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导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合集下载

2017贵州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知识3篇

2017贵州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知识3篇

2017贵州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知识3篇2017贵州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知识12017贵州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知识近年来,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国家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新发展理念顺利实施的重要举措之一。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目标是优化农业供给,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本文将专注于2017贵州公务员考试相关的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特别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知识。

一、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中国经济从过去的高速增长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发展质量和效益成为经济增长的新标准。

供给侧改革,是国家为了适应全球经济发展和内部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结构和效率的全面变革行动。

供给侧改革需要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制约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和升级的核心矛盾和瓶颈问题,实现整体上下联动、稳中求进的发展目标。

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1.提高品质水平,推动“品类+品牌”战略。

在当前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农业品质的提高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重点是在推进传统优质农产品的全面升级换代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大力发展新品种、建设示范基地、加强生物技术研发等综合手段,扩大品类,升级品牌,提升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2.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提升农村经济增长点。

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持力度是一个非常主要的任务。

需要加大与农村经济的紧密结合,加大农产品加工、流通、自营等环节的支持力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业结构性矛盾,脱贫攻坚,为农村经济增长点提供新的动力。

3.推进供需对接,打造农产品交易平台。

当前中国农业供给侧深度调整和提升的战略背景下,建设智慧农业供应链和交易平台,对于农产品的精细化生产、供应和服务,以及全过程管理等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意义。

中共唐山市委、唐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共唐山市委、唐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共唐山市委、唐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法规类别】农业管理【发布部门】中共唐山市委唐山市政府【发布日期】2017.04.07【实施日期】2017.04.0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中共唐山市委、唐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2017年4月7日)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7〕1号)、《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冀发〔2017〕1号)精神,深入推进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牢牢把握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工作主线近年来,通过全市上下不懈努力,我市农业农村发展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农业农村结构性矛盾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突出表现为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较少、加工增值水平不高、集约化生产能力较低、农民持续增收动力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

全市农业农村发展已经进入结构升级、方式转变、动力转换的调整期,到了逆水行舟、爬坡过坎的攻坚期。

必须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树立新理念、明确新目标、探索新路径、建立新机制,把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来,实现农业农村发展新突破。

深入推进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坚持稳中求进。

把“稳”作为基础和前提,稳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稳定粮食生产,稳定农民增收,从而稳住全市农业农村基本面;把“进”作为方向和目标,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与需求,突出创新驱动、市场牵动、开放带动,在调整农业结构、壮大发展动能、深化农村改革、夯实农村基础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推动关键领域取得新突破、快突破、大突破,加快培育全市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新任农业农村局局长上任讲话

新任农业农村局局长上任讲话

新任农业农村局局长上任讲话尊敬的同志们:感到十分荣幸能够担任农业农村局的局长职务,这是一项充满挑战性的重要职务,我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深感使命重大。

我谨向大家表示感谢,并诚挚地向广大农业农村干部致以诚挚的问候和亲切的祝福。

农业是国计民生的基石,是国家安全的保障,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支柱。

农村是农业发展的主要场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根据地,更是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我国正处于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深刻变革,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因此,我们必须抓住时机,积极主动作为,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

一、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是政府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全局聚焦的重要议题。

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在强化问题意识的同时,深入探究根源,聚焦关键痛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真正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二、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

当前,农业的供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和全社会上下的共同努力。

农业供给侧需要从过去“生产能力过剩、产品品质差、销售渠道窄”的局面中摆脱出来。

我们要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核心是大力发展优势产业,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农业供给质量,推进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实现农业提质增效,提升农业可持续性。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户生产力水平。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非常关键的。

要加快推进农村道路、桥梁、市场、轨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产力,促进农产品增产、农业增收和乡村振兴。

四、持续推进农村改革创新,积极打造新型农村运营模式。

农村改革创新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障。

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山区林地保护等工作,加强新型经营主体支持,推出一批在农村经济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新型农村运营模式,使农村发生新气象,焕发旺盛活力。

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探析

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探析

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探析周柏春【摘要】十九大报告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坚实基础。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依托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二是政府要提供适宜的平台保障和服务保障。

