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全国各地语文试题分类解析--实用社科类阅读2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论述类(科技类)文本阅读(2)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论述类(科技类)文本阅读(全国新课标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解析:论述类(科技类)阅读题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论述类(科技类)文本阅读(全国新课标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全国卷一)(答案含解析版)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一、现代文阅读(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2011年高考各地试题社科类文本阅读题及答案解析
2011年高考各地试题社科类文本阅读题及答案解析(全国新课标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资料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宗和“替献曲”或“睃贼”、“曚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泰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贼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贼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贼诗言志”。
这种“贼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贼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成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寰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贼《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卷二)全国2语文参考答案:1-5:DABDA6-10:CBCDB11(1)熊鼎到任,上奏罢免不称职的官员数十人,各部贪官污吏得以肃清。
(2)皇帝派遣使者慰问,送貂皮衣服帽子,又派遣中使赵成召回熊鼎12(1)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13(1)失道者寡助亲戚畔之天下顺之。
(2)谁家新燕啄春泥。
浅草才能没马蹄(3)三十而立,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4)干戈寥落四周星身世浮沉雨打萍14.(1)指黑妮她是一个湘西苗家女子,用手中的针绣着具有民族风情的苗绣,并教苗族妇女们制出优美胡刺绣艺术;(2)指黑妮在“负责任的族游”中,她在帮扶着与被帮扶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3)此句用比喻的手法,交代黑妮的身份以及其爱心;16.(1)指黑妮所从事的工作就像“针挑土”一样,虽然工作细微,但意义却伟大;(2)指黑妮身份低微平凡,却做着平凡中页不平凡的工作;(3)人们从中感悟到不管任何事都要从小处着手,就像针挑土一样,才能成就伟大的人生!17题:从不理解为何她通过温和的话塑造她们美和丑的观念,到最后理解“针挑土的概念,文中针挑土起到贯穿全文的作用。
并起到了点题的目的。
”18:逢、一定、其中、甚至、就。
19(1)总结是为今后的工作而形成的书面材料;(2)它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告一段落后总结的。
(3)目的是进行回顾,检查,分析,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道理,并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全国2语文参考答案:1-5:DABDA6-10:CBCDB11(1)熊鼎到任,上奏罢免不称职的官员数十人,各部贪官污吏得以肃清。
(2)皇帝派遣使者慰问,送貂皮衣服帽子,又派遣中使赵成召回熊鼎12(1)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
“我丈母娘就是AB型的。” 这时彭先生忽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钱太太听了竟“咯”的一声笑 了:“还管他丈母娘的血型呢!” 张医师紧接着说:“提到彭先生的丈母娘,你们别笑,还有段恋爱 悲喜剧呢!倒是可以请彭先生讲给你们听。” “谈起来,是五年前的事了,”彭先生躺在藤椅上,仰着头,喷着 烟,从烟雾朦胧中看看天幕微笑着,他倒真是在做甜蜜的回忆呢!“那 时秀鸾在秘书室做打字员,天天夹着一包公事从我办公桌的窗前经 过。” “你就拿眼盯着看!”有人插嘴。 “不错,这位太太说得一点儿也不错,我盯着她那会说话的眼睛, 淘气的鼻子,甜蜜的小嘴儿……” “结果认识了没有?”有人发愚问。 “当然我们有机会认识啦!日子一久我们就坠入情网了,互订终 身,热带的小姐,实在另有她们可爱之处。” “台湾小姐?”到这时大家才知道是位台湾小姐。 “我知道,一定是聘金的问题。” 彭先生悠然地吸着烟摇摇头,“是我那位老丈人的问题!” “我那老丈人真是铁打的心肠,任凭秀鸾怎么哀求,他就是不许他 的女儿嫁给我。” “他认准了‘外省郎’没好的,秀鸾跟她爸爸说,如果不答应,她宁可 去死。老头子也说,你要嫁给那小子,我只当你死了。结果秀鸾还是投 进了我的怀抱。” “但是关于你丈母娘的AB型呢?”这时钱太太又想起了这件事。 大家笑起来了,彭先生接着讲: “我是很乐观的,我总以为我们结婚以后,一定会把我们翁婿之间 的关系慢慢调整过来。可是一年下来,我的希望就始终没实现,有时看 秀鸾挺着大肚子进去,就让我风里雨里地站在门口!我真想冲进去,可
