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简介
《朝花夕拾》简介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
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
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
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
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
于一九二八年九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
一九二九年二月再版。
一九三二年九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
书的封面为陶元庆所绘。
《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
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国初期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及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
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其中不少作品被纳入初中课本《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等,可见它教育事业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
朝花夕拾内容简介
朝花夕拾内容简介《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
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
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亦舒也有同名小说《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同时也是一部港产电影的名称。
《朝花夕拾》作于一九二六年,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
一九二七年,鲁迅在广州重新编订,添写《小引》《后记》,并改名为《朝花夕拾》,是了解与研究鲁迅早期生活、思想和当时社会风貌的重要艺术文献。
十篇中《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七篇,为回忆童年生活,让读者看到鲁迅先生故乡的民俗风情,也见到当时人心世道。
《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乃人生怀念文字。
藤野是一位正直、热诚的日本学者,范爱农是一个在黑暗中,抑郁、愤懑的爱国青年,《琐记》记的则是,作者自己为寻“另一类的人们”所经历的艰难和热望。
《朝花夕拾》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既描写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师友诚挚的怀念,真实的书写了戊戌政变和辛亥革命前后作者所经历的生活种种——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中国到日本,每一篇都生动的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一角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作品在夹叙夹议中,表现出对反动、守旧势力的打击和嘲讽。
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
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
于1928年9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
1929年2月再版。
1932年9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
朝花夕拾的十篇主要内容的概括
朝花夕拾的十篇主要内容的概括摘要:1.朝花夕拾的简介2.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概括3.朝花夕拾各篇的主要内容4.朝花夕拾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正文:【朝花夕拾的简介】《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了他在1926 年间所写的十篇散文。
这部作品以回忆录的形式,描绘了鲁迅先生童年时期和青年时期的生活,以及他在人生道路上的探索和思考。
它不仅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也是一部具有历史价值和思想价值的著作。
【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概括】《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童年生活的回忆、人生道路的探索、对社会的批判和对自我的反思。
鲁迅先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生动地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朝花夕拾各篇的主要内容】1.《狗·猫·鼠》:通过对猫和鼠的描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丑恶。
2.《阿长与山海经》:通过回忆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的交往,表达了对善良、真诚的普通人的敬意。
3.《二十四孝图》:通过对“孝”的批判,揭示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残酷。
4.《五猖会》:通过描述迎神赛会的场景,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迷信和愚昧。
5.《无常》:通过描绘无常的形象,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和对光明的渴望。
6.《父亲的病》:通过回忆父亲生病的经历,揭示了当时医疗的落后和社会的黑暗。
7.《琐记》:通过回忆生活中的琐事,表达了对社会的批判和对自我的反思。
8.《藤野先生》:通过回忆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敬意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9.《范爱农》:通过回忆与范爱农的交往,表达了对真诚、正直的知识分子的敬意。
10.《后记》:对《朝花夕拾》的创作进行总结,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朝花夕拾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朝花夕拾》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真实,鲁迅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真实地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二是深刻,鲁迅先生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反思,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丑恶;三是独特,鲁迅先生的语言独特,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风格。
朝花夕拾好句并赏析
朝花夕拾好句并赏析摘要:一、朝花夕拾简介二、朝花夕拾中的好句1.鲁迅式幽默2.深刻的人生哲理3.形象生动的描绘三、好句赏析1.鲁迅式幽默1.《阿Q 正传》2.《故事新编》2.深刻的人生哲理1.《药》2.《无常》3.形象生动的描绘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藤野先生》四、总结正文:《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了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许多佳作。
这些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高度的艺术价值,堪称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一、朝花夕拾简介《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创作于1926 年的一部散文集,共收录了15 篇散文。