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坚持问题导向的决策机制;注重践行"新发展"理念;强化和提升主体素质。

中国的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机遇大于挑战。

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务必要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机制,切实提升农业农村发展质量和发展品质,不断增进农民的获得感、尊严感、成就感,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惠泽亿万民众。

【期刊名称】《知与行》【年(卷),期】2018(000)003【总页数】4页(P65-68)【关键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公共政策;政府【作者】周柏春【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6.22十九大报告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

2016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第一次使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词,随之而来的理论研究逐步兴起,这些理论不断激荡、砥砺与升华,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增速放缓,涉农领域发展的不协调、不平衡问题逐渐暴露,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平衡资源供给,充分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消费预期,已经成为推动农业向好性发展的重要内容。

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如何认识供给侧内容与调整结构的变量关系,如何有效地、有针对性地对实践需要进行理论回应,是摆在理论界面前的重要任务。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分析农业发展、研究农业发展、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农业发展实力和农业发展品质的重要内容,更是涵养“发展新理念”的重要依托形式。

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方向与重点

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方向与重点

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方向与重点一、问题的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命脉,而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则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然而,在面临新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变化下,农业供给侧结构存在一系列问题。

那么,如何正确的引导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二、改革的意义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必要途径。

当前,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存在过度生产、低效率、供给不足等问题,与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更多更好的农产品,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

三、从需求出发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核心在于以消费需求为导向。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日益强化,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安全、营养等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因此,改革的重点是要转变过去的供给至上思维,更加注重消费需求的满足。

四、专业化生产与规模化经营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需要大胆推进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

通过农业产业化、农村产业集群等方式,引导农民走适合自身条件的专业路线,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农产品。

同时,通过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五、优化农业布局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要求优化现有农业布局。

在区域发展差异化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农业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

要充分利用适宜农业发展的资源条件,减少土地资源浪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业供给的合理配置。

六、加强农业科技支撑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必须加强农业科技支撑。

要建立完善农业科学研究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投入,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农业科技的进步能够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并且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七、加强农产品加工与流通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需要加强农产品的加工和流通。

通过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农产品物流基地等方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健全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确保农产品供应的质量和安全。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挑战和措施。

一、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农业品质、拓展农产品市场等方式,调整和优化农业供给侧结构,以适应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传统的农业结构存在着供给过剩和品种单一的问题,无法满足人们对多样化和优质化农产品的需求。

只有通过改革,优化农业供给结构,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化发展。

其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乡村振兴需要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

通过改革调整农业结构,培育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可以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推动农村经济增长和乡村发展。

再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农民农业生产困难的关键举措。

传统农业结构存在着农产品低价、销售渠道窄等问题,导致农民的收益不稳定。

通过改革调整农业供给结构,提升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可以有效解决农民的生产困难,增加农民收入。

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挑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市场需求变化、资源环境约束、技术创新以及政策扶持等方面。

首先,市场需求的变化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要求日益提高,对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农产品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其次,资源环境约束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难题。

农业生产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如土地、水源等,但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脆弱性使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等问题。

案例分析·农业供给侧改革

案例分析·农业供给侧改革

案例分析·农业供给侧改革第一篇:案例分析·农业供给侧改革【2017中公遴选·案例分析】农业供给侧改革【导语】2017各省遴选考试在陆续进行,由于遴选考试信息非常繁多,中公公务员遴选考试网会及时公布最新的遴选考试信息,便于考生查阅。

背景链接【理论背景】2016年12月19日至20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前中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强调,要始终重视“三农”工作,持续强化重农强农信号;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三农”工作方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此次农村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三农”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农业的长远发展。

这次会议继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后,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重要部署,也是党中央首次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背景链接】从外部看,经济增长换挡降速,农民外出务工和工资性收入增长明显受限,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导致对农业农村投入的增幅明显回落。

从内部看,农产品需求升级了,有效供给跟不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到极限了,绿色生产跟不上;国外低价农产品进来了,国内竞争力跟不上;农民增收传统动力减弱了,新的动能跟不上。

这些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不同程度存在,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突出的是结构性、体制性矛盾。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供给侧入手、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发力,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结构性矛盾问题。

