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山东省威海市2016年初中学业考试(word版 答案)
威海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威海市二○一一年初中学业考试化学第Ⅰ卷(选择题共21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能源被称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
能源利用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请回答1~2小题。
1.下列能量转化过程,通过化学变化实现的是A.地热发电B.核反应发电C.火力发电D.风能发电2.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热量,主要由哪种能量直接转化而来A.太阳能B.化学能C.动能D.电能3.下列哪种方法不可能...用于分离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A.过滤B.蒸发C.蒸馏D.结晶4.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下列对于元素周期表的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A.查阅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确定元素的种类C.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任意组合成我们希望得到的新物质D.利用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5.下列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的是A.将废旧塑料变成汽车燃料B.研制新型航空材料C.研制新药D.研究地壳板块结构及运动规律6.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从显微镜下观察分子和原子的运动已经成为可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A.从科学预测分子原子的存在,到真实看到分子原子,科学研究是一个大胆假设、实践验证的过程B.分子间有间隔,固体中分子排列是有规律的C.分子是由更小粒子构成的D.分子是有外壳的实心球体,通常情况下静止不动7.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B.通过化学变化,只能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不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C.质量守恒定律为定量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D.随着科技的发展,精密仪器为我们定量研究化学变化创造了条件威海市二○一一年初中学业考试化学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9分)二、填空与简答(本题包括3小题,共32分)8.(8分)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了如下3个有趣的实验:①用坩埚钳夹持一小块石灰石,用酒精灯加热,2分钟后把石灰石放入含有酚酞的蒸馏水中,酚酞溶液不变色。
2016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版解析)
山东省威海市2016年中考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物质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①电灯通电发光②煤制成焦炭③塑料老化④干冰升华⑤石油分馏⑥海水制镁⑦石块粉碎成石子⑧粮食酿酒.A.②③⑥⑧B.②⑤⑥⑧C.①③④⑧D.①④⑥⑦【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②煤制成焦炭③塑料老化⑥海水制镁⑧粮食酿酒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①电灯通电发光④干冰升华⑤石油分馏⑦石块粉碎成石子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盐、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生铁、氢氧化铜、冰水混合物B.液氧、硫酸钡、粗盐C.天然气、纯碱、石油D.钙片、氯化镁、海水【分析】根据有关的概念进行分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解答】解:A、生铁属于混合物.氢氧化钠是碱.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故A错;B、液氧属于单质.硫酸钡是盐.粗盐属于混合物.故B对;C、天然气属于混合物.纯碱是盐.石油是混合物.故C错.D、钙片属于混合物;氯化镁属于盐.海水属于混合物;故D错;故选:B.【点评】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是氧元素.3.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B.量取8mL液体C.氧气验满D.稀释浓硫酸【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量筒及滴管的使用方法分析.C、根据气体验满的方法分析;D、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分析;【解答】解:A、取用液体药品.试管和试剂瓶倾斜.瓶塞要倒放.故A错误.B、使用滴管时.不能伸入量筒内部.要在容器口上方竖直滴落.故B错;C、验满氧气时.应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故C操作正确.D、稀释浓硫酸时.不能在量筒内进行.故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需要同学们掌握正确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方可正确实验.同学这类问题也是经常考查的问题.4.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下列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是()A.用甲醛浸泡海产品.延长保鲜时间B.用二氧化硫熏蒸馒头.使它更白C.用适量的小苏打做糕点.使它更松软D.用大量的甜蜜素制作果冻.使它更加可口【分析】A、根据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二氧化硫对人体的危害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碳酸氢钠与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判断.D、根据甜蜜素对人体有害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性.故该做法会危害人体健康.B、二氧化硫是有毒气体.故该做法会危害人体健康.C、面粉发酵时可产生酸.碳酸氢钠与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体膨胀使馒头疏松多孔.故该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D、甜蜜素对人体有害.故该做法会危害人体健康.故选C.【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5.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B.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C.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D.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一定能形成溶液【分析】A、根据溶液的基本特征、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饱和溶液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溶质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溶液中的各种粒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说法错误.B、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C、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不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其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溶解度增大.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D、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不一定能形成溶液.如植物油难溶于水.分散到水里不能形成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溶液的基本特征、饱和溶液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燃烧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变化.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A.燃烧一定有火焰B.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C.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D.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分析】A、根据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爆炸的条件分析;C、根据燃烧的定义分析;D、根据灭火的措施分析.【解答】解:A、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如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没有火焰产生.故选项说法错误;B、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应该还产生大量的热或气.才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C、物质跟氧气也可能发生缓慢氧化.如铁的生锈.故选项说法错误;D、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是灭火的一种措施.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项为: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概念、特征、现象和灭火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下列有关化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A.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工业制烧碱的研究中取得了巨大成就B.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C.汤姆森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分的D.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将当时已发现的63种元素排序.制得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分析】A、根据侯德榜的贡献考虑;B、根据空气组成的发现过程考虑;C、根据电子的发现过程考虑;D、根据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进行解答.【解答】解:A、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改进纯碱的生产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故A错误;B、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故B正确;C、汤姆森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分的.故C正确;D、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将当时已发现的63种元素排序.制得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故D正确.故选:A【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关于化学史方面的常见知识.了解化学研究的领域或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符合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要求.反映中考的方向.8.下列关于混合物提纯的方法正确的是()A.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B.除去生石灰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钙﹣将混合物溶于水后过滤C.除去硝酸钾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蒸发结晶后过滤D.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先结晶出来、再过滤的方法;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D.【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9.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相等”.下列关于“相等”的说法正确的是()A.将食盐加入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的食盐和水的总质量一定相等B.溶解度曲线相交.表示曲线所代表的物质的溶液质量一定相等C.将两种液体混合.混合后的体积与混合前两种液体体积之和一定相等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相等【分析】A、根据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但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溶液的质量不再改变.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分子间有间隔.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将食盐加入水中.但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溶液的质量不再改变.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的食盐和水的总质量不一定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B、溶解度曲线相交.表示曲线所代表的物质在一定温度下溶解度相等.而不是溶液质量一定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C、将两种液体混合.混合后的体积与混合前两种液体体积之和不一定相等.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故选项说法错误.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饱和溶液的特征、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分子的基本性质、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分析】A、根据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解答;B、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解答;C、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解答;D、根据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解答.【解答】解: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c.故错误;B、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不一定相同.故错误;C、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故正确;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集中在b和c上.故错误.答案: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微观粒子的构成以及数量间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二、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50分)11.化学物质的多样性请在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物质名称镁熟石灰化学式 N2构成物质的微粒符号 K+、SO42﹣【分析】根据物质的组成、结构来分析解答.