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酶
大专生物化学-酶
底物
羧 肽 酶 的 诱 导 契 合 模 式
目录
酶的工作原理
1、活化能(activation energy) 在化学反应中,使底物分子从初态
转变到活化态所需的能量。
能 量
一般催化剂催 化反应的活化能
非催化反应活化能
酶促反应 活化能
底物
反应总能量改变 产物 反 应 过 程
酶促反应活化能的改变
过氧化氢分解反应所需活化能
Ⅱ、 酶的命名
1、习惯命名法 ① 底物+酶:蛋白酶 ② 来源+底物+酶:胃蛋白酶 ③ 反应性质+酶:水解酶 ④ 底物+反应性质+酶:琥珀酸脱氢酶
缺点:一酶多名,多酶一名
2、系统命名法
“底物+反应性质+酶” (如果底物不只一个,应全部列 出,用冒号隔开)
举例:
乙醇+NAD+ → 乙醛+NADH+H+ 系统名:乙醇:NAD+氧化还原酶 习惯名:乙醇脱氢酶
酶的活性中心
活性 中心
小结
活性中心的特点
1. 仅由几个氨基酸组成 2. 是一个三维结构 3. 位于酶分子内部的裂隙或凹陷内 4. 底物通过次级键与酶结合
溶菌酶的活性 中心
* 谷氨酸 35 和天 冬氨酸 52 是催化 基团;
* 色氨酸 62和 83、 天 冬 氨 酸 101 和 色 氨 酸 108 是 结 合基团; * A~F 为 底 物 多 糖链的糖基,位 于酶的活性中心 形成的裂隙中。
★3 酶的分子结构
活性中心以外 的必需基团
底物
催化基团
结合基团
活性中心
结合基团 活性中心 酶 分 子 催化基团 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 非必需基团
生物化学第六章酶
邻近效应与定向排列:
3.表面效应使底物分子去溶剂化 酶的活性中心多是酶分子内部的疏水“口袋”, 酶反应在此疏水环境中进行,使底物分子脱溶剂 化 (desolvation),排除周围大量水分子对酶和底 物分子中功能基团的干扰性吸引和排斥,防止水
化膜的形成,利于底物与酶分子的密切接触和结
合。这种现象称为表面效应(surface effect)。
维生素B2(核黄素)
维生素B2(核黄素) 维生素B1(硫胺素) 泛酸 硫辛酸 维生素B12 生物素 吡哆醛(维生素B6之一) 叶酸
辅酶中与酶蛋白共价结合的辅酶又称为辅基 (prosthetic group)。
辅基和酶蛋白结合紧密,不能通过透析或超 滤等方法将其除去,在反应中不能离开酶蛋
白,如FAD、FMN、生物素等。
酶原激活的生理意义 避免细胞产生的酶对细胞进行自身消化, 并使酶在特定的部位和环境中发挥作用,保证 体内代谢正常进行。
有的酶原可以视为酶的储存形式。在需要
时,酶原适时地转变成有活性的酶,发挥其催
化作用。
第三节 酶的作用机制
(一)酶比一般催化剂更有效地降低反应活化能
酶和一般催化剂一样,加速反应的作 用都是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activation energy) 实现的。 活化能:底物分子从初态转变到活化 态所需的能量。
2.邻近效应与定向排列使诸底物正确定位于 酶的活性中心 酶在反应中将诸底物结合到酶的活性中心,使它 们相互接近并形成有利于反应的正确定向关系。 这种邻近效应(proximity effect)与定向排列 (orientation arrange)实际上是将分子间的反应变 成类似于分子内的反应,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生物化学 第三章 酶(共65张PPT)
含多条肽链则为寡聚酶,如RNA聚合酶,由4种亚基构成五聚体。
(cofactor)
别构酶(allosteric enzyme):能发生别构效应的酶
9 D-葡萄糖6-磷酸酮醇异构酶 磷酸葡萄糖异构酶
esterase)活性中心丝氨酸残基上的羟基结合,使酶失活。
酶蛋白
酶的磷酸化与脱磷酸化
五、酶原激活
概念
酶原(zymogen):细胞合成酶蛋白时或者初分 泌时,不具有酶活性的形式
酶原 切除片段 酶
(–)
(+)
酶原激活
本质:一级结构的改变导致构象改变,激活。
胰蛋白酶原的激活过程
六、同工酶
同工酶(isoenzyme)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 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 不同的一组酶。
正协同效应(positive cooperativity) 后续亚基的构象改变增加其对别构效应剂
的亲和力,使效应剂与酶的结合越来越容易。
负协同效应(negative cooperativity) 后续亚基的构象改变降低酶对别构效应剂
的亲和力,使效应剂与酶的结合越来越难。
协同效应
正协同效应的底物浓度-反应速率曲线为S形曲线