综合分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于以往的结构调整,不是简单的少种点什么、多种点什么,或寻求总量平衡、数量满足,而是涵盖范围广、触及层次深的一场全方位变革。

过去农业结构调整,主要是为解决供给不足,现在更注重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过去主要着力于生产结构,现在更注重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经营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过去主要着眼生产力范畴,现在更注重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激活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
2 实施“一减三增”计划,调优种植结构
积极引导农民和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围绕加工业、畜牧业、餐桌和其他市场需求调优种植结构。制定下发
了《绥化市 2017 年农作物优质高效品种 种 植 指 导 意 见》,绥 化 市 优 良 品 种 率 达 到 98% 。 优 质 专 用 大 豆 和 优
2
质水稻种植面积分别达到 86% 和 90% 以上,黏、甜鲜食玉米面积发展到 3.
夫,准确测算玉米、水稻、小麦、大豆四类粮食的种植成本,确定相对统一的 种 粮 者 补 贴 标 准。要 按 四 类 粮 食
作物适种区域确定补贴政策,做到精准补贴,既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也有利于种植结构调整,稳定种粮
财政收入。同时采取政府直接补贴种粮者年度收入的方式,保证种粮农民和合作 社 等 新 型 经 营 主 体 取 得 稳
定收益,推进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3.
1 加大水稻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的改革力度
黑龙江省 2016 年水稻总产量约 3000 万t,最低收 购 价 政 策 性 收 购 了 约 1900 万 t,占 总 产 量 的 63% ,主
于农村社会的乡土文化趋于解体,农村社会的传承性出现历史断层。产业布局的 调 整 也 带 来 了 农 村 与 城 市
之间空间布局的重构,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界限特征”逐渐模糊,农村渐渐被置入了一种“似 农 非 农”的 境 地。
如何让农村发展跟上现代化发展的脚步,又不至让“乡愁”失落在现代化之中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1.
5%~2.
0% 。大力推广秸秆直接还田,推广应用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在秋季玉米收获时直接对秸秆进行
粉碎抛洒还田,
4 年后可使土壤有机质 含 量 提 高 0.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出路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出路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出路摘要:该文分析了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提出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观点新方法。

关键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出路吴成明,吴假设男.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出路[J]. 农业工程技术,2017,37〔20〕:2+7.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要吃得饱,而且要求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

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由低端消费转入高端消费,而在供给端,农产品往往不能满足这些需求,造成大路货居多,一些品种过剩难卖,另一方面中高端产品紧缺,农产品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这就面临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问题1、农产品供需关系失衡近四十年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农产品总量不足的问题,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快速跃升,中高端农产品国内供给不足,进口显著增加,大宗农产品供给充足,价格低廉,甚至积压滞销。

这就迫切需要调整农业结构,增加中高端农产品供给,压减低端农产品供给,实现农产品供需平衡。

2、农产品成本居高不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深入,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出现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农资土地价格大幅上升,助推了农产品成本上涨。

农业基础建设投入不足。

靠天吃饭造成产量低,品质差,成本高。

生产经营规模小。

全国人均耕地占世界的43%,农户地块小而分散,不利于规模经营和科技进步,使全国农业生产滞留在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阶段,导致农产品成本过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流通环节较多成本增加。

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至少经过5-6个环节,每个环节层层加价。

再加上农产品自身易腐易损,自然和人为损耗严重。

张家口地区最远的县距北京不足300公里,而蔬菜盛产季节有时要绕道山东寿光,再返回北京,增加了运输成本。

3、农业资源透支利用长期以来农产品的总量是拼资源提高的,随之带来了生态恶化。

水资源严重不足。

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尤其是河北省北部地区属重度缺水,近年来过度开发利用,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旱灾频繁。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最新)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最新)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关于印发<X省农业厅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方案>的通知》(X农函〔X〕242号)文件精神,根据《X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实施方案(X-X年)》和《X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X-X年)》,为推进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总体思路。

以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神为指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农综改为统领,因地制宜,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三个激活: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从而达到激活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的目的。