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解答】解:镁是一种金属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因此其化学式为Mg;N2是氮气的化学式.由氮分子构成的;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H)2.是由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由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硫酸钾.其化学式为K2SO4.故答案为:物质名称镁氮气熟石灰硫酸钾化学式 Mg N2Ca(OH)2K2SO4构成物质的微粒符号Mg N2Ca2+、OH﹣K+、SO42﹣【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12.氢能源是理想能源.氢能源开发一直是前沿科学研究的课题之一.科学家研发出一种以铝镓合金(镓:Ga)和水为原料制取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铝镓合金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混合物.用该合金与铝片相互刻划.发现铝片上有划痕.说明合金的硬度大.(2)氢气是一种能源.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 .氢气被称为“绿色能源”的主要原因是燃烧生成物只有水.不污染环境.(3)反应①中镓的作用是催化作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3H3OAl2O3+3H2↑.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置换反应.与电解水制取氢气相比.用铝镓合金和水为原料制取氢气的优点是(答出一点即可)常温下反应.节约能源.(4)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请写出镓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Ga+6HCl=2GaCl3+3H2↑.发生有效相互作用的微粒的转化过程是镓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镓离子.氢离子得到电子变成氢原子.每两个氢原子就结合成一个氢分子.【分析】(1)根据合金的组成以及合金的特点来分析;(2)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不污染环境.所以氢能是一种清洁能源;(3)根据镓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来分析;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然后与镓铝合金制取氢气得出后者制取氢气的优点;(4)根据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可知.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显+3价.结合反应实质来分析.【解答】解:(1)铝镓合金属于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合金要比它的成分金属的硬度变大熔点变低.所以两块金属片相互刻划后.在铝片上有明显的划痕.说明硬度比合金小;故填:混合物;合金的硬度大;(2)氢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条件为点燃.故方程式为:2H2+O22H2O;故填:2H2+O22H2O;燃烧生成物只有水.不污染环境;(3)反应①中镓能使该反应在常温下进行.而其质量与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反应①中镓充当了催化剂.起到了催化作用;故填:催化作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铝与水反应生成氧化铝和氢气.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填:2Al+3H3O Al2O3+3H2↑;置换反应;电解水制取氢气需要消耗电能且反应的速度慢;镓铝合金制取氢气常温下进行不需要消耗能源.反应速度较快;故填:常温下反应.节约能源;(4)镓显+3价.镓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镓和氢气.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镓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镓离子.氢离子得到电子变成氢原子.每两个氢原子就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故答案为:2Ga+6HCl=2GaCl3+3H2↑;镓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镓离子.氢离子得到电子变成氢原子.每两个氢原子就结合成一个氢分子.【点评】本题考查了工艺中的信息给予题.难度不大.注意从题目中获取相关的信息并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即可.难度不大.可以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1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碳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之一.也是组成煤、石油、天然气等的主要元素之一.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CO2来实现的.图是碳循环主要途径的模式图.(1)结合图.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认识正确的是(填序号)AD .A.有机物和无机物可以相互转化B.碳循环过程只涉及到化学变化C.碳循环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D.燃烧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图中碳循环中的下列变化①动物体内的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6H12O6 +6O26CO2+6H2O .②消耗二氧化碳的一种方式CO2+H2O=H2CO3.(3)从化学的视角看物质目前.人们对二氧化碳的评论褒贬不一.若以“二氧化碳的利与弊”做为论题.你的观点是“利”大于“弊”.请列举有力的证据论证你的观点.要求:①论据简洁、论证充分.②同一论据举出一个事例即可.③字数在100字以内.【分析】(1)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解答;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2)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3)任何事物对人类都是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我们应该遵循客观事物事物发展的规律.尽量使客观事物向着有利于人类的一面发展.【解答】解:(1)A、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有机物和无机物可以相互转化.故正确;B、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是碳循环过程只涉及到化学变化.故错误;C、碳循环过程中.有单质氧气生成.氧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故错误;D、燃烧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故正确;(2)①生物体内的葡萄糖(C6H l2O6)被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 +6O26CO2+6H2O.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3)观点一:二氧化碳的“利”大于“弊”;观点二:二氧化碳既有“利”也有“弊”;观点三:二氧化碳的“弊”大于“利”论据①:利:A、二氧化碳可以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B、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尿素、纯碱、制碳酸饮料等;C、二氧化碳可以制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或人造云雾等;D、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因此可以灭火;论据②:弊:A、二氧化碳无毒.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所以可以使人窒息死亡;B、二氧化碳增多.引起温室效应.答案:(1)AD;(2)①C6H12O6 +6O26CO2+6H2O.②CO2+H2O=H2CO3;(3)论据①:利:A、二氧化碳可以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B、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尿素、纯碱、制碳酸饮料等;C、二氧化碳可以制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或人造云雾等;D、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因此可以灭火;论据②:弊:A、二氧化碳无毒.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所以可以使人窒息死亡;B、二氧化碳增多.引起温室效应.【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14.化学与药品研发2015年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并成功研制出抗疟新药.成为我国本土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我国的许多医学著作中都有使用青蒿治疗疟疾的记载.屠呦呦团队通过研究.发现了青蒿素.确定了它的组成、结构.并成功合成.(1)提取过程研究人员先是采用水煎法(将青蒿放入水中.加热煮沸、浓缩).发现得到的提取物对疟原虫无抑制效果.而采用95%的乙醇(乙醇沸点78℃)为溶剂进行提取.得到的提取物有效率为30%﹣40%.后来又采用乙醚(沸点35℃)为溶剂.得到的提取物有效率达到95%以上.课题组将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命名为青蒿素.根据青蒿素的提取过程推测青蒿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写一条)不溶于水(或能溶于乙醇或易溶于乙醚等)和受热不稳定(或受热易变质或能杀菌或能抑制疟原虫)等.(2)结构分析确定中草药成分的化学结构是药物研制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在成功分离出青蒿素晶体后.课题组立即着手分析其化学结构.①定性分析取适量青蒿素.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测得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由此推断青蒿素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用符号表示)C、H .②定量分析实验测得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2.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3.8%.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7.8%.根据以上信息.写出确定一个青蒿素分子中氧原子个数的计算式(只列式.不计算结果).③主要抗疟结构分析青蒿素对疟原虫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因为它有较强的氧化性.青蒿素分子中具有怎样的结构才使它有较强的氧化性呢?我们熟悉的过氧化氢溶液有较强的氧化性.医疗上常用它杀菌消毒.过氧化氢分子中原子间相互结合的方式有“H﹣O﹣、﹣O﹣O”两种.青蒿素分子中原子间相互结合的方式有“、H﹣O﹣、﹣O﹣O﹣”等几种.你认为青蒿素分子中起杀菌作用的原子间相互结合的方式是﹣O﹣O﹣.以上是运用已有知识进行的推理.推理是否正确.需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3)化学合成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只有0.1%﹣1%.课题组于1984年成功合成了青蒿素.请你谈一谈化学合成青蒿素有哪些优点(答一点即可)产量高.【分析】(1)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2)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回答本题;②根据题中信息进行分析即可;③根据题中信息分析化学合成青蒿素的优点.【解答】解:(1)不溶于水(或能溶于乙醇或易溶于乙醚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均属于物理性质.受热不稳定(或受热易变质或能杀菌或能抑制疟原虫).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答案为:(1)不溶于水(或能溶于乙醇或易溶于乙醚等);受热不稳定(或受热易变质或能杀菌或能抑制疟原虫);(2)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青蒿素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物有两种.其中氧气只含有氧元素.产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共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氧元素可能来自氧气.也可能来自青蒿素.不能确定;但氧气中无碳、氢元素.即青蒿素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故填:C、H;②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2.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3.8%.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7.8%.一个青蒿素分子中氧原子个数的计算式是;故填:.③氧化氢溶液有较强的氧化性.医疗上常用它杀菌消毒.过氧化氢分子中原子间相互结合的方式有“H﹣O﹣、﹣O﹣O”两种.青蒿素分子中原子间相互结合的方式有“、H﹣O﹣、﹣O﹣O﹣”等几种.青蒿素分子中起杀菌作用的原子间相互结合的方式﹣O﹣O﹣.推理是否正确.需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故填:﹣O﹣O﹣;实验.(3)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只有0.1%﹣1%.化学合成青蒿素的优点有产量高、不受季节影响等.故填:产量高.【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15.用科学方法认识物质获取知识、形成认识需要借助一定的科学方法.“观察”“抽象”“演绎”“归纳”“比较”“推理”等是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描述分别运用了以上哪种科学方法?(1)打开盛放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有白雾出现”.运用的是观察法.“白雾是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的盐酸小液滴”.运用的是推理法.。
威海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威海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NaCl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原理,包含了氯碱工业,电解法制取金属钠,侯氏制碱,生产盐酸,制取漂白粉(有效成分是 Ca(ClO)2),部分生成物己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2CO3的热稳定性比NaHCO3差B.氯碱工业制得纯碱C.侯氏碱法的产品是NaHCO3D.工业制取漂白粉采用的是氯气和石灰乳反应,而不是氯气和石灰水2.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发生如下反应:3NaOH+AlCl3=Al(OH)3↓+3NaCl, Al(OH)3+NaOH=NaAlO2+2H2O。
已知NaAlO2易溶于水,则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是( )A.B.C.D .3.实验室有一包含杂质的碳酸氢钠样品50g (杂质不含钠元素,受热不变化),其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3%,180℃时,将样品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43.8g ,则分解的碳酸氢钠占原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已知323222NaHCO Na CO +H O+CO Δ)A .60%B .47.3%C .40%D .33.6%4.固体X 可能由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硝酸镁、硝酸钡、硫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提示:以上物质中,只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将固体X 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②测X 溶液的pH ,pH= 13;③向X 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 ④向步骤③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不溶解;⑤向步骤③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以上实验信息,关于固体X 组成的判断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不能确定是否有硝酸镁;②硝酸钡、硫酸铜、碳酸钠一定不存在; ③硫酸钠和氢氧化钠一定存在; ④不能确定是否有氯化钠。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5.氧烛是一种便携式供氧设备(如下图)。
