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尔夫女性意识在《达洛维夫人》中体现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达洛维夫人》中的女性形象-2019年文档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达洛维夫人》中的女性形象伍尔夫常与“意识流小说家”、“女权主义者”等标签联系在一起,抛去这些不谈,伍尔夫是一位在写作上十分有天赋,在思想上十分独立的女性。
她的代表作《达洛维夫人》,受劳伦斯的影响,在写作手法上应用了大量的人物内心独白,通过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来展开小说情节。
与传统小说创作手法不同,伍尔夫的小说并不遵循时间或者空间上的叙述顺序,而是根据人物内心的思想意识延伸,顺着人物的思绪来描摹故事。
《达洛维夫人》以主人公克拉丽莎?达洛维的早晨开始,顺着达洛维夫人的思绪飘到了她的少女时期,时而又穿梭回现在,穿插的叙事随人物的意识而定。
缥缈不定的叙事把故事描画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绘画”,带有独特的韵味。
这种细腻的写作手法也是身为女性的伍尔夫所特有的。
除了像其他女性作家一样手法细腻之外,伍尔夫还关注到了战争对人们心灵的伤害,英国政治的危机等等。
从宏观叙事上来说,伍尔夫并不把视野局限在家庭琐事上,而是像男性一般关注时事和政治。
既有女性的细腻,也有男性的豪放,写作手法从侧面也体现出了伍尔夫追求两性和谐的女性主义思想。
一、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如伍尔夫的其他几部小说一样,《达洛维夫人》利用特殊的写作手法,加上属于女性作家的细腻观察,伍尔夫提倡并实践的宏观叙事,表现了主人公达洛维夫人矛盾的心理和复杂的情感,其间穿插了几位富有特色的女性人物,也反映了伍尔夫独特的女性主义思想――“双性同体”,男女既有差异,又有共性。
传统的女性主义,或者说女权主义,使男女两性处于一个“二元对立”的关系。
“伍尔夫是第一个提出‘双性同体’的女性主义者,她摒弃了生物学上的涵义而发挥了心理学上的寓意。
”(蔡岚岚,2008)伍尔夫虽然也抵制父权社会对女性的迫害,但是她并不认为两性之间一定要处于对立的位置上,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关系。
“揭示两性对立,不是伍尔夫的终极目标;追求两性和谐,才是作者的最终理想。
”(袁素华,2007)这种观点受到了当时很多女性主义者的质疑,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伍尔夫的坚持,在她的作品中,一直隐晦地体现出这种想法。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达洛维夫人》
文化与艺术238作者简介:傅玉莲(1998— ),女,汉族,湖南湘乡人。
主要研究方向:英语。
一、女性主义和小说女性主义是很多女性主义思想流派的总的术语。
每一个女性主义思想流派都有相对应的社会运动。
所以,思想流派和运动成为女性主义的两个区别。
女性主义的定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去解释。
从广义上讲,它包括三个方面:政治,理论和实践。
从狭义上说,女性主义是一种从性别角度看待和分析事物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在韦式新世界字典的定义中,女性主义被解释为妇女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中应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的原则。
伍尔夫是英国作家,她被视为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母亲”。
她的很多文章都体现了女性主义的想法。
女性主义是她思想的核心。
在她的作品中,她以女性人物为叙事主体,深入挖掘女性意识,揭露父权社会下女性生存的窘境。
《达洛维夫人》讲述了一位女士一天的活动。
伍尔夫在不同的场景和表达中散布了女性主义思想的片段思想。
这部小说是体现女性主义思想的杰作之一。
她所倡导的女性主义思想仍然是国际妇女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之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女性形象波伏瓦(2011:266)认为,女性幼年所受教育以及成长过程中社会教条的约束,将“精神上的从属”注入她们的潜意识,置她们于“被保护”的地位,婚后,丈夫又接过接力棒,变成了“代替父亲的半神”。
婚前的达洛维夫人和好朋友萨利谈论如何改变世界。
读柏拉图,雪莱的书。
但婚后她几乎什么书都不看了。
除此之外,她不知道如何展示她自己的价值。
她发现这让她很难以忍受。
达洛维夫人想要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去体现她自己的价值。
但是她的内心又充满了矛盾。
她没有完全满意她所获得的自由。
当她去回顾她年轻时的生活,情人彼得在她的意识中挥之不去时,她的心里不敢确定她是否不再爱彼得,同时她也逐渐怀疑她的婚姻、丈夫和她生活。
她真的想要离开她狭窄的生活圈子,但妻子和母亲的身份提醒和束缚了她。
为了掩饰那种感觉,她不愿意正视自己的想法,不断地肯定自己当年的决定,故意陶醉在世俗生活中。
《达洛维夫人》中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思想研究
《达洛维夫人》中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思想研究摘要:弗吉尼亚·伍尔芙是忠诚的女权主义卫道士,在她的作品中处处能够看到对女性意识觉醒的急切呼唤。
本文将通过《达洛维夫人》这部作品,分析伍尔芙女性思想的形成因素,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探析女主人公的生活模式与心理状态,从自然、战争、男性、社会以及婚姻观的角度来探讨女主人公的女性主义思想。
此外,本文还将归纳伍尔芙女性主义的创作方式,分析作家女性主义思想的现代性价值与意义。
关键字:达洛维夫人,伍尔芙,女性主义思想前言在西方轰轰烈烈的妇女运动中,当更多人对女性的关怀还停留在浅薄的情感方面时,伍尔芙已经意识到同情与慰藉并不能真正的改善女性的生存现状,只有实现在物质、精神全方位上的独立才能真正的实现女权主义。
《达洛维夫人》这部作品很典型的展示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遭受的不公平待遇、不断的抗争、对现实的妥协。
在这部作品中伍尔芙创新地用意识流创作手法,选择上流社会中的女性作为描写对象,再现了男权社会给予女性的伤害。
伍尔芙借由作品中的多个女性形象积极的倡导全社会的女性都应该勇敢反抗男权社会的压迫和束缚,倡导男女在社会中的平等。
让这部作品成为经典的原因不仅是对男女不平等的批判,最重要的是伍尔芙在文中给出了实现女权主义的方向——“保留自己的房间”。
即做一个完全独立的女性。