[高考真题]2011年高考全国卷2语文试题解析
2011年高考全国卷2语文试题详细解答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 答案:D(A项一丘之貉(hé)B项凹陷(āo)C项咀嚼(jǔ)饕餮(tiè))2. 答案:A(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挡.繁文缛节:过分繁琐的礼节或仪式,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于的事项.这里对象使用错误.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敢去.这是贬义词,这里情感色彩不对.不绝如缕:声音或气息微弱,时断时续;也形容局面危急.这里与上文“热闹非凡”的情境不协调)3、答案:B(A项并列短语使用不当,C项“是指”与宾语搭配不当,D 项句式杂糅)4、答案:C(题目“流逝”后面应有句号.文段首句强调今天短暂,末句总结今天对于昨天和明天的意义,而选文内容正围绕今天和昨天、明天的关系来写.因此第一空只能选⑥而不能选⑤,而⑥与④有关键词“接力”衔接,并自成一句,符合文段标点符号.③②是推论今天对昨天的意义,①⑤是讲今天和明天的关系,最后一句正好是对这四句的总结,因此选C)二、(9分,每小题3分)5.答案:B(“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没有因果关系)6.答案:A(文中相关内容是“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非常完美不等于十分漂亮,而是与具体物象几乎完全吻合)7.答案:C(显然不能反过来推断“杜甫是‘妙’王维是‘工’,因为按西方艺术家的观点,王维的诗并不“逼真”.)三、(9分,每小题3分)8.答案:C(延:延请)9.答案:D(①孝顺②直谏)10.答案:C(赃:受贿.迁走的是凶恶残暴、称霸一方的“方氏”)第Ⅱ卷四、11.答案:(1)熊鼎到任,奏请罢免不称职的官员数十人,各个部们安定清平.(译出大意2分,“奏罢”、“有司”、“列部”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皇帝派遣使者慰劳,赐给貂皮衣服和帽子,又派中使赵成宣召熊鼎(译出大意3分,“裘帽”、“复遣”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解析:第一句中实词“罢、有司、列”需要把握,第二句两个“使”和两个“遣”需分辨异同.此题未涉及虚词和句式,文言考查仅限于实词,实在是遗憾.12. 答案:(1) 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上阕写的情景是在日间“渐向溟”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答出以时间为线索1分,能简要说明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题干已经提示从两阙的首句看,而上阕的“渐向暝”和下阙的“更深人去”就容易看出时间线索.(2)作者在词中表达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侯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答出心情2分,能简析表现的,给3分,意思对即可)解析:从上阕的“凄冷”、“无雁影”能看到诗人思念亲人却无音信的凄凉心情,下阕“寂静”、“孤灯”、“酒醒”、“夜永”看到诗人长夜无眠的孤寂心情.13.答案:(1)失道者寡助亲戚畔之天下顺之.谁家新燕啄春泥. 浅草才能没马蹄(2)三十而立,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干戈寥落四周星身世浮沉雨打萍(每空给一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五、(22分)14.参考答案:用意(2分)①总括上下文内容.②突出这句话在文中的重要性.(每答对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理解(4分):①黑妮组织的“湘援游”,在外来游客和湘西苗族之间穿针引线,促使苗族妇女更好地传承优美的苗绣艺术.②黑妮以“负责任的旅游”概念推动“湘援游”,聚集当地志愿者,为湘西生态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作贡献.(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一句话在文中单独成段的用意,明显是强调突出,同时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这句话按扣“针挑土”,突出黑妮工作的内容和意义,也为下文写工作的细致和艰难作伏笔.15.参考答案:(1)一语双关,既以拟人手法交代回程时天色已晚,又点出当天行程紧张,工作辛劳.(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太阳有倦容明显是拟人,表面上写天色渐晚,实际上写太阳都疲倦了,人的工作更加辛苦,也反衬了黑妮等志愿者不知疲倦的奉献精神.(2)①低调、单纯的黑妮为“我”对“湘援游”的支持,高兴得眼睛对亮了.②按时“湘援游”进展得并不顺利,而黑妮能沉静、乐观地面对.③黑妮从“我”的支持中,看到了“湘援游”逐步向前推进的曙光.