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选题(注释)1.(3分)(2014•潍坊)空气成分中,体积约占78%的是()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分析:从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去分析解答.解答: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其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大约占78%;故答案为:A.点评:记忆空气成分是可以这样记忆:氧二一,氮七八,0.94是稀气,还有两个0.03,二氧化碳和杂气.2.(3分)(2014•潍坊)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A.铁丝B.红磷C.木炭D.硫磺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铁丝、红磷、木炭、硫磺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错误;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能够产生大量白烟.故选项正确;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错误;D、硫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解答时要注意火焰、光、烟雾等的区别.3.(3分)(2014•潍坊)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面粉B.冰块C.花生油D.蔗糖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从面粉溶于水,放到一定量的水中形成的混合物,外界条件不变,分层,形成的是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去分析解答;B、从冰块放入水中,形成的是纯净物;而溶液中混合物去分析解答;C、从花生油不溶于水,放到水中形成的是乳浊液而不是溶液去分析解答;D、从蔗糖易溶于水,放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外界条件不变,不分层,各部分性质相同形成的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去分析解答;解答:解: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A、面粉溶于水,放到一定量的水中形成的混合物,外界条件不变,分层,形成的是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错误;B、冰块放入水中,冰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而溶液中混合物;故错误;C、花生油不溶于水,放到水中形成的是一种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在水中形成混合物,静置后可分层,形成的是不均一、不稳定是乳浊液而不是溶液;故错误;D、蔗糖易溶于水,放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外界条件不变,不分层,各部分性质相同形成的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故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记住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混合物,三者缺一不可.4.(3分)(2014•潍坊)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B.C.D.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从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的事项去分析;B、从酒精灯的点燃方法去分析;C、从如果将水注入浓硫酸里,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水会浮在浓硫酸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量能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这是非常危险的去分析;D、从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去分析.解答:解:A、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①瓶塞倒放,②标签对准手心,③瓶口紧挨试管口,故正确;B、点燃酒精灯时要用火柴点燃;故正确;C、如果将水注入浓硫酸里,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水会浮在浓硫酸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量能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这是非常危险的.故错误;D、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②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③试管与桌面呈45°角;④要上下移动试管进行预热;故正确;由于题目要求选出不正确的,故答案为:C.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实验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5.(3分)(2014•潍坊)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纸张燃烧 B.铜表面生成铜绿C.活性炭吸附有色气体D.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铜表面生成铜绿,铜绿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活性炭吸附有色气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D、氢氧化铝与胃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6.(3分)(2014•潍坊)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括号内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磷矿粉[Ca3(PO4)2]B.菱铁矿(FeCO3)C.辉铜矿(Cu2S)D.铝土矿(Al2O3)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Ca3(PO4)2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B、FeCO3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C、Cu2S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但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D、Al2O3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氧化物的判断,抓住氧化物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3分)(2014•潍坊)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来水是纯净物B.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C.工业废水不能直接排放D.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考点: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纯净物概念分析;B、鉴别软水和硬水用肥皂水;C、根据水体污染的原因分析;D、根据水体污染的原因分析.解答:解:A、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指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自来水中除含水外还溶解有一些可溶性的杂质,是混合物,故错误;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B正确;C、为了保护水资源,我们要严禁工业废水的任意拌放、滥用农药化肥、生活污水未经处理而任意捧放;D、工业废水、农业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生活污水,特别是含磷洗衣粉的使用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故选:A点评:本题很简单为基础考查,只要根据书本所学知识即可解答,但一定要明白水污染的根本原因,并养成好的环保习惯.8.(3分)(2014•潍坊)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A.浓硫酸B.硝酸铵C.氧化钙D.氢氧化钠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A、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A错;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B正确;C、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C错;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D错.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温度变化情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3分)(2014•潍坊)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正确的是()A.CO2+Ca(OH)2=CaCO3↓+H2O B.H2SO4+BaCl2=BaSO4↓+2HClC.Al+CuSO4=AlSO4+Cu D.Na2CO3+CaCl2=CaCO3↓+2NaCl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C、该化学方程式硫酸铝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Al+3CuSO4═Al2(SO4)3+3Cu.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10.(3分)(2014•潍坊)为了防止事故发生,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厨房煤气泄漏要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B.变霉有大米,要煮熟后食用C.燃放烟花爆竹时,要远离人群和可燃物D.电器失火后首先要切断电源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煤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进行解答;B、根据变霉的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煮熟后也不能食用进行解答;C、根据燃放烟花爆竹易发生爆炸进行解答;D、根据电器失火后首先要切断电源进行解答.解答:解:A、煤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厨房煤气泄漏要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故A正确;B、变霉的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煮熟后也不能食用,故B错误;C、燃放烟花爆竹易发生爆炸,所以燃放烟花爆竹时,要远离人群和可燃物,故C正确;D、电器失火后首先要切断电源,否则容易引起更大的损失,故D正确.故选:B.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11.(3分)(2014•潍坊)某饼干包装袋上的说明(部分)如下:商品名称XX饼干配料小麦粉、白砂糖、精炼植物油、鲜鸡蛋、奶油、食盐、膨松剂、食用香精规格400g储藏方法存放于阴凉干爽处,避免阳光直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鲜鸡蛋、奶油中富含蛋白质B.饼干配料中只有白砂糖属于糖类C.从营养均衡的角度看,饼干中缺乏维生素类营养素D.饼干配料中不含无机盐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均衡营养与健康.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从鲜鸡蛋中富含蛋白质、奶油中含有主要营养元素是油脂去分析解答;B、从饼干配料中小麦粉、白砂糖都属于糖类去分析解答;C、从水果蔬菜中富含维生素,饼干中没有水果蔬菜,去分析解答;D、从配料中的食盐属于无机盐去分析解答.解答:解:A、鲜鸡蛋中富含蛋白质、奶油中含有主要营养元素是油脂;故错误;B、饼干配料中小麦粉、白砂糖都属于糖类;故错误;C、水果蔬菜中富含维生素,饼干中没有水果蔬菜,所以从营养均衡的角度看,饼干中缺乏维生素类营养素;故正确;D、配料中的食盐属于无机盐;故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均衡营养,合理膳食,养成不偏食,不挑食的习惯.12.(3分)(2014•潍坊)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B.C.D.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不同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解答:解:A、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A错;B、由三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故B正确;C、由一种分子构成,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属于纯净物,故C错;D、由一种分子构成,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属于纯净物,故D错.故选B.点评:纯净物和混合物区别:是否有一种物质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有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否则属于混合物.13.(3分)(2014•潍坊)小军同学自制汽水所需配料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苏打属于碱类物质B.柠檬酸溶液的pH<7C.小苏打与柠檬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D.汽水中的部分二氧化碳跟水发生反应考点:酸碱盐的应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酸碱盐的概念进行区别;B、柠檬酸属于酸,酸性溶液的pH值<7;C、小苏打显碱性,小苏打(NaHCO3)和柠檬酸会发生中和反应;D、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解答:解:A、小苏打的化学名为碳酸氢钠,是由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A说法错误;B、柠檬酸属于酸,它的pH<7.故B说法正确;C、柠檬酸是一种酸,与显碱性的小苏打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C说法正确;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D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该题以汽水为载体,考查了碳酸氢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常见的酸、碱、盐的区别等知识点.在解答时要明确题目所需解决的问题,善于联系所学知识并迁移到该题进行解答.14.