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黏蛋白在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黏蛋白在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黏蛋白在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者:齐梅周悦张梦圆方盛泉来源:《新医学》2024年第02期【摘要】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治疗具有挑战性的反复发作性疾病。

长期烧心和(或)反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研究表明,GERD与食管抗反流屏障受损密切相关,黏蛋白(MUC)即为该屏障主要组成成分。

该文主要对MUC在GER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关键词】黏蛋白;胃食管反流;发病机制;影响因素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role of mucin in the pathogenesis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Qi Mei,Zhou Yue, Zhang Mengyuan, Fang Shengquan.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Yueyang Hospit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 20008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Fang Shengquan, E-mail:*******************【Abstract】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 is a common recurrent disease and the treatment of GERD is challenging. Chronic heartburn and/or reflux symptoms serious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daily life of patient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GERD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impairment of anti-reflux barrier of the esophagus, of which mucin (MUC) is the main component. The role of MUC in the pathogenesis of GERD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Key words】 Mucin;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Pathogenesis; Influencing factor酸、蛋白酶以及其他化学因素刺激食管黏膜并在其表面堆积,食管管腔分泌的相关蛋白在食管表面形成特定保護屏障,两者通过拮抗作用维持平衡。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目前各医家对 胃食管 反流病 的病 因病 机有不 同的看法 。
李乾构等l_3]认 为其基本病机为 胃失和降 。引起 胃失和降的原 因有二 :一是肝气郁 结 ,横逆犯 胃;二是脾失健运 ,胃失和降。 谢胜等 6 认为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机包括 胃失 和降 ;痰热内结 , 气机不通两个方 面;其主要病 因为 :饮食不节 ,过食辛辣 ,喜酸 嗜酒 ,恣食肥甘 厚 味、燥 热之 品,损及 于 胃,气机 郁滞 以及 抑 郁 ,恼怒 ,所 欲不遂 ,烦躁易怒 ,情志不 畅等所致 的肝气犯 胃两 个方面 。邓聪等[7]认 为本病 的病 机为气 机升降 出入 失常 ,胃 气上逆 。“气”的因素贯穿病 因病 机始终 ,无论是肝郁气滞 、湿 热 中阻之“滞”,还是脾 胃气虚 、运化不及 之“虚”,均为气机 之 升降出入失 常 的体 现,其 病 位 不 外乎 胃、脾 、肝 三 脏。唐 润 霞l8 认为本病的病 机为肝 失疏泄 ,肝 胃不 和,胃失 和降 ,胃气 上逆 。王唏显等[9]认 为本病 的基本病机 为 胃失 和降 ,胃气上 逆 ;情 志不畅 ,肝气 犯 胃致肝 胃不 和、胃失 和降 ,气机 升 降失 常 ,继而导致水湿内停 、痰浊血瘀 ,痰气交阻 ,发为本病。薛辉 等[1叩认 为本病的总病机 为气机 升降失常 。江 家赞『】 认 为本 病 的病机主要与肝胆 的疏泄 功能和脾 胃的运化 、升降功 能失 调有关 。其病 因主要 有七情 所伤 、饮 食不节 、外邪 内侵、体 质 虚弱等方面。陈远 国[1 ]则认 为本 病的病 机属《内经 》乱气 病 范畴 ,清浊相干是其 主要发病机理 。综上可见 ,尽管临床 各医 家对其病因病机 的认识有所差异 ,但总 以胃失和降 ,胃气 上逆 为其总 的病 机,并强调 肝、肺 在其发病过程 中的重要性 ,肝 升 肺降促进脾运 胃纳 和脾升 胃降 ,从 而保证 胃动力功能正 常发 挥 。脾为生痰之源 ,肺为储痰之器 ,肝气不 升,肺失肃降 ,致 痰 气郁阻于胸 隔,胃气上 逆于咽喉 ,症见胸 胁胀满 ,反 酸,咳嗽 , 咽 部 梗 塞等 。 3 辨证 论 治

210350738_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辨治研究进展

210350738_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辨治研究进展

【引文格式】许馨月,廖志峰.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辨治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22,46(6):75-Ⅱ.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辨治研究进展许馨月1,廖志峰2*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2.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摘要:反流性食管炎作为胃食管反流病的常见类型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易反复、病因复杂等特点。

在中医学整体观思想指导下辨证论治该病,疗效显著。

中医认为反流性食管炎以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基本病机,和胃降逆为基本治法,各医家在此基础上随证施治,学术思想各有特色。

