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遗产地旅游发展综述
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近年来,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方兴未艾,研究成果丰硕。
本文将就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现状和热点内容进行综述,以期对该领域的发展做一概览。
一、研究现状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已有较长历史,近年来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国内相关机构及高校开设了专门的研究课程,世界文化遗产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
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世界文化遗产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不同学科的交叉研究也越发重要,为世界文化遗产研究提供了更全面深入的视角。
二、研究热点1.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我国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成为了研究中的重要议题。
研究者们就如何保护和管理这些遗产进行了广泛探讨。
其中,对于保护工作中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保护规划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实际工作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2.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与利用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与利用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研究者们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可持续利用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和建议。
他们提出,应注重挖掘世界文化遗产的多元价值,实现其文化、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关系备受研究者关注。
研究者们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更加科学的旅游规划与开发建议。
他们强调,旅游对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是一项重要任务,要通过规范的管理、科学的环境设计等手段,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4.世界文化遗产与社会发展世界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种文化遗产,更是代表着社会发展与进步。
研究者们就世界文化遗产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与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和建议。
他们认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社会福祉,并有力推动地方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三、研究方法在世界文化遗产研究中,学者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其中,文献调查和资料分析是常用的方法。
此外,实地考察、田野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也被广泛运用。
世界遗产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及对策
世界遗产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及对策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旅游业的繁荣,世界遗产旅游资源成为了各国竞相开发的热门景点。
然而,过度开发和游客过度消费不仅会破坏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还会对当地社会和经济造成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
因此,如何对世界遗产旅游资源进行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世界遗产旅游资源的概念和现状世界遗产旅游资源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景点,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文化与自然遗产。
这些景点由于其文化、历史、科学和自然价值而成为了文化交流和旅游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
据统计,目前已有超过1000个地方被列为世界遗产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很多世界遗产旅游资源开始面临过度开发、旅游压力大和环境破坏等问题。
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优势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损害未来代际经济、社会和环境质量的情况下,提高当前人类的生活水平。
对于世界遗产旅游资源来说,可持续发展不仅可以保护和继承文化和自然遗产,还可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一方面,可持续发展可以保护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防止过度开发和旅游压力大所带来的景点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提高景区和游客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旅游品质。
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还可以促进当地旅游业和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获得感。
三、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虽然可持续发展是世界遗产旅游资源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着很多挑战。
比如,如何平衡旅游业和环境保护、如何减少旅游压力和提高游客的文化素质等问题。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应对这些挑战:1.政府引导和监管政府在世界遗产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旅游规划和政策来引导和监管旅游业和景区的发展。
比如,限制景区的日接待量和年接待量,促进旅游资源的优质提升,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法规,加大对旅游业的监管力度等。
旅游发展与世界遗产相关研究综述
旅 游发展 与世界 遗 产 相 关 研 究 综 述
陈 昕
( 云 南大 学工 商 管理 与 旅游 管 理学 院 ,云 南 昆明 集分析相 关文献的基础上 ,较为系统地对 国内外旅游发展与世界遗 产相关研究进行 7归纳总结 与评述 ,研究内容上划分为遗产地、遗产旅 游活动、遗产地管理 三大部分,涉及遗产 ( 地)价值 、遗产地规划与开发、遗产 ( 地)保护;遗产旅游、遗产旅游者、遗产旅游活动的影响、遗产旅游的可持
续发展 ;遗产地管理与经营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相 关文献分析,在对 比研 究的基础 上,对今后世界遗产 的研究方向进行 了预测与展望 ,希望对国内的相关研 究
有所裨益。 【 关键词 】世界遗产;遗产旅游;遗产地;遗产地管理;研究综述 1 . 引 言
地 认 识 了遗产 地 “ 突 出的普 遍 价 值 ”才 有可 能进 行 一 系列 研 究 。 2 O 世纪7 O 年 代 ,爱 尔兰 将 遗 产分 为 科 学 遗产 、历 史 艺 术遗 产 、 文 化 遗 产 和 风 景 遗 产 。 后 来 , 欧 洲 将 遗 产 分 为 自然 遗 产 ,科 学 遗 产 、文 物 古迹 遗 产 、文 化遗 产 与 风 景 遗 产 , 并制 定 了相 关 的政 策
( D o we r, M. , 1 97 8) 。
1 9 8 8 ) 。 国外 针 对 世 界遗 产 的价 值研 究更 多 是从 旅 游 者 的角 度 来 分析 遗 产 旅 游 价 值 的开 发 。 如 理 查德 兹 ( R i c h a r d s ,l 9 9 6 b) 曾 指 出 :为 了适应 人 类 的偏 好 差异 ,注 意 就 要转 向遗 产 的吸 引力 。 特欧和叶欧 ( T e o a n d Y e o h ,1 9 9 7 )也认 为 : “ 随 着 越 来 越 多 的 旅 游 者 被 吸 引 到 遗 产 地 , 它 的 真 实 性 被 推 向 危 险 , 旅 游 者 选 择 目 的地 不再 是 根 据 真 实性 的 内在 价值 ,而 是 基 于他 们 对 目的地 的期
文化 旅游 发展 综述
文化旅游发展综述一、引言文化旅游是一种以了解和体验当地文化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形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观念的转变,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方式。