(3分)(2014•潍坊)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x、y、z,它们分别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分别点燃三种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y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只有x和y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则x、y、z分别是()A.CH4 H2 CO B.C H4 CO H2C.C O CH4 H2D.H2 CH4 CO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根据一氧化碳、甲烷、氢气的燃烧产物来判断A、B、C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氢气燃烧生成水,并依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实际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解答:解: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氢气只有氢元素组成,燃烧产物是水;一氧化碳含有碳、氧两种元素,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在x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上没有水珠,说明没生成水,则是一氧化碳,在y、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上有水珠出现,且y杯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y为甲烷,z杯内壁上有水珠,注入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化,说明只生成了水,为氢气;所以x、y、z分别是CO CH4 H2.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首先要熟悉气体的性质,并能利用其性质对它进行检验、鉴别,对于可燃性的气体往往是通过检验其燃烧产物对它们进行鉴别.15.(3分)(2014•潍坊)如图所示,在a烧杯中盛有酚酞溶液,在b烧杯中盛有浓氨水,有关现象和解释正确的是()选项现象解释A a烧杯溶液变红色b中氨分子运动到a中,氨气溶于水,氨水呈碱性B a烧杯溶液变红色氨气与酚酞反应生成红色物质C b烧杯溶液为无色b中氨分子没有运动D b烧杯溶液为无色A中酚酞分子运动到b中,氨水呈中性A. A B. B C. C D. D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浓氨水具有挥发性,b中的氨气分子不断运动到烧杯中,部分氨气的分子跑到a中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使酚酞变红,利用这些相关知识可解决此题.解答:解:浓氨水具有挥发性,b中的氨气分子不断运动到烧杯中,部分氨气的分子跑到a中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使酚酞变红,故选A点评:此题是对分子扩散知识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氨气分子扩散的实质又较明确的认识,须知道知道分子扩散的过程,同时也要对氨气的性质有所了解,属于一道基础性实验题.16.(3分)(2014•潍坊)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制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nO2+4HCl(浓)MnCl2+Cl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锰元素的化合价不变B.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l2C.用浓盐酸配制稀盐酸时,必须用托盘天平、量筒、烧杯和玻璃棒D.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考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A、根据化合价原则进行分析;B、根据气体的密度进行分析;C、根据用浓盐酸配制稀盐酸时用到的仪器进行分析;D、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解:A、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氧显﹣2价,氯显﹣1价,二氧化锰、氯化锰中锰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4价、+2价,故错误;B、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正确;C、用浓盐酸配制稀盐酸时,不需要用托盘天平,故错误;D、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三种,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价原则、复分解反应以及气体收集方法等即可顺利解答.17.(3分)(2014•潍坊)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把a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a2℃时仍是饱和溶液B.a2℃时,丙的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乙的溶液的质量分数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a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丙>乙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B、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情况;C、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D、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解答:解:A、甲、乙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把a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a2℃时都变成不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a2℃时,丙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如果丙和乙都是饱和溶液,则丙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的质量分数,如果丙和乙都不是饱和溶液,或其中一个是饱和溶液,则无法判断质量分数的大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丙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丙>乙,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18.(3分)(2014•潍坊)元素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常见单质的化学式可表示为X2B.X的常见单质具有可燃性C.酒精在X的常见单质中燃烧生成CX2和H2XD.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跟X的常见单质反应产生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能量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依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质子数确定元素的种类,进而对相关选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元素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所以该元素是氧元素;A、氧元素的常见单质是氧气(O2),所以X的常见单质的化学式可表示为X2正确;B、X的常见单质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C、酒精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酒精在X的常见单质中燃烧生成CX2和H2X;D、由人体中的能量产生过程可知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跟氧气反应能够产生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能量;故选:B.点评:此题是对原子结构示意图意义的考查,判断元素的种类以及氧气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9.(3分)(2014•潍坊)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较下图箭头方向,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验的是()物质选项甲乙丙丁A Cu CuO CuSO4Cu(OH)2B Na2CO3CaCO3CaO Ca(OH)2C H2SO4Na2SO4BaSO4Ba(OH)2D CO2CaCO3H2O O2A. A B. B C. C D. D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制备.分析:根据各组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变化规律,分析各组物质间能按转化关系图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一组;通过列出具体的反应,可以使分析和判断变得直观、简单.解答:解:A、铜能够和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铜,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故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B、碳酸钠能够和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碳酸钙高温分解产生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钙.故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C、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硫酸钠和水,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忽然氯化钠,硫酸钡不能反应产生氢氧化钡.故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D、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故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转化关系的分析判断,物质性质的熟练应用,物质转化关系的反应条件选择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20.(3分)(2014•潍坊)某溶液含有Cu(NO3)2和AgNO3,现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与溶液中金属离子种类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b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Ag+、Cu2+B.c~d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Cu2+C.当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m3时,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D.当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分别为m1、m2时,溶液中Cu(NO3)2的质量分数相等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铁>铜>银,铁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生成的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进行分析.解答:A、通过坐标可以看出,a~b间溶液中有三种离子,锌会参与置换反应,但是没有反应完全,所以溶液中的离子是Zn2+、Ag+、Cu2+,故A正确;B、通过坐标可以看出,c~d间溶液中有两种离子,说明锌和硝酸银完全反应,所以溶液中的离子是Zn2+、Cu2+,故B正确;C、当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m3时,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有一种,说明锌和硝酸铜、硝酸银完全反应,溶液中的离子是锌离子,故C正确;D、当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分别为m1、m2时,锌的质量m1,m2不相等,置换出的银的质量不相等,所以溶液的质量也不相等,溶液中Cu(NO3)2的质量分数就不会相等,故D错误.故选:D.。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2016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说明:1.考试时间为80分钟,满分为100分;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14、O-16、H-1、Na-23、Cl-35.5、K-39。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对物质的性质进行比较归纳,有利于更好的学习化学。
下列对物质性质的归纳中,正确的是()A.H2、O2、CH4都具有可燃性B.H2、C、CO都能和CuO发生置换反应C.石墨、木炭、活性炭都具有吸附性D.Fe、Al、Cu都能和AgNO3溶液发生置换反应2.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A.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布盖灭3.某班同学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
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
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
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的红磷燃烧没有消耗完瓶内的氧气②甲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③乙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空气受热逸出A.只有①③B.只有①④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④4.下列各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A.铝B.金刚石C.氯化钠D.水5.猪肉的新鲜度可以通过测试pH来判断。
有资料显示,pH与肉类新鲜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新鲜肉在变质过程中酸性强弱的变化为()名称新鲜肉次鲜肉变质肉pH5.8~6.26.3~6.6>6.7A.变强B.变弱C.不变D.无法确定6.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B.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C.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D.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间隔很小7.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四组实验,在相同条件下,比较两种物质催化效果,其中观察效果较差是()A.第一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过程中两个气球体积变化B.第二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过程中两者产生气泡快慢C.第三组分两次实验,看木条是否能复燃D.第四组分两次实验,比较收集一定体积气体所需要时间8.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做常见酸、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使用的试剂均从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中选取。