本文对近年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辨治本病提供参考思路。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辨证;治疗;综述中图分类号:R25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22)06-0075-04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22.06.01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Research Progress in TCM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Reflux EsophagitisXU Xin-yue1, LIAO Zhi-feng2*(1. Gans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Lanzhou 730000, China; 2. Gansu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CM, Lanzhou 730050, China)Abstract: Reflux esophagitis (RE) is one of the common types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incidence, easy recurrence and complex etiology.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R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CM holistic has achieved confirmed efficacy. TCM believes that the basic pathogenesis of RE is gastric disorder and upward attack by gastric qi, and the basic treatment method is regulating the stomach to descend gastric qi. On this basis, various doctors treat with the syndrome, and their academic thoughts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ideas for clinical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RE.Key words: reflux esophagitis;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 review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为该病常见类型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内镜检查显示食管黏膜糜烂或破损,伴烧心感、反流症状为其主要特征,也可引起食管外症状,如咳嗽、声音嘶哑、哮喘等[2-3],其病情易反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F e b .2024,V o l .32N o .3:梁广和,E -m a i l :615796123@q q.c o m 第一作者:刘杨,E -m a i l :260036150@q q .c o m 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梁广和(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067000)ʌ摘要ɔ 我国胃食管反流病(G E R D )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目前西医以对症治疗为主的治疗方案存在疗效不佳㊁易反复发作㊁毒副作用较多等局限性㊂该文检索梳理近5年中医诊治G E R D 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㊁总结㊁提炼发现,中医采用内治法㊁外治法㊁内外合治法㊁与西医相结合等方法治疗G E R D ,具有毒副作用小㊁疗效确切㊁不易复发等优势㊂ʌ关键词ɔ 胃食管反流病;吞酸;胃灼热;中医疗法中图分类号:R 256.3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4.0336 胃食管反流病(g a s t r oe s o p h a ge a l r ef l u xd i s e a s e ,G E R D )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反流相关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胃灼热㊁反酸㊁胸痛,伴上腹痛㊁胃胀㊁嗳气㊁恶心㊁咽喉不适㊁吞咽困难㊁睡眠障碍㊁慢性咳嗽㊁支气管哮喘㊁慢性喉炎等症㊂G E R D 发病主要与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㊁食管廓清功能降低㊁胃食管黏膜损伤㊁胃十二指肠功能异常㊁食管内脏高敏感㊁食管上皮渗透性改变㊁精神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发病率逐年升高[1]㊂中医治疗G E R D 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总结近5年中医诊治G E R D 的相关文献,以期为G E R D 的诊治提供参考㊂1 中医对G E R D 的认识1.1 病因病机 G E R D 属于中医 吞酸 吐酸 梅核气 胃咳 反胃 胃反 心下痞 胸痞 胸痹 嗳气 嘈杂 卧不安 等范畴[2]㊂‘素问㊃至真要大论“记载: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㊂ ‘丹溪心法“云: 吞酸者,湿热郁积于肝而出,伏于肺胃之间,必用粝食蔬菜自养㊂ 阐述本病的病因为气郁日久,化火生酸㊂‘景岳全书“谓: 吐酸一证,在河间言其为热,在东垣言其为寒,夫理有一定,奚容谬异㊂ 张景岳主张吞酸属寒证㊂‘临证指南医案“言: 咽阻,吞酸痞胀,食入呕吐,此肝阳犯胃㊂ 叶天士认为本病的病因为肝阳犯胃㊂‘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言: 吞酸者,宿食所为㊂ 戴思恭认为本病的病因为宿食不化,久而作酸㊂笔者认为本病病因为感受外邪㊁情志不遂㊁饮食不节㊁罹患胆病㊁禀赋不足,病机为胃失和降㊁胃气上逆[1]㊂1.2 辨证施治 黄晓文等[3]将G E R D 分为脾胃虚弱㊁气虚血瘀㊁瘀血阻络㊁脾虚湿盛㊁脾虚湿热㊁气郁痰阻㊁肝胃郁热㊁胆热犯胃8种证型㊂袁丽君[4]研究发现G E R D 发病以肝胃郁热证较为多见,其次是中虚气逆证㊁气郁痰阻证㊁胆热犯胃证,而瘀血阻络证较为少见㊂‘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将G E R D 分为肝胃郁热㊁胆热犯胃㊁气郁痰阻㊁瘀血阻络㊁中虚气逆㊁脾虚湿热6种证型,G E R D 的中医治疗应当根据证型辨证施治,临证治疗以畅达气机为要,依病情分别施以疏肝泄热㊁和胃降逆㊁理气化痰㊁活血祛瘀㊁健脾化湿;兼见虚证,应辨明气血阴阳,使补而不滞[1]㊂2 中医内治法在治疗G E R D 方面,中医内治法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可以降低复发率㊂刘沈林教授认为,G E R D 的基本病机为脾胃升降失常,胃气夹酸上逆,损伤食管,病机演变的基础为郁,开创性地提出 以郁为先㊁以郁为本㊁以郁为治 的辨治思路,灵活运用疏肝和胃㊁清宣化浊㊁化痰降逆㊁清泻肝胃㊁化瘀和络等治法,配合饮食及情绪调摄,临床收效较好[5]㊂吴思霖等[6]研究发现,清热降逆汤(柴胡㊁白芍㊁白术㊁旋覆花㊁龙胆㊁枳实㊁半夏㊁瓦楞子)治疗G E R D 临床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口苦㊁911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2月第32卷第3期综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F e b.2024,V o l.32N o.3咽干㊁烦闷㊁失眠等症㊂丁媛等[7]认为G E R D的基本病机为胃膜受损,临证应以 护膜法 为主,运用逍遥散㊁旋覆代赭汤加减等调畅气机以护膜,以及海螵蛸㊁瓦楞子㊁白及㊁木蝴蝶等制酸健胃以护膜,标本兼顾,疗效确切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旋覆代赭汤可通过促进胃肠运动㊁减轻炎性反应㊁改善食管黏膜㊁镇吐等作用治疗G E R D[8]㊂G E R D病位在肝㊁胃㊁脾,病理因素主要为痰热㊁气郁㊁血瘀㊁食积,运用内治法治疗时应以疏肝泄热㊁和胃降逆为原则,并注重调畅气机,使脾升胃降功能恢复正常㊂3中医外治法中医外治法治疗G E R D包括针刺㊁灸法㊁推拿等,外治法在治疗老人㊁孕妇㊁儿童等患者时,其以毒副作用小㊁安全性高等优点,更易被患者接受㊂研究发现针灸可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㊁改善食管下括约肌松弛㊁促进胃肠动力㊁抑制胃酸分泌治疗反酸㊁胃灼热等症[9]㊂徐因等[10]采用老十针治疗G E R D患者,以中脘㊁足三里为主穴,配以其他穴位进行针灸,具有调气疏肝㊁健脾和胃㊁消导运化㊁理气和血之功㊂潘诗敏等[11]采用五经配伍调气法针刺治疗肝胃不和型G E R D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疗效较为持久㊂五经配伍调气法治疗G E R D以五经配伍理论为指导,立足于本经本腑(胃),抑木调气以治之,使气机升降协调,胃气通达和降㊂李永红等[12]采用火针联合针刺治疗肝胃郁热型G E R D,可改善患者反酸㊁胃灼热㊁嘈杂㊁胁痛㊁口干口苦㊁便干溲赤等症,火性属阳,能升散㊁开泄㊁畅达,火针疗法通过灼烙人体腧穴㊁腠理而疏通经脉,有引气和发散之功,温通之力较强,能直达肌肤筋肉,使邪气外散,引邪外达㊂张保球等[13]采取温针灸辨证治疗G E R D,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黏膜破损㊂温针灸结合燃烧艾绒温热作用及针刺激发经气的作用,能激发阳气,推动气血运行,和胃降逆㊂儿童对中药和针灸的依从性较差,若单用中药或针灸治疗小儿G E R D,恐难达到预期效果,而推拿疗法具有非创伤性特点,更易于被G E R