0 k 1 k 2
(5)当Kg→∞时, s1 = -0.5+ j∞、s2 = -0.5- j∞,此时s1、s2将趋于无限远处。
EXIT
EXIT
第4章第28页
m
n
(s zi ) (s p j ) 180 (2k 1) , k 0,1,2,
i 1
j 1
②位于s1右边旳实数零、极点: 每个零、极点提供180°相角。
③位于s1左边旳实数零、极点:(s1 z1)、(s1 p4 ) 向量引起旳 相角为0°
∴ 判断 s1是否落在根轨迹上,位于s1左边旳零、极点不 考虑。
m
s zi
i 1
n
s pj j 1
1
Kg
1. 起点:Kg=0,等式右边→∞,仅当
nm
s p j ( j 1, 2, , n)
成立,∴n条根轨迹起始于系统旳n个开环极点。
EXIT
第4章第23页
2.终点:Kg →∞ ,等式右边=0 ①当
s zi (i 1, 2, , m)
m
s zi
闭环特征方程为: D(s) = s2 +s + Kg = 0 解得闭环特征根(亦即闭环极点)
s1 0.5 0.5 1 4Kg , s2 0.5 0.5 1 4Kg
可见,当Kg 变化,两个闭环极点也随之连续变化。 当Kg 从0→∞变化时,直接描点作出两个闭环极点旳变 化轨迹。
EXIT
第4章第8页
3
1
60 180
300
k 0 k 1 k 2
自动控制原理_05
8
6
稳态误差: ess (t) Rm A()sin(t ) ()
1.58sin(2t 48.4 )
11
4.频率特性的表示法
将G(jω)写成复数形式:G( j) P() jQ()
Im
Q( )
G( j) P() Re[G( j)] ---实频特性
频率特性: 线性定常系统的频率特性是零初 始条件下稳态输出正弦信号与输入正弦信号 的复数比(频域)。
2.介绍几个名词:
幅值比:同频率下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幅值 之比。B/A
相位差:同频率下输出信号的相位与输入信号
的相位之差。φ
7
幅频特性:幅值比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相频特性:相位差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统称为频率特性 幅相特性: 将幅频和相频画到一起。 矢量端点的轨迹。
s2
1 3s
4
微分方程为:y(t )
x(t)
d2 dt 2
1 3 d
dt
4
d 2 y(t) dt 2
3 dy(t) dt
4 y(t)
x(t)
频率特性为:G(
j )
y( j ) x( j )
(
j )2
1 3(
j )
4
15
二、 频率特性的几何表示法
频率特性的极坐标图(幅相图)/奈魁斯特图 频率特性的对数坐标图/伯德图 频率特性的对数幅相图/尼柯尔斯图
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本章主要内容:
5.1 频率特性 5.2 典型环节和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 5.3 频率域稳定判据 5.4 稳定裕度 5.5 闭环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
(优选)自动控制原理课件
A 1
1 T 2 2 () -arctgT
幅值的变化 相位的变化
幅频特性 相频特性
A 1
1 T 2 2
幅值的变化
幅频特性
() -arctgT
相位的变化
相频特性
此RC电路的传递函数 G(s) 1
Ts 1
s j
G( j) G(s) 1
1
e jarctgT
s j 1 jT 1 T 2 2
0
1 U Ts 1 s 2 2
Tu
0
暂 拉氏态反变换分
量
u(c t)
u0
UT 1 T 2 2
e
t T
稳
态
分
量
U sint arctgT
1 T 2 2
输入:
ui (t) U sin t
稳态输出: u(cs t)=
U sint arctgT
1 T 2 2
=UA()sin(t ())
ui(t) Ui
ui(t)
t
R
uc(t)
C
Uc
uc(t)
t
RC电路的微分方程
T
duc dt
uc
ui
T RC
拉普拉斯变换
uc (0) u0
T sU c (s) u0 U c (s) U i (s)
ui (t) U sin t
Ui (s)
U s2 2
Uc (s)
1 Ts
1
U
i
(s)
Tu
css (t) A01e jt A02e jt
A01
G(s)
A( cos0
s sin 0 )(s s2 2
j)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8月23日
EXIT
第5章第3页
在工程实践中, 往往并不需要准确地计算系统响应的全 部过程,而是希望避开繁复的计算,简单、直观地分析出 系统结构、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因此,主要采用两种 简便的工程分析方法来分析系统性能,这就是根轨迹法与 频率特性法,本章将详细介绍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法。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法是利用系统的频率特性(元 件或系统对不同频率正弦输入信号的响应特性)来分析系
