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 一幅名画的诞生 2教案 沪教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一幅名画的诞生》评课稿 沪教版(2015秋)
《一幅名画的诞生》评课一、学习资料《期盼语文课的美丽转身——从“教科文”到“教语文”》二、金雯执教《一幅名画的诞生》三、评课课文比较长,含义很深,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否能理解呢?张陶:这堂课很难上,金老师准备得很充分,导语、小结语等非常精妙。
我在听课时突然有一种想法。
对于这位作者写作的方法,我们是很强调的,比如:由远及近等等。
我是不是可以从“诞生”这个词入手来介绍名画的影响力和艺术价值。
之后,让孩子们思考这个问题:它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艺术价值,如此受人敬重呢?从这个大问题入手,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找。
里程碑的意义在哪里呢?1、可能就是画工精湛,每个人的神态都不一样。
2、引导发现创作的艰辛:勤奋的工作和顽强的画改。
3、它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敬佩,对黑暗社会的抨击。
在老师小结时,可以告诉孩子:只有扎根于生活,心中充满真善美,他的作品才能充满无限的生命力。
今天的朗读是否可以多一些形式,如:同水平的孩子之间展开朗读竞赛等。
此外,最后能否给孩子一个语文活动,孩子们自己去找一幅名画,了解背景及艺术价值。
在提高孩子艺术审美能力的情况下,又能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吴佩芳:今天听完金雯的课,第一个感觉,因为老师关注了很多点,所以听完课后感觉课堂的容量密度高了。
那老师在有限的时间里,取舍就成了问题。
一堂课,可能我们无法做到面面俱到。
今天的课,哪些可以省?哪些可以整合?哪些可以时间放得足一点?比如:既然孩子有课前预习,就不用再故弄玄虚地去问孩子:如果你是作者,你会写些什么?直接改为问孩子:通过了解,你已经知道了作者写了些什么?还有:“这样”和“天哪”这两个词语的教学,老师是为了让孩子去感受纤夫的穷苦。
实际上,这个时候,老师可以插入介绍。
其实列宾是出身于贵族。
这里的“天哪!”体现出的更多的是列宾的震撼。
毛霞:一个原因,当时的画家都是给贵族画画的,像列宾那样给穷苦的人民画画的并不多见。
第二个原因,即使有人画穷人,也都是画他们的穷困潦倒。
2一幅名画的诞生教案
4、小结:刚才我们学着作者的描述介绍了伏尔加河这幅名画,要介绍一幅画,我们要按一定的顺序,先介绍背景(包括周围环境),再介绍人物特征(包括外貌神态动作)。
拓展作业
媒体出示作业要求。
四、拓展作业(媒体出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指导朗读。
出示:每个人的脸都是阴沉沉的,流淌着亮晶晶的汗珠;在乱蓬蓬的头发下面,流露出凝重的神情。
①给列宾留下难以磨灭印象的不只是纤夫的肮脏和褴褛,还有纤夫脸上的神情,这是为什么?(媒体出示)
②理解“阴沉沉、凝重”,体会纤夫承受着生活的重压,生活非常艰辛。(媒体出示)
③指导朗读。
(3)小结: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正是俄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沙皇的残酷统治,官吏的剥削压迫,使得俄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纤夫们往往为了挣得几块面包,不得不贱价出卖自己的劳动,终年拉着沉重的货物,在伏尔加河上来来去去。
2、背诵课文第4小节。
3、学习课文第一小节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一幅画或一张照片。
板书设计
31.一幅名画的诞生
看到纤夫
列宾走近纤夫《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反复修改
相关链接
齐白石画虾
大名鼎鼎的齐白石早已是家喻户晓了,但一提起他,我们总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他画的活灵活现的虾。灵动而呈半透明质感的虾在水中嬉戏,或急或缓,时聚时散,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情态各异,着实惹人喜爱。然而白石老人取得这样前无古人的成就却是来之不易,据说他画虾先后竟历经八十六年,真是千锤百炼才打造了“白石虾”。
(1)谁能来完成这个小练习:(媒体出示)
和纤夫生活在一起,列宾观察到_____________,他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一幅名画的诞生》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名画背后的故事。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如:“名画是如何诞生的?”“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这幅名画为何被誉为经典之作?”等。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策略。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围绕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解决问题。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一幅名画的诞生》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一幅名画的诞生》是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旨在通过描绘一幅名画的创作过程,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本案例围绕这幅名画的诞生,将语文教学与美术鉴赏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感受语文魅力的同时,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名画背后的故事,领略艺术家的创作精神,培养他们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情感。实用性强的教学内容设计,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 作业反馈: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五、案例亮点