D患儿接受㊂刘艳辉等[14]采取健脾益气推拿法即补脾经㊁推中脘㊁摩腹治疗G E R D患儿,可有效增强患儿胃肠蠕动,促进食物消化吸收,降低胃食管反流发生率,认为健脾益气推拿法具有健脾利胃㊁强脾助运等功效㊂黄旺金等[15]研究发现,体位疗法联合腹部按摩治疗新生儿G E R D效果较好,可减少患儿呕吐次数,促进患儿消化吸收,减少胃内容量㊂研究表明,中医外治法治疗G E R D临床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主要与增加食管括约肌压力㊁增强食管廓清功能㊁保护食管黏膜㊁调节胃肠激素㊁增强胃肠动力等有关[16]㊂4中医内外合治法‘备急千金要方“记载: 针灸而不药,药而不针灸,尤非良医也㊂ 若单用内治或外治难以奏效时,内服与外用配合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㊂赵磊[17]认为G E R D属于中医 吞酸 痞满 等范畴,主要病机为胃气上逆,与肝郁不疏㊁胃失和降㊁津液输布失常有关,采用半夏厚朴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可改善患者中医证候,下调食管黏膜环氧合酶-2(C O X-2)㊁蛋白激酶受体-2(P A R-2)m R N A的表达㊂赵一娜等[18]采用温胃阳汤联合盐包烫熨治疗中阳不运型G E R D,可明显改善G E R D患者临床症状,认为温胃阳汤具有温阳祛寒㊁益气健脾之功,盐包烫熨是一种五行藏象疗法,由粗盐与吴茱萸制成,每日于寅时作用于大腹,借助自然界之阳气,作用于脾胃经脉,具有温脾肾暖肝之效,同时调理脾㊁胃㊁肝㊁肾之枢机㊂肖超秀等[19]采用降逆和胃汤联合穴位埋线法治疗G E R D,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且安全性较高,认为降逆和胃汤具有降逆和胃㊁疏肝理气㊁清热利湿之效,穴位埋线可以通过多种刺激同时发挥作用,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防御能力㊂张毅娜等[20]采用补中降逆汤联合麦粒灸背俞穴治疗G E R D临床疗效确切,认为补中降逆汤具有健脾益气㊁和胃降逆的作用,麦粒灸是如麦粒大小的自行捏制而成的艾炷直接置于穴位上的一种灸法,属于直接灸,麦粒灸可明显改善炎症状态下的微环境,调节自身免疫,提高痛阈,促进胃肠蠕动㊂樊春华等[21]采用疏肝清胃汤与穴位贴敷联用治疗G E R D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胃泌素和胃蛋白酶原水平,认为疏肝清胃汤具有疏肝解郁㊁健脾养胃㊁清热解毒之功效,穴位贴敷可使药物直达病灶,内服与外用配合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㊂5中西医结合治疗张锡纯认为 欲求医学登峰造极,诚非沟通中西医不可 ,临床医师治疗G E R D应师古而不泥古,参西而不背中,注重中西医结合治疗㊂王同单等[22]应021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2月第32卷第3期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F e b .2024,V o l .32N o .3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铝碳酸镁咀嚼片治疗G E R D 效果优于单用西药治疗,可缓解患者反酸㊁反食等症状,且安全性较高㊂姜先亮[23]采用自拟消痞汤联合西药治疗寒热错杂型G E R D 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独应用西药和自拟消痞汤,指出该法具有明显的保护胃黏膜及增强胃动力作用㊂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见效迅速,既能发挥西药抑酸护胃㊁促胃肠动力的优势,又能发挥中医辨证论治㊁随症加减的优点,使局部和整体病情得以改善㊂6 小结G E R D 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复杂,反复持续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药可通过影响胃肠激素㊁食管胃动力㊁食管下括约肌功能㊁肠道菌群㊁内脏高敏感及心理情绪等病理机制发挥作用,中药复方具有多维度发挥疗效的优势,中医外治法简易有效,中西医结合治疗G E R D 在缓解症状㊁调节心理情绪㊁促进黏膜愈合㊁降低复发率等方面疗效显著[24]㊂本研究对近5年中医诊治G E R D 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中医治疗G E R D 疗效显著,对不宜服药的患者宜采用针灸㊁推拿等中医外治法进行治疗,若单用内治或外治难以奏效时,内服与外用配合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且临床治疗应发挥中西医协同的优势㊂参考文献[1]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7,25(5):321-326.[2]白兴华.对‘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的思考[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9,53(11):5-10.[3]黄晓文,潘炜炳,范乾,等.常熟地区253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J ].光明中医,2022,37(14):2467-2472.[4]袁君丽.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证型分布和精神心理因素的关联性研究[D ].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20.[5]袁光辉,徐艺.刘沈林从郁论治胃食管反流病之经验[J ].江苏中医药,2022,54(9):23-25.[6]吴思霖,罗芳芳,王继生,等.清热降逆汤治疗胆热犯胃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效果及对反流改善的作用[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40(9):243-246.[7]丁媛,王少丽,周铃,等.从 护膜法 论治胃食管反流病经验[J ].北京中医药,2022,41(8):891-893.[8]崔亚,姜礼双,卜平.旋覆代赭汤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J ].江苏中医药,2018,50(1):82-85.[9]潘诗敏,李金香,李莹,等.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及机制概述[J ].针灸临床杂志,2017,33(1):79-83.[10]徐因,安俊丽,杨志军,等.老十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J ].四川中医,2016,34(10):189-191.[11]潘诗敏,李金香,张曦,等.五经配伍调气法针刺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J ].中国针灸,2017,37(12):1255-1260.[12]李永红,张万龙,曹国强,等.火针联合针刺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J ].北京中医药,2017,36(5):387-390.[13]张保球,韩雅欣.温针灸辨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的临床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20,12(36):79-80,125.[14]刘艳辉,刘丽娟.健脾益气推拿在早产儿胃食管反流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 ].四川中医,2016,34(12):195-197.[15]黄旺金.体位疗法联合腹部按摩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效果观察[J ].广西医学,2017,39(7):1108-1109.[16]周树珩,黄晓燕,陈雅璐.中医药干预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25):93-96.[17]赵磊.半夏厚朴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痰气郁结型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研究[J ].新中医,2022,54(17):31-34.[18]赵一娜,黄晓燕,林惠,等.温胃阳汤合盐包烫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阳不运证疗效观察[J ].广西中医药,2021,44(1):13-16.[19]肖超秀,曾光,林良佳,等.降逆和胃法联合穴位埋线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疗效的临床研究[J ].内蒙古中医药,2019,38(5):104-106.[20]张毅娜,林震群.补中降逆汤联合麦粒灸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虚气逆证疗效观察[J ].山西中医,2019,35(11):9-12.[21]樊春华,陈文剑.疏肝清胃法与穴位贴敷联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1(24):59-61.[22]王同单,赵文,郭师.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铝碳酸镁咀嚼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研究[J ].新中医,2021,53(16):28-30.[23]姜先亮.自拟消痞汤联合西药治疗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J ].中国民间疗法,2020,28(9):89-91.[24]魏秀秀,张北华,尹晓岚,等.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西医治疗现状述评[J ].世界中医药,2022,17(15):2101-2107.(收稿日期:2022-10-24)[编辑:周荣荣张思思]121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2月第32卷第3期。