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2016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2分)(2016?威海)物质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①电灯通电发光②煤制成焦炭③塑料老化④干冰升华⑤石油分馏⑥海水制镁⑦石块粉碎成石子⑧粮食酿酒.A.②③⑥⑧B.②⑤⑥⑧C.①③④⑧D.①④⑥⑦2.(2分)(2016?威海)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盐、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生铁、氢氧化铜、冰水混合物B.液氧、硫酸钡、粗盐C.天然气、纯碱、石油D.钙片、氯化镁、海水3.(2分)(2016?威海)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B.量取8mL液体 C.氧气验满D.稀释浓硫酸4.(2分)(2016?威海)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下列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是()A.用甲醛浸泡海产品,延长保鲜时间B.用二氧化硫熏蒸馒头,使它更白C.用适量的小苏打做糕点,使它更松软D.用大量的甜蜜素制作果冻,使它更加可口5.(2分)(2016?威海)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B.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C.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D.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一定能形成溶液6.(2分)(2016?威海)燃烧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变化,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A.燃烧一定有火焰B.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C.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D.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7.(2分)(2016?威海)下列有关化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A.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工业制烧碱的研究中取得了巨大成就B.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C.汤姆森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分的D.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将当时已发现的63种元素排序,制得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8.(2分)(2016?威海)下列关于混合物提纯的方法正确的是()A.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B.除去生石灰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钙﹣将混合物溶于水后过滤C.除去硝酸钾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蒸发结晶后过滤D.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9.(2分)(2016?威海)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相等”,下列关于“相等”的说法正确的是()A.将食盐加入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的食盐和水的总质量一定相等B.溶解度曲线相交,表示曲线所代表的物质的溶液质量一定相等C.将两种液体混合,混合后的体积与混合前两种液体体积之和一定相等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相等10.(2分)(2016?威海)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二、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50分)11.(4分)(2016?威海)化学物质的多样性请在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物质名称镁熟石灰化学式 N2构成物质的微粒符号 K+、SO42﹣12.(10分)(2016?威海)氢能源是理想能源,氢能源开发一直是前沿科学研究的课题之一,科学家研发出一种以铝镓合金(镓:Ga)和水为原料制取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铝镓合金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用该合金与铝片相互刻划,发现铝片上有划痕,说明.(2)氢气是一种能源,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氢气被称为“绿色能源”的主要原因是.(3)反应①中镓的作用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与电解水制取氢气相比,用铝镓合金和水为原料制取氢气的优点是(答出一点即可).(4)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请写出镓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发生有效相互作用的微粒的转化过程是.13.(6分)(2016?威海)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碳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之一,也是组成煤、石油、天然气等的主要元素之一,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CO2来实现的,图是碳循环主要途径的模式图.(1)结合图,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认识正确的是(填序号).A.有机物和无机物可以相互转化B.碳循环过程只涉及到化学变化C.碳循环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D.燃烧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图中碳循环中的下列变化①动物体内的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②消耗二氧化碳的一种方式.(3)从化学的视角看物质目前,人们对二氧化碳的评论褒贬不一,若以“二氧化碳的利与弊”做为论题,你的观点是,请列举有力的证据论证你的观点.要求:①论据简洁、论证充分.②同一论据举出一个事例即可.③字数在100字以内.14.(7分)(2016?威海)化学与药品研发2015年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并成功研制出抗疟新药,成为我国本土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我国的许多医学着作中都有使用青蒿治疗疟疾的记载,屠呦呦团队通过研究,发现了青蒿素.确定了它的组成、结构,并成功合成.(1)提取过程研究人员先是采用水煎法(将青蒿放入水中,加热煮沸、浓缩),发现得到的提取物对疟原虫无抑制效果,而采用95%的乙醇(乙醇沸点78℃)为溶剂进行提取,得到的提取物有效率为30%﹣40%,后来又采用乙醚(沸点35℃)为溶剂,得到的提取物有效率达到95%以上,课题组将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命名为青蒿素.根据青蒿素的提取过程推测青蒿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写一条)和等.(2)结构分析确定中草药成分的化学结构是药物研制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在成功分离出青蒿素晶体后,课题组立即着手分析其化学结构.①定性分析取适量青蒿素,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测得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由此推断青蒿素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用符号表示).②定量分析实验测得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2,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3.8%,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7.8%,根据以上信息,写出确定一个青蒿素分子中氧原子个数的计算式(只列式,不计算结果).③主要抗疟结构分析青蒿素对疟原虫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因为它有较强的氧化性,青蒿素分子中具有怎样的结构才使它有较强的氧化性呢?我们熟悉的过氧化氢溶液有较强的氧化性,医疗上常用它杀菌消毒,过氧化氢分子中原子间相互结合的方式有“H﹣O﹣、﹣O﹣O”两种,青蒿素分子中原子间相互结合的方式有“、H﹣O﹣、﹣O﹣O﹣”等几种,你认为青蒿素分子中起杀菌作用的原子间相互结合的方式是.以上是运用已有知识进行的推理,推理是否正确,需要通过 进行验证.(3)化学合成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只有0.1%﹣1%,课题组于1984年成功合成了青蒿素,请你谈一谈化学合成青蒿素有哪些优点(答一点即可) .15.(4分)(2016?威海)用科学方法认识物质获取知识、形成认识需要借助一定的科学方法.“观察”“抽象”“演绎”“归纳”“比较”“推理”等是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描述分别运用了以上哪种科学方法?(1)打开盛放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有白雾出现”,运用的是 法.“白雾是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的盐酸小液滴”,运用的是 法.(2)“Na 2CO 3、K 2CO 3、CaCO 3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运用的是 法;“BaCO 3属于碳酸盐,因此BaCO 3也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运用的是法.16.(13分)(2016?威海)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发现和提出问题镁在空气中能够剧烈燃烧,铁丝在氧气中能够剧烈燃烧,而真金不怕火炼,这说明决定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以及反应速率的内因是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这一事例中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夏天,将食品放在冰箱里不容易变质,这一事例说明温度也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温度如何影响反应速率呢?(2)猜想与假设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3)收集证据实验药品:颗粒大小相同的锌粒;两份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不同温度的稀硫酸(20℃、40℃)供选仪器:药匙、气体发生装置2套(气密性良好)、量筒2支、分液漏斗、秒表、胶头滴管、水槽、大试管2支.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补充完成下表的实验报告.观察或测量的量选用的仪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产生相同体积(一试管)的气体所需时间气体发生装置、秒表、胶头滴管、水槽、大试管、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实验可以观察或测量的量有多种,除了上述观测点外,可以观察或测量的量还有(写一条)等.(4)结论与解释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的原因是.(5)拓展分析根据其他测定方位,实验小组的同学绘制了锌粒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时间0﹣t内,反应速率逐渐加快的主要原因是,时间t以后,反应速率逐渐减慢的主要原因是.17.(6分)(2016?威海)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同学想了解其变质情况,称取5g样品于烧杯中,加入30g水使之完全溶解,再向烧杯中缓缓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1.97g,求:(1)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2016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A2.B3.C4.C5.B6.D7.A8.D9.D10.C二、解答题11.物质名称镁 氮气 熟石灰 硫酸钾 化学式 Mg N 2Ca (OH )2 K 2SO 4 构成物质的微粒符号MgN 2 Ca 2+、OH ﹣ K +、SO 42﹣ 12.(1)混合物;合金的硬度大;(2)2H 2+O 22H 2O ;燃烧生成物只有水,不污染环境; (3)2Al+3H 3O Al 2O 3+3H 2↑;置换反应;常温下反应,节约能源;(4)2Ga+6HCl=2GaCl 3+3H 2↑;镓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镓离子,氢离子得到电子变成氢原子,每两个氢原子就结合成一个氢分子.13.(1)AD ;(2)①C 6H 12O 6 +6O 26CO 2+6H 2O .②CO 2+H 2O=H 2CO 3; (3)论据①:利:A 、二氧化碳可以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B 、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尿素、纯碱、制碳酸饮料等;C 、二氧化碳可以制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或人造云雾等;D 、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因此可以灭火; 论据②:弊:A 、二氧化碳无毒,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所以可以使人窒息死亡;B、二氧化碳增多,引起温室效应.14.(1)不溶于水(或能溶于乙醇或易溶于乙醚等);受热不稳定(或受热易变质或能杀菌或能抑制疟原虫);(2)①C、H;②.③﹣O﹣O﹣;实验.(3)产量高.15.(1)观察.推理.(2)归纳.演绎.16.(1)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或反应物的组成、结构等);氧气的浓度;(3)观察或测量的量选用的仪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产生相同体积(一试管)的气体所需气体发生装置、秒表、胶头滴管、水槽、大试分别取相同数量、大小的锌粒于气体发生装置中,分别取相同体积、不同温度的稀硫酸加入到两套温度高的,收集等体积气体所需的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时间管、镊子、量筒气体发生装置中,记录收集等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间短相同时间内收集气体的体积(或反应结束所需的时间或消耗等量的锌粒所需的时间或消耗等量的稀硫酸所需的时间);(4)温度升高,粒子的运动的速率加快,有效碰撞机会增加;(5)锌与稀硫酸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越来越小,反应速率减慢.17.(1)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21.2%.(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是4.74g.。
山东省威海市2016年初中学业考试(word版 答案)
威海市2016年初中学业考试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Ba—137一、选择(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物质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①电灯通电发光②煤制成焦炭③塑料老化④干冰升华⑤石油分馏⑥海水制镁⑦石块粉碎成石子⑧粮食酿酒A.②③⑥⑧B.②⑤⑥⑧C.①③④⑧D.①④⑥⑦2.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盐、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生铁、氢氧化铜、冰水混合物B.液氧、硫酸钡、粗盐C.天然气纯碱、石油D.钙片、氯化镁、海水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4.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下列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是()A.用甲醛浸泡海产品,延长保鲜时问B.用二氧化硫熏蒸馒头,使它更白C.用适量的小苏打做糕点,使它更松软D.用大量的甜蜜素制作果冻,使它更加可口5.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B.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C.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D.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一定能形成溶液6.燃烧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变化,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A.燃烧一定有火焰B.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C.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D.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7.下列有关化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A.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工业制烧碱的研究中取得了巨大成就B.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C.汤姆森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分的D.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将当时已发现的63种元素排序,制得了第一张元素月期表8.下列关于混合物提纯的方法正确的是()A.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B.除去生石灰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钙——将混合物溶于水后过滤C.除去硝酸钾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蒸发结晶后过滤D.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9.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相等”,下列关于“相等”的说法正确的是()A.将食盐加入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的食盐和水的总质量一定相等B.溶解度曲线相交,表示曲线所代表的物质的溶液质量一定相等C.将两种液体混合,混合后的体积与混合前两种液体体积之和一定相等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相等10.图l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