1. 跨学科融合:本教学案例将语文与美术学科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通过分析名画创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启发式教学:案例中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名画背后的故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问题导向,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一幅名画的诞生》中的生字词,如“精湛”、“构思”、“色调”等,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一幅名画的诞生
小学语文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一幅名画的诞生班级姓名一、填空:1868年的夏天,列宾受同学之约游览涅瓦河,看到,这情景给他留下了印象。
两年后,他,终于在1873年完成了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二、说说涅瓦河边的哪些情景给列宾留下印象?三、划出描写列宾创作这幅画的语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四、仿造课文第一小节,选择一幅画进行介绍。
五、阅读练习。
齐白石画虾dàmínɡ dǐnɡ dǐnɡ的齐白石早已是家喻户晓了,但一提起他,我们总会bù y ūe ěr tónɡ地想到他画的活灵活现的虾。
灵动而呈半透明质感的虾在水中嬉戏,或急或缓,时聚时散,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情态各异,着实惹人喜爱。
然而白石老人取得这样前无古人的成就却是来之不易,据说他画虾先后竟历经八十六年,真是千锤百炼才打造了“白石虾”。
齐白石老家有个星斗塘,塘中多草虾,幼年的白石常在塘边玩耍,从此与虾结缘。
儿时欢乐的情景也成了他每每题画的素材。
为了画好虾,他在案头的水盂里养了长臂青虾,这样就可以经常观察虾的形态并写生,能更好的了解虾的结构和动态。
再以后,他在观察虾的过程中,将虾的进退,游的急缓,甚至斗殴,跳跃等情态统统收于笔端。
七十岁以后白石老人画虾已基本定型,但仍在不停改进,使其趋于完美,八十岁以后他的虾画得已是炉火纯青。
画虾仅仅是白石老人的雕虫小技,在他的艺术宝库中千百幅艺术珍品静待我们去观赏学习。
1. 根据拼音写词语。
2. 文中哪句话描写了齐白石画的虾?用直线划出。
3. 人们提起齐白石就会想到他画的虾,为什么他能将虾画得如此活灵活现呢?根据文章找出原因。
《一幅名画的诞生》教学案例
《一幅名画的诞生》教学案例一、教学背景该课文是四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较为经典的文章。
主要叙述了俄罗斯画家列宾创作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原因及过程,目的是要揭露黑暗的旧社会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表现列宾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及其坚韧、执著的品质。
文章结构非常清晰,先简单介绍了名画画面的内容,然后按“一朝心动-----三年创作”的顺序叙述了列宾的创作历程。
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我了解了名画的诞生是这篇文章的重点,于是从两方面展开:首先,列宾看到纤夫后怦然心动,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激起了创作的欲望。
其次,列宾深入纤夫的生活,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积累,更增加了他对纤夫的了解和同情,他花了三年的时间完成了这幅作品。
二、故事叙述整堂课,我的教学线索是:先引导学生欣赏名画,导入新课;接着让学生们初读课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然后再读课文,感受文章情景;最后了解中心,拓展练笔。
本堂课,在两分钟预备铃的时候我就引导学生欣赏名画,其中既有大家熟悉的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等,也有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马奈的《吹笛少年》……随着优美的钢琴曲,一幅幅名画在孩子们的眼前展现,把他们带进了艺术的世界,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愿望。
接着我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填空练习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先借助填空练习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加强整体感知;再抓住填空练习中关键词“难以磨灭”理解,深入学习第4小节。
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借助文本,通过读、悟、说等策略提升了学生的情感;与此同时,我还结合插图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通过对人物外貌的感受、神态的体悟感受他们生活的艰难和劳动的艰辛,并注重将情感融为深情并茂的朗读。
在朗读中,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遣词造句的魅力,进行了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使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得到训练;并体验到了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勤奋刻苦的精神,使学生和列宾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对下文列宾的行为的也就不言自明。
一幅名画的诞生教案(修改)
31.一幅名画的诞生张江高科实验小学楼坚教学目标:1.理解关键句段在表达上的作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语段。
2.学习按一定顺序介绍一个画面。