突出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布局、深化农业产业融合、完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条、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着力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增强供给结构对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促进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协调;着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与新品牌,发展休闲农业、推进三产融合,适应新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培育农业中长期发展新动能与新优势;着力优化农业经营结构,加快促进经营方式向适度规模转变,开辟农民增收的新空间与新渠道,构建规模化、效益化、精品化、特色化、休闲化、生态化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二)主要目标。

到X年,全市农业生产结构、产业结构、经营结构得到明显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大宗农产品得到有效保障,绿色安全优质和特色农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形成粮食产业“两区两片”、优质特色蔬菜产业“两区三基地”和生态畜禽产业“三大示范区”,打造茶叶产业“两核一带两基地”、草食动物“一区两带”、X特色鱼“两区一带”和花卉苗木产业“三大花卉苗木产业集群基地”的发展格局。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领域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这一改革旨在优化农业供给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回答,解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及措施。

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和意义近年来,中国农业面临着粮食产能过剩、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农业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突出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农民的收入和生活,也制约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旨在弥补农业供给结构的不足,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优化农业供给结构的意义和价值优化农业供给结构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目标。

一方面,优化供给结构可以实现农产品供需平衡,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满足人们对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

另一方面,优化供给结构也可以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创新,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三、推动农业供给结构优化的措施推动农业供给结构优化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其次,要完善农业生产者服务体系,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农民提高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

再次,要改善农产品收购和销售体制,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四、加强农业产业链条的建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需要加强农业产业链条的建设。

通过产业链条的延伸和衔接,可以实现农产品的多元化和精细化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农业产业链条的建设还可以促进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形成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五、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还在于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标准和检测体系。

同时,也要加强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确保农业生产过程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新时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策思考

新时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策思考

新时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策思考作者:唐守祥李树博来源:《理论观察》2017年第11期摘要:新时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三农”问题不断呈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压力凸显。

“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中国农业经济运行中有总量平衡问题,但更突出的是结构性问题。

这里农业生产的“盲目性”是主要原因。

为此,加大农业生产科技创新力度,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点发力,提高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农业新价值,加快建设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守住“三条主线”,以市场为主导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就成为必然要求。

关键词:新时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库存;补短板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11 — 0089 — 05当前,我国经济处于“新常态”发展时期,已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

在这一转折方面,要想突破经济发展质的瓶颈,就必须寻找新的经济改革途径。

聚焦“三农”领域,作为农业、农村经济的“平衡器”“蓄水池”,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一、新时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实现了大发展,农村呈现出大繁荣,农民收入实现了大增长。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三农”问题不断呈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压力凸显。

我国现在有近2亿农户,户均耕地不足1公顷,且分成4块左右经营,并呈现出高度的兼业化状态。

从供给角度看,农产品供给“蜘蛛网”特征十分明显。

比如,“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等造成“谷贱伤农”现象会周期性发生,这些问题使得农民收入很难持续稳定增加。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与措施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与措施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与措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针对农业供给侧存在的产能过剩、结构性矛盾等问题,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本文将探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以及相关的措施,以期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1. 适应市场需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使农业产品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实现产销对接。

通过调整农业供给结构,提高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能够提升农产品的销售率和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2. 优化农产品质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推动农业从传统的数量导向转变为质量导向。

通过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质量管控,农产品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提高国内外消费者对中国农产品的认可度和市场份额。

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结构性改革可以推动农业绿色化、标准化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调整农业供给结构,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 提高农业竞争力:结构性改革能够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加强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地位。

通过优化供给侧结构,调整农业布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使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1. 调整种植结构:推动农业从传统的粮食主导转变为以高效果蔬菜、水果、畜禽产品等为重点的多元农业。

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充分发挥农业资源禀赋优势,提高农产品供给的多样性。

2.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支持农业科技研究院所和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3. 发展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和发展现代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通过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产业园区,打造一批有规模、有品牌、有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

4.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推行农产品质量溯源制度,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测和检测力度。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特点与路径探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特点与路径探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特点与路径探究作者:林亦平韩美贵来源:《理论导刊》 2019年第6期林亦平,韩美贵(南京农业大学,南京 210031)摘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需要从整体上认识其特性、把握其内在规律。