这些作品以鲁迅的亲身经历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幽默的笔触,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和人物群像。
作品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又有对个人经历的深情回忆,充分体现了鲁迅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朝花夕拾中的好句1.鲁迅式幽默在《阿Q 正传》中,鲁迅通过阿Q 的自嘲和自我安慰,展示了他的幽默才华:“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这种幽默中蕴含着讽刺和批判,令人深思。
在《故事新编》中,鲁迅以幽默的笔调讲述了古代神话传说,如“羿射九日”的故事。
他写道:“他看准了,一箭射去,就把十个太阳射了下来,只留下一个。
”这种幽默的叙述方式,使读者在轻松的氛围中领略古代神话的魅力。
2.深刻的人生哲理在《药》中,鲁迅通过描绘主人公康大叔买人血馒头治病的情景,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愚昧和残忍:“这是人血馒头,吃了可以治病的。
”这句话既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迷信观念,也暗示了人性的扭曲。
在《无常》中,鲁迅通过描绘无常对待生死的冷漠态度,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奈:“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这句话深刻地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奈。
3.形象生动的描绘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生动地描绘了童年时代的生活场景,如“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百草园里,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
”在《藤野先生》中,鲁迅通过描绘藤野先生的外貌和性格特点,塑造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人物形象:“他的身材并不高大,但目光炯炯,声音洪亮。
《朝花夕拾》简介
名著复习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朝花夕拾》是鲁迅后来修改的名字,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
“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
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内容简介《朝花夕拾》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12部分组成。
《朝花夕拾》一书使得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分享鲁迅的“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1、《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时而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2、《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先生小时候的保姆。
本文记述文中“我”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害死了自己的隐鼠,充满了憎恨和厌恶;而对于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却又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劳动妇女真诚的怀念。
3、《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
朝花夕拾好句摘抄赏析
朝花夕拾好句摘抄赏析
摘要:
一、朝花夕拾简介
二、好句摘抄与赏析
1.名句解析
2.艺术特点
3.文学价值
三、阅读建议与启示
正文:
一、朝花夕拾简介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收录了他在1926年创作的15篇散文。
这部作品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鲁迅先生童年时代的生活点滴,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往事的回忆与怀念。
二、好句摘抄与赏析
1.名句解析:
(1)捉虫:
“我将虫子捉来,放在蚊帐里,撒上一些盐,虫子便发出吱吱的叫声,像是在哭。
”
这句话通过对比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虫子被捉后的痛苦状,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关爱。
(2)闲暇时光:
“我和弟弟用筛子捉蜻蜓,用线穿起草梗来。
”
这句话简洁明了,展现了童年时光的悠闲与快乐,寓意着生活中的点滴乐趣。
2.艺术特点:
(1)真实生动:
《朝花夕拾》中的描绘都是作者童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具有强烈的现实感。
(2)寓意深刻:
在琐碎的生活细节中,鲁迅先生巧妙地寓言人生哲理,引人深思。
3.文学价值:
《朝花夕拾》作为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它不仅展示了鲁迅先生童年时期的生活,还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部作品成为现代散文的典范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阅读建议与启示
1.阅读建议:
阅读《朝花夕拾》时,要关注作品中的细节描绘,体会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同时思考作品背后的寓意。
2.启示:
从作品中,我们可以学到珍惜童年时光、关爱生命、关注社会现实等人生哲理。
朝花夕拾所有好句和页数
朝花夕拾所有好句和页数摘要:一、朝花夕拾简介1.作品背景2.作者简介3.作品主题二、朝花夕拾好句摘选1.关于童年的回忆2.关于人生哲理的感悟3.关于人与自然的描绘三、朝花夕拾页数统计1.朝花夕拾总页数2.各篇目页数分布正文:【朝花夕拾简介】《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了鲁迅在1926 年创作的15 篇散文。
这部作品以回忆录的形式,描绘了鲁迅童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通过生动的细节和情感真挚的文字,抒发了对童年的回忆、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自然的赞美。
这些散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成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之作。
一、朝花夕拾简介1.作品背景:《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 年,是鲁迅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了鲁迅在同一时期创作的15 篇散文。
2.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3.作品主题:《朝花夕拾》主要描绘了鲁迅童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通过生动的细节和情感真挚的文字,抒发了对童年的回忆、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自然的赞美。
二、朝花夕拾好句摘选1.关于童年的回忆:“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子,相传叫百草园。
那时我家里有一个女工,叫长妈妈,她常常告诉我一些故事,有时也带我到那园子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关于人生哲理的感悟:“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乡》3.关于人与自然的描绘:“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雪》三、朝花夕拾页数统计1.朝花夕拾总页数:根据不同版本和印刷方式,《朝花夕拾》的总页数略有差异,一般在200 页左右。
朝花夕拾》简介+练习题