3.体会画家的勤奋刻苦及对纤夫的深切同情和歌颂教学重点: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人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从纤夫的形象体会人物及作品的思想感情,感受画家对贫苦百姓的深切同情和歌颂。
教学过程:一、揭题1.板书:一幅名画的诞生(指导幅、诞的写法)2.理解“诞生”3.这幅名画是谁画?是什么名画?(板书: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提醒学生书名号的用法,并引导学生注意“纤”的读音)4.指导读课题二、学习课文1.快速浏览全文,思考:文章重点写诞生还是写名画?(写事却从“画”开始,有意思)2.赏画读文让我们通过语言一起来感受这幅画吧!(1)学生自由读。
(2)指导后点名读(抓住“感动”)。
(3)抓关键词,让学生体会后,再读(4)关注表达(让学生了解写作顺序)画面上,天空________,远处______。
近些,岸上________。
仔细看,他们________。
小结:介绍画或景就可以用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
3.这幅画名为——出自——(齐读第二节)4.走进画家内心世界,感悟“诞生”。
(1)过渡:这幅名画怎么会诞生的?如果没有1868年的涅瓦河之行,也就没有这幅名画了。
(板书:1868年)(2)请学生自由读3-5节,思考:怎样的情景,让列宾难以磨灭?①交流,指名读,指导读(抓语气),范读(想想老师用怎样的语气读的,想想哪些词能用这样的语气读),自己读,师生合作读(看看他们的外貌、衣着吧……看看他们的神情吧……)②感悟:肮脏、褴褛写了他们的什么?哪句话写褴褛,读(什么是褴褛?)为什么他们的衣服会这样?为什么不换件新衣服?哪句话写肮脏?为什么他们的衬衣如此肮脏?沾满了什么?为什么不洗一洗再穿?为什么他们脸上没有一丝笑容?为什么他们心中没有一点快乐?他们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板书:痛苦的生活)③适时介绍当时俄罗斯的背景资料(出示: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正是俄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一幅名画的诞生》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一幅名画的诞生》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
该课程主要教授学生学会阅读绘本《一幅名画的诞生》,培养学生对名画的感性认知,引导其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名画创作的过程,尤其是素描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对名画的感性认知和欣赏能力。
3.发掘学生对细节的关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一幅名画的诞生》这本绘本,让学生了解一幅名画创作的过程,重点介绍素描的重要性和艺术家如何通过观察和记录来创作。
引导学生关注名画中的细节,找到真正的艺术之美。
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了解名画创作的过程。
•教师根据绘本内容,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例如互动阅读、小组讨论、个人实践等。
•利用素描纸和铅笔等教具,让学生感性体验素描创作的过程,提升绘画技能。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名画中的细节,推测艺术家的创作思路,提升思辨能力。
•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认识艺术的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
教学流程1.教师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介绍名画的概念,并展示一幅名画(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名画),勾起学生对名画的好奇心。
2.教师给学生展示《一幅名画的诞生》这本绘本,简要介绍绘本的作者和内容,并展示书的封面和插图,引起学生对绘本的浓厚兴趣。
3.教师利用互动阅读的方式,读给学生听课文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4.给学生分发一张A4素描纸和一支硬铅笔,让学生在老师的辅导下进行素描练习。
先让学生感受铅笔所产生的灰度,再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素描的基本技巧。
5.在绘制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对象的细节,让学生尽可能地记录下所观察到的细节,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对物体的准确观察能力和感性表达能力。
6.基于刚才绘制素描的实践,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艺术家是如何将实物绘制成形似的素描的,培养学生对艺术创作的感性认知。
一幅名画的诞生 简案
《一幅名画的诞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阅读过程中,自学生字,理解“肮脏、褴褛、难以磨灭”等词语的意思。
2、能根据提示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了解列宾创作名画的原因及过程,体会他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感受他们身上不屈的力量。
3、知道作者描写画面时的写作顺序。
能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情、衣着,按照一定的顺序学习描写自己熟悉的一张照片。
【教学重点】学习名画诞生的原因及创作过程,体会列宾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及对他们不屈力量的赞颂。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1、欣赏两幅名画。
2、出示:《伏尔加河上的纤夫》3、简介列宾。
二、感受画面内容:媒体出示画面、课文第一小节。
1、师简介画面。
2、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内容。