(答对一点给1分,给满2分为止,意思对即可)解析:这句话描写了黑妮的淳朴, “我”不好意思的一点点支持就让黑妮眼前一亮,一天的工作终于有了一点点成效,表现了黑妮的湘援事业的乐观,也暗示了“湘援游”工作如针挑土般艰难.16.参考答案:①黑妮工作状态的写真:从一点一滴做起,持之以恒,积土成山.②“湘援游”现状的隐喻:苗族传统文化正慢慢消退,要促使湘西生态和文化可持续发展,如针挑土.③水滴石穿、永不言败的象征:“成家好比针推土”,“赚钱好比针挑土”,“世世代代”,生生不息.解析:(1)指黑妮所从事的工作就像“针挑土”一样,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从琐碎的事情做起; (2)黑妮的“湘援游”从事的是湘西苗族文化保护的事业,但进展如针推土一样艰难; (3)针挑土来自民间俗语,正体现了湘西人世世代代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精神! 文末“既然世世代代,要成就一件事都这样难,从来就这样难,那么,以难易成败来衡量黑妮们的行为,有什么意义呢?”正是点明了这一主题.17.第一问(2分)既敬佩,又心疼,内心存疑,更满怀祝福.(意思答对即可)解析:从“看她做的种种事,感慨的很”、“脑子里一边浮现她朴素清瘦的样子,不知为什么有隐隐的心疼”、“黑妮,你这是在做什么?我站在院子里看着这一幕情景,有点发懵”、“且写下这一短文,送上对她的祝福吧”等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可看出作者的态度变化过程.第二问(4分)①以“我”的见闻和感慨组织文章,更显情真意切、感人至深.②见证了艰难,彰显了精神感召力,丰富并深化了主题.③抒情、议论和叙述、描写转换自如,使行文灵动生姿.(答对每点给2分,给满4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我”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我对针挑土的态度就是文章主题之所在,因此文中相关笔墨的作用也就是文中第一人称叙述的作用.六、(15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18.参考答案:①凡、②必定、③其中、④有时、⑤则.(每答对一处给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能正确表达逻辑语义关系,即可给分)解析:主要考虑行文的逻辑关系和语义的连贯,同时还要考虑文段的语体色彩以及前后的对称和照应.19. 参考答案:总结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告一段落后写的书面材料, 它常常对前一阶段的情况进行回顾、检查、分析和评价以利于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道理,并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写成4个或4个以上短句给2分,写成3个短句给1分;表达流畅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原意,可酌情给分,改变原句意思不给分)解析:长句改短句,抽取主干,释放枝叶,调整连贯即可.20.评分标准:内容合理,给2分;比喻贴切,给2分;句式相同,给2分)解析:自选话题,自由度大,但答题要注意句式和修辞,以及前后两句的语义关系.七、解析:向十年高考改革致敬,回应2001年“诚信”话题作文.文章看似材料作文,但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考生没有更多选择的余地,实际上还是“诚信”话题作文,而材料中的网络调查更说明此作文命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1年高考实用社科类阅读解析
2011年高考全国各地语文试题分类解析--实用社科类阅读1(上海卷)(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8分)家园城市①如何建设人类美好家园,是城市建设中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城市建设不仅是指建造物质环境,而且是指营造人们的精神家园,后者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
②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们城市化起步较晚,但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迅速,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相应的问题也产生了。
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一是城市的雷同,二是文化的缺失。
两者又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城市的雷同是因为文化的缺失,而文化的缺失又表现为城市的雷同。
③近年来,人们对高品质城市的追求越来越迫切,出现了建设山水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健康城市、家园城市等多种呼声。
其中家园城市最具代表性,这是□□家园城市涵容了其他几种城市类型的物质性特点,□□突出了对以文化为基础的、把城市打造成人们精神家园的理想追求。
④家园城市必须具有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
城市的各种文化、教育、休闲、娱乐设施应满足各方面的需要,所以,设计者在注重学校、博物馆、图书馆、运动场等大型公共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应注意提高方便舒适、有亲切感的小尺度公共空间,如社区和街道的小公园、小广场、咖啡馆、茶馆等,以便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现代城市发达的通讯网络方便了人们远距离即时交流,但这种单一的联络方式,无法慰藉人们孤独的心灵,也不能满足人们面对面“全信息交往”的渴求。