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举措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内容的对接,与工业供给侧改革和农业自身发展对照,“去库存”“调结构”与“强科技”可以构建“农业强”的平台、“农村美”的机制、“农民富”的桥梁。

在认识上,农业供给侧改革应该坚持“农业的姓”不动摇,深化“工业的名”与“服务的字”;路径上,农业供给侧改革应该实现“主体、载体与路径”齐驱并进,培育“农业强”的新型主体、构建“农村美”的综合载体、拓展“农民富”的有效思路。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供给侧改革;特点;路径;产业融合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9)06-0069-07基金项目:2017年江苏省统计局重点研究项目“江苏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研究”;2018年南京农业大学金善宝农业现代化研究院重点智库招标课题“高质量发展阶段绿色兴农路径研究”。

作者简介:林亦平(1965-),男,江苏常州人,法学博士,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农村经济;韩美贵(1969-),男,安徽池州人,管理学博士,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乡村建设与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8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公开发布,则在中央顶层设计基础上,就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施的思想、道路、步骤与目标进行具体部署,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思想与政策基础。

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全面性。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总体情农业供给侧结构性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是指改变农业基础设施、生产要素的配置,提高农
业生产组织效率和结构效率,改善农业生产要素利用效率,实现优化农业
发展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过程。

自从开放以来,中国农业不断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面临着很多问题,
农业发展的不平衡也成为留给当今政府重要的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加
快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国家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纳入国
家战略,实施深入的农业。

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的具体举措
1、农业土地制度,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全面落实土地承包政策,耕地管理制度,推进土地集体所有制和经营性使用转换;完善农机购
买服务体系,推进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实施农村特色产业支持计划,满
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引导农业发展向规模经营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2、实施农村金融,深化农村金融体系。

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使成果
更好地惠及贫困群众;发展支持农业发展的金融机构,丰富金融服务;。

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城乡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年第32卷第08期(总第508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消费结构逐步转型,农业产业结构虽具有可观的发展速度,但在面对快速提高的消费速度时,依然有适应性不足的局面,农业经济的发展基础缺乏稳固性,农副产品在价格、市场竞争力方面均缺乏优势,导致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受阻。

较之于现代产业而言,农业在长期发展之下,已经融入根深蒂固的传统理念,向其中注入创新元素、提高创新能力的难度均较大。

在此背景下,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提上日程,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农业工作人员需要予以高度的重视。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完善农业供给体系、切实提高农业供给水平为基本目标,改善传统农业供给结构适应性不足、灵活性较差的问题,深度发挥出资源配置的组合应用优势,以便更好地契合于市场的消费需求,兼顾农业资源效益最大化、生态环境最优化的发展目标。

在未来的农业事业发展进程中,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要的工作方向。

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1.1 满足农业发展阶段性的客观要求农业是社会得以发展的根基,纵观农业的历史发展轴线,可分为三个阶段,各自均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存在鲜明的特征,第一阶段,以农产品的提质增效为基本目标;第二阶段,以切实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为基本特征;第三阶段,以深度优化农业结构为基本特征。

经长期的探索,我国已经进入第三阶段,农业结构、农业质量成为新的追求点。

长期以来,稳产增产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目标,以达到维持社会供应量的效果。

但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下,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导致农产品消费需求结构较以往出现显著的变化。

现今,消费者不再局限于“吃饱”的层面,而是对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中高端农产品供给能力有限的局面依然存在,供需矛盾随之凸显。

概括而言,农产品供给的品质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导致中低品质的农产品滞销,农业发展环境受扰。

因此,必须加大力度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除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外,还需将提高品质作为工作的着力点。

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问题和挑战,以及如何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一、问题的背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供给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对于国家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农业供需失衡、农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的存在,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待解决。

二、重视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1.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我国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优化农产品的供给结构,满足人民的消费需求。

2.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帮助农业实现农产品附加值的提高,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来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向现代化迈进。

三、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问题1.供应链的整合: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整合农产品供应链,建立完善的流通体系,提高农产品的物流效率和质量管控能力。