2016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2016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2分)(2016•威海)物质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①电灯通电发光②煤制成焦炭③塑料老化④干冰升华⑤石油分馏⑥海水制镁⑦石块粉碎成石子⑧粮食酿酒.A.②③⑥⑧B.②⑤⑥⑧C.①③④⑧D.①④⑥⑦2.(2分)(2016•威海)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盐、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生铁、氢氧化铜、冰水混合物B.液氧、硫酸钡、粗盐C.天然气、纯碱、石油D.钙片、氯化镁、海水3.(2分)(2016•威海)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B.量取8mL液体C.氧气验满D.稀释浓硫酸4.(2分)(2016•威海)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下列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是()A.用甲醛浸泡海产品,延长保鲜时间B.用二氧化硫熏蒸馒头,使它更白C.用适量的小苏打做糕点,使它更松软D.用大量的甜蜜素制作果冻,使它更加可口5.(2分)(2016•威海)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B.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C.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D.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一定能形成溶液6.(2分)(2016•威海)燃烧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变化,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A.燃烧一定有火焰B.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C.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D.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7.(2分)(2016•威海)下列有关化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A.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工业制烧碱的研究中取得了巨大成就B.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C.汤姆森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分的D.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将当时已发现的63种元素排序,制得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8.(2分)(2016•威海)下列关于混合物提纯的方法正确的是()A.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B.除去生石灰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钙﹣将混合物溶于水后过滤C.除去硝酸钾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蒸发结晶后过滤D.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9.(2分)(2016•威海)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相等”,下列关于“相等”的说法正确的是()A.将食盐加入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的食盐和水的总质量一定相等B.溶解度曲线相交,表示曲线所代表的物质的溶液质量一定相等C.将两种液体混合,混合后的体积与混合前两种液体体积之和一定相等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相等10.(2分)(2016•威海)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二、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50分)11.(4分)(2016•威海)化学物质的多样性12.(10分)(2016•威海)氢能源是理想能源,氢能源开发一直是前沿科学研究的课题之一,科学家研发出一种以铝镓合金(镓:Ga)和水为原料制取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铝镓合金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用该合金与铝片相互刻划,发现铝片上有划痕,说明.(2)氢气是一种能源,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氢气被称为“绿色能源”的主要原因是.(3)反应①中镓的作用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与电解水制取氢气相比,用铝镓合金和水为原料制取氢气的优点是(答出一点即可).(4)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请写出镓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发生有效相互作用的微粒的转化过程是.13.(6分)(2016•威海)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碳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之一,也是组成煤、石油、天然气等的主要元素之一,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CO2来实现的,图是碳循环主要途径的模式图.(1)结合图,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认识正确的是(填序号).A.有机物和无机物可以相互转化B.碳循环过程只涉及到化学变化C.碳循环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D.燃烧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图中碳循环中的下列变化①动物体内的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②消耗二氧化碳的一种方式.(3)从化学的视角看物质目前,人们对二氧化碳的评论褒贬不一,若以“二氧化碳的利与弊”做为论题,你的观点是,请列举有力的证据论证你的观点.要求:①论据简洁、论证充分.②同一论据举出一个事例即可.③字数在100字以内.14.(7分)(2016•威海)化学与药品研发2015年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并成功研制出抗疟新药,成为我国本土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我国的许多医学著作中都有使用青蒿治疗疟疾的记载,屠呦呦团队通过研究,发现了青蒿素.确定了它的组成、结构,并成功合成.(1)提取过程研究人员先是采用水煎法(将青蒿放入水中,加热煮沸、浓缩),发现得到的提取物对疟原虫无抑制效果,而采用95%的乙醇(乙醇沸点78℃)为溶剂进行提取,得到的提取物有效率为30%﹣40%,后来又采用乙醚(沸点35℃)为溶剂,得到的提取物有效率达到95%以上,课题组将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命名为青蒿素.根据青蒿素的提取过程推测青蒿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写一条)和等.(2)结构分析确定中草药成分的化学结构是药物研制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在成功分离出青蒿素晶体后,课题组立即着手分析其化学结构.①定性分析取适量青蒿素,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测得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由此推断青蒿素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用符号表示).②定量分析实验测得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2,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3.8%,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7.8%,根据以上信息,写出确定一个青蒿素分子中氧原子个数的计算式(只列式,不计算结果).③主要抗疟结构分析青蒿素对疟原虫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因为它有较强的氧化性,青蒿素分子中具有怎样的结构才使它有较强的氧化性呢?我们熟悉的过氧化氢溶液有较强的氧化性,医疗上常用它杀菌消毒,过氧化氢分子中原子间相互结合的方式有“H﹣O﹣、﹣O﹣O”两种,青蒿素分子中原子间相互结合的方式有“、H﹣O﹣、﹣O﹣O﹣”等几种,你认为青蒿素分子中起杀菌作用的原子间相互结合的方式是.以上是运用已有知识进行的推理,推理是否正确,需要通过进行验证.(3)化学合成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只有0.1%﹣1%,课题组于1984年成功合成了青蒿素,请你谈一谈化学合成青蒿素有哪些优点(答一点即可).15.(4分)(2016•威海)用科学方法认识物质获取知识、形成认识需要借助一定的科学方法.“观察”“抽象”“演绎”“归纳”“比较”“推理”等是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描述分别运用了以上哪种科学方法?(1)打开盛放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有白雾出现”,运用的是法.“白雾是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的盐酸小液滴”,运用的是法.(2)“Na2CO3、K2CO3、CaCO3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运用的是法;“BaCO3属于碳酸盐,因此BaCO3也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运用的是法.16.(13分)(2016•威海)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发现和提出问题镁在空气中能够剧烈燃烧,铁丝在氧气中能够剧烈燃烧,而真金不怕火炼,这说明决定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以及反应速率的内因是.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这一事例中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夏天,将食品放在冰箱里不容易变质,这一事例说明温度也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温度如何影响反应速率呢?(2)猜想与假设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3)收集证据实验药品:颗粒大小相同的锌粒;两份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不同温度的稀硫酸(20℃、40℃)供选仪器:药匙、气体发生装置2套(气密性良好)、量筒2支、分液漏斗、秒表、胶头滴等.(4)结论与解释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的原因是.(5)拓展分析根据其他测定方位,实验小组的同学绘制了锌粒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时间0﹣t内,反应速率逐渐加快的主要原因是,时间t以后,反应速率逐渐减慢的主要原因是.17.(6分)(2016•威海)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同学想了解其变质情况,称取5g样品于烧杯中,加入30g水使之完全溶解,再向烧杯中缓缓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1.97g,求:(1)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2016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A2.B3.C4.C5.B6.D7.A8.D9.D10.C二、解答题(1)混合物;合金的硬度大;(2)2H2+O22H2O;燃烧生成物只有水,不污染环境;(3)2Al+3H3O Al2O3+3H2↑;置换反应;常温下反应,节约能源;(4)2Ga+6HCl=2GaCl3+3H2↑;镓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镓离子,氢离子得到电子变成氢原子,每两个氢原子就结合成一个氢分子.13.(1)AD;(2)①C6H12O6 +6O26CO2+6H2O.②CO2+H2O=H2CO3;(3)论据①:利:A、二氧化碳可以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B、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尿素、纯碱、制碳酸饮料等;C、二氧化碳可以制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或人造云雾等;D、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因此可以灭火;论据②:弊:A、二氧化碳无毒,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所以可以使人窒息死亡;B、二氧化碳增多,引起温室效应.14.(1)不溶于水(或能溶于乙醇或易溶于乙醚等);受热不稳定(或受热易变质或能杀菌或能抑制疟原虫);(2)①C、H;②.③﹣O﹣O﹣;实验.(3)产量高.15.(1)观察.推理.(2)归纳.演绎.16.(1)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或反应物的组成、结构等);氧气的浓度;量的稀硫酸所需的时间);(4)温度升高,粒子的运动的速率加快,有效碰撞机会增加;(5)锌与稀硫酸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越来越小,反应速率减慢.17.(1)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21.2%.(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是4.74g.。
2023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氯乙烷的化学式看出,氯乙烷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正确;
B、根据氯乙烷 化学式看出,氯乙烷是由氯乙烷分子构成的,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氯乙烷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氯原子构成的,故不正确;
C、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可作温室大棚的气体肥料,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海洋中含有大量的水,从海洋中获取淡水是解决淡水危机的重要途径,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B. 倾倒液体
C. 检查气密性D. 测溶液pH
B、碘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碘元素和氯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故选项说法正确;