本文将就文化旅游的定义、资源、市场分析、产业发展现状、政策环境、创新与融合、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综述。
二、文化旅游定义文化旅游是指以了解和体验当地文化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
这种旅游形式注重对当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旅游体验。
三、文化旅游资源文化旅游资源是指具有文化价值的旅游资源,包括历史古迹、民俗文化、传统节日等。
这些资源具有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是文化旅游的核心吸引力。
四、文化旅游市场分析随着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文化旅游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据统计,文化旅游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目前,全球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各国纷纷推出相关政策,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
同时,各种新兴的文化旅游业态不断涌现,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旅游选择。
六、文化旅游产业政策环境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例如,对文化旅游企业的税收优惠、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政策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七、文化旅游的创新与融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文化旅游的创新与融合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通过与科技、艺术等领域融合,文化旅游产业正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提高产业附加值。
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再现历史文化场景,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旅游体验;在民俗文化村引入现代艺术元素,打造独特的艺术村落等。
这些创新与融合的实践案例为文化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八、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文化旅游的同时,必须注重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传承文化遗产,实现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这不仅有利于当地经济的长远发展,也有助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国内外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现状
国内外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现状文化遗产旅游是当前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都在积极发展文化遗产旅游。
以下是一些关于国内外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现状的信息:国内现状:1. 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推动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法律法规,为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2. 资源丰富: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包括古建筑、古遗址、传统手工艺品、传统民俗文化等。
这些资源为文化遗产旅游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3. 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文化层面的享受。
文化遗产旅游能够满足人们对于文化、历史、艺术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受到广泛欢迎。
国外现状:1. 政策支持:许多国家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推动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
例如,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都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2. 资源丰富:世界各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包括古建筑、古遗址、传统手工艺品、传统民俗文化等。
这些资源为文化遗产旅游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3. 市场需求: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出国门,前往世界各地参观旅游。
因此,文化遗产旅游成为国际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发展文化遗产旅游以满足市场需求。
总的来说,国内外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现状呈现出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大、政策支持等特征。
未来,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和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文化遗产旅游将会继续发展壮大。
我国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与保护探讨
∙我国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与保护探讨∙2008-1-14 17:11:52摘要: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继承和拥有的宝贵财富,它因其具有“突出的、普遍的价值”而成为当今旅游开发的热点之一。
然而,对遗产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掠夺性索取,使我国的自然文化遗产正处在有史以来的高压力和高损耗时期。
因此,切实加强遗产资源的保护,对我国世界遗产地良好旅游形象的树立和旅游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我国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世界遗产地因其在历史、艺术、科学、技术、建筑、美学、景观、生态、音乐、民俗等诸多方面都蕴藏着“突出的普遍的价值”而逐渐成为旅游研究所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又成为倍受海内外人士青睐的旅游热点,如丽江、张家界、平遥、九寨沟等,这些十几年前人们还非常陌生的地方,如今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旅游胜地。
然而伴随着世界遗产旅游热的升温,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显现。
在我国的遗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无序和有悖于初衷的现象,有些问题甚至已相当严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和深深思考。
1.以利为先的开发模式导致遗产地超载开发、错位开发多姿多彩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是吸引游客的一项重要旅游资源,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不言而喻的。
正因为如此,在许多人眼里,世界遗产就是“摇钱树”。
在我国,某些拥有遗产资源的地方政府受利益的驱动和诱惑,为换取地方经济一时的“发展和繁荣”,不惜以遗产地生态境失衡、历史真实性与风貌完整性消失等为代,对遗产资源进行过度开发和掠夺性索取,其结果是导致国家风景区和世界遗产资源的严重破坏。
如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由于景区的错位开发和超载开发,严重破坏了武陵源的自然环境景观和原始风貌,因而于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出示了“黄牌”警告。
2.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倾向,导致遗产地的美学价值大大降低据中国社科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我国现有的28处世界遗产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的倾向,某些遗产项目的保护状况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中国世界遗产旅游研究综述
中国世界遗产旅游研究综述作者:陈蓓蕾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35期摘要:世界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倍受业界学者的关注。