同时,西方女性主义的思想解放、自由权利的争取,我们从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中可以得知,《古兰经》中有大量的篇幅主要讲述了女性社会地位的问题,也铺垫了女性地位在社会中将会不断地提高。
如果说在20世纪80至90年代,政府大力解放妇女权利的行为,成为了20世纪80至90年代妇女的地位起到了主导作用,那么,伊斯兰教则起了极大的辅助作用。
在叙利亚受到西方殖民主义的影响之后,叙利亚的部分人民对西方的思想是持排斥态度的。
在他们看来西方的现代化以及世俗化,其展现的是个人主义以及功利主义。
尽管西方的世俗化受到了部分叙利亚人民的排斥,但正是接受世俗化的叙利亚人民推动了叙利亚妇女的解放,一个家庭为了追求利益而允许妇女外出工作,因而在对待妇女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旧有的思想,使妇女有了自由选择工作的权利,而这要归功于20世纪80至90年代人们的思想的转变。
现代主义视角下《达洛卫夫人》
现代主义视角下的《达洛卫夫人》摘要《达洛卫夫人》是弗吉尼亚·伍尔夫成功运用现代主义手法写作的小说。
在这部小说中,伍尔夫摈弃了传统小说的创作原则,不以塑造人物性格、构筑故事情节作为艺术支点,而是运用时空交错、自由联想等手法着力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世界。
小说从不同人物的意识流程中追溯人物的心路历程,把握人物性格发展的轨迹。
而人物的意识流动不仅折射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价值观,也表现了社会批判的严肃主题。
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现代主义内心意识时空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现代主义被认为是20世纪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潮之一。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都出现了动荡,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都经历着巨大的转变。
这种变化自然要求文学作品在题材、形式和技巧上作出必要的反应和转型。
因此,反映新的题材和新的感受的现代主义文学应运而生。
现代主义文学以不同的眼光来审视世界和生活,它逆现实主义传统而行。
现代主义作家认为,传统小说所描绘的现实仅仅是物质意义上的现实,或仅仅是生活的表象。
传统的写作手法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显得苍白无力,也无法刻画现代人的复杂意识。
现代主义作家试图通过研究人的思维活动来再现生活和外部世界,他们注重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以透视的方式表现人物复杂的意识活动。
作为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运动的风云人物,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以视觉上的创新及意识流的写作手法而广受关注。
她在创作中坚持重灵魂、轻躯体,重主观感受、轻客观事物的艺术原则,深入人物的潜意识,探索其内心世界。
伍尔夫认为,小说只有充分反映精神世界才会显得真实可信。
她的长篇小说《达洛卫夫人》被文学界公认为现代主义小说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为伍尔夫赢得了广泛的声誉。
在评论家们看来,《达洛卫夫人》在艺术上完全脱离了传统小说的轨迹,小说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了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女性主义在《达洛维夫人》中的体现
引 言 政 治 的 兴 趣 远 远 超 过 了对 自己 的 妻 子 的关 心 。 因此 , 作 为 一 个 杰 出 的 作 家 .伍 尔 夫 富 有 创 新 精 神 , 克拉 丽 莎 事 实 上 并 不 快 乐 .她 虽 然 在 婚 姻 中获 得 了 她 反对传 统 的小说写 作技 巧 . 努 力 探 索 新 的 创 作 方 个 相 对 独 立 的 空 间 .却 失 去 了 婚 姻 中 应 有 的 和 谐
二 、女 性 在 男 权 社 会 中所 受 的不 公 正 待 遇 女性 主 义 者认 为 .女性 在男 权社 会 中 是 被 动 的 . 意大利姑娘 蕾西娅 . 沃伦 . 史 密 斯 嫁 给 了 因战 争 而 变
是处 于从 属 地 位 的 .而 这 一 点从 男性 作 家 的 作 品 . 尤 其是 1 9世 纪 的男 性 作 家 的作 品 中可 见 一 斑 。 那时 . 男 性 作 家 的 作 品 中关 于 女 性 的 “ 兴 趣 点 在 于 女 主 角对 婚 姻伴 侣 的 选择 . 这 将 决 定 着 女 性 最 终 的社 会 地 位 和 生
一
、
一
式 在 她 的 小 说 中 . 故 事 情 节 通 常 被 最 大 限 度 的 简 化 . 取 而 代 之 的 是 对 一 连 串 瞬 间 的 生 活 体 验 的 反 映
与完 美 。 其次 . 为 了 追 求 与 男性 的平 等 , 体 现 自 己的 价 值 , 却 和 对人物 心理 世界 的大量 刻 画 . 这 使 她 成 为 了 意 识 克 拉 丽 莎 经 常 在 家 举 办 聚 会 .而 这 在 彼 得 的 眼 中 . 克拉 丽 莎 本 身 喜 流 小 说 的 领 军 人 物 除 了 在 小 说 方 面 的 突 出 成 就 . 是 极 其 势 利 和 愚 蠢 的行 为 事 实 上 . 虽 然 经 常举 办 派 对 . 但 她 享 受 伍 尔夫 还被认 为是 女权 运动 的先 驱 . 为 女 性 主 义 的 欢 过 一 种 简 单 的 生 活 . 发展做 出 了巨大贡 献 。 例如 , 在 其名作 《 一 个 人 的 房 不 到 办 派 对 的 乐 趣 . 因为“ 她 每 次 办 派对 都 会 有 这 样 间》 ( 1 9 2 9 ) 中, 伍 尔 夫 就 表 达 了 对 女 性 作 家 在 男 权 的 感 觉 . 感 觉 自己 已 经 不 是 自己 , 而 是 成 为 了某 件 东 社 会 中进 行 创 作 时 所 遭 受 的 艰 难 处 境 的 关 注 和 对 西 … … ” ② 但是 在男权社会里 . 除了办派对 . 她 找 不 到 她 生 活 空 虚 且 无 人 理 男 女 权 利 平 等 的 追 求 她 认 为 . 当 时 文 学 创 作 的 语 其他 的方 式 来 体 现 自己 的价 值 言也是 带有 明显性别 色彩 的 . 是 男性 化 的 。 因此 . 当 解 。 因此 . 克拉丽莎感到孤单 . 总 觉 得 每 天 都 生 活 在 危 女 性 作 家 进 行 文 学 创 作 时 .会 发 现 没 有 现 成 的 、 供 险 中 。 再者 . 伍 尔 夫 认 为 战 争 是 由 男性 的 野 心 和 占有 欲 她 们 使 用 的合 适 的 句 式 。 鉴 于此 . 伍 尔夫指 出 , 女 性 而女性则会成为男性战争的受害者。 例如 . 作 家必 须发展 属于 她们 自己的文 学语 言 、风格 、 主 而 引起 的 .