2.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是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通过科技创新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3.农民素质的提升:农民是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体,提升农民的素质水平,培养农民的经营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四、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挑战1.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不高:当前我国农产品市场化程度较低,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干预现象仍然存在,这给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2.供求匹配问题:由于农产品需求的不确定性和供给的不稳定性,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着供求匹配问题,需要通过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

3.农民收入问题:农民收入问题是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一大矛盾,需要通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民的经营能力来实现农民收入的增加。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印发(全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印发(全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印发(全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近几年,我国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为进一步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打下一定基础,但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等问题仍很突出,增加产量与提升品质、成本攀升与价格低迷、库存高企与销售不畅、小生产与大市场、国内外价格倒挂等矛盾亟待破解。

必须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调整工作重心,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协调好各方面利益,面临许多重大考验。

必须直面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勇于承受改革阵痛,尽力降低改革成本,积极防范改革风险,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2017年农业农村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新发展理念,协调推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力争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迈出更大步伐。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之一——牢牢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之一——牢牢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之一——牢牢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作者:祝卫东,刘洋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7年第4期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开宗明义,“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这是中央对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作出的重大判断。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的历程,每当农业发展和农产品供求发生重大变化,中央都及时对农业农村形势作出科学判断、出台重大举措。

这次,中央从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实际出发,以问题为导向,作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重大决策。

这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行动指南,必须深刻领会中央决策部署的精神实质,切实把工作重心尽快转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上来,准确把握总体要求和内涵要义,确保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沿着正确方向扎实稳妥推进。

一、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是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近些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农业农村发展是一步一个新台阶,已站在新的历史高点。

从2004年到2015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1996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0000亿斤,2011年突破11000亿斤,2013年又突破了12000亿斤大关,并连续4年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

从2000年到2016年,农民收入增速连续七年持续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999年的最高点3.33:1不断下降,2014年这一指标已降至“3”倍以下,2016年又降到2.72:1,是新世纪以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最小的一年。

农村公共建设和社会保障加快改善,乡村发展建设进入快车道,农村生产生活有了明显改观。

与此同时,农业农村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因也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有些不仅是量的变化,还具有质变的意味。

坚定重农强农思想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坚定重农强农思想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5)“ 十 大 举 措 ” 是 浙 江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 实践 浙江农业以“五化联 动”“五省联创”整体推进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绿色农 业强省是我们的目标,落实绿 色农业行动计划十大举措就是 这一目标的具体实践。要全面 落实粮食绿色增产、畜牧业绿 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绿色发 展、减肥减药节水节能、农业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美丽田园 建设、绿色优质品牌农产品供 给、绿色生态主体培育、绿色 生态技术集成、绿色发展扶持 政策构建等“十大举措”,着 力构建起绿色农业发展的工作 推进体系。
本刊特稿·本刊特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坚进
定农


浙 江 省
农 强
供 给
农 业 厅 (
农侧)


林 健
想构东



310020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前 夕,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 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专门研究 “三农”工作并发表重要讲 话,指出要坚持新发展理念, 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培 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 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习总 书记的讲话发出了中央始终高 度重视“三农”工作、持续重 农强农的重大政治信号。
(2) 绿色可持续是浙江农 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导 向 绿色可持续是践行“绿水
新农村 2017.4 5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刊特稿·本刊特稿·
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客 观要求,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 全、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 基础条件,是处理好农业发展 当前和长远关系的必然选择。 我们必须紧盯绿色农业强省建 设目标,坚定绿色可持续这一 导向,以争创全国农业可持续 发展试验示范区为引领,真正 把绿色可持续落实在政策、项 目、资金等安排上,反映在产 业转型、结构调整等工作中, 体现在技术推广、绿色增产等 措施里,加快形成绿色可持续 发展的制度和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三五”时期三农工作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着力提高农产品供给体系质量与效率,致力实现高水平供给与需求新平衡的重大战略举措。

为切实加强顶层设计谋划,服务省委、省政府决策需要,近期,省委农工部组成调研组,赴省直有关部门及荆门、随州、黄石、潜江等地调研,综合调研情况,我们认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调结构、提品质、降成本、补短板,更重要的是要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培育农业新增长点和新优势,形成农业发展新动力。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实现政府、市场两手发力。