所以必须创造人与人能够近距离直接交流的公共空间和娱乐休闲场所,以增加人们当面交流的机会,减少城市人的心灵疾病。
⑤一个家园城市,应该做到布局合理,恰当处理建筑的虚与实之间的关系。
然而,我国今天的城市被高楼大厦的钢筋水泥和玻璃幕墙“填满”了,建筑与建筑之间缺乏有想象力的、开阔的空间,人们走在路上,会感到非常压抑和无助。
一个家园城市应当使生活于其中的居民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和愉悦,心灵安逸,而不是压抑与紧张。
2011年高考_新课标卷_语文答案详解
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语文答案详解一、现代文阅读1.A 解析:“《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有误。
原文中说:“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可见,诗经中的诗歌是有深刻含义的。
2.C解析:“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有误。
原文中说:“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人言可畏。
”可见,不是叫晋侯不要相信,他的意思是你晋侯有理由,但是大家不清楚,都就把他当做是叛臣了。
子展的意思是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3.B解析:“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有误。
原文中说:“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由此可见,徒歌并不是没有进入诗三百的没有曲调的诗歌。
这一些作品不一定被收入诗三百篇中,但都有曲调。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文言文阅读(19 分)文言文阅读4.C 解析:本文的“敛”是“退却, 退缩,收缩5.D 解析:①说的是何灌的行动,而不是“有成”, 敌人还是侵犯了边境.②说的是何灌箭法高超④说的是何灌关于运输改良的想法,是奏章的内容.6.D 解析:“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有误。
原文中说: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意思是皇帝没有给他命令,给他的命令是去守西边,而不是守京城。
何灌没有阻止溃退,而是望风溃败。
7. (1).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帝亲自赐酒犒劳他。
解析:注意“整弓、中、诵叹、劳之”的翻译和整句句意。
(2).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帝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
解析:注意“乞入见、控守、西隅”的翻译,补充出“不许”的省略和整句句意。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和详细解析)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宗和“替献曲”或“睃贼”、“曚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泰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贼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贼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贼诗言志”。
这种“贼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贼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成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寰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贼《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2011年高考语文详解-全国
(全国大纲版)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详解)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汇总,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D)A.逾越(yú) 鸟瞰(kàn) 一丘之貉(luò) 栩栩如生(xǔ)B.溃败(kuì)凹陷(wā) 贻笑大方(yí) 兢兢业业(jīng)C.咀嚼(zǔ) 桧柏(guì) 罄竹难书(qìng)饕餮大餐(tié)D.觊觎(jì) 攻讦(jié) 光阴荏苒(rǎn) 心怀叵测(pǒ)【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字字音”能力,多涉及多音多义字、形声字、形似字、难读字、统读字、口语读音和书面语读音等。
A项中“一丘之貉”的“貉”读“hé”,不读“luò” (没有这个读音);这个字是个多音多义字,也读“háo”(貉子,“貉”的统称),口语读音。