《朝花夕拾》简介《朝花夕拾》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散文集,是一本必读的文集,虽然《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于少年儿童的事,读起来兴趣盎然,这本书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中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
《朝花夕拾》共收入十篇作品。
包括表现了鲁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实质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一、填空题1、《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集。
全书十篇文章,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
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
2、《朝花夕拾》原名(),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3、鲁迅,原名(),字(),()人,是中国现代伟大的()家、()家和()家。
4、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
5、《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让我感到痛苦。
6、“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
7、《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8、鲁迅在()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9、在《琐记》一文中鲁迅先生曾描述了()的区别。
10、鲁迅小时候最喜欢在()玩耍。
11、《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这一重要的人生转折。
《朝花夕拾》简介
《朝花夕拾》简介鲁迅《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
“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这个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
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人物介绍《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六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农)、父亲和邻居(衍太太)、作者儿时的私塾老师(寿镜吾)。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
从长妈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质朴善良、愚昧麻木、勤劳、粗俗无知)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所以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没有民族歧视,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不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治学严谨、平等待人、和蔼可亲)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
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正直、倔强)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
主要内容朝花夕拾50字
主要内容朝花夕拾50字
摘要:
1.朝花夕拾的简介
2.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
3.朝花夕拾的文学价值
正文:
朝花夕拾是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所著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了鲁迅先生多篇富有哲理和思考的散文。
这部作品通过回忆童年生活,反映了鲁迅先生从幼年到成年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和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包括:童年趣事、人生感悟、社会批判和文化思考等。
其中,童年趣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Q 正传》等,以幽默、生动的笔调描绘了童年生活的点滴;人生感悟如《藤野先生》、《范爱农》等,通过讲述人物故事,抒发了鲁迅先生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社会批判如《药》、《白光》等,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文化思考如《文学革命》、《中国小说史略》等,阐述了鲁迅先生对文化的理解和对文学的探索。
朝花夕拾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鲁迅先生的个人经历和心路历程,更反映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现实。
《朝花夕拾》简介
《朝花夕拾》简介鲁迅《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
“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这个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
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人物介绍《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六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农)、父亲和邻居(衍太太)、作者儿时的私塾老师(寿镜吾)。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
从长妈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质朴善良、愚昧麻木、勤劳、粗俗无知)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所以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没有民族歧视,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不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治学严谨、平等待人、和蔼可亲)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
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正直、倔强)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
朝花夕拾简介
朝花夕拾简介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
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
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于一九二八年九月由北京未名社初版,列为作者所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
书的封面为陶元庆所绘。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
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经典作品。
关于翻译本书,鲁迅在一九三四年四月十一日致增田涉信中说:“《朝花夕拾》如有出版处所,译出来也好,但其中有关中国风俗和琐事太多,不多加注释恐不易看懂,注释一多,读起来又乏味了。
”本书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范爱农》等篇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中具体写了四件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1.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2.为“我”改正解剖图;3、关心解剖实验;4.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这件事表现了他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