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a n t i r e l f u x b a r r i e r , a t t a c k o f t h e r e l f u x a t e , t h e He l i c o b a c t e r p y l o r i ( Hp ) i n f e c t i o n , r e d u c e d a n d d y s f u n c t i o n o f
C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 Z HANG J i a n - p i n g , Ema i l : g r a n  ̄ C a n g @h o t ma i l . c o m
【 A b s t r a c t 】 G a s t r o e s o p h a g e a l r e l f u x d i s e a s e( G E R D ) i s a c o n d i t i o n w h i c h d e v e l o p s w h e n c o n t e n t s
C h u n - z h a o , Z H A NG J i a n — p i n g . De p a r t me n t o f G e n e r a l S u r g e r y , t h e S e c o n d A fi l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o f Na n j i n g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n j i n g 2 1 0 0 1 1 , C h i n a
s u c h a s h e a r t b u r n , r e g u r g i t a t i o n , c h r o n i c c o u g h . T h e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o f GERD i s r e l a t e d wi t h d a ma g e o f t h e

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 151 -[28] MUBDER M,AZAB M,JAYARAJ M,et al. Autoimmunehepatitis in patients with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J/OL]. Medicine (Baltimore),2019,98(37):e17094.https:///31517833/.[29] STEFANOU M I,KRUMBHOLZ M,ZIEMANN U,et al.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nd multiple sclerosi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Neurol Res Pract,2019,1:24.[30] KARAMPOOR S,ZAHEDNASAB H,BOKHARAEI-SALIM F,et al. HIV-1 Tat protein attenuates the clinical course of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EAE)[J]. Int Immunopharmacol,2020,78:105943.[31] FERNANDEZ-GUTIERREZ B. COVID-19 with pulmonaryinvolvement. an autoimmune disease of known cause[J]. Reumatol Clin (Engl Ed),2020,16(4):253-254.[32] ZHOU Y,HAN T,CHEN J,et al. Clinical and autoimmunecharacteristics of severe and critical cases of COVID-19[J]. Clin Transl Sci,2020,13(6):1077-1086.[33] CASO F,COSTA L,RUSCITTI P,et al. Could Sars-coronavirus-2 trigger autoimmune and/or autoinflammatory mechanisms in genetically predisposed subjects?[J]. Autoimmun Rev,2020,19(5):102524.[34] GAGIANNIS D,STEINESTEL J,HACKENBROCH C,et al.Clinical,serological,and histopathological similarities between severe COVID-19 and acute exacerbation of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CTD-ILD)[J]. Front Immunol,2020,11:587517.[35] TSAO H S,CHASON H M,FEARON D M. Immunethrombocytopenia (ITP) in a pediatric patient positive for SARS-CoV-2[J/OL]. Pediatrics,2020,146(2):e20201419.https:///32439817/.[36] SZEKANECZ Z,BALOG A,CONSTANTIN T,et al.COVID-19: autoimmunity, multisystemic inflammation and autoimmune rheumatic patients[J/OL]. Expert Rev Mol Med,2022,24:e13.https:///35311631/.(收稿日期:2023-08-2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774243);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JD2022SZ03)①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3②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通信作者:赵崧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李牛牛① 赵崧② 【摘要】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抑酸为主,但对于气体反流、非酸反流、内脏高敏感患者的疗效欠佳,抑酸不能调节反流本身,并可能因其强力抑酸作用造成不良反应。

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G E R D 的研 究进 展综 述如 下 。
1 病 因病机
与肝 、 胃关 系密 切 , 是 肝 胃不 和 所 厚朴 、 陈皮等 ) ; 胆热犯 胃型选用香 致 ,肝 胃不 和是 本病 的发病 之 标 , 砂六 君 子汤合 丁 香柿 蒂 汤 加减 ( 广
但久病多虚多寒 , 并认为本病与肝 木 香 、 干姜 、 柿蒂、 枳壳 、 党参 、 白 G E R D的主要病位在食管 , 但 脾肾关系密切 。 吴文尧教授认 为 术 、 茯苓 、 炙 甘草 、 吴茱 萸 、 砂 仁 其根本病变在于胃, 且与肝 、 胆、 肺 食管是人体气机交通 的要道 , 脾胃 等) ;中虚气逆型选方为一贯煎合 等脏腑的功能密切相关 。就 胃而 同居 中焦 ,为气机交通 的枢纽 , 脾 芍药甘草汤加减( 沙参 、 生地黄 、 枸 言, 中医认为胃主受纳 , 腐熟水谷 , 胃气机升降失调直接导致 胃气上 杞 、 麦冬 、 白芍 、 炙甘草 、 佛手 、 绿萼 胃气 以降为和 , 若 胃气不降反升则 逆 , 浊气不 降 , 脾 的升清功能亦受 梅 、 当归 、 玉 竹等 ) 。结果 对 照 组治 可 出现 胃内容物 反 流 的现 象 , 正如 到影 响 。食 管气 机通 路 不 畅 , 不 但 愈率为 3 7 . 3 %, 愈显率为 8 1 . 3 %, 总
能 从 整体 上包 含 了多 种症 状 , 如烧 心 、 反酸 、 导致病变及 胃, 导致 胃气反升。就 相 对 于西 医 的优 势所 在 ,
胸痛 、 咳嗽 、 声音嘶哑 、 吞咽困难等 肺而言 , 肺 主全身宗气 , 对全身 的 的 、 动 态 的角度 观察 、 处理 疾病 。 董 气机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 肺主宣发 筠教授认为本病病机复杂多变 , 当 和( 或) 并 发症 , 包括食 管黏 膜糜 烂、 出血 、 狭窄等 , 烧心和反流是其 肃降 , 有助于 胃气下 降 , 若 因病导 细心 辨证 , 随证加 减 , 灵 活 变通 , 肝

国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现状和进展

国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现状和进展
30多项同行评审研究都表白了 Stretta 手术旳 安全性和疗效,其中涉及4项充分有力旳随 机对照研究、一项综合荟萃分析和多项前瞻 性临床试验。多项研究还证明了疗效至少维 持48个月,明显降低停止了药物旳使用,提 升了胃食管反流病生活质量和症状得分。
荟萃分析成果
Perry K, Banerjee A, Melvin S. Radiofrequency Energy Delivery To The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Reduces Esophageal Acid Exposure And Improves GERD Symptom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urg Lap Endosc Percut Tech.,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scheduled for August 2023, manuscript reviewed
难治性GERD旳常见原因
Current Gastroenterology Reports 2023, 10: 252– 257
2023 美国GERD指南
As not all patients who fail to respond to PPIs will have GERD, the most important goal of the diagnostic evaluation in these patients is to differentiate those with persistent reflux as the cause of the ongoing symptoms, from those with non-GERD etiologies.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西 医 研 究 现状 1 . 1胃食 管反 流病 的 西医病 因的研 究
2 . 1胃食 管反 流病 的 中医病 因病 机 研 究
中医 对 于 胃食 管反 流病 目前 没 有 统 一 的名 称 , 主要 是 根 据 患
者描述的主要 临床症状来确定, 在古代 文献 “ 吐酸” 、 “ 嘈杂” 、 “ 胸 痹” 、 “ 噎膈” 、 “ 梅 核气 ” 、 “ 痞满 ” 等 都 可 找 到 胃食 管 反 流病 相关 内
【 关 键 词 】中西 医; 胃 食 管反 流 病; 研 究进 展
【 中图分类号】1 : 1 5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6 7 2 — 5 6 5 4 ( 2 0 1 3 ) 0 5( C ) 一 0 1 7 6 — 0 2
胃食 管反 流病 是 指 胃内容 物 反流 人 食 管 引起 不 适 症 状 和 ( 或) 合 奥美 拉 唑治 疗C E R DI  ̄床疗 效 好 。 近 年 研究 发 现T L E S R 是发 生 胃 并 发 症 的一 种 疾 病 , 临 床 上 烧 心 和反 流 是 其 典 型 症 状 。 近 些 年 随 食 管反流 的主要 发病 机制 , 目 前 已经 研 制出抑制T L E S R 的很 多药物 , 着 人们 生 活 质 量 的提 高 , 人 们 的生 活 方 式 和 饮 食习 惯 发 生改 变 , 胃 例 如 巴氯 酚是 目前 控制T L E S R 发 生率 很有 前 景的药 物。 食 管 反 流 病 的患 病 率 有逐 年 升 高 的趋 势 , 日益 成 为 世 界 范 围 内 消 2 中医研 究 现 状 化 疾 病 研 究 领域 的一 个 热 点 , 亦 是 当前 我 国消 化 系 统 专家 关 注 的 热点。 目前 , 中西 医 对 治 疗 胃食 管反 流 病 方 面的 研 究 均 取 得 了一定 的成果 , 现 将 胃食 管 反 流 病 的 中西 医 病 因病 机 及 治疗 原 则 的 研 究 现 状 进 行 归纳 分 析 和 初步 的探 讨 。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病机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病机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病机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1.什么是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科疾病类型,主要是指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烧心症状,导致胃食管黏膜出现损伤。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胃灼热与反酸,通常患者在进食后一小时,在弯腰或者平卧时,容易出现反酸情况,同时部分患者还会伴随胃灼热情况。