B项中“凹陷”的“凹”读“āo”,属书面语读音;这个字是多音多义字,也读“wā”(多用于地名、人名,如贾平凹),属于口语读音。
C项“咀嚼”的“咀”读“jǔ”,不读“zǔ”(没有这个读音),这个字是多音多义字,也读“zuǐ”(义同“嘴”,如山咀、壶咀儿);“饕餮大餐”中的“餮”读“tiè”,不读“tié”(没有这个读音),属于难读字。
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新课标全国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A解析:“《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有误。
原文中说:“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
”可见,诗经中的诗歌是有深刻含义的。
2.C解析:“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有误。
原文中说:“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可见,不是叫晋侯不要相信,他的意思是你晋侯有理由,但是大家不清楚,都就把他当做是叛臣了。
3.B解析:“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有误。
原文中说:“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由此可见,徒歌并不是没有进入诗三百的没有曲调的诗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C解析:本文的“敛”是“退却”的意思。
5.D解析:①说的是何灌的行动,而不是“有成”。
②说的是何灌箭法高超④说的是何灌关于运输改良的想法。
6.D解析:“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有误。
原文中说:“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意思是皇帝没有给他命令,给他的命令是去守西边,而不是守京城。
7. (1).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帝亲自赐酒犒劳他。
(2).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帝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2011年高考全国卷ii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1年高考全国卷ii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011年高考全国卷II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章文章内容:(此处省略具体文章内容,因为篇幅有限)1. 文章中“时间的重量”这一概念是如何体现的?(3分)答案:文章通过描述作者对时间的深刻感悟,以及时间在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性,体现了时间的重量。
具体体现在作者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考,以及时间对个人成长和生活经历的影响。
2.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几种与时间相关的事物?(3分)答案:作者提到了钟表、日历、季节变换等与时间相关的事物,用以说明时间的流逝和变化。
3. 文章最后一段中“时间的重量”与“生命的重量”有何联系?(3分)答案:文章最后一段中提到,时间的重量与生命的重量紧密相连。
时间不仅是生命流逝的计量,也是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体现。
通过珍惜时间,人们可以更好地实现生命的价值。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文言文材料:(此处省略具体文言文材料,因为篇幅有限)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答案:(此处给出具体选项和解释)5.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人物品质的一组是:(3分)答案:(此处给出具体选项和分析)6.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答案:(此处给出具体翻译)7. 根据文言文材料,分析文中人物的主要特点。
(3分)答案:(此处给出具体分析)(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诗歌材料:(此处省略具体诗歌材料,因为篇幅有限)8. 诗歌中“XX”一词的含义是什么?(5分)答案:(此处给出具体解释)9. 诗歌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6分)答案:(此处给出具体分析)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答案:(此处给出具体填空内容)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文学类文本材料:(此处省略具体文学类文本材料,因为篇幅有限)11. 文本中“XX”一词在文中有何作用?(5分)答案:(此处给出具体分析)12. 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的?