/ 即: Vmax = k3 [Et]
Km 和 Vmax 的测定
双倒数作图法 Lineweaver-Burk作图
将米氏方程式两侧取倒数
1/v = Km/Vmax[S] + 1/Vmax = Km/Vmax •1/ [S] + 1/Vmax 以 1/v 对 1/[S] 作图, 得直线图
斜率为 Km/Vmax
生物化学 第3章 酶
生物化学第3章酶生物化学第3章酶第3章酶自学建议1.掌握酶及所有相关的概念、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酶的工作原理、酶促反应动力学特点、意义及应用。
2.熟识酶的分子共同组成与酶的调节。
3.了解酶的分类与命名及酶与医学的关系。
基本知识点酶是对其特异底物起高效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单纯酶是仅由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融合酶除所含蛋白质部分外,还所含非蛋白质辅助因子。
辅助因子就是金属离子或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后者称作辅酶,其中与酶蛋白共价紧密结合的辅酶又称辅基。
酶分子中一些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很远的必需基团,在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组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与底物特异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这一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
同工酶就是指催化剂相同化学反应,酶蛋白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相同的一组酶,就是由相同基因编码的多肽链,或同一基因mRNA分解成的相同mrna所译者的相同多肽链共同组成的蛋白质。
酶促反应具有高效率、高度特异性和可调节性。
酶与底物诱导契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通过邻近效应、定向排列、表面效应使底物容易转变成过渡态。
酶通过多元催化发挥高效催化作用。
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后者包括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抑制剂和激活剂等。
底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用米氏方程表示。
v?vmax[s]km?[s]其中,km为米氏常数,其值等同于反应速率为最小反应速率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具备关键意义。
vmax和km需用米氏方程的双倒数作图去求得。
酶在拉沙泰格赖厄县ph和拉沙泰格赖厄县温度时催化活性最低,但拉沙泰格赖厄县ph和拉沙泰格赖厄县温度不是酶的特征性常数,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酶的抑制作用包含不可逆遏制与对称遏制两种。
对称遏制中,竞争抑制作用的表观km值减小,vmax维持不变;非竞争抑制作用的km值维持不变,vmax增大,反竞争抑制作用的km值与vmax均增大。
在机体内酶活性与含量的调节是代谢调节的重要途径。
《生物化学》 酶通论
(二) 酶的化学组成
有些酶组成只有氨基酸,不含其他成分,称之为单纯酶。 脲酶、胃蛋白酶和核糖核酸酶等一般水解酶都属于单纯酶。
有些酶除了蛋白质组分外,还含有对热稳定的非蛋白的 小分子物质。其蛋白质组分称为脱辅酶(apoenzyme或 apoprotein),非蛋白的小分子物质称为辅因子 (cofactor)。脱辅酶与辅因子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称为 全酶(holoenzyme)。即:
中文
2、转移酶
➢ 催化分子间基团转移的酶称转移酶
反应通式:AR+B
A+BR
如谷丙转氨酶等。
2.转移酶 催化基团转移反应
谷丙转氨酶 英文
2. Transferases
• Catalyze group transfer reactions
中文
3、水解酶
催化水解反应的酶称水解酶。 反应通式:
AB+H2O
2、酶的活力单位