总结了世界遗产相关的研究主要围绕世界遗产开发、世界遗产保护及可持续发展、世界遗产经营管理、世界遗产旅游者行为感知四方面展开,指出世界遗产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将会是今后研究最为热点的领域。
关键词:世界遗产;遗产开发;遗产管理;遗产保护;旅游者行为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5-0072-02引言世界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文明史上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积累和沉淀。
截至目前,中国共有世界遗产41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6处,世界自然遗产8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处,文化景观3处。
近年来,国内兴起世界遗产旅游的热潮,遗产价值、遗产开发、遗产保护、遗产管理等一系列与世界遗产相关的话题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世界遗产相关的课题也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
本文以1994年以来国内学者对世界遗产地的学术研究为基础,通过中国知网对“世界遗产”和“旅游”作为关键字进行核心文献的检索,共搜索出相关文献459篇,文献研究内容涉及世界遗产开发、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世界遗产经营管理、世界遗产旅游者行为四大领域。
一、世界遗产开发遗产开发是世界遗产价值凸显的有效方式,世界遗产开发模式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学者的研究热点。
梁学成(2006)指出,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开发不能按照市场化的方式向旅游产品方向转变,不然会造成旅游价值取代遗产价值的后果,引起世界遗产核心价值——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丧失,遗产资源应进行多方面的价值挖掘,并提出以基于旅游价值的五种开发模式。
傅才武、陈庚(2010)指出,物质文化保护遗产有博物馆式保护与产业开发模式、大遗址保护与整体开发模式、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城市历史街区开发模式、村落开发模式五种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有民俗博物馆保护与开发模式、节庆文化保护与开发、特色餐饮开发模式、演艺开发模式、主题公园开发模式、物化产品开发模式、影视开发模式七种类型。
我国世界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分析与评价
二、我国世界遗产地旅游可持续 发展的措施
1、加强规划和管理
在保护和管理世界遗产地方面,首先要加强规划和管理。建立科学的评估机 制,合理确定遗产地的最大游客承载量;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 遗产地保护的执法力度。
2、合理开发旅游资源
在保护世界遗产地的前提下,要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例如,在文化遗产地要 保持原有风貌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进行适度开发;在自然遗产地要保持生态环境 的平衡和稳定。
通过AHP法的应用,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生态旅游资源总体评价较高,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和开发潜力。
2、各个分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各有特色,如山地景观区的壮丽山景、水域景 观区的清澈水质、生物景观区的丰富生物种类和人文景观区的历史文化遗产等。
3、但在服务设施方面,嵩山世界地质公园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完 善和提升。
2、社会价值评价
世界遗产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通过开展旅游活动, 可以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和文化认同感;同时也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文 化交流和互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3、环境价值评价
世界遗产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保护和管理好自然和文化遗产。通过加强 环境保护和管理,可以维护生态平衡和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同时也可以保护文化 遗产的完整性和价值,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旅游 资源的SWOT定性评价
除了定量评价外,我们还采用SWOT分析法对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生态旅游资 源进行定性评价。SWOT分析法是一种战略分析方法,通过对内部优势和劣势、外 部机会和威胁的分析,为企业或项目的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SWOT分析法的应用,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生态旅游资源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点,如独特的自 然景观、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等。
我国_世界文化遗产_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_世界文化遗产_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一、现状分析我国作为文明古国,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目前,我国已有53处世界文化遗产,包括故宫、长城、太湖等。
这些世界文化遗产代表了我国千年文明的瑰宝,是我国的重要城市名片和旅游资源。
然而,目前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存在一些问题:1.遗产保护不到位:有些世界文化遗产遭受了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导致部分遗产受到损坏甚至毁坏。
例如,近年来一些文物在修复过程中意外受损,引发了舆论关注。
另外,由于缺乏专业的保护力量和经费投入,一些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滞后,无法得到有效的维护与修复。
2.游客过多带来环境压力: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但是游客过多也给遗产本身和周边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游客涌入导致的环境问题包括垃圾堆积、空气污染、噪音扰民等。
这些问题不仅破坏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始风貌,也影响到游客的体验。
3.缺乏综合管理:目前,世界文化遗产的管理权力分散,没有建立起一套统一的、科学的管理机制。
管理机构缺乏协同合作,导致信息不畅通、资源利用不平衡。
例如,一些世界文化遗产周边的城市建设往往缺乏整体规划,造成了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二、对策建议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我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加强遗产保护:加大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投入更多的经费和专业人力。
建立专门的保护机构,提升保护力量的专业性和执行力。
加强科学技术研究,提高修复技术,减少人为因素对文物造成的破坏。
2.控制游客数量: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游客数量,比如限制游客进入遗产区的人数,推动合理的游客流量管理。
建立预约制度,平衡游客与世界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
加大在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提高游客体验。
3.建立综合管理机制:建立统一的、科学的世界文化遗产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机构的协同合作能力。
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周边城市建设的规划和管理,确保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协调发展。
4.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保护: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化。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概况
1.昆曲 2023.5 2.古琴 2023.11 3.新疆维吾尔木拉姆艺术 2023.11 4.蒙古族长调民歌 2023.9 5.书法·篆刻·剪纸·调班印刷和端午节等22个项目 2023.9 6.中医针灸·京剧 2023.11
谢谢!!