D、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碘元素和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原子的质子数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此选项正确;
C.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而铜不与硫酸反应,再通过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此选项正确;
D.由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所以当二氧化碳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所以点燃的方法不能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常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此选项错误;
2024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化学真题(含解析)
威海市2024年初中学业考试化学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7页,共70分。
考试时间8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你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的试题都必须在专用的答题卡上作答。
选择题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其它题目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作答。
在试卷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Fe-56Zn-65一、选择(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活性炭作冰箱除味剂B.铜丝作导线C.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D.氮气作保护气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可以创造出新元素B.任何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可以通过化学变化探究物质的组成D.化学方程式可以定量表示化学变化中物质转化的质量关系和比例关系3.下表中概念间不符合图所示的从属关系的是选项X Y ZA 非金属单质单质纯净物B 氧化反应化合反应化学反应C 饱和溶液溶液混合物D氧化物无机化合物化合物A.AB.BC.CD.D4.下列所示分别是氧气的制取、干燥、收集和验满的装置图,其中错误的是A. B.C. D.5.铷广泛应用于卫星导航、计算机通信等领域,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m37B.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7C.铷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D.氯化铷的化学式为RbCl6.化学服务于生活。
下列做法中涉及的化学原理错误的是选项做法化学原理A用碳酸镁治疗胃酸过多碳酸镁能与胃酸发生中和反应B用汽油去除衣服上的油渍汽油能溶解油渍C洗净后的铁锅及时擦干水分破坏铁生锈的条件能达到防锈目的D用小苏打烘焙糕点NaHCO3受热易分解产生气体A.AB.BC.CD.D7.如图是某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的标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牌补锌口服液主要成分:葡萄糖酸锌C H O Zn化学式:122214含锌量:每支口服液含锌6.5mgA.锌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B.葡萄糖酸锌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C.每支口服液含葡萄糖酸锌45.5mgD.葡萄糖酸锌中碳、氢、氧、锌元素质量比为12:22:14:18.模型认知是化学研究的重要科学方法。
初中化学学业考试复习指导答案
初中化学学业考试复习指导答案一、选择题1、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
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象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会发生改变。
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实验B.假设C.观察D.做结论2、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下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A.消耗铁粉的质量B.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C.溶液的总质量D生成氢气的质量3、下列物质分离方法错误的是A.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导出点燃B.粗盐提纯的步骤:溶解→过滤→蒸发→冷却结晶→过滤C.除去H2中混有的HCl:将气体通过装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D.除去铜粉中混有的CuO:用足量的稀硫酸浸泡后过滤、洗涤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干冰用作人工降雨剂B.可燃冰用作燃料C.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D.金刚石切割玻璃5、下列做法或举措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无关的是A.珍爱生命,拒绝毒品B.积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C.严禁就地焚烧秸秆D.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6、右图是KNO3 和NaCl 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aCl 的溶解度不受温度的影响B.t10C时,100g KNO3 饱和溶液中含有20g KNO3C.t20C 时,KNO3的饱和溶液和NaCl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D.温度高于t20C 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 的溶解度7、以下是四位同学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探究后的结果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纯碱”其实不是碱,属于盐类B.可用纯碱代替洗涤灵洗涤餐具表面的油污C.用纯碱可除去表面团发酵产生的酸D.用加水溶解的方法检验纯碱中是否混入了食盐8、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切实可行的是( )A.用酚酞溶液鉴别NaCl溶液和盐酸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CO2和N2C.用石蕊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D.用水鉴别NaOH和CaCO3固体9、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锑、铈、铕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
威海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威海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试剂和操作方法A CO2CO点燃B NH3H2O通过足量的浓硫酸C CuSO4溶液H2SO4加入过量的氧化铜,过滤D FeSO4溶液ZnSO4加入过量的镁粉,过滤A.A B.B C.C D.D2.向一定质量的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稀硫酸,所得沉淀质量随加入试剂总体积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b点时所加试剂一定是稀硫酸B.加入试剂总体积大于V1时,溶液中不存在NaOHC.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不止是盐D.a点时溶液中有可能存在Fe3+3.t℃时,Na2CO3溶解度为Ag,现有饱和Na2CO3溶液(100+A)g,溶质质量分数为a%,向该溶液中投入无水碳酸钠Ag,静置后析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Bg,加水使晶体全部溶解,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a%,则加入水的质量为( )A.(100+A)g B.100gC.100180286Ag D.(10 -A·a%)g4.图1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其中可能符合图2所示变化关系的是()A.甲B.乙C.丙D.丁5.下列鉴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序号待鉴别的物质鉴别方法A CO2与O2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着的情况B酒精与白醋闻气味C CaCO3与NaCl加水,观察是否溶解D NaOH与Na2CO3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A.A B.B C.C D.D 6.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操作均正确的是物质(括号内为杂质)试剂和操作A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B CaCl2溶液(稀盐酸)加入过量碳酸钙、过滤C HCl气体(水蒸气)通过足量生石灰D C(CuO)通入氢气并加热A.A B.B C.C D.D7.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检验、除杂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A.A B.B C.C D.D8.归纳总结能使知识系统化,有利于提高素质和能力,下面是一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其中都正确的一项是A.A B.B C.C D.D9.根据下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A.B都为固态物质),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时,A和B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都为30%B.t3℃时,A的溶解度比B大,故A溶液的质量分数也一定比B溶液大C.B的浓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比A的稀溶液大D.把c点对应A的溶液降温至t2℃可得A的饱和溶液,继续降温可析出A晶体10.下列是四种实验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图像有①电解水②向一定量pH=3的盐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③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④向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A.4个B.3个C.2个D.1个11.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方法不可行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 Al2(SO4)3溶液H2SO4溶液加入足量Al2O3粉末后过滤B Cu CuO通入氧气并加热C CaO CaCO3高温煅烧D H2气体HCl气体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A.A B.B C.C D.D12.实验小组将未打磨的铝片和稀盐酸放入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探究反应过程中温度和压强的变化,结果如下图。
2010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版,有答案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威海市二○一○年年初中升学考试化学亲爱的同学:你好!答题前,请仔细阅读以下说明: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1~2页,包括7小题,共21分;第Ⅱ卷3~8页,包括6小题,共59分。
全卷共8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答第Ⅰ卷前,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上。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3.答第Ⅱ卷时,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4.考试结束,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相对原子质量:H一1C—l2 O—l6 C1—35.5 Ca—40 Fe—56第Ⅰ卷(选择题共21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自然科学领域,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质是所有客观存在的物体和各种场的总称B.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C.物质都是看的见、摸的着的D.物质是可被认知的2.下列关于化学史方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科学家汤姆森B.最早用湿法炼铜的国家是印度C.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D.最早发现元素之间存在联系并排列出现代元素周期表的,是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3.一密闭容器内某物质的粒子能够自由运动、充满空间、互相不接触(因运动发生碰撞除外),当改变外界条件,该物质的状态转变为粒子间能够相互接触,且能够自由运动,化学上把这个过程叫做4.材料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
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塑料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B.玻璃属于硅酸盐材料C.开发使用可降解塑料能有效解决“白色污染”问题D.玻璃钢属于金属材料5.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开发使用新能源,是解决城市大气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
下列与新能源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研制、使用氢燃料电池汽车,能真正实现“零排放”,是解决汽车尾气污染的有效措施B.晶体硅不仅是电子和信息工业的基础材料,也是研制太阳能电池的基础材料C.核能不属于清洁能源D.风能、水能、地热能均属于清洁能源6.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A.用闻气味方法鉴别:NH3和O2B.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C.用沉淀法鉴别:Na2SO4溶液和NaNO3溶液D.用燃烧法鉴别:H2和CO7.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是一种高级混合物B.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C.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通过蒸发溶剂或加溶质的方法都可以达到饱和状态D.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则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钠36g绝密★启用前威海市二○一○年六年初中升学考试化学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9分)二、填空与简答(本题包括4小题,共37分)8.(13分)化学物质的多样性世界是物质的,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
2018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化学真题(含解析)
2018年山东省威海市初中学业考试化学(满分70分,考试时间8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据《中国环境报》报道,为应对气候变化,落实《巴黎气候变化协定》,2017年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按国际惯例,这里的“碳”是指A.二氧化碳 B.单质碳 C.碳元素 D.所有含碳化合物2.下列能够反映物质组成的概念是①溶解度②元素③溶质质量分数④有机物⑤溶液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 D.②3.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