变化,反映出系统在不同频率输入信号下的不同性能,这
种变化规律可以在频域内全面描述系统的性能。
2013年8月23日
EXIT
第5章第15页
因此,频率特性可定义为: 线性定常系统(或元件)在零初始条件下,
当输入信号的频率ω在0→∞的范围内连续变化时,
系统输出与输入信号的幅值比与相位差随输入频 率变化而呈现的变化规律为系统的频率特性。 频率特性可以反映出系统对不同频率的输入 信号的跟踪能力,只和系统的结构与参数有关,
2013年8月23日
EXIT
第5章第18页
R
对于上例所举的一阶电路,
其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表达
式分别为:
i(t)
ui(t) C u0(t)
A(ω)=
1 1+T ω
2 2
图5-1 RC网络
(ω)= -arctanTω
U 0 ( s) 1 = G(s)= U i ( s) Ts 1
2013年8月23日
2013年8月23日
EXIT
第5章第6页
④频率分析法使得控制系统的分析十分方便、直观,并 且可以拓展应用到某些非线性系统中。近来,频率法还发 展到可以应用到多输入量多输出量系统,称为多变量频域 控制理论。 本章重点介绍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幅相频率特性与 对数频率特性的绘制方法、奈奎斯特稳定判据、控制系统 的相对稳定性、利用开环频率特性分析系统闭环性能的方
统性能的方法,研究的问题仍然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快
速性及准确性等,是工程实践中广泛采用的分析方法,也 是经典控制理论的核心内容。
2013年8月23日
EXIT
第5章第4页
频率特性分析法的特点
频率特性分析法(Frequency Response),又称为频
域分析法,是一种图解的分析方法,它不必直接求解系统 输出的时域表达式,而可以间接地运用系统的开环频率特 性去分析闭环的响应性能,不需要求解系统的闭环特征根, 具有较多的优点。如: ①根据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能揭示系统的动态性能和 稳态性能, 得到定性和定量的结论,可以简单迅速地判断 某些环节或者参数对系统闭环性能的影响,并提出改进系统 的方法。
第5章 频率特性法
2013年8月23日
EXIT
第5章第1页
5.1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5.2 幅相频率特性及其绘制 5.3 对数频率特性及其绘制 5.4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5.5 控制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5.6 利用开环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性能
2013年8月23日
EXIT
第5章第2页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是研究系统在典型输入信号 作用的性能,对于一阶、二阶系统可以快速、直接地求出 输出的时域表达式、绘制出响应曲线,从而利用时域指标 直接评价系统的性能。因此,时域法具有直观、准确的优 点。然而,工程实际中有大量的高阶系统,要通过时域法 求解高阶系统在外输入信号作用下的输出表达式是相当困 难的,需要大量计算,只有在计算机的帮助下才能完成分 析。此外,在需要改善系统性能时,采用时域法难于确定 该如何调整系统的结构或参数。
EXIT
第5章第19页
2、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
对于线性定常系统,当输入一个正弦信号r(t)=Rsinωt时, 则系统的稳态输出必为 css(t) = A(ω)Rsin(ωt+(ω)) 由于输入、输出信号均为正弦信号,因此可以利用电路理 论将其表示为复数形式,则输出输入之比为
A( ) Re Re j 0
Ui 1+T 2ω2
sin t arctan T
输入信号为
稳态输出与输入幅值比为
A
1 1+T ω
2 2
ui(t)=Uisint
输出与输入相位差为
= -arctanTω
二者均仅与输入频率 ,以及系统本身的结构与参数 有关。
2013年8月23日
EXIT
第5章第13页
实际上,频率响应的概念具有普遍意义。对于稳定
系统的输出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瞬态分量,对应 特征根;第二部分为稳态分量,它取决于输入信号的形式。 对于一个稳定系统,系统所有的特征根的实部均为负,瞬 态分量必将随时间趋于无穷大而衰减到零。因此,系统响 应正弦信号的稳态分量必为同频率的正弦信号。
2013年8月23日
EXIT
第5章第25页
设n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EXIT
第5章第10页
在零初始条件下,当输入信号为一正弦信号,即 ui(t)=Uisin t 时 Ui 与 分别为输入信号的振幅与角频率,可以运用时域法 求电路的输出。 输出的拉氏变换为:
U0(s)=
Uiω 1 2 2 Ts +1 s +ω
对上式进行拉氏反变换可得输出的时域表达式:
2013年8月23日
念:
2013年8月23日
EXIT
第5章第9页
示例:
如图所示一阶RC网络,ui(t)与u0(t)分别为输入与输出信 号,其传递函数为
R
i(t)
U 0 ( s) 1 = G(s)= U i ( s) Ts +1
ui(t)
C
u0(t)
图5-1 RC网络
其中T=RC,为电路的时间常数,单位为s。
2013年8月23日
法。
2013年8月23日
EXIT
第5章第7页
5.1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2013年8月23日
EXIT
第5章第8页
5.1.1 频率响应
频率响应是时间响应的特例,是控制系统对正 弦输入信号的稳态正弦响应。即一个稳定的线性定常 系统,在正弦信号的作用下,稳态时输出仍是一个与 输入同频率的正弦信号,且稳态输出的幅值与相位是 输入正弦信号频率的函数。 下面用用一个简单的实例来说明频率响应的概
Kn Kc K-c K1 K2 s p1 s p2 s pn s j s - j
对输出求拉氏反变换可得
2013年8月23日 EXIT 第5章第26页
c(t ) (K1e K2e
p1t
p2t
Kne ) (Kce
pnt
j t
2013年8月23日
EXIT
第5章第22页
并且A(ω)与R(ω)为ω的偶函数, (ω)与I(ω) 是ω的奇函数。 以上函数都是ω的函数,可以用曲线表示它
们随频率变化的规律。使用曲线表示系统的频率
特性,具有直观、简便的优点,应用广泛。
2013年8月23日
EXIT
第5章第23页
3、频率特性的实验求取方法
系统的频率特性包含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两方
面,并且强调频率ω是一个变量。
2013年8月23日
EXIT
第5章第17页
R
对于上例所举的一阶电路,
其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表达
式分别为:
i(t)
ui(t) C u0(t)
A(ω)=
1 1+T ω
2 2
图5-1 RC网络
(ω)= -arctanTω
U 0 ( s) 1 = G(s)= U i ( s) Ts 1
是线性定常系统的固有特性。
2013年8月23日
EXIT
第5章第16页
A(ω)反映幅值比随频率而变化的规律,称为幅频
特性,它描述在稳态响应不同频率的正弦输入时在
幅值上是放大(A>1)还是衰减(A<1)。 而 (ω)反映相位差随频率而变化的规律,称为 相频特性,它描述在稳态响应不同频率的正弦输入 时在相位上是超前(>0º )还是滞后(<0º )。
向待求元件或系统输入一个频率可变的正弦信号 r(t)=Rsinωt 在0→∞的范围内不断改变ω的取值,并测量与每一个 ω值对应的系统的稳态输出 css(t)= A(ω)Rsin(ωt+(ω)) 测量并记录相应的输出、输入幅值比与相角差。根据 所得数据绘制出幅值比与相角差随ω的变化曲线,并据此 求出元件或系统的幅频特性A(ω)与相频特性 (ω)的表达 式,便可求出完整的频率特性表达式。
K c e )
j t
css(t) =Kce-jωt+K-cejωt
系数Kc和K-c可由留数定理确定,可以求出
css(t)= A(ω) · sin[ωt+ (ω)] R· A(ω)= | G (s)| s=jω =| G (jω)|
j ( )
A( )e
j ( )
可见,输入输出的复数比恰好表示了系统的频率 特性,其幅值与相角分别为幅频特性、相频特性 的表达式。
2013年8月23日 EXIT 第5章第20页
若用一个复数G(jω)来表示,则有 G(jω)=∣G(jω)∣·j∠G(jω)=A(ω)·j() e e G(jω)=A(ω)∠(ω) 指数表示法 幅角表示法
EXIT
第5章第11页
t U iT T Ui u0 (t ) e sin( t arctan T ) 2 2 2 2 1 T 1 T
输出由两项组成: 第一项是瞬态响应分量,呈指数衰减形式,衰减速度由 电路本身的时间常数T决定。 第二项是稳态响应分量,当t→∞时,瞬态分量衰减为0, 此时电路的稳态输出为:
2013年8月23日
EXIT
第5章第5页
②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之间有对应关系,而且频率 特性分析中大量使用简洁的曲线、图表及经验公式,简 化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③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它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 借助频率特性分析仪等测试手段直接求得元件或系统的 频率特性,建立数学模型作为分析与设计系统的依据, 这对难于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去建立数学模型的系统尤其 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