除用具体事例来表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外,作者还用白描手法来勾画人物的特征。
如写藤野先生,写他的“黑瘦”“八字须”“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衣着“模胡”,冬天穿旧外套,活画出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又如写“清国留学生”,抓住了盘辫子这个细节,很能反映他们的精神特征。
在清末,不少仁人志士剪辫子,表示与清王朝决裂,而这些留洋学生既要学时髦,又要表示忠于腐朽的清王朝,只好盘起辫子。
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揶揄的口吻,对他们进行似褒实贬的讽刺,揭示了这些留学生庸俗腐朽的思想本质,也浸透着作者对他们的厌恶之如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写赴仙台途中深刻的印象,写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写告别藤野先生、弃医从文等,字里行间都充溢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
朝花夕拾简介和主题
朝花夕拾简介和主题《朝花夕拾》简介和主题《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著名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
这部作品集结了鲁迅先生在1926年创作的十篇回忆性散文。
这些文章通过追忆童年时光、描绘人物形象、抒发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和反映社会现实等方式,展现了鲁迅先生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
1. 追忆童年时光《朝花夕拾》中的多篇文章以童年时期的经历为背景,描写了鲁迅先生对那时生活的怀念和对童年时光的留恋。
这些文章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再现了鲁迅先生童年时期的生活环境和他对家乡、亲人和朋友的深厚感情。
2. 批判封建礼教作为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当时社会的一些封建礼教观念。
鲁迅先生在多篇文章中批判了这些封建礼教对人们生活的束缚和影响,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
这些批判不仅反映了鲁迅先生对当时社会的深刻认识,也体现了他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
3. 描绘人物形象《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既有鲁迅先生的家人、师长和朋友,也有一些普通百姓和落魄文人。
鲁迅先生通过刻画这些人物形象,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这些人物形象的描绘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4. 抒发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不仅回忆了过去的生活,也在多篇文章中抒发了自己对逝去岁月的感慨。
这些感慨涉及到了时光飞逝、人生短暂和命运无常等方面,表达了鲁迅先生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时光的珍惜。
这些感慨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也为我们思考生命的意义提供了启示。
5. 反映社会现实作为一位具有深刻社会洞察力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也通过描写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
这些文章涉及到了诸如封建迷信、贫困和教育等问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公和不合理现象。
这些反映不仅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也为我们认识那个时代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总之,《朝花夕拾》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较高文学价值的散文集。
朝花夕拾的介绍
朝花夕拾的介绍
《朝花夕拾》简介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创作背景
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
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
作者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
《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虽然都是在追忆往事,但也是“借题发挥”,影射、讥讽当时的社会现实。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一,内容简介《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
原名《旧事重提》。
“朝”表示早晨,这里指早年时候,“夕”表示傍晚,这里指晚年时期。
书名的意思是早晨盛开的鲜花,傍晚的时候摘掉或捡起,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晚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组成。
——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时而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先生小时候的保姆。
本文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害死了自己的隐鼠,充满了憎恨和厌恶;而对于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却又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劳动妇女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
作品也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
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关于朝花夕拾的简介
关于朝花夕拾的简介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了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26篇散文作品。
这部作品于1928年出版,是鲁迅先生晚年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朝花夕拾》一书以鲁迅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观察力,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悲哀。
本文将从书名、内容、主题和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
我们来解读一下《朝花夕拾》这个书名。
朝花夕拾是取自李商隐的《无题》诗:“朝花夕拾,亦无家,亦无室。
”这句诗意味着作者对生活的短暂和无常的思考。
他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而揭示出人类生活的真相。
《朝花夕拾》一书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了鲁迅先生早期和晚期的作品。
其中,早期的作品主要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如《药》、《残雪》等;而晚期的作品则更多地关注了民众的苦难和社会的腐败,如《孔乙己》、《阿Q正传》等。
这些作品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入观察和揭示,呈现出一个真实而残酷的社会画面。
《朝花夕拾》一书的主题主要包括对封建旧制度的批判、对民众苦难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思考。
鲁迅先生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剖析,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批判了旧制度对普通民众的压迫和剥削。