伍尔芙意识流小说之《达洛维夫人》
伍尔芙意识流小说之《达洛维夫人》代小兵弗吉尼亚?伍尔芙,英国著名小说家、评论家和散文家,她与普鲁斯特、乔伊斯共同开创了意识流的写作手法,使之成为文学流派,为推动欧洲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不仅如此伍尔芙还与托马斯?曼、福克纳和劳伦斯等同时代伟大的欧美现代主义作家并驾齐驱,至今为人所称道。
20世纪的西方并不平静,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是物质的发展也带来了精神世界的危机。
人类社会并没有因为物质的丰富而日益和谐,恰恰相反,反而使得西方社会中人与人间的关系日益紧张。
伍尔芙凭借作家的敏感,意识到了这种客观现实,她认为艺术形式要与时俱进,因为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已经不能充分表现当前狂飙式发展的社会现实。
她需要突破,希望找到一种崭新的富有意味的写作形式,既能够表现社会现实,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
为了做到这一点,伍尔芙创造了意识流的写作手法。
她所关心的仅仅是向读者提供一幅传统技法无法表现,但效果比传统技法更为生动传神的生活画面,读者必须细细咀嚼,才能发现作者的真实思想与情感。
也只有细细品味,细心阅读,读者才能真正了解作者伍尔芙的想法,了解作者对现实的无奈。
《达洛维夫人》是伍尔芙意识流技法的成功尝试。
笔者也希望通过分析人物,探索伍尔芙对当时社会的观点。
一、小说人物在恋爱婚姻方面的抗争与妥协主人公克拉丽莎自少女时代就是彼得的好友,二人可谓青梅竹马,心有灵犀,即使30年以后成为达洛维夫人的她也没有改变对彼得的爱恋之心。
她对彼得给自己的信可以倒背如流,信的任何内容都让达洛维夫人难以忘怀。
因为彼得是个重要的象征,象征着克拉丽莎以前的美好生活,是她激情的来源。
但是他们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甚至生活方式的共同点都极其缺乏。
克拉丽莎认为“人们没有权利游手好闲,懒懒散散,无所事事,人必须干一番事业,出人头地”;彼得则坚持“爱情至上”的贵族浪漫主义情调。
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是弱势群体,受到世俗的极大束缚与压制。
伍尔夫三部经典作品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解读
伍尔夫三部经典作品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解读作者:王凯宋瑞琪魏杉珊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12期摘要:生态女性主义最初由法国女性主义学者奥波尼提出,她将女性与自然紧密结合起来,对男权中心论和人类中心论提出挑战。
在弗吉尼亚伍尔夫三部代表作品——《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和《奥兰多》中,生态女性主义思想透过几位女性角色的内心情感细腻清晰地展现出来。
本文通过对截取三部小说中的相关情节进行文本分析,发现小说中的主要女性人物均是透过自己的感知来表现女性与自然的亲近之情,同时表达出对于男性主宰女性和自然命运的不满和抗争。
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生态女性主义;自然;和谐“生态女性主义”这一概念最先由法国女性主义者弗奥波尼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在指出对妇女的压迫与对自然的压迫有着直接联系的同时,倡导建立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新型关系。
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对文学作品進行的研究近几十年来呈上升趋势,这表明随着女性地位提高,女性话语权不断扩大,对于女性主义的研究也在不断加深。
作为一位杰出的女性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Adeline 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一直被称为女性主义思潮的先锋。
诸多文学分析者大都从意识流写作手法,雌雄同体思想,以及其作品的女权主义入手。
近些年对于伍尔夫及其作品的研究中更是增加了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对其作品进行解读。
本文将选取伍尔夫的三篇代表性作品《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和《奥兰多》,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对每一部作品分别展开解读。
作家伍尔夫透过经典的女性形象的视角,细腻地表现出女性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对于男性凌驾于自然和女性之上的不满,是作家朴素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体现。
一、《达洛维夫人》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达洛维夫人》以议员夫人克拉丽莎·达洛维从早起买花到举办晚宴一天的活动为线索,途中想起了自己的青春与爱情面前的妥协,遇到了曾追求自己的彼得·沃尔什,并在晚宴时得知患妄想症的朋友、给其妻子露齐娅带来无限苦痛的史密斯自杀的消息,暗自佩服,羡慕他守住了自我。
弗吉尼亚·伍尔夫作品中的女性自我意识
目录摘要 (1)绪论 (3)第一章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概貌 (4)第一节弗吉尼亚.伍尔夫研究背景 (4)第二节女性主义的理论构建 (6)第二章女性自我意识的体现 (8)第一节《远航》——对爱情的自我意识 (8)第二节《达洛维夫人》——对婚姻的自我意识 (10)第三节《到灯塔去》——性别的自我意识 (12)第三章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阶段特征 (16)结语 (19)参考文献 (21)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弗吉尼亚·伍尔夫作品中的女性自我意识摘要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是20世纪英国文学领域的前卫开拓者之一,是意识流小说的奠基人,更是西方女性主义潮流的先锋人物。