另外,吞咽疼痛与吞咽困难同样是比较显著的临床症状,一般出现在患者病情严重情况下,由于反流物对食管产生刺激,引发患者产生痉挛性疼痛,还会向患者的背部、肩部以及腰部等进行放射性疼痛。

在患者食管功能紊乱的情况下,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情况。

有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表现并不具备特异性,因此在判断患者病情时,需要通过综合诊断技术进行判断,并需要通过相应的辅助检查,才能进一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明确。

2.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病机是什么?从中医的角度分析,认为胃食管反流病属于“反胃”“梅核气”的范畴,病因主要由于饮食不节、情志不遂以及外邪入侵等,基本病机为胃气上逆,胃失和降。

一般在疾病初期,患者经常会出现肝气犯胃情况,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出现肝胃郁热情况,虽然病灶部位在胃食管,但是与肝、脾都存在紧密联系。

重要病机为郁,由于肝气不畅,导致患者出现气郁,同时发病原因与饮食与情志均存在紧密联系。

2.1肝胃关系论在肝胃关系中,脾胃与肝胆存在紧密联系。

如果患者出现肝郁气滞,会让患者出现肝胃不和情况,导致胃气上逆,让胃失和降。

有研究认为,由于患者的气机升降失职,才能让患者有烧心与反流等症状,因此,虽然发病部位在食管与胃,但是与患者的脾、肝、肺均存在紧密联系。

同时肝气上逆的关键在于肝脾胃功能失调,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展开相应治疗。

2.2气机失调论有研究认为,导致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还包括气机升降失常,由于脏腑失衡,导致胃气上逆,人体通过肝肺调节气机使人体的吐浊纳新,保持气机顺畅作用。

还有相关研究表明,通过疏肝调肺,能够对胃食管反流病进行治疗。

2.3脾胃升降论有临床研究表明,胃食管反流病与脾胃失和有紧密联系。

中医诊治胃食管反流病研究进展

中医诊治胃食管反流病研究进展

中医诊治胃食管反流病研究进展标签:胃食管反流病;综述;中医药疗法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由胃内容物反流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1],其症状与中医学“胸痛”、“噎膈”、“胃痛”、“吐酸”、“呕胆”、“反胃”、“嘈杂”等相当。

可表现为多种食管刺激症状及食管外证候群,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质量,而且还有向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转归的危险。

现代医学多用抗酸药及胃动力药,重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副作用大,疗效欠佳,复发率高。

目前,采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诊疗效果已被多数患者认可,现代医家在传统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并初步形成了针对当前发病机理的诊疗体系,具有一定临床指导价值。

笔者将近年来中医诊治该病的相关文献资料综述如下。

1 理论研究经典文献中,多认为GRED的发病与肝、胃、脾密切相关,多因饮食不节、情志抑郁而成,治疗主要以泻热清肝和胃为大法。

现代医家在继承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对GERD病因病机的认识与具体治法多有发挥,重视痰瘀、气滞、正虚在GRED发病中的作用,治疗重视化痰理气与活血化瘀药物的使用。

谢昌仁教授认为本病多由肝胆疏泄和脾胃运化失常,气机上逆所致,气郁、食滞、胃热、痰浊、正虚、血瘀是主要病机,并强调疏肝解郁、降气和胃,为治逆之枢;清热化痰、行气通腑,为治逆之要;益气健脾、化湿助运,为治逆之本;扶正祛邪、行气化瘀,为治逆之责[2]。

吴滇主任医师认为本病病机以肝胃不和,脾胃升降失调,胃气上逆,痰、气、火、食、瘀互结于食管为关键,故治疗的基本原则为和胃降逆,常以疏肝和胃、化痰开郁、泻火降逆、行气活血、清胃滋阴、益气健脾等为主要治法,在辨证论治的同时,常酌加旋覆花、代赭石、沉香、瓦楞子、乌贼骨等降逆制酸之品,遇重症患者嘱其餐后吞服白及粉、三七粉作用于局部,疗效显著[3]。

承伯钢主任医师认为中医辨证须抓住“气”之一字,治疗强调“以气相求,复运气机”,把握“滞”、“虚”两端,以疏肝泄热、健脾和胃为基本治法,随症佐以通降、芳化、养阴、温中等药物,方可收满意疗效[4]。

胃食管反流病研究报告PPT课件

胃食管反流病研究报告PPT课件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
食管和胃的解剖结构异常:食 管裂孔疝、胃食管连接松弛等 结构异常可增加反流的发生率 。
胃食管反流病 的症状
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
多数患者出现胸骨后灼热感,称为 心绞痛样症状。 咳嗽、咳痰、喉咙痛、声音嘶哑等 呼吸道症状。
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
食管溃疡、出血、狭窄等并发 症。
胃食管反流病 的治疗方法
结论
结论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 统疾病,需及时诊断和治疗。 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治疗是常用的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适用于特定情 况。
结论
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定 期随访和管理是必要的。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方法
生活方式改变:避免过度进食 、避免躺卧后进食、避免咖啡 、酒精和辛辣食物等刺激性物 质。
药物治疗:包括质子泵抑制剂 、H2受体拮抗剂和抗酸剂等, 用于减少胃酸分泌和缓解症状 。
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 或存在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 考虑手术干预,如抬高食管下 括约肌等。
胃食管反流病的定义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酸和胃内 容物逆流至食管,导致炎症和 症状的一种疾病。 反流可引起食管黏膜损伤,出 现炎症和溃疡。
胃食管反流病 的病因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
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括约 肌松弛或过度松弛,导致胃酸 和内容物易逆流至食管。
食管蠕动功能异常:食管蠕动 减弱,使胃酸和内容物在食管 内停留时间延长。
胃食管反流病 研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 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 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方法 结论
引言
引言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 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胃酸和胃内容 物倒流至食管,引起炎症和症状。 本报告将介绍胃食管反流病的定义 、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以下三个类型¨J。
2.1
GER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 质量,近年来有关GERD的认识、发病机制、诊治方面 均有较大进展,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并在实践中应用及 提高。

定义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on—erosive
GERD,
1934年,美国胃肠病学家winkelstein首次将烧 心与反流导致的食管炎联系起来[1],从而逐渐建立了 GERD这一概念。近几十年来,人们对GERD的认识 有了重大的突破。2006年来自北美洲、南美洲、亚洲、 欧洲及澳洲的18个国家和地区的44位专家通过历时 2年的反复讨论,制定了胃食管反流病的最新定 义——蒙特利尔定义,认为GERD是一种由胃、十二 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症状和/或并发症的疾病, 其典型症状是烧心与反流。食管并发症有食管糜烂、 狭窄、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2]。新定义认为典型的 烧心和反流症状如果使患者感到不适,就可以诊断 GERD,而无需依赖其它的检查手段。
4诊断流程
4.1有典型症状:烧心,反流+内镜所见+食管Ph 值监测可确诊。24h食管Ph监测有食管过度反流的 客观证据,一直被认为是诊断GERD的“金标准”。纤 维内镜+食管粘膜活检可作为诊断EE的金标准,目 前多采用洛杉矶分级法[6]。目前尚无诊断NERD的 金标准,高分辨率内镜联用24h非卧床Ph监测及质 子泵抑制剂(PPl)诊断性治疗,有助于NERD的诊断。 4.2对无报警症状患者进行PPI诊断性治疗。2004 年,亚太地区有关GERD的共识中提到,在初始治疗