同时,他也关注和揭示了民众的苦难和无奈,表达了对普通人的同情和关怀。
此外,他还对人性进行了深入思考,探讨了人性的善恶和复杂性。
《朝花夕拾》一书的影响深远。
该书出版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当时的文化界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鲁迅先生独特的写作风格和犀利的观察力,使他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更在思想上对后来的作家和知识分子产生了深远影响。
《朝花夕拾》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的作品。
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观察力,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弊端和人性的悲哀。
通过对封建旧制度的批判、对民众苦难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思考,鲁迅先生呈现了一个真实而残酷的社会画面。
这部作品的影响深远,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里程碑。
朝花夕拾简介资料
朝花夕拾简介资料本文是关于朝花夕拾简介资料,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朝花夕拾》简介《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0xx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1920xx年由北京未名社初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
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朝花夕拾》内容简介主要内容《朝花夕拾》里作者鲁迅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分篇简介⑴《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⑵《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⑶《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
⑷《五猖会》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⑸《无常》通过描写无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
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
朝花夕拾重要知识点
朝花夕拾重要知识点目录1.朝花夕拾简介2.鲁迅的代表作3.鲁迅的思想和影响4.鲁迅对中国文学的贡献5.鲁迅的艺术风格和写作特点6.鲁迅与其他作家的关系7.结语1. 朝花夕拾简介《朝花夕拾》是中国现代作家鲁迅创作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了他在1918年至1927年间所写的一些回忆性散文。
这部作品以其真实、深刻、批判性的描写而成为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2. 鲁迅的代表作除了《朝花夕拾》,鲁迅还有许多其他重要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等。
这些作品以其深刻剖析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而闻名,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3. 鲁迅的思想和影响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以其独特的思想和观点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强调人的主体性,批判封建社会的腐败和愚昧,呼吁人们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关注社会问题和民众利益。
4. 鲁迅对中国文学的贡献鲁迅对中国文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突破传统文学形式:鲁迅摒弃了传统文言文的形式,开始使用白话文进行创作,使得作品更加贴近普通读者,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
•塑造现实主义形象:鲁迅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描写,使作品具有真实感和可信度。
他深入剖析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展现了一个真实而残酷的世界。
•表达批判精神:鲁迅通过作品批判封建社会的腐败和愚昧,呼吁人们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关注社会问题和民众利益。
他以其锐利而直接的语言揭示了社会中的不公和不平等。
•倡导民主与科学:鲁迅主张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专制统治。
他通过作品传达了人类普遍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引导人们思考社会进步的方向。
5. 鲁迅的艺术风格和写作特点鲁迅的艺术风格和写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简洁明了:鲁迅的语言简练,表达清晰,没有任何多余的修饰。
他以简单但富有力量的文字打动读者,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批判性思维:鲁迅善于剖析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通过批判性思维展现了一个真实而残酷的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花夕拾》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散文集,是一本必读的文集。
虽然《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读起来兴趣盎然,这本书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中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
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12部分组成。
《朝花夕拾》一书使得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分享鲁迅的“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二十四孝图》——批评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狗·猫·鼠》——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来比喻所谓的“正人君子”并阐述作者仇猫的原因。
《五猖会》——对旧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的抨击。
《无常》——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讽刺了当时自称“正人君子”的军阀统治文人。
《阿长与〈山海经〉》——本文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八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普通保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祝愿之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和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记叙,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和社会对孩子们的束缚。
《父亲的病》——揭露庸医害人和对封建孝道的不认同。
《琐记》——介绍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的一段故事。
《藤野先生》——本文回忆藤野先生对自己亲切关怀和严格教诲,赞扬了他的政治热忱,严谨治学和博大胸怀,抒发了感激和怀恋之情,并追述自己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过程,表现了思恋老师的教导,认真做人的决心。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倍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鲁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艺术特色1、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