下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②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⑨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4.对立统一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下列①一④描述的是两种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其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变化的是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②水的气化和氦气的液化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④盐酸的酸性与氢氧化钠的碱性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5.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②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浇油;⑦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②③④⑤⑥⑦ B.④⑤⑥⑦⑨ C.①③④⑤⑧⑨ D. ②④⑥⑦⑨6.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粪、分子的种类均不变②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均不变.③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④原子核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7.材料是时代进步的标志。
下列关于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A.塑料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 B.玻璃属于硅酸盐材料C.制造芯片的硅属于非金属材料 D.铝镁合金属于复合材料8.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海市2016年初中学业考试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Ba—137一、选择(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物质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①电灯通电发光②煤制成焦炭③塑料老化④干冰升华⑤石油分馏⑥海水制镁⑦石块粉碎成石子⑧粮食酿酒A.②③⑥⑧B.②⑤⑥⑧C.①③④⑧D.①④⑥⑦2.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盐、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生铁、氢氧化铜、冰水混合物B.液氧、硫酸钡、粗盐C.天然气纯碱、石油D.钙片、氯化镁、海水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4.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下列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是()A.用甲醛浸泡海产品,延长保鲜时问B.用二氧化硫熏蒸馒头,使它更白C.用适量的小苏打做糕点,使它更松软D.用大量的甜蜜素制作果冻,使它更加可口5.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B.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C.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D.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一定能形成溶液6.燃烧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变化,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A.燃烧一定有火焰B.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C.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D.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7.下列有关化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A.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工业制烧碱的研究中取得了巨大成就B.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C.汤姆森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分的D.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将当时已发现的63种元素排序,制得了第一张元素月期表8.下列关于混合物提纯的方法正确的是()A.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B.除去生石灰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钙——将混合物溶于水后过滤C.除去硝酸钾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蒸发结晶后过滤D.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9.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相等”,下列关于“相等”的说法正确的是()A.将食盐加入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的食盐和水的总质量一定相等B.溶解度曲线相交,表示曲线所代表的物质的溶液质量一定相等C.将两种液体混合,混合后的体积与混合前两种液体体积之和一定相等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相等10.图l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二、填空与简容(本大题共6小题,共44分)l1.(4分)化学物质的多样性请在下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12.(10分)化学与能源开发氢能源是理想能源,氢能源开发一直是前沿科学研究的课题之一。
科学家研发出一种以铝镓合金(镓:Ga)和水为原料制取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l)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铝镓合金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用该合金与铝片相互刻划,发现铝片上有划痕,说明。
(2)氢气是一种能源,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氢气被称为“绿色能源”的主要原因是。
(3)反应①中镓的作用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与电解水制取氢气相比,用铝镓合金和水为原料制取氢气的优点是(答出一点即) 。
(4)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请写出镓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发生有效相互作用的微粒的转化过程是。
13.(6分)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碳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之一,也是组成煤、石油、天然气等的主要元素之一。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CO2来实现的。
图4是碳循环主要途径的模式图。
(1)结合图4,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认识正确的是(填序号) 。
A.有机物和无机物可以相互转化B.碳循环过程只涉及到化学变化C.碳循环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D.燃烧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图4碳循环中的下列变化:①动物体内的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②消耗二氧化碳的一种方式。
(3)从化学的视角看物质目前,人们对二氧化碳的评论褒贬不一。
若以“二氧化碳的利与弊”做为论题,你的观点是,请列举有力的证据论证你的观点。
要求:①论据简洁、论证充分。
②同一论据举出一个事例即可。
③字数在100字以内。
14.(7分)化学与药品研发2015年,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并成功研制出抗疟新药,成为我国本土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我国的许多医学著作中都有使用青蒿治疗疟疾的记载。
屠呦呦团队通过研究,发现了青蒿素,确定了它的组成、结构,并成功合成。
(1)提取过程研究人员先是采用水煎法(将青蒿放入水中,加热煮沸、浓缩),发现得到的提取物对疟原虫无抑制效果;而采用95%的乙醇(乙醇沸点78℃)为溶剂进行提取,得到的提取物有效率为30%~40%;后来又采用乙醚(沸点35℃)为溶剂,得到的提取物有效率达到95%以上。
课题组将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命名为青蒿素。
根据青蒿素的提取过程推测青蒿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写一条)和等。
(2)结构分析确定中草药成分的化学结构是药物研制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在成功分离出青蒿素晶体后,课题组立即着手分析其化学结构。
①定性分析取适量青蒿素,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测得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由此推断青蒿素中一定合有的元素是(用符号表示) 。
②定量分析实验测得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2,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3.8%,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7.8%,根据以上信息,写出确定一个青蒿素分子中氧原子个数的计算式(只列式,不计算结果) 。
③主要抗疟结构分析青蒿素对疟原虫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因为它有较强的氧化性,青蒿素分子中具有怎样的结构才使它有较强的氧化性呢?我们熟悉的过氧化氢溶液有较强的氧化性,医疗上常用它杀菌消毒,过氧化氢分子中原子间相互结合的方式有“H-0-、-0-0-”两种,青蒿素分子中原子间相互结合的方式有“”等几种。
你认为青蒿素分子中起杀菌作用的原子间相互结合的方式是。
以上是运用已有知识进行的推理,推理是否正确,需要通过进行验证。
(3)化学合成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只有0.1%~1%,课题组于1984年成功合成了青蒿素。
请你谈一谈化学合成青蒿素有哪些优点(答一点即可) 。
15,(4分)用科学方法认识物质获取知识、形成认识需要借助一定的科学方法。
“观察”“抽象”“演绎”“归纳”“比较”“推理”等是常用的科学方法。
下列描述分别运用了以上哪种科学方法?(1)打开盛放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有白雾出现”,运用的是法;“白雾是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的盐酸小液滴”,运用的是法。
(2)“Na2CO3、K2CO3、CaCO3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运用的法;“BaCO3属于碳酸盐,因此BaCO3也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运用的是法。
16.(13分)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发现和提出问题镁在空气中能够剧烈燃烧,铁丝在氧气中能够剧烈燃烧,而真金不怕火炼,这说明决定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以及反应速率的内因是。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这一事例中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夏天,将食品放在冰箱里不容易变质,这一事例说明温度也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温度如何影响反应速率呢?(2)猜想与假设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3)收集证据实验药品:颗粒大小相同的锌粒;两份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不同温度的稀硫酸(20℃、40℃)。
供选仪器:药匙、气体发生装置2套(气密性良好)、量筒2支、分液漏斗、秒表、胶头滴管、水槽、大试管2支。
利用上述仪器种药品,补充完成下表的实验报告。
该实验可以观察或测量的量有多种,除了上述观测点外,可以观察或测量的量还有(写一条)等。
(4)结论与解释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温度越高,应速率越快”的原因是。
(5)拓展分析根据其他测定方法,实验小组的同学绘制了锌粒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5所示。
请据图分析:时间0—t内,反应速率逐渐加快的主要原因是,时间t以后,反应速率逐渐减慢的主要原因是。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7.(6分)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同学想了解其变质情况,称取5g样品于烧杯中,加入30g水使之完全溶解,再向烧杯中缓缓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1.97g。
求:(1)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威海市2016年初中学业考试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A2.B3.C4.C5.B6.D7.A8.D9.D 10.C二、填空与简答(共44分)11.(4分,每空0.5分)12. (10分,每空1分〉(l)混合物合金的硬度大(或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金属/成分金属或铝镓合金的硬度比铝大等)(2) 燃烧生成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或产物无污染)(3)催化作用(催化或催化剂) 置换反应常温下反应,节约能源(或使用了高效催化剂等)(4)2Ga+6HCl=2GaC13+3H2↑镓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镓离子,氢离子得到电子变成氢原子,氢原子相互结合生成氢气分子(或2Ga+6H+=2Ga3++3H2)13.(6分)(1)(1分)AD (2)(2分,每空1分)(3)(共3分,若答出观点一或观点二且论证充分的给3分。
若答出观点三,虽然论证充分,但不给分。
若观点正确,但论据不充分或不相符,酌情扣分)观点一:二氧化碳利大于弊(1分)观点二:二氧化碳有利有弊(1分)观点三:二氧化碳弊大于利(0分)论据①:利——A.二氧化碳能促进光合作用(或做气体肥料),生成氧气和有机物。
B.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尿素、纯碱、制碳酸饮料等。
C.二氧化碳可以制成于冰,用于人工降雨、制造舞台烟雾等。
D.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灭火,制作灭火器等。
(1分)论据②:弊——A.二氧化碳能引起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
B.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可能引发窒息等。
(1分)14,(7分,每空1分)(1)不溶于水(或能溶于乙醇或易溶于乙醚或能溶于有机溶剂)受热不稳定(或受热易变质或受热易分解或热稳定性差或能杀菌或能抑制疟原虫)(2)(3)产量高(或可以规模生产或减少占地耕地或不受季节限制)15.(4分,每空1分)(1)观察推理(2)归纳演绎16.(13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l)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或反应物的组成/结构/组成和结构) 反应物的浓度(或氧气的浓度) (3)(共7分)相同时间内收集气体的体积(或反应结束所需的时间或消耗等量锌粒所需的时间或消耗等量的稀硫酸所需的时间)(4)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率加快,有效碰撞机会增多(5)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