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扩展项目“尼山孔庙,孟庙、孟府、孟林,颜庙
,曾庙”等;也有不少是目前还没有申请成功天津独乐寺、广西桂林漓江风景
名胜区、海南东寨港自然保护区、新疆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等;另外,还有不 少是跨区域、捆绑式旳联合申请,如大运河(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 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河南省)、山陕古民居(山西丁村古建筑群、陕 西党家村古建筑群)、江南水乡古镇(江苏周庄、直,浙江乌镇、西塘)、丝绸之 路中国段(陆路部分: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 尔自治区;海路部分:浙江省、福建省)等。
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京周围地域、黄河中下
游、长江流域以及中国西南地域;从省域分布
看,中国目前共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 别行政区拥有世界遗产,其中,北京市最多(有6 处),其次是四川(有5处),辽宁、山西、河南、 江西、福建、云南等地也较多;从遗产类型分布
看,自然遗产大多位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南
【中国旳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
产,即可传承旳物质遗产而言旳概念。是指各民族
人民世代相承旳、与群众生活亲密有关旳多种老式
文化体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老式知识
和技能,以及与之有关旳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 和文化空间。
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
法律效力、专业人员,遗产教育、资金匮乏 等。
故宫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故宫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对策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故宫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代表,成为众多游客心目中的旅游胜地之一、然而,故宫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面临诸多挑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寻求解决之道。
目前,故宫文物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大量旅游游客对文物造成的破坏。
由于参观人数庞大,使用的设施如扶手、门把手等也日渐磨损,对文物的保护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此外,在游客参观过程中,可能会有人恶意破坏文物,以私自拍照和偷窃为目的。
这些行为严重威胁着故宫文物的安全和完整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加强文物保护意识的宣传和教育。
故宫可以通过宣传片、展览等方式,向游客普及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呼吁大家共同为文物保护努力。
同时,可以加强对参观游客的管理,增加导游和讲解员的数量,提高服务质量,让游客更加了解故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从而增强其对文物的保护意识。
其次,应加强文物保护设施的建设和更新。
故宫可以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如安装监控设备、红外线探测器等,对文物进行全天候的监控和保护。
同时,可以加强对古建筑结构的修复和保养,确保建筑的稳定和安全。
此外,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推出线上文物展览,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故宫的珍贵文物,减少实际参观人数,从而保护文物的安全。
此外,政府和社会各界还应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投入和支持。
政府可以加大对故宫的经费支持,用于文物保护设施的建设和人员培训。
同时,可以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加强对文物保护的监督和管理,严惩文物破坏者,提高破坏文物的成本和风险。
社会各界可以积极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开展一系列的公益活动,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
总之,故宫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的现状是面临着大量游客带来的破坏和安全威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文物保护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加强文物保护设施的建设和更新,加大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投入和支持。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保护故宫珍贵的文物,让其延续千年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得以传承和发展。
遗产旅游的发展与可持续性
遗产旅游的发展与可持续性遗产旅游是指通过游览古迹、文化遗址、传统建筑或其他具有历史、文化、自然价值的遗产地,来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的旅游形式。
在过去几十年里,遗产旅游成为了全球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随着遗产旅游的兴起,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可持续性方面的挑战。
本文将讨论遗产旅游的发展状况,以及如何实现其可持续性。
一、遗产旅游的发展概况遗产旅游的发展成果不言而喻。
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向世界上著名的遗产地,如埃及金字塔、中国长城、法国巴黎圣母院等。
这些遗产地不仅给游客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游览体验,同时也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遗产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催生了旅游服务和相关产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二、遗产旅游的挑战然而,遗产旅游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首先,大量游客的涌入给遗产地带来了过度拥挤的问题。
过度的人流压力对遗产物的保护和维护造成了威胁,有些遗产地甚至面临着破坏的风险。
其次,不负责任的旅游行为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如乱扔垃圾、涂鸦等,对遗产地的环境造成了破坏。
此外,过度商业化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些遗产地变成了纯粹的旅游商品,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内涵,这对于遗产的可持续性来说是不利的。
三、实现遗产旅游的可持续性为了实现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需要制定有效的管理政策和规定。
这包括限制游客数量,实施预约制度,加强监管力度,以确保遗产地得到适当的保护和管理。
其次,教育和宣传也至关重要。
游客应该接受教育,了解如何尊重和保护遗产,从而在游览过程中表现出负责任的行为。
此外,旅游业者也应该承担起责任,采取可持续的经营模式,将文化保护和环境保护纳入日常经营管理的考虑因素。
另外,与当地社区的合作和参与也是实现遗产旅游可持续性的关键。
当地社区对于遗产旅游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们了解遗产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服务。