3、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
4、读描写纤夫的句子,说说你感受到什么?三、了解名画诞生的过程:1、列宾为什么要画这样的一幅画?1)纤夫的动作:理解词语“蠕动”。
为什么看上去是在“蠕动”?2)纤夫的穿着:理解词语肮脏、褴褛(字形指导)。
指导朗读。
3)纤夫的神情:阴沉沉凝重4)小结,说话练习。
2、列宾是如何创作这幅作品的呢?1)引读:两年以后他又来到伏尔加河……2)借助补充材料感悟情感。
3)再读句子,想一想,列宾还体会到了什么?4)理解:顽强5)指导朗读5、根据板书,说说名画诞生的过程。
四、作业1)美文欣赏2)学习第一节的写法,写写说写双通道的练习或者自己熟悉的一幅照片。
【板书设计】31、一幅名画的诞生一天留下印象同情三次深入生活赞美三年反复修改歌颂。
一幅名画的诞生案例
31《一幅名画的诞生》教学案例执教者:郜黎静教材分析《课标》明确指出,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特征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作为传情达意的工具,“言为心声”,文以载道、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要求。
因此,语文教师就要有强烈的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受到思想和情感的熏陶。
《一幅名画的诞生》是二期课改四年级第二学期试验本教材上的一篇课文。
这篇文章结构清晰,叙述了俄国画家列宾创作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原因及过程,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表现了列宾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让学生感受到遣词造句的魅力、在扎实有效的语言实践中使各项语文基本能力得以训练,还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了解19世纪俄国黑暗统治下的底层老百姓的痛苦生活,并体验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勤奋刻苦的精神,使学生感受到列宾对他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
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一)(事先板题)今天,我们学习31.一幅名画的诞生(生齐读课题)。
(二)师范写“诞”。
二、整体感知,了解名画。
(一)这幅画的名称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1.正音:纤qiàn夫2.师看图介绍:纤夫3.我们还了解到这幅画的作者是——(板书:作者)自己读他的介绍。
(二)这幅画上究竟画了些什么呢?自由读读第一节,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指名读,正音:穿着 zhuó载着zài zhe(红色)(三)作者重点描写的什么?1.读句子,说这是一队怎样的纤夫?2.指导感情朗读。
3.配上音乐齐读。
三、再读课题,理清文脉。
(一)再读读课题质疑。
(二)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3—7小节,文章哪几小节写了名画诞生的原因?(三)师小结:课文就是先向我们介绍了(这幅画的内容、作者),再写这幅画诞生的(原因)、最后介绍它诞生的(过程)。
四、品读原因,震撼心灵。
(一)学习第3节。
(出示句子)1. “蠕动”的意思是——(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 一幅名画的诞生 教学设计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一幅名画的诞生教学设计沪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一幅名画的诞生教学设计沪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一幅名画的诞生]教学设计沪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一幅名画的诞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知关键句段,指导学生存有感情地朗诵语段,背诵课文第1、2节。
2、学习按一定顺序介绍一个画面。
3、体会画家的刻苦勤奋及对纤夫的诚挚同情。
教学重点:按一定顺序介绍一个画面。
体会画家对贫苦百姓的诚挚同情。
一、欣赏名画,初读画面1、今天这文言使我们洗澡在艺术的殿堂里,恳请大家先观赏几幅世界名画。
出示4幅名画。
2、今天我们一起来高度关注其中的一幅画。
板书:一幅名画出示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恳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画,然后来说说道你看见了什么。
3、课文中就有一段对这幅画面的描写。
出具课文第一小节。
(老师念、齐读)4、这幅画是谁画的呢?——出示第二小节。
介绍列宾。
5、那么这幅名画就是怎么问世的呢?板书:问世今天我们就去自学课文。
齐读课题。
二、了解原因,再读画面1、《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名画的问世来源于列宾在涅瓦河上的一次游览。
我们追随列宾一起回去看看。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3—5节。
想一想,涅瓦河上的哪些情景给列宾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找出有关词句。
3、生交流,师概括板书。
4、出示第四节,引读。
出具:1868年的夏天,列宾受到同学之约游览涅瓦河,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情景给他遗留下了难以忘却的印象。
5、如果此时你是列宾,目送着纤夫,心里会怎么想?6、当我们介绍了纤夫的痛苦生活,回过头来再看看这段文字(第一小节),确实能够念得更出众。
出示第一节,指名朗读。