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2、在对往事深情地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3、常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
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4、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又称“双关”。
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
如在《父亲的病》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又例如在《藤野先生》中,作者用了“标致”来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用“精通时事”来讽刺清国留学生所“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些无聊的事;用“爱国青年”来反讽当时日本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狭隘的青年;用“何尝”来加强反语的语气从而加强肯定等等。
5、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
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6、议论抒情描写相结合,人物描写神情毕肖。
7、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
风俗人情描写绚丽多姿。
作品主题《朝花夕拾》的10篇作品,以优美的文字、热烈而又深沉的感情回忆了作者从儿时到青年,辛亥革命时期的生活片段,侧面揭露了当时中国的社会景象。
作者在回忆保姆、父亲、老师和朋友逝去的同时,也对丑恶的社会现象进行辛辣的讽刺,爱憎分明,作品中流露着一位人间至爱者对于人生存的基本问题——爱与死的童年体验的回忆和成年以后的深沉思考。
①《朝花夕拾》一录作为“鲁迅回忆的记事”,大多侧面地反映了鲁迅少年时期的生活。
②作者敏锐地将目光投向各个社会层面,评说世态,剖析习俗,叙写感触,抒发心声。
③显现在“朝花夕拾”系列散文里的远非个人生命的写照,而更像是一幅具有特定时代氛围的长卷。
文体分析《朝花夕拾》通常被称之为“回忆散文”,本为散文文体,而又特别标示“回忆”二字,可能是因为鲁迅说过,《朝花夕拾》中的十篇散文“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写的是记忆中的往事。
鲁迅在创作《朝花夕拾》时,在文体样式的选择上,或许是不经意的,但却是必然的,他所选择的是表现自己独特人格精神气质的文体。
《朝花夕拾》不是经验性的记事,也不是纯想象性的描写,重在写感触,有了感触其中的两篇确实是事实上的杂感体,即《狗·猫·鼠》与《二十四孝图》。
二是散文与杂感结合的文体。
这种结合可能并不是文体创造的自觉,而是写作时作者的感触由内向外的自然延伸,以内在的情感体验为驱力,转向外在的文明批评。
由于鲁迅行文每不忘社会,且很少沉入属于个人的内心世界,因而《朝花夕拾》随处可见感触内外交迭的描述与评论,其文体基本上是散文与杂感的结合,最典型的是《五猖会》、《无常》、《父亲的病》、《琐记》。
三是纯散文。
鲁迅在忆述昔日的生活经历时,较多地沉入个人的情感世界,而又较少出之以杂感式的议论,这就成为纯散文。
当然所谓“纯”是相对而言的,对鲁迅来说,完全沉入个人情感世界是罕见的,像冰心《往事》那样纯粹表现个人的内心世界的文体是找不到的。
因此《朝花夕拾》从总体而言,属于朱自清所说的那种“散文学”文体。
但鲁迅也有沉入属于自己的情感世界的时候,于是产生了杂感因素很少的纯散文文体,典型的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
人物形象《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六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农)、父亲的邻居(衍太太)、作者儿时的私塾老师(寿镜吾)。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
从长妈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质朴善良、勤劳)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所以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没有民族歧视,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不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治学严谨、平等待人、和蔼可亲)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
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次方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正直、倔强)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
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在父亲去世之际,听从衍太太的指示,一直在床边大喊大叫)。
由此我们可以感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爸爸是无情的,他没有关注到孩子在一步一步的努力,却一味地敷衍孩子,令孩子自尊心受损,便会度日如年。
(严厉、慈爱)衍太太——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
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
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因为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
(自私、阴险)寿镜吾——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是鲁迅先生颇为敬畏之人。
其他人物《父亲的病》中两个庸医"他“和陈莲河(何廉臣):自高身价,毫无真才实学,医蛊不分,草菅人命。
母亲:朴实,慈爱,爱护孩子,端庄,知书达理。
无常:爽直,公正,善良,颇具人情味。
《阿长与〈山海经〉》中的远房叔祖:爱花的读书人,藏书,字画,花草众多;喜欢舞文弄墨,寂寞,悠闲而疏懒,喜爱并尊重小孩子;胖而和蔼。
《藤野先生》中的“正人君子”之流:虚伪,追名逐利,迂腐。
主要内容《五猖会》是朝花夕拾中的第四篇,主要记叙“我”对儿时急切盼望观看迎赛神节的急切心情及父亲逼“我”背诵诗经时“我”的痛苦感受。
《五猖会》记叙了迎神赛会的习俗,揭露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摧残。
《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狗·猫·鼠》通过三种动物之间详尽的论述来表明了当时中国的景况,也正因为那时,发现了鲁迅的隐鼠并不是因长妈妈故意杀死的,也为后〈阿长与山海经〉作了铺垫。
《朝花夕拾》中的第一篇文章《狗·猫·鼠》,核心内容表现了鲁迅对猫的厌恶和仇视,媚态的猫实际上是以物喻人,不仅指现代评论派的资产阶级文人,也勾勒了一切反动黑暗势力的共同特征。
《二十四孝图》通过鲁迅的青年时代对于《二十四孝图》的理解,也同时通过此来批斗了当时中国社会思想的封建,主要内容就是鲁迅对于《二十四孝图》的认识,《二十四孝图》是《朝花夕拾》里的一篇重要作品,表现了鲁迅对白话文的坚决捍卫和对封建孝道的猛烈抨击。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阿长与〈山海经〉》就是集中写她的一篇,这是一个善良朴实而又迷信、爱唠叨、“满脑子是麻烦的礼节”的女性。
但她竟办成了别人办不成的事情,那就是给童年鲁迅买来了他梦寐以求的书——《山海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生动描写了塾师寿镜吾的形象,他是鲁迅的第一个启蒙老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琐记》介绍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的一段故事。
《琐记》记叙作者家道衰落后,饱受世人的冷眼而终于走上了与封建主义决绝的道路。
《琐记》忆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
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改名为雷电学校)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