简述中国世界遗产发展的基本历程
简述中国世界遗产发展的基本历程中国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有着丰富的人文地理资源和世界级的自然景观。
自1972年国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中国就积极加入并贡献了许多世界遗产。
下面本文将简要概述中国世界遗产发展的基本历程。
一、首批世界遗产(1987年)在1984年10月,中国政府在国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的第11次大会上宣布了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决定,并于1987年成为第一批世界遗产的国家之一。
当时,中国共报送了5个遗产:长城、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和黄山风景区。
这5个遗产将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和自然景观的壮美性结合在一起,反映出中国古代人类和自然环境的统一与和谐。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发展(1987-2003)从1987年到2003年,中国报送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并最终成功地结果了32个世界文化遗产。
它们涵盖了从史前时代到中世纪的诸多文化和知名的古建筑、城市和宗教寺庙等。
三、世界自然遗产的发展(1992-2017)自然景观的保护与利用是人类文明历程中的一大重要课题。
中国也不断努力探索并实践了在自然环境下保护与利用完美结合的方案。
1992年,中国报送了第一个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保护区,被世界自然遗产评审委员会列为世界遗产名录。
在此之后,中国逐渐取得了世界自然遗产的阶段性胜利,先后成功申报40多个世界自然遗产,其中最多的是喀纳斯湖、青海湖和黄河流域。
四、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融合发展(2000-至今)鸟瞰九寨沟中国在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在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中实现多样性与多元化的发展。
从2000年到至今,中国成功地申报了包括景区、街区、古城、园林和文化遗址的13个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例如,位于四川省境内的九寨沟、黄龙风景区便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价值的具体体现:在松嫩平原上,湍急的河流,深山幽谷、雄奇的冰川和温泉,构成了一系列美丽的奇景,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和文化景观。
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
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文化遗产对一个国家的独特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它代表了国家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的结晶。
在如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旅游业作为一个繁荣的行业,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业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和相互促进。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对旅游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同时介绍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业发展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一、文化遗产保护对旅游业发展的积极影响文化遗产作为旅游业的重要资源,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文化遗产丰富了旅游产品。
中国的文化遗产有着丰富多样的形式,包括建筑、艺术、手工艺品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旅游产品的组成部分。
旅游者可以通过亲身参观和体验这些文化遗产,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丰富旅游体验。
其次,文化遗产可以带动旅游业的繁荣。
通过保护和开发文化遗产,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比如中国的故宫、长城等文化遗产景点每年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最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于培养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文化遗产需要专业的人才和技术支持,通过培养专业人才,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将得到提升,从而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二、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业发展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业发展。
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中国出台了《文物保护法》、《旅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业的法律责任,加强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业的监管。
其次,加大投入力度。
中国政府致力于增加对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业发展的投入。
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文物修缮和保护工作;在旅游业发展方面,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产品开发的投资,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非遗旅游情况汇报
非遗旅游情况汇报
首先,非遗旅游在各地的推广和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
许多地方都在积极挖掘和保护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举办非遗节庆、打造非遗体验项目等方式,吸引游客前来参与。
比如,北京的草木皆兵、四川的蜀锦、福建的闽南建筑等非遗项目都成为了当地旅游的亮点,吸引了大批游客。
其次,非遗旅游产品的丰富多样也是非常吸引人的。
除了传统的非遗表演和手工艺品制作外,一些地方还推出了非遗美食、非遗民宿等新颖的产品,让游客在体验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舌尖上的美味和别具一格的住宿体验。
这些丰富多彩的非遗旅游产品,不仅满足了游客对于传统文化的好奇,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另外,非遗旅游的体验性和互动性也备受游客青睐。
相比于传统的观光旅游,非遗旅游更加注重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游客可以亲自动手制作非遗手工艺品,参与非遗技艺的传承,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种亲身参与的体验,让游客对非遗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同,也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了力量。
最后,非遗旅游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也在不断加强。
许多地方都加大了对非遗旅游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向外界传递非遗文化的魅力。