三.体会过程,三念画面1、这情景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列宾心里总忘。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一幅名画的诞生》教案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一幅名画的诞生》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名画《蒙娜丽莎》的历史背景和作者李奥纳多·达·芬奇的生平;2.熟悉名画《蒙娜丽莎》的特点,包括用色、构图、神态等方面;3.从生活实际出发,运用创造性思维表达自己对名画的理解和感悟;4.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对创造性思维的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名画《蒙娜丽莎》的历史背景和作者李奥纳多·达·芬奇的生平;熟悉名画《蒙娜丽莎》的特点,包括用色、构图、神态等方面。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灵敏的创造性思维,比如画出自己的蒙娜丽莎。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用具、《蒙娜丽莎》图片、学生练习本。
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老师拿出《蒙娜丽莎》的图片,给学生脑海中留出一些空白,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
学习(25分钟)1.老师简单介绍《蒙娜丽莎》的作者李奥纳多·达·芬奇的生平和《蒙娜丽莎》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展示《蒙娜丽莎》的图片,分析其中的画面构图、用色、神态等特点,让学生感受名画的魅力。
3.小组活动:让学生自由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和鉴赏《蒙娜丽莎》,并在练习本上写下他/她对该画的理解和感悟。
鼓励学生多有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4.学生进行交流和展示,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
实验(25分钟)1.让学生自由发挥,画一幅自己的蒙娜丽莎。
不要求绘画技巧,只是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绘画来表达自己所理解的蒙娜丽莎。
2.学生进行交流和展示,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
总结(10分钟)让学生回顾整个课程,释放他们的压力,感受创造力的乐趣。
课后作业1.复习今天所学的知识,并写一篇练习本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名画《蒙娜丽莎》和其作者李奥纳多·达·芬奇的了解。
2.再画一幅自己的蒙娜丽莎,并在练习本上记录下自己的创意和灵感。
31一幅名画的诞生2
31、一幅名画的诞生[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新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褴褛、凝重的意思。
2、知道从几个方面介绍一幅画或者照片的方法。
3、体会纤夫的贫穷、痛苦,感受画家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教学过程]一、直接出示课题,理解名画的含义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1课,谁来读课题(指名1 齐读)注意“诞”的第六笔是竖折2、“名”是什么意思?(有名)名画就是-----非常有名的画。
3、今天我们也要来欣赏一幅名画出示《伏尔加河上的纤夫》(1)仔细看看这幅画,谁能用一、两句话简单介绍一下这幅画画了些什么?预设:1、一群纤夫在艰难地拉一艘穿,他们穿着非常破烂。
(你介绍了画中人物的动作和衣着)正音:纤第四声,理解纤夫的意思:专门帮人拉船或车前进的人2、在伏尔加河上,一群纤夫拉着一艘货船,他们拉得很辛苦。
(你介绍了画的背景,以及人物的动作)(2)课文是怎么介绍的呢?出示第一小节①请两位同学来读读这一小节。
其他同学想一想为什么要这么读?第一部分是写了画中的景物,第二部分介绍了画中的人。
②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小节。
4、通过预习谁能告诉我这幅画的作者是谁,名字是什么俄罗斯画家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5、齐读第二小节过渡:这幅名画是如何诞生的呢?二、整体感知1、先请同学们带着自学要求轻声读读课文3-7小节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找找表示时间的词语,用一两句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个时间列宾在干什么?2、检查文章几个难读的词语穿着肖像难以磨灭纤夫涅瓦河褴褛凝重(指名读齐读)3、你找到了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用一两句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个时间列宾在干什么。
1868 留下印象1870 刻苦作画1873 完成作品(板书)4、谁能根据板书,连起来说说这幅画的诞生过程?(注意说清楚6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自己小声准备一下(1868年画家列宾在伏尔加河上看到一群在艰难拉船的纤夫,对他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1870年列宾去伏尔加河与纤夫共同生活开始了他的创作,1873年经过他的努力,他完成了作品。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一幅名画的诞生》教案、教学设计
3.名画欣赏:利用多媒体展示多幅名画作品,引导学生学习名画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4.互动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检查学生对名画知识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
3.合作探究,共同成长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名画的创作背景、艺术特点等。在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
4.创设实践机会,提高创作能力
设计绘画创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观察、想象、创造等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创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5.情感渗透,树立正确价值观