她的小说写作和女性主义广受关注,是国内外一致探究的热门课题。
伍尔夫特别关注女性在历史上的定位,在作品中塑造了各类女性人物,从中流露出不同的女性自我意识。
本文主要是基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作品和随笔,试图分析并梳理作品中女性形象表现出来的女性的自我意识和女性主义观点,从而探寻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变化历程,指出其女性主义思想的超越性。
同时思考历经物转星移,女性又会怎样定位自己的价值取向?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陈述了本文选题的构思目的;第二部分从弗吉尼亚·伍尔夫研究背景和女性主义思想的理论构建两方面介绍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的样貌;第三部分分别从三部作品分析了作品中对女性形象的书写并从中挖掘女性自我意识的体现;第四部分承接上述内容分析弗吉尼亚·伍尔夫对女性精神的三次塑造以及女性主义思想的阶段特征;最后一部分为文章结语,是对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的总结评价,从而对其思想有一个整体系统的认知把握。
伍尔夫女性意识在《达洛维夫人》中的体现-精选文档
伍尔夫女性意识在《达洛维夫人》中的体现一浅谈伍尔夫的女性主义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意识流小说的开创者,同时也通过作品为女性主义吹响了号角。
她曾多次参与妇女解放运动,发表过无数篇关于女权问题的小说、论著。
在作品中,伍尔夫以女权主义的视角冷静审视了父权主义社会中妇女的政治、经济、文学、文化和军事状况,揭露了两性不平等的社会现状,批判了男性的霸权,开创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玛丽·伊格尔顿曾高度地评价伍尔夫道:“在很大程度上,女性主义批评很难有人超越伍尔夫,她的思想评论预示着女性主义批评的多元化,无论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从心理分析的角度,还是从后结构主义的角度进行的当代女性主义批评均以她的思想为出发点。
”二《达洛维夫人》中女性意识的体现《达洛维夫人》作为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之一,具有意识流小说“无情节,无喜悲,无约定俗成”的典型特点。
达洛维夫人这一角色是一战后英国社会对女性定义的典型代表:“居家天使”。
她接受社会强加自己的束缚,并且乐于而且自豪地扮演着自己的这个角色:政客的太太。
小说中的另一位人物,萨莉·塞顿,年轻时曾经是一个非常独立的女性。
她吸雪茄,在走廊里裸体去拿洗澡用的海绵袋,并敢于发表一些直白、不淑女的评论。
但是,在30多年以后,当萨莉再次出现的时候,她也变成了一个俗套的家庭主妇,嫁给一个有钱的丈夫,生了5个儿子。
在这看似支离破碎、毫无规则可言的表象下,处处隐含着伍尔夫对于男权主义的批判控诉及对于女性主义的深深思索。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战争与女性战争是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之一。
从古希腊开始,西方试图以战争的方式,确立以自身为统治地位的体系,妄图征服自然,征服其他种族,以自我为中心,满足自身的虚荣与膨胀的私欲。
所以由此衍生出的战争文学,多是以审视与批判为目的,与其说是描绘战争,不如说是在倡导和平。
《达洛维夫人》故事发生的背景被明确限定在1923年6月的某天,此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可以说,对于战后英国的描绘及战争对于女性的影响的表现是故事的主题之一。
文学中的女性主义观念与女性形象
文學中的女性主義觀念與女性形象文学作为一种反映社会、表达思想、传递价值观的艺术形式,自古以来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文学的世界里,女性主义观念和女性形象一直是备受关注和争议的话题。
本文旨在探讨文学中的女性主义观念与女性形象,分析其变迁和影响。
一、女性主义观念的起源与发展女性主义源于对女性权益的关注与追求。
起初,女性主义以争取妇女平等权益为中心,呼吁消除性别歧视。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女性主义观念逐渐深化,开始关注更广泛的领域,如性别角色、家庭与职业选择等。
女性主义观念在文学中的呈现,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启蒙时代。
英国作家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的《女主人公们》中,她通过对数位女性事例的描述和分析,揭示了妇女面对男性支配与性别刻板印象的困境。
这种呈现女性内心世界的方式,使得女性形象在文学中开始崭露头角。
二、文学中女性主义观念的演进随着女性主义观念的不断演进,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呈现出多样的发展趋势。
从19世纪到20世纪,女性主义文学经历了多个阶段。
19世纪的女性主义文学主要呈现了一种反叛的精神。
美国作家查尔洛特·勃朗特和英国作家乔治·艾略特通过塑造自立、追求自由的女性形象,探讨了婚姻与家庭对女性的束缚,展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20世纪初的女性主义文学更加关注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性别角色。
美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达洛维夫人》中,通过探讨女性内心世界以及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彰显了女性的独立和自我意识。
随着第二波女性主义的兴起,女性主义文学更加关注女性权益和性别歧视的问题。
美国作家玛格丽特·艾特伍德的《女性神话》,以及欧洲作家米兰达·法斯特的《女性的性与生活》等作品,探讨了女性在家庭、职场和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呼吁女性为自己争取平等权利。
三、女性形象的多面性与变迁女性形象在文学中的刻画呈现出多样性和变化性。