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2011年语文高考试题全国ii卷(含官方答案及解析)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语文试题第Ⅰ卷答案详解:广西南宁沛鸿民族中学韦燕智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汇总,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逾.越(yú)鸟瞰.(kàn)一丘之貉.(luò)栩.栩如生(xǔ)B.溃.败(kuì)凹.陷(wā)贻.笑大方(yí)兢.兢业业(jīng)C.咀.嚼(zǔ)桧.柏(guì)罄.竹难书(qìng)饕餮.大餐(tié)D.觊.觎(jì)攻讦.(jié)光阴荏苒.(rǎn)心怀叵.测(pǒ)答案:D(A项一丘之貉(hé)B项凹陷(āo)C项咀嚼(jǔ)饕餮(tiè))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便用恰当的一项是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吴羽先生知道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他趋之若鹜....。
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答案:A(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挡。
繁文缛节:过分繁琐的礼节或仪式,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于的事项。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完全解析版)(2)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完全解析版)(全国新课标卷)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下笔不觉师造化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隐居的时期。
这并不是纯粹的巧合,无需应酬杂务的宁静生活可以让他深思内省,促使画作和自然风景、隐居生活进一步契合。
池阳湖画风之变是一次突变,源自他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也来自他蓄积已久的思考,还来自苦涩现实对他心灵的影响。
其弟子王伯敏多年后还难忘他老师的教诲:“读书的人,要甘于寂寞。
寂寞能安定,定则心静,静则心清,清则心明,明则明白一切事理。
作画,墨是黑的,只要眼明心清,便能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便猛进。
”1929年的一件盛事是教育部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南北国画家都参加。
此时在上海美专任教的黄宾虹参加了展出工作,并发表了评介文章《美展国画谈》。
文章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还以为当时沪上流行的一种是细谨、工于涂泽的媚人习气,另一种是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真画者反不合时宜。
他希望画者能坚持避俗趋雅的操守,力求华滋浑厚的画风,不要因一时俗世弃取而改变。
黄宾虹一向以为书画同源,所以称作画为“写画”。
他以为上古时代书画不分,如伏羲画八卦,仓颉造字的一种主要方式就是象形,中国最早的文字中已有横线、纵线、弧线等线条形式;汉以后虽分书画,但仍是道归于一,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
他在1929年编辑的《滨虹草堂古印谱》里曾谈到古印上的籀篆文字:点画的肥瘦方圆奇正各不同,有助于绘画笔法;而结构的疏密、参差离合、抑扬顿挫、回环往复,更可见章法布置之妙。
所以,他作画时要置备金石拓本在案头。
他由古玺印这种上古金石实物、临近原始的艺术形式中悟出笔法要旨,认识到书法、文字、金石、绘画都是同一来源,即来源于自然山水,从而找到回归造化之路。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含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作答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语文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宗和“替献曲”或“睃贼”、“曚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泰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贼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贼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贼诗言志”。
这种“贼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贼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成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寰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贼《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高考全国各地语文试题分类解析--实用社科类阅读22011年高考全国各地语文试题分类解析--实用社科类阅读2(湖南卷)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2分。