酶活力单位,即酶单位(U),用来表示酶活力的大 小即酶含量的多少。 酶活力单位的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的底物转化为产 物所需的酶量。
这样酶的含量就可以用每克酶制剂或每毫升酶制剂含 有多少酶单位来表示(U/g,U/ml)
2、酶的活力单位
为了统一酶的单位,国际生化协会酶学委员会于1961年提出采用 统一的“国际单位”(IU)来表示酶活力,规定:
第二单元 酶
第8章 酶通论 第9章 酶促反应动力学 第10章 酶的作用机制和酶的调节
第8章 酶(Enzyme)通论
一、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P320) 二、酶的化学本质及其组成(P323) 三、酶的命名和分类(P326) 四、酶的专一性(P332) 五、酶的活力测定和分离纯化(P335) 六、核酶(P339) 七、抗体酶(P343) 八、酶工程简介(P344)
《生物化学》-第五章 酶化学
—CH2—·O·:
H
底物中典 型的亲电 中心包括:
磷酰基
Cys-SH
—CH2—·S·:
H
脂酰基 糖基
His-咪唑基
—CH2—C=CH
HN N:
CH
(五)金属离子催化
金属离子作为酶的辅助因子起作用的方式:
1.与酶蛋白紧密结合稳定酶的天然构象,亲电催化 2.与酶结合较弱,作为激活剂存在。 3.通过价态的可逆变化,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其他成分的酶:
核酶(ribozyme) :具有催化活性的天然RNA。 近年还有DNA分子具有催化活性报道。
酶的概念: 酶是生物催化剂。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高效催化能力 和催化专一性的蛋白质、核酸或其复合体。
脲酶:专一性水解尿素。
第一个被分离提取的酶,并证明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抗体酶:是用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类似物作免疫原产生 的催化性抗体,是一种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其本 质上是免疫球蛋白。
(6)对于结合酶,辅酶、辅基往往参与酶活中心的 组成。
第二节 酶催化作用的机制
一、酶与底物的结合——中间复合物学说
该学说认为,在酶促反应中,酶(E)总是先和底 物(S)结合生成不稳定的中间复合物(ES),再 分解成产物(P),并释放出酶(E)。 ——中间复合物学说能较好的解释酶为什么能降 低反应的活化能。
实际上,底物与酶结合是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 底物可诱导蛋白质构象改变,蛋白质必需基团也可使 底物敏感键发生变化,更好“契合” 。 3.“三点附着”模型:该模型认为底物与酶活中心的 结合有三个结合位点,只有当这三个位点都匹配的时 候,酶才会催化相应的反应。
二、酶作用高效率机制
(一)底物与酶的邻近、定向效应
1)绝对专一性
大学生物化学 酶
异促效应
别构酶的特点
1、别构酶多为寡聚酶,由多亚基组成,包括活性部位 (结合和催化底物)与调节部位(结合效应物)。 2、具有别构效应。指酶和一个配体(底物,效应物)结 合后可以影响酶和另一个配体(底物)的结合能力。 3、别构酶大都不遵循米氏动力学。
别构酶与非调节酶动力学曲线的比较
练习题
当 一 酶 促 反 应 进 行 的 速 率 为 Vmax 的 80%时,在Km 和[S]之间有何关系?
米氏常数的意义
Vmax·[ S] V=
Km + [ S]
(1)概念 (2)Km值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3)Km值与酶和底物亲和力的关系。
Km求法
Vmax·[ S] V=
Km + [ S]
双倒数曲线
加入反竞争性抑制剂后:Km 和Vmax均变小。
练习题
举例说明竞争性抑制的特点和实际意义。
三种可逆性抑制作用的比较
影响
竞争性 非竞争性 反竞争性
抑制剂的结合组分 E
抑制程度取决于 [I]/[S]
对Vmax的影响 不变
对Km的影响
增大
E、ES [I] 减小 不变
ES [I]
减小 减小
七、酶活性的调节
举例
乳酸脱氢酶
同工酶举例
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HH HH
LDH1 (H4)
HH HM
LDH2 (H3M)
HH MM
LDH3 (H2M2)
HM MM
LDH4 (HM3)
MM MM
LDH5 (M4)
不同组织中LDH同工酶的电泳图 谱
LDH1(H4)
+
LDH2(H3M)
生物化学第四章酶
生物化学
授课教师:叶素梅 副教授
第四章 酶
问题1:
你每天吃的东西在体内是怎么消化的?