一些非遗旅游目的地还联合当地旅游部门和企业,举办非遗旅游推介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工作,有效地提升了非遗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总的来说,非遗旅游在各地蓬勃发展,成为了传统文化传承和旅游业发展的有力推动力量。
未来,随着非遗旅游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相信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也会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活力。
让我们共同期待非遗旅游的美好未来!。
当前我国世界遗产做法及成效
当前我国世界遗产做法及成效一、引言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代表了人类创造力和智慧的结晶。
我国作为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积极保护和传承世界遗产,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做出了贡献。
本文将介绍我国世界遗产的做法及成效。
二、我国世界遗产的做法1. 建立完善的保护制度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建立了完善的保护制度。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保护责任和义务,加强监管力度,确保世界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2.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我国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对世界遗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例如,开展文化遗产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保护工作的专业水平。
3. 实施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我国根据世界遗产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实施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
例如,对古建筑进行修缮和维护,保持其历史风貌;对自然遗产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维护其自然生态平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和保护,保持其文化特色。
三、我国世界遗产的成效1. 保护了一批珍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实施有效的保护措施,我国成功保护了一批珍贵的文化遗产。
例如,故宫、长城、莫高窟等著名古建筑得到了有效保护,保持了其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黄果树瀑布、九寨沟等自然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维护了其自然生态平衡。
2. 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世界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我国的世界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为世界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资金支持。
3. 提升了国际形象和影响力我国在世界遗产保护方面的努力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赞誉。
我国的世界遗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同时,我国在世界遗产保护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四、结论当前我国在保护和传承世界遗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建立完善的保护制度、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实施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等措施,我国成功保护了一批珍贵的文化遗产,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提升了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认识到。
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独特的宝藏,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轨迹,也是各国历史和文化的瑰宝。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历史文化遗产面临许多挑战,如过度开发和商业化。
因此,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并将其与旅游业相结合是一项具有挑战性但又不可或缺的任务。
首先,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于国家和地区的自我认同和文化传承至关重要。
历史文化遗产背后承载着丰富多样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国家和地区独特的象征。
通过保护这些遗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我们的文化传统,让后代子孙受益。
例如,中国的故宫和长城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对于中国人民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加强对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既可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也能够弘扬中华文化,使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
然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充满了困难和挑战。
一方面,保护工作需要巨大的经费和人力资源投入。
毕竟,保护一个古遗址或者古建筑需要一系列的工作,包括文物修复、历史研究等。
而这些都需要经费来支持,并且需要一批专业的人才来完成。
此外,保护工作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只有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
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也给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例如,过度开发和商业化可能会破坏遗产的原始状态,影响其真实性和独特性。
此外,大量的人流和游客可能会给遗产造成额外的压力,导致堵塞、污染和破坏。
因此,在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遗产时,需要谨慎权衡不同的利益,寻找到一个平衡点。
旅游业可以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经济支持,但是不能以牺牲遗产本身为代价。
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其中。
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要保证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可持续发展可以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加以体现。
景区非遗发展情况汇报