既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依靠市场的力量激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整动力和发展活力,更要从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着手,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职能,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良好的政策和环境支撑。

一、我省农业供给总体情况(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市场供给作出了重要贡献。

全省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2015年达540.66亿斤,创历史新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油菜籽产量258.6万吨、淡水产品产量455万吨,连续20年保持全国第一位。

大米产量、规模化养猪场数量以及香菇、龙虾、蜂蜜、鲜蛋、螃蟹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位。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8.5%以上,连续五年居全国前列。

(二)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崛起,为丰富百姓餐桌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5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主营收入1.29万亿元,居全国第5位。

其中粮油加工居全国第2位,食品产业居全国第3位,打造了福娃、周黑鸭、采花茶等一批叫响全国的知名品牌。

近年来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猛,2015年全省通过淘宝网销售农产品20亿元,增幅达50%,让全国更多的人“吃湖北粮、喝长江水、品荆楚味”正在成为现实。

(三)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发展,为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探索了有效模式。

全省各地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一二三产业呈现加速融合发展态势,涌现了一批农工、农旅、农商和全产业链融合的发展新模式。

大冶市富农合作社以龙凤山庄生态休闲渡假村为依托,形成了集农、林、牧、种、养、农副产品加工、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同时,培育了农村新业态,开辟了农民增收新渠道。

二、当前农业供给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一)农产品“卖不出去”与“买不到”矛盾并存。

伴随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的农产品消费需求正在从“吃饱”向“吃好、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健康”快速转变。

但由于生产与消费还没有实现有效衔以问题为导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省委农工部调研组50《政策》2016.9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接,农产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一方面,一些常规产品以及通过饲料喂养速生的畜禽产品、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的蔬菜水果充斥市场,另一方面,真正天然、有机、绿色的高端产品以及地方特色产品市场难觅。

(二)农产品“卖贱”与“买贵”矛盾并存。

由于信息化建设落后,农业生产部门还不能及时掌握、调控农产品的数量和品种余缺,造成一些地方农民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的盲目性,农民增产不增收。

同时,由于流通环节多,流通成本高,消费者普遍“买贵”。

此外由于我省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冷链物流配套体系建设不完善,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品牌化程度较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比较突出。

(三)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与效益下降矛盾并存。

目前农业生产普遍面临“三高两低”问题,即土地流转成本高、人力成本高、物化投入高、大宗农产品生产净利润低、农产品品质低。

据调研了解,一亩田种一季小麦和一季水稻的收益一年只有1000元左右。

过高的土地流转成本也是造成众多种田大户和合作社经营亏本的主因之一。

(四)农产品品质下降与农村生态约束加剧矛盾并存。

由于长期粗放经营,现有农业产能中,相当部分是通过透支资源和生态环境获得的。

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侵占湿地造田种粮、造池养鱼,农用薄膜残留土壤等等,这些生产行为虽然增加了农产品产量,但是直接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农村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

(五)农村金融“放款难”与“贷款难”矛盾并存。

由于农业面临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并且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使得金融资本进入农业农村领域更难、更缺乏积极性。

同时,快速发展中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规模小,管理欠规范,信用等级低,有效资产不足,可用于贷款抵押的资产少,承贷能力弱。

一方面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资金需求量日益增涨,另一方面是农村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缺少规模化承贷主体,造成农村“贷款难”“放贷难”并存。

上述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农业要素投入结构失衡。

长期依靠物质生产资料、劳动力等要素投入粗放经营,资本、技术等要素下乡面临诸多障碍,导致现代生产要素对传统生产要素的替代不充分。

剩余劳动力退出与资本、技术等要素的进入不同步,高素质农业劳动力转移与新型经营主体的成长不同步,导致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难以大幅提高。

二是农业产业链协同存在“梗阻”。

长期以来,农业政策和资源要素投入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环节,对产前产后环节投入不够,农业科研、生产、加工、流通等产业链环节之间耦合性不够,协同效应不强,直接导致生产与消费不能有效衔接和匹配。

三是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机制还不完善。

现有的农业支持保护和引导政策以及宏观调控对于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部分政策还不完善,持续性和稳定性不够,部分政策抓落地落实不够,造成生产要素资源不能够实现有效配置,导致供需结构失衡等问题。