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培育一位电影明星,无论从经济成本还是从时间成本看都是昂贵的,一个明星的成长有漫长的过程,还要有天赋和种种机缘。
当然还有更为紧要的前提,即明星必须扮演某个角色,借角色而成名,如扮演埃及艳后、扮演安娜·卡列尼娜或特工007等。
只有作为成功的角色的明星,才能成为生活中的明星。
自从有了电视,情形有了难以料想的变化,明星的概念也大大泛化。
一方面从明星生产的角度看,周期更短,速度更快,一部电视连续剧,可以使演员每天晚上出镜,抵得上十来部电影。
另一方面,即更关键之点是有了电视和网络,明星不一定需要借助角色成名,明星可以是扮演自身,就像电视主持人。
再例如,姚明扮演姚明,刘翔扮演刘翔。
亦即当明星不一定需要借助于外在的角色,可以直接登场,以明星自身的名义登场。
由此,电视不仅生产了演艺明星,还生产体育明星、演讲明星,还有大众明星。
到了大众明星秀这一步,明星已经不是遥不可及,他们早已脱下神秘的面纱,成为邻家男孩和女孩。
当看电视成为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明星就是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
既然明星不一定要扮演某一个角色,明星的门槛就大大降低,明星的大门洞然敞开。
明星是社会流行趣味的代表,这种流行趣味不是由哪一位才趣卓著的人物独自创造出来的,而是由商业文明和大众传媒合谋并通过明星自觉和不自觉的配合,共同创造的。
这就是当代电子文化的特征。
当代文化的辉煌是工业文明的辉煌、是物质生产技术文明的辉煌,而这些辉煌的替身或者说集合点就是明星。
明星是流行趣味的代表,大众仰望明星,大众在此岸,而明星在彼岸。
从此岸到彼岸应该有一段漫长的距离,跨越这一距离,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还要机缘凑巧。
但是陡然间,随着电子媒介技术进一步发展和电视娱乐节目,大众能直接参与明星生产,自己当明星,他们参加各类选秀节目,哪怕是只当15分钟的明星。
明星秀成为一种社会风潮,不但是青年人跃跃欲试,连成年人和儿童也加入到这一浪潮中,势头汹涌。
一旦明星不需要以扮演什么角色为条件,那就星途坦荡,而且是条条大道通明星。
特别是有了网络视频,人们不一定要上电视节目才能当明星,也用不着任何资格审查才能踏上明星之路,只需将自己制作的视频制品拿到网络上传播,就有成功的可能,这大大增加了当明星的概率。
也难怪,当年麦克卢汉在对比电影和电视时会说:看电影时,你坐在那儿看银幕,你就是摄影机的镜头;看电视时,你则是电视屏幕。
……看电影的时候,你向外进入世界;看电视的时候,你向内进入自己。
正是电视和网络的出现,使影像电子文化成为日常生活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并和日常生活场景紧紧地交织在一起,深深地镶嵌在我们的情感和记忆中。
就像今天的孩子在若干年后会发现,自己的童年生活早已被细心的父母记录在各类摄像和视频中,自己早就充当了家庭生活的小明星,潇洒地生活在大人们的摄像镜头和屏幕里。
(节选自蒋原伦《今夜星光灿烂》,《读书》2011年第2期)12.下列有关明星概念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了电视和和网络,明星的生产,变得周期更短,速度更快。
B.电视上的明星,只需扮演自身,不要借助于外在的角色。
科C.电视娱乐节目使明星大众化,明星秀成为一种社会风潮。
D.影像电子文化进入家庭日常生活,人人都可以充当明星。
12. B.(原文是明星不一定需要借助角色成名,肯否失当)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成功的电影明星凭借天赋和种种机缘,可以缩短其成长的过程,而不一定要借角色成名。
B.明星的门槛降低,与明星培育的成本无关,主要原因在于上电视不一定要扮演某个角色。
C.创造流行趣味要商业文明和大众传媒合谋并要明星配合,明星则可成为这种趣味的代表。
D.有了网络视频,明星变得不再神秘,人们只要将视频制品在网上传播,就必定成为明星。
13. C.(A.原文是明星必须扮演某个角色,借角色而成名,肯否失当;B.主要原因在于上电视不一定要扮演某个角色,强加因果;D.原文是就有成功的可能,说法绝对。
)14.综观全文,请谈谈你对麦克卢汉所说看电视的时候,你向内进入自己的理解。
(6分)答:14. 答:有了电视,明星生产的条件大大改变,明星的门槛大大降低,大众可直接参与明星的生产,自己当明星,并且影像电子文化与日常生活场景紧紧地交织在一起,深深地镶嵌在我们的情感和记忆中。
(浙江卷)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题。
(9分)日本这次大灾难让所有人对科技文明的脆弱有了深刻的体验。
现代人看上去很强大,他能建核电站,能建规模很大、功率很高的水电站,因为他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科技知识,但仅仅这些知识对人类的存在就是真理吗?显然不是,只有当这种技术的后果呈现在人类面前,被人类充分意识到,人类才看到自然向我们敞开的完整真理,黑格尔说:真理是整体的就有这个意思。
改造自然是科技文明的一个基本观念,但它却蕴含着摧毁我们生存根基的各种危机。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然是不可改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而是人类适应与协调自己与自然的关系。
改造自然的本质是人要以自己的意志和愿望为目标,让自然服从自己,而不是在天地间不可逆的规律之内,争取人与自然的共济。
结果,人类强行向自然索取的地盘全部都被自然以诸如洪水、海啸等各种方式抢回去了。
每每谈到这点,我都要对中国先人曾经的睿智心生敬意。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创造的都江堰四六分水的治水法,直到今天都令人叹为观止。