朴)

75
万方数据
2009年4月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第2期
下段正常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 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或不伴肠化。其粘膜受累长 度达到或超过3cm的称为长段Barrett食管(10ng—

祖国医学对胃食管反流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祖国医学对胃食管反流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吐酸 、 嘈杂、 胸痹 、 噎膈等不同的病名是祖国医学根据症状 对胃食管反流病 的不 同描述 , 胃食管反 流病 的部位 、 因病 与 病
机、 临床表现等基本一致 。
2 祖 国 医学对 病 因病 机 的 认识
和降 , 胃气上逆作为其基本病机; 情志不畅、 肝气犯 胃为其发病 关键 。蔡淦_] 】认为病位虽在食 管, 8 但与肝 胃密切相关 , 郁脾 肝 虚是其基本病机。李 勇等【] j认为 , 9 无论任何邪气或为湿 , 或为
文章 编 号 :07 2 4 (08 0一 。5 一 O 10 - 3 92 0 )1 0 9 2
湿热从生 , 胃失和降是其病机 。涂福音 认为病机 以为脾 胃虚 损为本 , 胃气不降 、 肝失疏泄、 湿热阴伤为标 。秦周顺 等_ 认为 8
本病乃因 胃失 和降、 气挟湿邪逆 冲于上 、 搏结胸 中所致 。段国 勋[ 、 9 万麟等口 认为本病病 因一为饮食伤 胃, ] 叼 二为肝气犯 胃, 三 为脾 胃本虚 , 病机 为 胃失和降 , 浊气上逆和痰气 痞阻胸膈 。黄
胃食管反流病( E D) G R 是指 胃、 十二指肠 内容物反流至食
管而出现烧心 、 反酸 、 嗳气、 胸骨后灼 痛 、 咽部 如有物堵 或梗塞 感, 甚至吞咽不利或有食 物溢出等症状 , 并可导致食 管炎和咽 喉、 气管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 害的疾病 。其内镜下表现可见食
管粘膜糜烂 、 溃疡等炎症病变, 称为反流性食管炎( E ; R )但也有 相当部分 ( 患者 的内镜下无食管赞陛改变 , 硼 被称 为内镜下 阴性 的胃食 管反 流病或 称非 糜 烂性 胃食 管反 流病 ( E D) NR 。
1 祖 国 医学 中与 胃食 管 反 流 病相 关 的 病名

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现状

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现状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23, 12(10), 3049-3054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tcmhttps:///10.12677/tcm.2023.1210458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现状陈雪晴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一区,广西南宁收稿日期:2023年9月13日;录用日期:2023年10月11日;发布日期:2023年10月23日摘要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以烧心、反酸为主要特点的消化系统疾病。

本文从中医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病因病机、辩证分析、临床诊治方面对该病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药,研究现状Research Status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Treat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Xueqing ChenGastroenterology Area 1,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ning GuangxiReceived: Sep. 13th, 2023; accepted: Oct. 11th, 2023; published: Oct. 23rd, 2023Abstract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 is a common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heartburn and acid reflux.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from the aspects of TCM understanding,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dialectical analysis and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Keywords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Status陈雪晴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不适症状或并发症的一种慢性的消化道疾病,包括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非糜烂性反流病和Barrett食管。

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研究进展

(. 西 中医学院 , 1 广 广西 南 宁 5 00 ;. 西 中医学院 附属 瑞康 医院 , 西 南宁 30 12广 广
关键词 : 胃食管反流病 ; 中医治疗 ; 综述
中图 分 类号 : 5 1 文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8 7 8 ( 0 00 — 04 0 R 7 A 10 - 4 6 2 1 )2 0 6 — 3
3 现代 医家经验 治疗
邓聪等 [ ] 介绍承伯 钢主任医师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 的辨 o 3 治经验。 因病机突出“ , 病 气” 强调肝 郁脾虚 , 治疗 以疏肝泄热、 健脾和 胃为基本治法 ,且抓住重点施治 。临床以肝 胃不和的
痰疏郁 , 温胆汤加减 ; 胃阴虚证 , 阴生津 、 胃止痛 , 胃 脾 育 益 益 汤合芍药甘草汤化裁 ; 肝郁脾虚证 , 健运脾 胃、 胃降逆 , 和 六君
方用木香调气散 ( 木香 、 丁香 、 蔻仁 、 砂仁等 )吴氏新制橘皮竹 , 茹汤 ( 橘皮 、 竹茹 、 蒂、 柿 姜汁 )解郁合欢 汤( , 合欢皮 、 柴胡 、 白
越左丸加味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 ,并与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治疗
作为对照组进行对 比,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9 . 对照组总 20 %, 有效 率 7 .%, 08 治疗 组疗效 明显优 于对照组 ( <0 1 , P . ) 表明 0
子汤加味。 日… 根据 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症状 以及病因病 朱 机, 将其辨证分为 胃中积热证 , 以清热和中 、 治 降泄 胃气 , 选清
类型最为多见 , 时运 用疏肝和 胃之法 , 此 药用旋覆梗 、 代赭石
胃散合橘皮竹茹汤 ; 胃郁热证 , 肝 泄肝清火 、 胃降逆 , 和 选左金

6 ・ 4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药认识和研究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药认识和研究进展
弱, 故一些医家配合应用洛赛克、 西咪替丁等抗酸剂以及西 比必利、 吗丁琳等胃肠动力药,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陈伟业 将对照组予吗丁琳、 雷尼替丁、 丽珠得乐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
[」 8张琼英, 徐福音教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l中国中西医结合 J. 脾胃 杂志, 0 ,() 2 081: 0 3 [1 9戴晓萍, 阎西丽, . 王博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病名、 病机及治疗探讨 [l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0,(4 : 3 J. 2 281)2 0 2 [] 1 程秀玲 . 0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辨证论治之我见【l陕西中医 7.
一1 8
7%'; 松其以 代蒲汤合积实消痞丸化裁, 5 11 3贺 旋覆 加服雷尼
替丁、 吗丁琳、 丽珠得乐, 并与不用中药组对照, 治疗组痊愈
[〕 1 吴建一 。 3 中医辨治胃 食管反流性疾病 15 7. 0 例[ 新中医, 0, l 23 0
3 ()5 8 一5 57 :7
病的患者参考历代医家关于本病相关疾病的辨证经验和观
G R ) 吐酸” E D 用“ 病来概括其中医诊断既可反映 R E的致病
点, 进行病位、 病性、 病因、 病机辨证分型分析和研究, 进而将
机制, 又可突出 床特点[。 们认为,E 其临 3 他 1 R 主要与胃、 肝、 本病分为肝胃 郁热型、 不和型、 虚弱型、 热气逆型 肝胃 脾胃 胃 肺等脏腑关系密切, 病机关键在于胃气上逆、 酸水泛溢。这 和痰气郁阻型五型; 临床可按气滞、 热、 寒辨证论治[0 胃 胃 [ 6 1
参、 佛手片、 乌贼骨、 八月札等) 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临床总有
[l 3黄坚樟, 邝卫红 .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病机及临床治疗探讨〔l J.
效率9% ; 7 11 1 李坤用中 6 药降逆汤( 降香、 代褚石、 草果 陈皮、 等) 治疗4 例, 5 总有效率7.% ; 86 [1 1 李兰芳等用中药消化I 7 I