三、以问题为导向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增强有效供给能力一是以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为重点,优化产品结构。

围绕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调优、调高、调精农业生产结构。

大力实施水稻提升计划,建立双低优质油菜保护区,优化蔬菜种植结构,优化果茶品种结构,优化畜禽种类结构,优化水产养殖结构。

大力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开发富硒农产品资源。

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管和追溯体系,提供高质量的有效供给,减少一般、无效供给。

二是延长提升农业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用工业化理念改造农业,拉长产业链条,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满足市场对农业多样化的需求。

继续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在提档升级、提质增效上下功夫。

着力构建规模新优势,打造优势农产品加工全国领军企业。

着力构建品牌新优势,打造科技创新型和生态绿色型品牌品牌。

加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发展农超、农企、农校对接和直供直销等产销衔接模式,促进农商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等产业深度融51《政策》2016.9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合,拓展农业多功能性。

(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一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做好“加法”。

要加大投资力度,创新投融资机制,整合建设资金,优化规划建设布局,加快推进稳产高产农田建设。

到“十三五”末,我省要全面完成357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藏粮于地”。

二是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程,做好“减法”。

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影响农民收入为前提,整合现有项目资金,开展休耕轮作试点。

在耕地过度开垦区实施地力培肥工程,在江汉平原区实施退化和污染耕地修复工程,在恩施州及全省设施蔬菜地开展土壤酸化治理。

大力推广节水、节肥、节药技术,加强秸杆还田综合利用,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

三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做好“乘法”。

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加快选育突破性品种和品种更新换代,着力解决冬春青饲作物开发、稻田综合种养、农机与农艺融合等技术难题,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生产能力。

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

重点推广节肥、节药、节水、节种、节油等适用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效率。

(三)加强涉农基础设施建设,补齐三农发展“短板”一是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力度,建成覆盖所有行政村信息服务网络体系。

二是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农村电商加快发展。

大力实施全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三年(2016-2018年)行动计划,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突破性发展,促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

三是建立完善农业信息综合平台。

依托平台加强大数据分析,促进农业科技、生产、市场、人才等各方面信息的有效传递,打通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科学指导农业生产生活,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四是加强粮食、蔬菜瓜果生产基地配套烘干、冷藏等初加工基础设施建设。

将用地纳入当地土地使用规划,设施运转用电、用水享受农业用水、用电优惠价格。

(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人力资本供给水平一是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向纵深发展,加快培育大中型龙头企业群体。

规范加快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发展,支持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规模化、社会化服务,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结构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

二是制定和实施人才引进激励措施,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搭建让更多的人才成长为农民企业家的“舞台”。

国家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资金重点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

加大支持力度,对农业领军人才创新创业给予优惠和支持。

三是加强新型实用技能培训,培训现代农民。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和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

因地制宜开展农民田间学校式、典型示范式、项目推动式、媒体传播式、“互联网+”式等不同类型培育,培养一批农民职业经理人、互联网“新农人”和新型职业农民。

(五)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增强金融资本供给能力一是各级金融机构要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利率、期限、额度、流程、风险控制等全方位创新。

稳妥有序推进“两权”抵押贷款试点。

积极开展订单、专利权、商标权等特色权益质押贷款业务。

鼓励开展农业机械等方面的金融租赁业务。

二是着力推进农村合作金融创新试点。

抓住“联合、信用、分担、风险防控”四个关键,把农民组织起来,组建农民合作社联会会,建立涉农风险补偿基金,创新信用贷等多种金融产品,着力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少抵押品和信用导致的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

三是加快全省农业信贷担保网络体系建设,依托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采取设立分支机构、控股、参股等形式,在农村合作金融创新试点县(市、区)率先建立担保体系,降低担保费率,最终实现全省所有涉农县(市、区)全覆盖。

四是完善农业保险制度。

增加全省农业保险品种、保险类型,统一赔付政策,降低赔付门槛、提高赔付标准。

将同品种保险赔付额提升到不低于周边省份同类保险水平,发挥农业保险应有作用,切实降低农业自然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