酶类药物
酶的发现
第一节 酶的概念及作用特点
一、酶(E)及相关概念 • 定义:由活体细胞分泌的, 在体内外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 酶促反应: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
• 底物:酶所催化的物质
S
• 产物:酶促反应的生成物
心肌炎:LDH1 ↑ 肺梗塞:LDH3 ↑ 肝炎:LDH5 ↑
生理及临床意义
在代谢调节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用于解释发育过程中各阶段特有的代谢特征; 同工酶谱的改变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 同工酶可以作为遗传标志,用于遗传分析研究。
第四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
➢ 概念
研究各种因素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并加以定量 的阐述。
磷酸基的受体)
第三节 酶的结构与催化活性 一、酶的分子组成
1.单纯酶
仅由氨基酸构成
2.结合酶
还含有非蛋白质部分
酶蛋白 + 辅助因子
(无催化活性) (无催化活性)
全酶
(有催化活性)
各部分在催化反应中的作用
酶蛋白决定反应的特异性
辅助因子决定反应的种类与性质
组成
无机金属离子
常见: K+、Na+、Mg2+、
相对专一性
作用于一类化合物或一种化学键
脂肪酶 催化脂肪水解 酯类水解
立体异构专一性
一种酶仅作用于立体异构体中的一种
L-乳酸
D-乳酸
乳酸脱氢酶(LDH)
(3)高度不稳定性 • 易受变性因素影响而失活
(4)酶活性的可调性 • 自身不断进行新陈代谢,通过改变酶合成和降解的速度调
生物化学-酶(习题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1 核酶答案: 具有催化活性的RNA。
2 酶答案: 酶是生物体内活细胞合成的一种生物催化剂。
3 酶的竞争性抑制剂答案: 抑制剂与底物化学结构相似,能与底物竞争占据酶的活性中心,形成EI复合物,而阻止ES复合物的形成从而抑制了酶的活性。
4 辅基答案: 与酶蛋白结合牢固,催化反应时,不脱离酶蛋白,用透析、超滤等方法不易与酶蛋白分开。
5 辅酶答案: 与酶蛋白结合松散,催化反应时,与酶蛋白可逆结合,用透析、超滤等方法易与酶蛋白分开。
6 酶的活性中心答案: 酶与底物结合,并参与催化的部位。
7 酶原答案: 没有催化活性的酶前体8 米氏常数答案: 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9 酶的激活剂答案: 能提高酶活性,加速酶促反应进行的物质。
10 酶的抑制剂答案: 虽不引起蛋白质变性,但能与酶分子结合,使酶活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活性,这种使酶活性受到抑制的特殊物质,称为酶的抑制剂。
11 酶的不可逆抑制剂答案: 与酶的必需基团共价结合,使酶完全丧失活性,不能用透析、超滤等物理方法解除的抑制剂。
12 酶的可逆抑制剂答案: 能与酶非共价结合,但可以用透析、超滤等简单的物理方法解除,而使酶恢复活性的抑制剂。
13 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答案: 抑制剂与底物化学结构并不相似,不与底物抢占酶的活性中心,但能与酶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
14 酶活力答案: 指酶加速化学反应的能力,也称酶活性。
15 比活力答案: 每毫克酶蛋白所含的酶活力单位数(U/mg),也称比活性或简称比活。
二、填空题1酶的化学本质大部分是,因而酶具有蛋白质的性质和结构。
答案: 蛋白质,理化性质,各级结构2 目前较公认的解释酶作用机制的学说分别是、、和。
答案: 邻近与定位效应,底物变形,酸碱催化,共价催化3当酶的空间结构遭破坏时,酶的也被破坏,酶的活性。
答案: 活性中心,丧失4酶能与结合,并将其转化成,这一区域称为酶的。
答案: 底物,产物,活性中心5酶所催化的反应称为,在酶催化反应中,被酶催化的物质称为,反应生成物称为,酶所具有的催化能力称为。
生物化学(酶)
二、酶的化学本质
※ 1926年美国生物化学家萨姆纳(J.B.Sumner) 等首次从刀豆的种子中分离、纯化得到了脲酶结 晶,证明其为蛋白质,并提出酶的化学本质就是 蛋白质的基本观点。
绝大多数酶是具有催化能力蛋白质的依据
1、和所有蛋白质一样,酶经酸、碱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 2、凡是能够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也能使酶变性失活。 3、和蛋白质一样,酶同样存在等电点和两性解离的性质。 4、和蛋白质一样,酶也不能透过半透性膜。 5、具有和蛋白质相同的颜色反应。
三、酶的概念
酶是生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蛋 白质,亦称为生物催化剂(Biocatalysts)绝大
多数的酶都是蛋白质。 。(狭义)
酶是生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生
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广义)
酶所催化的生物化学反应,称为酶促反应 (Enzymatic reaction)。
在酶的催化下发生化学变化的物质,称为底 物(substrate)。