1.搜集名画作品:请同学们课后搜集一幅自己喜欢的名画作品,了解其创作背景、艺术特点及作者简介,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
2.名画鉴赏日记:请同学们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对一幅名画的欣赏感悟,要求不少于300字。日记中可以包括对名画的描述、分析、感受等内容。
3.创作一幅名画:结合本节课所学,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创作一幅具有个性的“名画”。在创作过程中,注意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和审美理念。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幅名画进行讨论,探讨名画的创作背景、艺术特点、表现手法等方面。
2.观点分享: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互相学习。
3.教师点评: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名画的内涵。
2.学生在绘画创作方面的自信心和表现欲,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创意,提高绘画技能。
四年级下册语文素材一幅名画的诞生评课稿沪教版
《一幅名画的诞生》评课稿很有幸能亲临附小,在现场观摩这么多优秀青年教师的风采.现场的感受是如此的震撼,如此的亲近,如此的投入,以至于我的整个思绪和身心都沉浸入那一堂堂精彩的展示课中.在我所听的课中,杨妍老师的《一幅名画的诞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杨老师以其智慧的语言,丰富的表情,激情的投入,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地走进了《一幅名画的诞生》这一课.整堂课情感充沛,激情四溢,在独具匠心的设计中,在精彩分呈的对话中,在诗一般的语言中,学生学的明白,学的充实.抓住主线条理清晰课伊始,杨老师就以这幅名画为突破口,伴随着低沉悠扬的号子声,声情并茂的讲述这幅名画的知识.低缓的音乐,那暗沉的画面,使学生很快融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中,让学生有了更为直观的情感体验,为学生更好理解课文打下感情基础.随后,杨老师让学生找出列宾创作过程中的三个时间,以〈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创作时间为主线,将课文分成主要三个版块,以文中三个时间为结点,一下子就使学生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对课文有了初步的认识.整堂课思路清晰,过渡自然.在课的最后,杨老师利用板书让学生回顾这幅名画的创作过程,显得顺理成章,整个过程水到渠成,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和完整性,最后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以读为本以人为本《一幅名画的诞生》文本内容距离学生的年代已经久远,那样的情景是四年级的学生无法体验,更难以琢磨的.在教学中,杨老师善于把握课文内容,以读为本,注重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悟,真正做到了以读为本,以人为本.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列宾为何要画这副名画,杨老师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指导朗读,在身临其境的多媒体的辅助下,学生有侧重点的朗读,使学生走进名画,走进列宾当时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让学生感悟到底层劳动人民身上无穷的力量,由衷地产生对于不屈不挠的可贵精神的赞美,同时引发对剥削统治阶级的憎恨.同时,杨老师在朗读上完全体现以人为本,很注重学生自己的情感,比如:假如你是列宾,看到这个情景有什么感触让学生边读边思,在思中领悟,在读中体现.不是一味的不同形式的朗读,杨老师的每一次朗读都有目的,都留给学生自己内化的空间,如:你是一位画家,你会怎样构思你的画呢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列宾创作的过程及其对纤夫身上不屈力量的赞美.语言训练恰到好处杨老师的语言训练,不是停留在文本表面.她从深层次地挖掘学生的思维力度.在学习列宾为了更好的创作所以与纤夫一起生活的时候,杨老师适时引入课外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会读,更加会用,将课外的文本和课内的文本结合起来进行语言训练.同时,老师运用丰富灵活的多媒体,让学生感悟,如描写纤夫的一段,教师设计他们的年龄不同,有的( );他们姿态不一,有的( );他们神情各异,有的( ),这样的语言训练学生不断学会思考,学会组织语言,更会更加仔细的观察画面,精心思考,将文本内化,使学生的能力又上了一个台阶.杨老师的这堂课在诗一般的意境中进行,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这是一堂非常成功,值得借鉴的课.从杨老师的课上,我看到了对于文本的钻研,对于教材的把握,对于课文空白点的挖掘,对于整个课堂的驾驭.更要学习的是杨老师诗般优美的语言和流畅自然,深情的过渡语,这些都是我以后要不断努力的方向.点评《一幅名画的诞生》胡老师的《一幅名画的诞生》,在教学时,就通过音乐的渲染,教师深情并茂的娓娓而谈将学生带入遥远的伏尔加河。
一幅名画的诞生教学设计
一幅名画的诞生教学设计一幅名画的诞生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幅名画的诞生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1、在阅读过程中,自学生字,理解“肮脏、褴褛”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带点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体会句子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的第1节或第4节。