尽管女性主义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多是强大、独立的形象,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女性形象都是如此。
《达洛维夫人》中的生态女性意识
Fictional World 小说世界south wind 南风 17【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生态女性主义;生态女性意识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 ——1941)是一位伟大的英国女性小说家、散文家和文学评论家,被公认为当代美国女权主义的先导和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先锋之一。
自出版以来,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已经得到许多学者和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的各种阐释。
除了显而易见的女权主义和意识流写作技巧,作品中体现的其他主题也被不断探索,例如蔡玉侠和赵英俊表明死亡使塞普蒂默斯成为一位存在主义英雄。
尹宇探索了《达洛维夫人》中的死亡主题。
在《〈达洛维太太〉的空间追求》一文中,朱艳阳向我们表明,“空间技巧的引入扩充了《达洛维夫人》艺术容量和思想内涵”。
然而事实上弗吉尼亚·伍尔夫在这部作品中还呈现了这样的思想:自然和女性两者都是男权心态的受害者,整个世界是密切相关的,而最终只有女性文化可以修补伤口。
而这些思想正是生态女性主义的主要观点。
因此,本文利用生态女性主义各主要论点为理论基础,试图提供一个对经典著作《达洛维夫人》的又一诠释。
1 生态女权主义生态女权主义,由Fran çoise d’Eaubonne 在1974年率先开始使用。
生态女权主义结合了女权主义和生态思想,认为导致女性受到统治和压迫的社会心态与导致自然环境滥用的社会心态有直接联系,那就是包括二元论和意识形态层级的男权制。
二元论意味着人与自然,男性和女性,文明与自然等的对立;意识形态层级则代表高层级的事物比低层级的事物有更高的特权(如男性高于女性,文明高于自然、理性高于感性)。
这两种思维模式使人类主宰自然、男性主宰女性等主宰性合理化。
而这正是当今社会最紧急和严重的生态和社会问题的根源。
相反,女性更看重人与人、人与自然形成的平等网络,就像大自然中各种生物的平等地位,男人或者女人都只是生态网络的一个节点或者生物链的一环。
《达洛维夫人》中女性意识从妥协至抗争的历程
《达洛维夫人》中女性意识从妥协至抗争的历程作者:陈晶来源:《学理论·中》2015年第02期摘要:西方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弗尼吉亚·伍尔夫的大多数作品都着重于从女性视角出发,剖析女性的意识,分析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中父权制在婚姻上对女性意识的压制及女性在生活上对父权制的反抗,旨在揭示20世纪父权制下英国妇女的生活,特别是她们的女性意识从受压迫到奋起反抗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达洛维夫人;父权制;女性意识;妥协与抗争中图分类号:I106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5-0123-02弗吉尼亚·伍尔夫,现代英国著名女小说家,评论家和散文作家,作为现代意识流的创始人,她也是现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先驱,主要贡献在小说创作和文学批评方面,她的小说创作实践有助于促进现代小说的发展,她的理论进一步巩固了她在意识流小说的地位。
《达洛维夫人》(Mrs.Dalloway)是伍尔芙在1925年发表的一部长篇意识流小说,整个故事围绕达洛维夫人去花店为一个上流社会派对做准备而展开,通过对《达洛维夫人》一天中生活细节的详尽描述,跟随着达洛维夫人对往事的追忆,读者穿梭时间跨度,看到的是达洛维夫人探求自我的过程以及她的女性主体意识从受压制到逐渐苏醒和顿悟。
女性意识,指女性作为主体的意识,对于自己作为人尤其是女人的特殊性的探秘,以及对其自身价值的顿悟,主要表现为对男性社会对女性的传统定义的拒绝,以及对至高无上男权的否定;它关注的是女性眼中的自己而不是男性眼中的女性。
表面上,它代表的是女性对男性经验和地位的一种的质疑,实质上,这无疑是女性自身的反思和觉醒;同时,女性的生存状况是女性意识的又一关注点,释读女性的心理情感和生命体验,以及对女性应该享受和男性同等的权利与地位的确切认知。
一、无奈的妥协(一)克拉丽莎与萨莉在男尊女卑的父权制社会,女同性恋一词无疑是受排斥的,甚至被认为是对封建伦理和道德的玷污,所以,对于法庭和宗教被赋予权力去审判和驱逐女同性恋者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在这样的制度束缚下,女性根本没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婚姻和生活,所以我相信,如果女性能被平等对待,享受和男性一样的权利和自由,如果,她们可以选择的话,异性恋婚姻绝不是她们的意愿。
读《达洛维夫人》有感
《达洛维夫人》是弗吉尼亚·伍尔夫意识流的代表作之一,伍尔夫本人是一个技巧卓越的女性作家。
她本人在日记里明确阐释过《达洛维夫人》这本小说的主题思想和它所存在的社会意义,着重描写了几种对立面的存在,比如生与死,理智与疯狂,以及当今的社会制度以及相对应的各阶层的人民生活的反差。
全书的情节只是写了1919年夏季的一天,达洛维夫人从清晨出门为晚上的宴会买花到深夜晚宴散席结束这一天的活动,整本书的情节跌宕起伏,对比鲜明,显现出了弗吉尼亚·伍尔夫高超的写作技巧,真正的突出了她是一个富有独创性,悟性灵敏且有真知灼见的文学批评家。
尽管全文中仍是会存在一些作者身为女性所带有的女性视角的偏见,但是瑕不掩瑜,整部小说透露出来的情感是值得我们去深思,去探寻的。
《达洛维夫人》的主人公是克拉丽莎,一个生存在以父权社会为主要特征的维多利亚时代,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女性被给予的社会角色很局限并且死板。
而克拉丽莎出生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的中产阶级家庭,并且从小被自己的代表父权的父亲和姑妈牢牢控制住,不光是身体上的自由,包括思想上的自由,都被她自己的父亲以及姑妈控制住,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克拉丽莎由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慢慢地长大成人,结婚生女,变成了大家口中的达洛维夫人,失去了自己曾经的姓名,克拉丽莎这个名字只是短暂的存在于她的青春期。