金属离子:一般不与酶蛋白直接结合,但为酶 催化活性所必需。常见酶含有的金属离子有K+、Na+、 Cu2+、Zn2+、Fe2+、和Mo2+等。
羧肽酶 (黄色 圆球是 Zn2+)
双成分酶 羧基肽酶以 二价锌离子 (Zn2+)为 辅助因子
辅助因子与酶蛋白的关系:
通常一种酶蛋白必须与某一种特定的辅 助因子结合形成复合物(全酶),才能表 现出催化活性。
全酶 = 酶蛋白 + 辅因子
酶蛋白质
双成分酶
辅酶
辅助因子
↓
辅基
金属离子 小分子金属有机物 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辅酶:与酶蛋白结合较疏松(非共价键相连), 可用透析或超滤方法除去。多为一些小分子有机物, 如维生素、核苷酸等。
生物化学-第二章-酶
*有机磷农药:敌百虫、敌敌畏、乐果杀虫剂1059 等
(二)可逆抑制
抑制剂与酶蛋白通过非共价键可逆性结合,使 酶活性降低或消失。
可用透析或超滤方法将抑制剂除去。
竞争性抑制 非竞争性抑制 反竞争性抑制
① 竞争性抑制(Competitive inhibition)
➢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可与底物竞争酶的 活性中心,与酶形成可逆的EI复合物,减少 酶与底物结合的机会,从而抑制酶活性。
基团
其它
二、 酶原及其激活
酶原(zymogen): ✓在细胞内合成和初分泌的无活性的酶的前体。
酶原激活: ✓在一定条件下,由无活性的酶原转变为有催 化活性的酶的过程,其实质是酶的活性中心 形成或暴露的过程。
生理意义:
✓可视为有机体对酶活性的一种特殊调节方式, 保证酶在需要时在适当的部位、适当的时间 发挥作用,避免在不需要时发挥活性而对组 织细胞造成损伤。酶原还可以视为酶的一种 贮存形式。
5、具有生物催化剂特征的核酶(ribozyme)其 化学本质是( )
A、蛋白质 B、RNA C、DNA D、糖蛋白
一、名词解释 1.酶 2.酶原 3.竞争性抑制剂 4.辅基/辅酶
二、填空题:
1.酶催化作用的特点是
、
、
、
。
2.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有 、 、 、 、 。
三、问答题: 1.何谓酶原激活?试述酶原激活的机理及其生理意义。
➢抑制剂与变性剂的区别: ✓抑制剂对酶有一定的选择性,而变性剂 对酶没有选择性
➢抑制的类型:
不可逆抑制
竞争性抑制
可逆抑制 非竞争性抑制
反竞争性抑制
(一)不可逆抑制
➢抑制剂通常以共价键与酶蛋白活性中心上的 必需基团结合,使酶活性消失。
生物化学——第三章酶
2)高度专一性
• 酶的专一性 (Specificity)(特异性)
指酶在催化生化反应时对底物的选择性。
3)反应条件温和,对环境变化敏感
• 酶促反应一般在pH 5-8 水溶液中进行,反应温度范
围为20-40C。 • 高温或其它苛刻的物理或化学条件,将引起酶的失活。
4) 酶的催化活力受调控
如抑制剂调节、共价修饰调节、反馈调节、酶原激活 及激素控制等。
结构专一性 键专一
基团专一
1)绝对专一性
(结构专一性)
• 酶对底物的要求非常严格,只作用于一个特定的 底物。这种专一性称为绝对专一性(Absolute specificity)。
• 例:脲酶、
O
2HN-C-NH2
• 精氨酸酶
2)相对专一性(Relative Specificity)
• 酶的作用对象不是一种底物,而是一类化合物或
+ E
酶 与 中 间 产 物
3、决定酶专一性的机制
(a)锁钥学说:认为整个酶分子的天然构象是具有刚
性结构的,酶表面具有特定的形状。酶与底物的结合如
同一把钥匙对一把锁一样
(b)诱导契合学说:
酶表面并没有一种与底物互补的固定形状,但酶的活性 中心具有一定的柔性,两者相遇底物诱导酶构象发生变 化,才形成了互补形状。
(2)酸碱性基团:
CH2 H2N CH2 C
• Asp和Glu的羧基
• Lys的氨基
OH H2N
• Tyr的酚羟基
• His的咪唑基 • Cys的巯基等
活性中心的结构特点
• 只占酶分子总体积的很小一部分 • 具有三维空间结构
• 酶的活性部位和底物的辨认和结合过程,称
为诱导契合(induced-fit)
生物化学第五章 酶
第五章酶第一节概述一、酶的概念酶是由活性细胞产生的、具有高效催化能力和催化专一性的蛋白质,又叫生物催化剂。
酶(enzyme) 是由生物细胞合成的,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生物催化剂。
不同生物体所含的酶在种类和数量上各有不同,这种差异决定了生物的代谢类型。
二、酶催化作用的特点1、酶与非生物催化剂的共性:1) 用量少、催化效率高。
2) 都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3) 能加快反应的速度,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4) 反应前后不发生质与量的变化。
2、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性1) 催化效率极高(immense catalytic power )可用分子比(molecular ratio)来表示,即每摩尔的酶催化底物的摩尔数。
酶反应的速度比无催化剂高108-1020倍,比其他催化剂高107-1013倍酶作为催化剂比一般催化剂更显著地降低活化能,催化效率更高。
通常用酶的转换数(turnover number,TN,或催化常数K cat)来表示酶的催化效率。
它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每秒钟每个酶分子转换底物的分子数,或每秒钟每微摩尔酶分子转换底物的微摩尔数。
Kcat:103~1062) 高度的专一性(highly specific )∶所谓酶的专一性是酶对反应物(底物)的选择性绝对专一性:一种酶只能作用于特定的底物。