4、体会列宾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之心。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带点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体会句子的含义。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列宾的生平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欣赏名画。
1、板书:一(幅)名画填写量词,注意正确使用“幅”。
2、补全课题,一起书空“诞生”。
齐读课题。
3、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幅名画指的就是——出示:《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作品和画家。
齐读画名,欣赏画作。
正音:纤qiàn夫,知道纤夫就是画作中那些拉船的劳工;伏尔加河位于俄罗斯境内。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快速浏览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试着填空1868年夏天,在涅瓦河畔,一群____________的纤夫给列宾留下了______________的印象。
于是,他用___________时间潜心绘画,终于创作了名画——_______________2、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小节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画,哪些小节向我们介绍了名画是怎样诞生的?3、交流理清层次:1——2节介绍名画;3——7节介绍名画的诞生。
三、研读课文1-2节。
1、课文是怎样介绍这幅名作的呢?出示1-2节轻声朗读。
2、结合画作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
3、学生交流:重点指导:“他们大多身子前倾,都在拼命使劲,因为船上载着沉重的货物。
”理解“前倾、拼命、沉重”等词,感受纤夫工作的劳苦,使学生体会到纤夫苦难的生活和列宾的同情心。
4、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四、研读课文第3-7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幅名画的诞生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学生能准确理解“难以磨灭、褴褛、顽强”等词语意思。
2、借助“读、议、感悟”相关训练,理解关键句段。
3、在理解、体会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列宾创作名画的原因及过程,体会他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感受他们身上不屈的力量。
教学重点:
学习名画诞生的原因及创作过程,体会列宾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及对他们不屈力量的赞颂。
教学难点:
在重点语段的学习中,学会理解关键句段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背景解读,感受名画。
1、出示课题,了解名画。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幅名画的诞生》。
(齐读课题)回家预习了课文这幅名画的名字?(板书: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纤”这里读qian,它还有一个读音,交流、组词。
理解:纤夫
师:纤夫就是以为他人拉船为生的人。
2、介绍列宾。
(师作简介。
)
3、介绍名画
在这幅画面上,列宾利用了沙滩的地形和河湾的转折,使十一个纤夫犹如一组雕像,被塑造在一座黄色的、高起的底座上。
画中的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怅、孤独、无助之感,生动地刻画了纤夫的内心世界。
除此以外,本画的构图、线条、笔力等绘画技巧都是相当成功的。
所以这幅画在1873年展出的时候,评论家认为这是俄罗斯画坛的奇迹。
4、借助朗读,感受名画:
1)了解画面内容
师:让我们带着对这份了解,一起走进名画,课文的第一节就写了名画画面的内容,轻声快速读,想想按作者描写的顺序,画中分别画了些什么?
小结并引读:作者就是按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的顺序,写出了画面所画的(怎样的)天空?怎样的伏尔加河?
2)齐读第一节,理解纤夫的艰难。
师:那么又是怎样的纤夫呢?让我们读这段文字来感受。
背景介绍,体会纤夫的苦难。
(出示投影)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正是俄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
沙皇的残酷统治,官吏的剥削压迫,使得俄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纤夫们往往为了挣得几块面包,不得不贱价出卖自己的劳动,终年拉着沉重的货物,在伏尔加河上来来去去。
)
(了解背景后引读第一节)
(师:步子再沉重些,节奏再慢些,身子前倾些。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刚才我们初步了解了名画,那么为什么把这幅名画的完成称为“诞生”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打开书,读课文3-7小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想想在这些时间段中,列宾做了些什么?
1、自读课文,理出时间线索,根据时间概括列宾所做的。
2、简要复述名画的完成的过程。
交流板书:
1868年留下印象
1870年共同生活
勤画素描
1873年反复修改
三、感悟过程,升华情感
(一)找出列宾看到的和怎么做的句子。
师:在刚才的交流中,我们了解了这幅画完成的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列宾看到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呢?请你快速浏览3-7小节,用直线画出与这幅名画的诞生密切相关的句子。
(二)交流、相机教学:
交流看到的句子:“天哪……流露出凝重的神情。
”
(这是列宾画这幅画的原因)
1、圈出表现纤夫的苦难生活的词语。
师:再读句子,圈出一些关键词语,说说你从这些关键词中感受到什么?
2、交流,相机教学:
(1)理解:肮脏和褴褛;
理解“肮脏”(师:文中是怎么写他们的肮脏的?为什么他们这样肮脏?)