它是一个体现人类与自然天人合一的规则。
堰意味着对水的因势利导,在达到人的引水目的同时,并不违背水的自然本性。
而坝则意味着对水的强硬抗衡,对水流方向的强力阻遏,是人与自然的迎面撞击。
哲学家指出,这才是现代技术的本质。
但从哲学角度看,对我们生存性命攸关的根本自由是我们对真理开放的自由,行动的自由乃是后发于它的。
如果我们看不清我们的真实处境,我们的思想还被各种偏见、流行的概念所蒙蔽,那行动对我们造成的后果就可能是灾难性的。
对真理开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这些所谓的正常人往往也不能摆脱怪癖的意志、扭曲的心理、知识的局限所造成的视野的偏狭,也许,退后一步,放弃(至少是暂时放弃)那种疯狂的自我表现,包括由此而生的扭曲行为,倾听自然,还事物以本来面目,存在的真理就可能向我们敞开。
其实,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生活中正在发生许多我们在思想上尚未做好准备的变革。
以遗传工程为例,难道我们已经想好我们打算排列出何种遗传基因组合吗?我们完全可以掌握遗传工程的手段,但并没有产生出把这种手段用于造福人类最高利益的人的智慧。
哲学家在这里是想提醒我们这样一个事实:除了技术性思维外,我们还必须进行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
以洞察到我们真实的存在,明了这项新技术对我们的存在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次的核灾难是自然向人类的又一次敞开:人怎样对已主宰人类的技术施加影响?8.下列不属于对真理开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的原因的一项是A.我们往往不能摆脱怪癖的意志、扭曲的心理所造成的视野的狭隘。
B.洪水、海啸等诸多自然灾害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然是不可改造的。
C.科技飞速发展,但人类并不清楚怎样对已主宰人类的技术施加影响。
D.真理是整体的,而我们对技术、知识的认知常常存在局限。
9.下列各项中,最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项是A.人类应顺从自然。
B.真理是整体的。
C.人类应与自然共济。
D.使真理向人类敲开。
10.全文,指出最后一段画线句中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的具体内涵。
(3分)(一)(}分)8.B9. C10. (3分)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后果,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利用科学技术,达到与自然共济(适应、协调与自然的关系)。
(广东卷)(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梁宗岱先生温源宁像宗岱那样禁不住高高兴兴的人,我从来没见过,他那种高兴劲儿有时候把我吓一大跳,即使他确实知道灾祸临头,我敢说,他还是过那种无忧无虑的快活日子,他会特别重视仅有的那一丁点儿阳光,因而完全忘掉美景背后的一大堆影子和黑暗。
宗岱热爱人生,热爱得要命。
对于他,活着就是上了天堂。
他一息尚存,便心满意足。
他笑着过生活。
我们许多人,因为对生活有求而不得,也只好笑一笑,宗岱呢,因为对生活无所求,所以笑得最好。
这种高高兴兴的性情,在他的脸上不是表现为一团笑纹的微笑,就是表现为欢快地扬眉张口,似乎急于把人生献给他的一切狼吞虎咽地吃下去,再用咂得乱响的双唇像回声一样说着全能的上帝所说的话:看哪,这很好!他那轮廓鲜明的相貌和锐利的眼睛,透露出来高超的智慧,它渴望对心灵作深入的探险。
宗岱有运动员的体格。
中等身材,稍有些瘦,哪一天他都可以当个马拉松健将。
实际上,他是个出色的善于跑路的人。
他洋洋得意说他走路比汽车或者比飞机还快。
他也爱游泳,在这方面,他认为他的勇敢大大超过了实际的限度,我不大相信,不过,我敢说,必然可以超过一点儿。
此外,为了保健,他操练孙唐锻炼功法等等下了苦工夫。
宗岱喜好辩论。
对于他,辩论简直是练武术,手、腿、头、眼、身一齐参加。
若一面走路一面辩论,他这种姿势尤为显著:跟上他的脚步,和跟上他的谈话速度一样不容易,辩论得越激烈,他走得越快。
他尖声喊叫,他打手势,他踢腿。
若在室内,他完全照样。
辩论的缘由呢,为字句,为文体,为象征主义……而最难对付的往往就是为某两位诗人的功过优劣,要是不跟宗岱谈话,你就再也猜不着一个话题的爆炸性有多大。
多少简单的题目,也会把火车烧起来。
因此,跟他谈话,能叫你真正筋疲力尽。
说是谈话,时间长了就不是谈话了,老是打一场架才算完。
对文学,宗岱最有兴趣。
他崇拜的是陶渊明、法雷芮、蒙坦、莎士比亚、拉辛和巴斯如。
他们的著作,他读起来永远放不下。
法雷芮的诗,他极喜欢,但我们若听他朗读,却往往无法注意诗句的美妙,而全被他朗读的架势吸引了——令人很容易幻想着自己正在听一个宗教狂的狂热宣传。
旁人看来,宗岱的翻译简直是件苦差,纸上的文字仿佛都和他有仇,他一个一个地计较,死盯着不放,不独一字字地译,连节奏和用韵都力求和原作一致。
他这样难为自己几近傻气,但他译的蒙坦的随笔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公认的接近原著,只怕无人能与之媲美的。
法雷芮的格言要行动,不要信念,是宗岱衷心信服的。
但宗岱的人生哲学还不止于此。
实际上,他并相信上帝、天路历程和永生。
无疑,他就是可恋。
文学可真,女人可爱。
如果有人长期埋头于硬性的研究之中,忘了活着是什么滋味,他应该看看宗岱,便有所邻会。
如果有人因为某种原因灰心失望,他应该看看宗岱那双眼中的火焰和宗岱那湿润的双唇的颤动,便可唤醒自己对世界应有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