发生特定的反应,对其他任何物质都没有作用。
相对专一性:有些酶的专一性较低,对具有相同化学键或成键基团的底物都具有催化性能。
立体异构专一性(光学专一性):几乎所有酶对立体异构物的作用都具有高度专一性。
内肽酶胃蛋白酶R1,R1:芳香族氨基酸及其他疏水氨基酸(NH2端及COOH端胰凝乳蛋白酶R1:芳香族氨基酸及其他疏水氨基酸(COOH端)弹性蛋白酶R2:丙氨酸,甘氨酸,丝氨酸等短脂肪链的氨基酸(COOH端胰蛋白酶R3:碱性氨基酸(COOH端)外肽酶羧肽酶A R m:芳香族氨基酸羧肽末端的肽键羧肽酶B Rm:碱性氨基酸羧肽末端的肽键氨肽酶氨肽末端的肽键二肽酶要求相邻两个氨基酸上的α-氨基和α-羧基同时存在3) 反应条件温和4) 酶的催化活性是受调节控制的5) 酶不稳定,容易失活2. 酶的分类(1) 氧化-还原酶Oxidoreductase氧化-还原酶催化氧化-还原反应。
酶的名词解释生物化学
酶的名词解释生物化学
酶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它们可以作为生物体内的催化剂,能够有效地加速进行生物化学反应。
酶把反应速率提高了几十到几百倍,因此被称为生命的“活性铁板”。
酶是生物大分子,可以把复杂的化学反应变成一个被极少量的酶结合起来的高度特异的过程。
它们可以加快蛋白质水解、DNA复制、脱氧核糖核酸(RNA)合成、生物发酵、脂肪氧化、糖原水解等过程。
酶的名词解释是指酶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它们在生物体内所扮演的作用。
它们是由一种或多种特定的氨基酸构成的大分子,每种氨基酸都具有特定的三维空间结构。
酶有固定定型( enzymes )和非固定定型( enzymes-like )两种。
固定定型酶(例如酶I和酶II)是一种结构固定的定型酶,它的三维结构在物理和化学活性方面受到特定氨基酸序列的控制,酶的活性受限于它的三角构象。
非定型酶( enzyme-like )是一种基于三角结构的非定型因子,它们可以在无任何氨基酸序列控制的情况下活性被调节,这使得它们更容易调节和控制反应速率。
酶还具有特殊的促进作用,能有效地加速化学反应的发生。
酶的促进作用使反应条件在较低的温度和pH值下就可以发生。
酶也可以把化学反应的活性分子与底物的结合过程变的更有效,活性分子的活性被大大提高,从而实现极快的反应速率。
酶的生物化学反应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它们是生物体中进行细胞代谢过程的关键因素。
细胞代谢所必不可少的酶,比如蛋白酶、脂肪酶、糖酶和酸性磷酸酶,都是非常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因子。
他们都具有巨大的作用,能够促进化学反应,提高反应速率,有效地将复杂的物质变成更简单的物质,同时提供能量支持,使生物有活力发挥其作用。
(完整版)生物化学酶
第三章酶与辅酶一、知识要点在生物体的活细胞中每分每秒都进行着成千上万的大量生物化学反应,而这些反应却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且速度非常快,使细胞能同时进行各种降解代谢及合成代谢,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生物细胞之所以能在常温常压下以极高的速度和很大的专一性进行化学反应,这是由于生物细胞中存在着生物催化剂——酶。
酶是生物体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特殊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不同于一般的催化剂,它具有条件温和、催化效率高、高度专一性和酶活可调控性等催化特点。
酶可分为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裂解酶类、异构酶类和合成酶类六大类。
酶的专一性可分为相对专一性、绝对专一性和立体异构专一性,其中相对专一性又分为基团专一性和键专一性,立体异构专一性又分为旋光异构专一性、几何异构专一性和潜手性专一性。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底物浓度(S)、酶液浓度(E)、反应温度(T)、反应pH值、激活剂(A)和抑制剂(I)等。
其中底物浓度与酶反应速度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关系为米氏方程,米氏常数(K m)是酶的特征性常数,它的物理意义是当酶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竞争性抑制作用、非竞争性抑制作用和反竞争性抑制作用分别对Km 值与V max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
酶的活性中心有两个功能部位,即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
酶的催化机理包括过渡态学说、邻近和定向效应、锁钥学说、诱导楔合学说、酸碱催化和共价催化等,每个学说都有其各自的理论依据,其中过渡态学说或中间产物学说为大家所公认,诱导楔合学说也为对酶的研究做了大量贡献。
胰凝乳蛋白酶是胰脏中合成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其活性中心由Asp102、His57及Ser195构成一个电荷转接系统,即电荷中继网。
其催化机理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水解反应的酰化阶段,第二阶段为水解反应的脱酰阶段。