感受他们因生活所迫。
理解“褴褛”(师:“褴褛”的意思。
书空。
文中是怎么写他们的褴褛的?从中又感受到什么?感受他们苦难得生活。
结语:在对纤夫衣着的描写中,我们感受到纤夫的贫穷和苦难。
(2)理解“凝重”
师:这是一个表示人物神情的词语,从中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生活的沉重。
压迫、痛苦。
引读句子。
师:那凝重的神情分明写着他们不堪重负,却还要默默地(承受着)。
你看,他们??(引读句子)(4)指导朗读。
看着这些,列宾的内心怎能平静,那么“天啊”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生:用惊讶的语气读。
(生读句子)
生:同情。
(生读句子)
师:让我们带着惊讶和同情,再来读读这一句。
2、说话练习:
师:这一切都给列宾留下了??生(难以磨灭)的印象。
此时,他会想写什么呢?
说话练习:目送着渐渐远去的纤夫,列宾心想:。
**交流怎么做的:
过渡:师:纤夫苦役般的劳动景象,激发了列宾的创作欲望,那么两年以后他来到彼得和勒又是怎么做的呢?
“他仔细地观察着……抚摸那些铁铸般粗壮的手……”
“他勤奋地工作……带着厚厚的一册素描回到了彼得格勒。
”
“根据这些素描……于1873年完成了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
1、根据关键词自已质疑,解疑。
师:再读读这三句,有什么值得我们思索的问题吗?
2、交流。
预设问题:
为什么列宾要观察者哪些与藏着无穷力量的身体?
为什么列宾要长久地注视着那些善良的眼睛和脸?
为什么列宾要抚摸那些铁铸般的粗壮的手?
纤夫的身体中蕴藏着怎样的力量?
为什么说他们的眼睛是善良的?
从铁铸般的粗壮的手中感受到什么?
(细碎的问题提出后就解决,对第一句句子中的问题先不解决。
等其他问题解决之后再回到第一小节。
)
师:刚才同学们针对第一句提出了很多的问题,不少问题还很有质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句句子,相信一旦读懂了句子,那么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1)出示句子指名读,在和纤夫共同生活的日子里,列宾做了些什么?
板书:观察注视抚摸
(2)再读读句子,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明白了什么?
(3)师:为了更好的创作,列宾和纤夫们吃住在一起,从陌生到熟悉。
在深入生活的同时,列宾从纤夫身上看到了??
学生交流:强壮、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善良。
(4)读句子,借助补充材料感悟中心。
师:那他还看到什么?读读补充材料,想一想,列宾看到什么?
生:坚韧的性格、希望、不屈的力量……
(5)想象说话提升中心
师:列宾不仅走进了纤夫的生活,还真真切切的走进了纤夫的内心,他看到了不屈的力量,看到了民族的希望,此时,列宾回想:
学生交流
师:正是这样不屈的力量,正是这希望,使列宾想到,有一天这不屈的力量会站起来,贫穷的俄罗斯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艺评家对这幅画还有这样的评论。
(生齐读评论)
(6)感悟敬佩,再读句子。
师:此时列宾对纤夫的情感还是原先的同情吗,而是转变成了??(生交流:喜爱,敬佩、热爱……)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再来读读这一句。
3、小结归纳、引读6、7小节
师:为了画好这幅画,列宾三次来到伏尔加河??(引读“他勤奋工作……”)
为了画出列宾心中对力量的赞歌,对光明的向往,它更是??(引读“画啊,改啊……,”)三年来列宾倾注自己全部的情感与心血,终于在??(引读“1873年完成了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
这幅画里,他描绘了??(引读“劳动人民苦难……”)
4、结文
三年中,列宾勤奋刻苦地画着,他把自己高超的画技和他对沙皇反动统治的不满,对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完美地融入了画中,画出了纤夫的不屈和力量,这一切赋予这幅画更深刻的意义,所以我们把这幅画得完成,成为诞生。
四、布置作业,总结全文
1、布置作业。
师:今天的作业就是借助老师的板书,用上这些词,加入适当的想象,用你的笔把名画诞生的过程记录下来。
2、激发情感,再读课文第一节。
师:同学们,此时我们再一次站在这画面下,我们仿佛听到,远处传来纤夫苦役般劳作的声音;我们仿佛看到列宾正用自己火一样的热情画啊,改啊……让我们带着内心的感动和震撼再来读读第一小节。
板书:
31、一幅名画的诞生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列宾
1868年留下印象肮脏褴褛凝重
1870年深入生活观察注视抚摸
勤画素描……
1873年反复修改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