整部小说的选材很特别,不是描写了克拉丽莎的一生,仅仅只是写了身为达洛维夫人的克拉丽莎在一天内为了自己作为国会议员的丈夫能够在官场上能够结交到更好更多的朋友,而在家准备晚宴,为这个晚宴筹划以及添置相应的物品所做的一天的活动,期间有穿插描写了青年时期的还是克拉丽莎时的少女情怀以及她的初恋情人彼得,以及两个人之间的矛盾所在,包括她少女时代心中的同性偶像萨拉对于这个时代对女性的束缚的抗争,以及她自己的女儿伊丽莎白对于这个时代对于女性的不公的抵抗,在描写这些抵抗的同时,突出描写了对于达洛维夫人对于这个社会的反抗和妥协,最后是年轻人赛普蒂默斯死亡的消息带给克拉丽莎一股力量,使她有勇气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让她意识到了自我的毁灭,同时也想到了自己少女时代的过往。
伍尔夫作品中孕育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以意识流小说《达罗卫夫
品读伍尔夫作品中孕育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以意识流小说《达罗卫夫人》为例冯月蕾 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摘要: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为作家的创作及社会环境领域带来了新的启迪,给予了作品超越时代的价值意义。
本文借助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角度,解读《达罗卫夫人》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用批判的视角论揭示达罗卫夫人与周边女性将自然与女性放到对等的观念,尝试摆脱受压制、受破坏的地位 ,却未能达到此等境地的悲哀,顺应历史主流权力中心的思想的侵袭,最后选择接受与顺从的疼痛。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伍尔夫;达罗卫夫人一、女性生态主义的演变历程在西方的历史进程中,以男性权力为主要价值体系占据在主流社会中,倡导生态女性主义的人认为,男性权利的过度膨胀是造成环境问题的加剧以及女性地位的衰弱的原由。
相反对照历史发展的轨迹,在原始社会,男性的地位远低于女性地位,女性处于尊贵且保护的对象。
在此时期,劳动生产力低下,通过山洞中的绘画图腾,可以看出对于大自然的馈赠以及信仰是极大的。
但是当处于饥荒的时期,权利的分割产生了,男性的狩猎技能远超过女性的耕耘能力,此时,男女权利的开始转移,男性逐渐成为女性生活的重心。
因为男性天性具有掠夺与征服的观念,他们具有强烈地占有及征服的欲望。
因此,女性渐渐成为男性操控的对象与玩偶,而男性天性中带有征服自然的欲望,潜移默化中他们将这种情绪转移到了女性身上,女性自然的成为了男性主导社会的附属品。
在小说《达罗卫夫人》的描述中,作者伍尔夫毫不客气地将战争与男权对等了,将战争爆发的源头直指男权社会的征服欲望,也展示了文明人类做出的令人甚疑的行为,对自然的遗弃与破坏,令人深思于现代文明社会的进步性的准确性,在书中伍尔夫并未对战场的血腥场面有任何的描述,而她浓墨重彩的一部分是自然周边环境的惨烈毁坏来展现人类在心灵的野蛮,人类通过战争对自然周边环境的认识采取漠视状态,作者伍尔夫在小说中便叙述了人类进行战争后,战场的萧条感以及环境的践踏感,表现了历史中战争带会的浓烈的疼痛性。
析伍尔夫小说《达洛维夫人》中的性别抗争
析伍尔夫小说《达洛维夫人》中的性别抗争作者:尹继成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14期摘要: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是英国现代文学史上意识流小说创作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一位女权主义运动的先驱。
尽管她的创作年代远远早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同性恋文学批评诞生的时间,但在其意识流代表作《达洛维夫人》中,作者对女性在情感生活与性取向中面临的危机与矛盾就已经进行了初步窥探,以此来说明女性群体在性别上做出的抗争。
作者以女性视角思索了女性问题的现状并逐步表达了自己的文学性别理想。
这为后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伍尔夫;女性主义;性别研究;怪异论;双性同体作者简介:尹继成(1987.10-),男,籍贯:安徽马鞍山,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国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4--02引语: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20世纪文学批评的主要潮流之一。
伴随其产生的同性恋批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性别研究”中的热点话题。
值得注意的是,后来的同性恋文学批评有别于20世纪60年代因新女权运动而形成的女同性恋女性主义批评。
因此,这一被直译为“怪异”的理论的内容与其说是单纯的同性恋理论,“不如说是同性恋反抗传统性别文化的一种策略”。
在反抗策略的层面上,“怪异论”的性别对抗范围显然超过了女同性恋批评,不得不说它是女同性恋批评的进一步发展与超越。
在《达洛维夫人》中,其蕴含的女性主义思想及性别抗争意识都体现了伍尔夫敏锐的现实眼光与独具的超前意识。
虽然女性主义批评并不始于伍尔夫,但她关于女性主题的论断与创作一直未曾间断,尤其是她的名作《一间自己的房间》被女权运动奉为经典,也由此确立了她女性主义先驱的地位。
对伍尔夫小说《达洛维夫人》的重新解读便是女性主义传统在经典作品中的重新挖掘。
本文以女性主义视角主要解析女性在解构传统性别秩序中做出的抗争,以不同于政治权利角度的“性别研究”阐明女性本身抗争的矛盾与作者提出的性别理想方案。
《达洛维夫人》疾病书写与性别意识研究
064《名家名作》·研究[摘 要] 以《达洛维夫人》为研究对象,探讨伍尔夫通过书写疾病,借以疾病隐喻指出当时社会落后的性别意识观念影响两性健康发展。
同时,伍尔夫通过作品结局提出,只要人们具备主体性,终能在落后的性别观念束缚之中破茧而出。
[关 键 词] 疾病书写;性别意识;《达洛维夫人》 《达洛维夫人》疾病书写与性别意识研究薛子彤 高红梅《达洛维夫人》是女性主义者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其中有大量对疾病的描述。