同工酶和变构酶是两种重要的酶。
同工酶是指有机体内能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其酶蛋白本身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功能不完全相同的一组酶;变构酶是利用构象的改变来调节其催化活性的酶,是一个关键酶,催化限速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辅助因子分类
(按其与酶蛋白结合的紧密程度)
辅酶 (coenzyme): 与酶蛋白非共价结合疏松,可用透析或 超滤的方法除去。 辅基 (prosthetic group): 与酶蛋白共价结合紧密,不能用透析 或超滤的方法除去。
目录
二、酶的活性中心
指酶分子上的必 需基团在空间结构上 彼此靠近,组成具有 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 能与底物特异结合并 催化底物生成产物。
乳酸脱氢酶 (NAD+)
金属离子的作用
苹果酸脱氢酶(NAD+)
稳定酶的构象; 参与催化反应,传递电子; 在酶与底物间起桥梁作用; 中和阴离子,降低反应中的静电斥力等。
金属酶(metalloenzyme) 金属离子与酶结合紧密,提取过程中不易丢失。 金属激活酶(metal-activated enzyme) 金属离子为酶的活性所必需,但与酶的结合不甚紧密。
催化基团
结合基团
活性中心
溶菌酶 的活性中心
* 谷氨酸35和天 冬氨酸52是催化 基团; * 色氨酸62和63、 天 冬 氨 酸 101 和 色 氨 酸 108 是 结 合基团; * A~F 为 底 物 多 糖链的糖基,位 于酶的活性中心 形成的裂隙中。
6
NAG (N-acetylglucosamine)
酶催化效力的调节
通过改变底物浓度对酶进行调节等
目录
二、酶促反应的机理
(一)酶促反应结合模式
1. 酶-底物复合物的形成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酶-底物复合物
E+S
ES
E+P
(1)ES形成增加局部底物浓度,降低反应物混合状态。
(2)ES结合促使底物转变为过渡态且稳定过渡态。
(3)ES结合释放结合能而降低反应活化能。
(三)Km值与Vmax值的测定
1. 双倒数作图法,又称为 林-贝氏作图法
Vmax [S] V= Km + [S]
两边同取倒数
Km 1 1 1 + v = V Vmax max [S]
.
2. Hanes作图法
Vmax [S] V= Km + [S]
[S] V Km Vmax –Km O [S]
[S] 1 • [S] + Km = V Vmax Vmax
E
S
As
CH
CHCl
+ 2HCl
酸
路易士气
巯基酶
失活的酶
S E S As CH CHCl
CH2
SH SH OH E
SH
CH2
S As CH CHCl S OH
+
CH CH2
+
SH
CH CH2
失活的酶
BAL
巯基酶
BAL与砷剂结合物
(二) 可逆性抑制作用
*
概念
抑制剂通常以非共价键与酶或酶-底物复合
目录
三、 同工酶
* 定义 同工酶(isoenzyme)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 反应,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 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目录
* 举例:乳酸脱氢酶(LDH1~ LDH5)
H H H H LDH1 (H4)
H H H M LDH2 (H3M)
H H M M LDH3 (H2M2)
H M M M LDH4 (HM3)
Hanes作图法
二、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当[S]>>[E],酶可被
V
底物饱和的情况下,
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
正比。
0 [E]
当[S]>>[E]时,Vmax = k3 [E]
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三、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双重影响
温度升高,酶促反应速度 升高;由于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温度升高,可引起酶的变性, 从而反应速度降低 。
k1 k2 k3
E+S
ES
E+P
中间产物
※1913年Michaelis和Menten提出反应速度与底物 浓度关系的数学方程式,即米-曼氏方程式, 简称米氏方程式。
Vmax [S] V= Km + [S]
[S]:底物浓度 V:不同[S]时的反应速度
Vmax:最大反应速度(maximum velocity)
The Characteristic and Mechanism of Enzyme-Catalyzed Reaction
目录
一、 酶促反应的特点
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共同点
在反应前后没有质和量的变化; 只能催化热力学允许的化学反应; 只能加速可逆反应的进程,而不改变反应 的平衡点。
目录
(一)酶促反应具有极高的效率
M M M M LDH5 (M4)
乳酸脱氢酶的同工酶
目录
*生理及临床意义
在代谢调节上起 着重要的作用; 同工酶谱的改变 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