我国胃食管反流病外科治疗现状及展望

我国胃食管反流病外科治疗现状及展望

我国胃食管反流病外科治疗现状及展望摘要胃食管反流病(GERD)发病机制复杂,临床特征表现多样化,诊断、治疗方式多样,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针对不同的病人采取个体化的诊疗方式,最大程度的改善病人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我国GERD抗反流外科在不断积累循证医学证据的同时,积极推广及培养更多专业外科医师,掌握GERD标准化诊断与治疗流程,加强并普及对GERD判别、诊断、治疗和预防能力是我国GERD抗反流外科重要的研究方向。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为临床常见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患病率约为13%,且近年来呈逐渐上升趋势[1]。

腹腔镜抗反流手术已成为治疗GERD的主要外科手段,其疗效得到广泛认可。

目前,我国开展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治疗GERD已有20余年,积累了丰富经验,并提供了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

我国GERD外科治疗亦面临挑战和机遇,如何全面推广腹腔镜抗反流手术、培养更多的专业外科医师、提升手术疗效,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笔者结合国内外文献和团队经验,回顾我国GERD外科治疗的发展历程,总结现状并展望未来。

1、国内外GERD外科治疗的发展历程GERD外科治疗在西方国家开展历史比较悠久。

1951年,Allison 首次报道通过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控制GERD症状,开启了人类以外科手段抗反流的时代。

1956年,Nissen首次报道利用胃底360°包绕远端食管来达到抗反流的目的,自此,以胃底折叠术为主流的抗反流手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1991年,抗反流手术进入微创外科时代,手术损伤及并发症明显减少,国际上抗反流手术量出现指数式增长,欧洲、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抗反流手术年总量最高>3万例。

我国各地区GERD发病率有所差异,呈现南方地区低于北方地区、东部地区低于西部地区的特点。

广东地区人群GERD患病率约为2.3%,北京、上海两地人群GERD患病率约为5.8%,青海格尔木地区人群GERD 患病率约为9.4%,而新疆喀什地区由于特有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导致人群GERD患病率高达23.4%[2-3]。

胃食管反流年度总结(3篇)

胃食管反流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背景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胃酸反流至食管,引起胸骨后烧灼感、反酸、咳嗽等症状。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本年度,我通过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总结了以下内容。

二、发病机制1. 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食管下括约肌是防止胃酸反流的关键结构,当其功能受损时,易发生胃食管反流。

2. 食管酸清除能力下降:食管内容物通过重力作用和食管体部的蠕动将胃酸清除,当清除能力下降时,易发生胃食管反流。

3. 食管黏膜防御功能减弱:食管黏膜具有抵抗胃酸侵袭的能力,当防御功能减弱时,易发生胃食管反流。

4. 胃排空延迟:胃排空延迟会导致胃内容物在胃内滞留时间延长,增加胃食管反流的风险。

三、临床表现1. 胸骨后烧灼感:是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症状,多在餐后、躺下或弯腰时出现。

2. 反酸:胃酸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引起反酸。

3. 咳嗽、哮喘:胃酸反流至气道,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哮喘等症状。

4. 声音嘶哑:胃酸反流至喉部,刺激声带,引起声音嘶哑。

四、诊断1. 症状:根据患者的症状,初步判断是否为胃食管反流病。

2. 内镜检查:观察食管黏膜是否有炎症、溃疡等病变。

3. 24小时食管pH监测:评估食管酸反流的程度。

五、治疗1.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等,以降低胃酸分泌。

2. 饮食调理: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适当控制饮食量。

3.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作息,减轻心理压力,适当运动。

4. 外科治疗:对于重度胃食管反流病,可考虑外科手术。

六、总结本年度,通过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胃食管反流病,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第2篇一、概述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研究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研究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研究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病因主要是由于食管括约肌及胃内下部括约肌功能失调及食管黏膜受到胃酸、胆汁等物质的反复刺激引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的变化,反流性食管炎的患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明显,但副作用较大。

因此,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应成为治疗的重要手段。

中医学认为,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胃气逆乱、胃肠功能失调、脾肾阳虚等原因引起的。

常见的中医病名有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贲门炎等。

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反流性食管炎是脏腑经络失调所致,有胃肝气滞、肾虚、脾胃虚弱等多种不同的病机病因。

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主要是通过调整脏腑功能和移动气血来达到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的核心是个体中医诊断,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病机病因施治。

1. 脾胃虚弱型反流性食管炎脾胃虚弱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症状是胃脘胀满、腹胀、食欲不振、乏力等。

治疗要点是调养脾胃,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

中医建议可以饮用加入丁香、陈皮、山楂、神曲等补脾健胃,消食化积的中药茶饮。

做好膳食营养调理,多食新鲜蔬菜、粗粮等易于消化且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

每餐少吃多餐,避免过饥和饱食。

常常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

中医建议可以饮用加入柠檬、生姜、枸杞等具有疏肝解郁,清热化痰的中药茶饮。

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散步、骑车、游泳等,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流通。

调整情绪,避免情绪激动、压抑等不良情绪产生。

中医建议可以饮用加入肉桂、干姜、生姜等具有温阳健脾,暖胃祛寒的中药茶饮。

多食用温热性食物,如姜汤、鸡汤等,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和矿物质。

定时定量,每顿不要过饱。

进行适度的锻炼,如慢跑、太极拳等,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总之,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合理的治疗手段。

通过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气血流通,可以有效控制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和发展。

但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必须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单纯的“花椒水”、“姜汤”等并不能保证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括约肌切 开术治 疗多从 胃小弯侧入路 , 对 Hi s 角影响不大 , 避 免 了严重 的 胃食 管反 流。