景区非遗发展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各地景区非遗项目的发展呈现出蓬勃的态势,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景区非遗项目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下面我将就景区非遗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景区非遗项目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
各地景区纷纷挖掘和保护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手工艺、民间音乐、民俗表演等,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和传承活动。
这些非遗项目不仅丰富了景区的文化内涵,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文化体验。
其次,景区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创新取得了积极进展。
为了更好地传承非遗项目,各地景区开展了一系列的传统技艺培训班和非遗展示活动,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的参与。
同时,也有不少景区在传统非遗项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推出了一些融合现代元素的非遗产品,使得非遗项目更具时代感和市场竞争力。
再者,景区非遗项目的宣传推广工作不断加强。
各地景区通过举办非遗文化节、举办非遗展览、开展非遗体验活动等方式,将非遗项目推广给更多的游客和观众。
同时,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景区也在加大对非遗项目的宣传力度,提升了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最后,景区非遗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增强。
随着非遗项目的发展,不少景区也将非遗项目与旅游业相结合,推出了一些非遗主题的旅游产品,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同时,非遗项目的传承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带动了一部分非遗传承人和从业者的收入增加,也为当地的文化旅游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综上所述,景区非遗项目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传承人流失、市场竞争压力等。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景区非遗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强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创新工作,推动景区非遗项目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看到更多优秀的景区非遗项目蓬勃发展,为我国的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世界遗产地武夷山旅游发展综述摘要: 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所具有的特殊价值对旅游者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尤其是登录世界遗产名录后,往往成为旅游热点。
但从总体看,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水平还很低,难以充分发挥世界文化遗产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应有的作用。
近年来世界遗产地旅游越来越热,有些遗产地的环境保护工作令人担忧。
有些人甚至认为世界遗产地不应该发展旅游。
从根本上来说世界遗产与旅游开发这两者之间不存在任何严重的对立问题。
本文以武夷山为研究对象,分析世界文化遗产深度开发的路径。
本文在分析中国世界遗产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遗产旅游的研究方向和观点,主要有遗产地旅游者及旅游流研究、遗产地旅游资源研究、遗产地旅游生命周期及演化研究、遗产地旅游容量及生态环境研究、遗产地旅游形象策略研究、遗产地居民旅游感知研究、遗产地资源市场的经营研究、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研究等。
在前文的基础上提出来未来我国遗产地旅游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中国世界遗产地;综述;旅游发展1 引言1972年11月16日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会议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试图通过国际公约 ,来保护这些珍贵的自然及文化遗产。
在《公约》中这样定义世界遗产: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它所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 ,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1】。
从1987 年我国第一批世界遗产诞生到 2010年,中国已有 40 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见表 1。
遗产种类数量具体遗产地世界文化遗产28长城 ,北京故宫 ,北京颐和园 ,北京天坛 ,敦煌莫高窟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孔府、孔庙、孔林 ,武当山古建筑群 ,西藏布达拉宫和大昭寺 ,平遥古城 ,丽江古城 ,苏州古典园林 ,明清皇家陵寝 ,龙门石窟 ,大足石刻 ,都江堰—青城山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山西云冈石窟 ,澳门历史城区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河南安阳殷墟 ,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 ,福建土楼“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庐山风景名胜区安阳殷墟山西五台山世界自然遗产8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黄龙风景名胜区 ,三江并流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江西上饶三清山 ,“中国南方喀期特”地形地貌奇观中国丹霞地貌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 泰山风景名胜区 ,黄山风景名胜区 ,峨眉山———乐山大佛 ,武夷山世界遗产资源 ,为所在地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旅游客源 ,随之而来的就是源源不断的旅游收入。
然而,在遗产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所暴露的法律制度不完备和管理不完善问题日趋突出,缺乏约束的利益驱动、过度的商业化和市场化趋势导致了中国世界遗产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侵掠和破坏,近年来这一趋势非但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反呈进一步扩大之势。
地方政府重申报,轻管理,过度开发利用与被动保护等矛盾和问题愈加显现,保护与管理的任务日益艰巨。
而国内世界遗产地研究显得较为薄弱和滞后【2】。
2 我国世界遗产旅游的主要研究方向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产地旅游者及旅游流研究、遗产地的旅游资源研究、遗产地旅游生命周期及演化研究、遗产地旅游形象策略研究、遗产地居民旅游感知、旅游社区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代表性研究成果有:2.1遗产地旅游者及旅游流研究遗产地旅游者及旅游流研究: 陆林【3,4】以黄山为例,分析了山岳风景区客流特性和山岳旅游地旅游者动机行为。
张捷【5】等以九寨沟等为例探讨了自然观光旅游地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
崔凤军【6】等就泰山旅游需求时空分布规律及旅游者行为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
郭英之【7】从区位条件出发研究了平遥旅游市场的时空分布规律、市场行为特征、旅游需求特征,阐述了平遥旅游业的市场细分目标和市场开发策略。