伍尔夫曾在《论生病》中感叹“人们原本以为小说本该奉献给流感,史诗本该忠实于伤害,颂歌应献身给肺炎,抒情诗则须尽心于牙疼”①,可见在伍尔夫的写作观中,疾病对作者洞察到的事物本象、剖析出的社会制度有着不同寻常的表现力。
通过疾病书写觉察与揭示的社会性别意识形态,正是伍尔夫持续剖析社会制度的一种表现形式。
伍尔夫曾言,或许公众会觉得一部以流感为主题的小说缺乏情节,公众会抱怨作品中没有爱情,但恰恰相反,“疾病经常穿着爱情的伪装,玩着同样隐秘的花招”②,可见疾病书写在伍尔夫创作中有着意味深长的隐喻。
《达洛维夫人》中大篇幅详写的塞普蒂默斯的弹震症,多次略写的达洛维夫人的心脏病导致病弱的身体状态,追究其人物病因、病状背后的隐喻,就能捕捉到其下隐含着伍尔夫对当时社会性别意识潜在问题的揭示。
一、疾病的显现:社会中迷失的男女伍尔夫曾在《论生病》中谈到生病这种事情司空见惯,却很少有作家将其写入作品之中,可见其对疾病书写的重视。
因而在伍尔夫的作品之中,经常出现对人物疾病的描述。
展示塞普蒂默斯和克拉丽莎·达洛维的病情,便是《达洛维夫人》中的主要情节。
作品中的塞普蒂默斯曾主动申请参战,可他在战场之上变得愈加麻木,后来他结了婚,状态却一日不如一日,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犯了错,“埃文思牺牲时他毫不在乎;那是最大的罪过……他不爱妻子却和她结了婚……他全身密密麻麻地布满了罪恶堕落的疤痕……人性对这样卑鄙无耻的人的判决就是死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伍尔夫女性意识在《达洛维夫人》中的体现摘要:《达洛维夫人》是由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的典型欧美意识流小说。
小说围绕主人公达洛维夫人筹办一次上流社会派对展开,详尽记叙了达洛维夫人一天的生活,并“以一天时间写尽一个女人的一生”,人物的思维跨越了三十年的时光,通过表现达洛维夫人的挣扎与妥协的痛苦,表达出作者渴望两性平等、和谐生存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达洛维夫人》女性意识弗吉尼亚·伍尔夫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一浅谈伍尔夫的女性主义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意识流小说的开创者,同时也通过作品为女性主义吹响了号角。
她曾多次参与妇女解放运动,发表过无数篇关于女权问题的小说、论著。
在作品中,伍尔夫以女权主义的视角冷静审视了父权主义社会中妇女的政治、经济、文学、文化和军事状况,揭露了两性不平等的社会现状,批判了男性的霸权,开创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玛丽·伊格尔顿曾高度地评价伍尔夫道:“在很大程度上,女性主义批评很难有人超越伍尔夫,她的思想评论预示着女性主义批评的多元化,无论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从心理分析的角度,还是从后结构主义的角度进行的当代女性主义批评均以她的思想为出发点。
”二《达洛维夫人》中女性意识的体现《达洛维夫人》作为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之一,具有意识流小说“无情节,无喜悲,无约定俗成”的典型特点。
达洛维夫人这一角色是一战后英国社会对女性定义的典型代表:“居家天使”。
她接受社会强加自己的束缚,并且乐于而且自豪地扮演着自己的这个角色:政客的太太。
小说中的另一位人物,萨莉·塞顿,年轻时曾经是一个非常独立的女性。
她吸雪茄,在走廊里裸体去拿洗澡用的海绵袋,并敢于发表一些直白、不淑女的评论。
但是,在30多年以后,当萨莉再次出现的时候,她也变成了一个俗套的家庭主妇,嫁给一个有钱的丈夫,生了5个儿子。
在这看似支离破碎、毫无规则可言的表象下,处处隐含着伍尔夫对于男权主义的批判控诉及对于女性主义的深深思索。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战争与女性战争是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之一。
从古希腊开始,西方试图以战争的方式,确立以自身为统治地位的体系,妄图征服自然,征服其他种族,以自我为中心,满足自身的虚荣与膨胀的私欲。
所以由此衍生出的战争文学,多是以审视与批判为目的,与其说是描绘战争,不如说是在倡导和平。
《达洛维夫人》故事发生的背景被明确限定在1923年6月的某天,此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可以说,对于战后英国的描绘及战争对于女性的影响的表现是故事的主题之一。
文中人们的生活看似平静,但战争的阴霾依旧随处可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战争对自然的摧毁,“欧洲大战的魔爪是如此阴狠,如此无孔不入,把一座谷物女神的石膏像砸得粉碎,在天竺葵花床里炸出个大洞”,而“树木在婆娑起舞。
大地恍惚在说:美。
仿佛为了证实美的存在,无论他往哪里看,无论他看的是房屋、栏杆,还是跨越栅栏的羚羊,美立即在那里呈现。
天空中,燕子翩然掠过,飞翔,旋转,尽情地飞进飞出,萦回缭绕,到处都洋溢着美”。
小说从侧面以现在的平静生活反衬出当时战争的破坏力。
二是战争对于人们生活尤其是女性生活的摧毁。
文中主角之一的塞普蒂莫斯就是被战争直接伤害的典型。
身为战争的“幸存者”,他的肉体虽然完好,但是精神世界早已被战争的罪恶摧毁,战后饱受战友亡灵的幻觉的折磨,加之当时社会的冷漠,他只能以自杀寻求解脱。
士兵的妻子更是牺牲的象征,身为塞普蒂莫斯妻子的雷西娅就是这样的悲剧角色。
雷西娅本是天真温柔的少女,对于未来的生活充满希冀,她背井离乡来到伦敦,却不想自己期待的爱情与温存统统被战争吞噬。
丈夫的疯狂让她无法忍受,陪着丈夫四处求医问药的过程让她所受肉体的摧残远不及精神上的摧毁。
最终塞普蒂莫斯的自杀对于她虽是一种解脱,却也让她失去了所有方向,从此无依无靠。
雷西娅是战争中无数战士妻子的代表,她被迫承受战争带来的爱情的消亡和未来生活的无望。
战士们的母亲也是一种令人心碎的女性形象,如文中所言:“战争已经结束,不过,还有像福克斯克罗夫特太太那样伤心的人,她昨晚在大使馆痛不欲生,因为她的好儿子已阵亡,那所古老的庄园得让侄儿继承了。
还有贝克斯巴勒夫人,人们说她主持义卖市场开幕时,手里还拿着那份电报:她最疼爱的儿子约翰牺牲了。
”伍尔夫通过这些母亲的形象,试图唤起人们的共鸣,提醒人们:只要战争打响,就会有无数的母亲每天为儿子提心吊胆,而后忍受骨肉分离之痛乃至丧子之痛。
由此侧面批判了父权引发战争对于女性的又一种伤害。
2 压抑的女同性恋众所周知,伍尔夫本人由于早年长期受到同父异母的两个哥哥的性虐待,使她成年后再无法接受来自任何男人的爱。
所以她转而将爱投向女性,成为女同性恋者。