管黏膜 的攻击作用所致 。 1 下食管括约肌压 力降低 a l s p h i n c t e r , L E S ) 是食管下端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7 — 6 9 4 8 . 2 0 1 5 . 0 2 . 0 3 5
胃食 管 反流病 ( g a s t r o e s o p h a g e a l r e l f u x d i s e a s e , G E R D ) 是 胃、 十二指肠 内容 物反流人食管 , 引起烧心等症状 , 可引起反
胃食管反 流病 病 因病机研究进展
王 瑞, 唐 艳 萍
摘要: 胃 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严重影响患病人群的生活质量。近年来, 随着对该病研究的逐渐深入, 对其病
因病机 的认识有 了较 大进展 。现归纳如下 , 以期对 临床 医生在 该病的诊断及 治疗方面有所帮助。
关键 词 : 胃食管反流病; 病因; 发病机制 中 图分 类号 : R 5 7 3 . 5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7 — 6 9 4 8 ( 2 0 1 5 ) 0 2 — 0 2 0 1 — 0 3
传播 中 占主导地位 , Ⅲ型胶 原蛋 白 0 【 1链与儿 童 G E R D、 成 人G E R D 的发生均 明显相 关 。G S T P I 是 谷胱 甘肽转 硫酶 家
某些疾病如黏膜炎症 、 硬皮病等导致食管肌 肉或支配肌 肉运
动 的神经受损 , 可因蠕动障碍引起食 管清廓能力的下降。 3 食 管黏膜屏 障受损
流性 食管炎 ( r e f l u x e s o p h a g i t i s , R E ) 以及咽喉 、 气道 等食管邻 近组织 的损害。本病常反复发作 , 病程 长 , 常伴焦 虑 、 抑郁等 情 绪障 碍 , 严重 影 响 患病 人群 的 生活 质量 。G E R D病 因复 杂, 发病 机制至 今 尚未完 全 阐明 , 目前公认 的病机是 食管在
食管抗反 流防御机制减弱 的基 础上 , 胃十二指肠反流物对食
程 度密切相 关 , 影 响了术后 胃食 管反 流的严重程 度 。H e l l e r
手 术切 断了左侧 L E S , 破坏 了套索纤 维 , 使H i s 角 由原来 的尖
锐 变为圆顿 , 从 而导致了严重的术后反流 。经 口内镜下食 管
天津市南开医院消化 内科 ( 天津 3 0 0 1 0 0 )
临床证 实 , 前1 8 0 。 胃底折叠 局部 张力 小 , 降低 了对 胃底和食
管 的牵拉 , 可有效缓 解严重 G E R D者症 状 J 。 2 食管清廓能 力下降
正 常情况下 , 食管通过推 进性 蠕动、 大量 分泌唾液 、 黏膜 表面H C O 3 - 离子 以及 重力 作用 清除 胃酸。 当食 管 的蠕动幅 度减 弱 、 消失或 出现病理性 蠕动时 , 其 消除反流物 的能力下
族 的主要 成员 , 它在正常食管上皮 中有较高表达 。李黎 圳
发现, G S T P I 基 因多态性是 G E R D的易感 因素。突变 型基 因 在B a r r e t 食 管 中的比例明显高于其在 R E及非糜烂性食 管炎 的分布 , 推测 G S T P I 多态改变 是 B a r r e t 食管 发展成食 管癌 的
s u h s[ J ] . J C l i n On c o l , 2 0 1 3 , 3 1 ( 7 ) : 8 8 6 - 8 9 4 .
[ 3 1 ] C h a n g KJ ,R e i d T ,S e n z e r N ,e t 1.P a h a s e I e v l a u a t i o n o f T N F
【 3 2 ] S u g a n u ma M,W a t a n a b e T ,Ya ma g u c h i K ,e t a 1 .Hu m a n g a s t i r c
c a r e e r d e v e l o p me n t wi t h TNF -( x - i n d uc i n g p r o t e i n s e c r e t e d f r o m
酮 避孕药也可影 响 L E S的功能 。有 的人 L E S 静 息压虽正常 ,
但 腹压增高时 L E S 相 应增高的反应能力 缺陷 。当举重 、 弯腰 或 过度体 力活 动致腹 压升高 时 , L E S的压力不 能 同步 升高 ,
造成 胃酸反 流 , 易引起 胃食管反流 【 J J 。 手术造成 L E S 损 伤 。L E S 切 开方 向与术后 Hi s 角 的改变
[ 3 4 ] C o s t a N L , Va l a d a r e s MC , S o u z a P P e t a 1 . T u mo r a s s o c i a t e d ma c r o —
p h a g e s a nd t h e p r o f i l e o f i n f l a mma t o r y c y t o k i n e s i n o r a l s q u a mo u s
和 胃连 接 处宽 约 1  ̄ 3 c m的高 压 区 , 静息压为 1 0 ~ 3 0 m mH g f 1 mmH g = 0 . 1 3 3 k P a ) , 比 胃内压 高 5 — 1 0 m mH g , 可阻 止 胃内
过性下食管 括约肌松 弛与吞咽 过程 无关 , 可持续 1 0 ~
d o s e , 2 0 1 2 , 7 5 ( 6 ) : l 1 3 9 — 1 1 4 6 .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 J ] .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R e s T r , 2 0 1 2 ,1 3 3 ( 1 ) : l 1 — 2 1 .
e r a d e Bi o l o g i c p l us c h e mo r a d i o t h e r a p y b e f o r e e s o p h a g c c t o my or f l o —
c e l l c a r c i n o ma[ J 】 . Or l a O n c o l o g y , 2 0 1 3 , 4 9 ( 3 ) : 2 1 6 - 2 2 3 .
中国中西 医结合外科 杂志 2 0 1 5 年4 月第 2 1 卷第 2 期
2 01
a n d r a d i o t h e r a p y f o r l o c a l l y a d v a n c e d p a n c r e  ̄i c c a n c e r :f in l a r e —
c e l l c a r c i n o ma c e l l s[ J 1 . B i o c h e m B i o p h y s Re s C o mmu n , 2 0 1 2 , 4 2 4
( 1 ) : 5 8 — 6 4 .
( 责任编辑
屈振 亮
王 丰)
【 3 6 ] B r a u n DA ,F r i b o u r g M,S e a l f o n S C.C y t o k i n e r e s p o n s e i s d e t e r —
mi n e d b y d u r a t i o n o f r e c e p t o r a n d s i g n a l t r a n s d u c e r s a nd a c t i v a —
基 因基础 。 7 与幽门螺杆 菌的相关 性
食 管黏 膜屏 障包 括上 皮前屏 障 、 上 皮屏 障 和上皮 后屏
2 8 8 ( 5 ) : 2 9 8 6 — 2 9 9 3 .
【 3 7 1 彭正 , 李长 菲 , 郝军莉, 等. 慢性感 染非可控炎症 引发肝癌 的机制 与治疗策 略 f J 1 . 生物化学 与生物物理进展, 2 0 1 4 , 4 1 ( 1 ) : 1 7 — 2 3 .
( 收稿 : 2 0 1 4 — 1 1 — 1 2 修回 : 2 0 1 5 — 0 2 - 2 0 )
[ 3 3 ] L e e S H,H o n g H S ,L i u Z X, e t 1.T a NF - a e n h a n c e s c a n c e r s t e m
c e l l — l i k e p h e n o t y p e v i a No t c h - He s 1 a c t i v a t i o n i n o r l s a q u a mo u s
4 5 S 。 自发 L E S 短暂 松弛 , 可能 由 胃充胀 引起 的迷走 一 迷走 反 射或 不完 全吞 咽引起 的长 阵 阈下 迷走 神经 刺激所 造成 。
容物逆流 入食管 。L E S 舒张, 允许食物 进入 胃内。食 物进入 胃后 L E S 收缩 , 防止 胃内容物 反流。L E S 压 力的 降低 是引起 胃食 管反流的重要原 因 , L E S 压力越低 , 反流越严重 。 L E S 压 力受 神经 、 体 液控 制 , 也受 消化 道及其 他激 素的 影 响 。胆碱能 、 B一 肾上腺素能拟似药 、 多巴胺 、 地西泮 、 钙离 子拮抗 剂 、 吗啡 等药物都 可降低 L E S 静 息压 。妊娠 、 含 黄体
t o s r o f t r a n s e r i p t l o n 3( s T A T 3 )a c t i v a t i o n[ J ] . J B i o l C h e m, 2 0 1 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