卢松【8】等初步研究了西递国内游客特征、旅游动机及旅游效果。
卢松【9】等以西递、宏村为例进行古村落旅游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2遗产地的旅游资源研究庞淑英【10】等采用“数据概化”的方法和特尔菲法构造出能充分体现各景观旅游地质资源特征的评价模型。
蒋晓伟【11】对庐山气候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
王心源【12】探讨了黄山花岗岩石质旅游资源的形成过程与保护对策。
李程【13】探析了武当山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
卢松【14】等从区位条件、村落设计、民居建筑、牌坊祠堂、水口园林、乡土文化等角度,分析西递、宏村旅游资源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地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总体定位和开发方向。
赵仁昌【15】等评价了青城山旅游资源美感环境质量。
2.3遗产地旅游生命周期及演化研究陆林【16】通过安徽黄山、九华山实证分析,研究了山岳型旅游地生命周期,认为黄山、九华山已经经历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探索阶段、参与阶段,目前正处发展阶段。
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黄山、九华山向着生命周期成熟阶段演化是可能和必要的。
陆林【17】探讨了徽州古村落的演化过程及其机理。
2.4遗产地旅游容量及生态、环境影响研究陆林【18】实证分析了黄山区域环境效应。
保继刚【19】实证分析了颐和园旅游环境容量。
陶伟【20】对中国“世界遗产”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综合的把握,揭示了遗产地采取可持续旅游发展战略的必然性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分析了发展“遗产旅游”中应正确处理的三大关系,提出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并寻求我国世界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陈来生【21】简述了中国世界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保继刚【22】通过对丽江古城等地商业状况,运用城市地租理论和集体选择理论,对历史城镇的旅游商业化进行动态的分析,结论是在缺乏外来预见性的干预下,旅游商业化出现在历史城镇中不可避免。
崔凤军【23】等采取静态的模型研究方法,对泰山主景区的旅游环境承载力作出了系统测算,揭示了其时空分异规律,剖析了旅游环境承载力资源的利用强度,提出了旅游调控策略。
蒋文举【24】等分析了旅游对峨眉山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对策。
章锦河【25】等建立了黄山旅游生态足迹模型。
全华【26】等探讨了张家界水环境演变与旅游发展的关系。
林盛【27】探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的关系。
2.5遗产地旅游形象策略研究章锦河【28】等分析了安徽黟县宏村古村落的地理文脉、村落特性、聚落景观、市场感应等,提出了宏村古村落旅游形象定位理念,并就主题口号、视觉形象、行为形象进行。
邓明艳【29】和崔凤军【30】等分别探讨了峨眉山和平遥古城旅游形象。
2.6遗产地居民旅游感知、旅游社区研究章锦河【31】通过对黟县西递古村落旅游地的实地问卷、访谈调查以及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理统计,从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等角度分析了古村落旅游地居民的旅游感知及其差异,并探讨有关居民旅游感知的影响因素。
李玉轩【32】等建构了平遥旅游社区理念。
2.7遗产资源的市场经营形式针对传统的政府既管理又经营的模式,在实践领域出现了转让经营权,景区经营公司上市等作法,王兴斌在理论界也提出了“四权分离”说、杨振之,马治鸾,陈谨提出“三权分离”说,“两权分离”说,以及由此延伸引发的“上市经营”说,此外还有“特许经营”说、“产权分割”论。
但无论是哪一种说法,问题的核心就是管理权与经营权能否分离,产权与使用权能否分割。
关于管理权与经营权能否分离的争论,支持方认为从政企分开的发展趋势来看,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是必然的,但由于遗产资源的特殊性,经营企业必须持有特殊资质,现在有一些景区经营权与管理权不能分离是由于管理问题或者实际的操作问题,张凌云进一步认为,风景区行政事业管理的弊端很大,必须采取市场化运作,而组织旅游上市公司则是一种比较规范的市场运作模式。
反对方认为,国家风景名胜区是一种特殊的公共资源,它具有全球或全国唯一性及不可重现造性,要避免产生类似“搭便车”的问题,由政府管理国家风景名胜区资源只能是唯一选择,并且,政府对国家风景名胜区资源只能是根据社会福利原则来实行使用分配,这是政府的责任,遗产资源的特殊性决定了经营权与所有权是天然一体的,“管理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必然导致遗产区管理转入以营利为首要目的商业性旅游经营轨道。
其经营举措往往是与遗产保护背道而驰的。
”在能否上市的争论中,问题的症结集中在门票专营权是不是资源所有权的象征,门票经营转移是不是资源所有权的转移。
2.8遗产保护利用及可持续发展研究王林【33】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体系、行政管理体系、保护资金保障制度三方面,比较了中国、英国、法国和日本的异同,提出了我国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需要从制度上解决的一些问题。
吴必虎【34】等针对目前我国世界遗产地在保护和旅游开发中的矛盾,从人口压力、遗产地的空间结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压力、潜在市场需求以及世界遗产地保护的资金需求角度,运用空间结构、计量地理学理论以及地理信息系统、问卷调查等技术手段,证实中国世界遗产地面临着旅游开发的巨大需求,进而论证了在我国对世界遗产地加强保护的必要性。
陈耀华【35】等认为人们必须站在保存人类文明、对历史负责的高度上,认清遗产本质,合理遗产地产业布局,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并由国家成立专门的世界遗产管理机构,制订相应法律,完善管理体制,才能正确处理目前存在的保护和利用的矛盾并使中国的世界遗产得以永续利用。
张琼霓【36】探讨了我国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与保护。
邓明艳【37】提出建立一套针对不同旅游利益主体,具有科学开发管理、传播和保护遗产文化、有效监督等功能的世界遗产教育体系,保护世界遗产。
杨丽霞【38】等综述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
童登金【39】认为由于遗产开发利用中的粗放型模式,造成遗产资源浪费、退化以及环境污染、生态系统失调等现象已相当严重,加大保护管理工作已迫在眉睫。
目前急需解决的是遗产地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问题。
遗产保护,法制先行。
张成渝【40】等分析了世纪之交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阮仪三【41】]分析了世界及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
王景慧【42】论述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层次。
郑孝燮【43】就加强我国的世界遗产保护与防止“濒危”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范凌云【44】等指出旅游业的发展在弘扬世界遗产价值、为遗产地保护筹集资金的同时也给其保护工作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存在遗产地过度人工化、城市化和商业化倾向,以及居民背离原有生活方式的问题。
建议减轻世界遗产地旅游压力;加强国家对世界遗产的直接管理;加快有关法律制定进程;做好世界遗产地的规划工作;加强公众保护意识。
阮仪三【45】指出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是政府的行为,保护遗产有原真性、可读性和可持续性的要求,批评了把申报世界遗产当作是获得政绩和取得功利的态度和作法。
谢凝高【46】通过观察体验和对比国外国家公园的法规,深感索道对遗产的严重危害主要有:破坏地形、破坏植被与生态、破坏景观的自然美、加剧人流在山顶集中、误导游人贬低名山、不符合旅游的基本要求、与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