她毫不掩饰地喜欢女性,喜欢女性的神秘莫测,不循常规。
所以,在父权社会中,伍尔夫身为一个女同性恋者本身,就意味着对男性父权的反抗。
如果说她的女权主义是挑战父权的理论基础,那么她作为女同性恋者就是反抗父权主义的实践。
《达洛维夫人》就如伍尔夫的众多小说一样,依旧饱含对于女性同性恋的深思。
主人公克拉丽莎即达洛维夫人,在她令旁人羡慕的异性恋婚姻中,其实过得并不幸福。
她与丈夫的夫妻关系是疏离的,异性间的关系苍白而冷漠,她完全感受不到温馨与快乐,只剩下心灵的孤独。
然而克拉丽莎对于异性的冷漠实则出于本能,她喜欢保持“贞洁感”。
她的异性恋是被迫的,出于对于父权社会礼法的无奈妥协。
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天生缺乏激情,少女时代的克拉丽莎生机勃勃,对爱充满渴望。
当她思索起曾经的激情岁月时,曾回忆起一段与女伴萨莉的炽烈情感。
她第一眼就被萨莉的美貌吸引,她们相处过程中的感情纯洁完美,是“只存在于成年女性之间的”感情。
当萨莉亲吻她的嘴唇,她的世界仿佛拨云见日,狂喜喷薄而出。
但她始终不敢承认这种感情,她一遍遍的自问“这是恋爱吗”,她的心底渴望这种感情,但她没有勇气确定这种关系,只是迷茫地在内心发问:“与女人恋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克拉丽莎的迷茫正是父权制思想影响下的结果。
父权社会中,只有异性恋是符合自然法则的,是正常的并被大众所认可的。
同性恋则被认为是变态的,不符合常规而扭曲的情感。
所以克拉丽莎与萨莉之间的同性恋情注定被压抑、被教化,她们早已隐隐感到这份感情注定中断,事实上终结它的就是克拉丽莎与异性的婚姻,她的婚姻意味着对于父权的妥协,从而失去自己的感情与欲望,沦为父权社会的奴仆。
3 父权的压迫与女性的反抗在小说中《达洛维夫人》中,克拉丽莎在准备晚宴的一天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引发了她对青春时光的缅怀,她深感内心逐渐被“腐败、谎言与闲聊”腐蚀,从曾经生机勃勃的少女变成上流社会的花瓶。
这其实正是父权社会对于女性压迫的表现。
但小说中的克拉丽莎其实并不是没有反抗的,她的反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活上独立自主的反抗小说中有这样一部分情节,克拉丽莎刚刚独自走出家门去买花就遇到了她的老朋友休·惠特布雷德,两人进行了短暂的交谈。
休是克拉丽莎的老朋友,是“完美的绅士”,他虚伪谄媚浅薄,除了礼节完全没有头脑。
他正是英国父权社会下的产物与典型代表。
在父权标准盛行的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公众场合是男性的领地,女性被排除在外。
她们“被禁止单独走出家门,除非有一位男人——仅仅是一位男人——同往,以发挥其社会学父亲的职责。
所以一开始休就对克拉丽莎独自出门发出诘问,他问克拉丽莎“你要去哪里”,语气盛气凌人,大有窥探隐私的成分,显得粗鲁突兀。
他的问话使他看起来犹如一位独裁专制的父亲,正在行使对女儿的监视权。
而父女关系是父权制下男女不平等关系的一种表现。
但是克拉丽莎的回答却有悖常规:“我喜欢在伦敦散步,真的,比在乡下散步要好多了”,她并没对休的诘问做出明确回应,而是用这种含糊,大而化之,却又不卑不亢的回答把休的问题转化成了一般性的问候,聪明地保护了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
(2)行使女性主权的反抗小说以克拉丽莎的宴会为目的展开,所以宴会对于她意义重大。
它不是像克拉丽莎年轻时的恋人彼得认为得那样虚荣的炫耀,是为使丈夫官运亨通而结交权贵提供机会;也不是像她的丈夫理查德想的那样,是她无聊生活的调味剂。
晚会对于她来说,是一种事业,是身为女性才能行使主办的特权的,体现她的价值的一种事业。
她希望通过晚会把不同身份地位的人联系在一起,创造出背离父权社会主张的等级与压迫的女性主义价值观的平等与联合。
父权社会中,女性的定义是保守、被动的,从而被忽视,被边缘化。
克拉丽莎不甘心于这种现状,不想屈从于这种命运,所以她通过宴会的方式,在自己创造出的具有私人属性的公共场合中,以女主人的身份存在,施展自我才华、行使自由权利、建立自我意识、进而建立女性价值体系,这无疑又是克拉丽莎对于父权社会的一种反抗。
(3)对婚姻的反抗少女时代的克拉丽莎深爱彼得,所以即使她结婚成为达洛维夫人,她依然毫不抑制对彼得的思念。
她会问自己,如果彼得此刻在他身边,他会说什么。
只有与彼得的回忆能唤起她往日的激情和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他们才是最相互了解,心灵相通而且思想共鸣的人。
虽然克拉丽莎安于现状,但其实她对于婚姻仍存在一种思想上的反抗,是女性内心对于爱情主权的渴望,只是她的反抗是不彻底的、带有妥协性质的,以至于她始终无法跨越父权社会制度的障碍。
所以,克拉丽莎是不甘于现在的生活的,她努力反抗,只是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
她并不缺乏智慧,她可以从容应对生活上的事务,可以成功举办晚宴。
她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立精神的、会思考的女人,一个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生活的女人,这本身就是对于要求女性屈从的父权社会的一种反抗。
只是由于她自身从小受到的父权影响的根深蒂固,使得她只能挣扎在外在的达洛维夫人与内在的克拉丽莎之间,做出的反抗充满怀疑与犹豫,然后在空虚无聊的生活中继续沉沦迷失。
三小结纵观当今维护女性权益的各项措施与活动,我们不得不肯定弗吉尼亚·伍尔夫超前的女性意识。
伍尔夫曾说:“小说创作应该超越作品中的具体的、个人的关系,而去探讨有关人类命运和人生意义等更为广泛的问题。
”所以她的作品无不表现出她对当时社会发展现状与女权主义关系的极大关注与深刻思索。
《达洛维夫人》不仅展示了她精湛的意识流小说技巧,更与现实问题巧妙结合,将战争的罪恶、压抑的女同性恋、父权压迫与女性的反抗联系到男性强权主义社会问题,反映出伍尔夫想要以女性的力量作用于社会,并将其看作为优于男性以暴力专制的方式改造社会的立场。
她运用梦幻般的文字,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潜移默化地从思想上征服对立的力量,实现自身的女性主义,与以战争暴力粉碎再重建的阳刚的父权力量对比,不能不说伍尔夫的女性主义的处世哲学是更富生命力的和更具人性化的,这对于当今社会也不失其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1] 胡新梅:《战争:创伤与女人——从女性视角析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