酶 活 性
心肌梗死酶谱
正常酶谱
同工酶可以作为
遗传标志,用于遗传 分析研究。
1
肝病酶谱
2
3
4
5
心肌梗死和肝病病人血清LDH同工酶谱的变化
目录
第二节 酶促反应的特点与机理
∴Km值等于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 时的底物浓度,单位是mol/L。
(二)Km与Vmax的意义 Km意义:
a) Km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之一; b) Km可近似表示酶对底物的亲和力; c) 同一酶对于不同底物有不同的Km值。
Vmax
定义:Vm是酶完全被底物饱和时的反应速度,与
酶浓度成正比。
酶的转换数 定义 — 当酶被底物充分饱和时,单位时间内每个 酶分子催化底物转变为产物的分子数。 意义 — 可用来比较每单位酶的催化能力。
五、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酶的抑制剂(inhibitor)
凡能使酶的催化活性下降而不引起酶蛋白 变性的物质称为酶的抑制剂。
区别于酶的变性
• 抑制剂对酶有一定选择性 • 引起变性的因素对酶没有选择性
抑制作用的类型
不可逆性抑制
(irreversible inhibition)
可逆性抑制 (reversible inhibition):
竞争性抑制
(competitive inhibition) (non-competitive inhibition) (uncompetitive inhibition)
非竞争性抑制 反竞争性抑制
(一) 不可逆性抑制作用
* 概念
抑制剂通常以共价键与酶活性中心的必需 基团相结合,使酶失活。 * 举例
目录
根据酶对其底物结构选择的严格程度不同,
酶的特异性可大致分为以下3种类型:
绝对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结构的底物,进行 一种专一的反应,生成一种特定结构的产物 。
相对特异性:作用于一类化合物或一种化学键。
立体结构特异性:作用于立体异构体中的一种。
目录
(三)酶促反应的可调节性
酶促反应受多种因素的调控,以适应机体对 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和生命活动的需要。其中包 括三方面的调节。 对酶生成与降解量的调节
这类酶称为多功能酶。
目录
一、 酶的分子组成
单纯酶
结合酶
(simple enzyme)
(conjugated enzyme)
蛋白质部分:酶蛋白(apoenzyme) 全酶 (holoenzyme) 辅助因子 (cofactor)
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金属离子
目录
*各部分在催化反应中的作用
酶蛋白决定反应的特异性 辅助因子决定反应的种类与性质
氢原子(质子) NAD+(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 苷酸,辅酶I) NADP+(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 苷酸磷酸,辅酶II) FMN (黄素单核苷酸) FAD(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醛基 TPP(焦磷酸硫胺素) 酰基 辅酶A(CoA) 硫辛酸 烷基 钴胺素辅酶类 二氧化碳 生物素 氨基 磷酸吡哆醛 甲基、甲烯基、 四氢叶酸 甲炔基、甲酰基 等一碳单位
目录
2. 诱导契合假说(induced-fit hypothesis)
酶与底物相互接近时,其结构相互诱导、 相互变形和相互适应,进而相互结合。这一过 程称为酶-底物结合的诱导契合 。
目录
目录
底物
羧 肽 酶 的 诱 导 契 合 模 式
3. 邻近效应与定向排列
2. 多元催化(multielement catalysis) 3. 表面效应(surface effect)
Km:米氏常数(Michaelis constant)
Leonor Micahelis (1875-1949)
Maud Menten (1879-1960)
Km值的推导
当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 V
Vmax
Vmax/2 Km [S]
Vmax 2
Vmax[S] = Km + [S] Km=[S]
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的作用 在反应中起运载体的作用,传递电子、 质子或其它基团。
目录
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在催化中的作用
转移的基团 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辅 酶 或 辅 基) 名 称 所含的维生素 尼克酰胺(维生素PP之一) 尼克酰胺(维生素PP之一) 维生素B2 (核黄素) 维生素B2 (核黄素) 维生素B1(硫胺素) 泛酸 硫辛酸 维生素B12 生物素 吡哆醛(维生素B6之一) 叶酸
能 量 非催化反应活化能
一般催化剂催 化反应的活化能 酶促反应 活化能
底物 反应总能量改变 产物 反 应 过 程
酶促反应活化能的改变
目录
(二)酶促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 酶的特异性(specificity) 一种酶仅作用于一种或一类化合物,或一 定的化学键,催化一定的化学反应并生成一定 的产物。酶的这种特性称为酶的特异性或专一 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